看到好多公司都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销售,都是怎么弄得呀

今天的消费者在购物时拥有比鉯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选择和自由,消费者在手机上购物通过实体店和网络购物,还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购物他们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个性化的支付和收货方式所以,今天的零售商要更快的做出响应但是,很多零售商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提供无缝的跨渠道購物体验对于零售商来说,在所有这些平台上提供统一的服务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上海六韬三略营销咨询机构创始人、曾任联想零售执委会专家委员、知名零售专家王晓锋先生看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零售商可以在多少个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而在于是否能够确保怹们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所有的设备以无缝的方式满足购物者不断变化的期望。

“零售商必须要做出决断:要么继续以过往的方式服务消費者然后出局;要么做出改变满足消费者的期望,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服务”王晓锋先生如是说。

那么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来说,要做出怎样的改变呢

信息在零售企业内部的无缝传递是零售商给消费者提供无缝零售体验的关键

首先,信息在零售企业内部的无缝传递是零售商给消费者提供无缝零售体验的关键提升技术从而提升购物便捷性的道理很简单:现在的普通消费者更懂技术,也不太愿意通过传统方式进行购物无论是在销售点还是在货源环节,技术在零售业的未来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采用最新技术鉯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便捷性、选择和购物体验的期望。

然而和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國广大的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目前普遍信息化程度偏低面对市场变化,他们受制于企业规模、资源、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在零售技術研究和开发上作必要的投入。他们往往企业规模小零售资源少,在电商的冲击下既没有能力自建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平台也没有成功的零售方法指导。

转变实体店角色定位不再是单一的销售商品的功能

其次,作为实体连锁门店必须要转变角色定位,由过去的单一銷售和盈利中心转变为服务中心、提货点、商品陈列中心或消费者闲逛的好去处。把实体店放在消费者购物生命周期的某一个阶段或某┅触点进行整体考虑改善整体的购物体验,从而满足热衷通过多种渠道购物的新一代消费者

把实体店视作是消费者与品牌互动以及与店内专家对话的枢纽,同时作为在线购物体验和消费者自行搜寻商品的补充当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而不去实体店时,品牌零售商并不应當气馁相反,他们应当考虑可以在实体店中增加些什么以推动在线交易额的提升、吸引消费者在线购物以及随后的交付

最关键是提供┅致的消费体验

对于实体连锁零售企业来说,建立线下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全渠道无缝零售模式这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为消费者提供一致的消费体验,从定价到库存到退货零售体验的每个部分都应当以提升购物的便捷性为核心。即便是他们同时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迻动端和实体店购物也丝毫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无论是选择在线购买然后在实体店取货还是在实体店购买然后选择送货上门,亦或者昰在实体店使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发放的优惠券代码总之消费者希望能有一种连贯一致的体验。在一个消费者轻点鼠标就可以购物的時代任何阻碍都可以迅速演变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零售企业必须要坚信实体店不会走向消亡。如果消费者想要在购买衣服之前试穿或者亲自查看一下电视机的画质的话他们就会走进实体店。

甲骨文近期发布研究报告表明62%的消费者仍然更偏好将光顾实体店作为购粅体验的一部分。从零售商的角度来说实体店存在的目的不再是吸引消费者在实体店进行消费,而是当消费者通过实体店、网络上或者怹们的移动设备中找到想要购买的商品时给他们一个充足的购买理由如果零售商能够实现这一点的话,他们将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获得消費者的青睐并且在消费者忠诚度、销售增长以及运营效率提升等方面实现更大的投资回报

这其中忠诚度的影响极大。甲骨文的研究同时顯示31%的消费者表示,“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正确的商品”对他们的购物体验而言最为重要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如果零售商能夠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话他们会对这一家零售商更加忠诚。

改进消费者购物体验并无止境

最成功的零售商将消费者作为一切的核心洏非销售渠道的数量。业绩通致力于帮助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购物体验实现在任何地点销售、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本着“解放线下零售实体店的生产力改善中小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帮助线下实体店把原来电商掠走的市场份额重新抢回来”的愿望业绩通为线下实体店提供思想+方法+工具一体化解决方案,用移动互联网帮助实体店转型升级

首先,针对中小型零售连锁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粗放、信息传导堵塞、沟通效率低下等现象业绩通实现了连锁门店的可视化经营管理。

关于门店管理的所囿内容细节、流程、进度等等都可以通过业绩通实时的记录和呈现出来,打通连锁门店营销、商品、服务、组织协调等涉及到门店经营管理所有的环节打破信息管理屏障。连接总部和门店实现管理员到督导、店长、导购之间实时的互动、扁平化沟通,提高店面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帮助总部实时追踪各区域各门店的业绩目标、经营管理指标、店务管理要求等各项指标进度完成情况。

其次业绩通幫助实体连锁店构建了一个基于实体店为基础,线下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有机融合的全渠道无缝零售模式给目标消费者提供了极致的购粅体验。

业绩通帮助实体连锁门店拓展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渠道从而突破了实体连锁门店受营业时间、店面位置、货架空间的限制,满足了目标消费者随时随地的购物需求目标消费者可以在实体店接触和了解商品,如果有需要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实体店的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商城下单购物,并选择送货上门还可以和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的导购进行实时的沟通互动。目标消费者也可以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下单然后到实体店取货。亦可以在实体店使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发放的优惠券代买总之能为目标消费者提供一个連贯一致的购物体验。

零售商若想要提供跨越所有消费者接触点的统一的个性化、定制化体验那么根据消费者信息进行核对、分析、理解、然后执行,是至关重要的零售商需要通过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和线下两种途径获得数据并使用该数据来提供有价值的体验。业绩通能通过线下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两种渠道采集消费者数据通过提炼、分析消费者的数据,就可以更好的洞察消费者需求并满足之

不过,尽管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方法非常关键我们离终点依旧很远。或者说改进购物体验的追求并无止境。

编者按:作者:刘润。36氪经授權转载

在广州结束了一场演讲后,一看智能手环嗯,时间刚好和主办方握手告别,上车前往机场,同时开始准备一个重要的电话會议

打开手机,收到对方的微信:“我可以了你方便的话打给我。”这个“对方”就是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

我曾在2015年经官方授權对小米做过一两个月的深入调研和访谈写过一本畅销书《互联网+:小米案例版》。

从我写这本书到现在小米经历了一次非常痛苦的“触底反弹”,这次起伏让雷军开始重新审视这些年的战略

他承认:过去我们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忽视了线下2016年,小米开始大举嶊进新零售并承诺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线下同价。

但是说实话,我对这个“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线下同价”的小米新零售是心存困惑嘚小米之所以能在过去用不可思议的价格,提供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不就是因为他们只在互联网上做直销,所以成本比線下低得多吗

今天要转身做线下,还要和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同价可能吗?如果用线下的成本结构都能做到和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同價不就说明过去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的价格还不够便宜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如约拨通了雷军的电话。我特别想知道到底什么是雷军ロ中的“新零售”。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我们要从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回到线下但不是原路返回,而是要用互联网的工具和方法提升传统零售的效率,实现融合雷军说。

2016年10月的某个上午雷军在一个会上,第一次谈到小米正在做“新零售”

当天下午阿里嘚马云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另一个会上,也提到了“新零售”这个词两人可以说是不约而同。

之后不久京东的刘强东也提出了自己对“噺零售”的定义。为什么大家突然都开始谈新零售了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要理解新零售以及新零售突然火起来的原因,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什么叫零售

什么叫零售?零售无外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种基本要素的万千组合商品展现的参数和体验,是信息流;付款收款是资金流;自己拿回家或者快递送回家,是物流

雷军是中国最早的电商平台卓越网(后来卖给了亚马逊)的创始人,所以对零售尤其是电商,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

他说,从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角度看电商相对于传统零售,是提升效率的典范但它在獲得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缺点:

●  损失了体验性从信息流角度看,电商提高了商品信息的易得性但损失了商品信息的体验度,仳如衣服无法试穿沙发不能试坐,墙纸不能铺满后感受效果

●  损失了即得性。从物流角度看电商通过集中式仓库提高了效率,但快遞配送也导致用户无法即刻获得商品

不过,虽然损失了体验性和即得性电商的发展还是相当迅猛,因为它的效率优势确实相当明显

泹是,发展到2015年左右高歌猛进的电商平台们开始意识到一个比损失体验性和即得性更加严重的问题:电商用户的增速开始放缓。

在感知仩电子商务似乎已经统治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是冷静看数据你就会发现电商销售其实只占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某些品类比较高但也就20%左右。

这个比率在增长吗还在增长,但是增幅已经明显放缓

换句话说,消费品零售绝大部分还是在线下完成的从用户角喥来看,最容易接受电商的那批用户基本已经上网了。

对于剩下的绝大多数用户可能因为习惯、地域或年龄,让他们到网上买东西鈳能就是一场持久战了。

用户的增速放缓但是电商平台(包括各种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的数量在猛增。卖的人比买的人增长得快就矗接导致一个结果:僧多粥少。电商的获客成本也就是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小米、阿里和京东都开始遇到增长压力

怎么办?依旧被传統零售占据的80%~90%的广大线下市场自然就成了电商平台们的进军目标。

怎么进军空投伞兵部队,带着最先进的军械在空军掩护下,从地媔攻打石器时代的城池这就是新零售。小米、阿里和京东虽然战术各不相同(小米的小米之家、阿里的天猫小店、京东的京东家电),但是战略并无二异

新零售,就是“用互联网的效率回到线下”让线下的体验性和即得性优势,插上效率的翅膀

雷军在电话里说,怹们对这个“效率”有极致要求那就是让线下的小米之家和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的小米商城,实现同款同价这就是小米的新零售。

我問雷军:“雷总我理解小米的新零售了,真是太棒了可是你到底要怎么做呢?我特别好奇到底线下要怎么做,才可能做到和为什么線下比线上贵价格一样呢而且这个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价格不是一般的价格啊,那可是小米式的‘闭着眼睛买怎么都便宜’的价格啊。线下的成本结构毕竟和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不同吧?”

雷军开始给我讲爆品战略、连带率、不打扰式销售、大数据选品等等我问他:“雷总,你一直说电商其实更透彻地理解了零售。我非常同意我们能不能用‘电商对零售的理解’,梳理一下小米的新零售”

什麼叫“电商对零售的理解”?

电商认为:零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线下开店、上门推销、电话销售、校门口摆摊??一切的零售形态,其实最终都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示

我先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概念。

● 流量就是有多少人进店。在线下这常常叫作人流、客鋶。人流量大的地方叫旺铺。

● 转化率就是进店的那么多人中,最终有多少人买了东西在线下,这常常叫作成交率

● 客单价,就昰一个单独的客人一次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买得越多越有价值。

● 复购率就是这个客人走了,下次还会来吗在线下,这常瑺叫作回头客

所以,零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这个乘出来的数字,当然越大越好

但是,线下零售和电商有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每家店的面积大不相同,有的200平方米有的500平方米。这很重要因为店铺面积几乎决定了运营成本。

所以均摊到每平方米店铺面積上的销售额,才真正体现一家店的零售能力每平方米的年销售额,有个专业的名称叫作坪效。

对应到“电商对零售的理解”坪效=(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面积。

小米到底能不能在线下商店卖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的极低价格,还能赚钱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茬问,小米到底能不能通过效率手段提高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最终做出难以想象的坪效居然可以覆盖线下的成本?

小米嘚坪效到底做得怎么样呢雷军很自豪地说:“目前,小米的(年)坪效已经做到27万元/平方米仅次于苹果专卖店的40万元/平方米,是其他掱机专卖店的很多倍”

在27万元的坪效下,就算按照8%的毛利计算现存的182家小米之家,其毛利足以覆盖运营成本

极致的坪效,是小米新零售的关键

但是,极致的坪效只是个结果把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做到极致,才是手段雷军开始耐心地逐个解释他的战略囷打法。

提高流量就是让进店的人流变多。雷军说他采取了两个办法。

过去的小米之家开在写字楼里,只有粉丝知道才会去人少,没流量现在的小米之家,为了获得自然流量会选在核心商圈,对标快时尚品牌

关于这个问题,访谈完雷军后我又专门打电话给尛米公司的总裁林斌,他做了更详尽的解释

林斌说,他们发现小米的用户和优衣库、星巴克、无印良品高度重合把店开在地铁站,人鋶虽然很大但是大家不进店;把店开在重奢的商场,大家购买的心态和频次都很低所以,小米确定了和优衣库、星巴克、无印良品对標开店的选址策略

小米之家负责人张剑慧说,现在小米之家主要选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的购物中心优先和知名地产商合作,比如万達、华润和中粮

对于入驻的购物中心,小米还要考察其年收入比如是15亿元还是25亿元。小米之家在入驻商圈之前一定会数客流,计算單位时间的人流量

逐渐地,小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选址逻辑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米可以获得基础的目标流量

懂零售的人可能会立刻質疑:对标快时尚品牌的选址逻辑靠谱吗?

快时尚品牌之所以敢选那么贵的地方开店是因为它们是高频消费的产品。手机可是个低频消費的产品一两年才买一次。消费频次这么低却选在这么贵的地方开店,不是找死吗

雷军说,这就是小米新零售的关键打法“低频变高频”起作用的地方了

什么叫低频变高频?比如58同城这个网站求职、租房,1年有1次就不错了都是低频生意,但是58同城把100个低频分类信息加在一起就变成了高频,你隔三岔五都会上去一次

小米也一样。过去几年中小米投资了不少生态链企业,做充电宝、手环、耳機、平衡车、电饭煲、自行车各种各样都有。

小米之家现在有20~30个品类、200~300件商品所有品类1年更换1次,相当于用户每半个月都会进店来买┅些好的东西虽然手机、充电宝、手环等是低频消费品,但所有低频加在一起就变成了高频。

我后来问林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说這一点太重要了。自从小米快速扩张小米之家后有些手机厂商选择对标小米之家,也用快时尚逻辑选址开店有的甚至就在小米之家对媔开店。

林斌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后来发现很多用户进那些店逛了一圈,什么也没买就出来了只有几款手机这样的低频消费产品,消费鍺逛一圈确实没什么可买的。

但是在小米之家这次你买了手机,过段时间买个手环下次再换个蓝牙音响。这样就把1年来1次买手机嘚低频,变成了每半个月来1次的高频把进店没东西可买的低效流量,变成了进店总能买走几样东西的高效流量解决了流量问题。

转化率就是进店后有多少人真的会买东西。雷军说小米通过两种方法,提高了小米之家的转化率

小米一直有个极致单品的逻辑,叫作爆品战略虽然看起来有很多产品,但是每个品类小米都只有几款产品比如箱子就两三款,雨伞就1款其他公司可能会做几百款。

爆品战畧带来两个好处

首先,你可以在单件产品上倾注更多的心血所以设计感、品质都有机会做得更好。一件设计感更好的商品本身就能帶来更多转化率。我们把这个叫作“静销力”静静地放在那儿,你就忍不住买了

其次,爆品带来的巨大销量必然会带来供应链成本嘚降低,导致价格尽可能地便宜一件品质很好,又那么便宜的商品当然更能造成巨大的转化率。

因为爆品战略这些过去只被少数电商用户享受的优质低价商品,现在摆在了更广大的线下用户面前雷军说,很多用户拿筐子装满为止根本不看价钱。

线下的店铺面积是囿限的什么东西好卖,就卖什么但是什么东西好卖呢?因为已经做了几年的电商小米可以根据之前积累的互联网数据来选品。

比如线下店可以优先选择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被验证过的畅销产品,如米6手机、手环、电饭煲等如果是新品,可以根据口碑和评论来观察比如看前一周的评论,评论不好的不上

此外,根据大数据安排不同地域小米之家的选品并且统一调度。比如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貴,河南用户购买小米电饭煲的特别多那么河南小米之家铺货的时候,电饭煲一定会上

另外,这里不好卖的东西可以在那里卖;线丅不好卖的东西,可以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卖;甚至反过来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不好卖的东西,在线下卖

比如平衡车。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平衡车光靠在网上看照片,比较难下决心买但是把平衡车放在线下,用户可以摸一摸、试一试发现这东西挺有趣的,反而更囿可能买这就是利用了线下的体验性优势,真正实现了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和线下打通

这种大数据带来的精准选品、卖畅销品、卖当哋最好卖的货,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转化率

客单价,就是如何让用户单次购买更多的东西雷军说,这要靠提高连带率和增加体验感

连帶率,就是买了一样东西顺便多买几样。

你进店一看虽然是几百件商品,但都是白色的、圆角的风格极其一致,颜值也非常高感覺就是一家生产的。

你买一个小米监控摄像头觉得很好;如果再买一个小米路由器,监控数据可以30天循环保存在路由器的硬盘上;如果洅买个小米电视打开家里的电视,就可以监控办公室的情况;如果你还有个小米手机旅行中拍的照片,家里人在电视上就能实时看到;等等

产品之间技术上的关联性、协同性,甚至仅仅是颜值上的一致性都会提高连带率,让你忍不住多买

很多人听过小米,但没有嫃的见过小米的产品更不知道小米有这么丰富的产品。现在都放在你面前你可以好好体验一番。

雷军说小米之家非常强调体验性,囿动线设计可慢慢体验,小孩在店里打王者荣耀也没有关系

很多手机商店只卖低频消费的手机,所以必须强行推销但是小米通过低頻变高频后,无需推销了小米甚至规定,店员不经允许不去打扰客户。为什么因为这样用户才能充分感受产品,感叹价格

林斌跟峩分享了这么做的结果:

同一款手机,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中低配版卖得更多在线下却是高配版卖得更多。为什么因为为什么线下仳线上贵缺乏体验性,用户只能比参数但在线下,用户可以细细体验外观、手感、性能的差异买高配的人就多了,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愙单价

小米甚至在小米之家安排了专门的“电视大师”和“笔记本电脑大师”工作人员,回答用户体验后的问题电视、笔记本电脑这些高单价产品,在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购买难下决心但因为体验,在线下卖得更好

林斌说,小米也在研究进一步提升小米之家的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不排除在未来会推出全新形态的小米之家旗舰店。

怎样才能让买过的用户再来买一直来买?买得越多还越要来买这僦是复购率研究的问题。因为用户只要每多买一次第一次获客的成本,就可以多摊薄一次所以,通过提高复购率挖掘客户终身价值,是新零售的终极大杀器

怎么做呢?线下的小米之家其实还肩负着两个重要的使命。

小米发现更广大的线下用户跟小米为什么线下仳线上贵用户,重叠度很低于是,小米之家有一个重任就是让更多过去不知道、不了解小米的消费者认识小米,在消费者心中植入小米的品牌一旦买过、用过、喜欢上小米,这些用户未来买电子产品或者智能家居商品时就可能首先想到小米。

林斌举了一个例子有┅次他在一家小米之家站店,来了几个老太太她们发现东西真好真便宜,买完走了之后不久拉来了几个老太太,然后又拉来几个老太呔就这样一个拉一个。这些老太太以前可能并不知道小米让她们在网上购物太难了。有了小米之家这部分用户也开始认识小米产品叻,甚至喜欢小米品牌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米之家的一部分成本,在财务上甚至可以记入小米品牌的建设费用如果把获得的品牌认知当成收益,用费用补贴给小米之家它的收入就更高了。

小米把零售全渠道从上到下分为三层分别是米家有品、小米商城和小米の家。米家有品和小米商城是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电商拥有更多的商品。米家有品有20,000种商品是众筹和筛选爆品的平台;小米商城有2,000种商品,主要是小米自己和生态链的产品线下的小米之家大约有200种商品。

在这个梯级全渠道中小米之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从线丅往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引流向用户介绍更丰富的小米产品系列。

用户在小米之家购买商品时店员会引导用户在手机上安装小米商城App,这样用户如果喜欢小米的产品下次购买就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而且在小米商城用户可以在更全的品类中进行挑选。

通过打通为什么線下比线上贵线下爆品在店内立刻就能拿到,享受了体验性和即得性;如果是店内没有的商品可以扫码,在网上购买这样,一个到店一次的用户就会成为小米的会员,有机会成为小米真正的粉丝产生惊人的复购率。

聊完小米的新零售我被小米和雷军的价值观深罙震撼。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雷总你这么死磕自己,一定要把东西卖这么便宜图什么呢?你怎么赚钱呢”

雷军说:“峩靠‘小费’赚钱。”

美国有家著名的会员制连锁超市Costco店内商品的综合毛利只有6%,利润主要来自会员费和信用卡手续费它在美国有2,000万會员,年会费是100?120美元续费率达到90%以上。

为什么用户愿意交会员费因为东西太便宜了。用户稍微多来买几次就把会员费赚回来了。Costco會员费的本质是用户付给Costco的代购费:你收了我的代购费,就用心帮我寻找最优质、最低价的商品吧做得好,来年我续费

雷军说,小米要做得比Costco更好Costco的会员费是强制费用,只有成为会员才能买到低价优质的商品。小米不收取强制费用我先把极好的产品用极低的价格给你,和你交朋友如果你觉得我好,也愿意的话就再买一些其他服务,比如小米电视会员、小米金融产品就当给我的小费。喜欢僦给不给也没关系。

听上去很美好但是真有人给小费吗?真赚钱吗

雷军说,我们已经有数据了但是还不方便透露。在提供几乎成夲价的硬件的情况下用户通过购买其他服务给我们的“小费”,已经非常可观了这个商业模式已经被验证。他很有自信地说如果有┅天小米真的做不下去了,发动一场募捐说不定小米用户募捐的钱就能救活小米。

小米在硬件方面的毛利率不高基本是贴着成本经营。小米的主要利润来自互联网服务包括会员、金融、广告等,相当于用户打赏给小米的小费

挂掉和雷军的电话,我突然想起2014年我访談小米的投资人、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刘芹时,他给我讲过2010年他决定投资小米的故事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雷军给刘芹打电话讲他的這套模式和逻辑,从晚上到第二天白天谈了整整一夜,十几个小时打掉了3块电池聊完后,刘芹就决定给雷军投资

雷军今天给我讲的基于互联网效率的小米新零售,以及基于小费经济的小米商业模式跟当年那个电话几乎没有两样,唯一的不同就是过去只是想法,现茬正在变成现实

最后雷军说,到底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这么来看美国的Costco和德国的ALDI,效率都非常高它们是上個世纪的新零售。促使它们成功的不是科技,而是对效率的信仰

小米的新零售能成功吗?小米过去一年从快销品零售业大量引进人財,不少员工来自苹果、优衣库、GAP、无印良品小米摩拳擦掌,我们拭目以待

祝福小米。祝福所有把提高商业效率作为目标的创新者

莋者简介:刘润,润米咨询董事长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研究者,微软前战略合作总监;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在“得到”App开设《刘润?5分鍾商学院》专栏,著有《互联网+:战略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趋势红利》。

原文《雷军:线下也要莋到极致》刊登在《商业评论》2017年10月号

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实是指那些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提供建议的公司他们依赖自身更广的信息,更专业的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资产,你可以听也可鉯不听,他们更多是建议而已取决于你自己是否相信他们。这里很多人可能问那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呢其实区分两个很简单,你不管錢只提供建议,不做决策那就是财富管理公司,而如果也替你管钱然后去做决策,这样的公司实质就是资产管理公司了

确切说,財富管理公司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上游行业他让客户配置资金到资产管理公司里去,你可以理解财富管理公司是渠道方而资产管理公司昰生产方。

从全球业态来看我很不幸的可以告诉你,绝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都是亏钱的只有少部分是赚钱的,这个是正常的情况世堺上金融行业很大程度本质都是零和博弈,你赚钱一般都是赚取了亏钱部分的人的钱哪里怎么可能人人赚钱呢,次贷危机里高盛赚钱佷大部分是来自雷曼亏钱的部分,而一样的道理世界最赚钱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那么几家,他们在全世界寻找猎物咬死他们,赚取他們的利润

在一个全球GDP增长不足6的市场里,要赚取20%以上乃至更高的利润一定意味着很多人亏钱了。所以别觉得资产管理公司很牛逼他們大部分都未能给你带来实质的盈利。

其实他们的盈利模式很牛逼旱涝保收,每年收取1-2%的管理费然后盈利了他们赚取盈利部分的20%,亏錢了跟他们没关系我一直觉得这种盈利模式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定会使得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会去做风险很激进的事情赚钱了他們可以分很多,亏钱了他们没有责任。

次贷危机里很多对冲基金、资产管理机构最后都被认为有明显的道德瑕疵就是明知道风险很高泹是却还是去进行配置,也是来自于这种分配方案

前面说了标准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公司帮助客户有效配置资产的专业顾问公司,但是现實情况是中国过去的财富往往是不需要配置的这个问题我讲过很多次,核心原因是什么呢是刚性兑付的存在以及根子里的中国人对任哬人的不信任导致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不信任又很容易被高利给冲垮,变得盲目信任特别会走极端。

出现的情况是越是专业人士樾没人听越是忽悠傻逼,越是一堆人顶礼膜拜雪球上这个情况就很典型,一帮傻逼在哪里装神弄鬼一堆小傻逼在下面顶礼膜拜,真昰特搞笑的一个场所这种场所什么时候完蛋也很正常的事情。

在一个市场到处都不违约的情况下其实你会发现财富是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买什么都一样

我们11年投资一个财富管理公司,让他们力求专业的去帮助客户筛选标的进行有效的资产筛选和甄别,请了很多专業人士花了很多成本,最后反倒不如请几个美女销售随便卖,你会越发现你成本越高越专业,但是市场越是不买账的许多人压根鈈会听你这个建议。

他们看问题都很简单只看你是谁,产品是谁发的看了以后就会跟你说,没事政府在,就不会不还于是你就发現,个体的定价能力毫无意义市场变成跟买白菜是一样的,这个八毛那个七毛,哪个划算买 哪个

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论卖那个到朂后都是看不出来对不对,没有标准答案的市场看错的人跟看对的人,其实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都会做最简单的选择,而只有市场違约不断出现时候你才知道那些人是牛逼的,那些人不牛逼的你才会不断相信那些牛逼的人,而不是傻逼的人

最近爆出来几个债券違约,发现很多很明显的应该披露的信息都没有披露譬如收入、负债、违约情况都没有披露,就这么简单的一些信息承销商都看不出來也不披露,就让他发债了这些人他妈的可都是年薪几百万的投行人士啊,居然你发现跟傻逼也没什么区别换头猪上去也一样能干的倳情。为什么因为市场反正不违约,反正出了问题有人兜底所有做事情的人,反正只要形式做到了就行没人花心思真去看,反正看箌最后无非就是看你是谁很简单的市场就是如此。

这个时候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哪怕只有一百万块钱你也会全部买一个产品,哪个利息高买哪个,根本不需要配置啊

所以过去的市场情况下,哪里有什么财富管理公司都是理财产品销售公司,他们的本质就是兜售鈈同的产品给你然后赚取佣金。

我在四年前文章里说过一旦收取了佣金,那么必然使得财富管理公司一定不独立啊他每天怎么可能想着给你配置好产品,肯定是什么佣金高推荐你买什么啊。谁都不傻啊反正在你身上赚不到钱,必然的结果就是反向从资产管理公司仩赚取佣金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客观,不独立当然,这个也是因为没有办法不这样他们就活不下去。所以看上去很好听的财富管悝公司本质都是理财产品销售公司跟卖白菜的真没啥区别。

财富管理公司变成产品销售公司之后很多逻辑都会变得很清晰,这里两个基本悖论就出现了

第一个悖论是,真正好产品是不会给你销售的能给你销售的一般都是你自己都不敢买的垃圾产品,尤其是小财富管悝公司你根本抢不到好产品,差的产品你又不敢卖,为什么啊卖了以后亏钱了,客户都找你算账啊就赚取一点点佣金费用,但是卻要冒着被客户骂甚至还有一些人生风险的情况下,所以导致大多数财富管理公司都选择了不卖别人的产品干脆自己生产产品去了。夲来是赚取渠道费的这下好,改成赚取利差了一下子就把财富管理公司变成了资产管理公司来了。

其实目前市面上基本上的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都已经变成了所谓的资产管理公司了。

这个逻辑是很自然实现的前面说的风险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虽然资产管理公司是绝大部分都不赚钱但是实际上资产管理公司却是看上去最丰厚的利润所在,前提是你能赚钱的话都是赚大钱,而任何一个人其实昰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不能干的都觉得自己能赚钱,尤其是骗到钱之后都觉得自己能赚很多钱所以,一方面是风险不对称逼迫你去资产管理另外一方面其实还是无可抵挡高利润的诱惑,有意无意的转型到资产管理公司上去毕竟渠道费很少,而资产管理利差看上去很大

但是这里我前面说了,绝大部分资产管理的人其实注定了结局已定是死的不用去怀疑这个结论,我在写上一篇首付贷的文章里提过鼡杠杆很容易赚钱,但是绝大多数杠杆都死了必然的结果,许多人我只要看上一眼,听他们谈一次金融的理解我就可以给很多人判死刑时间问题。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谓杠杆其实就是借入了很多刚性的资金,必须要兑付的钱而如果亏了你不用承担风险,那么就鈈是杠杆了

我以前做资产管理,也曾经做到了2012年全国五十强那个时候我管理了也差不多近八十亿左右的规模,我经常问自己一句话峩能不能给自己赚到钱,如果我自己的钱都无法赚钱我凭什么给我的客户赚钱呢,后来想明白这点我依然在2012年底压缩规模,因为我明顯的感觉到市场是没有机会赚钱的尤其是大资金。资产管理的根本其实还是赚钱如果无法赚钱,你拿多少资金来到最后亏了,要么僦是让客户接受损失要么就是你自己拿钱来赔,两个都不好

所以要让资产管理公司不死的唯一办法其实是保证资金的不刚性,客户要能承受风险接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产品贩卖给合格投资人的原因要给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人,充分的风险提示鈈做兜底承诺,才能确保你能活下来如果违背了其中任何一个,就必然走入到高风险区域你就意味着你要自己扛所有的风险,这个风險其实是谁也扛不住的

其实,诺亚、好买其实都卖过很多亏损的产品也没什么事情,是因为他们遵循了这点充分的风险提示之后,僦不容易出大的问题所以,我一直说如何评价一家致力于流量段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好还是不好很简单看他们是如何获客的。

如果是保夲保收益拉来的客户再多也没有价值,本质上都是一帮屌丝客户再有钱,不愿意承担风险都是屌丝。而如果愿意承担风险的客户茬少都是有价值的。

说个比喻很简单你有车有房能骗来女孩子,那不是本事但是你没车没房还能骗到女孩子,那就是真本事这个也昰为什么我说,过去三年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毫无价值就是因为他们骗流量的方式太LOW。不担保不兜底能骗钱,才是牛逼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诺亚、好买,显然是有一批高净值客户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那么这里难点来了不承担风险的商业模式,凭什么大家给你钱讓你玩呢你要证明你足够优秀,能给大家赚钱这样的人其实毕竟是少数的,绝大部分的商业机构根本做不到这点所以他们都会走入箌保本保息的方式来吸收资金,进行运作这个前提一定建立在他们认为自己拿到钱后就能赚更多的钱的基础上的。

但是现实往往会很残酷很多人发现拿到钱之后,没办法赚钱那怎么办呢?就两个办法等着爆,或者继续骗钱然后不断的周传下去。保本保息本身其实還是不够的你还要证明你有保本保息的能力,怎么证明呢

问题就到了下一步,如何卖产品

几个办法,第一个就是让自己搞得好像很犇逼的样子我前面说过这个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看脸的社会就是让自己变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这种公司装修僦非常豪华,中晋财富在外滩弄了那么大一个摊子,写了什么国太控股什么的还有中晋多少啥来着的,像我这种见过世面的人都被唬住了以为是啥大型控股公司,出事以后才知道原来是财富管理公司就别替没见过世面的一些老百姓,不明就里一定以为是大公司特別牛逼。

还有就是老板一般都是豪车喝酒都是几十万起步,来展现给你看巨有钱让你放心,另外就是到处投放形象广告让你无所不茬的看到他们,让你们觉得特别有钱反正怎么装逼怎么来,目的就一个证明自己特别有钱,让你们把钱交给他们好放心

除此之外的苐二个办法就是高返佣,我曾经说过天下没有卖不出去理财产品只有给不了的佣金,佣金足够垃圾都给你卖出去,我看到很多财富管悝公司的职员年纪轻轻开宝马、宾利,正常的财富管理公司基本上都属于卖个一百万出去,返点有个1-2个点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很多悝财公司卖个一百万出去,返佣差不多有个二三十万我靠,那是什么概念啊不可想象啊。还有就是给客户利息特别高投资一百万姩化利息说有20%起步,而且随时进出

基本上符合这几个特征都可以理解为骗子公司了,为什么是骗子公司等会给大家解释,到是先想想為什么大家都会信源源不断有人上当受骗,一方面可能真的无知不爱学习,但是我个人感觉归根到底都是贪婪导致的

侥幸心理,其實都知道有风险但是就赌自己投资期限内不会发生问题,孤注一掷的投资注定死无全尸,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这些人可怜最多是两个芓,活该

天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啊,赚20%利息却不用承担风险,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些人注定了就是希望不劳而获的贪婪而已。有什么好值得可怜的这个互联网的世界,要了解一个事物其实还是很容易的稍微用心点,就可以察觉你自己不爱学习,不提升自己難道还要别人来帮你辨别风险?那压根就是扯淡别人凭什么帮你呢?政府有凭什么来解救你呢赚钱了,不说别人好亏了,埋怨别人指望别人救你,本质也是不要脸而已

事实上未来我国进入所谓的新常态,就是违约会不断暴露的社会到处都是陷阱,躺着赚钱的日孓一去不复返在未来这个充满陷阱的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你了,只能学会学习如果你不会,那我给你最好的建议就是誰都别信就放着现金得了。到处都是忽悠谁都不可信。

下一步我们来讲讲为什么我刚才说那些公司都是骗子公司。

其实从金融逻辑仩来看金融是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无非就是分为两头一头是拿钱进来,一头是给钱出去所有进来的钱,都是为了给钱出去然后赚叻钱,在还掉进来的钱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看一个公司是不是骗子公司的核心就是衡量下进来的钱的成本是否高于他能出去赚的钱。很多人说没办法衡量到底一个人能赚多少钱这个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下市场平均水平就行了或者参考下世界上最能赚钱的几个基金僦可以了。

巴菲特基金大概年化二十几最赚钱的VC行业的平均行业回报率大概也就是差不多15-40%之间。这些都是世界最牛逼的赚钱基金了他們代表了世界上最牛逼的一群人了,个别人有一年赚几十倍的但是一定记得两点,第一是个案第二是小钱。

个案意味着几乎无法普遍囮

小钱能赚几百倍都不稀奇,但是大钱赚几百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是两个绝对的概念,资金规模超过几千万的要赚几倍、几十倍從一个相对长期来看是不现实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某某投资谁谁赚钱了多少倍你其实应该问问他所管理的基金平均赚了多少钱,投中一個案子的背后一定是投亏了很多案子

不要只看好的不看不好的。另外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参考市场标准,你跟市场平均价格差鈈多还能理解但是高太多几乎就不能理解了。那么市场平均吸收资金的成本大概在多少呢浙江最疯狂的时候,大概差不多民间高利贷拆借是三分左右但是吸收资金的成本不会超过1.5分,撑死了也就是最多18%。这个可以做为平均数现在这个数字基本上降到了10-12%左右。

我们怎么看一个财富管理公司的成本其实这里也是我想说的重要的一点,凡是保本保息的线下财富管理公司一定会死的主要逻辑基础

我们僦拿吴英来举例,一旦你以年息20%借入资金的时候你必须每年收获超过20%以上的收益才能保本,或许20%对某些商业奇才是可行的但是项目和資金的匹配度是没有那么好的,中间会存在很多的时间沉没成本这段时间里,你项目没有找到但是你的利息却要不断的支出,所以实際的成本必然要到20%以上取决于实际投入项目的情况,那么借入资金方的财务压力是极大的在这种压力之下,你还必须留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确保不断的有人来赎回,所以你看上去你借入了一个亿一年但是你可能实际能用的资金只有五千万的六个月,所以实际成本是多尐呢?按照年化计算大概实际成本要高达80%纵使你是天纵奇才,我想也做不到这个收益率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吴英这类一旦走上了固萣收益的主动管理是必死无疑的,界定为集资诈骗其实也是合理的因为,她应该明确知道自己还不了这个钱还去借钱所以对于那些信誓旦旦说能保证给你每年盈利20%以上的人,基本可以打入骗子一类

其实,我自己是将固定利息超过15% 以上的主动管理型基本都定义为骗孓了。他唯一还你钱的办法就去别的地方骗钱来还你,最终的结果是越借越多差不多借个三四年就到了他这辈子都还不了的地步,千萬别小看复利啊

浙江很多高利贷最开始都只是借一两百万开始,差不多到了三四年就变成千把万你哪怕是神仙都还不出来这个钱。

我湔几天写了一个朋友圈说辨别财富管理公司是否是骗子很容易,其实只要看他的成本最容易看出成本的就是几块,第一就是给投资人嘚利息第二是员工的返佣,第三是装修门店的成本第四是广告成本,第五是老板个人挥霍基本上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几块越是豪华的公司其实基本上就越是骗子的可能性,因为每个都是成本都要折成利息成本的。给投资人利息12%佣金基本上要加2个点至少,然後门面运营费用至少加一个点在加上所谓各种广告,像中晋这种外滩广告e租宝央视广告,至少可以加个三四个点最保守估计就是20%了。这么高的利息进来的钱能去哪里?

现实的情况是一般一个财富管理公司需要扩展门店到处投放广告的时候,或者提高佣金的时候嘟意味着他最危险的时候到了,因为他现金流出现问题了迫切需要新资金进入改善流动性的时候了,越是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实越要尛心

最后,我在跟大家扯扯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一些特征

第一,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相对而言都不透明很多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在某些區域做的很大,但是在网络上却很难查到相关资料他们都是立足区域,然后利用人际关系来进行营销的

这种模式其实社会关注度前期嘟不高,然后一旦出事情就都挺大的今天大概南京又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爆了,都属于不爆前都不知道隐蔽性强,是个很大的问题而茬线的P2P公司,成立第一天起就可以被围观e租宝其实刚开始没多久就被围观,质疑声不断各种消息基本上都有,有信息可以供选择和没囿信息供选择一定是两回事你自己看了各方面的声音,还是决定冒险那是你的事情,但是你无从信息筛选总归风险更高一些。

另外从骗子的角度来看,小范围的骗人是容易的但是大范围的骗人是很难的。尤其在线的情况下人多d情况下,你要把所有人给隐瞒足實际是很难的,目前提供各类信息筛选的平台很多学习型社区一堆的情况下,在线的公司更容易被筛选至少给了充分选择的可能性。

叧外我这里强调一些所谓线下熟人关系的理论,事实上世界上最值得信任恰恰反倒是陌生人而不是熟人,最容易坑你的往往是熟人線下人际关系营销,其实是符合旁氏骗局里面一个所谓熟人理论的因为,人总是倾向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人家尤其是在熟人面湔,更是虚荣心更强从而也容易让别人做成错误的判断。大家去想想为什么同学会上抢着买单的人一堆,因为都想告诉别人老子他媽的就是混的挺好的,哪怕买完单一个月不吃肉,都会感觉很爽这叫打肿脸充胖子。

其实还是很多的越是熟人越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别人看到有人充大爷都会觉得人这个人过的不错,其实他妈的压根就是个麻袋而已就像很多财富管理公司老板开豪车,其实他所囿花销的钱不都是你给的么,他自己压根就没钱无非就是用你的钱在享受而已,但是你不这么觉得你觉得他有钱,豪车都很多

为什么很多人企业员工都会借钱给自己公司?为什么很多企业家都是要上杂志封面,开豪车名马?道理都是一样的展现给人家看的都是你愿意展现给人家的,并非真实的自己在熟人面前,这种情况更加普遍

另外,信用在传递过程中是会失真的这个其实在庞氏骗局里面是非瑺普遍的应用,也很有意思举例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现很多骗子,其实如果按照正常的智商你是压根不会信任他们的,但是由於你信任你的朋友从而你也会因为你朋友信任这个人,你也就会变得相信他们这种在行骗心理学里面,其实也挺多应用我们往往会洇为对某一个人的信任,而转嫁到对朋友信任的人自然产生信任感为什么会有背书这个说法出现,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的转移过程

很多公司请很多教授来站台,不就是因为觉得这个教授值得大家信任大家相信了教授,然后就会觉得教授相信的东西总是真的,这个就是典型的信任过程人性也是懒,回到最后虽然自己本身可能不信任但是想想那么有名的教授都信任了,总差不到哪里去然后就一种基於信任关系基础上的信任转移也就出现了。

这里其实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在中国人身上非常的普遍就是我们会发现,人在介绍自己朋伖的时候都喜欢把朋友抬高,一方面是给朋友面子另外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牛逼,能认识这么牛逼的朋友这种情况其实是双赢的格局,花花轿子人抬人就是这个道理明明是个科长,会说是个处长明明是个千万富翁,会说是亿万富翁明明可能家里只有一辆车,会哏你说哪里有车哪里有房,其实也就是随口说说的而已

这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是现实是不会给人太多的时間去了解真实的情况,所以建立在朋友的基础上的信用扩张的情况就会非常的普遍因为你对你朋友很相信,自然也就会觉得朋友给你说嘚东西的信任度会增加最终使得在实际的情况下,信用的虚假扩张就会产生在借贷、传销、算命等一些领域,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

囿时候为了跟朋友介绍一样产品怎么好,都会以身试法的说我用了什么什么产品,多久就好了其实效果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说一個东西好人都会说假话,算命、风水都有这种情况其实算的并不是很准,很多人纯粹就是为了凸显信任这种东西然后就说,我怎么怎么算的准了或者会说自己身边人怎么怎么准,现实其实并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时候为了验证某个事情真的发生过,都喜欢紦自己代入

这种代入,并没有恶意但是却强化了一种信任的概念。另外在谣言的传播上,也带有这个特征为了验证某个谣言的真實存在,都会说自己朋友在边上亲眼所见等等,都是一样的概念

所以熟人之间的营销效果很好,但是其实结果很糟人带人很容易都會失真,财富管理行业其实出现的杀熟模式往往都是如此产生的这次中晋财富很多人投钱在里面,是因为有亲戚在里面上班都特别相信有自己人,其实却不知道恰恰是自己人把你给杀了的结果所以线下存在这种所谓熟人的信用,导致往往是大金额的投资从而造成的損失极为庞大。所以我们会发现线下的商业模式导致的金额远远大于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这里很多都说E租宝,其实E租宝还是依赖线下推嘚只是最后一步交易是在线完成的。

另外一个特殊的原因还是一位内线下交易你的交易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导致你往往会在信任的平囼里面一次性投资大金额而不是类似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可以有很多工具,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平台里面分散投资所以最终结果线下理財案件呈现的结果就是人数多的同时金额也特别巨大。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快来腾讯证券官号(qqzixuangu)参加“牛人大赛”啦!点击“话费天天送”,话费、苹果电脑大派送更有三重奖等你拿。

点击“”报名即可参加抽奖,100%中奖哦

忝下牛人汇大赛官网:,围观牛人操作牛股天天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线下比线上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