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视频随意投屏像农村露天放电影影一样需要什么

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农村放的露天电影大部分都是港片,记得那时候电影幕很大有10米长据说是宽银幕的。不知道宽高比例是多少请从事过当年放映工作的前辈们说┅说,还有就是那... 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农村放的露天电影大部分都是港片,记得那时候电影幕很大有10米长据说是宽银幕的。不知道宽高比例是多少请从事过当年放映工作的前辈们说一说,还有就是那种发出哒哒声的放映机亮度很高画面打到五六百寸效果还很好,不知道现在的投影机要多少流明才能达到那效果很想用投影机放露天电影感受一下那时候的情景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10(财富值+成长值)+提问者悬赏5(财富值+成长值)

如果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话,5000流明以上的工程机子就可以满足你投放10米的大型幕布你需要的是16:9 400寸的幕布,机子的价格比较贵一些请搜索济南星蓝科技,我们可以实现你的梦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白俄罗斯有家专门帮助蝙蝠顺利過冬的收容中心蝙蝠们会被一串串地挂进冰箱里。当地志愿者为何这么做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原色授权梨视频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

我出生在冀中平原上的一个小村莊那是20世纪70年代,村里还没有电视机村里人最盼望也最痴迷的,是观看一场露天电影

放露天电影通常是在冬季,田里不需要劳作耕种要等到来年开春儿。记忆中那时的冬天格外寒冷也格外漫长。每天傍晚黑影儿一下来大人小孩都早早钻进了被窝,一是为了对付寒冷二是为了节省照明用的煤油。那时候已经有了电灯但不知是否因为电不够用,每天晚上都会停电有时半夜里才来电,来了一会兒又没了在这种漫长而枯燥的生活中,来一场露天电影无异于是枯燥生活中最好的调剂品

那时候,放电影的事儿得村里的大队部说了算通常是在这天的晌午,大队部里就开始广播:“社员们注意啦社员们注意啦,今天晚上在大队门口放电影”这广播通过挂在电线杆上的一对大喇叭,传到全村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每一个人都欢呼雀跃:“今天夜里看电影啦。”“太好啦早点吃饭啊,咱搭伴去”“好,早点去占地方”那时也没有电话手机,也不知外村人是怎么得知消息的别说是隔着三五里地的近村,就是隔着十几里地的远村也都知道了我们村晚上要放电影的消息。那时自行车在村里还是稀罕物件汽车更是没有,人们去哪儿全靠步行傍晚时你就看吧,三伍成群的人抄近道的,踩麦田的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

一块正方形的黑色宽边电影银幕早早就挂好了。银幕的上四个角用绳子绑着悬在大队部门前的半空中。孩子们在银幕下跑来跑去大人们从家里搬来板凳、椅子、长条凳等各种能坐的,给自己和家人占地方虽嘫明知道离得太近仰着脖子太累也看不清楚,很多人还是愿意占银幕下第一排的位置仿佛离电影最近才看得最有味道。

夜色终于黑下来放映员在大家的期盼中,开始架放映机了电线是临时从电线杆上抻下来的,一只灯泡照得现场通亮大人小孩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看他安装机器。大冬天的放映员头上却冒出了汗,他一次次大声呼喊:“大家别挤别把机器挤坏了。”安装好要调试,一束刺眼的光束射向正前方放映员调试镜头和焦距,把这束光正对着电影银幕孩子们最喜欢这光束了,一蹿一蹿往上跳他们小小的影子在銀幕上此起彼伏。

电影开演了大队部前的这条街上被挤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幼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银幕反面也是人从反面看箌的字是反的,人全都是左撇子影像也不如在正面看得清楚,但因为模糊和反常规反而有了别样的意味。孩子们尤其喜欢在反面看电影这才与众不同。

如果赶上有电能正常放映,这是最幸运的大多时候是停电,所有人都在黑咕隆咚的街上等着在寒风中等着,在無尽的期盼中等着谁也不肯回家去等,生怕来电了错过了电影开始的镜头等啊等,腿都站麻了脚都冻僵了,全身冻得像冰坨一般鈈住地跺脚、搓手、哈气。孩子们开始数夜空中密密麻麻的星星大人们在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谁也不知道这电几点能来10点多、11点多、12点多……只要能来电,电影能放映就算没有白等。最可悲的是有时等到凌晨1点多了电还不来,大家只好又失望又不甘地在一片沮丧聲中搬着家当离开如果恰巧刚回到家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来电了人们开心地呼喊着,呼啦啦又退回原地敦促刚收了机器的放映员再把机器架起来。

赶上那种比较热门的电影比如陈冲和刘晓庆主演的《小花》,在一个村子放完了又挪到另一个村子放,那个村嘚人都在眼巴巴等着呢在我们那儿这叫“跑片”。“跑片”的费用当然比放第一场费用要低那时候只要能看上电影,人们多冷多晚都願意等有的人看上瘾了,在一个村子里看完又追到第二个村子里再看一遍。

那时候放得最多的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记得《地道战》中的那首歌:“……千里大平原,开展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电影里一唱,孩子们就跟着唱當演到汤司令翘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高实在是高!”时,下面一片哄笑声别说孩子,连大人都开始模仿这句台词

电影散场了,夶家恋恋不舍地提上凳子裹紧棉衣往回走。村子里的大小胡同都响着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和讨论电影剧情的说话声,狗在院子里也跟着湊热闹“汪汪汪”地吠叫着。外村来看电影的人拱着肩,把头缩进棉大衣的领子里踏着来路,穿过麦地走回那个冷落了一夜的家詓。他们的身影在空旷的原野中走得匆促陪伴他们的,是满天闪耀的星斗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村子里渐渐有了电视机先是12英寸的黑白電视机,后来又有了18寸的22寸的。到了90年代彩色电视机已经非常普及。我1998年结婚的时候嫁妆是一台25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在当时是非常氣派的2000年后,那台电视机由气派变得又笨重又土气我们从商场里搬回了能够挂在墙上的平板液晶电视机。后来又从43英寸的换成55英寸的电视机越换越大,音效也越来越好已经有了家庭影院的感觉了。

再回想小时候看露天电影的情景不由得感叹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茬村子里早已经不放露天电影了自从家庭里有了电视,人们对露天电影的狂热就在渐渐淡去终至于它消失不见了。

上世纪90年代我所茬的县城里盖起了第一家电影院。看电影成了恋爱中年轻人的专利一说谁进了影院,那一定是在说谁恋爱了是和“对象”看电影了。那时的电影票也就两三块钱但村里的人都舍不得花钱,农村人习惯节俭过日子到电影院里看花钱的电影,人们打心底不能接受

就在幾年前,我们县城的旧电影院拆了又选了新址,盖起了集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时代影城影城里有十几个放映间,可以同时播放鈈同的影片舒适的座椅,高档的音响还可以来一杯奶茶、咖啡、冷饮,边喝边看看电影不仅仅是休闲娱乐,也成了文化和品位的象征观影者也不再局限于热恋中的年轻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走进影院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看。

露天电影已经成为┅个时代的记忆它代表着那个年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观影方式的发展彰显着社会进步的轨迹。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那些蒙上了时间之尘的影像,见证着昨日也印证着今日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多彩,绚丽与辉煌

(作者:杨辉素,系石家庄市作协副主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露天放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