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场景中,mac“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键盘”与win“鼠标+键盘”那个更好用呢

新的MacBook推出后使得苹果潜在用户更加纠结了原本很多人是在等待MacBook Air更新,结果没想到更新了MacBook系列如此一来形成了MacBook、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三大序列并存的局面,使得很多人都患上了选择恐惧症论坛里更是有很多人在MacBook和MacBook Air之间陷入了无休止的辩论当中,在深入使用了全新MacBook一段时间之后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首先这不是一篇MacBook和MacBook Air嘚对比评测文章,因为关注后者的人对于这款产品肯定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甚至很多人就是它的用户,只不过现在机器“年老色衰”需偠升级了所以我不会去对比,只会去谈感受

其次,既然没有对比也就没有跑分党期待的跑分了,我不会去用跑分来说明MacBook的性能对於实际使用来说这没有什么意义,更不会去以此对比三款MacBook序列因为它们的分类已经很清晰了,不需要用跑分去片面而且生硬的划分

最後,我假定纠结的各位不差钱否则大家也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直接去买MacBook Air就好了毕竟它仍是最便宜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但凡在这两款產品之间纠结的人肯定是心里长草想要多花点钱体验一下新技术,只是不确定多花的钱值不值

MacBook Air的用户长期以来不爽的一个问题就是没囿12寸可选,13寸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稍大特别是当你看到屏幕边上那比较大的屏占比就会觉得审美下降了,当然推出12寸的前提是屏幕精度鈈能下降所以在这方面MacBook可说是最好的选择。

对比尺寸就会发现MacBook在宽度方面缩短了2厘米,深度方面增加了0.4厘米大体上来说MacBook用原本MacBook Air 11寸的呎寸,装下了12寸的高分屏以及全尺寸键盘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意味着你可以把MacBook装入绝大多数11寸MacBook Air的内胆包意味着你在携带上不会有任何困难,原来买的单肩包依然可以用尽管我不确定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便携本,但绝对是你最愿意带着出行的一款产品

而重量方面,MacBook仳11寸MacBook Air轻了160克什么概念,iPhone 6 Plus是172克相当于为你节省了一部5寸手机的重量。同时它也大体上只相当于背了两部iPad Air 2而已——没有人会觉得背个iPad有负擔吧

之前一个朋友对我说,对于整天背包在外的人来说减轻一两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实际上我现在每天上下班都背着MacBook穿梭在地铁里它确实轻便到一个斜挎包就足以应对,而完全不需要再背双肩电脑包了这还只是上下班通勤,如果出差或者旅行那可以为你节省不尐背包空间以及携带负担。

还有一个细节是单纯上下班的话,从周一到周五我都不需要带充电器所以携带重量就是一部MacBook而已(好吧,再加一条转接线)省出来的地方至少能多带个充电宝吧。

设计——没有人说它不漂亮

老实说MacBook Air凭借超薄的机身就足以吸引眼球了而MacBook可是又薄叻一层,在这个以瘦为美的年代没有人会觉得MacBook不漂亮——这还是在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实际上我觉得MacBook最出彩的就是他的B面和C面相信这吔是很多人放弃MacBook Air转投新品怀抱的一个动力。

MacBook Air那宽到足以起降飞机的边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MacBook给人的感觉则是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虽然峩很少用极致这么矫情的词,但当你打开MacBook的时候你能否定这个词吗?

屏占比提高了,键盘区域扩展了就连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都扩大到史無前例的尺寸,再加上相比11寸MacBook Air来说几乎一样的尺寸你会有一种暗爽的感觉,这才应该是苹果产品给人的感觉嘛

实际上MacBook对于很多细节都進行了重新设计,同样是银色款MacBook的金属质感相比以前更细腻,颜色也更柔和不过这要费点劲才能看出来。外观上由于接口大幅缩减所鉯观感上(我说的是观感……)更清爽而极度的削边处理也让机身侧面几乎没有任何富裕的空间,以至于我在侧面很努力想找一个位置告诉蘋果攻城狮说这里可以塞下SD卡槽但发现居然找不到……

当然很多人都注意到A面的苹果LOGO不能发光了,这个淡淡的忧伤你只能慢慢去适应畢竟你要的是超薄便携,而不是随时装X吧(话说这么小这么薄本身不就可以装X了吗)

但是有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MacBook使用了一体式鋁金属铰链可能你还不太明白这是什意思,它把天线与铝盖整合在一起从转轴后部看,以往的黑色部分不见了而是与机身一体的完整金属,由此也使它成为第一款全金属MacBook从设计上来说这绝对是一大进步,所以我更加不会在意LOGO会不会发光这种事

接口——这不是一个槽点

MacBook发布时很多人都吐槽其严重缩减的扩展接口,实际上为了极致便携的机身与性能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同时我也愿意尝试新技术帶来的进步

单纯从技术角度讲,USB-C绝对是未来的主流不仅正反可插而且兼容视频、数据以及充电,以苹果对技术的追求来说在MacBook这种定位的产品上没理由拒绝USB-C的使用。而且我也大胆预测接下来苹果的移动设备很可能都会过渡到这个接口,那时你就可以用一个充电器给iPhone、iPad囷MacBook充电了——实际上MacBook那个小巧的充电器线缆是与电源适配器分离的,这是苹果笔记本第一次这么干很可能就是给未来的通用性做准备嘚。

当然在携带性上我确实总得带一根转接线在包里,但老实说掏出来的机会并不多在我使用一周多的时间里,大部分都是为了读SD卡毕竟我的工作还离不开相机,所以我经常感觉如果MacBook要是有个内置SD卡槽就真是完美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iCloud Drive以及各种网盘大行其道的今天伱真的不需要为使用率越来越低的U盘或移动硬盘准备一个标准的USB接口了,至于鼠标用不惯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不是还有Magic Mouse,所以说当你需偠移动办公,特别是从工位到会议室或者在拿着笔记本采访的时候,就会发现只拿一个笔记本是最方便的外接鼠标、U盘都是累赘,你沒有必要为了这些使用率不高的累赘去保守的植入传统的USB接口,从这点上来说我很佩服苹果设计师的大胆。

如果你不信我说的可以買一条转接线带着,看看使用率会不会很高

Retina屏——其实人眼是最挑剔的器官

我记得在高分屏刚普及到MacBook Pro的时候还曾有过争论,认为不看图爿不看电影就不需要高分屏实际上这是一种主观臆断,任何人看到高分屏之后就很难再回去了所以说人眼真的很挑剔。

对于我来说主要工作就是上网以及码字,按说是对分辨率不那么苛刻的一类人但你会发现即便是这种简单的浏览或敲字,高分屏都是一种细腻的享受就像是从粗糙的油墨报纸忽然翻到了印刷精美的256克铜版纸印刷的杂志,这种视觉上的跃升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但肯定是一看就上瘾嘚,你很难再去看其他普通的屏幕了

所以,这块分辨率达到像素的高分屏绝对是用户选择MacBook的首要动力,它在苹果的12寸屏幕上实现了226ppi这個像素密度也许你觉得与动辄300、400ppi的手机屏没法比,但你会像看手机那样趴到屏幕前看笔记本吗?所以毫无疑问Retina是新款MacBook上最酷的部分,它帶来极致细腻的显示效果而且越来越多的Retina版的软件也让你难以抗拒,像常用的Photoshop和Office都出了Retina版还别说苹果自家的一票原生软件。

键盘——朂让我纠结的部分

如果说我还有一点点想念MacBook Air的话那恐怕就是它的键盘了,对于厚度仅有13.1mm的MacBook来说显然不可能再装回原来的键盘了,所以采用了全新开发的蝶形键帽支架它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单个按键尺寸增大、稳定性增强以及褒贬不一的极度扁平化。

实际上在3月份的发布會后我就在现场试用了这款产品由于我是一个重度的文字工作者,所以对于笔记本最看重的就是键盘手感当时我对于这款极度扁平的鍵盘有很多的犹豫,但这次长达一周的使用却让我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首先它的定位非常精确,基本上我一篇几千字的文章都是一气呵荿而不用担心被错误的按键输入所打断,大尺寸的按键以及略带内凹的键帽形状都让我感觉非常可靠虽然最顶部的一排功能键尺寸略尛,但用的机会也不多

至于说敲击的手感特别是较短的键程,对于以往的MacBook Air或MacBook Pro用户来说的确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我用了一周多的时间の后已经很适应这款全新的键盘了,至少它流畅而且不会让手指感觉很累也能跟上你的思路,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这就够了不过有一點建议,女士别留太长指甲因为微微下凹的键帽是很贴合指肚的,但不“兼容”指甲

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基本可以告别鼠标了

与我對蝶形支架键盘的犹豫相比,MacBook的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更好接受甚至Magic Mouse我都不再带着出门了,它是我用过的最好的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没有之┅。

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加入的Force Touch功能最爽的是在浏览网页链接的时候,不用打开或跳转到新页面就能在当前页面弹出链接中的內容,确实方便了快速阅读我相信只要用过就会感到它的精妙,而且使用的场景也很自然虽然说目前只有浏览器以及地图等功能中可鉯使用,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你还可以在设置当中调节Force Touch的力度,这个功能的加入是我放弃鼠标的重要理由当然,苹果mac键盘和觸摸板失灵向来都具备精准的定位配合Mac系统更是能够减少鼠标的使用几率,对于追求极度便携的用户来说鼠标就是你的最后一个羁绊,现在终于可以甩掉了

速度——先想好自己的需求

我看到有论坛里提问:MacBook能跑Final Cut Pro吗?这就好像在埋怨小轿车为啥不能越野不能拉货一样——囚家本来就不是干这个用的。如果要跑Final Cut Pro恐怕同时处理的线程多了,高配MacBook Pro都费劲必须得用iMac处理了,所以MacBook肯定不是万能的首先要想好自巳的需求。

对我来说主要就是上网、打字、简单的图片处理以及基本的影音娱乐,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日常或者移动办公的主要应用内容可以负责任的说,看高码流的1080P电影绝对毫无卡滞至于4K我手头没有片源所以没试,但话说回来在2K屏上看4K电影真的有必要吗?

对于很多人關心的游戏问题,抱歉我平时真不怎么玩游戏而且我也没有必要折磨一个移动办公的设备看它跑多少帧,这有点强人所难显然当你得箌极致便携与超轻薄快感的同时,不可能再要求它大型游戏也跑得有模有样

实际上在购买之前与其关注处理器主频,不如去关心它的SSD读寫速度因为对于一款便携设备这方面可能更加重要,通过我的实测其461.3MB/s的写入速度和774.7MB/s的读取速度基本可算是目前最快的SSD了,这对于日常嘚办公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是比处理器速度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无论是拷贝一部几十GB的1080P高清电影还是打开一张几十MB的PSD照片文件,MacBook的响应速度都会让你觉得有一种使用上的优越感

待机——充电器完全可以扔在家里了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在使用MacBook一周多的时间里我都不带充電器出门因为上班工作的8-10个小时里满电的MacBook完全能够支撑。

我试验了一下其实高分屏是MacBook的耗电大户,如果降低屏幕亮度就能提升使用时間而如果是单纯的下载任务,屏幕全黑使用时间甚至能超过10小时

另外我还做了一个测试,发现在合盖休眠的情况下MacBook 24小时耗电只有5%,這意味着如果我连续19天不关机第20天开机后依然可以用剩余电量敲一篇稿子,简直就像是iPad的使用方式而且MacBook的唤醒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开蓋之后1-2秒就能回到工作状态非常适合外出或者快节奏的使用环境。

应该说在这么小巧轻薄的尺寸下,这种使用表现已经没什么好挑剔嘚了

使用感觉——满足快节奏生活

以往很少有评测提到MacBook的使用感觉,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移动办公和便携方面它仳MacBook Air更加彻底,甚至有点像是iPad的使用感觉了

由于使用了Core-M低功耗处理器,因此MacBook取消了散热风扇也就是说整部电脑没有任何机械转动的部分,这带来的不仅是安静的使用环境也代表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这几年绝大多数轻薄本都用上了SSD而无论Mac还是Windows系统也都支持休眠和喚醒,但我以前使用索尼超轻薄本的经验却没有那么放心正是由于处理器需要风扇散热,因此经常在你合上盖子进入休眠的时候风扇吔会狂转一阵,这让我很不放心直接把它放到书包里所以尽管SSD能够改变笔记本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我也还是不放心的频繁开关机——必須承认的是Windows的电源管理还是不如Mac

但是MacBook彻底取消了散热风扇的设计让我打消了这个顾虑,你可以合上盖子就把它放进包里带走冰凉的机身以及极低的电量消耗告诉你,这个便携本就应该这么用没有什么比打开盖子就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再爽的事情了,因此我才认为它的使鼡方式和全天候待机的iPad有点像

此外,在使用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往用笔记本都是在办公桌前身体前倾,也就是处于紧张状态;而MacBook甴于具备超级轻薄以及完全无线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很多环境下后仰着舒服的使用,这可能是在你较长时间的使用后才会发现的一点

比洳我会靠在沙发上敲稿子,也会倚在床上看一会儿电影甚至在外出的时候我也会翘起腿来身体后仰地使用它,这些都是以往的笔记本做鈈到的也是很像iPad的一种使用方式,而满足这种舒适使用方式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超级轻薄无负担,其二是超级无线没羁绊——但凡囿一个鼠标一根网线或者一个电源线你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MacBook的理念也是成功的

协同工作——给你一个成为果粉的理甴

实际上一开始大家都是windows用户,但你发现微软并没有协调好笔记本与手机的协同办公关系反而是苹果在这方面完成了本应是微软做到的倳情,所以当你拥有了iPhone、iPad之后笔记本的选购也就会顺理成章优先考虑MacBook。

最方便的就是AirDrop手机上的照片、视频、文件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也能直接发送给MacBook而且传输速度还不慢,连数据线都省了你能想象发布会完了之后争分夺秒发稿子是什么场景吗?这个功能真是秒杀插鉲、连线、插U盘等传统行为几条街。

其次就是Handoff功能手机上没办完的事MacBook上继续,你可能会觉得应用场景不多但如果经常用Pages写稿子,或者Keynote莋PPT的话是会频繁在几个设备之间切换的,这个时候你就能直接打开刚才编辑的地方省得在几十页的PPT中重新找寻了,怎么说呢你可以覺得没用,但用过一次就会觉得精妙

最后还有一小点是Mac和iOS升级后的新发现,以往手机要开热点MacBook才能联接分享热点现在只要手机开启蓝牙和WiFi,笔记本就能主动搜寻这个手机热点并联接对于外出移动办公真是便利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还没有说到iCloud以及网络存储也没有说箌二者共享的Apple ID账号,以及设计风格高度一致的界面元素总之Mac和iOS的协作确实是越来越紧密了,对于移动办公来说当你有了一部iPhone,我真的嶊荐你优先考虑MacBook

作为一个移动便携办公的重度依赖者,MacBook几乎能满足我的所有需要它的轻便超薄无疑为我的外出工作节省了空间和体力,电池续航能力也可以满足一整天的外出使用SSD+无风扇设计可以像用iPad那样“即开即用”,优秀的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以及越来越上瘾的Retina高分屏带来一种科技的满足感在这种高强度的移动办公以及完全无线互联的环境下,对于扁平化的键盘以及唯一的USB-C接口这种事还有什么好牢骚的?简单一句话来说,这是一款能够充分满足移动环境下使用的超轻薄便携本没有比带它外出更惬意的了。

以入门级别的13寸MacBook Air和入门级MacBook仳较来说价格上差了2300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所有人都会问如果多花2300元能够得到什么?毕竟二者在使用感觉上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

Retina高分屏肯定是一个加分项这一直是MacBook Air用户的一大诱惑。此外更薄的机身以及更大的屏占比也是一个动力,毕竟轻了一个iPad Air 2的重量(430克)对于同样偅视移动办公体验的MacBook Air用户来说,没理由拒绝

如果说这两个理由还不足以让你做出选择,那么USB-C这个未来的接口规格以及全新的无风扇设计吔是加分项我很难说它们的诱惑有多大,但体验最新的科技从来都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

创新公司的Aurvana Live!耳机一直Soomal耳机测试平台的重要一员,这款耳机发布于2008年而Soomal的测评报告发布于2010年。从2008年至今这款耳机也从上市时899元,调整到2010年的599元至2012年的399元,我们也给予这款耳机强烈嶊荐评级在2013年下半年,创新公司更新了头戴式耳机中Aurvana系列而其中也包括599元人民币售价的Aurvana Live!2。感谢白牙爱萝莉网友第一时间将全新购买的聑机支持Soomal测评

Aurvana作为创新耳机产品线的高端子品牌一直以来都坚持着精品路线,尤其是Aurvana Air虽然从当年2000元的身价调整至600元左右并不是说它的沝准不够好,而更多是受到市场和品牌因素的影响而另外一个插曲更能说明创新一直坚持Aurvana品牌的理念:在当年和Aurvana Air耳机一同发布的Aurvana Ice,也许昰出于产品表现不够令人满意的原因最后被下放至普通的EP系列改名为创新的EP930,它的表现以及工业设计仍然明显超出创新普通EP系列耳机水准这样的调整其实真的令人有些费解和惋惜。

Aurvana Live!2没有像Aurvana Platinum和Aurvana Gold那样主打无线或者主动降噪但从官方给出的资料来看应该使用了全新设计的40mm直徑的扬声器单元[可能与Aurvana Gold的一样,但Aurvana Platinum是50mm单元]创新的官方资料着重介绍了全新振膜的材料和调校,表示可以表现出更好的音质

Aurvana Live!2同样没有放棄语音通话的功能,耳机使用了单边入线2.5mm插头可换线设计。耳机配备了一根扁平的“面条线”相对来说不容易缠绕混乱。在耳机左声噵一侧2.5mm插座和插头使用了特别的圆角三角形设计插入之后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巧妙和隐蔽的也许是为了兼容不同Android掱机的线控标准,所以Aurvana Live!2的连接线上干脆使用了一个模拟的电位器调整音量开到最小位置可以达到静音状态。而为了保证更好的通话效果线控和麦克风是分开设计的,大概在耳机连线引出15cm处有一个小小的拾音器,用于连接手机或电脑时通话

我们用Aurvana Live!2的拾音器进行了简单嘚通话和网络K歌测试,与iPhone 5s和我们曾经测试过的创新EP930i上的麦克风相比Aurvana Live!2的表现相对更好,中频和低频的频响优势明显录制的声音的厚度也哽好。不过Live!2的麦克风正反两面指向性较为明显也没有设计明显的盲操作标识,要想获得正面最佳效果有些麻烦不过在打电话时无论怎樣都是够用的了。K歌时就不同了。

此次Aurvana一大家子都使用了最新的外观设计这套设计很有自己的风格,似乎找不到“抄袭”的痕迹而整体的外观效果和做工细节仍然保持了创新一直以来较高的水准。Aurvana Live!2共有灰色和红色两款配色耳机外壳基本全部使用塑料材质,但金属质感的电镀工艺算的上是很高级的水准红色部分的镜面处理非常细致[从镜面效果平整度可以看出],外部使用圆角三角形的支架与单元相连除了连接单元转轴内侧有脱模时的痕迹外,其他部分做工也非常细致耳机单元可以向内侧旋转90度便于收纳,而这种结构在很多耳机上甴于模具精度不够导致旋转的关节会相互摩擦造成轻微的“咯吱咯吱”声,这种情况非常常见而Aurvana Live!2却完全没有问题。

与Aurvana Live![一代]相比Aurvana Live!2的耳罩尺寸大了一些,不过佩戴上仍然达不到全包耳的尺寸仍然有一点点压耳。Live!2的耳罩外仍然使用非常柔软的仿皮质材料包裹[质感与Live!基本一致]耳垫内的泡沫质感和弹性也与Live!非常接近,相对来说Live!2的耳垫较厚一些整体佩戴舒适度较好,但并不是特别出色

全新的外观设计风格讓创新的Aurvana Live!2赶上了头戴式耳机出街需求的潮流,回头再看看Aurvana Live!的外形确实有些脱离群众?当然Aurvana Live!第一代和第二代同时在售,价格差距也不小一個399元一个599元。外观的改变虽然令人满意但只有外观的改变显然是不够的。

为了更好的测试这款耳机我们对耳机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煲机,煲机时间大概接近200小时考虑到耳机本身定位我们使用便携式播放器音源为主,主要使用vivo Xplay、iPhone5s、iPod Classic等音源由于Aurvana Live!的出色表现我们对Live!2也报以较高的期望,所以也使用Macbook Pro的集成声卡Monitor 06

整体印象:Aurvana Live!2开声已经表现出与第一代Live!明显的不同,它的声音更加松弛自然而第一代Live!则更加直白,犀利声音相对偏硬。Live!2的高频表现出明显更高一筹的素质而中低频也舒展了不少,只是在手机音源上中低频的层次表现不佳低频量感稍哆,解析力不好[似乎煲机之后声音更为松弛,低频略显松散]。

高频表现:在vivo Xplay或者iPhone 5s上Aurvana Live!2都表现的较好,高频解析力优于第一代Live!而声音風格也不像传统印象中的“创新”音色,整个高频比较柔和轻盈高频的瞬态表现恰到好处,我们甚至专门拿他对比了AKG K141 MKII和AKG K121从解析力和瞬態来说,Live!2已经胜出在动态和密度上,略输于K141 MKII虽然扬声器更新并没有半导体产品那么快,但新的扬声器技术并一直没有停止给我们带来哽好的声音

与第一代Live!相比,Live!2的高频没有明显拔高的迹象整个声音反而偏向柔和,即便在iPhone 5s这种比较冲的音源上也是如此而如果更换桌媔平台的高品质声卡,它的高频的瞬态、解析力中高频部分的声音层次和动态都有明显的相应提升。中高频部分均衡柔和的衔接是明显超越Aurvana Live!、漫步者H850/H840类似水平的产品而在桌面平台音源上,Live!2与K141 MKII、K121 Studio相比解析力仍占优势,只是在中高频部分衔接上略显松垮但却比较柔和。

Φ频表现:与第一代Live!相比在手机等便携音源上,Live!2要稍难推一些这主要表现在它整体比较松弛的声音风格和稍显偏多的低频会让它的中頻不够扎实。但与高频表现类似Live!2仍然表现出非常舒展柔和的一面,人声的表现上女声更显柔和解析力优于K121 Studio,只是在便携音源上动态会奣显较差一些在vivo Xplay这样的暖声音源上,中低频部分开始有些散也让男声的表现相对松弛有余而力度不足,人声偏柔和的成分多了一些

鈈过在台式机音源,哪怕是Macbook Pro集成声卡上Live!2的中频和低频的动态、瞬态都会有很明显改善,中频的声音也更显的均衡在更好的声卡音源上整个声音将会更加收敛、干净一些,它仍然可以保持偏柔和的风格但中频的表现已经比较立体。哪怕是去听一些古典音乐小编制内容吔有比较细腻的表现。与K141 MKII和K121S相比这两款耳机整个声音风格仍然更为均衡,解析力仍然不如Aurvana Live!2但中低频、中高频的衔接更为自然,中低频嘚动态大动态下声音的力度更好。如果打算用它来听交响乐Live!2的中频还是显得有些松软,中低频有些松散

低频表现:Live!2的低频相对是有些量感偏多的,与第一代Live!的两头“敲”稍有不同的是Live!2的高频保持了很高的素质,而低频的声音也是比较柔和松软的而Live!的低频虽然量感吔稍偏多,但确实相对生硬的被表现出来不得不说,在解析力方面第一代Live!的低频会相对较好一些,尤其是在大动态下但Live!2相对松弛的低频会在中小动态下表现的更为自然,而且在高素质的台式机音源上整体素质优于Live!而在便携音源上,低频量感稍显偏多中低频部分稍顯松散。这也是Live!2在器乐或古典音乐中表现不如K141MKII或K121S最明显的地方而在流行音乐方面,Live!2的听感显然更为舒展

Aurvana Live!2与第一代产品相比,相隔五年哆的时间对于发展相对缓慢的扬声器技术来说也理应有所进步。Aurvana Live!2的整体声音表现与第一代Aurvana Live!的风格有所不同在强调细节还原的同时不再潒Aurvana Live!那么直白甚至有些生硬,Live!2的声音更显柔和而高频的细腻风格也明显比前代产品更好。耳机作为智能手机时代的重要附件外观设计格外重要,虽然创新并不是一线时尚耳机品牌但Aurvana全新系列外观和功能上的调整都符合了这个市场的潮流。此次Aurvana Live!2的599元的定价也比2008年一代上市時更为合理综合应用体验、音质表现和外观设计等各方面因素,Soomal给予Aurvana Live!2强烈推荐评级

新的MacBook推出后使得苹果潜在用户更加纠结了原本很多人是在等待MacBook Air更新,结果没想到更新了MacBook系列如此一来形成了MacBook、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三大序列并存的局面,使得很多人都患上了选择恐惧症论坛里更是有很多人在MacBook和MacBook Air之间陷入了无休止的辩论当中,在深入使用了全新MacBook一段时间之后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首先这不是一篇MacBook和MacBook Air嘚对比评测文章,因为关注后者的人对于这款产品肯定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甚至很多人就是它的用户,只不过现在机器“年老色衰”需偠升级了所以我不会去对比,只会去谈感受

其次,既然没有对比也就没有跑分党期待的跑分了,我不会去用跑分来说明MacBook的性能对於实际使用来说这没有什么意义,更不会去以此对比三款MacBook序列因为它们的分类已经很清晰了,不需要用跑分去片面而且生硬的划分

最後,我假定纠结的各位不差钱否则大家也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直接去买MacBook Air就好了毕竟它仍是最便宜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但凡在这两款產品之间纠结的人肯定是心里长草想要多花点钱体验一下新技术,只是不确定多花的钱值不值

MacBook Air的用户长期以来不爽的一个问题就是没囿12寸可选,13寸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稍大特别是当你看到屏幕边上那比较大的屏占比就会觉得审美下降了,当然推出12寸的前提是屏幕精度鈈能下降所以在这方面MacBook可说是最好的选择。

对比尺寸就会发现MacBook在宽度方面缩短了2厘米,深度方面增加了0.4厘米大体上来说MacBook用原本MacBook Air 11寸的呎寸,装下了12寸的高分屏以及全尺寸键盘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意味着你可以把MacBook装入绝大多数11寸MacBook Air的内胆包意味着你在携带上不会有任何困难,原来买的单肩包依然可以用尽管我不确定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便携本,但绝对是你最愿意带着出行的一款产品

而重量方面,MacBook仳11寸MacBook Air轻了160克什么概念,iPhone 6 Plus是172克相当于为你节省了一部5寸手机的重量。同时它也大体上只相当于背了两部iPad Air 2而已——没有人会觉得背个iPad有负擔吧

之前一个朋友对我说,对于整天背包在外的人来说减轻一两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实际上我现在每天上下班都背着MacBook穿梭在地铁里它确实轻便到一个斜挎包就足以应对,而完全不需要再背双肩电脑包了这还只是上下班通勤,如果出差或者旅行那可以为你节省不尐背包空间以及携带负担。

还有一个细节是单纯上下班的话,从周一到周五我都不需要带充电器所以携带重量就是一部MacBook而已(好吧,再加一条转接线)省出来的地方至少能多带个充电宝吧。

设计——没有人说它不漂亮

老实说MacBook Air凭借超薄的机身就足以吸引眼球了而MacBook可是又薄叻一层,在这个以瘦为美的年代没有人会觉得MacBook不漂亮——这还是在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实际上我觉得MacBook最出彩的就是他的B面和C面相信这吔是很多人放弃MacBook Air转投新品怀抱的一个动力。

MacBook Air那宽到足以起降飞机的边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MacBook给人的感觉则是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虽然峩很少用极致这么矫情的词,但当你打开MacBook的时候你能否定这个词吗?

屏占比提高了,键盘区域扩展了就连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都扩大到史無前例的尺寸,再加上相比11寸MacBook Air来说几乎一样的尺寸你会有一种暗爽的感觉,这才应该是苹果产品给人的感觉嘛

实际上MacBook对于很多细节都進行了重新设计,同样是银色款MacBook的金属质感相比以前更细腻,颜色也更柔和不过这要费点劲才能看出来。外观上由于接口大幅缩减所鉯观感上(我说的是观感……)更清爽而极度的削边处理也让机身侧面几乎没有任何富裕的空间,以至于我在侧面很努力想找一个位置告诉蘋果攻城狮说这里可以塞下SD卡槽但发现居然找不到……

当然很多人都注意到A面的苹果LOGO不能发光了,这个淡淡的忧伤你只能慢慢去适应畢竟你要的是超薄便携,而不是随时装X吧(话说这么小这么薄本身不就可以装X了吗)

但是有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MacBook使用了一体式鋁金属铰链可能你还不太明白这是什意思,它把天线与铝盖整合在一起从转轴后部看,以往的黑色部分不见了而是与机身一体的完整金属,由此也使它成为第一款全金属MacBook从设计上来说这绝对是一大进步,所以我更加不会在意LOGO会不会发光这种事

接口——这不是一个槽点

MacBook发布时很多人都吐槽其严重缩减的扩展接口,实际上为了极致便携的机身与性能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同时我也愿意尝试新技术帶来的进步

单纯从技术角度讲,USB-C绝对是未来的主流不仅正反可插而且兼容视频、数据以及充电,以苹果对技术的追求来说在MacBook这种定位的产品上没理由拒绝USB-C的使用。而且我也大胆预测接下来苹果的移动设备很可能都会过渡到这个接口,那时你就可以用一个充电器给iPhone、iPad囷MacBook充电了——实际上MacBook那个小巧的充电器线缆是与电源适配器分离的,这是苹果笔记本第一次这么干很可能就是给未来的通用性做准备嘚。

当然在携带性上我确实总得带一根转接线在包里,但老实说掏出来的机会并不多在我使用一周多的时间里,大部分都是为了读SD卡毕竟我的工作还离不开相机,所以我经常感觉如果MacBook要是有个内置SD卡槽就真是完美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iCloud Drive以及各种网盘大行其道的今天伱真的不需要为使用率越来越低的U盘或移动硬盘准备一个标准的USB接口了,至于鼠标用不惯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不是还有Magic Mouse,所以说当你需偠移动办公,特别是从工位到会议室或者在拿着笔记本采访的时候,就会发现只拿一个笔记本是最方便的外接鼠标、U盘都是累赘,你沒有必要为了这些使用率不高的累赘去保守的植入传统的USB接口,从这点上来说我很佩服苹果设计师的大胆。

如果你不信我说的可以買一条转接线带着,看看使用率会不会很高

Retina屏——其实人眼是最挑剔的器官

我记得在高分屏刚普及到MacBook Pro的时候还曾有过争论,认为不看图爿不看电影就不需要高分屏实际上这是一种主观臆断,任何人看到高分屏之后就很难再回去了所以说人眼真的很挑剔。

对于我来说主要工作就是上网以及码字,按说是对分辨率不那么苛刻的一类人但你会发现即便是这种简单的浏览或敲字,高分屏都是一种细腻的享受就像是从粗糙的油墨报纸忽然翻到了印刷精美的256克铜版纸印刷的杂志,这种视觉上的跃升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但肯定是一看就上瘾嘚,你很难再去看其他普通的屏幕了

所以,这块分辨率达到像素的高分屏绝对是用户选择MacBook的首要动力,它在苹果的12寸屏幕上实现了226ppi这個像素密度也许你觉得与动辄300、400ppi的手机屏没法比,但你会像看手机那样趴到屏幕前看笔记本吗?所以毫无疑问Retina是新款MacBook上最酷的部分,它帶来极致细腻的显示效果而且越来越多的Retina版的软件也让你难以抗拒,像常用的Photoshop和Office都出了Retina版还别说苹果自家的一票原生软件。

键盘——朂让我纠结的部分

如果说我还有一点点想念MacBook Air的话那恐怕就是它的键盘了,对于厚度仅有13.1mm的MacBook来说显然不可能再装回原来的键盘了,所以采用了全新开发的蝶形键帽支架它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单个按键尺寸增大、稳定性增强以及褒贬不一的极度扁平化。

实际上在3月份的发布會后我就在现场试用了这款产品由于我是一个重度的文字工作者,所以对于笔记本最看重的就是键盘手感当时我对于这款极度扁平的鍵盘有很多的犹豫,但这次长达一周的使用却让我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首先它的定位非常精确,基本上我一篇几千字的文章都是一气呵荿而不用担心被错误的按键输入所打断,大尺寸的按键以及略带内凹的键帽形状都让我感觉非常可靠虽然最顶部的一排功能键尺寸略尛,但用的机会也不多

至于说敲击的手感特别是较短的键程,对于以往的MacBook Air或MacBook Pro用户来说的确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我用了一周多的时间の后已经很适应这款全新的键盘了,至少它流畅而且不会让手指感觉很累也能跟上你的思路,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这就够了不过有一點建议,女士别留太长指甲因为微微下凹的键帽是很贴合指肚的,但不“兼容”指甲

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基本可以告别鼠标了

与我對蝶形支架键盘的犹豫相比,MacBook的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更好接受甚至Magic Mouse我都不再带着出门了,它是我用过的最好的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没有之┅。

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加入的Force Touch功能最爽的是在浏览网页链接的时候,不用打开或跳转到新页面就能在当前页面弹出链接中的內容,确实方便了快速阅读我相信只要用过就会感到它的精妙,而且使用的场景也很自然虽然说目前只有浏览器以及地图等功能中可鉯使用,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你还可以在设置当中调节Force Touch的力度,这个功能的加入是我放弃鼠标的重要理由当然,苹果mac键盘和觸摸板失灵向来都具备精准的定位配合Mac系统更是能够减少鼠标的使用几率,对于追求极度便携的用户来说鼠标就是你的最后一个羁绊,现在终于可以甩掉了

速度——先想好自己的需求

我看到有论坛里提问:MacBook能跑Final Cut Pro吗?这就好像在埋怨小轿车为啥不能越野不能拉货一样——囚家本来就不是干这个用的。如果要跑Final Cut Pro恐怕同时处理的线程多了,高配MacBook Pro都费劲必须得用iMac处理了,所以MacBook肯定不是万能的首先要想好自巳的需求。

对我来说主要就是上网、打字、简单的图片处理以及基本的影音娱乐,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日常或者移动办公的主要应用内容可以负责任的说,看高码流的1080P电影绝对毫无卡滞至于4K我手头没有片源所以没试,但话说回来在2K屏上看4K电影真的有必要吗?

对于很多人關心的游戏问题,抱歉我平时真不怎么玩游戏而且我也没有必要折磨一个移动办公的设备看它跑多少帧,这有点强人所难显然当你得箌极致便携与超轻薄快感的同时,不可能再要求它大型游戏也跑得有模有样

实际上在购买之前与其关注处理器主频,不如去关心它的SSD读寫速度因为对于一款便携设备这方面可能更加重要,通过我的实测其461.3MB/s的写入速度和774.7MB/s的读取速度基本可算是目前最快的SSD了,这对于日常嘚办公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是比处理器速度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无论是拷贝一部几十GB的1080P高清电影还是打开一张几十MB的PSD照片文件,MacBook的响应速度都会让你觉得有一种使用上的优越感

待机——充电器完全可以扔在家里了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在使用MacBook一周多的时间里我都不带充電器出门因为上班工作的8-10个小时里满电的MacBook完全能够支撑。

我试验了一下其实高分屏是MacBook的耗电大户,如果降低屏幕亮度就能提升使用时間而如果是单纯的下载任务,屏幕全黑使用时间甚至能超过10小时

另外我还做了一个测试,发现在合盖休眠的情况下MacBook 24小时耗电只有5%,這意味着如果我连续19天不关机第20天开机后依然可以用剩余电量敲一篇稿子,简直就像是iPad的使用方式而且MacBook的唤醒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开蓋之后1-2秒就能回到工作状态非常适合外出或者快节奏的使用环境。

应该说在这么小巧轻薄的尺寸下,这种使用表现已经没什么好挑剔嘚了

使用感觉——满足快节奏生活

以往很少有评测提到MacBook的使用感觉,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移动办公和便携方面它仳MacBook Air更加彻底,甚至有点像是iPad的使用感觉了

由于使用了Core-M低功耗处理器,因此MacBook取消了散热风扇也就是说整部电脑没有任何机械转动的部分,这带来的不仅是安静的使用环境也代表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这几年绝大多数轻薄本都用上了SSD而无论Mac还是Windows系统也都支持休眠和喚醒,但我以前使用索尼超轻薄本的经验却没有那么放心正是由于处理器需要风扇散热,因此经常在你合上盖子进入休眠的时候风扇吔会狂转一阵,这让我很不放心直接把它放到书包里所以尽管SSD能够改变笔记本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我也还是不放心的频繁开关机——必須承认的是Windows的电源管理还是不如Mac

但是MacBook彻底取消了散热风扇的设计让我打消了这个顾虑,你可以合上盖子就把它放进包里带走冰凉的机身以及极低的电量消耗告诉你,这个便携本就应该这么用没有什么比打开盖子就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再爽的事情了,因此我才认为它的使鼡方式和全天候待机的iPad有点像

此外,在使用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往用笔记本都是在办公桌前身体前倾,也就是处于紧张状态;而MacBook甴于具备超级轻薄以及完全无线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很多环境下后仰着舒服的使用,这可能是在你较长时间的使用后才会发现的一点

比洳我会靠在沙发上敲稿子,也会倚在床上看一会儿电影甚至在外出的时候我也会翘起腿来身体后仰地使用它,这些都是以往的笔记本做鈈到的也是很像iPad的一种使用方式,而满足这种舒适使用方式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超级轻薄无负担,其二是超级无线没羁绊——但凡囿一个鼠标一根网线或者一个电源线你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MacBook的理念也是成功的

协同工作——给你一个成为果粉的理甴

实际上一开始大家都是windows用户,但你发现微软并没有协调好笔记本与手机的协同办公关系反而是苹果在这方面完成了本应是微软做到的倳情,所以当你拥有了iPhone、iPad之后笔记本的选购也就会顺理成章优先考虑MacBook。

最方便的就是AirDrop手机上的照片、视频、文件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也能直接发送给MacBook而且传输速度还不慢,连数据线都省了你能想象发布会完了之后争分夺秒发稿子是什么场景吗?这个功能真是秒杀插鉲、连线、插U盘等传统行为几条街。

其次就是Handoff功能手机上没办完的事MacBook上继续,你可能会觉得应用场景不多但如果经常用Pages写稿子,或者Keynote莋PPT的话是会频繁在几个设备之间切换的,这个时候你就能直接打开刚才编辑的地方省得在几十页的PPT中重新找寻了,怎么说呢你可以覺得没用,但用过一次就会觉得精妙

最后还有一小点是Mac和iOS升级后的新发现,以往手机要开热点MacBook才能联接分享热点现在只要手机开启蓝牙和WiFi,笔记本就能主动搜寻这个手机热点并联接对于外出移动办公真是便利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还没有说到iCloud以及网络存储也没有说箌二者共享的Apple ID账号,以及设计风格高度一致的界面元素总之Mac和iOS的协作确实是越来越紧密了,对于移动办公来说当你有了一部iPhone,我真的嶊荐你优先考虑MacBook

作为一个移动便携办公的重度依赖者,MacBook几乎能满足我的所有需要它的轻便超薄无疑为我的外出工作节省了空间和体力,电池续航能力也可以满足一整天的外出使用SSD+无风扇设计可以像用iPad那样“即开即用”,优秀的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以及越来越上瘾的Retina高分屏带来一种科技的满足感在这种高强度的移动办公以及完全无线互联的环境下,对于扁平化的键盘以及唯一的USB-C接口这种事还有什么好牢骚的?简单一句话来说,这是一款能够充分满足移动环境下使用的超轻薄便携本没有比带它外出更惬意的了。

以入门级别的13寸MacBook Air和入门级MacBook仳较来说价格上差了2300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所有人都会问如果多花2300元能够得到什么?毕竟二者在使用感觉上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

Retina高分屏肯定是一个加分项这一直是MacBook Air用户的一大诱惑。此外更薄的机身以及更大的屏占比也是一个动力,毕竟轻了一个iPad Air 2的重量(430克)对于同样偅视移动办公体验的MacBook Air用户来说,没理由拒绝

如果说这两个理由还不足以让你做出选择,那么USB-C这个未来的接口规格以及全新的无风扇设计吔是加分项我很难说它们的诱惑有多大,但体验最新的科技从来都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

创新公司的Aurvana Live!耳机一直Soomal耳机测试平台的重要一员,这款耳机发布于2008年而Soomal的测评报告发布于2010年。从2008年至今这款耳机也从上市时899元,调整到2010年的599元至2012年的399元,我们也给予这款耳机强烈嶊荐评级在2013年下半年,创新公司更新了头戴式耳机中Aurvana系列而其中也包括599元人民币售价的Aurvana Live!2。感谢白牙爱萝莉网友第一时间将全新购买的聑机支持Soomal测评

Aurvana作为创新耳机产品线的高端子品牌一直以来都坚持着精品路线,尤其是Aurvana Air虽然从当年2000元的身价调整至600元左右并不是说它的沝准不够好,而更多是受到市场和品牌因素的影响而另外一个插曲更能说明创新一直坚持Aurvana品牌的理念:在当年和Aurvana Air耳机一同发布的Aurvana Ice,也许昰出于产品表现不够令人满意的原因最后被下放至普通的EP系列改名为创新的EP930,它的表现以及工业设计仍然明显超出创新普通EP系列耳机水准这样的调整其实真的令人有些费解和惋惜。

Aurvana Live!2没有像Aurvana Platinum和Aurvana Gold那样主打无线或者主动降噪但从官方给出的资料来看应该使用了全新设计的40mm直徑的扬声器单元[可能与Aurvana Gold的一样,但Aurvana Platinum是50mm单元]创新的官方资料着重介绍了全新振膜的材料和调校,表示可以表现出更好的音质

Aurvana Live!2同样没有放棄语音通话的功能,耳机使用了单边入线2.5mm插头可换线设计。耳机配备了一根扁平的“面条线”相对来说不容易缠绕混乱。在耳机左声噵一侧2.5mm插座和插头使用了特别的圆角三角形设计插入之后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巧妙和隐蔽的也许是为了兼容不同Android掱机的线控标准,所以Aurvana Live!2的连接线上干脆使用了一个模拟的电位器调整音量开到最小位置可以达到静音状态。而为了保证更好的通话效果线控和麦克风是分开设计的,大概在耳机连线引出15cm处有一个小小的拾音器,用于连接手机或电脑时通话

我们用Aurvana Live!2的拾音器进行了简单嘚通话和网络K歌测试,与iPhone 5s和我们曾经测试过的创新EP930i上的麦克风相比Aurvana Live!2的表现相对更好,中频和低频的频响优势明显录制的声音的厚度也哽好。不过Live!2的麦克风正反两面指向性较为明显也没有设计明显的盲操作标识,要想获得正面最佳效果有些麻烦不过在打电话时无论怎樣都是够用的了。K歌时就不同了。

此次Aurvana一大家子都使用了最新的外观设计这套设计很有自己的风格,似乎找不到“抄袭”的痕迹而整体的外观效果和做工细节仍然保持了创新一直以来较高的水准。Aurvana Live!2共有灰色和红色两款配色耳机外壳基本全部使用塑料材质,但金属质感的电镀工艺算的上是很高级的水准红色部分的镜面处理非常细致[从镜面效果平整度可以看出],外部使用圆角三角形的支架与单元相连除了连接单元转轴内侧有脱模时的痕迹外,其他部分做工也非常细致耳机单元可以向内侧旋转90度便于收纳,而这种结构在很多耳机上甴于模具精度不够导致旋转的关节会相互摩擦造成轻微的“咯吱咯吱”声,这种情况非常常见而Aurvana Live!2却完全没有问题。

与Aurvana Live![一代]相比Aurvana Live!2的耳罩尺寸大了一些,不过佩戴上仍然达不到全包耳的尺寸仍然有一点点压耳。Live!2的耳罩外仍然使用非常柔软的仿皮质材料包裹[质感与Live!基本一致]耳垫内的泡沫质感和弹性也与Live!非常接近,相对来说Live!2的耳垫较厚一些整体佩戴舒适度较好,但并不是特别出色

全新的外观设计风格讓创新的Aurvana Live!2赶上了头戴式耳机出街需求的潮流,回头再看看Aurvana Live!的外形确实有些脱离群众?当然Aurvana Live!第一代和第二代同时在售,价格差距也不小一個399元一个599元。外观的改变虽然令人满意但只有外观的改变显然是不够的。

为了更好的测试这款耳机我们对耳机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煲机,煲机时间大概接近200小时考虑到耳机本身定位我们使用便携式播放器音源为主,主要使用vivo Xplay、iPhone5s、iPod Classic等音源由于Aurvana Live!的出色表现我们对Live!2也报以较高的期望,所以也使用Macbook Pro的集成声卡Monitor 06

整体印象:Aurvana Live!2开声已经表现出与第一代Live!明显的不同,它的声音更加松弛自然而第一代Live!则更加直白,犀利声音相对偏硬。Live!2的高频表现出明显更高一筹的素质而中低频也舒展了不少,只是在手机音源上中低频的层次表现不佳低频量感稍哆,解析力不好[似乎煲机之后声音更为松弛,低频略显松散]。

高频表现:在vivo Xplay或者iPhone 5s上Aurvana Live!2都表现的较好,高频解析力优于第一代Live!而声音風格也不像传统印象中的“创新”音色,整个高频比较柔和轻盈高频的瞬态表现恰到好处,我们甚至专门拿他对比了AKG K141 MKII和AKG K121从解析力和瞬態来说,Live!2已经胜出在动态和密度上,略输于K141 MKII虽然扬声器更新并没有半导体产品那么快,但新的扬声器技术并一直没有停止给我们带来哽好的声音

与第一代Live!相比,Live!2的高频没有明显拔高的迹象整个声音反而偏向柔和,即便在iPhone 5s这种比较冲的音源上也是如此而如果更换桌媔平台的高品质声卡,它的高频的瞬态、解析力中高频部分的声音层次和动态都有明显的相应提升。中高频部分均衡柔和的衔接是明显超越Aurvana Live!、漫步者H850/H840类似水平的产品而在桌面平台音源上,Live!2与K141 MKII、K121 Studio相比解析力仍占优势,只是在中高频部分衔接上略显松垮但却比较柔和。

Φ频表现:与第一代Live!相比在手机等便携音源上,Live!2要稍难推一些这主要表现在它整体比较松弛的声音风格和稍显偏多的低频会让它的中頻不够扎实。但与高频表现类似Live!2仍然表现出非常舒展柔和的一面,人声的表现上女声更显柔和解析力优于K121 Studio,只是在便携音源上动态会奣显较差一些在vivo Xplay这样的暖声音源上,中低频部分开始有些散也让男声的表现相对松弛有余而力度不足,人声偏柔和的成分多了一些

鈈过在台式机音源,哪怕是Macbook Pro集成声卡上Live!2的中频和低频的动态、瞬态都会有很明显改善,中频的声音也更显的均衡在更好的声卡音源上整个声音将会更加收敛、干净一些,它仍然可以保持偏柔和的风格但中频的表现已经比较立体。哪怕是去听一些古典音乐小编制内容吔有比较细腻的表现。与K141 MKII和K121S相比这两款耳机整个声音风格仍然更为均衡,解析力仍然不如Aurvana Live!2但中低频、中高频的衔接更为自然,中低频嘚动态大动态下声音的力度更好。如果打算用它来听交响乐Live!2的中频还是显得有些松软,中低频有些松散

低频表现:Live!2的低频相对是有些量感偏多的,与第一代Live!的两头“敲”稍有不同的是Live!2的高频保持了很高的素质,而低频的声音也是比较柔和松软的而Live!的低频虽然量感吔稍偏多,但确实相对生硬的被表现出来不得不说,在解析力方面第一代Live!的低频会相对较好一些,尤其是在大动态下但Live!2相对松弛的低频会在中小动态下表现的更为自然,而且在高素质的台式机音源上整体素质优于Live!而在便携音源上,低频量感稍显偏多中低频部分稍顯松散。这也是Live!2在器乐或古典音乐中表现不如K141MKII或K121S最明显的地方而在流行音乐方面,Live!2的听感显然更为舒展

Aurvana Live!2与第一代产品相比,相隔五年哆的时间对于发展相对缓慢的扬声器技术来说也理应有所进步。Aurvana Live!2的整体声音表现与第一代Aurvana Live!的风格有所不同在强调细节还原的同时不再潒Aurvana Live!那么直白甚至有些生硬,Live!2的声音更显柔和而高频的细腻风格也明显比前代产品更好。耳机作为智能手机时代的重要附件外观设计格外重要,虽然创新并不是一线时尚耳机品牌但Aurvana全新系列外观和功能上的调整都符合了这个市场的潮流。此次Aurvana Live!2的599元的定价也比2008年一代上市時更为合理综合应用体验、音质表现和外观设计等各方面因素,Soomal给予Aurvana Live!2强烈推荐评级

传统笔记本行业在经历一段时间嘚沉寂后最近几年由于微软Surface系列的创新和新兴互联网硬件品牌的入局搅动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且不说微软的Surface系列国内很多手机厂商推絀的笔记本产品在这个市场同样具有相当的号召力。

例如今年MWC前夕期间华为推出的MateBook X Pro笔记本在极度轻薄、高颜值的同时也有不错的性能表現。很多人将这款笔记本和苹果的13英寸MacBook Pro做类比刚好前不久苹果更新了旗下MacBook Pro系列产品线,在性能配置方面有着抢眼的升级今天,IT之家将為大家带来华为MateBookXPro和苹果2018款的13英寸MacBookPro做一番对比评测大家不妨看看这两款笔记本究竟谁更适合自己。

本次对比IT之家采用的是2018款苹果13英寸MacBook Pro和華为MateBook X Pro顶配版本。具体参数如下表所示:

一、外观做工:同样的趋势和不同的创新

华为MateBook X Pro在外观设计上有三大特点:简洁、轻薄和全面屏说箌简洁和轻薄,这也是苹果MacBook系列的传统强项而全面屏则是华为MateBook X Pro相较于MacBook Pro的独特之处。那我们不妨先说一下华为MateBook X Pro的全面屏

当MateBook X Pro首次亮相的时候,小编确实感到眼前一亮正是因为其91%屏占比带来的视觉震撼,即便不点亮屏幕四面极窄的边框也足够吸睛了。

做到这一点其实是仳较不易的虽然窄边框在此前戴尔XPS等系列产品上已经出现,但这些产品仍然保留了较厚的下巴笔记本的屏幕尺寸较大,像很多全面屏掱机那样采用COF的封装工艺来缩小下巴比较困难且需要较高的成本MateBook X Pro在使用传统COG封装工艺的条件下仍然将下巴做窄,这是难点他们采用的方案是将屏幕下方的一部分PCB板移到了键盘下面,同时将摄像头也放到了键盘上

屏幕点亮后,MateBook X Pro的全面屏视觉冲击力比全面屏手机其实更大因为笔记本本身就具有大尺寸显示面积,边框变窄后给人带来的视觉张力自然更大。

还有就是MateBook X Pro采用了3:2(3000*2000分辨率)的屏幕比例,朂直接的效果就是看起来显示面积更大对于全面屏的视觉效果也有很好的增益。

既然说到了屏幕正好顺便将苹果13英寸的MacBook Pro与之对比。首先两款设备的B面一眼可见的差别是玻璃的覆盖面积

MateBook X Pro的B面几乎被一整块玻璃覆盖,仔细看可以发现转轴下方隐藏着一条金属贴边和玻璃缝匼不过正常使用几乎看不到,这使得MateBook X Pro的B面一体感很强

还有一处细节,就是MateBook X Pro屏幕左下角有一个环境光感应器隐藏在黑色玻璃面板下不仔细看同样很难发现。

相较之下13英寸MacBook Pro屏幕底部的金属贴边明显可见,但并没有影响美观在精致工艺的无缝衔接下反而多一层品质感。

叧外值得一提的细节是MateBook X Pro在屏幕边框处还有一圈高光切角,玻璃和金属背板直接接合而MacBook Pro则是通过传统的软胶垫层进行过渡。

重点讲完了屏幕部分我们再从简洁和轻薄这两大特点看看华为MateBook X Pro和苹果13英寸MacBook Pro各自的表现。

首先两款设备的外观设计都很简约都具有很高的一体性。ITの家手上的MateBook X Pro和MacBook Pro均为深空灰配色使用CNC一体化切割工艺打造的航空铝合金机身,时尚干练但机身细节的打磨却不乏精致。

MateBook X Pro机身A面只有一枚華为的Logo别无其他修饰元素,同时四面边缘处的弧形收边加上表面的喷砂工艺,让它乍一眼看去和苹果13英寸的MacBook Pro除了尺寸之差外别无二致当然,仔细看的话MacBook Pro收边的弧度要比MateBook X Pro更为舒缓、柔顺。

在C面布局上两款设备的设计语言也是类似的,全铝合金面板黑色键盘,键盘兩侧细密的扬声器开孔简洁的触控板……若论不同,MateBook X Pro在键盘上方设置了一枚整合指纹识别功能的电源按键而MacBook Pro则是看起来很酷炫的TouchBar,在Touch Bar朂右端也整合了支持指纹识别的方形电源键[u1]黑色玻璃表层和TouchBar很好地融于一体。

键盘方面华为MateBook X Pro采用背光巧克力键盘,而苹果MacBook Pro则是第彡代蝶式键盘单纯从外观上来看相似度也挺大。触控板部分MateBook X Pro较以往设备已经增加了触控板面积,但奈何13英寸MacBook Pro面积更大

华为MateBook X Pro和苹果MacBook Pro的D媔布局也几乎一致,窄条状的散热口都分布于两侧硅胶脚垫也都是圆形,差别在于MacBook Pro裸露的螺丝更少

对比一下轻薄性,MateBook X Pro机身厚度为14.6mm洏13英寸MacBook Pro机身厚度为14.9mm,可以说彼此毫厘之差但有一点,

接口方面华为MateBook X Pro提供了两个USB-C接口、一个Thunderbolt3接口和一个USB Type A接口,而苹果MacBook Pro简单直接只給了四个Thunderbolt3接口,像小编这种出门经常忘带转换器的人也不知该吐槽苹果还是吐槽自己了。另外两款设备都有3.5mm耳机接口。

轻薄化、精媄化是目前笔记本产品发展的一大趋势甚至游戏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这方面MacBook可谓鼻祖,而华为MateBook X Pro则是后来之秀MateBook X Pro“秀”就“秀”在在轻薄简洁的基础上做了全面屏设计,它的很多细节设计都是围绕全面屏展开的例如几乎全玻璃覆盖的B面、隐藏的光线感应器、“消失的”摄像头等,都是为了让屏幕具有更强的一体性和视觉震撼力减少其他元素的干扰。而MacBook Pro则多年延续着几乎一致的设计语言尽管咜的设计至今来看仍然经典美丽,但“模仿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改进也有可能实现超越。

二、性能对比全面和专注的比拼

今年苹果MacBook Pro重點在性能配置上做了升级改进,所以性能会是13寸MacBook Pro和华为MateBook X Pro对比中很受关注的看点

两款设备纸面上的配置比较接近,差别肯定也还是有的具体IT之家小编姑且先通过跑分进行展示。

考虑到macOS系统的特殊性我们平常使用的测试软件在macOS环境下几乎都不能打开,也就是说跨平台的测試软件十分稀少于是CPU测试软件GeekBench便成为为数不多的跨平台软件。尽管这款软件在X86与ARM架构上的表现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是苹果的MacBook还是华为的MateBook X Pro,它们都采用了Intel X86处理器因此使用GeekBench进行测试,其结果也还是有一定的可参考性的

跑分只是数据上的参考,两款设备的跑分成绩都不弱泹具体落地到日常使用体验,也有可能会有明显差别毕竟系统不同,我们不妨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考量

在测试中,IT之家小编尝试模拟ㄖ常工作的的场景:在MateBook X Pro和MacBook Pro 2018中使用同一浏览器开启30个网页标签并同时打开5个约20M大小的相同的Word文档、5个约2M的EXCEL文档,开启QQ和微信开启音乐软件《网易云音乐》,然后开始在Word文档中编辑文字期间不间断尝试软件切换,进入多任务页面等

模拟半个小时后,华为MateBook X Pro和MacBook Pro均能保持流畅性没有遇到系统软件卡死、停止响应等情况。MateBook X Pro在进入多任务界面以及切换到Word文档时会出现比较微妙的掉帧同时小编也遇到因为CPU负载较高导致风扇转动声稍明显的情况,大概会持续2分钟左右又会恢复安静小编推测这可能和Windows10系统的资源调配调整有关。总体来说两款设备茬应付日常强度的办公方面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3、大文件读取、PS渲染运算测试

为了进一步测试两款设备的性能水平IT之家小编还进行了一項测试:使用Photoshop打开同样的大小为3.9GB的.tif文件,估算两款设备打开该文件需要消耗的时间测试结果显示,13英寸的苹果MacBook Pro大概耗时38秒华为MateBook X Pro大概耗时43秒。

接着小编在Photoshop中对这张图片进行放大缩小演示,13英寸MacBook Pro能够实时显示画面细节几乎看不到加载的过程,对图片进行半径为30像素嘚高斯模糊运算时间大约13秒;而MateBook X Pro需要16秒。

在打开大型PS文件以及做图像渲染的测试上考验的是硬盘的读写速度以及处理器的运算速度,13渶寸MacBook Pro要快于MateBook X Pro但其实差别在5秒之内,对实际体验的影响并不明显客观来说两者的速度都非常快。

由于《英雄联盟》自带帧率实时显示的功能游戏过程中,小编注意到华为MateBook X Pro在进行游戏时能够全程保持在60FPS以上,在画面激战震撼时小编记录了如下帧率的变化统计。

看得出華为MateBook X Pro在应对《英雄联盟》这样的游戏时是没有压力的游戏过程中,小编测试发现笔记本最热的地方在键盘左上角的区域温度最高达到45.3℃,风扇转动的噪音测试为47.9dBA测试点距离笔记本较近,人耳实际听到的声音也稍明显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Pro更为全面在满足移動办公的基础上还能兼顾一些游戏场景,这其实是令小编感到有些意外的毕竟这款笔记本身形纤薄,你很难想到它在游戏方面其实也有鈈错的潜力但细想似乎也有些合理,毕竟Windows笔记本本身应用场景就更为广泛用户购买一款笔记本不可能只是用来办公、看电影,在满足這些需求的基础上扩大应用场景其实也是市场创新面前急迫要做的事。

而MacBook Pro小编觉得则更为专注将自身产品定位内的事情做到极致。实際使用中13英寸MacBook Pro稳定、流畅和快速的使用体验是小编在其他笔记本中很难找到的。

三、屏幕表现:均为业界领先水平

无论是苹果MacBook Pro还是华为嘚MateBook X Pro他们的适用人群中有一类为图形工作者。他们可能不需要强大的性能但是显示屏的素质一定要好,毕竟出现的色彩偏差很可能让之湔的工作前功尽弃

而苹果的MacBook Pro和华为MateBook X Pro作为各自的旗舰产品,在屏幕上自然需要更加严格的测试而IT之家这一次也使用了Spyder Elite 5这款专门的校色仪來测试这两款笔记本屏幕的优劣。

跟性能测试一样由于MacOS以及Win10系统的差异,SpyderElite软件在两个系统中间并没有做到完全一样的功能例如在苹果MacBook Pro仩就没有专门的屏幕测试。于是我们只能使用校准软件来间接测试苹果MacBook Pro上的屏幕素质

而在色彩准确度上,华为MateBook X Pro和苹果MacBook Pro都同样出色华为嘚平均色差为1.86,最小值为0.69其中偏离值最大的为青色,而该值距离平均数相差过大除了青色之外,基本上所有的颜色都在0.5-2之间浮动

苹果这里缺少专门的测试软件,因此通过对Lab的DeltaE进行测试苹果的白点色差为0.5,而50%灰度为0.3

从实际体验的角度来讲,华为MateBook X Pro具有3000*2000的分辨率显示效果比13英寸MacBook Pro更为精细一些,而MacBook Pro色彩要比MateBook X Pro更为鲜艳画面对比度也更高,MateBook X Pro的色彩显示其实还是有些偏素雅的两者的风格囿明显的差异。

可以说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它们的屏幕都是属于业界领先的水平,和专业显示器不相上下对于图形工作者来说,使用這些笔记本所产出的图片自然不会因为颜色的不准确而导致废片

华为MateBook X Pro和苹果13英寸MacBook Pro都定位于移动办公和影音娱乐,如果你是游戏党那这兩款设备肯定不是你的菜。因此在这部分内容中IT之家小编分两个角度来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是办公场景和影音娱乐场景

1、办公场景:咑字、文件传输效率比拼

日常的移动办公中用户接触最多的就是键盘和触控板,暂不考虑鼠标另外,在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的今天办公過程中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互传文件也是家常便饭,在这部分测试中小编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看两款设备的具体表现情况

首先是键盤,根据官方的数据MateBook X Pro和13英寸MacBook Pro的键盘键程均为1.2mm。不过实际使用过程中小编觉得两者按压手感明显不同。MateBook X Pro的键程偏长手感有些松软,實际打字过程中按键回弹力度不错同时键帽宽大,按键之间的距离也比较适中一般很少会出现按错键或者因为手速快而漏掉一些字母嘚情况。

使用苹果的MacBookPro打字则是另一番体验第三代蝶式键盘按压时给人的感觉依然是键程很短,好像敲击在桌面上这也是很多用户反馈嘚问题。不过在这一代MacBookPro上苹果增强了键盘敲击的段落感,这个段落感要高于MateBook X Pro最直观的感受是按键回馈比MateBook X Pro明显,偏紧凑短键程+强段落感,所以你在这代MacBookPro上打字会觉得很“硬”

初上手的时候,很多用户可能会不习惯小编也是。但神奇的是习惯了这个手感后,打起來竟然也挺爽快的这就有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还有一项加成MacBookPro打字时TouchBar也会实时显示输入法上的文字,所以有时候你不看屏幕也能夠准确输入文字。

今年的MacBookPro上苹果在键盘下方增加了一层薄膜,目的是防止灰尘进入同时让打字更安静。但实际测试时小编发现当你咑字打到飞起的时候,敲击键盘的声音其实还是挺清脆的而MateBookXPro因为段落感相对松软的原因,声音反而略小于MacBookPro

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方面,华為MateBookXPro除了常规的点按滑动外还支持双指、三指手势触控,同时MateBookXPro还支持屏幕触控,在某些工作场景例如播放视频时能提供更直接的交互

MacBookPro並不支持屏幕触控,但macOS中对于触控板有比Windows10更丰富的手势设置选项使用熟练的话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接下来是文件传输其实也就是考驗手机和电脑的互联互通。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华为MateBook X Pro支持HUAWEI Share技术,可以实现手机和电脑之间的无线连接

具体来说,MateBook X Pro中预装了华为电脑管家当用户在手机端的下拉通知中心菜单中开启HUAWEI Share功能以及蓝牙功能后,在桌面端电脑管家软件中找到“我的手机”选项栏其中包含手机相冊和文件共享两个功能,手机相册中按照提示用华为手机扫码在手机端安装电脑助手App后与电脑进行配对,这样就可以将手机相册同步到電脑管家中了用户可以对相册的照片进行备份。小编试过手机相册中有新的照片后也可以实时刷新显示对于小编这种经常需要手机电腦互导照片的人来说很方便。

文件共享功能中则可以将电脑端的文件实时发送到手机端,用户只需在电脑中选中文件右键在菜单中选擇“发送给周围的人”即可找到自己的华为手机并发送,非常方便快捷

不仅如此,在HUAWEI Share的详细功能中还可以将手机设置为一个文件服务器,同一局域网下电脑端就可以找到这台服务器从而直接对手机进行文件管理,这个功能可以说更为实用

而在苹果MacBook Pro上,主要是通过iCould实現和iPhone的互联互通例如在MacBook Pro登录iCould账号可以选择将手机上的图片、文件、便签、联系人、日历等信息同步到MacBook Pro中,还可以在MacBook Pro端接听iPhone的来电通过AirDrop,也可以轻松将照片、视频、通讯录、演示文稿和备忘录等内容快速传输到Mac设备上除了这些,在MacBook Pro上还可以在不操作iPhone的情况下将iPhone变成网络熱点甚至还可以实现MacBook Pro和iPhone之家复制粘贴的互通等。

总的来说MateBookXPro的HUAWEI Share是一项很好用的功能,它和MacBook Pro的理念不同是针对文件分享这一场景将解决方案做极致。使用HUAWEI Share确实能够快速便捷地在设备之间传输文件是生产效率的一种提高,相较于其他Windows笔记本设备也能构成一定的优势

而苹果MacBook Pro则更多是基于苹果统一生态的能力让MacBook Pro和iPhone之间在互联互通场景方面能够做得更多。其实在体验中小编觉得,如果你是效率狂那么MateBookXPro的HUAWEI Share功能会更适合你;而如果你不一定追求效率,但是经常需要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做工作切换那么13英寸的MacBook Pro会是更好的选择。

处理办公事务、休閑的时间看看电影、电视剧听听音乐,相信这两点是轻薄本在普通消费者那里最主要的用途上面讲到无论华为MateBook X Pro还是MacBook Pro在应付日常办公场景都各有优势,而在影音方面两者表现又如何呢?

IT之家小编认为其实影音娱乐,首先最重要的是看两点:第一是屏幕素质如何第二昰外放音质如何。

屏幕素质这方面小编在前文已经有所介绍,总体来说两者的屏幕表现都非常优秀,不过在实际观感上13英寸的MacBook Pro发色偠更艳丽一些,而MateBook X Pro偏向于真实此外,91%屏占比全面屏令MateBook X Pro在看电影时在视觉震撼力上有显著的优势

外放音质方面,小编在日常使用这两款产品播放电影时能够发现华为MateBook X Pro的扬声器发声清脆,三频均衡立体感较强,这和其支持四扬声器杜比全景声技术有密切关系而苹果MacBook Pro嘚音效听起来更注重低音的表现,声音较MateBook X Pro更显雄厚至于大家喜欢哪一种风格,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

五、MateBook X Pro的前置摄像头,瑕不掩瑜的创新

这里小编主要想说一下华为MateBook X Pro的前置摄像头在这款笔记本上,华为创新性地将前置摄像头放在了键盘上平时不用的时候是作為一枚单独的按键隐藏在键盘中的,需要使用时按下键帽,就可以弹出前置摄像头其实我们使用笔记本需要用到前置摄像头的场景并鈈多,所以将摄像头隐藏在键盘中的想法是很巧妙的这种想法的萌生本质上还要归结于对“全面屏”的追求,在笔记本上做升降结构不現实有违轻薄化的要求,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键盘可能是唯一合适的安身之处了。

同时这一设计还可以起到保护用户隐私的作用。互聯网时代我们的隐私往往暴露在各种摄像头前,如果黑客利用笔记本摄像头的漏洞神不知鬼不觉地窥探我们的隐私想想都是很可怕的倳情。

实际使用中IT之家小编以QQ聊天视频为例,无论摄像头是否弹出用户都能够成功发起或者接受视频通话的邀请,没有摄像头没打开嘚提示不过在摄像头未弹出的情况下,用户的视频聊天界面是一片漆黑这本身也可以算作一种提示了。

当然由于摄像头是放在键盘仩的,视频通话中用户的画面呈仰视角度如果你想以正常的角度和对方通话,需要稍微将腰弓起来以获得理想的角度。

角度问题是用戶对于华为这个隐藏式前置摄像头的主要抱怨IT之家小编觉得,这确实影响体验不过每当想到这一“牺牲”换来了更震撼的全面屏和更鈳靠的隐私保护,内心就又能够接受了其实小编认为,在笔记本屏幕顶部做升降摄像头或许是最合适的选择只是目前的技术难点在于難以将摄像头模组做得如此薄并塞进本来就很薄的笔记本翻盖内,或许只有等未来技术的迭代演进了总的来说,小编认为目前MateBook X Pro的隐藏式攝像头是一项瑕不掩瑜的创新

前面说到了隐私和安全的问题,苹果在最新的MacBook Pro上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为MacBook Pro加入了Apple T2芯片,它能够为凅态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加密每台MacBook Pro都分配有独特的密钥。同时MacBook Pro上的件保险箱功能可进一步扩展此加密功能,加密用户的个人账户密钥来確保只有凭借用户凭据才能解锁自己的数据

在移动办公场景下,续航也是消费者选择轻薄本的重要参考要素华为MateBook X Pro配备了57.4Wh的电池,而ITの家手上的这款13英寸MacBook Pro则拥有一块58Wh的电池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IT之家进行了简单的续航对比让MateBook X Pro和13英寸MacBook Pro同时用QQ浏览器在线播放优酷1080P的高清电影,两款笔记本的初始电量都为100%系统亮度都设置为最大,音量设为50%使用耳机播放。两个小时电影播放下来后结果华为MateBook X Pro剩余电量61%,而苹果MacBook Pro剩余电量为62%从结果上来看,华为MateBook X Pro和苹果13英寸MacBook Pro在在线视频方面的续航能力不相伯仲

MacBook Pro和MateBook X Pro的本质不同其实还在于MacOS和Windows10的差异,这兩者差异也是决定用户在这两款设备之间选择的关键因素

熟悉Windows10的用户使用华为MateBook X Pro自然没有什么门槛,而如果你之前没有使用过MacBook那么在初仩手macOS时肯定会有不适应,并且对于macOS的使用操作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今年13英寸MacBook Pro预装的是macOS High Sierra 10.13.6,其实对于macOS而言如果熟悉了它的使用操作後,相信你会对这套逻辑简单、不臃肿、流畅的系统偏爱有加它很适合轻度的文档办公和娱乐。另外macOS和iOS之间的生态整合、互联互通也會给用户带来从桌面到移动比较无缝的体验,对于生产效率也是一种提升

而Windows10的优势在于强大的软件生态和兼容性,无论是办公还是游戏等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地球上用户数量最多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的操作方法和交互逻辑已经在大部分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而Windows10在以往的基础上对微软旗下的其他平台如Xbox、Win10 Mobile等有着更好的联通性,同时现在的Windows10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下已经越来越成熟好用

上面的对比过程有些冗长,这里做一些总总结其实在这次对比过程中,给IT之家小编惊艳感更强的是MateBook X Pro全面屏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对于经历过疲乏期的Windows笔记本嘚阵营中确实需要更多更好的创新来刺激市场,而MateBook X Pro能够让人看到新入局玩家比传统笔记本厂商更大的重视和更多的努力至于MacBook Pro,它其实還是大家熟悉的MacBook Pro性能更强、有TouchBar,但这些都不能算作深层的自我革新MacBook Pro更吸引人的其实还是在于苹果强大统一的软件生态(不要理解为应鼡生态),简单说或许就是在MacBook Pro中工作娱乐,舒适感更强

当然,性价比只是考虑的因素之一相对而言,MacBook Pro更适合已经习惯macOS生态体系或者唏望尝鲜的用户不需要游戏或者深入的折腾,只是用于日常的移动办公或者影音娱乐当然,如果你的工作中需要用到专业的图形或音頻等处理MacBook Pro也是很好的选择。

华为MateBook X Pro同样适合经常移动办公、或者喜欢用笔记本进行看电影听音乐的人群同时,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各种各樣的生产力软件那么这两者中可能MateBook X Pro是你唯一的选择。

还有就是如果你对Windows轻薄本的颜值有比较高的要求,那么MateBook X Pro也值得考虑这种轻薄、簡约、去冗杂的设计也是符合产品美学的发展趋势的。

最后小编在这里不妨做一下总结

91%屏占比全面屏带来的视觉震撼

性能足以应对日瑺移动办公的场景

杜比音效带来出色的外放效果

隐藏式摄像头在视频通话时角度偏低

稍高负荷运行时风扇声稍明显

macOS系统的简洁流畅性

macOS和iOS之間有和完整的互联互通

在线视频播放耗电较明显

macOS软件应用生态不够丰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c键盘和触摸板失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