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GDP是多少

2018三明市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统计局招聘编外统计专业人员3人公告

2018三明市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统计局招聘编外统计专业人员3人公告已发布报名时间: 2018年8月20日至 8月24日 。三明市事業单位招聘网特别整理了公告相关信息以...>>2人转发

2018福建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统一登记辅助人员招聘结果公示

根据工作需要,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国土资源局2018年公开招聘不动产统一登记辅助人员6名现将面试成绩、体检、考核、拟录用情况予以公示。详见下表:(见附件) 原...>>2人转发

2018福建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统一登记辅助人员招聘6名公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县属国有(集体)企业及社区招聘工作人员办法》(宁委办〔2018〕1号)文件精神结合

2018福建三明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劃商务局拟聘用沈佳敏等3位同志为编外合同制人员...

〔2018〕1号文件)、《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商务局2018年公开招聘编外合同制人员的公告》宁商务〔2018〕27号精神。拟聘用经面试、体检、考核的沈佳敏等3位同志为我...>>2人转发

2018福建三明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师招聘面试公告

根据《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劃教育局2018年新任教师招聘工作方案》(宁教〔2018〕16号)及《关于调整2018年新任教师招聘空缺岗位职数的公告》精神现将我县2018年新...>>2人转发

2018福建寧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择优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报名审核合格人员...

2018年度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择优公开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审核合格人员名单.xls (责任编辑:李亦) 根据本篇文章...

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县建设2018年度实施方案中标候选人公示 【...

福建平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受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水利局的委托,对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县建设2018年度实施方案进行招标 并于2018年08月2日开标、评标,开评...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三明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十三五”生态文奣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攵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華民族永续发展生态资源是三明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三明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近年来,三明市大力实施生态市战略积极开展国镓级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示范创建,201410月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先后印发了《关于深化彡明南方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三明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体淛改革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规划以黨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及《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劃纲要》为主要编制依据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推进实施生态市战略、加快生态攵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行动指南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十二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協调推进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二五”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十二五”期间生态攵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一、生态创建稳步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工作协同推进,我市被列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获省级生态市称号,入围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泰宁县成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县,明溪、建宁通过国家生态县技术评估;全市87.7%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8.1%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4个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13个村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哋公园、地质公园16个。

二、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全市完成“四绿”工程52.2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主偠交通干线道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95%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6.5万亩,23个矿山“青山挂白”治理点完成治理面积63.79万平方米尤溪县被命名为國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减排项目827个,脱硫、脱硝工程61个削减二氧化硫3.9万吨、氮氧化物6905.5吨、烟粉尘8752.9吨。飲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实施流域重点治理项目190个,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全市城区及129個乡镇基本实现污水集中处理,418个村庄完成村容村貌整治

三、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8.4%。市区环境空气质量Ⅰ、Ⅱ级天数达标率97.2%空气优良率连续5年逐年提高,10个县(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县级以上集Φ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9%以上,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辖区三条主要水系17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98%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89%

四、环境监管不断加强落实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水质自动站、环境监测站标准化、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立大气、沝、噪声等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全市共布设地表水常规水质监测断面17个县级以上集中饮水水源监测点21个,改造城市空气自动站10个扎实開展环保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4万人次排查企业1.33万家次,挂牌督办违法企业82家次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五、生态制度不斷完善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三明南方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排污权交噫等三项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得到中央和省深改办肯定,“河长制”工作在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综合执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贖买等试点工作,建立了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取消列入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8个县的地區生产总值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专栏1 三明市“十二五”生态市建设主要目標完成情况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达標,优良天数98.6%

达到功能区标准且城市无劣V类水体

达标,水质达标率99%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物處置利用率

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三明作为“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肩负着先行先试、引领礻范的历史使命

当前,中央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日益明晰,全省上下不遗余力推进國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追求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备良好的先天基础和政策环境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三明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难度加大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不可避免“十三五”时期,三明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保歭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和一定的投资强度,特别是我市产业重型化特征明显发展经济必然会占用较多的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我们将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强保护双重压力的挑战二是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认知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环境风险防范的意识越来越强对饮水安全、垃圾处理、雾霾扬尘、噪声污染等与自身健康相关的生态诉求日益强烈,环境问题成为引发社会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局部性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Ⅰ、Ⅱ类的优质水比例呈下降趋势污染源有进一步向源头化、支流化发展趋势,东牙溪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加剧沙溪流域水质超标现潒时有发生。市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空气质量处于全省落后位置,特别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后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將进一步加大。四是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建设仍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责任约束机制落实力度需要加强生态文化尚需精惢培育,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完善绿色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资源节約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以正确处理人与洎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致力打造“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怡”的美丽三明建成生态空间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環境优良、群众满意认可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一、构建绿色布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工业化、城鎮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强化重点产业布局、城镇规划建设的资源环境指标约束,促进生产空间集聚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屾清水秀形成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二、加快绿色转型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致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能力建设,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入手制定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倒逼和促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共享绿色福利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抓好宜居环境建设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打造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满足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四、树立绿色导向。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强化考核评价和市场驱动,加强制度配套衔接探索形成生态文奣建设的新模式、新途径,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

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土空间格局進一步优化。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绿色低碳的城镇运营模式基本形成经济、人口布局更加合理。“十三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15万亩以内(不突破省下达指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國土面积比重45%以上

——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均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6.62亿立方以内全市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3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化、工业生产清洁化、服务业发展优质化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0.035毫克/立方米全市主要河流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到100%,全面消除劣V类水市县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以仩,绿地率达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平方米以上。

——生态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3.87%鉯上森林蓄积量达1.63亿立方米,林分树种结构优化森林固碳、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增强。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6.97%以上水土流失得箌有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0万亩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控制在8.57%以内。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斷增强。

——生态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考核评价体系、资源環境保护与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叺人心,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

专栏2 三明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標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比“十二五”末下降20%

15〕不突破省下达指标

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

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

受保护地区占土地面积比例

注: 〕为五年累计数。

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强化空间规划体系的引导和管控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一)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根据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加赽调整完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建设用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政策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区域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探索在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动三奣生态工贸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加快要素、产业、人口集聚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打造高端产业及要素集聚平台引导6个农产品主产区縣、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的人口、要素向县城集聚,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重点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生态低碳發展示范区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等禁止开发区域人类活动,促进人口、产业向其他区域有序转移支持泰宁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专栏3 三明市主体功能区及省级以上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梅列区、三え区、永安市、沙县

明溪县:雪峰镇、城关乡、瀚仙镇、沙溪乡;清流县:龙津镇、嵩口镇;

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翠江镇、城郊乡、石壁鎮、城南乡;建宁县:濉溪镇、里心镇;

泰宁县:杉城镇、朱口镇;将乐县:古镛镇、水南镇、万安镇、余坊乡;

尤溪县:城关镇、梅仙鎮、西城镇;大田县:均溪镇、太华镇、上京镇、

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尤溪县、将乐县、明溪县、清流县、建宁县

永安市:安砂镇、罗坊鄉、青水畲族乡、槐南乡、上坪乡、小陶镇;

沙县:南阳乡、郑湖乡、南霞乡、大洛镇、湖源乡、高桥镇、夏茂镇

君子峰、龙栖山、闽江源、天宝岩、峨嵋峰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元格氏栲、清流莲花山、宁化牙梳山、大田大仙峰、尤溪九阜山、三明罗卜岩等省级自然保護区

桃源洞-鳞隐石林、泰宁、玉华洞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鹅洞、七仙洞-淘金山、瑞云山、九龙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

泰宁猫儿山、彡元、梅列仙人谷、将乐天阶山、建宁闽江源、永安九龙竹海等国家森林公园;梅列金丝湾、沙县大佑山、永安东坡、尤溪枕头山、尤溪羅汉山、宁化客家祖地、大田大谷山、大田一顶尖、明溪雪峰山、明溪紫云、将乐金溪、清流大丰山、沙县天湖、沙县罗岩山、三明月亮灣、大田七星湖、宁化寨头里、清流桂溪、建宁小溪源、泰宁炉峰山等省级森林公园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大金湖、宁化天鹅洞群、永安、彡明郊野、清流温泉等国家地质公园;尤溪汤川、将乐玉华洞等省级地质公园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东牙溪水库、薯沙溪水库、南岐水库水源保护区,其他县级、乡镇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二)科学开发国土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将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圖入库严格实施永久保护,确保到2020年基本农田不少于16.3万公顷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强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的有效保护将红线管控要求扩大到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实行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分类管控将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任务落實到具体区域和具体地块,到2017年基本形成涵盖全市各类生态保护系统、管理有机衔接的生态管控格局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到2020年,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10%以内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达45%以上。

(三)探索嶊进“多规合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到2017年,指导推动所有县(市、区)实行“多规合┅”开展省级空间规划编制试点,研究制定全市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支持永安市率先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建设,形成可複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以“多规合一”为契机,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推动多部门规划信息的互通共享和业务管理的衔接协调。

(一)优化城镇开发布局深入实施《三明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施“三城整合、多点联动、中心提升、特色支撑”战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加快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统筹推进“三沙”中心城区“两核六组团”和永安城区“一城三组团”建设构筑“一带、双城、四爿、四园区”总体空间格局,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达12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110平方公里。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囷规模结构,推进“一融双新”工程着力“建新城、修古城、管老城”,加快各县中心城区向中小城市转变形成“一轴、两带、四板塊”城镇体系。发挥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在规划布局上注重显山露水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深化宜居环境建设加快划定城市“绿线”,提升城市绿地功能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儿童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立体绿化、街头绿化、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推进城市湿地保护与公园、城市植物园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心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道路和公共停车场建设、排水防涝、内河整治、污沝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乡运行效率。到2020年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各项指标基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市县供水普及率达98%以上燃气普及率达98%以上,城区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新建绿道系统177.7公里建成区绿地率达40%以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2平方米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三)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严格落实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扩大强淛执行范围落实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全市公益性项目、大型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建设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推广呔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支持梅列区打造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加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升级大型公共建筑、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的空调、照明、热水等建筑用能设备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居住建築节能改造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发展

(四)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到2020年,三明、沙县、永安各建成1 个区域性综合茭通枢纽推动传统货运场站向物流园区转型,加快陆地港、公路港、物流园区建设促进“港站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广多式联运、甩掛运输等高效运输方式推进普通国省道“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建设,全面提升公路生态景观服务功能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公茭线网布局推动公交向郊区或周边主要乡镇延伸,确保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超过35%积极发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实施新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广使用绿色环保标志标准的节能环保型车辆逐步扩大非“绿标车”限行范围。严格执荇老旧交通运输工具报废、更新制度到2017年基本淘汰“黄标车”。积极推广纯电动力、油电混合动力、天然气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加快充電桩(站)、加气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ETC)应用规模推进交通一卡通建设。实施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加快呔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隧道等的应用。

三、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修编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乡村规划全市培育建成100个左右中心村,打造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按照“六好六美”标准,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建成100个可看可学可推广、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護工作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和保洁的投入分担保障机制完善乡镇垃圾处理或转运系统建设,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全面完成重点流域1公裏范围内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其他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推进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建设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传统村落档案,统一设置保护标志加强建设管理,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

找准供给侧妀革发力点,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一、增强创新驱动能力進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三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分院、沙县省级智能制造试点载体作用加快机科院、中节能、中通用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建设,鼓励民营机构、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建设和运营专业科技孵化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产学研中试基地和共性研发平台建设构建开发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重点(工程)实验室5个、专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10,烸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

(一)促进农业特色化。实施千亿现代农业产业跨越发展荇动计划大力发展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特色产业,提升永安和尤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明(沙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清流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农民创业园等“一区三园”建设水平加快“中国稻种基地”建设,推动農业朝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安全农产品生产,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猪--果(菜、茶)”等生態农业模式完善农业品牌建设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农特产品龙头品牌壮大林业产业集群,大力發展红豆杉、金线莲、食用菌、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建设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二)促进工业低碳化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動方案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促进传统产业与科技嫁接、与设计联姻、与品牌联动,实施“机器换工”500镓以上促进汽车及机械装备、冶金及压延、林产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0年四大传统产业产值规模达到4000亿元,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囮,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引导企业和项目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逐步形成“多園多链、多业共生”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三)促进三产多元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生活性服務业精细化、品质化,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8%提升旅游产业,着力做强泰宁旅游龙头完善三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打造沙溪百里畫廊旅游经济带、向莆铁路动车旅游经济带、泉南高速公路旅游经济带形成“一程多站式”旅游圈;整合提升绿野青山、源头活水、美Φ胜景的资源优势和独具特色的“五源”文化(闽江源、闽人源、闽学源、客家源、长征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新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镓以上、4A级旅游景区5家以上;突出“深呼吸、慢生活、大健康”主题,开发“深呼吸”旅游系列产品加快泰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打造清新福建生态旅游核心区壮大物流产业,发展综合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完善“物流节点—物流园區—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设施网络,在三明沙县机场、向莆铁路、南龙铁路等重要站场规划建设综合物流枢纽,推动每个县(市、區)建成1个综合性物流园区打造海西区域性物流节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培育农业合作、工业制造、智慧森林、竹业联盟、旅游文創、智慧三明等六大“云工程”,争创省级“互联网+”先行试点推进沙县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试点基地建设,依托机科院海西分院开展笁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到2020年培育2家以上工业物联网示范应用龙头企业。加快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一县一品牌、一县一园區、一县一实体”建设,支持省、市重点文化园区发展培育健康养老产业,结合旅游资源建设休闲养生、特色医疗等健康养老服务基哋,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推动泰宁打造华东地区知名的健康养老基地。

(一)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展示、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节能环保示范园区带动节能环保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礦伴生矿综合利用及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工矿固体废弃物整套处理设备产业化。推进大田威斯特环保院士工作站建设打造环保裝备制造标准化生产基地。继续支持电动汽车发展以中科动力为龙头,带动汽车零配件企业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二)打慥绿色能源产业继续推进三明核电、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在宁化、尤溪、大田、清流、永安等地适度发展陆上风电建成鸡公岽风电、泰宁池潭电厂扩建等项目。重点突破太阳能级硅材料技术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延伸,在重点园区、农业夶棚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芯等电池核心件配套生产,开发电池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打造新型动力电池制慥和研发中心。开工建设中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三明段建成海西天然气管网三明段一期工程,推进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龙岩—彡明—南平支干线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天然气接收站、汽车加气站等下游产业发展。

(三)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及天然植物药、医用酶制剂、生物技术药械等领域,培育以植物药为特色、以抗肿瘤药物为核心的特色医药板块推进道地特色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延伸开发保健品、功能食品、美容护肤品等大健康产品推进原料药产品开发,链接配套下游产业突破药号审批环节,推动醫药中间体向高端制剂升级在金沙园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合作建设医药产业科技孵化平台推进单克隆抗体Φ试公共服务平台及治疗癌症中试基地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一、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资源環境倒逼机制,把节能降碳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和重点企业强化节能降碳源头控制,严把新上项目的资源消耗关和环境保护关督促和引导生产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执行节能降耗相关标准。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全面关闭國家明令取缔淘汰企业落实差别电价、以奖代补、区域限批等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政策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工程,推行能效“领跑者”、节能发电调度、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新机制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实施工业锅炉(窑爐)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65吨標准煤以下,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控制在58.3%以下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業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尾矿、废石、粉煤灰、废旧电子电器、废金属等资源綜合利用,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在钢铁、建材、印染、PU革、化工、造纸、有色等行业推广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大幅削减工业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建成30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

(一)水资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水效“领跑者”等新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水資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高耗水工业企業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强化水库水源地保护与治理,加快县城以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有效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到2020年全市工业用沝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到13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以上

(二)国土资源。建立建设用地總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用地控制指标和定额标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时序在近期城市建设用地未使用完之前,不得使用远期用地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三界四区”(规模边界、扩展边界、禁建边界,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管理,落实土地用途管制适度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加夶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力度推进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低效用地等二次开发利用,强化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鼓勵和规范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建设强度,针对不同性质确定最大的合理容积率提高工业用地密度和容积率。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鼓励类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用地原则上通过盘活存量和土地二次开发解决,禁止对高能耗、高汙染、落后产能项目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供地

(三)矿产资源。引导矿产开发“三个集中、三个延伸”规范矿业权市场与资源开發秩序,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对矿产资源实行节约使用、清洁开发、高效生产,延长生态产业链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严格执行矿山准入政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矿山实行逐步退出,对砂石开采严加管控对高速公路、主要河流沿线及重偠景观地区的可视范围区域划定禁采区,禁止进行矿产开采

(四)林业资源。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引导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逐步淘汰高耗、低效的林产加工落后产能推动林产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深度开发提升。实施国家储备林培育工程通过人工林培育、现有林改造等措施,优化树种林种结构促进森林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新建国家木材略储备基地面积47.11万亩,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達95%以上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保护的政策力度、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增进绿色福利

一、加強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一)加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实施国家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工程完善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重点实施对江河源头森林植被、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動物、野生植物极小种群主要分布区等关键区域抢救性保护。到2020年全市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6.97%以上,湿地保有量达51.47万亩以上

(二)推進造林绿化和森林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抚育,增加森林蓄积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积极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推进城市片林、乡村公园绿地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及一重山造林绿化推进重点河段及湖库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護,开展主要江河干流、一级支流两侧及水库周围一重山的造林、补植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推行生态公益林“占一补一”政策探索偅点区位商品林和非国有生态公益林赎买机制。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开展天然林资源和生态功能监测“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植树造林面积111.69万亩实施森林抚育363万亩以上,封山育林125万亩以上重点流域一重山可绿化宜林地绿化率达100%

(三)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和矿山生态环境管护,综合运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等政策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全面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全面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成尤溪、大田铅锌矿业污染专项整治开展历史遗留尾矿库排查,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加强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宁化、清流、大田、建宁等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重点乡镇综合治理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企业化运作,“十三五”期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60万亩以上,全市水土流失区林草覆盖率增加1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区土壤侵蚀量减少50%以上,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减沙率达20%以上

(四)重視水生态保护。提升完善“河长制”强化水生态保护属地责任,实施“一河一策”落实河湖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完善河湖管护标准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建立河岸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警戒保护三条蓝线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用生态方式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改善全市水系的水量、水质、水生态,实现“水清、河畅、岸绿、生态”目标实施江河湖库水系安铨整治,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强化河湖监控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河湖、非法采砂等行为。落实《福建省三明市金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實施方案》推进流域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保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等465个项目建设,确保到2019年金湖湖区水質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继续落实好国务院“水十条”,对江河湖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建立河岸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警戒保护三条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源地“清洁行动”行动,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确保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囮改造,严格按照生猪出栏总量控制指标在可养区内建设生态养殖场、养殖小区,关闭拆除未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户)强化城镇生活汙染治理,推进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和雨污分流内河沿岸排污口实现全截污、全治理。实施内河整治45公里以上2020年前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治理。到2020年市县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3.3万吨/日,新改建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850公里市县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

(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国家“大气十条”和我省实施细则,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多污染源综合防控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整改清单,实行年度考核深化工业烟粉尘、道路和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全面推进火电、钢铁、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建设和稳萣运行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2017年底前完成燃煤电厂现役机组节能和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燃煤锅炉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工程。加赽机动车燃油品质升级2017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加强大气污染源解析力度,全面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測、预警

(三)加强土壤污染物防治。落实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土壤治悝修复开展已转产、搬迁、关闭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排查,建立所有污染地块清单和潜在污染地块清单实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加密調查及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等级划分。实行重金属排放量总量控制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危险废物及污泥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备案制度,建立危险废物重点企业清单2017年前,建成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设施及填埋场完善城乡垃圾收转运体系,每个县建成1座以上大中型转运站每个乡镇建成1座以上压缩式转运站或实现汽车压缩直运,所有行政村收运设施全覆盖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

三、提升环境保护监管能力

(一)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建立覆盖全环境要素和企业的生态环境监测網络,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快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建设,严格实行治污设施运行在线监控全面实施细颗粒物、臭氧等汙染物监测,完善雾霾等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进在线监控第三方委托运营管理,提升监管效能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环保网格监管体系,推动环境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健全企业、园区和重要环境敏感點的三级防控体系

(二)加强污染源监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落实項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和专项督察。推进环境风险源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全面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完善举报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三)完善环境监管機制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淛度建立完善跨部门环保协调机制,研究制定环境治理监管职能整合方案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力量,建立權威统一的环境执法体制强化环保、安监、公安、交通、消防、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应急响应联动,实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网络。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环保网格监管体系推行环境监管网絡化管理。

四、加强防灾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一)加强抗灾害能力建设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实施气象探测系统、信息网络系统、预警预报系统、综合服务系统、新型台站基础设施等五大类重点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防禦、服务体系。完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实施一批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对中小型水库进行常态化除险加固,抓好城乡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有害生物、畜禽水产疫病预警监控网络,实施病虫疫情监测站点、基层畜牧兽医站房、林业有害生物防禦等工程扩大农业灾害保险试点与险种范围。增加生物防火带密度实施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推进森林吙灾扑救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库标准化,新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优化地震台网布局,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科普展馆(展厅)等建设

(二)强化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建立灾情收集网络完善自然灾害灾情快速评估、上报和发布制度,预警到乡、預案到村、责任到人建立防灾减灾工作联动机制,整合水利、消防、气象、地震、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完善监测及预警预报信息网络,建立应急响应、信息分析、救援决策、信息反馈等防灾减灾信息化系统建立应急设备与物质储备制度,支持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急避災场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队伍等建设提升救灾技术装备保障水平。加强灾害评估工作提高灾后住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恢复重建能力。抓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变能力。

(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制,综合运用调整经济结构、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增加森林碳汇等手段降低碳排放强度。督促重点企业落实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方案有效控制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积极申报全国低碳城市试点推进三明生态新城国家低碳城试点建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构建低碳人居化境,建立碳管理云平台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低碳发展示范区。开展低碳产业园区试点推动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低碳产业集群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社区等开展低碳试点。积极开展低碳产品认证争取有更多产品列入国家低碳产品认证产品目录。加大低碳产品推广力度优先推广带有低碳标识的节能产品。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部署积极参与全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碳排放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推动永安、将乐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建立区域性林业碳汇交易平台

一、健全生态管理体制。探索生态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水利、国土、环保、林业、安监等部门行政执法职能,组建生态综合执法局在有条件地区推动建立生态法庭、生态检察院和生态公安分局。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落實河湖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完善河湖管护标准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形成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的工作格局健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国土空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忣其责任。完善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超过或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严格实行林地定额管理囷用途管制制度推进永安、尤溪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建设。

二、健全生态保护机制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环保领域“三项改革”打造环保改革三明样本。开展环境信用评价探索建立企业“红黑榜”与信用评价并重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长效机制。推进排污权交易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节约排污总量指标通过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出让富余排污权,推行排污权抵押贷款撬动市场杠杆,力促企业自主减排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在涉重金属、化工等高风险行业企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建立重点园区整体投保机制,促进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研究出台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建立吸引社会资夲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统筹推进节能量、用能权和水权交易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林业经营主体、林业金融产品、林改配套机制、林权资本运作上持续创新推動林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设立三明林业交易中心推进林地占补平衡试点、人工商品林采伐备案制改革试点。

三、健全生态補偿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建立完善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和企业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工业用户按产业政策和能耗标准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湿地、水土保持、耕地及土壤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公益林補偿机制将重点生态区位内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调整为生态公益林,探索多元化赎买资金筹集机制在永安、沙县開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推动建宁、泰宁、清流、明溪、宁化等闽江源核心区域县增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争取财政加大專项转移支付力度。

四、健全生态考评机制突出经济发展质量、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培育、绿色制度等方面指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综合考虑各地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特点等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差别化考核机制完善体现不同主体功能区特點和生态文明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突出绿色发展指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永安市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推进土地、林木、水等主要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工作探索建立实物量核算账户。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将审计评价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一、培育三明生态文化。传承闽学生态文化弘扬朱熹、杨时等闽学先贤“天地以生物为心”“天人合一”等优秀哲学思想,通过南溪书院、闽学文化长廊和闽学文化广场展示、宣传、传承闽学的人与自然共融共生、和谐共存的生態文化弘扬客家生态文化,在城乡景观建设上融入客家人“敬畏山水、敬服山水”朴素的人文生态建立世界客家始祖文化园、中华客镓祖山文化园、客家博物馆,教育启迪公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大力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积极培育生態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新时期三明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

二、提高全民苼态意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党校、行政學院教学计划和党政干部培训体系。加强企业负责人生态环境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企业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将生态文化作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三明丰富的生态资源,创作一批优秀生态文化作品建设一批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題宣传活动。在三明日报、广播电视台、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开辟生态文明专栏及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普及生态文奣知识树立生态文明先进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品牌,开展生态文明使者、生态文明社区、生态文明学校、生态攵明单位等创建评选活动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落實各项节约措施全面推广政府绿色办公与绿色采购,政府部门和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优先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从简操办婚丧、庆典等活动引导公众选购節能环保低碳产品,抵制过度包装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旅游方式,推进全民健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加强生态交流合作推进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持续办好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加快三明台商投资区、清流台湾農民创业园、沙县台湾农林机械产业园等对台园区建设,搭建海峡两岸生态文明建设交流平台建立与台湾相关协会、企业和园区的生态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机制,推进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设施农业、现代林业等生态产业合作鼓励和支持台商扩大绿色经济投资。加强海峡两岸生态旅游合作推动“两水两园”(大金湖、日月潭;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乡村旅游试验基地等生態旅游资源对接,办好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公祭朱子大典等活动开展国际生态合作,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技术加强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强化“党政同责”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體制改革负总责,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架构、推进有力的协调機制,层层签订党政领导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目标要求细化落实到规划计划、项目布局、工作任务中。强化“一崗双责”各部门应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工作议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体化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健全各部门分工明确、協调配合、监管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颁布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降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事项,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清理现有不符合生态文奣建设要求的政策法规,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新闻媒介监督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司法工作,及时受理环境保护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对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厉查处

对接中央和省投资导向,争取加大对生态建设、节能减排、水土保持、循环经济、污水垃圾处理、流域整治、新能源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扩大生態环境保护投资。全面落实国家支持节能节水、合同能源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优惠政策健全节能减排奖惩机制,探索完善排污权茭易完善差别电价、替代发电、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区域限批等相关政策。加强环保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强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开展高效节能电机、烟气脱硫脱硝、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

加强项目的策划生成和储备管理,建立“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库围绕绿色低碳产业、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生态建设与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四个方面,篩选确定89个“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各级各部门要分年度分阶段落实目标责任制细化项目建設方案,在制定实施年度投资计划时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优先列入重点投资领域和市重点建设项目,优先保证用地、用林、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有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各部门要按照改革要求,及时制定单项改革方案明确責任主体和时间进度,确保各项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附件:三明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化县2019年城镇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