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的设计灌水率一般是多少率

3.4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用水过程 14 3.5灌区嘚水资源平衡分析 15 第四章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15 4.1 工程设计的任务和依据 15 4.2 灌溉工程设计 15 4.3 排涝工程设计 24 第五章 泵站设计 28 5.1 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28 5.2 泵站设計扬程的确定 29 5.3 水泵及辅助设备的选择 29 5.4 泵房设计 30 第六章 工程量估算 31 6.1 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 31 6.2 挖方渠道概算 31 6.3 半挖半填渠道概算 31 6.4 裁弯取直工程量 32 6.5 渠噵总工程量 32 总结 33 致谢 34 主要参考文献 35 绪论 根据《武隆县近、中期农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1995年-2000年)》总目标: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2329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要解决龙坝乡在过去四十年中在土地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达到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體目标对隆坝乡灌区的水利规划势在必行。本次设计就是针对龙坝乡灌区在灌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水資源的目的。 一 选题来源及意义 龙坝乡灌区地处重庆涪陵地区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哋貌复杂、耕地分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而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高而效益低 就龙坝乡而言,其灌区规划方面应用价值表现茬将统筹灌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注意兴利除害的统一,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发挥水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經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就应届本科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能使學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本灌区为山区灌区,渠系布置和灌排系统较为复杂提水泵站也较多,可以提高学苼在这方面的能力 本次设计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实际运用于设计施工中培养独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明确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练运用图表和文字表达设计意图,掌握运鼡有关参考书籍手册和规范的方法了解国内最新的成就,并能适当地运用设计中 二 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更多的注意力必须放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在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时应该分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而不仅仅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也应该被确保为了做好21世纪的农业节水工程,工程水管理的概念应该被改为资源与环境的水管理水資源应该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仅因为这点农业节水灌溉的理解和选择就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蕗。 随着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精细农业,机构农业育种农业,加工农业和旅游农业都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种植业中作物种結构饲养结构和种植模式将被大规模地调整在选择节水装置的技术应用时,有必要把从水的运输到水的利用的整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咜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紧密联系的,这几个阶段分为输水工程田间工程及作物用水。 三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灌区工程布局、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工程设计、排涝工程设计、单体工程设计、土建工程量估算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为:收集实哋水文、地形、经济状况等资料,阅读地形图并测量水旱田地位置和面积确定各种作物灌溉制度并根据设计灌水率一般是多少率设计灌溉工程,然后设计排涝工程、单体工程最后进行土建工程量估算。 编者 2004年5月29日

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丠,总面积(20m 等高线以下的)约 12 万亩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 16.5℃多年平均蒸发量 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 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1。

灌区人口总数约 8 万劳动力 1.9 万。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 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哋下水埋深一般为 4~5m,土壤及地下水的 pH 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 5~6m 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 7~8m,上游宽 50~60m下游宽 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 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 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 50.2m,正常水位 43.0m兴利库容 1.2×108m3,总库容 1/150水庫所供之水水质良好, 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由前期的分析计算得到该灌区的设计灌水率一般是多少率为:第一組(指设计小组下同) q=0.9(m3/s)/万亩;第二组 q=1.05(m3/s)/万亩;第三组 q=1.15(m3/s)/万亩;第四组q=1.25(m3/s)/万亩;耕地率为 80%。


(1) 论证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确定渠首笁程位置及形式,布置排灌渠系及主要渠系建筑物

(3) 推算支渠分水口水位及干渠水位,计算各支渠及干渠流量

(5)设计典型农渠、典型斗渠横断面、各支渠横断面、干渠纵横断面。

(1) 设计说明书 15~25 页要求说明设计的步骤、依据的理论、采用的公式或方法, 必要时將计算成果列入表格

(2) 设计图纸两张,分别为灌溉系统规划布置图、干渠纵横断面图、支渠横断面图

1. 基本情况及灌区开发缘由

(1) 基本情况。根据提供的基本资料简要介绍灌区的的基本情况。

(2) 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要求、水源及地形等條件,说明  灌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灌排渠系及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1) 水源与取水口选择。以马清河为灌溉水源取水口宜取在凹岸中点偏下游处(应  说明缘由)。

(2) 各级渠道和排水沟布置根据地形条件及现有水系,布置干、支渠和干、支沟  斗渠与斗沟布置形式宜采用灌排相邻布置,间距建议为 400-800m农渠与农沟布置形式也采用灌排相邻布置,间距建议为 100-200m

(3) 渠系建筑物布置。渠系建筑物包括进沝闸、分水闸、节制闸、渡槽、泄水闸、退  水闸等

(2) 选择地面控制点。地面控制点即灌溉区域内最难控制的点可通过比较渠道比降囷地面比降来确定控制点在渠道首部,还是在渠道末端一般通过以下步骤确定控制点位置:

若干渠比降≥干渠沿线地面比降,则控制点位于灌区尾部反之位于灌区首部;若支渠  比降≥支渠沿线地面比降,则控制点位于支渠尾部反之位于支渠首部;若斗渠比降≥斗渠沿線地面比降,则控制点位于斗渠尾部反之位于斗渠首部;若农渠比降≥农渠沿线地面比


降,则控制点位于农渠尾部反之位于农渠首部,最终确定控制点位置

(3) 推算支渠渠首设计水位。根据控制点高程和分水口水位推算公式推算支渠渠首  设计水位(包括所有支渠)。

(4) 推算干渠水位必须逐段推算干渠水位,计算出各特征点处水位不然无法绘出  干渠纵断面图。

(5) 确定引水方式根据渠首设计沝位和设计年取水口水位,确定取水方式是无坝取  水还是有坝取水

(1) 确定工作制度。干支渠续灌斗、农渠轮灌(一般各分两组);

(2) 计算典型支渠设计流量。先分别计算出支渠田间净流量、农渠田净流量和农渠净  流量然后逐级推算农渠、斗渠、支渠的设计流量,並计算出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3) 计算干渠设计流量。逐段计算干渠设计流量最后计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1) 干渠各断面设计设计过水断面采用实用经济断面,计算方法如下



6) 校核不冲不淤

计算最小水深和加大水深建议采用迭代法,下面以最小水深为例说明計算方法:




(2) 支渠断面设计采用经济实用断面,计算方法同上

(3) 斗渠断面设计。设计典型斗渠横断面建议采用水力最优断面。

(4) 农渠断面设计设计典型农渠横断面,建议采用 U 型断面

横断面设计包括渠道深度(水深)、底宽、边坡、比降、堤顶宽度、安全超高、衬砌厚  度(如果衬砌)等等。


6. 干、支渠水位衔接校核

上、下级渠道水位衔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上、下级渠道通过设计流量,以此来確定下  级渠道的渠底高程在这种情况下,当上级渠道通过最小流量时下级渠道取水就得不到保   证,这时需在上级渠修建节制闸抬高水位才能保证下级渠引到最小流量。另一种是上、下   级渠道通过最小流量以此来确定下级渠道的渠底高程,在这种情况下当上级渠道通过设   计流量时,上级渠道水位过高需要通过分水闸来控制流量,以免进入下级渠的流量超出设   计流量这种方式实际降低了下级渠的設计水位,因此可能会影响到下级渠道控制面积

本灌区支渠沿线地形坡度较大,降低支渠设计水位不会明显影响控制面积但能节省干   渠节制闸的工程投资,因此建议选择第二种衔接方式采用这种衔接方式时,需分别确定支   渠闸后最小水位、渠底高程和设计水位(注意:干、支渠渠底高程分别用各自的设计水位   减去各自的设计水深得到,即必须预先推得各条支渠的设计水位)

7. 绘制干渠纵横断面图

在 A2 坐標纸(35cm×50cm)上绘制干渠纵断面图和各段横断面图要求设计图比例适宜,布置合理表达准确、完整。

绘制干渠纵断面图时为绘图方便,建筑物处的水头损失可集中于中心位置另外,应   处理好上、下段断面的衔接问题干渠自首至尾各段设计流量逐渐减小,下游段横断媔小于   上游段横断面为维持下游段设计水位,需抬高下游段渠底高程由此会出现倒台阶。倒台   阶会破坏均匀流条件且容易造成上游段渠底淤积,因此需控制倒台阶的高度一般倒台阶   高度不应大于 0.15~0.2m。若倒台阶高度大于这一数值应修改设计方案。

注意:每一部分作為一个章节即设计任务书共 7 章。

图 1 马清河灌区地形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设计灌水率一般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