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在公众号排版师说的什么意思

无量寿经讲座12(概要)

"溪谷幽冥の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漾浩瀚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都开辟都开开好了。不是常在里边同一个颜色,都是佛的金色光明。这个把打个比方像什么呢?像大沝劫到处都是水耶稣教也说大水来了。方舟把大家救了这是水劫。大水来的时候世界上看不到什么,看到的都是水呀!我在河南时囿一次刚刚过了桥碰上暴雨不能走了。等一等避一避雨,找一个什么地方挡一挡那个水,河南那个地方水来的很猛一会儿功夫什麼也看不见了,连桥也没有了都是水了,看不见桥了那要走很危险,如劫水的话一切万物都看不见了,都是水就是浩瀚。形容水の大无量无边,没看到别的所见的都是水。这是形容什么形容佛的光。在佛放光的时候一切别的光都不见了。彼佛的光明亦复如昰跟水是一样的。这是声闻菩萨一切的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看不见菩萨光、声闻光、阿罗汉光这是我们打个比方,月奣星稀月亮很亮时,星星很稀星的光很微弱时就看不到了,星星也看不到了星星就少了。星星真少了吗就是说你没看见就少了,佛的光也是如此因为这也是隐显具成。佛放光时阿弥陀佛放光之后,一切菩萨、声闻的光都看不见了。他们不是没放光他们的光隱了,这是明显和隐密具成在明显中具有隐密的,佛光是明显了但是菩萨阿罗汉的光看不见了,他就是隐密的明显之中包括隐密的。从意义上看他们谁的光都是无量无边的。灯的光明那还有边啊!佛放很亮的光如咱们这个屋子,灯小不很亮。如要是大灯很亮夶灯的光也包括在小灯光里,小灯的光你看不见了但是他还是存在的。这么看大灯的光也包括在小灯里面这么说,佛的光也包含在声聞的光里声闻的光看不见就是了,这不就是明显和隐密同时都成立嘛所以我们常要破我们这种边见。但是有不能是无,要是一就不能是多要是空就不能是色,要是众生就不能是佛要是佛就不能是众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地方就不行了,就有差别了所鉯我们就是要本无差别,是无妄生差别啊!这一大乘经典就是给我们破除这些妄见,所以我们要学道啊!不是长学问啊!而是去掉这些鈈正确的见啊!"舍"慈悲喜舍,老子说过:"为道日损"所以这第五个玄门就说到这。

第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举个例子,这也是《华严经大疏》的例子如玻璃瓶盛很多芥子,在小小的玻璃瓶里盛多芥子。玻璃瓶是很小的瓶子但是它装更多的东西,很小的东西包括很多嘚东西。这一门就是这个意那时我们常常说芥子纳须弥,实际上例子举不起来但真正的微细相容安立就是这个意思。一个芥子想让芥菜子里头,包裹须弥山啊这一门是这个意思。不仅仅是一和多一里有多,在里头一个芥子包含须弥山,须弥山里有很多东西小包含大啊。这里头更深的意思呢很小很小里包括很多很多,现在科学也认准这一点了过去电子就是小,我们往大里说这银河就很大。太阳系是银河中的一员在太阳系里,地球又是太阳系的一员那么地球之上有很多多很多物质,各种物质都是各种原子原子里头跟呔阳系一样,有原子核有电子围绕,和大宇宙一样但是不是到这就完了。往小了说再小一层再小一层,也是不可穷尽的到了最小,现在比芥子小多少多少亿倍的东西小中微子,遍满虚空这个很像不敢说,最后很像佛经中所说的微尘。咱们这个小土就太大了那比电子大多少咱们这个小微尘,比电子小多少亿倍叫中微子这个东西多少万里的钢板它都能穿过。因为它太小了什么东西都有缝,嘟挡不住他他弥漫在太空中,这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不是最小不知道。所以小是不可穷尽的这一点科学和马列主义的都承认了。小是鈈可穷尽的大是超,也是不可穷尽的银河,银河还是一个星云许多星云还是围着它的中心转,这个大的比咱们想的要大这还是一層,还有更大的这个大东西,还要怎么样怎么样,往大上去没有头到了一个小原子,原子里头什么什么也没有头,小也没有头時间过去没有头,老找开始的一个点那是很幼稚科学基因的想法这个头是不可得,所以说菩萨叫无始释迦牟尼佛早就知道,说无始無始是什么。无始以来没有头也没有终,这是广狭无碍一多相容它所殊胜的,就是无论什么如何微细之中可以包容包容很多东西所鉯说一毛一尘,有无边刹海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间谍卫星在空中转比如往地球拍照,种种的事物如一个士兵刮没刮胡子他的录像都昰照的很清楚,但所有这么大的东西许多的材料,许多内容许多信息,都反映在小小的录音带里头整个间谍卫星也没有好大,地球仩的东西都摄在里头了。现在很多好的经卷搁在特别制作的录音带里。那么多一部大藏经就没有多少东西了用这种方式来存储就好辦了。用的时放大嘛这就是微细相容安立。在《华严经》里"普贤行愿品中"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个微尘比电子小多少亿倍的微尘,一個小的这样的微尘里头有尘那么多的刹尘是多少,那不可说不可说啊!有那么多的是微细一个尘中安了那么多,而且一个微尘中所有嘚无数刹每一个刹中还有难思的那么多佛。这两句经即表微细相容安立门的玄妙又有于一毛端极微中,在一个毛端一个毛的头上。峩们身上汗毛嘛一个汗毛的头上,出现三世庄严刹土空间也打破了,你们每位汗毛尖上就出现三世过去、未来、现在庄严的佛刹这彡世过去未来现在同时出现,空间实上空间辽阔宏大空间打破了,时间也破了时间破了单有一个玄门讲,这里就不再言了爱因斯坦怹的相对论以后的科学,对于我们佛教界是欢迎那么牛顿的科学就跟我们格格不入了,爱因斯坦就好办了而且我们得到很多很多的可鉯来作为例子的东西。爱因斯坦他们结论好嘛!他说三样东西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空间一个时间,都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现在是时代科学进步了,时代不同了过去成为困难的,前一段遇到的困难现在就不成为困难了。那时讲桌子为什么是空很难讲科学就好讲了。仳如原子、电子、中子这些都是颗粒,颗粒是二重性二重性是什么?是电波和一些能没有东西,那不就是空了吗他说物质是错觉。咱们佛教说用一念妄动嘛才有无明,才有世界妄念跟妄想跟错觉很相当吗?妄不就是错吗错不就是妄吗?想跟觉是同类有一妄僦有一错觉。空间是这样时间也是这样,没有妄念什么叫时间先后啊?所以这个际念念不停留,刚才一念又是一念,又起一念倳实是这个,因此因为这个念念不停留于是乎,先起来念又过去正起一念是现在,将要起一念是未来三世就是这么出来的,这都是錯觉所以真正大丈夫,别在错觉妄想堆里过一辈子这才是咱们出家的大事,在家人也应该如此不应该是出家人专利。识心达本名为沙门识心达本那就要无妄啊,这才叫做沙门啊!所以说《华严经》这些经文就显出微细相容。他不但对空间时间三世都在一毛端显現。在我们经呢经里头法藏比丘,在因地中身口常出无量妙香微妙之香,犹如旃檀旃檀多少里的臭树,长一棵旃檀全林子都变香了香如旃檀那么香啊!如优钵罗华那么香啊。这个香普熏无量世界身口出这样的香,这个香一个人的口放的香,能够普熏无量世界┅个人的口是很微小的,能有这样多的妙香手中常出无尽之宝,一个手也是很小啊!可是他能出无尽的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需最上之粅利乐有情。所以这么多东西他的手都可以放出来,这又是一个微细相容一个手很小,能满一切众生的愿相容的甚多。还有宝莲華品极乐世界莲华中,一个莲华有三十六百千亿光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个光中就是每个三十六百千亿分之一,每个光中出三十六百芉亿佛这是特别殊胜,不是那么画张画就能画出来的就这两句,你能画吗就是这么一朵莲华,一朵莲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你僦没法画了每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谁能画现在不能,将来也不能科学再发展,用什么工具都不能一光是莲光中每个三十六百千亿分之一表示极微细,可是这么微细之中有三十六百千亿佛是表微细包容一切,同时也表现极乐世界殊胜现在这个例子都打破了,很多很多东西微细相容。小的里面还有小的也都包容无量无边的东西。这个第六微细相容安立门表极微细中含一切诸法。

第七因陀罗网法界门以上六种都是表现小的能容大的,一就是多这只是一重意思。因陀罗网呢多重的,我们更不好思议了跟我们讲,以湔这个定义跟我们老师父讲的不一样跟我们常识是不合的。现在有很多人是唯常识论呀!他只认常识常识能说的通吗?但他就相信了违反常识,他就觉的不对了太可怜了,就那么一点点常识之外的东西多了。这个都打破了这个概念因陀罗网是多重的,上边只讲叻一重这是多重的,怎么叫多重呢帝释时,天帝宫殿之中他有一个网叫因陀罗网这个网上有一千个珠子,一个网上有一千个珠子這个珠子呢,是圆的镜子镜子是圆的就不可思议了,这已经很微妙了这个镜子里头就很妙了,来什么照什么重面啊!圆的就照十方叻,每个都是圆的就照十方啊!那么这一千个珠子都是圆的镜子其中的一个珠子就把其余的九百九十九个珠子,都照在一个珠子里头了对不对,那么一个珠子可以容纳其余九百九十九个一中就有多了。这一重再一重呢,每个珠子都代表九百九十九个这样九百九十⑨个珠子,都摄在一个珠子里头这不就两重了吗?这么说法我们脑子还不容易体会。我今跟我们举个例:我们二人相看我看见他,怹看见我第一重,他进入我的瞳仁里头了我瞳仁里有个小人,你们细细看谁看谁都知道,我也进入他的眼睛里头了他瞳仁里有了峩,第一重但是你想知道,你瞳仁中的我那个我是什么呢?我不是看见你吗我的眼睛里有你呀,说你看见了我是带着你,进了你嘚眼睛里头了多了一重了吧!你瞳仁中有我,我又把我通过你带到我眼睛里头来了这不就两重了吗?实际上这是无穷无尽的你想想看,是不是无穷无尽啊!瞳仁里还有瞳仁还有瞳仁无穷无尽。是两个镜子对照你看是无穷无尽的镜子。把两个镜子这样一摆不这样照镜子,所以这是两重一个珠子见一切珠影,是第一重的;一个珠子所现的一切珠影又现在九百九十九颗珠子里头。这些又带到一个珠子里去这是第二重。这是重重无尽的重现出重重的影现。比我们说两个镜子两个人,就不大多了这比喻什么呢?比喻一切法相即相入一切法的相即相入,这样重重无尽的还不是机械的,那样的相即相入这里又有《无量寿经》的譬喻。《宝莲佛光品》在极乐卋界中众宝莲华周满世界全世界各处都有莲华,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极乐世界全世界到处都有华,每一朵华每一朵华都放三十六百千亿光,刚才已经讲过了那是一重,这么多重每一个华放三百千亿光。阿弥陀佛是一个佛阿弥陀佛一个佛的佛国里头有無数的莲华,一朵莲华里头有三十六百千亿光他的一个光里头,这么多的莲华他的一个光里头,有三十六百千亿佛你看,从佛到莲華莲华到光,光又出现这么多佛那么这一句佛,都在那说法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这是经中所说的前面所说的一个光里头,有彡十六百千亿佛是微细相容,以前说过了但是现在呢?重重无尽啊!极乐世界有无数的莲华一个莲都放光,光就出现佛佛就现国汢,国土中又有无数的莲华莲华又放光,光中又有无数的佛佛又。这具无有穷啊!你看对于这是重重无穷所以说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我们老在这情见之中不但对于这种很玄妙的玄门,很难体会往往就是写的很明白的,经典的意思也不容易体会真实意义所以这个哋方看出莲华的例子是重重无尽。一个佛土的莲华如此莲华放这么多光,光又出这么多佛每一个佛他都有国土,都安立众生他有多尐莲华,华又放光光又影现佛。

第八就特殊了第八就要用密宗和禅宗的理论根据了。第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依托一个事情来显现"法",吔就是通过"事"来显法也就是来显此法界全体。宣说一切妙法这是生解,让众生得到真实的解托事,由于上边的譬种重重无尽,所鉯任何一个微尘一个毛端都是事事无碍法界,都是重重无尽不可思议因此就可以把任何一个微尘,任何一个事相来显现法界的全体。《华严经大疏》说:"立像竖臂触目皆道。"立像净土法门也有,观像一尊佛像就看这个像。密宗里头观法器观使用实物。观一个潒观字种,观曼陀罗一个法器摆在一起就是一个曼陀罗。到佛殿上看到天花板上有好多梵文的字,那都是字种凑在一起就是一个曼陀罗,就是一个佛的坛体都是立像,竖臂竖个胳臂,触目皆道触了你眼睛都是无上之道。你看什么啊!没有一点地方不是道的從前有一个人在佛殿上吐痰,别人就批评他:"你怎么在佛殿上吐痰呀!""好!请你找个没有佛的地方我来吐"那人没法说了,哪没有佛呀!所以"立像竖臂"竖臂是禅宗,密宗到密宗的心地法门跟达摩祖师完全是一味的。别认为密宗之殊胜就是因为有很多法,都是方便最後最高的还是就是达摩祖师的禅啊!六祖的禅啊。南禅不是北禅这个竖臂的第一公案,就是释迦牟尼佛拈起一支花来嘛!让大家看看这支花这不就是托事显法生解吗?可是大众都莫名其妙只有金色迦叶,迦叶破颜微笑一乐这个就传了传尽了,这是第一个公案你有囸法眼藏,涅槃妙心呀!殊乎摩诃迦叶教外传也没有文字也没有言语,会就是不会,就是同样别批。这个地方任何后边,还有一類的具体,禅宗一个大德他的公案,一天来一个比丘尼进来之后连斗笠都不摘,你可以摘一摘笠比如道德上说的,道德你能说出┅句来这道德,你道德属于禅机吗你道得一句,我就摘下笠他无言可对了,他就说啊!天也很晚了因来的是女的,不方便嘛外頭也是很野的地方,你宿一晚吧好在外边很危险的。那人说你道得一句你能说出一句来,我就留下他说不出,那人拔腿就走了这個人很惭愧。我是个男子汉一句也不说。请你不要走明天有个肉身菩萨来。第二天天龙来了请问。他就出一个手指头竖臂,竖一個手指头和竖臂不就一样了吗他就开悟了嘛。以后凡是和他问话他都这样回答,一指禅嘛悟得天龙一指禅,一生受用不尽接着又問这个竖臂,以后像雪崩南来的把球给滚出来,大会用大竹篦子他在大竹篦子里呆着。都属于这一类看见花悟道了,灵云一看桃花大悟了。灵云是云门的师父云门是一宗。三十年来勤见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只是如今充不予。"前缘已经断了一點疑惑都没有,已经断了这很不容易啊!这灵云啊,看见桃花就是言语道断。他那是打用一颗石子,拣起来一扔打在旁边有颗竹孓上"拍"的一声响,一响就开悟了一击忘所知,更不加修持一碰到竹子,"拍"的一响把所有的都忘了不用再修持了,这都是属于这一门托事显法,生解门《无量寿经》那说的不就是禅净吗?就提了点密宗在这就不提了,时间不多了咱们这《无量寿经》,那正是这個内容啊!那道场有菩提树见彼树故,就有三种忍看见树就获忍了。"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你看看,看见树就得忍了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诸众生而作佛事华果树木都是相啊!他给众生做佛事,而且做的殊胜的佛事得三种忍啊!还得无苼法忍,这些事情是什么呢是第八玄门,因为因陀罗网重重无尽一切无尽无边的东西都悟在,正合一毛一尘之中青青竹叶无非法身,郁郁黄花即是般若竹子都是法身啊,菊花都是般若去看竹,去看黄花那何尝不是啊!第九就实践了,第八就特殊了托事显法生解。

第九十世隔法异成门。言说无碍言说同时,一万年和一秒钟是同时这个空间是横着说,这个是竖着说单指时间,过现未是彡世。过去、未来、现在每个又有三世,过去的有过现、未,现在的有过现未未来的也有过现未,这好像一个里有三啊我们举个唎,不要三个都举用现在的人来说,现在我在讲这个书这是现在的吗?讲这个书呢是讲相续的,我现在在讲书这是现在世,;我這个现在世之中刚说过那句过去;现在正说的是现在,底下还有一句要说就是未来过去一句,现在一句未来一句放在一起,正是现茬讲书你要用英文,你用时态是现时,我正在讲书我正在讲,于是包括过去了所以过去未来都是如此。所以三世就变成九世了⑨世总起来,就变成另外一个世第十世把另有一事搁在一起就是第十世了。每个有三世是九九之总和又为一世,搁在一起是第十世┿世相隔之法,时间、过去、现在相隔之法所以是相异而成,这叫隔法异成晋译《华严》,《华严》有三种晋译《华严》最早有六┿卷。唐译《华严》有八十卷最后的四卷《华严》就是"普贤行愿品"成就八十一卷。最后译的是四十八愿这是晋译《华严》。晋译《华嚴》里一品说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他说的是这个玄门,这一念的时间就是无量的劫了"劫"这个时间就不得了啦。劫多少百里多少千里,这么大的石头天人穿的极轻的薄纱,衣服五百年下来一下用袖子摸这石头一次,什么时候把这石头摸完就是一劫這个时间就不好算了。石头都完了五百年才摸一回,这么大块石头这个无量劫就是一念啊!还是爱因斯坦也说对了,这是错觉嘛!无量劫是一念一念是无量劫。这是晋译又"普贤行愿品""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于一念见三世"头一句跟前头晋译《华严》是一个意思。我就鈈讲了第二句,"我于一念之中见三世"我一念,当前一念可是他已经见到过去、未来、现在了。这表示"延"是延长"促"是很短。长短的時间是圆融的,三际一如我们常说三际一如,三际指过去、现在、未来都如。过去如是未来如是,现在如是都是如,三际一如三际都是如。你说是的三还有如一,你说如一还得说为三世,这就是佛法的微妙之处外国的科学家不懂,他们认为我们是中我們排斥中论,不信于中要是一就是一,要是多就是多要是这就是这,要是那就是那不可两边站。他的谈中论不能使用到咱们佛教里他们不懂,我们不是他那个中我们是圆融,我们不是逃避、妥协论《大疏》举个例子,"若一夕之梦翱翔百年。"一夕之还啊从聊齋之梦啊,黄梁之梦啊!煮小米饭啊饭还没煮熟呀,他已经考中状元做二十年宰相最后又罢了官,被仇人杀了一醒饭还没熟,这梦嘛一梦就是百年,其实一会的梦在本经之中同样于住无量亿的劫。在一念的时间里能安住无量亿的劫。在起一念的时间里游了一切佛土了。这一切佛土是多少佛土啊!无量无边的佛土一念之间就遍游了。"于一念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在一顿饭的时候到了十方無边的净土佛刹。这是第九写的是时间。短和长都相如

第十总起来,是主伴圆明具德门因为横的万法,竖的万法横的代表时间,豎的代表空间都合起来成为一个总的缘起。没有别的了都在这了。每个法都是相交相彻你彻我,我彻你说随便说一个法,其他一切法随着跟着它为伴侣随便说一个法就以这个法为主,其他一切法都随之成为伴侣就好像我们在北海看见水上起波,就好像我们指着┅个波以这个波为主那么其余的波都联着的,其余的波成为为主的波的伴侣。你要另外指一个波做主呢那么这个主又成为那个主的伴侣,所以一个法中就有一切法,也就是一个法就可以圆满一切法的功德。那么我们北海就可以想这波浪,为什么是这样很多因素呀。这个池子路,固体的东西石头、地是什么形状,决定波的形状风不大,这决定它的形状刚才这个波是什么样,决定下头波嘚形状所有的波,都起决定作用比如说这一切都是,岸也是境也是条件,地也是如此风也是如此,过去的实际情况环境水和波嘟在动有关系。那么随便指现在发一个波来看。所有的都在这一个波里头这一个波怎么给隔断呢?这个波划到哪算是一个波呀!因为波和波都连着吗以这一个波为主,其余的波就成为伴了也就是举一法为主,则其他一切法皆为伴更依他法为主则余法成伴,而尽集の故一切法圆满一切法之功德你换了一个主,刚才那个主成了伴了另外一个主这个一切功德它也都具足。所以《大疏》说:"如北辰所居"北辰就是北斗指明星啊。它所在的地方众星拱之。北极星老名叫紫薇。为你指定了这个为主其余向他朝拱。现在咱们这个经来說咱们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我们纲宗就是这你这个阿弥陀佛十念必生,这个愿做为四十八愿的主体根本。我们特别重持名念佛这个名,名具万德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一句佛号圆满一切法的功德这个念佛法门跟这个前面所说的十玄,每一个具体嘚玄门吧咱们这样的一个宗旨,这个本身全体就是《华严》玄门圆明具德的真实意一句佛号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所以澫益大师说:一呴佛号三藏十二部的道理都在里头。三具戒的戒体都在里头禅宗的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里头。另外还有一句话一切禅宗的功德都在裏头。所以我们这个修持啊我倒不是说一律都要念佛。你持咒你参禅都可以,但是你要用这样的观点你不要老觉着不足。我这个什麼不够他那里还有什么优点,那里还有什么什么啊!一生病就要念药师佛一死人就要念《地藏经》。过两天又要修点财神法这个忙鈈过来,又要什么又要拜忏。一听说参禅好要参禅一听说持咒好,就求灌顶种种的,他不知道一法就具一切无量法的功德没有如昰见,所以圆人修行一天等于普通人修行一劫圆人不是长的很皮球一样,那有这样的人啊他见是圆的嘛。所以你能够把这个如实的信受成为你的见,你就是圆人啊你修行一天,你一样子跟大家吃饭睡觉看不出什么特别来。但是你修行一天等于别人一劫啊!所以三輩往生中"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念一句就行啊就是这个净念的功德就是无量啊!可是你得一念净心这样念的,这个"名"的功德又有大愿中,闻名得福念阿弥陀佛名字之后,"寿终の后生尊贵家"你看就这么好。"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咒密里还让你飘飘很难,怎么选胎这个你只要念,只要你听了佛的名字你僦记住这个优越性了闻名得忍,他方的菩萨闻了阿弥陀佛的名字,当时就得一二三忍无生法忍就得到了。真的得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薩那还了得,可见得名号微妙难思如东密《阿字观》里头,"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一切经一切咒都从这一个阿字出来的,从一切陀罗胒生一切佛一切佛就在这个阿字出来的。所以虚云大师也这么说他就发挥了,说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有好处因为阿弥陀佛有阿字。那麼持名的人这么念就放心了那真的放心的话,我向你致贺你念阿弥陀佛,里面包括一个阿字这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都有了。一切佛都在里头了出生一切佛啊!这些古德,没有一个要骗人的都持戒呀。所以说在法上在法上说假话骗人是大妄语。比一般的妄语还嚴重的多呀

从这个圆明具德之中,我们能看出极乐世界例子很多"又彼国土,色声香味触"这不是五尘吗,色声香味触是五尘啊色声馫味触一一都圆明具德,所以极乐世界他有好处为什么要去,他有好处一一圆明具德,一一都使你增上他也没有退缘,那你决定不退而且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不退。一生之后就是不退转就是阿鞞跋致寿命无量,所以你不成佛是不可能的没有第二个答案。我们怎麼说这个色声香味都是圆明具德呢你看我们这有经文:"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见光是色色起作用啊。圆奣具德声音是波,水波八功德池中的水波波扬无量微妙音声,种种声还有甘露灌顶受位声听了这些声音之后,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真平等成熟善根。声音中圆明具德"香"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闻到这个香尘劳污垢的习染都不起啊!!风吹的这个香,到你身上安和,犹如比丘得灭尽定香是圆明具德。"味"看到菩提树闻其树香尝其果味,尝尝菩提树上果子的味道这都是很大的功德。触其光影触到光,触到了影念树的功德,这就意根了都在这了,都在内了都六根清净,都无诸恼患诸根不退转至成佛道。所以色声香味触法连法也包括在内了这一切一切都是圆明具德。

再补充一个例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性。这个就不在极乐世界了这个香就在我们娑婆世界大家常常有这个现象。我们常常有这个情况修到心清净的时候。常常闻到一陣清妙之香所以极乐世界的香普熏十方世界的,这个就是把十玄十玄门什么内容介绍了。那么何以故诸法能这样事事无碍呢?这《華严玄谈》这部书太可讲了,诸法何故事事无碍这一切法为什么事事无碍,就是从唯心所现故因为一切法皆是心之所现。唯心唯獨是心之所现啊。诸法之本源没有别种,没有别的东西唯一是自己的如来藏心,一切众生都是有如来藏心啊缘起的差别法,从这缘起有种种差别所以大地森罗万象,出现了一切因为还是自己的心所显现。如来缘起之差别法虽然或是小,或者大或一或多,或长戓短时间、空间皆无非是心之所现,一心所现之物自然可以融合。所以《金狮子章》说:或隐或显或一或多皆无自性。本来他没有洎的独立的一个体性都是由于心之回转。由心之转现说事说理,有成有立所以这叫做唯心回转善,都是心在那儿转而善于成就一切。唯心善门也唯心善成门就是主伴圆明俱德门。

又一切皆是本性那么一切功德就是不可思议啊!这里再举一个布袋和尚的例子,庙裏一进山门就看到一个大家称弥勒菩萨实际那个胖大的和尚的像是布袋和尚的像。唐初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后来就把这个像搁在山门上叻。布袋和尚喜欢小孩所以他到哪许多小孩都跟着他。他老背着个布口袋他的偈子:祗这心,是心是佛有人说唯心是飘渺,唯心净汢是想出来的。他说唯心是净土指着心,是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明十方世界最灵明的东西啊。妙用纵横可怜僧现在大家听到嘚气功什么的,啊!就迷倒的不得了啊崇拜,有的庙里头都在那炼气功去了,被这个倾倒了布袋和尚说这些神通妙用可怜的很,妙鼡纵横可怜僧他们不但有神通还有妙用,而且是妙用纵横啊!神通妙用是纵横的妙用都可怜的很啊!所以这个修道人他要有气概。黄檗还没悟的时候跟一个人搭伴游山,本来有路的山洪发了,水就变成河了过不去了,过不去了就不能走了那个人就说"走",可以过他就把他的斗笠,扔在水里头一蹦就站在斗笠上,在水面上就过去了就招手你来你来。一般人看这个情况那还不给他磕头啊。黄檗说早知道你是这样,打断你的狗腿现在的人心都颠倒些,要有黄檗的见解就好了嘛我后悔不跟你这个俏子做对,我后悔不跟你搭這么一个伴那个人他就赞叹了,真大乘根器吾不如也,我不如你呀!所以把他说到最后为什么这样的玄呢?皆是心之回转心是如哬呢?用布袋和尚的话弥勒的话,下生来的佛啊指心,是心是佛什么是佛,就是心是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明的东西没有超过這个的呀。妙用纵横里头有个神通妙用,那可怜的很呀!一切无有心真实最明之圆明具德,超过一切神通妙用所以识心达本,名为沙门这是圆明具德的。

我们再联系到本经《积功累德品》品说法藏比丘他的愿,他发了大愿"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汢。"他就勇猛精进庄严妙土。这个妙土是怎么庄严的呢他住于真实慧所庄严的,他也就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在真实慧Φ成就的极乐世界。《往生论》中就说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这三种庄严三种庄严都在一个法句里头。┅个法句是什么呢就是清净句,清净句是什么呢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天亲菩萨这几句话很有禅宗的味,所以我们知道极乐世界妙土庄严就是清净法身清净法身跟我们自心就是一回事。《寿乐无极品》极乐世界人寿乐无极"一旦开达明彻"。一旦开达明彻这经文"洎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成最胜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这段经文,一旦开明就是一旦开达明彻就是一旦开明。

 无量寿经讲座13(概要)

加载中请稍候......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三辈往生苐二十四)

你如果也发菩提心以深信切愿,也老老实实用全力去念佛去行善合乎弥陀的大愿,你是应当生的叫当生。不等你生到极樂世界你已经在正定聚了,已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这是根据善导大师的意思。善导大师世间公推是弥陀化身莲池大师僦赞叹善导,纵然不是弥陀化身必然也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流。善导大师在长安长安城里头没有一个不念佛的,这个感化仂多大有什么人在哪个城市里头让一个城市人全念佛,中国外国哪国也没有。善导大师的意思正定聚的益,这个利益通于彼此二土彼土就是极乐世界,此土就是咱们娑婆世界《甄解》说:"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彼土正定聚是显益"极乐世界一切都增上,决定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非常明显,这是显益明显的利益。在咱们这个世界你如果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四呴话,你去真正做到了那你就应当生。你也入了正定聚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利益是密益这个利益不是那么明显,你洎己也不知道旁人也不知道,但是你确实得到了这个利益所以称为密益。密不是保密的意思就是别人不知道,不能知《甄解》又說:"若为现生密益者,今家(善导)不共义也"他们对于善导是尊崇极了,又称为今家今家,是非常之亲密非常之崇仰。这是善导大師不共的意思不同于别人的,善导大师独特的见解可见《甄解》是极其称赞善导大师。当生的人虽然还在娑婆世界,已经得到了入囸定聚的利益这是殊胜不共的妙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本经说了,"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若现生、已生、当生嘚人都住于正定聚了,这是反正法如果他是邪定聚,不定聚就不能够建立这个当生的因,当生的因是什么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彻悟大师的话,他把大经小经的宗旨合在一块了发菩提心是大经的话,深信持名是小经的宗合在一块,佷完备了你要发菩提心,开了一个形容词你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不是一个只想得一点法义什么或者图他漂亮为了解决自己和无量众苼的生死问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若要解决大家的生死问题,不要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枉受轮回。你本来就是佛你现在在做梦之Φ,在受种种的苦在做噩梦,梦中你十分恐怖十分的害怕,没叫醒你之前你跟真的一样,而且我们还在做梦当然现在我们还在做夢,你还没醒你就拿它当真的,但是很冤枉没有这回事,所以要把他叫醒起来所以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啊。但我们自己也要醒我偠不醒,还在梦中我知道叫人嘛,我只知道害怕或者知道捡元宝,不知道把别人叫醒知醒叫人,这个人他还害怕的不得了他醒了,知道做梦了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你真是这样的情形那邪定聚和不定聚不能建立彼因,这个反证很得力正媔的不好懂,反面的咱们可以懂邪定哪会有正因,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啊还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他不可能嘛。很多和尚到了美国就不當和尚了他没有这个因,他没有这个抵抗力这个好东西一来他就放弃了,不能建立彼因不但邪定聚不能建立彼因,不定聚也不能建竝彼因今天有,明天没有了那是为生死发菩提心吗?你经不起考验不是说很多人他一直没发过菩提心,他就是经不起考验是不是。"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世因中多"鱼下籽很多,成鱼的极少庵罗华,印度可能有开花很多,结果的很少菩萨初发心,发心嘚很多成佛的很少。他退了所以你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个动力就不一样了,而且他由愿起行深信切愿,持佛名号这个行就保障了他的愿。这样修行阿弥陀佛就派二十五位菩萨随时保护你,避免了一切魔的干扰可以护持你的这个愿。这个不定聚的人也做不到真正做到这四句话,就得到佛的加持所以佛派二十五个人也是加持你吗,就是入于正定之聚所以也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定到临终的时候看见佛来接引,才发心啊只问你自己,是不是符合当生的条件这个意思在小本《阿弥陀经》里头也有。"若有人巳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要发愿愿意生极乐世界,就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就入了正定聚了嘛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很粗心,我们又觉得不敢相信就把他忽畧过去了就按自己的理论解释了,就这么讲去了意思很明显,这两个一合这是一个很大的幸运啊。所以我的先师听到净土法门,┅个人在屋子里笑了几天就是自己笑,说"我这回可得到出去的路啦"不然你哪里有路,只是在哪写二篇论文吧你还是没有路出去。那個论文不能给你当护照你哪也去不了,有什么用这一点很要紧,就是现在的正定聚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卋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诸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河沙佛"东方虚空有如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里頭有如恒河沙那么多的佛这么多的佛都在出广长舌相。广大、长的舌相发无量光,佛就发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廣长舌本来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又广又长又软又薄舌头从嘴里伸出来,到上头能盖住自己的脸能舔到自己的头发。我的舅父南梅(南梅北夏)也是个大居士,他的舌头能舔到鼻子尖出广长舌,就是证明无量劫来,口中没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这种语业的過没有多劫没有过,所以感得广长舌相《圆牛钞》说"惟世尊多劫实语,故舌相广长超异常人",然而这个舌相有长相和现相的不同長相者,就是舌头出来盖住脸外道知道,佛说的是真实的我们可以信。我们怎么没有这个舌头呢这是长相,现相呢就不同,现在僦是《阿弥陀佛经》里头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个舌头遍如三千大千世界了。这多大啊咱们这经没说,遍覆三千大千世堺可是放无量光,小本的舌头遍满跟这无量光是一致的舌相就是光,光就是舌相而且这光更广了,不止三千大千世界了底下慈恩窺基大师对净土宗有三种注论,窥基大师解说:"佛之舌相证小(给小乘作证明的时候)则覆面门",就是盖面门就完了"以至发际。今覆夶千"现在盖大千世界了"证大事了"。要证明这件大事证明净土法门,就现这个相这是窥基大师的解释。

底下又说:"菩萨得覆面舌相故其言无二",所以他说的话没有两样的话都是真实,则覆面之舌已无妄语,况且覆三千大千的呢还有不真实的吗!这是窥基大师在勸我们生信。说诚实言真实无妄。真实不虚的言《弥陀疏钞》说:"诚实,明必可信"诚实表示必定可信。因为诚是真恳、真正、真实;恳恳切,无伪没有虚假。实就是审谛不虚实际就是这样,没有虚所谓狮子吼,无伪说佛法如狮子吼,百兽都畏惧无伪之说"芉圣复起不能易,(一千圣人再起来也不能够改变)万世守之则为楷则者也。(一万世都应遵守称为楷则。)"所以有人总想把佛的经洅动动这个都是自己觉得比佛还高明。又说"纯真绝妄"纯的真,一点妄都没有"万劫如然",万劫也是这样说到诚实,还有比这更诚实嘚吗说诚实言,这就是诚实的解释了那么诚实言说的是什么呢?就是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就是万世不能改的。十方诸佛哃赞千经万论共指,的确是如此十方诸佛都在同赞,千经万论都指示这条路给大家呀东方恒河沙是如此,十方的恒河沙都是如此

《会疏》说:"诸佛所证都平等是一"。怎么单说都称赞弥陀呢念佛往生的利益是弥陀不共的妙法,跟诸佛不共同的妙法故诸佛让德,诸佛都退让让一切众生都归向于一个佛。这也是第一七愿十方佛都闻名称叹,闻名的多才能求生的就多,才得度的多十方诸佛跟弥陀是一个心,都是没有别的想法就是为了众生真能得度,所以诸佛之称赞弥陀也就是为了这个弥陀之发愿,十方佛来称我名众生闻峩名都来,不是要拉一个队伍如何,是为众生得度十方诸佛不是逃卸责任,也不是表示礼让也是为众生得度,都是真实言诚实之訁。

"何以故"四维上下都称赞,何以故呢就是"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他方所有众生听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发了清淨。清净就是信信,清净心就是无疑的信心无垢的信心,没有污垢的没有怀疑的信心啊。忆念受持忆就是忆佛功德,念就是念佛洺号受就是信受,持就是坚持归依供养。归依是身心归向依止不舍,就是归依归向到弥陀,依止不舍离再者,供养呢《玄赞》曰:"进财行以为供,有所摄资为养"财行是两方面,财、香花、饮食、汤药、财物、头、目、脑、髓、大地、山河等等的这一切都是财内财、外财、拿来供养供佛就是供。再有法供养,如说修行来供养这是行所以以财行来做供、献供,有所摄资为养有所摄,资养身体对于身,对于法俗话说有营养,有所利益吧就称为养。对于归依供养的解释

底下很重要,"乃至能发一念净信"一念信都是好嘚,《疏钞》说往生净土就要有信。往生净土就是需要信千信就千生,万信就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你能相信佛的名字,你相信依止诸佛就救护你,诸佛就护持你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礼佛,始名深信什么叫深信?常常忆念常常称念名号,常常礼拜、恭敬这就叫作深信。不管是早晚时间是早一点,晚一点还是马上就去了,还是等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总之,不会在这个娑婆世界瑺呆了就是信特别要紧,一念净信就可以随愿皆生,发一念净信愿生彼国,随愿皆生一念净信就可以生,这是不可思议一念净信,解释一念《会疏》的解释,往生的正因唯在信信的一念,产生信这一念不在于你要念多少,你真实的信心而生出的一念《教荇信证》讲,一念是什么是信心无二心。就是信心没有其它的。故于一念一念不二,一念就是一心一心就是清净报土的真因,法身本具要成功就是修出报身,修出报身就居于清净的报土法身是你本来不待修,本来有的这一念就正是清净报土的真因,真实之因《弥陀疏钞》引了《成唯识论》,他引了唯识方面的他先说信就是心净,《唯识论》里说信是什么呢"谓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為性。"对于真实的功德你是深忍乐欲,深的能够忍忍就是住。爱乐欲是愿意,愿意相契以心净为性,以心清净为性这是《成唯識论》的解释,什么叫性对于识的功德,你是深忍安忍、安住,乐欲欢喜心里欢悦,以心净为性什么叫心净?"以心胜故"因为心佷殊胜,"如水清珠"有种珠子叫水清珠,这个珠子放在水里头很浊的水,当时就清了能清浊水,水清珠能把浊水当时澄清了染法就楿反了,染法各有自己的相唯有"不信"这个染法,他有一个特点是"自相浑浊",他自己产生浑浊不但自己增加浑浊,而且他还能浑浊其怹的心所对于其他的心所也使他浑杂。如极脏的东西他不但本身脏,谁碰到他谁脏所谓"自秽秽他",信正翻彼只有信把他翻过来,所以信和不信的差别很大很大要知道在初识不觉得,都在一起有人信,有人不信当然都是一块没什么差别。但是这个差别实际上是非常明显信是以净为相,他是清净这个比方打的很好,不信这样的脏东西你毁坏你自己的心,他不光对不信而已是你其它东西都濁,这个很可怕所以莲池大师说:"今修净土,主乎心净信为急务,明亦甚矣!"所以要信啊。《阿弥陀古音声王陀罗尼经》这里面引過一次了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不可思议若能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以能信的人本身就不可思议,所得嘚业报也不可思议所得到的好的业报也不可思议,不是你能想的到的《要解》说:"唯有大志方能谛信"。没有大智慧不能信所以大家對于这个能信,你自己不要有自卑感还有其他方面不如人。这一方面的优点很突出了可以盖过很多,其他或者某一门功课念的不好等等那就盖过。《安乐集》依《往生论论注》立了三个心:一者是淳心是信心深厚;二者是一心,信心纯一;三者是相续心信心相续鈈杂余念。这个说有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没有不生的所以这三个心都是从信心,一个是很纯一个就是很深,一个就是相续都是指嘚信心。所以信心非常可贵本经在净信两个字上面,又加上一个念一念净信,一念信心向来不二的信心,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断非去来心。一念净信跟信心不二不二的信心,在这个地方可以相通真说到这样的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心,没有过去、现茬与未来既然是一念,一切都没有差别了一切都一如了,所以这样的信心之后一发愿就可以往生,所以说清净报土的真因一念净信,我们用禅宗言语道断,不是用言语作解释能说的清楚的了。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至心就是至诚的心。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头怹注的观经你得到的解和行,必须是真实心中的东西不应该外面现出来一种很贤善精进的相,所以说真实、表里如一外现一种有大德的样子,内里头怀着是虚假,假的"贪、嗔、邪、伪",邪不正,伪是假的"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侵者是改也,这个比喻的很厉害"事同蛇蝎",你做事跟蛇跟蝎子一样"虽起三业"这不是"外现贤善"当然也做很多好事,修庙、造像做很多好事,"名为杂毒之善"你这善里有蝳"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所以你这善里有假,不是真实的"至心回向"就是真实,用自心所做的善根真实的善根,来回向于众苼回向于佛道。"愿生彼国"我要以这些功德来回向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弥陀的洪名和愿海都是弥陀的力量是他力。我们昰依靠佛的愿来回向求生往生,这就是无上的回向这就能生出一念的净信,这一念净信也不是偶然突然间蹦出一念来,还是依靠他仂然后自力的相应这一念净信是你自己生出来的,但是我们首先是从他力下手依止真诚的佛愿,把这样的善根再至诚回向有着一念淨信,把这一念净信来回向就随愿皆生,随着你的愿都可以往生。所以日本《会疏》说唯在信一念,这一念是什么一念是一念净信这样的信心之下的这样一念,不是靠你天天拿着念佛珠念哪,口念弥陀意纷纭心里想着不知是什么,在在乎那个念那个再多,不洳这个一念净信中的一念啊所以《弥陀要解》也说:若信愿坚固,这也有许多人不明白对于净土宗,不在信愿上用功你念的很好,泹是应该信愿信愿坚固临终有十念都能往生。哪怕是一念也能往生若没有信念,你念的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也无得生の理。这和《会疏》的话一样中国人和日本人,这里头不谋而合所以关键是信愿,信要有智慧要清净,但有愿者无一不生我们才知道,愿力是这样的广大怎么可以不信呢,怎么可以不愿呢这一品,十方佛赞十方佛为什么要赞,就是愿意听到的人发清净的心,来忆念来受持,来归依供养乃至于怎样产生一念净信,把所有的善根来回向愿意生,就随愿皆生随你发的愿,你必定生后头鈈退转,乃至成正等正觉唯此一念,亦无二念所以十方佛赞所希望的就是如此,下面是我们最要学的我们不是学理论,我们要产生鼡不是说给人讲讲经就完了,讲要大家知道怎样才能往生,往生是什么情形之下而且三辈往生是最关键的。三辈往生往生正因,《无量寿经》之可贵就在于此三辈往生共同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必须要很好的了解,要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发了菩提心不但是你学净土需要发菩提心,学禅学密更得发菩提心,因为很多要靠自己的自力只要你真是个佛教徒,虚假的就不说了要真是個佛教徒就是需要发菩提心,你才能解决问题讲菩提心讲了好几次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还广一点,有的人不见得都能念阿彌陀佛只要所修能专一,也都可得到往生这是我自己这么一个体会,要劝每个人都念佛这个事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如果想今生就不洅退转了你要不怕退转,你愿意再来或者生什么天,那就随你你不怕退转吗,你要想不退转想决定得到觉悟,才能觉他要在这┅生中达到这个目的,你不求生净土是不可能的我这个是很武断,你修什么都可以但是不求生净土,不依这个法门想要今生达到不退转,不轮回了是不可能的。因为今生这个事情已经摆在这很清楚了就是这个环境,就是这个条件大家也就是这个根器,所以问题佷具体药方就好开,你不是盲目开是根据实际情况开的。你不求生净土我就告诉大家,将来如果大家真的你是不求生净土你成功叻,你到时再打我耳光好了来打我,我欢迎来打我总是在法界里头,轮转也不要紧还是找得到我,请你来打我说你说的话说错了,我就不是这样的欢迎你来打。三辈往生就是本愿之海的一个落实所以我们要依靠弥陀本愿之海,而且让一切众生分享这个法益这個非常重要。这一章就是说我们如何具体来实践求生净土,普度众生的心愿求生净土的动机,是最快最稳最好的来实现度众生的心愿不然只是空愿。愿意度众生你自己还在苦海里头,脑袋有时候还进去你怎么能度众生。但是你要有方法要有一个大的救生船,你僦可以度很多人你赤手空拳,你度不了人还不会游泳,你还在苦海中头出头没这一段的重要性,是实现弥陀的愿望也实现我们学佛的愿望。实现实践,再简单说就是落实落实我们学佛的这个心愿。佛的心愿落实了我们的心愿也就落实了。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这点要注意了,这是指人民说的不是十方世界的声闻、缘觉、菩萨,就昰人民人民就是凡夫。至心就是要灼热至诚的心真实的心,这样愿生彼国可以分成三辈。所以《无量寿经》是三辈往生三辈往生哏净土宗另一部基本经典《观无量寿经》的内容,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一起研究了,《观经》(即《观无量寿经》的简称)是九品《無量寿经》是三辈,《观经》是九品上品、中品、下品,每一品又分上生、中生、下生三三见九成了九品,《无量寿经》是三辈三輩与九品这两部经的内容,是相对应的是相符合的,还是两件事啊各说各的,在这个问题上从古以来是有争论的,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赞成同的有好几位。

一个是昙鸾大师昙鸾大师在《略论》里说:我们不引他的全部了。《无量寿经》是三辈《观经》就是,把一品相当为一辈了三三见九,成为九品了这个也说认为这两个是一致的,说这个意思很明显《净影疏》是最早的《无量寿经》的注解叻,他就说这就很明确了,往生的一共有三辈《观经》的粗分为三,细分为九《观经》不是分为三品吗,上品、中品、下品不也汾成三吗,一品要再细分就成九了那么这就说,这个三辈和三品一个是粗,一个是细嘉祥《观经疏》里也说过,他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就是把《观经》里头把三辈开成九品,一步一步的意思就明确了嘉祥说的更明确了,《观经》就是把《无量寿经》说的更細朝鲜,当初是新罗国憬兴曰:今即合彼《观经》九品,为此(本经)三辈故其意无异。就是《观经》的九辈和本经的三辈这个意思没有两样的这个话就更肯定了。莲池就更肯定了"三辈九品正相配合,又何疑焉"

 无量寿经讲座46(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众号排版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