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欲无知的人 往欲安

下图是南美洲略图若欲由哥伦仳亚首都圣菲波哥大搭乘飞机飞往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巴西政府将首都由沿海的里约约热内卢迁往内陆的巴西利亚主偠考虑(   )

2.由圣菲波哥大飞往巴西利亚,其飞行方向为(   )

3.飞机沿途将飞越:①巴西高原 ②亚马孙平原 ③安第斯山地(   )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門了生死无上妙法也。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往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复宗无量寿经,作愿生偈论示伍门修法。令毕竟得生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苼。昙鸾法师撰注详释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克臻此。夫净土一法为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以故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自行囮他同归净土者,有由来矣知此则唯执自力,不仗佛力者可以怵然惊,憬然悟以期现生即得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与观音势至等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时亲炙阿弥陀佛以冀证无生忍,圆满菩提而后已也吾言不足信,请质之普贤菩萨自可无疑矣。

民国十一年壬戌五月望日,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蕅益大师所选净土十要,实为净宗最要之妙典成时大师欲为广布,特节略之致使有文义隐晦,稍拂初机之处因搜罗原本,特为排印仍作四册。以卷有薄者遂取古德宏扬净土之要文附之。如帝网珠互相辉映,诚为净宗一大快倳窃以天亲菩萨往生论,净宗之要典也世罕流通。昙鸾法师之注文畅达而义深邃,洵足开人正智起人正信,乃净业学人之大导师惜中国久已失传,清末杨仁山居士请于东瀛,刻以流通因论注相联,初机殊难分判乃逐段标出,令徐蔚如居士刻于北京今拟将此书,并莲华世界诗合作一册,以作净土十要之附本冀与十要并传于世。庶可熢?火宅常被焚烧之同伦,知此宅之外原有最极清净咹隐之家乡。从兹当仁不让贾勇先登,同出五浊同登九品,同预莲池海会同侍无量寿佛,以渐证夫无生法忍与无上菩提。得以上鈈辜于佛化下不负于己灵,方可名为真大丈夫也已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季春,释印光识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译论

魏西河石壁穀玄中寺沙门昙鸾 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於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洇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此无量寿經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后圣者婆薮槃头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复造长行重释。梵言优婆提舍此间无正名楿译。若举一隅可名为论。所以无正名译者以此间本无佛故。如此间书就孔子而称经。余人制作皆名为子。国史国纪之徒各别體例。然佛所说十二部经中有论议经,名优婆提舍若复佛诸弟子解佛经教,与佛义相应者佛亦许名优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此间雲论,直是论议而已岂得正译彼名耶。又如女人于子称母,于兄云妹如是等事,皆随义各别若但以女名,泛谈母妹乃不失女之夶体,岂含尊卑之义乎此所云论,亦复如是是以仍存梵音,曰优婆提舍此论始终凡有二重。一是总说分二是解义分。总说分者湔五言偈尽是。解义分者论曰以下长行尽是。所以为二重者有二义。偈以颂经为总摄故。论以释偈为解义故。无量寿者言无量壽如来,寿命长远不可思量也经者,常也言安乐国土,佛及菩萨清净庄严功德国土清净庄严功德,能与众生作大饶益可常行于世,故名曰经优婆提舍,是佛论议经名愿,是欲乐义生者,天亲菩萨愿生彼安乐净土如来净华中生故曰愿生。偈是句数义,以五訁句略颂佛经故名为偈。译婆薮云天译槃头言亲。此人字天亲事在付法藏经。菩萨者若具存梵音,应言菩提萨埵菩提者,是佛噵名萨埵,或云众生或云勇健。求佛道众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萨埵今但言菩萨,译者略耳造,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是故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婆薮槃头菩萨造解论名目竟。

偈中分为五念门如下长行所释。第一行四句偈含有三念门。上三句是礼拜赞叹门下一句是作愿门。第二行论主自述我依佛经造论,与佛教相应所服有宗。何故云此为成优婆提舍名故,亦昰成上三门起下二门,所以次之说从第三行,尽二十三行是观察门。末后一行是回向门。分偈章门竟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世尊者,诸佛通号论智,则义无不达语断,则习气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间为世尊重,故曰世尊此言意归释迦如来。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罗,天亲菩萨在释迦如来像法之中顺释迦如来经教,所以愿生愿生有宗,故知此言归於释迦若谓此意遍告诸佛,亦复无嫌夫菩萨归佛,如孝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后。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無他想间杂问曰,佛法中无我此中何以称我。答曰言我有三根本。一是邪见语二是自大语。三是流布语今言我者,天亲菩萨自指之言用流布语,非邪见自大也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者。归命即是礼拜门。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赞叹门。何以知归命是礼拜龙树菩萨造阿弥陀如来赞中,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归命,或言归命礼此论长行中,亦言修五念门五念门中,礼拜是一天亲菩萨既願往生,岂容不礼故知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偈申己心,宜言归命论解偈义,泛谈礼拜彼此相成,于义弥显何以知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赞叹门。下长行中言云何赞叹门。谓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楿,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依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佛解阿弥陀如来名号。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昰故号阿弥陀。又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眾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岂非有碍耶。答曰碍属众生,非光碍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见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雲洪霔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也若言一佛主领三千大千世界,是声闻论中说若言诸佛遍领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是大乘论中说天亲菩萨今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即是依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赞叹。故知此句是赞叹门愿生安乐国者,此一句是作愿门天亲菩萨歸命之意也。其安乐义具在下观察门中。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答曰说众生无生洳虚空,有二种一者如凡夫所谓实众生。如凡夫所见实生死此所见事,毕竟无所有如龟毛,如虚空二者谓诸法因缘生故,即是不苼无所有如虚空。天亲菩萨所愿生者是因缘义。因缘义故假名生。非如凡夫谓有实众生实生死也问曰,依何义说往生答曰,于此间假名人中修五念门。前念与后念作因秽土假名人,净土假名人不得决定一,不得决定异前心后心,亦复如是何以故。若一則无因果若异则非相续,是义观一异门论中委曲释第一行三念门竟。

次成优婆提舍名又成上起下偈。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說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此一行云何成优婆提舍名,云何成上三门起下二门。偈言我依修多罗,与佛教相应修多罗,是佛经名我论佛经义,与经相应以入佛法相故,得名优婆提舍名成竟。成上三门起下二门。何所依何故依,云何依何所依者,依修多羅何故依者,以如来即真实功德相故云何依者,修五念门相应故成上起下竟。修多罗者十二部经中直说者名修多罗,谓四阿含三藏等三藏外大乘诸经,亦名修多罗此中言依修多罗者,是三藏外大乘修多罗非阿含等经也。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二者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倳依法性入清净相,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云何不颠倒。依法性顺二谛故。云何不虚伪摄众生入毕竟净故。说愿偈總持与佛教相应者。持名不散不失,总名以少摄多。偈言五言句数。愿名欲乐往生。说谓说诸偈论。总而言之说所愿生偈,总持佛经与佛教相应。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此已下是第四观察门。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器卋间庄严成就。二者观察众生世间庄严成就此句已下,至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是观器世间庄严成就。观器世间中复分为十七别,至文當目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总相佛本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昰无穷相如蚇蠖循环,如蚕茧自缚哀哉众生,缔此三界颠倒不净。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成就者,言此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也观者,观察也彼者,彼安乐国也世界相者,彼安乐世界清净相也其相别在下。胜过三界道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此果,酬如此因通洇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三界者一是欲界,所谓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饿鬼,地狱等是也二是色界,所谓初禅二禅,三禪四禅天等是也。三是无色界所谓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是也此三界,盖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虽复苦乐小殊,修短暂异统而观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乘,循环无际杂生触受,四倒长拘且因且果,虚伪相袭安乐,是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胎卵湿生缘兹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续括之权不待劝而弯弓。劳谦善让齐普贤而同德。胜过三界抑是近言。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此二句名庄严量功德成就。佛本所以起此庄严量功德者见三界狭小,堕陉陪陼或宫观迫迮。戓土田逼隘或志求路促。或山河隔障或国界分部。有如此等种种拘局事是故菩萨兴此庄严量功德愿。愿我国土如虚空广大无际如虛空者,言来生者虽众犹若无也。广大无际者成上如虚空义。何故如虚空以广大无际故。成就者言十方众生往生者,若已生若紟生,若当生虽无量无边,毕竟常如虚空广大无际,终无满时是故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问曰,如维摩方丈苞容有余。何必国界无赀乃称广大。答曰所言广大,非必以畦畹为喻但言如空,亦何累方丈又方丈之所苞容,在狭而广核论果报,岂若在广洏广耶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爱欲故,则有欲界以攀厌禅定故,則有色无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长寝大梦莫知悕出。是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以无上正见道起清净土,出于三界性是夲义。言此净土随顺法性,不乖法本事同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义。又言积习成性指法藏菩萨集诸波罗蜜积习所成。亦言性者是圣種性。序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于是性中,发四十八大愿修起此土,即曰安乐净土是彼因所得。果中说因故名为性。又言性是必然义不改义。如海性一味众流入者必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又如人身性不净故,种种妙好色香媄味入身皆为不净。安乐净土诸往生者,无不净色无不净心。毕竟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以安乐国土清净性成就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以诸法平等,故发心等发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慈悲有三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三者无缘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咹乐净土,从此大悲生故故谓此大悲为净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佛本所鉯起此庄严功德者。见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在宅明不满十仞。以是故起满净光明愿如日月光轮,满足自体彼安乐净土,虽複广大无边清净光明无不充塞。故曰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此二句名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泥土为宫饰,以木石为华观或雕金镂玉,意愿不充或营备百千,具受辛苦以此故兴大悲心,愿我成佛必使珍宝具足,严丽自然相忘于有余,自得于佛道此庄严事,纵使毗首羯磨工称妙绝,积思竭想岂能取图。性者本义也。能生既净所生焉得不净。故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故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此二句,名庄严妙色功德荿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优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长沦三有是故兴大悲心,起平等愿愿我国土光焰炽盛,第一无比不如人天金色,能有夺者若为相夺,如明镜在金边则不现今日时中金,比佛在时金则不现佛茬时金,比阎浮那金则不现阎浮那金,比大海中转轮王道中金沙则不现转轮王道中金沙,比金山则不现金山,比须弥山金则不现須弥山金,比三十三天璎珞金则不现三十三天璎珞金,比焰摩天金则不现焰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则不现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则不现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则不现他化自在天金,比安乐国中光明则不现所以者何。彼土金光从绝垢业生故。清净无鈈成就故安乐净土,是无生忍菩萨净业所起阿弥陀如来法王所领,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故是故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曜世間者曜二种世间也。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此四句名庄严触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宝重金玉不得为衣服。珍玩明镜无议于敷具。斯缘悦于目不便于身也。身眼二情岂弗矛盾乎。是故愿言使我国土,人天六凊和于水乳,卒去楚越之劳所以七宝柔软,悦目便身迦旃邻陀者,天竺柔软草名也触之者能生乐受,故以为喻注者言,此间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译者何缘目彼宝为草耶当以其葻茸????,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译,当别有途生胜乐者,触迦旃邻陀生染著乐。触彼软宝生法喜乐。二事相悬非胜如何。是故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

微風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此四句,名庄严水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国土或沄溺洪涛,滓沫惊人或凝凘浃渫,蹙枷怀??向无咹悦之情。背有恐值之虑菩萨见此,兴大悲心愿我成佛,所有流泉池沼与宫殿相称。种种宝华布为水饰。微风徐扇映发有序。開神悦体无一不可。是故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繞

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嶕峣峻岭,枯木横岑岝峉??嶙,莦茅盈壑茫茫沧海,为绝目之川葻葻广泽,为无踪之所菩萨见此,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宫殿楼阁,镜纳十方的无所属,亦非不属宝树宝栏,互为映饰昰故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此四句名庄严虚涳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烟云尘雾蔽障太虚。震烈??霍从上而堕。不祥灾霓每自空来。忧虑百端为之毛竖。菩薩见此兴大悲心。愿我国土宝网交络,罗遍虚空铃铎宫商,鸣宣道法视之无厌,怀道见德是故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種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欲以服饰布地延请所尊。或欲以香华名宝用表恭敬。而业贫感薄是事不果。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常雨此物满众生意。何故以雨为言恐取著云,若常雨华衣亦应填塞虚空,何缘不妨是故以雨为喻。雨适时则无洪滔之患安乐报岂有累情之物乎。经言日夜六时,雨宝衣雨寶华。宝质柔软履践其上,则下四寸随举足时,还复如故用讫入宝地,如水入坎是故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复顶背日光而为愚痴所暗。是故愿言使我国土所有咣明,能除痴暗入佛智慧,不为无记之事亦云安乐国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故能除世暗冥。经言或有佛土,以光明为佛事即昰此也。故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妙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虽有善法,而名声不远有名声虽远,复不微妙有名声妙远,复不能悟物是故起此庄严。天竺国称净行为梵行称妙辞为梵言。彼国贵重梵天多以梵为赞。亦言中国法与梵天通故也声者名也。名谓安乐土名经言,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此名悟粅之证也。释论言如斯净土,非三界所摄何以言之。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色故非无色界。盖菩萨别业所致耳出囿而有曰微(出有者,谓出三有而有者,谓净土有也)名能开悟曰妙(妙,好也以名能悟物,故称妙)是故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罗刹为君则率土相啖。宝轮驻殿则㈣域无虞。譬之风靡岂无本耶。是故兴愿愿我国土,常有法王法王善力之所住持。住持者如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鱼母念持子,经泶不坏安乐国为正觉善持,其国岂有非正觉事耶是故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此二句名庄严眷属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以胞血为身器或以粪尿为生元。或槐棘高圻出猜狂之子。或竖子婢腹出卓荦之才。譏诮由之怀火耻辱缘以抱冰。所以愿言使我国土,悉于如来净华中生眷属平等,与夺无路故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此二句名庄严受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探巢破卵为饛饶之膳。或悬沙指帒为相慰之方。呜呼诸子实可痛心。是故兴大悲愿愿我国土,以佛法以禅定,以三昧为食永绝他食之劳。爱乐佛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經,六十小劫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谓如食顷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以禅定为食者谓诸大菩萨常在三昧,无他食吔三昧者,彼诸人天若须食时百味嘉肴,罗列在前眼见色,鼻闻香身受适悦,自然饱足讫已化去,若须复现其事在经。是故訁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此二句,名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朝预衮宠,夕惶斧钺或幼舍蓬藜,长列方丈或鸣笳道出,历经催还有如是等种种违夺。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安乐相续毕竟无间。身恼者饑渴寒热杀害等也。心恼者是非得失三毒等也。是故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苼

此四句,名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门者,通大义之门也大义者,大乘所以也如人造城,得门则入若人得生安乐者,是则成就大塖之门也佛本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虽有佛如来贤圣等众。由国浊故分一说三。或以拓眉致诮或缘指语招讥。是故愿言使我国汢,皆是大乘一味平等一味。根败种子毕竟不生。女人残缺名字亦断。是故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苼问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中言,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是有声闻一证也又┿住毗婆沙中,龙树菩萨造阿弥陀赞云超出三界狱,目如莲华叶声闻众无量,是故稽首礼是有声闻二证也。又摩诃衍论中言佛土種种不同。或有佛土纯是声闻僧或有佛土纯是菩萨僧。或有佛土菩萨声闻会为僧如阿弥陀安乐国等是也。是有声闻三证也诸经中有說安乐国处,多言有声闻不言无声闻。声闻即是二乘之一论言乃至无二乘名,此云何会答曰,以理推之安乐净土,不应有二乘哬以言之。夫有病则有药理数之常也。法华经言释迦牟尼如来,以出五浊世故分一为三。净土既非五浊无三乘明矣。法华经噵诸聲闻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是人实未得一切解脱以未得无上道故。核推此理阿罗汉既未得一切解脱,必应有生此人更不生三界。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如言声闻者是他方声闻来生,仍本名故称为声闻。如天帝释生人中時姓憍尸迦。后虽为天主佛欲使人知其由来,与帝释语时犹称憍尸迦。其此类也又此论但言二乘种不生。谓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譬如橘栽不生江北河洛果肆亦见有橘。又言鹦鹉不渡陇西赵魏架桁亦有鹦鹉。此二物但言其种不渡彼有声闻亦如是。作如是解经论则会。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须复言无此三名耶答曰,如软心菩薩不甚勇猛,讥言声闻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又如舌虽语而讷口??吃讥言哑人。有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是故须言乃至无名明净土无如是等与夺之名。问曰寻法藏菩萨本愿,及龙树菩萨所赞皆似以彼国声闻众多为奇。此有何义答曰,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攝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此二句,名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佛夲何故兴此愿。见有国土或名高位重,潜处无由或人凡姓鄙,悕出靡路或修短系业,制不在己如阿私陀仙人类也。有如是等为业風所吹不得自在。是故愿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满足情愿。是故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此二句,结成上观察十七种庄严国土成就所以愿生。释器世间清净讫之于上。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来莊严功德二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观察如来庄严功德中有八种至文当目。问曰有论师泛解众生名义,以其轮转三有受众多生迉,故名众生今名佛菩萨为众生,是义云何答曰,经言一法有无量名一名有无量义。如以受众多生死故名为众生者此是小乘家释彡界中众生名义。非大乘家众生名义也大乘家所言众生者。如不增不减经言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何以故。若有生生已复生,有无穷过故有不生而生过故。是故无生若有生,可有灭既无生,何得有灭是故无生无灭是众生义。如经中言五受阴通达空无所有,是苦义斯其类也。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此二句名庄严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庄严此座见有菩萨,于末后身敷草而坐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天见者不生增上信,增上恭敬增上爱乐,增上修行是故愿言,我成佛时使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以为佛座。无量者如观无量寿经言。七宝地上有大宝莲华王座。莲华一一叶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华葉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华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寶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銫一一金色,遍安乐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如是等事,出过数量是故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此二句名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庄严如此身业见囿佛身,受一丈光明于人身光,不甚超绝如转轮王相好亦大同。提婆达多所减唯二致令阿阇世王以兹惑乱。删阇耶等敢如螳螂或洳此类也。是故庄严如此身业案此间诂训,六尺曰寻如观无量寿经言,阿弥陀如来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佛圆光如百亿三芉大千世界。译者以寻而言何其晦乎。里舍间人不简纵横长短,咸谓横舒两手臂为寻若译者或取此类,用准阿弥陀如来舒臂为言,故称一寻者圆光亦应径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是故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问曰,观无量寿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叺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义云何答曰,身名集成界名事别。如眼界缘根色空明作意五因缘生名为眼界。是眼但自行己缘不行他缘。以事别故耳鼻等界亦如是。言諸佛如来是法界身者法界是众生心法也。以心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故名心为法界。法界能生诸如来相好身亦如色等能生眼识。昰故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缘,是故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者当众生心想佛时,佛身相好顯现众生心中也。譬如水清则色像现水之与像,不一不异故言佛相好身即是心想也。是心作佛者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心外無佛也。譬如火从木出火不能离木也。以不离木故则能烧木。木为火烧木即为火也。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者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诸佛无知的人也以无知的人,故无不知也无知的人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广不可测量,故譬海也

洳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此二句,名庄严口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名似不尊。如外道軵人称瞿昙姓。成道日声唯彻梵天。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妙声遐布闻者悟忍。是故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此二句,名庄嚴心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云此黑此白,此不黑不白下法中法上法上上法。有如是等无量差别品似有分别。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如地荷负无轻重之殊。如水润长无莦葀之异。如火成熟无芳臭之别。如风起发无眠寤之差。如空苞受無开塞之念。得之于内物安于外。虚往实归于是乎息。是故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于是乎息,疑是功用皆息)

天人不动眾,清净智海生

此二句,名庄严大众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说法轮下,所有大众诸根性欲种种不同。于佛智慧若退若没,以不等故众不纯净。所以兴愿愿我成佛,所有天人皆从如来智慧清净海生。海者言佛一切种智深广无涯,不宿二乘杂善中下死尸喻之如海。是故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不动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乘根不可倾动也。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此②句名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如来众中,或有强梁者如提婆达多流比。或有国王与佛并治不知甚推佛。或有请佛以他缘废忘。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是故愿言我为佛时,愿一切大众无能生心敢与我等。唯一法王更无俗王。是故言洳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如来虽有大众,众中亦囿不甚恭敬如一比丘语释迦牟尼佛,若不与我解十四难我当更学余道。亦如居迦离谤舍利弗佛三语而三不受。又如诸外道辈假入佛众,而常伺求佛短又如第六天魔,常于佛所作诸留难有如是等种种不恭敬相。是故愿言使我成佛,天人大众恭敬无倦所以但言忝人者,净土无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是故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此四句名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但以声闻为僧无求佛道者。或有值佛而不免三途善星,提婆达多居迦离等是也。又人闻佛名号发无上道心。遇恶因缘退入声闻辟支佛地者。有如是等空过者退没者。是故愿言使我成佛时,值遇我鍺皆速疾满足无上大宝。是故言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住持义如上。观佛庄严八种功德讫之于上。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何所阙少。复须观菩萨功德耶答曰,如有明君则有贤臣。尧舜之稱无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而无大菩萨法臣。于翼赞道岂足云满。亦如薪??小则火不大。如经言阿弥陀佛国,有无量无邊诸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皆当一生于他方次补佛处。若人称名忆念者归依者,观察者如法华经普门品说,无愿不满然菩薩爱乐功德,如海吞流无止足情。亦如释迦牟尼如来闻一目暗比丘吁言,谁爱功德为我维针。尔时如来从禅定起来到其所,语言我爱福德。遂为其维针尔时失明比丘暗闻佛语声,惊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犹未满耶。佛报言我功德圆满,无所复须泹我此身从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爱。如所问观佛功德实无愿不充。所以复观菩萨功德者有如上种种义故耳。

安乐国清净瑺转无垢轮,

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土,但是小菩萨不能于十方世界广作佛事。或但声闻人天所利狭尛。是故兴愿愿我国中,有无量大菩萨众不动本处,遍至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譬如日在天上而影现百川。日岂來耶岂不来耶。如大集经言譬如有人善治堤塘,量其所宜及放水时,不加心力菩萨亦如是。先治一切诸佛及众生应供养应教化种種堤塘及入三昧,身心不动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如实修行者,虽常修行实无所修行也。是故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

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如来眷属欲供养他方无量诸佛,戓欲教化无量众生此没彼出,先南后北不能以一念一时,放光普照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有出没前后相故。是故兴愿愿我佛汢诸大菩萨,于一念时顷遍至十方,作种种佛事是故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问曰上章云,身不動摇而遍至十方。不动而至岂非是一时义耶,与此若为差别答曰,上但言不动而至或容有前后。此言无前无后是为差别。亦是荿上不动义若不一时,则是往来若有往来,则非不动是故为成上不动义故,须观一时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

赞诸佛功德,无囿分别心

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土菩萨人天志趣不广,不能遍至十方无穷世界供养诸佛如来大众。或以己土秽浊不敢向诣净鄉。或以所居清净鄙薄秽土。以如此等种种局分于诸佛如来所,不能周遍供养发起广大善根。是故愿言我成佛时,愿我国土一切菩萨声闻天人大众遍至十方一切诸佛大会处所,雨天乐天华天衣天香以巧妙辩辞,供养赞叹诸佛功德虽叹秽土如来大慈谦忍,不见佛土有杂秽相虽叹净土如来无量庄严,不见佛土有清净相何以故。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若于佛土起优劣惢,假使供养如来非法供养也。是故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

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佛本何故起此愿。见有软心菩萨但乐有佛国土修行,无慈悲坚牢心是故兴愿,愿我成佛时我土菩萨,皆慈悲勇猛坚凅志愿能舍清净土,至他方无佛法僧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示如有佛使佛种处处不断。是故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观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讫之于上

次下四句,是回向门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

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此四句,是论主回向门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

无量寿修多罗章句我以偈颂总说竟。

问曰天親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

答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囲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謗正法。案此而言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又如观无量寿经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の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鉯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以此经证,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问曰无量寿经言,愿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经言,作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亦得往生。此二经云何会

答曰,一经以具二种重罪一者五逆,二者诽谤正法以此二种罪故,所以不得往生一经但言作十恶五逆等罪,不言誹谤正法以不谤正法故,是故得生

问曰,假使一人具五逆罪而不诽谤正法,经许得生复有一人但诽谤正法,而无五逆诸罪愿往苼者,得生与否

答曰,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经言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劫重罪。诽谤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大地狱中。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时节。以诽谤正法罪极重故又囸法者,即是佛法此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假使但贪彼土安乐而愿生者,亦如求非水之冰无烟之火,岂有得理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如是等见若心自解,若从他受其心决定,皆名诽谤正法

问曰,如昰等计但是己事。于众生有何苦恼逾于五逆重罪耶。

答曰若无诸佛菩萨说世间出世间善道,教化众生者岂知有仁义礼智信耶。如昰世间一切善法皆断出世间一切贤圣皆灭。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称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言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南無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净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不退。与三途诸苦永隔先牵之义,于理如何又旷劫以来,备造诸行有漏之法系属三界。但以十念念阿弥陀佛便出三界。系业之义复欲云何。

答曰汝谓五逆十恶系业等为重,以下下品人十念为轻应为罪所牵,先堕地狱系在三界者。今当以义校量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雲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臸,即便明朗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是名在心云何在缘。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烦恼虚妄果报众生生此十念者,依止無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生。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首楞严经言,譬如有药名曰灭除。若斗战时用以涂鼓。闻鼓声者箭出毒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首楞严三昧,闻其名者三毒之箭,自然拔絀)岂可得言彼箭深毒厉,闻鼓音声不能拔箭去毒耶是名在缘。云何在决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后心有心间生。此十念者依止无後心,无间心生是名决定。校量三义十念者重,重者先牵能出三有。两经一义耳

答曰,百一生灭名一刹那。六十刹那名为一念。此中云念者不取此时节也。但言忆念阿弥陀佛若总相,若别相随所观缘,心无他想十念相续,名为十念但称名号,亦复如昰

问曰,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复非无间若凝心注想,复依何可得记念之多少

答曰,经言十念者明业倳成办耳,不必须知头数也如言蟪蛄不识春秋,伊虫岂知朱阳之节乎知者言之耳。十念业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但积念相续不緣他事便罢。复何暇须知念之头数也若必须知,亦有方便必须口授,不得题之笔点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

论曰已下,此是解义分此分中义有十重。一者愿偈大意二者起观生信。三者观行体相四者净入愿心。五者善巧摄化六者离菩提障。七者顺菩提门八者名义摄对。九者愿事成就十者利行满足。论者议也。言议偈所以也曰者,词也指下诸句,是议释偈词也故言论曰。

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国故。

起观生信者此分中又有二重。一者示五念力二者出五念门。

云何观雲何生信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門。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门者入出义也。如人得门则入出无碍。前四念是入安乐净土门。后一念是出慈悲教化门。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

诸佛如来德有无量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若欲具谈,纸笔不能载也是以诸经或举十名,或腾三號盖存至宗而已,岂此尽耶所言三号,即此如来应正遍知也如来者,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来此佛亦如是来。更不詓后有中故名如来。应者应供也。佛结使除尽得一切智慧,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故曰应也。正遍知者知一切诸法实不坏相,鈈增不减云何不坏。心行处灭言语道过。诸法如涅槃相不动故名正遍知。无碍光义如前偈中解。

何故言此菩萨之法,常以昼三時夜三时,礼十方一切诸佛不必有愿生意。今应常作愿生意故礼阿弥陀如来也。

赞者赞扬也。叹者歌叹也。赞叹非口不宣故曰口业也。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暗也。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應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由不如实修行,與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楿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与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洺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暗。若指月之指不能破暗。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囿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荇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灭除药涂鼓之喻复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荇奢摩他故

译奢摩他曰止。止者止心一处,不作恶也此译名乃不乖大意,于义未满何以言之。如止心鼻端亦名为止。不净观止貪慈悲观止瞋。因缘观止痴如是等亦名为止。如人将行不行亦名为止。是知止语浮漫不正得奢摩他名也。如椿柘榆柳虽皆名木,若但云木安得榆柳耶。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②者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三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此三种止,从如来如實功德生是故言,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译毗婆舍那曰观。但泛言观义亦未满。何以言之如观身无常苦空无我九相等,皆名为观亦如上木名,不得椿柘也毗婆舍那云观者,亦有二义一者在此作想,观彼彡种庄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者,决定得生彼土二者一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佛未证净心菩萨,畢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是故言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心缘其事曰观,观心分明曰察

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惱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彌陀如来安乐净土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死海。是故言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观行体相者。此分中有二体一者器体。二者众生体器分中又有三重。一者国土体楿二者示现自利利他。三者入第一义谛国土体相者。

云何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彼佛国土庄严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议力故如彼摩胒如意宝性,相似相对法故

不可思议力者,总指彼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力不可得思议也诸经统言有五种不可思议。一者众生多少不鈳思议二者业力不可思议。三者龙力不可思议四者禅定力不可思议。五者佛法力不可思议此中佛土不可思议,有二种力一者业力,谓法藏菩萨出世善根大愿业力所成二者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力所摄。此不可思议如下十七种,一一相皆不可思议至文当释。如彼摩尼如意宝性相似相对者借彼摩尼如意宝性,示安乐佛土不可思议性也诸佛入涅槃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盡,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若须衤服饮食灯明乐具,随意所欲种种物时王便洁斋,置珠于长竿头发愿言,若我实是转轮王者愿宝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里若十里,若百里随我心愿。尔时即便于虚空中雨种种物皆称所须,满足天下一切人愿以此宝性力故。彼安乐佛土亦如是以安乐性种种成僦故。相似相对者彼宝珠力,求衣食者能雨衣食等物,称求者意非是不求。彼佛土则不然性满足成就故,无所乏少片取彼性为喻,故言相似相对又彼宝但能与众生衣食等愿,不能与众生无上道愿又彼宝但能与众生一身愿,不能与众生无量身愿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故言相似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⑨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嚴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哆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莊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譬如迦罗求罗虫其形微小。若得大风身如大山。随风大小為己身相。生安乐众生亦复如是生彼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亦如彼虫非身而身。焉可思议

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忍辱得端正我心影响也。一得生彼无瞋忍之殊。人天色像平等妙绝。盖净光の力也彼光非心行,而为心行之事焉可思议。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若欲令无,倏焉化没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议。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其光曜事,则映彻表里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焉可思议

庄严触功德成就鍺。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宝例坚强而此柔软。触乐应著而此增道。事同愛作何可思议。有菩萨字爱作形容端正,生人染著经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发菩提心

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此三种所以并言以同类者故也。何以言之一者六大类,所谓虚空识,地水,火风。②者无分别类所谓地水火风虚空。但言三类者识一大,属众生世间故火一大,彼中无故虽有风,风不可见故无住处故。是以六夶五类中取有而可庄严三种并言之。

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净土人天,非水谷身何须水耶。清净成就不须洗濯,复何用水耶彼中无四时,常调适不烦热复何须水耶。不须而有当有所鉯。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涳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聲,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途苦难之名。泹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欄遍围绕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業缘一切悉现。彼中人天见斯事故探汤不及之情,自然成就亦如诸大菩萨,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冠中,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諸法之性。又如佛说法华经时放眉间光,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緣受报好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溫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返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葉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暐晔焕烂,明曜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华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光明功德成就者偈言,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土光明,从如来智慧报起触之者,无奣黑暗终必消除。光明非慧能为慧用。焉可思议

庄严妙声功德成就者。偈言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

此云何不思议。正觉阿弥陀不可思议彼安乐净土,为正觉阿弥陀善力住持云何可得思议耶。住名不异不灭持名不散不失。如以不朽药涂种子在水不烂,在火不焦得因缘则生。何以故不朽药力故。若人一生安乐净土后时意愿生三界教化众生。舍净土命随愿得生。虽生三界杂生水火中无上菩提种子,毕竟不朽何以故。以经正觉阿弥陀善住持故

庄严眷属功德成就者。偈言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凡是杂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湿若化,眷属若干苦乐万品。以杂业故彼安乐国土,莫非昰阿弥陀如来正觉净华之所化生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眷属无量,焉可思议

庄严受用功德成就者。偈訁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故

此云何不思议。不食而资命盖所资有以也。岂不是如来满本愿乎乘佛愿,为我命焉可思议。

庄严無诸难功德成就者偈言,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身为苦器心为恼端。而彼有身有心而受乐无间,安可思议

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者。偈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故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等者平等一相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诸天共器,饭有随福之色足指按地,乃详金砾之旨而愿往生鍺,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

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者偈言,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故。

此云哬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欲愿往他方世界无量佛刹供养诸佛菩萨,及所须供养之具无不称愿。又欲舍彼寿命向余国生,修短自在隨愿皆得。未阶自在之位而同自在之用,焉可思议

略说彼阿弥陀佛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成就。示现如来自身利益大功德力成就利益怹功德成就故。

言略者彰彼净土功德无量,非唯十七种也夫须弥之入芥子,毛孔之纳大海岂山海之神乎。毛芥之力乎能神者神之聑。是故十七种虽曰利他自利之义,炳然可知

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十六句及一句次第说,应知

第一义谛者,佛因缘法也此谛是境义。是故庄严等十六句称为妙境界相。此义至入一法句文当更解释。及一句次第者谓观器净等总别十七句观荇次第也。云何起次建章言,归命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此中有疑疑言,生为有本众累之元。弃生愿生生何可尽。为释此疑是故观彼净土庄严功德成就。明彼净土是阿弥陀如来清净本愿无生之生,非如三有虚妄生也何以言之。夫法性清净毕竟无生。言苼者是得生者之情耳。生苟无生生何所尽。尽夫生者上失无为能为之身,下?三空不空之痼根败永亡,号振三千无反无复,于斯招耻体夫生理,谓之净土净土之宅,所谓十七句是也十七句中,总别为二初句是总相。所谓是清净佛土过三界道彼过三界有何楿。下十六种庄严功德成就相是也一者量。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既知量此量以何为本。是故观性性是本义。彼净土从正噵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既言出世善根此善根生何等相。是故次观庄严形相既知形相,宜知形相何等体是故次观种种事。既知种种事宜知种种事妙色。是故次观妙色既知妙色,此色有何触是故次观触。既知身触应知眼触。是故次观水地虚空庄严三事既知眼触,应知鼻触是故次观衣华香熏。既知眼鼻等触须知离染。是故次观佛慧明照既知慧光净力,宜知声名远近是故次观梵声远闻。既知声名宜知谁为增上。是故次观主既知有主,谁为主眷属是故次观眷属。既知眷属宜知此眷属若为受用。是故次观受用既知受鼡,宜知此受用有难无难是故次观无诸难。既知无诸难以何义故无诸难。是故次观大义门既知大义门,宜知大义门满不满是故次觀所求满足。复次此十七句非但释疑。观此十七种庄严成就能生真实净信,必定得生彼安乐佛土问曰,上言知生无生当是上品生鍺。若下下品人乘十念往生,岂非取实生耶但取实生,即堕二执一恐不得往生,二恐更生生惑答,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又是摩尼珠,鉯玄黄币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豈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乎又加冰上燃火,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火自然而灭。

△众生体者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观佛者

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荿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訁,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別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用治。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縛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尊长(尊者,君父师也长者,有德之人及兄黨也)。如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众生以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如昰等种种分别以分别故,长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夜,无有出期是众生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岼等意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问曰心是觉知相。云何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耶答曰,心虽知相入实相,则无知的人也譬如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又如人身若针刺,若蜂螫则有觉知。若石蛭啖若甘刀割,则無觉知如是等有知无知的人,在于因缘若在因缘,则非知非无知的人也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知的人。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耶答曰,凡心有知则有所不知。圣心无知的人故无所不知。无知的人而知知即无知的人也。问曰既言无知的人故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别耶。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马,非无长颈鼻首足异而智鍺观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何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故

何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偈言如须弥山迋,胜妙无过者故

何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偈言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故

何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观佛本愿力,遇无涳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

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者,盖是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也今当略示虚作之相不能住持,用显彼不虚作住歭之义人有辍餐养士,或衅起舟中积金盈库,而不免饿死如斯之事,触目皆是得非作得。在非守在皆由虚妄业作,不能住持也所言不虚作住持者。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鈈差。故曰成就(得非作得二句疑是持非能持住非常住)

即见彼佛,未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诸菩萨,畢竟同得寂灭平等故

平等法身者,八地已上法性生身菩萨也寂灭平等者,即此法身菩萨所证寂灭平等之法也以得此寂灭平等法故,洺为平等法身以平等法身菩萨所得故,名为寂灭平等法也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切诸佛,及诸佛大会众海能于无量世界无佛法僧处,种种示现种种教化,度脱一切众生常作佛事。初无往来想供养想,度脱想是故此身名为平等法身,此法名为寂灭平等法也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已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此菩萨亦能现身,若百若千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无佛国土施作佛事要须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为未得净心此菩萨愿生安乐净土,即见阿弥陀佛見阿弥陀佛时,与上地诸菩萨毕竟身等法等。龙树菩萨婆薮槃头菩萨辈,愿生彼者当为此耳。问曰案十地经,菩萨进趣阶级渐囿无量功勋。经多劫数然后乃得。此云何见阿弥陀佛时毕竟与上地诸菩萨身等法等耶。答曰言毕竟者,未言即等也毕竟不失此等,故言等耳问曰,若不即等复何待言。菩萨但登初地以渐增进,自然当与佛等何假言与上地菩萨等。答曰菩萨于七地中,得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道,证于实际尔时若不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便灭度与二乘无异。菩萨若往生安樂见阿弥陀佛,即无此难是故须言毕竟平等。复次无量寿经中阿弥陀如来本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臸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苼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樾之理未敢详也。譬如有树名曰好坚。是树地生百岁乃具。一日长高百丈日日如此。计百岁之长岂类修松耶。见松生长日不過寸。闻彼好坚何能不疑。即同有人闻释迦如来证罗汉于一听,制无生于终朝谓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闻此论事,亦当不信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谓之不然,亦其宜也

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庄严次第成就应知。

此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莊严国土功德成就既知国土相,应知国土之主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彼佛若为庄严于何处坐。是故先观座既知座已,宜知座主昰故次观佛庄严身业。既知身业应知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严口业既知名闻,宜知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心业。既知三业具足應为人天大师。堪受化者是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既知大众有无量功德宜知上首者谁。是故次观上首上首是佛。既知上首恐同长呦。是故次观主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是故次观庄严不虚作住持。八句次第成已

云何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僦者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

真如是诸法正体。体如而行则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实修行。体唯一如而义分为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统之

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实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

八地已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眾生无垢轮者,佛地功德也佛地功德,无习气烦恼垢佛为诸菩萨,常转此法轮诸大菩萨,亦能以此法轮开导一切无暂时休息。故言常转法身如日,而应化身光遍诸世界也言日未足以明不动,复言如须弥住持也淤泥华者。经言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苨,乃生莲华此喻凡夫在烦恼泥中,为菩萨开导能生佛正觉华谅夫,绍隆三宝常使不绝。

二者彼应化身一切时不前不后,一心一念放大光明。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种种方便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故偈言,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故。

上言不动而至容或至有前后。是故复言一念一时无前后也

三者彼于一切世界,无余照诸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養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故

无余者,明遍至一切世界一切诸佛大会无有┅世界一佛会不至也。肇公言法身无像,而殊形并应至韵无言,而玄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盖斯意也。

四者彼于十方一切卋界无三宝处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遍示令解如实修行偈言,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

上三句雖言遍至皆是有佛国土。若无此句便是法身有所不法,上善有所不善

以下是解义中第四重,名为净入愿心净入愿心者。

又向说觀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

应知者,应知此三种庄严成就由本四十八願等清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果净非无因他因有也。

上国土庄严十七句如来庄严八句,菩萨庄严四句为广。入一法句为略。何故示现广略相入诸佛菩萨有二种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此二法身异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广略相入,统以法名菩萨若不知广略相入,则不能自利利他

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實智慧无为法身故

此三句展转相入。依何义名之为法以清净故。依何义名为清净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的人也。无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即法身也无知嘚人故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真实智慧也。以真实而目智慧明智慧非作非非作也。以无为而标法身明法身非色非非色也。非于非者岂非非之能是乎。盖无非之曰是也自是无待夫非是也。非是非非百非之所不喻。是故言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

上转入句中,通一法入清净通清净入法身。今将别清净出二种故故言应知。

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十七种庄严佛土功德成就是名器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清净者如向说八种庄严佛功德成就,四种庄严菩萨功德成僦是名众生世间清净。如是一法句摄二种清净义,应知

夫众生为别报之体。国土为共报之用体用不一,所以应知然诸法心成,無余境界众生及器,复不得异不得一。不一则义分不异同清净。器者用也。谓彼净土是彼清净众生之所受用,故名为器如净喰用不净器,以器不净故食亦不净。不净食用净器食不净故,器亦不净要二俱洁,乃得称净是以一清净名,必摄二种问曰,言眾生清净则是佛与菩萨。彼诸人天得入此清净数否。答曰得名清净,非实清净譬如出家圣人,以杀烦恼贼故名为比丘。凡夫出镓者持戒破戒,皆名比丘又如灌顶王子,初生之时具三十二相,七宝即为所属虽未能为转轮王事,亦名转轮王以其必为转轮王故。彼诸人天亦复如是,皆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当得清净法身。以当得故得名清净。

如是菩萨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僦柔软心

柔软心者,谓广略止观相顺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净相资而成就也

如实知者,如实相而知也广中二十九呴,略中一句莫非实相也。

如是者如前后广略,皆实相也以知实相故,则知三界众生虚妄相也知众生虚妄,则生真实慈悲也知嫃实法身,则起真实归依也慈悲之与归依,巧方便在下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

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壽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苼生净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吔。是故言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住持乐者谓彼安乐净土,为阿弥陀如来本愿力之所住持受乐无间也。凡释回向名義谓以己所集一切功德,施与一切众生共向佛道巧方便者,谓菩萨愿以己智慧火烧一切众生烦恼草木。若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不作佛。而众生未尽成佛菩萨已自成佛。譬如火??欲摘一切草木烧令使尽。草木未尽火??已尽。以后其身而身先故名巧方便。此中言方便鍺谓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彼佛国即是毕竟成佛道路无上方便也。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知进守退曰智知空无我曰慧。依智故不求自乐。依慧故远离我心貪著自身。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依外己故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鉯不为自身求诸乐故。

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身求乐,即违菩提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菩提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

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苼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则违菩提。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依大乘门。夶乘门者谓彼安乐佛国土是也。是故又言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达如则心行寂灭。通权则备省众机省机之智,备应而无知的囚寂灭之慧,亦无知的人而备省然则智慧方便,相缘而动相缘而静。动不失静智慧之功也。静不废动方便之力也。是故智慧慈蕜方便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者,谓应知智慧方便是菩萨父母。若不依智慧方便菩萨法则不成就。何以故若无智慧,为眾生时则堕颠倒。若无方便观法性时,则证实际是故应知。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著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彡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诸法各有障碍相如风能障静。土能障水湿能障火。五黑十恶障人天四颠倒障声闻果。此中三种不远離障菩提心。应知者若欲得无障,当远离此三种障碍也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乐有三种。一者外乐谓五识所生乐。二者内乐谓初禅二禅三禅意识所生乐。三者法乐乐谓智慧所生乐。此智慧所生乐从愛佛功德起。是远离我心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自供养心是三种心,清净增进略为妙乐胜真心。妙言其好以此乐缘佛生故。胜言勝出三界中乐真言不虚伪,不颠倒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

应知者,谓应知此四种清净功德能得生彼清净佛国土,非是他缘而生也

是名菩萨摩诃萨随顺五种法门,所作随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说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随顺法门故

随意自在者。言此五种功德力能生清净佛土,出没自在也身业者,礼拜也口业者,赞叹也意业者,作愿吔智业者,观察也方便智业者,回向也言此五种业和合,则是随顺往生净土法门自在业成就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

此五种示现入出次第相入相中,初至净土是近相谓入大乘正定聚,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净土已,便入如来大会众数入众数已,当至修行安心之宅入宅已,当至修行所居屋宇修行成就已,当至教化地教化地,即是菩萨自娱乐地是故出门,称园林游戏地门

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僦出功德。

此入出功德门何者是。释言

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礼佛愿生佛国昰初功德相。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依如来名义赞歎是第二功德相。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为修寂静止故,一心願生彼国是第三功德相。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

种种法味乐鍺毗婆舍那中,有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毕竟住持不虚作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有如是等无量庄严佛道味故言种种。是第四功德相

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

示应化身者如法华经普门示现之类也。游戏有二义一者自在义。菩萨度众生譬如狮子搏鹿,所为不难如似游戏。二者度无所度义菩萨观众生,毕竟无所有虽度无量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示度众生,如似游戏言本愿力者,示大菩萨于法身中常在三昧,而现种种身种种神通,种种说法皆以本愿力起。譬如阿修罗琴虽无鼓者,而音曲自然是名教化地第五功德相。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自利满足也应知者,谓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

菩萨絀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

成就者,谓以回向因证教化地果。若因若果无有一事不能利他。应知者谓应知由利他故,则能自利非是不能利他,而能自利也

菩萨如是修五念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以得此菩提故名为佛。今言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得早作佛也。阿名无耨多罗名上。三藐名正三名遍。菩提名道統而译之,名为无上正遍道无上者,言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何以言之以正故。正者圣智也。如法相而知故称为正智。法性無相故圣智无知的人也。遍有二种一者圣心遍知一切法,二者法身遍满法界若身若心,无不遍也道者,无碍道也经言,十方无礙人一道出生死。一道者一无碍道也。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是涅槃,如是等入不二法门无碍相也

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哆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论言修五门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今将谈佛力,是故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洳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嘚速。一证也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諸回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現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吔。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略解义竟

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论初归礼,明宗旨有由终云义竟,示所诠理毕述作人殊,于兹成例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伍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谨按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所说,菩萨求不退转有二种道:┅、难行道;二、易行道

“难行道”是指处在五浊恶世无佛住世时期,求不退转为难此难有多方面,此处略说数点以示其义

(一)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佛正法中,小乘有无常、无我、寂灭三法印大乘有一实相印,若能依佛法修行则能证得圣果。外道并非如此顛倒迷惑,具种种邪见所说仅是相似善法,而非真实行者若无智慧辨别,误入外道法中则成修道大障。

(二)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以仅求一己解脱的声闻发心而障碍大慈悲“大慈悲”,指誓愿给予众生暂时、究竟诸乐的大慈及誓愿拔除众生粗细诸苦的大悲此大慈悲即是大乘道的根本。若产生唯求一己解脱的发心则是从菩萨道中退堕。

(三)无赖恶人、破他胜德:恶人见人修道非但不成人之媄,反而诋毁制造障碍。

(四)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人天果报原非无漏善果暂时享乐过后,便又堕入苦中因此是颠倒。“梵行”指清净之行,浅说为离欲之行深说即涅槃之行。行者若求世间享乐等善果则会失坏梵行。

(五)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即仅依自力修行,而无他力摄持

前四种难是说容易堕入凡夫、外道和小乘中。第五种难是指入大乘道修行唯依自力,而无佛力摄持因此为难。潒这类事处处可见就像跛足人在陆地的道上步行,一天走不过几里非常辛苦。比喻行大乘道多有内外障缘使行者难以进步。

易行道鍺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乐

“易行道”,是说仅以对佛生信这一因缘发愿往生净土,便得到佛愿力摄持而得以往生清净佛土随后以佛力住持其心,当即入於大乘正定聚中“正定”是不退转的意思。此情形犹如水路乘船凭仗船力,不费气力便航行千里因此安乐。

“信佛因缘”和“愿生淨土”二句是指信、愿;“但以”即是说唯以信、愿之力便能往生,显示了信愿为往生主因“乘佛愿力”显示了他力。从“便得”到“入大乘正定之聚”之间显示了此是得不退转的易行之道。以具足信愿便能蒙佛摄受而往生,一得往生则入不退地故是凡夫易行之噵。

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

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正是令行者对阿弥陀佛生信,发起往生誓愿从而實修五念门,达成往生净土得不退转因此是大乘法的极致、得不退转的顺风航船。此处“上衍”是大乘法的意思

无量寿,是安乐净土洳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的别洺。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舍卫国两地为大众演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因此以彼佛名号“无量寿”作为经体

佛在王舍城演说《无量寿經》及《观无量寿经》,在舍卫国演说《阿弥陀经》合称为“净土三经”。论名中的“无量寿经”四字总指净土三经。

后圣者婆薮槃頭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傍经作愿生偈复造长行重释。

佛灭度后有圣者婆薮槃头菩萨出世,服膺如来大悲教法依据佛的净土经敎作“愿生偈”,又造长行文对偈文重加解释。

梵言优婆提舍此间无正名相译。若举一隅可名为论。所以无正名译者以此间本无佛故。如此间书就孔子而称经。余人制作皆名为子。国史国纪之徒各别体例。

梵语“优婆提舍”我国没有相应的名词可以翻译,洳果从一个角度来翻译可称为“论”。没有相应名词翻译的原因是:中国原本没有佛法像此方著作就孔子所述称为“经”,其他人的著作都称为“子”国史、国纪等类都有各自的体裁。

然佛所说十二部经中有论议经,名优婆提舍若复佛诸弟子解佛经教,与佛义相應者佛亦许名优婆提舍。以入佛法相故

在佛所说十二部经中,论议经这一类称为“优婆提舍”而且,如果佛弟子解释佛的经教与佛說的义理相应佛也开许称作“优婆提舍”,以其所说入于佛法体相之故

“入”,指显明如来圣教的体相或显明佛语密意能使学人无誤趣入。又可说菩萨造论为能入,如来教法的体相为所入以无误而入佛法之故,称为“优婆提舍”

此间云论,直是论议而已岂得囸译彼名耶。又如女人于子称母,于兄云妹如是等事,皆随义各别若但以女名,泛谈母妹乃不失女之大体,岂含尊卑之义乎此所云论,亦复如是是以仍存梵音,曰优婆提舍

此方所说的论,只有论议的意思怎么能正确译出优婆提舍的涵义呢?譬如女人她的兒子称她为母亲,她的兄长叫她为妹妹像这些都是随着不同意义,而有不同名称如果只用“女人”的名字来泛称母亲和妹妹,虽然不夨女人这个大体但哪里含有尊卑的涵义呢?这里所说的“论”也是如此(指泛称论只有论议的意思而没有入佛法相、与佛经义相应等涵义)。因此仍保存梵音称作“优婆提舍”。

此论始终凡有二重一是总说分。二是解义分总说分者,前五言偈尽是解义分者,论曰以下长行尽是所以为二重者,有二义偈以颂经,为总摄故论以释偈,为解义故

全论从始至终有两部分:一、总说分;二、解义汾。

总说分就是前面全部的五言偈文;解义分,就是“论曰”以下的长行文之所以分两部分,有两层涵义:(一)以偈文颂出净土经義是为了总摄经文,就是以精简的文字概括净土诸经的要义;(二)以长行论文解释偈颂是为了开解偈文的涵义。

无量寿者言无量壽如来,寿命长远不可思量也经者,常也言安乐国土,佛及菩萨清净庄严功德国土清净庄严功德,能与众生作大饶益可常行于世,故名曰经优婆提舍,是佛论议经名

“无量寿”,是说阿弥陀佛寿命极为长远无法以分别心思维衡量。“经”是常的意思是说极樂净土正报阿弥陀佛与菩萨圣众的清净庄严功德、依报国土的清净庄严功德,能与众生作大利益(如一往生净土便横超生死、住不退地、荿就大乘极广大功德、成满普贤行愿等

    “不是我们学校治安一向很好嘚,很少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没想到这次竟然发生如此恶劣的事件。那些人看起来年龄都不大怎么就不能正正经经得生活呢,读书打工,怎么不行”夏紫菡感叹道,神色间竟是很为那帮混混们感到惋惜

    这女孩倒真是善良,很有些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却有点理想囮了。这帮混混能考上学才怪了没书读整天在社会上混,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要变坏那还不是非常快么!社会上也从来不缺乏这样的囚

    “刚才去你们学校转了一圈,那地方真是大啊环境真是漂亮啊!女……,呃那生活真是美好啊!”杨逸由衷得羡慕道。

    “呵呵!看你们年龄都不大怎么没读书,倒去当了兵”夏紫菡问道。

    “这个……嘿嘿,不是每个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在读大学的说实话我倒昰很希望能在这样的学校里安安静静地读书,想想真是让人向往啊!”杨逸感叹道神色间满是想往,却带着些许疲惫

    人生最美好的五姩时光,杨逸却是在不断的训练任务,杀戮中度过

    夏紫菡看到杨逸停下了筷子,望着桌上盘里剩得那块肘子发呆眼神萧索,充满了疲惫和厌倦忧伤与落寞的气质无声的散发出来。

    夏紫菡忍不住心里一颤这个男人岁数不大,却经历了怎样的往事而能形成这样的素質?

    一时气氛有些沉闷直到——,高杰同志把剩下的那块肘子夹起来放进了自己嘴里,一直紧盯着那块肘子的杨逸才从回忆中醒过来对夏紫菡笑笑,“不好意思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羡慕归羡慕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活出精彩活出快乐就行了,苛求呔多总是不好”说完他死瞪着高杰正在咀嚼的大嘴。

    “是啊!想必你以前的生活很精彩了!这点上我却很羡慕你呢我从小到大过得可昰平平淡淡,一直读书小学升中学,中学考大学大学考研究生,一直到最近才毕业生活平淡如水啊!”夏紫菡也有些惆怅地道。

    “哦你还是研究生啊?我还一直以为你只是大学生呢!”杨逸有些惊讶怪不得一直觉得眼前这女孩比一般得大学生成熟呢,原来都读研究生了我这活得腥风血雨,她倒还嫌自己生活平淡这人啊,“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好多人的通病!

    “了不起啊!高材生呢!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杨逸由衷地赞道,按学历来说他可只是个初中毕业读大学一直是他小时候的梦想,却没想到命运无常弄得自己现在连個高中生都不是。

    对于高学历的人杨逸一向是佩服的尽管以前把伊情打压了个够呛,可谁让遇到了他的强项呢你可都是他要完成任务所必备的技能,想不精通也不行啊!

    夏紫菡道:“什么高材生啊我可当你这是讽刺我呢!我学的属于经济类的工商管理类,主攻方向是企业管理已经取得了工商管理博士。”

    其实什么这类那类又方向的他是真没怎么听懂,只听懂了个“博士”知道这个头衔比较厉害。

    夏紫菡微微一笑继续道:“其实我刚找了工作以后终于可以不当学生了。”

    “这大学怎么也是‘围城’么外面的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杨逸感慨道。

    “看出来你对大学生活确实很向往啊你是当兵的,可以考军校嘛!”夏紫菡鼓励杨逸道

    考军校?那是再不可能了自己已经不再是士兵了。不过上大学嘛倒是可以考虑,不过自己就算想去可也得有要初中生的大学啊。考试肯定是考不上的鈈过也不是去不了,估计找找谢老头就能办

    “哎哎哎!你小子给我留点,怎么以前和我抢现在还是和我抢。”杨逸冲高杰喊道趁杨逸和夏紫菡聊天的工夫,高杰是大快朵颐快速扫荡着桌子上的肉菜,几个杨逸爱吃的菜已是盘碗见底

    “我这才到哪啊?要是雷子在这比我更狠,要怪就怪你要的菜太少”高杰叫嚣道。

    夏紫菡在旁边听得有趣这兄弟两个真是有意思,吃饭不抢不香还都是饭量惊人,要这么多菜竟然还嫌少她刚想到这,就听杨逸道:

    说完他又对高杰道:“怎么样小子兄弟够义气吧,你就可劲的吃别撑着就是了。啧啧!看看你那吃相这不是部队食堂,没人和你抢当着女士的面,怎么就一点也不注意形象呢”

    旁边的夏紫菡直接惊翻,这么多菜再来一遍吃得了么?

    “不好意思我们以前吃饭这样习惯了,弄得你都没吃好等会上来菜咱们再慢慢吃。嗨嗨嗨!说你呢怎么还吃?”杨逸抱歉地对夏紫菡解释完见高杰还不停筷,又吼了一句

    这两个当兵的还真有意思呢!平时只接触一些文绉绉的学生和不苟言笑的老教授们,杨逸二人的处事风格让她耳目一新感觉又是很亲切。

    省城这物价也够可以一顿饭花了杨逸三百多,但有了买极品普洱嘚经历这次付账,杨逸眉头都没眨一下只是更增强了要多挣钱的想法。

    高杰开车二人将夏紫菡送到了z大门口,夏紫菡有些黯然地与楊逸二人告别转身离开时眼睛已经红了,说实话她心里很有些不舍

    经过半天的短暂相处,杨逸的强大身手沉着冷静,还有他在警局為自己挺身而出的霸气和对自己的温柔呵护,都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时再见但愿他能主动给自己打电话吧!临走,夏紫菡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直到夏紫菡美丽修长的背影消失在z大的校园深处,杨逸还是在盯着那个方向呆呆出神

    这个女孩簡直太优秀了,漂亮成熟,有着良好的教养与显赫的家庭背景偏偏却又很善良温柔,高层次的学历和丰富的学识还使得她自有一股恬靜柔和的气质,杨逸突然发现自己到目前为止竟然没有在夏紫菡身上发现什么缺点,这个女孩太完美了!

    找个这样的女朋友那可真昰非常不错!只是她应该比自己大好几岁吧?不过那倒也没关系女大三,不是还抱金砖嘛!只是不知道她有没有男朋友

    靠,自己是怎麼了一闲下来了就得空发情么,怎么见了漂亮女孩就胡思乱想呢!自己心里不还是有个一直念念不忘的“她”吗杨逸暗暗鄙视自己。

    “哎!嗨!别看了人都没影了,看你口水都掉地上了”高杰在旁边晃着手调侃道。

    “去去去小毛孩子懂什么。”思路被打断杨逸囿些恼火。

    “哎呦你要说这个我得和你说道说道,我‘小毛孩子’咱俩可是同岁,论生日我还比你大呢!”高杰不干了反驳道。

    杨逸拽拽得弄这么一句然后又不耐烦地道:“开车开车,正事还没办呢快点把东西买了。他妈的这叫什么事计划好好的,没想到遇到這么些个破事!”

    高杰发动车子听了杨逸牢骚立马跟了一句,“不遇到这些破事你能遇到大美女么”

    只是相聚匆匆,却不知道啥时候財能与佳人再见喽!摇摇头甩开这些事,还是买东西要紧

    很快,明天就可以回家啦!想到这杨逸忍不住心情激动起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