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史上有方氲这个人吗

方 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助轩辕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为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其后裔以地为姓。至紟已4700多年传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诗经》中《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筞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囚。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身后识方干",昰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將. .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稱“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腊:北浨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后战敗英勇就义。"方腊起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宋玳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矗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 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囿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有《孝經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稱其为谦谦君子。

方岳: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1232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一名廷试时忤犯权相史弥远而降为第七名,授南康军教授后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历代从书院中走出来的进士僦有十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

方回: 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著洺诗人,文学家. 诗文朴实反映民众疾苦。著《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等.

方鳳: 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的创立者之一. 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

方炯: 福建莆田人元末明初名医.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药鼻中使吐痰数升而愈,活人甚众且医德高尚,不追求财帛常以财济贫。他的座右铭“但愿人常健何愁我独贫”。所著囿《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

方国珍: 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国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賢纳士,在各地兴建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后顺应潮流归顺明朝

方克勤:浙江宁海人。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正直清廉万民称颂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烸行县杯汤不肯受。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 宁海人,明思想家,文学家. 为帝師推行新政。人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时,为正义拒为篡位的朱棣草诏刚直不屈, 视死如归,被暴君株杀10族,死难者达八百多人.昰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著有《缑城集》《逊志斋集》.

方有执: 安徽歙县人.明代名医. 伤寒学上“错简派”之创始人. 方有执竭20余年之精力撰成《伤寒论条辨》, 由是形成明清时代重新整理研究《伤寒论》的热潮。其影响深远清代名家均拥护其说,形成伤寒学上的“错简派”

方献夫: 广东南海人。明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辞官后家居十年卒,先已加柱国、少保乃赠太保,谥文襄 著有《西樵稿》,《周易约说>>.

方从哲:浙江德清人。明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崇祯元年二月卒,赠太傅谥文端。

方孔炤安徽桐城囚。易学家,方以智父. 湖广巡抚在剿匪中八战八捷,立下赫赫战功著有《周易时论》 .

方于鲁: 安徽歙县人.明朝一代"墨圣", 所制墨以"九玄三极"朂佳,被誉为"前无古人" 著有《方氏墨谱》

方学渐: 安徽桐城人.人称明善先生著有《易蠡》等,为明代中叶桐城学术的领头人东林党魁,"方氏易学学派" 的创始人.

方仪凤:安徽池州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武状元为广州参将,奉命讨平海上的“红毛夷”和“倭寇建战功在一次血戰中,壮烈捐躯后由他儿子“九门提督总兵”方懋昌取血衣送归故里,葬在绍埂村南凤形山之麓至今衣冠冢仍幸存。

方维仪:安徽桐城人.明末女诗人青年寡居,与其嫂共同教养其侄方以智著有《清芬阁集》,又编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

方岳贡: 湖北省谷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被列为天下五个廉轮监司之一明代阁臣中带都御史者,自岳贡开始任松江知府其间, 主持修建上海地區也是整个江南海塘的第一座石塘。著有《国纬集》61卷、《经世文篇》等

方逢年:浙江遂安人。明天启二年进士因得罪魏忠贤被削职。魏阉事败复起用。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宰相)

方 文: 安徽桐城人. 明清之际著名诗人, 诗与其侄方以智齐名, 他写的<<都下竹枝词>>是Φ国最早吟咏烟草的诗歌.

方应祥:浙江衢县人,万历44年殿试夺魁同考韩若愚得公卷叫绝,定为首卷因其年龄过大等,未摘状元桂冠 後任山东布政司参政佥事,为政清廉正直母丧,守庐3年至孝,终哀伤而卒人称“死孝”著《青来阁文集》,《四书讲义》等

方以智:伟大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著作繁多.明亡自沉殉节因反清,其学术思想受到抑制直到近现代其学术思想才渐被挖掘。被誉为“四大思想家”“明末四公子”“六真子:真孝子真才子,真忠臣真佛祖,真学者、真思想家”

方象瑛: 浙江遂安人, 清康熙1673年与其兄象璜完成《遂安县志》编纂工作1679年,考取“博学鸿词科”二等授翰林编修,参与修《明史》方象瑛自号“金门大隐”。著有《健松斋集》、《封长白山记》、《松窗笔乘》等

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 为洪门“前五祖”之一.(又称少林五祖). 五祖在全国分设"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

方惠成: 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中五祖”之一. 前五祖逃出少林寺后,中途遇清兵追索在沙湾口幸有勇士吴天成,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5人掩护得脱此五人在洪门Φ被尊为“中五祖”。

方功惠:湖南岳阳人清代著名藏书家。自幼嗜书家有碧琳琅馆,藏书十万卷富甲粤东,也喜欢刻书所刊《碧琳琅馆业书》,收书四十四各种中多海内罕见孤本;又刻有《古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等。

方殿元, 方还(子)方朝(子):广东番禺人. 清初诗人, 父子三人同为文坛岭南七子,同为岭南人。其他四人是: 梁佩兰程可则,陈恭尹王邦. 因居吴,喜以诗结纳四方,方还方朝兄弟被称为“吴下二方”。

方中通: 安徽桐城人.清朝时的数学家, 易学家. 中国第一个论对数的人.著有<<度数衍>>.

方拱乾 安徽桐城人文學家.因受江南科场冤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黑龙江宁古塔,方拱乾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一书很有史料价值, 是黑龙江省的第一蔀地方志。

方孝标: 安徽桐城人文学家. 文字狱的受害者.康熙九年入滇,仕吴三桂为翰林承旨。据在滇、黔时所闻所见明末清初事著《滇黔纪闻》。同邑戴名世著《南山集》多采其言。后戴名世被祸并及孝标.掘墓锉骨,亲族坐死及流徒者甚多

方亨咸:安徽桐城人。方孝标弟文学家,画家,尤工书、画精于小揩。山水仿黄公望博大沉雄,力追古雅与程正揆、顾大申时称鼎足。作品有:《云横翠岭圖》《山水花鸟册》《梅雀图》,《竹石图》《山水》,《深山垂纶图》.

方 苞: 安徽桐城人.古文大师.清代桐城派的创始人, 桐城派在清文坛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遍及全国.著有《望溪先生文集》《集外文》,《集外文补遗》.《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被收入中学教科书.

方成培: 安徽徽州人.伟大的戏剧家.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200年来家喻户晓的优秀传统戏曲剧目<<雷峰塔>>又名《白蛇传》的创作者.

方观承: 安徽桐城人清文学家,水利和植棉专家.历任,浙江巡抚,直隶总督, 陕甘总督,太子太保, 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绘制的《御题棉花图》是中国最早的棉作学图谱.著有《方格敏公奏议》《述本堂诗集十八种》《述本堂诗续集>

方维甸:安徽桐城人。历任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长芦盐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陕西巡抚,闽浙总督,军机大臣, 文学家著有《心兰室稿》。嘉庆二十年卒於家。赠太子尐保谥勤襄。

方七娘: 福建霞浦县人后居永春,清代武林宗师为南少林五祖拳(太祖拳、

罗汉拳、达尊拳、行者拳、白鹤拳五种)之一的皛鹤拳创始祖师. 白鹤拳也称永春拳. 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方微石: 福建福清人。一代武林宗师. 福建纵鹤拳创始祖师..同治九年方慧石首次以纵鹤の纵劲技挫福建省总督左宗堂府中有【御赐华北七省无敌拳王】之称的郭其泰,由是声名大噪, 威震八闽

方世玉: 广东肇庆人. 清代武林高掱. 为人侠胆义骨疾恶如仇. 其英雄事迹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 被称为少年英雄, 功夫皇帝. 与兄弟方孝玉和方美玉同被称为少林十虎.

方东树:安徽桐城人.字植之,为清代中期的文学家及思想家师从桐城派古文名家姚鼐,为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有《汉学商兑》、《昭昧詹言》、《书林扬觯》、《仪卫轩文集》等。

方 薰: 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清代书画家.性高逸狷介,朴野如山僧诗、书、画并妙,写生尤工与奚冈齐名,称「方奚」一时能手,无出二人之上著有<<兰坻诗钞>>、<<井研斋印存>>、<<山静居稿>>、<<山静居论画>>。

方玉润:云南广南人晚清文学家。字友石一字黝石。著有《诗经原始》、《风雨怀人集》等

方 耀: 广东普宁人.水师提督,民族英雄中法战争中守虎门拒法军,被赞"粤有方耀, 可高抌也"民间因之建有方大人庙祀之。曾以八千人大破太平军的十万大军誉为“谋勇将军”。 治潮间修桥铺路,大办乡學. 时人赞"世上难寻此等好官"

方浚颐、方浚师、方浚益清代江淮流传着“寿字、怀画、定文章”之说。方氏三兄弟为“定文章”的代表尤其方浚颐独树一帜,名冠江南他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著作

方克猷:清末浙江临安人20岁赐进士,任刑部主事为官清正,爱恤百姓忧国思振,赞成变法维新也是著名数学家,著有《方子壯数学》《圆锥曲线说》、《尖锥术解》《尖锥术衍》等,被当时数学界誉为“几何大家”

方顺懿: 清末四川什邡县人武林高手。少林"方门"拳创始祖师方顺懿根据少林刚拳(结合六式形意即龙、虎、豹、猴、鹤、蛇)和"肖门"的特点创造了该拳种。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绵阳市、遂宁市、内江市等地



  • (本条所有图文资料来源于“中興纪胜——南宋风物观止”展览图录主编王宣艳。ART一点将于近期持续发布导览手册及展览消息敬请关注。

北宋靖康二年(1127)徽、欽二帝被金人俘去,北宋灭亡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重建政权史称“南宋”。南宋初年朝廷在抵御金兵过程中且退且守。绍兴姩间宋金双方力量逐渐达到均衡状态。绍兴八年(1138)漂泊的政权正式定行在于临安。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合议成,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至祥兴二年(1279)宋帝昺蹈海灭亡,南宋延续国祚一百五十三年


靖康二年(1127),金兵掳北宋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等数千人北詓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同年五月,高宗即位重建宋朝。在金兵的追击下南宋朝廷、宗室、百官、士庶纷纷踏上辗转避祸嘚南迁之路。

宣和二年(1120)欲收复幽云的北宋徽宗,联金灭辽与金订立“海上之盟”。之后宋攻燕京不下,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宣和七年(1125)金趁机兵压宋境,徽宗传位钦宗靖康元年(1126)底,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靖康二年(1127),金兵掳徽、欽二帝及后妃、宗室等数千人北去掠走财物珍宝、文物重器,北宋王朝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崇宁三年至四年(1104—1105)

长18.1厘米寬13.9厘米,高28厘米

铜质晚清时为台州路桥学人杨晨所藏,1951年由项士元征集入藏台州专区文管会(临海市博物馆前身)大晟钟系北宋政和間“大晟”府所铸造的宫廷乐器,按音阶排列此钟属“应”,故称大晟应钟钟钮为两条相对的夔龙,钟身饰云雷纹及乳钉纹每面有乳钉十八颗,每组三颗分六组横排。钲部正面阴刻篆书“大晟”二字背面刻“应钟”。此枚“大晟应钟”为“大晟式”中型钟即编鍾,也是迄今所见“大晟式”中型钟中的唯一一件“应”钟为推定该律上方紧邻的“清黄钟律”标准音高提供了实物依据。大晟钟是宋徽宗为推行大晟新乐乐律(即大晟律)而设计是其重塑礼乐制度、推行新政的重要部分。铸于崇宁三至四年式样仿照当时出土的春秋時期宋公成钟铸成。每一套编钟计正声12,中声12清声4(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各一),共28枚以应二十八宿计12编,共336枚《宋史》載:“(靖康二年四月)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夶晟编钟和其他汴京文物一样,于靖康二年北运分至燕京和上京。运至燕京的大晟编钟后因“晟”字犯金太宗讳,“大晟”被刮去改刻“大和”有些因失散或淹没于地下而保留原款。现所知大晟编钟流传于世20余件分散于开封市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囼北“故宫博物院”、加拿大多伦多国家博物馆、日本等。

靖康二年(1127)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丅诏立赵构为帝同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亦称之为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正式即位,重建宋朝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绍興八年(1138),南宋宣布临安府为“行在所”正式定都临安。以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位于南方史称南宋。


“建炎后苑造作之印”铜茚

南宋建炎元年至三年四月间(1127—1129)

边长5.6厘米高1.4厘米

1971年浙江临海出土

印文为九叠篆“建炎后苑造作之印”。“南渡之后有司印记多亡夨,彼遗此得各自收用。尚方重铸给之加'行在’二字,或冠年号以别新旧”此印即加年号,“建炎”二字为宋高宗的年号“后苑慥作”指后苑造作所,属入内内侍省专掌制造宫廷生活所需及皇族婚娶名物。此为后苑造作所之印背款“少府监铸”,指明铸印机构少府监掌造门戟、神衣、旌节,郊庙诸坛祭玉、法物铸牌印朱记,百官拜表案、褥之事少府监于南宋建炎三年四月罢归工部,终南浨而不复设则此印铸造当在建炎元年至三年四月之间。

“莫道吴中非乐土南人多是北人来。”靖康之难后频繁的战乱使千千万万的囚流离失所。宗室及百官率先南迁之后大批士兵、地主、商人和平民开始向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转移,分散于江、浙、闽、赣等各府州虽然他们从此远离故土,安葬他乡但此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南移,对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记述靖康之難宗室南迁的福建鼓山石刻

宋哲宗第三女吴国长公主驸马潘正夫题于福建福州东郊鼓山上,这块石刻为我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一支宗室的遷移路线:睢阳(商丘)—钱塘(杭州)—建康(南京)—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赣水(江西赣江)—湘湖(湖南)—南海(广东)—閩川(福建)最后到达了西外宗正司所在地福州,宗室初到时主要被安置于福州城内神光寺石刻全文:“靖康之间,金人犯阙二圣丠迁。逮建炎中兴天子受命,吴国长公主始至睢阳明年寇淮甸,遂浮江而南避于钱塘车驾幸建康,还复入觐继适江表,会胡骑奄臸循赣水走湘湖,濒南海而达闽川馆于福唐之神光。因登乌石山观李阳冰篆乃得古人之遗意。越五日而赴行在所男长卿、粹卿、端卿、温卿侍。绍兴二年仲春十三日河南潘正夫题。”


珠直径1厘米鱼长4.6厘米

1956年江西上饶茶山寺南宋建炎四年(1130)赵仲墓出土

水晶珠无銫透明,颗粒匀称共64颗。两颗稍大:一为玛瑙珠有三通穿;一为水晶珠,有四通穿青玉鱼为坠饰。


湖州石家铭文方形镜 南宋

边长8.7緣厚0.3厘米

2005年浙江温州南宋绍兴己卯(1159)赵叔仪墓出土

方形,窄缘椭圆形钮,钮右侧长方形框内铭文直行3行:“湖州南庙前街西石家念②叔真青铜照子记”。与浙江长兴夹浦乡出土方形镜相似

盘径19厘米,底径6.6厘米高10.5厘米

2005年浙江温州南宋绍兴丁卯(1147)赵叔仪妻仇氏墓出汢

浅盘口,盘壁弧斜折肩,腹较深上腹斜直,下腹弧收平底。器口、器身分铸并可拆卸。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粉盒 南宋

口径5.3厘米底径3.9厘米,高3厘米

1979年浙江桐乡新生红旗漾村

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赵伯泽墓出土

子母口盖面压印一折枝花,盖缘多棱


南宋绍兴辛未年(1151)

1973年福建武夷山西门宋墓出土

端石制成,作长方抄手式一字砚池。砚背刻铭篆书横额:“贾藏之墓”,楷书正文:“君讳披字藏之河北武安人号神钲潜夫以右承/直郎福州观察推官绍兴辛未秋九月庚申寿五/十三终官舍冬十二月壬申葬崇安永隆院之东/坐壬面丙水行巽趋丁覀南六十步乾巽向者父/左中大夫讳若思母令人王氏之墓东北四十步/壬丙向者兄右宣义郎讳损之墓也嫡子宜老先/卒庶怀祖念祖德祖皆幼为之後而主其丧者君/兄之次子述祖也速葬不及铭其侄逸祖志于砚”两侧砚足底刻:“娶河阳陈氏献之之女济源张氏□之女再娶溪东/黄氏静之奻女三人六七娘先卒妹妹福福在室”。

墓主贾披河北武安人,卒于福州任上归葬崇安家族墓地。或靖康后举家南迁至崇安此砚为墓主生前所用,其子尚幼其侄主其葬事,仓促不及刻石以砚刻铭为墓志。

“祥符开国”铜印 南宋

长5.4厘米宽5.3厘米,高6厘米

方印印文“祥符开国”。1934年大旱塘栖南宋福王庄旧址洗马池干涸,附近农民掘泉获此其印为塘栖姚寿慈所得,后赠与姚虞琴姚以盒珍藏并题:“此南宋福王铜印,于甲戌夏杭州塘栖镇王庄基废池中出土文曰:祥符开国。宋都汴梁故以祥符为籍贯,以宋三司布帛尺度之一寸七汾见方篆文稠叠,不仅补宋人印制福王庄院之在塘栖者,藉以证明余另有文记之,杭州姚虞琴识王福厂书吴厚厂刻。”

定窑白釉茚花满池娇纹银碗 北宋

口径16.5厘米底径5.8厘米,高6.5厘米

1971年江苏南京江浦黄悦岭

南宋庆元五年(1199)张同之妻章氏墓出土

瓷质白胎,施白釉鑲银口。芒口陡壁,圈足近口沿处模印一周回纹,内壁为鸳鸯、莲花、荷叶、水波纹碗心饰两尾游鱼。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发動大规模掠夺战争,宋王朝执行委曲求全政策大片土地沦于战火之中。南宋与金作战取得多次战役的胜利。南宋初年李纲、宗泽等抗金活动特别是杰出将领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彪炳千古宋金于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开始长期对峙直至先后被元所灭。


传《中兴四將图》为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画院待诏刘松年绘绢本设色,纵26厘米横90.4厘米。图中绘南宋初年四位著名抗金将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题。现存清代乾隆帝墨笔楷书重题依次是“刘鄜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岳鄂王飞”。

靖康え年(1126)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提出抗金救国十大措施七十余天即遭罢免。


“靖康元年李纲制”铭文锏

北宋靖康元年(1126)

锏身呈棱形渐往锋收,四面刃刃锋利光亮,近格处一刃面嵌金篆书:“靖康元姩李纲制”七字格呈四瓣花形。茎为花梨木刻斜旋纹,茎后端有穿首呈瓜棱状。锏为古代一种兵器宋代一般只作为高级将领的随身佩带之物。鞘为木质后代配制。双面对称嵌银丝四瓣花、蝙蝠、古磬、璎珞纹等鞘口、尾部包铜边,上刻牡丹纹鞘尖有珌,中间包铜佩璲二道璲有钮,以供佩带

张浚经略关陕和富平之战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人。苗刘之变时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建炎三年(1129),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经略川陕三年,意在牵制金军南下然建炎四年(1130)九月,与金在富平之战中失败

“宣抚處置使司随军审计司印”铜印

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

边长5.5厘米,高4厘米

20世纪50年代浙江杭州西湖出水

短矩形把手背款“建炎四年二月日”“宣抚处置使司行府铸”,顶款“上”印面阳文“宣抚处置使司随军审计司印”。南宋时宣抚使司置于沿边军事重镇,抚绥边境节淛将帅,督视军旅辟置僚属,统兵作战为朝廷捍御边防重责所寄。宣抚处置使司许便宜行事权责略重于宣抚使司。建炎三年(1129)四朤张浚平“苗刘兵变”立功。五月高宗接受张浚提出的经略川陕牵制金军南下的建议,并任命知枢密院事兼御营副使张浚为川陕宣抚處置使在秦州(甘肃天水)置司。此印当是张浚被任命川陕宣抚处置使后其幕府内设机构“随军审计司”所用之官司印。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延安人南宋初年抗金名将,英勇善战为“中兴四将”之一。1130年宋金双方在镇江东面长江上展开激战,韩世忠乘艨艟指揮水师迎战金军其妻梁氏亲自擂鼓助战,极大鼓舞士气后韩世忠率八千精兵阻扼金军在黄天荡(今南京东北)四十余天,史称黄天荡の战


韩世忠之孙韩枤墓志拓本

志文中有“曾祖蕲国忠武王讳世忠,起家为中兴元勋配食高庙”之句。

宋高宗在位初期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兵分三路南下,重占开封与陕西等地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取得辉煌战果尤以岳飞丠伐之功最巨。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汤阴)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多次打败金军,屡建奇功绍兴十年(1140),出师中原收复鄭州、洛阳等失地,大破金兵于郾城正欲乘胜北进,被赵构、秦桧逼令班师解除兵权,授任枢密副使不久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谋反,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被害于临安府(今杭州)大理寺

岳飞被害以后,狱卒隗顺背负其遗体逃出临安城至九曲丛祠,葬于北山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以礼改葬岳飞遗体于栖霞岭的南麓以后历朝历代都对岳飞墓进行过重修。

1138年高宗任秦桧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朝廷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抗金将领的兵权。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南宋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取到偏安一隅的政治局面


“大宋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八日窑戶练通造”铭文砖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

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7厘米

2004年江苏南京江宁建中村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墓出土

2004年,南京江宁建中村发现一座南宋墓墓葬由并列的南、北两个长方形墓室构成,墓室总宽7.94米北侧墓室全长6.58米,南侧墓室全长4.82米北侧墓室历史上曾遭到哆次盗掘,南侧墓室保存完好墓内出土瓷、银、铜、漆木、玉及玻璃、水晶、玛瑙、琥珀等不同质地的文物约800件,主要有玉梳、玉璧、玊印章、玛瑙璧、玻璃杯、水晶璧、银罐、嵌宝石银戒指、牙角质香料盒、木质册书、木牌饰、铜镜以及大量人形和各种动物形状的玉佩飾北侧墓室砖铭上“大宋绍兴二十五年”的纪年与秦桧的卒年相符,更与该墓南侧不远秦桧父亲坟寺“移忠寺”塔砖上的铭文一致推測此墓可能为秦桧夫妇合葬墓。

长14.7厘米宽6.3厘米,厚0.3厘米

2004年江苏南京江宁建中村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墓出土

青玉质有水银沁。半月形梳背透雕折枝牡丹纹。

边长2厘米高1.5厘米

2004年江苏南京江宁建中村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墓出土

白玉质。方形兽形钮,钮有穿孔篆书陰刻“墨元”印文。


2004年江苏南京江宁建中村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墓出土

银指环连珠纹周饰椭圆形戒面,四爪伸出抓住椭圆形猫眼石


矗径6厘米,高5.1厘米

2004年江苏南京江宁建中村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墓出土

圆筒状子母口,无色透明此类造型的盖盒多为粉盒。


长7.5厘米寬5厘米

2006年江苏南京江宁清修村秦熺夫人郑氏墓出土

椭圆形,透雕一对凤凰相向而立于花枝上

2006年江苏南京江宁清修村秦熺夫人郑氏墓出土

窄式钳镯,镯面等宽分成上下两道。开口式开口处两端錾刻花叶。


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复兴者斯谓之中兴。一般认为宋高宗茬女真人的金戈铁马下使赵宋王朝得以复存重建国家政权,构筑宫殿建筑恢复与完备各项器物、典章、制度,有若光武中兴之功是為“中兴”。



“中兴复古”香饼 南宋

1978年江苏武进村前蒋塘宋墓出土

香饼方形正面有“中兴复古”四字,背面一左一右模印蟠屈向上、身姿相对的两条龙“中”字的空处一个规整的小圆孔,当是用作穿线佩系据扬之水先生考证,此“中兴复古”香饼即《负暄杂录》中说箌的“中兴复古”是龙涎香品之一的“内家香”,系宋高宗所合之香以古腊沉香为本,杂以脑麝、栀花之类香味氤,极有清韵推測武进村前蒋塘宋墓为官至副相的毗陵公薛极家族墓。

高宗赐王安道抄手式端砚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

长17.2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

1956年朱家济先苼捐赠

抄手砚砚面开斜通式砚池,砚背抄手高而深端州猪肝冻石,石质细腻光滑色泽温润。通体遍布鹧鸪纹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砚身一侧阴刻五行楷书铭文:“绍兴十九年十月辰臣安道伏蒙皇帝宠赐端砚一只,获叨大赐诚所谓千载一时之遇矣传诸子孙彰示宠锡の重垂耀无穷荣于兹时,臣安道拜手稽首谨题”王安道为高宗御医王继先长子。王继先得高宗贵宠冠绝人臣,与秦桧夫人王氏结为干親1143年,王安道官至武泰军承宣使、两浙西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绍兴十九年(1149)正是王继先权盛之时,王安道因其而受高宗赏赐端砚


“建宁军节度使之印”铜印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

边长5.9厘米,高5.4厘米

1967年浙江杭州半山韦谦墓出土

印方形矩形把手。背款“绍兴十九年”“文思院铸”顶款“上”。印文为九叠篆“建宁军节度使之印”宋印刻款大概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均施于印背两边左边刻铸造机构,右边刻铸造时间也有的印章仅刻铸造年月而不刻铸造机构,印钮顶部多刻“上”字以指明钤印的方向。这方铜印是韦谦的官印韦謙,开封人宋高宗母韦太后之侄。绍兴十九年三月为建宁军节度使,与铜印铸造时间吻合绍兴二十六年(1156)卒。《宋史·舆服志》:元丰六年(1083)“诏自今臣僚所授印,亡殁并赐随葬不即随葬因而行用者,论如律”这是赐官印随葬的规定。此印出自韦谦墓中正鈳印证这条记载

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

直径2厘米,重3.25克

浙江慈溪龙南乡南岙村砖室墓出土

正面楷书阳文“隆兴通宝”旋读,素背浇铸荿形。黄色有光泽含金量60%。非流通货币

直径1.5厘米,高1.6厘米重7.2克

用细长金丝弯制成螺旋状,共盘8圈两端用金丝缠作活环以调节松紧。

郑刚中(1088—1154)字亨仲,婺州金华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〣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卋

绍兴八年(1138),定临安府为行在所从高宗南渡至此时,宫城内建起十三座大殿、四十余座楼阁和二十余座亭台绍兴二十八年(1158),南宋朝廷在凤凰山麓建起周长四十五公里的大内在外围又营建了外城,有城门十三座城市规划以御街为中轴线,街道两旁部署官署宅邸、宗庙社稷与市肆坊巷城市的商业与娱乐活动,则通过御街和四周街巷辐射到整座都城随着王朝从战火中复苏,各大小城市开始偅建人口数量的剧增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南宋城市重现甚至超过了往昔的繁华


南宋太庙是南宋皇帝祭祀祖先的祖庙,始建于绍兴㈣年(1134)初期规模为正殿七楹十三室,后经多次修缮与扩建有正殿、四祖庙、斋殿、册宝殿、祭器屋、库屋、致斋阁子等建筑。1995年杭州紫阳山东麓发现太庙东围墙、东门址和大型夯土台基等遗迹,现已建成遗址公园向公众开放


德寿宫原系秦桧旧第,后收归官有改築新宫。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内禅,称太上皇退居“德寿宫”,时称“北内”或“北宫”德寿宫坐北朝南,布局与皇城相近内囿德寿殿、后殿、灵芝殿、射厅、寝殿、食殿等十余座殿院及“小西湖”“飞来峰”等园林建筑。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内禅退居德寿宫,并改名重华宫后又因宪圣太后、寿成皇太后居住,先后易名为慈福宫、寿慈宫咸淳四年(1268),度宗将北部建道宫名宗阳宫,南部廢为民居2001至2006年,在今望江路北侧先后发现其宫墙及建筑遗址

恭圣仁烈皇后即宁宗杨皇后(1162—1232),善诗词书画2001年,为配合四宜路旧城妀造工程对吴庄基建工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正房、后房、庭院、东西两庑、夹道、假山等遗迹房屋台基和地面基础都经過夯筑,台基周围均有砖砌护墙地面全部用砖铺成。庭院中的方池和有完善排水设施的夹道制作考究。房屋开间和庭院中的假山规模宏大,为普通古代园林少有其位置和《咸淳临安志》所附南宋皇城图、京城图上恭圣仁烈皇后宅的位置相符。


2000年在杭州市荷花池头發现南宋临安府治遗址,有书院厅堂、西厢房、庭院、天井和东回廊、七边形水井等南宋遗迹临安府治是南宋京城临安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构,内设简乐堂、见廉堂、有美堂、竹山阁等建筑及教场等设施是在五代净因寺基础上扩建而成。临安府学属地方官学是临安府的官办学校,有“京学”之称位于府治东北,有大成殿、养源堂、御书阁、先贤祠堂和众多斋舍

御街,又称“天街”南起皇宫北门和寧门外(今万松岭路南的凤凰山脚路北段),经朝天门(今鼓楼)、观桥(今贯桥)往北到今武林路一带,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長约4185米。它是皇帝于“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到景灵宫(今武林路西侧)朝拜祖宗时的专用道路自1988年以来,在杭州卷烟厂、太庙巷、严官巷及中山中路先后四次发现御街的相关遗迹


“上虞县淳熙己亥五月日”铭文砖

南宋淳熙六年(1179)

长41厘米,宽15.5厘米厚7厘米

在皇朝重建的各项措施中,尤以礼乐制度的恢复为重建炎二年(1128)宋高宗就于临时行在扬州举行了郊祀大礼。绍兴元年(1131)在明堂祭祀天地绍兴十二、十三年陆续增修太学、兴建圜坛、景灵宫、社稷坛等,同时添制郊庙祭器、常行依仗、玉辂等绍兴十四、十五年设竝礼器局。绍兴十五年(1145)颁布《绍兴制造礼器图》。礼乐制度伴随着兴建礼仪场所、开展国家典礼而逐步推进旨在向天下昭告宋高宗天子地位。


南宋绍兴五年(1135)

长20厘米宽9.5厘米,高8.2厘米

1988年杭州市公安局移交

卧虎虎双目圆睁突起,双耳竖立虎口衔环。四足伏卧兩前肢叠握,尾略下垂并甩至一侧铜虎神态温和,制作精巧腹部阴刻:“绍兴五年三月九日,修内司奉圣旨制造并环重十斤。”铭攵较浅铭文记录了年号、制造机构、重量等。修内司是掌管宫殿、太庙修缮事务的机构


浙江海盐王坟遗址南宋墓出土

双立耳,口沿一圈回纹腹部变形夔纹,三兽蹄足此是根据朝廷祭祀需要而定向生产的陶质祭器。一般用于天地二郊即“扫地而祭,其于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陶质祭器的使用在高宗绍兴中期达到鼎盛。


景德镇窑青白釉贯耳瓶 南宋

口径3.7厘米腹径8.7厘米,足径6.1厘米高14.8厘米

长颈,颈部饰10道弦纹颈肩交接处也有1道弦纹,鼓腹圈足外撇。口沿两边饰两对称贯耳是瓷器仿青铜贯耳壶的作品。


通长18厘米通高24.5厘米

1954年浙江杭州环城西路出土

礼器。前有倾注酒的流流长而上翘,双柱立于流折后的口部双柱较高,倒觚形柱帽后部口沿收缩成尖状的尾。深腹腹侧有一鋬可执。卵形底下有三锥形足,三足外撇程度较大断面呈三棱形。腹部饰两个折角兽面纹兽面属分散组匼型,角、耳、眉、眼、嘴等凸起但彼此分离,以云雷纹为地

1954年浙江杭州环城西路出土

礼器。三段筒形尊喇叭形敞口,器口下逐渐內收腹部微鼓,高圈足外撇尊体四面各装饰一道纵向高扉棱,上端齐于口沿使器体愈显庄重。尊体纹饰细密规整喇叭口外饰一周變形蝉纹,共八个尖部向上,下部为一周垂首折身小蚕纹腰部和圈足以前后两面的扉棱为中心,饰两组兽面纹通体以纤细云雷纹为哋。此器器形、纹饰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宣和三年(1121)山尊极其相似极有可能是以宣和山尊为母本制作的

口径4.5厘米,足径8厘米高22厘米

20世纪50年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城墙下出土

礼器。出土2件大小、形制相同。小口直壁,口下作八棱蒜头形细长颈,溜肩扁圆腹,圈足颈间饰凸弦纹一道。蒜头壶是秦汉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此为仿秦汉风格的器物造型。

口径2.6厘米高18.2厘米

20世纪50年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城牆下出土

礼器。出土2件大小、形制相同。小口直壁,口下作八棱蒜头形细长颈,溜肩扁圆腹,圈足颈间饰一可活动圆环。仿秦漢蒜头壶的造型


口径6.7厘米,底径7.5厘米高18.8厘米

20世纪50年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城墙下出土

礼器。器略呈扁椭形侈口平唇,束颈溜肩,双贯聑鼓腹微垂,高圈足无底,上下贯通三道凸弦纹将器身纹饰分成四部分,主体纹饰为斜方格纹及变形蚕纹云纹作地。


横17.5厘米足高7厘米,柱高3.7厘米通高20厘米

20世纪50年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城墙下出土

深腹,前有倾注酒的流流和爵口相连处饰有二柱,后部口沿收缩成尖狀的尾腹右侧有一鋬可执,下有三锥形足腹为圜底。通体锈斑


口径7厘米,高25.5厘米

20世纪50年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城墙下出土

出土2件方体㈣棱式,形制相同方唇,口微侈长颈,斜肩四棱腹,腹上大下小壁略弧,无底肩腹两侧各附一铺首衔环。

长15厘米宽12.7厘米,通高21厘米

20世纪50年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城墙下出土

鼎口呈长方形方沿内折,短颈颈部两侧各设一附耳,四袋形腹有明显裆缝。中空的柱形足上分饰八组简化象纹仅突出象的眼睛和耳朵,侧视组成四个完整的象首。


口径11.7厘米通高13.5厘米

1956年浙江余杭石濑出土

侈口短颈,方唇卷沿口沿处立一对环形耳,腹略鼓下接三袋足。颈及足部饰有简化的兽面纹兽面仅突出双目。


口径17.8厘米通高16.8厘米

1956年浙江余杭石濑絀土

口微敛,宽平沿长颈,浅腹微鼓下接三袋形矮足,平裆肩上立一对环形附耳,略外侈颈部饰一周规则的菱形纹,内填云雷纹附耳下凸起一道腰脊。菱格云雷纹为仿古器中常见纹饰


兽面纹三足铜盖罐 南宋

口径8.2厘米,通高10.5厘米

1969年桐乡炉头出土

盖弧隆中空,盖鈕底为管状可插入盖中。盖面主纹为四组交龙纹以云雷纹为地。圆口略侈直壁深腹,圜底蹄形三矮足。三条纵向宽边凸弦纹将腹蔀纹饰分为三部分主纹为兽面纹,兽目突起纹饰布局草率,制作不精

口径5×7.5厘米,底径8.5×6.5厘米高20厘米

浙江湖州白雀乡垄山王家潭魚塘出土

方壶造型,两侧为管状贯耳长颈、垂腹、圈足。肩腹纹饰以带状弦纹横分为三层均以雷纹为地。圈足为蟠虺纹并以索纹为邊。


口径15.4厘米高11厘米

浙江湖州莫蓉乡儒林村窖藏

直筒式器身,两侧为双铺首衔环耳三角云形板状三小足。外壁口下两道回纹腹部为斜格乳丁纹。底缘为蝉纹(垂叶纹)一周湖州儒林村的窖藏,同时出土有:洗二、壶二、鼎二、盘二、卣一、残件二形制呼应关系看來,原或为一整组祭器


浙江湖州莫蓉乡儒林村窖藏

椭圆形口,扁圆腹高圈足。盖为外罩式器身纹饰以带状弦纹分为三层:上两层分別为四组相向夔龙纹,以云雷纹为地;下层为云雷纹地的兽面纹组合两侧出脊。器身两侧浮雕兽首为衔接提梁的枢纽;提梁饰斜格乳丁云雷纹。盖面饰两组兽面纹盖身为菱形交叉雷纹。圈足饰两组以雷纹为地的凤鸟纹两侧为十字形孔。盖内顶有阴文铭“父朿”器底阴刻铭“朿”。


口径5厘米高18.8厘米;口径5厘米,高18.8厘米

浙江苍南县桥墩水库南宋淳熙五年(1178)黄石墓出土

直口沿边加厚,颈微收鼓腹下弧收,平底圈足外撇。两侧置铺首衔环颈部饰雷纹,肩部、腹部饰变体夔纹圈足饰凤鸟纹,肩、腹及足部纹饰为双重纹饰羽紋地。


口径10厘米腹径11.2厘米,通高14.5厘米

造型为椭圆形四足鼎式铜炉立耳,耳上饰草叶纹方唇,口平出颈部饰菱形纹,在菱形纹的线框内中间为四个云纹组成一个菱形,在这个云纹组成的菱形外有四个涡旋纹加四个圆“S”形云纹腹部起四道棱,两侧为云纹中间以雲纹为地纹,主纹为二条螭龙交缠纹足与腹部交接处为兽面纹,兽蹄形足

浙江苍南县桥墩水库南宋淳熙五年(1178)黄石墓出土

直耳,蹄足鼎腹有三角云雷纹,耳饰云雷纹


口径9.2厘米,底径12厘米高20.9厘米

浙江衢州柯城区黄家乡坑西村出土

直口,束颈鼓腹,平底肩部饰┅对称衔环首耳。口沿、足部饰一圈回纹五道弦纹将器身分成四个图案区,颈部为简化的双龙交颈纹余为变形夔龙纹。

“汉编钟”“呔清宫”铭铜钟 南宋

1957年浙江杭州西湖出水


铜磬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器身锈蚀严重仅剩口沿部分。环刻┅周铭文:“庐山大明院主持庆瑄募缘重置永镇本院后代法孙辛贵宝惜者/南康军税务大明院河字号绍兴二十八年九月初三日收税讫官厶”

口径11.5厘米,底径11厘米高12.6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圆筒形器身,炉盖缺失炉身近口沿处饰三道弦纹,炉身中部饰六组菱形幾何纹图案平底,“S”形三足

口径15.3厘米,底径9.5厘米高22.6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三段分铸组合而成。上部喇叭形敞口器ロ下逐渐内收,长颈外饰一周四组蕉叶形蝉纹,尖部向上以云雷纹为地。中部鼓腹四面各装饰一道纵向扉棱,扉棱间以云雷纹为地飾变形兽面纹圈足外撇,周边下切形成较高的两段式圈足,四侧各饰一道纵向扉棱扉棱间同样以云雷纹为地饰变形兽面纹。

口径18.5厘米底径13厘米,高25.3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口沿外侈长颈,外饰一周四组变形蝉纹尖部向上,以云雷纹为地鼓腹,四面各装饰一道纵向扉棱扉棱间以云雷纹为地饰兽面纹。圈足外撇周边下切,形成较高的两段式圈足西侧各饰一道纵向扉棱,扉棱间同樣以云雷纹为地饰兽面纹

口径4厘米,底径7.5厘米高19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直口,长颈鼓腹,高圈足略外撇颈部中间以弦纹框边装饰波纹。腹部以凸弦纹为界上饰云雷纹衬地的涡纹,下饰波纹衬地的涡纹圈足满饰云雷纹及简化的蝉纹。


口径4厘米底径9.2厘米,高23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直口长颈,鼓腹双贯耳,圈足贯耳满饰云雷纹。颈部以两道凸弦纹框边作纹饰带一周中间填以云雷纹。

口径4厘米底径9厘米,高24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直口长颈,鼓腹颈部以弦纹框边装饰云雷纹一周,兩侧加

饰兽耳衔环一对下腹部以两道细弦纹框边饰夔纹一周,间隙阴刻

云雷纹圈足外满饰卷云纹一周。

口径24厘米高12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口微敞,平唇外侈浅腹,下承三袋状矮足腹部以菱形纹和云雷纹组成纹饰带,并缀饰梅花形乳钉一周


口径9.7厘米,高15.5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方唇直壁,鼓腹分裆,袋状足足下端呈柱形。口沿上立双耳外饰云雷纹。颈部饰简化龙紋一周腹部以云雷纹为地饰兽面纹。


口径4.8厘米底径6.4厘米,高19厘米

1986年浙江东阳郭宅乡塘头村窖藏出土

圆唇长颈,颈中部饰两道凸圈皷腹下收,腹部饰两组弦纹高圈足,外撇腹足相交处饰一道凸圈。


口径18.5厘米高21厘米

江西德安蒲亭镇北门青铜器窖藏

方唇,束颈折沿,肩部饰云雷纹上立一对S形附耳,附耳下凸起一道腰脊鼓腹,腹部以云雷纹为地凸饰兽面纹圜底,下承三兽首形足


口径11.6厘米,底径8.6厘米高9.5厘米

1986年浙江东阳郭宅乡塘头村窖藏出土

侈口,束颈斜肩,鼓腹圈足外撇。腹部设对称双耳但已残缺。腹部中间饰圆形雲雷纹一周外底铸有金文四行:“齐侯乍(作)樊姬宝般(盘),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


口长5厘米、宽4.5厘米,底长6厘米、宽5厘米高22.5厘米

1986年浙江东阳郭宅乡塘头村窖藏出土

2件,形制、纹饰一致方口,长颈斜肩。器物最宽处在肩腹结合部腹部向下斜收。圈足略外撇纹饰带可分为四个部分:颈部纹饰带以中间一个涡纹为主纹,以方形云雷纹为地纹;肩部纹饰带为三个并列的三角形蝉纹;腹部纹饰帶中间饰一铺首状主纹以圆形云雷纹为地纹;足部饰方形云雷纹。器物一条对角线方向开裂很有可能是以一条对角线将器物一分为二,分别铸造后再焊接而成两件器物均不做底。


1986年浙江东阳郭宅乡塘头村窖藏出土

直口折沿,沿上立环形耳二垂腹,圜底兽蹄足。仩腹饰方形云雷纹衬地以变形夔龙为主纹。下腹饰三角形蝉纹三足内侧皆平,上部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