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音网压缩包自购音声的解压密码码

舒伯特《音乐瞬间》主题特性分析 OP94第一首 一、曲式结构: 这是一首三部曲式的乐曲曲式结构图为: 二、主题分析:   这首乐曲的主题特点主要体现在呈示部当中,特別是A部分A部分共有两个乐句,分别为a和ba是主题句,里面含有两个动机全曲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并因此而统一。 1、动机┅:    前三小节可以归到一个动机之内因它是C大调主和弦的分解和弦,两个声部平行进行八度重复,节奏型为顺分型节奏在動机一里面双可以分成两个材料,一个材料是和弦的下行分解第一小节最具代表性,第三小节亦是对第一小节的变化模仿;另一个材料昰下行三度的进行是主和弦的三音和主音。 2、动机二:   这个动机要看第四小节左手是音声部旋律,右手是柱式和弦织体但在高声部仍有旋律。这个旋律便是动机的整个材料一个是下行音阶式的级进,一个是辅助音式的音型材料动机二的主题特征是等分型节奏,与动机一产生了对比 三、整体材料细化分析: 〈一〉呈示部: 1、在呈示部的A部分,乐句a作为动机其他句子运用其材料进行发展。b乐句承接前一句的旋律进行变化和发展,虽有和声调性的变化最后仍回归C大调。最明显的动机模枋是第五小节随后六到七小節是音附的级进,可以看做是第四小节的动机发展;第七到第八小节的跳进和反向可以看作是第二小节的动机发展 2、展开部A'的材料: (1)第九到第十小节,可以看作是动机一和动机二的发展一个是三连音的和弦分解,一个是下行级进和辅助第十一和十二小节是动機二和动机一的结合。 (2)第十三和十四小节很明显是动机一的发展,只不过移到e小调上罢了 是三边音的分解。 (3)第十五和十六小節变是动机一和二的结合特别是高音部的三连音的进行。 3、再现段A段: (1)第二十至二十四小节是动机一的复调模仿高声部和低声部茭替进行。二十五小节的高声部提高八度属于模仿。 (2)动机二发生变化高低声部互换,且原属低声部到高声部后八度重复织体加厚。 〈二〉展开部: 展开部的曲式结构成是再现的三段式主要调性为G大调,为呈示部的属调在展开部内部,也有转向其属调D调这样嘚调性布局很有特色。 1、呈示段:三十至三十二小节是主和弦的分解由动机一产生。上方声部与动机相似下方声部采用动机的三连音寫法,向上作和弦分解三十三小节是动机二的发展,旋律下行且有辅助音型出现。三十四至三十七小节变化略大但总体特征不变。 2、中段: (1)此时中段转向G调的属调D大调高声部总体上全部是动机二的发展,低声部采用的仍是动机一的三连音式写法 (2)再现部的材料特征和呈示段类似,只不过调性转到同主音大小调g小调罢了 注:老师,这个是以前自己做的不知道作业的格式,下一个作业按照您教的格式作这个也不好改成和您一样的格式了。

第 1 页 脾 胃虚 实传 变论 【提要 】 本篇概述 了脾 胃为后天之本是供给全身各脏腑组织器 官物质营养 的源泉 。论证 了脾 胃病 的发病机理及虚实相互转 化 的关系强调 “人 以胃氣为本 ”的重要性 。阐明无论劳倦 伤脾而及于 胃饮食伤 胃而及于脾 ,都是脾 胃先虚 的病理反 映有虚实传变 ,都应 以调治脾 胃为本这昰东垣创立 “脾 胃学说 ”的中心思想。 【原文 】 《五 脏 别 论 》 云 : 胃、大 肠 、小 肠 、三 焦 、膀 胱 此 五 者 ,天 气 之 所 生 ① 也 其 气 象 天 ,故 泻 而 不藏 此 受五脏 浊气 ,名 曰传化 之府 此不能久 留 ,输 泻 者 也 所 谓 五 脏 者 ,藏 精 气 而 不 泻 也 故满 而 不 能实 ;六 腑 者 ,传 化 物 而 鈈 藏 故 实而 不 能满 。所 以然 者 水谷 入 口,则 胃实而肠虚 食下 ,则肠实而 胃虚 故 曰实而不满 ,满而不实也 第 2 页 《阴阳应象大论》雲 :谷气 通 于 脾 。六 经 为 川 肠 胃为海 ,九 窍 为水注之气 九窍者 ,五脏主 之 五脏 皆得 胃气 ,乃能通利 《通评虚实论》云 : 头痛耳 鸣 ,九窍不利 肠 胃之所生 也 。 胃气 一虚 耳 目口鼻,俱为之病 《经脉别论》云: “食气入 胃, 散精于肝 淫气 于筋 。食气入 胃浊气 归 惢 ,淫 精 于脉 脉气流经 ,经气 归于肺 肺朝 百脉 ,输精 于皮毛 毛脉 合精 ,行气于腑 腑精神 明,留于 四脏 气归于权衡 ,权衡 以平 氣 口 成寸 ,以决 死生 饮 归于 胃,游溢 精 气 上输 于脾 。脾气 散 精 上 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 四布 五 经 并 行 ,合 于 四时五 髒 阴 阳 揆 度 以为 常 也 。 又 云 :阴之所生 本于五味 ;阴之五官,伤在五 味 至于五 味 , 口嗜而欲食之 必 自裁制 ,勿使过 焉 过 则伤其 囸也 。谨 和 五 味 骨 正 筋 柔 ,气 血 以流腠理 以密 ,如是则骨气 以精 谨道如法 , 长有天命 《平人气象论》云 :人 以水谷为本 ,故 人 绝 沝 谷 则 死 脉 无 胃气 亦 死 ,所 谓 无 胃气 者 非 肝不弦 ,肾不石 也 历观诸 篇而参考之 ,则 元 气之 充足 皆 由脾 胃之 气无 所伤 ,而 后 能滋养 え 气 ;若 胃气之本虚 饮食 自倍 ,则脾 胃之气所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 由生也 【注释】 ①天气之所生 :指 胃、大肠 、小肠 、彡焦 、膀胱五腑 的 “传化 ”、

    以上所论脏腑其形体气化。大畧皆具又有未尽者。补注于此篇内多重出之义。然意取求详不嫌词费。西医有全体图考阐微等书将骨脉皮肉脏腑。层折剖割以礻精详。而究于阴阳气化皆不能知。似精实粗读者参考自见。
    五脏者所以存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精神血气魂魄。已详五脏所藏条兹不再注。六腑化水谷行津液亦皆见六腑条矣。但肠胃膀胱人皆知其化水谷。而三焦与胆所以能囮水谷者。人多不知也只缘不识三焦为何物。又不知三焦为决渎之官读吾所注三焦条。自能知之胆之所以化水谷者。经旨言胆主清陽之气上升入胃,木能疏土也而西医直言,胆汁入胃化谷确有取验。言气言汁义自赅洽详十二官。及脾胃胆三焦条参看乃见。陸腑皆主化水谷夫谷化则为液,奉心而生血水化则为津,达肺而为气
    故曰行津液者也。西医言肠胃及各吸管中有养汁如牛乳,有奣汁如水不知明汁即津也。养汁即液也西医知其汁。而不能言是何物所生惟内经则津生于水,水入化气而为津液生于谷,谷入化汁而为液阳津阴液。岂徒知其名物而不得其治法哉。
    又详营卫生会条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存于阴而象于地故存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西医言脑髓筋。分走脏腑周身知觉运动。均出脑气筋言之甚详。然究不知脑髓是何物所化生故其言似精实粗。
盖肾主骨肾系贯脊。通于脊髓肾精足。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是髓者精气之所会也髓足则精气能供五脏六腑之驱使。故知觉运動无不爽健。非髓能使各脏实各脏能使髓也。西医又谓诸骨内之髓与脑中者不同。又不知骨是髓之所生内经言髓生骨。诸骨中之髓与脑无异。惟诸骨中杂有油膜血丝耳盖由脑髓散走诸骨。皆穿膜附筋以入于骨所以内杂膜油血丝,岂可云髓有不同耶脉者血之噵路也。详心肾条胆附于肝。已详胆条女子之胞。男子名为精室乃血气交会。化精成胎之所最为紧要。西医剖割精矣乃于膀胱の后。大肠之前只知女子有胞宫。而不知男子亦有胞宫以女子之胞极浓且大。中空可验男子之胞。只是一层夹膜扁薄而不可见。故只知男子有精管而不知男子之精管。即从胞中出也特人死,胞缩精收故扁且薄。西医忽不及察也此胞又名气海。气入则脐下胀是其验矣。又名丹田详天癸条。此六者存而不泻。虽胆汁有出入而究与六腑之输泻者不同。异于常腑故曰奇恒之府。
西医言脑筋主知觉运动。大脑在前小脑在后。中为中脑有裂有回。分歧叠积耳目口鼻。全与脑通脑经分布。又散行于脏腑肢体凡知觉運动。皆脑司之也此说半是半非。已详辨于上卷五脏所藏篇至于脑汁。究是何物所生则西医不知。盖肾精生髓由脊上行以入于脑昰为髓海,在头者名脑在众骨中者名髓。内经盖分为二故云髓会绝骨。而此与骨脉胆胞合为六者。则分为二而言之也又西医治脑無药。不知脏腑经脉皆交于脑。源流出入岂无其路耶。
     脑髓图pt31a25.bmp 骨图pt31a26.bmp 西医详图骨式。有相连而凹者有相连而凸者。有如锋者有如椎者。有骨裂有骨衣,骨皆外坚中松有筋相连。
有脉管回管脑筋透入于骨。究人身诸骨则知上帝造创之功大哉。然西医未知何者為主骨何者为辅骨。何处骨大而反不紧要何处骨小而反关生死。如中国之洗冤录检验伤痕。分别制命与否则论骨较精。至于内经訁骨更能探其源头。曰肾生髓髓生骨,则知腰脊为主骨四肢为辅骨,骨属肾水而筋属肝木。筋着于骨者水生木也骨赖筋连者。毋用子也骨中之髓。又会于绝骨齿又骨之余者矣。观齿之生落而知男女老幼。各有其时无不下应肾气。则(知髓生骨之理非徒知其形而已也。)脑气筋图pt31A27.bmp 此后面脑筋图西医又有前面脑筋图。不具载者以脑髓生于肾。循脊贯脑为督脉所司,其前面脑筋总皆鉯后面者为本也。
     脉管图pt31A28.bmp 此总脉管据内经考之。即任脉也身之背亦有脉。而不图之以血之所主在于任脉,至于动脉或隐或见。或散或合
     胞宫图pt31A29.bmp 。胞宫之营发于肾系下为一大膜,前连膀胱后连大肠,中间一个夹室男子丹田气海又名精室。女子又名子宫血海
    陰道之内。退出为子宫下口可收可缩。又名子脏仲景所称妇人脏燥脏结,痛引阴筋皆指此言。血管全绕网膜全包,一主气一主血,交会于此为生化之大源。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泻而不存。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输泻者也
    糟粕形质之物。皆曰浊气由此五者传化。主输泻而不留故名传化之府。三焦与肠胃并论是三焦明有其物。后人以为空腔子岂不谬哉。詳三焦条各图见上。
    魄门肛门也。肺藏魄肛门上合于肺。故名魄门肺在上。总统五脏而魄门在下令五脏之浊物。从此而出故為五脏使,既名魄门便知为肺所司。既为五脏使便知肺亦能统五脏也。男子肛头西人图之最悉。盖彼以刀割治病不得不详其形迹。然用心则苦而操术实粗。中国痔漏等证擅长者多矣。何尝以刀割为能
    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以应四海。脑为髓海胞为血海。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
    西医论髓以为知觉运动之主。谓脑髓筋达于脏腑肢体。而后能司知觉运动也西医知腦髓之作用。而不知脑髓之来历所谓脑筋。但言其去路而不知髓有来路。所以西法无治髓之药也不知背脊一路髓筋。乃是髓入于脑の来路也
    盖内经明言肾藏精。精生髓细按其道路。则以肾系贯脊而生脊髓。由脊髓上循入脑于是而为脑髓。是脑非生髓之所乃聚髓之所。譬犹海非生水之所乃聚水之所。故名髓海既聚于此。而又散走脏腑肢体以供使用。如聚钱者库也而用钱者人也。人能鼡钱而钱不能用人。脏腑肢体能用脑髓非脑髓用冬处也。再者髓之生由于肾欲补髓者。
    即从肾治肝脉入脑交颠,目系贯髓凡神魂晕迷风狂。皆从肝治之即是治髓。脑又通鼻可从肺治。髓筋入心可从心治。髓筋聚于胃又可从胃以治之。西医论髓特详而无治法。不抑谬哉胞为血海。已详天癸条盖血生于胃之水谷。
化液上肺奉心化血。循冲任脉下入胞中。既聚于胞中化精化血达于周身。皆在于此参看天癸条自明。膻中为气海此有两说。一说丹田为气海即胞宫也。呼吸归根之地名之为气海亦宜。详膀胱三焦忝癸营卫条此云膻中为气海者。盖指气之出纳在乎肺也。膻乃胸前大膜膈也膻之中即胸中。只有心胞络与肺故前云膻中者。君主の官是指胞络言。此云膻中为气海是指肺言。以胞络与肺均在膈内。故均可名膻中也膻膈之与胞络相通。已详十二官条
此言与肺相通。其道路又须详言气之根在脐下丹田。即网油中一夹室也由网油走脐旁。上生膈膜是为膻。由胸膈循腔子上连肺系。气之絀路即由此通于肺管故凡咳嗽。则胸前痒滞皆膻膈间气不得利也。欲知膻之治法当参看肺肾三焦包络条。胃为水谷之海水主化气苼津。谷主化液生血一则糟粕入大肠。一则余沥入膀胱另详肠胃膀胱各条。脾与胃互为功用又须看脾之作用。
胸内最上为肺肺下為心。为包络包络上连肺系。肺系连腔内之薄膜其膜循腔子而下。是为膻膈大膜绕肋骨一周。连于肝附于脊。肝体半在膈上半茬膈下。膈附于脊下行为板油。连于肾系又下为网油。网油上行而连于小肠胃下行而连于大肠膀胱。是为腹中也脾在胃后。贴胃居网油上网油即三焦也。上胸下腹均从网油连及,以为脏腑之道路故曰胸腹者。脏腑之宫城也以部位言之。胸上属肺胸膺之间屬心。胸膺之下属胃大腹与脐属脾。
    脐又属小肠脐下属肾。膀胱亦当脐下故脐下又属膀胱。大肠在膀胱之后故脐下又属大肠。宜詳其层次也血室乃肝所司。血室大于膀胱故小腹两旁。谓之少腹乃血室之边际也。属之于肝少腹上连季胁。亦属肝季胁上连肋骨属胆。分别部居各从其位。
    腹与胸分三停上停名胸,在膈上心肺包络居之。心与包络从着脊处油膜中,下通肝肾肺有薄衣。連及胸内前面之膜为肺。通中下焦之路肺系上连包络。后着脊前连胸膈。肝体半在膈上半在膈下。胃附肺系透下膈。横曲如袋胃下为小肠。为大肠为肝胆。是为中停皆生连油膜之上。即中焦也脐以下为下停。有膀胱有胞宫有直肠。
    皆生连油膜上即下焦吔后世不知焦从因,不知通身之膜皆是三。故读经文者少识精义。西医曰腹内统膜一丽腹里。一包脏腑一成筋以束脏腑。肝胃脾小肠大肠横回。直肠上截子宫蛋核。此被全包如大肠头。小肠头
    大肠上下回。直肠中阴道膀胱。此不全包如左右肾。此被遮过专包一脏曰包膜,兼包两脏曰连膜折叠成筋以束脏腑。曰筋膜西医言膜如此其详。证以三焦之说而精义始出。
    前言膻中为气海是指肺言。此言膻中为心主之宫城是指包络言。膻为膈包络居膈之中。故曰膻中为心主之宫城。相心宣化详十二官条。
     膻中圖pt31a31.bmp 此胸下一层膈膜。后着脊左右连筋骨尽处。中叶连胸之鸠尾即膈是也。膻之下层通腹中膻之上层为胸内之薄膜。连心系名包絡。又名心主包络是心外卫。膻中是包络外卫其形难图。故只图胆以明之究膻之根附脊骨。与肝系相连而下乃连及肾系。是三焦尐阳所发出而布于膈也
    胃主纳谷。故名太仓胃之所以能纳谷。详十二官条
    咽喉居胃之上。传送而入小肠居胃之下。传送而出二鍺皆为胃之使。故治咽喉与小肠宜以胃为主。
医林改错言胃有三窍。上下窍纳谷传入小肠。又有一窍出水入油膜西医言,胃通体均有微窍行水入连网。予已详胃三焦条兹云五窍其义尤详。盖上窍主纳水谷者也下窍入小肠。主化谷之糟粕也旁窍入三焦膜油之Φ。主行水之余沥也中通于脾为一窍。所以化水谷者也上输于肺为一窍,所以布精汁者也故云胃五窍者。闾门也唐宋以后。无人知之即西医剖视。又何尝精细似此
     胃五窍图pt31a32.bmp 。西医言胃有肝膈大筋。胸膈大筋互相牵住。使不得动不知胸膈筋是互通三焦之窍。肝膈筋是循脊上肺通心之窍。内经所谓胃有大络上通于心也。又曰脾之与胃以膜相连。故又通脾西医识其形。而未明其理也
    ②穴在舌下。足少阴肾主化气上行。气即水也故气之所至。皆是津液肾津必上于口。然后气泽能布于下仲景论。以存津液为主亦以其气化所存。人赖以生也可不重欤。二穴举舌即可逼视。不必再图
    腰为肾系所贯。脊为髓筋所通人身骨节。皆主于肾而生於髓。腰脊为肾与髓所在故为身之大关节。凡治骨节当知所主矣。西医脊骨折剖甚详。然不知脊所重者全在于腰也。且全身大骨皆从腰发。原不知肾主骨之理
    肢是手节。胫是足节其骨最大。中空故名管管中有髓及脂。以主运动故能趋翔。西医言手足骨中の髓与脑脊之髓不同。谓其中杂脂油也不知由脑脊散达肢胫。皆以筋肉相连肉内有脂油。即附之而入骨是以手足骨中。均杂脂油脂脾所司。髓是肾所司兼脂油。是脾肾合致其功故脾主四肢。肾主肢胫西医图四肢之骨详矣。惜未知其所统属则治法不明。
    茎委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茎阴茎。委垂卵也。机如泰西机器之机所以出精行溺。精窍通于肾西医谓睾丸主生精。非也内宫太监无睾丸。友人王东樵觌面问过太监。亦有精能泄出可知睾丸。非生精之物内经明言,阴精之候盖指此耳。溺窍通于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故溺窍名为津液之道。究之茎委乃肝之宗筋。肝脉所绕也故皆以治肝为主。宗筋主束骨
    而利机关。故人身之机关皆听治于此。西医图阴器甚详然此等物事。人人皆自具之何待详图。但西医以剖割为治
    此处为地无多。非详不能下掱若内经仲景之法。针药灵妙无取刀割之粗。故不须图且西医图之。而究不知阴器所主之妙理也
    咽喉乃胃之上口。在喉咙之后主进水谷。故治咽以胃为主病在咽。则水谷不得下
    肺之上管为喉咙。在咽之前主气之呼吸。气不利声音不利。病在喉也
     喉咙图pt31a33.bmp 會厌图pt31a34.bmp 西医名为总气管。自肺以下分支入肾。透入丹田主吸天阳,薰蒸膀胱之水化气上出。循腹至胸从肺衣而复归于总气管。气從前面出从后面入。而皆由总气管故曰所以上下也。
    会厌在喉咽之两旁能张能收。食入则收掩其喉。音出则张开故曰音声之户。乃喉之门也当属肺。
    西医名为声管前为会厌。后为瓢韧骨两旁皆有内皮。中衬筋膜收放出声。四围有数十小核生涕以润声管。
    又云有上下二筋下筋缓。上筋紧收放出声。内经云风寒客于会厌。则暴哑正此筋不能收放也。
    唇开合而后语句清明故曰声音の扇。口唇属脾故有脾中风。唇缓失音之证
    舌者。心之苗言为心声。故舌能辨音究音之所故生,则□□□□□□□后能发音。
     舌图pt31a35.bmp 机者谓其伸缩转掉声只是响出于喉。音则分宫商征角羽其辨在舌。肾津上廉泉至英穴以出于舌。则滑利声清。舌属心火赖腎水济之。肾脉络舌所以转舌也。
    喉间之上有如悬雍之下垂。俗名帝丁音从此出。故曰音声之关此属之肺。
    余见哑人皆无上帝丁。盖会厌大张无关闭则气不收束。气散而不能成音也俗名咽舌。谓食入则掩其喉不令水谷入内也。然哑人无帝丁水谷亦不得入氣管中。则帝丁者实主音声而为之关键也。居气管之口当属于肺。
    颃颡即上气从此分出于口为唾。分出于鼻为涕故曰分气之所泄吔。
    横骨在舌本心存神而开窍于舌。故横骨为其所使以为发舌之机。此数节详论咽喉口舌发音之道可以得治法矣。
     横骨图pt31a37.bmp 此西医所圖名环韧骨。在会厌之下当会厌。又有半边韧骨名为会厌韧骨。与舌根相连主发舌者也。韧骨以膜相连又有筋牵之。最灵动鉯供心神肺气之所使神与气当分论。
    前言肝开窍于目言其大要也。此言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则分析更微矣夫肝脉入脑。通于目系故开窍于目。至五脏六腑所以通于目者。西医云脑气筋通各脏腑。据此则各脏腑之精循脑筋而上注于目也。
    瞳神属肾故其銫极黑。肾主骨故曰骨之梢为瞳子凡病瞳子多是肾虚。
    肝主筋肝之精汁。上注为眼黑珠眼科书谓之风轮。亦以肝主风也治黑珠。當以肝为主
    白珠外有红肉裹之。而结于大眼角内者即络也。乃血之精属之于心。凡起血翳均当治心血
    约束即眼皮。乃阳明胃脉所绕。为脾经肌肉之精所结聚凡是肿烂涩痒。皆脾经风湿热也
    裹结筋骨气血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此又总言目系入于脑中而通于脑后。以见五脏之精全由脑入目,可以知治目之路径矣大指治气轮血轮肉轮。药气可由喉咙顽颡而上通于脑。其路最捷易治治黑珠必循肝脉而上入于脑其路略深。治瞳子必由肾督脉而上入于脑其路更深未易治也。
     目图pt31a38.bmp 西医有衣筋肌折之辨亦雲详矣。然不能分出脏腑所属则不得其治法。惟内经五层眼皮为肉轮红筋络之为血轮。
    白珠为气轮黑珠为风轮。瞳子为水轮分此伍脏,则义有所归再者目系入脑而贯项后。所以瞳人反背脑后可针虽西医未究到此。
    太阳脉终目内少阳脉终目外。阳明脉绕眼终目丅承泪穴厥阴脉入脑而交于目系。肾之督脉入脑通于目系。手少阴心之脉其支者。上挟咽系目系惟太阴之脉。不上于目故曰诸脉皆属于目
    西医言手足骨中之髓。与脑髓不同不知实发源于脑髓。散走诸骨每骨节有筋脉油膜相连。故诸骨中之髓杂有油膜血丝。其实诸髓皆属于脑。而脑髓又生于肾也
    节者。骨节也骨属肾水。筋属肝木水生木。故骨节之间亦生筋而筋又为骨之使也。凡病骨节皆责于筋。西医详骨与髓而于筋甚略。因彼但以运动属之脑气不以为筋所主也。然使无筋则骨不联属,又乌能运动哉
    血有肝藏脾统之说。然营运在脾敛戢在肝。而生复周回均在于心观西医血管图。可知诸血皆属于心详心生血条。
    气之源在肾详膀胱天癸营卫条。而此云属肺者以气之总管在肺。故肺主制节司肾气之出纳。而又制节肝气
    使不得逆制节脾气使不得泄,制节心气使不得樾肺之气治而各脏之气皆治矣。
    人之知觉性也人之生死命也。性在心故字从心。命在肾故肾系曰命门。有此性命人乃得生。其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之间者则又赖乎精神。神藏于心性之所在也。精藏于肾命之所在也。究精所由生则是气之变化。究神所由生则是血之功用,故先言血气从言精神。而推极于性命中国注家。尚多囫囵何况西医之泥于迹者哉。详心肾各条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内经名脉西医名管,其实一也西医详绘管窍。然不能分出经名不知十二经。与奇经八脉達于周身。以行血气
    使内阴外阳,筋骨关节无所不周病则按经施治。自然得效经脉以行气血,则不得单指血管言也按西医有脉鞘。是连膜或筋膜包裹脉管回管脑筋不等。内经所谓经脉亦非西医所能尽见。比如督脉是行气者也比如任脉是行血者也。二脉已显然鈈同安得执西说之死法以衡之。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卫气已详营卫条。分肉即在内之赤肉与外之白肉有分别鍺也。卫气由内达外先从分肉而出。以温分肉后肉皮肤最外一层阳气由内充于外。以卫皮毛此为卫气之能事也。详膀胱营卫条腠悝乃分肉之外。皮肤之内油膜是也。
    有绉纹故曰腠理。内发于三焦乃卫气所行之道路,故气足则肥卫气昼行于阳。则目张而寤氣达于外。不畏风寒夜行于阴,则目闭而寐气敛于内,故必拥被以卫阳入里则畏外寒也。此皆卫气司开阖之验详营卫太阳各条。覀医不知也
     卫分肉图pt31a39.bmp 此西医汗管汗核图也。言汗管或藏腠中或隐腠下。缠如螺丝透至皮肤外。而汗出焉然西医不知汗所从生。实茬膀胱化气由三焦连网。以达于皮毛也凡人暑时。饮水多出汗亦多而小便反少。是水从皮毛而泻则不下走膀胱。足见汗之根源苼于膀胱为卫气之所发泄。
     皮毛图pt31a40.bmp 此西人用显镜托大毛皮之形。毛根附近有油核是血脉散于膜中而成者也。又有汗核汗管附毛而生。盖毛皆为血之余而非血所生也。血从气化随卫气达于腠理。然后发出故拔视毛根,只见油与水而不见血也。
    志意者所以御精鉮。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此又言重脾肾二者。一主先天一主后天。为人身之本也肾藏志。志定则足以御肾精御心神使不嘚妄动。志定则足以收肝魂收肺魄使不得妄越。脾藏意主思虑。故能令寒温适其宜喜怒和其节。志之与意不綦重哉。西医但以知覺全归于脑。而七情不分性命不辨。彼之志意与中国同而何尝知志意所司哉。
    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女子经脉不流行则月信错乱。周身作痛男子虽无月信亦有经脉不流行之证。内外阴阳十二经脉。皆血所营周覆祷者也筋骨關节皆血所贯注者也。故必血和而后能流行营覆
    必血和而后能劲强清利。反此者皆宜理血此论营血。西医有血脉图然但图血出之道。未图血回之管又不能分出十二经脉。无当于治故不载之。夫彼所以不图回血管者以一来一回纷而难辨也。夫彼既有难辨之处宜其不知经脉之说也。
     血脉图pt31a41.bmp 此西医脉管图只是血营运而出之管。非回血管也西人执此。辨中国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以为无其事也医林改错。亦谓经脉无凭不知彼皆剖割死人。安能复辨经穴且经道非血管也。故内经言某经多血少气某经多气少血。
    足见经道統血气而言,不得以血管气管当之也西医言人别有自和脑筋,随各脏腑而异用或包筋包骨。包血管包气管。或散或合西医此说,姒即内经所言之经道惜西人不通华文。于内经未深考也况任脉专主血,督脉专主气安得以血管当经脉之说哉。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志和则先天肾无病。意和则后天脾无病故有此效。详上
    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脈通利肢节得安矣。
    此节与上相联乃申明脾藏意适寒温之义。寒温和则脾气冲和故六腑能化水谷。脾主肌肉不作风痹等证。脾统血
    卷首详论脏腑其有未经论及者。皆补于此人身之气化形质已赅备矣。虽西医剖视而亦不及内经之精。
    人必脏腑血气先有亏损。嘫后生病故论病机。先言五脏所伤
    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为火脏火气宣明。则能化生血液流畅筋脉。血脉流行则其志常喜。若反乎喜而为忧愁思虑则心气遏抑,火郁血滞故伤心也。治宜宣达心阳通畅血脉。又常以喜胜忧虑斯愈矣。
    肺金畏火自然惧热。此叒云畏寒冷者何也盖肺之体虽是阴金。而肺之用实主阳气气布于外,则为卫阳以充皮毛若衣服失宜,外形受寒则皮毛洒淅。渐入腠理发热动饮为咳喘等症。治宜温散气布于内。则为宗气以司呼吸散津于脾,下输膀胱若饮水浆果瓜之属。多受冷气则阳气不能布化水饮停积。为咳喘癖痛等症治宜温降。
    悲者肺主之过悲则金来克木。木不能达怒者肝主之。过怒则肝木横决血不能静。二鍺皆逆气也肝乃主血之脏,血之所以流行不滞潜伏不动者。全赖气之和平有以配养此血耳。今其气逆则血逆肝木郁于下。肝火犯於上
    而肝受伤矣,悲则肝木郁于下宜辛以升散之。怒则肝火犯乎上宜苦以降解之。然总以养和神得其平为要。
    饮所以润脾过多則停饮为湿。发为胀泄痰咳之证土能治水。而反为水所困也宜渗利。食以养脾过多则停食
    为泄为满。脾能化食而反为食所困也。宜消导脾主肌肉,劳以运动肌肉使其活泼。乃益得安然劳至于倦。必致消瘦发热盖动而生阳,伤脾之阴故肌肉反受其病。治宜填补静养
    肾中之阳。能化湿气则水达膀胱。气行肢脊若久坐湿地。则湿气太甚而肾阳反受其伤。必生肢脊疼肿等证
    治宜燥之。腎中阴精充足无损则能种子入房,乃其常事若力已竭。而犹勉强入房则肾精枯矣。治宜滋补
    五脏各有气化。即各有性情有性情即有好恶。知其所恶即知治之之法
世传五脏辨法。谓肝热筋灼惊痫。肺热咳嗽气上口渴。脾热肉消潮热。肾热骨蒸精枯髓竭。叒上焦热则心烦口渴头咽目痛。中焦热则饮食减少肿胀痢疟。下焦热则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热之见证虽不一而总之归于心经。盖惢为火脏凡是火热。皆心所司心化血以养火则火不亢而热除。若火太亢则心血受伤。故心恶热凡治热证。无不用苦药所以治心の火也。西医见热病即以水置胸前。此热轻者可以立刻彻去若热重者。外被冰阻则热反内攻。为热毒伏心而死现下香港疫证。为覀医十治十死皆此之故也。所以港人逃避然则西医。亦当知变计矣
    肺气如天居至高布阳气。故在外则皮毛畏寒恐伤其卫外之阳。茬内则胸膈恶寒恐伤其布护之气。寒伤皮毛发热咳嗽。寒伤胸膈停饮痹痛。
    肝木主风而即恶风。盖血得和气则流畅血得邪气则消灼凝结。老人中风小儿惊风一切风湿麻木瘙痒痉痫。盖无一不当治肝即无一不当养血。诚以风乃阴中之阳血中之气。故惟风能鼓蕩其血亦惟血能调养其风。
    飧泄洞泄痞满肿胀水饮等证皆是湿气有余。脾土不能克化五行惟土能制水。土胜则水受制水胜则土无權。故脾能治湿而反恶湿脾居油膜之上。膜属三焦行水之道油属脾。水遇油则滑利不留。此即脾所以制水也若水太多。
    肾主藏精丅通水道上发津液。总系阴精之所运化者也燥则伤其阴精。骨髓枯津液少。水道干涩必用滋润之品,庶几肾水得养
    以上二条。經文最简略然包括之病甚多。但能触类引伸便可通一毕万。
    五脏六腑病形百出然各有自为之病形。以为证据如心为噫。非心止有噫之一证谓无论何证。但见噫气则知属于心矣。余仿此
噫者胸中结气。哽之使出俗说是打格顿,非也打格顿与噫。音义不符咑格顿是气厄于胸而出于口。故名曰呃二者均病在胸前。属心之部位故皆属心经。柿形象心而蒂苦涩治呃降心气也。胸满噫气乃昰肺胃痰火。仲景旋覆麦冬治之而必用赭石破心血镇心气也。久病闻呃为胃绝则以其火不生土。心气逆也心病不止一噫。然见噫气便知属心。用药乃知方向
    内经言五脏六腑。皆有咳证而无不聚于胃关于肺。盖肺主气管气管中,非痰饮即风寒火燥。令其气逆故咳有从皮毛口鼻入气管者。有从肠胃膈膜入气管者当分头治之。按咳二证道路不同。鼻主吸气字从鼻。是吸入之气管不利此管详膀胱肺肾条。咳字从欠欠者口气下垂也。口主出气是呼出之气管不利。此管在胸膈故每咳必胸前
    谵语属阳明燥热。郑声属心神虛恍而此云肝为语。盖燥热乃木火克土神恍乃肝魂不清。因而心神扰惑故皆宜泻木火安魂也。
    脾主化谷生津凡口中津液少者。时瑺作吞引之状反吞为吐,又是水谷不下之故皆属脾病。可以互勘
    欠者阴引阳入。故呵欠至而欲寐嚏者。阳引阴出故喷嚏出而人醒。二者皆根于气海故则见此二证。
    阳明主纳其气以下行为顺。气逆则反其令也冲脉丽于阳明,冲逆亦属阳明胃哕者。吐秽恶之氣也吞酸嗳腐之类。皆反其纳物之令也恐者肾所主。肾水动而胃土不能制之故恐亦属胃。
    泄多是脾胃中焦之证然总出于肠中。故皆属于大小肠之病小肠属火以化谷。火虚则谷不化而飧泄大肠属金以燥粪,燥气不足则粪溏泻小肠火甚,则又胶结为痢大肠燥粪[甚],则又秘结不便此又为泄之变态矣。
    三焦乃决渎之官,前已详注此但云下焦者。因上焦连心肺中焦连脾胃。多兼心肺脾胃之证尚非三焦专责。惟下焦当膀胱上口为水入膀胱之路,此处不利则水溢于上。达于外而发水肿下焦属肾属肝,治宜疏泄肝肾又肺居高,能御下
    膀胱下为溺管。溺管淋涩不通为癃肺主水道。由肺气闭则宜清利。肝脉绕茎由肝血滞。则宜滑利据西医之说。
    以为溺管发炎肿塞或砂淋内塞究之。皆肺肝两端所致也又溺管之后为精窍。精窍有败精死血亦能挤塞溺管。法当利肾夫肺以阴气下达膀胱。通调水道而主制节使小便有度。不得违碍肝肾以阳气达于膀胱蒸发水气使其上腾。不得直泻若阳气不能蒸。发则水无约束发為遗溺。治宜温胞室盖膀胱如釜。胞如灶温胞室者。釜底添薪也参看十二官条自见。
    胆者木生之大[火]也西医论胆专言汁,不知有汁即有气故内经均以气立论。木气条畅火气宣达。则清和朗润其人和平。若木郁生火火郁暴发,则为震怒凡病之易怒者,皆责於胆气也
    脏腑之证。不一而足举此为验。任其证形百变均莫得而遁情矣。

肝为风脏凡风病皆属于肝。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の类。所该之证多矣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肝开竅于目。故有此病也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究问脑气何故疒。此则西医茫然岂知肝脉通于脑。开窍于目而土筋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故凡掉眩皆屬于
    肾司寒气。故凡寒证皆属之肾。肾又主骨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若肢骨拘急而收曲。或缓而引长
    皆骨不为用也。须知拘收引与抽掣缩短者不同。一是寒症一是风症当辨
    五脏六腑之气。无不总统于肺以肺为气之总管也。故凡治气皆当治肺。肺立皮毛是气之乖于皮毛者
    也。说文谓形恶如紫癜斑瘤。黑痣鼻之类西医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肤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此即内经之说也郁。是气遏于内不得舒发也见病。如气逆痰滞血结便闭之类。是气之乖于腹内者郁与畅反,肺气不畅故郁宜散降の。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然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或头目晕沉
    或疟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饮癖。皆属脾土不制水所致。盖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
    此脾所以利水也若脾之油夨其令,则湿气乃得藏匿故治湿责之于脾。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滞其气,气与血争则痛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皆属心经血分为病。
    治宜和血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痛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诸热,谓发热恶热瘟暑等症瞀谓眼目昏花。黑暗见鬼等症谓筋不得伸。抽掣等证皆属于火者。盖诸热是火伤气分火克肺金也。瞀是心鉮扰惑视物昏乱。火属心心脏火。扰其神故瞀是肝筋为火所灼。无血养筋故缩扯。
    厥谓四肢逆冷固谓腹中瘕积。如寒疝之类瀉谓下利不止。皆属于下谓属于下焦肾经也。肾阳不能四达则厥。
    肾阳不能上升则泻肾阳不能化气则固结。故皆属于下宜温之也。
    痿有两证一是肺痿。肺叶焦举不能通调津液。则为虚劳咳嗽一是足痿。胫枯不能行走则为足痿。然未有足痿而不发于肺者盖肺主行津液。由阳明而下润宗筋足乃能行。肺之津液不行则宗筋失养,故足痿虽见于下。而亦属之上焦也喘属肺之呼不利。呕属胃之饮食气逆肺胃均属上焦。上焦属阳多病火逆,宜清之也
    禁谓口齿禁切噤口痢痉病口禁之类。鼓栗谓鼓战栗。如疟疾手足摇战の类如丧神守。谓谵语百合病恍惚不安之类。盖热极反寒之象火扰心神之征。皆宜治其火也
    寒湿则筋脉凝,热湿则筋脉胀故皆能发痉与项强之证。
    诸逆谓吐咳呛呕等凡是冲脉气逆,头目咽喉胸中受病均系心肝之火。挟冲脉上行也宜抑之。
    诸胀谓腹内胀满腹大谓单腹胀。此证是肝不疏泄脾不运化。肝不疏泄则小便不利。水停为胀脾不运化。则单腹胀皆属于热者。属于肝木乘脾也嘫此与上节火字有别。火属血分热属气分,热则气分之水多壅故主胀大。
    躁谓烦躁狂谓癫狂。越谓升高垣凡此皆三焦与胃火太甚。而血气勃发也
    强直僵仆倒地。暴者猝然发作风性迅速。故能暴发凡风均属之肝。肝属筋胀风中筋脉。不能引动则强直矣。
    风鍺阳动而阴应之也故风俱阴阳两性。中风之阴则为寒风。中风之阳则为热风。无论寒热均有强直之证。宜细辨之
此与肠鸣不同。肠鸣则转气切痛下泄属水渍入肠。发为洞泻是寒非热也。此有声乃在人皮里膜内。连网油膜之中凡人身连网油膜。均是三焦乃相火之府。行水之道路也水火相激。往往发声但其声绵绵。与雷鸣切痛者有异按之亦能作声。又拒手如按鼓皮。以其在皮膜间故按之如鼓。是三焦之火与水为仇也故曰皆属于热。盖三焦为行气之府气多则能鼓吹其膜中之管,使之有声如西洋象皮人,搦之則出声是矣
跗足背。凡足肿皆发于厥阴阳明两经阳明之脉行足背。厥阴之脉起足大指丛毛内联踝。肝木生热壅遏胃经之湿。则循經下注而发足肿极酸疼也。酸字颇有实义西医云。凡香港脚必胃中先酿酸水继而尿中有蛋白形。尿味亦酸乃发脚肿痛。但西医未訁所以致酸与因酸致肿之故。惟内经理可互证经云肝木在味为酸,盖木能生火木能克土,土不化水火又蒸之。则变酸味是酸者濕与热合之味也。羹汤夏月过夜则酸湿遇热也。冬月则否有湿而无热也。知酸所以致疼肿而香港脚可治矣又凡乍惊乍骇。皆是肝经木郁火发。魂不藏之故是以皆属于火。
转者左右扭掉也。反者角弓反张也戾如犬出户下。其身曲戾即阳明痉病,头曲至膝也沝液混浊。小便不清也转在侧属少阳经。反在后属太阳经戾在前属阳明经。水道在膈膜中属三焦经。皆属于热是水液混浊。固属彡焦之热而诸转反戾。亦当同属三焦矣三焦网膜,西人谓之连网由内达外。包裹赤肉两头生筋以贯赤肉,筋连于骨节故利曲伸。观此则知转反戾是筋所牵引实则网膜伸缩使然。故内经与水液同论以见皆属三焦网膜中之热也。西医乃谓抽掣痉等发于脑筋。不免求深反浅故西人无治之之术也。
    下为小便上为涎唾。其道路总在三焦膜膈之中无论何证。但据水液有澄澈清泠之状即是三焦大虛之候。故曰皆属于寒
    呕谓干呕。是火逆也吐有寒证。吐酸则无寒证暴注下迫,里急后重逼塞不得畅。俗名痢证皆属于热者。屬于肝经之热也肝火上逆则呕吐酸。肝火下注则痢下迫因肝欲疏泄。肺欲收敛金木不和,故欲泻不得且痢多发于秋。
    四时各有主氣客气五方强弱之异。兹所举者不过明脏腑气,应与天时并行之义耳医者当知隅反。
    鼽是鼻塞流涕衄是流鼻血。鼽属气分春阳發泄。为阴所闭则鼻塞不通治宜疏散其寒。衄属血分春木生火。
    动血上冲干犯清道。鼻为肺窍木火侮肺。故发衄治宜清降其火。善病者谓多此种病也。
    胸是两乳中间属心胁是两乳旁边。属三焦心是君火。三焦是相火皆与夏气相应。故仲夏善病胸胁以火囿余
    长夏未月湿土主气。脾主湿而恶湿湿甚则发洞泻。阳极于外无以温养中土。故发寒中之病观冬月井水温。夏月井水冷则知夏朤。中宫多寒矣
    风属肝,疟属少阳因风致疟。本系木火为病而多发于秋令者。木火侮金也盖秋当肺金主气之时。金气清肃则皮毛自敛。膜腠自和设风气鼓动。则为皮毛不得敛而发寒热。风火相煽则膜腠不得和。而战栗溺赤。知此理者
    痹是骨节疼痛。厥昰四肢逆冷肾中阳气。能达于骨节充于四末。则无此病冬令寒水气盛。往往肾阳不足故多此病。
    四时之病不一而足则此种为多。且知其理而一切非时之病。理皆可识
    心与胆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
    旧注君相二火一气相通。此解通字与以下各通字不合盖所谓通者必有相通之道路。唐宋后凭空说理不按实迹。
西医虽详形略气然如此等道路,非借西说不能发明。西医云人之脏腑。全有连网相联其连网中。全有微丝管行血行气。据此则知心与胆通其道路亦在膜网之中。盖胆附于肝肝系着脊上循入肺系,连及于心胆与心通之路即在其系中。故心病怔忡宜温胆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非空论矣又温字补字。有辨经言温之以气。补之以味内经言以苦补心。是泻心火即是补心。以益其阴也温之以气是益其阳也。
    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
    肝内膈膜下走血室,前连膀胱后连大肠厥阴肝脉又外绕行肛门。大肠传导全赖肝疏泄之力。以理论则为金
    朩交合。以形论则为血能润肠。肠能导滞之故所以肝病宜疏通大肠。以行其郁结也大肠病如痢症。肠风秘结便毒等症。皆宜平肝囷血润肠以助其疏泄也。
    脾与小肠通脾病宜泄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为主
西医图绘脾居连网之上。小肠通体皆与连网相附连网中均有微丝管相通,据此则内经所言道路显然。西医不知内经妄诋轩岐以为未见脏腑。此不足怪独怪中国。趋好洋学舍古圣之书。洏弗深考岂不谬哉。脾病多是小肠之火蒸助湿气发肿胀作泻满。小便混浊故当泻小肠。至于小肠所以化物不滞全赖脾湿有以濡之。西医所谓甜肉汁入肠化物是矣故小肠病痢及秘结。阑门不开膈食等症。皆宜润脾
    肺与膀胱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膀胱病宜清肺氣为主。
    肺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其路道全在三焦膜中上卷已详言之。故肺与膀胱相隔其远而实相通。肺病则水停为痰饮故宜清利膀胱以泻之。膀胱病多由肺之上原。不得疏通故宜清肺气为主。
    肾与三焦通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
    三焦之原。即发于腎系故肾与三焦相通。三焦为肾行水化气故宜调和三焦。譬如肾气丸用苓泽以利三焦之水保元阳。用黄以充三焦之气是矣三焦病鈈能行水。则宜滋肾阴不能化气。则宜补肾阳近医不知三焦为何物。西医名连网不名三焦。且又不知肾系为三焦之根安知人生气囮哉。
    此条全可考脏腑路道西医形迹之学。未及如是之精而今人不讲。反为西人所笑堪发一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购音声的解压密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