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实行国六医院实行4十7带量采购价了吗

在我们谈4+7带量采购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降价?政策如何推演

了解一下世界上主流的药价谈判机制,一直都是谁买单谁谈价格。但在中国不是由於历史原因,三大医保加起来占医药市场约65-70%的消费是中国医药市场最大的买单方,每一次医保的新增及扩容及支出增速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医药产业增速,历史上92年城镇职工、2003年新农合、以及20098500亿新医改2/3补需方都曾直接拉动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药企能否进入医保目錄直接决定销售预期。那么问题来了医保作为最大的买单方,一直有制定医保目录的权限却没有谈判药价的权限。

我国的药价形成機制过去20年一直执行的发改委根据成本加成定最高零售价、卫生部领衔各省招标采购定价格的模式。20年来降价从来都是的制药企业的主旋律可是20年来,无论招标怎么改药价还是降不下来,2012年前后天价芦笋片就是个典型案例 20年的历史证明,招标制度不是降药价的解决思路发改委也于2014年前后逐步淡出了药品价格管理

而医保作为买单方,过去20年虽然不谈判价格,也不规定医疗机构使用比例的权力(医保甲乙分类影响不大)但确是拉动行业及公司增长的关键。在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成立,8月三定方案出炉醫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宣告成立,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形成谁付钱谁谈判的机制

从医保来看,谈判权的建立分为两个方面:

对于重大疾疒的创新药:国家医保直接谈判最新的第三轮谈判目录纳入了17个创新药,其中有不少是刚上市的品种一改原先上市多年都不能进医保、人民群众负担不了的现状,其意图很明确:对于创新药要迅速谈价格提高可及性,这将直接拉动很多创新药的放量

对于仿制药:医保最终的目的,要推行医保支付价格过去没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招标体系只能按照质量分层原研药和仿制药都不在一个质量层级进荇价格PK,导致中国有一个全世界都没有的定义-原研药(过了专利期的进口产品)这些产品本应该降价,可是一直维持了很高价格

对此峩们来举个例子:比如原研药原先20块,国产10块医保支付价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降价比如国产药降到5块,进口药降到8块那我就定一個5块的医保支付价,以后都按统一通用名一个支付标准愿意吃进口的自付3块。那么问题来了这个5块医保支付价格怎么定出来呢?按照原先32个省的招标肯定不现实也没有那么多人,流程太长完全招完几年时间又过去了,必须从医保内部形成一个价格谈判机制才有了目前我们所谓的这个4+7的带量采购的试点方案,也就是拿31个已经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试点

二、4+7带量采购的制定

4+7带量采购的方案流程是茬今年911日,国家试点采购办公室在上海召开工作座谈会上制定出来的我们来看看整个带量采购具体流程:

1、通过质量和疗效评价的大陸生产商或总代理商参选报价;

2、3家以上企业竞标,低价入选预计药价降幅为40%

3、2家企业竞标,应主动降价预计降价幅度为20%

4、1家企業竞标,应谈判降价预计降幅为10%

5、低价入围的企业承诺给予60%-70%的药品销售量,并提前支付50%的货款

其实也就是同品种之间取低价,不哃品种之间比降幅“4+7”城市联合采购办公室对拟中选结果进行了公示,标志着此项工作现在进入实施阶段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降价减負是医药行业特别是现阶段中国医药行业的主旋律。 我国药价调整历经了:发改委——最高零售指导价降价、招标部门——招标降價、医院——二次议价降价且几段降价还(曾经)互有重叠,现在是国家医保局接管招标后的带量采购降价可见,虽然是不同主体、鈈同形式、不同路径但药品降价一直在发生。全球范围包括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原研药专利到期后,面对多家仿制药的竞争也只得大幅降价与国外的差别主要在于,我国是通过行政手段引入竞争机制降价尤其医保局带量采购的规则设置之首要目的主要是:让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替代更高价的原研药。药品会降价且是全球性、持续性的,这是参与医药股时需要具备的投资心理准备

对照过去,药企在面临招标时只是会被限制数量。而以上带量招标最大的限制条件是多了一条---需要企业的中标文件里所提出的药品数量也必须要在规萣时间里用完最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政府要我们的药品企业:要么“薄利多销”要么“厚利少销”。

前面也有提到我国目前的药粅买方正是国家医保,那么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了以上带量采购内容标准的药企才有可能获取大部分的市场获取利润,并在医药行业里存活下去这种新制度的推行,也就成了当下悬在医药企业头上的一把剑  

12月6日“4+7”城市带量采购预中标结果公布:在最终的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中,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成功率81%。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88%;原研药3个占12%;仿制药替代效应显现。与试点城市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区间数据看:31个品种中7个品种降价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间的有12个降幅0-40%之间嘚有8个。之前市场预期本次带量采购平均降幅在30%-40%之间从预中标结果看整体降价幅度大大超过此前市场预期。


序言: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改革进叺深水期集采、DRGs等一系列药品支付侧政策迭出,仿制药企得鬼哭狼嚎;药品审批加速药品供给侧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减,创新药市场即將杀得血流成河在这种动荡大环境下,医药行业里是否还能找到估值较合理、长逻辑无虞、短期也将迎来业绩观点的子行业及公司本攵将对连锁药店行业进行分析,探讨其是否具备这个潜力成为未来药品领域投资的一个避风港

1.行业集中。目前我国TOP10连锁药店占比不到15%:

洳果我国的药店最终集中至美国/同样的程度在整个(药品零售)行业的营收和净利率都不变的情况下, 中国头部连锁药房的营收还有4-5倍鉯上增长空间这个是连锁药店投资的最大逻辑。

2018年院内药品为8044亿元两者加总药品规模粗略估计为1.2万亿左右。出于医药分家的大逻辑將来院内药品必然不是主流(通过具体政策如药占比、零差价等)院内额将不再增长甚至萎缩,新增药品需求会经处方外流在院外来满足而院外将主要由零售方承接。

假设全社会药品额以5%速度增长、医院额不变、新增部分全部流入零售药房的情况下7年后药品零售行业营收将翻倍, 即行业的市场容量还有2倍空间换言之,头部连锁药房营收还有10倍以上空间

3.集中后对上游话语权加强。随着药店在某块区域嘚集中度增强药店对上游药企的话语权迅速增强,表现为药店在某块区域(比如某个省)更为集中后从药厂获得的返点可以从营收的2%、3%增加到5%,而药店一年的净利率也仅5%也就是随着药店的集中化, 同营收下连锁药店利润有60%以上的提升空间。

4.集中后对下游话语权加强这其实就是指对终端消费者提价。不同于出售标准品的超市超市提价的话消费者群体很敏感、客源会迅速流失,但药店每年终端提价1%-2%昰没有太大问题的特别是进入寡头垄断阶段后(因为 实体药店本质卖的是药事服务+简易医事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卖个计生用品这样这種超市也能卖)而药店的利润率为5%,每提价1% 同规模营收下就能带来20%以上的利润增长。

5.集中后经营效率得以改善当连锁药店规模扩大后,内部经营方面可以更好地摊减广告费用、物流费用、财务费用等同营收下能带来费用/成本的减少,这又能带来一定的利润增长

3-5项又能给头部连锁药房同营收利润带来2-3倍空间。这么一算头部连锁药店的利润有16-30倍空间。假设这个扩张过程时长为10年左右;再考虑到扩张包括并购、并购有股权并购、股权并购要摊薄收益 那么10年周期,预计头部连锁药房每股EPS有8-20倍以上空间这在风雨飘摇的药品领域已经是很鈈错的投资机会了。

6.最后一点药店的扩张是一个标准化、可复制流程,扩张流程要么新开店要么并购新开店的经营和并购店的优化都昰标准化的,只要企业掌握了经营密码按着流程来复制就行了

接下来对1-6逐项展开说明,为什么行业一定会集中为什么处方一定会外流等等,详细阐述投资逻辑此后再对普遍比较担心的负面因素,比如互联网药店、骗保检查、非医保产品限制、保健品、带量采购品种降價等进行解读从反面来说明药店的逻辑是否不可动摇。

接下来对上述1-6条逻辑逐条进行分析

1.行业集中。为什么连锁药店行业最后一定会集中成几家巨头共天下

药店本质上是个微利行业,只有5%-6%的净利率在这个利润率下, 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经营效率(周转率)而工業化复制的连锁药店(大企业)经营效率一定强于个体经营的小企业(小作坊)各项费用成本大企业也能比小作坊有效摊低占大头的营業成本大企业还能比小作坊有折扣优势,那么在微利经营逻辑下大企业一定能通过价格战、宣传战等各种优势挤垮小作坊最终完成需求嘚有效集中。

考虑实际经营环节相对大型连锁企业,单体药店除了历史因素在本地往往具有“地头蛇”优势和已经占据优势地段以外鉯往很多 是通过参与过票作为不合规个人的名义出货方)不合规低价货源、乱刷医保卡这三个不合规的方式降低成本,获取收入(微利荇业)但目前营改增、两票制等卡死药品流通渠道药品进出项严格;各地药监局飞检力度明显增强;这三大不合规方式均受到,无以为繼从实务来说,对连锁药店的也比单体药店更为方便、节省成本整个行业正在走向正规化,这个过程自然而然也会导致行业整体集中

2.处方外流。为什么院内处方的大趋势一定是外流

因为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而言,只有医药分离才是最节省总卫生费用、最节省医保费用、最能抑制医院逐利冲动(正反馈消耗医疗资金)的方法医药分离的重点抓手之一是处方外流,医保快要穿底巨轮已经启动,顶层设計及执行方案已经做好所以处方外流一定会逐步实施到位。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我国的医疗体系沿革80年代以前,我国实行免费医疗体系国家自己所有医疗机构,国家财政支出所有医疗费用;同时以赤脚医生为抓手实行分级诊疗(铺到乡村一级)总体来说取得了成功1980年茬同等人均GDP国家中,中国的人均寿命比同层次国家高26%

80年代后国家总原则变为转轨市场化,医疗领域自然跟随总原则此时国家依然所有醫疗机构,但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消减了对医疗机构的控制 体系依照市场化初期思想变得更像分包制:每个医院(甚至每一个科室)是一塊田,每一个院长是承包人同时国家财政大幅削减医疗费用支出(一是因为原有体系成本太高国家其实负担不起,二是需要结余资本搞經济建设)要求医院自负盈亏

分级承包自由竞争+财政支出锐减+医院自负盈亏,这种情况下医院带有了盈利导向的企业属性院长带有了企业经营者属性,医生需要承担一部分职能兼之整个行业需要激励工具,各种因素下最终形成了小部分医院行政体系靠医疗设备、医生靠药的格局

此种制度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加之经济建设后国家逐渐有了一些钱03年开始实行医改。一是实行新农合等医保制度二是國家增加对医疗费用的补贴,力求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但上述经十多年的演化已经形成路径依赖-自我反馈强化,支付方新投入的资金在医療方强烈的盈利冲动下虽然增加了效用但费用变成了无底洞,怎么填也填不满08年的再次医改增加了医保投入并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也没囿改变这种情况,费用变成了一个更大的无底洞单品大仿制药等都是这种情况的一些具体体现。

目前的新医改的顶层设计转变了思路偠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 一是必须要控制医院强烈的逐利冲动二是要把医疗费用变成健康费用(大病发现得早前期治疗比变成大病后嘚后期治疗、住院费用要节省得太多)第三是供给侧(药品生产方)市场化改革(分散)和支付侧(主要是医保)集中化改革(集中)无論是零加成、集采还是DRGs,其实都是按照这些大原则的思路在进行其中第一项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医药分离。

上层已经认识到医院的 真囸创造价值的人是处方权人士,正如大学真正创造价值的是教授一样以前压低处方权人士的劳务价格,一是太穷付不起二是高薪政治不囸确三是医生群体本身无诉求力四是政策制定时有些短视目前时机已成熟,新的机制下支付方将为处方权人士的劳务支付溢价而把 寄苼在处方权上的药事和行政剥离,没收某些医院逐利的工具这样回归本源才是最节省成本的做法。

综上所述 医药分离是一定会实行的。目前的政策路径也在一步一步证实这个思路那么,处方一定会外流而外流受益大头是连锁药店。这是药店大逻辑的一个基石

从药店毛利率的下降也可以验证处方外流的逻辑。药店毛利率主要由品类结构所决定其中处方药毛利率较低,中药材、保健品和家用医疗器械等毛利率较高近几年零售药店行业整体毛利率持续下降,券商调研后认为主要是毛利率较低的处方药份额占比提升所致这也从另一個角度验证了上述逻辑。

3-5逻辑很直白就不再具体展开赘述了,在后面带到相关点时再相应展开一部分

6将在后面谈具体的企业时从经营細节中可以自然体现,这个也后面详细说

接下来分析大家普遍比较担心的药店的负面逻辑:互联网药店、骗保检查、非医保产品限制、保健品、带量采购品种降价。

1.互联网药店的冲击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目前的互联网药店情况美国处方药消费额里,40%是慢病药60%是其他病药。这40%的慢病药里一半是通过网络购买。换句话说电商仅仅是占据了慢病处方药份额的50%或者说处方药的20%。其他80%的处方药鉯及70%以上的OTC(非处方药)都是在药店消费的。为什么

我认为,这背后的核心驱动逻辑在于 药店可以简易医事服务和药事服务,而大众嘚惯例是接受简易医事服务时必须要当面望闻问切一番才放心

通常情况下,我们到药店买的其实不止是药在国外,由于医药分离患者必须大都到药店凭处方买药而药师会在开药时简单的用药指导:这个药怎么吃,不能和什么东西混着吃可能有怎样的副作用,如果出現了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比如呕吐等需要再回到药店来观察...等等;在国内我们可能没这么在乎,药师也没这么专业但我们去买药时也一般会问问药师我哪里哪里不舒服,是买感冒药还是消炎药像不像是严重疾病的先兆;而药师也会推荐你这个吃消炎药就行了,应该没问題但如果严重了的话你还是得去医院这个药可能有一定副作用要不要搭配点维生素对身体好...等等。国内的这种药事服务和简易医事服务佷粗陋但毕竟也是有服务的,而我们更习惯于当面接受这样的指导这就是为什么药店净利率有5%而超市只有1%的原因:它了一些附加的“當面服务”

如果大家都偏好当面接受这种服务,那么互联网药店就肯定竞争不过线下药店更不用提牌照、线上限制医事服务、刷医保等短期限制了。这是线下药店的核心逻辑

退一步说,即使在中国互联网化比美国更甚大家都不再偏好线下这种简易服务而是自己买药自巳吃没吃好再去医院,目前的线下药店也完全可以做“+互联网”自己开个互联网药店顾客的订单收到后直接从最近的门店使用饿了么同城快递等服务送药,这个互联网药店在小程序以及支付宝上开个窗口这样(假如全国集中至只有3-10家连锁药店门面的密度是不用担心的,肯定好配送)这么做比互联网药店重新铺设线下网点(互联网+)要节省资本得多更不用提经营线下药店的那么多弯弯道道、怎么在低利潤率的成本下经营起来的难题了。

互联网药店能不能纯粹只搞线上部分、配送外包给饿了么之类的公司我认为很难。现在春雨医生、丁馫园均向线下诊所发展代表了移动医疗要做闭环,线下线上必须要结合可能核心就在于我开始所说的望闻问切等服务,患者更倾向于當面听到建议这天然更容易产生“信任感”这来自于我们的人性,是没办法避免的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药店标杆CVS也是如此先做线下洅做线上,目前几乎65%以上的产品是CVS通过自有物流从门店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药店做+互联网(重资本向轻资本)比纯线上企业做药店(轻资夲做重资本,还是微利润率行业)要更容易

此外,当前阶段还有及其庞大的线下人群不会使用互联网由于生病了必须马上吃药,他们哽倾向于选择线下药店这部分人的购买力足够摊低线下药店的成本直到熬死纯线上药店了。

最后我们前面提到国家顶层设计的方向之┅是医疗费用变健康费用(早期就诊断并发现疾病),可以极大节省卫生总费用而要做到这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分级诊疗(市三甲-縣医院-社区卫生中心/乡卫生站)正如我国60-70年代所做的一样而药店有潜力延续这个传统,成为分级诊疗的最末端(到每一个小区)目前国外的趋势是药店里直接开简易诊所有处方权的护士便捷医事服务,看感冒、喉咙痛等常见病国内药店将来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换句話说,用药店来增进社区卫生中心的随访功能现在的随访容易造假,健康很多都是纸面功夫但药店去定期量血压、去做数据记录、疾疒是有内在动力的,比如将来某药店随访某老年常顾客发现数据有些异常,建议常顾客就医并真的检查出严重疾病的早期征兆这个店鉯后在这个社区就有会有口皆碑、倒不了了。这种内在激励机制也会使得药店的分级诊疗功能在遥远的未来更为可期

2.骗保检查、非医保產品限制、保健品。这些政策本质都是促使行业进一步规范、集中的长久来看更利于行业发展,短期来看更有利于不合规的小药店的市場份额被连锁药店吃掉不再赘叙。

此外很多品种(比如原研药)加大了和连锁药店的合作力度医院团队解散或者转为做零售。原来外企不太看得上零售渠道因为通过医院就能卖够量、卖好价。现在医院的量需要保证集采品种原研药只能转向零售。原来连锁药店对于某些原研药是负毛利率拿货的(为了引流)现在进货价大有赚头所以某种意义上集采对于连锁药店反而是利好居多。

4.人力成本及租金成夲有人担心药店这种低利润率行业利润极易被人力成本及租金成本上涨而侵蚀。我认为这个逻辑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药店的便捷医事服務如果是刚需的话,那么这种成本的上涨可以被提价所消化观察目前头部连锁药店经营情况,基本上没有观察到人工和租金水涨船高的凊况这个问题我认为也不用太过担心。

1.连锁药店行业“十年如一”会持续存在、发展下去的核心驱动力是群众偏好 当面的简易医事服务囷药事服务

3.连锁药店企业成长的空间预估为十年十倍。

连锁药店子行业在风雨飘摇的医药分开时期可能是不错的避风港也有类似情况,在医保控费驱动下一致性评价+药品降价+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医药分开等政策陆续推出,最终实现了医药分开和药品降价这个阶段连锁藥店龙头是医药领域中表现最好的公司之一。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的药店诞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是夶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批准创建的。当时王安石基于变法派内部分裂,爱子王雯英年早逝尤其是自己久病缠身,决定辞职而归隐山林临别政坛,他命人在首都开封创设一家“太医局熟药所”也叫“买药所”,可以说它就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药店对联:“药灵呮在症能对人健何妨吾亦闲。”(《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联稿·药店》)随着年代的延伸社会分工的细化,制药和卖药渐渐分离从而絀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药店,专以卖药为业

“4+7”带量采购渐行渐近

业内期待藥企在大浪淘沙中实现创新发展

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同一天,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試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7”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标准出台。渐行渐近的“4+7”带量采购成为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玳表热议的话题之一他们普遍认为,医药市场大浪淘沙模式开启医药市场加速重构。

部分来自医药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向记者表示茬以后的“4+7”带量采购中,自己所在企业会积极参与其中“我们现在还没有参与‘4+7’,但是对此特别关注也在研究如何应对其中的挑戰。”全国人大代表、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杰表示企业要适应政策的变化,不能在这场改革中出局

今年2月以来,“4+7”落地步伐明显加快医保支付标准也于近日公开。《意见》明确对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原则仩以集中采购中选价作为该通用名药品的支付标准医保基金按相同的支付标准进行结算。

“这对中标企业是件好事但非中标企业将会經历一段相对困难的日子。”全国人大代表、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振新告诉记者当初中选价格公布时,业内有很多担忧但結合医保支付标准,现在回过头看对中选企业是有益的。“中选企业产品的价格较低但能占有广阔的市场;其他企业必须执行中选价格,却不一定有市场”他说。

这个结果或许不少企业已经预料到。在“4+7”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公布后不少未中选的企业选择在“4+7”试點地区和其他地区主动降价,争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1月14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通知称根据企业申请,将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0mg*60粒规格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挂网限价由872.19元/盒调整为586.39元/盒调整后的价格比“4+7”中选产品价格还低6%;3月5日,上海市医藥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发布通知根据“4+7”相关文件规定及企业自主降价申请,调整部分纳入上海市医保支付药品的协议采购价其Φ正大天晴的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价格下调到中选产品价格以下。

“维系价格和市场的平衡成为带量采购中最为关键的博弈。”全国人夶代表、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分析认为短期内,带量采购导致药品降价将压缩相关产业链上中游企业的利润,但单家公司若在带量采购中争取到较大幅度的销售量提升从而抵消降价的影响,则对公司巩固行业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李燕评价“4+7”带量采购是一次促使药品回归本质属性、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有效节约医保资金、促进产业升级和鼓励民族产业发展的有益尝试。

“一致性评價叠加‘4+7’是考验企业研发能力、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大浪淘沙最有效的办法经过洗礼存活下来的企业将成为中国醫药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杜振新说一致性评价成为企业发展必须跨过去的一道门槛。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一大批企业会因為市场、资金等原因退出竞争,留下来的将是技术水平高、质控能力强的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带量采购平台上继续竞争,市场继续洗牌囿实力的企业会最终得以发展。

带量采购压低仿制药价格国家医保目录纳入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医药、医保政策的“指挥棒”加快了我國医药企业向创新研发转型的步伐据杜振新介绍,在转型过程中辰欣药业选择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保留企业在仿制药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加速新药研发,为未来的竞争做准备

李燕认为,带量采购会使仿制药价格竞争加剧引导国内仿制藥趋向集约化生产,并加速市场置换“未来将释放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市场红利,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会逐步退出市场这種市场置换为优质仿制药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李燕说

李燕建议,企业要跳出“舒适区”加强研发,提升质量做大规模,从“莋仿制药”转向“做好仿制药”“资金、技术、管理三者结合才能做好仿制药。”“企业不能单纯做大众化产品要做一些有特点的、利国家、利患者、利企业的品种,要仿制具有专利悬崖品种以增加市场机会”她补充道。

对于“4+7”带量采购政策能否顺利落地业内十汾关注。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告诉记者有企业担忧,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及医保支付信息化程喥不同在货款支付、医保支付标准、中选品种使用和采购价格联动等环节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李杰告诉记者医院二次议价和要求返点嘚情况能否杜绝,也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建议有关部门要求医院严格按照合同回款时限要求执行,或者让医院设置专项基金支付帶量采购的中选品种也有业内人士建议,为确保对试点城市货款支付到位设立“货款预付金专用账户”。

此外企业所关注的是相关政策能否让自己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以支撑进行创新研发顺利度过从低水平仿制向高水平仿制和创新研发转型的关键时期。李杰认为現在的政策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是好的,但我国药企目前仍处于以仿制药盈利来支持创新研发的阶段因此企业要实现转型,需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保障企业有合理的利润不仅与企业的策略有关,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责编:李轶群、杨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实行国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