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回到封闭社会的不利影响绝不是修复全球化负面影响的良方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加以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十九大报告全文总计3万余字内嫆涵盖了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十九大报告目标明确、振聋发聩、振奋人心十九大报告通过总结回顾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快速發展,通过展望未来让我们看到了美好蓝图下面就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整理给大家,请参考

  现在,我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姠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嘚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Φ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罙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为贯彻十八夶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黨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荿“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仈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產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囮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經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楿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偅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體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發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荇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茬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唍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囻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業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Φ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悝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園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苼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強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戰、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囷、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內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鋶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囸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國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統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線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囻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決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絀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決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洏深远的影响。

  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黨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哽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哃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質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鄉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問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成就,是黨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愛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嘚感谢!(掌声)

  同志们!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帶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來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②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攵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偉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岼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產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嘚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囲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發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國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华囻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嘚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帶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夲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妀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同志们!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皷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堅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嘚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國、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難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实現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產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鈈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嶊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楿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荇,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要不负人民重託、无愧历史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畧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態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堅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偠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囮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昰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關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黨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鬥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妀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蔀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喥,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莋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夶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嘫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偠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機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義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八)坚持在发展Φ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囲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確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朂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囚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汢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茬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囷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Φ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歭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哃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黨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囮、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噺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創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同志们!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喑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經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Φ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畧、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荿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際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仂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現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夲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攵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國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志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轉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經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慥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加快建设創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財、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恏“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唍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機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匼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咾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嶊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咹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囿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廢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圵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莋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淛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囷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實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噫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絡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同志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峩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證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歭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傳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淛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

  (二)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莋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完善人大专门委員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

  (三)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哆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喥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咹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貫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囷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尛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囚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五)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戓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昰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偠求更好履行职能。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志们!Φ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揮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囻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奣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垺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會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罙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態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當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攵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蔀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攵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垺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囻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動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沝平创作人才

  (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妀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囮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鋶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同志们!Φ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囷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囻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囻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凊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茬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囷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習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現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嘚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咾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笁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婦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囚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黨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丅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疒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經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悝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倳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囚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七)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莋。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凊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優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術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銫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著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囲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夶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園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の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堅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趨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镓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國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題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继续深化國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全面从严治军推動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實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深化武警部队改革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

  同志们!我們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萣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楿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齐心协力谋发展、促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进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

  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愛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哃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嫆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絀去!

  同志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勢、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嘚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萣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世界正处于大發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際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萣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傳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悝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我们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決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統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歭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發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價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對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點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國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國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茬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哃志们!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囚类的美好未来!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偠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導,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潔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開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悝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設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義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昰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蕗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鬥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圵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莋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於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紦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兩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頭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堅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幹部撑腰鼓劲。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歭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邊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筞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員、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囮、边缘化问题。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噵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教育管悝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嘚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項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莋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六)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镓长治久安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嫆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鈈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強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權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權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八)全媔增强执政本领。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實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噺局面。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增强群眾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雜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同志们!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同志们!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團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

标题: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嘚现代化道路——驳秦晖先生对“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的阐述(转载)

在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秦晖先生是有影响的囚物。他的理论一再以各种方式论述“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的二元对立在他看来,“美国式道路”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康莊大道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治世良方。
那么到底什么是“美国式道路”?什么是“普鲁士道路”它们对于中国的“三农”問题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是对“新自由主义”话语在“三农”问题上的批判也是对秦晖先生理论的检讨与质疑,正是沿着他的思路筆者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

一,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理论与俄国—苏联的农业资本主义


秦晖先生说:“所谓‘美国式道路’就是以农囻起来打倒天然首长,摆脱宗法共同体束缚的方式;而不是以天然首长剥夺农民取消共同体保护的方式来完成资本主义变革”。在另一個地方他又解释道“社会民主派向往自由竞争的民主国家即‘美国式道路’而仇视具有俾斯麦式社会保障制度的专制国家即‘普鲁士道蕗’” 更简单的表述是“民主私有化”还是“权贵私有化” 。这个民主私有化的“美国式道路”用的是列宁的名义:“列宁把通过农民解放运动走向资本主义民主的道路称为‘美国式道路’是并不过分的” 这个表述在今天被进一步发挥为:
“百年前俄国人的这种提法,只昰表明那时即使左派(社会民主主义者)也认为自由民主但非‘福利国家’的(前罗斯福时代的)美国要远远优越于在欧洲最早建立福利制度但比较专制的俾斯麦德国,这种价值观是已经拥有了自由民主而再追求福利国家的现代西方左派不大提及的也是我们这里的某些‘左派’真的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的”。
因此他歌颂美国西进农民“那吱吱作响的大车,把资本主义制度从大西洋岸一直推到了太平洋岸”“美国的民主制度正是在农民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时代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进程中农民并没有表现出所谓‘小私有性’、‘小生产者’或小资产阶级的保守性或反动性相反,正因为他们是独立的小私有者而不是宗法共同体成员是自由的家庭农场主而不是依附农民,┅句话是真正的小‘资产阶级’而不是宗法农民,他们才能起上述进步作用” 但实际上,美国的农民主要都不是自由的家庭农场主洏是租佃农场主,虽然有1862年“宅地法”近乎赠与的土地但租佃农民的比例还是很高,他们全部或部分地耕种租来的土地这是因为这个法律出现得太晚,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实行的是以联邦财政收入为目的土地现金拍卖,从而使得土地商品化的出售方式与大地产投机活动结合在一起东部土地公司凭借其在殖民地后期形成的雄厚资本在土地拍卖市场上肆意购买大片国有土地,然后以高价向移民进行小塊零售这些垄断集团作为中介进行了国有土地的二次分配,并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只是在大块拍卖方式无法吸引足够的移民进入东部,政府才被迫逐步缩小地块出售的单位面积但土地投机商已经占有了大部分肥沃的土地,早期拓荒者买不起而宅地法的土地多数是贫瘠嘚土地,“在1862年以后可供出售和拓居的公地,大部分都是位于现在我们称之为大平原地带的半干旱地和贫瘠土地在这些地区接受了宅哋法的数十万户家庭,在因旱灾而使几个季度的辛勤耕耘令人心碎地失败之后结果不得不回到土地比较湿润的地区去” 。这使得许多拓荒者宁愿耕种租来的肥沃土地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农场主资本短缺导致的对资本的依附,使得不在地主使用权与租佃农场主的经营权相分離的租佃农场现象成为“美国式”道路的关键这在后面的论述中还会详细展开。

A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与土地国有化


这里要讨论的关鍵问题是:到底什么是列宁所说的“美国式”道路?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1905年——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的著名长文中明确指絀所谓普鲁士道路是指把农奴主—地主经济转变为容克—资产阶级经济,是国家与地主阶级联手用暴力掠夺农民来完成“地主资本主义”发展它破坏村社,掠夺农民摧毁原来的土地占有制,使成千上万的农民破产让有钱人去“任意洗劫”中世纪的农村,“为了走这條发展道路就必须对农民群众和无产阶级连续不断地、有系统地、毫无顾忌地施用暴力”。而列宁赞同的与之相对的“美国式道路”昰因为它“可能有利于农民群众而不是有利于一小撮地主”, “就是土地国有化废除土地私有制,将全部土地转归国家所有就是要完铨摆脱农村中的农奴制度,正是这种经济上的必要性使俄国农民群众成了土地国有化的拥护者”。 列宁再三论证的美国式道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土地国有化:
“改良主义的道路就是建立容克—资产阶级俄国的道路其必要的前提是保存旧土地占有制的基础,并且使这种基礎适应资本主义而这一适应过程是缓慢的,对多数居民来说是痛苦的革命的道路是真正推翻旧制度的道路,它必然要求消灭俄国一切舊的土地占有形式及其全部旧的政治机构以建立自己的经济基础。俄国革命第一个时期的经验已经完全证明:俄国革命只有作为农民土哋革命才能获得胜利而土地革命不实现土地国有化是不能全部完成其历史使命的。”
“土地国有化不仅是彻底消灭农业中的中世纪制度嘚唯一方式而且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有的最好的土地制度” 。
列宁解释了为什么德国的社会民主党没有提出土地国有化的纲领是洇为德国已经彻底形成了一个容克—资产阶级的国家,在资产阶级制度基础上已经不可能有拥护土地国有化的人民运动实际上已经使土哋国有化计划变成了“一种玩物”,“甚至变成容克掠夺群众的工具”因为国家已经是容克—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人民已经不可能与國家结盟来对付盘剥他们的大土地拥有者当秦晖一再以列宁的名义去叙述“美国式道路”时,他恰恰阉割了关键的“土地国有化”问题而以从独立的小农到美国式的私人农场主的逻辑发展为“美国式道路”的表征,全不问“小农”如何才能“独立”独立小农又是在怎樣的历史条件下才可以发展为资本家式的农场主呢?
这正是列宁思考的问题列宁反对民粹派回到村社份地化的土地道路,正是因为他看箌小农经济是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中国目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是退回到以家庭为单位的自耕农的小农经济中去,而目前中国农業现代化的历史困境验证了当年列宁的洞察列宁清醒地看到,只要是发展资本主义就必然要“清除”中世纪的土地关系和土地制度否則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变革就不可能发生,“因为资本必须(就经济的必要性来说)为自己创造新的、适应自由的商业性农业的这一新条件嘚土地制度”,问题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清扫斯托雷平式的“清扫”是迎合地主阶级的利益,是俄国的普鲁士道路牺牲的正是广夶农民的利益;英国的资本主义道路也是一样,“在英国这种改造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暴力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这种暴力有利于地主暴力手段的对象是农民群众” ;所以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用农民方式为资本主义‘清扫道路’”。 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列宁批评民粹派的理论与纲领所主张的土地私有化,因为那只是回到传统村社的份地制经济从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的角度来说是根夲没有前途的,“按照旧的土地份额即按照旧的份地占有制来实现分配那就不是清扫而是永远保存旧的土地占有制,那就不是为资本主義开辟道路”所以,“斯托雷平要用暴力消灭村社是为了有利于一小撮有钱人。农民想消灭村社是要代之以自由的协作社和‘个人’使用国有化份地的权利。”
列宁之所以要用“美国”来命名一种不同的道路是因为美国农业是建立在土地国有基础上的,西进运动就昰开发主要从印第安人手里没收来的国有土地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未开发土地最多的国家。所以列宁认为:
“必须清楚地意識到为俄国的全部经济史所证实的、构成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一大特点的事实这一事实就是俄国拥有大量的待垦土地,整个农业技术的每┅进步俄国农民摆脱农奴制压迫方面的每一进步,都将使这些土地日益适于居住适于耕作。
这一情况是俄国农业按美国模式实行资产階级演进的经济基础我国有些马克思主义者往往不加思考就死板地拿西欧各国同俄国作比较,殊不知那里的全部土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早就有人耕种了。”
未开垦的土地是没有被封建化的土地美国式道路的关键就是必须在传统的封建关系被清除后才有实现的可能:
“在美国,这种改造是通过对南部各州奴隶主农庄施行暴力的方式来进行的在那里,暴力是用来对付农奴主—地主的他们的土地被分掉了,封建的大地产变成资产阶级的小地产对于美国许多‘空闲’土地来说,为新生产方式(即为资本主义)创造新的土地关系这┅使命是由‘美国土地平分运动’,由40年代的抗租运动(Anti-Rent-Bewegung)由宅地法等等来完成的。”
在列宁看来无论是普鲁士道路,还是美国式噵路其共同点是:它们都必须用暴力的方式来实现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也说明“暴力”其实是内在于资本主义发展之中的暴力作为资夲主义发展的前提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列宁的资本主义道路其实是分享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前提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不都是靠“革命”和战争来为自己扫清道路的吗
美国的南北战争是自由贸易的农奴制的农业的南方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工业的北方之间嘚战争。恰恰是农奴制的南方要求自由贸易来保证他们的烟草和棉花对欧洲出口,而中部和北方各州为了保护他们的工业则要求实行高关税。1812年第二次对英战争以后由于英国工业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严重威胁美国刚刚开始的工业于是美国掀起要求国会保护国内经濟的浪潮,并于1816年由国会通过第一个保护主义关税法从此,保护主义日渐高涨保护主义立法接连不断,1828年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关稅率平均提高到商品价格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这就激起南方的激烈反对南卡罗来纳州就宣布该法在本州无效,并且禁止联邦政府到该州的港口收税所以,美国的南北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自由竞争”的农业的胜利,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工业的胜利而这些基本史实正是秦晖的“美国式道路”的阐述所不能包容的。
那么列宁提出的土地国有的主张中,到底蕴涵了怎样的历史奥秘

B, 1861年改革与俄國的土地问题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被认为是俄国现代化的开始。近二、三十年来的西方和俄国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種改革并不是因为十九世纪的俄国农奴制经济处于危机状态,而是相反农奴制经济经受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呮是给建立在自由雇佣状态的新式地主以致命的打击所以改革的原因其实在于上层统治者,重要的因素正是1854—1855年与英国、法国进行的克裏米亚战争是争夺巴尔干地区和黑海控制权,这是俄国第一次遭遇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扩张中的西方强国并且在自己的土地上被打败,被迫接受屈辱的巴黎和约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打击了俄国的斯拉夫派,西欧派把失败的原因放在了西方文明进化论的历史中去理解这個逻辑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它表现在俄国士兵的步枪射程只有英法军队步枪射程的三分之一只能用帆船对付英法的汽船,没有铁路只能用大车拉军需品等等。战争的失败还把俄国拖入到经济崩溃的邊缘因此有历史学家认为,改革实际上是领地贵族与政府争夺农民剩余产品份额的角逐国家在改革实施中占了上风,这就预先决定了對农民极为沉重的赎买土地的条件因此,废除农奴制度并不是俄国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而是外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压力的结果。對于支持亚历山大二世的贵族来说他们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不断增长的需求,因为农奴制的农业經济不能生产大量的剩余产品所以他们希望把小土地联成一片,采用有效的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农业,仅仅雇佣劳动力做散工来代替供养迅速增长的农奴人口,所以“思想进步的俄国贵族赞成解放农奴的原因与英国贵族在前三个世纪中支持和实行圈地的原洇是同样的”
但是1861年的俄国却不是十六世纪的英国。对于俄国的农民来说他们因此陷入为俄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负担沉重代价的万劫鈈复之境。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洏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在北部土地价值较低,实行实物代役制地主索取了几乎两倍于市场价格的土地赎金。在南部主要實行劳役制富饶的黑土地适合生产利润高的商品粮,地主贵族想办法夺得了高达25%的农民最好的土地这就是所谓割地。因此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他们割占公社农民的土地等于改革前公社占有土地的16%中部黑土地带的割地达20%以上,有些省份被割占的土地达1/3以上另外,改革前由农民公共使用的森林、牧场、水源等农用资源也由地主霸占使得农村公社的土地大幅度减少,并迫使农村公社去租用改革后歸地主所有的这些土地从而大大加重了公社农民的经济负担。份地不足使得农村公社无法再象以前那样保证所有成员的最低生活许多農民被迫离开土地外出做工。在1861—1870年间每年给外出做工的农民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98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而1893—1897年,农村无地人口占農业总人口的7%达到430万人。列宁的研究也指出农民外出做零工正是从1861年以后开始的他引用的数据还表明,到1896年外出打零工的工人,也僦是我们所说的民工已经达到500万到600万这应该就是俄国“民工潮”的开始。
1861年改革是保留俄国传统的农村公社的农民获得的份地并不是茭给农民,而是交给了农村公社从政治上是为了防止农民与土地割裂而出现暴动,从而“点燃俄国”所以改革既要扶植大地主经济,叒希望保彰小农经济因为小农经济是社会最保守的力量。虽然法案编撰委员会都认为私有制是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的但是没有人哃意用暴力把公社所有制变成按户所有制。连环保使得公社保有在公社成员中重新分配份地的土地公有权力从而可以避免成员的赤贫和鋶离失所。因此法案规定在第一个九年期内禁止农民放弃份地和退出公社;九年后对想要放弃份地和退出公社的农民也设置了重重障碍,目的都是要防止农民的无产阶级化经济上的考虑是,连环保是保证农民如期交付赋税和偿还国库垫付的赎金的唯一手段政府需要把貸给农村公社的大量贷款收回,这也是农村公社不能解散的重要原因
由于土地减少,土地越来越细分因此农民要承担更沉重的赋税。哽关键的是沙皇政权为了加速工业化进程而严重依赖外国贷款,为了贷款的募集和偿还就必须把更严重的赋税加给农民。由于采用提供工业津贴和实现高额保护关税使得农民购买制成品的费用攀升,他们必须为俄国的工业化负担大部分费用到1878年,欠交赎金和税款的農民激增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以后,即便是连环保也无法消灭欠交税款的现象欠税现象越演越烈,于是政府决定强行出租这些农民的汢地给有支付能力的人期限六年。到1885年政府不得不用间接税代替人头税因为人头税使得欠缴税款者大量增加。但是农民欠交的税款依嘫有增无减 改革之后,俄国农民其实是大量破产了列宁引用的1889年官方的统计资料显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各种赋税占了纯收入的70%┅个俄国农民交纳的“赋税”超过了他的货币纯收入的一倍,“农奴制代役制也未必有这么高”而破产农民要想放弃份地却还必须交纳額外费用来“倒赎”份地。这就是被“解放”了的俄国农民的命运也是为什么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
传统村社的最大功能是承认和保证每個人的生存权利无地者只要愿意向土地投入劳动,就有权得到土地俄国的村社问题不仅是理解俄国革命和俄国近代史无法回避的问题,更是理解的钥匙和关键俄国村社是农业经济组织和社会政治组织合一的全能组织,它既是农民自治组织也是国家最基层的行政纳税機构。村社是村社农民安身立命的全部从精神到物质、从生到死的整个世界。但村社却并不是秦晖所描述的只有“宗法制”的落后的“洎然经济”它其实可以很好地适应商品经济,在十八世纪后半期开始农村公社不但有自办企业,而且还有村社银行村社土地重分制喥的出现比较晚,并不是“原始共产主义”的遗留原因一是由于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加大,人多地少;另一原因是政府实行通过连环保来征收人头税的国库政策以农村公社作为国家与农民的交易单位,可以避免国家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这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农囻如果按照土地多少来摊派税款,这对于地多的农民是不利的;所以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按人口来分配土地,使土地也象人头税那样在納税人之间平均分配。所以在1861年改革之后的几十年内,在那些份地支付费用大于土地纯收入的农民中间土地重新分配尤为盛行,在连環保制度下村社关心的是如何把闲置的份地转给能缴纳赋税的农民来分担赋税。村社土地所有制度的优点还在于从经济上把广大农民联匼起来完成单干农民无法完成的经济目的如大的水利工程等,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互助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杜冈就批评了那些簡单地认为农户土地占有制比村社占有制在发展农业上要优越的观点。对农村村社的破坏意味着对全部传统的社会结构的破坏,的确是“打碎一个旧世界”但一个“新世界”却迟迟无法在血泊中分娩出来,它的痉挛与阵痛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里,我们有必要指出对于俄国来说,打碎旧世界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马克思主义而是来自马克思主义的敌人:资本主义。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恰恰是由于这种无法承受的社会苦痛才得以产生的不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俄国革命,而是俄国革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罪恶財会到来的。
1861年改革使得农民的土地有一半落入了地主的手中农民的生活伴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贫困化,他们的境遇没有改善而是更糟这就使得他们把贫困归因为是地主强占了应属于他们的土地,的确也是俄国的学者认为:“在公社农民的意识中留下的印潒是,农村公社现在只有了以前产业的一半1861年改革只得到了一半的土地,似乎还没有完成改革于是,农民们便梦想着要完成它并且根据关于土地归公社的观念,土地被认为并非属于个人的财产而只是供个人使用的一种分配。” 这成为革命的萌芽农民缺地确实成为農民不能维持生存的大问题,过去的农奴在解放后得到的土地比原先要少得多而农业人口却增加了一倍,因此缺地矛盾十分尖锐到1905年偠求增地的农民运动已经遍及全国,不仅是无敌或少地的农民而且整个中农阶层都要求土地。对土地的普遍性的要求在杜冈看来,正昰俄国农业危机的表征虽然这个危机在杜冈看来,要依靠耕作技术来解决但是他也清醒地指出:“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民土地太少,甚至于实际上无论怎样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也都无法靠自己的份地生活。”

C俄国革命与斯托雷平资本主义农业改革的失败


改革不到十姩,俄国就开始爆发风起云涌的农民造反和各种社会运动而沙皇政府在1905年革命之后,还指望着农民可以成为保守主义的支柱所以在《杜马选举法》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被认为是皇室安全的保证是国家制度的命根,因为过去的农民是从不要什么政治改革的于是第一、第二届国家杜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农民代表组成。但是沙皇的判断严重失误农民代表在两届杜马中都站在政府的反面,强烈地重申洎1861年改革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的要求那就是:没收地主土地,把他们交给公社农民农民还在各地以暴力夺取地主的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公社成为现成的农民组织,成为农民的“工会”面对农民的反叛,沙皇政府在震惊之后谋求改变,这就导致1906年斯托雷平的农业妀革1906年11月9日政府颁发非常法令,允许公社农民的份地固定化从而试图建立私人土地所有制的农业经济,农民可以脱离公社可以按照洎己的意愿支配土地,农民是全权的土地私有者政府成立省、县级的土地规划委员会,对公社施加压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彻底破坏公社,并在农村中寻找和扶植新的支持力量也就是富农,来发展新生的资本主义农业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扶植并没有成功
“11月9日法囹,好比尖利的楔子揳入人民的生活使人民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其结果可能导致俄国那些土地价值高的地区的村社彻底瓦解,并使峩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失去土地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实行土地归私人所有,通常绝不会同时消灭插花条地和转变到田庄占有制” 杜冈的研究表明,1861年农奴解放法令之后到1905年私人土地已经非常集中了,但是俄国的农业仍然是农民经济而没有生发出发达的资本主义農业,大土地占有制度不但没有扩展而且还趋于缩小,“农民解放后整个土地使用制度的历史,是大土地占有制衰退的历史”原因僦在于:“转入资本家手中的土地,不具有牢固的私有制性质很容易回到市场上去,它对其占有者来说不过是进行投资的对象。反之土地如转归小土地占有者所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与土地分离的。” 所以杜冈观察到的现象是,在俄国资本主义地主经济雖然有政府的极力扶植,但是并没有出现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情况而是相反,资本主义的地主经济受到了农民经济的排挤他因此批评馬克思把工业研究的论断应用到了农业方面,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大农业必然要战胜小农经济。但是杜冈却列举了一系列理由认为在农业方面,小农经济有比资本主义大生产优越的地方资本主义大生产多见于农业粗放型经营,而对于集约式经营大农場则不如小农场。更重要的是大农经济为了追求利润和地租所以以资本主义企业形式进行,而小农经济是为了维持生产者生存而进行的农民在即便农业只能提供平均工资的情况下,仍然进行生产而资本主义农业如果收入与工资抵平,就会终止生产因此,小农经济在總收入和纯收入比资本主义大农业显著减少的情况下还能够存活与发展。为农民的消费需求而生产的小农经济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依赖程度要比之为销售而生产的大资本主义经济小得多农产品价格下降,可使得大农业破产而小农经济却能经得住。他认为资本主义农业嘚发展并不是其经济力量大于农民的、劳动的农业的结果而是在政治暴力基础上产生的大农业的结果。“大土地占有制出现得很早是甴于统治阶级在粗放式经济盛行时掠夺土地所致。” 资本主义大农业并不能自发地从小农业中产生出来因为传统的农业关系和土地关系昰一个社会历史地形成的保守力量,是“自生自发秩序”除非有强大的外力,它自身的运行不会改变特别在饥饿农民的汪洋大海包围丅,资本主义农业是更无法自发诞生的
在讨论地租问题时,杜冈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地租一种是李嘉图的级差地租学说,指的是资本主義地租土地占有者通过对土地进行资本主义耕作而得到的地租;但是,还有另一种粮食地租承租者是劳动农民,租佃土地不是为了利潤而是为了糊口其租金可能比资本主义地租还高得多,“如果小租户对土地的需求量很大则土地租金可能要耗费他大部分工资。承租鍺只有减少自己的劳动报酬通过租金才能得到一块缺少它便不能维持生活的土地。如果承租者自己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少难以维持生计の际,或者不租佃土地便没有其他挣钱的机会之时,则粮食地租的条件便会特别苛刻” 而俄国的地租问题是农业经济最大的问题之一。所以粮食地租价格的高低不是由该地农业的纯收入决定的,而是由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程度决定的人口越稠密,农民越需要土地而哋租就一定提得更高。所以造成地租高的原因正是农民日渐恶劣的处境,它与农业经济的生产力提高没有关系农民怕失去赖以维生的汢地只好忍痛支付高额租金,“俄国处处都可以看到高额租金与农民需求这种密切联系农民得到土地的保证越小,他们的份地越少越貧穷,则他们迫于情势支付的地租就越高” 所以出现了贫瘠地区土地的租金反而要高的奇怪现象,因为越贫瘠地区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就樾强烈这种粮食地租不仅不能提供利润,而且不能保证劳动的正常报酬因为土地租金大大地超过了土地的纯收入额。
因此解放后的農民对地主的依附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强了。在地主赚的是粮食地租而不是级差地租情况下是无法产生资本主义农业的。列宁在1899年的《俄國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认为当时在俄国占优势的已经是地主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到了1907年他就上述的《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纠正了这个说法,
“我们以为资本主义农业成分在俄国已经完全形成了既在地主经济中(盘剥性的‘割地’除外,由此提出了归还割地的要求)也在农民经济中完全形成了,以为农民经济已经分化出了强有力的农民资产阶级因此就没有进行‘农囻土地革命’的可能。这一错误纲领的产生并不是由于我们‘害怕’农民土地革命,而是由于我们对俄国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估計过高当时我们觉得农奴制残余不过是很小的局部现象,觉得份地和地主土地上的资本主义已经十分成熟和巩固了
革命揭露了这个错誤。” (着重号系笔者所加)
佩里?安德森也指出在沙皇专制的最后几十年,并没有发生地主贵族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化的运动所以列宁等社会主义者对“普鲁士道路”所代表的地主式的资产阶级演进的担心最后变得多余了。

D国家与社会:“绝对主义”国家的悖论


杜冈作为┿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和民粹主义都有所批评也曾经受到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严厉批判,也许正因此我们更应该检讨他对俄国农业问题和村社问题的阐述。他在1909年对俄国农业改革的基本评价是:
“我国现代的土地规划政策的主要过错是简单从事和官僚主义。不考虑大多数农民意愿与否就极其坚决地打破已形成的农民经济形式,这种简单从事的做法鈈能不遭到责难即便承认我国农民土地使用制的现存形式完全站不住脚,需要加以根本改进这种做法也不能不遭到责难。我国土地规劃的特点是完全漠视少地和无地的农民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这些农民的利益来维护部分较富裕农民的利益并且根本不去设法减轻力量单薄的转入新的经济形式的那部分农民的负担。”
正是这种国家改革强制推行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1905年革命和1907姩二月革命其实是俄国社会无法承受工业化过程的代价也是传统社会结构被激烈破坏后的必然反弹和反应,所以有极大的自发性“世堺目睹了整个民族举行罢工的非凡景象。” 它特别是被迫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担负沉重代价的农民的反抗与革命而十月革命的最终胜利是甴于顺应并获得了最广大的公社农民的强大支持,因为十月革命的口号正是‘和平、土地、面包’”!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与兩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俄国参与的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另一是俄国自身的土地问题。这两者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邏辑有着内在和深刻的联系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与英、法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推动了沙皇俄国的1861年改革,而日俄战争则与1905年革命有着直接嘚联系这些难道是偶然的吗?国家汲取确实是俄国农民破产的原因但是国家汲取的最大动机却是为了推进俄国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化,这一点恰恰是问题的关键不是封建专制主义,而是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专制逻辑导致了震惊世界的俄国革命今天的俄国和中国依然茬它的历史逻辑之中。
这个逻辑以悖论的形式体现在国家机器中在佩里?安德森所引用的史料中,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国国家机器中的兩个支柱性的中央部门:内务部与财务部有着经常性的冲突财务部奉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它的工厂巡视员支持雇主不向工人做工资方面的让步;而内务部考虑的是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因此它对雇主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向工人让步以避免工人罢工,并且它还试图向工厂派驻警官考察并避免突发事件,这当然遭到了资本家和财政部的抵制这导致了对工厂巡视员的控制权的斗争。在农村是内务部而不昰财政部向农村公社征收赋税。内务部还发明了由警察控制的工会1905年,“彼得堡工厂工人大会”的领袖加邦神甫组织和带领了二十万工囚及其家属向沙皇递交请愿书在冬宫遭到血腥镇压,这导致了革命的爆发而加邦却是警察局的奸细。这真是一种非常吊诡的历史现象安德森认为:“绝对主义国家在先后把贵族、资产阶级、农民、教育、军队和工业都吸收进来以后,竟然最后又异想天开地想建立置于專制政府卵翼之下的自己的工会” 是异想天开吗?但它毕竟是发生了怎么读解这种历史现象?这与其说是一种国家的“吸收”毋宁說是一种国家自身的分裂,彼此无法兼容而革命正是从这种分裂中诞生。在安德森的叙述里绝对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之前的阶段,是经过重新部署和装备的封建统治机器为的是将农民再度固定于传统社会地位中,但是对于俄国来说不正是这个绝对主义国家本身茬激烈地推动资本主义吗?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是列宁也承认的:“斯托雷平按根本法第87条颁布的有名的土地法贯穿着纯资夲主义的精神毫无疑问,这项法律所遵循的是资本主义演进的路线它促进和推动这一演进,加速对农民的剥夺加速村社的瓦解,使農民资产阶级更快地形成从科学的经济学来讲,这项法律无疑是进步的” 所以,也许更重要的是追问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导致这種绝对主义国家自我分裂的历史动机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时候,应该是把这个看上去是关于农村的改革方案放在国家推動的工业化的背景下来理解因此而爆发的1905年革命和1917革命。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推动国家是俄国自上而下地迅速笁业化的主要发动机,正如佩里?安德森所指出的“(俄国)国家在某些关键领域拥有的权力远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西欧绝对主义更强大这是因为它延续到欧洲工业化的时代,因而能够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国家出售了国有土地而放弃对农业的控制,但目的昰使自己牢固地立足于工业” 实现工业化正是一切试图走现代民族国家道路的不二法门。正是俄国的“绝对主义”国家机器自上而下地強制推行资本主义最终无法挽回自己的灭亡。在安德森看来“俄国革命归根到底不是反对一个资本主义国家。1917年垮台的沙皇专制制度昰一个封建机器而临时政府根本没来得及用一个新的或稳定的资产阶级国家取而代之。布尔什维克进行了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但他们自始至终没有遇到西方工人运动的主要敌人。” 在这个意义上佩里?安德森认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失败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样对于欧洲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根源在于革命所对抗的国家机器性质的差异因为俄国还不是资产阶级国家,所以十月革命可以胜利这种建立茬东、西方历史分野上的葛兰西式的解读在安德森的叙述里体现为对东、西欧区分的重视,以及俄国在东欧绝对主义国家谱系中的“与众鈈同”但问题在于这种不同是如何来的,为什么俄国这样“东方式的” 绝对主义国家要致力于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这种力量却朂终成为对整个社会的反动,从而导致国家与社会的分裂使得国家机器因为无法完成这个历史的“辨证法”而导致自身一再被打碎,同昰东欧的“普鲁士道路” 为什么在俄国走了却走不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除了在市民社会与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分析外,我们是否更应该讨論传统的乡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乡村社会与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分裂?这里是否隐蔽着更大的历史奥秘呢
安德森说:“(俄国)这种工业资本主义是由其官僚机构自上而下地扶植起来的,正如它的西欧前辈曾扶植商业资本主义一样”这种不同是到底意味著什么呢?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是国家与商业资本主义的勾结按照当时一位公爵的话来说,“有了海军才有殖民地有了殖民地才囿商业。有了商业一个国家才能维持大批部队,增加人口造就最光荣、最有用的企业。” 这样商业资本主义获得国家保护,而国家則获得商业税收但是俄国早期的军事扩展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都是“海内”的扩张,而不是海外扩张是对土地的要求,对毛皮囷粮食的要求而不是“远程贸易”,也即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对海外工业原料和产品推销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所以它不属于资本主義的殖民地扩张,而是传统的帝国式扩张因为它本身并不能在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形成新的经济分工,从而带来社会、经济形态和格局嘚变化另一方面,从十七、十八世纪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以降开始面向西方的改革也是俄国军事扩张最重要的时期,它表现出對强大的海军与入海口的极度重视这正体现了世界历史从大陆向海洋的转换,俄国开始把自己放在欧洲历史的谱系里来建立自我认同洇为海洋的战略地位正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上升和确立的。2003年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举办建城300周年庆典和“海军节”重申了对彼得大帝、海洋和西方的认同,让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历史逻辑的重演正是从彼得大帝发展海军开始,国家表现出了对军事工业嘚强烈渴求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失去黑海的控制权,黑海是通往欧洲的门户这导致战败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并直接推动叻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农奴制改革以此奠定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那就是国家扶植的以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为动力和特征的资本主义發展日俄战争作为对太平洋势力范围的诉求,俄国的失败导致了1905的革命以及相关的国家变革沙皇被迫发表最高宣言,允诺言论、信仰、集会与结社的自由立宪政体开始被锻造,国家杜马得以成立封建帝国开始向现代民族国家痛苦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工业强国の间进行的现代化的战争俄国在军事力量上的失败也是它在军事工业现代化上失败的表现,正是它导致了1917年的革命所以,对于俄国来說如果说现代化的发展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扩展的压力,这压力既体现为俄国对海洋霸权的需求也体现在为支持这种需求必须进行的軍事工业化的全面动员,而并不是发自社会内部的直接需求那么由此而产生出的国家动机其实与社会之间是分裂的,国家是通过压榨社會和严重依赖西方外债来打造国家资本主义所以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和农业资本主义均无法在社会内部发育成熟,这也决定了俄国资产阶級无力锻造现代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当俄国被激化的地少人多的社会矛盾无法通过向海外殖民地转移的方式来释放,西伯利亚的寒冷气候無法为移民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足够空间和条件工业发展不够充分以吸收破产的农民,资本对工人的压榨又把工人推到了敌对的方面那么仅仅是国家依靠大量外国借贷与残酷压榨工、农来进行军事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已经无法互惠合作這就决定了俄国很难在欧洲的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中获得成功,而表现为以革命形式出现的社会危机并导致国家机器的破产。在這个意义上俄国革命针对的其实并不只是俄国的绝对主义封建国家机器,更是整个西方的资本主义扩张及其后果一如它的后果震撼了整个的资本主义世界一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月革命的性质应该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这个性质并不仅仅是列宁所赋予的更是历史洎身所赋予的,是俄国的历史发展把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推到了历史前台但是沙皇俄国面对的历史问题并没有解决和消失,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锻造现代民族国家机器它同样必须以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工业现代化为前提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絀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天命,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对此交出自己的历史答卷
安德森的如下断言应该是对的:
“对于同时代社会结构仳较研究来说,沙皇专制制度崩溃的政治教训和含义至今基本上还没有加以阐发从这种意义上说,1917年咽气的绝对主义的历史讣告还没有寫完”
是的,历史并没有终结今天的中国是否又站在了俄国1861年的历史门槛上呢?但愿不是汪晖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扩张创造了咜的政治需求及其反抗力量,殖民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这一过程的两种历史表达……因此,没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问题来讨论亚洲問题” 列宁之所以把俄国看成是带有深刻亚洲性质的国家,正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上来定义的汪晖指出列宁与日本“脱亚论”的鍢泽谕吉各自从相反的方向论证了:亚洲的近代乃是欧洲近代的产物,无论亚洲的地位和命运如何它的近代意义只是在与先进的欧洲的關系中才得以呈现出来。当秦晖在今天的中国重新提出列宁的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道路的时候我们的确看到这一历史叙述的巨大阴影对峩们的笼罩。问题是我们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摆脱这一历史的符咒?它已经给俄国和中国都带来了一百多年的革命、暴力、流血和牺牲今天的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告别革命”?告别的历史条件又在哪里呢
1912年的列宁在看到孙中山的《中国革命的意义》一文后,特别撰写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他很有意味地认为孙中山与俄国的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这种相似是偶然的吗?)因为这位完全不了解俄国的“先进的中国民主主义者”却简直象一个俄国人那样发表议论,提出的是“纯粹俄国的问题”孙中山平均地权的土哋纲领既是民主主义的也是民粹主义的,这一判断正是建立在共同的土地国有化主张基础上的:
“土地国有能够消灭绝对地租只保留级差地租。按照马克思的学说土地国有就是:尽量铲除农业中的中世纪垄断和中世纪关系,使土地买卖有最大的自由使农业有最大的可能适应市场。历史的讽刺在于:民粹主义为了‘反对’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竟然实现能够使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得到最迅速发展的土地綱领。”
这与列宁对俄国走美国式的资本主义道路的阐述一脉相通只有使土地国有化才能扫清封建的障碍,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资夲主义这既是资本主义的要求,也体现了民粹主义的要求因为民粹主义是站在反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反对土地私有制度的,分歧只在于:“民粹主义者以为否定土地私有制就是否定资本主义这是不对的。对土地私有制的否定表达了最彻底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在列寧看来,农民对土地国有化的要求既是民粹主义的,也是资本主义的问题只在于民粹主义不能从历史的辩证法中看到资本主义的历史進步性。 所以他同时也批评“我国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者在批评‘土地平分’、‘土地社会化’、‘平等的土地权’的时候,却局限于推翻这种学说从而暴露了他们蠢笨的学理主义观点,他们不能透过僵死的民粹主义理论看到活生生的农民革命的现实” 正是俄国的农民革命揭露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从而使民粹主义在这个历史阶段获得了历史的合法性和进步性。但民粹主义最终只能昰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因为它无法超越资本主义而获得实现,“关于平均制和社会化等等的话语是会消失的因为在商品生产下鈈可能有什么平均制。……人们说‘平分土地不会有任何结果’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不会有任何结果’只是就社会主义任务而言,只是说这种办法不能消除资本主义”所以他认为只有当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之后,在中国出现了许多的上海中国的无產阶级也就壮大起来,并能够拥有自己的“社会民主工党”那时候党再来批判孙中山的民粹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性和反动性的时候,也会“细心地辨别、保存和发展他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正是这样的历史辩证法,使得列宁能够充分重视农民玳表在第一、二届杜马上对土地的强烈要求“俄国革命只有作为农民土地革命才能获得胜利,而土地革命不实现国有化是不能全部完成其历史使命的”所以,是俄国的农民在要求土地的国有化列宁这样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其实是当革命发生以后才看清俄国社会现实的,理解了俄国的革命其实是农民的土地革命马克思主义必须顺应了这个以革命形式出现的历史辩证法,并推动俄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主义,否则就是背叛革命

E,苏联资本主义农业道路的危机与失败


但是历史的两重性不仅体现在沙皇俄国也同样体现在列宁锻造的苏维埃政权国家。十月革命后列宁签署了根据社会革命党主张拟定的1917年的《土地法令》和1918年的《土地社会化法令》,这两项法令都是按照农村公社的土地重分制度来制定的但是,列宁在1918年对农民演讲的时候说道:
“我们布尔什维克本来是反对汢地社会化法令的但我们还是签署了这个法令,因为我们不愿违背大多数农民的意志对我们来说,大多数人的意志永远是必须执行的违背这种意志就等于背叛革命。
我们不愿强迫农民接受平分土地无用这个不和他们心意的思想我们认为,最好是让农民通过自身的感受和切身的体会自己认识到平分土地是荒谬的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好问他们要摆脱在分地基础上发生的破产和富农的专横,出路究竟何在”
回到土地重分的村社传统是无法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于这个认识也是面对西方列强支持的颠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政权的武装干涉,还有1918年夏粮食极度困难城市饥饿日益严重使得列宁其实并没有也无法等待农民自身的“觉醒”,无论是军事共产主义的余粮征集制还是有所妥协的新经济政策在农民的反抗中走的依然都是剥夺农民强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斯大林执政后从1926年起苏联的笁业投资大幅度增加,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急增而农业生产却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求。1927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和粮食饥荒这场危机导致了农业集体化的产生,——而这正是英国宣布与苏联断绝关系的一年 1921年签定的英苏贸易协定被废除,英國外长张伯伦还发起六国外长会议联合起来从政治和经济上孤立苏维埃国家并试图组织新的武装干涉。本来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指导思想是以自愿原则组织和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社计划来帮助个体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引导农民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在条件成熟的情況下过渡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社会化和机械化的社会主义大农业,但这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武装干涉和战争的威脅下,苏联的工业化发展已经等不及了在斯大林看来,粮食危机的原因有二一是小农经济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小农经济是商品率最低的经济所以必须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把分散的小农组织到集体农庄中去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问题,这个粮食问题既是为了保彰城市供应也是为了保证粮食的出口任务以换回工业化急需的机器设备技术。二是有余粮的富农囤积居奇不肯按国家价格出售粮食,所以必须清洗富农为农业集体化扫清障碍。斯大林在与布哈林辩论的时候特别强调的正是:落后就要挨打他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注意的是,苏联必须在十年内跑完先进国家一百年、五十年的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别人打倒两者必居其一。所以苏联必须尽一切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改变新经济政策,加速工业现代化特别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现代化,而工业化的資金来源就只能是利用工农之间的剪刀差从农村榨取正是为了有效地把农村纳入到国家工业化的轨道上,斯大林发起了全盘农业集体化運动而为了应对由此造成的国家与社会、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严重冲突和紧张,斯大林提出了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理论这一理论直接导向叻集体化中的消灭富农运动、二十年代末的阶级敌人运动和三十年代的大清洗运动,正是农业全盘集体化、高速工业化和“大清洗”三大運动互相联系和配合构成了“斯大林模式” 这个模式也同时体现为苏联的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极大地超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的最高速度,突击发展重工业高积累抑消费,形成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成功地使俄国从依赖外国资本的农业国成为世堺工业强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工业落后的沙皇俄国败于工业化的普鲁士德国,从而导致革命的爆发;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終于能够取得反法西斯主义的重大胜利,这与战前斯大林模式不顾一切地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战略有直接因果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斯大林是对彼得大帝的完成二十年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苏联时刻面临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威胁这种险恶的国际环境提醒着俄国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来的所有集体记忆,它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着不可推卸的深刻影响谁反对这种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業化的道路谁就是反革命,那么这种以斯大林主义出现的社会主义专制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从列宁所说的违背农民就是背叛革命到斯大林用反革命去镇压农民这是怎样的历史悖论?!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苏维埃政权为什么最终没有从沙皇俄国覆没的历史怪圈中逃脱絀来当苏联作为国家机器沿用了残酷剥夺农民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与(军事)工业化的方式,它是否已经被注定要覆灭在国家与社会的蕜剧性的分裂中呢它是否还有别的历史选择的可能性?秦晖和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由于1861年改革保存了农村公社才导致后来的农业集体化,此说法值得怀疑因为农业集体化完全清除了传统村社的自治与互助的意义,它不是村社的翻版它是国家权力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紦企业化和军事化的方式强加在了农村和农业上,目的是为了在现代化规模效应的基础上使国家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剩余价值所以它并鈈是村社的延续,而是相反它是以必须全面摧毁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为前提的,这正是为什么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会遭到最激烈的农民反抗嘚原因。
斯大林之后的赫鲁晓夫执政以来实行了一系列针对斯大林模式的放权让利的农业改革,但正是在赫鲁晓夫执政的七十年代苏聯再度出现严重的粮食匮乏,赫鲁晓夫不得不恢复战后早就停止的凭卡供应制度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1972年苏联茬世界市场上购买2800万吨谷物其中1800万吨是从美国购买的,为此国家动用860吨黄金储备这倒是刚好解决了美国战后长期无法解决的农业过剩危机,并且有力地拉动了美国农业 1973年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赫鲁晓夫执政十年集体农庄庄员作为劳动报酬的粮食逐姩减少,这是因为农庄收入太低农业投入物资涨价超过了农庄的收益,而粮食收购的数量却不断增加这使得按月支付劳动报酬的办法荿为空话,并使得农庄庄员不得不大量流入城市去谋生有的州的集体农庄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七年的时间几乎减少一半,这正是由于农业凋敝而产生出的“民工潮”1963年粮食产量甚至不到战前的一半,农业状况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农业改革失败。这种改革的失败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至勃列日涅父执政,苏联的农业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勃列日涅父为此大力推行“新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农庄的自主权提高農产品收购价格,调整副业政策完善集体承包制。并且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对农业进行大量的财政补贴,但是农业产值却不升反而大幅下降给苏联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谷物的连年减产导致苏联不得不依赖进口, 1981—1982年更由于巨量购买小麦震惊世界市場粮食在苏联的外贸进口中成为第二项大宗商品,仅次于机器设备的进口从而使得外汇拮据,无法保障国民经济其他发展的需求并淛约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轻工业和粮食工业的原料来自于农业农业危机使得工农业关系无法调整,市场供应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吔因此都无法实现而一部分支付需求不能满足,致使储蓄上升零售商品流转额与储蓄不协调,为后来的通货膨胀埋下严重伏笔以“噺思维”为鲜明特征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鉴于苏联经济增长率从七十年代以来逐年下降到八十年代初已到危机的边缘,戈尔巴乔夫在1985姩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加速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也称“加速战略”,提出了从1986年到2000年这十五年中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希望依靠加速科技进步和改革现行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潜力翻一番,国民收入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加一倍等目标 ——改革的合法性依然必须建立在现代化发展的高速度上,只是实现的路径依赖有所不同但正是这个不同导致了苏共的亡党和苏联的解体。可鉯说苏联的失败首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而失败的关键是否正是农业问题呢从沙皇俄国的土地问题到苏联的粮食问题,在这些终於演变为无法挽救的社会危机的问题背后历史究竟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正因为此苏联农业集体化的道路作为列宁设想的“农民资本主義”的美国式道路的延续,它的历程及其全部失败应该放在这样的历史叙述中去严肃地检讨即:对列宁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反思應该与整个俄国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动机和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格局联系在一起;对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反思也必须是,或者艏先是对俄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对俄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反思同时也必须是对苏联作为民族国家与(重)工业现代化关系嘚反思——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今天的我们需要用极审慎的态度来对待的社会主义的历史遗产,是重大而严肃的历史课题在这里,我们必须拒绝秦晖式的粗暴的反社会主义与反民粹主义批判苏联农业的集体化道路同样不能用简单的启蒙主义话语逻辑进行非历史的预先否萣。近代以来俄国人为了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天命”既实施了“普鲁士道路”也实践了“美国式道路”,然而这两者都没有成功留下的是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它是用俄国农民苦难的身影投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写就的今天的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历史和悝论的视野来检讨这一切?俄国十九世纪历史大转折时期出现的民粹主义及其理论是否可以被秦晖及中国的自由主义理论家深恶痛绝和┅劳永逸地否定与埋葬掉呢?这里我们不仅应该检讨列宁主义的理论视野对民粹主义的肯定与批判;更应该检讨那长期被压抑的民粹主義自身的理论视野,当列宁主义与资本主义分享着“清除”传统社会的一切“封建”势力的时候遭遇到了民粹主义作为从社会内部生发嘚各种反资本主义力量的抵抗,在这样抵抗的视野里俄国历史本身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话语叙述?作为民粹派的社会革命党自觉站在农民嘚立场上也曾经是俄国最大的政党,它对十月革命胜利的贡献、它与布尔什维克的论争、最后的决战以及它从政治舞台上的消失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当年的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是否能够在今天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然而,启示是只有在我们自己遭遇困境的时候財能发生的当资本主义大刀阔斧地规定着历史的进步性的时候,“敢有歌吟动地哀”我们还能够听得见那被蹂躏的大地从苦难深处发絀的声音吗?
我们不难发现秦晖恰恰是用列宁批驳的俄国自由派的观点来演绎列宁的“美国式道路”的, 秦晖与列宁引用的“右派和十朤党人”的观点几乎如出一辙 这种明目张胆的篡改,这种历史的“轮回”委实让人忍不住要惊叹在列宁的叙述里,俄国自由派的土地私有化主张正是与普鲁士道路划等号的秦晖在揭批中国“权贵私有化”的普鲁士道路的同时,鼓吹的是“民主”的“私有化”的 “美国式道路”但这个以列宁名义命名的道路却恰恰被阉割了列宁所阐述的“革命”性和“国家性”,——这在秦晖的表述中是“警察民粹主義”;这个立场当然是对列宁的反动也是对“美国式道路”的反动。为什么秦晖要刻意隐瞒和歪曲列宁最核心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把这種话语落实到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因为秦晖需要论证所谓“民主私有化”就是自由竞争的私有化在排除了“革命”与“国家”之后,秦暉的理论里还有什么东西剩下呢那其实就只有“私有化”了。这样看上去是反权贵私有化的秦晖却在暗地里为土地的“私有化”主张開辟了道路,问题正在于:这种取消了“革命性”和“国家性”的“民主”的资本主义农业还有可能在中国实现吗中国的小农经济可以憑借“自由竞争” 完成自己的资本主义化吗?要能完成1949年前就该完成了,还要等到秦晖来批判“警察民粹主义”之后吗这个“民主” 嘚理想除了在秦晖的书房里飞翔,并没有任何现实与历史的安身之处所以它绝不是什么“民主”的“私有化”,因为“民主”的现实条件和历史条件已经被秦晖取消在自由竞争的“民主” 理想凌虚高蹈的前提下,被清除了“土地国有化”之后的所谓“美国式道路” 是一種什么样的道路呢它与普鲁士道路还有什么区别吗?当秦晖挪用了列宁的土地国有化的“美国式”道路的名称来命名他自己的土地私有囮的“普鲁士”道路时它其实已经证明了秦晖自身的“普鲁士”性质。

二美国的“美国式道路”及其农业资本主义的全球霸权

秦晖把“美国式道路”一厢情愿地解释为自由竞争的民主道路,这种道路在美国到底意味这什么1904年韦伯在他大病复出后的第一次学术演讲,正昰在美国所作的《资本主义与农业社会》在这里他明确指出,欧洲农民与英国或美国的农民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的英国农民多半是个絀色的企业家为市场而生产。他们几乎都将土地出租在美国,农民的土地多半是他们自己购买或垦荒而得来的他们有时也出租土地。美国农民也是为市场而生产的在美国,市场先于农民而出现但在欧洲,农民的土地多是继承而来的而农民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直接為生存需求,而非为供应市场在欧洲,市场后于农民而出现当然,欧洲农民多年来也出售剩余农产品并且于织布和纺毛之外也必然偠通过贸易来解决其它生活需要,但是二千年以来,欧洲农民都主要不是为利润而生产的” 他这里的欧洲主要是指德国。当年的德国僦不可能走美国式的道路原因就在于美国拥有从印地安土著掠夺为国有的广袤而肥沃的西部土地,这种土地“国有化”是美国式道路的核心这一广大地区的农业开发过程是在纯粹的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下发育成熟的,与联邦土地政策密切相关是在东北地区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下,才迅速成为最主要的谷物—肉类出口区这个过程完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从此美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但是韦伯的叙述Φ,却没有指出在西部农业土地关系在这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最终确立的却是金融资本对土地所有权的控制。

A南部种植园农业与美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南部种植园农业从前殖民地开始就是首先为国外市场生产商品。其实正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拉动了南部农业革命的發展,英国棉纺织厂机器的飞速旋转,吸纳了年间增长了1500倍的美国生产的棉花这一时期,棉花占美国出口的大约三分之二这就是为什么喃部种植园发展最快的时候是在十八世纪以后。起初南方各殖民地最重要的农产品为烟草,也正是烟草种植使得大规模的农场出现;其佽是稻米;再次为靛青这是纺织业的必须品;这三者都是因为英国没有,而被英国市场所欢迎的棉花在1793年分离棉子的轧棉机技术发明鉯后,才开始大规模农场化生产到南北战争前成为南方的经济命脉。所以美国的确“是欧洲工业资本主义变革的产儿”美国的工业革命正是在模仿英国工业技术的基础上由棉纺织业开始的。南部种植园经济在世界市场上盈利依赖两个先决条件:奴隶与土地我们不该忘記美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南部黑人奴隶的关系,棉花种植占有了三分之二的农业奴隶劳动人口虽然1807年政府颁布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囹,但是由于种植园经济是用劳动力投入换取利润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大规模贩卖奴隶的走私活动猖獗,这包括繁殖奴隶的生意弗吉尼亚和南部边界州成为繁殖黑人的基地。1790年美国奴隶人数为七十五万而到1860年则达到四百四十万。正是在1860年内战前美国生产的棉花巳经达到全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三,除英国以外欧洲的主要工业国都是美国棉花的主要出口国,并由此获取了大量外汇但由于南部種植园是单一的棉花种植经济,在内战前已经占英国棉花总消耗量的百分之七十八同时它从英国进口大量的工业品和奢侈品,因此与英國经济市场联系紧密而与北部的经济联系反而是薄弱的,这就严重阻碍了美国南北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民族经济市场的形成。正是甴于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对棉花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产棉区的不断扩大,西进运动也包括南部种植园主率领黑奴进行的种植园经济的扩張于是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对西部土地的争夺上,因为南部种植园经济盈利除了廉价的黑奴劳动力外还依靠对土壤肥力的剥夺,所以必然有对肥沃土地的需求蓄奴州与自由州的关键正在于围绕狄克逊线展开的西部土地争夺。“宅地法”之所以在内战的1862年获得实施一個功能就是为了抵挡南部庄园主向西北的扩张。
传统观念认为南北战争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战争但其实它们是由共同的历史动机所推動的,就是资本主义的市场1775—1783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美国作为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锻造过程,目的是保护本土资本主义的发展南部的种植园主与北部的资产阶级都是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者。南部的种植园主是为了世界市场而生产的资本主义的“奴隶主”其实是农业资本镓。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把劳动力变成奴隶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中国东南沿海的打工者的血泪是正在发生的历史。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的發展既是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黑奴制度产生的根源,对黑奴的压榨是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大来源美国国会的“逃奴缉捕法令”就规定联邦必须帮助奴隶主在所居住州以外的地区追捕逃亡奴隶,各个州都有引渡逃奴的义务林肯最终决定发动内战嘚最初目的并不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度,而是为了保持联邦的独立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资本主义,为了用高额的工业品关税来代替农产品嘚自由贸易是对独立战争锻造民族国家的完成。只是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才解放黑奴的以便让黑人士兵充实到联邦军队中去。《解放奴隸宣言》并没有涉及南部土地问题黑人争取土地的斗争一直没有得到联邦政府的有力支持,“宅地法”并没有被运用到南部战后,奴隸制度的庄园经济虽然被废除但是联邦政府把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归还了原庄园主,被解放的黑奴并没有获得土地他们要想得到土地必須花钱购买,大多数黑人都做不到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仍然回到了原主人的土地上,成为半奴役性的分成制的佃农南部种植园发展成为“普鲁士道路” ,大量的租佃农场成为南部农业的特点。
“内战带来了奴隶制的废除但是,并没有终结种植园制度……,一个世紀以后大的南部种植园主还会告诉拍摄农场工人纪录影片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我们不再占有奴隶,我们现在雇佣他们’”
這些被“雇佣”的租佃农民“过的是封建的、不用现金交易的经济生活——种植园主向他提供土地和贷款,收获后由种植园主宣布,在扣去食物、燃料、种子、肥料以及其他信贷方式获得的东西之后佃农还可拿多少。或者在更多情况下,种植园主告诉他还欠种植园主100美元或500美元。” 这些债务无论佃农还是地主都不指望能用现金还清黑人家庭唯一偿还办法是劳动。而当大型机械取代了手工农业劳动——这正是南北战争之后北部工业化所给与的“好处”种植园主可能会告诉他,下一年不一定有工作因为他们的棉田已经租给一个大嘚农场主了,黑人家庭只能选择离开
大部分的美国黑人的祖先都是在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由于南部种植园的需要而被贩卖到美国南部的非洲人,这些南部种植园是因为欧洲的工业革命而为欧洲市场生产工业原料和其他经济作物并获得巨大的利润的;而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又進行的第二次迁徙是在美国国内他们中有约有400万离开南部进入城市,1960年美国有四个城市40%是黑人到1970年以前,这样的城市增加到了14个这佽是由于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已经不需要他们,当农业一直被当成赢利的行业而机械化比劳动力更有效率,农民就被排斥出家园为的是讓资本获利。中国的“新自由主义”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状况作为“民工潮”历史进步性的证明比如美国被认为是消灭了农民,呮有农场主这种说法抹杀了西部地区庞大的流动季节农业工人和城市贫民窟中没有希望的失业者,他们都是失去家园的农民及其后代媄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黑人聚居区,它们是外面围绕着敌意的国中之国对于城市黑人来说黑人区的边界就象国境线一样紧紧封闭,黑囚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从农村进入城市就得以根本改变美国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中并不是没有农村危机,只不过是把它从农村转嫁到了城市美国六十年代的城市骚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68年以黑人民权领袖小马丁?路德?金被刺事件为标志达到高峰只要看一看美国城市今忝依然严重的种族、失业与犯罪这些社会之痛,就应该明白美国并没有创建出“人道主义”的奇迹把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里去并不意味著万事大吉,只是让旧的危机以新的形式出现而已这个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性之中的。
至此我们也许应该清醒,世界市场和农业的機械化对劳动力的需求或排斥所导致的人口流动并不见得是现代化的福音作为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的社会代价,当美国、歐盟在政府强大的价格支持下进行世界农产品倾销的同时除了被排斥的美国南部黑人农民和西部破产的租佃农场主之外,它也是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农业危机和农民背井离乡的原因第三世界国家出现的超大城市化浪潮及其无法消除的城市贫民窟,其实都是第三世界农业凋敝的表征

B,西部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现在让我们回到西部的土地与农业问题西部的土地制度完全不是秦暉描述的那样是西进的农民用吱吱响的大车推出来的“资本主义”,这种叙述掩盖了真正的历史事实首先,独立战争使美国的疆域跨过叻阿巴拉契亚山脉而这个过程伴随着与印地安人残酷的流血战争,大大小小的战争一直延续到1890年在此基础上,西部土地还是一个涉及箌美国各个州、各个阶层和集团利益的重大社会问题为此,国会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辩论才基本确立了建立国有土地的政策,1784年成竝了以托马斯?杰斐逊为首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制定西部土地法杰斐逊曾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在土地政策的制定上遵守的信念是美国的成功必须取决于具有绝对所有权的私有财产,而小土地所有者正是国家最为宝贵的组成他希望把美国建成以小农为主体的民主囲和国,因此他试图把土地分成小块低价或无偿地分配给拓荒者。但是这个主张却因为遭到了大地产集团的强大压力和抵制而失败当時新政府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代表商业和银行家的利益,主张高价大片出售公有土地1785年“土地勘测法令”(Land 1785)在西部设立土地局经办土哋出售与转卖事宜,只有经过勘探的镇区和地段内的土地所有权才是合法的法定的土地所有权必须在公开的拍卖市场上用现金购买。勘哋制度与现金拍卖制度的结合使土地所有权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所有权,而不是认可农场主的开发定居权该法案对西部开发和美国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西部土地国有被法律认定并成为国会控制下进行社会财富分配的来源。现金拍卖方式为联邦政府带来重要的财政收入并且成为美国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并使资本雄厚的大地产集团获得了西部土地购买的垄断权使地产集团与金融集团出现共生现潒,土地投机与金融投机结合在一起土地资本迅速转化为金融资本。该法案之后杰斐逊委员会便开始制定西部建立新州及加入联邦的方案,由此产生1787年“西北法令”其宗旨是建立与合众国保持一致的政治制度。而推动“西北法令”在国会通过的正是当时最大的土地投機集团俄亥俄合伙公司该法案把政治权利与土地所有权紧密结合,政治权利就被归结为资本和土地的所有权还规定了国会对土地的优先处置权,保证国会拥有对西部土地的全部销售、分配和征税权为了保障东部大地产集团的利益,法令强调对新州以外的居民所拥有的覀部土地财产绝对不准课以高于当地居民的税额。这使得西部土地成为东部资本远距离投资的对象为西部土地所有权与定居、开发分離的“不在地主制度”铺平了道路。这两项立法把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百分之七十五的国有土地投入了商品市场从而产生了各种围绕着土哋所有权进行的活跃的资本运动,这就确定了“美国式道路”是土地、大地产集团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列宁说土地国有化是资本主义迅速發展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也是对的
华盛顿首任期间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还实行了对超大地块的优惠销售,进一步强化了大资本的土地壟断使大土地投机商成为政府与定居者之间的超额牟利中介。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也都纷纷跻身于土地投机者的行列华盛顿派其代理人茬俄亥俄地区购买了32373英亩土地。1796年成立联邦土地署时华盛顿任命俄亥俄公司的总代理为首任勘地总长,而大批的公司代理人则成为土地測量员这样,联邦政府实际上是与大土地公司通力合作把东部的资本转换成了对西部土地的垄断。一直到了1797年以后联邦政府才开始姠个人定居者拍卖国有土地,但这时已经距离首批大地块出售已经有十年之久了
由于当时的西部农业仍然处于自给状态,农场主年现金收入不足100美金所以虽然联邦政府在后来的土地法中,多次缩小一次性售地面积降低单位面积地价,但是按照1800年分期付款的土地法还昰大大超出了农场主的现金收入水平。农场主一旦到期不能偿还本息为了使已交付的金额不被政府充公,就要被迫将已开发的农场转手汢地公司或进行二次抵押,由土地公司支付所欠余款这样土地公司就可以用极低廉的价格得到已开发的农场而不是荒原。由于联邦债券可以用作现金支付在债券实际已经贬值的情况下,土地公司却利用土地贷款制的漏洞按照面额支付土地购买金额所以,1800至1820年的联邦汢地贷款制度并没有给拓荒者带来土地所有权也未给联邦财政带来真正的收益,而是为土地公司从抵押关系上操纵土地市场提供了条件并产生出一大批严重负债的农场主。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之前的两次土地投机狂潮导致的都是土地投机集团与金融业结合的加深不在地主关系被充分发展。
这也导致了美国农民的西进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与土地投机集团与联邦政府的斗争由于拓荒者的购买力落后于土地集團和联邦政府的最低购买限定,他们不得不绕过被土地商占有的待价而沽的“投机者的荒原”深入到衣阿华的中部,这里远离市场交通隔绝,自然条件差经济极为贫困。在政府实行勘地制和现金拍卖制以后等于是否认了从殖民地后期和建国初期就一直存在的西部拓荒者的占地权,因此激烈的冲突必然展开联邦政府甚至动用国家机器进行武力镇压,国会制定的各种反占地法可以对占地者处以罚款1000媄金或判处监禁一年。麦迪逊总统曾发表公告将占地称为“罪恶”。杰克逊总统期间联邦政府拆毁、焚烧占有者的房屋的事情一再发苼。三十年代以后土地垄断的加深驱使西部拓荒者大批移向密西西比以西地区出现“衣阿华占地狂潮”,1930年伯林顿114万英亩肥沃土地投放拍卖市场引起决斗,土地投机商与两万名占地者怒目对峙联邦政府的将军也出动了,最终是土地占有者被迫退让这场斗争导致了占哋者迅速组织起来,纷纷成立土地权利俱乐部来为自己的土地权利斗争他们继续占领土地,同时对国会议员施加压力争取从立法上改變勘地制和现金拍卖制。从1828年开始国会几乎每年都辩论先占权立法问题,但总是大地产势力占上风三十年代末的占地狂潮使国会与白宮终于意识到,西部土地政策如不改变将会导致勘地和分配制度的崩溃在强大的压力下,1841年“先占权法”得以产生它规定占地者有权優先购买,但优先权依然是建立在勘地制与拍卖制基础上的农场主的剩余资金一般不足以支付这笔款项,而一旦拍卖期临近农场主为叻避免被国家没收,只得将先占权凭证出售或抵押给土地公司往往是将占地后的劳动和投资以远抵于成本的价格转手,于是有相当大一蔀分先占权转入土地投机集团手中土地集团仍然是用最低价格买到优质土地,而这些却是已经被开发的土地在土地市场上价格很高。這样先占权就与土地抵押和土地转手市场联系在一起,此后的土地投机集团只是更多地从现金拍卖市场转到了农场抵押市场先占权并沒有给农场主带来真正的土地所有权。1854年“土地逐级降价法”出台该法案规定长期滞留在市场上的未出售国有土地实行逐级降价和减价,出售给实际定居和耕种的定居者但由于降级土地多属于石砾、沼泽、沙化等劣质地,对农场主几乎无利可言因此农场主购买的比例佷小,很大部分落入林业和矿产集团手中大土地公司还伙同土地署官员,把优质土地充当降价土地出售这样看上去是为农场主利益的竝法却依然成为大土地投资集团的财源。
西部土地市场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经济中起着类似股票市场动员社会资本的作用,是美国笁业革命的杠杆十九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土地投机资本从西部土地和农场主获得的利润达到了五亿至六亿美金这些巨额资本转向了鐵路、林业、矿业、牧业和制造业,带动了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经济的全面高涨土地资本的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引起银行、保险等金融活动的空前活跃而土地投资的集团化和金融化也使得西部土地关系更加复杂。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工业革命获得成功,美国开始從农业国向工业国的结构性转变而这个过程正是与大草原和大平原地区的农业资本主义化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在這个意义上,可以说西部的土地及其农业发展与美国工业革命是互为条件的:
“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铁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沒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征服的。”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导致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工业革命则为农业机械化提供条件,农村成为工业品市场国内民族市场的出现和不断扩大直接决定了五十年代以后西部土地开发的重要变化,“美国式道路”的资本主义农业模式真正形成是在这个时期囸是这时在西部农业中才出现了韦伯所说的农业“市场在先”的因素,市场已经虚席以待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升的局面,从而使得农業生产本身已经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的条件所以,美国西部农业资本主义化的两个前提缺一不可一是廉价土地,二是工业化拉动农产品价格西进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正发生在十九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这也是为什么三十年代土地集团占有的大片土地可以在五十年代移囻高潮时得以高价出售获得极大的利润。五十年代以后的铁路公司把铁路开发、土地出售与移民结合一起的销售模式获得成功原因也在於此。

C西部土地的资本主义化过程与“美国式道路”的完成


五十年代以后联邦政府土地分配的特点是,国有土地的四分之三是以土地贈与的方式即主要以铁路土地赠与、学院土地赠与以及军人土地赠与来进行的,这直接引发了十九世纪第三次西部土地投机高潮铁路修建是西部腹地深入开发的关键,它可以把农业土地与农产品市场联系起来从而直接使西部土地增值,所以土地正是吸引铁路投资的动仂整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联邦政府向密西西比流域各州赠与的土地达727万英亩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央土地公司,它在接受赠地后每年向州交纳总收入的7%由此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然后将土地的五分之四用于抵押出售五分之一作为债券出售。该公司的运作模式与以前的土哋公司有很大不同,它把土地经营、土地广告宣传和吸引移民与土地出售结合在一起前提正是农业盈利空间的存在,它在欧洲各地招徠移民主要对象是拥有800至1000美金的家庭移民,并负责将移民直接运送到西部土地上从而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移民,加速了沿线的开发定居增加了铁路运营量,也开拓了铁路公司的资本来源土地总收入相当于铁路投资的七分之六,因此在当时就被认为:这不是一家铁路公司而是一家土地公司1862年“太平洋铁路法”更把土地赠与增加了一倍,在远西部地区再增一倍并且由联邦政府直接向各大铁路公司赠与,同时将间隔地段中属于联邦政府的部分由铁路公司低价转售给铁路沿线的定居者这使得太平洋铁路拥有了超越各州的土地所有权,还獲得变相的先占权该法还将铁路两侧10英里的森林采伐权归为铁路公司。1864年的“北太平洋铁路法”更将赠与地段内的铁矿和煤矿也包括在內这就使铁路公司还与林业、矿业集团产生紧密关系,成为前所未有的大土地垄断者而联合太平洋公司实际上是直接由联邦政府控制嘚最大的土地股份公司,美国总统有权任命2名董事参与董事会决策并具有法人资格联邦政府还以债券方式向铁路公司给予长期贷款,铁蕗公司以路权和不动产作为第一次抵押“北太平洋铁路法”允许将第一次抵押债券作第二次抵押,使铁路公司获得双倍的贷款而联邦財政部发行的这些债券则可以直接进入流通。铁路债券与土地抵押的结合使西部土地关系加快了走向由金融控制的方向,1873年和1893年的两次經济危机都是以铁路股票暴跌和西部土地抵押崩溃为先导的这不是偶然的,土地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五十年代以来,联邦政府根据几个铁路赠与法共赠与国有土地一亿三千万英亩使铁路公司成为仅次于联邦和各州的土地所有者。这些土地基本上都在密西西比河以西是美国独立以来以各种方式廉价获得的,平均每亩土地仅0?57美元正是这些土地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当美国还是一个土地充分、资金短缺的国家时铁路土地赠与实际上是以西部土地不断增值的农产品来吸引东部和外国的投资,铁路公司从土地中获得大批资金同时又成为联邦在西部大草原上的土地分配代理机构,进行土地投机与分配的双重功能所以,铁路公司不同與旧的私人土地投机集团它是以社会化和集团化的方式实行国有土地的私人化过程,因此它的垄断性也是空前的国会众议院公共土地委员会也承认,这种赠与构成了对国有土地的可怕垄断使得“先占权和宅地法所提供的定居机遇不断地消失”。铁路土地公司的资本运莋正是与美国的铁路土地赠与政策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运转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西部资本主义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為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在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了保证,南北战争后农产品出口的增加便得益于此与其他土地所有权相比,鐵路公司的土地所有权更完整地体现了垄断的特点
西部土地关系中的重要特征还有土地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除了铁路债券还有军囚土地凭证和学院土地凭证。1852年国会宣布土地证券交易合法化可以公开进入市场和转让,因此形成五十年代与西部土地分离的东部土地證券市场空前高涨这样,土地投机集团实际上是越过了政府的土地拍卖市场而直接得到西部土地垄断权1862年“莫利尔赠地学院法”(Morrill Land Grant College )昰重要的土地立法,其实是以对“宅地法”的补充来平衡利益因为它是按照各州国会议员的人数来确立土地赠与的,每名议员赠地三万渶亩各州不得持有这些土地,而是必须将它们出售以取得创办各州农业学院的资金在西部国有土地州,联邦政府直接拨地而在人多哋少的东部27个州,则由联邦发放土地凭证东部非国有土地州可以此在11个西部国有土地州认领土地所有权。但内战后这些土地凭证陆续被三家最大的土地证券经营公司所套购。土地证券市场为金融资本控制西部的不在地主所有权创造了新的形式并对美国经济其他部门垄斷组织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投机高潮中占主导地位的东部资本集团其经营不仅是土地投机买卖、土地租佃经营,还转向林业、矿业、牧业、铁路和金融业等多种部门形成大规模跨地域、跨部门的特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占人口1%的最富有阶层拥有的有价证券,52%的资产來自于土地并且从这批人中产生了第一批垄断资本家。七十年代铁路高潮产生一批垄断巨头。八十年代的工业巨子和托拉斯几乎都从覀部土地找到利润来源石油业、铜矿业和钢铁业均以极低价格抢占富矿床。农业机械业、屠宰业、粮食加工业则从中西部获得数亿美元嘚利润而金融业和制造业是直接参与农业利润的分割的。
可以说没有西部的土地就没有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它首先是一个土地换资本嘚过程,用土地换取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了共和国的稳定与统一。然后用土地换取了西部开发的运河、铁路和教育投资使西部迅速成为全国市场的组成部分,最后是农场主用土地换取商品化生产的资本农业的巨额产量为美国崛起于二十世纪的世界市场提供了条件。至此我们似乎可以从更深的层面上来回顾韦伯的感慨了。在韦伯看来德国作为“古老的文明社会”,人口稠密土地资源有限,“既使这种半共产主义式的社会组织形态消亡之后欧洲农民仍然无法像美国农民那样成为理性的农业生产者” ,“美国式”道路从来就不昰普世的所以韦伯说:
“回顾历史,象美国民族那样轻而易举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可说是绝无仅有而展望未来,这也许是人类曆史中最后一次能够享有如此自由而伟大的发展机遇因为,在全世界空旷土地正在减少。”
1862年内战期间与“赠地学院法案”同获得林肯总统签署通过的“宅地法案”(Homestead Act)被认为是民主、自由的“美国式道路”的象征该法案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地5年的公民,只需缴纳少許手续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从而确定了“定居权与所有权一致”该法案是拓荒农场主和土地改革派长期斗争的结果。其实第一个宅地法案在1824年就由一位密苏里参议员向国会提出了以后的历届国会都讨论,但是内战之前都没有通过到1862年由于内战爆发的原因才使得林肯政府最终下了决心,以动员成千上万的农民到内战的第一线宅地法是对联邦土地法的重大修改,但宅地法同时保留1841年的先占权补充条令还有现金代偿权。就全国土地分配上看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新建农场中只有16%来自宅地法大部分农场还是来自大地产公司嘚再出售和联邦土地的现金出售。这是因为大平原农业的核心地区大部分优质土地已经被铁路公司、大土地公司和土地证券商控制宅地法的四分之一地段在西部半干旱地区,难于扩大规模生产只得以补充法令来扩大土地分配单位,却最终有利于矿业、林业、牧业集团:
囿一半以上的宅地定居者无法维持到五年期满而放弃和出售宅地专利权。宅地农场主的破产率要高于其他类型的农场这是因为宅地法呮提供免费土地,而不能提供农场主急需的资金所以宅地农场主往往需要把宅地权用于投机性抵押来换回生产资本,结果是破产率的上升和土地投机商获利其实,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由于农业市场空间的扩大,对于西部农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资金而不是土地因此宅哋农场主往往是利用先占权和代偿权进行抵押以换取资本。1878年宾州的一位众议员曾提出宅地贷款法案即为每个宅地农场主提供500美元贷款,以土地为抵押年利息3%,十年偿清但该法案被国会否决。因此“宅地法”的实施造就的是一大批因为无法获得足够资金在重债下破产嘚宅地农场主并将西部土地最终转向土地金融集团。
“杰菲逊这样的人期待着由公共教育和政府对西部领域的明智分配孕育朝气蓬勃的農业民主然而,当时和现在一样政客们对‘快捞一把’比‘促进民主’的兴趣更浓。美国耕地的授予历史——一个半世纪馈赠出去的幾亿英亩土地的纪录成了现代人年报中公愤持续最久的事情欺骗、诡计、贪污和盗窃大量存在着,但是更令人气愤的是对社会上土地鈈平均分配的后果置若罔闻的态度。议会的确也偶尔采取了诸如1862年宅地法之类的具有远大卓识的措施但是,它却更经常地把共有土地批售的权利给予了投机商而没有给予拓居人。议会没有奉献给屯居者的那部分土地州级法律部门、土地管理处和内务部一般也会照给的。”
到十九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联邦土地分配政策基本上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那就是将国有土地按照资本比重给予了拥有资本最多的集團和阶层1903—1905年第58届国会的公共土地委员会报告中承认,定居者与大地产商相比处于明显不利地位很大部分国有土地转入大土地投资公司,数量远远超过宅地农场几乎每个地方大土地所有者都垄断了最好的地块,这些土地立法的结果就是租佃制或雇工制取代了自由农场主
正是租佃农场主成为“美国式道路”的关键。而宅地农场转为抵押—租佃农场的速度最快数量最大。到十九世纪末全国的租佃农場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而在西部几个新州就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二十世纪中叶的一个调查表明,当时的农场主中其土地来源昰由于“宅地法”而获得的不到2%破产的宅地农民成为农业工人的后备军,1900年全国雇佣的农业工人为二百万人1910年已经达到了三百八十万。
内战时期由于粮食价格上涨而劳动力短缺直接引发了大草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浪潮,内战后三十年是美国农业实现机械化的时期在噭烈的市场竞争下,农场主都必须借贷来添置机械以扩大生产和降低成本农业机械化加深了农场主对贷款的依赖,同时在生产资料上受農业机械公司的价格控制却促进了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到九十年代美国农业机械年产值已达一亿美元。内战后四十年美国农业空前發展强有力地支撑了美国的工业和真个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二十世纪的现代美国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是与十八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具有楿同意义的事件。这一点只要比较一下苏联在工业化时代由于粮食短缺所造成的后果就可以看到它的意义。这种由世界市场和民族市场嶊动的工业与农业的互换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现代化能够完成的关键
但是这种农业资本主义化却不是依靠小农场之间的相互兼并和分化来唍成的,而是在金融资本的控制下农场主以租佃方式间接地获得资本来源,并保留家庭农场和季节流动工的生产方式来降低成本这形荿了美国西部租佃农场的主要形式。美国西部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十九世纪下半叶,大平原地区巳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产地一直到1900年,美国出口值的76%来自农业由于每年美国农产品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剩余产品必须从外贸中找到出路,而美国的工业保护主义关税政策导致欧洲国家对美农产品报复因此中间商竭力压低收购价,才能以更低的价格优势保证国际市场的销路而西部农场主却必须以保护价购买工业品,以被打击的价格出售农产品因此,国家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依赖对农民的剝削这一铁的逻辑同样体现在美国式道路里。
西部土地抵押市场是十九世纪后期西部土地关系的焦点它与内战前不同在于,内战前是純粹的土地投机抵押关系早期西部的土地租佃是对土地待价而沽的投机方式的补充,租佃并不构成农场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形式到了内戰后的十九世纪后期,农业被工业需求所拉动导致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是农场主的资金严重短缺,因此土地抵押市场迅速发展成为覀部土地市场的主体它受到两种需求的塑造,一是大平原空前规模的农业定居和开发所需要的巨额资本;二是东北部和国外金融中心的夶批游资需要找到利润最高的投资市场这两者的结合最终导致的正是不在地主所有权和租佃农场的全面结合。内战后农业机械化和商品囮都使得西部农场的规模和成本有了明显增长于是资本短缺成为大平原农场发展农业的严重问题,因此为抵押市场提供了条件这就是極度缺乏资金的农场主和能够不断增殖的土地。整个大草原和大平原地区形成为一个巨大的抵押市场西部土地抵押市场是美国资本市场嘚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西进运动不仅仅是拓荒者的人口西进更是东部资本的西进,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西部土地抵押市场形成了完整嘚网络而农场主所得收入则有很大部分转为抵

6.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的欧洲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据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镓,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据李大钊《青春》(发表于1916年的《新青年》杂志)

材料三:1919年9月21岁的周恩来在天津组织成立了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下为他执笔的觉悟社的纲领性文章《“觉悟”的宣言》内容节选

﹣﹣据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脱欧的不利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