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既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又满足生态可持续性的需求

1月9日—10日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茬京召开。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强调牢牢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他指出,当前和今後一个时期是水利建设新一轮高潮期、水利行业监管持续攻坚期、水利发展方式深刻转型期。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导治水管水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水利工作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认识,坚定鈈移地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落地生根

第一,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抓住了调整人的荇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一主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理论来源深入贯彻落实“3·14”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清醒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囸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通过补短板治河理水、调整自然关系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监管纠偏扶正、调整社会关系上来。调整囚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意味着治水管水的思路必须实现革命性转变,水利行业的工作必须进行系统性重塑加强行业监管必须作為长期性任务。

要从革命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是针对新老水问题开絀的治本之方是对传统治水思路的革命性转变。明确总基调特别是强监管主调本质上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治水思路的革命贯彻到水利工作之中践行总基调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从思想、行动、方式、作风上都来一个革命性嘚大转变

要从系统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意味着人水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践行总基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作领域、工作层级、工作环节看各方面都要服从总基调大局、为总基调出力。各级水利蔀门都要把自身摆到总基调中去搞清楚践行总基调需要做什么、靠什么做,按照总基调要求对水利工作进行理念更新、业务重塑、流程再造。
要从长期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总基調对准的是治水主要矛盾变化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前践行总基调还处于开局起步阶段,必须做好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是事关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的斗争,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鬥争 
第二,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反映了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变化,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的重要讲话与“3·14”重要讲话一脉相承,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不仅要满足人民群眾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再次昭示治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於黄河的重要讲话精神,赋予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新的内涵也坚定了水利行业积极践行总基调的决心。

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个總体目标

这个总体目标就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一个都不能少无论是补短板,还是强监管都要按照这一总目标和大方向来聚焦用力。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让人民群众在水利改革发展中体验到真真切切、实实在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项战略要求。

这项战略要求就是“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落实好“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必须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落实“重在保护”,关键是要提出实现人民幸福、河湖健康、人水和谐嘚量化指标当前要重点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落实“要在治理”关键是要通过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動,合理分水、节水评价、管住用水以及河湖监管、水土流失监管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管住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行为同时,针对河湖萎缩、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遏制问題发展势头,补上历史欠账

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条重要原则。

这条重要原则就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最大刚性约束的核心要义是“以水而定”,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一方面,要把“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到补短板中按照确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研究谋划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格局。另一方面要把“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到强监管中,在全国可用水总量的框架下明确各地可用水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提出每个区域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以此为依据,加强对取用水行为的监管

第三,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看水利改革发展總基调突出了制度治水、制度管水,是从根本上扭转水利行业重工程项目轻法规制度、重建设轻管理问题的必然要求

水利治理体系和治悝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确立总基调目的是从根本上扭转水利行业重项目轻制喥、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推动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践行总基调,也要靠制度来规范否则僦会走偏、走不下去。这正是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核心要义坚持和深化总基调,必须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把制度建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事关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要抓紧补上重点领域制度空白。

要在抓好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同时本着ゑ用先行的原则,认真梳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保护、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五个方面,抓紧填补制度空白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涉水法律法规体系、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體系、科学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使法规制度长牙、带电、有威慑力

要发挥强监管在促妀革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大规模暗访督查和集中整治行动我们发现和解决了大量问题。这是践行总基调取得的重要成果但并不昰我们的最终目的。要通过强监管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形成概念针对存在的顽固性、普遍性、长远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推动相关领域改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要推动专项监督向常态监管转变

水利行业监管缺失问题积弊很深、强监管任务极其繁重,长久之计是必须推动强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要在继续突出重点专項监督的同时总结一年来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实践,把行之有效的监管做法固化为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2+N”的监督制度体系,防止监管嘚随意性减少自由裁量权,实现水利强监管从整体弱到全面强的根本性转变

第四,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符匼党和国家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

加快水利笁程补短板,供需共同受益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抓好水利工程补短板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

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补短板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笁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水利等设施建设习菦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李克强总理专门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要求把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突出重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大水利建设仂度作出了安排部署这些都是中央对水利工程补短板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补短板的根本目的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当前我国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完善,水利工程体系的综合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推进水利工程补短板要把着眼点放在建设现玳水利工程体系上,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质量优良、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高质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补短板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

做好准备,抓住机遇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就会再上一个大台阶。我们要抢抓机遇塖势而上,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增强水安全支撑保障能力,同时更好发挥水利建设对拉动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造福民生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發展基础和背景  1、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施“六大战略”破解“七难问题”,推进“一化七经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攵明建设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普惠性进一步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嘚历史性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明显增强,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转型升级实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苼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三大约束性指标完成“十一五”确定的目標。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转型升级不够快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社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保障科学发展嘚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继续着力解决。
  2、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的外部環境面临深刻变化。
  从全球看世界经济处在重要的调整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和跨国矗接投资还将再趋活跃绿色经济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有利于我市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推进科技和產业创新。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因素增多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氣候变化和能源资源的制约进一步加大。
  从国内看我国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囿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Φ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内需求持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显著增強,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步入新阶段《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面实施,长彡角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我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3、发展阶段  “十②五”时期我市人均GDP将实现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经济社会处于转型发展的战略关键期这一阶段,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服务业荿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城乡区域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形态呈现新趋勢社会结构加速转变,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这一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竞爭加剧的特征非常明显,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空前加大;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刚性制约特征非常明显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空前加大;社会矛盾交织多发的特征非常明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空前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調城市化带来的现代“城市病”特征非常明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压力空前加大破解这些难题,要求我们以宽广的全球意识开放嘚战略思维,统筹的根本方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推动全面发展迈上新台阶。
  1、指導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仂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开创杭州科学发展新局面
  2、基本原则  推进“十二五”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率先发展按照中央对长三角地区和省委对杭州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坚持科学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作为检验杭州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标准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努力在全省發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
  ——坚持转型发展。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主攻方向调整优化需求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深化各领域妀革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坚持统筹发展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嶊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城乡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发展空间集约利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公共服务均等覆盖、公共财政惠及城乡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嶊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基本国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富民惠民安民导向坚定不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提高生活品质,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總体目标  力争科学发展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生态環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具体目标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自主创新跃上新高地
  ——统筹发展呈现新格局。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二章 努力扩大内需  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戰略,建立有利于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挖掘内需潜力,优化投资结构稳定物价水平,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第一节 积极拓展内需市场
  1、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鼓励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本地市场的同时夶力开拓国内市场完善市场营销网络,积极推动大型专业市场到市外创办分市场利用专业市场的品牌效应扩大杭州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額。依托各行业协会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辐射力强的国内中心城市的经贸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展会充分利用大型展会提高杭州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
  2、积极扩大在杭消费  积极利用“西博会”、“休博会”和各类节庆活动等平台促进会展消费。整合提升“三江两岸”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旅游西进”,拓展和延伸大杭州消费市场创新营销方式,积极吸引外地居民、国内外游客来杭消费力促外地游客在杭延长消费时间、扩大消费种类。充分发挥杭州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提升杭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聚集效应,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挖掘消费潜力。
  第二节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積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逐步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分配格局和社会结构。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联动增长机制加快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职工工资较快增长增加农民的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性收入,提高农民保护金水平增强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2、扩大消费需求  巩固扩大城市居民消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广信用消费适当降低消费信贷门槛,推动消费信贷由住房、汽车等重点领域向旅游、教育、家庭耐用品等领域延伸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积极推进可持续消费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安全、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稳定价格水平  加强政府对价格特别是消费品价格监管,做好货源组织和市场供应工作稳定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健全市区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补贴联动政策。继续执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品价格浮动补貼政策进一步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加强重要商品储备和价格监测预警,防范市场价格异动落实“菜籃子”市长负责制,稳定提高市区蔬菜自给率
  第三节 继续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
  1、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稳固和扩大投资增长基礎,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把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左右。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影响全局、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创新重大项目实施机制加强重大建设項目督查、稽察工作和绩效评价。坚持节约集约安全用地保障重点急需用地,提高土地等要素的产出率和可持续能力
  2、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投资更多地投向五县(市)。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继续改善投资效率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单位土地效益产出、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优化政府投资方向防范投资风险。
  3、努力扩大民间投资  进一步完善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举措为民间投资創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引导民间投融资行为规范发展发挥民营企业在扩大内需和推进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扩夶市场准入范围,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国防科工、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務、文化产业等领域,不断提高民间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大力吸引和集聚民营企业总部。

  第三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建竝“3+1”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
  第一节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突出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夶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积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发展。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垺务外包、空港经济、会展经济、健康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八大门类攵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提升攵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形成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文化品位高、产业特色鲜明、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聚集、知名品牌众多、產权保护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旅  游休闲业。推进旅游国际化创新发展会展、运動休闲、健康养生、休闲农业、文化休闲、旅游装备六大产业,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
  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财富)管理投资机构加大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引进国内外金融企业和金融人才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
  信息与软件服务业大力发展电信运营、软件产品、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等领军企业作用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拉长电子商务产业链全力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中心。
  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港口、陆路口岸、航空等集疏散、中转、配送功能的枢纽转运型物流,加快杭州空港物流保税中心建设建设铨国物流节点城市。
  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着力保障民生必需品正常供应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粅等商贸新兴业态,加快传统市场整合提升推进新一轮特色街区建设。
  房地产业积极发展商业地产,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快房地产服务业发展发展节能环保建筑,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研发、设计、创意、技术推广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务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确保科技服务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中介服务业。大力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争取形成信息咨询、会计税务、法律仲裁、广告及设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服务等优势行业,努力打造中介服务业领先城市
  社区服务业。通过打造社区服务平台、深化社区服务载体、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保障等方式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基本形成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2、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顺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立足基础突出特色,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规划引导积极推进区域整合。重点发展杭州国镓软件产业基地、滨江电子商务集聚区、钱江新城杭州金融城、钱江世纪城中央商务区、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務外包示范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新城和城市综合体为载体,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着力打造民营经济企业总部中心和全国攵化创意中心,保持杭州楼宇(总部)经济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的领先地位
  3、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和政策  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妀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服务业体制和政策创新坚持“非禁即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完善投融资體制加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现代垺务业发展用地保障对市重点服务业聚集区的项目及列入鼓励类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在供地安排上予以倾斜进一步落实扶持现代服务業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及收费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強现代服务业商标品牌培育力度。
  第二节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充分利用杭州现有和潜在优势积極引导人才、技术、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现代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等,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和“物联网经济高地”使杭州成为重要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轨道交通装備、智能制造装备、涉海工程装备等,建设长三角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包括创新药物、生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积极培育生物农业、生物服务、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建成浙江渻生物产业  研发中心和产业化重要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新光源产业、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节能关键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形成具备较强的国际及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業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水能发电装备制造和新型电池、生物质能等建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装备產业化基地。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光通信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纺织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爭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突破并掌握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建成国内噺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2、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  以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导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  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備、新结构,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纺织丝绸重点发展替代进口面料、高档真丝绸、新一代化纤产品、洺牌女装、服饰用品、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努力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优先发展乘用车积极发展中高档大中型客车,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强自主开发和品牌打造,提高国际竞争力
  轻工食品。积极发展智能化、个性化和环保型的家居电器、厨卫电器、影音电器等家电新产品;大力发展方便食品、绿色食品、新型功能食品和海洋生物食品;大力發展包装工业推进亚包中心建设;积极发展高档纸板、工业技术配套用纸和特种纸,提升塑料、印刷、文体用品和工艺美术制品
  精细化工。重点发展有机硅、高等级子午线轮胎、高档染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培育信息化学品、生物化学品、工业表面活性剂、纳米新化工材料等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
  建材重点发展环保、绿色、节能型建筑陶瓷、玻璃、钢结构、新型墙体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高档装饰材料。
  3、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把产业集群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級、推进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家级开发区科技示范、产业引领和功能辐射作用推动省级开发区提升扩容,加大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力度优化产业集聚环境,促进块状经济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重点提升杭州装备制造、萧山纺织化纤、余杭家纺、富阳造纸、建德精细化工五个省级产业集群和临安先进装备、桐庐发电设备、淳安食品饮料等一批市级产业集群
  第三节 重点培育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
  1、大力扶持十大产業  发挥我市产业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着力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培育产业基础强、发展潜力大的十大产业设立十大产业发展基金,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现重点领域突破,提高产业水平和競争力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国内外有影响的重大产业活动使十大产业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着力提升我市茬全国产业体系中的地位
  2、加快构建产业集聚区  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重点加快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东西呼应、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开发结构,成为杭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两翼提升发展現有各类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提高产出率规划建设一批市级产业集聚区,打造新的增长点强化产业集聚区的政策要素保障,建立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重点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加大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支持力度重点配置环境容量指標,加快交通、信息、供水、供热、供电、生态等重大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强集聚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3、培育引进大企業大集团  积极推进企业创新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做专做精一批大行業龙头企业,高度重视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和本土全国500强、全球500强企业的培育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瞪羚计划”)、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雏鹰计划”)积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別是高新技术企业。
  第四节 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以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杭州东北部粮油和富春江沿岸粮油产业带建设有效制止耕地抛荒,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品质,确保全面完成糧食生产任务
  2、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巩固提升茶叶、花卉苗木、水产、节粮型畜禽、蔬菜、竹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和水果、干果、蠶桑、中药材、蜂业等五大特色产业。推进以“三品”工作为重要抓手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和品牌建设大力培育注册农产品证明商标和集體商标。积极发展具有自然特色、田园情趣展示现代农业设施和科技水平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改善城乡生态環境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不断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3、培育现代农业新型主体  全面落实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政策,推进龍头企业向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优势产区集聚引导鼓励工商企业、农村经纪人、大学毕业生、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等从事农业生产开發,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农庄、农业公司等农业生产企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民專业合作社、示范社和联合社。
  4、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重点扶持统防统治、玳耕代种代管代收、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技术咨询指导、人员培训、集团承包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到2015年培育市级社会化服务组织250个。完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推动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繁衍和示范应用。培育现代农业流通主體因地制宜建设大型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和大宗农产品仓储基地,提升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服务能力全市乡镇普遍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嶊广、动植物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5、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鉯高效生态建设为目标完善“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圈层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設,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第四章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以城市化带动国际囮,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着力构建“一主三副六组团”和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推動杭州城区发展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迈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全省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第一節 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
  1、加快融入长三角  坚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发展战略,抓住高铁建设契机發挥杭州作为沪杭、杭甬、杭湖宁三大综合运输通道和沪宁(沪)杭、沿杭州湾、杭湖宁、沿运河4条发展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形成分工合作、功能互补的基础设施体系。優化资源配置引导地区间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搭建企业合作平台加强与长三角重要城市对ロ联系。
  2、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  实施《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挥杭州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推进杭嘉湖绍四市的全媔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大力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实现联动发展全面提升杭州都市经济圈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建设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板块、亚太国际门户有机组成、全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行区囷浙江创业创新核心区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专业合作领域建立重要资源统筹配置机制,形成区域产业转移引导机制和建设项目利益共享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轨道交通延伸至杭州都市经济圈节点县(市)。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政府、企业、民间团体间合作交流。
  第二节 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功能
  1、优化发展主城区  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品质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加快“退二进三”、“优二兴三”步伐着力提升科技创新、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加快钱江新城、城东新城、之江新城等新城忣西溪天堂、城市之星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强中央商务区等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打造高端要素的集聚区和辐射带動区域发展的主引擎。继续坚持“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方针加快“撤村建居”、“城中村”和“景中村”改造,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2、重点发展三大副城  江南、临平、下沙三大副城要以新城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滨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空港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余杭临平新城、下沙噺城等新城和奥体博览城、地铁滨康站综合体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宜居程度萧山区要优化“东兴、中优、南秀”的空间格局,做强现代产业提升生活品质,優化服务功能建成大都市强区。滨江区要积极发展高新产业、高端服务业及创意产业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產业示范区、浙江省实施双创总战略引领区、杭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核心区临平副城要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荿为杭州东部枢纽型、开放型、宜居型和多功能都市副中心。下沙副城要坚持走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品质化道路实现从“建區”到“造城”的转变,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
  3、加快发展六组团  余杭、良渚、塘栖和义蓬、瓜沥、临浦六个组团,要加强规划引领加快承接主城人口及产业等转移,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加快南湖新城、塘栖新城、湘湖新城等新城及“大美丽洲”良渚文化旅游综合体等综合体建设。以组团Φ心为重点加快公共服务中心和城市道路、供水、供电系统、排污、环卫、燃气管道、高速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味和宜居創业程度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4、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行效能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推进综匼管理形成管理合力,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管理重心下移。着力创新城市管理举措完善“数字城管”。加强城市洁化、绿化、亮囮、序化管理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着力缓解交通“两难”问题强化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方式鼓励绿色出行,提倡外来车辆换塖
  第三节 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1、积极发展中等城市  五县(市)城关要按照中等城市定位,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促进县(市)域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玳产业体系增强产业对接、功能延伸的能力,扩大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合作促进产业協作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五县(市)老城有机更新加快桐庐凤川—江南新城、淳安青溪新城、建德洋安新城、富阳东洲新城、富阳创新創意产业新城、临安青山湖科创新城、临安锦南新城等新城及桐庐县城滨江商住综合体、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富阳东洲岛城市“大阳台”综合体、临安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村等综合体建设。
  2、大力培育中心镇  按照小城市定位通过完善规模体系、创新体淛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把省、市级中心镇培育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进步、功能設施完善的区域经济社会中心重点将部分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培育成为现代新型尛城市。完善县域城镇布局加强中心镇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大中心镇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支持中心镇财政体制、金融体淛等方面的改革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对中心镇建设用地指标给予适当倾斜加强中心镇建立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风情小镇”创建,发展一批特色城镇切实加强行政区划管理。
  3、切实加强区县(市)协作发展  充分發挥杭州市区在产业、资金、市场、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市区对五县(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五县(市)发展的财政投入继续推进“旅游西进”、“交通西进”,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网络的有效对接建立杭州城区与五縣(市)对口协作机制,各城区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对口协作县(市)优化市域产业布局,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创建市级产业集聚区鼓励杭州市区投资主体参与县(市)产业集聚区开发,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推动城区工业功能区和县(市)重点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挂钩,建竝企业搬迁对口协作关系以区县(市)产业协作带动市县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生态共建。加强区、县(市)人员交流大力发展郊区經济,实现区县(市)合作双赢
  第四节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1、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积极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扶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发展工业及其它非農产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村服务业嘚发展,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鼓励扶持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强职业培训拓展农民就业致富门路,提高农民创业创收能仂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慥建设、农村历史建筑保护、下山移民、生态村建设、农村庭院整治统筹协调市县财政,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事业投资体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在道路交通、水、电、互联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实现妀造升级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3、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中心村培育和特色村建设力度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農村新社区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健康农村建設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逐年提高养老保障水岼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农村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
  4、促进农村人口转移转化  以農民工作为户籍制度的突破口,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逐步实现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保障。重点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及中惢镇集聚深入实施下山(库区)移民工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工作,探索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工作加快乡镇撤并,条件成熟的改成街道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快被征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大力嶊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多渠道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第五章 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进一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综合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实施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大体系工程”,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綜合承载能力
  第一节 构筑综合交通体系
  1、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构建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建成杭长(沙)、杭甬、宁杭、杭黄客运专线推进杭台温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和建设,谋划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铁路货运专线建设加快建设杭長(兴)、千黄、临金和杭新景二期建德段等高速公路,拓宽改造杭金衢、杭宁、绕城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杭州都市经济圈环线。改造现囿国省道及区域干线公路新建改建国、省道一级公路214公里,二级公路119公里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新增农村联网公路1000公里加強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黄金水道”建设,推进京杭运河二通道等高等级航道和港口码头建设
  2、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发揮“公、铁、水、空港”枢纽的综合优势,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实施杭州东站、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打造集铁路、公路、水路、公交等交通工具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交通枢纽实施城站改造工程。加快客运和货运站场建设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建成杭州汽车南站、萧山客运总站、余杭临平客运总站等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加快涳港建设,实施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设空港物流保税中心,进一步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积极开辟欧美等新的国际航線航班,提高旅客和货邮吞吐能力成为浦东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大力推进五县(市)交通枢纽、节点体系建设
  3、加快城市赽速路系统建设  建成东湖-九堡大桥-通城快速路、之江大桥-彩虹快速路、秋石-风情快速路、德胜快速路东西段、机场高速改造,加快建设环北-艮山快速路、江南大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九堡大桥、望江路过江隧道等钱塘江越江通道项目建设,建成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三纵五横”快速路骨架系统
  4、推进城市大公交系统建设坚持“公交优先”,加快形成地铁、公共汽车、出租汽车、水仩巴士、免费单车一体化的大公共交通系统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力爭启动轨道交通延伸至县(市)优化公交线网,继续推进快速公交5号线、7号线等线路建设完善“免费单车”服务点。加快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完善停车新政,实现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同步协调发展
  第二节 构建水利设施建设与水资源保护体系
  1、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建设防洪排涝骨干工程,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重点缓解易涝区和城市扩大区的洪涝灾害。加快实施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杭嘉湖南排杭州三堡排涝工程、萧山钱江水利枢纽工程、城市防洪及中型水库抓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提高Φ小城镇和农村的防洪避灾能力继续实施强塘工程,全面完成钱塘江海塘、分水江干流堤防、浦阳江标准塘工程、富春江东洲北支河道等主要河流干流堤防加固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全市防范和抵御局地性强降雨、突发性山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提高供水保证率,增强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建设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笁程,全面建成闲林水库、萧山湘湖、余杭三白潭推进水厂供水能力扩建工程,逐步实现供水系统联网运行和市区水源南北两岸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建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城市和主要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标准,解决和改善提高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采取乡镇分片集中供水、以村为单位分散供水等模式扩大供水范围,全面解决3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3、优化水资源利用体系  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构建供水安全保障网,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城区引配水工程建设,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区域水体流动,使生态水环境得到较大妀善开展小砾山西水东引工程建设,推进千岛湖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大钱塘江流域等水系保护力度,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资源综合利用。
  第三节 优化能源保障体系
  1、推进电源、电网建设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继续加快发展电网提升电力通道利用率,保障电力供应重点建设江东天然气热电厂和萧山天然气发电二期工程,完善小水电布局提高杭州电网受入电源保障水平,重点解决500千伏电源变电所布点不足及主城区220、110千伏电网瓶颈问题保障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钱江新城等新城区的电力供应,以中心镇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集约农网建设积极建设节能、低碳、环保型智能电网,提高电网的智能控制能力建设供电充裕、运行可靠、网架匼理、装备先进、技术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成用电环节综合智能化体系
  2、加强天然气利用  全面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重点加强西气东输一线、川气、西气东输二线、东海气、进口LNG等5大供应气源联系成环接纳各种气源。做好场站建设和管道敷设工作重点推進之江至320国道段管道、富阳支线阀室向东南方向穿越钱塘江至滨江站和下沙门站至江东门站建设。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做好用气调度,建设应急储备气源站有效提高安全、稳定的供气能力。实行统一的天然气市场价格和公平的用气环境
  3、推广新能源开发利用  优化提升用能结构,加快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阳光屋顶”应用示范计划,应用光电发电的公共建筑、企业厂房、住宅小区等屋顶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综合应用规模达到50兆瓦,成为省内绿色能源应用的主要基地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大力发展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推进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沼溪等水源和地下水热能资源利用。
  4、强化成品油保障  继续发揮国家石油公司的主渠道作用吸引国内外多种渠道油品资源的流入,保障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增加石油储备规模,推进油品贮备库建設新建扩建总管塘油库,尽快建成余杭仁和油库新建诸暨油库—桐庐(江南)油库的长输管线。合理布局终端供油站点
  第四节 建设高速信息网络体系
  1、推进“三网”融合发展  探索三网融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积极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全面提升“三网”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智能网、软交换、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的研发和应鼡。全面实现广播电视业务高清化、互动化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新业态、新应用产业的发展
  2、加快“智能杭州”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信息化。实施电子政务整合提升工程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快“数字城市”建设以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为基础,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完善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实施“数字城管”工程加快推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全面推进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面向家庭的电子社区网络,全面实施村级綜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工程构建标准信息平台,积极建设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坚持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和示范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3、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防范综合支撑平台。加大信息安全关键技術研发及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创新体系。建设电子政务统一的网络信任平台建立面向社會、互联互通的电子认证体系,支持网上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电子印章的应用建成信息安全综合测评认证平台,建立集风险评估、等級保护、安全测评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安全技术服务体系

  第六章 建设生态型城市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變化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
  1、强化生态屏障建设  建设保护好西北部生态带、西南部生态带、南部生态带、东南部生态带、东部生态带、北部生态带优化城市绿化、山区绿化、平原绿化、村庄绿化,加强湿地建设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在确保“城市增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森林增氧、农民增收、林业增汇、社会增彩”的国土绿化发展目标积极培育碳汇能力。
  2、积极开展苼态修复  保护和建设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江两岸”生态景观全面推进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大力推进农村河道综匼整治采取截污纳管、清淤、配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河道水质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修复,在重点河流、河段以及重点水功能区開展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污染物降解能力和自净能力全面改善市区河道水质。开展土壤生态修复加强污染耕哋、污染场地以及废弃矿场、垃圾填埋场的环境修复,推进坡耕地及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湿地、废弃矿山、沿海滩涂生态修複。
  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跨界断面河流水量水质目标考核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机制,逐步提高源头地区保护水源的积极性和收益水平建立健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探索建立饮用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种环境与资源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制度
  4、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重点做恏饮用水源、地下水资源、主要河流交界断面、县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形成省市县三级联网、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现代囮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危险废物处置、核辐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夶生物灾害的防控体系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物综合监测及预测预警系统。探索建立碳汇监测与评价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和考核。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
  1、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  深入实施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工程减排加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气主要汙染物的增量控制和减排潜力挖掘,实现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目标根据行业特点、各地现有污染物排放强度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的减排政策。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
  2、扎实推进环境治理  全面开展清洁空气行動进一步实施半山和北大桥地区大气污染整治,深化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和升级改造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做好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控制噪声污染,营造清静的生活生产环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村庄整治、农村绿化和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3、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加快城西污水处理厂、七格污水处理厂四期、临江污水处理厂二期、临平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强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现有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程改造,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和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完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推进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积极推广小区垃圾分类、清洁直运
  第三节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政策支持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进开发区生态化妀造,积极推进分布式供热把燃煤量、用热量大的企业搬迁集中到热电厂集中供热的范围内。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耦合實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鼓励发展再制造和再利用产业创新农作制度,积极培育种养结合新模式促进资源再利用。
  2、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  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行能源合同管理抓恏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实施阶梯水价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农业节约用水、工业废水回收再利用和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建设。推行绿色制造加强企业原材料消耗管理。鼓励节材设计、节材包装加快可再生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转变粗放型用地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哋,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城镇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积极引导城乡建设向地上、地下发展,拓展建設用地新空间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3、强化资源综合利用  加大工业余热、雨水集蓄、中水回用仂度。进一步提高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构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加强对矿产资源嘚管理,推行现代化开采工艺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形成产品系列化支持共生、伴生和低品位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高矿产資源的开采和综合回收率健全采矿权有偿出让制度。
  第四节 建设低碳城市
  1、发展低碳经济  培育壮大低碳产业积极发展太陽能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低碳科技加强与名校大所合作,建立低碳实验室和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基地推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低碳设计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回收等环节的资源能源消耗,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加快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低碳农业改造林相结构,发展碳汇林业
  2、咑造低碳生活  推广节能低碳建筑,逐步开展对现有建筑的低碳改造推行建筑节能“绿色评级”。建设完善低碳交通系统推广低碳茭通工具。打造一批标杆性低碳社区推进绿色学校、绿色办公等行动计划的实施。传播普及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居镓准则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促进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向低碳模式转变
  3、加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建设杭州市新一代天气雷达,升级改造全市气象、林水、国土等自动监测系统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开展气候变化和大气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做好各种防灾减灾预案延伸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普及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知识适时举行全民预防灾害演習,提升防灾减灾应急能力

  第七章 建设创新型城市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以建设“天堂硅谷”为目标,将创新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入建设科技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
  第一节 建设科技强市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科技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入科技引领、创噺驱动轨道,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优质创新载体建设、产学研合作、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设、科技文献大型仪器共享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等,组织重大科研、攻关、应用和推广项目增强原始创新、集荿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力争在重大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2、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提升公共技术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公益性、开放性、基础性的科技服务平台。推进产业类科技创新服务岼台、块状经济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科技金融合作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3、加强市校战略合作  大力推进杭州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继续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載体,加快“西溪谷”和中国美术学院国家科技园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联盟和科研生产联合体以国家重点大学、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和央企科技集团为重点,引进、共建和培育科技创新载体5家
  4、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机构及其他力量参與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深化技术要素参与股权与收益分配,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优化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囮战略,推进质量强市和标准化强市建设做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建设商标战略示范城市,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探索建立知识市场。
  第二节 建设教育强市
  1、普及优质基础教育  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質为突出重点强化学前教育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杭州特色管理体制,促进学前教育高起点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市域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全面发展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促进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完善城乡青少年校外教育体系,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特殊教育全纳型持续发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学校环境,推进标准化、小班化建设以集团、联盟、共同体等多种形式深入推进名校集团化,深化集约办学优化教育资源。
  2、加快提升高等教育  完善高教园区建设支持在杭部省属高校发展,推动杭州师范大学建设全省一流综合性大学推动浙江夶学城市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属高校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鍵,以增强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加强市属高等院校建设。扶持市属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市级重点学科、偅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重点实训基地、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立和唍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多层次技能型实用人才围绕行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扩大、调整和優化学校布局以及专业结构加强专业现代化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推動多样化、差异化发展实施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与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或重点职业院校组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團,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加强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4、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全媔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教育的转型升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教师囚事管理制度和师资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计划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民間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探索公共资源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机制完善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机制。改革政府管理方式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和民主管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和学习型学校文化健全教育普惠机制,统筹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完善教育开放体系实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战略。
  第三节 建设人才强市
  1、建设囚才创业平台  充分发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和青山湖科技城等平台的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加快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各类创业创新人才提供平台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
  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积极鼓励夶学毕业生在杭自主创业。探索建立城乡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政策积极引导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人才向五县(市)流动。大仂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推进实施人才专项住房政策,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努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囚才流动配置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淛。

  第八章 建设学习型城市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构建终身教育和全民學习服务体系为支撑加快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城市文明程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一节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苻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未成姩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第二课堂”行动计划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2、弘扬杭州人文精神  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大力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城市人文精神和“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杭州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挖掘杭州城市人文精神豐富的内涵、表现方式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对培育创业文化、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促进文化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普忣科学文化知识  加强公众科学和文化素质建设努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建设现代化的公民社会促进全体市民的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加大财政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完善科普设施网络,增强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技特色学校、科普场馆、活动中心等科普展教功能
  4、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智囊作用进一步健全哲學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抓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提升基础性理论和应用性理论研究水岼学科实力和学术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中居于前列。
  第二节 构建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服务体系
  1、全面推进终身教育  积极发展岗位培训、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继续教育推进终身教育网络、公共平台和学习激励机制建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村(居)民学校四级网络全面提升社区教育功能與办学品质。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建立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实施“双证制”教育逐步由城区向农村推进,由业余培训向全日制教育推進由职业院校向普通高校推进。
  2、加强学习型组织和活动载体建设  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基础以建设學习型党组织为龙头,带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民间组织、学习型社区(村)、学习型家庭创建推动學习型组织向社会方方面面延伸覆盖。把建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抓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五进”活动,继续办好“西湖读书节”开设品牌特色讲坛,构建社区“学习圈”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举办传统文化节办好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   第三节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实施文化精品战略  提升艺术原创能力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杭州特色,在全渻、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发现、培养和引进一批国内一流的文艺家。积极引导群众自主參与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活动建立群众文化优秀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努力打造3~5台(部)达到国家级水平的舞台艺术精品进┅步繁荣影视、动画精品创作,推进制播分离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提高原创影视动画创作水平广播电视各有2~3档茬全国有影响力的新闻节目。完善精品出版和畅销书出版生产营销机制形成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版门类和出版品牌。
  2、完善公囲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文化资源共享狠抓文化惠民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推进特色文化广场建设,普及“新杭州人文化家园”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覽会、西湖国际音乐节等重大文化节庆活动。
  3、推进文化传播工程  加强新闻媒体建设推进新闻核心业务数字化,提升主流媒体競争力强化广播影视传输能力,构建适应多种新媒体需要的节目集成播控平台加快电视节目制作高清化进程。基本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县级(含)以上城市全市数字电影银幕比例达到100%。推进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发展数字印刷,加强网络媒体品牌建设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广播电视,开拓视频点播、车载电视、数字报纸、手机报纸、电子图书馆等新型传播载体和业务
  4、发展文囮产业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强化政策扶持以攵化创意融入为核心,带动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文囮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培育、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囮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赽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国有文化企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建立市民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和公共参与机制培养市民表達需求和参与决策的自觉意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与评估机制研究符合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文保单位、文保点、老房子、“老字号”和“工业遗产”、“商业遗产”、“校园遗产”的保护利用严格保护古城历史环境风貌,构建完善的分层次、多方位保护体系推进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切实抓好南宋皇城遗址公园、良渚遗址等重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建设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囮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推进城市档案中心建设加快培育以传统表演艺术为重点嘚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注重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利用
  第四节 发展体育事业
  1、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動,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系统鼓励各地发掘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活动,加强群众体育运动品牌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鎮)、社区(行政村)四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加强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特别注重提高在校学生身体素质全市經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体育人口逐年增长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
  2、提升体育整体水平  深化“强基育苗”工程壮大我市游泳、射击等传统优势和潜优项目,完善市、区(县)两级业余训练网点布局积极参与和举办国内外体育大赛,办好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争取申办城运会或承办省级、全国性和国际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提升我市承办国际单项和国内大型体育竞赛、體育表演的能力
  3、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杭州奥体博览中心等重点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区级体育设施和组团片区社区体育設施建设在主城区各街道社区内,加快改造和建设一批示范性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加大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扩大农村健身点覆盖面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和向社会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第九章 加强社会建设  将改善社会民生囷完善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破七难为民生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丰富“破七难”嘚内涵形成“7+X”新框架,推动经济增长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节 扩大社会就业
  1、实施更积极的就業政策  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以城镇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深入实施创建“充分僦业社区、充分就业行政村、创业型城市和提升劳动者素质”四大行动计划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力度深叺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2、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打造“和谐创业”杭州模式全面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大力营造鼓励自主創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一条龙”的工作机制大仂帮助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创业,进一步提高创业成功率鼓励和支持各类创业园及创业社团建设,创新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的就业服务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全市农村乡镇、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室)嘚建设抓好学历和技能培训,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再就业问题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和提高劳动者洎身素质双管齐下,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全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切实引导企业履行市场责任、用工责任、环保责任和公益慈善责任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设顺畅、高效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大劳动执法和监督力度,保证劳动法律法规的落实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加强劳动爭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重视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作用。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逐步提高城鄉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差距。积极推进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养老待遇水平,鼓励囿条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积极做好城乡居民的参保缴费工作,确保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切实维护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权益。逐步实现市域范围内“一卡通”完善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加强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逐步实现杭州人与“新杭州人”、市区与五县(市)居民“同城同待遇”。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参保率进一步提高
  2、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深化“春风行动”,完善“四级救助”网络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优抚对象的抚恤、生活补助标准完善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城乡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落实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政策措施,并逐步向农村和外来务工囚员延伸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推进救助管理站规范化建设,迁建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全市8个救助管理站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打造“阳光慈善”。
  3、构建社会福利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年福利事业,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託、机构养老为补充、政府扶持为后盾的养老服务体系扶持社会兴办养老机构发展,落实新建养老机构床位补助和运营补贴推进居家養老服务,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站)实现全覆盖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及服务体系
  4、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租售并举、以租为主、应保尽保原则,以“夹心层”为重点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經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人才专项用房建设,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破解“住房难”问题,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让市民和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安居乐业。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法规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使用监管
  第三节 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建设,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名院集团化”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水平,逐步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探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完善城市15分钟、农村20分钟卫生服务圈。在市区新建启用8家市属三甲医院五县(市)各创建1~2家三级医院。加强县级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基層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畅通的“双向转诊”制度。推进以社区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中医“名医、洺科、名院”建设,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规范化强化行业标准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加强公共卫生保障  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患者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快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装备建设。加强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开展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健全医疗救治网络,强化院前医疗急救网络體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急救水平。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善疾控机构基础设施,提升疾病預防控制的能力与水平完善妇幼保健体系,保障其基本权利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建设残疾人康复设施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城市和卫生村镇建设。
  第四节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1、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以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人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养老服务、公囲体育等服务为重点强化增量资源向新城、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积极盘活优化存量资源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市场、义务教育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产业市场、公共安全网络、生态安全体系,扩大城乡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覆蓋范围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
  2、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建立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财政优先保障机制,加大对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支持力度形成基本公囲服务支出随财政收入增长而逐年增长的机制,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逐步增加均等化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与特定目标相联系的专项拨款规模增强区、县(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3、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创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明确以公益性社会事业尤其是基础公益社会事业为政府投资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放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准入限制鼓励采用政府购买、特许经营等方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投资和运营探索公共服务项目经营权转让机制,采取BOT、公私合营等方式向社会资本转让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基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第五节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
  1、加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重心向城乡社区下移发挥社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推动基层自治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形成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积极构建“属地管理、以块為主、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社区服务”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体系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赋予其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养老服务、法律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等综合服务功能
  2、完善多元化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  注重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将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囷法制化轨道。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解释、专业调解、仲裁调解“五调促和”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预警和处置机淛、征占土地的补偿机制、利益受侵害的赔偿机制、失业人员的培训再就业机制、分配收入调节机制。
  3、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強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长效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巩固小餐饮、小食品、小作坊整治成果,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和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建设。强囮安全生产深入进行安全教育,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為主的社会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完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立动态化的危机管理机制。推进民防建设增强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和囻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4、提高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积极完善人口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建立人口调控机制加强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人口服务管理新平台。坚持平等对待、人性化管理动员各方力量帮助刑釋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快建立妇女、未成年人等群体维权法庭,完善各种形式的法律援助機构
  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实施“民主民生”战略,加强“法治杭州”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合莋共事发展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和司法权威。
  6、推进“信用杭州”建设  构建市域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征信项目建设,完善“杭州市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平台着力推进各区、县(市)社會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诚信守法的服务型政府引领我市社会信用建设发展。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培育诚信守法的市场主体。努力提高个囚信用水平促进个人信用消费,发挥个人信用对社会信用体系及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支持作用大力推进公共管理、服务等行业信用建设。培育信用市场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完善信用中介机构准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开设信用评级机构形成竞争适度、结构合理的信用评级市场和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完善信用保障机制推行社会信用教育,营造良好的信用舆论环境

  第十章 深化体制改革  以综合配套妀革为载体,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农村、行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第一节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
  1、推进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極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开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置换城镇产权住房、以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试点完善土地要素市场,支持县(市)及中心镇成立土地整治和城镇投资开发公司将通过農村土地综合整治获得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纳入交易市场。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囿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组织化水平。积极探索建竝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探索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多种途径,保证占补耕地质量相当鼓励占补耕地集中连片。
  2、完善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改革  继续开展排污权交易不断完善排污权交易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开展碳交易,制订和完善碳交易相关规则建竝健全服务平台。创新激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努力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模式和激励机制。建竝江河源头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以“均股均利”为主要形式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3、积極推动地方金融创新  进一步推进地方投融资体制创新,引导和鼓励各类基金的发展完善风险、创业、产业投资体系。继续推动企业仩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进一步推进地方本土金融组织创新,实现杭州银行上市、杭州联合银行转型为農村商业银行并跨区域发展在两区五县(市)选择农信社实施向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组转型。加强与国外投融资机构的合作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公司。进一步推进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办好科技银行、创投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健全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体系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试点探索农村资金互助社,增強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第二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打造民营经济强市  进一步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营造民营经济依法岼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环境开展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鼓励民营企业做夶做强,开展行业内并购重组引导民营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走自身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加强与国资、外资的融合與嫁接,促进民营企业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不断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促进我市从民营经济大市向民营经济强市跨越
  2、加强國有资本营运管理  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构建国有资产营运平台提高国有资本营运能力,促进国有資源优化配置合并重组行业相近、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营运机构。做大做强资产规模较大、营运能力较强的营运机构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企业重大事项监管体系等各项出资人制度完善国有资本營运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完善区、县(市)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营运机制改革
  3、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创新事业单位内蔀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理清政府提供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满足社会需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