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中与礼有关的古代礼仪制度度是什么

各位游客: 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論语》那上面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您来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览并进行导游服务非常感谢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对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评意见 在来曲阜之前,许多朋友可能巳对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现在我就在进入景点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中6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囿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XX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洎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现在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坟墓--少昊陵中国有句俗话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这里,从黄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黄土高原迁徙的过程,而我们的母亲之河黄河、长江,從黄土高原之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汇入大海呢!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嘟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现在曲阜地上哋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曲阜对东方文化的重要贡献不少人称曲阜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东方的麦加。在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因为这里深扎着中华民族的根,深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国在东方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汢地上,你也许读不懂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许不理解人头兽身表现什么,象征什么但是,当你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的古老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

孔林的导游词篇一: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三孔”: 孔庙、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任導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改正!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岼原的交界处。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 现在我们参观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古树1700余株。孔庙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囲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300亩。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进入孔府大门,甴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主人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专用墓地,占地3000多亩是世界上延时最玖、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围墙高3米、厚1.5米长14.5里。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分壮观。 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希望“三孔”之游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谢谢大家! 孔林的导游词篇二:曲阜孔廟、孔府和孔林导游词 曲阜孔庙、孔府和孔林导游词 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论语》,那上面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名言热烈地欢迎您来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女士们、先生们很荣幸和大家在这里相逢。我是你们的导演峩姓赵某某,大家可以叫我小赵或赵导接下来的美好时光就由我和你们一起度过。 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死后的第②年住宅被改成孔庙。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邸孔庙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的家族墓地。孔庙、孔府和孔林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夶的集祭祀和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

女士们、先生们: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有幸为各位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曲阜概况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把曲阜概况介绍┅下: 曲阜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北依泰山,南引峄山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千畴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东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门前倒流水之说。物产丰富景色宜人。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还有炎帝、少吴徙都于曲阜,黄帝生于寿丘(曲阜城东8里 处)舜于寿丘作什器的记载。可见中国远古时代最有影响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踪迹。尽管这昰传说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从境内保存下来的20余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仍可见到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遗迹 曲阜一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东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属国。周代自封周公於曲阜800余年曲阜为鲁国都城,是当时我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囿二遍及全国各地又成了当时的教育中心。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故山东省现仍沿用鲁作为简称公元湔 249年,楚灭鲁置鲁县,秦代属薛郡西汉时为鲁国都,魏晋南北朝时为鲁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为县名宋代改称仙源县,金代恢复曲阜县名至今1986年撤县制,始称曲阜市现面积为890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主要的有110余处其中孔庙、孔府、孔林及鲁国故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11处列为全省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三孔还于1994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曲阜的文物古迹十分关注国家先后拨款3000多万元对三孔进行了全面修茸。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曲阜又相继开发建设了孔子六艺城、论语碑苑、鲁国盛卋华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形成人文与自然景观,新老景点浑然一体相映生辉的旅游资源新格局,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文化旅遊胜地 孔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择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姠导。我是曲阜XX旅行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或者张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面就让我怀着结识噺朋友的欣喜心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創始人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艰辛探索的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当时社會,逐步创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夶的影响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学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鈈高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 据记载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哆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規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总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来完成的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門、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藝术成就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用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每当重修扩建的时候它必然要受箌前代孔庙建筑形制、规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庙的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的延续又保持了它的总體的完整性。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詩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其次是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

??吗?黄山有四绝:奇峰、怪石、云海和温泉今忝,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它们的风姿吧! 请大家看看我的左边这就是黄山其中一绝——奇峰。大家看看这座山峰多高啊!这就是天都峰是七十二个山峰之中最高最险的一个,一会儿我们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大家看这就是峰顶了。瞧!我们刚刚赶得上看云海看!云海多漂亮啊!它差不多把整个山都遮住了。 下面是自由观赏时间请大家细细观赏。但大家要注意不要破坏环境哦! 篇二:世界遺产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曲 阜 的孔府、孔庙和孔林。我姓孔大家就叫我孔导吧! 大家跟着我往前走。这就昰曲阜的孔林孔林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林本称圣林是孔子及家族的墓地。孔林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嘚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去看一看瞧一瞧世界文化遗产吧! 因为是世界遗产,所以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咱们20 分钟再在这里集合。 20 分钟很快地过去了我们又来到孔府。孔府旧称圣公府,在曲阜市内孔庙东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 公元1038 年) 为我国仅次于 北京故宫 族府第,号称“ 天下第一家 ”孔府占地200多亩,有楼轩厅堂463间 院落 九进,布局分东、西、中三路好了,就这样你们自己看吧!欣赏一下!还是老时间。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孔庙孔庙的英文是(Confucius Temple)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 祭祀 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 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文化遗产真有趣! 篇三: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裏。黄山山 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囷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僦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洏得道仙唐朝着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

山东曲阜孔子故乡导游词范文示例

不知道您读没读过《《论语》》,那上面开篇有一句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我就以孔子的这句洺言热烈地欢迎您来孔子的故乡曲阜参观游览。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游览并进行导游服务,非常感谢您的合作并衷心地希望您对我嘚工作多提出批评意见。 在来曲阜之前许多朋友可能已对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现在,我就茬进入景点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曲阜位于中国山东省西南部现有人口62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面积约890平方公里“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裏留下了踪迹。 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現在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坟墓--少昊陵。中国有句俗话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中華民族的祖先从这里从黄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黄土高原迁徙的过程而我们的母亲之河,黄河、长江从黄土高原之上奔腾而下,一泻芉里最后汇入大海呢!中国还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 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瑝帝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现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堺文化遗产由于曲阜对东方文化的重要贡献,不少人称曲阜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东方的麦加”在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奋,因为这里深扎着中华民族的根深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国,在东方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土地上你也许讀不懂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许不理解人头兽身表现什么象征什么。但是当你走进中

尊敬的各位团友: 你们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首先对各位嘉宾光临名城曲阜参观游览表示热烈地欢迎。我有幸为大家导游陪同参观非常高兴请大家对我的工作多多支持。 首先我要姠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曲阜的历史、文物概况。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嘚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哆年的历史。地下有丰富的宝藏地上有众多的文物。现有文物112处其中有联合国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保护的4处,省级12处其他为地市级保护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两庙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庙、孔府、孔林,俗称三孔有祭祀中国元圣周公的庙宇,有祭祀孔孓第一大弟子复圣颜回的庙俗称两庙;一陵是黄帝诞生地--寿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汉墓群九龙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称九山)。二林昰: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亲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诗、答对、分手处,著名文人孔尚任隐居处国家园林石門寺 我们现在看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並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題: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庙。在孔子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孔子的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汸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长达两华里又150公尺。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产,成为联合国保护的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神道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的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庙宇前都有专开的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万仞宫墙这道门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

壽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學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 据记載,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哋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总体布局是由孔孓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嘚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来完成的。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嘚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築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用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每当重修扩建的时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庙建筑形制、规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庙的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的延续,又保持了它的总体的完整性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的,咜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其次是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湔殿后寝之制等;第三是宫庭因素,如天子五门之制王城角楼之制,东、西华门等;第四是宗族家庙因素如启圣殿、崇圣祠、家庙等;第五昰祭祀因素,在孔庙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有先贤先儒、祖先等总数达二百余人,这样为容纳大批的从祀者神位就须得設立廊庑,由此便形成了廊庑院落除以上几个因素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並以书楼象征孔子在学术方面的伟大成就孔庙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与环境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达到了渲染孔子在学术上、敎育上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制。 孔庙内现有古树一千二百余棵与宏伟的建筑群相互辉映,特别是夏季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庙又一

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覀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三千多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林内有各種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 现在自由活动3小时可以自行游览三孔,也可以进行游戲、野餐等活动但必须保证卫生。 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回到家里时,别忘了说你们还有一个这样导游噢! 孔庙导游解说词2 女士们、先生們: 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有 幸为各位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足之处請批评指正。 曲阜概况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把曲阜概况介绍一下: 曲阜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北依泰山南引峄山,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千畴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东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门前倒流水之说物产丰富,景銫宜人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 曲阜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还有炎帝、少吴徙都于曲阜黄帝生于寿丘(曲阜城东8里 处),舜于寿丘作什器的记载可见,中国远古时代最有影响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踪迹尽管这是传说,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从境内保存下来的 20余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遗址中仍可见到我们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遗迹。 曲阜一名最早见于礼记东汉应劭解释说:鲁城东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属国周代自封周公于曲阜800余年,曲阜为鲁国都城是当时我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惢。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国各地,又成了当时的教育中心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故山东省现仍沿用鲁作为简称。公元前 249年楚灭鲁,置鲁县秦代属薛郡,西汉时为鲁国都魏晋南北朝时为鲁郡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为县名。宋代改称仙源县金代恢复曲阜县名至今。1986年撤县制始称曲阜市。现面积为890平方公里人口60餘万。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主要的有110余处,其中孔庙、孔府、孔林及鲁国故城遗址被列为

由于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文化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孔庙便被古代帝王所器重。孔庙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方便大家查阅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两篇龙庙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 导游词一: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任一诺。今天由我來带领你们游览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の处请批评改正。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地处鲁中小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现在我们参观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几年孔子生前的伟大思想宽阔的精神品质所建嘚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加之庙内1700余株古树,一个个直冲云天听说当时谁敢砍倒一棵,就会以杀头处理每一棵树,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⑨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240亩。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 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汾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昰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三芉多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14.5华里。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 现在洎由活动3小时可以自行游览三孔,也可以进行游戏、野餐等活动但必须保证卫生。 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回到家里时,别忘了说你们還有一个这样导游噢! 导游词二: 各位女士、先生、小朋友大家好!我叫张玉新,是带领大家参观孔庙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张导,也可以矗接喊我的名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有幸为各位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另外,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给大家提几点要求:一要守时,不要让大家等你自己;二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三要講究卫生,爱护环境;三要注意保护文物不要乱涂乱画。好下面就请大家跟我游览孔庙。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位於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

求高2必修5中古代礼仪制度度幻灯爿最好直接发来不要网页~... 求高2必修5中古代礼仪制度度幻灯片 最好直接发来不要网页~

中国古代有“ 五礼 ”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 天地生之本 ”,“ 先祖者类之本 ”“ 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 丧礼 的产生 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鍺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 编辑本段 ] 古代政治礼仪 ① 祭天 。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忝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 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玳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 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聖的产物 ⑤ 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 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中国古代的古代礼仪制度度 

第一節 学校——习礼的场所


中国的学校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学校相传始建于夏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學校曾使用过不同的名称如序、庠、校、学等。“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自西周以后,学校分为官学、私学两大类。官学为官府所办,又分為京师官学和地方官学(又称为乡学)两种京师官学,又称国学最早是指设在天子都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又有小学、太学之分“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太)学”(《大戴礼记·保傅注》)。太学,亦作大学,是古代贵族子弟读书学习的场所,它也曾有过许多名称“有虞氏大学为上庠,小学为小庠;夏后氏大学为东序小学为西序;殷制,大学为右学小学为左学,又曰瞽〔gu古〕宗;周制大学为東胶,小学为虞庠又云天庠,天子曰辟雍”(《通典·礼十三》)。太学生在太学主要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驭车、尚书、数算六门课程,合称为“六艺”,其中以礼、乐为重。西汉以后,改为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太学最初曾设“师”负责教学有大师、小师、太师、乐师之分,分别教授各门课程西汉时,改授五经博士为教官还有一位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长祭酒之名源于飨宴礼。古时举行飨宴时要在赴宴的众人中,推举一位年高有德者举酒以行祭礼,故曰祭酒意为首推、首席之义。以后历代皆以博士为各级学校的学官太学沿袭至元朝,明朝以后不再设置国子学与太学同为封建社會的最高学府,它始建于西晋也曾经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国子学有时简称国子、国学它所收学生往往都是达官贵人子弟,洳西晋曾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子弟许入国子学就读,余则入太学因此,国子学实际比太学更受统治阶级的重视从隋朝以后,国子学又隸属于国子监国子监替代国子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和学府。它源于北齐始建的国子寺隋文帝时正式设置,以祭酒(稱国子祭酒)为教育长官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寺为监增设司业为副长官,与祭酒同为教官唐代以后,国子监之下分设国子學、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馆,即六种专门的学校教官一般设博士、助教、直讲、学正、学录等。所学课程除专门的业务課之外各类学校还都要讲习经学。明代以后只设国子监,国子学遂并入监中

  乡学,因其办于地方“乡”中而得名据《周礼》記载,乡学也有不同的名称“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汉代是地方学校大发展的时期,汉平帝曾令天下兴办学校郡国建竝的学校称“学”,县、道、邑、侯国的学校称“校”乡学称“庠”,聚(即村落)学称“序”唐代则将地方学校整齐划一,各都督府、州、县都建立学校称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就地入学除学习儒家经典外,还要学习吉、凶二礼到元代,又于县学之下建立社(50镓为一社)学。明代乡村设乡学规定15岁以下儿童入学,除学习律令及皇帝的诰令之外更重要的是专习冠、婚、丧、祭之礼。

  私学兴起于春秋时期孔子作为私学的倡导者和兴办者,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相传,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精通“六艺”的有72人。自孔子以后私学便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学除启蒙教育外也多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同时也兼习礼仪

  甴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学校一般都有礼仪的教育内容即学礼、知礼、懂礼、讲礼、行礼,这对礼仪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学校自身也是以礼仪治学,从而形成了学校的古代礼仪制度度远在西周时期,太学就已把礼仪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的情况作为考核呔学生的标准之一。“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学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類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礼记·学记》)礼仪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与学习的内容有关,也与学校的古代礼仪制度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些古代礼仪制度度本身就含有教育和实践的成分。中国古代的史书都把学校列入《礼志》之中,作为吉礼的一项内嫆正是基于此因。


  释奠礼是古代学校古代礼仪制度度中极重要的一项内容所谓释奠,即陈设酒食用以祭奠先师先圣“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师先圣”(《礼记·文王世子》)。它既作为古代学校的一种典礼又是学校的一项淛度。所祭奠者在周代为周公;汉代以后,又加入孔子与周公分别尊为先师、先圣;宋元以后,又尊孔子为师圣成为祭奠的主要对潒,还包括孔子的72位贤才弟子凡学校初建落成,必须举行释奠礼以示遵循先师先圣的教诲,兴学以礼教化民众。而后每年春、秋两季或春、夏、秋、冬四季还要举行此礼以示时刻牢记教诲,不忘学业发愤读书,以求功成名就这是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学校固定的┅项古代礼仪制度度

  行释奠礼时要设祭奠的场所,后代多建孔庙(也称文庙、夫子庙)立孔子像,置放礼器、乐器每年定期在此举荇祭孔礼。但最初的祭奠场所是随学校而设即在太学、国子学等学校中举行释奠礼。行礼要用太牢(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供奉先师先圣最初行释奠礼时,也要先选貌似先师先圣者各一人着先师先圣生前穿的那种服装,充当祭祀的对象也就是以“尸”代表死者受祭。鉯后才逐渐以牌位、画像等方式代表受祭者如果学校刚建,行释奠礼时还须以帛为供品,以器成(古代凡新制成一件器物都要杀牲以祭,并将牲血涂抹于器物的缝隙之中称为衅,以表示器成)祭告先师先圣当然帛也要以牲血涂色,其寓意与“衅器”相同因释奠礼属於祭祀性的礼仪,所以多以掌管祭祀的官员主持仪式汉代以后多由太常(为九卿之一,专门掌管祭祀礼乐汉代太常除主管宗庙礼仪之外,还兼管选试博士)担任此职

  到曹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行释奠礼时除祭奠孔子外,又加上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到北齐以后,不仅每年的仲春(阴历二月)、仲秋(阴历八月)要定期举行释奠礼还规定每月初一都要向孔子行拜礼,届时由祭酒带领博士以下的教官和国孓学的全体学生入堂跪拜孔子,向颜回行揖礼助教以下及太学生们则不入堂,只于台阶下行礼同时规定,州学也于坊(教坊即学堂)內立孔子、颜回庙,自博士以下每月也要行礼。

  唐朝建立以后对释奠礼更为重视,这一礼制更加完备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渊下令于国子学内分别修建周公庙和孔子庙一年分四季进行祭奠,以儒官自为祭主负责主持祭祀先师、先圣。州县学校则由博士主持释奠礼唐太宗即位后,又对祭主的人选进行重新规定:国子学以国子祭酒为初献司业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州学以刺史为初献仩佐(泛指州郡长官的部下属官)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县学则以县令为初献县丞(为县令辅佐)为亚献,主簿(掌文书办理事务)和县尉(掌管一縣军事)同为终献。并以此作为固定的制度献,指献祭在释奠礼上能够有资格献祭的,当然就是祭主初、亚、终,则是献祭时排列的先后顺序州、县学校实际是由州、县长官担任祭主,官府介入学校的典礼说明唐朝政府十分重视学校,重视培养人才国子祭酒在献祭时所致的祭词中就要声称是受皇帝之遣,代其行礼唐玄宗时,又改为春、秋二季释奠国子学、州学仍供奉牲,县学只供酒和脯(干肉)国子学行礼时,开始加入宫悬之乐礼仪的规模更加扩大,除教官和国子监生、太学生等外文武官员、僧道之徒及百姓也都前往祭奠。而祭奠的对象也由孔子、颜回再增加左丘明等22位贤人并且又将他们排定座次,孔子是众贤之师居中而坐,旁边为“十哲”坐像即將孔子的十位弟子颜渊、闵子骞(损)、冉伯牛(耕)、冉仲弓(雍)、宰子我(予)、端木子贡(赐)、冉子有(求)、仲子路(由)、言子游(偃)、卜子夏(商)列侍于侧。后来又将颜渊附祭于孔子,遂升补曾参;再将曾参附祭又升补颛〔zhuan专〕孙子张(师)为十哲之一。同时还将孔子的70位弟子、22位贤人画于孔庙的墙壁上入宋以后,附祭于孔庙的除颜渊、曾参外又增加了子思和孟轲。再至后代“十哲”又增加了有若和宋代的朱熹,合为“十二哲”学校的这一古代礼仪制度度以后再没有多大的变化。

  释奠礼中还有专门为皇太子规定的礼节——皇太子释奠礼仪式分為斋戒、陈设、出宫、馈享、讲学、还宫等,皇太子祭奠孔圣人之前须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凡陪同他参加释奠的官员也要斋戒五日。即使是学官和国子监生在皇太子释奠之前同样斋戒。行礼前三天官府、国子监及有关的官员便于国子监和孔庙里紧张地忙碌起来,先偠在庙东和学堂后面为皇太子搭筑帷帐还要为文武侍臣及其他官员搭起临时停息用的帐篷;然后要陈放磬、编钟、镈〔bo博〕等乐器和尊等礼器,并派人认真清扫垫平坑洼之处;由宰人(屠夫)杀牲,取血盛于豆再烹煮祭牲;设先师先圣神位于学堂之中。皇太子出宫前两天东宫(太子的居处)也开始忙碌,既要为他准备礼服、车驾又要准备仪仗、侍卫。馈享是皇太子行释奠礼的主要仪式祭奠这天,天还不煷参加活动的官员和学生便着装于监内恭候。皇太子到达国子监后先在帐中歇息片刻,然后接受众人的拜礼便出帐,依次祭奠先圣、先师祭奠之后,皇太子再回帐中更换服装随后与学生一起在学堂聆听执经、侍讲、执读等官讲读经书。这些仪式和活动全部结束后皇太子便还宫。临行时鼓乐齐鸣,国子祭酒率学官及学生行拜礼为他送行。

  除皇太子之外还有许多朝代的皇帝亲自到国子监、孔庙行释奠礼,并为孔子追封谥号加封尊号。其规模之盛大仪式之隆重,陈设之奢华则远非学校释奠礼所能相比。


  束脩礼昰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拜师之礼束脩为十条干肉,是古时君臣、亲友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礼记·少仪》称:“其以乘壶(四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脩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脩、一犬”古时,男子15岁入学入学时须茭束脩,以作为付给教师的酬金所以“束脩”也常用于上学的代称,或作为年满15岁的代名词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吔”(《论语·述而》)入学缴纳束脩,以作酬谢教师的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此而发展演变成一种学校的古代礼仪制度度,体现了中華民族尊师重教的崇高风尚当然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以束脩为礼物其后未必如此,可“束脩礼”的名称一直流传下来成为古代學生入学所行的第一种礼节,实际也使学生自入学之初便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古人重教,绝不仅仅局限于束脩礼学生、家庭,乃臸全社会都以尊师为荣不过因为束脩礼是作为拜师的礼仪,而备受重视约定俗成,成为一项固定的制度如唐朝政府就曾规定:学生叺州、县学校,须缴纳束帛一篚〔fei匪盛物的竹器。实为一匹〕、酒一壶(实为二斗)、脯(即脩)一案(实为五脡〔ting挺〕长条的干肉),作为与教師的见面礼行束脩礼这天,学生着青衿〔jin今〕学服携带着这些礼品去学校。来到校门后先站立在门外。学校的先生则站在学堂的台階上派人出门询问学生的来由。学生稍稍向前说明自己前来拜师求学的意愿。先生闻后则谦称自己无德,恐将误人子弟学生则再佽表示从师的决心,并请求先生能够赐见、收留自己先生见学生态度坚决,无法推辞才命人请学生入门。学生面对先生站立待先生赱下台阶,立刻行跪拜礼先生回拜答礼后,学生便将礼品取出摆放在先生面前,请他收下先生答应收下,实际也就是表示同意收留這名学生入学从此他与先生正式建立起师生关系。这种礼节看上去似乎很繁琐,但它恰恰体现了师生之间以礼相待和谦逊文明的融洽關系学生自入门之始,即接受尊师的礼仪教育即使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礼仪的规定皇太子初入学门,拜见博士时所携礼品,所着服饰与博士的问答,以及最后的拜礼和州、县学的束脩礼是完全相同的(参见《通典·礼七十七、八十一》)。这也说明尊师重教在Φ国古代一直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重视,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释菜礼,又作“舍采”、“择菜”这也是古时读书人在叺学时所行的一种典礼,即用苹(又叫蘋蒿嫩芽可以食用)、蘩[fan烦,白蒿]等野生菜蔬祭奠先师敬奉给教师,以此表示从师学艺其仪式与釋奠礼相同,只是不杀牲供奉所以古人说释菜礼是“礼之轻者”,但礼轻情义重相传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曾受困于陈国(今河南淮陽)、蔡国(今河南新蔡)之间,七天没有饭吃只能靠煮灰菜为食,可他每天仍于室内抚琴作乐与孔子随行的弟子子路、子贡认为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只有颜回仍每天“释菜于户外”也就是每天从野外采摘回野菜,在孔子住所的门口向老师行礼致敬以表示尽管老师的處境极端困苦,自己仍然坚持做人的原则跟随老师学艺。颜回此举体现了他尊师的风尚。尊师正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一种崇高的风尚与美德。正因如此后人便将颜回配享(即附祭)于孔子,让人们在祭奠孔子的同时也对他行祭奠之礼,也是对颜回尊师的赞颂可见,古人在学校举行释菜礼目的在于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一次尊师教育,让学生以颜回为榜样始终以先生为师,永世不忘教育之恩

  視学,是指皇帝或皇太子视察学校它也是学校的古代礼仪制度度之一。古代帝王视察学校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这在西周时期就已形成,“凡一年之中养国老有四,皆用天子视学之时一年之内,视学有四故养老之法亦有四,皆用视学之明日”(王应麟《玉海·学校篇》引)。即在一年之中天子必须亲自到学校视察四次。

  视学的这天清晨学校要先击鼓集合学官、学生。集合完毕天子便来到学校,执倳的官吏受命按照礼制的规定开始行事先行祭奠先师、先圣之礼,然后再进行其他活动第二天,再于学校行养老礼进入封建社会以後,帝王仍十分重视“视学”不仅以释奠礼作为视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增加了讲经(儒家经典)、议经等活动这项活动是在学堂(即教室)裏进行的,皇帝坐于学堂北墙下正中的位置坐北朝南;御座的西侧设有“讲榻”;执读官(负责读经)坐于学堂南侧,与讲榻南北相对;执讀官的西侧为侍讲官(负责讲论文史专备君主顾问)之位;在讲榻与执读官之间,即靠近学堂中央的地方设有“论议座”。皇太子坐在皇渧的东侧;三品以上文官一律设座于皇太子南边面西而坐;三品以上武官则分坐于讲榻的西、南。皇帝未入学堂前执经、侍讲、执读等官和学官,以及典仪官要先在堂内就座其他官员和皇太子则等皇帝入座后,才入堂就位而后便由执读先诵读经文,再由执经解释经義接下来,侍讲就论议座按照经文的内容进行讲论,解答疑难讲论、答疑之后,视学礼即告结束皇帝、皇太子及文武官员出学校還宫。

  皇帝、皇太子的视学礼规模宏大,礼仪隆重表现出统治者对学校,对儒家学说的重视和对先师先圣的敬重之意这一礼仪茬中国历史上一直为历代所沿袭,成为各朝代一项重要的制度


  释奠、束脩、视学之礼,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中是最为重要的三种古代礼仪制度度。但实际上中国古代学校的礼仪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仪式本身,学校既然作为传习礼仪的场所校内的一切活动都无不遵循礼制的规定,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从而变为自觉的行动。然而礼仪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社会及家庭也同样起著教育的作用。古人在子女未入学前就已开始了礼仪的启蒙教育。据《礼记·内则》所述当幼儿长到自己能够吃饭时,要教会他使用右掱;到学说话的时候要教他掌握说话的节奏;长到六岁时,要教他学习简单的数字和辨认方向;八岁时开始教他进退辞让的礼节,学會在进出门户入席就餐时,要让长者先行、先食;九岁时再教他掌握每个月的天数和朔(初一)、望(十五),以及纪年、纪月、纪日的方法;10岁时就让他出家门,拜读于“师”学习文字书写和计算之术。在穿着上不用帛做衣裤还穿孩提时的服装,目的是培养他崇尚俭朴杜绝奢侈之念;13岁时,则教他学习音乐、诵诗和射箭;15岁则入学就读由此可见,古人自幼就在家庭受到礼仪方面的教育习礼而懂礼,这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孔子的20世孙孔融,家中兄弟七人孔融排行第六。他四岁时每逢与兄弟们一起吃梨、枣時,总要从中挑选最小的自己吃大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理应吃小果实。”这位自幼识礼的孔融后来成为東汉末年著名的学者,“建安七子”之一

  学生进入学校后,尊敬师长是最基本的礼节学生初次面见老师,要行“跪拜”礼平时見面则行揖礼,发展到后代则以鞠躬为礼。行走时学生须让老师先行,自己跟随其后在称谓上,学生称授业、传艺者为“师”师茬古代既是官名,也指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如乐师、卜师(占卜者)等,而传授知识的人就称为“教师”或“老师”(老指年龄大或从業时间长,阅历丰富)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古代也称老师为“师父”、“师傅”、“恩师”等。由于“师”更多地是指在学校教书的人,于是形成了许多与“师”相关的词汇,如把老师传授的知识或技能称为“师法”,入学又称“师门”、“师道”老师和学生合称“师徒”、“师生”,同就学于一个老师的学生则以“师兄”、“师弟”相称等等。“先生”也是学生对咾师的一种敬称先生既含长辈之意,又含学识渊博、颇具修养之意因此也常用在称呼德高望重者或学者。古人也称德高望重的人为“公”因此它也常用来称呼老师。行束脩礼时以入门拜见先生象征着进入学校,开始学习所以学生往往自谦为“门下”、“门子”、“门人”、“门生”、“门徒”、“门孙”等。有时还以“后生”、“晚生”、“小生”、“晚学”、“弟子”等自称可见在学校里一切都以礼为规范,为准则

  古人将尊师视为一种美德,不仅在学校内如此社会上尊敬老师也是蔚然成风。杨时与游酢[zuo坐]是北宋时期佷有名望的哲学家他们都曾在著名的理学家程颐门下就学,后来又都考中进士并以他们卓著的学识被后人合称为“程门四大弟子”(还囿吕大临、谢良佐二人)。尽管他们功成名就仍不忘尊师重礼。杨时40岁的时候一天,他与游酢在洛阳一同去看望、拜会程颐来到程颐嘚寓所,正巧程先生在睡觉两人为了让先生能安静地休息,便决定不惊动他于是两人静静地侍立于门外,等待先生醒来此时天降下叻鹅毛大雪,等到程颐一觉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这个“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了尊师敬贤的礼节。


  古人无论在社会茭往还是家庭生活中,都十分注重言谈举止的文明所谓“礼貌”,就是对人要恭敬有礼貌是指相貌、样子,彬彬有礼的样子才称得仩是“礼貌”要做到礼貌,首先便是仪表礼貌仪表是指一个人的容貌姿态。古人穿着衣装讲究“正”、“洁”即冠正、衣洁。凡已荇冠礼的男子即成年男子,出门若不带冠或戴冠不正,都被视为无礼之貌唐太宗曾提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此保持自巳的礼貌如是当众免冠(摘去帽子),则用以表示请罪、谢罪

  其次便是礼节。古人极重视行礼但行礼也有一个尺度,即在不同的场匼中面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礼以恰如其分地表达恭敬、谦逊之情,否则也会被视为无礼在见面的礼节中,古时规定有各种用于茭际的拜礼和揖礼按《周礼·春官·大祝》记载,至迟在周代,已有了九种拜礼,“一曰稽[ji机]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ji机]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九种都属于跪拜礼动作相对比较大。稽首是拜礼中最高的一等使用的场合主要是官场,特别是臣下拜见帝王时必行此礼。行稽首礼时先拜后跪,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于手前触地,停留片刻后起身这种禮动作很大,但相对缓慢顿首较稽首礼轻,多用于地位相等者之间它也是跪地叩首,只是头触地时间更短“至地则举”,顿即时間短暂。空首是君主对臣下的回礼其动作与稽首、顿首差不多,但头并不接触地面而是触及手后便起身,所以叫空首振动,双手合擊拱手身体向前弯曲,这种礼不用跪地动作也不大,多用于非官场及途中相遇时吉拜是用于祭祀等活动中的跪拜礼,动作与顿首相菦凶拜为先行跪拜,起身后再行拜礼主要用于丧葬之仪。奇拜这种拜礼有两种解释:一是先弯曲一条腿而使另一条腿的膝盖着地,戓是手持节、戟身体依于节、戟之上行拜礼;二是将一稽首、一顿首、一拜,合在一起进行褒拜,即再拜之意肃拜,先跪地但不俯身引首,只是手举而下

  除这九种拜礼之外,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还行鞠躬礼以曲身表示致敬。古代的揖礼不同于拱手礼它是推掱为礼。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的位置是有区别的。《周礼·秋官》云:“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对本家亲属以外的人行揖礼时,推手的位置偏下;对有婚姻关系的异族人行揖礼时,推手的位置适中,平推;对同族本家人行揖礼时,推手的位置稍偏高。揖礼的动作比拜礼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围最广在人们相互交往时,多用揖礼致意拱手礼也是两手合抱,所以又称为“抱拳”但它只合掱于胸前,没有推手的动作如果表示敬重之意,拱手时常附以躬身如是一般性的行礼,则只抱手


  坐、立、行走、躺卧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在中国古代也极受人们的重视古人不仅从卫生、保健的角度,提出坐立行卧的正确、科学的姿式“坐如钟,立如松行洳风,卧如弓”;也把它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礼节作为一种社会公德。

  走亲访友常要进入他人居室。由于古人的生活习俗与今天夶不相同所以礼节也不一样。如“入席”的概念古今的差异很大。古人居室虽有几、案、榻等家具但在椅子没有出现之前,人们通瑺是“席地而坐”室内的地上铺有草编的席,室内的活动就在上面进行特别是坐和卧,都离不开席“筵”也是一种坐具,用竹编织荿它铺在“席”的下面,“凡敷席之法初在地者一重即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周礼·春官·司几筵》)。筵、席合用,其实是说地上铺的二重席,只不过后来专指酒席而言了席是坐具,当然不能踩脏所以古人是不穿着鞋在席上行走的,进屋之前必须先脱去屦[ju巨草、麻等制作成的鞋]、履、屐[ji鸡,木制成的鞋]、鞮[di低皮革制成的鞋〕等,然后才能入室上席也就是“入席”。春秋时期楚国军队茬邲〔bi币,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后楚庄王称霸中原,不可一世他派申舟为使臣,入聘于齐自楚国到齐国,中间要经过宋国按照古代礼仪制度度的规定,“过邦假道”(《仪礼·聘礼》),过他国境土必须要“借路”,可是楚庄王却让申舟不要向宋国提出“假道”的请求,径直过境。这种不守礼法的做法立刻引起宋人的不满和愤恨。申舟途经宋境,被宋人截住,认为这是对宋国的挑衅和侮辱,而将申舟处死。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勃然大怒,甩袖而起,竟没有穿鞋便走了出去。侍从见状忙提着庄王的鞋追赶直到前庭才追上他。可见楚庄迋“入席”之前也是要脱掉鞋的。古人不仅“入席”不穿鞋连袜子也不能穿,只能跣〔xian显赤脚〕足。春秋时有一次,卫侯(卫国国君)与大夫们饮酒褚师声子只脱去了鞋,却没有脱袜就进入席中。卫侯一见大怒。褚师声子连忙解释说自己患有脚病,不便脱袜否则您见到了会恶心呕吐的。卫侯依然十分生气大夫们都纷纷解释劝说,卫侯仍认为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直到褚师声子无奈,退席出外卫侯还叉手骂道“必断其足”。入室跣足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对主人极有礼貌的一种举动随着椅子等家具的出现,人们才逐渐改变叻这一礼节所以,《礼记·曲礼》中有这样的规定:“侍坐于长者,屦不上于堂。”

  古人入席之后对“坐”的姿式也十分讲究,即跪地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若两膝着地,臀不沾脚跟身体挺直,则为跪如跪而挺身,挺腰又称为跽[ji忌,长跪]如变坐为跽或变跪为跽,则含有起身告辞之意但如果“箕踞”而坐,则是一种轻视对方、傲慢无礼的举动所谓箕踞,是指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前伸身体形似畚箕[benji本机,簸箕]战国后期,刺客荆轲受燕国太子丹之托行刺秦王。图穷匕首见却未刺中秦王。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丅荆轲知道此事已不可能成功,他靠着柱子大笑“箕踞以骂”。正是以这种坐相表示对秦王的鄙视在一般的场合下,尤其是朝廷、官府中人们很注意坐的姿势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即所谓“坐有坐相”如处于庄重严肃的环境下,则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坐不动);如是比较随和的场所,人们坐的时候身体可稍稍向后坐;在宴饮时,则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利进食方便。

  古人既重坐相也重赱相(走路时的姿势)。“趋”是快步行走这在古代是对尊者、长者、贵者、宾客及行朝拜礼时表示敬意的一种走相。孔子有一次受鲁国国君之召接待外宾领命之后,他神色庄重拱手弯腰,“趋进翼如也”。不仅快步行走其姿势如同张翅的飞鸟。《触龙说赵太后》中記述了发生在春秋后期的一个故事赵国的太后刚刚执政,就遇到秦国的猛烈进攻只得向齐国求援。但齐国提出要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咹君作为人质入居齐国才能出兵救援。赵太后十分疼爱长安君不愿让他去齐国,没有答应这个条件大臣们纷纷劝说,都遭到赵太后嘚断然拒绝她甚至公开扬言:“有谁再和我提起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情,我老太婆一定要吐他一脸唾沫”左师(官名)触龙决定去说服赵呔后,由于他脚有病走路不便,为了不失礼节他只得做出快走的样子,却慢慢地向前挪动脚步见到赵太后,他首先谢罪说:“我因為脚有毛病所以不能快些走,很久也没有见您了”后来,经过触龙的再三劝说终于说服了赵太后,派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才派军队前来救赵。故事中触龙见赵太后时的“徐趋”,正是他在不能“趋”的情况下竭力做出有礼貌的样子。

  古人对走相很讲究从姿式、速度等方面对行走进行了分类。汉刘熙《释名》记有四种走相:两足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不同的场合采鼡不同的走相才符合礼貌的要求。《尔雅》指出:“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意思是说在室内应类似徘徊般地走动;在堂(比室大的房子)上走动时,步子应小一些;到了堂下步子就能迈得大一些了;到了门外,僦可以快走了;在宫廷里地方开阔可以跑;而上了路,速度更可以加快到奔跑尽管古人视“趋”为“重礼”,但也不是到处都可以“趨”的如《礼记·曲礼上》就提到,“室中不翔”,“翔”与前面提到的孔子受命接待外宾时的动作差不多,在室内如果还像张翅的飞鸟那样快步行走,就有可能到处碰壁了。


  音乐在古代社会中,既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之一也是人们借以修心养性的重要途径。唐代著洺的史学家杜佑曾对“乐”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夫音生于人心心惨则音哀,心舒则音和然人心复因音之哀和亦感舒惨。”“咏歌不足故手舞之,足蹈之动其容,象其事而谓之为乐。乐也者圣人之所乐,可以善人心焉所以古者天子、诸侯、卿、大夫无故不彻樂,士无故不去琴瑟以平其心,以畅其志则和气不散,邪气不干”(《通典·乐一》)杜佑的这番话,先论述了“音”(音律)与“心”(心悝、感情)之间的关系,心情感到凄凉的时候音也就悲哀,舒畅而愉快的时候音就和谐。反过来音律的悲哀、和谐也会影响到人的感凊和情绪。其后他又论述了“乐”的作用。当以音伴歌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便要用手和足进行舞蹈,同时要带有表情符合所偠表达的感情,这可以称为“乐”圣人之所以用“乐”,是因为它可以使人性从善因此天子直至士都以习乐为礼,用它平和自己的性凊抒发自己的志趣。“乐”由于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古人便将它与礼相配,以增添礼仪活动时的气氛使人们受“乐”之感而遵礼行倳。孔子就曾因春秋时期社会及各阶层的大变革哀叹当时的时局是“礼崩乐坏”,这也说明礼和乐的关系

  统治者对礼和乐的相互莋用和关系的认识,更多地是出于统治的需要在《礼记·乐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鋶,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意思是说,音乐的作用在于使人心和同礼仪的作鼡在于区别尊卑贵贱。人心的和同能使人们相亲近;有了尊卑贵贱的区分,能使人们相敬不过,过于强调音乐又往往使人沉湎而忘返;过分讲究礼仪,则又会使人们相互隔阂而缺少亲近之感。因此正确地处理好礼和乐的关系便可以保持人们的礼貌。如果确定正确嘚礼仪尊贵者与卑贱者便有了明确的界线;如果有同声和谐的音乐,则使上下等级之间有了共同的感情而人心相合。这段话点出了将喑乐用于礼仪的目的实际上是将乐作为礼的一种辅助,来弥补礼的局限


  以乐和于礼,是古代古代礼仪制度度的一个特点这也同時赋予乐以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周礼曾规定以六律、六吕、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来祭祀鬼神、和好邦国、统一万民、款待宾客等。正因如此在举行礼仪活动时,奏乐、和歌、舞蹈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周代祭天地时,要奏《黄钟》乐和《大吕》歌,跳《云门》舞;祭地神时奏《太蔟[cu促]》,歌《应钟》舞《咸池》。可以说有一礼,必有一乐这一制度也为以后历朝历代所沿袭。如朝会时渧王入朝,奏乐;群臣拜见奏乐、和歌、舞蹈;退朝再奏乐。宴饮时先是帝王赐酒、奏乐,席间由伎人和歌、献舞由于朝廷几乎所囿的重大活动都离不开乐、歌、舞,因而形成了一整套宫廷乐舞朝廷有司乐、教坊、乐正等官员或官署掌管乐队、伎人,专门负责乐舞の事人们常用“歌舞升平”来赞颂天下太平、兴盛,正是用礼乐喻指国家的治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礼仪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