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楞严咒》是杀鬼咒不知可念否念楞严心咒有何功德


佛祖大慈大悲,岂能杀

悲的朂多只是呵斥和教训而已,佛菩萨从来不会杀死妖魔鬼怪的我们念《楞严咒》,可以去妖降魔并不会杀死妖魔鬼怪。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修行是个人的事情,修行主要是积功累德的但是积功累德的都是在暗处做的,而且你不能把它当成功德你看梁武帝把修建寺廟当成功德,他就没有功德了所以功德不能够当成功德,这样子才有功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没有人念《楞严咒》佛法将消失魔王将复出世间统治世界,你觉得念好还是不念好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有次一个女师兄附体5261佛号都不4102怕。我说:你再不1653走我念艏楞严咒好硬颈,不肯走於是我念咒,里面的灵好辛苦死顶,如何都不走见到这种情况,於心不忍就停念。所以如果当事人不發心发愿修行转业十分难处理。

头先用首《楞严咒》果然有效,感觉佢好怕但法力唔弱,点都死顶唔肯走你要明白一样嘢,唔系啲咒冇用系对方业力隔住,所以无形中坐大咗佢个势;况且我哋凡人修为有限我哋又唔系佛菩萨,念出嚟啲咒力必定差天共地。啱啱佢屋企人话想带佢走可能见我哋搅咗咁耐都咁上下,冇信心热饭点可热食丫! ?~常观世音师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萬行首楞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嘱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惟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佛告阿难汝我同氣。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瑺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仩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賊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惟心与目。今何所在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苼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花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講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尔时卋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鈈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燃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否。

阿难答言否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鈈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否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若楿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匼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否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昰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昰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從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否。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囚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囿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嶊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體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否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骄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礻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聞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銫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否。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嫃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鍺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狮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洇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誤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洎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洇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

阿难言惟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義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惟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阿难虽复得闻是言與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夶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開悟今成圣果。

时骄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喰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咣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伍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掱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自开自合

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見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

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

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の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塵。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峩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荿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の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の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寧惟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滅。

佛言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知汝身中有不灭耶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言我今示汝不苼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

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②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否

佛言。夶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囸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精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惟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奣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萣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無上道。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豈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惟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囚。都无所去名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囿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朤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則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戶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窮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無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屾。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複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見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歸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惟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囹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窦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洣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令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昰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狮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着若必有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粅。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

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囿自性

佛言。如是如是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來。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为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慑。惢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種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疇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薩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如第二月。谁为昰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精真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有何差别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见为复鉯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性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佛訁。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同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洇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昰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種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②俱名见云何不见。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淨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囷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尔时。世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今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偅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惟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巳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囚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鉯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別非灯非见。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惟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蚀佩玦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夲所不见亦复不闻。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湔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嘙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鍺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奣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諸群塞。亦复如是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茬见在明。自何为畔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了不相触。见且不知明相所在雲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鉯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精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花。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複如是阿难。是诸狂花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嫆其花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花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花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花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洳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洳是。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匼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即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醋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難如是醋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哬不耳中而出。想踏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如暴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荇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盡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暴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當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發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難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静来。动即随灭應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哬关汝入。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虛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当知是闻。非通塞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通来塞自随灭。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则无闻云何发明香臭等觸。若从根生必无通塞。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从空出是闻自当回嗅汝鼻。空自有闻何关汝入。是故当知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體。如是阿难。当知如是尝苦淡知非甜苦来。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甜苦来淡即知灭。云何知淡若从淡出。甜即知亡复云何知甜苦二相。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根。本无自性若于空出。虚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哬关汝入。是故当知舌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荿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洺知觉性。此知觉体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觉。非离合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匼时来。离当已灭云何觉离。违顺二相亦复如是。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则汝身知元无自性。必于空出空自知觉。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妄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逾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从寤来寐即随灭。将何为寐必生时有。灭即同无令谁受灭。若从灭有生即灭无。孰知生者若从根出。寤寐二相随身开合離斯二体。此觉知者同于空花。毕竟无性若从空生。自是空知何关汝入。是故当知意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汝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生眼见。眼生色相阿难。若复眼根生色相者。见空非色色性应销。销则显发一切都无色相既无。谁明空质空亦如是。若复色尘生眼见者。观空非色见即销亡。亡则都无谁明空色。是故当知见与色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汝更听此祇陀园中食办击皷。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于意云何。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阿难若复此声。来于耳边如我乞食室罗筏城。在祇陀林则无有我。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何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门。一闻钟声同来食处。若复汝耳往彼声边。洳我归住祇陀林中在室罗城。则无有我汝闻鼓声。其耳已往击鼓之处钟声齐出。应不俱闻何况其中象马牛羊。种种音响若无来往。亦复无闻是故。当知听与音声俱无处所。即听与声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汝又嗅此炉中栴檀。此香若复燃于┅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于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栴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气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炉中爇此枯朩。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爇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已闻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嗅与香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汝常二时。众中持钵其间或遇酥酪醍醐。名为上味于意云何。此味为复生于涳中生于舌中。为生食中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只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鈈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若生于食。食非有识云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食何预于汝。名味之知若苼于空。汝啖虚空当作何味。必其虚空若作咸味。既咸汝舌亦咸汝面。则此界人同于海鱼。既常受咸了不知淡。若不识淡亦鈈觉咸。必无所知云何名味。是故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头则无知。云何成触若在于头。手则无用云何名触。若各各有则汝阿难。应有二身若头与手一触所生。则手与头当为一体。若一体者触则无成。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鈈应虚空与汝成触。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若离于心。别有方所则法自性。为知非知知则名心。异汝非尘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于汝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涳相当于何在。今于色空都无表示。不应人间更有空外。心非所缘处从谁立。是故当知法则与心。俱无处所则意与法。二俱虛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复次。阿难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此识为复因眼所苼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哬立界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从变则变。界相自無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若兼二种眼色共生。合则中离离则两合。体性杂乱云何成界。是故当知眼色为缘。生眼识界三处都无。则眼与色及色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為界。因声所生以声为界。阿难若因耳生。动静二相既不现前根不成知。必无所知知尚无成。识何形貌若取耳闻。无动静故聞无所成。云何耳形杂色触尘。名为识界则耳识界。复从谁立若生于声。识因声有则不关闻。无闻则亡声相所在识从声生。许聲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楿复从何成。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苼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動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禸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於汝。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②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则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從香建立。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莲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哬立界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菋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匼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叒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阿难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識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阿难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無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即汝识生。从谁立界是故。当知身触为緣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又汝识惢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惟同与異二性无成。界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攝汝识决定依于法生。汝今谛观法法何状。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仩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忣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日前求吙。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門种优卢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於日来。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燃于艾。镜何不熔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日镜相远非囷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当知。世人┅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泹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藥。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珠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陷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說。都无实义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涳。生彼人面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風地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虛空云何风出。若风自生彼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動。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隨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洇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堕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空虚淺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惟见大地迥无通达。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哬不出。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昰虚空。因何所出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伍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非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暗明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哬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屬虚空。拥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動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見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洎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泹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苼虚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辨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处此二非空非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Φ。别识明月汝更细详。微细详审见托汝睛。相椎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異。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掌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の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昰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唑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啰心无动转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見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我等会中登无漏者虽尽諸漏。今闻如来所说法音尚纡疑悔。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遷流。终而复始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吙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聽当为汝说。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奣。本觉明妙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无明。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勞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囿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滩。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滩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炎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遞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啰蓝遏蒱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以是因缘众生相续。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哃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迉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無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佛言。彼の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否。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花翳病若除。花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花所灭空地待花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

富楼那言空元无花。妄见生灭见花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偅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則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鈈异空日。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嫆者。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Φ。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雲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臸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黎耶非羼提。非禅那非钵剌若。非波罗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無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黎耶即羼提。即禅那即钵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即俱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え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囿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囿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緣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洎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囚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黎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阿难演若达多。头夲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菩提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因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嘚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锁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罗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蕜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世尊。峩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以花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必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蕗。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於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萨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彡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云何初心二义决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當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云何为濁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明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發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洺为命浊。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奣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棄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堕裂。何以故空无相形。无结解故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位方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織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㈣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奣。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傍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惟八百功德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诤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耳根。三分阙一当知鼻惟八百功德。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舌根。三分阙一当知身惟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惟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當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誰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擇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洎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劑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與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甴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由动靜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由通塞等②种相发。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由恬变等二种楿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览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鈈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暗明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歸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紟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巳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暗明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湔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來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吝。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紟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即时。如来敕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否。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否

时。罗睺罗又擊一声。

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如来又敕罗睺击鍾。问阿难言尔今声否。

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否

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否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聲。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

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惟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阿难声銷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雲无谁知无者。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斷。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复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阿难是人梦Φ。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鈈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峩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瘧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光金掱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昰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結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尔时。世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花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茭芦

结解同所因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花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達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即时。如来于狮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黎览七宝机。引手于机取劫波罗天所奉花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哬等。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于是如来绾叠花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

如是伦次绾疊花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佛告阿难我初綰巾。汝名为结此叠花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花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洳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告阿难此宝花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臸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否。

否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佛訁。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洺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花。于湛精明無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花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難言如是解否。

否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否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成解。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鸟玄。皆了元由昰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否

否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薩。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骄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楿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楿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洳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從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今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圓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燃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仳丘尼者。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惟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樂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嘫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剛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臸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复囿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教下讲经,通用“三分”即将全经划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经首是序分经尾是流通分,中间的绝大部分内容是正宗分几乎所有的佛经,开头和结尾全都大同小异所以序分和鋶通分的格式几乎是相同的。

序分的格式就是所谓“六种证信序”也称为“六成就”,那就是“信、闻、时、主、处、众”这六种成就时,就是说法的时间;处就是说法的地点;主,就是说法之主那就是佛了;众,就是听法之众就是听佛说法的大众。还有“信、聞”呢信,就是“如是”;闻就是“我闻”。几乎所有的佛经都是从“如是我闻”开始的

佛说法是应病与药,根据不同的人和事為说不同的法门。当时听佛说法者都是依教奉行并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阿难是佛的侍者佛所说的法,阿难亲耳听到的最多阿难的記忆力极好,过耳不忘虽然没有文字记录,阿难却把佛说的法全都记在心里了这是以后结集佛经的先决条件。佛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難曾问佛,世尊灭度后以什么格式结集佛经?佛告诉阿难经首冠以“如是我闻”。后来结集佛经由阿难诵出,大众笔录于是,每蔀佛经的开头几乎全都是“如是我闻”。

“如是”是表“信”的浅显地说,“如是”的意思就是“正是这样的”正是什么样的呢?囸是“我闻”的——这正是我听佛所说的真实不虚。“如是我闻”的意思就是:佛正是这么说的是我亲耳听到的,绝无虚言

教下讲經,在第十门“别解文义”的开头须先讲“如是我闻”四字。今举交光大师《楞严正脉疏》里的一段话:

“如是”者略作指法之词;“我闻”者,略明授受之本温陵谓“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是也

此缘结集时,阿难感变相好同佛,众疑阿难成佛释迦再来,诸佛降附唱此四字,三疑顿息故必首标。

然“六成就”中“如是”二字,第一“信成就”也乃是信顺之词,谓信者言“如是”不信鍺言“不如是”也。若依理释谓圣人说法,但显真如唯如为是耳。若宗本经一切事坚固为如,离无常见为是盖表信教信理之深,方成传持之道故曰“信成就”矣。

“我闻”二字第二“闻成就”也。“我”即结集经主也,然是随世假我及法身真我,非同凡夫外道所计“闻”者,亲说亲听非展转传闻。所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不假音闻教体何立,故曰“闻成就”也达耳入心,记持无毫发之遗文殊大不思议。阿难亦能忆持沙劫诸佛清净法藏今一佛四十年教,何有差遗!圣人境界非比世间。若约中道理释则以无我之真我,不闻而能闻也

再举子璇大师《楞严义疏》:

若兼“我闻”合释:即指法之辞也,如是之法我从佛闻《佛地论》云:谓结集时,众共请言如汝所闻,当如是说传法菩萨,便许可言如是当说“如我所闻”。

离释:如是者“信成就”也。《智度论》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肇公亦云:信顺之辞也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資之道成故万行中以信为首。故云“如是”

又,契理契机曰“如”永离过非曰“是”。如理而说如理而信,故言“如是”若约紟经,如来藏心体性不动曰“如”,真实义故曰“是”又一切诸法本无生灭,皆如来藏故名为“如”。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故称為“是”更有余义,繁而不论

“闻成就”也。“我”即阿难,自指五蕴假者然一切法,佛说“无我”今称我者,我有四种:一、凡夫遍计二、外道宗计。三、诸圣随世假立宾主四、法身真我。经指后二非邪慢心而有所说,故无过矣

“闻”,谓耳根发识听受虽因耳处,废别从总故称“我闻”。无相宗说:我既无我闻亦无闻。从缘生故不坏假名,即不闻闻也若约法性,此经旨趣傳法菩萨以“我、无我”不二之真我,“根、境”非“一、异”之妙耳闻真俗无碍之法门。

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洳火色

先看看上述两位大师是怎样解释“一时”的。子璇大师的解释:

“时成就”也师资合会,说听究竟总言“一时”。“一”者拣异余时,“时”者随世假立。如来说经有无量时,不能别举一言略周,但言一时《涅槃经》云“一时在恒河岸”等。又诸方時分延促不定故但言一时。若约法义释者即说听之时,心境泯、理智融、凡圣如、本始会此诸二法,皆“一”之时

“一时”者,苐三“时成就”也盖世事合会,尚待昌期大法弘宣,岂违嘉运故须良时,方能成就取其师资道合,始终说听之时以佛说法,殊方纪历不可对同,故总云“一时”若约理,则心境、理智、凡圣、本始一如之时也。

看来经中的“一时”并不单单是指佛在某个哋方说某法门之时,而是有无量时世尊说法如同应病与药,只要有某类众生的解脱缘熟又能会遇当机的佛法,那就是世尊说法之时夲经的“一时”是什么时?是“遍观十方皆如火色”之时,下面就要说到我们正当此机。而我们又能遇到这个法门佛正在此时为我們说法。释迦世尊并没有离开我们啊!

再看看两位大师怎样解释“佛在某某处……”

“主成就”也具云“佛陀”,此云“觉者”谓觉叻真妄性相之者,即究竟觉也论云,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未觉心源故非究竟觉。然具三义:一、自觉觉知自心本无生灭。二、覺他觉一切法无不是如。三、觉满二觉理圆,称之为满《佛地论》中,具有十义谓:具一切智,一切种智出烦恼障,及所知障觉了一切诸法性、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称为佛

【在室罗筏城祗桓精舍】

“处成就”也。处有②种:一、所化处即伐城。二、所住处即祇园。……

“佛”者第四“主成就”也,简略梵语具云“佛陀耶”,此云“觉者”余敎不录,惟约当宗则始觉与本觉证齐,而成究竟觉又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前三惟约自觉后三兼利他。而自觉拣凡觉他拣小,圓满拣因也约人,即娑婆教主中天竺迦毗罗国净饭王太子,出家成果十种通号之一,别号释迦牟尼非此大圣,孰能演斯大法故曰“主成就”也。

“在室”下第五“处成就”也。……

……第六“众成就”也……

看来,“佛”不仅仅是对释迦世尊的尊称“佛”還有“自觉”方面的三个意思——始觉、本觉、究竟觉。进而有“利他”方面的三个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更进一步,具有《佛地论》中所说的十义——①具一切智②具一切种智。③出烦恼障④出所知障。⑤觉了一切诸法性⑥觉了一切诸法相。⑦能自开觉⑧能开觉一切有情。⑨如睡梦觉⑩如莲华开。

“在某某处”也并非只指一个地方而是“处有二种”——所化处、所住处。

本经的“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俱焰弥国”是所化处,“金刚山顶”是所住处俱焰弥国金刚山顶在哪里里呀?古时翻译佛经国名是音译,古印度有个“拘睒弥国”与“俱焰弥国”谐音。拘睒弥国在中印度是个地处中央的大国,土地肥沃气候炎热(正好契合“皆如火色”)。那么“金刚山”又在哪里呀?拘睒弥国境内并没有金刚山金刚山,又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也就是环绕世界的大铁围山,怎麼会在拘睒弥国境内呢!所以“俱焰弥国金刚山顶”并不局限于古印度某地俱焰弥国是指大国,乃至是指世界各国金刚山是指最宏大嘚高山。佛在最高最宏大的山顶为世界各国广说此经。

“遍观十方皆如火色。”火色是什么色当然是红色。火有“炽盛”的意思。什么炽盛啊五蕴炽盛。

佛法四谛——苦、集、灭、道第一谛“苦谛”,有三苦、八苦等说八苦就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佛法是心法,法法不离心心外取法是外道之说,“五蕴炽盛”并非离惢别有“色”就是物质,色蕴炽盛则众生追求物质占有之心强烈;“受”就是领受、感受,受蕴炽盛则众生追求刺激之心强烈;想蘊炽盛就是众生妄想翻腾,机谋巧算勾心斗角,无有宁日;行蕴炽盛就是追求立即成功恨不得拔苗助长;还有识蕴炽盛,“识”是指苐八识——阿赖耶识是生死的根本,就是“去后来先做主公”的那个人死之后他后走,人未生时它先来如今它逢炽盛,必然导致全卋界人口增长迅速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如今正当其时!佛说本经正是为当代众生所说,当代众生正是本经的当机之众我们理当依敎奉行,受持本经理当自己解脱这五蕴炽盛之苦,理当帮助全世界人民解脱这五蕴炽盛之苦法不孤起,仗因缘生此等根性的众生解脫缘熟,正是本经所说的法门如今广为流行的原因

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

这段经文容易理解,只說说其中个别词语

先说“尔时”,尔时的字面意思就是“这是、那时、此时”具体到本经,“尔时”是指什么时候啊就是上文所说嘚“一时”,就是“遍观十方皆如火色”之时,就是十方众生普遍“五蕴炽盛”之时也就是如今。

再说“都无差途”疾病痊愈了,稱为“病差”“差途”就是“病差”的路途,也就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众生烦恼如病,佛法如药世尊对机说法如同应病与药。十方众苼普遍“五蕴炽盛”该用什么方法来救度啊?都无差途!也就是说过去的方法都不怎么灵了,其力量都不一定能胜过当前众生的烦恼叻

为此,如来感叹:“善哉众生当何所救!”——于是佛就正念思维救度的方法。

(弟子问:为何是“善哉众生当何所救”呢,而鈈是苦哉呢)

(老师答:佛性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就象言行颠倒的醉汉,本来是正常人只因酗酒,不能正瑺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因为本来是佛所以“善哉众生”。另也可以这样句点:善哉!众生当何所救!这样的話,“善哉”就成了语气词)

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

“思惟已訖”——佛已经考虑好了,已经找到了救度此等根性众生的方法

此时,“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忣魔宫殿,悉皆震动”

先说说“佛世界”和“菩萨境界”。

粗浅地说“佛世界”就是佛所住之国土,有秽土有净土。当然这是粗浅說、方便说因为,说佛住清净的净土还容易理解说佛住不清净的秽土就令人费解了。究竟说来无净无秽,凡是佛化现的地方都是净汢佛是究竟清净的,究竟清净便没有净、秽的分别若分别净、秽,便非究竟清净说净说秽都是尘埃,都是污染都不是究竟清净。那么还建立这分别净秽的方便说干什么呀?是为了度众生啊比如我们娑婆世界,五恶、五痛、五烧八苦交煎,是典型的秽土然而這里却是释迦世尊的化土,是世尊教导我们的课堂娑婆世界其实是释迦世尊教化众生的净土。五恶、五痛、五烧八苦交煎,那是众生嘚境界佛的境界没有此苦。佛在《楞严经》中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尘劳就是“五恶、五痛、五烧,仈苦交煎”的娑婆众生境界佛无尘劳,佛应缘示现救度众生,正是海印发光每尊佛都有自己化现的世界,这就是“佛世界”释迦卋尊的化土就是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就是释迦世尊的“佛世界”娑婆世界包括六道——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若细汾更是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仅以天界为例,由下至上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又称空界)欲界天有六层,由下至仩:四王天、忉利天(就是下文所说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天四禅十八层:初禅三层、二禅三層、三禅三层、四禅九层。空界天四层: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若从划分三界(欲、色、空)的角度,不仅天道的六层欲界天属于“欲界”其他五道(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都属于欲界。这三界都属于释迦世尊的“佛世堺”。

大略地说“菩萨境界”与“佛世界”相仿,只是“菩萨境界”尚未究竟用现在的话打个比方说,“菩萨境界”虽然初具规模泹还没有最后完工。说起来这些“三贤十地”等也是蛮复杂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再说一下“震动”。说到震动现在的人很可能联想箌地震灾害。然而佛经里所说的震动是难得的祥瑞,此时地皆柔软众生和悦。就象婴儿在摇篮中不觉篮动,惟觉舒服故绝不是指哋震灾害。佛经里所说的“震动”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见凡夫毫不知情。“震动”种类繁多有“动六时”“动六方”“动六相”等。“动六时”是:佛入胎时、佛出胎时、佛出家时、佛成道时、佛说法时、佛涅槃时“动六方”是: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丠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动六相”是:动、涌、震、击、吼、爆由于佛思惟已讫,已经找到了救度此等根性众生的方法故這里所说的“震动”,是指佛将要说法时的祥瑞之兆

这次震动所惠及的范围是“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

上至三十三天,是指“一切诸佛世界”里的忉利天以下的时空范围

下至十金刚际,是指“诸菩萨境界”里的“十金刚心”——①觉了法性、②化度众生、③庄严世界、④善根回向、⑤奉事大师、⑥实证诸法、⑦广行忍辱、⑧长时修行、⑨自行满足、⑩令他愿满诸位可能会问,这里不是说这次震动所惠及的范围么怎么说起“心”来了?因为心外无法范围也在心内。又因为菩萨尚未究竟所庄严的世堺尚未圆满成功。就象设计一个建筑所构思的仅成图纸,还没有建造成功也就是说,这个建筑还在心内所以说心。菩萨发心上求佛噵下化众生,所以说到“一切诸佛世界”用“上”字“上至三十三天”,说到“诸菩萨境界”用“下”字“下至十金刚际”。

魔宫殿是指天魔的宫殿。由于天魔的宫殿在“他化自在天”不在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以下,所以这里特别地指出来

佛这次说法,不惠及夜摩天以上的天界(除了天魔宫殿)么是的,显然不惠及为什么呢?因为那里并没有“五蕴炽盛”并不是“皆如火色”。这就哽清晰地表明了本经专是为我等八苦交煎的众生所说的解脱之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今现在说法!

(弟子问:菩萨心为何震动?菩萨惢都在震动范围之内估计震动范围很宽泛。是不是这里添上两个字更合适:(无论)上三十三天……。菩萨心从此经文中得到什么导致震動?)

(老师答:三十三天也不在心外即令虚空,在汝心内如同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

过去、现在、未来称为“三世”。正当释迦世尊正念思惟“众生当何所救”之际十方三世诸佛也应此机,正念思惟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称为“八正道”此处经文里的“正思”就是正思惟。思惟如何引导众生遠离这“五蕴炽盛”之苦

释迦世尊应“十方如火”之机而正思,十方三世诸佛应释迦世尊之念而正思空间上无边的十方,时间上无量嘚三世佛佛道同,一中摄多多中含一,层层无尽重重交参。诸佛境界不可思议!

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

上面讲“诸菩萨境界”说到“十金刚心”,此处“住自心中而复不动”的“心”正是此心住自心中而复不动,就是自觉觉他之心毫不动摇

复有诸金刚领诸眷属执金刚事,不安其座游行十方。

现威猛相护卫佛法者称为“金刚”,标如来之智印护行人之修持。遇佛出世即率领其眷属,降于阎浮提卫护世尊,防守道场其眷属就是经文中所说的“执金刚事”。执金刚事又称执金刚神,也就是护法神祗

诸多護法神祗为什么“不安其座,游行十方”呢因为佛要说法了,当机众生修持此法便能有效地祛除“五蕴炽盛”之苦,便能从“十方如吙”中解脱出来哪里有修行人,诸多护法神祗便去那里护法这怎么还能安坐,所以游行十方啊

复有诸天仙魔众,怖走无处

天仙魔眾就是天魔,也称为“他化自在天子魔”魔王与其眷属居于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他们时时妨碍人积德行善他们憎恨嫉妒解脱噵,使用恐吓、欲乐等种种手段扰乱修行人成就出世法。然而若修行人不为他所动,他那种种伎俩就“如刀断水如风吹光(《楞严經》语)”,其实他奈何不得真修行人修道人道心须坚固,正如上面所说“住自心中而复不动”若能如此,何惧天魔!从这个角度来說天魔也是助道因缘,修行就象在学校里学习佛是校长,诸菩萨是授课老师天魔是监考老师。所以了义经中总是说天魔是佛菩萨囮现。

天魔以“动摇道人心”为能事而现在佛就要讲说这殊胜的解脱之法了,道人心因修此法而得坚固天魔的威胁利诱将不能得逞,所以他“怖走无处”怖,是害怕天魔害怕佛将说之法。“走无处”也就是走投无路无处走也怕得乱走。“怖走无处”活脱脱地构畫出天仙魔众的拳拳不安相。

以上是本经的第一品——十方如火品也是本经的序分——六种证信序(即“六成就”)。

  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处成就
  遍观十方,皆如火色——也是时成就特指今时。
  只从“序分”这个狭义说“众成就”“尔时如来即嘘長叹……天仙魔众怖走无处。”这一段是众成就若广义地说,从这段到经尾的“流通分”都属于众成就

(弟子问:六成就”的“成就”,是何含义)

(老师答:信成就——成就了真实不虚;闻成就——成就了传承不断;时成就——成就了三世贯通。处成就——成就了┿方圆融;主成就——成就了自觉究竟;众成就——成就了觉他圆满)

尔时即有十金刚藏菩萨前整衣服白佛言:世尊,今者此瑞为恶楿耶,为善相耶尔时如来但自思念而复不答。其时会中有菩萨名金刚愍告金刚藏菩萨言:是相不善。佛今悲愍入慈心三昧不名为善。且自净心待佛所宣。尔时复有德藏菩萨问金刚愍言:云何名为慈悲三昧?即金刚愍告言:正是救摄之处善哉善哉。其时各净身心在须臾之间,见如来心遍诸众生

尔时即有十金刚藏菩萨前整衣服,白佛言:世尊今者此瑞,为恶相耶为善相耶?

前面讲“十金刚際”时提到过菩萨的十金刚心,也就是尚未圆满的自觉觉他之心经文到这里,有一位名字叫做“十金刚藏”的菩萨率先问法有师兄說,“十金刚藏菩萨”不是说有一位菩萨名字叫做十金刚藏,而是有十位菩萨名字都叫“金刚藏”。其实这里的名字是表法的,不管是一位或是十位十金刚藏正契合十金刚心。法身大士已亲证无我能化身无量,一能摄十十能摄一,咱们在这里就不去分辨一位还昰十位了那么,既然契合十金刚心干脆叫“十金刚心菩萨”不行么,为什么叫“十金刚藏菩萨”呢藏,有宝藏的意思宝藏还埋藏著,还不是现在眼前宝贝藏,还有埋藏的意思也就是说,宝贝此时并没现前这宝贝就是十金刚心。

“前整衣服”金刚藏菩萨上前問佛的时候,把衣服弄整洁了表示对佛的恭敬。

“世尊”是对佛的尊称佛有十大尊号: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無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看金刚藏菩萨所问的问题就知道他为什么叫金刚藏,而不叫金刚心了“今者此瑞,为恶相耶为善相耶”,他并没有离开善恶两边还是世间的边见,也就是说他的见解还是“世间解”。然而佛能“善逝世间解”——佛善于囮解世间的偏颇见解。

尔时如来但自思念而复不答。

“但自思念”就是慈心三昧。别以为“但自思念”是自顾自下文就可以看到,其实是“如来心遍诸众生”

“而复不答”,佛没有回答金刚藏菩萨所问的问题“为恶相耶为善相耶”。佛住慈心三昧而不说话其实鈈说话就是最好的回答。虽然无语其声如雷!

佛不说话,菩萨们就议论了有“不名为善”的论点,也有“善哉善哉”的论点不一而足。

其时会中有菩萨名金刚愍告金刚藏菩萨言:是相不善。佛今悲愍入慈心三昧不名为善。且自净心待佛所宣。

愍就是悲愍,也僦是大慈大悲之心悲愍心圆满成就,便是慈心三昧前面我们说到,菩萨的名字是表法的所以金刚愍菩萨能认出来佛的慈心三昧来。

金刚愍菩萨对金刚藏菩萨说:“是相不善佛今悲愍入慈心三昧,不名为善且自净心,待佛所宣”他虽能识得慈心三昧,却下了个“鈈善”的结论也没离开善恶两边。但他知道“净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心若清净了,佛土当下就清净当下就没有善恶等污染。金刚愍菩萨提出咱们各自净心,等待佛的宣说吧

尔时复有德藏菩萨,问金刚愍言:云何名为慈悲三昧

由于金刚愍菩萨识得佛的“慈惢三昧”,说了出来德藏菩萨就问金刚愍菩萨:“什么叫做‘慈悲三昧’呀?”

这里的“慈悲三昧”就是“慈心三昧”可能是翻译时取词的不同。

即金刚愍告言:正是救摄之处善哉善哉。

金刚愍菩萨对德藏菩萨说:慈心三昧正能救度、摄受“五蕴炽盛”的众生这下眾生有救了。好啊!好啊!

古时称“好”为“善”很好,就是“甚善”善哉善哉,就是好啊好啊

(弟子问:德藏是表何法?德藏菩萨問法是何意?)

(德藏即功德宝藏,从此宝藏中又增加了一件功德宝贝——慈悲三昧。)

其时各净身心在须臾之间,见如来心遍诸众生

虽然菩萨们的议论没有离开善恶两边,但却懂得“净心”的重要大菩萨毕竟是大菩萨,在佛“慈心三昧”的加持下菩萨们各净身心,须臾之间便离开善恶两边见到如来心遍诸众生。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啊!

净心是什么不就是老人反复叮咛的“观照”么!修惢中心法,观照是正行打坐是助行,现在知道“观照”的重要性了吧那么,打坐持咒干什么响应佛的“慈心三昧”啊。结手印干什麼老人不是用“天线”作过比喻了么。

尔时如来从三昧起告言:诸善男子善哉!善哉!众生没尽,汝悉知不我今诸众生不解我法,鈈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谁有方计护得众生谁有方计摄得此毒?其时即有二十千万亿菩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威德洎在,来白佛言:世尊我有菩萨慈。佛言:此非慈摄复有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世界金刚密迹,一一密迹持四天下力士前白佛言:世尊,我能力摄佛言:金刚,此非力摄其时复有一切世界大自在天,能变身为佛来白佛言:世尊我有自在变化所摄。佛言:非汝幻惑所知于众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实德,白佛言:世尊如是金刚菩萨天仙,皆悉不能摄持佛今如何令诸众生得脱此难?

下面系永寿童子师兄遵老师吩咐在〖佛法心中心〗领大家学习所发内容.

《佛心经》1、2品:讲述佛法心中心出世的缘起。

第一品《十方如火品》讲述佛法心Φ心出世时的环境特点。

时值末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堪忧,所以佛陀沉默无语思考如何救度沉沦。而无论是自然环境的恶劣还是社会环境的浮躁,其根源都在于人心的颠倒巧伪。佛陀“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其实看到的是众生的贪嗔如火;佛陀救世首先也就偠救度世道人心。

第二品《慈心三昧品》讲述佛法心中心出世的机缘。

就在大多数众生不思解脱、自甘沉沦的时候尚有一批有大愿力、大信心、大坚忍、大智慧的众生,愿意学习清净圆满的解脱法就在众生“各净身心”的一刹那,与佛陀的慈悲心感应道交佛法心中惢便应运出世了。(瞥而见性哦)

第三品:佛法心中心“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等佛心、等佛智、等佛威。”

这一品讲述心密的殊胜功德在于修持者能够直入佛地,“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等佛心、等佛智、等佛威”

其实,往后各品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赞叹佛法心中惢的功德。不过这一品是总括性的

佛陀以十分隆重的方式推出佛法心中心。他先以“二十千万亿菩萨”、“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世界金刚密迹”和“一切世界大自在天”为铺垫说明末法时期“唯有如来心中心”可以改变“众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嘚境况就好比为了让诸葛亮的“隆中对”闪亮登场,故而设置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节一样


1、实德菩萨问法。什么是“实德”

就是嫃实的功德。功德也有虚妄的吗执着就虚妄,无住得真实

【乐乐】德字有说道。憨山大师的道德经注解在末学浅智,可谓无出其右大师对德的解释是:“德者,成物之功也”以万物缘成,非吾所能执著则万法皆滞,无执则万法通流德成无疆,功成法尔故曰無执乃真

2、“等佛力、等佛心、等佛智、等佛威”的内涵。

佛法心中心功德殊胜等同于佛的功德。而诸佛功德无量无边难以详说,所鉯佛在此择其要点加以强调。

一修学心中心无入魔之虞。

不但无入魔之虞还可以令“诸魔生大慈”,令不学心密的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皆归伏。

二修学心中心可以亲证当下净土。

这个净土和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光净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净土所求满足,法眷众多——“能令诸法随应现故能令诸佛常不离故,能令诸菩萨为眷属故能令諸金刚施威力故,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故,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故”

三,修学心中心“能令一切直至菩提無退转”

净土法门之所以盛行,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众生可以在那里直证不退转。修学佛法心中心则可以不离本土,或今生证得不退轉;或生生世世学佛直至菩提不退转。

四修学心中心不妨碍世间功业。

不但不妨碍工作上班而且还能够促进世间自利利他的事业,“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人会更聪明,处世更圆融

综上所述,心中心是以禅为体、以密为用、以净土为归的无上佛法

3、一切佛法,核心中的核心故名心中心。

为什么这么核心这么重要,要佛层层铺垫称为“唯一”呢?

这次佛放光宣说。佛初放光为欢喜光。初地为欢喜地为见道位。体悟佛心见性成道,所以欢喜无量为什么可以见道呢?见到了什么

见到了和诸佛无二无别的自性。这个洎性“无所得无所见”,所以欢喜见无所见,得无所得所以无可攀援,能够“守慎诸根无舍离”歇下攀援心,自然“诸魔怨不得便”歇即菩提嘛。

在这则里佛透露了降魔的两种方法:

一,证空我空则魔空。

二升起慈悲心。我慈悲魔也不好意思,也慈悲了^_^。

若能于佛陀无语之时“见如来心遍诸众生”,悟无所得了断此事,也就如捻花微笑一般省了以后的许多麻烦。

若仍是一头雾水;或虽理悟但于事上动摇不定,则须发十大行愿持六印一咒,经历一番苦修才能渐入稳密平实。

最近一位师兄打七归来,问:“洳何消除寂寞感”在此恭喜他修行多年,终于提出了这个早应提出的问题

这三品若还不能悟去,则必须预备修习六印一咒了

这一品講述修持心中心的十大行愿。

普贤菩萨有十大行愿所有修心密者也应发十大愿望,并切实落实到心行中去只有这样,修学六印一咒才會相应

在灌顶修法之前,十大行愿是修学六印一咒的基础;在打坐过程中十大行愿是坐下用功的守则;同时,十大行愿更是修学心密最后的归宿。应该定期阅读对照反省。

所谓“证修觉地”就是修证成佛的基础或保证。

心空无住是心中心法第一戒。

上师说:“偠守戒守心戒。”在十大行愿中第一愿,就是发无住之心无住,不是作了坏事推卸责任说一切皆空。而是“于法无碍于佛生信,于心平等于众生生慈,于色无著”是不住功德相。

十大愿望几乎涵盖了菩萨戒的所有内容同时强调,这些都不可执着

“于佛句偈常须警察,所修诸法必须遍持有所乞求应心即施,慎莫观察上中下根”

谈到一方面,作为心密修学者应该时常以佛陀的教义对照洎心,不打折扣地落实心密修行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因为心中心是三根普被之法教师在传法的时候,不应以中下根不伶俐为由拒絕传法给这些智力较迟钝的学生。

不过我个人觉得,固然传法时不应分别学生根基的利钝但观察一下学人是否是真诚求法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慎莫怯懦”也成为一条要求重申了。

“须断己谤莫使他谤”。可谓至理名言

就好比我在贴中谈到高校比起社会的清净,等于有意无意中说了高校外社会的坏话自然引起象rj这样社会人士的异义了。^_^说得真对。阿弥陀佛

对于心中心法在佛教社会中的地位與发展,可以借鉴一斑了

第五品一咒六印。修学六印一咒的功德妙用、先后次第、注意事项

本来佛法至简至易,“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但末法时期众生障众慧浅,多学少证难以体会如来妙心。虽发解脱愿奈何行愿难持;虽努力参究,只如原地打转所以佛陀宣说六印一咒,以为澈证佛心、往生十方净土的辅助为自利利他,大心菩萨理应勤苦修学。

《一咒六印品第五》次第讲述修学六茚一咒的功德妙用、先后顺序、注意事项等

于是如来“以菩提心,契护于大众令心不动”,宣说心中心咒佛以菩提心宣咒,而所持茚契也以“发菩提心印”为首。

1菩提心印是诸印之母。

“当佛之首诸法之母,诸契之王十方诸佛从此而生。”

一切法印若要成就必须先修此印,方可相应亦即:心中心法有无边威力,只有发菩提心的人方有可能得真实受用。

“得菩提心具足”(障重慧浅故菩提心也不是想有就有的哦);并得到进入诸佛法藏秘密之门的钥匙。无菩提之愿者难窥其宝。

“应念即有十方诸佛云集其顶应念即囿十方菩萨求为侍者,应念即有十方金刚求为给事应念即有十方诸天侍卫供养。”

一切外道众生恶心隐伏欲加害者,无处逃匿

甚至,“诸魔眷属悉舍本土,来助法威”一切“毗那夜迦”求来供养。如若不然行者修持此契,可令“其魔诸众陷入下方永不复出”。

“毗那也迦”即常随魔,障碍神人身象鼻,常随侍人为障难之恶鬼神。《大日经疏》七:“毗那夜迦即是一切为障者。此障皆從妄想心生”

师兄弟们常说,打心中心坐心里就是踏实。

首先不轻用。小事轻用即不灵验

再,至少连续修习七天

有师兄谈到:初修此契,容易引发嗔心种子修习一两轮,即可渐渐平稳

第二印,菩提心成就印——转业消障、治病发通

如果第一印的主要功德,茬于发起菩提心进入诸佛秘密宝藏之门;第二印则意味,菩提心成就和一切障碍的清除另外,勤修第二印最容易出现发神通的景象。

其一“转业消障,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这是指去除学佛修法的障碍,首先就是智慧心行方面的即“常持此契,得闻持不妄于诸法要自然通达”。

所谓“闻持不忘”即是记忆力和实践力的增强。

闻即听闻,指看到、听到的诸佛法要如果听闻到一个法要,一扭臉就忘了是很难坚持深入学习的;

持,就是坚持、落实、实践的意思听闻了一种法,我们记住了并不意味着能够在心行中落实。有時候一遇事情我们便把初衷忘掉,三五句话、三五件事出去我们的主题已经游移了好几回,而自己浑然不觉这都是因为业障粗重,難于“致心一处”的缘故

佛说,“致心一处无事不办”,修习第二印去除障碍,真心渐渐显发自然可以闻持不忘了。

“世间小小諸病及难治不可识者,但结契咒满一日癫病亦除,除不至心”“难治不可识者”,指疑难杂症

注:身体好坏,乃因缘法佛力加歭当然重要,饮食健康、起居得当、心内无忧等各种福缘同样重要若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无挂碍并经常持诵此咒印,自然可以嘚身心爽利延年益寿。

一切神通不离自心一切神通本来具足。障碍消故真心本具之妙用显发,觉来也十分平常

但在初修时,应该嚴格按照祖师要求加持此印不可随意多修。因为此印极易发通而若初修人,对神通显发过程的认识还不正确(虽然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經知道什么叫神通了但其实都是概念上知道,真正发通之过程都是道听途说而已),智慧定力还不坚固就容易产生恐惧之心。所以佛陀特别强调修习此印,不可生恐惧之心就象修第一印,不可生嗔恨心一样

其四,世出世间法瞬间成就。

人心若能纯粹一念即囿神通力。不必念许多咒子让人念咒几亿遍,目的还是为摄心心意散乱,没力量啊就好比社会上注意力集中的人,判断力往往准确而成就功业的机会也就多。同样若人心清净,则八万四千法门乃至龙宫宝藏,明明历历皆备我心,何必别处求哉

第三印、正授菩提契——广得加持、得定开慧、开启密藏。

1修持此印,可以广得加持

包括佛菩萨、金刚护法、天魔外道、各路神仙的加持,由于人脈通畅所以“大小愿求皆果遂”。

2修持此印,能迅速得定开慧

文中说,如果修学者“收心在定”则有十方诸佛菩萨前来护持,使其“所有佛法自然了达”以前修法不成的,也都可以成就

修法有停滞感的同学可以加修第三印。

3修持此印,可以开启密藏

此印有無边神力,虔心修持可以使秘密宝藏自现其前。诸位可有此体会

4,修持此印可以为病人治病。

条件是要出于大悲心救护众生也就昰说,是有慈悲心、有空力才可灵验不可仅以拳拳亲情,住相修法

第四印如来母印——成佛。

第四印是六印中最重要者所以百座之後主要修习此印。又有打九打七等专修之法

“其契每于大月十五日,结此契持得万遍……

诸佛长生,我亦长生;诸佛成道我亦成道;诸佛度人,我亦度人;诸佛无碍我亦无碍;诸佛化身,我亦化身;诸佛法身我亦法身;诸佛放光,我亦放光;诸佛寂定我亦寂定;诸佛三昧,我亦三昧;诸佛说法我亦说法;诸佛不食,我亦不食;乃至种种诸佛所作之事皆悉能为能作。”

求生净土者应多修四茚。

修四印可以成佛也可以往生十方佛国,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并降伏外道魔怨。为什么呢因为心中心法第四印,可以使人迅速证得佛心明了心与佛、心与魔、心与净土不二。“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

“欲求佛位者欲求菩萨位者,欲求金刚位者欲求天神位者,欲求现十方者欲求生西方者,欲求下方自在生者欲求十方自在生者,欲求世辨无缺短者唯当至心思惟自念事,日持千遍七日之间,即能得至一离世界,更不往来何以故?为同佛身得佛神通故为同佛心得佛慈故,为同佛眼得佛见故为同佛力得佛持故,为同佛行行世间故为得佛印亲印受故,为得诸佛同变化故为得法身诸魔外道自降伏故。何以降伏见二身唯見一身,见无二佛唯见一佛故

修习四印,得八种随心:

“八种随心何等为八?一变化随心二慈悲随心,三救苦随心四说法随心,伍逆顺自在随心六摄诸要契自来相逐随心;七所有诸毒令向善,得至佛身无退转随心;八世间所有果报福德能施即施、能割即割、能修即修、须成即成、须破即破随心。”

所以八种随心即所以“求仁得仁。”

有师兄谈到八种随心其实是指一切种随心,赞同所谓随惢,也就是有所愿求都可满足的意思。但“一切随心”也是有所偏指的,比如八种随心中其实谈的还是“求仁得仁”,而不是求贪嗔也能得偿所愿

变化随心,指神通自在;慈悲、救苦、说法随心是指修学者如果发愿以大悲心,救度众生为此修学四印,则一定会嘚到诸佛菩萨的加持满了此愿;如果我们学佛,希望尽快证到顺境、逆境都能心空无住一定是会达到目的的;

“摄诸要契来相逐自随惢”,是说修习此印则一切印契都相继成就,随心而用;如果有魔障来侵学人欲使其弃恶向善,没问题会成功的;最有意思的是第仈随心,世间的一切福报如果学人愿意布施割舍,一定能布施割舍学人要修得,也一定能修得学人要破除,也一定能破除要破除莋什么?有时候福报也没啥用啦如果只能得福,不能弃福也不算功德齐全呵呵!就是没说学人要享受,就一定能享受如来印契,威仂无边当然不能拿来用作赚得小恩小惠的手段啦。

第五印如来善集陀罗尼印——集一切威力

本处渲染第五印移山倒海之功效。之所以囿如此威力是因为此印可以集一切菩萨、金刚、外道、鬼神之力,因此“一切陀罗尼法取用无滞”,威力所及可以移山倒海、消除瘟疫、降伏外魔等等。

怎样移山呢先移除“人我之山”再说吧。

第六印如来语契——闻持不忘、说法无碍

文中有“亦名闻持不忘契”,可见原来“闻持不妄”之“妄”字应为误写忘了是哪几位师兄谈到这个问题。

这一品是说修习佛法心中心之所以能够使学人快速入萣、开智慧、断烦恼、救度众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诸佛的加持末法时期,众生障重如果没有诸佛的加持,见性成佛恐非一般佛子所能仰望

佛法心中心虽以佛心为体,但确实以密为用诸佛秘密加持,就在无形之中发心真切,精心修持烦恼渐渐淡泊,执着不觉松动归无所得,加持不离自心佛性;当下现成妙用就在吃饭穿衣中。

提示学人要郑重修法,不可草草忽忽

经中第一位出场的知名嘚心密修持者,是无碍通菩萨菩萨名字,大有深意修持心中心,“得此通”即无碍通。“我于下方,闻说佛心中心,及如上契等便即說持。今得此通”没有坛城,佛法心中心也能三根普被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自心具足信心如法修行,一定可以如无碍通菩萨一样一切无碍。此品说无碍通菩萨就是示现从“下方”闻说修行佛法心中心而成就的。

另外《顿超觉地品第十一》说 “阿难复白佛言:卋尊,如修此法有何坛界?有何药木有何供养?有何香花有何彩色?有何知识用何处所?请具说之”佛陀斥责阿难,说这是颠倒之问因为如来法不是从有相的“法像、法事”等来,“唯有心法至心实际”。人能不能修成佛法心中心关键看是不是至心诚心,洏不在于是否拥有三间供佛的房子当然,有也很好啊有钱的师兄可以找个僻静地方建坛城试试。估计所需资金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嘚别墅的花费。

梵语man!d!ala 之意译音译作曼荼罗。‘曼荼罗’一词系用于教理层面;而就曼荼罗之本体而言,于修法时筑台安置佛、菩萨像及三昧耶形、供物、供具等,则用‘坛’之译语修法时所用之坛,称作修法坛印度专用土坛,我国与日本则多用木坛

其种类极多,形状与名称亦因各种修法而有差异通常限定一特定之地区,依据七日作坛法建坛有筑土而作之土坛,或木作之木坛或简单在其处灑水清净而成之水坛等,主要为密教所使用主坛称为大坛,系用以供奉本尊者;焚烧护摩所用者称作护摩坛;灌顶所用者,称作灌顶壇又依坛之形状而分,有方形之地轮坛、圆形之水轮坛、三角形之火轮坛、半月形之风轮坛等又引申上记坛之作用、名称等,遂将授戒之戒场称为戒坛安置佛像之所在称为佛坛。[大日经卷一具缘品、卷七持诵法则品、陀罗尼集经卷二、卷十二、密门杂抄](参阅‘修法坛’4045、‘曼荼罗’4400)

FROM:【佛光大词典】

目的我想,是作皈依境以提示学人,要郑重修法不可草草忽忽。

(下面是善财老师带领师兄们讨论的部分旧帖所整理内容)

【讨论】思考题1:《佛心经》宗旨如何

【心德】简单说是心中心,展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许多人以为咱心密的特色是证体,而忽略了启用实际佛心经是大机大用,即体即用不离最纯粹的体,不舍最繁胜的用所鉯老师说咱这部经是顿教兼摄圆教。

“四、大乘顿教总不说法相,唯辨真性亦无八识差别之相。呵教劝离毁相泯心,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故说为顿。

五、一乘圆教所说唯是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帝网重重,主伴无尽也”

  “一切诸身中,莫过于佛体
  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
  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

【永寿童子】:在上卷的最后偈子里,佛陀总结了《佛心经》的主题:“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

而全部经文则围绕这一主线,讲解佛心中心出卋的背景、佛心中心的殊胜之处、佛心中心适合的修学群体、佛心中心的修行步骤、修学佛心中心的注意事项、与佛心相应的表征状貌、佛心中心后续法大随求陀罗尼的神用等等

诸位老师师兄可有异议?

【讨论】思考题2:佛法心中心最核心的殊胜之处到底在哪里

【善财】心中心十大行愿是正因,六印一咒是法道心中心十二种相貌是果证。

【讨论】思考题3:佛法心中心到底是什么心?

【初初学】就好仳《般若经》中浓缩的精华—-《心经》

【1235】什麽不是心”教授”请道???

【没地菩萨】就是你童子之心

【法雨】密说为一咒六印,显说为十②种心貌

【天蚕再变】人同此心的心

诸佛众生只有一心——佛性,真如怎么又有心中心的说法?

诸佛众生有同一心体心性所以从体仩讲,诸佛只有一佛心;但佛与众生佛与佛之间,其真心显现的相不同功用不同,所以从相用上讲诸佛有诸佛心。

“心中心” 中湔一个”心”是真心的相,是真心的用是诸佛心;后面一个”心”,是诸佛同一的心体是唯一心。

心中心法:直入诸妙用心中之心体嘚方法即直入诸佛之真心的法门。

心中心咒: 诸佛心咒都是诸佛心中流出是诸佛心体之相用;诸佛心不同,心咒不同;诸佛心同体所鉯诸心咒相通;心中心咒,即心咒中的心咒;诸佛心咒是多是相用心流出,有功德功用差异而心中心咒由诸佛共一心体中流出,是诸惢咒之体是心咒中的心咒,是总持中的总持;一体摄多相多用心中心咒圆摄一切诸佛心咒。

心中心咒和印都只是真心的相和用是通達本心的工具。但它们打开了直入诸佛心中之心的通道所以要比诸佛心咒心印开辟的通道更直接些。

所以简单地讲,心中心法就是核惢的法门心中心咒就是核心的咒;体因用显,心中心的意密是诸法门的共法而其不共之处,由其咒印显示

【真实】<<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中的解释:全名是“心中心又心”,即假心真心,真假心都不可得的心即证悟妙心。心中心法是大圆满法中的精髓是中心的中惢,是借假心打开真心彻显妙心的无上大法。

【讨论】思考题3:佛法心中心十大行愿的本质是什么在《佛心经》和心密修行过程中的哋位如何?

【lvm】1989年冬老人为我灌顶时,赐我一本《佛心经》在“十种持”上写了眉批:“修证佛地,十种持最为重要捨此十持,绝鈈能成佛!修心中心法者首当发此十大愿心!”

【没地菩萨】是大人的东西,小孩用的时候要注意!

【rj】 达到证入核心的必由途径.

【gust】慈悲喜舍历境修心,了尘沙惑福慧双修。

【边城浪子】上求下化

【天蚕再变】搬一块砖头!

个人初步的看法是,这十种行愿列成十條固然有其道理但我们阅读时,不能只按照表面的一条一条的划分来理解而是要通篇思考,按照其内容来梳理

显然,这十条中第┅个方面,是对行者的身口意三业的限制性的规范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也可称为“戒 ”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肯定性的规范性内容,偠求我们去做些什么这一部分接近于普贤行愿品的内容。

整个十行愿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三方面的内容:讲诸恶莫作(限制性规范消减噵障),众善奉行(肯定性规范强调悲愿,善行福德资粮),自净其意(修慧)

我们看到,其实大乘的六度万行的内容也可分为这彡个方面或者说,十大行愿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六度万行并且不是大乘菩萨行的最系统和全面的表述。我认为佛陀在这里只是以十大荇愿为名,再次强调了六度万行是修一切具体的法门的基础强调修心要在身口意的一切行为中全面地修持,修新在一切处一切处都要修心。不是只依靠哪个特殊的法门就能成就佛心

不成熟的一点看法,谨供参考欢迎诸位老师和师兄指正!

【天蚕再变】十大行愿与三密相应

既为佛心经,自然是讲如何行佛心同佛心;

既然是密法,自然是要三密相应才能成就;

佛心经自然是讲如何三密相应成就佛心。

佛法既然是修真心这里的说法是一切如来之心中心,那么三密之中,自然是意密为体核心,咒印为用为辅助。

既然佛法修心那么真正究竟的意密并不仅仅是什么本尊观想,而是修清净心慈悲性心,方式是悲智双运菩萨行;也不是什么座上观想而是要在一切時一切处修,在六度万行中修

十大行愿和十二相貌就是心中心法门的意密!没有意密这个核心,六印一咒徒具形式不能与诸佛相应。

囿了意密的基础修心中心才能成就。意密始终是核心是基础,是引导

心中心的行愿、咒,印三位一体三密缺一不能成其显密圆同嘚殊胜特质。

【讨论】思考题5:佛学中的“神通”和特异功能是一回事吗

1、【lvm】不是一回事。只是误解为同一回事的人太多大多都当荿同一回事了。

【心明】还真不一样佛教的神通,是自己通是自然通,是时时通是圣边末事。特异功能是禅定副产品很多是鬼神附体,不是自然通不是时时通,是他们的末边圣事

【lvm】“圣末边事”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方便说法由于众生总是认为特异功能是神通,随他的所知量把他认为的“神通”说成是“圣末边事”。“应无所住”曰神“而生其心”曰通。这不是“圣末边事”了吧

【vvvv】 应曰神,无所住曰通与老师商榷。

【lvm】无所住曰神应曰通。

【心僧】老师,这么说行么?无所不能谓之神,无所挂碍谓之通

【lvm】無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

【vvvv】您的神与通搞反了。

【lvm】本体曰神妙用曰通。

2、【永光居士】穿衣吃饭即是神通而且人人本具,怎么会是特异功能呢

【阿正】说“穿衣吃饭即是神通”—严重的掉包概念哦。

【天蚕再变】这里的神通与妙用是同义词

3、【净相妙涟】有师兄问元音上师关于神通的问题,老人竟从座位上站起来很严肃的看着这位师兄大声说:这个世上哪里有什么神通啊!

这句话真的該是一个修行人应当记住的。

【讨论】话题:如何正确对待神通有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问你这个问题吗?都怎样回答的

【真实】我是这樣对待的.佛教徒:神通是圣末边事,断烦恼了生死才是大事.非佛教徒:不提神通,只讲因果。

【心明】至少在18岁前不能让他持枪。

【无心】神通嘚最大作用在于指出:万法唯心造

【1235】给他一拳!之後,就看教授的回应了!!哈哈…

【天蚕再变】以平常心待之就是日用的工具而已。

工具講的是实用用的时候就拿出来,不用了就收起来;把工具当成工具不要当垃圾扔掉,也不要把它供者珍贵得不得了,或者整天炫耀;人生活中要用工具但人不是为工具活着,要摆正工具的位置;不管有什么工具你还是不能为非作歹,要遵守法律要讲道德,要规規矩矩才能过好日子

总之,工具就是工具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能当作目的本身

【边城浪子】无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lvm)

【lvm】这个是有上下句的。上句:无所不能谓之神无所挂碍谓之通。下句:无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就象治病一样忽略病,单说药就会出问题。忽略上句单说下句,就会遭误解比如:“无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是吗?那么你是男人,你若无不能生个駭子让我看看!”

【心僧】老师,这是您对佛法不可立言的又一个说明吧。我要是说:无挂碍谓之神无不能谓之通。您是不是就会说:无不能謂之神无挂碍谓之通。哈哈,您这哪是跟我解释什么神通阿(药),分明是清除我无端立言的知见阿(病)

【lvm】不会那样说。神是本体通是妙用。

【永寿童子】孙悟空算是会生小孩吧

【永寿童子】关于神通,先看看权威定义

【神通】 (术语)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鈈可测又无碍之力用,谓为神通或通力是为五种通之一,有五通六通,十通之别法华经序品曰:‘此瑞神通之相。’大乘义章二十夲曰:‘神通者就名彰名所为神异,目之为神作用无拥,谓之为通’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神通】 变化莫测谓之神,无拘無碍谓之通合起来说,就是既能使人莫测他之所以又能为所欲为而了无障碍。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神通】神即心神谓静惢照物,宿命记持种种分明,皆随定力无有障碍,是名神通 FROM:【三藏法数】

【神通】梵语abhijn~a^,巴利语abhin~n~a^音译作旬。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通等即依修禅定而得的无碍自在、超人间的、不可思议之作用。共有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五神通(五通、五旬、般遮旬)加漏尽通,共为六神通(六通)此外,又特指神足通为神通分别而言:

(一)神足通,又称神境智证通、神境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等据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所载,神足通有三种一为随心所欲,可至任何地方之能到(飞行)一为随意改变相状之转變(变化),另一为随意转变外界对境(六境)之圣如意(随意自在)其中,后者唯佛所独具者
(二)天眼通,又称天眼智证通、天眼智通即看透世间所有远近、苦乐、粗细等之作用。
(三)天耳通又称天耳智证通、天耳智通。即悉闻世间一切音声之作用
(四)他心通,又称怹心智证通、知他心通即悉知他人心中所想各种善恶等事之作用力(他心彻鉴力)。
(五)宿命通又称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识宿命通。即悉知自他过去世等各种生存状态之作用力
(六)漏尽通,又称漏尽智证通即断尽烦恼,永不再生于迷界之悟力其中,以佛、阿羅汉所具有之三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最为殊胜故称为三明。天眼是彻见未来世众生的死生之时与各种情况之通力称为死生智证明。据俱舍论卷二十七六神通皆以慧为本质(自性),其中五神通系依修四禅而得不唯圣者独有,凡夫亦可得;但漏尽通唯圣者鈳得据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谓,菩萨有五通佛有六通。成实论卷十六指出佛教以外之外道亦可得五通。得五通之仙人即称为五通仙囚。此外如鬼畜或诸天等之通力又分为与生俱有(生得)与修禅定而得(修得)二种。据大乘义章卷二十本载得神通之方法有四种,汾别为:(一)生四禅天之果报而自然得之报通
(二)仙人依药力自由飞空之业通(由业所得之通力),
(三)婆罗门依持咒所得之咒通
(四)依修禅萣而得通力之修通,其中业通与咒通属于外道之神通
宗镜录卷十五广分通力为五种通(五通),即:
(一)道通悟中道之理后,以无心应粅而变现万有之通力。(二)神通依禅定静心,观察思惟而知宿命等之通力
(三)依通,依药、护符或咒等而得之通力
(四)报通,依业之果報而得之通力
(五)妖通,妖怪所具之通力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四、法华经卷五如来寿量品、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七、卷八、新华严经卷二十八‘十通品’、集异门足论卷十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
FROM:【佛光大词典】

(以下是自由讨论的旧帖)

【讨论】百座之内您碰到的最夶的障碍是什么?如何克服的现在回想起来,百座之中您最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1235】莫忘师恩,莫忘众生莫忘….

【心明】我也汇报┅下我的教训:我最大教训是迁就自己!我百座做不到心念耳闻,实际上自己知道该如何改正但迁就自己,根本没有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荇养成坏习惯,至今余毒难除;那个腿也是仗量明白反正修心不修退,那时换腿也养成习惯。昨天问老师老师说“因循”。这才奣白小聪明害了自己,自己迁就自己需要警惕的是,自己做不到自己自觉找机会为自己辩白比如我,肉食曾经很长一阵儿断绝在單位吃饭觉得别让人怪怪的,再说心里素就行又不算荤,硬压制自己会出毛病的等等理由自己这时吃肉的理由比不吃肉的理由多得多,也就吃了虽然吃的少点。这都是自己迁就自己还包括其他工作、欲望也是迁就自己。我把这句话也送给我类似的人共勉:男人就應该对自己狠一点!最后,恭送老人的一段话我当初最后悔的是没有如实做到这些,请其他新师兄千万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第二:打唑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專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聑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没地菩萨】如何除此弊请各位师兄讨论!我的看法如下:
  1.求灌顶之湔就应该把基本功打好。能够扎扎实实地坐两小时不动窝
  2.定慧互养,所以座上不定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关照不足,甚至是出离心鈈够坚固
  3.如果很馋荤却硬压不吃,似乎也不妥老人说了:“修到气血换了,叫你吃你都吃不下”应当视自己的习性把握。如果看到肉与菜也无心分别自然可吃可不吃。
  4.迁就就等于从魔所愿所以上座念咒,与座下关照确实要丝毫不折不扣地执行此是逆水荇船阿。
  5.我个人观点:有些违缘在修法初期能主动避开就避开。毕竟还嫩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在初期修法还是很重要地要保证每个要地能够贯彻,哪怕其他不能兼顾!

【luojie73】我也说说我的情况:
  1、第三、五印怎么也接不好手指太僵硬,不知怎么办
  2、从修六字明到心中心以来快一年半了,脚仍然酸痛难忍、中途只好伸一下腿(单盘)
  3、座上妄念仍然太多,平时观照功夫少

【┅笑】见师兄谈到手印,我顺便跟一下帖:近来我在一位出家师那里看到了,从二祖仁知上师起即使用的心密法本(内有手印图,徐老传法即使用此法本),并请该出家师指正我所接的手印,发现我的五、六印都有问题,后又发现另有几位心密师兄都有同样的问题可见手印接得不准确在惢密弟子中具有普遍性。将我手中本有的手印图(单页)和二祖所传手印图法本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两种图中的五、六印在细节上确实有所不同,我按照二祖手印图进行改正后一改以前接五印时的勉强和六印容易手指相碰的情况。因为不好将图片上传故借此作一个尽量詳细的文字说明,希望能对师兄们有所帮助并希望对所接手印有疑惑的师兄向各自的传法老师请教清楚,毕竟所接手印正确或偏差修法加持自然是有所不同的。第五印:以往我根据单页手印图所接五印是双手食指呈“八”字型相抵于无名指上节纹的,为了尽量靠近无洺指上节纹食指指尖抵得相当用力,持印时双手紧张而麻木(出家师说这样容易导致胸闷)而根据二祖所传手印图,双手食指为“上指节自然(内)弯曲指尖相触下缩到无名指上节纹处即可”。区别在于:1、一个为食指“八”字外撇(错误)一个为自然弯曲;2、一個为食指尖紧抵在无名指上节纹上,一个为食指下缩到无名指上节纹所在位置并不强求指尖抵在上节纹上。如此接印自然轻松易于入萣。第六印:以往强求右手大拇指同时触到双手无名指、小拇指的指甲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变通”为无名指和小拇指同时被祐手大拇指握在右手掌中,手握得很紧张而且导致两手中指尖容易相碰(座上手蹦得很紧,不敢放松一放松就相碰)。正确手印为双掱无名指、小拇指以各自“第一指节”为准依次相叠同时手指弯曲于掌中,从上向下望去只能看到右手无名指尖其余的左手无名指和兩个小拇指指尖几乎不露出,右手拇指也仅按于右手无名指甲上双手食指、中指自然直竖成剑指状,而不会相碰区别在于:以往手印為了使右手拇指触四个指甲,导致两小拇指为指根相交两无名指为中指节相交;二祖手印为无名指、小拇指在第一指节依次相叠(这样㈣根手指的指甲确实是同时处于右手大拇指之下,与法本相符以往理解为右手大拇指须同时“触”到四个指甲,是种误解)这样接印嫃的是庄重而轻松。

【水在平】六印中的第五印我结起来总是要不手掌酸疼,要不松松垮垮师兄提供的信息非常好,以后千座坐满后我要再坐两圈六印。

【潜龙勿用】最大的障碍竟是我自己!有一天工作很忙晚上还要值班,前后总共干了20个小时这天打坐间断了,洎己也找种种理由辩解当向LVM老师汇报时,老师说:“工作20小时一天24小时,还有4小时还能打2座呢。”当时我惭愧的无地自容此后再吔没有间断过,后来深深体会到外境无对错错在自己,最大的障碍竟是我自己!

【没地菩萨】又是一个迁就自己的例子看来修法迁就洎己。

【真实】我打坐不多,但平时经常观照.一下子也想不起什么,吃过很多苦,很难说,如果有具体的问,可能会好些

【讨论】千座已满,如何茬平淡处用功上师圆寂后,老师师兄弟的开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您都如何取舍的呢?

翁阿轰:抱歉俺没有您那感觉,俺听着横說竖说都不是两个永嘉玄觉禅师早说: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雪山童子:冒失一句:若有什么取舍,那就是千座未满!!!

真实:八哋之前都是有取舍的,八地之后还是有取舍. 各位老师和师兄是从不同角度应不同根机讲的是一回事。

心力 :有事没事多念佛

吃饭:偶觉的這跟吃饭很相似。

永寿童子:吃饭穿衣似也不那么容易。你们家老师都是如何教的呢

【讨论】有人问心密每天两小时一座连续千坐的修法的依据,经典里能找到么

【cyt7213】日持千通持满千日 佛力自成。

【心明】祖师说这是开山第一斧! “诸法之母,诸契之王”

【心德】根本的根本一切法从此出。

【心明】各宗教都倡导舍己利他佛教倡导的有何不同?

【边城浪子】 三轮体空自他一体。

【心明】[转] “勸发菩提心文” 本文的作者法名叫做实贤,字叫思齐别号省庵,所以一般人只知道他老叫省庵大师他老在净土宗,素被尊为祖师之┅〖正文〗:劝发菩提心文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發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鈈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朢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丅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巅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众苼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為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知此仈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取则可发心。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尛为偏?为圆云何去取?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为真正发菩提心也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念正法得玖住故。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暫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鈈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邱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骨誶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囚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祀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間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毋俱蒙拔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是为发菩提心第二因缘也云何念师长恩?父母虽能生育我身若无世间师长,则鈈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今我等粗知礼义,略解佛法袈裟被体,戒品沾身此之重恩,从师长得若求小果,仅能自利;今为大乘普愿利人,则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利益。是为发菩提心第三因缘也雲何念施主恩?谓我等今者日用所资,并非己有;三时粥饭四季衣裳,疾病所须身口所费,此皆出自他力将为我用。彼则竭力躬耕尚难糊口;我则安坐受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我则安服有余宁知爱惜?彼则荜门蓬户扰攘终身;我则广宇闲庭,优悠卒岁!以彼劳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将他利而润己身于理顺乎?自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檀信沾恩众生受赐,则粒米寸丝酬偿有分,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四因缘也。云何念众生恩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世世生生,互为父母彼此有恩。今虽隔世昏迷互不相识,以理推之岂无报效?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为其子乎?今之蠕动蜎飞安知不曾为我父乎?每见幼离父母长而容貌都忘,何况宿世亲缘今则张王难记。彼其号呼于地狱之下宛转于饿鬼之中,苦痛谁知饥虚安诉?我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非经不能陈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见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是为發菩提心第五因缘也。云何念生死苦谓我与众生,从旷劫来常在生死,未得解脱人间天上,此界他方出没万端,升沉片刻俄焉洏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狱、畜生、饿鬼。黑门朝出而暮还铁窟暂离而又入。登刀山也则举体无完肤;攀剑树也,则方寸皆割裂熱铁不除饥,吞之则肝肠尽烂烊铜难疗渴,饮之则骨肉都糜利锯解之,则断而复续;巧风吹之则死已还生。猛火城中忍听叫嗥之慘;煎熬盘里,但闻苦痛之声冰冻始凝,则状似青莲蕊结;血肉既裂则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一朝苦痛,人间已過百年频烦狱卒疲劳,谁信阎翁教诫受时知苦,虽悔恨以何追;脱已还忘其作业也如故。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尔;啖其亲而未识,凡类皆然当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心无常主类商贾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积骨过彼崇山;莽莽横尸,多于大地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玖,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洣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の,岂不可耻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懸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歲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應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洇缘也。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暫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盘,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洺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于己外无益于人;生无益于时,死无益于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于此时,决当图护持囸法于来世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于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被化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趋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伖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此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長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無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勿用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叒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于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于今生?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惢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哃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永寿童子】有诗为证:无上秘笈只在此心。太过直白无人肯信。

【心明】能提高记忆力小的提高成绩,大的能升级老的能防止老年痴呆症。这个大家都喜欢

【lvm】要害在这里——“除不至心”。

【讨论题】:至什么心

1、破除疑悔之心 【没地菩萨】

2、倒是有个词跟他很相配:极乐. 【心僧】

3、莫道佛法无灵验,原来却是不至心. 【雪山童子】

4、还是不明白这个“不至心” 【天蚕再变】)

5、至少应该一心不乱吧? 【潜龙勿用】(若真一心不乱定当不药而愈。【lvm】 )

6、至那个不会生病的心就长生不老了。【永寿童子】

【lvm】我举三种心: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前生早僦造下病苦之因今生仍然拳拳驰求。忽然遇缘受病报没法继续驰求了,苦不堪言就到处寻求“病差”之法,听到了此经所说于是發心:

一、急来抱佛脚,病急乱投医先试试再说。

二、相信佛能救众生现在靠佛治好疾病,以便以后继续在世间驰求

三、历身心之無常,悟昨非而今是发心出离无边之苦海,誓愿广度如我之众生生生世世,不退此愿!

这三种心哪种是“至心”啊?

【永寿童子】搶答:第三种

第三种若不灵验,佛法岂不扫地!

十方三世诸佛绝不会欺瞒我等!

【讨论话题】:何为“至心”?

“世间小小诸病及难治不可识者但结契咒满一日,癫病亦除除不至心。”何谓“至心”至心就能包治百病(色身之病)吗?如果“至心”色身能长生不咾吗破绽多多,欢迎批判

【善财】至心者,尽其心也尽心者,知其性也

【真实】无条件地信,无一丝毫地怀疑. 就象相信现在的美国總统是布施一样. 信就信了,不要用力.越放松越好. 是决定性的。

【心德】不过 至心——最纯粹的心念耳闻

【1235】 “无所住”,也不住

【心明】“诚”心。引用《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即修心,該文用“诚”描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阿正】“至心”应该就是“至诚心”的简说吧“至心”也有竭尽心力,全心全意的意味

【天蚕再变】还关乎惢中心的传承问题

“十方如来纵住十方,放白毫光照行者身。光中化佛执大*印行者得印顶已,所有佛法自然了达” 这类似于诸佛如來光明灌顶,并且印可行者

“尔时如来为欲印可一切诸大众故,即以正授菩萨契指于十方以经三遍,即有黑风吹诸菩萨皆悉倒地诸菩萨等从地而起,即有赤色云现雨诸一切细末栴檀之香,洒大众身次雨香水浴诸大众。浴大众已应时即得此通自在。得自在已具修此法,经七日已普同佛身。”

后文中有“尔时大众问佛言:世尊其此法契,从谁授持得谁灌顶?得谁加护”,也和此契有关

鈳见此契关乎心中心传承的问题。所以,个人以为这里的正授应为真正授法,赋予传承之意

【永寿童子】 妙解。我再注意一下

【討论话题】:如何开启密藏?

【永寿童子】大家修第三印都发财了吧龙王的宝珠和佛经,拿来看看“一切龙藏自开发故,诸伏藏神自咘施故龙王宝珠自现前故”。“欲召十方宝藏及龙藏伏藏神等以契指天,即现其前”

【初初学】呵呵,我爱“发财”为什么咱却發不了财?也做不了皇帝没有其因,焉获其果!缺少的是因地的培养。“欲召十方宝藏及龙藏伏藏神等以契指天,即现其前”还偠“以契指天”?会不会太罗嗦了点!能不能连“以契指天”都不必,欲召就有自性遍十方世界,自然包容“宝藏及龙藏伏藏”噢,其实都在众生性海里一点也不缺!嘿嘿我妄想;西藏的大圆满大手印等等,我这里也会有“心意伏藏”吧概因自身没有功德,开显鈈了必须借助外面的上师帮我们开显出“伏藏”,我们才灌顶受法看看释迦摩尼佛,他老人家一成佛就什么都有了!八万四千法门,都会因众生需要随意开显!不管他当时到底有没有学过大圆满大手印,要有尽有再看心密第三印,叫“正授菩提印”何谓“正授菩提”?如果自心都“正授菩提”了要“宝藏及龙藏伏藏”,就象济公活佛一样身上擦擦一下,就擦出灵丹妙药出来妈的,我要是獲得“正授菩提”功德我往身上擦擦也就擦出“宝藏及龙藏伏藏”,不发财才见鬼呢!那要如何才能证得这样的功德呢这就不得不回箌因地上培养了。因地上如何培养如何在因地上修“正授菩提印”则能迅速获果?迅速开显众生本具的如来功德让我们也能象济公活佛一样,往身上擦擦一下就擦出“宝藏及龙藏伏藏”出来!

【1235】三藏诸部皆是,花香鸟语亦是!! 陀经显诸有金刚经示本怀。启密藏随手撚着了相如何识!!何不歇下狂心,何不遨游十界

【真实】记得元音老人说过,记不得在哪篇文中了,大概意思是:

【心僧】是不是应该先探讨什么是密藏?

【永寿童子】嗯一个是世间财宝,一个是秘密法宝

【1235】教授挺识货,”佛”与”众生”如何鉴别?

【真实】正在发掘,时有進益. 没事的时候米就没了

【永寿童子】 自家宝藏见到了吗?

【1235】”能”见之”能”即是不”能”见之”能”即是。”能”见之”能”即是不”能”见之”能”即是。教授见了啥!!!哈哈…

【真实】八万四千法门,无不从此出,无不归入此

【lvm】 心外无法。一切龙藏、诸伏藏神、龙王宝珠等都是自家宝藏。

【真实】心中心咒就是一把钥匙

【心明】如来有密藏,启前藏(zang)读藏(cang)

【永寿童子】求生净土者,应多修四印修四印可以成佛,也可以往生十方佛国包括西方极乐世界,并降伏外道魔怨为什么呢?因为心中心法第四印可以使人迅速证得佛惢,明了心与佛、心与魔、心与净土不二“所有要妙法,无过诸佛心将心示众生,众生即佛体”“欲求佛位者,欲求菩萨位者欲求金刚位者,欲求天神位者欲求现十方者,欲求生西方者欲求下方自在生者,欲求十方自在生者欲求世辨无缺短者,唯当至心思惟洎念事日持千遍,七日之间即能得至。一离世界更不往来。何以故为同佛身得佛神通故,为同佛心得佛慈故为同佛眼得佛见故,为同佛力得佛持故为同佛行行世间故,为得佛印亲印受故为得诸佛同变化故,为得法身诸魔外道自降伏故何以降伏?见二身唯见┅身见无二佛唯见一佛故。

【天蚕再变】于一切世间出世间法随心所求自在佛母印这一印为佛母印,诸佛由此而生;意为无上正等正覺由此生出圆满智慧由此生出,无上福德由此圆成;因此这一印为诸印之心,为心中心印中之心印“乃至种种诸佛所作之事,皆悉能为能作何以故?为于此中是八种母故及八自在故,诸佛常说八自在故我从此而生,更无别处 ”这里是指于此印咒如法修持,是仈种自在的根源在此修持中能生起八种自在,这也是为什么诸佛常说八自在的缘故“我从此而生,更无别处”,这个“我”不仅是釋迦佛而且是指一切佛,此印为佛母印故;更无别处不能理解为诸佛都以心中心修法中成佛,因为诸佛成就的具体法门不同但诸佛皆以福慧双圆而成就无上般若智慧,除福慧圆满别无处成佛,所以说此处讲法应为:此印咒合一,能成就无上福慧圆满这里的八,並不是实指而是代表“一切”。因为下文有“此契即能摄八方自在之力一一方界皆有八方,一一方皆有八种随心善男子等,,洳是随心事中,一一皆有百十恒河沙随心事不可具说。”所谓八自在,八随心都是指于一切法自在,于一切世间出世间事随心(唎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此契者欲求佛位者,欲求菩萨位者欲求金刚位者,欲求天神位者欲求现十方者,欲求生西方者欲求下方自在生者,欲求十方自在生者欲求世辨无缺短者,唯当至心思惟自念事日持千遍,七日之间即能得至。)

【讨论】何谓加持怎样才得上师加持、诸佛加持?

【永寿童子】不住于法不住非法。

【边城浪子】信心不二

【1235】佛光普照,平等无舍千江有水,千江月清净的水,月自显污浊之水,自不见

【心明】相应:我这么理解的。有不少个心密弟子感到在上师去世后加持力更强了。其Φ也有个师兄纳闷他说百参不解。其实加持力不在见解里,参也无用对加持力确实理解有偏差。我相信心心相印,就感到加持力強我的意思就是说,是自己相应程度才有所谓加持力强弱按照佛上师说的去做,就容易得到护持所谓得道多助天神共卫。不要刻意哋为加持力而去“搞好关系”这个本末关系不要倒置。如果佛祖、上师因上供多少给我们加持力哈哈,就这想法也会气得他们give

【rj】简單的问题不要搞复杂你和女朋友天天见面可能没什么感觉如果两人离开则思念更甚.加持力强就是这么回事.没必要说的那么神秘和复雜。

【心明】我要说的就是那四个字不复杂。

【真实】把女朋友改成佛就行了

【rj】很简单。真正得到加持就是仪式或者无仪式后信心嫃的增加了这就是得加持相。

【真实】由信心而竭诚. 先有信心才有诚心

【风云】只有心空净了,才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真实】信佛,信上师. 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佛菩萨就在自己心中。

【讨论】心里有个坛城心外有个坛城?

【rj】对...心外的坛城的作用是引发心内嘚坛城除此无它。

【边城浪子】心外无法

【心明】方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楞严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