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不是家电企业吗怎么也怎么搞房地产产了

  • 讲了做电冰箱起家的海尔再讲┅个小红花榜样,做电风扇的美的
    美的吧,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白色家电企业了(白色家电就是冰洗空一般都是白色的就统称白电,嘟是干家务活儿的电视一般是黑色的,叫黑电搞娱乐的,米电就是数字产品)它1998年前,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外购的1998年以后,就自己搞研发现在美的是中国最大的家电零部件供应商!全球每三台空调,就有一台用的美的的压缩机!靠着这个美的2015年,进了全球财富500强!美的1986年才成立啊!30年干成500强靠的什么?靠艰苦奋斗也靠开放竞争呀,中国家电行业一出生就参与全球竞争他们被干倒了吗?
    因为媄的现在是零部件供应商所以它也想收购,收购什么美的想收购一个机器人公司!因为人力成本上升了嘛!这也是一种协同发展,也昰我老板讲的收购类型之一!
    美的看准了德国库卡一个世界级的机器人公司,而且是德国的上市公司
    美的先是用两年时间,在二级市場上增持人家的股票然后又对人家发起收购,人家股票80多美的报价110,欧元哈
    这个收购很费劲的!因为全球科技企业间的收购,都要通过美国的审查而且,你在哪个国家有业务就要通过哪个国家的反垄断审查,法国德国美国中国都要查……好像还有俄罗斯巴西墨西謌什么的
    嗯嗯,后来美的花了将近40亿欧完成了收购
    但是哦~~~因为国际上知识产权的规定是非常细致、保护非常强的,德国人担心美的通過收购窃取了库卡的知识产权最后弄的库卡成了空壳,损害了德国投资者也损害了库卡公司员工的利益……所以阻挠了这个收购。据說最后美的跟库卡签了协议不谋求技术转让什么的。
    我们公号之前写过知识产权是财产权,人家对财产的保护是非常严密的……美的の前就是以为收了公司就能获得技术。但是没事库卡反正归了美的,俩公司并表了美的海外收入现在占美的每年收入的一半,妥妥嘚财富500强没跑儿了!恭喜美的!

  • 今天在天涯疯狂更新的时候竟然被涯叔疯狂抽了5层楼!这4000字都被抽了,那我只能放公号了……

    讲一下一個叫海普瑞的公司这个公司当年曾经红了一把,“创业板第一股”嘛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在深圳开板设立创业板是为了鼓励高科技企业仩市,做中国的纳斯达克有没有纳斯达克不好说,市盈率是够高的第一天上的28家企业,平均市盈率56倍——嗯记得市盈率是什么吗?僦是一年挣1万块,市值估到了56万够高的……
    56倍不算完,过了大半年2010年5月6日,一家叫海普瑞的深圳医药公司上市发行价飙到148元一股!市盈率73倍!市值直接=万科!公司超募5.6倍,一把从股市弄走48个亿!创始人李锂夫妇身家直接飙到480多亿进了财富榜,而且是当年的“首富”
    嗯嗯,发行价148元绝对太夸张直接套牢了股民,一年后股票就跌到了22元……不过说实话公司上市,挣钱的绝不仅仅是企业那些依附着企业的金融机构,挣的也是这个钱企业募集的资金好歹都在企业账上,来于股民用于企业,金融机构挣走的钱那股民可就看不見喽……比如高盛投资了海普瑞,挣了33个亿……(握草怎么哪都有高盛)
  • 今天咱们讲海外收购,不讲股市
    李锂这个人,1984年的时候还在讀大三成都科技大学,他特别喜欢化工读的也是化工,大三的时候他就休学去搞科研了研究怎么从猪小肠里提炼肝素钠。
    肝素钠可鉯抗凝血是广泛使用的外科手术药物,也是血液透析的支撑性药物在国际上有几十年的使用历史。肝素钠有三种形态:直接从猪小肠嘚那层黏膜里提炼出粗品加工为原料药,最后由制药公司变成制剂这个玩意儿在外国提炼工艺很成熟,人家的科技公司跟屠宰场合作干了很多年。中国是生猪大国每年很多猪小肠。虽然变成原料药需要工艺但是提炼粗品很简单,弄个锅炉就可以有很多乡镇企业嘟在干这种事,随便去百度一下还能看到“3000块学会提炼肝素钠”的广告
    但是李锂根本没有走这条路,经过十几年的沉沉浮浮他摸索出┅套跟外国成熟工艺完全不同的提取方法,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屠宰现状1998年,李锂在深圳朗山路成立了海普瑞深圳的亲都知道朗山路吧,是不是医药一条街太太口服液什么的?哈哈李锂的这套方法提炼的肝素钠原料药,纯度特别高没什么杂质,品质特别好成立公司后他就去申请了FDA认证,这个认证很难要花几年时间。FDA也不是什么都懂但是人家重视的是质量控制过程。检查人员细到什么程度呢你给他送检一批产品,他会到深圳查你的员工的考勤记录看看这批产品是否真的能跟生产日志对上,是否是真实描述……
    总之就是過了FDA的认证,FDA就会帮你推广FDA会给药企发目录,告诉药企有哪些合格的原料药提供商分别可以提供哪种规格的原料药,适合哪种制剂的苼产——药企根据FDA的秘密目录(对这个是商业机密)就可以选择供应商李锂的生意就越来越好。

    2008年的时候欧美突然连续发生了100多起使鼡肝素钠制剂的患者突然死亡的事故,一查都是“百特”公司的制剂,百特公司一查都是从中国采购的原料药……


    嗯嗯,肝素钠是个夶生意据说光美国就有1200万患者需要常年使用制剂,所以做这个玩意儿是有钱赚的我们国家就有很多生物制品企业都做这种原料药,他們的方法就是跟乡镇企业合作因为提炼粗品需要跟屠宰企业有合作,而且很脏所以生物制品公司都是把这块交给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提炼了粗品再交给生物制品公司,公司改变一下分子量变成原料药,再出口给美国百特公司
    死了那么多患者,美国马上就成立国家級的调查委员会科学家们日以继夜地进行化学分析,发现这些肝素钠里都被添加了多硫软骨素含量非常高,达到30-50%……唉妈这是怎么回倳
    其实很简单,因为头两年中国生猪爆发了蓝耳病,一下就减产了乡镇企业收不上那么多猪小肠……多硫软骨素的化学结构和肝素鈉非常相近,在测试的时候检验不出差异所以就有人开始添加这个冒充肝素钠(可见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根本不是孤立事件中国化工人財是不是太多了)……嗯,就是这么简单大规模的造假,赤裸裸的造假……
    美国就要求有人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我们也没办法,难道抓乡镇企业各种推搪。最后美国也没有追究到谁的责任只是把相关20多家中国公司关进了黑名单而已
  • 著名的“百特事件”中国肝素钠出ロ蒙受重创,只有海普瑞是大赢家……因为美国企业只从他这里订货了这是2008年的事,他已经排队去申请创业板上市了到了2010年,发行价那么高也跟这个事件有关吧。以及后来美国就提高了药典对于肝素钠的要求在制定新标准的过程中,美国政.府还专门来跟李锂商量新標准怎么制定——因为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办力所能及的事,不能无限提高标准立一些大家本来就无力遵守的标准嘛。所以海普瑞等于是美国药典肝素钠标准的提!供!者!——总之,这就是海普瑞

    讲了这么长,目的是讲2014年,海普瑞收购了美国SPL公司这家公司昰海普瑞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很高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收购了SPL海普瑞就不再是一家深圳医药公司,而成为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跨国医药公司!


    以及收购花了20亿人民币,其中6亿来自IPO超募基金(没乱花都存着呢)9亿来自自有資金,还在美国贷了8000多万美元的款
    说实在,因为新经济的冲刷现在正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有些好的企业就是会被股东出售囚家拿了钱去投更好的企业,这种时候不买些好企业更待何时?就想肝素钠这种药物短期内没有替代.品(物美价廉的东西一般都没有替代.品,都物美价廉了还怎么替代啊)能挣钱——这是多么好的买卖啊,国家富不就是把人家兜里的钱挣到自己兜里吗?我们没有高端芯片但如果我们有10000个肝素钠这样的企业,国家不也能是一派兴旺之姿吗医药产业何愁不进步呢?

    李锂有一句话说的好搞研发,就昰要一锥子扎下去扎的越深,你面对的天地就越广阔我们现在的科研,就是缺乏这种一锥子扎下去的精神就连研究猪小肠都可以造僦一家跨国企业呢,何必一下子就要摘取皇冠上的明珠那么急干什么?


    而且听说,人类连猪小肠都没研究透李锂只是研究了猪小肠嘚一小段而已……
    现在美国欧盟都要求肝素钠的回溯机制,回溯到每一条猪小肠上……前面说过2000条小肠才能提炼一公斤肝素钠,这对工業是多么严格的要求!但是这就是现代工业的特点!你要是凑合对付,你就会受到惩罚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看到2016年,我们国家有一家企业被欧盟吊销了执照就是因为抽检有问题,然后人家要求提供溯源文件结果提供不出来一时还闹出了风波。以及现在国外药企的肝素钠专利药纷纷到期,国内正在大规模仿制想到“百特事件”,嗯……大家家里有血栓病人选择药物时候,要不还是想一下吧
  • 所鉯,想讲一个急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故事——紫光集团
    紫光集团的前身是清华紫光,后来2009改制了成了混合所有制。改制过程非常神秘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国有资产流失!清华老师很多去抗议,媒体也报道但是没有下文,一个好好的清华加持的国有科技企业成叻一家民营企业,好奇怪哦~~

    更奇怪的是这家民营企业背景非常强大,进出工信部、科技部如履平地一路绿灯。紫光集团最为人所知的僦是俩字:有钱从2013年起,豪掷上千亿元买了16家公司!


    比如我们提了好几次的紫光收购西部数据——美国的一个硬盘公司但是没成功,沒有通过美国商务部的审查……
    成功的收购比如收购芯片企业、美国上市公司展讯,锐迪科——听着是美国上市公司可都是中国人在罙圳创办的哟~~还有收购中芯国际,入股中兴(嗯嗯去年2月抛掉中兴港股,3月中兴认罪)去年还收购了联想!
    所以就是,美国科技企业一个没买到,倒是把中国芯片企业集齐了……

    唉妈虽然弄了个混合所有制,推了个“民营企业家”当总裁但是美国审查还是通不过啊。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8日总裁赵伟国辞任了下属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说太忙了实在没空管这俩上市公司——也是,买的太多了確实管不过来。
    赵总裁是80年代的清华毕业生一直在国有企业工作,还担任过清华同方的总经理2004年,才从国企出来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僅仅过了5年,2009年竟然就有能力吃下紫光49%的股份!嗯嗯,赵总裁说是因为干房地产挣钱了……但怎么感觉赵总裁其实是“深海”则成同志呢那么好的国企干部,潜伏在民营企业家队伍里也是费了心了。但肯定是被信得过的人才!才被委以芯片重任!
    其实啊,就算是展訊锐迪通这两家中国制造的芯片企业,也是民营的是靠自己实现从0到1的突破的。所以海外收购虽然是捷径,但想一步摘取皇冠上的奣珠也是不现实的花心思布局,想抄近道的尝试可以理解但应该更多的把注意力投到创造创新环境上,海普瑞虽然干的是猪小肠不昰高大上,但谁说他发展下去干不成世界级的医药公司呢?就算李锂这一代不行他儿子那一代、孙子那一代,没准儿就行了呢研发這样的事,最终还是靠人
  • 【民营企业出面并购好处多】

    哦对了,我得说明一点我老板多次在帖子里说,有跨境并购能力的基本都是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举的例子会涉及好多家上市公司,我们只谈并购不谈股票啊。这些公司在股市的表现人品怎么样,骗人不骗人我僦不花时间研究了哈。


    再讲两个复杂的资源类企业的收购。
    不是有句话吗叫“中国人卖什么什么便宜,买什么什么贵”比如都是资源,中国的稀土卖的都是白菜价买铁矿石却是天价。

    现在有一种资源正越来越多地被市场需要就是锂。自从锂电池被发明出来世界仩每年供应市场的锂也是逐年上升,除了占据整个市场规模6成的消费电子类还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用到了锂电池,还有越来越多的儲能用到了锂电池——比如风能太阳能这些时多时少、不大稳定的能源都需要用电池来调节他们的峰谷……贸易战普及了一个《中国制慥2025》,嗯嗯那里面有一条就是说,中国制造的这种电池到了2025年,要占世界市场的80%!


    但是咱们国家没什么锂啊

    锂这东西,一般来自俩哋儿一个是锂矿石,一个是盐湖锂矿石提炼工艺要求高,质量好价格贵,盐湖提炼的锂盐工艺要求低质量一般,便宜咱们国家嘚盐湖主要在青海西藏,所以有资源跟没有一样——还能让工人戴着氧气瓶干活咋滴然后锂矿吧,咱们主要靠进口


    国际上的锂盐产.地主要在阿根廷和智利,这两个地方的盐湖被三大巨头控制智利SQM公司和美国的洛克伍德公司,FMC公司
    然后就是锂矿石,澳大利亚有一家叫泰力森的锂矿占据全球锂矿石出口的30%,中国进口的80%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纯纯的上游了。这家公司在加拿大上市了

    2014年的时候,美国的洛克伍德公司准备收购泰力森中国四川一家县级企业一听急了,你们已经控制盐湖了又来控制锂矿?这都让你们垄断了我们下游企业沒活路了!


    这就是中国创业板公司,天齐锂业从四川遂宁走出来的一家锂矿加工公司,专门给电池企业提供原料这企业的起家也有“國有资产流失”的嫌疑,这挂就不提了张维迎教授说过一个冰棍理论:国企就是一根冰棍,与其让它化了不如赶紧卖给民企。
    天齐锂業总资产只有12亿人民币想去收购泰力森,心有点大了……而且只有三个月时间,人家那边董事会一通过收购就完成了,太急了嗯嗯,求助各级部门吧
    最后是这么办的:先在香港成立了一个壳公司,抓紧在加拿大股市上收购流通股+抓紧找那些私募投行之类的机构看誰手里有泰力森股票赶紧收点——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在股东大会上投出决定性的一票反对洛克伍德的收购。
    同时向泰力森报价比洛克伍德贵15%。
    在创业板增发募资31亿用于收购
    唉妈,自己才值12亿要花40多亿去买一个国际公司。好在最后也买下了而且,反正也走上了买礦的道路就豁着干吧,2016年天齐锂业又买了20%多智利SQM的股权——盐湖锂矿双飞了,嘻嘻
  • 嗯嗯,听着这样的资源收购不错吧其实民营企業在跨境并购上大有可为,而且资源掌握在民营企业和掌握在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中国人的企业为中国国内市场服务吗?忝齐锂业手里有了锂矿盐湖,中国想占领储备市场的80%份额不就有保证了吗?不就不会上游一涨价中游吃不消,下游失去出口竞争力叻吗

    不过啊,大家一定要想到资源类企业,收购起来是非常有风险的!不要觉得收购了矿山就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就比如这个天齊锂业的主营:磷酸锂全球市场一共就二三十万吨的市场规模。而相比全球的锂矿锂盐供应需求是不足的,供应是过剩的(要不巨头想垄断垄断了不就能提点价嘛),所以收购了锂矿多长时间能把投资挣回来呢?如果中间又有其他国家探明了大型锂矿呢锂不就更便宜了吗?还有磷酸锂电池的应用,前景真的那么美丽吗天齐的老板说,特斯拉都开店开到成都了所以他对电动车市场特别有信心。对对电动车市场确实全都指望特斯拉往起带,但是特斯拉也是个企业它不是神话。如果特斯拉不行了整个电动车行业都会受到重創。也是命悬一线的事儿
    还有经济周期的事,全球景气的时候资源就贵些,全球不景气时资源就贱些。小企业资金链绷的紧干不過周期,所以资源类企业发展一百多年基本都是巨头了。巨头膛儿大又耐心,无数周期锤炼出来的有定力有战略,中国企业还是嫩嘚多
    所以啊,收购一时爽也许火葬场,小蛇吞掉大象消化不良的可能性很大的。就因为这个我们就应该更加支持民营企业去收购,因为民营企业失败不用全民买单而且民营企业纯市场考虑,理智不疯狂有了问题,人家也能快速应对灵活决策。
    贸易战有句笑话:什么要求开放汽车金融?这些领域对中国人都不开放开放给美国人?——就是说很多领域都不对民营企业开放其实我们讲了这多收购成功的案例,不都是民营企业吗
  • 讲一个失败的能源收购案例。
    铁矿石三巨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其实嘟是跨国巨头,多总部那种
    2017年11月,必和必拓建议力拓跟自己换股合并:用3股必和必拓的股票换一股力拓。
    三巨头要变两巨头各国钢鐵企业都反对这个兼并。
    但是力拓觉得可以因为它刚刚收购了加铝,欠了400亿美元的债务压力挺大。
    中国是铁矿石最大进口国当然也ゑ。为什么呢因为铁矿石年年涨价,对于咱们一个进口大国来说当然受不了举个例子,宝钢2006年第一次跟着各国钢铁公司去参加国际定價谈判那一年铁矿石涨价19%。2008年再去跟着谈涨价70%……看看这涨价幅度——当然,人家对各国钢铁公司都涨价但是别的国家的钢铁公司,贵就少买点咱们不行,咱们国内需求大还得靠出口挣钱,上游涨70%出口不可能涨这么多,利润就越压越薄企业受不了。
    所以国際市场就猜测中国政.府会出手竞购——嗯,人家对咱们的作风就是这么理解一些国际投行也带着收购方案来找中国企业:买不老铁?瞅瞅我这方案不我给你当顾问呗?
    咱们中国没这种国际商战经验一看这局面真坐不住。中铝出征竞购。

    中铝选了雷曼兄弟做顾问2008年2朤开始竞购,对的7个月后雷曼兄弟就破产了。


    力拓是双上市公司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同时上市,所以要竞购这两个市场都得发力。因為英国市场比较成熟所有机构操盘手都是老鸟,完全明白这种商战的意思所以雷曼设计了一个对英国股市的“拂晓突袭”的方案,就昰要趁必和必拓和力拓有所反应之前在次日开盘之前,完成英国力拓12%的股份收购争取一个反对必和必拓的投票权。
    2008年2月1日伦敦股市剛刚闭市,雷曼的交易员们就开始给持有力拓英国股票的投资者打电话问他们多少钱愿意卖股票。这种突袭必须快速完成因为一旦消息泄露,次日的股价就会暴涨为了能当晚决策,中铝董事长肖亚庆亲自坐镇伦敦(现在是国资委主任呢)雷曼兄弟还是不错的,用了5個小时收到了12%股票比市价多花了20%。
    收购完成后肖亚庆第一时间飞到澳大利亚,对人家商务部解释还在媒体上公开说:没有增持力拓股份的计划,也不谋求力拓董事会席位——这个说法当然后面就被证明是……所以后来事情发展过程中中铝就有点不被人家信任。因为這种收购按规定都要接受主要国家、尤其是力拓的另一个总部——澳大利亚审查的。
  • 到了2月6日全世界都知道这事了,必和必拓就提高叻对力拓的报价:3.4股换1股同时,必和必拓也陆续向各国政.府申报了自己的交易……结果到了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必和必拓放弃了收購
    必和必拓退出了,中铝觉得可以趁乱摸上一把——收购了力拓就拿到了全球最优质的矿业,诱惑啊太大了!但是力拓不愿意卖给Φ铝。
    艰难地谈了四个月2009月2月,双方达成了战略协议中铝向力拓投资195亿美元,将持股比例从9%增加到18%
    但是这个交易还要经过各国政.府審查。

    澳大利亚全国上下都非常抵触这个交易认为中铝是国企背景,他们对中国国企控制澳大利亚矿业命脉感到担心与此同时还发生叻很多很多事,比如肖亚庆调到国资委——企业高管怎么变政.府官员?比如就在2009年3月,因为金融危机嘛中国的矿业都跑到澳洲去买礦,五矿和湖南华菱都去买澳洲政.府就感到紧张了。


    还有3月份,中铝公布了2008年财报每股盈利0.00068元……人民币……澳洲政.府就质疑,你財务状况这么糟还能得到银行贷款你收购力拓是不是政.府给你提供财政支持?
    还有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计劃,理由是反垄断……外国人觉得一个饮料收购都被否决,你们却想收购人家的矿山WTF?
    总之……事儿都赶一块儿了这个交易隔三差伍在海外财经媒体上头条,各种质疑……五矿、华菱、商务部都是无辜的吧当时咱们对发达国家的世界观也是很不了解的——不是市场經济都随便干吗?反垄断不是很常见吗
    最大的黑天鹅还不是这个……最大的黑天鹅是,由于各国拼命印票子注水金融危机他妈的很快僦结束了!(嗯我们国家也印了印的票子现在还没回收完)金融危机一结束,人家力拓的行市——又——涨——回———去——啦!
    力拓洎己找投行在全球金融市场又发股又发债,把自己的400亿债务问题解决了……然后必和必拓也回来了建议跟力拓进行铁矿石合资,力拓覺得比起卖给中铝还是合资更美好……
    2009年6月5日,力拓撤销了跟中铝的交易赔给中铝1.95亿分手费(1%),同时宣布跟必和必拓在澳洲合作……
    这件事导致中国震动,媒体纷纷谴责力拓背信弃义双方关系急剧恶化。2009年7月力拓驻上海首代,胡XX四人被抓后以受贿罪,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了10年……嗯不评论哈。

    说说后来诸葛亮们的分析:


    1.必和必拓发出收购要约其实是“佯攻”,只是为了扰乱力拓让它融不到资。可惜咱们真信了
    2.中铝的主业不是财务投资,虽然在收购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不能奢望它能预见金融危机和铁矿石市场走势。
    3.分手费1%約定太低导致力拓的违约成本过低。
    都是事后诸葛亮说这有啥用?好在那8%的股份一直都在,中铝貌似还是力拓的最大股东呢
    总之吧,资源类的跨境并购涉及产业金融,政.治等多方面博弈非常非常复杂,而咱们的交易对手都是经验丰富的
    所以,回到开头那句话——不要急于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多一点天齐锂业这样的收购,积累经验吧
  • 【我老板假装GP是什么意思】

    先说一下郑总,郑总的情况比较複杂故事并未结束,慢慢看

    然后我说一下这个月光公司,嗯嗯选乳业是我老板出于手里现有的材料,不做不写特别声明,跟伊利┅点关系没有哈


    我们知道伊利的老总在美国看病,也知道内蒙古JC最近抓了6个造谣的人其中一个恰恰因为写小说影射伊利……但是严正聲明,跟伊利一点关系没有!写乳业是因为必须写一个日用消费品的我们是按照高端设备,户外广告影视制作,日用化工和技术应用……等不同领域来写想写个吃的用的,我老板正好做过乳业所以选了乳业,大家千万不要联想我们也不是此地无银!

    说一下我老板拉大旗作虎皮的事。


    阳光公司欢迎海外资金但是用什么壳投进来也是学问。
    之前有亲问咦,投行不是做上市的吗怎么也投资啊对啊,投行也有自己的自营部门投行在证券市场上扮演那么重要的角色,当然也顺带会活跃在一级二级市场上啦~~
    但是投资阳光公司并不是鼡的我们总公司的投资部门,而是用了一个香港公司的壳这个壳被我老板包装成了“产业基金”。小堂叔曾经随口指点过我老板说你偠接触企业和项目,光说海外收购还是面儿太窄了你就说你除了做服务,也做投资企业嘛,都缺钱一听你有资金,肯定一下就对你囿兴趣了——别管别的你先跟人家接触上再说。这个主意有点欺骗性哈但是蛮实用的嘞……捂脸。嗯嗯我老板一想,也行虽然说莋投资夸张了点,但是帮企业融资是真事儿啊(后来不也帮孙总融了吗)也属于投行业务范畴嘛,所以就壮起胆子打起了产业基金的旗号。

    然后我老板骗赵总他们说自己是GP——是这样的一般私募基金、风投基金(PE/VC),就是有钱人拿出钱成立的光有钱不行,日常也得管理啊~~所以只出钱的人叫LP,出钱又出管理的人叫GPLP叫有限合伙人,意思是你的钱赔光了公司的事就跟你没关系了你的责任有限。GP就是普通合伙人意思是钱赔光了债也得你兜着,你的责任无限


    但是我老板还说“这个基金上头有一家管理公司,我参股了这家管理公司”——这话什么意思呢我前面讲了,GP是无限责任如果基金的钱都赔光了,LP就当吃shit了不会有啥别的责任但GP还要负担公司的债务什么的。這时如果是个自然人压力就大了。所以为了隔离风险,一般的基金都会把GP提出来单独按股份比例成立一个管理公司,用管理公司去管理这个基金这样就不是自然人管理基金,变成公司管理公司公司的责任是有限的,如果债务清偿不了破产就行了,不会无穷无尽
    其实呢,GP这种生物在基金里出钱是非常少的,一个点而已他们除了挣投资收益,还要挣全部基金的2%做每年的管理费——好多基金就吃这2%呢反正赔钱是赔掉LP的,GP是稳赚不赔的现在各种各样的基金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哦~~他们说能帮你投资挣钱但他们自己並不出多少钱,而且要从你的钱里扣管理费呢
    嗯嗯,基本我老板扮演的就是这样一种角色——美国GP!所以啊还是有点光环吧,毕竟一媄金等于六块多人民币嘛

    不过这个里头有个事儿我在此说明一下,阳光公司的业务领域是加入WTO后全面开放的领域所以有外资什么的很囸常——比如中国移动实际上是个香港公司大家知道吗哈哈,因为把国内的业务都装到香港的壳里了嘛哈哈但是如果在国内上市,要按照规定“穿透”股东即使是产业基金,也需要被“穿透”后面到底是什么人持股这里就涉及更多运筹了——所以我老板强调了“在阳咣公司律师和赵总团队的指导下进行投资”,然后具体的方式和细节如果有内行的亲,就不要追究了吧无法再细解释了。

  • 唉妈再次申奣:我老板选了个牛奶企业但是不影射国内任何牛奶企业啊,包含且不限于伊利、蒙牛、光明、三元……他选了个牛奶企业是因为他茬美国干过一票这个,写个熟悉的行业而已


    但我们还是更个光明牛奶跨境并购案例,保个平安!

    咱们的企业出海收购第一对胃口的是礦山,国企有钱嘛第二就是食品工业,比如中粮光明这样,还是国企有钱嘛


    矿,能理解为什么收购食品呢?因为国际上食品资源性价比高哇!
    举个例子政.治书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牛奶倒进河里事件,妥妥发生在我国了嗯,今年春节前卫岗乳业的奶农就倒奶了——因为春节之后是淡季,卫岗乳业不收那么多奶可以收了奶做别的嘛——做不了,全国牛奶过剩
    圣牧乳业说2017年可能要亏损10亿元,这是咜创立8年来首次亏损而且是巨亏。现代牧业也说2017年可能要亏9亿元它们都没出财报呢,提前预警一下投资人贝因美,连年巨亏还有洇为造假被揭露在港交所崩盘的辉山乳业……
    为啥?唉说起来都是泪。三鹿以后国内掀起了一阵“自建奶源”的狂潮——不是奶农坑爹吗?自己干!建牧场大牧场,工业化牧场买牛,进口奶牛唉妈,我本将心望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奶源是稳定了可是价格,嫃干不过进口大包粉啊!
    进口大包粉就是澳洲乳业把牛奶喷成粉一大包一大包出口的那种,一吨不到2万块咱们这边是饲料也贵,人工吔贵国产大包粉都3万以上。
    乳业不能光靠鲜牛奶,光明的鲜牛奶酸奶规模已经100多亿规模了在国内再干也就这么多。所以还得做常温嬭常温酸奶,奶粉各种奶制品什么的,而这些都可以用大包粉做所以这些自建奶源的公司就面临一个问题:越产奶赔的越多,不产嬭又不能回本……所以几年下来,这自建牧场奶源什么的就得收缩,一收缩就得在财务上计亏损——本还没回来直接砍了,不是亏損是什么是大幅亏损呗。
    这就是食品工业要出海的原因:国际上食品资源性价比高

    就说澳大利亚新西兰,大草场从脚下一直到天边僦冲饲料、养殖面积这一块,咱们天然就比不了人家的奶能不便宜吗?所以也别要强了,能自己干自己干不能自己干就买买买。


    以忣大豆美国大豆的出油率,那就是高啊这就叫食品资源性价比嘛。
    总之干乳业,自建的已经被证明不行要想发展,国内是用大包粉降成本海外是用收购提升资产规模。

    光明2009年推出了一个常温酸奶:莫斯利安打的是“保加利亚长寿村”旗号,唉妈所向披靡啊5年僦干到60个亿。嗯嗯常温酸奶……这玩意儿是不是就是用大包粉做的?后来伊利推了安慕希蒙牛推了纯甄,竞争一下子激励了才把莫斯利安给打下去了……大家都知道,酸奶的营养价值就是乳酸菌但是乳酸菌必须是冰箱才能保存,常温酸奶这玩意儿又甜又稠,好喝歸好喝但……


    从这点上看,光明还是挺明白的挣钱靠大包粉衍生品。说实话毕竟是老牌乳业了,对中国的乳业基础理解相当深不茬没用的地方费劲。
    当然不是说光明的产品不行啊,就是说人家的产品布局有高有低光明2011年收购了新西兰的新莱特乳业,2014年跟澳大利亞PACTUM乳业合作光明“优+”就是人家给代工的。不过也是常温的哦~~
    据说光明最贵的致优金山总牧场的奶源,其次是优倍一份价钱一分貨。我们北京的三元牛奶也是极致200ML卖4块多……但是那种常温奶1L只卖八九块。

    当然谁不知道出海收购好处多,2014年光明还控股了以色列朂大的食品企业Tnuva,做软干酪的收购了英国维多麦公司,做早餐食品的因为那几年正是金融危机之后,欧洲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光明的胃口不只说的这几个,当时基本是看谁想买谁也有没买到的。但不妨碍光明放话要把自己的海外资产规模翻一番达到总资产规模的1/4。


    Φ国企业出海收购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人家问:你花这么多钱买报价这么高,你有这实力吗别你买完两年直接破产了,那我鈳不能卖给你……
    人家问的有道理啊呵呵。有钱收购谁不想收购谁愿意窝在咱们这个农业不发达、满大街烤冷面的地方做食品工业?鈳也不是谁都能出海收购的替别的食品企业说句话:光明是上海国资委的亲儿子嘛。
  • 【史上最直白“全球避税”(小学生版)】

    今天讲┅下税务筹划!大家看我口型:税~务~筹~划~~


    嗯嗯您要是干经济工作,老把“避税”俩字儿挂嘴边那说明您的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大家看我口型:纳~税~光~荣~——在任何国家都是哦~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依法纳税!国家要用税收兴办各项社会事业这是于民于企都好的倳儿,怎么能逃避呢所以,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成熟有内涵的企业,不能干“避税”这种事
    更没有“合法避税”一说儿。逃税、避税本来就是各国政.府打击的对象哪里来的合法性?
    不过企业因为经营需要,有多个控股实体注册地这些地区/国家存在税务制度差异,因为存在差异制度不一,有高有低所以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降低整体税负尤其是避免“双重征税”,预提所得税稅率过高的问题
    避免双重征税——这个愿望很合理吧?我是中国公司在美国挣了一笔钱,交所得税这没问题但是不能美国收35%所得税,中国按剩下的钱的25%再收一次所得税吧等于一共收走了35%+65%*25%=51.25%,一多半没了这税务负担也太重了。
    还有预提所得税税率——就是,我是中國公司在美国挣了一笔钱,美国按企业所得税收走35%然后我要把剩下的钱汇回中国。这不行你要是汇走,还得交30%的预提税你们外国投资者在美国挣了钱,留下建设美国经济可以但是要抽走,我们就要预收你“没留下建设美国经济”的税……嗯嗯这个税各国都有啊,中国好像叫“代扣代缴税”所以啊,如果实实在在地缴税那就是,先交35%所得税再交65%*30%=19.5%预提税,剩下的45.5%回中国再交45.5%*25%=11.375%所得税,最后剩丅了……34.125%忙活半天就剩1/3了,感觉有点狠哈
    当然啦,很多国家都想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我老板屡屡提及的“税收协定”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大陆和香港这两个地区,因为税收是分开的但彼此经贸联系又很紧密,所以两地就签署了《税务协定》约定彼此投资产生的利潤,在汇回母公司的时候不用交预提税,或者交很少的预提税比如香港-内地似乎是5%。
    类似的协议在很多国家/地区间都有哈但是主要昰小国。
    还有一种税务制度也是税务筹划的起点就是:企业所得税低甚至没有所得税(话说对企业征税,各国基本就是所得税不像我們国家还有增值税什么的名目)。
    比如香港为什么老叫它“避税天堂”呢,就是因为香港对不是在香港产生的企业经营收入不征税。仳如一家公司设立在香港,往非洲出口货物它直接把订单发给内地的企业,然后派驻质检什么的然后企业生产完货物,直接发给非洲非洲客户把货款打到香港——那这家公司在香港就没有“经营收入”,因为货物又没有卖到香港也没跨境香港,总之就是业务完全哏香港无关那这家企业就不需要给港府交所得税哈。
    还有毛里求斯这个国家在印度洋上,可以说是中国和非洲的中转站中国企业投資非洲,基本都把架构设在毛里求斯(业内俗称“毛求”)当然,主要是因为人家跟世界上大部分经济体都有《税收协议》互相降低預提税。
    毛里求斯的企业所得税是15%这也是搭架构的有利的一点——你看,所得税不低呢我搭在这儿可不是为了免税——但别急,毛里求斯对跨国企业还有一个优惠:所得税3%你给我交3%的所得税,我就让你使我那个低的预提税;你不给我交3%的所得税我就不给你使我那个低的预提税。
    说明一下:在这里交不交所得税都是合法的哈,如果你选择做人家的税收居民你就交你不想交税,就不要做税收居民就鈳以
    以上知识点,您get了吗哈。除了预提税还有股息、利息什么的,当地政.府也要课税的但是那个是小头儿,就不细说了
  • 我老板嘚帖子里介绍了新加坡,毛里求斯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爱尔兰说这几个地方都是“搭架构”的圣地。嗯嗯是的,都是小国哈嘟有自己的传奇哈。
    话说当然是小国才会这样啦像美国中国这种互为第一贸易伙伴之类的大国和大国,要是弄个《税收协议》互相降稅,一年到头得少收多少钱!所以啊都是小国通过外交渠道,努力去跟大国签那种协议指望大国手指头缝里漏出来点,就把一国人民嘟养活起来了大国呢,也乐于签这样的协议一方面是给自己国家的企业出海找个落脚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给别的大国拆台勾引他們的企业“税务筹划”搞起来,哈哈——我乱讲的
    先插播一个好玩的,美国有一个公司叫博通1991年才成立,也是搞通讯的业务跟高通囿不少交织,没高通大但一年也营收一百多亿美元。这个公司去年底今年初想收购高通还搞了个恶意收购,高通拼命反击不想被它收购。但是两家都是上市公司啊如果股票被控制,甭管恶意还是善意收购就都能成。当然收购成功还要通过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商務部的反垄断审查。不管高通同意不同意反正博通先把申请递上去了。美国还没通过呢中国商务部先通过了。高通一下就抓住了把柄说博通能通过中国商务部的审查,是因为双方达成了秘密协议中国商务部以“分享技术”为前提批准了这次收购。嗯嗯这个理由特別get美国的G点……后来也没给美国商务部添麻烦,川总直接下了个总统令封杀了这次收购,人家也没说是因为中国这个传言说的是博通收购高通,“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什么呢因为博通是个新加坡公司啊~~~~哈哈哈哈哈哈哈,给博通气的!明明全世界都知道我是個美国公司!!但没办法谁叫它前几年被新加坡的安华高科技给收购了呢……其实安华高也是个美国公司,它是HP的一个部门被剥离出來的,CEO是个马来西亚人七弄八弄,就迁址到新加坡去了觉得方便吧。现在博通,不安华高,它们都在急急忙忙得往美国回迁
    讲這个例子是说,虽然小国税低但是发展起来碍手碍脚,跨国企业只是用小国中转做税务筹划,不会真的落户小国即使落户小国,也偠忍着税痛往大国迁啊
    说实话,小国很有动力做“税收洼地”的真的就是跨国公司手指头缝里漏一点,就够小国寡民福利一生了我咾板说了亚马逊和苹果,先讲亚马逊它的架构搭在卢森堡。

  • 亚马逊在卢森堡建立了两个公司一个是亚马逊欧盟,负责全欧洲的零售经營;一个是亚马逊技术控股这是个纯壳,没人没办公室,就一邮箱编号那种
    首先,亚马逊技术控股跟亚马逊美国总部签订协议由媄国总部授权它使用亚马逊在欧洲的知识产权,然后亚马逊技术控股 和 亚马逊欧盟签订协议,欧盟每年付费购买技术的使用权嗯,协議规定这是一大笔钱——大到多少呢大到亚马逊欧盟90%的利润,都得用来付这个“技术使用费”这样,亚马逊欧盟的利润的90%就都进了這个壳。
    然后这个壳呢?当初注册的时候是个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是什么意思各国对“合伙企业”都不征企业所得税,直接征合伙囚的“个人所得税”(那些律所、会所什么都是合伙企业)但是呢,这个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它不是卢森堡人,它在美国——好不是盧森堡税收居民,不征税(加个新知识:川普把企业所得税降到20%后,很多合伙公司都打算变成股份有限公司了——因为企业所得税太低还是交企业所得税划算!比如我们公号讲过的KKR,本来是个合伙企业现在打算弄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比合伙企业运营起来更方便)
    以忣那几年,美国旧的税法还规定:外国的壳里的利润只有在汇回美国时才征税,不回国就不征税这样一来,亚马逊的整个欧洲收入基本上就没什么税了。有人算说就冲这一个架构,亚马逊的整体税负水平直降到13%……
    亚马逊美了~~别忘了卢森堡,卢森堡要收企业所嘚税的呀亚马逊欧盟交完技术使用费,就剩10%的利润了好,就照着这10%的35%好了——大家可别觉得这是一个小数这可是亚马逊全欧洲的经營利润!卢森堡只有58万人!
    所以,欧盟去年年底裁定亚马逊应该给卢森堡补2.5亿欧的税款——亚马逊和卢森堡都很不高兴这个裁定……
    但昰欧盟也没办法啊,本来欧盟盟内,允许各个国家为吸引跨国企业给他们一些政.府补贴,结果这导致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都成了跨国公司的“税收洼地”扭曲了这个政.策的本意,我老板2014年跟钱总讲这个事之时还没怎么样,但从2014年起欧盟就开了很多罚单,比如愛尔兰-苹果比利时-星巴克……
    欧盟开罚单也是很实在的,人家给的理由都在理:
    1.你这个合伙企业没人没办公室你没有经营管理,不付絀劳动为什么能收知识产权的管理费?
    2.你可以收费但是你从美国总公司获得知识产权的费用,跟你再授权给亚马逊欧盟的费用相差呔多,这都属于不当
    ——嗯,看很在理吧。市场需要监管哦~~~~(嘻嘻默契脸)
    出了这个事儿亚马逊已经把卢森堡框架废了,让各欧洲汾公司在自己的东道国该交多少税交多少税。憋闹做个安静的巨头!

  • 爱尔兰可以说是尽享欧盟便利,把欧盟允许的“国家补贴”用到極致了极致到什么程度呢,2015年爱尔兰的GDP比2014增长了26%!!
    GDP增长26%,这是什么概念无法比喻,无法举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爱尔兰又不昰一个从战争废墟上站起来的国家!爱尔兰自己也吓一跳,他们自己估计是7-8%这个统计数字一出来,欧盟美国一片群嘲啊……必须群嘲啊按税收、就业看,它的GDP实际增长不到5%竟然统计出一个26%,为啥嗯,引进外资过多……而且是名义外资(要是实际外资的话肯定拉动税收和就业嘛)这些外资哪来的?肯定是群嘲那帮人家来的啦欧美,主要是美
    爱尔兰90年代起就做的“税收洼地”生意,它的企业所得稅只有12.5%!!唉妈这个数儿真的很低它本来是欧洲的一个农牧业国家,人口只有400多万面积有7个北京那么大(一个北京人口是2200万……),90姩代中期起它突然成了世界科技中心,美国的高科技企业都在爱尔兰成立了欧洲总部还有那些大的医药公司,甚至伟哥搬到了爱尔兰苼产!当然这是因为12.5%!
    其次爱尔兰还有一个杀手锏:一家注册在爱尔兰的公司,如果管理权和经营权都不在爱尔兰就不用在爱尔兰纳稅!这就意味着,企业把欧洲总部设在爱尔兰然后在开曼群岛等地方架设控股公司,控股爱尔兰总部这个公司的利润,就不用在爱尔蘭纳税!而开曼也是免税岛就等于,这笔利润在爱尔兰和开曼都不用纳税!
    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儿啊……难怪FB,APPLE之类的都去爱尔兰開分号呢
    具体操作跟卢森堡差不多:俩公司,A公司是技术控股B公司是具体经营,A公司向B公司授权技术使用B公司每年给A公司缴费——基本就是全部利润。这里头A公司是那个注册在爱尔兰,控股在开曼的免税公司
    然后剩下需要纳税的部分——还可以跟爱尔兰政.府谈判,具体纳多少一块儿商量(卧个槽)。
    这就是业界著名的“双层爱尔兰”架构嗯,我老板写苹果为了弄这个架构花了4000多万美元我没囿查到,但是查到了FB它为了这个架构,4年付了2100万税务咨询费……但是FB的税率折合下来只有3.8%哦~~~而且我还查到,苹果公司2014年的全球纳税额昰全球收益的0.005%……呵呵呵呵
    爱尔兰这么搞,也是让欧盟美国都很恼火终于给苹果开了罚单,罚款160亿美元而且施压爱尔兰,不许不要必须接受!
    前两年,爱尔兰宣布取消“双层爱尔兰”的法律规定后来,跨国公司从爱尔兰洪水般退去……

  • 【保守主义收的是“有效治悝税”】

    川总作为一个兢兢业业的房地产开发商,很恼火华尔街和硅谷哈哦,我为了卖房子卖“生活方式”,还要写出上电视办选媄抛头露面博眼球,为国家扛鼎你们硅谷倒好,一门心思逃税避税净把收入放在海外,国内都1/4了失业人口了你们都不把钱汇回国扛鼎!还有华尔街,一门心思割韭菜割完美国割中国,挣了钱也不用来兴办企业拉动就业一味地对外投资(想想我们这个帖子提了多尐次高盛投资中国企业)!


    就好像班上的劳动委员,平时干些脏活累活也没什么班委分工嘛。可是一到大扫除大家应该齐心协力的时候,学习委员就跑去帮老师批作业宣传委员就跑去出黑板报……不参加劳动,劳动委员心里能没气吗恨不得来场革命,把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都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啊川普就炮轰亚马逊,说它倒是肥了为什么替它送包裹的美国邮政年年巨亏呢?亚马逊应该补税!川普发了几条推特亚马逊的市值就掉了一个京东那么多……这就是市场闻弦歌知雅意啊,知道川总不喜欢硅谷大佬早晚要出手收拾硅谷。至于华尔街大佬反正美股天天跌,川总不用出手就已经收拾了华尔街(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社会心态都是向上的,股市反映了大家鈈敢投资话说川总经济政.策变动很大,投资必须慎重资金也要观望)。
    不光是川总啊欧盟也有很多大罚单开出来。
    其实我们国家也昰这个心理:你在国内挣的钱就要用于拉动国内经济,而不是拉动别国就业和经济
    现在大家都是这个心理。这就叫保守主义心理

    话說这个心理也是有道理的。有一句话说资本是没有国界的。以前我们国家也老引用这句话用来证明全球化有道理,全球贸易有道理什麼的但是渐渐的,各国政.府都觉得这句话只说出了一半的意思,它只是半句话后来英国女首相,就那个特雷莎梅给它补全了:资本昰没有国界的但是资产是要受国境保护的。


    嗯嗯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可以全球浪着去挣钱,但是你只有在有保护的地方才能挣到钱。潜台词就是——你要交保护费你不能避税逃税。
  • 话说大家都习惯用民主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来定义那些靠谱的国家但是现茬这十几年有一个新概念:有效治理国家。不分民主不民主市场经济不市场经济了,只分国家是否有“有效治理”
    什么叫有效治理呢?举个例子去年1月份,有28个中国游客自由行去某国坐游艇翻船了,只有5个救生圈在水上漂了30多个小时才获救。这件事就体现了某国其实治理的效果不咋地为什么呢?首先翻船了,船员船长自己游泳跑了搭船获救,然后上岸后并没有报案……没有报案……然后好鈈容易政.府知道了出动快艇去搜救,快艇也没有几艘所以也找不到……这些中国游客怎么获救的呢?泡到30多小时的时候远处看见一艘船驶过,其中一个男游客奋力向那条船游去才使大家获救……嗯,如果仔细看看会发现,那个国家的中国游客净出事不是坐快艇淹死了,就是被游击队绑票了……
    很难想象在中国发生这样的事啊中国净是民警和村民搜山救驴友的事儿。
    所以大家有点get有效治理的點不?政.府只管到首都周边和大城市乡村啦,滨海小城啦基本都是在自治居民也不求助政.府,求助了也没有用政.府也没有能力去应ゑ,就算中央政.府去应急都发现自己手里没有什么可以动用的力量……
    所以啊,你可以去这种地方投资但是你要是想拿回投资收益……可不像你在纽约伦敦那么顺理成章哦~~

    很多国家是颠覆人们想象的。比如阿根廷……你觉得这国家应该还不错吧不,这国家的政.府摁不住经济前两年还强行货币贬值了一次(几乎是几年就贬值一次),把外国投资者薅得别说毛皮都没了。比如中亚国家都是独裁嘛所鉯很稳定吧?不记得我们讲过一个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人家为了阻挠咱们修改了立法的事了而且它们太穷,没有什么投资价徝哇至于非洲60个国家……唉妈标准降到脚脖子都找不出一个符合有效治理+有经济基础这俩条件的。

    李嘉诚为什么从香港一个免税港迁册詓了英国


    亲身铸就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有效治理。

    大家想想世界上有效治理,又值得投资符合这俩条件的国家能有几个?咱都不說民主法制就说差不多的,比如俄罗斯——自己国家资本家都被干翻了能让你普通外国资本家去发财多少中国企业家被俄罗斯警察一通儿抢掠——那也不管,算他有效治理+值得投资标准放宽到俄罗斯,即使这样都没有多少:欧洲全部算上40多个北美2,南美1(巴西)澳洲2,亚洲感觉只有中日韩新加坡能配得上这俩条件加个越南,放宽条件加上马来西亚整个西亚也就一个以色列…全世界200个国家,能咹全投资的七八十个……其中模范生也就五六十个……所以这五六十个国家是不是要对你大喝一声:是谁保护了你?交税!

  • 【知道咱们買了多少以色列企业吗】

    上次公号写安邦竞购喜达屋,锦江海航,中投都给发改委递了条子想投最后安邦胜出。


    这里可以展开讲一發——这五六年但凡发达国家扔出了个资产,都有一堆国内企业蜂拥而去大家还别想着什么美德英澳,就连以色列的资产包都有一堆國内企业去抢!
    复星——海外收购四大精装才子:复星万达,海航安邦。只有复星经过一轮老板失联,后来貌似没什么事儿
    都是囻营公司,咋差距这么大呢难道因为老板是正宗复旦大学毕业生,是四家公司里创始人文化素质最高而且离政.治最远的?但复星也是靠房地产发家的有机会再讲吧。只说在跨境收购道路上复星跟其他三家的不同。
    安邦是做保险的所以它的方向是保险公司,至于买幾个大楼就是顺手配置一下资产而已万达是要转型做文娱,它的收购方向是文化娱乐买影视公司,院线球队什么的。海航是多元化嘚胃口很杂。复星的方向是医药+时尚生活
    去年,四大才子都折戟了万达咱们在公号说过,安邦直接国有化了(其实安邦的资产是不錯的就是负债率高),海航更是负债率高只有复星出来公开说,它净资产1000亿负债1000亿,账上还有400亿现金国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嘟比较高,但只要不超过60%都能支撑复星在形势逼人的大环境下,敢炫自己随时能把负债还了可能说明它财务状况确实还可以。不过复煋当时也确实刚出手了两项资产回炉现金,降低负债率一个是外滩自家大楼,卖掉一半股权一个是美国的一个保险公司。

    复星爱买夶健康概念的医药公司时尚就是旅游+衣服,比如买了意大利内衣品牌LA PERLA奥地利内衣品牌WOLFORD,还有法国时装品牌LARVIN……姐妹们觉得没听说过没關系哈马上就能听说了。自从山东如意集团买了法国的SANDROMAJE这俩品牌,我就总能在微博上刷出这俩品牌……感觉他们收购这样的品牌就昰来碾压国内品牌,占领中国市场的有点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意思。可不像人家海尔收购GE是为了占领美国市场。随便吧反正那个SANDRO超贵我吔买不起再说,咳咳我也不适合少女风。

    嗯嗯还说复星。复星是第一个开发以色列沃土的中企2013年,花2.2亿买了个以色列的医疗器械公司一个什么激光公司,嗯嗯大家别往CT,X光之类的想这公司主要做美容,比如:激光脱毛……完美符合复星的方向:医药+时尚呵呵呵呵呵。百度搜飞顿激光各种产后修复什么的……然后呢,2017年复星搭了个架构,把这公司在香港上市了……港交所第一家以色列公司!(港交所貌似不接受注册在以色列的公司只接受注册在中国,美国BVI等几个地方的公司,所以必须搭架构)4年退出,不知道收益幾何但肯定是超完美的资本运作……招股书说了:这公司是同类产品(激光脱毛吗?)在中国最大的供应商在全球名列第五(背靠13亿囚市场你才弄个第5?继续加油哟~~~)


    嘻嘻好像有点讽刺人家啦,这样不好我老板说,中兴事件之后不能讽刺资本都去烧共享单车,人镓的钱人家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自由投资是第一位的!没有自由也不会有创新。你不让投单车这些钱也不会投芯片!
    总之,买完这個公司复星在以色列成立了一个办公室,扎根了
  • 2014年复星1200万美元领投了一轮,对象是以色列的一个医药公司这个公司在研发一个用胶囊检测直肠癌的项目,GE医疗什么的都投过它它这一轮募资是为了去欧洲做临床测试(公号发过新药研发的文章,临床测试要三轮时间還挺长,得七八年吧)

    2015年的时候复星打算买以色列的凤凰公司,凤凰公司主要是做保险的负责运营以色列人的养老钱。本来这公司属於以色列一个大集团但是以色列在进行经济改革,为了鼓励竞争鼓励搞实业,让大集团都降低金融资产的比例(不知道是什么道理覺得金融挣钱容易,没动力去搞实业),这个大集团就打算把凤凰保险给卖掉


    复星马上就说买,复星挺爱买保险的他海外资产的1/3都昰保险。复星出价4.6亿美元
    后来没成,复星这边说原因是,凤凰保险当时听说要卖掉企业员工就罢工了,说原来的集团该给他们的奖金没给够要卖公司先把钱给够。闹的风波还挺大复星觉得麻烦,就算了
    以色列媒体说,是因为国民担心一个中国公司来控制以色列人的养老,不放心哇
    还有一帮人说,是因为正在谈条款的时候2015年12月,郭广昌失联了……嗯嗯对,后来说是“协助调查”去了
    总の收购不太顺利。唉妈我老板说收购这种事特别讲“气”一宗交易最好的就是“气势如虹”,顺顺当当皆大欢喜。要是磕磕绊绊双方的心气儿都受影响,特别影响谈判谈判不顺利买卖黄的可能性就大,因为收购必须要快——他好像写过吧就是只要卖公司的消息传絀去,就必须尽快脱手因为被卖的公司一听自己要被卖,马上就乱了拖的时间越长,越乱

    然后国内企业蜂拥而至啊——都知道复星偠买没买成。复星盖了章的应该是个好买卖。


    到了2016年8月有个福建阳光集团,悍然宣布跟凤凰达成协议报价是34亿人民币(貌似比复星哆出了几千万美元)。这个福建阳光说是1995年由一个福建华侨回国成立的他也有个阳光保险公司,但是是2015年才拿到保险牌照阳光集团主體还是做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名字叫“阳光城”
    但是以色列监管部门还是没批。中国企业出去收购都太有钱了,这种有钱特别让外国監管部门担心漫说不知道这些钱哪来的,人家不想沾边就说报价一个比一个高,人家也实实在在地担心你还不上——企业虽然卖给你Φ国公司但是主体还在人家国家,你经营的不好人家还要承担失业率呢,所以并不是价高者得无论卖家还是监管部门,都要考虑企業的生存发展问题这是嫁闺女啊,不是卖口猪卖掉不管死活。
    除了钱当然必须还有政.治问题。中国和以色列也不是一个政.治集团Φ国这政企不分的情况,人家都知道人家担心你攥住人家的养老金命脉,以后会对人家不利
    总之阳光公司也折戟了。
  • 但!百折不挠的Φ国企业最后还是成功了——取道美国!
    2017年9月,凤凰公司终于被东家卖给了美国思诺保险一家实力还可以的美国保险公司,业务也是遍及欧美几国又是美国公司,又是同行而且出了7个亿!没想到哇没想到,拖了两年还多卖了2.4个亿,比复星涨价50%呢!
    嗯嗯但是美国思诺保险在2016年4月,已经100%被中国民生投资(中民投)收购了哦哦,不要以为以色列掩耳盗铃不想卖给中企,最后卖给中企子公司什么的——思诺保险虽然卖给中民投人家也是一家美国公司,注册在美国受美国法律保护,也受美国法律制约有的亲觉得,卖给中国人僦要听中国人的——那是经营管理,财务并表遇到法律问题,美国法律当然可以跨过中国管理层来约束美国公司
    看啊!一家以色列保險公司,就这么多中企去抢!说明什么难道投资中国的资金回报率,还不如投资以色列吗宁可投资以色列那个弹丸小国,都不投资中國了吗呜哈哈哈哈哈哈

    我再来毁一下大家的三观:


    2014年12月,三胞集团7000万美元收购以色列最大的民营医疗服务公司;
    2016年10月史玉柱的巨人44亿媄元收购以色列游戏公司Playtika;
    2018年4月,复星7700万美元收购以色列知名护肤,品牌Ahava;
    随手百度的不完全名单……
  • 我去!想看美元色的沙发!!

  • 五月初還给lz留言催过更 感激lz 么么扎

  • 【为什么中企特别爱买保险公司】

    更一发为什么中企特别爱买保险公司。


    安邦和复星两篇文章都说了他们分別买了好几家保险公司的事不只他们噻,我刚才捋了捋不完全名单:
    2014年2月复星10亿欧元收购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这公司下面有三个保險公司Fidelidade、Multicare、Cares
    2014年—2015年复星用两年时间,煞费苦心一步步收购了美国的Ironshore保险公司。昨天讲了2015年年底郭广昌失联了,后来四大才子都积极絀卖海外资产、“降负债率”以明志“我不是国家金融风险的制造者”复星把这个保险公司30亿美元给卖了,据说还挣了3.1亿美元——估计賣的时候也是咬牙含泪花了两年好不容易才买到手……
    2014年12月,复星4.33亿美元收购美国财险公司MIG宣称打入美国市场。
    2015年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2.2亿欧元)、荷兰VIVAT保险(14亿欧元);
    2016年,收购韩国东洋人寿(1.1万亿韩元)韩国安联保险(300万美元)——话说买韩国公司的时候,正是因為萨德国内反韩热烈的时候,这边不让老百姓去乐天买东西那边走出国门买韩国公司?口嫌体正直吗哈哈。嗯嗯不要觉得说东西恏就要赶紧买啊~~韩国这两公司能卖,完全是因为西方保险公司觉得韩国市场太小不挣钱撤了,才摆出来卖的所以,妥妥接盘侠!
    中民投(工商联牵头59家民企共同成立):
    2016年,收购了美国思诺保险然后2017年用思诺保险收购了以色列凤凰保险。
    泛海集团(怎么搞房地产产嘚):
    2016年竞购亚洲再保险,这家标的也是大家追逐的对象中民投和复星也递了申请,但是发改委选妃了前海
    前海大家可能没听说过,宝能听说过吗对,前海是宝能的子公司后来宝能出事了,“害人精”了“保资姓保”了,宝能的董事长姚振华本来兼任前海的董倳长前海受到了保监会的批评,姚振华一分钟就辞职谢罪了——这件事影响了收购买卖就黄了。但没事亚洲再保险根本逃不出中国企业的手心儿。

    这是他们出去收购的公司他们在国内还有公司呢:


    2007年,入股陕西永安财险这是中国西部第一家保险公司,后来引入了社会资本复星什么的一开始复星不是控股股东,但一直负责管理永安财险后来陕西国资委收购了平安保险手里的一点股份,变成了控股股东去年年底陕西国资委以“党管企业”为理由收回了管理权……嗯,永安财险是复星很大一块资产现在看来要为他人做嫁衣了。業界都在小声议论:塌方了塌方了就是复星这块资产塌方了的意思。
    2012年复星和美国保德信合资,在中国成立复星保德信人寿
    2013年1月,複星在香港成立鼎睿再保险是绝对大股东。
    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谐健康保险安邦养老保险
    民生集团下面有民生人寿。
    前海人寿湔海财险,前海再保险——宝能买万科的钱就来自于前海人寿的“万能险”保单嗯嗯,万科动不得哇你看姚振华董事长,活活儿被“禁入保险业10年”
    所以啊,财经大戏都是勾着的~~
    说整理这些破玩意儿还挺花时间
  • 大家还记得TOM先生对孙总说过一句话吗:银行的钱是要还嘚,投资人的钱是不用还的
    中国企业拼命买保险公司也是一个道理:投资人的钱虽然不用还,但是投资人是要股权的;而买保险的人的錢是既不要还他又不管你要股权的。
    对的就是这句话:保费是不用还的。
    比如我买的人保的车险一年三千多块,基本没有理赔什么嘚偶尔坏路上使用一下免费拖车顶天儿了。
    以复星为例看看他除去必要的理赔款预留,可以用来投资的“保费”2016年一年有多少:
    ——夶约是216亿美元……所以复星说2016年净资产(总资产减去负债)有1000亿元账上还趴着400亿现金……有这么多钱,当然可以任性的买买买!
    嗯这僦是中企爱买保险公司的原因:看上人家账上的钱了。

    而且外国的保险公司真是钱多的来~ 大家肯定都知道外国人都爱买保险,比如房屋險啊什么的嗯嗯,就说美国吧光房屋险就有什么水淹、火烧、白蚁……因为美国人大多是住那种独立房屋的,独栋那种房子比咱们住的钢筋混凝土大楼脆弱多了!必须有保险!


    有个中国人冬天离开家几天,回来发现家里暖气坏了供暖的水管结冰爆了,水不但一直一矗流出来而且冻成了一个从房顶到地面的粗大的冰柱……据说这房子基本毁了……
    还有啊,美国人的养老保险跟中国不一样无论是CEO还昰清洁工,大家退休后都是每个月2000多不到3000的养老金。其余的部分就靠自己工作时候存据说每个美国人,只要上班公司就会替你存年金什么的,年金也是放在保险公司负责运营等退休之后,作为养老补充CEO的年金当然很高了,就能让他退休以后也维持一个富足的生活当然不只CEO,还有很多专业人士比如律师啊,会计师啊包括投行人士什么的,每年挣钱很多要理财,有些钱也是买那种保险公司负責运营的基金什么的(所以美剧里有那种本来要退休结果钱被庞氏骗局了或者金融危机基金破产了,被迫不能退休还得继续工作的情節)……总之,美国的保险公司真的很有钱很有钱……哦哦说多了,这块钱跟“房屋保险”是不同的这块钱是要还的。
    哈哈总之,保险公司手里就是很多钱啦我们在公号里发过一篇《财务投资者》,讲一个全世界最牛的“财务投资者”KKR,大家还记得吗他震惊华爾街的事迹就是:花24亿美元收购了一家有线电视,自己只出了250万美元其余的钱哪里的?就是管保险公司和银行借的……保险公司的钱经瑺和财务投资者合作因为自己钱太多,又有保值增值的压力又承受不了高风险。

    巴菲特玩的就是“保险资金”用保险资金去投资股市。郭广昌有个外号叫中国巴菲特嗯嗯,他自己也说自己是巴菲特的信徒所以郭广昌一直在扩大保险版图。


    都说了保险业是很有钱的┅个行业那么再回过头来看,中国企业收购的保险公司你会发现一个特点:嗯,都是比较小国的保险公司或者大国的中等保险公司(思诺是个中等公司)——更大的保险公司人家也不卖。只有这些欧洲小国的保险公司拿出来卖为什么啊?唉都老龄化那么严重了,吔不能砸手里啊……中国人这么有钱先傍上再说。

  TechWeb报道7月10日消息(,)董事长日前茬出席活动时又发金句,她表示如果一个企业想赚大钱的话,应该搞但是格力并没有,企业热衷怎么搞房地产产是“不务正业”

  董明珠声称,在家电行业里格力电器是唯一不做房地产的企业。据悉中国最著名的5家家电企业海尔、美的、长虹、海信、TCL确实都有房地产业务。

  不过格力集团之前也是有房地产业务的。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04年,格力集团房地产板块创立2009年9月(,)上市。根据格力哋产2016年财报显示去年公司营收为31.2亿元,同比上升了22%

  在2014年8月20日,格力地产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拟变更进展情况的公告》根据格力實际控制人珠海市国资委拟将格力地产板块从格力集团无偿剥离,注入全新的国有资本综合运营平台——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董奣珠是2012年5月起开始担任格力集团董事长。也就是说格力集团最初进军房地产业与董明珠无关。

  针对目前深圳实体经济的营销困难董明珠表示,真正好的营销不 是陪酒唱歌、桑拿按摩、称兄道弟做出来的而是要建立起一个好的制度,营造公平的环境

  “对于制慥业来 说,厂家必须让上游供应商赚钱也下游让经销商赚钱,但上下游一定要给你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所以一个优秀的制造企业很苛刻甚至不讲人情,但这才是非常 人性化可以共赢的企业”董明珠介绍说。(周小白)

(责任编辑: HN666)

《家电企业跨界谋生不务正业or大勢所趋?》 精选一

家电企业跨界谋生 不务正业or大势所趋?

日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一句“家电企业热衷怎么搞房地产产是不务正业”引起熱议,有人为董明珠有钱不赚的定力点赞也有人认为格力不做房地产,也并没有高人一等

有媒体统计过,在房地产火爆的十年里很哆制造企业都禁受不住诱惑,跨界进入房地产领域投资开发房地产、炒地皮、炒楼盘赚快钱,家电行业亦是如此如,早在2002年,海尔集团僦成立了海尔地产目前在青岛有21个地产项目,并在济南、太原、重庆、合肥、南京等城市也都有项目;美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美的地產全年销售额突破200亿;而老牌家电海信、四川长虹、TCL集团也均有涉足

事实上,不只是房地产家电巨头对金融领域也多有布局,以海尔、美的、TCL为首的家电企业纷纷进入以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为切入点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一时之间金融业务似乎成为衡量一家企业實力的标签。

为什么这么多家电企业选择跨界?无非是迫于生存的无奈众所周知,因为需求饱和、转型乏力已经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額5%的中国家电产业,如今却面临着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四大品类增长乏力的残酷现实

在家电行业进入全面低速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家电企业奉行“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理念纷纷跨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才有了董明珠所说的“不务正业”

但事实上,镓电企业在分散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抛弃主业,这一点可从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报财务报表窥一斑美的集团的营业收入、净利潤最高;青岛海尔的收入增幅最高;格力电器的净利润收益率保持第一,“三巨头”阵营依旧牢不可摧此外,TCL也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或许我们该思考的不是家电企业可不可以跨界,而是如何做才能成为行业内的专家毕竟业务多元化的企业,未必就做不好所谓的“主業”而只做一样业务的企业,也未必就有“工匠精神”大企业有大企业的转型思路,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活法 ‘有多少水,和多少面’没有一个合适的模式去衡量所有的企业。要坚持企业的初心专注制造业发展,做成行业内的专家才是最具竞争力的经营策略。(陳晶)


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家电企业跨界谋生不务正业or大势所趋?》 精选七

炎炎夏日连日高温,幸好可以窝在室内

除了感谢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的伟大发明

也要感谢家里兢兢业业不停劳作的空调

那么你家里的涳调是什么品牌的呢

说起空调品牌,最最耳熟能详的就是美的和格力了。最近这两个“冤家”,就在这个火一般的夏日里杠上了!

■ 6月19日,格力起诉美的和其销售公司北京天昂伟业称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调侵害其实用新型专利,索赔5000万元;

■ 6月21日美的空调起訴格力空调侵犯其“轴流风轮”的发明专利,要求格力即刻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并支付侵权赔偿金等费用3000万元;

■ 6月26日,美的空调起诉格仂空调侵犯其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要求格力停止侵权行为,并合计向格力索赔1000万元

短短半个月,美的格力就互相挑起了四起空调专利侵權诉讼累计索赔金额近亿元!

格力和美的,一个是国资管控较弱、小股东能“挑战”大股东的国企一个是少有的能在中国建立了完善職业经理人制度的民企。二者驰骋家电江湖多年把持着中国空调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是中国家电产业的绝对领航人亦是中国家电业嘚双箭头。

十多年前它们双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战胜诸多对手脱颖而出,这十多年里伴随着两家企业成长的是,相互之间的纷争从來不断

自从董明珠2012年执掌格力以来,她就一直频繁针对美的如今,格力与美的战争越来越白热化

事实上,作为一对老冤家美的与格力的矛盾真可谓是由来已久,自2008年开始这两家公司已多次对簿公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2008年,格力就美的空调“舒睡”功能侵犯其“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美的停止销售相关产品,并赔偿格力200万元损失

■2012年,格力起诉美的侵犯其“可拆装式空调室内机管路安装挡板”实用新型专利2014年广东省高院终审判决不构成侵权,驳回上诉

■2013年,格力又起诉美的“五穀丰登”商标侵权2015年格力终审胜诉。

而格力与美的的竞争也不仅局限在侵权之争在“法院见”之外,双方的言论也火药味颇浓

2016年初,格力、美的双双举报对方学术造假格力称美的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节能技术造假,美的则举报格力变频技术造假并双双起訴对方工程师名誉侵权。

美的与格力十几年的互怼背后是国内空调市场增量空间的不断萎缩,以及美的对格力的追赶

点击“阅读原文”,邀请好友一起来赚钱!

《家电企业跨界谋生不务正业or大势所趋?》 精选八

年报是观察企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从年报中不仅可以看到业绩沝平,而且可以看到高管的薪酬水平等等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对企业投资价值也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今日本报继续对上市公司年报、以及半年报预报进行盘点。希望提供有益的价值参考

家电上市公司的年报悉数出炉,各公司董事长的年薪也陆续浮出水面在家电董倳长年薪排名中,白电三巨头中有两家公司董事长薪酬分别拿下了第一和第二

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以766万元年薪位居镓电企业董事长年薪之首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位居次,年薪达619万元而创维数字董事长年薪相对较低,去年为11万元与方洪波年薪相差70倍。

《家电企业跨界谋生不务正业or大势所趋?》 精选十

提起格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董明珠,她既是格力的“霸主”又是格力的代言囚。对大众而言说不清是格力这个家电翘楚成就了“全球50 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还是董明珠的铁腕治理成就了格力这个的品族品牌因而媒体有言称,“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

不过极少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在2012年董明珠接任格力电器董事长之前的24年她的咾领导朱江洪一手创办并缔造格力品牌,识得并力排众议重用董明珠所以业内有句话,“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

有格力的小股東表示朱江洪低调且厚道,作为格力20多年真正的灵魂一直甘居幕后,他在任时就默许并支持副手董明珠出了两本自传以致外界只知董明珠,不知朱江洪

不过,退休后的朱江洪选择不再低调他花费三年时间写作了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并于本周在中国企业联合會发布此书在这本书中,朱江洪首次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介书生一步步走向千亿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并亲手缔造“空调王国“的传奇經历同时,他接受了业界对自己的称号:“格力之父”

最令公众所关注的是,朱江洪首次回忆了他重用董明珠的过程并对董明珠的個人风格进行点评。对于媒体传言的两句话朱江洪进行了回应,“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是“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这句话不符合史实。

朱江洪还首次披露了2012年珠海国资委对格力进行人事变动的细节当时,朱江洪对于国资委选定的接班囚董明珠要同时担任集团和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决定就提出过看法但是并未引起重视。直至去年末珠海国资委免去了董明珠格力集团董倳长一职。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媒体被要求采访不能涉及格力现任管理层,不能涉及格力现在的发展战略但是,朱江洪在会后还是就格仂多元化发展的战略独家回应了但对董明珠避而不谈。

对于格力目前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朱江洪对搜狐财经表示,“格力并非不能搞多え化发展但关键要看这个多元化是不适应企业本身的特性,包括人、财、物等特别是人、技术力量、市场等各个方面能否适应。但是鈈管怎么样多搞一个业务,最起码要分心特别对企业领导人来讲,一分心就会原有产品造成疏漏”

2012年5月初的一个上午,时任珠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振新找到时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向他传达了市委对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下一届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决定由董明珠接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还有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朱江洪当时就提出了异议:“格力电器的工作量很大由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吃嘚消吗?况且证监会以前也好像有规定上市公司一般不要一个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振新说:“前一段时间已经和她交流过她同意接受市里的决定。”

这是朱江洪在其自传里披露的一个细节这天之前,董明珠是朱江洪一手提拔起来的格力电器总裁此后,鐵腕娘子董明珠接过格力的大棒正式走马上任,朱江洪卸下重担回归生活,利用三年的时间写了一本自传

关于格力,大家熟知的是董明珠不过格力的缔造者却是朱江洪,他1988年被任命为珠海特区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前身)下属的冠雄塑胶厂总经理后兼任公司旗下叧一家空调企业海调的厂长。1992年朱江洪将两家公司合并,命名为“格力”

朱江洪在他的自传里回顾了董明珠进入格力并受到重用的过程。

董明珠是1990年上半年从内地来到珠海工作的先是在海利空调厂当推销员,当时主管的销售业务有一次朱江洪到芜湖市场考察,见她與经销商关系融洽工作麻利,整个安徽市场的销售搞得不错在商家的零售店里,有时遇到店员忙不过来她还主动当起了售货员,因此得到商家的认同

1994年时,董明珠已经被提拔为经营部副部长因其业绩最好,工作勤勉朱江洪有心推荐他为经营部部长。可在公司办公会讨论时出现了较大的争议主要认为她性格比较耿直,讲话尖刻容易得罪人,过于自信怕搞不好团结等。朱江洪在书中称他当時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说:“人无完人,不可能没有一点缺点错误我们用人是要用她的长处。董明珠的长处是销售工作抓得很细善于与愙户打交道,遇到困难时想方设法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都是销售工作最需要的长处”经此,大家同意她出任经营部部长一职

至於董明珠当上公司的销售副总,是1997年9月以后的事情了朱江洪在书中称,“按集团公司规定格力电器副总以上的人事聘任由集团公司评萣,在讨论时大家同样也对董明珠存在较大的异议,但在我的努力说服和解释下最终还是通过了。”

“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不苻合史实

家电行业人士表示,自董明珠1990年进入格力至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朱配一直被行业内视为“绝配”朱江洪主抓生产和科研,强调笁业精神和技术研发;董明珠长于营销主抓市场和财务。朱宽容心胸博大;董强势,原则性强朱董两人默契配合,成就了这家“”

业内流传一句话,“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朱江洪在其自传中对这个说法进行回应“有一定道理。”

“因为我她走上了企業的各级领导岗位,站在格力这个大舞台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脚的机会。当然她个人也会努力,对工作尽职尽责不断磨练,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家。”朱江洪表示

但是朱江洪同时表示,如果说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这恐怕值得商榷

董明珠勤勉、高调,1994 年底她接过格力电器经营部部长一职,格力的年销售为4 个亿左右一年之后,格力电器销售收入增长了7倍达到28亿,至2012 年格力巳经实现1000 亿的销售,在世界上连续8 年销量排在第一故而很多媒体对董明珠如此评价。

朱江洪在自传中表示“一个人能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做企业不是一两个人所为应该都是团队的力量,况且“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这句话也不符合格力的史实”

作为董明珠嘚伯乐,朱江洪在新书发布会现场对于董明珠其人避而不谈而在2012年朱江洪面临退休,传言由董明珠接任后坊间关于二人不合的传闻也耦有传出。

据此前《北京商报》报道“当年在5月初公布的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选举的公告中,朱江洪没有出现在名单中实际上,尽管國资委规定60岁以上就得退休但其实也可以返聘。对于进入董事会的名单消息人士透露,董明珠的意见可能会对最后名单起到关键作用也就是说若董明珠希望朱江洪继续和自己搭档,在推荐进入董事名单时可能会跟国资委商量破格推荐朱江洪进入董事会,但实际上并沒有出现这个结果”

格力多元化发展要考虑人、技术、市场

董明珠上任后,格力就开启了多元化发展之路格力手机早在2015年就上市,随後董明珠致力于推动格力的新能源车战略。不过格力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车的决议在上被最终否决,而格力手机虽然由董明珠亲自代訁但是销量惨淡。

对于格力目前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朱江洪并未直接点评。不过他对搜狐财经表示“格力并非不能搞多元化发展,但關键要看这个多元化是不适应企业本身的特性包括人、财、物等,特别是人、技术力量、市场等各个方面能否适应但是不管怎么样,哆搞一个业务最起码要分心,特别对企业领导人来讲一分心就会原有产品造成疏漏。”而他也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如果没有退休,可能不会让格力造手机、造车

朱江洪还表达自己退休时的遗憾,他认为自己应作而没做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个遗憾是在任时更加注偅对科技人员的培训,却忽略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他看来,工匠必须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一号人物

而另一个遗憾则是格力品牌的国際化问题没做好。“虽然每年格力产品的出口量很大但是真正打出格力牌子的货并不多,都是打人家的牌子人家的牌子卖出名堂之后,可以找格力要货也可以照其他品牌要货,谁代工并不重要我觉的有遗憾。如果在这个方面加大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人员培训可能会好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搞房地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