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创新及价值创新造

本文是由查字典论文工作室上传嘚: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估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摘要:从创新价值链分析方法出发將企业创新过程进行分解,重构企业创新知识获取模型、创新知识转化模型以及创新绩效模型结合我国中关村知春路地区高技术企业数據,分析我国典型技术创新区域中企业创新的产生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受到以企业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出口活动以及创新资金获取活动为代表的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活动的影响,内部R&D与外部知识获取活动存在互补关系;企业内部R&D是影響企业创新产出(产品创新及专利)的主要因素政府的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也影响企业创新产出;企业创新产出对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新价值链;知识获取;知识转化;创新绩效

我国经济要上升到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从技术创新的主体来看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首先体现在微观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上。创新价值链(IVCInnovation Value Chain)分析方法通过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创新知识的搜寻与获取、知识转化为创新产出、创新产品商业化三个递归的阶段来描述整个创新过程,有助于分析技术创新知识形成以及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创新价值链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创新价值链概念最早来源于Michael Porter的价值链及产业链、创新链等内容。Keith Pavitt从西方市场理论框架出发将创新分为知识的生产,知识转化为产品、系统、过程以及服务创噺对需求的回应即市场化三个过程[1]。Horne等基于价值链分析了创新活动认为创新过程产出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知识的应用以及创新结果彡种活动[2]。

Morten T Hansen和Julian Birkinshaw在2007年提出了创新价值链的概念认为创新价值链为一条创意从产生到转化为商品以提高企业绩效的完整的活动流[3]。随后Stephen Roper等將创新价值链中的“创意”(Idea)进一步刻画为“知识”(Knowledge),将创新价值链构建成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转化以及知识利用的三个首尾相连嘚链条 [4](见图1)与Hansen创新价值链模型相比,Roper的创新价值链模型强调了创新链条的反馈递归性及创新的动力并将创新价值链推广到对创新價值评估的实证分析中,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运用如Doran和OLeary[5],Panagiotis Ganotakis等[6]及Stephen Roper和Spyros Arvanitis[7]使用创新价值链评估创新的产生及创新绩效

我国学者张晓林等认为我国嘚创新价值链主要指各个创新主体之间通过技术创新过程的联结结构[8]。刘友金以机械制造业为例区分了产业链与创新链[9]在实证研究上,龐瑞芝等将价值链定义为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到产生技术成果再到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价值两阶段,使用我国36个大中型工业行业数据汾别估算了这两个阶段技术创新的效应[10]。刘家树使用创新价值链概念框架但在实证方面上使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以及联竝方程组估计方法,以我国省市区域为样本考察了不同地区知识来源、知识产出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关系的异质性[11]。申嫦娥和王红艳借鑒Stephen Roper创新价值链模型以我国1993~2008年间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该论文是国内最先使用创新价值链分析方法研究创新投入与產出的研究但是该文主要的缺陷在于使用了时间序列数据,难以有效控制估计偏差[12]余泳泽将创新价值链视为从知识创新、科研创新到產品创新的3个阶段,使用DEA方法估计我国省市地区创新效率 [13] 我国关于创新价值链的研究针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价值链的系统性研究、实证研究不足。本文结合我国典型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技术型企业面板数据充分考虑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以及在知识扩散方程中的被解释变量异质性问题,使用创新价值链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创新过程中不同创新知识的获取、知识转化以及知识应用效应。

2基于创新价值鏈的模型构建

根据Roper知识获取源自于产业链的创新价值链思想同时结合熊彼特创新理论、Henry W Chesbrough(2006)开放式创新思想[14],结合李正卫和池仁勇通过實证研究发现非体现性技术引进对企业自主研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5];于成永和施建军将内部R&D、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内部研发+市场购买、内蔀研发+合作研发+市场购买等均称为企业研发模式而通过外部合作企业可以获取外部知识[16];以及Xiao H L[17] 提出的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出口学习获取楿关知识的研究基础,考虑到我国创新实践本文将促进企业创新的知识获取活动分为内部知识获取活动及外部知识获取活动。

内部知识獲取活动即企业内部研发活动外部知识获取活动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企业的技术引进活动,包括企业从境外及境内引进先进技术的活动;二是企业与大学或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委托研发或其他产学研合作活动;三是企业的资金获取活动如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银行、政府等部门的合作活动;四是企业的出口活动。考虑到知识的外部性政府需要提供相关支持以激励企业进行知识获取活动。将企业参与五种知识获取活动的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因变量KSjit表示企业i在时间t的第j(或者k)个知识获取活动(j,k=12…5;i=1,2…,n;t=1…,T)RIjit表示企业知識资源基础的指标集合,GOVTjit表示政府对企业的创新支持指标为虚拟变量,εjit为扰动项假定其具有零均值、同方差服从多元正态分布。

使鼡创新(知识)生产函数来描述企业将技术创新知识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过程其中,知识投入来自于知识获取模型创新产出主要指产品创新。由于知识投入渠道不同一般认为不同的知识资源对创新产出有不同的效应。具体模型方程为: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创新产出指標,K(K=12,…5)表示知识资源指标,误差项为μit其他解释变量的定义与前述一致。

该模型通过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来模拟知识应用的創新效应将知识资源的获取活动、企业创新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这种联系的强度取决于企业的知识发展能力世界银行认为企业的知识發展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交流能力的发展涵盖了企业从本国获取知识(知识创造)或外国获取知识(知识引进與学习)并利用知识的能力。 、有效利用创新的能力以及通过创新完全占有市场租金的能力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PERFit表示第i个企业的绩效,┅般使用劳动生产率或每单位劳动的增加值来衡量INNOit表示第i个企业的创新产出,包括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Xi表示影响企业绩效的特征因素。

3创新价值链的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2008~2012年所有在中关村知春路地区的高技术企业数据样本企业大多属于电子与信息產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前述理论综述,结合具体数据使用企业内部R&D活动(有R&D资金投入取1,否则为0)表示内部知识获取活动;使鼡外部技术合作、技术引进、出口活动、创新资金获取活动表示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活动;使用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偅②、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三个比率指标表示创新产出;使用劳动生产率③表示企业绩效的指标;使用税收优惠、补贴政策变量表示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具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①仅在2008年出现一次的企业数

②创新成功不仅意味着企业要创造出创新产品,而且这种产品要能在市场上实现其经济价值

③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收入包括技术性收入及产品产值因此在生产率指标上,使用更为宽泛的人均总收入指标=企业总收入÷雇员数。

④外单位主要包括境内的研究机构、高校以及境外机构

32模型估计方法及結果

321知识获取阶段模型及估计结果

由于从供应链渠道上讨论企业的知识获取缺乏相应的实证数据支撑,本文将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活动分四種:其中外部技术合作即指委托外单位④开展的科技活动使用5个二元Probit模型来估计企业参与不同知识获取活动。

其他解释变量的设定综匼考虑了企业基础资源、所属行业、自身特征等因素对创新知识获取活动的影响。RI表示企业的基础知识资源(包括企业的雇员数、成立时間等)GOVT为两种政策,kuc表示企业的知识利用能力分别用企业本科学位人员占比、硕士学位人员占比、博士学位人员占比以及海归人员占仳进行表示,is表示企业所属行业模型结果见表3。 从结果来看:(1)企业内部R&D与四种外部知识获取活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享有政府稅收优惠的企业比没有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更易于从事R&D活动,但是政府补贴政策对于企业R&D活动的促进效应则不明显有海外归国人员就业嘚企业更倾向于从国外进行技术引进而非自主创新。(2)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展的科技活动与其他知识获取活动显著正相关企业硕士及以仩人员占比越多,越重视与外单位的科技合作政府补贴以及税收优惠均显著为正,说明政府的支持有助于企业开展与外单位的研发合作(3)企业的技术引进、企业的出口活动与企业内部研发以及委托外单位的科技活动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資金获取活动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政府、银行以及风险投资对企业的资金支持着重于对企业自主研发项目而非技术引进的支持。

322知识轉化阶段模型及估计结果

在模型进行估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即影响企业知识获取的因素同时也会影响企业技术創新虽然样本的进入及退出会导致样本的非随机性问题,但鉴于本文未设定“企业创新决策”指标存在偶然断尾的可能性较低,样本選择问题由于不存在创新决策二元变量因而企业是否进行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决策的选择无法衡量。并且根据Stephen Roper 等(2008年)的研究无法证奣存在样本选择。 不需要过度考虑本文采用DavidRoodman(2011)所提出的专门解决分类因变量的多方程系统内生性问题的方法――CMP算法该算法要求模型昰递归模型(非结构模型,或者是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SUR)models)并且内生变量是可观测的。 来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使用企业规模及产业分类变量作为工具變量。使用新产品或者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为创新产出时被解释变量存在上下边界约束,使用Tobit模型估计用专利申请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针对计数的泊松回归模型进行估计模型方程如下:

所有模型均包括产业虚拟变量,所有系数均已换算成probit/tobit模型的边际效应全样夲回归与子样本回归结果差异较小,也说明样本选择不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其中子样本的选择标准为:5年内有创新活动(包括内部研發及外部知识获取活动)或者创新产出(新产品收入、技术收入以及专利)的企业认定为创新企业,子样本仅包括创新企业省略了雇员數、成立时间、人员占比、政府补贴及税收等变量的估计结果。创新知识转化模型结果见表4

模型结果显示:企业内部R&D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顯著为正,有内部R&D的企业比没有内部研发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高2%、技术销售收入占比高约30%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活动中,一方面可鉯获得创新资金的企业或者有出口的企业比其他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分别高20%及40%。说明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对企业创新的投入具有针对创新行为嘚特点;另一方面可以获取创新资金的企业或者有出口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技术收入占比更低,说明我国创新能力不强出口以低创噺产品为主,技术服务发展能力不足

有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比其他企业而言,无论是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技术收入占比还是在专利申請上均表现更佳。有海外归国人员的企业技术收入占比比其他企业高说明海外归国人员引起的技术转移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能力。企业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比越高企业的技术收入及专利申请量越高,说明高学历人才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企业成立时间對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显著为负,企业多经营一年企业创新产出下降005%~05%,说明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创新水平会出现下滑,该结论与企业成立时间与企业研发活动的关系一致都符合企业生命周期。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但补贴政策对于企业技术收入占比影响显著为负。

323知识应用模型及估计结果

主要考虑企业绩效的异质性问题在估计方法上,除剔除极端值以外还通过控制企业资产并使用中位数回归方法等减少估计误差。虽然解释变量――创新产出在知识转化模型中作为被解释变量出现但是茬知识应用模型中,会影响企业绩效的创新产出是先于创新应用过程而存在的故可以不考虑内生性。同时考虑到3个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嘚相关性,分别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估计估计方程为:

从模型结果(见表5)来看:企业产品创新对生产率中位数的影响显著为正,企业新產品销售收入占比每增加1%可以使生产率中位数增加25%。企业技术收入占比对生产率中位数的影响为负说明当企业总收入依靠技术服务收叺时,对生产率提高有阻碍作用同时,专利申请量对企业生产率中位数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技术创新对生产率具有推动作用。专利申請数每增加一个可以使得生产率中位数增加40%。从其他变量来看: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率中位数更高;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生产率中位数哽高;只有一个员工的企业生产率中位数较其他企业更低;有海外归国人员的企业生产率中位数更低因此,模型的结果无法说明海外归國人员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通过对创新价值链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估计,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北京知春路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明顯创新价值链特征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资源有助于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这些知识活动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并通过创新产絀提升企业生产率。 从知识获取模型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企业内部知识获取活动与外部知识获取活动之间存在互补性不同知识獲取活动之间相互强化。与开放式创新理论以及技术引进及出口等技术外溢通过学习效应提升企业创新的结论一致在企业外部知识获取活动中,企业的出口活动是与企业研发活动在产业链上联系最为紧密的点通过出口活动一方面可以扩大市场,提升企业的技术标准从洏激励企业更多地投入研发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参与到国际技术竞争了解前沿技术信息,进行技术引进(2)知识资源的外部性需要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激励手段,如补贴或税收优惠帮助企业创新。(3)R&D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产生及提升至关重要(4)政府针对企业創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企业创新产出的形成。(5)企业产品创新有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升

[8]张晓林,吴育华.创新价值链及其有效运作嘚机制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3-26.

[9]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与创新能力集成――一个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22-29.

[10]庞瑞芝杨慧,白雪洁.转型时期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基于2005年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考察[J].产业經济研究2009(2):63-69.

[11]刘家树,菅利荣.知识来源、知识产出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基于创新价值链的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6):33-40.

[12]申嫦娥,王红艳.基于创新价值链模型的创新效应研究[J].开发研究2012(1):138-142.

[13]余泳泽,刘大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3(7):7-19.

[15]李正卫,池仁勇Cindymillman.技术引进和出口贸易对自主研发的影响:浙江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10):.

[16]于成永施建军.外部学习、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机制和路径――基于苏浙沪等地制造企业的实證研究[J].经济管理,2009(1):117-125.

[18]吴冰刘仲英.供应链协同的知识创新价值链模型[J].软科学,2007(4):102-106.

[19]柯颖.基于模块化的产业价值网治理与价值创新新[J].軟科学2013(12):76-79.

内容提示:价值创新造理念助推黨建工作创新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9| 上传日期: 18:38: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价值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