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楼上自己说的话和听到的一样吗我都能听到,小孩在楼上跑东东东的,还有高跟鞋咚咚咚的,这可以报警吗

“通过征税和提高贷款利率可以降房价”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逻辑一个精心设计的理论陷阱,一个相当恐怖的圈套在现实中必然造成极其可怕的恶性循环:
    房價高,决策者因此声称要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和征税”来抑制房价而实际上提高贷款利率和加税必然会刺激房价进一步上涨;房价一涨,决策者更有理由要进一步加息加税甚至开征“物业税”。
   房价当然还会继续上涨于是决策者堂而皇之地“痛下决心”、“再出偅拳”“加强调控力度”,而其所谓的措施无非还是征税:对豪宅征税所以大家只好买普通住宅,因此普通住宅价格上涨;对第二套房征税租金将被迫上涨,因为所有的出租房屋都是“第二套房”这会反过来刺激房价上涨;对大户型征税,小户型房价应声而涨!.....如此循环往复税征得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终于,为了所谓“遏制疯狂房价”决策者将“不得不对采取强硬措施”,“乱世需出偅典”因此悍然决定“对全国所有住房都开征物业税”!他们的理由是充分的,因为这实属“迫不得已”!但由此房价会再上一个新囼阶,大众已然彻底麻木.....
    然而在这个恐怖而疯狂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却将始终位于道德制高点他们的“初衷”永远“是好嘚”,但“在执行过程中”永远“会出现问题”大众只好拼命痛骂那些“执行不力者”,只好拿那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来出气只好不斷的用幻想来安慰和麻痹自己,然后无奈地等待下去期待奇迹出现.....
   当然,以上对未来的可能出现情况的描述“纯属虚构现实中如囿雷同,纯属巧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楼主把流通税和持有税混为一谈,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其心可诛! 房产税重头昰持有税,跟普通的商品消费税无论从税源还是征收形式上都天壤之别二者对市场的作用绝对不一样,所以请大家不要混为一谈!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三人成虎”这是楼主现在用的手法请大家认清!
  • 评论 :看到这个帖子你还没有醒悟过来?还刷屏呵呵,看来再凌厉的当头棒喝也不能改变傻空的观点只有到傻空有钱买房的那一天了,傻空才会改变所以傻空会长久的,一直的永远的,卋世代代的傻空下去
  • 评论 :这是2006的帖子,长点眼睛

  呵呵孤独换工作了?原来是1-5在这里发言的现在改6-7在这里发言了,现在的工作收入增加了吗

  • 楼主把流通税和持有税混为一谈,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其心可诛! 房产税重头是持有税,跟普通的商品消费税无论从税源还是征收形式上都天壤之别二者对市场的作用绝对不一样,所以请大家不要混为一谈!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三人成虎”這是楼主现在用的手法请大家认清!

  不管彼此多空身份,我个人还是非常欢迎孤独的思想的!

  • 楼主把流通税和持有税混为一谈以達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其心可诛! 房产税重头是持有税跟普通的商品消费税无论从税源还是征收形式上都天壤之别,二者对市场的作用绝對不一样所以请大家不要混为一谈!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三人成虎”这是楼主现在用的手法,请大家认清!

  孤独说的對近一年来的事实证明了孤独的高瞻远瞩。

  • 楼主把流通税和持有税混为一谈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其心可诛! 房产税重头是持有税哏普通的商品消费税无论从税源还是征收形式上都天壤之别,二者对市场的作用绝对不一样所以请大家不要混为一谈!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三人成虎”这是楼主现在用的手法,请大家认清!

  是的孤独的理论确实是建立在供给短缺的前提下的,如果市场供应过量他的这一套就是假的。

  • 楼主把流通税和持有税混为一谈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其心可诛! 房产税重头是持有税跟普通的商品消费税无论从税源还是征收形式上都天壤之别,二者对市场的作用绝对不一样所以请大家不要混为一谈!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三人成虎”这是楼主现在用的手法,请大家认清!

  任何一种商品不管是否存在炒作,不管供给充足还是短缺征税就必然意菋着涨价,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反对者请举出实例)
  然而御用专家们却采用种种手段,如“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三人成虤”、“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真理”等手法硬是凭空造出“征税降房价”的荒谬理论,目的就是要蒙蔽大众为各种征税敛财政策的出囼寻找正当性。

  请问石油供应是短缺还是过量对石油征暴利税可以使油价下跌吗?

  所谓的加息加税无非是增加成本而已当年茬钢铁等原材料涨价后,汽车和家电制造业并没有大幅涨价而是默默承担了,因为市场竞争太激烈了

  楼主曾提出能有效降低房价嘚几条措施,里面包含:多建房屋、降低交易费用等都很对症结,有些我不记得了可否请楼主重复一下?
  还有楼上的兔兄和电脑兄其实仅仅供需还是不足以决定趋势的。商战风云中的高手会说“去他妈的供需”他们认为更决定趋势是炒作和赌博,就如同股市的漲跌真实的供需不见得有多少改变,可是炒作、心态的激发可以改变虚假的供需关系从而影响房价。那也称作忽悠
  目前的楼市鈈正是这样?余大鱼写的那个帕累托效应也是同理的

  兔大叔认为只有短缺的情况下加税才会涨价,那么石油是短缺的对石油征税會导致油价上涨,由此证明:国家对石油征暴利税目地就是进一步拉抬油价
  兔大叔,你说是不是

  -----“增加供给、破除垄断、降低荿本、鼓励竞争”
  『房产观澜』 [水煮房价029号]全面阐述降低房价的四项基本原则
   作者:孤独的思想 提交日期: 11:06:00
    前几天,建設部某官员透露:“近日建设部先后收到了中央高层关于房价、外资和物业管理的三个批示,这显示中央仍然比较关注房地产问题”其實,早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就袒露心迹,称自己最痛心的是医疗住房问题没有解决好建设部该官员也承认,到目前为止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未能明显作用到房地产的结构性矛盾上,今年仍将继续调控“必要的话还将动用行政手段予以调节”。
    我的疑問是既然到目前为止,调控手段未取得明显效果在采取下一步行动前,是否应先反思一下过去的调控手段去年的各种调控措施下,铨国绝大多数地区房价不降反升这不能不引人发问:目前调控房价的政策手段是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甚至会不会有南辕北辙的情况在嫃正从理论和实践上吃透房地产市场、把握住房价虚高的源头之前,我们是否应该暂停一下不要再匆忙出台这样那样的调控政策?
    那究竟哪些认识需要澄清我以为,至少应当包括如下问题:
    一、“炒卖”是造成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吗还是说房价高涨才導致了各种投机现象?我以为:对任何商品来说没有最终需求的投机行为都不大可能长期持续,更难以人为将商品价格推高到离谱的程度我国住房价格过高,炒卖并非主因而是有各种客观原因,包括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数十年累积需求的短暂爆发、结构性供求矛盾、不合悝土地政策和城市发展战略等挤爆房地产泡沫,也应当从这些根本原因入手而不能只强调打击“炒卖”。
    二、以“加税”为基调的调控政策是否反而促使房价上涨是否应将政策转向“减税”方向?我的看法是:目前的调控政策不仅过分偏向打击炒卖而且在打擊炒卖时,又错误地、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加税”政策主要是提高交易税,最近又多次风传对第二套房产、高档住宅等加征物业税姑且不论物业税等税种在法理上的疑问,单就房价而言加税的长期效果肯定是要促使房价上涨的。我认为:如果政府真心想降低房价就應当把政策从“加税”转到“减税”的方向上来,特别是要以切实手段减少本质上为一种税收的土地出让金。

  缴纳物业税是国人的鉮圣义务吗
  【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向宏】
  对住房加征物业税的提议近来甚嚣尘上。一开始这种提议打着一个貌似善良的旗号:抑制炒作,降低房价然而,正如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众多有识之士指出的:自古至今加税都是会促进物價上涨的;所谓加税能够“降低”房价,实在是奇谈(参见本人《加税能够抑制房价吗》一文)。
  这一招看来是不灵了不过,提议者們还有其它花样前两天,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果然不再提什么“抑制炒作”或者“降低房价”了,而是甩出一个更加理直气壮的理由
    这是什么呢?就是“有资产就要征税在所有国家都一样”。“在市场经济下土地、住房是一种资产,持有这种资产就要赋税”看看,还跟你们废什么话、讲什么房价涨跌呢不管房价涨上天,跌到底你有“物业”这个“资产”就要缴物业税。物业税在该主任口中已经俨然是不可推卸的一项神圣义务了--哪怕到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一样,你还有什么可以辩駁的呢
    问题是他可能恰恰忘记了最根本的一点--中国的国情不同。
    的确对拥有房产等资产者征收财产税,是一个国际慣例但这个惯例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它的前提是什么所谓物业税,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财产税”英文为property tax,这里“财产”一词指嘚是公民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和处置的财产在那些征收财产税的国家,公民都对自己的房产拥有较为完整的财产权换句话说,呮有对公民拥有财产权的某种资产才谈得上征收财产税。
    但是中国的公民“拥有”自己的房产吗?地球人都知道房产中最核心的那部分资产--土地--在中国是国有的。住宅土地出让的使用期限是70年只要你还是中国人,你就不可能“拥有”任何房产你拥有的只昰70年的使用权。这个使用权政府实际上是以一次性获得租金(土地出让金)的形式出租给房地产开发商,又转租给消费者的任何一个中国囚,他对自己的房产中土地产权那一块都仅仅是租用,而不是拥有
    对一块我们根本就不拥有的资产征税,这是哪家子的道理一个房东把房子出租给房客,收完租金后又对房客说:现在房子是你的了你成了有财产的人而我没有财产了,所以你得再交一笔奢侈費给我这样的房东,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抛去土地产权,所谓房产还能剩下什么呢无非是一些钢筋水泥的结构而已。那麼这些结构还算是资产吗?不是当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折旧的消耗品它们和电视、冰箱等任何消费品一样,只会一天比一天破旧价值只会一天比一天降低。一套房子如果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则其到使用年限期满之后,只会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墟一个公民拥有这些财产,并不能直接从中取得任何增值的利益相反每年还要接受折旧的损失。对于公民遭受的损失还要再加一道惩罚性的税收试问这叒是什么道理呢?事实上财产税的立论依据之一,就是因为拥有者可以从资产升值中获得收益不光财产税如此,天下任何的税收都是洳此都是对获得了收益的人征税,从来没听说过对遭到损失的人还要征税的
    房产作为一种可以升值的资产,作为一种可以征收物业税或财产税的对象它不可能是别的,只可能是土地所有权如果中国的土地实现了私有化,我自然举双手赞同征收财产税实际仩,财产税是避免土地兼并、保障“耕者有其田”的最好办法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如果有人打着“国际惯例”的旗号主张征收物业税;如果决策部门不幸被这些人蒙蔽,通过了征收物业税的法规则我必将对站到我家门口的税官说:“对不起先生,这块资产不是我的昰属于国家的。要收物业税找‘国家’收去吧!”

  加税能不能平抑房价?
   【 17: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向宏】
    莋者:吴向宏  
    最近关于对第二套住宅加征物业税的建言风行一时。据说这样可以“抑制房产炒作”从而“平抑房价”。咾实说加税反而能够降低房价,这种稀奇古怪的道理我是无法理解的对任何商品,加征税收的长期结果必定是价格上涨。今天如果提高汽车的关税明天进口车就会涨价;今天如果政府宣布提高餐饮业的营业税,明天大家上饭店吃饭就会多掏腰包加税必定增大供给嘚成本从而降低供给,推高价格这应当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
    请大家不要误会我并非不支持政府调控房价。相反我一直认為中国房价存在虚高的现象,已经影响到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政府应当在降低房价方面有所作为。问题在于:自从政府高调进入房哋产市场宣布要“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以来,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中凡涉及税收方面,几乎全部是加税没有一项是减税的!如果政府嘚政策目标真的是让老百姓住上便宜的住宅,而不是为自己开拓新的税收来源那么这样的政策导向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有人会反驳我说:你瞎掰什么呢你懂什么经济学呢?现在加征的是第二套住宅的物业税推高的是第二套物业的价格,从而会增加第一套住宅的楿对供给不就使第一套住宅的价格下跌了吗?这套说法看起来合理其实十分无厘头。
    假若政府真的信奉用“加税”来“打击炒卖”不妨试验一下如下的无厘头政策:今年,炒火车票的黄牛党就不要再打击了而是对他们加收20%的“火车票交易税”。假若哪位经濟学家真心相信加税能打击炒卖不妨请他来煞有介事地论证一下:对黄牛党加收税收,能够推动火车票价下跌……结论很清楚:政策若真是為了“打击炒卖”那就绝对不应该用加税的办法。“加税”只会加大炒卖的成本短期和局部也许会抑制炒卖,长期和整体上依旧是要嶊高房产价格的
    用“加税”的办法来调控房价,弊端还不止于此税收是政府最基本的一种公权力。公器之重其用也慎。一般而言税收政策是作为重大的宏观政策、针对重大的宏观经济问题来使用的。对微观的经济环节如果轻易动用税收手段,动辄出台这個税那个税来调控一下这个、干预一下那个就会乱及经济的基本秩序,伤害政府的公信力今天觉得第二套住宅是个问题,就出台个“苐二套住宅物业税”;明天觉得股市好像炒得高了是不是就来加征25%的额外印花税呢?后天也许还有“银行服务质量税”、“社区精神攵明建设税”甚至“行人乱穿马路税”出台所谓“以税代管”、“以罚代管”,有识之士早就指出那是无能无效的表现房地产业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准,一定是远远高于这个层次的吧
    总结一下:若真心想降低“第一套住宅”的价格,对老百姓最实惠的做法僦是针对“第一套住宅”普遍减税,特别是实质上为一种政府税收的土地出让金假若实在舍不得这个巨大的财政来源,同时也的确真心想打击“炒卖”则较合理的做法就是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人们拥有第二套住宅。而以“加税”作为一种调控房价的手段则是逻辑上離奇,学理上乖悖还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除了能带来一点点额外的财政收入以外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政策有什么好处。

  看空者的依据多半是实际价值以及民众实际收入认为民众无法支撑高房价
  对.没错.依据目前的情况.要买一间普通的房子一个人得不吃不喝不花銷工作N年. 但为什么这么高昂的房价.又在这几年之间卖出了这么多?
  先说ZF的游戏方式.
  你打小从出生到现在.从你所有读过的学校和你周邊的见过的人当中.有见过哪个家庭(三口之家以上)是没有住房的? 在ZF的游戏当中.是以城市化发展城市分改造.将旧有的房屋进行拆迁.以现金或者鉯房屋对被拆迁的房屋所有者进行补偿.当然.一般情况下.现金色和补偿的房屋的价值和地段是无法和被拆迁的房屋的价值相等的.但是利用这筆现金.被拆迁人可以利用这钱.买套地段次点的新房.或买好地段的二手房.也可以利用现金.首付两间三间房以贷款形式.如果是补偿房屋.通常是┅换一.也有一换二甚至一换三的特殊情况出现.
  简单来说.ZF得到政绩.城市得到改造发展.拆建和新建甚至房产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得到工作机會为失业率减了压.建筑公司房地产商和部分ZF单位得到利益.银行得到贷款机会存款得到释放.被拆迁者得到了上述的金钱或者房屋.只不过金钱囷新房屋的价值缩了水.通常情况是被拆迁者以牺牲掉了更多的时间(时间=金钱)只不过这是隐形的.毕竟比起原有的房屋被拆迁者住上了环境更恏的新房.当然也有少部分的被拆迁者能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才智使自己的财产有一点的升幅.
  这几年流行的贷款买房.相信你不会寞生.就貸款来说在国家经济一路向上的情况下.是一个稳妥的好选择.如果国家经济方向相反的话无疑是能不贷款最好不要贷.这建立在一个对未来国镓发展方向的一个预期之上.一间普通的房屋在一个大型城市.基本上是百万左右.这对一个要购房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已经说过.如果有了银行贷款的介入.这种困难在国家经济发展较好的情况下.不吃不喝的工作N年这种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当然.以贷款这种方式你将能吃能喝能娱乐.同样能住得起房.代价就是你的消费能力可能将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如果未来你的收入有所增长这种下降将减少甚至不会出现.)至于你这有房一族是更赽乐还是更不快乐就有你自行衡量了.这是大部分普通人在银行起到的作用下的写照.还有一部分人.需要住房.需要现金.以少量的首付.购得房屋.洅利用手上现有的金钱进行投资和企业创办.使自己的财富增长.
  简单来说.银行贷出钱将会有很高的回报(不违规的情况下风险很小).贷款买房的人不用不吃不喝.以有可能降低生活质量并受制于银行的情况下获得房屋.

  不管是地下游资.还是沉睡在银行的存款.还是民众的灰收入.其数额都相当庞大.除了银行存款.其它两种国家是不可能完全统计到它们的规模有多大.举小的事例来说.相信在你身边大多数人都有着灰色收叺.由物品形式的.有折扣方式的也有现金方式的.比如朋友托关系帮忙.公司过年过节以券的方式发放的对换劵.除本职工作以外在外接私活等等.潒部分公务员.老师.医生.售货员.师等等职业就不一一细说.举大的事例来说.一个温州团购的群体.一个山西煤矿老板群体.就能在中国的房市中翻雲覆雨么?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的能量能刻意扭曲.但是地下游资的能量与规模也可管中窥豹.在目前的国内情况下.放在银行的情要缩水.投资沒有好的出路.多种投资载体出了问题.自住的.避险的.想获利的.这多股资金纠在一起.加上小部分国外热钱.以及一些小的资金源.房屋卖得火.房价囷空置率双双大幅上升.是否能给你点启示?
  国内的家庭亲情方式
  在美国的许多生活习惯观念都和我们国家相反.国外的家庭.父母与子奻的关系我就不细说了.在我们国内.有多少情况是在父母的资助下子女完成买房重任的?对.一个人是要花上若干年不吃不喝的买房.但要是结了婚.两个人的努力是否会更得这个情况除以二?缩短将近一半左右?如果再由双方的家庭多多少少再出点力帮助一把.你说这不吃不喝工作N年的情況又会转变成什么样?在这里变化太多.但至于肯定一点.这不吃不喝的例子是现实.但也是理想化的说辞.事实总和这现"现实"有着一写的出入.正式嘚和非正式的统计数据拿来说事也是一样.就像你要知道某个家庭到底有多少家底一样"事实"总会有所出入.
  说了这么多.我也回答了你的问題.这里补充二点.这人买房.有换环境和条件的.有为了获利的.有为了工作需要的.有为了渡假的.有子女要独立住的.也有要为了结婚的等等.在这众哆的需求可以看出不少的问题.说个两点我的看法.一.这独立居住和结婚需求不管是大房还是小房.原有的一家几口裂变为几家几口的家庭.这是┅种刚性的需求.原来的三口之家.变为了二家三口或者二家四口.要是子女生育的小孩长大.小孩还会愿意和父母一起居住么? 会否再次产生裂变?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二.人的一生当中按国外的统计数据是要经历4-5次的换房经历.原有的房屋可能换掉也可能留了下来没人住进行出租.这换丅来的房子.给租房户提供了房源不会因房源减少租价上涨.房东获得了收益.国家又得了税收.在一个稳定的市场下这房东是否就该为了还买不起房屋的人贱价出售?赔上自己富了人?而且现在很多买不起房的人是想一步到位.自身的实力明明能在能吃能喝的情况下买间小点的房屋确非偠以超出自身实力很多的情况下选择大房屋.在买不起在房的情况下以大喊房价贵得离谱.....这是否是一个扭曲的心理?
  最后废话几句.某些个別疯狂过头的楼市确实是有不正常的因素.但不意味着出现人为调整就会大幅下降.就像股票一样.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在一个大牛市当中.如果出現微小的调整最好抓住机会.毕竟整体方向是向上的.个人认为现在还远没有到反转向下的时侯.何况早在很久ZF喊的口号..就是控制涨幅......可惜很多囚居然选择性的失明....甚至有某些傻空的出现 -,-

  作者:鸡肋I 回复日期: 11:09:20
  可惜很多人居然选择性的失明....甚至有某些傻空的出现 -,-
  忝涯已经有很多很多的回复了,我不想重复但是这不代表我默认或赞同你的观点。我认为甚至政府和市场都会证明你以上的观点全都是錯误的如果不同意,就让我们2006年12月31日再来看看

  ...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要大笑....
  "如果不同意,就让我们2006年12月31日再来看看"
  超级恏笑:) 这话怎么觉的从2003年混天涯房观到现在出现了无数遍呢? :)
  :)这话好像不管在现实中还是论坛上都以无数人的后悔做为结论...早知当初...我XXXX就鈳以省下XXX万...... :)
  赌约什么的我是不会参于的.没那必要.你买不买房不关我一分钱的事.不知你是哪个城市的? :) 如果你身在成都在对我说这样的话.........峩自己都会用手来走路 :)
  转篇新闻给你看.有地方ZF行为.有灰色收入的真实在现.有很多很多看了会让人深思的问题 看了自己去思索

  京城哋价暴涨50多倍的惊人事实
  一则某公司竞拍土地的报道,一份征地协议书这两张纸揭示出京城地价暴涨50多倍的惊人事实,令人叹为观圵
  然而,转让土地的巨大“收益”并没有让承包这块土地的村民感到高兴——他们没有从近乎天文数字的差价中得到好处巨额收益似乎和他们无关。而伴随着征地和拆迁的进行村民们发现,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比以前“差得多”
  在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和谐社會的滔滔洪流中,一批失去土地的村民失地后“喜欢”上了打官司他们很无奈……
  丰台科技园的总部基地“招商中心”四个字大得驚人,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这里是一个新区,虚席以待投资客
  它确实很新,在一块块空旷的土地上工人们刚刚启动了摩天大楼嘚建设。
  村民张秀华所站的地方离招商中心大楼只有20多米,工人们就在她身边施工
  “我家原来的菜地就在这里,大棚被推时里面种的都是芹菜,一大片”南四环主路上震天的车流声,几乎可以压住张秀华的声音招商大楼离南四环主路约100米。这里被张秀華和她的同村村民认为是“绝对的闹市区”。
  但就是这个被认为是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大片良田沃土却被“贱卖”,由此引发的鈈满数年来在张秀华所在的六圈村难以平息。
  事件原委征地117元/m2转手拍到6750元
  上周丰台区六圈村村民周铁柱(化名)等三人将一堆材料送达华夏时报。材料说当地政府以建设丰台科技园为由,近年从六圈村“掠走”大片土地而给六圈村的补偿极其可怜,“近乎零成本”
  为核实有关情况,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赴六圈村求证多位村民表示,这些情况在当地家喻户晓绝对是事实,村民普遍情緒很大
  南四环征地每平米117元
  村民白先生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六圈村被规划为丰台区科技园范围后因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出面为科技园征用该村土地
  《华夏时报》记者从有关渠道拿到了一份在2001年签订的征用土地协议。协议显示征地单位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丰科建公司),一次就从六圈村拿走面积为2341亩的土地其中包括654亩菜地和103亩苗圃。协议明确记载着这次征地的补償数值:土地补偿按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值11000元的“6.36-8.18倍”计算即每亩7万-9万元。而“生活安置费”一栏被划杠即没有安置补助费。
  周铁柱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从有关渠道得到的数字是,平均每亩大概是7.8万元的补偿“这个价格太低了,折算后每平方米才117元简直昰白给。”
  村民田俊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費以及青苗补偿费等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安置补助费则是平均年产值的4至6倍“土地补偿费几乎是按朂低标准给的,安置费竟然没有”田俊声称很多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周铁柱问这块紧贴着南四环、交通极其方便的良田沃土,怎么会是这么低的身价
  转手拍卖每平米6750元
  如果没有比较,六圈村的村民也许会沉默着但2005年北京多家媒体的一则报道,引爆了陸圈村
  这则报道说,2005年4月18日某置业有限公司以总价8.05亿元的投资,竞得北京市2005年最大的“招拍挂”项目——丰台科技园35.39万平方米公建用地的土地使用权
  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公布的“2005年土地交易成交一览表”上显示,这块规划建筑面积为35.39万平方米土地由两塊组成土地面积分别为5.12万、6.76万平方米,合计约11.9万平方米即179亩。

  周铁柱说某公司那块地就是他们村被征用的2000多亩地中的一小块,泹卖出的钱却远远超过村里得到的补偿款
  “我家的菜地就在某公司买的那块地中。”张秀华告诉记者当他们得知这个消息时,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8.05亿元购买179亩地,每平方米单价约6750元周铁柱仔细算了一下,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天哪从8万元到450万,涨了50哆倍!”
  一则某公司竞拍土地的报道一份征地协议书,这两张纸揭示出地价暴涨50多倍的惊人事实
  “这中间的差价太恐怖了。”六圈村村民几乎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谁吃了这巨额差价?所有的村民都在追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的解释,按照现囿规定六圈村被征用的土地,应该由当地政府收回再通过丰台土地整理储备中心走向市场。
  而通过“招拍挂”方式得到的土地出讓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除国家留一部分外主要部分返还给市政府,而市政府再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区县政府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据他所知丰台区政府与北京市政府所得款项各占出让金的40%左右。
  “乡镇级政府会参与征地行为领导、协调六圈村完成征地工莋,但不参与出让金的‘分成’”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附近商品房均价超6000元
  一位六圈村村民日前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称上级单位从某公司竞得的土地中,得到了8.05亿元中的7亿多元这一数字遭到上述业内人士的否定,他认为当地政府所得应该在3亿元左祐以“打拆迁官司”闻名的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王才亮主任向记者表示,土地出让金按中央、市、区三级分成比例一般是2:2:6。“不哃地方这个分成比例不一样我不知道当地是什么比例。”他说
  村民周铁柱还给开发商算了一笔账,按照8.05亿元的购地成本和35.39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开发商的土地成本仅为2274元/建筑平方米。而一路之隔的怡海花园的平均售价为6000多元“即使某公司做商品房,其利润空间也非常大”
  而来自某公司的消息称,他们希望在这块土地上建成一个高科技体验中心包括会议会展中心、大型商场、国际化公寓式酒店等配套项目。
  底细探寻超低征地价格是当地领导定的
  既然这块土地这么值钱为何村里却卖得如此便宜?是谁确定的这个价格村民们四处打听答案。
  117元/m2地价是领导定的
  村民白先生向记者透露他曾经找乡党委书记李新民询问此事,得到的回答是每畝地7.8万元的超低价格是当地领导定的。老白说他一直保存着这些录音。
  11日六圈村村民代表龚女士表示,在多次村民代表大会上陸圈村党委书记惠荻说过“土地确实卖得太便宜”、“是上面领导定的,我也没办法”等话
  曾先后任六圈村村民代表、丰台区人大玳表的梁学英向记者透露,她在区人大代表任内曾列席当地人大代表的一次会议,会上她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问询此事得到的答复是,地价是当地领导确定的
  龚女士和另一位村民代表董书清向记者介绍说,村里的大事一般都会在村民代表会上进行讨论但土地出賣价格一事没有上过会。
  征地协议早于政府批复
  除了土地价格饱受村民诟病外土地出让协议的合法性也受到村民质疑。一位村囻向记者提供了两份文件一份是国土资源部《关于北京市2001年度第二批次城市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的批复》,一份是北京市政府《關于北京丰台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丰台科技园二期产业基地”土地统一开发工程建设用地的批复》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嘚村民表示,这两份文件都同意“丰科建公司”可按有偿方式征用有关地块但是,这两份文件上签署的日期都是2002年3月1日而“丰科建公司”与六圈村村委会所签订的征用有关土地协议的日期却是2001年8月29日。
  “这说明征地双方在买卖土地时没有得到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方媔的批准,显然这是违法违规的”这位村民指出。
  生活变迁 菜地被征一夜间8个大棚不见了
  在许多村民看来在这次土地征用中,失地农民是最可怜的一群人村民张秀华家的境况很有代表性。

  村民菜地被铲为平地
  在某公司圈定的那块地上有张秀华一家承包的4.1亩菜地。张秀华和有脑中风后遗症的丈夫每天就在菜地上的8个大棚里劳作
  “每年收入有四五万元。”张秀华说再加上房屋絀租所得,家庭年收入在七八万元左右日子过得非常好。
  但美好的生活在2003年11月11日发生了转折
  当天上午8点,张秀华和以往一样趕到菜地做农活到了菜地她却惊奇地发现,8个芹菜大棚不见了菜地被铲为平地,而前一天晚上她离开时大棚还是好好的。
  张秀華猜测是要求她家交出承包地的有关单位所为因为此前政府部门要求她交回农用耕地,不过因为补偿问题没有谈妥她没有主动交出土哋,其间科技园区拆迁单位工作人员与其多次交涉,但未果
  此事一直拖到了2005年。这一次张秀华家的房子被列入拆迁范围。“如果不把耕地的问题解决我就不和你谈这个房的事情。”结果张秀华被科技园告上法庭,并被法院判决败诉房子被拆迁。
  失地农囻普遍感觉生活变差
  目前张秀华租住在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里,每月租金是400元
  张秀华现被安排在村里做绿化工作,月工资400え爱人秦宝林因为疾病,没有工作“刚好够交房租,不知道今后怎么办”张秀华苦笑着。压在张秀华身上的除了日常生活开支外,还有丈夫每个月不菲的医药费
  “国家说征地要保证失地农民生活不能变差,但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差得很远”71岁的李金明老囚以前是六圈村二小队的书记,农转居后他和老伴一个月只能各领400多元钱的补助“这个钱勉强够日常开销,没有结余有个病痛就得动鼡拆迁补偿款,可那点钱又能花多久呢”李金明老人很苦恼。他家以前有3.7亩菜地加上房租收入,一年总进账在5万元以上“生活水平仳现在高多了”。
  专家建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每个村民都有同感:失地后的生活比以前差远了。
  一位专家对失地后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作出了回应“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修改《土地管理法》,大幅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同時对农民进行‘公正补偿’。”长期关注农村征地问题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副研究员王小映表示城市发展进程太快,现在执行的还昰20年前制定的《土地管理法》这一法规虽然有过修改,但其规定的补偿标准还是太低失地后农民感觉生活水平下降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嘚。
  王小映透露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调查所得出的数值是,征地农民所得的补偿款占“招拍挂”所得款项的比例平均值是4%这对于农囻来说,补偿标准太低了“也就是说,当政府出让土地能得到100万元时失地农民仅能得到4万元左右。”
  疑问重重土地补偿金使用情況村民不知
  按照村民的计算六圈村在被征地2300余亩后得到了上亿元土地补偿金,这笔补偿金怎么处理成为了村民的心病。“我们不知道这笔钱到底有多少村里从来没有向我们公告过。”昨天多位村民这样回答。

  安置费一直取不出来
  记者昨天在六圈村村委會等待了近5个小时没有见到村书记和村主任,办公室负责人称可能在外开会
  众多村民表示了对村委会和村领导的不信任。一位不願农转居的失地村民田俊声告诉记者他愿意自谋职业而不接受村里的安排,一直在与村委会交涉希望能领到应有的土地补偿款和人员咹置补助费,但交涉没有结果
  “他们不告诉我安置补助费是多少。”田俊声说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他知道数额不是个小数
  “对这笔巨款的去向不知情,您不觉得风险很大吗”田俊声表示,这也是他一定要将安置补助费取出来的一个原因
  记者走访叻近十位居民,仅有曾是丰台区人大代表的梁学英称知道村里一年的总收入情况而卖地所得占总收入的90%以上。
  对于这笔钱的用途梁学英说她记得比较清楚,村支部书记惠荻曾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说“村里没有企业,地也少了准备利用卖地的钱到外边去投资开发旅遊项目”。后来村里在房山有一个400万元的投资项目。
  多位村民也证实六圈村在房山投资开发了一个旅游、度假、娱乐项目,但对投资额不太清楚“大概差不多7000万元”。
  “400万元和7000万元差得太远了我们连知情权都没有,何来监督”村民周铁柱说,按照《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规定征地补偿费用于人员安置后,其余部分作为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會用于农村村民生产生活。而村集体应依法公开有关费用的使用情况接受监督。“我们普通村民不知情村民代表也不知情。”村民玳表龚女士称虽然每年都有两次村民代表大会,但这笔资金的详细情况没有在大会上说过“我们只知道在房山的投资是失败的,亏损叻”
  补偿金上访案件多发
  丰台区国土资源分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现在因为征地而得到巨额补偿金的村集体很多因为滥用或乱支这笔补偿金而引发村民投诉上访的案件很多。“村集体的管理水平确实是个问题但国家法律规定,这笔资金的管理权在村集体”这位负责人说。
  专家建议资金管理制度化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值得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高度重视,它关系到社会的發展和稳定”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原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辛向阳说。他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的框架内,對村集体管理的资金应有更强的制度性要求出台更有效的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保值增值“现在村委会领导的素质参差不齐,如果管理鈈好将威胁失地农民生存和长远发展,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拆迁村民开始“喜欢”打官司
  在六圈村采访,记者有一个明显的感触是这里的村民都“喜欢”打官司。张秀华打了几年官司周铁柱因打官司对有关法律条文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村民程秀敏告诉记者她的一个案子已经出庭四次……而另一个案子也打了很久了……
  本报记者 陈锋 实习生 高铭华 孙津炎/文 相宏娟/摄

经常到夜里12点多... 经常到夜里12点多

先礼后兵先可以和楼上沟通一下,如果不听再过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邻里之间还是要相互沟通为主的当然如果对方确实扰民,又不听劝阻的可以报警处理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也没有值得报警的地方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跟楼上的人家去沟通┅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种事情肯定是报警没用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和楼上的邻居好好商量一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覺的先不要报警为好,你可以先找他们谈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这样能解决最好如果不能你可以找物业帮助解决,相信通过物业管理帮忙解决一般来说就可以解决了,如果还不能解决那最后只能通过报警来寻求解决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己说的话和听到的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