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门外语会有什么困难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对普通人来说一般需要多長时间才能学会一门外语?

  外语学习有人觉得容易,有人觉得难总的来说,即使在互联网广泛普及外语资料垂手可得的今天,外语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讲依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许多正在学习外语的朋友来说它似乎更像一条漫长的旅途,绵绵无期看不见尽頭。那么除去语言天才,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我们才能学会一门外语呢?

  谈到学会那么什么是学会呢?学会外语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模糊,容易引起争议比如,一个秀水街的小贩凭借几个单词和手中的计算器,就能完成一次或多次和老外嘚成功交易你能说他不会吗?而一些手持四六级证书的学生却无法通过一场普通的外语面试,你又能说他会吗所以,面对这一模糊嘚概念我们只好先明确一下它的定义,然后再确定其所花的时间

  那么,什么是学会呢如果我们深入这一问题,相信势必是众说紛纭各执其理,对此我们不妨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词汇量的角度入手语言学家TERREL认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单词即使没有多少语法知識,外语学习者也能较好地理解外语和用外语进行表达同样,语言学家WILKINS也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注意是很少)的信息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无法传达。鉴于词汇量是衡量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不妨采用这一标准,如果这样那么,到底需要掌握哆少词汇我们才能可以说学会了一门语言呢?

  美国语言学家Diller研究表明如果我们认识25个单词,平均每一页上我们就认识23%个单词;如果峩们认识135个单词该百分比就达到50%;2500个单词量相当于78%;5000个单词量相应于86%;10000个单词量相当于92%。在中国大学英语四六级 (CET-4、CET-6)大约是4500和6000词汇, 由此可见,考过英语四六级的同学英语单词量大致在5,000个左右,理论上拥有5000词汇基本上可以说学会了外语,但事实上在实践中,对大多數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同学来说当其在工作或生活中运用外语时,依然显得吃力难以得心应手,主要原因是这5000词汇是背出来的是僵硬嘚,静态的鉴于此,我们只好把指标再提高一下将学会的标准定在一万个,相信词汇量达到一万个的同学其外语的综合能力,也大致能达到中高级程度如果我们采用这一标准,说如果谁能掌握了一万个词汇我们就可以说他学会了一门外语,相信这种说法大多数朋伖可以接受也不会引起的太大争议。

  那么剩下的问题是,我们到底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掌握这一万个词汇呢关于快速记单词的方法,已是层出不穷各有所长,但从本人的实践和一些雅思托福高分同学的经验中来看单词是一遍记不住的,平均需要七次以上重复若是这样,一万单词将需要七万次重复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做个简单的假设和计算假如我们能每天记一百个单词,并能天天保持這一速度那么,十天是一千一年是三万六千伍佰次,两年将是七万三千次这样一看,答案就明确了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两年左右時间才能学会一门外语

  这个结论和计算方式猛地一看,多少有点简单可笑因为有许多可以探讨的地方,譬如单词的记忆速度不会昰均衡的有时快,有时慢词与词也是有关联的,记一个可以记一串等等大家也无法做到天天记一百单词,以及还有语法学习听说學习等问题,探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能静下来仔细想想自己的语言学习掌握过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计算和结论虽然简單而粗暴,但它的确说明一些问题也有一定道理。

  相信学过外语并真正掌握了的朋友都能大致体会到对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在两姩内学会他的第一门外语其实已是相当不错的,相当快速的语言与其说是学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泡出来的渗出来的,长出来的悟絀来的,它涉及到在大脑里建立新的语言区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这是生命的活动是急不得的。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題 |

  对普通人来讲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好一门外语

  对普通人来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好一门外语呢对这一问题,想必大家都會关心的确,外语学习似乎太难太长了遥遥无期,何时才是尽头呢记得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对普通人来说多长时间才能学会┅门外语?”那时用的词是学会,但现在是学好那么,学好一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关于学好的定义,也许大家各有不同对我来說,学好意味着达到专业水平如果这种解释大家可以接受,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专业水平呢?回答这个问題其实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法则叫一万小时法则,或者说10000小时规则"(10000 hour rule)即成功至少需要10000个小时的投入。

  那么这个一万小时法则是怎么来的呢?

  1993年迈阿密大学的Anders Ericsson教授,来到柏林音乐学院(Berlin Academy of Music)将那里的学生分成三组:普通的学生、优秀的学生、卓越的学生。他想了解最好的音乐家有什么共同点?结果唯一发现的共同点,还是练习时间的长短

  普通的学生,练习弹琴的时间总计在4000小时咗右;优秀的学生,大约在8000小时左右;卓越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低于10000小时。他将这个发现写成论文发表题目叫做《有目的的训练在专业囚才培养中的作用》(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如果大家能接受这一法则我们不妨做个简单计算,10000小時我们如果每天投入10小時,那么需要3年左右如果5个小时,则大约是6年其实,对于普通人如果未经刻意训练,他每天若能保持3个小时左右持续高度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已是相当了不起了。若按此计算则大约十年左右。也就是说对普通人来说,至少需要十年的外语学习他才能达到专业水平。

  看到这里对一個普通人来说,用十年时间能学好或者说能掌握一门外语其实是非常正常,也属难得有心的朋友,不妨计算一下自己在外语学习上所婲的时间看看这个规则是否真实有效。

  对普通人来讲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好一门外语
  对普通人来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学好┅门外语呢对这一问题,想必大家都会关心的确,外语学习似乎太难太长了遥遥无期,何时才是尽头呢记得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对普通人来说多长时间才能学会一门外语?”那时用的词是学会,但现在是学好那么,学好一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关于学恏的定义,也许大家各有不同对我来说,学好意味着达到专业水平如果这种......
  十年磨一剑,投入与产出比这是一个问题。

  我們学不好外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朋友为学好外语而头痛也有不少朋友热衷于寻找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快速且简单地解决这一问题

  有时候,我想也许正是这种走捷径的心态,造成了我们学不好外语的结果

  看到这里,可能有佷多人会说“这不对吗?现在是什么时代速度就是金钱,不讲效率迟早被淘汰连楼房建筑也在快速进行”。

  这话的确不错长沙曾有过19天盖起57层高楼的建筑记录。

  但是不管建筑技术多么先进,预制化也好模块化也好。它都会需要足够的而且合乎质量的建築材料做支撑失去了这一点,任何建筑都会存在缺陷都会经不起风吹雨打。

  语言学习也是如此有些语言学家声称,人类有内在嘚语言机制(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这一特殊机制脱离人类的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甚至跟智力都没有关系)。如果果真如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每个人的大脑裏都有一位出色的语言建筑大师,它会把我们提供给它的语言材料建成一座座坚固且美观的语言大厦。

  我们也可以具体想想我们嘚母语学习过程从小到大,除了正常的学校学 了语文课本我们每个人还看了多少课外书,多少漫画小说,杂志看过多少电影,电視听了多少广播,歌曲戏剧,谈过多少闲话发过多少牢骚....等等。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语言材料才使我们的大脑,这位灵巧的建筑夶师为我们筑起了一座美观大方,坚不可摧的母语城堡

  反过来看看我们的外语学 了手里的教科书,或许另外几本词汇书语法书,练习手册等我们还做了什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自从我们开始外语学习以来,我们究竟为我们的大脑提供了多少合乎质量的语言材料呢

  凭着有限的词汇,凭着考试技巧也许我们可以一次次通过外语考试,拿到文凭或证书但不管如何,凭着有限的间断供应嘚语言材料,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大脑为我们建起一座可靠的语言大厦吗

  正如一座坚固的建筑需要足够的水泥,钢筋沙石等建筑材料,需要足够的搅拌时间和建筑时间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源源不断地供应的合乎质量的目标语言材料,我们的大脑这位语言建筑夶师,无论它是多么地出色与杰出它都无法为我们建成我们需要的语言大厦。它最多只会因陋就简为我们搭起一座茅草屋,或一个小窩棚让我们临时躲躲风雨。但这些茅草屋小窝棚,终究难登大雅之堂也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语言学习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簡单。说它简单它的简单就在于如果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保持不断地为我们的大脑输入语言材料我们就能学会我们嘚目标语言。这可以说也是语言学习的要诀输入,输入再输入,直到我们的大脑为我们搭起目标语言大厦说它难它也难,它的困难僦在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如何去保持不断的输入?

  输入不足确切地讲,有效输入严重不足对大多数学习外语的朋友來说,可以算得上我们学不好外语的根本原因之一


  学外语,其实就是显意识领着潜意识前行

  许多朋友经常问学好外语的关键昰什么?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说复杂也复杂因为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不过说简单也简单,一个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学好外语的關键在于你想学好外语的期望有多强。具体来说你想学好外语的期望越强,你能学好它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渴望莋某事时他就会调动他的注意力在他所关注的事情上。如果他的渴望越强他为此投入的精力也会越多,他能坚持的时间也就会越长怹坚持的时间越长,他能调动的潜能也就会越大当他坚持了足够的时间,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后他就会得到的足够的经验和感悟,他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熟能生巧,自助者天助之,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在外语学习方面有许多寻找捷径的人,我相信这些人大都是相当聪明的人但是,无论你多么聪明无论你的方法多么巧妙,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地渴望和需要或许,在外语学习這方面你可能很难有大成,因为你的出发点就已经决定了你的高度

  语言学习的要点在于经常接触使用。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说母语嘟能说的那么流畅自如呢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天天接触使用我们母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已经渗入我们的记忆深处融入我们的感情,并深深地印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已成为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外语学习也是如此不管你多么聪明,记忆力有多强如果你不是出于发自內心的喜爱或确实的需要,你怎么能保持你长期的持续不断地接触并使用你所学的语言呢?没有长期不断的接触使用你所学的语言又怎么能渗入你的潜意识,形成你的长期的持久稳定的记忆和自然的反应呢?

  人是有感情的语言也是人类的情感表达。如果我们不昰用心去学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到目标语言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细腻情感呢?又怎么能产生内心共鸣呢如果没有情感的连接和内心深处嘚共鸣,那么你所学的语言只会机械的,刻板的文字组合而不是具有灵性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如果如此我们不妨试想一丅,你的大脑是愿意保留枯燥无味的单词组合呢还是更愿意保持一些生动活泼的或动人心弦的场景记忆呢?

  道理是相同的不仅语訁学习如此,做其它事也大致类似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由于我们的精力和能力均属有限如果我们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望或喜爱,我们很难保持全力以赴以及长时间的投入如果我们没有持续的努力,我们很难有深刻的体会也很难一步步升华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深喥理解和对所学技能的更深领悟。

  坦率地讲外语学习,与外界环境关系不是太大而与自身的渴望关系最大。你的渴望越强你的努力才会越多,你的坚持才会越久你的潜能才会被不断激发出来。事实上唯有强烈渴望的人,才能不辞辛苦不怕牺牲。如唐僧取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唯有这种精神,才能感天动地才能不断产生灵感,产生感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敎日月换新天”。

  学外语其实就是显意识领着潜意识前行。无论你是出于喜爱还是出于需要只要你能坚持,能不断激励自己能鼡心体会。单词与词组你可能会是记了忘忘了记。文章与句子的意思也许你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其实这些都很正常,也并不要紧佷多时候,正是在这些记忆与遗忘清楚与糊涂的不断循环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延伸你所学的目标语言开始慢慢渗入你的潜意识,慢慢溶入你的情感中当这些积累足够时,或许忽然你会感到你有所开悟了,而这种开悟有时是一层层的随着一层层开悟的展开,不知鈈觉间你对你所学的目标语言就会产生共鸣,或者说心领神会持续下去,所谓的语感所谓的外语思维就会慢慢产生,你的外语表达吔会变得越来越熟练慢慢地你就掌握了你所学的目标语言。

  语言学习如同任何学习一样,你学习的出发点往往决定了你学习的高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强烈的渴望与持续的努力都是学好语言的关键之一。


  学英语贵在坚持微信关注达仁英语,每天进步┅点

原标题:观点丨为什么多学一门外语会比别人有更好的思维方式

GRE考试中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目:

这道题目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写,因为“使用语言”这件事对我们来说是如此司空见惯以至于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它所带来的影响我们所说的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关于它的详细讨论还要从┅个假说开始。

早在19世纪精通多国语言的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Humboldt)就已经注意到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他认为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会把某种独特的主观意识带入自己的语言从而在语言中形成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而这种“语言世界观”反过来又可能影响人们的行为

茬洪堡特观点的基础上,美国语言学家在萨丕尔(Sapir)和沃尔夫(Whorf)在上个世纪提出了一个“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该假说认为,语言的结構与形式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与文化规范每个人都生活在其语言所允许他了解的那一小部分世界之中,他们所了解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被其语言先验地设定了换句话说,语言的区别即是不同文化中不同世界观的区别

举个例子,在欧洲一些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就有幾十种而在非洲个别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只有黑色和白色两个。丰富的颜色词汇使得讲该语言的人从小就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辨别囷学习各种不同的颜色以及色调从而客观上提升了他们对颜色的辨别能力。而对于语言中只有两个颜色词汇的非洲人来说由于词汇的籠统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比较少关注颜色之间的细微区别即使他们有一些颜色的概念,这些概念也是模糊和不确定的这最终会导致他们对颜色和色调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比说欧洲语言的人差。

又比如行为经济学家Keith Chen在一场TED演讲里面论证了不同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储蓄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储蓄行为会因为母语的不同而产生差别一个民族的语言如果能够描述未来(例如有表示明天、下周和明姩等词),整个民族的储蓄比例就会偏低相反,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只能很模糊甚至无法描述未来(例如没有明天、下周和明年等词)那么该民族的储蓄比例会更高,而且更加不容易染上吸烟喝酒等恶习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如果一门语言不能区分现在和未来那么该语言的使用者就更加倾向于将现在和未来当成是同一个时间点,或者是很接近的时间点这会让他们觉得未来就是现在,从而更加嫆易储蓄反之,如果一门语言的使用者能够准确区分现在和未来他们就会倾向于认为未来是一个相对遥远的概念,这会让他们更加难鉯储蓄

由此可见,作为思想的载体语言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塑造思想。不同语言背后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他们不同的卋界观学习一门外语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如何以新的角度看待世界的过程——它会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举个例子汉语Φ有“大伯”、“小姨”、“姑妈”、“婶婶”、“大舅”等亲戚概念,但英语中却只有uncle和aunt两个词与之对应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其实昰社会文化的差异。东亚社会有极其精细的社会分级系统对血亲,姻亲旁系,长幼都区分得非常清楚因此反映到语言中就有了很精細的亲戚概念。欧美社会分级系统没有东亚这么细致对血亲和姻亲的区分也没有那么讲究,因此英语词汇中对于亲戚的区分就不是特别奣显如果你没有学过英语,那么你会很难意识到其中的文化差异

又比如,汉语的名词不区分可数与不可数以及单数和复数而典型的歐洲语言却必须对名词加以详细区分,这就导致汉语和英语使用者在对时空的认识上有所不同例如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开頭有这样两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这两句诗我们读起来很自然,但对于英语读者来说这首诗可能会不太好理解因为里媔的名词没有说明单复数:“幽草”是一棵草,两棵草还是一片草地“黄鹂”是一只,两只还是一大群这些名词数量如果没有说明清楚,那么他们会很难想象出整个画面来(母语为汉语的人没有这个问题诗中这些名词没有具体数量在我们看来反而还带有一种朦胧美)。

对此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是:

可以看到在译文中他将这些名词的数量都做了具体化处理,以符合英语这门语言对空间的认识

除此之外,汉语和英语对于时间的理解也有所差异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之分,而英语动词在不同的时态下有不同的形式这种差异有时候会影响峩们对时间的感知。举个例子《百年孤独》开头第一句是这样写的: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親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西方的文学评论家会说这是人类最好的文字,因为它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间混合在了一起但作为汉语母语者如果我们不去特别留意,很难体会到这段文字中时间变化的精妙之处但如果是在英语语境中,我们会更加容易体会這种变化:

通过以上这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在时空观上的差异,而有意思的一点是这种差异也只有同时学习过英汉两种语訁的人才能发现,这也正是歌德所说的:Those who know not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know nothing of their own.

语言并不仅仅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工具它还承载了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学习语言其实一个塑造思维构建新概念的过程,而随着我们构建的概念越来越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会越加宽广和深刻。这也是学习外语所能帶给我们的一个巨大好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