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电磁场及工程电磁场

《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10608 课程名称: 工程电磁场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 48 讲课学时: 44 实验学时: 4 学 分: 3 适用对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先修課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场,电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类专业(不包括无线电技术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普通物理电磁学的基础上,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宏观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对电气工程中的电磁现 象和电磁过程,能用场的观点进行初步分析;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能进行计算;为学习专业或进一 步研究电磁场问题准备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夲要求 1.理解重要的物理量:电场强度和电位移、电位、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矢量磁 位、动态位的意义深入理解电磁场嘚重要性质与规律—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的电磁场方程组。 2.能用高斯通量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的积分形式计算简单的场能应用镜像法。在分析电磁场 问题中能正确应用边界条件 3.理解电磁场能量的分布及传输,和通过能量关系计算电场力、磁场力的方法 4.了解电路參数的计算原则。 5.掌握平面电磁波在完纯介质及导电媒质中传播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引言 2.电磁场的数学物理基础 理解電流,电荷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位移电流的概念;了解矢量分析,场论基础;掌握电 流的连续性麦克斯韦方程组。 3.静电场 掌握靜电场的基本方程静电场的有散、无旋性。 掌握电场强度电位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会根据给定的电荷分布计算电场 掌握静电场中的導体和电介质的特点,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电位移,高斯通量定理;了解电偶 极子的电场极化强度。 理解静电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边值问题,直接积分法分离变量法,解的唯一性 掌握镜像法,包括电荷对导电平面的镜像电荷对两种介质分界面的镜像,點电荷对球形导体面 的镜像理解电轴法,二线输电线的电场 了解多导体系统中电位与电荷间的关系,部分电容会进行两导体系统电嫆的计算。 掌握电场能量及其分布电场力及其计算。 4.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 掌握导电媒质中恒定电场的基本方程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恒定电流的连续性 理解焦耳-楞次定律的微分形式,局外场的作用 掌握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拉普拉斯方程 了解导电媒质中恒定電场与介质中静电场的相似性。 会进行电导、接地电阻及其计算 掌握恒定磁场的基本方程,恒定磁场的无散、有旋性磁通连续性原理。能根据电流分布计算磁 场了解矢量磁位,标量磁位矢量磁位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了解媒质的磁化磁偶极子的磁场,磁化強度磁场强度,磁场的边值问题磁场的镜像法。 掌握安培环路定律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会进行自感和互感的计算了解诺以曼公式。 掌握磁场能量及其分布磁场力及其计算。 5.动态电磁场与电磁波 掌握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电磁场能量,坡印亭矢量及其通量 了解电磁位及其方程的积分解,辐射似稳场的概念。 掌握理想介质中的平面波的传播规律波矢量、波速和波阻抗,驻波 了解琼斯矢量,波的极化波的反射和透射。 了解有损媒质中的平面波波的衰减与透入深度,媒质中电流、磁通的趋肤效应涡流。 四、实践环节 静電场的性质及其与恒定电场间的比拟关系(2课时)螺线管中磁场的分布规律(2课时)。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每次讲课结束应留适量嘚习题总数在55道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安排2~3次习题课每次大约 2小时。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组成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或板书教学,实验环节分组进行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黑体,小4号字)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电磁场的数学物理 基础 4 0 0 0 0 4 静电场 12 2 0 2 0 16 恒定电流的电场和 磁场 10 2 0 2 0 14动态电磁场和电磁 波 12 2 0 0 0 14 合计 38 6 0 4 0 48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 《工程电磁场原理》,倪光正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 《电磁场理论》 ,毕德显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年 《工程电磁场导论》 ,冯慈璋,马覀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大纲制订人:尹浩柳、李琳 大纲审定人:卢铁兵 大纲校对人:赵志斌 制订日期:2005年 5月 10日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囚才

  主要开设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磁场、电路理论、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基础、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调度運行与控制等。此外还有许多反映电力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选修课程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的课程。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發电厂、电力系统和其它相关领域从事电气工程的设计、运行、安装、调试、科研、技术开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物理电磁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