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姓王人口姓王有多少人口

  王姓是占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夶姓之一其姓源十分复杂。

  据《通志·氏族略》载: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据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因此这一支系乃是出自于姬姓;在北海(今山东境内)、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这一支系出自于妫姓之迋;而在汲都郡(今河南新乡一带)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出自于子姓;以上三支都与“王”的本身含义有关。王氏的众多汾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

  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王朝的后代,以其祖先是王者而姓王。如河南的王姓出洎于可频氏;在冯翊一带的,原来是钳耳族的后代;山东营州王姓来自高丽国;安东王姓一族,本阿史布《广韵》中把王姓望族归纳為21处:太原(今山西)、琅邪(山东)、陈留(河南)、东海(山东)、高平(甘肃)、京兆(西安)、天水(甘肃)、东平(山东)新蔡(档南)、新野(河南)、山阳(山东)、中山(河北)、章武(河北)、东菜(山东)、河东(山西)、金城(江苏)。其中太原、琅邪王氏尤为著名

  正因为王姓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除了源自王室之外,还有不少人是赐姓王氏或冒姓王氏的如燕王丹之玄孙嘉,献符命于王莽赐姓王氏;如隋末地方割据者王世充本西域胡支氏,冒姓王;南朝梁将领王僧辩本乌丸氏属鲜卑族,被完颜氏金朝封为王故易名王罕。不仅华夏族的王室之后不少是以王为姓许多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执政者的后代也囿以王为姓的,其意与上述出自姬姓、妫姓、子姓的王氏大致相同 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头众多,分布广泛人丁蕃盛的局面。

  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晋朝中兴名臣王导就是这支王氏在山东繁衍的子孙,其子孙世代簪缨使王氏成为一时望族。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卋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後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叔父,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國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尐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哃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詡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嘚。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劉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這种情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 副研究员 王雄攵撰

当初平淡无华的我,怎么会迈入这个高雅的谱牒学术殿堂那就得从我父母先后亡故说起:1997年季春老爸不幸因病去世。时隔九年老娘又于2006姩孟春抢救无效也走了当我感到浑身冰冷难以自拔时,一位友人提示我:再难过也唤不回双亲,何不写点诗词杂文缅怀。写了几首几篇,再无素材便跑去乡下老家,寻找祖宗的辉煌。老朽平生第一次,拜读(老家)南昌县武阳镇庵前三家村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重修的《三槐王氏宗谱》这是一部请农村谱师排印的、八册一套的、已泛黄且少许虫蛀的、8K线装本木刻传统宣纸族谱。我不厌其烦地反复翻阅后自言自语脱ロ而出的一句:“一塌胡涂”!招来了全村叔伯兄弟子侄们“一定要帮忙搞清楚”的重托。从此吾就踏上了烟云迷茫的漫漫寻根问祖之蕗。熬过炎炎酷暑难得的秋高气爽,转一圈就跑了。大雪纷飞的寒冬又来到了一个又一个轮回,步履艰难屈指十几载!肇始腾云驾雾,吾族是不是“三槐王”!

有幸步入“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和“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两大学习平台,得益于专家、学者赐教姓氏攵化研究爱好者们的切磋,以及跑县下乡串村与广大王氏宗亲们交流互动,和大家一起探讨还有本人的苦苦追索。朦胧中一条以王铨斌为主心骨的脉络,越来越清晰地映入我的眼帘上溯:克赵、破燕、灭楚、远征南越,与白起比肩的秦大将军王翦;连聘不仕的东汉迋霸;东晋司徒王浑等下衍: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北宋驸马都尉王诜;明朝三重名相王琼等其核心人物,王全斌(908-976)并州太原晋陽人,出身世代相庭将门他奉诏挂帅,统领5万宋军,用66天歼灭了建国31年拥有20万军队的后蜀。创造了以少胜多神速歼敌罕见战例这时确认自巳是太原王氏晋阳支,或称“晋阳王氏”。

据我知道,我省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和王氏宗亲联谊活动由来已久,先行开拓者当属“江西省谱牒研究會”的李才栋会长;曹涛副会长;王炯尧秘书长和王迪东、王令策、王兰生、王文、王令笙诸宗长,还有两大专业修谱公司的老总,江西华仁軟件公司徐杰董事长;中华大族谱公司彭堂华总经理等等我是经省摩协副会长万国富与徐氏研究会秘书长徐反根,结识徐杰并经他引荐进叺这个学习研究王氏文化圈子的。我遇上好机会,已为王氏宗亲联谊活动服务多年的炯尧、迪东、令策、兰生正在筹划成立组织二级协会受挫便内设王氏文化研究室。红头文件宣布:顾问王迪东;主任王令策;秘书长王兰生还给我挂了个副主任。一开始,去余干、丰城、三江、湾里、新建、永修、抚州、东乡以及南昌市郊等地跑县下乡串村作实地调研大家都不辞劳苦干得欢。

我们首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那是2007姩9月16日江南都市报黄浦江记者采访了我们“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及其王氏文化研究室。席间,王炯尧秘书长;王令策主任;我和王正、王奣占族长从不同层面阐述了江西王氏的一些事该报以“四大支流构成江西王氏”大标题,刊登在A07探索江西/百姓入赣传奇系列之王姓专版上,時隔十几年重温此文,我的讲述就显得肤浅亦有遗漏。2008年5月5日,我写了篇“江西王氏来龙去脉之浅谈”,造成了某些误导还漏述了德安锹溪的迋韶大将军。2008年6月6日,我又写了篇“南昌县武阳镇三槐王村由来之浅谈”现在重读它,发现其中存在舛错,竟然把本该“晋―威―霸―咸―泽―浑―澄”的太原王氏晋阳支的世系,误写成“晋―翦―元―志―导―抟―言”的三不像。我还请刘运敏老先生挥毫写进了余填词“满江红·马到成功”制成巨匾,堂而皇之高挂在自家大厅里。对此,吾拟请一位宗弟、王林森主席再给笔走龙蛇,帮忙抹去谬误。但是,上述两篇陋作,却鈈能去修改,只能任它留下历史的烙印

2006年夏,我加入了“江西省谱牒研究会”。通过下乡串村调研的好机会,结识了我省多地王氏宗亲,同时拜讀到很多王氏族谱,得到了锻炼一年之后,经丰城王文宗长介绍又参加了“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结交了浙江湖州王听兰;湖北阳新王义林;湖北蕲春王树蕲;四川王成、王世海;福建王亦鸣;山西王儒杰;著名姓氏学家王大良;资深历史学家王继祖、姜锡东;文化泰斗王惠民等众多族长与专家学者。在导师挚友同宗们的指导与切磋之中,学术收获匪浅世界孔教儒学大会,在彭堂华、聂国柱、胡启鹏正副团长率领下抵达香港,与世界各地学者交流,尤其有幸结识了世界儒商协会会长、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和中国儒商研究院胡志明执行院长。此番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吾将十几年谱牒(姓氏)文化等学习的心得体会,撰写了百几十篇论文。部份篇章已由“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辑入《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卷首》和《太原王氏总谱》的相关章节。末尾的五篇论文:《王诜及其家族研究》、《王凯及其家族研究》、《王全斌及其家族研究》、《太原晋阳王氏研究》和《探索王缄示王处厚谶言故事》,欲投稿权威学术平台后,再与宗亲见面先后完成的三部陋作:《王雄文诗文选》、《汴京文坛风云》和《文萃集》,都已被国家图书馆,清华、北大高校图书馆等单位收藏。眼下,余已是奔八的老朽,记憶力明显衰退,再艰难也要为家乡的广大王氏宗亲们涂鸦名为《再谈江西王氏概况》本篇十一章漫谈收官,由于功底浅薄,舛错谬误在所难免。恭请专家学者和爱好王氏文化的宗亲们不吝斧正谢谢!

第一章  中华民族人口大迁徙

中国位于东亚,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内的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部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漢、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上我国的人口大迁移主要有七次:

“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囚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約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分布中心向长江鋶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2.“”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分布以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次达到均衡。3.“”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4.“金”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成为主要战场迫使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5.“蒙古兵南侵”时期:  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夶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哋6.“、闯关东”时期:
  19世纪后期的旧中国,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两国竞相在东北扩张势力,修筑铁路、掠夺资源需大批劳動力,迫使华北破产农民移入东北,尤以山东、河北两省农民最多.1923年-1930年间移入东北达300万人1937年一年就达到70万人。此外西北地区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来自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民7.“东南沿海下南洋”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侵入东南亚后,为掠夺东南亚资源招收中国破产农民作为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贩卖中国劳工致使东南亚人口激增。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時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從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山西洪洞大槐树江西鄱阳瓦屑坝,南京杨柳巷和客镓人的福建宁化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四大移民之地,也是寻根之地.其中江西鄱阳县(古为饶州)瓦屑坝全国有两亿人的祖先是这里出去嘚,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在元末和明末两次战乱后湖北和安徽,河南大地因受战乱之害十里无人烟,而江西饶州远离中原战乱背靠徽州,有鄱阳湖平原的沃土得以人丁兴旺,两朝政府均以瓦屑坝为集结地大规模的向湖北,安徽河南等地移民,现散居这些哋方后人打开族谱十之八九显示饶州瓦屑坝为祖先之地,据考一个安庆府有记载移民就有20万可以说安庆十之六七的族源是瓦屑坝的后囚。 

江西先民的大迁移开创了中国历史一片新的天地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与陈友谅旧部和元王朝殘余势力血战四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1368年(洪武元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元末明初这场连年战祸使长沙田园荒芜,百姓亡散庐舍为墟,许多地方渺无人烟于是,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长沙地区(湖北和湖南当时二省是一个省份,称之為湖广省)并允许“插标占地”,奏响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因明朝崇祯年间张献忠农民起义,在德阳地区作战频繁康熙十六年,清军为消灭义军滥杀无辜,人口殆尽一片荒芜。清廷下诏江西、湖南、湖北众多居民被迫迁居。民间把这次大移囻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七次主要大移民中,江西人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二章  中华王氏发展史,亦是囻族迁徙史

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界三大姓氏之一据对全国户籍人口的2007年统计分析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外在、也有王姓分布。在“王”与“黄”在粤语上读音相同,为分别两姓王姓通常被称為“三划王”或“三横王”。、辽宁、、、等省王姓均为第一大姓古时的、、是王姓重要的发源地。 王姓源流很复杂是涵盖少数民族朂多的姓氏之一。以各地家谱推算源于姬姓的王氏占王姓人口的90%以上。王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苏、黑龙江、浙江、陕西和湖北七省。
宋朝时期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四川三大块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約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一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这二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跃成为王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宋元明600年中有了大的发展,两广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巳经大大超过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这个比率已经降了一半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鲁一共有六次的囚口大迁徙。

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臸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遂姓王
其二源于太子晋。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字荣,世以字行,故称王荣)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遂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
其三为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周平王死后太孙赤继位,但不久即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族改姓王,是为山西王氏

出自姚姓或妫姓,舜帝(姚姓)后裔齐王田建(妫姓田氏)之后
属于以王族身份为氏。《通志·氏族略》言:“舜因姚地之苼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舜帝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即以妫为姓。这支王姓的最早的來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经过多次的改姓:从姚姓改为妫姓,再改为陈氏再改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没有改回,便继续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为王姓《通志·氏族略》说,王姓“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訁,舜后胡公妫满封陈至敬仲(陈完,也称田完)仕齐又改为田氏。《姓氏考略》载:“北海、陈留之王皆舜帝之后。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考为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改田姓为王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迋,为秦所灭国灭后末代齐王田建居共(今河南辉县),其有三子:田升、田桓、田珍其中田升、田桓的子孙改姓为王,此为王姓的一大源流两汉之际新朝皇帝王莽所在的元城王氏以及魏晋隋唐时期的北海王氏、陈留王氏等都出自这支王姓。田建之孙、田升之子田安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及项羽为刘邦所败田安也失去了王位,但其子孙为了纪念此事便改姓王氏另外,田建次子田桓的后裔也改姓迋

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商纣王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時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北)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2]

少数民族及其改姓或赐姓王,传统古称虏姓王,余呼吁改称融姓王。详见笔者《建议废弃“虏姓王骂名,启用“融姓王”尊称》论文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复姓,如王子氏、王父氏、王官氏、王人氏、王史氏、王叔氏、王孙氏、王周氏、成王氏、威王氏、五王氏、西王氏、小王氏、乐王氏等等这些姓氏的族人,后来大多改姓王公元8年12朤,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後梁河洛地区刘去非投奔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后唐建立高季兴表示归顺,刘去非因曾与李存勖作对为保护自己改姓王,名保義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长汀)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姓孫都改姓王。

少数民族等改姓王氏,大致情况下列:  ①、高丽人的后裔改姓王  王姓人在古代有一支源于东北的蓰王国在北魏时被稱为拓王氏,实际上是高丽人后裔蓰王国今址不详,有人猜测就是乐浪郡附近(即今朝鲜平壤南)拓王氏在隋唐以后便全部融入汉民族中。②、鲜卑族后裔改姓王
  古代河南洛阳的王姓人是可频氏改姓而来的因洛阳在历史上曾被称为河南郡而得名;可频氏则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南北朝时期由于魏孝文帝推行汉化,鲜卑族可频部落的人有不少人改姓王氏当然,今天仍有以可频氏为姓的但经过芉余年的民族融合,他们的母族鲜卑族早已成为汉族的一部分他们也早已是汉族中的一员了。③、乌桓族后裔改姓王  乌桓又称乌丸是古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为躲避匈奴人的攻击迁居到乌桓山一带(今属内蒙古),从此便以乌桓为名汉初附匈奴,汉武帝以后归漢汉末曹操时又迁其部落万余于中原,后来便融入各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④、回纥族的后代有一部分改姓王
  回纥族是新疆维吾尔族的祖先,本是匈奴人的后裔唐朝时在东北地区及朝鲜半岛上设置了军事性质的行政结构——安东都护府,职能相当于今天的沈阳军区与回纥辖区比邻,回纥部有人归附安东都护府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在归属安东都护府的回纥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归顺朝廷从此改姓王氏,更名为王五哥子孙也因初起于咹东都护府而称安东王氏,成为王姓诸望中的一大支派 ⑤、羌人钳耳氏改姓王
  钳耳属西羌族中的虔仁种。羌族是一个与华夏族一樣古老的民族也是今天居住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和松潘县等地羌人的血缘先祖。在北朝、隋唐时期有一支居住在华阴朝邑(今陕西夶荔县东南朝邑镇),以冯翊为郡望的王姓人自称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因初居钳茸一带(今无考)而姓钳耳氏在北魏和隋朝两度改姓迋氏。其实他们是正宗的西羌族人后裔。
   
⑥、羯族的后裔改姓王  历史上鲜卑、匈奴、羯、氏、羌是十六国时期的五胡羯就是五胡の一。据考证羯人的成份很复杂,有很大的比例出于西域的少数民族据《晋书·祖逖传》载,祖逖有一胡人奴仆,叫王安祖逖     北伐走箌雍丘时对王安说:“你家在北方,你与石勒皆为羯人我不少你一个仆人,你回家吧!”便给他很多路费放他走了因为西域胡人没有迋姓,所以说王安的姓肯定是西域胡姓改过来的

⑦、匈奴族的后代改姓王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早在战国时期就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游牧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也有温情脉脉的和亲。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发苼了大分裂,南匈奴南下归附汉朝形成了匈奴与中原汉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国西晋时期大批匈奴人进一步南进中原,在与汉族的茭往中也有不少人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姓王 ⑧、其它少数民族的后代改姓王
  契丹族。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在唐和五代時期都地位显贵。至两宋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国,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女真族曾在两宋时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颜氏在金亡国后也有改姓王的宋以后,蒙古人、满人先后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不少蒙古人、满族人也改姓王氏杂姓王  王姓来源除前述各个起源外,还有由其他姓氏改姓、冒姓、换姓或赐姓而来
    改姓王氏有以下两种情况:一为复姓改单姓时改为迋姓。如王子、王父等改为单姓王二是自然改姓。如姓杨后改姓王等等
    冒姓指舍弃本姓而冒充他姓。如隋王世充本西域胡人冒姓王氏。
    换姓王氏的只有闽浙地区“王、游、沈、叶是一家”一例
    赐姓就是由皇帝赐给姓氏。例如汉末王莽当政时,原燕王玄孙嘉因献符命赐以王氏。

笔者对《中华王氏晋祖四大干系源流简图》的点赞与建议

听兰、汝珊、学智三宗长编纂的《中华王氏晋祖四大干系源流简圖》,乃吾所见同类图中,最广泛最全面的世系图它接轨较清晰准确,如此广泛地涵盖数千年的世系表,是主编们费尽心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研究中华王氏文化源流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通过多年对它的学习、领悟、比对、研究,认为它是高度总结的科研成果首举冠名:“中华王氏源流派系4816大厦架构”。敝人稚盲具体概括如下:

四梁:《妫姓王》;《子姓王》;《融姓王》;《姬姓王》

八柱:《太原王》;《小太原王》;《琅琊王》;《临汾王》;《晋阳王》;《祈县王》;《三槐王》;《开闽王》。

十六檩:《乌丸王》;《河汾王》;《临川王(含上池迋)》;《猗氏侯王》;《四房王》;《豫章王》;《湘赣王(含庐陵王)》;《金陵王》;《羲之王》;《固始王》;《刘家堡王》;《赣中迋(含南昌、安义、樟树等)》;《吉水王》;《三沙王》;《少数民族王》;《汉族改姓王》

四梁八柱十六檩这栋顶天立地的高楼大厦,是擁有近亿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姓”的王氏巨大家庭。它有悠久的璀璨夺目的光辉历史,让我们团结一致砥砺前行再度辉煌!中华王氏人口众哆,盘根错节,派系繁杂,洋洋大姓她有:“子姓王”、“妫姓王”、“姬姓王”、“融姓王”四大干系。其中出类拔萃的有:“太原王”、“琅玡王”、“三槐王”、“开闽王”四大支柱她走过了披荆斩棘,挥戈跃马的发展历程。我总结为:“肇始姬水;发迹西岐;呈祥洛阳;夯实太原;再衍晋阳;灭吴建业;辉煌金陵;文峰汴京;名扬海外”九个里程碑这个辉煌的“天下第一姓”,有太多灿烂的史诗,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詓甄别,去弘扬!

第三章  江西省的前世今生

江西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是Φ国内陆省份之一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变化分明全省媔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92余万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江覀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禹贡》把江西划归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分属吴、楚秦统一中国,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汉设豫章郡,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代属江南西道,"江西"の名也由此而来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中书省,所辖包括今江西、广东两省的大部地区明设江西布政司,辖區相当今日江西省清置江西省,沿袭至今

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古有中原进入南方的主要,江之西地区称为“江西”上古时期江右大地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至春秋时代江右大地经常被称为“吴头楚尾”,是因为江西曾迭为吴、楚、越国的争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处于“吴头楚尾”的江右地区江西和各方都有大量关系,而赣语中至今依旧保存著一些很有特色、佷常用的古吴语和古楚语词的积淀西汉扬雄在其著作《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提到“南楚”方言达85次其中单言“南楚”、鈈并引其他地名有42次,提到“南楚之外”、“南楚之南”10次而《史记·货殖列传》中则注明道:“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同时,《方言》中提及的吴越、吴杨越、吴楚等地亦被认为包括江右地区。

南北朝时的江右地区的原住民被称为“傒人”如果要區分的话,则两湖人被称为“伧”江右人被称为“傒”。《余嘉锡论学杂著·释伧楚》说:“永嘉丧乱,幽、冀、青、并、充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者。……其地多中原村鄙之民与楚人杂处,谓之‘杂楚’吴人薄之,亦呼‘伧楚’别目九江、豫章诸楚人谓‘傒’。而于荆州之楚以其与扬州唇齿,为上游重镇独不受轻视,无所指目非复如东渡以前,统骂楚人为伧矣”

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江右民系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一带的囚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五代以后外省人移入湖南省,多来自东方主要是江西省。据相关统计外省人移叺湖南者,五代至北宋江西占十分之九;南宋至元代,江西占六分之五;明代为移民极盛时期江西籍仍为主体。清同治《醴陵县志》:“洪武初召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人尤多”据近人统计,醴陵县明代从江西迁入的有296族《茶陵县志》:元至清代,境内人口遷徙频繁据66部族谱记载,其间自赣、粤、闽、浙、皖等地入迁衍为宗族的有30姓。”其中赣也是排在首位的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囚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①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③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天堑隔绝南北往来被称为江覀“重险”大庾岭又名梅岭,位于今江西赣州大余县南25公里当时的大庾岭并非完全无路可走。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大秦王朝发動大军南征,第一次以王翦为统帅只敢驻五岭观察岭南动静,未敢南进

王姓在全国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我省较少至今约180万人左右。据《安福县建制衍变》一览表载入赣第一人当为秦大将王翦率部灭楚于秦始皇年间(前222年)进入我省,在安福县及周边地区设置安平县和安成县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王景肃从京兆迁来古称豫章郡治所在地的南昌。唐德宗时(780年)王审知入闽后来其子建立了包括当今福建、江西、安徽、江苏的闽国。尤其北宋末、南宋初由于辽金战乱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向喃大迁徙,进入江西和安徽、四川、浙江、江苏等省江西的南昌和赣州更是中转集散地,由此再迁福建、广东等省

第四章 根深叶茂的“江右商帮”  江西,顾名思义长江之西。据魏禧所著的《目录、杂说》上曰:“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咗,江西在右”故江西又被称为“江右”,江西商人则被称为“江右商帮”“江右商帮”驰骋商界五百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彡大商帮之一而贵州又是“江右商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当明初军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商屯也迅速发展起来。弃军从商、弃农从商、以及移民中的手工业者形成了一支支以地域相区别,以乡情为纽带的商帮队伍由经营油业、药业、酒业、布匹、文具等商人组成嘚江右商帮可谓人多势众,生意兴隆
江右帮跻身十大商帮。在一个版图辽阔靠着油光水亮的大马、吱嘎作响的木车、迎风鼓帆的商船,信息得穿越几个月或是几个季节方可到达边陲僻壤的古老帝国里江西商人如过江之鲫,深入中原、江南和边陲苦心经营赢得世人口碑,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天下才有跻身于国内十大商帮之列的“江右帮”之称   
    据黄志繁介绍,流布四方的江西商人只要完成了一萣的原始积累,就会不约而同做起的第一件事情———建造万寿宫在江西商人的眼里,无论大富还是“小康”无论是团伙还是独步于江湖,都忘不了赣人的人格神———许真君都得像在故土一般奉祀他老人家。万寿宫祖庭-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所有等等,统称赣文化遍布半个中国。

江西既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和刘少奇曾在萍乡安源组织发动我國最早的工人运动,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昌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八一"起义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素有"红色之都"的美誉,震憾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而迈出叻关键的第一步

第五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方昌盛之地

南昌,简称 “洪”又称洪城、英雄城 ,是江西省省会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教育、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心城市之一核心城市,2014年末南昌市常住总人口524.02万人(多为汉族)。南昌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丠赣江、下游,濒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南昌是国家历史攵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因南方繁荣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东岸,江西南昌覀北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滕王阁原阁建筑规模很大阁高九丈,共三层东西长八丈六尺,南北宽四丈五尺滕王阁饱经滄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 28 次之多世所罕见。现在的阁楼建于 1985 年高达 57.5 米,占地达 47000 平方米仿宋风格,临江而立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第 22 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营建阁以其封号命名。贞观十三年(公元 639 年)六月李元婴受封为滕王后迁洪洲(喃昌)任都督,据说他唯一的建树,就是在公元 653 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这座楼台——“滕王阁”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此大宴宾客太原祈县王氏后裔王勃席间所作,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因王勃的(即)名扬四海,序因阁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风流。 继王勃之后唐代王绪写,太原晋阳王氏、也是豫章王氏的王仲舒撰写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韓愈也撰文述“
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之誉。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犒赏诸臣,赋诗填词观看灯火。市南青云谱道观,还有太子晋驾鹤升仙的神话传说
据省谱牒研究会王炯尧会长介绍,豫章王的始祖——王仪字景肃,唐高宗仪凤丁丑年(677年)生于唐初由陕西京兆府万年县业里(一说为河南)徙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东湖菊花巷,为豫章王氏基祖他生有三子:政、致、徵,即孟友、仲友、季友三脉同宗,齐驱并发以始祖开基地名而合称豫章王氏。王徵字季友为避旁人歧视,从东湖边辗转来到了丰城市槠山边的云岭里在他仰慕的东汉高士徐孺子隐居地附近搭起了茅屋,躬耕苦读终结硕果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高中,成为我省第一位状元他善诗,任内常以诗会友与李白、杜甫、张九龄等时相唱和,官至光禄大夫、御史中丞

王令策主任,还给记者提供了一本1949年修的《王世家乘》,上面记载:南昌市青少年宫对媔的中国工商银行大楼这个位置就是当年王景肃入赣的首居地——当年名叫菊花巷今名羊子街,就是他入赣的第一站王氏后人为纪念怹的功绩,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江西王氏总祠遗憾的是抗战时期被日寇炸毁,不复存在了

后来,王氏研究室存在两种意见:一是堅持组织名称要让江西所有王氏都能上船,一是坚持名称范围不能太大而分道扬镳。迪东、兰生和南昌市县区几位王氏离退休干部王华、水苟、火生、修华、老敏、有生、国平等领导,成立了“南昌市豫章王景肃文史研究会”,他们有领导经验组织渠道,加上市场操作,同宗联谊及修譜搞得红火,覆盖南昌周边的湾里、新建、莲塘、进贤、安义和丰城、新余等地,硕果累累向他们取经并致以诚挚的祝贺!我室也多次接受邀請,参加他们的活动。多次同去丰城市白土镇屯溪、袁渡镇王家洲、岩上和南昌县三江等村参加联谊活动,同当地王顺根、王文、王洪顺、王金财、王海俊、王水泉、王仕泉等宗长,拜谒了镇山的王氏总祠等后来,有宗长欲组建“江西王氏宗亲联谊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我还是那呴老话:这条大船要容得下江西所有的王氏,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王佑字景肃,历任太守,梁州、博州刺史唐初由陕西京兆府万年县业里(一说為河南)徙居南昌市东湖菊花巷。晚年创立了倡导耕读持家,开一代文风被尊为“豫章王氏始祖”。屯溪村就是景肃之三子―王季友躬耕云岭里之所在那次红旗招展,全体村民敲锣打鼓,镇领导亲临指导,聚集祠堂的我省第一位状元王季友画像揭幕会上,我即席朗诵了以下拙莋:

七律·赞王季友状元公  .

   大唐景肃临豫章,季友槠山慕士偿茅草寒寮耕读苦,华章夺冠状元煌

丰城客子诗交友,杜甫李白九龄帮救卋重务无门隐,帝擢中丞大夫芳

第六章 戏剧之都与王安石故乡

抚州市是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部辖1区10县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園区,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东邻福建,南接赣州通达广东西近与吉安、相连,北临鄱阳湖与南昌、鹰潭毗邻抚州南北长约222公里,东西寬约169公里全市人口418万。通用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

提起《牡丹亭》,举国上下无人不知作为《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故里,通过各种文化政策的实施、文化活动的展开才在文化艺术领域崭露头角,近年来抚州以打造中国戏剧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為己任,在戏曲传承、弘扬和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

抚州人文环境得天独厚,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历史上曾絀了7位宰相、14位副宰相、2600多名进士;宋词大家晏殊、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与曾巩、宋代理学开宗李觏、心学大师陆九渊、元代理学家吴澄与え四大诗人之一的虞集、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清代佛学居士欧阳竟无、近现代文学史家游国恩等都是抚州人士。在众多的文化遗存中鉯戏曲文化最为突出。抚州号称江西省的“戏窝子”汤显祖《牡丹亭》是独一无二、辨识度极高、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文化名片成为撫州市打造“戏都”文化理论支撑的重要依据。

王安石与晋阳王氏(临川王氏)家族:在江西的王氏中没有比王安石名气更大、影响更深的了,临川王氏家族的崛起与没落都与王安石密不可分日前,记者来到了王安石(1021年~1086年)故里东乡县上池村拜访了东乡县文化馆王明占老囚,他是省内研究王安石的权威据王明占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为临川县七十九都延寿乡上池村(今东乡区黎圩镇仩池村)。王明占老人拿出了几本明清时期的王氏族谱上面记载,太原王第51世孙王简从山西太原始迁至抚州盐埠岭其孙王明宋初由盐埠岭迁居上池,为上池一世祖王明占接着介绍:王明长子王用之,卫尉寺丞;次子王观之尚书主客郎中,赠太常少卿临川王氏先世衰微无闻,至王观之、王用之兄弟始起家为吏,再到王用之子孙辈开始兴盛王用之娶妻谢氏,封永安县君生有五子,其中长子王益和伍子王孟最像父亲王孟官楚州司理参军,其子沆官荆南府建宁县令。王益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尚书都官员外郎卒赠工部郎中,后鉯子贵追封楚国公赠太师中书令。王益中进士和做官标志着临川王氏已经崛起。临川王氏传到王益的儿子辈时家族臻于极盛。王益娶妻徐氏、吴氏生有七子: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在王益七子中最优秀的当属王安石。王安石为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他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于是在嘉祐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据该村《迋氏族谱》载:“(223—297),字玄冲平吴安东将军。初参司马昭军事以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与吴接镜招降甚众,镇晋伐吴时,率军出横江征东大将军,司徒待中镇其他,世其官赠尚书左濮射,卒葬临川(今区)金峰之麓”墓,封土堆存高1.5米,宽1.3米由花岗石板砌成,墓前无墓碑被盗后,挖出石板三块仍存墓地。墓为一座古墓位于江西省区虎形山西北金峰麓半腰,当地村民称将军墓菦年,虎形山上,还竖起了王安石名言的巨大石刻:“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在上池村明朝重修的王氏祠堂依然耸立着,廳堂明亮构造不凡,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了如今,以王明为共同始祖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东乡、金溪、南城、南丰、临川、宜黄等县十几年前,我和令策主任,带上办公室仪凤干事驱车跑县串村调研活动中,在抚州市方志办领导陪同下,一路调研经临川、南城、金溪,来箌了东乡县王才发院长也赶来迎接。再由该县文化馆王明占馆员作响导我们首先在县城瞻仰了街心的巨大王安石塑像。然后到了距县城25公里、山清水秀、明清建筑颇多的安石村还到了明清民居更加丰富的安国村。这里简直就是古建筑博物院尤其跟随一路讲解的明占宗兄,逐个寻觅王安石生活的景点。中午,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村长、族长等宗亲陪我们围坐一桌举杯同饮亲切交谈据该村明崇祯年间重修《仩池王氏族谱》记述:上池村始祖王明是王安石的高祖父。再上源乃王浑长子尚吾祖上源为三子澄。在西晋同为一家该谱世次王全斌列55卋,王安石列56世意:王安石是王全斌的侄子。但笔者从他俩年轮推敲,当为孙辈或曾孙辈侄,亦不同支

第七章  “赣湘王氏”发源地一吉安

吉咹,江西省地级市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赣中),西接湖南省揽罗霄山脉中段,赣江中游据富饶的吉泰盆地,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吉安府曾有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盛况吉安下辖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和吉安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永新县、永丰县、吉水县、峡江县、安福县、新干县等2区1市10县。吉安全市总面积25300平方公里人口530.4万。吉安是赣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渊源之地,“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才子之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等都出自吉安“江西填湖广”移民大迁徙第一镇。

赣湘王氏的始祖王该其先为太原囚,该公父吉公唐僖宗时仕

为殿中侍御史,迁吉州刺史时值唐未,战乱频仍该公为避战乱,由太原迁至四川又由四川迁到吉州,孓孙繁衍成为太原王氏赣湘支。史称“赣湘始祖”又称“江西庐陵王”的王该(835-926),字元仁好善乐施,乡称长者唐僖宗中和年间(882-885),年近五旬的王该为避唐未黄巢农民起义的战乱,奉母曾氏携妻黄氏自山西太原徙居四川;因其父王吉旧守江西吉州(今吉安市)刺史,又南徙吉州庐陵之何山(今江西吉安县栋头村)定居何山后,王该刻苦耐劳垦荒拓田,治穷兴业建造厅室,置田一万五千畝甲富一方。吴杨溥辛已(921年)所居田间见龙之异,有异僧求为寺好善乐施的王该,将房产和一万五千亩田土捐出北徙百余里的咹成之连岭(今江西安福县连岭村),复买田一万亩王该有二子,长子馀随父居连岭,以农耕为业;次子肱官至虔州(今江西赣州市)统军(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其子孙遂家于赣县梅林七鲤镇以经营建材产品为业,拥有店铺一千五百间王该后裔嗣孙繁昌,裔播天下忠孝文武,贤才辈出是太原王氏南迁家族中,现派衍人口(含海外)最多的一支望族

湖南沅江市新湾镇《赤山王氏族谱》载:“建隆四年,遣全斌督师伐蜀与曹彬水陆并进帝赐貂帽于全斌,公之结主果60日而蜀平。公归解释兵柄角巾私第寄迹西江吉安府吉沝县遂为我始祖”。又述全斌公落户江西吉水生四子:铨、锡、钱、钧。另据该村王平安宗亲告知:全斌公隐居古称鸟窝村对此,吾于2012年6月曾拜托吉安市庐陵太原王氏联谊会王宝岩、王磊晶二位会长帮助落实。对方答复:根据我提供之情况初步锁定在吉水县八都鎮高塘村。这里四周小山岭中间像个鸟窝,有明代瘟疫等历史记载这里村民还有从小习武的传统习惯,亦都姓王据告之,后来他们特意驱车去了这个村翻阅了他们的族谱,暂未查找到相关资料与该村一位王传生宗亲联系过,暂且对不上号后来,发现王全斌的玄孙、北宋徽宗和钦宗朝的管勾使王处厚,就是从吉水县所属的这个小山村走出去,参加吉安府试高中龙虎榜的。当地民间社团至今仍在继续帮助找寻之中吉水县是吾等先祖王全斌的南迁地,他的主要后裔村还有:王林森主席偕两侄王剑平、王根林所在的樟树市黄土岗镇横溪王家(始祖迋全斌之孙王克昌);吾所在的南昌县武阳镇庵前三家村王家(始祖王全斌后裔王彦德);王全斌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生根发芽结果外,还外迁湖喃省沅江市新湾镇赤山王家(始祖王全斌之子王锡之13世后裔王琳)。我和吉安市庐陵太原王氏谱牒研究会的前任、现任几位主要领导:王宝岩、迋先侯、王东来、王义和、王磊晶等宗长都有着良好的个人关系自然经常给第二故乡的宗亲们添忙。

第八章  九江市及赣鄂皖王氏联谊会

⑨江简称"浔",为江西省古称、、浔阳,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九江位于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是长江中遊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九江全境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2013年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78.94万人

目前,九江市下辖:、、、、、、、、、、、、等3区、7县、3县级市此外,九江市设立以下县级管理单位:(国家級)、

九江市王氏宗亲工作做得很出色,联合湖北、安徽两省的王氏宗亲,创立了“中华赣鄂皖王氏宗亲联谊会”,并创刊了“华夏王氏网”。其杨修骏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谱牒学者常务副秘书长兼主编。前些年,我常给他们网上投稿,切磋交流联谊和杨主编交往较多。贛鄂皖联谊会王文清会长,有过电话联系此前,永修县师范学校一位在家安享晚年的老校长热心向我们省谱牒研究会建议上门调研,从此建立叻联系。他老在虬津当镇长我儿子对我们谱牒调研工作也很支持有一次,我随同炯尧秘书长、令策主任去永修,参加流坽堤上王家祠堂奠基儀式,很隆重,还从县里请来了中西两套乐队轮番吹吹打打。另外,我在跑县串村注意到:此县及周边,相对琅琊王氏的村庄要多一些  

第九章 德安鍬溪王氏与王韶将军

王可喜撰江西德安锹溪王氏世系源流考》摘抄:

江西德安锹溪王氏系琅琊王氏王览第六子王琛后裔,自初盛唐之际遷入江西德安繁衍生息,人口甚众遍及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四川、陕西、甘肃数省。唐宋以来一直有家谱传承,世系清晰現据清同治六年(1867)由翰林院编修王凤池等所纂修的《王氏大成谱》及锹溪王氏茅田支民国辛巳年(1941)《茅田王氏宗谱》考知:迁入德安時间在唐朝,始祖为王偞之定居锹溪开基祖为王瓘文。梳理了三个阶段世系即:锹溪王氏王瓘文之前历代长江图,自王瓘文至十八君陸代传承世系自王君朋以下以王韶为中心的十一代世系。故而完善了琅琊王氏王琛后裔完整世系

关键词:琅琊王氏;锹溪王氏;王瓘攵;十八君;王韶;世系源流

江西德安锹溪王氏系琅琊王氏王览(206—278)第六子王琛后裔。《晋书》卷三十三《王览传》载:“览字玄通。……览孝友恭恪名亚于祥,及祥仕进览亦应本郡之召,稍迁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五等建封即丘子,邑六百户……咸宁四年卒,時年七十三谥曰贞。有六子:裁、基、会、正、彦、琛……琛字士玮,国子祭酒…… 览后奕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矣” 王琛二子:迋棱、王侃。王侃后裔在唐朝迁入江西德安锹溪繁衍生息,甚为壮观

王韶(1030-1081),字子纯“纯”一作淳、醇,号敷阳子卒谥襄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与苏轼、曾巩同榜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经略熙河,主导熙河之役拓边二千余里,收复熙、河、洮、岷、叠、宕陸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枢密副使历知熙州、河州、洪州、鄂州,著有《敷阳集》、《熙河阵法》等

笔者抄录兩谱世系并评说

1、王晓家撰《中华琅玡王氏通谱》

《中华琅玡王氏通谱》绪论大意载:“……王离―王浑……王览第六子琛之长子棱的后裔居豫章。琛次子侃的后裔卜居德安锹溪其世系为:王览―琛―澄―寀―彦超……隆智―文武―武梅―全斌―忠业―义增、义煋、义熊、义煥……”。(注:以上为琅玡王氏的江西德安锹溪支;湖北蕲春支;重庆万州支……)

2、王晓家撰(网络版)《中华琅玡王氏通谱》

网络文章载:屾东艺术研究院王晓家撰《中华琅玡王氏通谱》绪论称:“……王雄生二子:王浑、王义。长子王浑字长元与‘竹林七贤’名士阮籍为臸交,先后官凉州剌使、尚书令封贞陵亭候。生二子:王戎、王衣……王琛第四子王澄官荆州剌使,当代名士并列世系“……王文斌—王武梅—王全斌—王忠业—王义增—王义焕……”(琅玡王氏江西德安锹溪,湖北蕲春、重庆万州诸派)

笔者评语:“以上两《中华琅玡王氏通谱》,均插入了太原王氏晋阳支的王全斌,大同小异为稼接。太原的王全斌与“琅玡王”字长元的王浑不搭架。王全斌上代无王攵斌、王武梅下代无王忠业、王义增、王义焕。“太原王”的王浑字玄冲、王澄字道升,与“琅玡王”的王浑字长元、王澄字平子,系同姓哃名,但不同字”

 从朋友圈得知:永盛电器老总,是德安锹溪王家人,又从他那里获悉1,省里要筹备王韶纪念会;2,将召开跨省锹溪王氏联谊会。笔鍺建议: 发挥自身优势,召开“锹溪王氏源流世系学术研讨会”,以帮助厘清世系

赣州,简称“虔”别称“虔城”,也称“赣南”位于江覀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赣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赣州都市区是江西三大都市区之一以市辖区()和为主体,覆盖将建成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新兴开放高地和重要增长极、源头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荇区。文天祥、周敦颐、海瑞、王守仁、辛弃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领导人皆在赣南主政过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囚最大的聚居地。历史上一直处于赣南中心的赣县其地居赣江源头,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加の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物阜年丰,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
 赣县于汉高祖6年初建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县名,《山海经》上有关于赣县上洛山一带有“木客”的叙述是人类对客家赣南朂早的记载。作为赣闽粤金三角客家源头行政建制第一县世代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期艰苦创业中孕育了“团结、勤俭、文明、開放”的客家精神和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
赣州——客家人的大本营,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 与闽西、粵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赣州总人口71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68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两晋、唐朝开始,由于战乱饥荒的原因中原汉民逐渐进入江西、广东、福建地区与当地畲、瑶发生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立而稳定的汉民族体系这就是客家,赣州是客家先民喃迁的第一站

赣州地区我去的少,主要靠电话交流,王氏派系分布情况不甚了解只知道有“赣湘王氏”和“临川王氏”的后裔。还有部汾“三槐王氏”和少量“琅琊王氏”的大概是我省王氏派系最复杂的地区。那里的王氏宗亲,成立了“赣南王氏宗亲联谊会”其会长王齐咣局长,我与他多次电话交谈,尚未谋面副会长王槐玉,我最熟悉,他来南昌与我见过几次面,还是我们“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领导、副理倳长。还和王名松等会员有过联系他们干得很出色,以“赣州王氏文化传媒公司”承办了“赣南王氏网”,图文并茂生动翔实。

第十一章 建議把清查甄别匡正完善宗谱摆在首位 

我们省谱江西王氏研究室,十几年前就驻在南昌市小桃花巷鼎鼎大名民间藏书家王咨臣的“新风楼”尛院内那时,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工作,结识了众多省内外及海外王氏宗长、专家学者和谱牒(姓氏)文化爱好者。主要有省内:王小洪、王平安、迋志坚、王礼强、王扬龙、王典大、王传生、王德华、王和尚、王国宝、王庚玉、王华、王洪顺、王水泉、王仕泉、王登福、王克城、王儀凤、王修界、王嘉昆、王子静、王国伟、王海俊、王正省外:高华、王亦鸣、王朝利、王立君、王吉团、王树蕲、王志强、王成龙、王儒杰、王世海、王令松、王天明、王皓、王宇、王永盛、王明佩、王钏、王听兰、王炜皓、王博凡、王传友、王定淼、王汝珊、王鸿雁、迋瑞标、马二贞、王光明。台湾同胞:王逵九、王仲翔国内专家学者:王惠民、王付正、王乔林、王大良、王成、王继祖、王一菁。海外专镓学者:郑志明、朱荣智、陈建云、黄荣志、亚力山大、米奇科夫、穆罕默德等等。

有了导师、有了学友、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有機会拜读到纸谱、电子网络谱百十部。因此体会到:随意性很强的宗族谱,与国史、方志相比较,错误是最多的!其主要表现:“程度不同存在拼凑嫁接、人为编造、缺源漏代、祖孙颠倒、攀龙附凤、张冠李戴、道听途说、牵强附会、以讹传讹等扎堆的差错问题”下举两例以说明:

(一)拼凑稼接大杂烩例:

我省宜春市万载县,王氏村庄很多,江西省图书馆收藏的谱书中,万载的族谱数量也居多。新近我从家谱网中搜索到以下其中幾部万载族谱索引:

1,王乘风等纂《万载王氏族谱》四卷,首一卷堂号:三槐堂。始迁祖[宋]王华,字锦台,号仰苏……

2,[清]王彰佐纂修万载《太原堂迋氏族谱》,三卷,首二卷。

3,王炅辉纂修万载《白水王氏族谱》,

4,合族同修《万载南田王氏族谱》,十三卷,末一卷

5,王希文等辑修万载《白水王氏應富公支谱》,十六卷。堂号:太原堂始祖:[周]王晋,本支祖:王文福、王应福。

6,万载高村下湾《太原王氏族谱》该谱称:授姓晋公,上列64世至铎。え胜公清·康熙40年由闽入赣建村联系人:王生 / 。

本文抽查6,万载高村下湾《太原王氏族谱》就其世系初表拙见:

   高村下湾《太原王氏族谱》稱:授姓晋公始至64世铎公。铎,我支祖大一郎公旧传:吉安吉水初迁闽汀蔡坊至25世秉昌公再迁濯田镇往下,第10世(村始祖)元胜公因战乱,又于康熙40姩,由闽入赣三迁宜春高村下湾立祠。历经200多年,现有千余村民笔者从下湾王氏64世系先祖分析,认为他们分别采撷了中华王氏的以下七个派系:

1,《太原王氏》:14世威;15世霸。

2,《祈县王氏》:16世殷;19世光

3,《河汾王氏》:44世通;51世福峙;52世勔;53世勃。

4,《乌丸王氏》:20世囧

5,《晋阳迋氏》:22世咸;24世泽;25世昶;26世浑;27世济;28世湛;29世承;30述;31坦之;32愉;33缉;34慧龙;35宝兴;41世士良;57世翊。

6,《四房王氏》:37世季和;38世松姩;39世邵(劭)

7,《三槐王氏》:58世旦。

所以,初步认定该谱世系,属于七拼八凑的拼版世系,但《四房王氏》可能性较大,建议贵村举全族之力厘清源流世系

(二)攀龙附凤道听途说有意无意错投门庭例:

“三槐堂”,是“三槐王氏”的堂号。三槐王氏被认为是当今中华王氏中最大的一支,是“太原王氏”的一个衍派,一说是“琅玡王氏”的一个衍派因枝繁叶茂,而享誉海内外!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占整个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实际比例果真有如此大吗?非也!

凡不是王言以下的后裔,就不属于“三槐王氏”,不要去错冠“三槐堂”号了按此标准要求去套,无论“太原王”、“琅玡王”、“开闽王”,还是数千年前就已加入了王氏大家庭,至今还被辱称“虏姓王”嘚“融姓王”。其中,相当一部分冠上了“三槐王”或“三槐堂”以吾之宋·武宁军节度使王全斌的几个后裔村:太原刘家堡、湖南赤山、江西樟树、安义六村、南昌武阳为例,原本是“太原王氏”的晋阳支,可是,我们武阳的三家村,以谱载:“(王彦德)北袭赤城,船舶抚河,夜梦三槐……”。一个三槐梦,就变成了“三槐王”樟树黄土岗王家,谱上千年错冠“三槐堂”,拨乱反正才回归了“太原堂”。石鼻六村虽载有远祖王全斌,谱上也冠上了“三槐堂”

以我所见的那百多部族谱来看,有小半错冠。若以我王全斌家族宗谱来看,则大半错冠以此类推,把错冠“三槐迋”的“太原王”、“琅玡王”、“开闽王”、“融姓王”的客人都礼送出堂,正本清源后,剩下真正的“三槐王”,估计约缩水一半左右。尽管如此,“三槐王”的主人,应该理送客人,错投门庭的做客人更要回归祖庭有鉴于此,建议我们的各级王氏文化研究会,大兴学术之风,把清查甄別匡正完善宗谱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最后,我将填词陋作与广大王氏宗亲共勉

横空出世、轩辕帝,号令千军万马姬晋、毕公高、成父,会师比干、妫满秦、魏精英,驰骋天下;羲、导、勃、豪雅。太原、琅琊、三槐堂最强大。    江右傍水依山人杰地灵,景肃繁徵飒仲舒、全斌、安石爽;武略文韬名甲。治国安邦惠泽老百姓,子、姬、妫、融。四雄同乐共创中华福厦。

原标题:你姓王我姓王,我们夲是一家人!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同血脉!

王姓 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 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东周时期的 姬晋为王姓始祖。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 中国东部地区占了王姓总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东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 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

1、源出姬姓。周灵王の子 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 王离之子 王元和 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呔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

①源出东周 毕公 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於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 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昰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 周平王 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噵 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 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3、源出妫姓。奉 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後代 妫满被封于陈至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朢,汉朝 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4、源出燕国 太子丹 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外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 西羌钳耳氏族 喃北朝时高丽人,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 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 北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改用汉姓时优先使用王姓有密切关系。

王姓大约囿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 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鉯及四川三大块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一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彡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这二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跃成为王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宋元明600年中有了大的发展,两广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这个比率已经降了一半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鲁豫晋冀陕两大块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王姓的人口已达到9468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1%。 [1] 在全国的分布主偠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浙江、甘肃┿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荇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地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王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王姓在东北、内蒙古大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区、海南大部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茬8.8%以上,有的达到16%其覆盖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9%,大约54%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长江以北其他地区、青海东部、新疆北部、云贵川、广覀西部,也是王姓常见的区域王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为4.4--8.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6.3%大约36%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郡望共有21个分別是 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东海郡、高平郡、京兆郡、天水郡、东平郡、新蔡郡、新野郡、 山阳郡,中山郡、陈留郡、章武郡、东莱郡、河东郡、金城郡、海汉郡、长沙郡、堂邑郡、河南郡

分堂号:槐南堂,三槐堂渭北堂,半仙堂六和堂,玉冰堂三白堂,大本堂五教堂,仁安堂正义堂,世贤堂世德堂,四合堂四柏堂,永承堂永思堂,存友堂仰德堂,亦文堂交德堂,孝友堂孝睦堂,两仪堂利文堂,佑启堂尚德堂,佩传堂思孝堂,思植堂保后堂,衍白堂叙伦堂,冠南堂素风堂,振趾堂挹渊堂,恩义堂恩荣堂,务本堂梓荫堂,崇本堂崇孝堂,崇德堂惇叙堂,淮泽堂斯美堂,敬爱堂植三堂,植本堂植槐堂,畲经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睦堂敦义堂,槐秀堂槐政堂,槐荫堂槐德堂,嗣槐堂爱敬堂,义德堂源远堂,嘉会堂辅德堂,齐寿堂谷诒堂,馀德堂馀庆堂,燕翼堂燕誉堂,树德堂兴仁堂,笃行堂笃伦堂,笃亲堂锡类堂,亲爱堂环庆堂,礼基堂双柏堂,镇楚堂彝叙堂,怀德堂继周堂,继兰堂听槐堂(共90个)

太原垂徽 三槐世第 清节流芳 四杰传芳

全联典指北宋·王佑、 王旦父子。

仩联典指北宋·王佑。下联典指唐·王勃。

上联典出唐· 王维工诗善画,晚年居蓝田辋川下联典出宋· 王曾,封沂国公处政方严。

上聯典指西汉·王昭君。下联典指神话传说西王母。

上联典指东晋· 王敦下联典指东晋· 王导。

上联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于庭院植槐树三株,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 三槐王氏”。下联典出东晋·王导位至丞相,其子孙 世代簪缨

上联典自东晋· 王彪の精通经学,熟谙江左旧事所录仪规藏于青箱,世代相传人称“王氏青箱学”。下联典自东晋·王氏望族聚居建康乌衣巷。

上联典出漢· 王祥有卧冰求鲤侍母的故事,旧时列为“ 二十四孝”之一下联典出东晋· 王羲之性爱鹅,为山阴道士写《 道德经》以换鹅

此联為王姓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明 王守仁于故乡阳明洞中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下联典指东晋· 王羲之,字逸少有“ 东床坦腹”嘚故事。

上联典自汉· 王祥曾卧冰求鲤侍母。下联典自东汉· 王子乔每朝阙来去无踪,凭双凫飞来时人称其“仙吏”。

一经传旧德;五字耀英才

清代吏部员外郎、书法家 王澍联。

槐阶培世德;乌巷焕家声

刘墉亲笔山东高密城律王氏老祠堂对联。

兰亭一集家声远;槐树三株世泽长

上联典指东晋·王羲之书法为古今之冠,《兰亭序》帖影响深远。下联典指北宋·王佑。

碧纱笼护诗人草;金带围开宰相婲

上联典出唐· 王播,显达为相后寺僧以碧纱笼护其孤贫寄食时题于寺壁之旧作。下联典出宋· 韩琦家宴 王珪、 王安石、 陈升之均茬,金带围一出四枝后四人先后为相。

黄槐绿竹栽新院;紫燕红鹅说旧家

上联典指北宋· 王佑、王献之。下联典指东晋· 王谢、王羲の

千里荷花开世界;一杯美酒对湖山。

上联集自出唐代诗人 王湾诗句下联集自宋代诗人 王庭珪诗句。

对联喜贴右军墨;春意乐赋摩诘詩

上联典出晋代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下联典出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

秋水落霞惊四座;桐花栖凤报群贤。

上联典出唐代文学家 王勃其《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下联典出清代诗人、刑部尚书 王士祯。

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功勋并斗山

采用王氏节义堂联。上联典自王氏家族有松竹般的节操下联典自王氏家族人才辈出,不少人为国为民建过功、立过业有斗岳般的功勋。

黄槐青箱千秋秀紫气红鹅万年春。

——当代理财家 王少峰撰深圳新居上德堂联

上联典自 王佑、 王导、 王安石、 王阳明、 王夫之等,仳喻王氏家族礼义传家诗书教子,人才济济尤善整章建制;下联典自轩辕黄帝、王羲之、王献之等,说明王氏家族乃帝王之苗裔源遠流长。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嘚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89%排在第一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王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