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张籍赏析》

[整理版]王翰《凉州词张籍赏析》賞析 古代文学是作业

[整理版]王翰《凉州词张籍赏析》赏析 古代文学是作业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嘚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一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湔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空却选择陰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为增强哀景的氣氛,作者又将这暮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卻是万物争荣的春天。“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時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这两句写景极富特色俯仰所见,在广阔的空间位置中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笋上下映照,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两句叙事在这哀景之下,边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绝句又不可能作多层面的铺叙,诗人便抓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最典型的事件:“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練到安西。”这句中的“碛(qì)”,是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眺望边城原野,罕见人迹,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鈴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这“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在这温暖的春天里运载丝绸的商队应当是絡绎不绝,路过西安通向西域;然而如今安西被占,丝绸之路受阻无数的白练丝绸不再运往西域交易,“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長。诗人多么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啊!“应驮”这点晴之笔,正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从而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嘚搔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の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一个人入迷的情景描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