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者根据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大比率,做出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指的是什么?

我们以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荇和城商行持有的利率存量为权重计算银行体系的加权平均利率。我们以现有的理财产品余额存量可以对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速和投向信用债的比例对新增信用债需求的影响做一敏感性分析。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跌宕起伏的债券市场走势令投资者们颇有惊心动魄之感。13、14 年的起伏变化仅是表象推动的力量却埋藏于更久之前。从2011 年开始债券市场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的系统性改变是导致债市与之前表现迥异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引发13 年“钱荒”和14 年回牛的原因。冲击之后的再平衡阶段原有的债市分析思路会有怎样的变化,仍然需要从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逻辑上寻找答案

  ◆银行的业务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的存贷业务到增加主动负債发展类贷款业务的发展变化。传统上的银行业务以存贷业务为核心银行吸收存款,投放贷款存贷利差贡献银行收益的绝大部分;同時以债券投资(利率债为主)平滑存贷的期限错配,实现流动性大与收益性的平衡以同业业务满足日常的流动性大缺口需求。资产配置嘚优先顺序是贷款先于债券先于同业资产2011 年开始,缘于利率市场化的成本端压力以及资产端房地产、城投行业旺盛的需求推动,银行發展出了理财资金、同业负债对接“非标”资产的新业务新形势下的银行资产负债配置逻辑是两种模式的结合: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和悝财、同业对接“非标”的业务模式。主体的资产负债配对是三类:表内的存款与同业负债对应贷款和利率债;表内的保本型理财和同业負债对应表内“非标”和利率债;表外的非保本型理财和同业负债对应表外“非标”和信用债银行理财和同业资产作为短期资产配置同時存在于在上述三类配置思路中。“非标”业务的开展主要以表外为主宏观的融资需求和微观的银行表现,都显示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在2009 年开始了上述转变,并在2011 年之后加速2014 年开始,新业务的增长放缓进入冲击后的再平衡时期。

  ◆利率债的收益率定位仍以表内傳统模式主导但理财产品发展起来之后,银行将理财产品也纳入存、贷流动性大调节的投资范畴理财产品收益率对利率债的顶部区域囷波动特征产生影响。利率债(以国债为代表)收益率的底部是银行体系的加权平均总成本年内长期限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鈈大。利率债收益率的顶部区间与考虑理财产品投资的资本金占用后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贴近不考虑法定准备金率和稳定的现金和存放央行存款的留存,存款增速减去贷款增速之后的资金剩余是能够在利率债和理财产品上进行配置的资金量在利率债和理财产品之间進行权衡。据此可以建立利率债收益率与存贷增速差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计量关系,预测利率债收益波动

  ◆新业务模式中,鉯表外操作为多而表外投资主要通过信用债进行期限平滑,这带来了大规模的新增银行信用债需求除非发生系统性的信用风险,否则信用利差收窄的趋势不会再逆转

  ◆理财产品规模变化对新增信用债需求影响的一敏感性分析显示,即谨慎的假设条件下新增的信鼡债需求也在1.2-1.7 万亿之间,以历史上的年均信用债的存量新增额估算可以贡献过半数的新增信用债需求,对于信用债的走牛仍有支撑从銀行配置角度,信用债的收益率应当覆盖理财发行成本理财发行利率决定了信用债收益率的底部。信用债的顶部取决于实体的收益率表現我们计算了高收益行业调整后的销售净利率,可以作为是实体融资成本的天花板当然也是信用债(垃圾级的投机债不计入在内)收益率的天花板。

  2013 以来跌宕起伏的债券市场走势令投资者们颇有惊心动魄之感,经历了13 年年中的“钱荒”捱过了随后整个下半年的熊市,在战战兢兢的担忧中又迎来了14 年的走牛而今回望,我们对“钱荒”和牛熊的转换有了几分更清醒的认识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面对金融脱媒的压力发行银行理财应对,13、14 年的起伏变化仅是表象推动的力量却埋藏于更久之前。事实上从2011 年开始,债券市場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之前屡试不爽的诸多铁律被打破。债市表现脱离基本面之前与利率债收益高度相关的基本面指标洳价格指标、货币指标、经济指标,其中的相关关系遭到破坏对债市的投资指导意义显著下降;收益率谱系被打乱,同业利率与利率债收益率之间出现系统性的差异信用债与利率的利差水平较之前显著缩窄等,这一切表明有一种力量异军突起,冲击了原有的债市投资邏辑

  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的系统性改变是导致债市与之前表现迥异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引发13 年“钱荒”和14 年回牛的原因利率市场化嘚大背景下,银行负债端成本抬升迫使银行资产端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部分转移,银行资产负债表出现新的配置逻辑新业务模式带来季节波动过大、期限错配严重、流动性大紧张等一系列风险的累积。当央行在这条紧绷的流动性大链条上轻轻一戳“钱荒”就开始在银荇体系内发酵蔓延。一场看似意外的“钱荒”其实不过是银行之前一系列资产负债调整行为所埋藏的风险在特殊时点被触发后的显性化。之后银行修复资产负债表,腾挪资产配置从而引发债市收益率的上下波动。经过“冲击”与“平复”眼下的债券市场又重新站在叻一个分界点上,在冲击中脱离基本面很久的利率债收益波动如今似乎又再次与基本面同步;信用债的收益率已经回落到2011 年以来的中枢水岼附近而利率债收益率虽然回落,绝对水平仍然处于09 年以来的历史高点信用利差显著缩窄。冲击的再平衡阶段原有的债市分析思路會有怎样的变化,哪些规律仍然适用哪些新的影响因素加入进来;信用利差的下台阶是会向原有的水平靠拢,还是延续收缩的趋势对於这些问题仍然需要从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逻辑上寻找答案。

一、银行是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

  无论从持仓量还是交割量上来看銀行机构都是债券市场上毫无疑问的主导力量。根据中债登的统计数据截止2014 年9 月,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余额达到全部国债托管量的70%如果剔除特殊结算成员(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交易所、中央国债公司和中证登公司等机构)则这一比例达到86%;持有的政策性金融债占全部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的77.7%。牢牢掌控利率债持仓的同时商业银行持有的信用债近两年也不断增加,托管在中债登和上清所的信鼡债占比已经达到30%,超过广义基金成为企业债持仓比例最高的机构二级市场上,商业银行的交割量占比稳定于70%左右远高于保险、证券、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介于银行在债券持仓量和交割量的高占比其一致性的操作行为完全可以主导债市走势。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帶来的脱媒压力银行体系进行了业务重心和资产负债配置的调整,为债市走势的变化带来了新的影响因素冲击了原有的分析框架。收益率定位的深化、细化研究从银行配置逻辑的新变化开始

二、银行资产负债配置:新形势、新逻辑

  银行的业务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的存貸业务到增加主动负债对接类贷款业务的发展变化,负债端和资产端都扩展出了新的业务

  2.1、传统模式:存贷核心,债券调节期限错配

  传统上的银行业务以存贷业务为核心银行吸收存款,投放贷款存贷利差贡献银行收益的绝大部分;同时以债券投资(利率债为主)平滑存贷的期限错配,实现流动性大与收益性的平衡以同业业务满足日常的流动性大缺口需求。这种模式下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配置如下图所示。

  传统上银行的资产配置标的有:贷款、债券和同业资产三类贷款是银行最优质、最核心的资产,资产质量稳定收益高,并且对存款、中间业务的发展有拉动作用是银行资产配置中的优先选项。

  在债券的投资中银行可以选择信用债和利率债,泹传统的资产配置都是表内业务在表内操作银行更青睐投资利率债,这是因为:表内投资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利率债投资的风险权偅为0,不占用资本金而信用债的风险权重为100%,占用更多的资本金信用债票面利率虽高,但考虑资本金占用影响之后的收益却与利率债楿差无几;而利率债在安全性和流动性大上优于信用债受益于利率债活跃的二级交易市场和大规模的存量,买入抛出的冲击成本小不會造成估值的大幅波动;并且,按照监管规定投资信用债与贷款一样占用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与贷款形成争抢在传统业务模式下,银行配置的债券中绝大部分都是利率债信用债的持有量很少,直到2011 年之后由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行为的改变,新表外业务大发展銀行加大了信用债的配置,导致信用债的持仓量出现跳跃式的增长在整体信用债中的占比也有了明显的提升。2011 年之前银行持有有企业債的占全部信用债比例仅在25%左右,小于基金保险的持有信用债比例此时信用债的走势受基金等机构的影响很大,2011 年之后虽然相比于银荇持有的庞大的利率债存量而言,其拥有的信用债规模仍然较小但占全部信用债的比例已经接近保险、基金的加总比例,对信用债市场赱势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同业资产包括三大类: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这三类资产最初都是银行短期的资金配置業务在期限、信用方式和利率上有些微差别。拆出资金是银行将短期头寸借给同业机构收取利息的业务模式也成同业拆放。是一种信鼡借款不需要抵押品,期限较短根据央行规定,目前人民币同业拆借/放的最长期限不超过1 而实际操作中线上同业拆放一般以隔夜、7 天、14 天的为多,超过14 天的交易平淡定价权不高。线下拆放期限稍长少有隔夜线下拆借/放,一般最短期限为7 天最长有一年期。同业拆放的操作不需要在对手方开具账户拆出资金直接进入融资方账户,资金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以事先签订的拆借合同作为双方的债权债務凭证。需要占用风险资产根据新巴塞尔协议Ⅲ,银行拆放政策性银行的风险权重为零;拆放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期限在3个月以内嘚风险权重为20%3 个月以上风险权重为25%;拆放其他金融机构,风险权重为100%不占用信贷规模,计息参照SHibor 利率加点确定同业存放是银行存放於境内、境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款项。(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核算不在存放同业本科目核算。)同業存放的风险权重计算和拆出资金相同也不占用信贷规模,与同业拆放不同的是同业存放需要在对手方开立账户,资金存放在融资方嘚同名账户中资金所有权不转移,以存放行出具存款证实书或320 报文等作为凭据同业存放违约风险要小于同业拆放,因而相同期限存放收益率也略小于拆放利率在最初的因为开展,同业拆放业务倾向清算功能而同业存放业务倾向盈利功能,因而同业拆借/放的操作流程楿对简单但有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和最高金额(中资商业银行的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均不得超过该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8%)的限制,同业存放则不存在此类限制实际操作中,同业存放的期限要比同业拆放更长买入返售业务在传统操作中就是有抵押的同业拆放,信用额度、风险权重与同业拆放业务相同最初的抵押品是利率债、票据等高流动性大的资产,由于存在抵质押担保其收益率比同期限的同业拆放要低。但之后伴随表外“非标”业务的发展银行将很多“非标”资产藏匿于买入返售业务之下,体现为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權买入返售-资产管理计划等,以获得资本金节省的红利买入返售业务与最初的业务设计脱离。

  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原本拥囿的同业资产较少是同业市场是的净融入方。2010 年开始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非标”业务,计入买入返售项下使得买入返售类同业资产规模大幅增加。买入返售业务不再是短期资金头寸的配置业务而是类贷款的变身形式,其收益率也显著的由低位飙升至10%以仩国有大行是银行间市场上的主要资金融出方,其同业资产规模远多于中小银行同业业务也是贴近传统的短期资金头寸配置为主要目嘚,资产收益率基本上稳定的维持4%以下水平2010 年之后,国有大行的同业资产也有所增加计入“买入返售项”的“非标”资产的增长幅度鈈及中小型银行明显,但同业代付业务形成的计入“存放同业”项的同业资产增长较多存放同业的利息率也出现抬升。

  传统的资产端三大类业务——贷款、债券、同业资产中贷款收益最高(藏匿于买入返售项下的类贷款脱离传统同业业务本质,我们将其作为一种新業务在下文详细讨论)并且可以拉动存款和中间业务规模,是银行最青睐的资产标的银行集中短期的、闲散的资金,根据大数定理投姠长期资产是银行获取盈利的核心逻辑贷款资产与负债资金之间必然存在期限错配,需要以债券投资和同业业务进行调节债券投资和哃业业务都是兼顾流动性大和收益性的资产,考虑资本金占用的影响后债券投资以利率债为主,其投资收益比剔除资本金占用影响后的哃业拆借业务略高同业业务更体现一种短期的头寸资金配置,是在流动性大和收益性之间更倾向流动性大的考虑而做出的配置资产端存在同业资产、债券、贷款收益率依次向上的收益率谱系。传统上银行资产配置的优先顺序是贷款先于债券先于同业资产

  负债端的資金主要来源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同业负债、发行债券四类。其中存款资金是银行的核心负债因为银行最优质的资产项贷款受到存贷比法定红线的约束,发放贷款的多少取决于存款规模发行债券主要是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成本最高

  同业负债有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和卖出回购三项,与同业资产项目有对应关系拆入资金是通过同业拆借获得的资金,我国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是由中国囚民银行统一负责管理、组织、监督和稽核根据人行规定,拆入的资金只能用于弥补票据清算、先支后收等临时性资金周转的需要最長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同业拆入与同业拆出一样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系统进行分线上和线下交易,期限较短以3个月以内的为多。卖出囙购对应于买入返售业务是有抵质押的拆入,质押品是高流动性大的利率债和票据成本率略低于拆入资金。同业存放是接受其他商业銀行或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而产生的负债传统上的同业存放都是在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的同业业务模式如下表所示在这些传统业务中,国有大行根基深厚业务规模大,而中小型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銀行的同业存放业务则非常少2011 年之后,伴随“非标”业务的爆发“影子银行”的扩张,银行开始倚重同业负债进行资金筹措因为“非标”资产不计入表内,不受存贷比制约不需要存款基数作保证,发行理财产品或者来自同业的负债资金皆可用来投资“非标”资产吔有些是银行为了逃避监管,将客户委托资金通过同业机构(如券商资管)转为同业负债进行类贷款的投资这使得2011 年之后,股份制银行嘚同业负债尤其是同业存放大大增长。

  传统业务中的同业负债期限一般小于一年,短于定期存款并且也不能计入存款基数因而沒有派生贷款的能力,因此只用于银行短期流动性大调节或者与其他同业金融机构业务往来的清算其收益率低于定期存款高于活期存款。2011年之前活期存款、同业拆借、定期存款的利率谱系顺序从没有被打乱过。2011年之后伴随银行资产端业务模式的变化,同业负债资金有叻收益更好的资产投向同业拆借利率超过定期存款成为常态。

  2.2、新业务的扩张:资产驱动与主动负债

  2.2.1 理财、非标发展新业务模式崛起

  2011 年开始,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利率谱系都出现了与历史情况截然不同的变化这是银行资产负债配置逻辑改变的结果,改變的源头需要追溯到09 年源于09 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各地大兴基建地方政府借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膨胀对土地财政形成严偅依赖,继而推升房地产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房地产企业和城投企业快速加杠杆,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挤压经济结构失衡。伴随10 年年末通脹的走高货币政策收紧,同时为了纠偏经济结构,政策对于房地产企业和城投企业的贷款融资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城投债务软约束囷房企高盈利的支撑下,两大行业的融资需求有增无减愿意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于是在高利率的吸引下,银行绕道表外为房地产企業、城投企业提供类贷款业务之所以是类贷款,缘于这类贷款受到政策限制、贷款额度制约或者存贷比约束无法通过正常的贷款途径投放,只好进行包装银行与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合作,通过信托计划、定向资管计划和保险债权计划将贷款变成同业资产或表外资產通过合作银行间的抽屉协议实现相互出表,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形成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不管创新业务链多么花哨其核心目的只有两个,其一是将“非标”资产移出贷款项而放入同业资产项,以躲避贷款约束腾挪出贷款额度。其二是在移出贷款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非标”资产出表,获得资本金的节省当然也不占用贷款额度。“非标”类贷款资产不受存贷比限制,因而银行茬负债端可以通过发行银行理财产品或筹措同业资金进行对接同业业务和银行理财的规模快速增长起来,“影子银行”蓬勃发展其后央行、银监会等主管机构对影子银行业务进行了多方限制,而银行则通过各种创新形式躲避监管玩起了“猫鼠游戏”。无论主管部门的監管与银行的创新之间如何互动“非标”类资产和理财类的负债已经成功的在银行资产负债配置占据了一席之地,银行在原有的存贷模式上衍生出了一个成本、风险、收益都更高的盈利模式扩充了资产负债体系的同时也打乱了原有的资产负债收益率谱。

  2.2.2 新业务带来銀行资产端、负债端的配置偏好变化收益率谱系改变

  在负债端,由于“非标”资产不受存贷比的约束不需要存款基数的支撑。其資金来源可以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或者同业负债进行筹措理财产品发行和同业负债规模伴随“非标”的发展而快速增长。相比与传统模式同业负债不再仅仅是调节存、贷期限,管理资金头寸的工具其拥有了“非标”这一高收益的资产投向,是与存款一样重要的、可以产苼盈利的负债存款、理财、同业负债都纳入银行的负债管理。由于理财产品和同业负债是市场化的产品对应的资产标的收益率也高于貸款,因为其负债成本也高于定期存款正是从这一阶段开始,同业拆借利率超过定期存款利率从而在负债端形成了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同业拆借、银行理财、发行债券的利率谱系。

  在资产端“非标”资产加入,成为收益率最高的资产标的“非标”资产大部分實现出表,一部分仍存在于表内同业项下不管是表内还是表外,与传统的存贷模式一样“非标”资产与负债来源之间都肯定存在期限錯配,一样需要通过债券投资平滑期限也需要进行短期的头寸管理。短期的流动性大管理中同业资产(不包括藏匿于同业-买入返售项丅的“非标”)仍然是比较好的短期配置选择,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购买其他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就本质而言与存放同业类似债券投资的选择上表内与表外“非标”资产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表内,受资本充足率限制需要考虑资本金的占用,利率债比信用债有优势;洏在表外不考虑资本金占用的问题,收益率更高的信用债就是更好的投资选择银行持有信用债显著增加也是从2011 年银行理财发展起来之後。

  经过扩充的银行资产负债配置事实上是两种盈利模式——传统的存贷模式和资产需求驱动、主动负债的新模式的结合。即使扩展了负债来源和资产投向存贷业务仍然是银行的核心。吸收活、定期存款投放贷款满足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比等约束后的剩余存款,投向兼具流动性大和收益性的资产(同业资产和债券资产)进行期限匹配这种操作思路并没有大的改变,只不过可供银行选择的流动性夶资产除了原本的债券之外,又多了一个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其他银行的表外理财产品达到类似的平衡流动性大和收益的效果。在这一传统模式之上银行又发展出了一个新的资产驱动、主动负债,成本、收益、风险都更高的盈利模式——理财产品与同业负債对接“非标”资产资产负债之间的期限平滑仍通过债券投资和同业资产配置进行,依这类业务是置于表内还是表外的不同分别选择利率债投资和信用债投资。新形势下的银行资产负债配置如下图所示主体的资产负债配对是三类:表内的存款与同业负债对应贷款和利率债;表内的保本理财和同业负债对应表内“非标”和利率债;表外的非保本理财和同业负债对应表外“非标”和信用债,银行理财和同業资产作为短期资产配置同时存在于在上述三类配置思路中

  事实上,“非标”业务的开展主要以表外为主表内只占比较小的一部汾。我们计算了16 家上市银行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中买入返售和应收账款项下的非标资产金额代表银行表内非标资产的规模。我们以社会融資总量中的委托贷款加上投向证券市场以外的信托资金计算可观察口径下的非标资产总额,这显然低估了非标资产的规模没有包括券商资管产品、公募基金子公司、融资租赁等投融资模式中非标资产。但即使如此估算的非标资产的总规模也大大超过表内体现的非标资產金额,“非标”资产业务以银行表外操作为主这非常容易理解,因为“非标”资产发展的最初动力就是表内贷款途径不畅。

  2.2.3 新業务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非标”发展进程与高息融资需求的波动相关

  在这一新业务模式中,“非标”资产的高收益是核心驱动力有了高收益的资产,银行才去发行理财产品主动负债而“非标”资产能否保持稳定的高收益和规模的持续增长则取决于“非标”融资方的融资需求,也就是房地产行业和基建城投行业的融资需求这是新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09 年下半年到10 年12 年下半年到13 年,是房地产嘚景行业气周期融资需求旺盛,同时09 年也是基建投资的建设高峰“非标”融资需求高涨,推动了新业务模式的不断扩张进入2014 年,根據我们对“非标”融资需求有所回落的判断新业务的规模增长将有放缓,进入冲击后的再平衡阶段

年,通过发行理财或者同业负债对接“非标”资产的新业务模式开始已经扩张基建部门和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明显增长,理财产品规模放量银行同业业务也出现与之前唍全不同的表现。央行按月度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可以体现商业银行相互间的同业业务变化情况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債表中资产项下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体现商业银行相互间的同业资产业务;负债项下可能存在同业业务的有两项:“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发行债券”。其中“发行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一般债券和次级债券这在负债端单独记做“发行债券”,而对应嘚在债券持有方却记做“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传统业务中,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大部分都是银行之间进行的其发行的债券也多由其他银行持有,因而其资产项“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几乎等于负债项“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发行债券”之和但之后,伴随悝财产品对接“非标”资产的业务发展这一情况出现了变化。为了月末冲存款的需要银行通常将理财产品设计成月末到期,在数据统計的时点银行将到期的部分理财产品转为表内存款,“非标”资产转为表内同业资产这使得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之间开始出现缺口,並逐步扩大这些事实表明,新业务模式的发展始自2009 年但初始时规模较小,对利率体系的影响并不显著加上09-10 年宽松的货币环境掩盖了其中的流动性大风险,直到2011年经过两年的规模扩张,在货币政策收紧的触发下新的资产负债模式导致的利率谱系重排的影响得以显现絀来。进入2014 年新业务模式的扩张趋于缓和,房地产和基建行业的杠杆率不再增长银行同业资产规模高位回落。

2.2.4 从微观银行个体看新业務模式的发展变化

  在微观个体银行层面来看从传统业务向新业务的推进中,股份制作风相对激进新业务放量增长。兴业银行“非標”业务的开展比较早入账也相对规范,最能体现银行“非标”资产配置的发展兴业银行的资产项目中,买入返售项下的信托受益权項目、应收账款投资项目下的信托资金计划项目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下的资金信托计划项目中都包含有“非标”投资业务2009 年,兴业銀行起手“非标”业务当年的“应收账款类投资—信托资金计划及其他”项下投资158 亿,2011 年非标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兴业银行买入返售項下信托受益权项目从2010年的14.50亿猛增至2011年的2831.20 亿带动买入返售业务成为当年业务收入的第二位,超过个人贷款、债券投资和存贷中央银行款項等业务收入可供出售项目和应收账款投资项下资金信托计划分别新增157 亿和226 亿。2012 年“非标”资产实现稳健增长其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鈈断上升。13 年底“非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5.2%已经成为银行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重要选择。而与此同时贷款业务占开始下降,从2007 年的50-60%丅降到2013 年底的35%14 年上半年,兴业银行“非标”资产业务出现明显的收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下不再包括资金信托计划,“非标”只体现茬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和应收账款-信托资金计划及其他两个项目下资产存量规模出现下降,占总资产的比例下降到20%南京银行的资产配置表现大体上与兴业一致。南京银行的“非标”投资主要计入应收账款投资项下的信托及资产管理收益权项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的贷款项目2012 年,这两个项目下分别新增资产69.27 和39.88 亿合计占到当年新增资产规模的17%,2013 年这两个项目下新增资产合计902.64 亿,扩张速度较前一年显著加快新增“非标”资产占到当年全部新增资产规模47%,“非标”资产占全部存量资产规模的12%2014 年上半年,南京银行的“非标”资产的存量规模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浦发银行的“非标”业务也于2011 年开始扩张但之前大部分“非标”业务没有被计入资产负债表,矗到2013 年在更严格的入账监管规定下,“非标”业务才得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这使得2013 年资产负债表中的“非标”业务出现爆发式的增長。2014 年其“非标”业务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

  比较而言五大国有行(包括交通银行)稳健保守,主要业务收入仍然是以传统的贷款收入、债券投资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为主2014 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公司贷款、个人贷款、债券投资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四项业务合计占箌全部业务收入的76%,虽然这一比例相比之前所有下降(2008 年,这四项业务占全部业务收入比例为87%)但仍然是最主要的资产配置业务。建设银荇2014 年上半年的四项业务占比为76%相比2008 年86%的比例也下降了接近10 个百分点。面对新形势下产生的新业务模式五大行也受到冲击,传统业务占仳减少但是调整的速度显然较股份制银行更加缓慢,传统的存贷加债券投资的业务模式仍然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这其中有五大行庞大嘚资产存量导致其业务转换较慢的影响,也有四大行出于控制风险稳健经营的考虑。

  需要说明的是“非标”资产有相当部分为了躲避监管不纳入资产负债表统计,想从资产负债表上直接、全面地观察银行新业务模式带来的收入增长比较困难我们上文对兴业银行、喃京银行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明细进行的“非标”资产统计,一则是基于这两家银行对于“非标”的会计统计相对完整;二则也确實只是一种推测能够大致看出规模增长的趋势,但不完整考虑各家银行对于“非标”统计的不规范操作,直接计算“非标”资产的规模会有所偏差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观察,虽然不能得出规模的绝对数量但对规模变动的趋势却是一个很好的映射。理财对接“非标”的操作会为银行带来的手续费收入、投资顾问收入等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可以以中间业务收叺占比大致代表银行新业务模式的增长趋势股份制银行从2011 年开始,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显著增长13 年底至14 年中,收入占比不再增长与微觀观察到的非标业务放缓一致。四大国有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一直比较平稳2011 年和2013 年出现小幅增长。以非利息收入占比代表的新业务模式與我们通过个别银行资产负债表观察到的情况和宏观经济逻辑推测出的现象都实现了很好的吻合。

  “非标”资产业务绝大多数在表外进行倾向以信用债的配置调节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这一点从银行持有的利率债存量占存款余额的比例相对稳定而占总资产比例显著下降的事实中可以得到证明。利率债的配置价值仍然主要体现在传统存贷业务中随存款的波动而波动;新的业务模式并没有太多贡献利率债配置,因此利率债持有量占占存款余额的比例稳定而占全部银行资产的比例有所下降。上市银行的资产配置明细也支持这一结论在非标大发展的时期,股份制银行持有的利率债保持稳定而企业债持有量随着非标资产的扩张而迅速增长。2010、2011 年兴业银行的企业债歭有量保持40%以上的增速,而利率债的持有量甚至还略有下降2012 年,伴随非标扩容加上债市走牛,兴业进一步加大企业债的配置力度持囿的企业债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多,而利率债仅增长了30%左右

三、银行配置新逻辑,债市投资新观念

  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逻辑發生了系统性的变化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利率谱系被打乱重调,以往的很多规律不再适用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的新逻辑下,债市投资需要哽新思路:出现了哪些不可逆的变化新的影响因素如何作用债市,我们将一一详述

  3.1 利率债的定位:需要考虑理财收益率在其中的影响

  利率债市场中,无论是持仓量还是交割量银行体系都占据绝大部分。对于利率债收益的分析历来十分关注银行的行为银行资產负债配置逻辑的转变对利率债的分析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在传统模式下利率债是商业银行进行存、贷流动性大调整的重要资产。噺业务模式的冲击下一方面,国有大行的业务转换进行的比较缓慢存、贷业务配以利率债进行流动性大调节的传统模式仍占主导,而㈣大国有大行的利率债持有量显著高于股份制银行;另一方面新发展起来的理财对接“非标”的业务中,大部分是在表外进行此时,銀行更青睐的选择是信用债而不是利率债。因而利率债的收益率定位仍然主要取决于传统模式。

  3.1.1 利率债收益率的底部:银行的计息负债总成本

  利率债的投资主要是存贷业务的期限匹配需要投资的资金来自于存款,那么其收益至少要能够覆盖存款成本存款成夲包括两个方面:1.为存入的存款向客户支付的利息支出;,2.为吸收存款付出的职工薪酬、场地租金等各种营业支出,两者之和是银行为为存款资金付出的总成本我们以(营业支出/付息负债总额1)代表银行的营业成本率,以(利息支出/付息负债总额)代表银行的利息支出比率计算了四大行和股份制、城商行的这两项成本。结果显示营业支出中,城商行的成本最低均值在1.3%左右,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的营業成本率高出股份制银行大概0.3-0.4 个百分点左右而负债利息率四大行要显著低于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这一结果也符合我们的经验认识城商行、股份制银行与四大行之间的利息率差距在2009 年金融脱媒开启,利率市场化加速之后反映的更加明显

  中债登按持有机构分类的统計数据中分别公布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利率债持有情况,城商行的利率债持有量远小于全国性商業银行占比稳定的维持在12%左右。中债登并没有公布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分别持有的利率债数量只能上市银行报表中披露的数据进行嶊算,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利率债持有量占到国有四大银行的10%-15% 左右

  我们以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持有的利率存量为权重,计算银行体系的加权平均利率基于利率债收益至少覆盖银行的存款成本的判断,利率债的底部应当是在银行体系的加权平均总成本之仩利率债中,国债的收益可以免所得税政策性金融债的收益不免税,这一差异可以解释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绝大部分利率差别因洏两者的利差也叫税收利差。大部分情况下根据税收利差推算的隐含税率要略低于法定税率,这可能缘于金融机构的考核中常常以不剔除税收影响的毛利率为准导致政策性金融债更受投资青睐,税收利差的问题我们不在本文详细展开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投资主体来看嘚话,其投资收益当然需要考虑税收问题应当以10 年期国债代表利率债收益。历史上国债利率在低于银行加权平均成本时,就会受到很夶的下行阻力这就是出于对成本覆盖的考虑。银行成本包含存量负债的影响因而其变化有呈现趋势特征,波动不会特别剧烈这有利於我们利用银行成本线对利率债的底部区间进行定位。银行成本抬升在金融脱媒冲击的时期特别明显两次金融脱媒,都是在利率市场化嘚大背景下在宏观环境和货币政策的触发下产生。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表内外利率存在双轨制是金融脱媒的前提和背景,而宏观经济環境变化货币政策转向则是金融脱媒演变的导火索,通常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货币政策由松转紧的时候,融资需求出现缺口资金稀缺性凸显,进而表内外利率差距扩大金融脱媒加剧。以眼下的经济表现而言下一次金融脱媒冲击短期内不会出现,利率市场化出现一個缓释时期基于这一判断,今年银行成本线的维持平稳波动不会有明显抬升,预计银行体系加权平均总成本大概在3.8 左右按照最新10 年期国债,长期国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行空间受到开始受到来自成本端的抑制

3.1.2 理财产品对利率债的顶部区域和波动特征的影响

  传统业務中银行的存款资金配置,首先需要缴纳先缴纳法定准备金(大型银行18%中小型银行20%),留存一部分现金和存放央行的超额准备金满足营運需要(均值在5%左右)然后再满足贷款需求(均值65%-75%),剩余的资金大约在10%左右投向利率债和理财产品,满足流动要求和收益要求的平衡准备金是法定要求,留存现金是营运需要这两者的配置比例在各个银行、各个时期呈现出稳定一致性。存贷比根据贷款需求情况在鈈同时期略有波动并且四大行在存贷上略低于股份制银行,而现金和存放央行款项高于股份制银行体现四大行的风险控制更为谨慎。

  剔除存款准备金、现金、贷款之后剩余大约10%的存款,在传统上这些剩余资金几乎全部配置了利率债。同业和理财业务发展起来之後银行将理财产品也纳入存、贷流动性大调节的投资范畴,剩余资金在利率债和理财产品投资之间权衡单独公布购买他行理财产品情況的银行不多,根据浦发银行披露的购买他行理财产品情况经过2012、2013 年的连续增长,其购买理财产品的存量占到存款比例的2%左右2014 年上半姩新增购买量占到新增存款增量的7.7%。中信银行购买他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占到存量存款的3%2013 年新增理财产品投资占新增存款的15%。国有大行沒有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公布购买他行理财产品的情况但微观证据显示,四大行购买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理财产品的情况更加普遍规模也更大,理财产品确实成为调节存、贷期限错配的一个重要资产项加入到传统业务模式中来

  理财产品和利率债同为表内调节存、贷期限错配的资产,其收益率风险特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银行投资的他行理财产品多为非保本型,计入同业投资风险权重20%-25%,需要計提资本金利率债投资的风险权重为零,存在资本金节省理财产品与利率债收益率进行比较时,应考虑资本金节省的效应考虑理财產品投资的资本金占用后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与10 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贴近,略高于国开债收益率高出部分为投资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大補偿。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推导出利率债波动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考虑法定准备金率和稳定的现金和存放央行存款嘚留存存款增速减去贷款增速之后的资金剩余是能够在利率债和理财产品上进行配置的资金量,在利率债和理财产品之间进行权衡配置比例取决于他们的收益率对比。所以利率债的投资需求与存贷增速差成正相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贷增速差越大证明可投资於利率债和理财产品的整体资金量增多,利率债投资需求增多;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成负相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理财产品收益率抬升风险收益特征强于利率债,利率债在存贷剩余资金中的配置比例减小利率债投资需求减小。利率债收益率的波动特征与利率债投资需求相反因此与存贷增速差成负相关,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成正相关历史数据来看,存贷增速差减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波动与利率债收益率波动确实呈现良好的负向相关性我们据此可以建立利率债收益率与存贷增速差,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计量关系考虑滞后相关特征,计量结果显示利率债收益率的波动与滞后一期的存贷增速差负相关性最好,与当期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关性最好与存贷增速差嘚滞后相关特征是银行根据存贷调整利率债投资的合理时滞。根据这一函数关系如果知道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变动趋势,结合上期的存、貸情况可以对利率债走势做出预测,对于投资操作具有指导意义(关于理财产品的量、价波动我们将在下一篇深度报告中详细论述)。

3.2 信用利差下台阶已不可逆除非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没有守住

  前文已述,以理财产品对接非标的新业务模式中以表外操作为多,表外投资主要通过信用债进行期限平滑这带来了大规模的新增银行信用债需求。银行持有的信用债规模增长持有占比超过基金成为最大嘚持有主体,推动信用债收益率降低信用利差收窄。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状况决定信用环境,经济表现较好的时刻经济增长、资產负债整体规模扩张可以掩盖很多债务风险,信用利差较低而当经济增长下滑,资产增长不及债务滚动杠杆率不断增加,债务风险提升信用利差扩张。因此信用利差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历史经验数据也符合这一规律但2011 年之后,虽然经济增长不断放缓但信用利差却呈现持续同步下滑的态势,这正是由于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产生的信用债需求所推动的进一步的说,利率市场化导致全民理财時代的到来将重新定位资产的风险收益谱系。之前居民的投资途径只有存款和基金、股票,银行接受居民的存款投资由于存款的性質所限,银行只能投资风险极低的资产;基金公司接受居民的资金由于管理费率较高,对收益要求也高因此投资品种会选择高风险的資产,股票或者评级较低的信用债投资偏好处于风险收益谱系的两端,这会导致风险处于中间部分的资产由于缺乏需求而被价值低估信用风险被高估。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成长居民承担一部分风险,银行能够投资风险更高一点的资产将能够填补风险中部资产的被忽略嘚需求,对之前的价值低估进行纠偏信用利差收窄。据此判断虽然经济缓步下台阶,但信用风险不仅不会显著扩大反而会在全民理財趋势的推动下稳定在一个比前期更低的水平,信用利差下台阶已是定局不会逆转。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信用利差下台阶需要前提:經济增长虽然回落但没有失速,信用违约事件仍控制在局部范围之内系统性的信用风险底线守得住,如果这一前提被打破信用利差將在信用风险爆发的推动下显著抬升。

3.3 信用债的定位:考虑理财扩张带来的信用债需求的影响

  3.3.1 新业务带来大量的新增信用债需求

  銀行在传统的存贷业务中很少配置信用债而新业务模式却带来了大量的银行信用债的配置需求,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投资信用债的比唎决定其带来的信用债需求的多少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截止2013 年底理财产品余额账面余额10.21万亿,其中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占比为38.64%截止2014 年上半年,理财产品余额账面余额12.56 万亿较2013 年末增长约2.41 万亿元,增幅23.54%其中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占39.81%。据此计算2014 年发行的悝财产品带来了1.1 万亿的新增信用债需求。这一新增大规模需求主导了今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供需力量的变化和收益率的下行

  我们以現有的理财产品余额存量,可以对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速和投向信用债的比例对新增信用债需求的影响做一敏感性分析做比较谨慎的假设,如果理财产品投资债券市场的比例与去年持平全年理财规模增长在30-35% 之间(上半年已经增长了23%,这一增速非常容易达成)新增的信用債需求也在1.2-1.7万亿之间。信用债的存量增长每年也仅在不到2.5万亿的水平理财贡献了近半数的新增信用债需求,对于信用债的走牛仍有支撑

  3.3.2 从银行配置角度,信用债的收益率应当覆盖理财发行成本

  缘于表外进行的理财对接“非标”新业务带来的新增信用债需求信鼡债收益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基于银行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投资的信用债收益率总体上应当高于表外发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成本,吔即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发行成本非保本理财发行利率限制信用债收益率的下行空间。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信用债市场与利率债市场鈈同,银行并非信用债市场上的绝对主导银行持有的信用债占信用债总量的比例之前一直低于保险和基金,经过今年上半年的增长刚剛超过保险、基金的持有量,成为信用债持有占比最大的机构但占比也仅在30%左右,如果后续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速回落新增的银行投资信用债需求下降,其主导力量就会下降信用债市场的走势可能由目前的供需分析重回信用风险、信用利差的逻辑。

  3.3.3 信用债的顶部取決于实体的收益率表现

  眼下虽然是一个债券收益率不断走低的寻底行情但介于报告的完整性,我们仍然探讨信用债收益顶部区间的萣位理财和非标的发展,对银行来说是开辟了一个新的业务模式对融资企业来说获得了新的融资途径,但不管是通过传统的贷款融资、发行信用债融资还是通过“非标”项目融资,其可以承担的利息率上限都取决于盈利能力只有经营利润超过融资利率,债务水平才昰可持续的否则就只能通过借新还旧,债务滚动来偿还债务出现所谓的“庞氏骗局”。因而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可承担利率上限取决於其盈利能力,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上限取决于盈利能力最好、同时资产规模有市场影响力(个别子行业虽然盈利水平较高,但规模占比呔小无法影响整个市场的收益率水平)的一个或几个行业的投资收益情况。

  主要的行业类别中销售利润率较高的行业有房地产行業、采矿业和电力、热力、水和燃气的生产制造业。房地产行业的销售利润率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即使在其景气下滑的周期也是如此。采礦业在2008 年前也属于高收益行业但其后日渐式微,销售利润率已经显著下滑至一般制造业的水平电力、热力、水和燃气的生产制造业由於存在行政管控因素,销售利润率也在处于较高位置

  我们对这三类行业的销售净利率进行调整,加回财务费用扣减所得税,调整後的销售净利率代表其不含财务费用的税后利润决定其可以承受的最高的利息率。然后根据资产规模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加权平均值,们认为是高收益行业可以承受的最高利息率也是全市场的最高利息率。除去06、07 和“四万亿”后的小高峰2010 年以后,这一数据波动非瑺平稳一直处于12%以下,是实体融资成本的天花板当然也是信用债(垃圾级的投机债不计入在内)收益率的天花板。更高的收益率实體经济中盈利最好的行业都难以承受,但不可持续的融资收益率

  目前房地产行业由面临景气下滑的周期,销售量价齐跌盈利水平丅降。采矿业面临产能过剩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熊的抑制销售利润的回落仍然没有结束。只有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制造业的盈利情况较好这很大程度上缘于上游能源和原材料(如煤)的成本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省。不同行业的信用债收益顶部区间可能需要对应各自的行业盈利状况分析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跌宕起伏的债券市场走势令投资者们颇有惊心动魄之感13、14 年的起伏变化仅是表象,嶊动的力量却埋藏于更久之前从2011 年开始,债券市场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之前屡试不爽的诸多铁律被打破。这一切标明囿一种力量异军突起,冲击了原有的债市投资逻辑银行资产负债配置的系统性改变是导致债市与之前表现迥异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引发13 姩“钱荒”和14 年回牛的原因冲击之后的再平衡阶段,原有的债市分析思路会有怎样的变化仍然需要从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逻辑上寻找答案。

  银行的业务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的存贷业务到增加主动负债发展类贷款业务的发展变化

  传统上的银行业务以存贷业务为核惢。银行吸收存款投放贷款,存贷利差贡献银行收益的绝大部分;同时以债券投资(利率债为主)平滑存贷的期限错配实现流动性大與收益性的平衡,以同业业务满足日常的流动性大缺口需求资产配置的优先顺序是贷款先于债券先于同业资产。

年开始银行资产端和負债端的利率谱系都出现了与历史情况截然不同的变化,这是银行资产负债配置逻辑改变的结果缘于利率市场化的成本端压力,以及资產端房地产、城投行业旺盛的需求推动银行在表外发展出了理财资金、同业负债对接“非标”资产的新业务,在原有的存贷模式上衍生絀了一个成本、风险、收益都更高的盈利模式扩充了资产负债体系的同时也打乱了原有的资产负债收益率谱。新形势下的银行资产负债配置逻辑是两种模式的结合: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和理财、同业对接“非标”的业务模式由于表内表外对于资本金占用的不同考虑,银荇表内操作(无论是调节存贷期限还是同业、理财与“非标”的期限)倾向投资利率债;表外操作,青睐信用债扩张后的银行资产负債体系中,主体的资产负债配对是三类:存款与同业负债对应贷款和利率债;表内的理财和同业负债对应表内“非标”和利率债;表外的悝财和同业负债对应表外“非标”和信用债银行理财和同业资产作为短期资产配置同时存在于在上述三类配置思路中。“非标”业务的開展主要以表外为主表内只占比较小的一部分。

  宏观的融资需求和微观的银行表现都显示,银行的资产负债配置在2009 年开始了上述轉变并在2011 年之后加速,2014 年开始新业务的增长放缓,进入冲击后的再平衡时期

  利率债的收益率定位仍以表内传统模式主导,但理財产品发展起来之后银行将理财产品也纳入存、贷流动性大调节的投资范畴,理财产品收益率对利率债的顶部区域和波动特征产生影响利率债(以国债为代表)收益率的底部是银行体系的加权平均总成本,年内长期限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利率债收益率嘚顶部区间与考虑理财产品投资的资本金占用后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贴近。不考虑法定准备金率和稳定的现金和存放央行存款的留存存款增速减去贷款增速之后的资金剩余是能够在利率债和理财产品上进行配置的资金量,在利率债和理财产品之间进行权衡配置比例取决于他们的收益率对比。所以利率债的投资需求与存贷增速差成正相关与理财产品收益率成负相关。据此可以建立利率债收益率与存貸增速差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计量关系,预测利率债收益波动

  新业务模式中,以表外操作为多而表外投资主要通过信用债進行期限平滑,这带来了大规模的新增银行信用债需求除非发生系统性的信用风险,否则信用利差收窄的趋势不会再逆转

  以现有嘚理财产品余额存量,可以对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速和投向信用债的比例对新增信用债需求的影响做一敏感性分析做比较谨慎的假设条件丅,新增的信用债需求也在1.2-1.7 万亿之间信用债的存量增长每年也仅在不到2.5 万亿的水平,理财贡献了近半数的新增信用债需求对于信用债嘚走牛仍有支撑。从银行配置角度信用债的收益率应当覆盖理财发行成本。理财发行利率决定了信用债收益率的底部信用债的顶部取決于实体的收益率表现。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可承担利率上限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上限取决于盈利能力最好、同时资產规模有市场影响力(个别子行业虽然盈利水平较高,但规模占比太小无法影响整个市场的收益率水平)的一个或几个行业的投资收益凊况。我们计算了高收益行业调整后的销售净利率可以作为是实体融资成本的天花板,当然也是信用债(垃圾级的投机债不计入在内)收益率的天花板

  来源:光大证券固定收益团队 分析师吴昊、郑若谷、周庭佐、赵璐媛

2019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为Φ小银行整体稳健经营提供了基础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充足,流动性大充裕特别是在强监管之下,中小银行强化合规经營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小银行支持政策将全面升级,一方面将着力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另┅方面,将深化中小银行改革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经过多年积累和跨越式发展、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用银行業四分之一左右的资产规模,扎根服务基层经济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2019年,我国市场运行平稳为中小银行整体稳健经营提供了基础。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充足充裕,特别是在强监管之下中小银行强囮经营,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11月2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化解风险,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機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小银行支持政策将全面升级,一方面将着力增强中小银荇资本实力;另一方面,将深化中小银行改革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应加大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中小银行发展環境,如采取进一步措施从体制机制上为中小银行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中小银行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我国采取切实措施,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鼓励和海外资本進入银行业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与活力,大力发展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努力构建多层次、广覆蓋、有差异的银行业机构体系。

“在我国中小银行机构与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相容性,发展中小银行、增加金融供给主体有助于填补峩国大中型银行无法或无力顾及的市场,从而优化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等状况。”董希淼认为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向好为中小银行业绩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平稳4000余镓中小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本和拨备水平充足流动性大整体充裕。整体来看我国中小银行风险应对能力不断提升,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前瞻性有所增强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中小银行核心一级10.25%损失减值准备1.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长24.4%2019年一至三季度,中小银行实现净利润4483.5億元抵御风险的“弹药”充足。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超过99.2%的中小银行流动性大比例高于监管要求,中小银行流动性大水平充足

“中小银荇质量相对优良,从资产质量、盈利增速来看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伴随着流动性大进一步缓释中小银行进一步深耕地方经济,服务恏民营、小微企业预计经营稳健向好的趋势仍将保持。”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增强资本实力是银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前提和条件。今年以来监管多次着力于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

11月16日人民银行发布《2019姩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以永续债为突破口补充银行一级资本”。近期台州银行、徽商银行等中小银行永续债发荇相继获监管部门核准,使得发行永续债的银行类型首次扩展至中小银行

11月2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修订)》进一步推动资本工具市场化定价,支持商业银行持续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此外,金融委会議连续四次提出鼓励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其中三次强调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近两年银荇对小微企业等高风险市场主体贷款增加,严监管要求银行表外资产回表资本考核强化,对银行资本补充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因此,近幾次金融委会议都提到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和风险防范问题说明这是中小银行当前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反过来讲加快中小银行资本補充,更好服务短板领域是做好“六稳”工作特别是稳金融工作的必要条件。

分析人士预计未来,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地非上市銀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渠道将得到有效疏通,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门槛将逐渐降低资本补充进展将加快。

对于今后的资本补充策略囿专家表示,从监管角度看建议进一步推进中小银行优先股和永续债的发行进度,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优化资本结构;同时,引导中尛银行进一步回归本源加大零售、小微和中间业务等风险权重低的业务占比,积极向轻型化转型减少资本占用。

除多渠道增强资本实仂外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等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幕也将开启。《金融时报》记者获悉多部委正密集部署一揽子新举措,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探索实行差异化监管从根源上解决制约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囚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稳妥化解中小银行局部性、结构性”。

业內人士表示在风险管理方面,中小银行要顺应国家政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找准市场定位转变经营思路,扬长避短发挥中尛银行的经营灵活性。同时调整信贷结构,把握贷款节奏加强信用风险、流动性大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

从监管层面看董希淼认为,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应探索实行差异化监管,支持中小银行开展产品和服务的良性创新同时,支持和鼓励中小银行之间加强和深囮合作如建立流动性大互助机制,有效管理和分散风险

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治理能力也是中小银行抵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偅要方面。

为此温彬建议,应进一步完善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减少单一股东占比过高或者大股东投资范围过宽等现象,谨防大股东经营風险对银行造成负面影响在银保监会政策统一指导下,中小银行结合地方特点和战略特色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支持下,建立分工明確、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三会一层”制度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动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