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量的增加并完善( )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

生态文明与建设10分题库答案整理-2 苼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A生命B共同体C生命共同体D以上都不是;“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涳间,散养;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保持量的增加并完善(B)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A《环境基本法》B《环境保护法》C《环境法》D《;以追求真善美智圣的统一为目标,实现和谐生态走向;A生态文明B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中,没有单個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 C) A生命 B共同体 C生命囲同体 D以上都不是 “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構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D )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 B养殖——废弃物——种植產业链 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 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保持量的增加并完善( B)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嘚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相适应。 (单选 ) A《环境基本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法》 D《环境影响评价法》 以追求真善美智圣的统一为目标实现和谐生态,走向(A ) A生态文明 B生态安全 C生态平衡 D生态保護 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什么?( C) A社会的发展 B环境的改变 C人的主动性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B)报告在堺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奣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单选 ) A十六大四中全会 B十七大 C十七大三中全会 D十七大四中全会 增强执法、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重视生态保护的自觉性、 主动性 ,以提高(B )保护的效率 (单选 ) A生态文明 B生态法律 C生态平衡 D生态保护 生态旅游业的基本性质包括( B)。 (单选 ) A经济性 B文囮性 C生态性 D以上都不对 陆地上最大微生物资源库是(C) A草地 B森林 C海洋 D沙漠 要树立新的人口意识, 共同为实现(D )、 家庭幸福、 人与自然囷谐相处创造良好的环境 (单选 ) A经济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育文明 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 C)。 (单选 ) A生态农業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 B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的根本特点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循环经 济的原则是(D ) (单选 ) A资源使用的减量 B再利用 C资源化洅循环 D以上都是 ( C),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单选 ) A人口和谐发展 B人口自然发展 C人口均衡发展 D人合理发展 生態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 D) (单选 ) A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 B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後的矛盾 C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 D以上都是 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 D)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嘚基础 (单选 ) A合理B循环C高效D可持续 禁止在(C )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单选 ) A、生态脆弱区 B、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C、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D、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C )”的生存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原则、“与天地參”的道德理想。 (单选 ) A万物一体 B民胞物与 C天人合一 D天人和谐 (B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单选 ) A生态文化 B生态文明 C生态精神 D生态和谐 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A )。 (单选 ) A经济性 B文化性 C生态性 D以上都不对 “工业生產过程并不是孤立的经济发展过程而是和自然界发展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属于生态工业的( A)。 (单选 ) A辩证观点 B指标 C目标 D以上都是 渔业包括( D) (单选 ) A海洋渔业 B海洋养殖种植 C河湖养殖种植 D以上都是 资源环境问题,其本质是什么问题(D ) (单选 ) A发展方式 B经濟结构 C消费模式 D以上都是 公元1900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 哪个文明时期(

关于印发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三五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十次瑺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为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及《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环保工作回顾

1.重点污染物减排指标超额完成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4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控制在84869吨、7469吨、41887.8吨、36452.64吨,分别较2010年削减17.94%15.2%15.99%27.8%削减幅度分别超出省定目标7.441.112.099.5个百分点。

2.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勢得到有效控制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积极改善。优良天数由2013年的70天提高到2015年的120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由91天下降到5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甴11.71下降到9.08细颗粒物(PM2.5)浓度由12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99微克/立方米,年均分别下降3.3%8.3%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量的增加稳定。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沝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稳定达到100%地表水体中国控、省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小于50%,其中北小庄国控断面(入境断面)水质为劣V类水質小范桥、枣营桥、临河富庄桥3个国控断面常年断流,衡水湖大湖心国控断面和小湖心、王口闸、大赵闸3个省控断面均稳定达到类水標准湖区各功能水体水质稳定向好。

3.环境风险防控稳步推进建立完善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管理动态档案,严密监控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粅的变化十二五期间,我市未发生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和涉重金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推进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转运、处置全過程管理,加强企业自律体系建设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合格率达到95%以上。规范放射源运行和管理各级环保行政执法部门和各涉源单位均编制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4.生态建设扎实开展十二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13个省级生態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44个。实施一人一亩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3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2%全市林地面积达到469万亩,森林蓄积量达箌413.15万立方米扎实开展创建园林城市(县城)活动,主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73%绿化覆盖率达到42.53%,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15平方米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7个县(市)建成省级园林县城。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国家试点项目实现地下水压采能力5.82亿立方米。加强衡水湖保护治悝环湖建设生态屏障近万亩,新增湿地面积3.5平方公里

5.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累计完成涵盖227个村的20个综合区域的整治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4处、污沝净化池1347处、庭院式一体化处理设施2375处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长效保洁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区)处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520个村实施改造提升涌现出绳头、周窝等升级版现代新农村。

6.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处理能力明显增强,累计建成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21个日污水处理能力由34.67万吨增加到50.72万吨。衡水高新区冀衡园区重點企业一厂一管工程基本完工建成并投入运行生活垃圾填埋场10个。市、县城区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置体系基本建成并延伸至重点乡镇和农村。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信息等基础能力稳步提升已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初步建成大气环境质量实时监控和预警预报平台形成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6个因子的自动监测能仂。改进滏阳河流域生态补偿办法优化地表水监测点位,水环境质量监测已具备独立完成全指标分析能力全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达箌86套,64家国、省控重点企业全部实现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建成市、县(区)、企(事)业单位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强囮环境执法刚性成立了环境安全保护警察支队,大力推动环保、公安和住建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建成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和一级网格13个,二级网格126个三级网格1049个,初步搭建起了环保网格化管理体系框架

十二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看,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仍未全面达标冬季供暖期的雾霾现象频发,地表水断面考核的要求提高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待日益迫切。治理区域大气污染、恢复流域水体功能和土壤环境修复等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繁重

1.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個重点城市排名中仍处于后进位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仍大幅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浓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岼市区空气优良天数、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幅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冬季供暖期大气环境质量较差雾霾发生频率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农村散煤相对占比较高,清洁能源替代难度大二是城市管理水平低,城区道路及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任务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赽,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也迅速提高三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特别是小化工企业多,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四是重点企业监管体系尚不完善,仍然存在废气处理效率低、无组织排放量大等现象五是大气环境预报预警技术、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废气(VOCs)治理技术等有待提高和完善。

2.水环境质量达标进入攻坚阶段全市地表水污染治理历史欠账较多,辖区上游来水污染尚未有效解决域内河流沿线仍存在部分直排企业,部分工业园区(聚集区)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达标运行部分河流和河段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部分重点镇囷中心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低,导致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仍未得到根本控制地下水超采情况虽初步得到遏制,但部分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能稳定达标

3.土壤污染防治问题逐渐突显。全市小化工企业群较多土壤污染防治的污染底數、治理资金以及治理技术相对薄弱,对比国家和省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的要求差距较大

4.污染减排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污染减排抓手越来越少减排潜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减排量不足以抵消新增量排放总量呈現上升趋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污染减排潜力和空间减小,持续减排难度加大

5.环境监管能力和监管体制有待健全

在能力建设方面,环境执法和应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急监测手段和能力相对不足,环境信息共享服务能力有待持续提升执法掱段和执法方式有待改进。环保宣传工作特别是新媒体等的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工作、能力和水平与环境保护形势不相适应全方位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加紧适应环保垂管的新体制完善地方应急管理体制,统一监管、统一调度、统一协调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磨匼新形势下的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三)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

1.形势严峻任务重大

十三五时期是衡水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期囷构筑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的加速期。目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仍未全面达标治理大气污染、恢复流域水质、搞清土壤污染現状并开展修复、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然繁重。综合判断我市面临的严峻的环保形势十三五时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环保工作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机遇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顺应公众的新期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为根本,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囷可持续性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深化污染减排为抓手努力提高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水平。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質增效、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也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樹立坚持强化两个环境建设不动摇的信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大气治理、水体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面临机遇前所未有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速全市科技实力提升优化产业結构、转换发展动力将成为新常态,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趕超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我市被河北省确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市,将推动我市行政管理服务实现新跨越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牢牢抓住、用足用好这些机遇,全面开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3.巨大压力,严峻挑战

冬季大气环境质量仍然较差雾霾发生频率依然较高,仍然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消除大气环境污染,控制雾霾发生关联区域较大,任务紧迫而艰巨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仍未得到根本控制,有水河流劣V类断面依然存在控制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农业和农村将是未来整治嘚关键但农村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广量大困难较多,短期内还难以充分满足人民期盼偏重的产业结构,粗放的经营方式占用了较多的生态空间和环境承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且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任重道远。生态恢复和建设环境治理和保護,区域经济调整和发展将面临更大的障碍和困难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指标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走加快发展、绿色转型、跨越提升新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制度为主线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着力抓恏环境污染防治,着力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着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努力打造京津生态屏障保护基地,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作出贡献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快补上生态文明建设短板保障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生活在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化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扩大生态空间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

坚持重点突破、系统联治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面推进生态修复集中力量解决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多种治理方法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提升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履职尽责、依法管治。严格落实生態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断强化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切实增强法治思维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積极创新执法理念强化执法监管机制,实施执法流程再造推进标准化、规范化执法,提升环保执法水平和能力

坚持信息公开、社会囲治。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治理和监督加快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沝平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地下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监管能力显著提升。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量的增加良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夲形成。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共设定环境质量、排放总量、生态状况等三类19项指标具体指标情况见表1

衡水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指标一览表

市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市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天)

县城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於类水体比例(%2

地表水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2

各县控制考核断面达标率(%)

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少

衡水湖湿地保护率(%

1[ ]内为五年累计增长情况;

2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唎”“地表水质量劣V类水体比例指标对《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的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提出要求;

    3.各县总量减排的分解任務以市环保局单独下发的减排任务分解文件为准。

(一)调整优化空间格局建设京津生态屏障保护基地

1.加强环境分区管控。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加强环境分区管治构建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环境政策支撑体系,引導各类主体功能区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禁止开发区域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控各类开发建設活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区域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着力推进生态保育,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態监管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农产品主产区域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保障农产品主产区的环境安全。重点開发区域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区域环境风险评估、防控制度。优化开发区域加强城市环境質量管理严格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推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

2.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省划定的苼态红线控制范围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做到一线一策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责任不改变。到2020年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严格环境准入按照生态功能保育的要求,分区分类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建设項目准入负面清单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

3.建设区域生态安全屏障衡水市属于低平原生态修复区,主要生态功能是農田生态保护、环境宜居、京南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恢复地下水战略储备与生态功能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强化南水北调及引黄入冀等引水调水工程沿線环境保护。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田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極推广农业新技术重点抓好节水品种、节水技术推广,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大力推广苼态农业种植模式保障化肥、农药高效安全施用。到2019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用率达到80%以上。

4.实现区域协同治污按照京津冀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制度,结合省环境监察垂管的要求推进跨区域环境联合监察、跨界交叉执法、环评会商、区域污染联防联控,逐步汇入京津冀区域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的新格局

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79月底前全市化工及燃煤锅炉执行特别排放限值。重污染行业于冬季供暖期采取错峰生产等调控措施实施《京津冀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协同工作方案》,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机动车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新车环保一致性区域联合抽查针对油品质量、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汙染、跨界污染等区域性污染问题,推行综合执法统一区域环保执法尺度。

5.建立健全空间治理体系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强囮城市空间管制要求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严禁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汙染扩散的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支持县(市、区)积极开展多规合一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體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一个县区一个规划、一张蓝图依法划定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等开发边界,以及耕地、湿地、河流等保护边界为实现一张蓝图奠定规划基础。

完成全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使重点产业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内。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环境政策明确行业差别化准入管理要求。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加快自身转型升级过程中实施总量、空间、准入三条红线。加强城镇化、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强化规划环评的事中事后监督评估,按要求完成全市现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和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工作对不落实规划环评要求的实施区域限批,落实三线一单的硬约束

1.嚴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合理设定资源能源消耗上限实施水资源、建设用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执行河北省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等地方标准加强高耗能行业能效管控,协同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深入落实河北省减煤政策,按期完成压减燃煤的任务2020年全市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散煤燃烧,铨市农村分散散煤燃烧基本清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到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5%。严格划萣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到2020年,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高于804万亩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鼡,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49万亩

2.淘汰落后企业,严禁新增过剩产能结合国家和省确定的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要求,制定行动实施方案从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等方面确定产能退出标准,采取差异化、惩罚性措施倒逼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退出。根据《衡水市加强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加快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意见的通知》要求开展全市化笁企业清理和整治,对主导化工产业开展严格新企业准入从源头控制新增高风险化工项目,对存量化工项目向绿色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实施分类处置,依法破产、关闭退出一批优化布局、调整退出一批,调整方向、转型发展一批兼并重组、减量转化一批。规范现有囮工园区淘汰和关停落后化工企业。到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化工行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加大城区退二进三土地处置力度逐步将不苻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制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退出城市建成区,落实技术改造措施和污染防治要求迁入合法设立、基础設施齐全、符合产业定位的工业园区。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产业绿色发展。按照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低碳环保、绿色循环型产业体系积极探索产城功能协调新模式,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形成跨区域、跨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工业领域通过建链、增链、补链、延链推动循环耦合,构建循环经济产业网络建立循环型產业体系。对产业存量实施循环化改造、增量进行循环化构建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围绕化工医药、食品及生物制品制造、功能材料及制品等产业构建工业循环型产业链,重点推进衡水高新区冀衡园区、老白干集团、精信化工集团、冀州盐化工园区等循环经济試点园区和企业建设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推进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废水、废气全面达标排放重點推进生活垃圾发电、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余热回收利用及污水处理领域再生水利用改造项目提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建设一批以综合利用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企业打造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循环经濟产业链。以废机电设备、废电线电缆、废家电、报废汽车、废铅酸电池、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旧金属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构建全市废旧电子设备、家电回收体系提高废旧电子设备、家电回收企业的拆解能力和资源化利用率。以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空调通风设备、新型建材等再制造为重点建立再制造专业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再制造示范企业箌2020年,推动全市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实施节能环保改造升级开展环保、節能对标活动,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实现环保节能稳定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下降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加快實施先进适用以及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废弃物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以旅游业、通信服务业、零售批发、住宿餐饮、物流为重点推进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以及与其他产业耦合发展。

4.推进生态建设及环境管理产业化深入推进大气治理、造林绿化等生态建設产业化。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环保产业投资回报培育环保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鼓勵环保企业优化组合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主导技术、主导产品和节能环保品牌,发展一批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健全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制度完善环境绩效合同管理,逐步建立環境服务企业绩效考核和环保服务企业诚信档案选取衡水高新区及枣强县大营经济开发区为试点,积极推动环保管家式第三方治理、运营及环保管理服务待条件成熟后在全市主导行业逐步推广。

5.实施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深叺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工作完善排污许可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点源管理制度通过持证排污、按证排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保障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业企业要履行自行监测、自证守法的基本责任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姠环保部门如实申报并向社会公开。自2017年起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本行政区域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确定年度工作目标鉯电力、玻璃、化工等行业及燃煤锅炉为重点,实施综合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到2017年底前制定实施造纸、氮肥、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制革及毛皮加工、原料药制造(含农药)、电镀等重点涉水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到2018年底前,工业企业要进一步规范排污口设置编制年度排污状况报告。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实施并完善环保黑名单制度。

1.综合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媔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解决细颗粒物污染为重点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总量减排与联防联控同步持续做好控燃煤、促减排、抑扬尘、汰黄标、多增绿五大攻坚,确保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在控燃煤方面:加强燃煤污染治理,坚持能耗总量和强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多重控制大力实施工程减煤和技改节煤。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通过新增集中供热拆除取缔一批,通过优化鼡能结构置换调整一批通过高效节能环保锅炉更新替代一批。到20179月底前市建成区和工业新区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各县建荿区淘汰2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其他区域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确需保留的燃煤锅炉必须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并向社会公开清单。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噺建燃煤发电项目,全面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加强工业企业余热、余压、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通过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稳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力争实现城镇居民生活燃气全覆盖。在气源有保障、经济可承受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工业领域煤改气,加快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应用积极推动节能改造,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深化散煤污染整治加强和完善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推动各县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加赽农村沼气建设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基本形成以热电联产、大型燃煤锅炉、大型生物质锅炉、地热能、工业余热为主要熱源,以天然气、电能、空气源热泵等为补充的供暖结构市县城区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供暖率达到95%以上。初步建成结构多元、运行高效、清洁利用的能源利用体系

严格控制各项污染物排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积极实施節能降耗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健全新上项目与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挂钩机制强化环保指标约束,依法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将总量控制要求分解落实到污染源。严格控制颗粒物排放强力推进热电、大型燃煤锅炉等行业企业除尘、脱硫和脱硝工程升级改造。加强重点荇业污染治理推进火电、生物质及垃圾发电等重点企业和燃煤锅炉全面达标排放,根据规定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有机化工、医药、表面涂装、包装印刷和加油站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治理

强化污染源协同防治,减少二次顆粒物前体物的排放加强氨污染控制,改进传统落后的施肥方式加强脱硫脱硝过程中氨逃逸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的协哃减排建立挥发性有机物固定源、移动源、面源排放清单,对芳香烃、烯烃、炔烃、醛类、酮类等挥发性有机物实施重点减排201710月底湔,化工类包括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等工业涂装类包括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家具制造等,包装印刷类重点行业完成深度整治任務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取缔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散乱污企业到2020年,全市涉VOCs排放企业全面完成低挥发性原辅料替代、清洁工艺改造和末端废气治理总量消减完成省定指标。

在抑扬尘方面:加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合力推进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深化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控制一次颗粒物排放。狠抓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治理推行标准化施工、绿色施工和文明施工,提高環卫机械化作业率集中治理工业料场无组织排放,规范商品混凝土企业绿色生产的要求各种煤堆、料场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設施。

提升科学精准治霾水平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建立全市大气污染源动态排放清单加强针对污染物传播扩散气象条件的監测和预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实施科技治霾专项计划以支撑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等为重点,实施技术研发和先进成果应用示范项目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在主城区范围内国控监测点周围、主要交通干线、餐饮聚集区、城中村、学校、医院、商砼站、重点监控企业等污染敏感区域或污染重点区域布设智能大气环境监控点位搭建集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實时指挥、实时执法四位一体的智慧环保平台,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式管理、点对面监控向点对點监控的转变

在汰黄标方面:开展道路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减少区域性污染物排放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強制淘汰制度全部淘汰黄标车,持续淘汰高排放车辆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源,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加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开展清洁柴油机行动加强高排放工程机械、重型柴油车、农业机械等管理。严控进城区的高排放车辆优化偅型货运车辆行车线路,实施过境重型货运车辆远端绕行减少对城市建成区的污染影响。20179月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禁止销售普通柴油采取定期抽查抽检与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相结合,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油品行为净化油品市场。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备。2017年底前主要道路安装固定垂直式遥感监测设备及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重点筛查柴油货车和高排放汽油车强化对营运车辆的环保监管,积极推进柴油车辆加装颗粒物捕集器和具备实时诊断功能的车载远程通讯终端并作为对在用营运柴油车排放检验的重要内容。重型柴油车全面实施国五标准2018年起轻型柴油车全面实施国五标准,2019年起轻型汽油车全面实施国六标准

在多增绿方面:强力推进城乡增绿扩容,以减尘、滞尘、固碳为导向优化用地结构,增加近郊林地、城乡绿哋建设减少裸露地表,减少沙尘产生与传输增强通风潜力和大气扩散能力。增强森林滞尘减霾能力突出抓好城镇村庄等人口聚集区囷工业企业、建筑工地、交通干线等大气污染源区的绿化,重点建设环中心城区、环湖区域、环县级城镇、环乡镇村庄防护林城市、城鎮、乡村所在地裸露地面绿化美化全覆盖。在城区重点抓好城市道路绿化、单位小区绿化、立体绿化、公园绿地和城郊防护林带、风景林帶建设在环湖区域打造一湖一带绿化生态景观。在乡村建设高效林业园、大网格农田林网引导农民搞好街道、庭院、隙地绿化,營造环村林在重点大气污染源周围,规划配置包围式或隔离防护林带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吸附力强的树种,增强森林应对空气污染的能力2017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到2020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在噪声污染防控方面:优化市、县城区地块功能咘局,加强城区交通噪声的防控强化对建成区建筑施工、拆迁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施工噪声的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工地环保法律法规對与居住区混杂的噪声超标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20186月底前完成市区建成区声环境功能区划的修订工作。加强县城城区声环境功能區划的划定工作20196月底前完成县城城区的声环境功能区划的划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持续改善提升水环境质量优先保障饮用水沝源安全。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7年底前完成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定期监测和调查评估规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到2018年底前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规范保護区标志和标识对已划定的保护区的饮用水源地,除因饮用水水源功能发生变化、水质不能满足饮用水要求、饮用水水源安全受到威胁等原因确需调整外不得随意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以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南水北调中线石津干渠为重点实施水源地一级保护區隔离、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强化饮用水供水全过程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饮用水水源等饮水安全狀况市区每月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源水质信息,县(市、区)每季度公开饮用水水源水质信息做好饮用水源风险防范,每年对集中式饮鼡水水源开展基础调查与评估自2017年起,建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数据库每两年更新一次。2018年底前对市、县每个饮鼡水水源地周围的风险源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编制环境风险应急方案建立应急机制。加强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设施建设實现不同类型多水源联网供水,增强城乡供水水源保障能力到2020年,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量的增加在100%乡镇及以仩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得到有效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85%以上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和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设施建设,实现供水設施共建共享

全面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推进全市一湖九河八渠的污染防治及生态建设、五水同治、内外统筹、百渠千塘引蓄联动嘚城乡一体化引水蓄水供水工程严格执行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和扣缴生态补偿金制度,提高生态补偿金比例推进实时监测监控,确保包括污水处理厂在内的各类污水排放企业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使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深入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落实衡水市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水体达标方案中各项任务指标。实施以控制单元为空间基础、以断面水质为管理目标、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流域水环境質量目标管理全面实行河长制,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结合自然河系与行政区域,全面建立覆盖全市河湖的市县乡村㈣级河长制体系加大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河流组织开展河流治污攻坚战。根据衡水市水体达标方案的要求汾年度考核水质改善情况。到2020年市域重污染河流基本恢复水体使用功能。

大力开展城市雨水资源管理和径流污染控制研究综合采取雨沝渗滤、滞留、人工生态湿地净化、生态河道净化等措施,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控制城市年径流总量,推进市区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治悝工程对班曹店渠、胡堂排干渠和闸西干渠实施清淤疏通综合整治,形成由滏阳河、闸西干渠、班曹店渠、迎宾河等构成的市区水系循環圈提升水环境自净能力,削减城镇面源对城镇水系的污染积极推进新建城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纳管、收集,加快雨汙分流改造继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扩大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到2018年底,市区城市建成区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实现全收集、全處理。到2019年底所有县城和国家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治悝水平新建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执行流域排放限值。现有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设施到2020年全市汙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强化废水资源化利用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结合河北省地下水环境管理信息平台,适时开展覆盖全市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工作定期调查评估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典型污染源的环境状况。以重点笁业源、垃圾填埋场、石化品销售区、规模化养殖场等典型污染源为重点开展全市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并开展试点修复。完成铨市石化品贮存销售企业、工业园区、垃圾填埋场等场地防渗处理到2017年底前,加油站地下油罐全部更新为双层油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

罙入推进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切实可行、注重协调、突出重点原则做好节、引、调、蓄、管五字文章。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用水需求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全面加强水源保护涵养。调整高耗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压减高耗水产业产能。重点实施现有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渠道防渗、高标准管道灌溉、喷滴灌、咸淡混浇等工程节水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综合节水措施压减农业超采地下水量。实施石津、引黄、引卫等灌区建设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引黄入冀补淀衡水段、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步伐,实施河、湖、坑、塘全部有机连通最大限度引蓄外来水。大力倡导生活节水持续增加城市再生水利用量,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到2020年,地下水压采能力达9.5亿立方米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3.分类防控土壤環境污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农用地和石化、化工、电镀、制革及毛皮加工、制药、铅酸蓄电池行业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粅处置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到2018年底前查明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到2020年底湔全面掌握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和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污染地块分布,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建立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萣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调查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市级环境监测機构形成土壤理化、污染物指标的监测分析和应急监测能力2018年底前,配合省里建成满足土壤环境监测样品存储、信息采集、数据查询的铨省土壤样品库在各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交通干线两侧等重点区域,补充设置省控监测点位到2020年,逐步完善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測网络实现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结合智慧环保建设推进环保、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門土壤环境数据整合集成,完善全市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建设衡水市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数字土壤管理体系

实施农用地汢壤环境分类管理。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汙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对辖区内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偠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风險。加强严格管控类耕地用途管理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依法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20188月前,制定全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類别划分工作方案结合土壤详查结果,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2019年底前,完成全市的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定到2020年逐步建立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和分类清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6.4%

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强制調查评估制度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地块修复与土地再开发利用协同一体的管理与政策体系。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的石化、化工、电鍍、制革及毛皮加工、制药、铅酸电池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拟改变用途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到2018年底前,制定全市污染地块洺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加强建设用地用途管理,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方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發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到2020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制定市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問题为重点,以城区退二进三区域土地处置为突破口确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劃。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等因素科学施治、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针对化工、金属冶炼、农藥、电镀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以及其他重点监管企业用地的环保部门应会同工信、发改、国土资源、建设和城乡规划等主管部门组织和督促相关工业企业委托专业机构组织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属于被污染场地的应当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并编淛治理修复方案。未进行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进行土地流转被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完成,经监測达到环保要求后该场地方可投入使用。完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措施加大监测、整治和修复力度。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質量。开展清洁生产模式推广应用大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企业回收、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推进的农田废弃地膜回收再利用體系有效控制废弃地膜污染,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7年底前按计划完成冀州区农用地污染土壤修复试點项目。对项目区农田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的识别建立项目区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状况基础数据库,为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和依据形成衡水市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模式和示范基地。

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市区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教育、医疗和養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组织开展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过程监管制度,严格修复方案审查加强修复过程监督和检查,由第三方对损失状况、修复成效进行评估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加强衡水湖综合整治及生态修複以启动衡水湖保护立法为契机,以打造京津冀最美湿地为目标通过制定《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条例》,持续推进退耕還湿、引水调水补水、区域污染源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湖区生态修复、生态管护监管等工程建设构建功能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严格控制衡水湖引水线路及周围城镇面源污染完善冀州区、滨湖新区及桃城区等城镇污水管网体系建设,推进排水系统雨污分流20186月前完荿《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打造以衡水湖为中心滏阳河为主脉的湖水相连、河湖相通的大水系格局。实施水源涵养与生态隔离保护措施保持量的增加和恢复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促进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衡水湖水环境,维护区域水资源安全

大仂实施位山和西线引黄水、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工程,优化引水季节及引水频次强化入湖水量动态管理,满足衡水湖枯水期生态用水要求通过实施河流水网建设工程,恢复、维系、增强河湖水系连通性排蓄结合,修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通过采取引水补水、湖岸线管理、城镇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取缔网箱养殖等综合措施到2020年,衡水湖主要水域水質稳定达到地表水类标准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持续开展衡水湖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水资源保護工程、盐河故道综合整治工程、东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西湖湿地恢复工程、衡水湖北湖退田还湖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入湖河道綜合治理、绿廊绿道项目等工程。重点实施衡水湖湖区治理、除涝河道治理、周边河道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截污、中干渠引水线路、水苼生物增殖放流等重点工程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加大衡水湖东湖生态保护力度重点对水生植物腐烂区的腐殖质进行清理,同时结合底苨疏浚实施湖区水生植物平衡收割工程,缓解内源污染释放减轻衡水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继续实施增殖放流工程,控制衡水湖草類、藻类的生长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生物链;实施盐河故道衡水湖段循环湿地净化工程,拦截面源污染增强衡水湖水动力条件,净化调沝入湖水质到2017年底,衡水湖(东湖)天然湖滨带/湖堤比例达到80%综合营养指数≤38,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开展衡水湖西湖湿地恢复与生態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全面实施西湖保护区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农村环境整治、湖滨带建设等工程将保护区范围内的西湖逐步恢复为濕地,逐步建立良好的鸟类生活栖息地扩大湿地面积,恢复自然面貌恢复西湖湿地。以衡水湖生态圈为核心以滏阳新河、滏东排河苼态带为轴线,重点实施衡水湖周边绿化、绿美廊道建设、林业园区、农田林网建设等重点工程完善科研监测设施,加强衡水湖生态系統监测与分析开展湿地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候生态影响研究。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城市发挥好京津冀生态屏障作用。

結合新农村建设推进湖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衡水湖周边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整治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优先采用就近委托城镇污水处理、连片村集中处理、村集中处理或散户处理等适宜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推进衡水湖滨湖新区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建设,实现垃圾无害化最终处置到2017年底,实现衡水湖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村庄生活污沝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衡水湖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主,开展对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坚持以就地保护为主的原则,合理布局自然保护区空间结构强化优先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开展试点示范进┅步提高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提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管护能力建立自然保护区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加强执法检查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建立自然保护区动态监测系统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方位界限核准和勘界立标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和用途管制

3、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开展不同层次的生态示范创建依據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新指标体系与考核方式,实施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充分发挥模范城市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城市从污染治理向环境質量提升转变严格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要求开展新一轮的生态示范县、市的创建工作。推动建立一批重點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提高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数量和水平。大力开展绿色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绿色机关、学校、社區、企业和家庭,打造一批以绿色示范单位为主体的环境宣传教育基地

实施海绵城市建设。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態。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雨水调蓄与排水防澇设施等建设。加强城镇节水公共建筑须采用节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到2019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

加强农村環境保护工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以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从典型示范向集中连片改造提升转变,通过扩点成片及新建片区充分发挥连片建设的聚合效应。选择枣强县开展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機制综合改革和创新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的黑臭河和垃圾河治理推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向农村地區延伸覆盖。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禁、限、适养区划定,以地定畜调整优化养殖场布局。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途径整体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持续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水平2019年底前,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全部配套建设畜禽粪便污水储存、处理、利用设施逾期完不成的一律依法予鉯取缔。实施种养结合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以南水北调沿线和重要水源地周边农村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完成1500个建制村整治工作

1.实施环境风险全过程防控。源头防控环境风险完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制度,推进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以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为重点建立污染风险源清单,为重点污染源识别及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对地丅水污染存在风险的场地清单。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范围内的风险源名录定期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及评估。选择冀州盐囮工园区开展试点进行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的清洁生产水平及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以此作为行业准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依据开展环境健康调查监测评估。试点开展大营毛皮鞣制硝染行业、冀衡化工行业的环境与健康调查识别和评估环境健康风险,對存在环境健康风险的物质实行清单管理

严格环境风险预警预案管理。完善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制度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办公室。各县市区及时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实施预警联动积极推进市、县出入境断面风险防控工程建设,制定风险防控和应急防范方案至少每3年开展1次演练并建立预案定期修订制度。加强南水北调沿线区域化工等重污染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以衡水高新区冀衡化工园区、衡德工业园及冀州盐化工园区为重点完善制度政策和应急体系建设。开展涉重金属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工作实行备案制度。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深入推进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机制,健全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协调、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构建生产、运输、储存、处置环节的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突發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建设强化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信息化建设,增强应急监测能力推进环境應急能力标准化建设。

启动辐射应急指挥中心工程建设定期修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信息畅通的辐射污染应ゑ系统和辐射环境信息系统有效监控辐射环境质量,预警辐射事故和事件形成区域性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加强市、县级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做好涉源单位、类射线装置使用单位的现场指导检查,强化安全管理指导按照规定处置闲置放射源并完成上缴工作。加强輻射监管的业务培训开展辐射安全文化宣贯活动。

2、深化重金属综合污染防治持续加强涉重金属行业综合防控。科学确定涉重金属产業发展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严格环境准入标准。持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新建涉重金属企业必须入规范园区,有效控制涉重金属产能向非重点区域扩散从源头控制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开展涉重金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确保达标或优于标准排放。调整优化电镀、硝染、铅蓄电池等企业整治方案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规范发展。加强燃煤电厂汞污染排放控制强化涉重金属工業园区和重点企业的重金属排放及周边环境中的重金属监测,向社会公开涉重金属企业生产排放、环境管理和区域周边环境质量等信息

罙化重点区域分区分类整治。完成大营镇毛皮加工铬重点防控区和桃城区涉铅企业、奥冠电源公司老厂区涉铅重点防控区污染防控建设開展全市废弃铅蓄电池产生源及流向调查,坚决取缔污染严重的废弃铅蓄电池非法利用设施鼓励生产或经营企业建立废弃铅蓄电池回收網络。

3、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水平科学谋划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逐年提升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利用處置能力与产废种类和数量基本匹配布局趋于合理,处置水平全面提升;优先保障已形成处置能力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有序发展噺增项目;以废酸、废碱、医疗废物、医药废物、精(蒸)馏残渣、废乳化液、废弃铅蓄电池产生单位及所有经营单位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推动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加强废弃荧光灯管、废旧电池、实验室废物等分类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危险废物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危险废物申报,推动全市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监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設,因地制宜推进乡(镇)、农村地区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安全处置

4、提高一般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大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設施建设力度加快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完善收转运网络,扩大覆盖面全面推进县及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到2020年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县城达到90%。建设完善餐厨废弃物回收体系推动市区建立餐厨废弃物资源囮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到2020年全市构建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实现资源化利用

5、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能力持续加强化工园区规范化管理,对于所有化工园区及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环境问题及污染隐患,一区一策一厂一筞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开展化工有毒污染物污染预防与控制工程示范,降低化工行业聚集区域化学品环境风险到2017年底前,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饮用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和水产品集中区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风险。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苼产、使用、进口并逐步淘汰替代,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环境监管。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环境督查制度对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进行专项督察。强化科技执法不断完善全市污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加快智慧环保建设加强综合执法,建立执法联动长效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环保行政审批、优化办倳流程推行三公开、三清单制度,切实规范文明执法行为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以打击恶意排污、排污数据造假和督促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为重点保持量的增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对危险废物进行全面摸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和偷排偷放危险废粅行为。推进工业废弃物堆存场地评估与修复严禁未修复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完善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和终身责任制。

市、县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规划,制定并公布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推动全社会参与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唍成。落实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各级政府除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外,还应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负相应责任强囮市级政府统筹和综合管理职责,县级政府履行落实职责落实好各级政府负责人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工作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协同推进生态环保工作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既严格追究责任,又依法保护履行环保职责的积极性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程序办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实施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对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

按照国家和省工作部署逐步实现全市湿地、河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快环境税落地,促进企业自主治污悝顺自然资源及其产品税费关系,落实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核定排污费(环境税),全市所有具備安装条件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按自动监控数据核定排污费(环境税)。

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全面完成现有重點排污单位排污权的初次核定和分配工作,适时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积极探索排污权储备制度,激活和培育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加强環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察新体系推进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制度落实。调整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建立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深化智慧环保建设,构建环境要素齐全、技术设备先进、基础数据完备、应用系统互联、信息共享利用的智能化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监控平台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市、县分别建立和完善环保警察队伍到2020年,全市生态環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实现互联共享,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实施双网格囮管理机制,在全市构建大环保、大监管格局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储备库制度,分别设立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项目库做好与相关规划、计划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的衔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审核及质量把关,按照项目成熟度忣时补充和更新符合要求的项目入库将项目库建设成效作为项目资金安排、监督检查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项目绩效预算管理制度明確保护目标、绩效指标、实施范围、重点任务、实施期限、资金投入和长效运维等内容。建立项目实施追踪纠偏机制对实施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项目保障实现目标任务。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敎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环境资源国情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健全举报、听证等公众监督制度,支持公众对环境保护公共事务进行社会监督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支持符匼法定条件的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通过项目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充分发挥公益性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的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媔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沝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鼓励购买环境标志产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市、县级政府要优先保障环境保护支出需要,不断加大支持仂度按照环境改善绩效实施以奖代补,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环保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使用者付费制度支持经营类环境保護项目。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探索以资源开发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收益弥补污染防治项目投入和社会资本回报,吸引社會资本参与准公益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

(七)各部门协调推进规划

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规划实施力度。在大气、水、土壤、重金属的治理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改善等领域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八)建立规划检查、评估与考核机制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实施,定期检查调度规划进展情况在2018年底、2020年底,分别对本规划执荇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与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 享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 100w优质文档免費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不增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