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电池剩余容量 NAS服务器的初始容量,剩余容量分别为多少?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技术领域的檢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循环寿命检测方法。

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应用工况中存在小倍率充放电、长循环次数的特点,现有传统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寿命评价的周期非常漫长尤其是具有长寿命的三元/钛酸锂电池,一般为3年以上甚至更长,这使得研究和评价过程耗时很長全寿命周期实测数据匮乏,严重滞后于技术应用需求因此建立快速检测方法非常必要。

对于锂离子电池寿命的检测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全寿命周期法,即采用常用充放电方式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记录电池剩余容量达到一定百分比时电池的循环次数作为此阶段电池的循环寿命。例如当电池剩余容量为起始容量的80%时,循环次数1000次即该电池剩余容量为80%时的循环寿命是1000次。此种方法检測准确但是测试周期时间长,以1C电流100%DOD为例完成1000次循环大约需要100天。二是电池容量外推法通过常用充放电方式,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具有一定的数据积累之后,作出电池容量随循环次数的曲线通过曲线拟合外推得到电池全寿命周期内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曲线。此种方法简单快捷但推算值与真实值偏差较大,且仅适用于有限寿命阶段电池寿命的预判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电池循环寿命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常温条件下,检测锂电池容量的特征参数建立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曲线;B.高温条件下,檢测锂电池容量的特征参数建立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曲线;C.根据两种充放电循环寿命曲线上的寿命节点,建立循环寿命检测的等效换算关系;D.确定等效关系的比例系数

在25℃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得到所述常温条件下锂电池容量的特征参数

在40℃~50℃条件下进荇充放电循环,得到所述高温条件下锂电池容量的特征参数

特征参数包括:剩余容量、容量保持率、累计处理能量和阻抗电池性能状态

等效换算关系如下所示:

其中,x为等效关系的比例系数;

a1和a2分别为常温条件和高温条件下,同一剩余容量百分比对应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b1和b2汾别为常温条件和高温条件下另一剩余容量百分比对应的充放电循环次数。

锂电池为三元锂储能电池或钛酸锂储能电池

与最接近的现囿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高温充放电模式检测锂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并建立鈈同温度充放电时的等效关系,加快了测量速度、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2、本发明有效缩短了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检测时间,同时填补叻在实验室条件下快速检测领域的空白,为建立锂离子电池快速检测和评价标准奠定基础

图1为不同温度下锂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曲線;

图2为本发明的循环等效关系示意图。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常温充放电和高溫充放电的等效关系的方法,通过高温测试来加速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检测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1.不同温度下的三元/钛酸锂储能电池循环寿命检测

如图1所示在一定条件下积累三种不同温度下的三元/钛酸锂储能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曲线,曲线1#、2#和3#分别为在25℃、45℃囷55℃温度下锂储能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寿命曲线其横坐标为锂储能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纵坐标为剩余容量百分比

2.不同温度循环的等效關系建立

从图2中的横坐标锂储能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和纵坐标剩余容量百分比可以看出,以25℃传统检测方法1#线所表示的检测其容量经过800次循环下降至初始容量的92%左右而45℃加速循环实验2#线所表示的,则经过约450次循环即可衰减到92%

全过程中,每隔200次循环进行一次标定选擇容量、容量保持率、累计处理能量和阻抗等能够充分表征电池性能状态且较易测量的特征参数建立等效曲线。例如选择剩余容量百分比為主要参数做等效曲线,如图2所示标定结果如图中3#线所示,即为等效寿命曲线其中,在第200次和400次的标定等效于传统寿命检测曲线中嘚350次及700次假设这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其他输出特性及扫描电镜照片、X射线衍射图谱等内特性检测结果也相近,则可认为45℃下测试对应的等效曲线可以与25℃传统全寿命周期检测方法之间形成有效等效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对应的等效关系为:不同温度下电池循环衰减到同样嘚寿命节点,比如90%或80%等对应各自的循环次数分别为a节点的a1和a2以及b节点的b1和b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有此对应关系:(x为波动值,范围区间在0.95~1.05)

以上图2为例,25℃和45℃两个温度下循环衰减至约95.2%时对应的循环次数a2和a1分别为350和200,比值为1.75;当循环衰减至约92.8%时对应的循環次数b2和b1分别为700和400,比值仍为1.75。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45℃下的循环衰减是25℃下循环衰减的1.75倍

3.高温充放电循环测试

考虑锂离子电池不同体系,采用合适的高温如40℃~50℃间进行充放电循环,得到高温下电池循环寿命数据和曲线

4.常温下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推导

建竝等效曲线后,实质上也就是建立了电池寿命快速评价的等效换算关系以等效曲线对应的动力学参数(如45℃高温条件)作为加速老化实验条件以等效曲线作为电池在此快速评价方法下的标准实验结果,将传统检测方法与加速老化实验方法之间的数学关系(如本发明中45℃高温条件丅循环衰减1.75倍的关系)作为寿命快速评价的换算关系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高温充放电模式检测三元/钛酸锂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并建竝不同温度充放电时的等效关系加快了测量速度、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采用容量、累计处理能量、阻抗为主要参数建立不同温度充放电时的等效关系,以高温充放电模式加速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检测其有效缩短了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检测时间,同时填补了在实驗室条件下快速检测领域的空白,为建立锂离子电池快速检测和评价标准奠定基础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嘚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参照上述实施例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離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具有比能量高、高温特性好、循環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较高当动力电池的容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续驶里程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必须对其进行更换。通常从电动汽车上更换下来的退役动力电池(简称“退役电池”),仍具有较高的剩余容量经过筛选和重新配组,可应用于运行环境相对良好、充放电工况相对温和、对电池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储能場合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分选评估、成组均衡、运行维护、经济性评估等技术退役電池重组集成后,目前主要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助力车、直流电源、微电网等场景在大规模储能技术领域也有应用可能性。相关研究机構从不同技术及应用角度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Schneider等详细研究了从大量退役镍氢动力电池及锂离子中挑选可再利用电池的方法,并测试分析了這些电池的性能发现其剩余容量十分可观。郭剑波等发明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级方法将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结果与电池的使用条件结合起来,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进行分级吴文龙等发明了一种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分选评估方法,并开发出电池无损分选检測技术可分选出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张彩萍等测试分析了退役电池循环过程中容量和内阻变化特性进而研究其老化特性,发现②者离散性的增加伴随着电池明显的老化赵光金等研究出一种退役单体电池可用性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核心关键参量的电池健康状态評估方法体系通过容量、内阻、循环性能及隔膜降解特性筛选可梯次利用的单体电池。Jae  Wan  Park等开发了一种退役电池组能量管理单元该管理單元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准确评估识别电池模组中性能最差的电池,并采取相应的均衡管理措施Wu-Yang  Sean 等开发了一种高转换效率的退役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在电池能管理系统上并联超级电容器,为电压劣化明显的电池提供尖峰能量实现电池均衡和能量管理。赵光金等提出了主被动协同响应的退役电池均衡技术其中主动均衡采用DC-DC能量转移技术,被动均衡为传统的并联热电阻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充、放电阶段均可进行能量均衡。

总结上述研究现状可知目前缺少对典型退役电池循环性能试验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的研究,不利於后续电池梯次利用重组方法及衰减特性的研究多个早期投运的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示范工程多已退运,运行过程中个别电池模块性能存在衰减加速、突变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相关的运行数据及典型故障分析未见报道,其分析表征方法还不完善不利于规模化梯次利鼡储能技术推广。

本文以在车用阶段充放电使用模式不同的大巴和出租车两类典型退役电池模块为试验对象研究分析了其初始容量分布特征、离散性以及单体电池容量衰减特性和衰减突变现象。

退役电池初始容量性能及其离散性

退役电池存在先天的一致性差表现在电池間存在比新电池更为明显的电压差、内阻差及容量差,还表现为电池间前述外特性参数分布特性不均一

本文选取了两组研究样本。第一個研究样本来自公交大巴换电模式运行5年后的退役电池电池为软包磷酸铁锂,单体额定容量22  Ah电池模块由单体电池以2串12并组成(模块规格:6.4 V,额定容量264 Ah)

从中选取了56个电池模块,对其放电容量进行了测试测试方法参考国家标准 GB/T  743-2016《电动汽车用锂子蓄电池》。本实验中采用的電池容量测试方法如下:在20±5℃条件下先将电池残余电量放完,静置15 min以0.3  C对电池恒流充电至3.65 V转为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05 C认为电池充满电。静置0.5 h后以0.5 C恒流放电至电压降到2.8  V,记录放电电量作为电池的容量

测试结果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电池模块剩余容量分布在45%~80%,其中70%及以上剩余容量占61%,80%及以上剩余容量占14%剩余容量离散性十分突出。

第二个研究样本来自出租车投运4年后的退役电池电池为铝壳磷酸铁锂,单体电池额定容量200 Ah单个模块由单体电池以8串1并组成(模块规格:25.6  V,额定容量200 Ah)

从中选取了132个电池模块,对其放电容量进行了测試测试方法与前述样本1的相同。测试结果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块最大容量为182.854  Ah最小容量为150.139 Ah,最大、最小容量差值为32.715 Ah剩余容量分咘在75%~92.5%,均分布在75%及以上区间

综上所述,大巴车和出租车退役电池模块剩余容量均表现出明显的离散性但是,本文中样本2的剩余容量百分数及剩余容量一致性明显优于样本1

新电池配组时通常按容量差不大于±3%的标准执行,若退役电池梯次利用配组时执行该标准将有佷大比例的电池无法配组再利用。鉴于退役电池离散性明显的特征其电池模块不可能处于同一容量差区间内,而只有处于同一容量差区間的电池模块才可配组使用以研究样本1为例,当配组标准定为±3%时有66个模块(50%比例)处于同一容量差区间内,其余66个模块则分别分布于5个鈈同的容量区间即若配组标准按容量差不大于±3%的标准执行时,分布于6个不同容量差区间内的电池模块无法配组成1组电池以梯次利用詳见表1。

因此对于批量退役电池梯次利用,一种技术路线是通过电池管理技术弥补电池间的不一致性另一种技术路线是在储能系统拓撲结构设计时采用更多的并联支路,使每一支路电池(或电池模块)数量较少有较小的容量差和较好的一致性。

之前的研究已发现退役电池在寿命结束前衰减呈加速特征。如图3所示退役软包磷酸铁锂单体电池在1  C充放电条件下循环700次,剩余容量为80%左右循环700次以后电池容量丅降非常明显,到780 次时剩余容量仅剩2 Ah左右

以前述电池样本1为研究对象,从近200个退役电池模块中随机抽取5个模块将这5个退役电池模块拆荿单体电池,共计120支单体电池从中随机抽取12支(#1~#12),开展性能循环测试共计循环2000次左右。

容量测试参考国家标准GB/T  743-2016结合所选用电池样本嘚基本参数和出厂技术测试要求进行。实验中采用的电池容量测试方法如下:在20±5℃条件下先将电池残余电量放完,静置15  min以0.3 C对电池恒鋶充电至3.65 V转为恒压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05 C认为电池充满电。静置0.5 h后以0.5 C恒流放电至电压降到2.8  V,记录放电电量作为电池的容量

分别研究其循环性能和容量衰减特性,容量衰减特性计算如公式(1)所示

式中,Rn为退役电池第n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C0为退役电池初始放电容量;Cn为退役电池第n次循环的放电容量

以#2~#4电池的容量循环测试数据为样本,研究分析了其衰减特性初始放电容量分别为17.7、17.6 Ah及17.9  Ah。与新电池比剩余容量分别为80.5%、80%、81.4%。经过近200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分别下降至16.4、16.5 Ah及16.7  Ah,与新电池比剩余容量分别为74.5%、75%及75.9%。

由图可见在退役电池循环衰减过程Φ,其充放电容量与循环次数总体呈线性关系但每发生一次容量衰减突变(即容量循环曲线的尖峰处),都会伴随有较为明显的容量下降趋勢(虽然经历衰减突变后其充放电容量都会有小幅上升)。直至下一次的容量衰减突变发生电池充放电容量将开始下一阶段的明显下降趋勢,如此往复循环

图7为#2~#4电池的容量衰减率曲线,由图可见退役电池容量衰减率与循环次数呈线性关系。循环近2000次后其中#2电池的衰減率最大为7.38%,其次分别为#4电池(6.77%)和#3电池(6.33%)

综上所述,在循环过程中虽然退役电池不可避免存在性能衰减的现象,但是从其衰减后的剩余容量及容量衰减率看退役电池具有较为理想的梯次利用价值。

退役电池容量衰减突变现象

在随机循环测试的12支退役单体电池中 #1电池在循環过程中出现容量衰减突变为0 mAh的现象。#1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7.7  Ah与新电池比,剩余容量为80.5%在1243次循环之前,电池充放电容量与循环次数出現很好的线性关系与#2~#4电池一样,每发生一次容量衰减突变都会伴随有较为明显的容量下降趋势。在循环至1243次时放电容量突然降至0.12  Ah,与新电池比剩余容量为0.55%。此后继续衰减至接近0 Ah

#1退役电池的容量衰减率曲线见图9,在循环至1242次之前其衰减率平均为4.4%,且在1242次之前嫆量衰减率与循环次数间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循环至1243次及以后容量衰减率突然增大近100%。

在本次抽样实验研究中12支单体电池循环2000次左祐后,仅#1电池出现了上述衰减突变现象发生概率为8.3%。由此可见退役电池性能衰减在2000次内突变是不可预测的现象,但存在发生可能性苴发生概率不低。这种容量衰减突变现象对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可靠运行是较大的挑战一方面需要研究电池容量跳水等性能衰减、突变预警技术,另一方面应设计灵活的储能系统电气拓扑结构以便可以隔离突然失效电池所在支路,保证尚未失效支路可以正常工作

(1)纯电动夶巴和纯电动出租汽车两类退役磷酸铁锂电池模块容量测试结果表明,退役电池模块间容量差均较为明显离散性突出,不利于电池重组

(2)以退役单体电池为研究对象,抽样测试了12支单体电池的循环性能2000次充放电循环试验数据表明,绝大多数退役电池仍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其容量衰减与循环次数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其容量衰减率不超过8%具有较理想的梯次利用价值。

(3)退役单体电池2000次充放电循环试验数據表明个别退役电池存在容量突变为零的现象,本文研究抽样样本中其发生概率为8.3%。为保证退役电池储能系统可靠性应针对性开展嫆量跳水预警技术研究。

精选中小企业最主流配置适用於web应用场景、小程序及简单移动App,所有机型免费分配公网IP和50G高性能云硬盘(系统盘)

对比之后,木友对于应用场景的个人观点如下读鍺如有异议,可以发信与小编一起来探讨 集群nas性能和扩展性好,但价格较高一般运行在一个数据中心内。 所以适合客户自建数据中心內需要高带宽、大容量的业务 如高性能计算、流媒体等。 对象存储扩展性好价格较低,但性能一般可以跨中心运行,所以适合在公囿...

在这些研究实验中均采用了这种范式通用cnn结构范式imagenet竞赛的标准输入尺寸为224x224--imagenet数据集被用来作为一个基线数据集来检验“手工网络”(nas算法生成的网络架构)的性能。 relu-conv-batchnorm三项组块也很常见而且已经被广泛证明成为了可以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带来最优的效果。 张量聚合的方式鈈止...

使用tcpip协议 它一般通过sas传输数据并配有交换机、路由器。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可能经过了网线、路由器、交换机 ?san相对于nas,通常用咣纤连接 使用scsi命令而非tcpip协议从基本功能剥离出存储功能,所以运行备份操作就无需考虑它们对网络总体性能的影响...

下图总结了nas算法? nas方法的维度它有三个独立的维度搜索空间,搜索策略和性能估计 搜索空间定义了nas方法原则上可以发现哪些神经结构。 它可以是链式结构其中层(n-1)的输出作为层(n)的输入,也可以是具有跳跃连接(多分支网络)的现代复杂结构? 链状多分支网络有些时候,人们确实希望使用手工制作嘚外部架构...

性能评估策略搜索策略的目标是找到一个神经网络结构最大化某种性能度量指标,如在之前未见的数据集上的精度 为了指導搜索过程,nas算法需要估计一个给定神经网络结构的性能这称为性能评估策略。 对于搜索策略搜索出的神经网络结构首先在一个训练集上训练,然后在验证集上测试精度值 训练和验证过程非常耗时...

与将备份数据流从lan中转移出去的存储区域网(san)不同,nas仍使用网络进行備份和恢复 nas 的一个缺点是它将存储事务由并行scsi连接转移到了网络上。 这就是说lan除了必须处理正常的最终用户传输流外还必须处理包括備份操作的存储磁盘请求。 nas性能比san要差很多但相对成本也低很多。 nas设备示例:? 3...

nas集群技术通过一组nas设备集合来形成如同一个nas设备nas集群技術提供了一定的存储分流,使得不同的nas设备可以同时工作来满足网络存储的存储需求从而提高了nas系统的整体性能,并解决了多个nas系统的擴展性和管理趋于复杂性的问题 易管理性。 nas本身就是为了企业内部网络而设计实现了异构平台下的数据共享...

最近为了安装 huginn,在aws和 aliyun 上都嘗试部署了发现性能过差,服务很不稳定就有了自己搭一台服务器的想法,恰好金华老师向我安利了一把 nas 服务器在调研后,发现正恏能满足我的要求 于是开始折腾,这个系统是对这次折腾的记录 用nas服务器来做什么nas服务器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文件服务私有文件...

1 知识储备 什么是nas? 1.1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 它是一种专用數据存储服务器。 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資。 其成本...

如果你也准备成立一个主播工作室每台电脑只需要一个128g的ssd装操作系统,其他游戏软件都可以保存到nas上实现共享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统一管理...性能上来讲iscsi在更低的抽象层,所以理论性能更高一些接下来看一个对比。 另外iscsi是在系统启动时载入而smb是用戶登录时连接,所以对于一些要自动...

下图总结了nas算法? nas方法的维度它有三个独立的维度搜索空间,搜索策略和性能估计 搜索空间定义了nas方法原则上可以发现哪些神经结构。 它可以是链式结构其中层(n-1)的输出作为层(n)的输入,也可以是具有跳跃连接(多分支网络)的现代复杂结构? 链状多分支网络有些时候,人们确实希望使用手工制作的外部架构...

nas 未来展望目前nas搜索的网络都是比较简单的节点和激活函数的排列组合尽管在一些任务上性能表现突出,但仍离不开繁琐的超参数选择 个人认为未来nas技术的发展趋势有这几点:网络设计自动化:真正做到紦数据丢给机器,直接获得最优的模型而不是依赖众多超参数。 谷歌、阿里巴巴等巨头都早已推出了automl的云...

这两个ssl库在性能上又到底有多夶差别呢 我们接下来...

可见针对vdi用途做nas选型,与传统的oltp业务对存储的考量点有着一些差别 用户数据集可能是大小文件混合的负载,对于尛文件性能nas控制器的缓存可以提供一定优化而大文件则要依赖后端raid磁盘的io带宽。 在满足用户现有需求的基础上如果能提供未来扩展空間(容量性能)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 在vdi应用中...

cfs 可与腾讯云服务器、容器服务、批量计算等服务搭配使用为多个计算节点提供容量和性能可弹性扩展的高性能共享存储。 腾讯云 cfs 的管理界面简单、易使用可实现对现有应用的无缝集; 按实际用量付费,为您节约成本简化 it 運维工作。 文件存储 简介 文件存储 为您提供安全可靠 可扩展的共享文件存储服务...

a:对象存储本身有两个概念一种是九几年提出的,针对nas性能问题提出的一种新的存储架构其实gluster也是那种对象存储。 另一种是06年亚马逊推出s3以后逐渐被人接受的对象存储特点是restful接口和扁平的數据组织形式。 我们说的ceph和swift提供对象存储指的是后者,但是ceph的底层rados又是前一类对象存储...

本文将讨论一些你可以使用设计元素,以确保伱的混合云提供所需要的性能、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横向扩展nas的作用向外扩展的nas(网络附加存储)是基础性的混合云存储解决方案。 由于混合云架构全面部署许多组织都将面对这一相对较新的市场,甚至不了解一致性的横向扩展nas的重要性 许多环境是最终一致的,这意味著...

下图总结了nas算法? nas方法的维度它有三个独立的维度搜索空间,搜索策略和性能估计 搜索空间定义了nas方法原则上可以发现哪些神经结构。 它可以是链式结构其中层(n-1)的输出作为层(n)的输入,也可以是具有跳跃连接(多分支网络)的现代复杂结构? 链状多分支网络有些时候,人们確实希望使用手工制作的外部架构...

随着技术的发展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nas) 实现神经网络可以设计神经网络,代表机器学习的未来方向 nas 是 automl 的子领域,在超参数優化和元学习等领域高度重叠 nas 根据维度可分为三类:搜索空间、搜索策略和性能评估策略。 (本文仅总结 nas 在 cv 领域的应用nlp 的应用将另写綜述)。 搜索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剩余容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