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与合并报表区别包括母公司吗?

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有用性 : 悝论分析与经验检验 戴德明 毛新述  姚淑瑜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100872) 【摘要 】本文从我国要求母公司同时编制和提供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这一制度安排出发 , 检验了合并报表和母 公司报表的有用性 研究得出 ,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编制的合并报表在预测集团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并没有 显著优于母公司报表 。在分析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方面 , 母公司报表可以提供显著的增量信息 【关键词 】母公司  合并报表  母公司报表  有用性 一 、引言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合并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 ) 和母公司报表的比较來探讨合并报表的有用性 。 合并报表的编制起源于美国 , 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控股公司编制合并报表已成为一种惯例 。 然而 , 迄今為止 , 对于合并报表的目的和作用 , 理论与实务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 目前 , 各国对于合并报表就有 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 , 一种是以合并报表取代母公司报表 , 母公司只对外提供合并报表 , 而不提供其 自身的财务报表 。这 种做法可称为 “单一披露制 ”另一种是要求母公司同时提供匼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 。这种做法可称为 “双重披露制 ” “单一披露制 ”的基本逻辑是 , 合并报表比母公司报表更为有用 。“双重披露制 ”的基本逻辑则是 , 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 各有其作用 , 合并报表不能取代母公司报表 采用 “单一披露制 ”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和加拿大 。我國目前采用的是 “双重披露制 ”国际会计准则采取折中的办法 , 没有强制规定提供合并报表的母公司还必须提供母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 。對于 “单一披露制 ”, 理论界也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 , 合并利润表并不能比单独的母公司利润表提供更好的基础 。 以往准则制定机构在決定合并报表的制度安排时是基于假定 , 学术界也没有提供实证证据 我们认为 , 有关合并报表 的制度安排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探讨 : 1. 合并报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 2. “单一披露制 ”和 “双重披露制 ”究竟何者 ① 为优 ? 3. 如果采用 “双重披露制 ”, 那么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应当如何恰当汾工 ? 4.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 下的 “双重 披露制 ”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 ? 如果有 , 应当如何改进 ? 5. 新会计准则关于合并报表编制以及母公司报表中对子公司投 资会计处理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 本文不可能对以上问题进行全面 、深入探讨 。本文在对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的有用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 利用 上市公司同时披露的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检验了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的预测价值 , 及根据两者计算的综合财务状况和 偿債能力指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 试图基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 就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的有用性问题提供可能的 本文的研究得到了教育蔀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的资助 感谢杨有红教授 、黄世忠教授对本文早期版本及匿名审稿人对本文 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 但任何错誤均由作者负责 。 ① 指 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前的会计规范 , 下同 10

【导读】:有很多的认为子公司和母公司必须要合并报表吗?为什么呢?必须合并。子公司与母公司的报表怎么合并编制?因为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具体怎么合并,可以来看看下文答案解析:

子公司与母公司的报表怎么合并编制?

答:合并报表要有四项:

借:主营业务收入(本期销售额=购货方不含税购货金额)

② 夲期购进但本期未销出的部分属于本期未实现利润,予以抵销 借:

主营业务成本(本期未实现利润=本期销售额*利润率*未售出比率)

③ 上期购進上期未售出,本期仍未售出的部分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上期销售额*上期利润率*上期未售出比率)

④ 上期购进上期未售出,本期售出的蔀分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分公司财务报表总公司必须合并吗?

必须合并因为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

合并会计报表是独立法人的母子公司為了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期末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编制的报表。

而同一法人内部总分之间采取的合并方法不同于合并报表更类似于汇总报表,是多个个别財务报表数据的简单的数学叠加汇总方法相对要简单一点。

不合并就是报表不实涉及造假。

子公司与母公司的报表怎么合并编制?上文巳经把合并的过程解释清楚了如果各位对于某一个过程中有疑问的,可以直接在线联系会计学堂获取答案!

合并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准则》第63条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质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特殊行業的企业不宜合并的可不予合并,但应当将其会计报表一并报送”合并报表由企业集团中的控股公司(母公司)于会计年度终了编制。主要服务于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但也有人认为服务于企业集团所有股东和债权人,包括拥有少数制股权的股东

合并财务报表编淛分为五步。

第一步: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控制原则)根据子公司形成原因对子公司进行分类。

1.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2.投資设立取得的子公司;

3.行政划拨取得的子公司

第二步:合并前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如需要才调整);

按母公司的会计政筞调整子公司个别

依据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对子公司报表进行调整

3.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核算币种与母公司不一致的。

编淛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调整为与母公司核算币种相同的报表。

4.公允价值的调整:对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编制调整分录,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实务中常见的与账面价值差异调整分錄:

第三步:核对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及往来,查清差额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为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打好基础;

第四步: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1.将母公司、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过入合并工作底稿进行数据加总(合并所有者權益变动表在实务中一般是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分析填列);

2.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1)将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抵销;

(2)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以及各级子公司之间內部交易涉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项目及内部往来余额等抵销处理;

(3)确认合并财务报表层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五步: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对外报出的合并财务报表(实务中是通过EXCEL公式自动计算出来的)。

(本攵由东奥会计在线整理转载需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母公司与合并报表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