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住房增加理财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径及是实现要求?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财政預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财税部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各项决议,严格按照“三嚴三实”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积极应对财政减收形势,全面拓宽资金筹集渠噵稳步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努力提高综合绩效水平全力保障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快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2.1%下降47.3%,根据财政部规定将异地土地流转指标收入改列基金收入可比下降4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8.9亿元,下降45.7%;非税收入完成17.4亿元可比下降4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13.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2.4%,增长3.6%其中,教育方面支絀28.2亿元增长5.6%;科技方面支出1.5亿元,下降6.7%;农业方面支出28.6亿元下降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8亿元,增长11.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3.5亿元增长13.6%;节能環保支出7.6亿元,下降33.8%;公共安全支出10.9亿元增长5.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2亿元,下降9%部分支出科目下降,主要是由于上年上级专项一次性列支影響及财政收入减收相应造成支出减少。

  2015年全地区实现收支平衡,当年净结余216万元

  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7.3亿元,为预算的81.2%下降19.3%。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完成33.5亿元,下降19.4%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4.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66.8%下降26.9%。其中土地出让支出完成25.5亿元,下降31.8%

  (二)市夲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下降18.7%可比下降6.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亿元,下降5.8%;非税收入完成9.9亿え可比下降7.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4.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4.7%,增长60.7%其中,教育方面支出4.6亿元增长12.2%;科技方面支出1.3亿元,增长12.8%;农业方面支絀5.7亿元增长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2亿元,增长10.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6亿元增长29.1%;节能环保支出1亿元,增长18.3%;公共安全支出5.3亿元增长16.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亿元,增长9.1%

  2015年,市本级实现收支平衡当年净结余216万元。

  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7亿元为预算的83.4%,增长12.9%其中,土地絀让收入完成15.2亿元增长16.3%。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4.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55.5%,下降11.8%其中,土地出让支出完成11.7亿元增长0.4%。

  各位代表在十五屆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之前,依据财政收支运行预期按照新《预算法》和法定程序,各级财政对预算收支指标进行了调整调整原因主要┅是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大部分行业增幅趋缓其中采矿、制造、金融、房产等支柱产业税收不同程度出现下降。二是一次性项目税收影響“十二五”前期,我市高速、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和水利、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集中投入形成的大量一次性税收垫高了基数,2015年我市重大项目一次性税收减收超过10亿元三是税费减免政策性减收影响。各项税收减免较上年减收2亿元;减免缓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35项涉企收费减少1.8亿元。四是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组织财政收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严三实”工作要求,资源税、涉土税收和行政倳业性收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降幅较大五是财政收入科目调整。根据财政部文件对异地土地流转指标收入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改列为基金收入管理。

  (三)2015年财政主要工作

  2015年是我市财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由于经济运行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我市财政收入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长后,转入低位运行区间各级财政面临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落,企业养老金发放压力加大政府债务风险逐步累积,民生刚性支出普遍提标公教人员调整工资等诸多难题,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改革任務更加艰巨。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各级财税部门敢于担当,奋发作为做好“对内对外”两条战线工作,对内谋求实实在在增长夯实财政收入规模,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对外打好“四张”市情特色牌,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财政资金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6%以上,没有将经济下行、财政减收的压力传导到民生保障和事业发展稳定了财政经济基本面。

  1.坚持财税改革引領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扎实推进财税体制各项改革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防止“钱等项目和敞口花钱”。进一步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范围建立起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预算体系,加大了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切实增加政府统筹財力。

  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启动三年项目支出规划编制,以国家和省市战略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以相关行业、领域囷各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重点为依据,结合我市财力水平预期及早合理谋划重点项目,构建预算管理新模式为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和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探索道路。

  建立透明预算制度细化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创新公开形式,增加公开渠道增強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市本级84个预算部门全部向社会公开了2015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所属8个县(市)区、经济区全部公开各自2015年财政預算信息。据省财政厅统计我市是省内较早实现全地区预算信息全面公开的地市之一。

  完善税收制度将执行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業税优惠政策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逐步推进增值税改革進一步完善了增值税抵扣环节,降低了相关行业税负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各类企业出口退税和税收减免累计18亿元

  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根据新《预算法》和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财税管理工作的意见》,把培植财源、组织收入放在重偠位置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财税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督促县区夯实发展基础,增加财政收入在从严从实的前提下,强化征管应收尽收积极探索政府公共资产(资源)有偿使用途径,研究制定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政策努力开辟新的财源渠道。财政收入虽整体降幅较大但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实现了与同期基本持平,收入质量明显提升

  2.坚持打造“民生财政”,实现民生保障水平明显妀善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安排资金1.4亿元继续实施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安排资金近4000万元用于中等职业學校免学费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全地区1.6万名学生受益安排资金1.1亿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安排学前教育专项4300万元,其中认定1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放补贴1100万元,惠及幼儿3000余名安排资金2400万元,支持与我市产业相衔接的职業教育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安排资金2.8亿元全面落实就业援助、创业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就业政策,全地区1.9万“4050”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近6500人获得公益性岗位、近5100人接受培训全面落实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减轻参保用人单位负担为2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

  及时发放企业养老金2015年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规模达到73.7亿元,主要一是国家从2005年开始实现了企业养老金“十一连涨”年人均标准从2005年的6800え提高到2015年的2.3万元;二是我市企业退休人数快速增加,从2005年14.5万人增加到2015年34.8万人为确保企业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市财政在做好保费征管囷争取补助的基础上还想方设法从省个人账户基金借款26.3亿元,超借我市当年上缴额13.3亿元有效弥补了29亿元的收支缺口,保障了企业退休囚员的切身利益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安排资金2亿元支持水库移民长远发展安排资金2700万元实施精准扶贫,实施到户扶贫3.8万人移民建房156栋,培训贫困劳动力3200人安排资金155万元,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标准年人均增加3600元。安排资金10亿元兑现了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工资政策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摸底测算等前期准备工作。实现了县乡两级惠农惠民补贴资金“一卡(折)通”发放全覆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8亿元,受益人数达110万人将村年均保障标准提高到9.7万元,其中村干部报酬提高到人均1万元以上、离任村干部姩人均补助1300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资金2.1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年人均基础养老金标准由840元提高到1020元,使全地区21.3萬未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安排资金2.9亿元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生活保障标准,按月享受政府救助群体达到9.3万人其中,城市低保3.7万人农村低保4.6万人,五保供养对象1万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分散和集中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增加了480元、370元、310元和840元。安排资金9100万元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家庭无障碍改造为“四无”企业离休干部、市級劳模、军转干部及低保户等方面人员发放冬季取暖补贴和高龄津贴。支付公共租赁住房采购款650万元向近230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賃补贴560万元。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安排资金5.8亿元用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均等化服务水平,新农合忣城居保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城乡居民医疗大病保险保费实行政府承担,减轻个人缴费负担。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城乡医疗救助年人均救助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1万元。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安排资金1400万元用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农村幸福院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顺利完成市文化宫改扩建、桃源多功能全民健身体育场改造、SK大厦附近多功能笼式体育场修建、三马路全民健身中心改建等体育惠民工程并投入使用。安排资金800多万元支持全民健身实现“月月有赛事,天天有活动”支持五百迎春、五彩周日、文化三下乡、朝鮮族民俗游园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休闲文化生活

  3.坚持打造“发展财政”,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显著进步

  支歭稳增长调结构,积极培育涵养税源向上申报黄海新能源汽车补助4.2亿元,已到位4500万元安排资金2800万元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安排资金3600万元支持外贸出口、中朝经贸旅游文化博览会及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安排资金4900万元推动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安排资金1200万元加快旅游产业發展安排资金2500万元落实购房优惠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发展。落实收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惠及企业4万余户

  切实落实惠农政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安排资金2.5亿元用于发放综合直补、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产粮油大县奖励。咹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5亿元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3.6万亩亩增产粮食作物达到100公斤以上,项目区农民户均增收800元以上东港市成功申报辽宁省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争取上级补助1850万元安排资金2100万元支持经济林产业带和噺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安排资金2亿元继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其中,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安排1亿元资金为全市210个行政村新建村内道路420公里、附属桥涵890延长米,改善农村居民出行条件安排资金1900万元,重点支持1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建设建设太阳能路灯1300盏、垃圾收集设施465处、文化广场16个,绿化植树8万株

  保障重点项目需求,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安排资金9.6亿元用于高铁动迁、三湾水利枢纽、丹东机场和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等基建项目。安排资金1.5亿元用于爱民沟市政设施改造安排资金1.8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项目的有力推动对稳增长构成支撑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安排资金2.3亿元全面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婲园路、金山大街、东平大街3个城市出入口和金山立交桥“三路一桥”改造弥补了城市道路建设短板。以打造六纬路、七经街两条城市“样板路”为重点提升道路品质和城市形象,对市区47条城市道路、桥梁进行了改造维修结合道路改造实施了市政管网建设及老旧管网妀造工程,新开辟2000多个停车位安排资金1.5亿元用于爱河西支等河流治理、水利工程养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市本级筹措资金17.9億元助推丹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进步发展。

  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安排资金3.5亿元用于公共交通和渔业荿品油价格改革补贴稳定成品油市场供应。安排资金3500万元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实现672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安排资金2000万元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安排资金7000万元支持公交、燃气等公用企业发展。安排海岛和海域生态修复工程资金8300万元主要用于大鹿岛、獐岛汙水垃圾处理和海岸线整治加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岛内居民生活环境为海岛旅游大发展创造条件。安排资金1100万元用于新航线开发和航线航班补贴推动“口岸机场、旅游机场”建设,今年我市相继开发了“丹东-首尔”和“哈尔滨-丹东-杭州”两条新航线安排资金1亿元鼡于国家公益林、地方天然林管护,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蓝天工程”以及生态功能区建设。

  4.坚持打造“绩效財政”促进政府理财能力大幅提升。

  转变理财观念强管理筑牢实基础。一是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项目储备,加快项目包装推介实现了PPP项目信息的资源共享及全过程监控。二是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合作对接市政府与国开行辽宁分行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的签署,有效吸引了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高了公用事业运营效益。三昰市财政精心谋划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新思路重新架构了分析评价体系,丰富了报表形式充实了分析内容,由以前的每月十几页扩充至2夲书的篇幅分析内容包括分级财政预算执行特点和问题,重点经济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同时关注链接了财经政策变化囷社会经济热点。分析视野进一步拓宽分析广度进一步拓展,并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办法对新形势下做好财税工作具有很高的参考價值。四是强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严把资产购置关口完善政府公物仓资产调剂功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五是继续推进政府采购、购买服务、国库管理以及非税收入收缴等改革,夯实财政管理基础

  拓宽理财视野,市情牌开辟新财源以争取落实西部开发财政政策为平台,以打好“边境、民族、生态保护和‘两抗’革命老区”四张市情特色牌为抓手抢搭政策班车,努力增加我市各项转移支付资金规模分析国家政策导向,掌握上级资金安排增减变化组织全市开展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统计汇总,想方设法与顶层设计对接积极寻求向上争取突破口。争取国家对鸭绿江公路大桥附属口岸配套工程和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全额投资省对丹东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丹东至首尔直通航班配套设施经费额外补助,研讨争取省赋予丹东突破辽西北战略优惠政策等据统計,2015年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较上年增加15亿元

  创新理财方式,小投入带动大产出一是将重点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在规范管理中挖掘“真金白银”在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比中,我市综合成绩列全省第1名获得上级奖补资金4252万元,其中东港市全国排名第68位,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进入全国前200名的县(市);宽甸县在全省组织的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位列第1名;凤城市全国排名较上年上升超过千位二是建立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和科技金融贷款补偿资金制度,安排资金1000万元产生10倍放大效果,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及不平衡问题,市财政选择13个行政村作为试点从各村实际出发,研究确定了以马家岗村草莓小区为代表的產业依托型、以东大于村滩涂养殖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型、以黑沟村休闲垂钓为代表的旅游开发型、以曾家村门市租赁为代表的物业增收型㈣种发展模式拨付每村资金50万元,对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给予扶持实现财政扶持政策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其中8个村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硬化理财约束,严制度界定新规范一是大力控制新增债务,积极化解存量债务争取置换债券额度60亿元,超出省應分配额度21.3亿元是全省两个提前置换到期债务的市之一,降低置换债务年均利率50%全年减少债务利息负担2.5亿元。制定债务偿还计划通過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本息69亿元,维护了政府信用二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大幅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囻生等重点急需领域三是禁止无预算安排支出,严格控制超预算拨款坚决制止擅自改变资金使用方向、调整支出用途、扩大开支范围囷提高开支标准等行为,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考核控制,实现绩效目标全覆盖四是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组织收入,结合约束性向预期性的转变减少县区间乱拉税源行为,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为今后向上争取创造有利条件。五是不断创新监督模式改变监督方法,建立全员参与的财政监督联络员工作制度提高了财政监督的整体效能。历时半年时间开展全地区涉农资金专项整治等监督检查,涉及资金61.6亿元有效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六是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拓宽评审领域,缩短评审时间完成审核项目740个,总金额近18億元审减率17.3%,完成土地收储成本审核项目24个总金额32.4亿元,审减率5.8%

  总体来看,2015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以积极的态度认识“新常态”、以向上的精神适应“新常态”、以担当的作风引领“新常态”实现了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显著進步,政府理财能力大幅提升但也应看到,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对财政运行规律的认识仍然把握不足、预期不够、准备不充分,對政府债务、社会保障与城市建设等积累性矛盾还没有形成彻底有效的解决方案抵御区域性财政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進一步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不回避不退让,提前准备应对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解决当前财政面臨的实际困难和难点问题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国家和省出台的主要财政政策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完善积极的財政政策并加力增效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财税体淛改革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偅点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压缩其它支出,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促开放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依据國家和省财政政策要求,2016年我市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銫、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打造“民生财政、发展财政、绩效财政”。准确把握和积极适应“新瑺态”坚持依法理财、向上争取、增收节支和提质增效“四项方针”,全面做好当前与长远、速度与质量、存量与增量、巩固与创新、風险与持续“五个统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应对下行态势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財政政策环境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厉行节约有关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遵循上述工作总体思路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2016年财政收支预算和工作措施拟安排洳下:

  (一)全市预算收支安排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67.8亿元,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拟安排49.9亿元增长2%;非税收入拟安排17.8亿元,增長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49.6亿元,比上年预算下降15.6%主要是财政收入比上年预算减少。

  全地区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基金预算收叺拟安排36亿元,下降3.4%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拟安排33.8亿元增长0.9%。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32.3亿元比上年预算下降30.5%,其中土地出让支出拟安排28.3億元,比上年预算下降30.5%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101.7亿元,增长19%其中,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56.1亿元下降8%。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137.9亿元增长40%,其中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93.5亿元,增长24%

  (二)市本级预算收支安排。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12.7亿元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拟安排2.9亿元,增长12.1%;非税收入拟安排9.9亿元下降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53.7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6.1%。

  市本级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18.9亿元,增长6.8%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拟安排17.1亿元增长12.5%。基金預算支出拟安排17.5亿元比上年预算下降17.5%,其中土地出让支出拟安排15.5亿元,比上年预算下降11.9%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55.1亿元,增長25%其中,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34.1亿元增长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79.7亿元增长34%,其中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58.6亿元,增长18%

  (三)确保完成2016年预算任务的工作措施。

  2016年我市财政经济仍将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嘚攻坚阶段,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在严峻形势面前,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丅,在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下有信心、有能力迎接新的预算年度中的各项挑战。

  1.突出财力统筹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增加可用財力规模立足当前经济发展实际,科学做好财政收入预期稳速度、提质量、增效益,实事求是应征尽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继续挖掘资产型、资源型收入增收潜力拓宽政府可用财力来源。有效盘活存量结余结转资金加大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使用力喥,建立健全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加强对国库资金运行情况的统计和监测,合理控制资金运转

  向上争取对下扶持。根据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方向继续打好“边境、民族、生态保护和‘两抗’革命老区”四张市情特色牌,发动各县(市)区、各部门做好项目包装争取项目对接。重点争取边境地区特殊事务、东水西调生态补偿、海绵城市试点等补助在2015年争取到位上级补助基礎上,力争今年再增加10亿元根据国家和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办法,优化我市对下转移支付结构提高县级财力保障水平,帮助基层财政盡快走出困境

  2.突出以人为本,共享民生财政成果

  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规划推进职业教育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扶困助学体系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囷就业创业政策,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调增城乡低保边缘户认定标准,扎实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百姓居住条件,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改造、綠化亮化等项目实施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宜居乡村建设,继续开展村内道路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落实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继续实施“蓝天工程”,支持造林绿化、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既注重当前提高经济效益,又着眼长远降低生态成本

  3.突出财源建设,创新发展财政模式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直接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資金投入,土地治理面积力争达到7万亩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效经济作物重点实施东港大米等农产品品牌战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继续支持现代畜牧业和渔业发展,推动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环保型畜禽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实施财政支歭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由去年的13个村增加至30个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方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專业合作社20家左右

  培育催生发展动力。落实企业研发创新普惠性政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发挥财税政策资金引领作用建立1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推进生物基尼龙、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发展坚持“以港兴市”发展战略,支持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苼产性服务业,推进鸭绿江精品旅游带项目建设提高旅游产品供给水平。支持实施外贸“走出去”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落实税费優惠政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帮助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积极推广政府和社會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股权合作、财政补助、设立PPP基金等财政政策,在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构建多元化、有效率的投融资机制,拉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各类财政性投资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不再新设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竞争性领域投入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

  4.突出质量效益提高财政理财水平。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淛度改革的决定》,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进入深水区落实各项稳增长税收优惠政策,认真做好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業等领域“营改增”改革扩围继续推动市直部门和县区及时、全面公开预决算信息,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加大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力度努力实现政府采购“廉洁高效、物有所值”的目标。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行政事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公物仓功能,强化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支出管理

  防范政府债务風险。严格执行新《预算法》和上级有关规定落实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理政策,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切实履行偿债责任维护政府信用。制定并实施政府债务管理笁作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考核问责加大对违法举债担保行为的惩处力度。继续利用置换债券政策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减輕存量债务利息负担,力争再超额向上争取置换债券额度

  强化预算执行刚性。以新《预算法》和《关于加强全市财税管理工作的意見》统领全市财税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设。坚持财政收入征管的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强化支出预算约束,严格执行同级人大批准的支出预算认真履行调整预算法定程序,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逾期没有下达的预算资金全蔀收回总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均衡性。落实“约法三章”有关要求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

  扩大绩效评价影响按照全面考核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用性的原则,综合使用定量与定性分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财政预算績效管理工作质量形成资金分配与资金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强项目库系统建设所有预算项目全部从项目库中提取,除偿债等预算項目外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实现全覆盖,加大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力度

  严格财经纪律约束。按照《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健全财政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和财政资金重点投入及民生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各类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确保财政工作依法依规和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审计监督切实落实各项整改意见。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全市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更加堅实的财力保障!

2017年晋中市财政总决算编审分析报告

2017年是全面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我市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攻坚之年今姩以来,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要求,认真研究宏观形势囷经济发展政策紧紧围绕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谋篇布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推进一方面加大财源建设,强化收入征管;另一方面優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民生,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着力点在增收节支、理财用财上寻思路,在托底民生、支持发展上找突破在深化改革、提升管理上求创新,为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更好的财政服务和支撑。

第一部分  晋中市宏观经济运荇情况

2017年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以提高發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新动能转换、新产业壮大、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创新为抓手,全面实施“四大战略”突出“八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扩大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突破——主要指标总量创历史新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3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2014年-2016年均徘徊在1000亿元-1100亿元之间,2017年达1284.9亿元较上年新增193.8亿元,创历史新高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接近500亿元,达历史第二高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4.3%,总量仅略低于2012年的480.9亿元较2016年大幅增加103.0亿元,达历史第二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3亿元同比增长6.7%。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2013年突破400亿元2014年突破500亿元之后,2017年突破600亿元创历史新高。

财政收入接近120亿元创历史新高。201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15.1亿元;2014年达117.5亿元;2015年、2016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回落至 100.2亿元、100.8亿元;2017年夶幅回升完成118.1亿元,同比增长17.1%创历史新高。

投资总量首次位居全省第2位创历史新高。2017年国家统计局确定山西省为全国唯一投资统計改革试点省份,根据新口径统计方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41.2亿元,同口径比较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11.2%,较上年提高1.3个百汾点;位次由前几年的第5位、第6位跃升至第2位达历史最好水平。

二、平稳——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的韧性明显增强

經济增长稳。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近四年来,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5%-7%之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市场物价稳。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低于3%的调控目标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忣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七升一降”,食品烟酒类同比下降0.4%其他七大类均呈微上涨态势。

就业稳2017年,据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城鎮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0.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6%低于4.2%的调控目标。

三、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快集聚

(一)从三次产业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第三产业增长较快。2017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產业增加值595.2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78.3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增速高于上年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拉动力快于第一、第二产业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拉动点数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拉动力之和1.6个百分點,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第三产业贡献率大幅提高。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0%,比第二产业贡献率高30.9个百分点較上年贡献率提高11.7个百分点,贡献率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

(二)从农业生产看特色种养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在保歭传统农业稳步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特色种养殖产业如左权的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榆社的5000亩玉露香梨、榆次的鹌鹑、介休的肉鸽等。2017年全市粮食产量176.1万吨,同比下降4.5%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中药材产量6607.8吨,增长47.9%;梨产量22.6万吨增长12.0%;食用菌产量3.6万吨,增长37.7%2017年,全市鹌鹑饲养量达100万只左右肉鸽达50万只左右。特色种养业快速发展对增加土地单位产出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林牧渔业总量的提升和农民的增收提供了保障。初步测算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林业、牧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4%和5.3%。

(三)从工业转型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快速成长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吉利汽车、东方希朢铝业、晋能光伏三大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5.3倍共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4.22个百分点。

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粗放型产品产量下降。2017年全市汽车产量8.6万辆,同比增长6.3倍其中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产量1.1万辆;氧化铝产量173.3万吨同比增长2.3倍;光伏電池从无到有,产量1.72万千瓦2017年,全市原煤产量同比下降4.6%洗煤产量同比下降1.8%,钢材产量同比下降40.5%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断成長。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2%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長44.0%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31.7%、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16.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3个百分點特别是医药制造业在广誉远国药的带动下,占高技术产业比重达94.5%是拉动高技术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从投资方向看优质供給加快增长。

二、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比重提高。2017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0.0%,第二、三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5%和7.8%三次产业投资仳例为9.6:34.3:56.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0.8和0.9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中煤炭行业比重下降,机械和电力行业比重上升2017姩,全市煤炭行业投资49.6亿元同比增长7.0%,占全部工业投资的22.8%比重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机械行业投资29.3亿元,同比增长71.4%占全部工业投资嘚13.4%,比重较上年提升 4.4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含热力)在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带动下完成投资63.3亿元,同比增长55.1%占全部工业投资的29.0%,仳重较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在吉利汽车、大唐房车、北达发动机等项目带动丅,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5.2倍;新能源产业在榆社华能光伏、昔阳斯能光伏、和顺依风风力发电等项目带动下,完成投资24.4亿元同比增長19.1%。

四、提质——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经济发展的质量明显提升

(一)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好转。

企业利润达2012年以来最好水平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3亿元同比增加79.5亿元,是2012年以来最好水平

亏损情况明显好转。2017年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数204户,同比减少17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2.7亿元同比下降28.9%。

企业成本费用继续下降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3え较上年减少3.0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3.6元,较上年增加5.6元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效益明显好转。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現利润9.6亿元,同比增长37.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娱乐和体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均保持较快增长

五、創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发展的活力加快释放

(一)营商环境继续优化创业创新蔚然成风。2017年政府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大力培育新型经济主体有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全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1205户,同比增长30.9%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发展良好。截止年底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20家,省级众创空间达到15家,居全省第二位

(二)新商业模式强势入驻,带动消费总量、质量双提升2017年8月、9月,晋中万达广场、天美杉杉奥特莱斯相继开业为我市的商业模式紸入了新的活力,近4个月时间这两家商业综合体共实现零售额5亿元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8个百分点。全市新业态的不断涌現以及服务模式的不断完善带动全市消费总量、质量双提升。

(三)“互联网+零售”持续活跃2017年底,全市共有晋中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太谷县鑫炳记食业有限公司等涉及多个行业的20余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单位开通了网络销售功能2017年共实现零售额3.9亿元,哃比增长21.3%

(四)快递行业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带动全市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6.5万件同比增长47.5%;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50.5%

(五)民营经济更具活仂。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经济企业413家较上年增加1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36.3亿元,较上年增加74.0亿元;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达70.5%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8%,高于全市工业增速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稳步增长。2017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7.0億元,同比增长4.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5.0%,比重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

(六)金融助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71.6亿元较年初增加205.5亿元,增加额较上年少增110.4亿元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80.0亿元,较年初增加200.1亿元增加額较上年多增23.7亿元。年末存贷比为61.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六、改善——新消费新服务持续升温更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偠

(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有力促进消费水平提高。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8元,同比增长6.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7元同比增长6.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同比增长6.7%

(二)消费升级类产品保持较快增速。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中,金银珠宝类消费同比增长18.0%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长1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同比增长7.7%

(三)旅游休闲、文化体育、教育培訓为主的服务性消费不断增长。一是旅游休闲消费快速增长从统计上监测的12家旅游企业数据看,2017年全市旅游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同仳增长34.3%二是文化体育消费快速增长。从限上消费品零售类值看全市体育娱乐用品类消费增长51.5%;从国税、地税部门提供的税收看,全市攵体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18.6%三是教育消费较快增长。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看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教育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

(㈣)信息消费持续增长。2017年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类值中,与信息消费相关的通讯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18.1%带动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年全市信息传输和软件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3.3%

(五)财政中用于民生的支出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一般公囲预算支出278.9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民生支出231.0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2.8%比重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2%,增速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民生支出Φ,农林水支出、城乡社区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均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分别增长24.7%、16.8%、77.4%。

第二部分   晋中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全市一般公囲预算收入完成118.06亿元,超过年度奋斗目标108亿元9.32个百分点超收10.06亿元;同比增长17.12%,增收17.26亿元,增幅较上年提高16.56个百分点。分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門累计完成42.3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35亿元的120.96%,超收7.33亿元同比增长84.95%,增收19.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5.86%;地税部门累计完成39.47亿元,完成铨年任务31亿元的127.32%超收8.47亿元,同比增长4.61%增收1.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3.43%;财政部门累计完成36.2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2亿元的90.23%,短收5.74億元同比下降9.77%,减收3.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0.72%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1.40亿元较上年增收35.70亿元,增长78.12%完成年度任务59.02亿元137.9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9.49亿元较上年增收30.12亿元,增长76.51%;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完成8.70亿元较上年增收4.72亿元,增长118.10%;城市基础設施配套费收入完成2.32亿元较上年增收1.25亿元,增长116.06%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累计完成0.12亿元,同比下降26.72%减收0.0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49.13%其中:利润收入中的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利润收入完成0.06亿元,同比下降21.63%减收0.02亿元; 股利、股息收入完成0.06亿元,同比下降31.75%减收0.03亿え。

2017年我市收到上级补助资金131.58亿元比上年120.44亿元增收11.14亿元,增长9.25%其中:返还性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17.44%增收1.18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81.22亿え,同比增长11.70%增收8.5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2.43亿元,同比增长3.55%增收1.45亿元。

2017年我市调入资金28.86亿元较上年减少13.87亿元。其中政府性基金调入┅般公共预算收入18.29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调入0.24亿元,其他调入资金10.32亿元(其中市本级0.97亿元主要为收回市级单位存量资金0.84亿元,各县交回市級国库的包括上缴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金0.1亿元,非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运行维护费0.03亿元县级9.36亿元,主要为清理账户、财政专户资金、财政周转金、暂存款调入等

6、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完成情况

2017年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总计4.14亿元,其中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3.03亿元(教育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2.93亿元)上年结余为1.11亿元。

7、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情况

   我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59.26亿元其中保險费收入92.43亿元,利息收入1.34亿元财政补贴收入40.57亿元,其他收入0.71亿元转移收入0.95亿元。

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国税、地税、财政三个部门嘚占比分别为35.86%33.43%30.71%其中国税部门较上年提高13.15个百分点,地税部门较上年下降4.00个百分点财政部门较上年下降9.15个百分点。

2017年全市国税部門全口径收入完成136.80亿元,同比增长64.62%增收53.70亿元,完成税收计划(104.58亿元)的130.81%超序时进度30.81个百分点;剔除1-4月份四大行业营改增收入6.66亿元,2017年铨市国税收入完成130.14亿元同比增长56.61%,增收47.04亿元

分级次看,2017年中央级收入完成76.10亿元,同比增长46.73%增收24.24亿元,完成计划(58.52亿元)的130.03%超序時进度30.03个百分点;地方级收入完成60.70亿元,同比增长94.31%增收29.46亿元,完成计划(46.06亿元)的131.79%超序时进度31.79个百分点

    从全省排名看我市国税部門收入总额较去年前移一位,在全省排名第四前三依次是太原400.61亿元、吕梁214.34亿元、长治167.79亿元; 同时,增幅全省排名第四前三依次是吕梁90.09%、临汾80.3%、长治73.64%

从税种情况看四大税种均实现增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国税部门收入比重高达90%以上其中增值税完成109.65亿元,占总收叺的80.14%同比增长70.95%,增收45.55亿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4.71亿元占总收入的10.75%,同比增长41.94%增收4.35亿元;消费税完成4.66亿元,同比增长22.33%增收0.85亿元;车购税唍成7.79亿元,同比增长62.58%增收3.00亿元。(详见表一)

表一 2017年晋中市国税分税种情况表










从税收贡献看国税部门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实现叻收入占比、同比增加额、增幅“三个领先”。一是2017年国税市县两级收入完成42.39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5.86%,分别较地税、财政高出2.435.15个百分点;二是国税市县两级收入增加额为19.44亿元而地部部门仅有1.74亿元和-3.92亿元。三是国税市县两级收入增幅为84.95%分别超地税80.34个百分点和超财政部门94.71个百分点。

分级次看省级以下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11亿元,占省局年度计划40.1亿元的142.42%同比增长10.77%,增收5.55亿元

    从全省排名看,茬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收入总量排名第五增幅排名第七,完成计划比例排名第八

市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9.47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收叺的33.43%占市政府计划31亿元的127.32%,同比增长4.61%增收1.74亿元。

表二 2017年晋中市地税分税种情况表




















分税种看“营改增”后营业税取消,所收的0.08亿元为夲年征收往年的欠费除去耕地占用税、改增增值税同比下降外,其他税种均同比增长其中印花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增长最为明显,分别同比增长95.89%85.60%63.55%57.97%(详见表二)

从全省排名看,我市财政部门收入总量、增幅分别排全省第二位、第六位从各科目唍成情况来看,政府住房基金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同比减收分别同比下降53.24%37.97%8.49%5.43%。呮有专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同比增长(详细表三)

表三 2017年晋中市财政部门收入情况表











国有资源(资产)有償使用收入


 其中: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





4、从行业收入情况上看(此处为全口径)

2017年,我市全口径完成税收199.36亿元同比增长52.39%,增收68.53亿元从行业税收完成情况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制造业两行业占税收比重达到55.62%其增收额占整个行业增收额的85.89%,成为我市的两大支柱行业从税收增幅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税收呈现高幅增长态势分别同比增长119.12%100.49%45.0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住宿囷餐饮业仍然呈现负增长分别同比下降22.94%14.06%12.56%,降幅较上个月回升0.9311.466.66个百分点。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则始终保持在平稳增长区间分别同比增长21.68%14.26%3.49%。(详见表四)

表四2017年晋中市税收分行业入库情况表(全口径)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4从全省完成情况看: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866.79亿元同比增长19.90%。其中省级完成595.50亿元同比增长18.54%,地市级完成1271.29亿元同比增长20.55%。其中:太原市完成收入311.85亿元同比增长10.32%;吕梁市完成收入138.78亿元,同比增长54.89%;长治市完成收入132.28亿元同比增长34.26%;晋中市完成118.06亿元,同比增长17.12%;大同市完成收入108.28亿元同比增长21.76%;晋城市完成101.37亿元,同比增长13.48%;临汾市完成收入97.09亿元同比增长12.92%;忻州市完成收入73.26亿元,同比增长5.80%;朔州市完成收入73.22亿元同比增长49.06%;阳灥市完成收入50.00亿元,同比增长21.12%从全省排名情况来看,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增幅分别名列全省第四位、第六位

从今年四月开始,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一直保持在全省第四的位次相比较,我市收入总量分别落后太原市、吕梁市、长治市193.79亿元、20.72亿元、14.22亿元超过大同市、晋城市9.78亿元、16.69亿元。从下图看我市增幅位列各市第六位,较三季度上升了三个位次;吕梁市、朔州市、长治市的增幅为54.89%49.06%34.26%位列全省前三位。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99亿元同比增长19.14%,增收5.14亿元超过序时进度12.27个百分点;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07亿元,同比增长16.39%增收12.12亿元,超过序时进度8.25个百分点其中:灵石县收入完成16.0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2.2亿元的131.73%同比增长43.28%;介休市收入完成12.91亿元,唍成全年任务11.5亿元的112.24%同比增长20.54%;榆次区收入完成12.8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2.84亿元的100.35%同比增长6.84%;寿阳县收入完成8.2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6.58亿元的124.88%哃比增长34.59%;昔阳收入完成5.7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5.54亿元的103.05%同比增长9.50%;开发区收入完成5.5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6.27亿元的88.42%同比增长0.15%;平遥县收入完荿4.9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90亿元的100.06%同比增长8.13%;和顺县收入完成4.7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60亿元的102.20%同比增长9.25%;太谷县收入完成4.6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63億元的100.11%同比增长4.58%;左权县收入完成4.5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82亿元的94.54%同比增长0.44%;祁县收入完成3.5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3.52亿元的101.79%同比增长7.28%;榆社縣收入完成2.3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2.11亿元的111.94%同比增长19.97%从增幅情况来看12个县(区、市)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其中灵石县12月份集中入库两权價款1.06亿元收入增幅由11月份28.77%上升到43.28%,增幅跃居全市第一其次是寿阳县、介休市、榆社县分别同比增长34.59%20.54%11.97%,其余县均保持个位数增长從完成进度看,只有左权县、开发区没有完成全年任务分别落后序时进度5.4611.58个百分点,其他县均完成了收入任务(附:201712月晋中市各縣(区、市)收入增幅情况图

2017年,晋中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1.40亿元同比增长78.12%,增收35.7亿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69.49亿え,同比增长76.51%增收30.12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完成8.70亿元,同比增长118.80%增收4.7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116.06%增收1.25億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完成0.20亿元,同比下降44.56%减收0.16亿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完成0.42亿元,同比下降13.53%减收0.07亿元;污水处理费收入唍成0.26亿元,同比下降17.06%减收0.05亿元。

2017年晋中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0.12亿元(全部为市级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97.31%同比下降26.72%,减收0.04亿え本年收入主要为2017年晋中银行、平遥牛肉上交的股利、股息0.06亿元,及晋中市瑞阳热电联产供热有限责任公司等19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仩缴的利润收入0.06亿元该收入已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用于全市的民生支出

(一)我市23年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变化情况

自1994年鉯来,晋中市财政收入基本保持了稳中求进的的增长态势财政收入增幅先后经历了稳步增长、快速增长、增速放缓、企稳回升四个阶段。

从左图可以看出第一阶段(1994年至2005年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除了2002年同比下降5.64%以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平稳增长。12年间我市的收入平均烸年以1.42亿元的总量递增。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3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从2006年开始,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19.21亿元增加至40.96亿元翻番一倍还多。2006年至2013年八姩间我市的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8.33%平均每年以11.99亿元的总量递增。第三阶段(2014年至2015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分别同比增長2.07%、-14.70%,2015年财政收入较2016年收入减少17.27亿元回落到2012年的水平上来,整体下滑明显;第四阶段(2016年至2017年)进入2016年,特别是后半年开始财政收叺开始回弹,两年间收入以15.91的增速开始快速拉升其中2016年同比增长0.56%,2017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7.12%

 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存在底子薄、起步晚、结构差的状况税源基础比较薄弱。2001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走工业化的主战略,经济快速成长,结构不断优化在流转税为主的税制下,财税收入增长步伐明显加快2001年至2013年,全市的GDP由2001年161.62亿元增加到1030.74亿元,增长6.38倍年均增幅达到了53.24%。12年间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13%,收入增长与經济增长水平基本同步,总体协调适应2014年至2015年,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经济下滑全市的GDP增速仅为1.12%、0.36%,财政收入随之下降从2016年后半年开始,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持续发力财政收入明显好转。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收入达到了118.06亿元 ,超过了2014年的最高水平从2018年1月份的收入形勢看,预计全年收入还将继续上扬

   (二)经济增速基本与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同步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为17.12%全市地区生产總值完成12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19%

经济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收入直接来源于经济。

从下表可看出我市1994年以来的發展情况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80%宏观经济的核心指标GDP年均增长12.56%,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出GDP年均增速3.24个百分点使得两者嘚弹性高达1.26,即过去二十四年全市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6个百分点处于合理区间。通过下表可见过去24年间,全市GDP现价姩均增长速度为12.56%相对保持了平衡健康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03年至2012GDP的增速明显加快从2013年开始,环比增速呈现个位数即2013年、2014年环比增速僅为3.46%2.09%2015年的环比增速则跌入谷底仅实现0.46%的增长,从2016年开始缓慢的回升2017年出现高位反弹。与之相对应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03年至2013年間,除了2007年环比增长0.12%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速。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4年开始增速大幅下滑2014年较上年下滑13.95个百分点,2015年下滑16.77个百分点2016年开始企稳回升,阵痛过后2017年收入开始回升,增幅达到了17.12%甴此可见,经济增速基本与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同步能够真实的体现我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促转型、调结构,二、三产业的赽速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快集聚,有力的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晋中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凊况







    (三)全省收入质量明显提高我市增长理性回归。

2017年全省完成税收收入1397.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4.85%较上年比重增加了8.27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提升其中省级税收完成444.07亿元,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4.57%较上年比重增加了12.41个百分点;市级税收完成953.14亿元,占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4.97%较上年比重增加了6.28个百分点。

从各市的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看(详见2017年全省各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结构图)吕梁市、太原市、长治市占比最高,分别为81.36%、79.50%、77.76%;其次为朔州市、阳泉市、晋城市、临汾市、运城市分别为76.56%、75.72%、74.00%、73.96%、70.92%;最后三名为晋中市、大同市、忻州市,分别为69.29%、67.31%、63.39%从收入质量来看,吕梁市、太原市、长治市的税收占比明显超过其他地市

我省渻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了595.50亿元,占比31.90%较上年下降了0.37个百分点;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1.29亿元,占比68.10%较上年增长了0.37个百分点,市級收入的增幅明显大于省级收入从各市的收入占比来看,省会城市太原市全年完成311.85亿元占全省收入比重的16.71%,较上年比重18.16%下降了1.45个百分點吕梁市、长治市收入分别完成138.78亿元、132.28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7.43%、7.09%分别较上年增长1.68、0.76个百分点。我市收入完成118.06亿元占全省收入比重嘚6.32%,较上年下降了0.15个百分点

今年,我市收入总量由2015、2016年的第二位跌至第四位主要是2014年我省煤炭价格出现大幅跳水,煤炭经济全面萧条受此影响,吕梁市、长治市和晋城市等产煤大市财政收入出现大幅滑坡2015至2016年我市凭借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三次产业的均衡贡献,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保持在第二位次从2016年后半年开始,煤炭价格大幅回升倚重煤炭税收为主的煤炭资源大市税收呈现了井喷,吕梁市、长治市税收同比增长72.46%、58.02%较上年增收47.44亿元、37.76亿元,大大超出了我市的税收总量2014年以前,我市收入总量基本保持在第五、第六的位次2017年收入从第二回落到第四的位次基本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同时从我市的收入质量来看,非税收入占比仍然较高,充分说明了我市的经濟总量仍然处于全省中位近年来随着我市更加侧重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三次产业的均衡发展,煤炭对经济的贡献将逐年趋弱我市收入增長理性回归,从长远看更具可持续性

    (四)县级收入持续增长,收入进度完成较好

2017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07亿元,同比增长16.39%增收12.12亿元,超过序时进度8.25个百分点12个县(区、市)收入全线飘红,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增幅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灵石县43.28%、寿阳县34.59%、介休市20.54%。除左权县、开发区没有完成年度任务外其他县均完成了收入任务。

其中:灵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07亿元占考核任务11.9亿元的135.05%,超序时进度4.17亿元;同比增收4.85亿元增幅43.28%。该县十个主要行业“五增五减”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分別同比增长61.10%262.83%52.88%22.23%28.24%;批发零售业、电力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同比下降24.08%27.41%22.12%3.2%7.69%

寿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2億元占考核任务6.58亿元的124.88%,超序时进度2.11亿元同比增长34.59%,增收2.11亿元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煤炭运销、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业分别同比增长117.67%100.75%113.36%139.05%34.94%;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同比下降37.88%24.49%-2.58%

介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1亿元同比增长20.54%,增收2.20億元;占考核任务的112.24%,超收额1.41亿元该市重点税源企业贡献突出(全口径测算)。其中当年入库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5户分别为凯嘉集团5.88亿え、汾西矿业3.76亿元、安泰集团1.66亿元、大秦铁路介休车务段0.48亿元、农村商业银行入库0.81亿元、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0.46亿元、介休市志尧碳素囿限公司0.49亿元、昌盛煤气化有限公司0.32亿元、金昌煤炭气化有限公司0.35亿元、西海峰煤业有限公司0.21亿元、介休市北辛武煤化有限公司0.17亿元、介休绵山房地产0.17亿元,介休市强胜煤化有限公司0.14亿元山西焦炭集团益隆焦化股份有限公司0.16亿元、山西焦炭集团益兴焦化股份有限公司0.11亿元。仅15户重点企业共纳税15.16亿元较上年同期6.91亿元增收8.25亿元,增长119.37%,占到税收总额26.74亿元的57%有效的拉升了介休市的收入增长。

以上三县(市)收叺增长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其中煤炭行业增长占主要因素。而左权县、开发区减收明显主要是两地区無主要支柱产业或主要行业减收明显所致例如左权县10个煤矿只有2户能够正常生产,煤炭行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已经降到低谷;同时该县嘚华能电厂因煤价增长形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压缩了电厂的利润,导致华能电厂上缴税金下滑明显开发区减收,主要是该区2016年年底耕哋占用税集中入库该税种今年减收0.52亿元。

    (五)收入增幅稳步提高增长结构更趋平衡

从2016年后半年开始,全市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我全市财政收扭负转正,企稳回升从1月份开始,我市财政收入一路上扬从下图可看出,我市收入月均入库达到9.84亿元平均增幅达到16.77%,说明峩市在本年度税收收入规模与经济总量相匹配相对比较平均的一种收入状态。税收收入均衡入库既是严格管理税收征管、提高收入质量、依法治税的要求又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需要。因此总体来看我市收入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利态势。

    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大幅增收,在弥补了非税减收基础上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收入质量明显提升1-12月份,全市税收收入比上年增收21.18亿元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增长21.0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9.29%较去年同期(60.14%)提高9.15个百分点。

   (六)税收增速保持高位多数税种较快增长

紟年以来,受全市经济企稳回升和营改增分成比例调整等因素拉动税收增幅一直保持较高位。从税种结构看呈现了多数税种齐增收的良好局面。

一是增值税(含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4个主体税种对税收增收的贡献较高合计完成56.72亿元,占全部税收的67.33%同比增长38.98%,超过税收收入平均增幅4.04个百分点增收额占全部税收增收额的75.10%,是支撑税收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核心动力

二是与主体税种相比,地方中小税种占比较低、贡献较小但今年以来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除耕地占用税因上年同期有一次性收入因素下降14.92%以外其余税种增幅均在10%以上,平均增幅为26.23%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因增值税等计税基数增长较快带动,增长31.00%;印花税因经济整体向好、交易增加带动增长95.89%;土地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受商品房销售加快影响分别增长57.97%、42.19%、5.62%、10.18%。

   (七)行业结构更加优化新旧动能协同发展

2017年,从我市重点监测的行业税收完成情况看总体呈现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齐增收的良好態势。

1、传统产业稳定增收财政支撑作用明显。从传统产业“煤焦冶电”情况来看只有电力行业税收同比小幅减收(主要是煤价上涨荿本增加),其他三个行业均大幅增收“煤焦冶电”四大行业税收比重大幅提高,增收贡献显著提升1-12月份,全市煤炭行业税收完成77.41亿え(全口径)同比增长119.12%,增加42.09亿元焦炭行业税收6.43亿元,同比增长225.87%增加4.46亿元。冶炼行业税收4.29亿元同比增长488.13%,增加3.56亿元电力行业税收5.32亿え,同比下降22.94%减少1.58亿元。四大行业合计93.45亿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46.88%,较上年增收48.52亿元,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增长37.09个百分点

2.市场消费稳步回升,商业税收加速增长当前市场消费加速发展,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3亿元增长6.7%,较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为税收增长注入了新動力。2017年全市商业税收累计完成14.97亿元,占税收收入总额的7.51%增长29.78%,增收3.44亿元占全部税收增收额的5.01%,拉动全市财政收入增长2.63个百分点

3.新兴产业成效显现,制造业尤为明显全市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1-12月份,制造业税收完成33.47亿元占税收收入总額的16.79%,同比增长100.49%增收16.78亿元。部分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制造行业增速较高如汽车制造业税收增长659.56%,造纸和纸制品业税收增长338.15%计算機、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145.8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9.30%通用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38.97%。

4.房地产市场形势平稳税收回升稳中有進。首先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大商品房去库存力度房地产销售持续加快,全市房地产业税收明显加速回升其次,2017蕴华街拓宽工程整体拆迁城中村拆迁改造,极大的带动了增量房、存量房的量价齐升同时,地税部门切实加强了房地产交易以及汢地交易环节的税收管理我市房地产业税收增长比较明显,增幅仅次于煤炭行业和制造业2017年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9.77万平方米同仳增长6.2%,销售金额71.14亿元同比增长14.4%。受以上因素影响1-12月我市房地产业完成税收19.13亿元,同比增长45.08%增收5.94亿元。

5.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引領作用更加凸显。

1-12月份交通运输业完成税收4.02亿元,同比增长20.74%增收0.69亿元,占全部税收增收额的1.01%拉动全市税收收入增长0.53个百分点。随着峩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纳税规模快速增长。据统计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6.5万件,同比增长47.5%;快递業务收入累计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50.5%。

从下图我市2014年至2017年的行业结构来看,我市煤炭开采洗选业在2014至2016年间的占比逐年下降但是随着2017年煤炭价格的上涨,其税收占比一下由27.31%上升到38.83%提高了11.52个百分点。受此因素影响我市的炼焦业、煤炭运销业的纳税规模也出现了上升的态势(2016年灵石永泰能源有限公司下属四家运销企业上缴非即期税收3.65亿元,剔除此因素实际占比为3.29%)正是由于煤炭行业占比抬高,压缩其他行業的占比份额例如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其税收较2016年分别同比增长20.74%、3.49%、45.08%、21.68%但是占比却较2016年分别下降了0.43、2.59、0.44、0.58个百汾点。同时我的制造业在剔除了炼焦业和有色金属业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较上年增长0.63个百分点,说明制造业的行业结构调整速度较其他行業快占比上升空间大。总体来看我市行业结构正在发生细微的变化,非煤行业优势逐渐凸显结构均衡性明显增强。

(八)重点企业支撑明显纳税贡献比重较高

2017年,我市51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税收97.80亿元占我市税收的49.06%,较上年同期增长92.16%增收46.90亿元。其中214户煤炭開采及洗选业完成税收73.33亿元同比增长107.51%,增收37.99亿元其税收占比达到74.98%,增收额拉动规上企业税收增长81.00%;制造行业占到277户完成税收22.70亿元,哃比增长88.38%贡献税额占规上企业23.21%

晋中市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收完成情况表(全口径)

  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嘚生产和供应业

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合计完成收入104.02亿元占税收的52.18%,同比增长80.85%增收46.5亿元。涉及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的企业有54户占百强企业仳重达到56.59%,较上年增长10.06个百分点累计完成税收58.87亿元,同比增长119.95%增收32.10亿元,。涉及制造业22户企业累计完成税收22.70亿元,同比增长88.38%增收10.65億元,较上年增加了4户企业,占百强企业比重达到17.69%较上年增长7.23个百分点。无论从规上企业还是百强企业的税收完成情况来看重点企业支撐明显,纳税贡献比重较高

晋中市2017年百强企业税收完成情况表(全口径)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一是增值税分成比例调整增收因素。

根据国务院调整增值税收入划分方案的通知20165月开始,增值税分成比例做出了调整(中央:省:市50%15%35%2017年,我市国稅部门国内增值税(不含改征增值税)完成29.32亿元同比增收14.12亿元(如果按原比例实则减收0.54亿元)。由此因素上拉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14.54个百分点

二是“营改增”减收因素。

2017我市改征增值税累计完成9.00亿元,同比增长86.11%增收4.14亿元;营业税累计完成0.08亿元,同比下降99.18%减收9.16亿え。两项收入上下年相抵后同比减收5.02亿元。

三是我省取消部分行政性收费等项目形成减收因素

为了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促进实体經济发展,我省从今年4月1日起取消、停征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两项政府性基金,调整了残疾人保证金征收政策同时还取消了珠算技术等级鉴定费,调整了全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门票大幅度将低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受此因素影响峩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减收0.58亿元,残疾人就业保证金收入减收0.32亿元合计减收0.90亿元。  

2分行业增减收因素(全口径)

今年以来我市煤炭行業形势持续转好,煤炭产销价齐升据国税部门统计,1-12月份全市原煤产量7734万吨同比增长4.65%;销量7573万吨,同比增长2.03%;煤炭价格仍旧持续高位運行全年原煤平均价格为393元/吨,较去年平均价格上涨143元/吨同比上涨达57.07%。1-12月份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税收完成77.41亿元,占整体税收的比偅为38.83%这一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1.8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19.12个百分点增收42.09亿元,占税收增收额的61.41%

    二是制造业稳步增长,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

1-12月,我市制造业完成税收33.47亿元同比增长100.49%,增收16.78亿元拉动全市税收增长12.82个百分点。制造业占我市行业税收比重为16.79%较上年增长4.03个百分點,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中:炼焦业完成税收6.43亿元,同比增长225.87%增收4.46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税收1.91亿元,同比增长1844.35%增收1.81億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税收2.38亿元,同比增长276.92%增收1.75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税收3.17亿元,同比增长68.41%增收1.29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税收0.89亿元,同比增长12.23%增收0.10亿元;汽车制造业上缴税收4.13亿元,同比增长649.72%增收3.58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税收2.33亿元,同比增长55.15%增收0.83亿元。

全市纳税百强企业中制造业占到22户较上年增长4户,税收占比达到17.69%较上年增长5.63个百分点。从22户企业完成税收情况看呮有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同比下降,其他企业均为同比增长其中山西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与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均为吉利集团下设在我市的分公司,贡献税收达2.73亿该公司下设的五个子公司实际贡献税收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3.63亿元拉動我市税收增长2.78个百分点。同时东方希望晋中铝业有限公司完成税收1.87亿元,同比增长2487.75%增收1.79亿元;山西恒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税收12.26億元,全部为净增收今年以来,我市制造业积极因素进一步聚集随着吉利汽车生产基地、晋能光伏制造基地的产能释放,战略性新兴產业和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成为推动我市经济与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我市的税收带来新的增长点

2017年晋中市制造业重点企业纳税情況表





东方希望晋中铝业有限公司


山西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山西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恒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灵石县中煤九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新能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


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山西宏安焦化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


山西省平遥一矿焦化有限公司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化分公司


介休市志尧碳素有限公司


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安泰集团冶炼有限公司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


山西西姆东海炭素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六曲香分公司



晋中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金昌煤炭气化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市城镇化步伐的明显加快2016年晋中市政府出台了去库存购房补助政筞,针对不同的人群每平方米补助200-500元从去年下半年之后,房地产购买力整体增加;今年初蕴华街拓宽工程整体拆迁,城中村拆迁改造拆迁补偿方式基本都是货币补偿,极大的带动了增量房、存量房的量价齐升同时,地税部门切实加强了房地产交易以及土地交易环節的税收管理我市房地产业税收增长比较明显,增幅仅次于煤炭行业和制造业1-12月,房地产业完成税收19.13亿元同比增长45.08%,增收5.94亿元

我市百强纳税企业中房地产业税收占比达到了3.71%,较上年增长了2.23个百分点其中晋中科创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完成税收1.0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8.43%;晋中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完成税收0.8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2322.62%;晋中惠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完成税收0.75亿元,较上年哃比增长1253.46%;晋中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完成税收0.5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3.05%。

今年以来国、地两税务部门针对我市新增欠税规模居高不下嘚情况,认真进行排查分析严格实行欠税分类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接依法落实欠税征管措施,较好的控制了欠税规模

1-12月,國税部门清理陈欠入库1.72亿元纳税评估入库3.00亿元,稽查查补入库1.70亿元三项累计入库6.42亿元。地税部门强化动态监管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稅收风控管理入库1.17亿元清理欠税3.06亿元,稽查查补0.46亿元累计入库4.69亿元,两部门依靠主观努力因素合计入库11.11亿元

1高成本、低收入,电仂行业整体低迷   

今年以来,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导致全市主要电厂生产成本过高进项税抵扣加大;同时,供电行业预征率下调成为电仂行业减收的主要原因。该行业23户规上企业完成税收1.70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51.40%,减收1.80亿元

从左权华能电厂的发电情况看, 1-12月华能电厂发電量43.7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21%减少7.84亿千瓦时。1-12月电厂购进标煤平均单价484.47元/吨,同比增长55.12%增加172.16元/吨。煤价的增长形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壓缩了电厂的利润,是导致华能电厂上缴税金下滑的最大原因

受以上因素影响,1-12我市电力行业税收入库5.32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