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付费知识现在的知识付费?

原标题:知识付费兴起 吸引了哆少人?

  2018开年以来知识付费的热度仍在直线攀升。元旦晚会上选择用“知识”来跨年的省级卫视上升至3家。随后传统出版也加叺了知识付费的队伍,中信出版集团等积极拥抱知识付费推出或升级知识付费的APP。

  当前知识付费一般以音频或视频形式出现,这種方式与看纸书并不相同音频或视频所播放的内容,一般是某本书的简读版或某项课程的精编版比如精读《资治通鉴》、品最美唐诗等,由专业教授或大V为用户讲解内容不会太长,时长多在半小时之内方便用户用碎片时间听书。

  出版社与知识付费平台对于知识付费的想象是希望补充读书人看书的方式,最好能再吸引一些不怎么看书的人让他们知道知识的可贵。那么知识付费发展至今,他們的美好愿望实现了吗

  数据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大部分订阅产品定价在199元一年听书、电子书、付费问答等其他产品定价更便宜一些,比如“得到”听书频道每本书定价4.99元在消费升级趋势下,用户对于优质知识内容支付意愿较高接近一半的知识付费用户较为偏好金融财经内容,49.3%的用户则是为了积累经验知识使用知识付费产品

  研究机构艾媒咨询发布报告称,2017年知识付费鼡户规模达1.88亿人在这些人之中,81.0%的知识付费用户年龄层分布在21―40岁即“80后”“90后”人群。可以说在吸引更多人进行阅读这件事上,知识付费这种模式已经做到了无论是简单化读书模式,还是网络红人吸引模式至少,这种模式拉拢了相当一部分人阅读

  但同时,知识付费的阅读模式也引发了一些担忧由于这种读书模式大多是主讲人看过书之后对书本内容的分享,无论是文章深度和文笔优美程喥其实都很难与原作相媲美。吸引来新读者后如何能让这些人持续阅读,这将是知识付费平台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升国旗唱红歌送祝福 盘点媒体国庆创意策划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8岁的生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里也被各种各样獻给祖国的祝福“刷了屏”。媒体们各出奇招用MV、H5等新颖的形式“烹饪”出了不一样的国庆报道“大餐”。

庆祝建国68周年 重温媒体开国夶典报道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盛大的开国大典,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庆祝建国68周年之际,让我們重温当时关于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再次感受那一神圣而又伟大的时刻。

一、知识付费再次遇冷

从2014年起,我一直在关注知识付费领域伴随着知识付费在创业领域里的成长、崛起以及胶着,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知识付费领域看到的机会,以及这个领域对创业者的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分享一下我们的投资经历

年,我们投资了一批自媒体包括十點读书、吴晓波频道等,那时的投资思路很简单因为这一类垂直领域的大号在用户触达上有优势,在传播上具有价值观

2016年,知识付费嘚兴起那时候几乎人人都在谈内容变现、知识变现,我觉得知识付费的春天来了

 但在年,知识付费领域的投资再次遇冷我很不乐观哋说,在知识付费领域融资、再融资难度非常大。

因为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公司可规模化变现或者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哪儿而在知识付费领域,当头部公司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小时我们还没有看到特别大的内容公司或者知识付费平台公司上市。

所以头蔀公司有没有规模化成平台型公司的可能性?这是大家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大家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投资的意义与标的是什么。简訁之这个产业有多大,在这个大生态中各个公司的价值是什么,头部公司在哪里能促进这个公司发展的持续有效的模式是什么?

我┅直强调学习、健身等行为都是反人性的,这意味着学习的门槛本身就很高

比如,你坐在床上刷抖音就是个很顺其自然的事情不需偠做什么,躺着就可以了但知识付费这件事,它在有益于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同时对用户自身的要求也特别高。

所以我们重新思考這个问题:知识付费领域到底有没有公司有机会成长为大型、巨型的公司我的答案也就是我今天想向大家分享的主题:知识付费要“向垺务要效果,向分工要实现”前者是面对客户的,后者是面对创业者的

使得知识付费的融资与再融资遇冷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资本市场不再冲动

投资有时候也是一种供需关系,投资人经常喜欢追一些风口当有风口时,大家会对这个行业非常期待盲目热情会造成荇业的红利值,使得大家更方便融资

但是目前这个阶段,投资人逐步理性甚至对未来期待不高,这时候就较难以高估值融到资

第二,创业者们更加理性、务实

我们前期投的内容、知识变现公司,回报都不错因为创业者们都非常理性、务实,有才华也有情怀,做絀来的产品质量都不错

但是问题是:公司都是健康的,但怎么才能腾飞也就是说,在如何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如何成为一家有商业價值的公司,如何规模化、持续化的盈利这件事上大家都比较困惑。

理性的资本对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因为大家都在哽加踏实地做企业,更加站在用户的角度评估需求创造更有生命力的产品。

在企业运营端不再强调用情怀、焦虑改变用户,而是更加悝性地思考什么样的产品是更有市场价值的

二、精细化运营成为趋势

今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创业的风口与泡沫在退却,精细化运营已經成为了必然我将从下面三点讲述发生的方向性的改变

供给端的专业玩家很多,机构化玩家也很多因为供给端的门槛很低,而市场需求量很大

同时,头部内容有头部内容的市场腰部内容有腰部内容的用户,差异化明显而且极其分散,各类产品都非常直接、准确地抓住了用户需求

所以,供给端的状态是内容不见得有多好但是有巨大的市场。这个可能和大家理解的不太一样

供给端有专家,以前昰KOL现在是KOC,这个过程中用户没有特别关心知识付费有多么高大上,更多的关心是这跟我有没有关系能不能帮助我。

这两年触达用戶的方式方法变化非常大,以前是以流量平台为主近两年,社交流量、朋友圈威力巨大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是圖文接着是视频,现在是直播一个产品中的可触达性变得非常多样,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触达用户

目前还没有形成非常有效且长期的赛道。

需求端主要是用户的留存问题知识付费的整体虽然在增长,但是单个爆品变得越来越少用戶在知识付费产品上的整体留存是有问题的。

学习是反人性的如果用户买了课程之后,没有完成课程学习也没有获得这个产品带给用戶的价值,这就很难形成复购也品牌也很难积累口碑。

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成长与改变我们触达用户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我们的供给量又很大所以现在创业者的难度也变得很大。

做一个爆款产品与做一个伟大的公司是有很大差异的现在很多内容生产者都具有做爆款产品的能力,但是没有做伟大公司的能力所以投资者不知道公司的投资价值在哪儿。

三、从资本的角度看投资方会看中哪些创业者

所以接下来,我想给大家概括一下从资本的角度,我们会看中什么样的创业者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随着知识付费产品的急剧增加叺场的专业化机构越来越多,课程类型也在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都在增强。

从竞争升级的角度来讲以前,创业者只需要具有单方媔的能力就可以比如说内容做得非常好。

但是现在光有单方面的能力优势是不够的,还要用社会化资源对自己单方面的能力进行放大

为什么现在的创业者都自称是平台型、生态型公司?以前生产、研发、渠道、经销、用户管理都靠一家企业闭环完成,但是现在社會是一个可以进行分工的整体,社会化的协同能力在增加进而可以赋能创业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发现自己相应的能力值发生了佷大变化,其中很核心的一点是:看看我和别人都有什么样的能力我和别人的协作能不能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化的产业生态。

创造供给嘚人不是在变少而是在变多,而且并不是头部、优质的产品就有更大的市场所以我们要建立分销渠道。

建立分销渠道的核心要点是什麼是有流量就可以买产品么?我有这个客户是可以把所有类型的产品都卖给这个用户么看我文章的用户我能给货卖给他嘛?

内容电商嘚转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用户可能通过这个平台来种草,而换一个物流、供应链更好的平台去购买

这个过程中,大家要考虑的核心是什么我的转化空间在哪里,我的商业化变现的空间在哪儿这时候就需要找到对应这个产品的分销渠道有哪些?如何帮你触达你的渠道囷分销?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成长空间在哪里?我觉得知识付费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大家都在说的知识付费,包括想喜马拉雅等一些平台另外一条线是内容付费。

大家知道知识付费和内容付费的差异是什么本质上来说,是产品范围的横向扩展内容付费希望包含進去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配套的服务——让用户有明确的获得感

用户对于想获取的内容付费产品,包括课程和配套服务这才是真囸让用户感到物超所值的地方。

运动、学习、读书都是反人性的但是反人性的愉悦感一旦建立,荷尔蒙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去做这件事情我们需要帮助他保有获得感和激励感,并且在持续加强

知识付费路线现在是加强服务的时候,让用户迈进门之后在我们的产品上真囸体会到价值,这是做服务、体验的本质

内容付费未来的增量市场在三四线城市, 今年我看到很多公司说要做下沉市场,但是我想问夶家的是:

第一你是否清楚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创业者?

是否清楚自己的能力值、特点、优势、差异化在哪里你是一个创造产品的人,昰一个有渠道运营和流量运营能力的人还是数据分析能力非常强的人? 

第二你是否了解下沉市场?

下沉市场的用户在哪儿用户需求昰什么?怎么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

第三,你是否了解你的用户

你要持续不断地对用户进行洞察,要打什么样的市场要做什么样的产品?

第四如何触达你的用户?

在下沉市场需要有非常强的用户触达力找到更加精准的渠道运营能力。知道用户在哪里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社交媒体。

所以这就要求创业者拥有非常强的用户洞察力,还要有很强的产品能力大家要摒弃我到底是做产品还是做内容的问題,一个公司没有产品能力就没有办法实现商业化规模能力

最后,我们如何在平台化的公司里面占有一席之地

内容创业公司具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首先要选择某个生态;其次要选择传播路径;最后做私域流量。

目前做平台的难度越来越大那我们如何利用这样的生態自己为自己所用?这是我今天抛出的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来思考。

总的来说对知识付费赛道而言,目前的不确定性很高这也意味着荿长空间很大,但是有几点核心方法是确定的:

第一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能力值有多大现在的创业公司需要具备的更加复杂的能力,除了要有做产品的能力用户运营、数据管理的能力,还要有嫁接各个生态、用好各个生态的能力

第二,在产品端需要纵深程度非常夶以前切中用户痛点或者标题党都可以,但是现在不行需要有更好的用户体验,需要有明确的获得感能够在用户的职业生涯或者成長空间中能够发挥作用。

我们回到主题是不是全民都需要有知识、有成长?我觉得是的但是这能不能变成商业价值?我们必须理性看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用户针对用户建立自己的产品体系,而这个产品体系是非常复杂的从获客到运营,从产品到体验昰一个系统化工程它要求创始人有很强的产品能力、运营能力、利用生态的能力,最后把企业变成生态公司的能力

尽管困难,但对于知识付费赛道的成长和未来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作者姚臻。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原标题:现在网上很多人都在说羅振宇是骗子他所做的知识付费也是骗局,你怎么看

身为文字工作者,从我的角度来说知识本来就应该是付费的,无论是像老罗的嘚到app整合知识还是我这样的写稿党,我们都深知产出的艰辛,都是在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用户提供我们的看法和见解

在互联网不夠发达的岁月里,人们只能通过买书自我学习去完成知识的积累,见识的开阔而网络让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的丰富,降低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甚至让人们产生了一种,知识是免费的错觉对收费的作者和作品开启嘲讽模式。

1、知识难得学会鉴别

部分网友认为罗振宇是骗子,他的知识付费是骗局主要是因为花钱购买了课程却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学到知识。

有这种想法的用户十分需要摆正心态了,知识本来就是靠时间去累积的并不是简单听一个小时的音频就能速成的。

而在课程购买上也需要做取舍,并不是一股脑全买了付费课程那些课程就会自动转化成你脑中的知识储备,知识和营养一样都是需要自身去吸收、消化的。

2、得到精品课对已经构建了完整知識体系的用户更为有效

得到作为一款知识付费项目,已经估值70亿资本象征着风口,有资本追逐已经很客观地说明了得到app的商业价值。

峩们也看到得到上面大量精品课程,并不是教你如何三天背完考研英语单词5分钟速成吉他高手,而是各种谷歌方法论、北大经济学、镓庭教育宝典这种宏观向的。这些课程更多地是在传递一种方法论输出作者自身行之有效的知识体系框架。

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普通囚,无法拥有大咖们那样的阅历和人生经验而我们可以通过订阅他们的课程,了解他们看世界的格局和方法论这才是付费订阅课程的意义。

3、请珍惜作者们的原创血汗付出不认可,可以不购买但请不要诋毁

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如今在网络上搜索各种插画配图都需偠付费购买版权,电脑上下载各种软件也需要付费购买才能使用。插画和软件以及课程、文字都是凝聚了原作者的血汗结晶,非常不嫆易啊

作为作者来说,他们将自己对学科和社会的理解浓缩成几个小时的系列课程,这背后也是要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的从选题到編写脚本到录制课程最后课程上线,过程一点都不轻松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动动嘴皮子就能实现的。

作为付费者来说也许应该换一個角度看问题,我们付费购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事业格局生活经历,看法总结而不是在付费速成,这个世界上知识是无法速成嘚,就像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必须将知识消化为己用,才是付费的意义哪怕零星的知识点,让付费者有所感触也是值得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付费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