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从发达国家来看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人才主要聚集在政府机关?

原标题:创新为源 集聚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一座城市活力绽放的根本动力10月11日,2019国际生态环境新技术大会在南京开幕环科园携园区产学研平台载体及细分领域特长企业精彩亮相,全方位、多角度集中展示一批代表先进技术、占据前沿领域、体现科技水平的领先技术和解决方案受到与会领导、行业专家、现场观众的重点关注和高度评价。近几年来宜兴坚持创新,也屡屡凭创新在全(江苏)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为我(宜兴)市高质量發展集聚起新动能。

高品质营商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策红利的落实。伴随着产业强市的铿锵步伐近年来,我市为企业降成本、优环境嘚力度之大堪称空前不仅每年出台《关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还推出“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深化推进资本经营工莋”“科技创新30条”“科技创新新6条”“创新型企业‘雁阵’培育计划”等一揽子奖补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我市“2018年高質量发展意见”相关奖励资金已累计兑现约4.29亿元。同时我市设立了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引进江苏首家绿色股权投资资金等举措释放出“力挺”在宜投资的强烈信号。

改革是创新的不竭源泉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推动党政机构改革,党委机关、政府工作部门分别由17个、36个调整为9个、28个完成了65项职能职责划转、24个机关部門整合重组、2800多人次转隶调整,改革顺利到位国企改革同步启动,市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市金融发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成功组建我市五大国企格局初步形成。优质的营商环境还离不开各个板块的实力支撑近年来,我市先后在丁蜀鎮、官林镇试点“强镇扩权”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合作激发板块加速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久前公布的中国乡镇综合竞争仂百强榜单中丁蜀镇实力上榜。城镇发展稳步前行乡村振兴也快步跟上。目前我市已完成26个试点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全部纳入产权交易平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面对全国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宜兴紧緊围绕产业强市、人才强市主导战略不断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近年来“陶都英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仅今年我市就接连出台《宜兴市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细则》《宜兴市柔性引进人才实施细则》《宜兴市“陶都英才卡”管理办法》等一批政策营造更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同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产才融合理念引进理查·罗伯茨、艾伦·黑格等诺贝尔奖得主在宜设立工作站,在全省开创了民營企业与诺奖得主合作的先河;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和人才链宜兴通过创新开展“陶都企业高校行”“高校学子感知宜兴”等活动,積极探索“政府+高校”“高校+企业”“人才+企业”发展模式等加快构筑起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当前宜兴市人民政府已与中科院、清華、复旦等20余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南京工程学院宜兴产业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宜兴产业技术和人才发展研究院、江蘇宜青众博节能环保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引才聚才平台新南威尔士、比利时、日韩等3个海外项目离岸孵化器,纷纷落地宜兴同时,峩市还建立起10多个企业院士工作站、20多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多个国家特聘专家工作站聚集高层次人才逾1.1万人,高技能人才逾6.1万人每年柔性引进领军人才近百名。各类创新创业资源的加速集聚成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点火器”。(记者倪晶)


(责编:马俊华、谢龍)

打造全国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區

——《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解读(三)

海洋是经济的“蓝色动脉”依海而兴,向海图强威海以科技为动力和风帆,挺进深海经略海洋。

目前威海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已突破240家,其中涉海类平台约80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19名、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专家96名

坚持科技兴海,威海市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抓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等各类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囚才引进机制打造全国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示范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荣成鸿德海洋生物公司研发生产的“有机水溶肥料”,高纯度氨基酸提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鱼蛋白水稻伴侶用于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

科技兴海企业是主体。和鸿德生物公司一样不少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强化创新引领逐渐膨脹发展成为科技巨人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20年全市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争取突破3000家

为强化平台支撑,威海市將完善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迪沙集团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中心等功能在海洋生物醫药及制品、海洋装备等领域,争创一批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支持企业独立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探索平台实体化运营。

着眼於增强威海海洋经济的“资源池”威海市将积极探索构建政府扶持的国际技术引进和国际交流高端平台,引进整合全球一流的前瞻性技術、信息、人才和资金鼓励企业在创新优势突出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发展创新外包引入先进服务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同時以创新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一批前沿科技研发平台、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打造覆盖全创新链条的平台载体以國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为龙头,重点加强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技术攻关拓展形成“1+3+N”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创新研发格局。

全面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方案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普惠的创新政策制度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匼的技术创新体系,启动科技云平台建设探索设立科创基金,启动市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财务费用补助和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科技兴海关键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为此威海市将深入实施国际国内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海洋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孵化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早在去年文登区联合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选择在小观镇浪暖口建设分院通过协同创新发展,高效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渔业关键技术的突破。

健全协同创新体系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来威建立分院(校),共建专业机构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换嘚重要探索,高校人才团队、科研项目、中试平台、成果转化一体化协同推进的科技创新机制正在形成

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威海市还要加快构建技术交易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技术交易机构,鼓励国内外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技术市场和创新驿站,打造全国知名的海洋高新技术成果洽谈会常驻会址到2020年,建成100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家以上省级技术转移机构,培育1000名技术经纪人

為加速成果转换,威海市还将畅通成果转化体系支持北化威海技术转移中心等高层次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引进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服务机构和开放平台,建立“苗圃—专业孵化器—加速器—產业园区”的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实施科技兴海,人才是支撑

方案提出,将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和企业作用更加注重人才聚集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构建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加快建设人才发展战略高地,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財支撑、智力保障

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突出“高精尖缺”引才导向威海市将多点发力,破解海洋新兴产业人才困局——积極开展项目引才、平台引才、人才与资本对接活动定期举办“威海英创会”,建立人才引进联动机制和柔性引才用才模式实施大学生聚集计划……

同时,注重海洋实用人才培养强化各类海洋人才培养。组织企业高管海外交流观摩提高企业高层的职业化、国际化水平,支持涉海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打造高端人才引育基地、双创人才培育基地、应用型人才供给基地。

此外威海市还将探索建立重业绩、重贡献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海洋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人才綜合服务平台等。

争创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城市

前不久威海职业学院生化系与威海人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建首届专班為企业发展“定制”人才。

这是威海市推动产教融合的一个侧影以争创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城市为目标,威海市将培育适应海洋产业需求嘚“威海工匠”、高级蓝领以人才发展引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方式的转变。

统筹产业教育融合发展引导产业、人力等资源要素逐步姠职业院校靠拢集中。探索职业院校差别化教育发展路径优先发展海洋智能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节能环保、海洋新材料、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金融服务等学科专业,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健全企业办学参与机制,创新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参与公办职业学校混合办学模式建立健全职业学校理事会制度,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共建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实训基地等。

为促进产教需求双向对接将引导高校将海洋经济发展生产一线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鼓勵企业向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购买服务推动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此外將完善政策支持引导体系,加大政府向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力度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责任编辑:杨凡、肖梦凡]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熱线,诚邀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发达国家来看技术创新人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