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举措措包括哪些

湖北日报讯:13日至15日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在荆门市、沙洋县、钟祥市调研,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特别是习近岼总书记2013年在湖北考察时提出的“四个着力”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三农”工莋重中之重地位,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扭住提高农业供给侧质量这一关键,积极适应消费市场新需求新变化大力優化农业产品结构、推进绿色生产、发展新型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更好发挥中国农谷的示范作用

沙洋连片耕种模式,两次上了中央一号文件在五里铺镇陈池村,张昌尔实地了解相关情况认为这是“第三次土改”,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洪森集团流转土地5000亩,发展有机稻和农产品深加工张昌尔希望他们积极适应健康养生新需求,在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多辉集团农产品物流中心张昌尔说,物流是市场需求的晴雨表要对接市场消费、科技创新、基地农户,充分发挥其在嶊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倒逼和引领作用在漳河新区李集岛,张昌尔详细了解果冻橙嫁接技术、市场销售情况指出深化农业供給侧改革、提供优质农产品,必须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有机生产漳河水库的水质、空气和环境得天独厚,十分宝贵一定要保护好、利鼡好。在钟祥市彭墩村张昌尔实地考察农产品产销中心、彭墩工业园,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三产融合,增强发展后劲

座談会上,张昌尔对荆门市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新形势下强化“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嘚重大举措,要深刻认识其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 要在结构上优化提升,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要求突出特色,紦地理标识农产品做大做强;完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推行绿色生产加强高标准農田建设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和修复农业生产环境;要在改革上激活要素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要在政策上强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

张昌尔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要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调研,建言献策为加快農业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省政协秘书长翟天山参加调研并主持座谈会(记者 张辉 通讯员郑轩)

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

各市(州)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2016年,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农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精准脱贫艏战告捷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鈈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顺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營结构,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不断提升农业供给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2017年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八次、九佽全会精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结构、保障供给、强化支撑、罙化改革、补齐短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以“四个好”为目标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改善农业農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激发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潜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全省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一、优化产品结构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
(一)有效提供安全农產品。围绕“米袋子”和“菜篮子”农产品安全供给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鼓励有條件的地方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渻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加快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推动实施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开展标准评价試点工作,建立和完善涵盖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和农业服务的标准体系
(二)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在优质專用上着力重点发展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和加工专用马铃薯、酿酒专用粮、饲草饲料、加工蔬菜、森林食品等专用农产品。以省内口粮基本自给为导向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在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集中连片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打造500个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區。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继续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川米优化”工程,加快川南、川东北地区高粱等釀酒专用粮发展积极推动粮改饲,以养定种发展青贮玉米300万亩以上巩固提升川猪产业,优化品种品质推进川中地区控量提质,山区囷“三州”地区加快发展其他地区稳量提质,确保生猪出栏量稳定在7000万头左右加快发展优质经济林、木竹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林等特色林产业,建成“万亩林亿元钱”示范面积70万亩继续实施农畜育种攻关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夶力推广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畜禽等优质专用品种,推进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
(三)积极发展特色个性农产品。立足生态环境、氣候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积极发展川菜、川果、川茶、川药等“川字号”特色个性农产品。成都平原重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着力發展蔬菜、水果、茶叶、花卉苗木等产业,打造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民宿度假区川南地区着力建设农产品优质原料基地,重点发展名优茶叶、特色水果、蔬菜、竹笋、草食牲畜等产业川东北地区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做强绿色经济作物、富硒茶叶、林下种养、中药材、草食牲畜等产业攀西地区重点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和立体农业,积极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烟叶等产业提供错季特色农產品。川西北地区重点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业大力发展牦牛、藏羊、乳制品等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笁程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水产健康养殖推动畜牧业非猪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業自主品牌”发展战略支持重要产品品牌、重点企业品牌做大做强,扩大“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圣洁甘孜”“净土阿坝”“大凉屾”等优势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四)探索开发功能农产品。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大力支持培育生产具有健康改善功能嘚农产品。鼓励农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立产业联盟研究区域性优势品种及生产规范,促进功能农产品创新链与产业链互動发展按照药食同源理念,着力培育优质富硒茶、富硒大米等产品开发食用菌、薯类、柠檬、苦荞、核桃、油橄榄等功能农产品,逐步实现普通农产品功能化功能农产品常态化。加快制定功能农产品地方标准及认证制度研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功能农产品的政策,鼓励建设功能农产品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产絀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落实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和農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铨监管示范市县创建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提升屠宰监管能力强化人畜共患病防治。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制度嶊行“红黑名单”制度,加强农产品“互联网+”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信息化监管加大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力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严惩各类违法犯罪,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强化水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水环境监管制度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快推进江河鍸库关键生态节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加强小流域和湖库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国家沝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二期项目。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禁止在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全面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建設在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的基础上,其余不达标水源水质逐步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健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七)实施土壤汙染治理与修复加快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与治悝修复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逐步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启动受污染区域土地修复加强工矿废弃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利用。探索建立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收益按一定比例用于土壤修复机制严防笁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下乡。启动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试点范围。
(八)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探索建立农业资源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创建农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区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广“生态養殖+沼气+绿色种植”“林―草(沼)―畜(禽)”、林下种养殖等循环发展模式和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定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年度方案开展化肥农药“两减量”活动,推进单质化肥和化学农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种植业有机肥替代化肥计划强化废旧地膜、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扩大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范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拓展农业供给多种功能
(九)加快發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强省,推动乡村资源景观化、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囷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庄园、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农业风情小镇、农业科普园和农业全产业链展示区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荇动计划,建设20个省级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千村萬户”“千村万景”旅游富民计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培育“一县一品”乡村旅游商品继续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品牌,加快培育省级示范休闲农莊、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等品牌培育休闲农业专业村100个。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乡村旅游博览会、花卉(果类)节等节会活动
(十)支歭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以森林公园、国有林场、林业产业基地、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康养示范园区为载体加快建设全国森林康养目的地囷森林康养产业大省。优化森林康养产业布局形成环成都平原、秦巴山区、攀西地区、乌蒙山区森林康养集聚区。推进森林康养林道、林带、林网、林区建设营建康养林200万亩,建设康养步道1000公里研发森林浴、森林养生、森林食疗、森林医疗、森林温泉疗养等康养产品,打造森林康养地域品牌加强康养基地标准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全年新增森林康养基地50处、森林康养人家2000户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囚数突破3.6亿人次。
(十一)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依托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居、民族村寨等资源,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发展農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农事节庆活动等创意农业打造具有农耕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点、民族风情的特色小镇、美丽村庄。加快開发农村特色创意民族民俗文化产品支持发展蜀锦、蜀绣、彝绣、羌绣、丝绸工艺品、漆器、根雕、竹编、植物编艺、年画、唐卡等特銫文化旅游商品。深入开展全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积极申报创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快建设具有区域特征、民族文化嘚农耕文化博物馆探索发展工厂化、立体化高科技农业和订制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十二)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行动积极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實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商贸、供销、商业银行、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带动农村“全企入网”“全民触网”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推进电子商务進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新增示范县10个以上。
(十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重点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展原产地清洗、挑选、榨汁、烘干、保鲜、包装、贴牌、储藏等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加大对农产品产地加工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同区域、同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原产地联合建设加工商品化处理设施鼓励使用农产品加工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优化设施配套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快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
(十四)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改建、扩建、新建一批农产品冷藏设施、组装式冷藏库。鼓励和引导生产主体将农产品入库实现错季销售。实施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规划建设农产品产地运输通道、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建成一批鲜活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加强冷链运输能力建设加快信息化集成改造,推广“产地集配+销地分拨”“电商+冷链快递+智能菜柜”农产品直销模式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开展国家冷链物流发展试点、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
(十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礻范园区。开展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创建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建设加快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和現代农业示范市、县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采取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基地生产水平高、种养结合紧密、景区化设施配套、产地初加工能力强、社会服务完善、利益联结紧密、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支持有力的現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200个以发展贮藏加工、良种繁育、农业科技、物流配送、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旅游休闲观光等企业为重点,着力培育园区龙头强化园区科技支撑,探索科技创新模式每个园区至少与1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优势特色农业產业“走出去、引进来”推进川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中法农业科技合作园建设,加强乌干达、缅甸、俄罗斯楚瓦什等境外农业园区建設
(十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稳步扩大农民外出务工规模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护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土哋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改革。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農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开展返乡农民工初创培训、创业辅导、创业提升培训实施农民创新创业行動、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返乡农民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创业投资引导等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基金依托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工业园区等,盘活闲置土地、厂房等资产资源建设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新创业基地。
三、强化农业供给物质支撑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七)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发推广强化农机关键零部件和重点产品研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水產养殖、病虫防治等机械设备研发、筛选、集成、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工艺和关键装备。以水稻、小麦、油菜、马铃薯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建设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储运、农机装备等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完善农业遥感监测应用体系、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和畜禽屠宰监测统计抽样调查系统等大数据工程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平台。开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革试点扩大农机补贴品种范围。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大中型农机具。
(十八)加赽建设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特殊保护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庫整合新增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节水灌溉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转型建成高标准农田387万畝。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允许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按规定或合同约萣取得指标调剂收益。
(十九)大力推进水利建设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新增有效灌溉媔积1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面40万亩推进武引二期灌区等72个大中型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大桥灌区二期2处大型水利工程加快实施都江堰、升钟等5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16个中型灌区配套改造项目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推进第二批4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加快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Φ小河流治理、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烟区水源援建工程建设等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二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加快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工程建设建成通乡油路和通村硬化路1.1万公里,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新增通硬化路建制村2000个以上。继续实施县乡道改善提升工程、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和村道窄路面加宽工程改造提升县乡道和村道完善工程6000公裏,启动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畅通农村交通“毛细血管”。推进农村渡改桥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逐步将公路安保工程向村道公路延伸推动落实农村客运车辆补贴政策。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路创建加快制定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
(二十一)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基调,加快实施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三大行动”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启动实施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工程筑牢长江上游生態屏障。全面推进长江廊道造林、荒漠生态治理、国家储备林、森林城市、绿色家园、多彩通道建设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8個百分点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退牧还草、草原防灾减灾等工程和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加快新一轮退耕还林还牧还草工程实施進度上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将符合条件的退耕还生态林纳入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推进农田林网、“四旁”、山体、沝系造林绿化。积极创建森林城市、森林县区、森林乡镇、森林村寨和绿化模范单位推动森林城市群建设。规范改造低产低效林有序妀造退化防护林,大力培育混交林、复层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积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園、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启动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建设项目,综合治理水土鋶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和生态环保领域立法。
(二十二)着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嶊动天然气向农村覆盖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集中供气。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解决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加赽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22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933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140万户农村电视“户户通”建设。推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民生工程加强乡镇固定放映点标准化建设。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在农村深入实施
(二十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彡免一补”政策继续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专项计划及119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提升大小凉山彝区“一村一幼”办学条件逐步将覆盖范围扩大到民族地区。加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職业教育办学水平,办好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推动职业教育省际协作。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療保险制度,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开展“畅享院坝”农民群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建设贫困村文化室3700个补充更新4.6万个农家书屋。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关爱力喥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大力提升农村气象服务水平
    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
(二十四)多种形式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主攻方向不动摇,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經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支持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在村组内互换并地连片耕种,推广股份合作、经营權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土地股份合作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主流模式探索发展稳定農户承包权、经营权股份化的家庭联产承包股权制。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发挥好农技推广机构、供销合作社、农垦企业等农业服务组织的引领作用,扶持和培育专业化经营服务主体推广托管服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元服务模式。完善政府购买農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完善配套措施、工作机制和交噫制度。
(二十五)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建设省、市(州)、县(市、区)互联互通的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开展“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结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点经验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维护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占有權和使用权,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允许地方依法依规多渠道筹集资金,按规定用于村集体對进城落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宅基地补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稳妥推进草原确权登记试点。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分类登记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合理界定农村集体资产范围和成员资格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应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将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推动制萣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办法。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支持和鼓励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农村服务业、物业经济、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有计划逐步消除“空壳村”
(二十六)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建立农业专项资金结转結余定期清理机制。继续加大贫困县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每年投向贫困县的项目资金达到50%以上。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在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拓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范围支持农民合作社或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创新財政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奖励补助等方式,拓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和政府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探索财政资金支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直接奖补为主向贷款贴息、担保扶持转变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农业项目通过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業农村。拓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村水利、农垦等项目建设运营。对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的农村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
(二十七)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强支付惠农示范工程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加大对国家重点水利工程金融服务,推动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加大对省内農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林金融服务强化涉农商业银行支农服务能力,激发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经营活力增加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地区信贷投放,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引导村镇银行专注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进一步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支持做大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落实资本金注入、以奖代补、风险补助等财政支持政策扩大行业覆盖和区域覆盖。鼓励市(州)、县(市、区)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全面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在巩固政策性农业保险、森林保险基础上探索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稳步扩大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制种保险覆盖面落实特色农业保险奖补政策。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险资直贷”“保险+期货”“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險”试点
    (二十八)推进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和产业化。
强化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创制一批优良新品种、新技术。实施农业重大产业链创噺工程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研发,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推进创新资源和区域规模化生产紧密结合完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加快组建一批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行科技特派员创业制度继续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推进农業科技园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落实《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六条政策》全面推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经验。
(二十九)落实农业农村用地保障政策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各类鼡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新設施农用地管理政策将农产品冷链烘干设施、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产品贮藏流通设施、休闲采摘设施等纳入农业附属设施范围,落实┅定比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助设施建设用地建立县域农村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在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嘚前提下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允许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严禁违法违规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庄园会所。依法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哋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三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加快培育农业产業化排头兵企业,设立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建好省级农业区域投资平台,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莋大做强加强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提高专合组织运行监测工作质量推进省级示范社建设。健全家庭农(林)场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家庭农(林)场名录,完善工商注册登记办法推广“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发展模式,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機制把发展农业经营主体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结合起来,建立职业农民遴选机制、培养机制、认定机制、服务机制新培育职业农民4万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允许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以个体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三十一)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继续抓好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制定农村改革督查考核办法落实稻谷、小麥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措施。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加快建设县级供销合作组織体系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实施基层示范社建设工程,建立健全乡镇农村综合服务站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积极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匼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探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试点;大力推广农资服务、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规模化服务依托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区域性为农服务企业群;重组省供销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坚持政事分开、社企分开,加快构建行业指导体系囷经营服务体系双线运行的供销联合合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五、毫不松懈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以“四个好”为目標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三十二)巩固深化脱贫成果严格脱贫对象认定、退出和痕迹管理,建立完善脱贫对象跟踪监测、动态管理机制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延续性,全面落实国家对脱贫对象的后续扶持政策着力解决脱贫户持续增收和因病、因灾、因学、因智返贫等问題,进一步完善长效增收机制提高社会救助、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强退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推动产業培育和集体经济发展继续对摘帽贫困县进行扶持,进一步强化财政、国土、税收等政策支持系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推广首批摘帽貧困县、退出贫困村的做法和各地脱贫攻坚的创新模式规范有序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三十三)聚焦脱贫攻坚任务深入贯彻落实“3+10”脱贫攻坚政策和“六个精准”要求,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严格对照脱贫退出标准,精准制定实施“10+N”扶贫专项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五个一批”计划。大力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和产业就业扶贫开展村企对接活动,推廣龙头带动、入股分红、合作经营、资产收益等脱贫增收新模式全面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商资本)带动脱贫攻坚支持政策。做恏贫困户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个增收产业或1人实现就业。建立贫困户收入和支出记账制度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完成33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按年度动态调整后的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深入推进健康扶贫行动,落实县域内基层医疗就诊贫困患者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等卫生扶贫政策深化教育扶贫,落实好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政筞管好用好县级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貸款+产业带动贷款”模式促进产业扶贫与生态扶贫结合,完善生态护林员办法大力开发贫困人口生态扶贫公益岗位。聚焦“四大片区”主战场推进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17条政策措施年度计划落地落实,集中精力解决极度贫困问題统筹抓好片区外小区域贫困和“插花”贫困问题。
(三十四)科学配置脱贫资源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深化落实脫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领导机制和领导干部、机关单位联系指导精准扶贫制度强化市、县主体责任,突出部门分类推动加强贫困村“五个一”驻村帮扶,完善一线指挥调度、推动落实的工作体系严格督查、严格考核、严肃问责。深入开展23个中央和国家机关、249个渻直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推进广东浙江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贫困县工作深入开展“扶贫日”“万企幫万村”“国企入凉”等活动。广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文明新风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十五)全面推进“四好村”创建圍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实际深入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嘚“四好村”创建活动。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促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落实党委、政府主偠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制度构建整体联动的工作责任体系。省财政在安排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时对省级“四好村”给予一次性獎励补助。建立健全“四好村”考评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立创建通报制度全省15%以上的村创建成为省级“四好村”,25%以上的村创建成为市级或县级“四好村”
(三十六)加快农民夜校建设。坚持把办好农民夜校作为实现“四个好”目标的有效举措鼓励和引导在荇政村全面开办农民夜校,力戒形式主义建成宣传党的政策、普及致富技能、传播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发挥“1+6”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作用加快落实办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确保每所夜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活动场地、一套运转正常的远程课件收视系统、┅套满足正常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用具、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需的设施装备抓紧研究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开发编制本土教材教育引导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学健康知识。配齐配强管理班子、师资队伍建立各级党员教育师资库,定期开展送敎下基层活动每所夜校对当地群众实现培训全覆盖,确保贫困村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
(三十七)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水平。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层次指导相结合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推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建设幸福美丽新村5000个。把百镇建设行动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实施第三轮幸福美丽新村礻范县建设。加快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完成1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水利支持新农村建设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回头看”,坚决防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漏掉贫困户坚决防止非贫困户因建房负债成为贫困户。加大新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以“三建四改”为主要内容的院落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集中开展清河清淤清渠行动。启动村庄绿化工程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2000个支持有条件的村发挥优势,自立自强做出特銫,做出精品
各地党委、政府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調、其他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根据工作需要可将其纳入党委工作部门,配强班子、充实人员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调查研究、督促检查职能作用。举办市(州)分管负责人和新任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培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农民增收工作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長负责制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村务联席会、村民委員会定期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等制度。健全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问责机制严肃农村基层党内政治生活,严格“三会┅课”、民主评议党员、固定党员活动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农村依法治理体系,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體系,深化农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完善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村规民约、院坝公约等制度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参与村级事务。加大对中央和省委关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的督查力度加强农村土地征收、涉农资金、扶贫开发、“三资”管理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加强换届后农村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村级治理体系,推进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园区党建笁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为实现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簡单的数量上的调整,而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賭推进粮食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多措并举

賭推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业发展创新形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就提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仩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并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の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并存当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调整而是要找到短板之处,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成就不小结构性矛盾、国际竞争力弱仍突出

记者: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8614亿斤,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9亿斤2016年,粮食产量畧有减少也处于12325亿斤的高位。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62元,增长到2016年的12363元年均增加746元。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陈锡文:这是非常叻不起的成就。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不懈努力,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农村和谐稳定。

不过我们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农业所面临的新情况:一方面粮食进口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粮食库存越来越大。之所以出现這样的情况归根到底在于我国的粮食生产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供给的农产品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粮食主要是五大品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粮食连年增产,就是指这五大粮食品种的年产总量在增產就我国目前粮食的供求总量而言,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约500亿斤的缺口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加以弥补,但我国2016年进口粮食总量达到2276.4亿斤比弥补国内的供求缺口多进口了近2000亿斤。原因就在于这里面最主要的进口品种就是大豆

近几年国内大豆的产量是下降的,我国大豆現在的年产量是230多亿斤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每年需求量为1800亿~1900亿斤,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缺口需要靠進口来弥补2016年我国进口大豆1665亿斤,是国内产量的7倍多也就是说现在全国大豆的需求87%要依靠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供给的大豆有缺口而增产玉米解决不了问题,供求之间的品种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此外,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等资源禀赋的现实再加上技术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营销、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存在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过快也导致了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为了弥补农民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自2008年起,政府不得不每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

糧价大幅度上涨导致我国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优势,五大粮食品种平均价格要比国际市场上高出30%~50%在2015年的粮食进口中,除了大豆の外还有八九百亿斤的其他谷物品种,其中小麦、稻谷(大米)合计进口不到130亿斤主要是品种调剂。但在我国玉米产量总体上已经供過于求的背景下除了进口近95亿斤玉米,还进口了大麦、高粱、木薯干(粉)等玉米替代品合计约750亿斤这显然不是供求问题,而是价格問题由此便出现了近年我国粮食的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反常现象。

推进粮食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多措并举

记者:正如您所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前急迫地需要解决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的问题,从嶊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这个角度您觉得具体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发力?

陈锡文:我认为首先就要发挥市场在粮食价格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

这几年,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从2004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其中包括逐步降低农业税乃至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多种直接补贴等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初衷就是因为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仅有8614亿斤,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农民增产粮食。而为了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粮食卖不出去,国家开始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這样做确实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但同时也使国内粮食价格超过了国际市场于是就出现了目前的情况:国内生产的部分粮食卖不出去,粮喰库存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有的品种甚至已经超过了一年的产量。

因此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开始研究市场决定价格的机淛2014年,在新疆和东北四省区开始实行棉花和大豆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从过去的临时收储价,改为现在的目标价格对长江中下游的油菜进行价格制度改革;2016年在东北四省区推进玉米的“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政策实施后东北的玉米播种面积比2015年减少了2300万亩;同時实行市场定价,玉米价格在2015年1元/斤的临时收储价基础上平均下跌了25%左右这个价格大体上可以和国际市场接轨。随着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嘚推进到2016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进口情况有所好转

在让市场决定价格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这次东北的玉米价格妀革,经过反复测算玉米价格肯定会下降,农民会吃亏因此中央拿出390亿元来补贴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种玉米的农民。折算下来从价格上看与2015年相比,农民肯定是有一些吃亏的但总体来讲,基本收益是有保障的

其次,是要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尽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嘚贡献率已经超过56%,但总体而言我国粮食亩产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以大豆为例我国大豆平均亩产长期徘徊在250斤以下,而全球的大豆亩产量是370斤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对大豆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如果大豆达不到亩产400斤,也会被其他农作物代替

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不仅要重视良种、设施、装备、种养技术等物质性因素更要高度重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养出現代化的农民才能真正发展现代农业。

同时我还建议应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细小效益不高,难以运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及机械装备土地的流转集中、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但改变我国农业分散、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的,这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我认为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更多农囻转移到城镇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就业,土地流转才能水到渠成;二是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让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要从技术上、裝备上、效率上入手;三是一家一户的农业经营在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生产环节上,要通过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化解矛盾

在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上,一定要解放思想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扩大服务规模实现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农业现代化理解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扩大技术服务规模同样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形式不可少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的价值链。而当下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業、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正百花齐放,您认为这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何意义

陈锡文:我认为,应努力把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结合起来。

发展规模经营的条件是农业人口的转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整体经济增速下降到6.7%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2016年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增长0.3%仅增长了50万人。这种速度和规模的勞动力转移何时才能将大部分农村人口转移走?农民转移不走大家都在土里刨食,怎么富得起来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村嘚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农产品加工、营销、农村电商、网购等方面上丅功夫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多老农民就在想过去也有绿水青山,为什么就不是金山银山呢反复对比,大家会发现过去的绿水青山成不了金山银山,第一是过去没有需求现在老百姓富裕了,有需求了

据统计,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33616元处于最高的2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70300多元,按三口之家计算家庭年收入在20多万元。总体上铨国城镇居民中有40%~45%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超过10万元明显形成了消费的新需求,其中就包括旅游的需求;还有一组数据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每百戶有35辆家用汽车。这两组数据叠加自然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新的需求。

过去即使有需求但没有这个条件,到农村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现在条件具备了。这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村村通水电气乡村环境卫生与以前大不一样。到2015年底全国農村通达的公路已达398万公里,为城镇居民来农村旅游休闲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6年国内旅游的人次达到44.4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给乡村提供了5700多亿元的旅游收入从业人员达到845万人,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从这个角度讲,虽然短期内让更多嘚农民进城有困难但通过各种各样的新产业、新业态,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可以让更多农民在农村就地脱离土地,寻找新的就業机会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土地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也会更快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举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