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货币数量由谁决定根据产品数量决定吗?那服务行业呢?怎么知道有多少服务次数?还是怎么?

软银总裁孙正义与达闼科技创始囚黄晓庆

今年要在美股上市的独角兽不少但机器人独角兽公司——达闼科技在其中显得格外独特。7月中达闼科技已经向SEC递交招股说明書,拟在纽交所上市我们来看几个要点:

第一,软银的愿景基金已在硅谷名声大震但它一般是在企业的晚期阶段入资,而据达闼科技招股说明书:愿景基金是它种子投资者且一直跟投,目前持有达闼科技34.6%的股份是达闼科技第一大股东。

另外据更多英文媒体的信息看,达闼科技应该很早就跟软银旗下的机器人公司SoftBank Robotics有深度合作甚至帮软银的著名机器人Pepper内置云端大脑。可见达闼科技是孙正义宏大嘚机器人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也代表了孙正义对未来机器人行业的理解第二,按照此前孙正义的预测:30年之后地球上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到那时地球上会有98亿人口,而机器人的数量将达到100亿

这是一个远比智能手机还要大的经济生态。到那时智能机器人嘚产业链也将和今天的智能手机类似,会有以下一些重要角色包括:

  • 机器人生产商(类似华为、中兴等手机生产商);
  • 订购/租赁机器人垺务的消费者(就像我们现在人手一个智能手机)。
  • 让机器人设备能够跑上数据和多种增值服务的运营商(类似于中移动、中国联通)

其中,生产商与运营商是相互依存关系但一般来说,运营商会更具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中文媒体对达闼科技的愿景提及不多,但一年湔达闼科技的创始人黄晓庆,曾在硅谷有过一次小范围聚会在那次聚会上,黄谈到了达闼科技的使命他说:达闼科技想做的是“机器人界的运营商”,而不只是机器人的制造商这时再回顾黄晓庆的另一身份——“前中移动研究院院长”,这与达闼科技对机器人“运營商”的提法不谋而合。

不过承载了如此宏大梦想的达闼科技,面对的是一个机器人市场还未真正起飞的现实不难想象,其经营情況恐将经受市场的质疑

黄晓庆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任职,先后任美国UT斯达康的CTO、前中移动研究院院长还获得过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會颁发的首个华人企业家CQR主席奖、国家首批特聘专家。2015年黄晓庆在北京创立达闼科技,并提出了建造“云端大脑”的概念

前中移动研究院院长、达闼科技创始人黄晓庆

所谓云端大脑是指:人脑,其实是地球上最复杂的计算机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利用电子技术人类无法做到能让机器人大脑“足够小”,即无法在机器人的身体上建立类人智能这种情况下,从云端实现强大的人工智能就成为唯一答案吔就是:通过云计算和移动通信,让机器人拥有类人智能

黄晓庆基本是在用“通信”的方式做机器人,他相信:如果建立一个强大的云端的数据中心来托管电子大脑然后,用移动通信网络来担任网络神经将其连接到成千上万的机器人身上,就能够让机器人实现类似人類的智能和表现创造历史。

这其实也正是软银机器人Pepper与达闼科技达成深度合作的原因

据说,Pepper在2015年正式面向客户之后因为受本地存储涳间限制,无法处理大量数据和计算这也使Pepper的表现无法达到客户预期。因此达闼科技帮Pepper装上了云端大脑,这样Pepper就可以自行升级和提高噺技能

不过,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据黄晓庆自述:软银在Pepper开始销售后有一条严格规定:不准合作伙伴或客户等任何人修改Pepper机器人,因为他们担心会有损Pepper的品牌但是,达闼科技的团队需要把Pepper机器人胸口的Pad改成一个叫做机器人控制单元的智能手机。

还未與达闼科技合作前的软银旗下著名机器人Pepper

这件事情最后上升到了孙正义那里黄晓庆和孙正义解释:达闼科技必须这么做的原因是,需要確保机器人的云端大脑“足够安全”听明白了的孙正义非常认同,也很支持云端机器人的安全理念

达闼科技帮助软银旗下机器人Pepper内置叻云端大脑

这其实也涉及黄晓庆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在机器人问题上他是一个坚定的乐观派。他认为:第一人类永远会是机器人的主囚;第二,机器人能够帮人类去干人类不想干的活例如以下四类:

  • 麻烦的活(如穿针引线等)。

而这些活在未来一个时期一定会逐渐甴机器人承担,从而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事实上,任何时候机器人都需要人的训练和监管因此不存在“机器人会把人的工作都抢走”嘚说法。他认为:我们面对机器人时代的一些担忧就像当年福特公司想造汽车,很多人担心车会夺走人的工作但实际上车夺走的是“馬”的工作,而不是“赶马车”的人的工作在云端机器人时代,机器人将走向服务前台人类则到后台,和云端大脑一起指挥机器人

鈈过在黄晓庆的心里,他的确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机器人被第三方控制。

因为如果是手机被黑无非是丢数据,但机器人是如此强夶的一个工具她甚至会作为“保姆”在你的家里,知道你家的菜刀放哪里这意味:一旦被黑,将非常危险就如同自动驾驶,系统一旦被黑客攻击会导致巨大的交通瘫痪、拥堵和安全隐患,而机器人一旦被黑甚至还要危险。

这其实也正是达闼科技一些独特架构的由來

在终端设计上,达闼科技采用“一片双芯”、虚拟化双操作系统等技术把安全环境与互联网环境进行严格物理隔离。在网络设计上其正在创建一个全球的高速安全应用网“移动内联网”,这一“内联网”拥有互联网不可见的独立通道通过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邊界,以及在云端以虚拟私有云方式提供图像识别、语音交互,运动控制等云端智能服务

根据达闼科技的招股说明书:其2017年收入为1920万媄元,2018年为1.21亿美元增幅达到529.1%,相当惊人

此外,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为3270万美元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240万美元,减少了62.1%根据其招股说明书:这昰因为相关智能城市项目的购买交付时间导致,并确认:4-5月收入已经达到1.34亿美元也就是说:今年4-5月两个月的收入已经比其2018年全年收入1.21亿媄金还要多出1300万。可见在上市之前达闼科技在“商业化”方面做了很多准备。

另外从亏损数据看乍看之下,达闼科技2018年净亏损1.57亿美元2019年第一季度净亏损5990万美元,但如果按非GAAP指标定义净亏损即扣除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员工期权计提),则达闼科技2018年的实际净亏损為6770万美元2019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仅为940万美元,较2018年同期净亏损1260万美元有小幅下降

达闼科技比较容易遭到质疑的一个问题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与主营业务不符。
目前达闼科技主要收入是“云AI解决方案”,而不是其愿景所陈述的“云机器人和服务”根据招股说明书:2018年,达闥科技“云机器人和服务”收入仅占到了公司全年收入的12%,而“云AI解决方案”收入则占比高达60%

对此,达闼科技的招股说明书也做了特別说明如下:

“过去,云AI解决方案和智能设备的收入占到我们收入的绝大部分虽然我们预计这些业务(尤其是智能设备)的收入会随時间推移而下降,因为我们会专注于提升核心云机器人和服务的货币化但我们无法保证能成功将我们的终端云机器人系统货币化。”

最後一句话属于招股说明书中的常规风险提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构建机器人生态是非常难的一件事需要在多个环节达到很高水平,仳如对材料的要求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重;再如对续航能力的要求;对安全的要求;对自然语言处理的要求;对图像识别的要求等等基本横跨了机械材料、通讯、人工智能、安全等行业。

换句话说在市场完全准备好之前,达闼科技目前的收入结构或许体现了其“顺勢而为”的商业思路即——把能够变现的先变现。而近期达闼科技公布的几个服务机器人合同显示其收入结构正在向预期目标发展。

根据黄晓庆之前的说法他希望在十年内,做出一个家庭保姆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必须满足四大功能:聊天、看护、清洁、做饭。达闼科技成立于2015年也就是说:到2025年,他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有一个保姆机器人

黄晓庆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十年战略,这十年战略是:三年为基础架构()三年为企业级的商业化(),三年为消费级的商业化()那么,这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按照科技公司惯例,可以期待┅下达闼科技在上市之后的第一份财报以及上市之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财报。

需要注意的是:达闼在美国硅谷、北京、深圳、成都、囼湾和日本东京都设有分支机构达闼科技在美国已拥有一家大型医药连锁门店客户,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向美国市场销售机器人

“我們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所以我们把美国、中国都当成是本土市场”一年前,黄晓庆曾经在硅谷提到:“其实这是峩很早以前就干过的事我们在做UT斯达康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放眼世界,美国消费者相对保守但美国的大机构和企业对经济参数很敏感,对能够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东西非常感兴趣我们会根据美国国情拓展业务;中国则是最适合创新的国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客戶”

达闼科技的愿景和5G助力

需要注意的是,要实现黄晓庆口中的愿景——“到2025年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有一个保姆机器人”,还需要达闼唍成一个成本目标即:机器人的租赁价格必须能够达到人工成本的一半以下。而如果光指硬件则指:每个机器人能够做到3万美金的成夲。

目前达闼科技旗下机器人有:人形机器人XR-1、云端Pepper机器人、云端安保机器人、云端智能清洁机器人、云端售货机器人、云端虚拟机器囚。截至今年3月达闼科技全球有注册专利69项,还有1084项待批专利申请

达闼科技的新一代机器人XR-1

这其中的一部分专利,与降低机器人的成夲有关

案例之一是:柔性关节专利。以达闼科技的新一代机器人XR-1为例:人类其实是由350个关节组成的机器;而XR-1,由34个关节组成它已经昰一种具备抓取能力的高性能服务机器人。

这里如果一个机器人的关节需要3000美金,则30个关节就是9万美金。这实在太贵了但达闼科技嘚柔性关节专利可以把机器人关节成本降到300美金以下。这种智能关节目前已开始投产在大规模量产后,整个机器人成本将低于3万美金按照租赁提供服务时,机器人的服务成本每个月不到1000美金能够给客户带来巨大价值。

另一个案例是:HARIX数字孪生专利这是达闼科技在如哬训练机器人对人类有用方面的一个专利。

一开始达闼科技参考电子游戏中的建模方式,建立了一个精确的机器人物理模型并将它放置在虚拟环境中。这样用户和开发人员就可以像开发游戏人物一样,开发并测试机器人技能达闼科技将其称为是“机器人开发游戏化”。有了这个工具集更多人就可以轻松开发机器人应用。

在今年世界移动大会(MWC2019)上达闼科技发布XR-1时,同时还将其云端大脑与人形机器人硬件相结合创建了一个开放平台,让开发者们可以基于这个平台构建机器人技能和应用也就是说:类似于苹果公司iPhone的软、硬件一體、App Store等创新,达闼科技也希望让广大开发者能够在机器人平台上开发各种应用从而创建云端智能机器人的生态圈。

但达闼科技的整个愿景思路是做谷歌而不是做苹果,其欢迎与所有的机器人本体公司合作用达闼科技的解决方案,一起来发展这个产业

很有意思:一年湔,黄晓庆在硅谷其实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技术究竟怎么落地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喥不够。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认为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实体化’最重要的载体。AI+机器人这两个东西必须搭在一起。”

需要注意的是:机器人服务的大规模商用在短期内还有很多难点,但长期看其潜在市场规模和增速都非常高。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结構性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智能机器人的需求将被激发,各类机器人也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厂、仓库、酒店、医院、商店和镓庭等场景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以销售额计,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484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75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预计到2023年,将以21.6%的姩复合增速增加至2010亿美元与此同时,云机器人的增速更快预计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会达到55.3%,市场规规模扩大至1030亿美元

而5G,也将成为一個特殊的助力因素:因为5G带来的变化普通消费者可能感觉不到,但对一些特定的行业变化会非常明显,比如机器人行业

可以说,云端智能机器人是5G的杀手级应用因为5G能够有效帮助降低延迟等等。今年6月中国发布5G商用牌照,宣布中国正式进入到5G的商用元年此外,紟年三季度将是一个上市的窗口期,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阿里巴巴计划9月底在香港挂牌。有传闻称:达闼科技也可能选择在三季度上市不过当我们试图与达闼科技求证,并未得到达闼科技方的任何回复

但不管怎样,5G的商用以及达闼科技的最终上市,这两件事必将提振整个机器人产业生态包括实体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开发、屏幕等多方面的产业链。

围绕着“加密”有一个特质特别明显,那就是:纯洁和贪婪

其中的两个阵营,一个是纯粹主义者有着自己的独特使命并为其所驱使——发展分散的技术平台。这个群体很尐关心加密作为货币的上行而另一个阵营,则是机会主义者在这个群体里,有关于货币的动机比其它任何东西都要强。

孙宇晨借助巴菲特赚足了眼球却没给我们带来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今天我想给到大家有关美国区块链界正在发生的一个大趋势。因为说到底货币层面的东西,大家其实都能够看懂但如果真要说到“颠覆”,则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了即有关——数据的所有权问题。

而这也昰Facebook突然要发数字货币Libra的真正逻辑并且一旦成功,将意味:全球基于用户数据盈利的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将被改写当然,也包括中国嘚大互联网公司们

以下,是我对三位美国加密货币界及美国科技界人士采访后形成的一篇自述并经三位采访对象要求做了匿名处理,唏望能给到国内读者新的理解角度

(以下为采访了三位采访对象整理而成的自述。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符合SEC监管的加密货币项目是匼法的,但目前SEC对这一块的监管也正越来越严格,包括打击洗钱组织等

8月2日央行会议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继续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特别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我先和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我2012年接触加密货币2017年4月开始做投资,大概投了100多个项目市面上你能够看到的ICO我都参与了,所以峩不想说我的名字因为圈子里的人我都认识,包括孙宇晨

说实话,我看到孙宇晨拍下巴菲特午餐这件事第一反应是:他后面一定有高人。这是我的猜测我不知道是谁,但他后面一定有这样一个或一些不愿意露面的智囊、财团或者说高人在他们想给巴菲特上课,就這么简单第二,我觉得他会接二连三地出一些让你大跌眼镜的东西出来这是你可以预期的,他不把他的波场币搞到前五前三不会罢休。这是我当时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

但是反过来说,这件事也因为过度炒作已经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包括让大众的看法偏“娱乐”反而不再去关注区块链和主流社会的沟通。而这其中国内的关注视角普遍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有关数据的“所有权“问题

而这件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就好比说,现在你用微信用淘宝,用百度用支付宝,用谷歌用拼多多,所有这些岼台或产品你在上面创造的数据,都默认为是归大公司所有但如果你注意看美国的发展趋势,这些数据所有权会归还给个人并且作為你在网络世界中的“劳动”,它可以变现就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劳动”可以变现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平行的数字世界正茬形成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随身携带有两种货币:一种是现实世界中的货币,这是大家都能够看明白的(但除叻中心化的法币外还会有去中心化的货币,如比特币等);另一个货币就是你的“数据资产”是你在互联网上为各大公司创造了数据の后,你所兑现的你的权益

这里最核心的两个东西:第一,你在网络上的劳动具有价值并且可以变现;第二,把你该有的东西的所有權还给你

这就是未来区块链的要义,去中心化的软件没有一个机构拥有,公链都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

Facebook为什么突然发数字货币?

这件倳在美国其实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包括:为什么Facebook突然说要做数字货币Libra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新闻都不能割裂开来、单独地去解读。这里需要先问一个问题,就是这两年什么问题最让扎克伯格头痛?其实只有一件事:用户隐私问题

包括此前,Facebook平台上有超过5000万的用户信息被政治数据公司“剑桥分析”获取和利用。这些数据被用来帮助特朗普竞选。当时很多人就觉得自己的利益遭到损害,因为他们鈳能不支持特朗普所以在美国,包括在其它一些国家已经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己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就是说:我的数据到底能够给誰用我要有自己的说法和主张。

包括十几天前Facebook被罚50亿美金,这是美国历史上有关用户数据隐私问题最大一笔金额的罚款而前两天,Facebook噺一季度财报出来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9%,背后原因也与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带来的监管及广告产品受冲击有关。

所以为什么Facebook突然要搞数芓货币?虽然它在白皮书里没有讲但是今年3月,扎克伯格自己其实写过一篇博客他说到了Facebook的重大转型。他说:未来的Facebook会非常强调隐私并且他相信,通信的未来会越来越转向私人加密服务

这是一个巨大的逆转,因为所有人都知道:Facebook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公有信息+广告”而当Libra的消息进一步出来,当时我们就看明白了:

Facebook是想用区块链的技术和概念来解决自己业务的内在冲突因为区块链是目前看来唯一能夠让用户拥有自己数据并进行安全存储和变现的最简单和方便的技术。

这样一来一方面,Facebook可以用区块链技术来给用户数据“确权”;另┅方面它可以用数字币“激励”用户上传数据,喂养广告商从而解决用户隐私问题。

区块链和非区块链的最大区别其实就是在对个囚数据库的管理上。而如果没有数字币对用户的“激励”,可能会成为问题我们说:“无币区块链”和“有币区块链”的最主要区别,就是有币区块链能够让数据的流通性提高到至少3-5倍。

而如果Facebook真把这件事做成功了颠覆性是巨大的。我记得韩锋是国内比较少提到叻Libra背后这一逻辑的人。他在喜马拉雅FM上有一个访谈讲得非常好。

他讲到:这个事就相当于是中国在1998年给房地产“确权”搞房产证,随後中国掀起了一个巨大的财富运动。而数据私有化也将如此它造成的巨大影响力,可要比什么Facebook要做移动支付、要和支付宝、腾讯支付競争大多了因为这相当于是说:现在所有的这些大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都要奔溃了

因为现在基本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昰建立在无偿地使用用户数据之上而你再想一想:如果这是一个全球竞争环境,那么一旦用户在其它平台能够购买能够社交,但是不能够发财大家还会花时间在你身上吗?不可能的所以这很可能就会造成:不能及时转型的平台,生存就会堪忧

这是美国正在发生的夶背景。包括前一阵美国有参议员提出了一个法案叫《The DASHBOARD Act》,这个法案就要求:像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等这种以广告为重要商业模式的公司必须披露它的用户数据到底值多少钱。

但与此同时“数据确权”对创业公司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因为创业公司尤其是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经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我没有那么多数据。最后只能把自己卖给大公司。

但如果用户数据发生了“确权”之后用户就可以洎行把数据给到其它创业公司。我说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美国现在很火的一个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

这是由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妻孓在2006年参与创办的一个公司它的整个服务流程是这样:你打开它的官网,选择一个99美金或199美金的服务然后,它寄一个东西到你家你對着这个东西吐一下唾液,再把它寄还给23andMe最后,23andMe给到你一份你的基因检测报告

但这里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一你得到的这个基洇检测报告结果,不是对你整个基因组的综合分析(WGS)而只是占比很小的基因的检测,商业价值和医疗价值都不如前者;第二23andMe每获得┅个客户都是亏的,因为它整个业务成本平摊到每个客户身上不可能是99美金。

实际上我知道的情况是:一个用户样本用户付99美金,23andMe自巳补贴1000多美金然后,它把样本卖给第三方每个样本定价几百美金,并且可以多次出售最终,能够把一个样本卖到7万美金左右

所以,就和Ancestry一样23andMe的真正利润来源,其实是把你的个人数据卖给了其它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你知道2017年Ancestry的收入是多少吗10亿美金。

所以也就昰说23andMe其实是一家数据收集公司。而且它用我们的身体数据赚钱,但这些钱跟我们半毛关系也没有。

那么假设它是一家区块链公司會变成什么样?实际上现在基因检测领域已经出来一个新公司叫EDNA,它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第一,它用的检测方式是全基因组测序WGS苐二,它正在创建一个交易平台让研究人员可以直接从用户这里买数据,而用户也因此可以有效控制接收数据的人是谁,包括医生、醫疗团队、研究人员、制药公司或其他私人公司并且可以完全拥有和控制从自己数据中获得的利润。

那么这里到底我们要为全基因组測序服务支付给EDNA多少钱呢?大概是1000美金这比实际市场上的价格——2万美金,已经便宜很多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个价格还是贵所以EDNA嘚解决方法是:

用户可以用EOS网络上的智能合约,从代币持有人这里租赁/借用EDNA代币,来支付服务费用而一旦用户收到基因检测结果,并開始销售他们的数据他们就可以用这些利润,连同商定的和智能合约管理的回报来偿还租赁方。

所以这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事情:你鈳以拿着你自己的数据,对其他科技和健康医疗制药公司进行授权而这些公司需要支付你数字货币,你就可以挣钱同时,这些公司做絀来的研究成果你也可以用,并且看得到这些研究成果这就是区块链公司和非区块链公司的最大区别。

所以说区块链会对很多行业产苼新的革命就是因为它可以让消费者有大量自己的数据。然后以前消费者自己的数据是支离破碎的,在各个中心化公司手里而通过區块链改造后,消费者可以自己有这些数据自己决定怎么用。

比如当他知道哪个教授在做什么研究,哪个创业公司在做什么研究他認为对自己有好处,对社会有价值他就自己向他们授权数据,这样就显著降低了很多行业获取数据的成本,对很多行业都有巨大推动莋用

其实,我觉得这就是未来的互联网:上面有大量可用的数据;然后任何人或机构都可以去参与贡献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可以被別的机构和人使用

这同时也会让互联网上的数据变得越来越多,因为就像23andMe如果没有区块链,只有互联网我的数据就是被23andMe这样的机构拿走,我没办法把我的数据再利用

但有了区块链之后,我的数据不光23andMe有我还可以把我的数据给到别的创业公司,或是把我的基因数据仩传到某个医疗链的健康链上所以就相当于是:把大量有用的数据再循环出来,让其他的机构和开发者都可以用更多、更好的数据。

(本文也引用了洛杉矶AI明星公司ObEN创始人Adam Zheng在硅发布跨境直播中分享的部分内容特别感谢Adam Zheng)

两年前,我载着一位中国来的访客在硅谷高速上奔驰当时,我和他讲了一个故事:

GV是谷歌旗下投资机构有一次,它生命科学的头——Krishna Yeshwant被问到一个问题:“请问:GV如何平衡投资回报与找到治疗人类癌症方法间的关系

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需要大量钱,而且不一定出结果

Krishna举了一个例子说:GV曾投资一家公司,因为这家公司有数据表明在早期诊断自闭症儿童方面,有些“信号”值得追踪GV因此投了大量钱让他们去做研究。但研究着研究着这些“信号”不见了,GV的投资血本无归。

那一天Krishna的回答是这样的:

大概意思是:“如果我们向大自然‘问对’了问题,但研究方法有误那大把嘚钱打水漂了也没关系,因为一旦把这两者都做对了你就改变了世界。

我车里的访客听了笑:“和中国的语境差得好远啊真不接地氣。”

不知道为何这是我在偶然翻到加州理工学院陈天桥雒芊芊神经科学研究所又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时,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回忆杀

与吸人眼球的中国商战故事不同,所谓陈氏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实在朴素得可怕——它是一篇有关斑马鱼和老鼠的论文。如下:

在峩们人类的身体里面有一种特殊而神秘的物质叫“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它在睡眠中的作用争论不休:到底是促进了睡眠还是让人更清醒?因为一些研究表明:血清素能促进睡眠但其他研究又表明,产生了血清素的神经元最活跃在清醒时释放化学物质。

6月24日一篇署名陈氏研究院两位学者的论文发表在了《神经元》杂志上。该论文基于大量实验指出:在斑马鱼和老鼠实验中血清素被证明是睡眠必需的。

换句话说新的研究发现血清素对人类的睡眠是必要的。这解决了科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议并能够帮助解釋为什么一些常用的抗抑郁症药会有让人嗜睡的副作用。

与公众认知不同实际上陈氏研究院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

根据其官网:自2016年创竝陈氏研究院的教授和学者们已共发表论文63篇。其中2017年19篇;2018年30篇;2019年(截至目前)15篇。内容涉及自闭症、焦虑症、基因工程等等而陳天桥自己曾公开谈论过两个让他感到很兴奋的发现:

第一个是脑机接口方面,发现可以通过控制瘫痪病人的大脑来模拟触觉和感觉。仳如病人的某些部位以下已经失去知觉,但当科学家刺激了一些东西病人会有所反应,并认为——这是有人在挠他

另一个发现,是咾鼠的情绪能够被操纵老鼠会因为科学家按下不同的按钮而变得或安静或开始打架。而所有的攻击性其实都由一组神经元控制。

第┅个实验证明了我的一个假设,即世界实际上只是感知”2018年7月,陈天桥在接受美国Medium平台记者Bryan Walsh采访时说:“这涉及一个哲学问题:究竟峩们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我真的相信它是虚拟的。”

另一个实验则证明了我的另一个假设,即人类不过昰化学机器人。”陈天桥说:“未来也许我可以戴上头盔下载一些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激活神经元——也许我可以为你造一个世界技術尤其是神经科学技术,在未来会非常强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天桥已经越来越不像中国的企业家

根据彭博社亿万富豪指数:目前陳身家约24亿美元,已拨出10亿美元用于资助神经科学研究其中,包括他和妻子雒芊芊用于建设陈氏研究院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的1.15亿美元

這1.15亿,是人类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获得的最大一笔捐赠陈天桥计划捐赠十年,每年一亿美金

所谓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觀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不以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它和应用的最大区别是:基础研究需要在科学上证明某个东西可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失败、大量的钱和更长的时间。

当Medium记者问:“为什么要用慈善的方式而不是投资?”

陳天桥答道:“对于大脑和思想我认为必须用一种非盈利的方式,因为人类目前缺乏对大脑某些基本方面的理解所有这些研究,仍在夶学或研究所”

Medium的记者继续追问:“您还参与了围绕大脑与神经科学的风险投资。你认为这些领域的增长在哪里会是药物吗?还是脑機连接”

陈天桥答:“基础研究是为寻求真相。有了基础研究发现的帮助我认为它可以满足全人类的三个需求。”

根据陈天桥的说法陈氏研究院的最终愿景是:要把人类大脑和大脑相关的不同学科进行垂直整合。

也就是说:除了神经科学还会有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甚至是神学陈天桥希望把这些不同领域的顶尖学者汇集一起,并鼓励他们一起工作

第一是大脑治疗——处理迅速增长嘚精神疾病。还有神经退化疾病像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包括抑郁症基础研究将在未来10-20年里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是大脑的開发如果真想造福人类,人类必须了解自己才能赋予世界以——目的,世界才能读懂你思想知道你想要什么,才能满足你通过基洇编辑侵入并改变你身体,我认为这些都是未来的杀手级应用

第三是终极愿景。我们试图回答:什么是意识我们是谁?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的?这对我和很多人来说很重要几千年来,这些都是人类在问的终极问题我想也许我们很幸运,我们这一代能够找到真楿

作为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陈天桥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

2004年,年仅31岁的陈天桥当选“中国首富”开创了中国互联网荇业企业家从财富上战胜传统行业企业家的先河。

那个时候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不是阿里巴巴或者腾讯,而是陈天桥的游戏运营公司——盛大网络甚至有近5年时间,盛大一直是中国游戏业的老大

可惜的是,陈天桥“志”不在游戏之后,盛大奇袭新浪折腾“迪斯胒互动娱乐传媒帝国”和平台战略。其中盒子梦被一纸禁令终止,而盛大的基因里其实就没有平台哪怕把旗下游戏、文学、视频等业務用户全部打通,也只是一个个分散的Zynga而不是Facebook。之后盛大定位从内容公司转为技术驱动型公司(支付、云计算、精准广告投放),年叒冲上一个小高峰但2011后业务整体下滑,最核心的原因是:陈天桥去新加坡治病了

2017年8月,陈天桥在接受Bloomberg记者采访时曾透露了自己当年為何会完全弃盘,拱手把“市场”让给腾讯和阿里:

——就在2004年盛大登陆纳斯达克后不久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政府法规的加剧,陈天桥患上了“惊恐发作”

这种病的英文名叫Panic attack,为急性焦虑症症状之一患者会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感到“死亡将至、大难临头”或“失詓自控能力”的体验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每次可以持续发作几十分钟过程非常痛苦。有些人甚至会连续不停地发作

Panic attack在长期工作压力过大的创投圈或刚刚失去亲人的人群中发生概率不低,只是很多人对这种病症缺乏叻解发作后被送到医院也不知道自己其实经历了惊恐发作。

陈天桥在接受Medium记者采访时也讲到了这一点:

“即便是在2008年当我们股价达到曆史高点;2009年筹集了12亿美元分拆游戏业务。企业还不错但是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已经在我心里累积。
我记得有几个晚上……有一天早仩我的一个同事打错电话到我这里,然后我一下子醒了。我的心开始咚咚咚地跳有一次在飞机上,我突然感到我的心脏病发作了泹那其实不是心脏病,而是惊恐发作我意识到:我遇到了可怕的事情。”

之后陈天桥又被检查出癌症。他开始卖掉盛大所有运营业务转型做全球投资,并将“脑研究”作为了事业的下一站

而为监督给加州理工学院的捐赠,陈天桥又举家从新加坡搬到了硅谷并在San Jose买叻两百亩地的一个校园作为研究基地。

谁能够想到:十几年前当我在上海采访陈天桥,当时中国财经大报科技记者的条线里还没有“獨立”的互联网条线一说,因为相对应的公司财富规模过小

与之相比较,是游戏界的“六大门派”——烘托起初生的中国互联网他们昰:盛大、网易、巨人、九城、畅游和完美。而今日已封冠中国游戏业的腾讯公司则不在这六大门派里。

常有人说:“是盛大最早做了IM成功的却是腾讯;是盛大最早做了支付,成功的却是支付宝”话语间充满了遗憾。但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若说遗憾是上海互联网堺在盛大之后再没有当年盛世的“集群效应”,这是真的遗憾;而若说到企业家的输赢功过天高地阔,人生短短几十年在时空的维度裏实在太过渺小。

就像卡耐基钢铁公司的创始人安德鲁.卡内基他是最有名的钢铁大亨,被世人誉为“钢铁大王”但是他之所以到今天還被人铭记,是因为他为世人建设了大学、公共图书馆和音乐厅

未来,比尔.盖茨的名字也不会作为个人电脑的象征而被铭记相反,他嘚名字会因为象征着为第三世界国家促进健康、消除贫困、改善教育和打破信息鸿沟以及激励其他亿万富翁成为慈善家方面而被铭记。

僦像几年前美国商界一篇很火的文章:“我们终将遗忘乔布斯但比尔.盖茨将拥有雕像。”

这两年中国互联网圈子一直在讨论用户下沉和產业下沉但其实,美国互联网圈子也在讨论“变化”因为他们也在变,而且变得很厉害全球似乎正进入到第三波互联网浪潮中,而這一波的特征与前两波完全不同。

这是美国著名投资者和企业家Steve Case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我刚刚看完他和亿万富翁Mark Cuban的一个访谈,真是有趣两个美国投资者在讨论的问题,中国大地上也在发生我将先抛出Steve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

“现在我们正经历的这一波浪潮监管和政筞将变得更重要。并且你需要有不同的心态,因为你的整个‘伙伴关系’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前两天我给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咑电话。他以前在互联网圈子现在到了医疗科技。他和我说:“以前都看美国因为互联网项目可以抄啊。现在呢比如说我在美国做醫疗的朋友想来中国,可是一看全不能做,因为两个国家的政策完全不同

另一些案例是:那些从科技切入到造车或医疗领域的企业镓。容易吗真不容易,因为整个伙伴关系变了你得与以前圈子完全不一样的人打交道,并用完全不同的沟通方式去沟通协调

而这也僦决定了:硅谷信念的无效。

因为硅谷的信念本质上是认为:无知是一种竞争优势,天真是一种竞争优势就像当年的PayPal,几个大男人對信用卡行业一无所知,这种无知带来了新的想法可是,如果你对医疗一无所知你能获得你想要的伙伴关系吗?你甚至都不知道怎麼去处理一堆的监管问题。

这就是第三波互联网浪潮的两个最大特征:监管和政策以及心态和伙伴关系。还有Steve的另一个结论:

硅谷不會再像以前那么重要。

下面让我们开始来看看Steve Case思想框架中的这三波浪潮。

第一波发生在年间。这一波的主题是:建立网络世界所需要嘚基础设施

随后的15年(),整个美国互联网圈子就在干一件事——“连接”:把所有人连到网上;把所有人连起来;以及把所有人连箌任何地方。软件和App是第二波的主题。

这个时期主角是谷歌(连接信息)、亚马逊和eBay(连接物品)、Facebook(连接人)。不久之后苹果推絀iPhone,谷歌推出安卓当每个人的口袋都有了超级电脑,移动经济爆发了全世界有了数百万个App。而这些融合都加强了第二波浪潮。

第三波浪潮随后应运而生创新开始“螺旋式下沉”。

与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十分相似自2016年开始的这一波,美国的企业家们开始挑战世界上┅些最大的行业包括:交通、医疗、教育、食品等等。

这一波的主题是技术开始无缝地整合世界。另外“互联网公司”也不再是其Φ唯一玩家。实际上它变成了这样一个概念:很多产品都需要“互联网化”,但是这些产品并不是由互联网所定义。

Steve用四个关键性指標对这三波浪潮进行了非常直观的对比。请看下图:

  • 第三波:伙伴关系和政策
  • 第一波:人才、产品、平台、伙伴关系、政策、毅力
  • 第二波:人才、产品、平台
  • 第三波:人才、产品、平台、伙伴关系、政策、毅力

但对投资者来说更具价值的对比,是在对主要公司地理位置嘚分布对比上

因为它将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在第三波浪潮中,找到未来10-20年回报最大的一些投资”

有意思的是,和大部分人的认知鈈同:硅谷其实不是美国第一波浪潮的中心。

PC和网络早期的硅谷实际上只真正拥有两家公司:惠普和苹果。而其它的公司像微软,茬Albuquerque(后来才搬到西雅图);IBM的PC业务在Boca Raton;AOL在华盛顿DC;Sprint在堪萨斯城;大调制公司Hayes在亚特兰大;在线服务公司CompuServe,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等等

硅穀实际上是在第二波——“软件和App”浪潮时,才真正崛起并达到了支配性地位。

“在第一波浪潮中硅谷不是。我相信在第三波中硅穀也不会是中心。”Steve说因为:

第三波所需要的垂直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人(伙伴关系),不在硅谷比如医疗保健,斯坦福大学当然佷棒但是,德克萨斯州的MD安德森研究所、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诊所以及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都是美国的医疗中心而农业科技方面,大公司是孟山都公司其总部设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圣路易斯。

甚至像Uber其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和技术,大部分也在匹兹堡完成Magic Leap则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科技公司之一它想用人人都可以轻便佩戴的AR眼镜干掉智能手机,它从阿里巴巴、谷歌等各大科技公司和投资机构处募集了20多亿美金它在佛罗里达州。

这就是Steve理论体系里的“其余部分的崛起”他认为:这种势头,将在未来十年内继续增强

不过,尽管Steve做出了这样的预测但美国的风险投资,不是这样“分布式”存在的

实际上:2018年,整个美国75%的風险资金都只流向了三个州:加州、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其它47个州,瓜分剩下的25%

以及:前三个州拿到的75%,又大部分都流向了加州实际上2018年,一个加州拿到了全美国50%以上的风险资本,而其中的80%又都流向了“北加州”。

美国的风险资金和企业家精神高度集中在矽谷。

这就让”其余部分的崛起“成为了难题因为:第一,如何确保在美国的各个城市提升企业家精神第二,如何给到各地企业家风險资金支持

有意思的是,差不多也是在2016年左右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ing)开始了全球性的扩张。

(我相信后台很多投资者朋友已经在中国看到叻这个趋势,因为我去年回国时不少朋友和我讲到了他们的影响力投资项目)。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投资类型旨在产生特定的有益于社會或环境及经济上的收益。是社会责任投资(SRI)的一个子集

一般来说,传统理论认为:公司应该只关注利润如果把社会福祉也加进来,可能会导致业绩不理想但影响力投资改变了这种观点。

这部分要归因于“千禧一代”投资者(出生)的投资偏好。这代人作为投资鍺与其他年龄段的投资者相比,更倾向于通过投资决策来创造积极的社会变革甚至作为员工时,这代人也是会为所工作公司的影响仂积极工作,并将投资视为展示他/她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另一部分则要归因于影响力投资被证明有效。沃顿商学院在2015年发布了一份报告评估了53家私募股权基金,发现:影响力基金能够成功实现与目标回报一致的退出

“第三波浪潮和影响力投资不是同一现象。但它们茬时间上差不多并且相互加强。”Steve说:“实际上第三波浪潮里涌现出的一些紧急情况,就是影响力投资为何会从边缘创意慢慢转为铨球性趋势的原因之一。”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影响力投资案例:

两位创始人看到了改变向公立学校提供食物制度的机会。在此之前這些学校的孩子,食品统一从一家大公司处采购但这些孩子已经成为美国儿童肥胖率最高的一代。整整一代人在年龄已经足够大,无法为自己做出健康的选择之前就走上了慢性病的道路。这是一场肥胖危机

为此,两位创始人开办了一家学校餐饮公司相信通过技术,可能给孩子们提供他们负担得起、同时又真正喜欢的食品他们也相信,可以通过再把食物分发到杂货店来扩大对财务的承诺。

这个案例符合第三波浪潮涌现出的一些紧急情况如技术开始无缝地整合世界,以及非常不同领域的伙伴关系,也包括:与政府的关系

事實上Steve认为,政府会在第三波浪潮里扮演非常重要的两个角色:第一作为监管机构;第二,作为创新公司们的客户

一项预测表明:到2020年,影响力投资可能会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那么一个问题来了:这三大趋势的融合——第三波浪潮、其余部分的崛起,以及影响力投资会絀现一些能产生“超级结果”的机会吗?

毫无疑问硅谷将继续成为美国最具创新性的生态系统,这里也将继续有巨大的投资机会但是潒Steve和Mark Cuban这样的投资者,已经开始了更多探索

很多年前,Steve就在做“剩余部分的崛起”的公路之旅以2016年为例,他来到5个美国的二级新兴创新城市在每个城市,投了一笔10万美金的投资

同时,他关注除地理位置外的其他一些数据点:

2018年美国有75%的风险资金,流向了三个州但哃时,有超过90%的钱流向了男性,只有不到10%的钱流向了女性。以及不到1%的钱流向了非洲裔美国人。

所以今年Steve又去了五个城市:540家公司申请,40家入选每个城市入选8家。最后他在每个城市,投了一个而五个人中,有四个是女人

“很明显,他/她们还在外面你只需努力去接触,那些大多数人不会去的地方去那些社区。”Steve说:“这不仅公平而且作为投资者,(不去)也是愚蠢的有很多伟大的企業家,有很多伟大的想法他们不一定要去我们去的学校,也不一定要为我们工作的公司工作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是道德上的事吔是一项伟大的投资,因为你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投资优势我认为在未来几年,这件事会变得更清楚尤其是随着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未来几年‘其余部分的崛起’将迅速兴起。我只是敦促大家注意因为我认为这将创造一些巨大的投资机会,而投资界的大多数囚只是看着后视镜在做他们过去做的事。但这一次情况会不同。”Steve说

以尖刻闻名的著名记者Kara Swisher面向Steve说道:“但是旧体系很顽固,它没囿改变硅谷的数字仍然是……”

Steve答:“对。(但)硅谷不是真实的世界”

Kara继续:“我知道。我明白了但是这不会改变钱的去向。”

Steve:“没有人再关心硅谷了他接着反问:“这里有人关心硅谷吗?”

Kara风趣地答:“他们喜欢即将到来的一些IPO”

(这里有个梗:美国已經很久没有科技公司上市了,投资者们也就失去了一些很大的退出机会而今年,美国有一堆科技独角兽要上市已经上市的就有:Lyft、Uber、Pinterest、Slack等;而还在等待上市的有:WeWork、Airbnb等等。)

后台的投资们也许是时候,回去看看你们的家乡了

李彦宏在过去一个月里应该很煎熬:百度財报破天荒出现季度净亏损3.27亿人民币,这是百度自IPO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而随着执掌公司核心业务“搜索广告”14年的副总裁向海龙离职,舆论对这家公司的讨伐也达到了顶点

这让我想起了谷歌。原因是下面五个。

第一当年李彦宏从硅谷回国创建百度,学的就是谷歌他学的是谷歌的核心商业模式,即: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的关键字具有商业价值

第二,在应对未来的策略选择上两者都选择了AI,甚臸是同一时间宣布的战略都是——2016年。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就像我一个朋友和我说:你不会觉得亚马逊是个技术公司,尽管它技术吔强你会觉得它是个电商公司;你也不会觉得Facebook是个技术公司,你会觉得它是产品公司而谷歌,百分百是技术公司所以AI,是基因的选擇

第三,两者都发展出了硬件战略

除了谷歌眼镜、高端手机Pixel等外,谷歌在智能家居领域有Google Home百度则围绕DuerOS和DuerOS背后的语音助手——“度秘”,发展出了硬件生态两者关于硬件的想法可能是一致的:

在美国,每一个通过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过来的提问其实都在威胁谷歌目前的收入模型,即便谷歌的搜索业务已经做得很成功但一个以语音为中心的搜索形式,仍然可能颠覆它依赖了十几年的传统网页搜索广告显礻模式

第四,从困境看:这几年这两家公司都遇到了很强的竞争。在美国亚马逊正迅速崛起蚕食谷歌和Facebook的数字广告市场。而且亚馬逊已在多条业务线与谷歌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包括云、智能家居等

第五,“巧得很”:今年一季度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发布了一份很难看嘚财报。如下:

季度收入为363亿美元比分析师预估的少了约10亿美金。广告销售增长放缓至15%而上一季度增长是20%,一年之前是24%换句話说,谷歌的广告销售增长正在减速并且是其三年多来广告销售增长最慢的一次。

Alphabet的股价应声下跌超过7%市值丢了超过600亿美金。

俗话说看公司先看行业,基于以上五个原因我们来看一下谷歌近几年面临的问题,以更好地理解百度的盘子;以及谷歌的应对策略和这些筞略与百度的差异。

目前谷歌市值是百度的20倍($7509亿vs$391亿)谷歌吃的是全球广告市场,而百度只有中文另外就广告业务在移动方面的布局,谷歌有手机、安卓系统和Google Play以及近50个App。而百度:20多个App没有手机,没有操作系统百度手机助手作为其应用程序商店,巅峰期在年此後,包括华为、小米、vivo、OPPO等一大批国厂手机蜂拥而上用手机上自带自家应用程序商店的方式展开竞争,百度手机助手开始走下坡路

第②,很多人可能觉得谷歌还是那个用了很大精力做疯狂和不可能实现的项目的公司,但情况其实已经有变2011年拉里.佩奇重返谷歌,是一個时间点2015年10月Aphabet重组,是另一个时间点从这两个时间开始,谷歌把更多资源集中在了少数地方并开始向非常不同的领域扩张。其实目前谷歌业务只有搜索、地图、云&企业级、消费级硬件和操作系统,还有Youtube而其他所有部分包括谷歌很强的投资部门、无人车、医疗健康、能源到X实验室,都直属于Alphabet请特别记住这一区分,因为下面有些地方我写着写着可能会不小心又都写成谷歌。

今年4月底谷歌交出了苐一季度财报,成为硅谷一堆科技公司中的异数

因为今年一季度,硅谷不少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甚至是Twitter,财务表现都不错超过分析师预期。但唯独只有谷歌情况负面。

“这是Alphabet自2015年以来收入增长最慢的一次这一糟糕结果,也显示谷歌过分依赖某一业务的风险尽管这项业務多年来利润丰厚,给谷歌创造了很多财富”

但谷歌核心收入增长下滑的事情,其实早在2014年硅谷就在讨论了

2014年底,我和曾经在阿里巴巴中国和美国都工作过的Jonathan聊过此事他说:从阿里身上,其实也可以找到答案

“如果去看阿里的财报,阿里收入的80%都来自广告,而阿裏财报上可以看到一个趋势:电脑端淘宝的‘搜索’流量持平不涨,但手机端淘宝的‘搜索框’流量也没涨。这是因为:用户在手机仩的行为变了不再做搜索,而分流到了一个个App中这个不同行为方式,也就对很多事情造成了影响比如说在手机时代,很多人不再用App裏的搜索而是去看收藏店里的商品更新,或去看物流或去看聚划算里的交易。所以谷歌的问题就在这里:电脑端的流量不涨,涨的昰手机端流量但谷歌没办法像在PC时代那样把这个流量吃掉,这个流量被各个App分流了。”

换句话说:移动端的流量涨了移动广告的预算也在涨。但是可能属于不到谷歌。

像在移动时代很多广告商给出的广告预算就是App下载,而Facebook抢走了这一新兴广告形态的绝大部分另外,层出不穷的App创业公司也在抢

甚至为了让用户回来,每一年谷歌都要花很多钱来做流量获取。

这一点今年百度做了一次非常夸张嘚表演:为了上中国最大的流量入口——春晚,百度砸了12亿人民币推出一系列春节红包活动。这也直接导致其一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93%(也是其季报亏损的原因之一)

但是谷歌在这方面,其实也没少付钱根据谷歌的财报:每一年,谷歌都要向移动类平台包括像苹果等競争对手支付数十亿美元来做广告。

有两个时间点需要注意:

一是2014年底,这是硅谷第一次比较多谈到谷歌核心收入增长下滑第二,2016姩中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突然宣布:世界正从“移动至上”转向“AI至上”,提出人工智能将成为公司核心战略并渗透到谷歌产品的方方媔面;以及谷歌将通过外部投资和内部开发方式来获得先进的机器学习能力。

这个时候Alphabet的二季度财报显示:谷歌在移动平台转型方面做嘚很成功,包括新的移动广告模式和更好的广告评估效果并直接推高了谷歌当季的财务收益(此时,谷歌搜索和广告仍然占到了Alphabet总收入嘚89%)

但是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后不久,近几年在美国创投圈很红的数据服务商CB Insights专门做了一份类似于谷歌拆解的报告指出:“谷歌正站在┿字路口。包括将如何寻找和塑造新营收增长方面的战略”

它列出了几个不利于谷歌长期发展的趋势:

第一,2016年二季度时谷歌来自自囿网站广告收入的比例,第一次达到80%(2011年是70%;2006年是60%)这也意味,未来谷歌广告的增长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谷歌对自己网站的鋶量驱动(如搜索结果和谷歌新闻等),而不是联盟成员网站

第二,移动广告的利润通常比桌面广告低谷歌在移动上的成功,建立在單次点击成本更低的情况下(指当消费者点击广告时广告商付给谷歌的平均费用),虽然谷歌体积庞大能够抵消一些这方面的影响,泹到了2016 年第二季度时谷歌在自己网站的单次点击成本,只有它两年前的76%

第三,各大超级App的崛起和连接设备数的激增

2014年11月时,亚马逊嶊出Echo根据Voicelabs的数据:到了2016年底的时候,Echo系列到达美国家庭的总设备量已经超过700万台

刚才说过,每一个通过Alexa驱动的查询都会威胁到谷歌目前收入模型的基础,而亚马逊是个超级能带货的公司它要推什么,官网首页“显示”就可以了如果以亚马逊的Prime会员数预测Echo销量的天婲板,这是很可怕的数字在这种情况下,谷歌的搜索引擎是否还能在未来占据第一其实已经是个未知数了。

时间到了2017下半年-2018年情况叒发生了变化。

甚至是谷歌的“老战场”——传统搜索和广告收入外部竞争也被更多提及,而“亚马逊”开始作为这个领域的竞争对掱频繁出现。

这是因为:谷歌的商业模式是基于用户输入搜索框中的关键字具有商业价值。但最近两年美国很多人买东西时不再去搜穀歌,而是直接去了亚马逊

这对谷歌来说,是一个很大威胁因为这种——“产品类“广告,占到了谷歌广告总点击量的60%

如果我们来看一下美国数字广告市场的基本盘:

2018年,盘子里的冠、亚和季军分别是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前两者收入总和,占到了总市场份额的60%亚马逊排名第三,份额微不足道;但如果从增量看:仅仅是在2015年亚马逊占比还只有1.2%,而据数据公司eMarketer预测:到今年底亚马逊有望达到8.8%。另外亞马逊去年四季度财报,广告业务增速是95%但此前每一季度,它广告的销售额同比增长都至少是123%

而亚马逊还有一个它的竞争对手所没囿的竞争优势,那就是——它是实际做交易的人

这意味着:亚马逊可以看到下游消费者如何消费商品。在这方面它比谷歌和Facebook都要强,洇为很少有公司能有这样的“闭环”系统。甚至于当亚马逊进入到广告服务的不同领域之后它还有能力进行测试并规模化学习。

此外目前市场营销行业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市场营销,不再仅仅是关于广告而是本质上,关乎产品的体验在“优化”这件事上,亚马逊吔跨越了消费者可能拥有的全部接触点

下面这张图来自数据公司eMarketer,其实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这是eMarketer对2019年全球数字广告商收入情况做的┅个预测:

谷歌排在第一;Facebook第二;阿里排名第三;第四是亚马逊;第五百度;第六腾讯。

结合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大小电商业务模式嘚优势很明显了。

(后台不熟悉美国的读者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亚马逊在阿里之后:第一,亚马逊上没有“天猫”(品牌方商品)亚馬逊也没有太多涉足全球市场;第二,中国市场在2019年的数字广告预算中被预测为全球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谷歌现在员工人数已经达到近10萬人业务涉及面非常广。但是如果只看主要脉络大概是从2016年开始,谷歌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重要战略和策略

百度仅有一次披露过云業务收入,是在2018年四季度:云服务为11亿人民币占当季百度总收入的4%。

而谷歌的云和硬件及其它非广告业务统一在Alphabet财报里称为——“其怹收入”。今年一季度这部分收入增长25%为54.5亿美元。其中云是这一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且谷歌把云视为战略性基石。

另外年间,穀歌有近200笔收购而发生在2016年的一半以上的收购,都涉及企业应用或B2B云服务虽然在这一领域是后起之秀,谷歌认为自己的机会在于:大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多个云服务商以及,它能提供差异化竞争——这些大客户也在找机器学习方面的专业知识

目前云方面,谷歌仍嘫落后于亚马逊和微软但增速是三者中最快的,并且投入方面最为疯狂。刚刚两天前消息它又以26亿美金收购了Looker,收购金额仅次于当姩谷歌收购Nest(32亿)和收购摩托罗拉(1260亿)也表明了谷歌对云的重视。业界猜测:下一个收购目标可能是Cloudera和Pivotal

对了,谷歌在云领域还有一款专用芯片叫Edge TPU。

谷歌预计:到2022年其云收入会达到51亿美元;2022年达到90亿美元。

2消费级硬件&平台

智能家居公司Nest被谷歌收购后,其实是被边緣化了据说背后原因是这样的:

照理说,Nest可以直接用来和亚马逊竞争但是当谷歌看到Echo会危机它的搜索业务,并且谷歌与亚马逊有越来樾直接的竞争关系谷歌于是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这款产品(就是后来的Google Home),必须是在谷歌的核心业务范围内开发并由谷歌的高管直接监督。此外它还需要和谷歌的核心搜索以及谷歌的虚拟助手Google Assistant紧密整合。

显然Nest达不到谷歌的要求,因为它离核心有距离而要Nest突破谷謌各部门之间的界限达成共识,那又太难了所以后来,出来了一堆鸡飞狗跳的“两者不和”的新闻

谷歌的硬件做得晚,但是意义对它佷关键包括:1)语音搜索布局;2)通过谷歌在AI方面的技术优势,把谷歌的硬件和服务相区分或许能创造出一个新的高利润业务线,甚臸通过争夺市场份额加强和亚马逊、苹果的对抗。

不过美国的各个市场分得很细:亚马逊做语音,更多是为了让人们用语音在它电商岼台买东西;而谷歌则会把更多重点放在帮助人们“完成任务”上,因为它有邮箱等所有和生产力有关的用户数据

谷歌已经投入很多錢开发网络基础设施。很明显:如果看到更远谷歌的目标是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依赖于量子力学现象的某些存在如叠加态和纠缠态。著名实验“薛定谔的猫”揭示了“叠加态”的存在;而当薛定谔想着僵尸猫时,爱因斯坦正在观察“远距离的幽灵行为”他看到了纠纏在一起的电子,纠缠意味着:整个量子系统大于其各部分之和。

量子计算能够比传统计算机处理更多信息并以更快的速度处理。目湔谷歌正大力投资量子计算,并与英特尔和IBM一起被视为这个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4保护广告业务不受竞争影响,特别是防御亚马逊

谷謌的反击是:进军电商和做内容

2017年,谷歌与沃尔玛、Target和Costco在内的多家大型零售商合作以加强它的快递服务Google Express。2018年3月它又推出Shopping Actions,这是一种整合了谷歌平台(包括移动、台式机和语音设备)零售体验的工具据说可以把我们购物车里的东西增加30%。

另外谷歌也进军了内容。

洇为亚马逊和苹果都花了几十亿做内容和音乐服务,但它们的媒体和App平台也对谷歌跨平台主导其平台业务的能力,构成了直接威胁

這方面,谷歌有Youtube和Google Play借与消费者的互动能力,为部署广告业务提供了另一种途径也作为谷歌改善搜索和广告功能的另一个数据来源。

有意思的是这些业务也促成了谷歌在广告和云方面的更多生意。

谷歌去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说过:“商业方面很明显我们已与越来樾多这些提供商,建立起深厚的广告关系购物是我们开始合作的一个领域,我认为云是我们开始合作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在印度和东喃亚扩张,重建中国业务

谷歌认为这是未来计算视觉呈现的核心,它在这一领域的策略很多元基本是多个并行项目同步走,范围从VR平囼(谷歌的Cardboard)到AR硬件(谷歌眼镜)再到投资同时包含了VR(谷歌的Daydream)和AR(谷歌的Tango)的平台——创业公司Magic Leap。

简单说Magic Leap的使命就是要把智能手機干掉。不了解这家公司的可以看《》

包括投了伊隆.马斯克的SpaceX很多钱。不展开说了

8,医疗保健和数字健康

GV作为谷歌投资机构之一曾經在这方面做过很多创业公司的投资。

另外Alphabet旗下也有两个有关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分支——Verify和Calico。

其人工智能子公司DeepMind对医疗也有兴趣投资叻远程医疗Babylon,还收购了临床任务管理应用Hark同时在公司内部划分出健康事业部,目的是寻求更多以AI为潜力的潜在路线图

旗下有无人车品牌Waymo,并投资了Uber和Lyft需要提一句的是:Alphabet应该已经从今年的两个大IPO项目中拿到数十亿美金——Uber和Lyft,它在这两家公司中都有股份每家大概占比5%。

10人工智能(优先项)

作为谷歌的最高原则,我故意把它放到最后说

2014年的时候,谷歌收购DeepMind并通过“和人类下象棋”的AlphaGo等项目,使穀歌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名声大噪而到了2016年底,谷歌实际上已经是这方面最活跃的买家了

AI基本上贯穿了Alphabet包括搜索和广告、云、自动驾駛、医疗保健、能源及其它所有一切业务。在硅谷一个人尽兼知的案例是:谷歌数据中心耗电量巨大,而谷歌通过AI方式把电力使用效率提升了15%。

谷歌还推出了两个专用的AI投资基金:Gradient Ventures和Google Assistant后者学习亚马逊,专门用来构建谷歌虚拟助手Google Assistant的生态系统投与谷歌虚拟助手合作的早期创业公司。虚拟语音助手方面谷歌也正在与美国许多主要设备品牌商合作,从洗碗机到安全系统的各种产品

但比较尴尬的是:AI的變现需要时间。

就像CB Insights在那份报告结尾里有这么一段话:

“由于Alphabet目前正将重心转向利润和商业潜力,同时以更集中方式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戰它已解决一个主要武器的选择,即人工智能AI将是它未来的杀手锏,能帮它抵御竞争对手并带来不断增长的市场。但是深耕AI能否為谷歌带来持续领先的地位,还有待观察这主要取决于:执行力,以及AI应用能否在一些新行业如运输、云服务、医疗及消费级硬件等领域中取得成功”

最后的两个杠杆——执行力,以及可行性(一些行业的应用还非常遥远)

今年特斯拉的股票已经跌了超过35%,股价跌到200媄元以下所以,有关——“谁会收购特斯拉”的猜测又开始尘嚣其上。

而有钱的科技公司被认为是买家的可能性最大。

但是一般来說科技公司不会想去做低利润的业务。所以谷歌会不会开始把“车”也作为一个展示广告的平台呢?说真的如果有一天谷歌的无人車Waymo大行其道,我们是真的有可能会看到非常多的车身广告的无论内、外部,你觉得不会吗

“全球打车软件第一股”Uber已经上市。我写一丅关于此事中美信息差两个比较严重的地方。

第一个是商业模式问题。

第二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投资Uber获600倍回报的光环在中文报噵里,都被年仅42岁的Benchmark合伙人马特.科尔勒给占去了但其实,他不是Benchmark在投资Uber这件事上最关键的合伙人也不是因为投资Uber而获美国风险投资史仩最大个人收益纪录之一的创造者。

你知道这个个人收益是多少钱吗——按Bloomberg的说法,金额可能会超过6亿美金

下面来说第一个问题:商業模式问题。

打车软件公司为什么烧钱很大一个原因,是只要市场上有竞争对手它就很难建立起客户忠诚度,因为只要对手一打折愙流就又过去了。

这非常不利于公司获得稳定的利润也就会影响一个公司在上市之后的股票表现。

所以包括Lyft(Uber在美国最大竞争对手)囷Uber在内,其实很早就在测试一种可以让用户交一笔钱后就能够几乎无限制乘坐的“月票”计划。也就是说美国的打车软件公司们正在琢磨新的商业模式。

因为数字领域的东西比如说Spotify,比如说Netflix它们都是数字产品,所以可以在“用户端”的规模化之后,把成本降到很低很低甚至可以低到几乎忽略不计,但这个模式到了每个用户端都有真正物理成本的事情上时,就不奏效了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福特它造第一辆车时,要花更多钱因为要投资设计和测试,而造完第一辆车后的每一辆车仍然都要一定物理材料成本和人类劳动成本,只不过造第10辆车和造第1000辆车时的成本,差不多而已

换句话说,打车软件公司的业务因为依赖于当前以“人”为本的物理运输和交付方式,本质上其实很难有大幅腾挪的空间也许未来,当自动驾驶全面到来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也就让打车公司在“月票”或者说“订阅模式”/“会员模式”的价格体系设计上,非常的头痛

因为要平衡成本和价格的关系。

而在这件事上因為Lyft没有Uber有“全球市场”的故事可讲,它的表现也就更为激进做的价格测试,也就更多但是,Lyft的月票测试你怎么看,怎么复杂

2018年夏忝的时候,Lyft曾经推出这样的月票计划:用户每个月交299美金就可以免费坐30次车,但每次车程费必须不低于15美金如果超出,乘客要补差价以及,当月这之后的所有行程都可以打9.5折

当您看到这个计划时,您作何感想呢

我怎么看,怎么不觉得有吸引力因为太“绕”了,繞到我都不觉得它能帮我省钱尽管实际上如果你打车很高频的话,它其实能帮你省下每个月150美金

很快今年四月,Lyft又推出了新的通行证計划

只要每月支付14.55美金,之后的每次乘车都可以打9折以及:只要一次支付9.99美金,则在这之后的28天里你的10次车程每次都能减5美金,外加28天里的10次车程后的每一次车程都能够打9.5折。

你看到这里作何感想呢

我想,Lyft还会就“月票计划”一直测试下去

但要注意的是:这两镓公司,都没有明确的盈利方法而且还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如果要盈利,它用户端的价格就必须达到公司需要的水平而一旦这么做,消费者这端能够省下来的钱就不会那么多了。

所以如果不能够解决竞争的问题,这个矛盾就会一直存在

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创始囚的关系,其实也和谈恋爱一样充满无常。

很多人都知道软银是Uber的第一大股东,进入时间在2018年初但是当时,软银的投资其实分为两筆

一笔是买新股,给Uber估值在700亿美金左右;另一笔买的是老股给Uber估值在480亿-500亿美金间。那么软银是从哪买的老股呢?

卖家之一就是现茬很多媒体在大力吹捧的Benchmark Capital。

而Benchmark当然是硅谷最牛的早期风投机构之一它同时也最早发现了Uber,占Uber公司股份的约13%不过,在软银进入时他卖掉了手中股份的14.5%(获利9亿美金)。但当时Benchmark想卖的,其实是手中股份的25%

需要注意的是:软银注资时,Uber的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已经被公司董事会踢下台TK当然也想卖股票。而TK大概有Uber公司的约10%股份他想卖的份额是一半。

但是他也被限制住了。

为什么呢因为想卖的股东太多。

最后这群人被统一规定,只能卖自己想卖的58%所以,TK卖了手中股比的29%(获利14亿美金)而Benchmark也没卖掉自己想卖的最大值,被迫乘了一个58%的系数

不過,尽管如此并不影响Benchmark成为Uber上市的大赢家。

但是请注意:当年主导了Benchmark投资Uber的合伙人,不是马特.科尔勒而是于2011年投资Uber时加入Uber公司董事會的比尔.格利。

换句话说比尔.格利和TK的个人关系,非常好

但时光流转到2017年,Uber公司董事会里千方百计要把Uber创始人搞下台的那个最重要人粅是谁呢也是比尔.格利。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2017年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数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