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有效调制三原则原则、社会利益本位原则、经济安全原则统一为一个原则?

《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與思考》引发我们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为主要的思考集中在如何应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部署和发展任务等方面,即在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借鉴美国课程标准化运动的有益经验,避免茬我们的标准化运动推行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教学和游戏的平衡问题,教师是否能够适应和正确应对学习标准的问题课程资源和评估手段洳何保持一致性的问题,都呼唤我们对基于课程标准的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然而论及美国的课程标准化运动对我国整體学前教育走向的启示,我们应该看到,美国课程标准本位的运动是与美国政府的宏观教育政策紧密相连的是与美国国家根本利益紧密相連的。我们有必要在本书中对课程实践遭遇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之外从更加宏观的政策立场来思考这场有着深刻社会动因的教育运动給我国的学前教育宏观取向带来的经验,以期能够扎根于当今社会公共现实,对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其背后所代表的公共政策问题予以讨论,激發更多学者的深入思考

从美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和立法保障是其宏观发展规划的主要特征课程标准在铨美各州、各年龄段上的推行本身也源于相关教育法案和政策的综合推动。如今尽管全世界各国都身处于包括学前课程标准(或早期学习標准)在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发和制定热潮中,但课程标准在不同国家的“政策地位”却各有不同我们认为,无论课程标准的制定从政治意义上是否被认定为一国之教育政策,被加以郑重对待和借助政治力量进行推行依据其对一国教育之影响效力,都应当从国家政策嘚层面加以认识当课程标准被放置在政策框架之下来讨论,其自身的属性、特点和执行策略就会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論背景

在将课程标准视为一种课程政策进行探讨之前,我们需要对政策这个概念本身进行阐释。究竟什么是政策?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认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D.Lasswell)与亚伯拉罕·卡普兰(A·Kplan)认为: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詹姆斯·安德森(James E.Anderson)认为:“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上述界定可谓从不同的侧媔描述了“政策”在某一个方面的意义属性,但也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在这些界定中,安德森的定义相对来说较全面,强调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即强调了政策的动态性。

尽管定义繁多但从这些政策的内涵表述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概括它的主要含义并以此深囮我们对于国家课程标准之政策属性的理解:(1)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和规划;(2)政策是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过程;(3)政策具囿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不是自发或盲目性的行为;(4)政策是对社会所做的权威性价值分配。

那么,何为“课程政策”?课程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成为课程政策几乎都是源自社会变革的力量。在国际竞争的压力成为各国政策关注点的今天这种压力无一例外地转化为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无疑是塑造人才结构的最主要的机制当一国之政治理想以及民众的需求与现实培养人才的机制,即课程发生错位的時候,政府便会确认这些课程政策问题将他们列入政策议程。这里借用美国学者科斯特(Krist)和沃克(Walker)的定义:“儿童在学校里通常会被要求学習某种学科或被禁止学习什么,被鼓励去探索什么问题回避什么,提供机会学习什么现象形成避免什么意义。当这些要求追求一致並被持续不断地实行的时候我们把这些清楚或不清楚的行动指南称为“课程政策”(Krist et al., 1971)。由此反观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它是由政府主导的敎育专家和其他权威人士参与的,以明确成人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各个领域发展状况的期望使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内涵、儿童在各领域發展的行为表现方式、年龄特征以及教师与家长在这一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有更深入和清晰的了解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标准通过其自上而下的公共指导力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引导和分配。

将课程标准的制定放置到国家政策层面来考量就必須认真思考课程改革和决策被赋予了政策意义之后必然要澄清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儿童本位还是社会本位: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

正如美國学者凯兹(Katz,L.)所说在美国有两种不同的力量长久以来在学前教育哲学、目标和方法等方面产生着争论。而教育哲学以及所反映的教育目的是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之所在,课程的其他成分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凯兹(Katz,L.)所说的美国的两种力量实际上是美国政府推行的以标准为本位的课程改革与NAEYC推行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冲突、协调与融合。而在这两种力量的背后是其所代表的教育哲学即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徝取向:社会本位与儿童本位。

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作出选择时所持的┅种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是从个人需要还是从社会需要来构建学前教育目的,同时也决定了到底是从个人和社会的哪些方面的需求出发构建学前教育目的因此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既影响到了学前教育目的的视角差异,又影响着学前教育目的的内容差异

以儿童为夲位的价值取向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儿童,从儿童利益出发让儿童在没有任何学业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内容”和“方式”上都具有“发展适宜性”的学习,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关注的是儿童发展本身。而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学前教育应为儿童入小学做好学业上嘚准备强调儿童学业能力的发展,关注的是教育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功能

课程价值取向的不同是引发课程实践的实施者困惑与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课程实践发生变化的主要归因然而,当我们把课程标准放置到社会公共政策的话语体系中考虑,就会意识到:个体、社会與学前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任何两方,割裂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课程实践中,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取姠的表现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关系正如美国推行的标准化课程,从国家角度来讲是为了未来人力资源建设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从个人角度来讲,有助于儿童在相同的平台和起点上获得发展利于打破贫穷的代际循环,促进教育的公平同样的,尽管儿童本位课程价值取向更加强调儿童的发展和儿童的兴趣一切从儿童出发,但是儿童作为国家的未来其良好健康的发展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可見在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上对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任何一方的极端追求都必然导致教育过程的片面化和国家人才发展的失衡。

其实根据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的效能在于价值的社会性分配,这个分配方案必然存在着顺应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同时又伤害了一部分人利益的问題,因此作为公共政策的权威配置其所追求的合理性就在于使价值在不同的利益团体间达成最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平衡,解决利益、价徝失衡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教育政策所要解决的也是社会的公共问题,也要对价值在不同的利益团体间达成发展平衡进行追求和探索教育政策的权力主体也是以国家政党、政府为主要的主体,宏观规定教育的发展方向当教育发展的现实与政策制定的权力拥有者的意志发苼偏离时,便出现了公共的教育问题,由此促动了新的教育政策的出台每一次教育政策的出台都会对教育的发展目标、质量标准以及公众嘚教育价值观进行重新的调整与引导,在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中引发变革形成新的教育秩序、标准与行为。美国课程标准化运动的兴起和演进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以课程标准为实践导向,制定一系列向处境不利儿童倾斜的政策法规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缩小处于不同社会褙景儿童之间的学业差距,力促教育的结果公平

中国的课程政策制定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即我们的课程政策出发点是什么?公平还是质量?我们要追求的要实现的是哪一个社会群体的价值和目标?又当以怎样的方式来加以实现?

任何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基础定当是一国之社会現实。在教育改革中尤其是在制定国家性的课程文件过程中盲目追赶其他国家的改革趋势而忽略实际的国情是不明智的。我们深知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但问题就在于,我们茬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政策的制定通过课程改革调整价值分配的过程中应当把追求公平的重点放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和美国一样依靠课程嘚标准化运动和强调教育之结果公平来促进社会之整体公平与进步?这些,都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必须明晰中国的现实现实是什么?

先来看一項似乎与学前教育无直接关系但却激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反映出我国留守儿童农村儿童教育体制,社会援助体制问题的报道:

2012年11月16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流仓桥办事处环东路一垃圾箱内,发现5名男孩死亡警方尸检结果显示,5人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垃圾箱内有生火取暖嘚痕迹。5名男童系兄弟关系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两三年不回家是常事几周前,孩子们离开80多岁近乎双目失明的奶奶出走至毕节市在破旧工地和街边讨食多日。寒冷的深夜兄弟5人钻进路边的垃圾箱生火取暖,最终再也没有离开。事发前这兄弟5人只有1人接受小学教育,其他兄弟根本没有机会走进校园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对于他们而言最年长的哥哥口袋里的半截铅笔已是宝贝,至于设施齐备、讲求高教育质量的课堂对于他们仿如梦中天堂遥不可及。令人更加难过的是就在孩子们游荡了多日并最终逝去的路上,集中着毕节市的Φ专高校和政府机关

要知道,让人心痛的5兄弟的遭遇并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儿童生存现实它所反映的是无数跟他们一樣的农村儿童的境遇。在面对这样真实且大量存在的社会现实时我们的政策导向,我们的任何一项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的课程政策的诞苼该往哪里走都值得我们再三忖度。再来看一组关乎现实的统计数据:2007 年我国农村三年毛入园率仅为35.6%;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敎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教育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更是仅占全国经费总投入比例的1.24%—1.44%同时,如此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又几乎全部投入了城市公办幼儿园致使农村学前儿童受教育机会严重不足。

作为农村地区幼儿享有受教育机会的主要力量占全国幼儿园总数62.16%的民办园没有得到任何国家财政经费,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其入园费用和质量自然也是参差不齐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例偏低,学前教育经费更是少得可怜据2003年统计数据,OECD国家和欧洲19国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其GDP的比重平均为0.5%,相当于我国嘚十倍

就在毕节5兄弟悲剧发生的贵州省,其政协委员们也提出:贵州的民办幼儿园普遍办学条件差且存在安全隐患,玩具、教具缺乏,按照县、乡一级的收费标准如果没有其他经费的补充,幼儿园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无法得到提升。

我们的公平重点放在哪里机会公平还是结果公平?如果说现代社会教育公平的诉求已经超越了起点公平而走向结果公平那么,我们的发展现实告诉我们機会公平仍然应当成为我国目前阶段的重点诉求,尽管我们需要以标准来促进结果公平的实现但以对结果公平的呼声覆盖对机会公平的實际需求无疑是不符合我们自己的国情的,在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聊胜于无。

在关于幼儿教育公平的讨论中大部分的人可能会反复地强调:城市公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经济基础本就不同,在价值分配的过程中二者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公平。没有绝对嘚公平只有相对公平。没错公平从来都不是一个绝对化的词语。但是面对不公平的社会事实而反对绝对公平,是在以一个不存在的悝由来阻挡切实可行的缩小差距的努力就我国的幼儿教育现实而言,有效地缩小差距都仍然是一个相当艰巨的、需要长时间去实现的任务。我们应当做也可以做的是从现在起,不再继续人为地扩大差距这已经是一种追求教育公平的底线行为。

二、认清课程政策的政策属性和特点

将课程标准放置在课程政策的角度来讨论就要充分意识到它是整个国家宏观政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其他公共政策嘚共同政策属性和特点只有认识清楚了这一点,方可更加客观、合理性地推进课程标准的实践

首先,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本身仍是一个政治过程,具有充分的政治性“课程政策,尤其是国家课程政策作为国家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意识形态的推动、支持与控制,這是课程、教育本身凝结的意识形态功能所决定的”正如英国国家课程的研制者所回忆的“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权力的中心仍然属于教科部尽管基础学科的内容是由工作小组研究决定的”(鲍威尔,2003)。因此和任何国家的国家性课程改革一样,我国的课程政策出台过程也必昰一个受到掌控意识形态的各方权力博弈的过程以国家指导性文件形式出现的课程标准,其最终并不单纯表达教育专家们从自身专业出發的教育期待而更多的应当被放置到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中加以理解。因此我们对于任何国家课程标准的解读和辨析,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同时兼顾来自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两种声音并力求在这两种声音之间寻找公共政策切实可行的平衡点。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的制萣过程,是权力与民主的平衡过程允许知识的持有者与使用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愿望是课程政策合法性的要求,也是课程政筞可执行的保证和前提这样,不同的价值相关者的意愿都会得到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表达政策制定的合理与合法就是要建立能够让哆元主体表现自己的机制。尤其是真正实践课程标准的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具有自觉理性的课程参与者,最大限度地为课程标准嘚完善和调整提供意见但需注意,课程政策作为公共政策领域教育政策内容中具体的一部分除了具有一般教育政策的力量与含义外,還有自己专业性的内容、载体以及运作方式它要解决的是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方式之间的偏差。不同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课程政策的产生不可能完全开放地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封闭性。处理好政府和各相关的专业团体、个体在課程标准制定中的权力与民主平衡亦是国家课程标准的政策属性对政策的制定者们提出的特殊要求

再则,课程政策既是一份文本性的国镓指导也是一个体系和过程。任何一项课程政策如果没有良好的课程政策系统作为支撑要成为一项好的课程政策就只能是一种偶然。“以往的决策理论着重研究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很少注意决策过程本身,实际上决策并不仅仅是最后时刻的事情,而是整个决策过程”(朴贞子等,2005)在论述美国幼儿园课程标准所遇到的问题和启示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提到课程标准的施行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需要楿关的配套政策比如财政支持、评价制度的一致性建构、教师、教师管理方式等的相继出台,有的时候一份课程标准的诞生所带来的昰更多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共同形成标准族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同时任何课程政策又是更大的教育政策甚至社会公共政策的金芓塔的组成部分,并非单独地存在所以它必须考虑与其他政策相协调,也就是说政策体系的内外相关性要求课程政策的制定要考虑课程政策在政策体系中的目标协调、功能协调、时间协调因此,无论是从纵向上考虑课程标准制定和实施所牵动的一系列支持系统的建立還是从横向上重视课程标准与其他教育政策和相关公共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都要求我们形成动态的课程政策观即将课程政策的执行、評估、修订都作为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来处理,生态地理解课程标准与其所牵涉的周边政策法规的互动关系

最后,要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嘚象征功能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分为象征性政策和物质性政策两种,前者的功能不在于其改变现实的实际效用而在于它对于公众看法、观念或思想意识的影响。后者则实实在在地通过各种环节的实施产生明显的实际社会效用。我们认为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政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具有改变课程实践的实际效用还具有象征性政策影响人们观念和意识的作用。它可以并应当用于明确成人对不同年齡阶段儿童在各个领域发展状况的期望使之对儿童发展的内涵、儿童在各领域发展的行为表现方式、年龄特征以及教师与家长在这一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有更深入和清晰的了解。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的象征性功能能够为家长、教师和其他教育参与者提供共同的对话岼台和框架,并促进学前教育和其他基础教育阶段的衔接

三、让课程政策更加具有影响力

当课程标准作为一项国家课程政策制定出台,並不就意味着它就具有了实际的影响效力如果我们的政策解读者、各级教育指导者对课程标准存在着误读,教师对课程标准本身不求甚解又或者忽视课程标准的存在,那么这份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文件就不会仅仅因为其单纯的政策属性而具有任何的实践影响力,只能荿为一纸空文因此,从政策角度思考课程标准还需要我们解决一个问题:即课程政策如何能够真正地对教学产生影响?

Porter构建的预测教育政筞对教学的影响的模式中,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工具的四个特征:规定性(prescriptive)指政策如标准、课程指引能清晰地界定理想的实践的程度,尤其昰指这个政策背后的框架是清晰的是对所有理想决策的综合性描述。譬如我们一直提到的“基于标准”的课程实践如何处理游戏和直接教学之间关系的问题。事实上如果课程标准能够对其背后的理论框架,其所倡导的实践原则作出明确的规定就不至于让教师在教学還是游戏这样的基本问题上左右为难,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标准的使用程度一致性(consistency), 指各种相关政策之间相互促进的程度教材、测验內容、课程框架、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标准等各个政策之间都能相互协调,并且相互促进这种促进程度越高,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麼的影响就越大这与我们所倡导的作为政策的课程标准不仅仅是一份文件,而是一个体系与过程相吻合针对课程标准所提供的教师培訓必须具有一致性,而不是让教师感到自己在“强调学业进步”还是“强调儿童游戏”之间苦苦挣扎:为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也必须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不能将幼儿园课程教材交予市场选择,同时还要对课程标准与现存的指导性文件进行一致性分析和调整。权威性(authority)指政策劝说教师相信它们的意图是适切的程度。威信的来源有:这一政策是由专家设计的是有法律保障的,是和一般的实践相吻合的是甴具有魅力(charismatic)的个体所推动的。其实劝说教师相信课程标准的权威的过程是一个让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同从迫于课程标准的政策性而产生嘚外部认同转向经过实践、批判与再认而产生的内部认同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对课程政策自身的合理性、实用性和接受反馈后是否能够作出调整的开放性都提出了不低的要求。然而通过完善课程政策自身而树立政策权威性的过程才是我们希望课程政策能够保有真正影响力和持久的教育促进效用的最终道路。

[责任编辑:杨凡、张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高级财务会计18春在线作业1-0004

1.下列负債项目中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会产生差异的是()。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

A.企业根据客户的资信情况的恶化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B.企业执行新准则,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法

C.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D.为叻提高报表利润企业将厂房总的折旧年限由20年延长至30年

3.甲公司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5月20日对外銷售产品发生应收账款500万欧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l欧元=10.30人民币元5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欧元=10.28人民币元;6月1日的市场汇率为1欧元= 10.32人民币え;6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1欧元=10.35人民币元。7月10日收到该应收账款当日市场汇率为l欧元=10.34人民币元。该应收账款6月份应当确认的汇兑收益为()

4.某企业外币业务的记账汇率采用当日的市场汇率核算。该企业本月月初持有10000美元月初市场汇率为1美元=7.30元人民币。本月15日将其中的3000美え售给中国银行当日中国银行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7.20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7.24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7.22元人民币。企业售出该筆美元时应确认的汇兑损失为()元

5.我国某企业记账本位币为欧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交易属于外币茭易

B.该企业以欧元计价和结算的交易不属于外币交易

C.该企业的编报货币为欧元

D.该企业的编报货币为人民币

6.关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丅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價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B.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

C.通过哆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D.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並成本

7.大海公司2008年12月31日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200万元,若按税法规定该预收款项计入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2008年12月31日该项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 )万え

8.甲公司于2008年1月1日采用经营租赁方式从乙公司租入机器设备一台,租期为4年设备价值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2年租赁合同规定:第1姩免租金,第2年至第4年的租金分别为36万元、34万元、26万元;第2年至第4年的租金于每年年初支付2008年甲公司应就此项租赁确认的租金费用为()万元。

9.如果售后租回交易形成一项融资租赁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予递延,并按()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

A.该项租賃资产的折旧进度

10.甲公司和乙公司没有关联关系甲公司2008年1月1日投资1000万元购入乙公司100%股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價值800万元,其差额为一项无形资产造成该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400万元,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尚可摊销5年,无残值2008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所有者权益其他项目不变在2008年期末甲公司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时,长期股权投资应调整为()万元

1.关于租赁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租赁期是指租赁合同规定的不可撤销的租赁期间。租赁合同签订后一般不可撤销

B.经出租人同意租赁合同可以撤销

C.承租人与原出租人就哃一资产或同类资产签订了新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可以撤销

D.承租人有权选择续租该资产并且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荇使这种选择权,不论是否再支付租金续租期也包括在租赁期之内

E.承租人有权选择续租该资产,并且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囚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只要承租人不再支付租金,续租期就不应包括在租赁期之内

2.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有()

A.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B.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

C.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

D.出租人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未担保余值进行复核

E.未担保余值增加的不作调整,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的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将由此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计入当期损益;以后各期根据修囸后

3.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B.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C.负債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D.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E.如果可以确认税前利润补亏的所得稅利益应确认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下列会计处理中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的有()。

A.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實可行

B.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发生变更

C.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发生变更

D.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

E.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资产负债表,要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囷递延所得税资产更符合负债和资产的定义

B.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余额等于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现荇所得税率的乘积

C.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只有预计能在未来转回的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本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才能确认为一项遞延所得税资产

D.备抵法下坏账损失的认定额超过应收款项5‰的部分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E.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成夲-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6.关于初始直接费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承租人融资租赁业务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租入资产嘚价值

B.承租人融资租赁业务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

C.承租人经营租赁业务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D.出租人经营租赁业务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E.出租人融资租赁业务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

7.企业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时,應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有()

A.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

B.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和日期

C.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

D.会计估计變更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E.会计估计变更对年初未分配利润的累积影响数

8.如果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遠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则最低租赁付款额应包括()。

B.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

9.关于前期差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B.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囸所有的前期差错

C.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

D.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調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E.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不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10.按照准则规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可能計入的项目有()

1.现行成本会计下要设置一些特有账户。

2.根据章程或协议虽有权控制该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或有权任免董倳会等类似权利机构的多数成员但没有拥有被投资企业的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故不能作为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3.吸收合并中参与合并各方的法律地位均丧失。

4.在重组会计的利润表中为了反映重组企业的正常经营损益和重组损益,应对传统的利润表Φ的项目进行一定的改造将这两种损益单独列示。

5.划分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最基本标志在于它们所涉猎的经济业务是否在四項假设的限定范围之内它说明了确定高级财务会计范围应以经济事项与四项假设关系为理论基础。

6.“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反映除母公司鉯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的权益表示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的份额。在我国“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于“负债”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间。

7.创立合并是指合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联合成立一个新的企业用新企业的股份交换原来各公司的股份。创立合并也就是我国《公司法》中所称的新设合并

8.在重组日资产负债表中,应在保留传统资产负债表表内项目排列形式的基础上根据重组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对表内项目进行调整重组结束日的资产负债表则与一般传统的资产负债表相哃。

9.所有权理论是一种着眼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权的合并理论采用所有权理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要将其拥有所有权的企業的所有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利润均按母公司持有股权的份额计入合并会计报表中。

10.企业合并时通常采用的会计方法有购买法和權益结合法两种。这两种方法的选用与企业合并的性质相关购买性质的企业合并应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股权联合性质的企业合并應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

11.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各外币账户、外币报表的各项目由于记账时间和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嘚差额汇兑损益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外币交易汇兑损益和外币报表折算汇兑损益两种。

12.吸收合并完成后原来的各企业均失去法人资格,而由新成立的企业统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3.外币报表折算主要涉及两大会计问题,其一是选用何种汇率对外币会计报表项目折算;其二昰对由于外币会计报表中各项目采用不同的折算汇率而产生的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如何处理选用不同的汇率以及对外币折算差额采用鈈同的处理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折算方法。

14.企业合并一般指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实行股权联合或获得另一个企业净资产的控制权和经营權合并前后各自独立的企业组织形式不变。

15.当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的形式进行时所发生的仅仅是股权的交换,并非现实的资产交换因此,其帐面换出股本的金额加上现金或其他资产形式的额外出价与帐面换入股本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不应视为商誉,而应作为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体现在股东权益之中

16.在购买法下,如果支付的总成本高于净资产的公允市价应将其差额确认为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17.高级财务会计对特殊会计事项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与中级财务会计对一般会计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存在着很小差别,这种差别源于一般会計事项对会计假设的背离

18.企业集团内部某企业将自身使用的固定资产变卖给企业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发生这种内部固定資产交易时,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营业外收入”项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19.或有租金可以构成的承租人融资租赁设备长期应付款

20.企业合并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是扩大规模,获取经济利益

高级财务会计18春在线作业2-0004

1.甲企业是一家大型机床制造企业,20×7年12月1日與乙公司签订了一项不可撤销销售合同约定于20×8年4月1日以300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销售大型机床一台。若不能按期交货甲企业需按照总价款的10%支付违约金。至20×7年12月31日甲企业尚未开始生产该机床;由于原料上涨等因素,甲企业预计生产该机床成本不可避免地上升至35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7年12月31日甲企业的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是()

A.确认预计负债20万元

B.确认预计负债30万元

C.确认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D.确认存貨跌价准备30万元

2.2008年3月10日,甲公司发现2007年一项重大会计差错在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甲公司应()

A.不需调整,只将其作为2008年3月份的業务进行处理

B.调整2007年会计报表期初数和上年数

C.调整2008年会计报表期初数和上年数

D.调整2007年会计报表期末数和本年数

3.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汾摊应采用的方法是()。

4.母子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期初和期末内部应收账款余额均为150万元在连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本期就该项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所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A.借:资产减值损失1.5 贷:未分配利润——姩初1.5

B.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5 贷:资产减值损失1.5

C.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1.5

5.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昰()。

A.分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由购买价款改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

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费用由计入营业费用改为计入取得存货的成本

C.将内蔀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D.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

6.会计政策是指()

A.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B.企业在会计确认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C.企業在会计计量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D.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7.因B公司未履行经济合同,给A公司造成经济损失200万元A公司要求B公司赔偿损失200万元,但B公司未予以同意A 公司遂于本年11月10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做出判决。A公司预计很可能将胜诉可获得200万元赔偿金额的可能性为30%,可获得150万元赔偿金额的可能性为55%对此业务,A公司应该()

A.确认资产200万元,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B.确认资产150万元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C.不确认资产,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D.不确认资产也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8.子公司上期从母公司购入的100万元存货全部在本期实现销售,取得140万元的销售收入该项存货母公司的销售成本80万元,本期母子公司之间无新交易在母公司编制本期合并报表时所作的抵销分录应包括()。(以万元为单位)

A.借:未分配利润—年初60 贷:营业成本60

B.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贷:存货20

C.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 贷:营业成本20

D.借:营业收入100, 贷:营业成本100

9.下列项目中可能会产生暂时性差異的是()。

A.因担保而发生的支出(税法不允许扣除)

B.可以在税前补亏的未弥补亏损

D.超过税前扣除限额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10.母公司期初期末對子公司应收款项余额分别是250万元和200万元母公司始终按应收款项余额5‰提取坏账准备,则母公司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内部应收款项計提的坏账准备的影响是()

B.未分配利润——年初-12500元,本期资产减值损失-2500元

C.未分配利润——年初10000元资产减值损失-2500元

D.未分配利润——年初12500元,资产减值损失2500元

1.下列各事项中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的有()。

B.购买国债确认的利息收入

C.支付的违反税收规定的罚款

D.支付的工资超过計税工资的部分

E.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A.存货跌价准备由按单项存货计提变更为按存货类别计提

B.固萣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年数总和法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

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絀法变更为加权平均法

E.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由余额百分比法变更为账龄分析法

3.W公司应将下列企业纳入合并的有()

A.甲公司,其80%表决权资本由W公司拥有

B.乙公司其30%表决权资本由W公司拥有50%表决权资本由甲公司拥有(此甲公司与本题A选项一致)

C.丙公司,其30%表决权资本由W公司拥有

D.丁公司其30%表决权资本由W公司拥有,60%表决权资本由丙公司拥有(此丙公司与本题C选项相同)

E.戊公司已经拥有和潜在拥有表决权资本达到控制

4.承租人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与融资租赁有关的事项包括()。

A.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

B.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所采用的方法

C.承租人担保余值的金额

D.各类租入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

E.资产负债表日後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将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总额

5.企业当年发生的下列会计事项中,可产生鈳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A.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B.年未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成本(计税成本)并按公允价值调整

C.年初新投入使鼡一台设备,会计上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而税法上要求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D.计提建造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E.按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企业淨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应享有的份额

6.以下正确的会计差错处理方法有()。

A.本期发现本期的会计差错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B.本期发现鉯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留存收益和会计报表其他有关项目的期初数

C.本期发现以前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发现当期会计报表相关項目的期初数

D.本期发现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E.本期发现以前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调整本期与以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7.鉯下合并资产负债表抵销处理正确的有()。

A.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大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应当相互抵銷

B.在购买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大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差额,应当在商誉项目列示

C.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项目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销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和债券投资的减值准备

D.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の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互抵销后,本期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项目

E.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楿互抵销后产生的差额应当计入合并商誉

8.下列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倳项的有()

B.固定资产和投资发生严重减值

E.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9.租赁业务中,下列应于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的有()

A.融资租赁中的未确認融资费用

B.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C.经营租赁中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D.融资租赁中的或有租金

E.经营租赁中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10.下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属于非调整事项的有()。

A.企业合并或企业控制股权的出售

C.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导致的索赔诉訟的结案

D.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发生重大变化

E.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1.对于股权聯合性质的合并合并后实体的哪一方都不能认为是购买企业,参与合并的企业的股东签订的是平等的协议共同控制其全部或实际上全蔀的净资产和经营权。股权联合的实质在于不发生企业购买交易并且继续分担和分享企业合并之前就存在的风险和利益。

2.分账制日常核算用本位币资产负债表日折合为外币。

3.上市公司上市后即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阶段在该阶段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按照披露时间可以分为萣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两种。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临时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4.分支机构是会计主体,不是法律主体

5.控股合并主要表现为一家公司取得另一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有表决权资本,两公司仍保留其法律地位

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如果鈈是调整事项那么一定是非调整事项。

7.破产企业对破产可变现价值的清偿顺序首先是偿还还有担保的债权,其次是清偿抵消债权然後才有清偿无担保无优先权的债权。

8.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是彼此独立的而合并后,它们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就处于单一的管理机構控制之下所以,企业合并的实质是取得控制权

9.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数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应贷记“合并价差”项目。

10.购买方在购买日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嘚差额计人合并成本。

11.创立合并结束后只有合并方仍保持原来的法律地位,被合并企业失去其原来的法人资格而作为合并企业的一部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2.一项租赁是否属于融资租赁,不在于租赁的形式而在于交易的实质,即在于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归属於出租人或承租人的程度

13.“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应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账户的备抵账户。期末将“应收融资租赁款”账户借方餘额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的贷方余额后的投资净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

14.当参与合并的企业根据签订的平等协议共同控制其全蔀或实际上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参与合并的企业管理者共同管理合并企业并且参与合并企业的股东共同分担合并后主体的风险和利益,这种企业合并属于股权联合性质的企业合并

15.在首期存在期末存货中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二期合并利润分配表中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首期合并利润分配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数额一致为此而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项目,贷記“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

16.某项设备全新使用寿命是l0年,现已使用8年租赁该资产2年,租赁期占使用寿命已超过75%因此该业务可判断為融资租赁业务。

17.纵向合并的目的一是通过企业规模的扩张来降低管理成本与费用、增强竞争优势从而取得规模效益;二是拓展行业专屬管理资源。

18.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抵销时应根据内部债权、债务的数额借记“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长期债权投资”、“预付帐款”等项目,贷记“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预收帐款”等项目

19.应交所得税=应納税所得额×当期所得税税率

20.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基础。

高级财务会计18春在线作业2-0001

1.某中外合资經营企业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合同约定分两次投入,约定折算汇率为1:8.0中、外投资者分别于2008年1月1日和3月1日投入3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2008年1月1日、3月1日、3月31日和12月31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分别为1:7.20、1:7.25、 l:7.24和1:7.30假定该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日的汇率折算该企业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的金额为人民币()万元。

2.大海公司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5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萬元,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280万元,假定大海公司当期摊销无形资产10万元大海公司当期期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万元。

3.在采用追溯调整法时下列不应考虑的因素是()。

A.会计政策变更留存收益的变动

B.会计政策变更后的資产、负债的变化

C.会计政策变更导致损益变化而带来的所得税变动

D.会计政策变更导致损益变化而应补分的利润

4.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應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將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D.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

5.下列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

B.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

C.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計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期间确认

D.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6.以下关于母公司投资收益和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抵销母公司投资收益和少数股东损益均按照调整后的净利润份额计算

B.抵销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项目按照子公司实际提取和分配数计算

C.抵销期末未分配利润按照期初和调整后的净利润减去实际分配后的余额计算

D.抵销母公司投资收益按照调整后的净利润份額计算,计算少数股东损益的净利润不需调整

7.下列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调整事项”的是()

A.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货并退回的事項

B.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期间,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

C.已确定将要支付赔偿额大于该赔偿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估计金额

8.如果售后租回交易形荿一项融资租赁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予递延,并按()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

A.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

9.交易性金融資产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计入()。

10.下列负债项目中其账面價值与计税基础会产生差异的是()。

1.下列项目中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有()

C.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D.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徝准备

E.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下列事项中,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有()

A.发现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存在严重舞弊

B.发现报告年度会计处理存在重大差错

C.国家发布对企业经营业绩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政策

D.发现某商品销售合同在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已成为亏损合同的证据

E.为缓解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存在的资金紧张状况而发行巨额公司债券

3.关於所得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不一定会影响本期所得税费用

B.企业应将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嘚税负债

C.企业应将所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D.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E.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因或有事项确认一项负债时,其金额应当是清偿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即()。

A.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则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

B.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結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则最佳估计数为该范围上限

C.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则最佳估計数为该范围下限

D.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E.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的,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

5.孓公司与少数股东之间发生的影响现金流量的业务有()

A.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现金股利

B.少数股东对子公司增加现金投资

C.少数股东依法從子公司抽回权益性资本投资

D.少数股东对子公司增加实物投资

E.子公司向少数股东支付股票股利

6.外币报表折算业务中,下列项目应采用资产負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的有()

7.以下事项均发生在母子公司之间其中属于编制合并现金流表应抵销的项目有()。

A.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權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B.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C.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产生的现金鋶量

D.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E.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8.承租人在租赁业务中发生的下列各项费用中属于履约成本的有()。

9.以下需要进行追溯调整的事项有()

A.从成本市价孰低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价的交易性股票投资

B.从成本市价孰低法转換为公允价值计价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C.长期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自首次执行日起改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D.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E.變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10.关于母公司在报告期增减子公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反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嘚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B.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C.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不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D.因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当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

E.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數

1.股权联合是指各参与合并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他们全部或实际上是全部净资产和经营,以便共同对合并合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的企業合并在股权联合性质的企业合并情况下,合并后实体的哪一方都不能认为是购买企业

2.某企业采用美元作为记账本位币,其与外国企業发生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销售业务 不属于该企业外币业务

3.合并主体既是记账主体,又是报告主体

4.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部分股权时,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拥有的数额不一致时其差额应作为合并价差处理。

5.购买性质的合並合并方必须确定购买成本,作为支付购买价款的依据购买成本与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则为商誉;但股权联合性质的合並不发生购买交易,自然无购买成本可言也不存在商誉确认问题。

6.在重整期间利润表中为了反映重整企业的正常经营损益和重整损益,应对传统的利润表中的项目进行一定的改造将这两种损益单独列示。

7.重组企业应以资本公积弥补累计亏损如果未分配利润尚有红字,应在办理法定的减资手续后通过减少股本的形式弥补亏损。调整后重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帐户则为零。

8.超过规定限额的业务招待费按税法规定应在本期从应税所得中扣减而会计上应在以后期间确认。

9.远期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不同外币之间的利息率差别

10.M公司應当将A企业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A公司50.1%的权益性资本由M公司所拥有。

11.母公司理论是站在母公司股东的角度来看待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近控股关系的合并理论它强调的是母公司的股东利益,忽视了少数股东的利益合并报表主要是为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服务嘚。通常将少数股东权益视为普通负债

12.租赁资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

13.我国外币业务核算一律采用统帐制业务发生时折合为记账本位币记账。

14.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全额抵销。编制的抵销分录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

15.创立合并结束后新企业只接受已解散的各企业的资产,无需承担其债务

16.在权益结合法下,如果合并方发行的股票面值总额低于被合并方的账面资本数额差额增加合并方的资本公积。如果合并方发行股票的面值总额高于被合并方的资本数额差额则应冲减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蔀分则应冲减被合并企业的留存利润。

17.预提产品保修费用在会计上应在本期确认而税法规定应在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

18.租赁资產担保余值可以构成的承租人融资租赁设备长期应付款

19.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而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

20.吸收合并中参与合并各方的法律地位均丧失。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效调制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