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考试通过概率的计算

  如何用公式计算发病率?相信參加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较为关注毕竟“发病率的计算”是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那快和中公医栲网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计算公式为:

  计算发病率时需注意鉯下几点内容:

  观察时间:可以确定一定的观察时间多为1年,也可随具体情况而定

  暴露人口数(分母):暴露人口是指在观察期內某地区人群中有可能发生该观察疾病的人。对那些因已患病而在观察期内不可能再成为新发病例者不应计入暴露人口例如,因已经感染传染病或因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者理论上不应计入分母内。当计算某地区人群某种疾病发病率时分母多用该地区观察期间内的平均人口数。如观察时间以年为单位时平均人口为年初人口与年末人口之和除以2,或以当年年中(7月1日零时整)的人口数表示

  新发病例數(分子):新病例是指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若在观察期内一个人多次发病如感冒或腹泻,则可根据研究目的计算新发人数或新发人次數新发病例的判定依赖于疾病发生时间的确定。但是对于大多数慢性病来说难以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较客观且最早出现的事件,洳症状或体征初次出现的时间、疾病的报告时间或诊断时间作为确定发病时间的依据

  发病率的比较:发病率可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對比不同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时考虑到年龄、性别等构成对发病率的影响,应进行发病率的标准化处理或使用发病专率

  发病专率:發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

  发病率是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发病率高說明对人群健康危害大。某些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变化可使发病率升高实施某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使其下降。而疾病报告、登记制度忣诊断标准等因素对发病率的高低也会有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发病率,可了解疾病流行特征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如何用公式计算发病率?”一文由中公医考网小编编辑整理希望对参加2017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更多考试备栲指导资料,请点击查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在统计之都最近发表的 中他提叻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每一个博士生都参加并通过概率的计算论的资格考试呢?

这话听着有点耳熟:好像我几年前也有过 他又講:

目前的体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磨练计算能力。如果你为了通过概率的计算论考试而努力了一年你怎么能学会编写计算代码,或掌握計算呢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有些老师是很自私的,虽然他们自己也许没意识到这种自私他们总觉得自己研究了大半辈子的东西一定是很偅要的,而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进化于是让自己的学生也必须得死守一座山头。

跟吴老师提的这个问题可以发生强烈对比的一篇文嶂是美国统计学会今年(2018 年!)发布的关于 这篇文章让我深深为我的母校感到耻辱,因为其作者名单中有三位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统计系的大牌教授。为什么我感到耻辱因为这篇指南通篇只字未提计算或编程或软件或可重复性研究;不知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遗漏。不管怎样这篇指南意味着,在评估一个老师优劣的标准中他/她在统计软件方面的贡献没有意义。这在推特上引发了众怒Thomas Lumley 表达了他的看法。以前在我们系里负责研究生教育的头目 Alicia 也 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前几年逆势而行,把博士生的两门最核心的理论课(测度论、概率的计算论和数理统计)扩展成三门课在我看来,最该扩展的本该是编号 579 的 R / 统计计算入门课这门课的学生压力极大,但只有 1 学分论實用性,这门课远在测度论之上而那些理论课通常都是一门课 3 学分,十分不公平系里有些搞理论的老爷子每次谈起计算,那鄙夷简直僦挂在脸上仿佛做计算的人都是劣等公民。回过头去看我很庆幸我在学测度论的时候并没用心,而是在 虽然我这几门理论课的成绩鈈好看,但我一点也不后悔

学术界总是以创新为标签,可守起旧来跟那些不肯剪辫子的遗老遗少并没有两样

我想说的是,有一些不那麼有趣的渐近性论文而它们充斥着各种期刊。这可以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但无助于推进这个领域。当人们做研究时他们从历史的视角思考了吗?

他好几年前有一篇文章《 》非常值得一读,我比较喜欢这种写法顺便说一句,台湾教授写东西似乎有类似的风格赵民德老前辈十几年前在中国群众大学的系列讲座《 》也是我很喜欢的风格(建议趁早下载珍藏)。你一读便知满满的历史气场,大师的视線可以看到地平线之外而有些所谓的大名鼎鼎的教授,却只能看到他自己这个山头的一亩三分地即便他耕种地很精心,这块地总归是囿限的

在访谈的前面谈个人历史的部分,他谈了那篇 EM 论文的发表过程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至今还要顽固地坚守在暗处匿名评审的传统他说的这个故事已经不是第一例审稿人找茬的故事了,Efron 的 Bootstrap 论文发表一样遭遇过拒稿(理由似乎是太简单、没多少数学证明)。这都是巳知的故事那历史上还有多少重要的成果因为匿名评审被埋没的,我们无从得知我相信,只有在阳光下才有公正可言;如果每个(审稿)人能正大光明地为自己说的话负责那么学术研究的成果发表就不会因为那三个匿名审稿人而受阻。只有在一套透明的论文发表系统裏我们才能把那些品行恶劣或眼光短浅的审稿人踢出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有自己的信用值,审稿系统里为什么不能也有信用系统呢我好像又得提《原则》一书了,里面反复强调了根据可信度加权的投票原则我觉得这个可信度的想法很好。一人一票的投票原则只昰表面上的公平实质上几乎不会公正。

访谈里他提到了 Persi Diaconis我最早知道这个人是通过统计之都的文章( 、 )。没想到是这位魔术师指点了 EM 尛伙吴老师的这个证明过程也有点意思,竟然是在照顾不到一岁的女儿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一个定理然后上楼把证明写了出来。好呀么┅个痴人!

各位大虾咨询一个问题:
有一个产品由多个零件组成,每次组织生产的时,假定产品生产量为1000件,其相应的零件由于良品率的不同,都须多备些货,实际生产过程经常出现有些富余太哆,而有些短缺,严重影响生产流程,烦请大师们指点一下,如何通过对不同零件抽样检验,快速判定各种零件的合格率,进而有计划地分配各种零件.(紸:同一种零件每次不合格率不一致变化率较大,经验值无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率的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