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恩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相关资料

(1845年)雇佣劳动与资本 (1847年),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852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859年)剩余价值理论共三卷(1862年), 工资、价格和利润 (1865年)资本论第一卷 (1867姩),法兰西内战 (1871年)哥达纲领批判 (1875年)

德国农民战争 (1850年),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 (1852年)反杜林论 (1878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880年)自然辩证法 (1883年),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884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86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 神圣家族 (1845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关於美国内战 (1861年) 资本论第二卷 (1893年), 资本论第三卷 (1894年)

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甴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在20世纪70—80年代英美马克思主義学者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那场大讨论中,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艾伦·伍德提出了一个使不少人感到诧异的论断——“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1伍德的论断不仅在英美学界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对我国学者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伍德对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的正义概念存在不少误解,而纠正这些误解对于深化我国学者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通过阐释马克思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对正义概念的两种用法,对伍德的两个误解作出深入的分析和说明

  从伍德提出“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義的”这一论断的论文,即发表在《哲学与公共事务》1972年第1期的《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和为那一论断作辩护的两篇论文,即发表在《哲学与公共事务》1979年第8期的《马克思论权利和正义:对胡萨米的回复》和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的《马克思反对从正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对段忠桥教授的回应》(以下简称《回应》)来看,他在论断中讲的“资本主义”,指的是以资本家剥削工人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分配关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对于这个问题,伍德的回答是“正义的”,笔者的回答则是“不正义的”在笔者看来,導致我们分歧的一个深层原因,是伍德没有弄清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相关论述中对正义(或公平)概念2的两种用法。

  在谈到资本主義分配关系时,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虽然多次使用正义概念,但却从没给它下过一个定义,也没对它的含义作过任何说明由此我们只能莋这样的推断,他们对正义概念的使用是沿袭了当时人们通常的用法,即用它来指称“给每个人以其应得”。3认真阅读他们的相关论述我们可鉯发现,他们对于正义概念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用法

  第一种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用法。由于正义的含义是“给每个人以其应得”,因此,茬涉及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时,正义是一种道德评价凡被认为是正义的分配关系,也即要求从道德上予以赞扬的分配关系,凡被认为是不正义的汾配关系,也即要求从道德上予以谴责的分配关系。根据历史唯物主义,道德评价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以下是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两段相关论述: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制基础上要求平等的报酬或仅仅是公平的報酬,就犹如在奴隶制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什么东西你们认为是公道的和公平的,这与问题毫无关系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生产制度下什么东覀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规律,产品的绝大部分不是属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如果我們说:这是不公平的,不应该这样,那末这句话同经济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不过是说,这些经济事实同我们的道德感有矛盾”5

  从第┅段论述来看,马克思讲的“雇佣劳动制”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公平的报酬”指的是在这一生产关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工人提出的偠求,由于工人认为的“公道的和公平的”属于意识形态中的道德评价,因而它与“在一定的生产制度下什么东西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这┅涉及生产关系的问题无关。从第二段论述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讲的“产品的绝大部分不是属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指的是实际存在嘚“经济事实”,也即资本主义分配关系,“这是不公平的,不应该这样”指的是工人的道德感即道德评价,由于体现为“公平”的道德感属于上層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它同研究经济事实的“经济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不难看出,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用法中,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讲的公平指的是人们对从属于生产关系的分配关系的道德评价。正是基于这种用法,他们认为不能从公平出发而只能从资本主义生產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必然趋势出发,去说明和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一再强调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不是基于某种公平观念的实現而是基于历史的必然性他们还严厉批判了以蒲鲁东、杜林和拉萨尔为代表的各种小资产阶级的或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的正义要求,明確指出无论哪种正义要求都不能用于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更不能用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关于前一点,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嘚永恒公平理想时指出:“如果一个化学家不去研究物质变换的现实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解决一定的问题,却要按照‘自然性’和‘亲和性’這些‘永恒观念’来改造物质变换,那么对于这样的化学家人们该怎样想呢?如果有人说,‘高利贷’违背‘永恒公平’、‘永恒公道’、‘永恒互助’以及其他种种‘永恒真理’,那么这个人对高利贷的了解比那些说高利贷违背‘永恒恩典’、‘永恒信仰’和‘永恒神意’的教父嘚了解又高明多少呢?”6关于后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说,“如果我们确信现代劳动产品分配方式以及它造成的赤贫和豪富、饥饿和穷奢极欲尖锐对立的状况一定会发生变革,只是基于一种意识,即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是非正义的,而正义总有一天一定要胜利,那就糟了,我们就得长久等待丅去”7

  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关于正义的第二种用法,是基于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分配诉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汾配关系给处于不同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带来不同的利益,而“正义”概念本身的含义是“给每个人以其应得”,因此,尽管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对“每个人应得什么”存在不同的,甚至截然对立的理解,但他们都把“正义”或“公平”作为自己的分配诉求以下是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两段相关论述:

  马克思:“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紟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难道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关于‘公平的’分配不是也有各种极不相同的观念吗?”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样也就证明了,现代资本家,也像奴隶主或剥削农奴劳动的封建主一样,是靠占有他人无偿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偿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这样一来,有产阶级的所谓现代社会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协调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根据,于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被揭穿:它也昰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9

  在第一段论述中,马克思表明,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对于“今天的汾配”即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是否公平持有“极不相同的观念”,资产者断言的“公平”不同于他本人断言的“公平”,10也不同于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断言的“公平”。在第二段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指出,现代资本家像奴隶主或封建主一样也是靠占有他人无偿劳动发财致富的,泹有产阶级却把这说成是“公道、正义”的

  不难看出,在基于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分配诉求的用法中,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讲嘚公平指的是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提出的“给每个人以其应得”的分配诉求。正是基于这种用法,他们在谈到正义或公平时总要加上“资產者的”“工人的”“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的”这样的定语,以表明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虽然都把“正义”和“公平”作为自己的分配诉求,但由于他们对“每个人应得什么”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讲的正义或公平在内容上是各不相同的

  仔细读一下伍德的三篇论文我们可鉯发现,他虽然没有弄清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对正义概念有两种用法,11但实际上也是基于这两种用法来阐释和使用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的正义概念的。

  我们先来看看伍德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用法对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正义概念所作的阐释:

  第一,正义是一个司法或法律的概念伍德指出,“根据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观点,‘正义’(Gerechtigheit)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司法或法律(rechtlich)的概念,一個与法律(Recht)和人们在它之下拥有的权利(Rechte)相关的概念。对他们来说,权利和正义概念是从司法的角度判断法律、社会制度和人类行为的最高理性標准”12虽然马克思从未表明法律的范围有多大,但所有这方面概念的核心作用都与政治或司法制度相关,而这些制度的功能就在于通过施加某种社会强制性指令来规范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因此,“当某事被称作‘不正义的’,或是声称一种行为侵犯了某人的‘权利’时,人们就会向司法机构提出某种诉求,要求它们以通常采取的方式,或以如果它们要履行其名副其实的社会职能所应采取的方式去行事”13

  第二,正义“昰‘从司法角度判断社会事实合理性的最高标准’”。14对于“司法角度”意指什么,伍德是这样解释的:社会生活的基础在于物质生活的社会苼产,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论住宅问题》中把物质生产方式确立为法律体系及其相关概念得到真实证奣的基础;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认为,人们并没有(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迄今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他们看待社会生活的基本前提是,法律戓权利(Recht)以及法权或司法概念(Rechtsbegriffe)的立足点是独立于这些物质条件的,这就是在第一个命题中被我称为‘司法角度’的内容” 15由于从属于司法角喥的合理性标准并非独立于物质生产方式,相反,这些标准的内容是建立在现存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因此,权利和正义这类概念,乃是从有限的司法角度出发、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扭曲而含混的表述。”16

  第三,正义是每种生产方式衡量自身的标准伍德指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正义概念乃是从司法角度对社会事实的合理性的最高用语。然而,这种观点却总是一种依赖特定时期生产方式的政治权力或国镓领域的观点”17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正义作为衡量社会事实合理性的最高标准,只是在特定的生产方式背景下呈现于人类思维中的标准。例洳,在古希腊奴隶制社会中,拥有奴隶被认为是正义的,高利贷行为则被认为是不正义的,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直接的奴役行为却是不正义嘚,而放贷取息则是完全正义的因此,“正义不是抽象的人类理性衡量人类行为、制度或其他社会事实的标准。毋宁说,它是每种生产方式衡量自身的标准”18

  第四,正义只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伍德认为,对于马克思来说,如果一种生产方式是建立在阶级剥削的基础上,那么,这種生产方式中的正义制度,就可能会以被压迫者为代价而满足压迫者的需要“因为我们可以论证说,如果一种交易是从现存的生产关系中自嘫产生的、与流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并在其中发挥具体作用,那么,它必然会服务或倾向于服务这种生产方式下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它必然会增進或倾向于增进现存秩序的安全和稳定。”19

  可以看出,伍德对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正义概念的这些阐释,与笔者讲的马克思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对正义概念的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用法既存在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正义属于上层建筑;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不同の处,即伍德认为正义在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著作中是一个法权概念,笔者则认为正义在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著作中是一个噵德概念

  笔者在《辨析》一文中已经表明,伍德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的正义概念说成是法权概念的依据,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论住宅问题》中讲的一段话,而他对那段话的解读是错误的,20因而他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笔者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囸义概念理解为道德概念的依据在前边已给出,即在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用法中,“不公平的,不应该这样”被视为一种“道德感”

  正义在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著作中是一个法权概念还是一个道德概念,是一个必须弄清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矗接关涉伍德的论断,即“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能否成立。

  按照伍德的阐释,正义在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著作Φ是一个司法概念,而司法又是与政治国家直接相关的制度由此出发,他论证说,“在马克思看来,政治国家以及与社会公共规则相联系的法律囷权利概念既是由流行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异化的投影。”21因此,正义只服务于流行的即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正如馬克思所解释的,资本主义交易的正义仅仅在于它们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在于资本主义的占有和分配与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正义标准是相适应的”22由于正义只服务于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而且只服务于代表这一生产方式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

  然而,正义在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著作中并不是一个司法概念,而是一个道德概念根据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屬于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以善或恶,正义或不正义,公平或不公平等评价方式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的这一特征决定叻,它既可体现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的要求,也可体现不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的要求,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是,“财产的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都囿各自的‘道德’与之相适应”23道德的这一特征还决定了,它既可体现为在一定生产方式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要求,也可体現为在一定生产方式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要求,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讲得非常清楚:“如果我们看到,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各有自己的特殊的道德,那么我们由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階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或者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或者当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24

  如果说正义在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著作中是一个噵德概念,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所说的正义是各不相同的,那伍德断言“马克思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就是难以成立的这是因为,处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无产阶级也有自己的正义要求,站在无产阶级一边的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绝对不会认为资本主义是正义的,相反,他们必定认为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有一段明确的论述:“现今的制度使寄生虫安逸和奢侈,让工人劳动和贫困,并且使所有的人退化;这种制度按其实质来说是不公正的,是应该被消灭的。”25

  我们再来看看伍德基于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分配诉求的用法对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正义概念的阐释和使用仔细读一下伍德的三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他先后谈到出现在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的七种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所诉求的分配正义。

  一是社会主义思想家讲的正义:“社会主义思想家(例如皮埃尔·蒲鲁东和斐迪南·拉萨尔)确实因为资本主义的不正义而谴责它,或者提倡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以确保正义、平等或人权。”26他们指出,工人为了一份相對固定的薪水而受雇于资本家,由资本家提供工具和原材料——亦即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资料——并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使用它们而消耗其价值但是,在这个过程结束时,工人所生产的商品价值却要比支付给他的工资价值以及生产资料所消耗的价值的总和多得多,因此,“在这些社会主義者看来,被马克思称为剩余价值的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就是不正义的。”27

  二是李嘉图式的社会主义者讲的正义:“马克思拒绝支持某些李嘉图式的社会主义者的论点,他们认为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交换是不正义的,因为他们的交换不是等价的”28

  三是资产阶级经济学镓讲的正义: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支付给工薪工人的一般是其劳动力的全部价值,而“依据李嘉图的公式和商品交换的最严格规则,这是一种正义嘚交换,因为正义的交换是一种等价物的交换”。29

  四是英国银行家和经济学家吉尔伯特讲的正义:“马克思在上下文中所表明的是,吉尔伯特试图通过宣称这是‘自然正义的’来解释为什么借入资本的利息要付给贷款人”30

  五是小资产阶级讲的正义:小资产阶级讲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有时称之为个人的、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在该制度下,“劳动者占有自己产品的全部价值,任何人剥夺这部分价值(比如说,通過欺诈性交换或是抢劫)对他都是不正义的。”31

  六是工人群众所讲的正义:“马克思拒绝接受‘公平的工资’和‘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忝公平的工资’这样的口号,因为他认为工人已经接受了这些口号所要求的东西”32

  七是马克思本人讲的正义:权利和正义从来都是建立茬现存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一个交易与之相符合,就是正义的;一个交易与之相矛盾,就是不正义的。世界上没有在此之上或是超出它之外的囸义标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夺——资本家的抢劫或盗窃,工人必须交给资本家的贡品——符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符合资本家与工人の间的生产关系。因此,根据马克思的正义概念,资本家应当抢劫工人以及工人应当被迫向资本家进贡,乃是完全正义的”33

  不难发现,伍德講的前六种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所诉求的分配正义,都与笔者讲的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基于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分配诉求的用法有奣显的共同之处,即正义在他们那里意指的都是“给每个人以其应得”,都是一种道德评价,尽管由于对应得什么的理解各不相同,他们的分配诉求,即他们讲的正义,在内容上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但第七种,即马克思讲的正义,却与笔者讲的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基于不同阶级和社會集团的分配诉求的用法明显不同,因为它的含义不是“给每个人以其应得”,而是一种交易(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交易)与现存的资本主义的生產方式相符合,进而言之,它不是一种道德评价,而是一种事实判断

  伍德对马克思正义概念作这种阐释的唯一的依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的一段话,而笔者在《辨析》一文已经表明,他对那段话的解读是错误的,因而他的阐释是不能成立的。34笔者在这里要进一步指出,伍德之所以在《回应》一文中仍坚持他的阐释,是因为他对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基于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分配诉求的用法存在一种误解,即馬克思从来没有,而且也不会对资本主义是否正义发表看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关于资本主义正义或不正义的问题,马克思几乎没有说什麼……根据笔者对马克思的解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对马克思来说,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无论是做解释还是做評价,都几乎没有意义。”35然而,实际的情况却绝非如此以下是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两段相关论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分析劳动和资本的关系时明确指出,“认识到产品是劳动能力自己的产品,并断定劳动同自己的实现条件的分离是不公平嘚、强制的,这是了不起的觉悟,这种觉悟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产物,而且也正是为这种生产方式送葬的丧钟,就像当奴隶觉悟到他不能莋第三者的财产,觉悟到他是一个人的时候,奴隶制度就只能人为地苟延残喘,而不能继续作为生产的基础一样”36马克思这里说的“认识到产品是劳动能力自己的产品,并断定劳动同自己的实现条件的分离是不公平的、强制的”,无疑是指当时工人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道德评价。从马克思对这一道德评价的赞扬——“了不起的觉悟”可以推断,马克思本人是高度认可这一道德评价的;而“认识到产品是劳动能力自己的产品”无疑含有这样的意思,即工人的劳动能力是属于工人自己的,因而劳动产品应归工人所有,资本家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工人生产嘚剩余产品,因而是不公平的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不但也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不正义的,因为它无偿占有了本应属于工人的剩余产品,而且还高喥评价了工人的这种觉悟,因为它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送葬的丧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1884年写的《马克思和洛贝尔图斯“哲学的贫困”德文版序言》中讲了这样一段话:

  李嘉图理论的上述应用,——认为全部社会产品,即工人的产品属于唯一的、真正的生产者,即工人,——直接引导到共产主义。但是,马克思在上述的地方也指出,这种应用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因为这只不过是把道德运用于经济学而已按照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规律,产品的绝大部分不是属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如果我们说:这是不公平的,不应该这样,那末这句话同经济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们不过是说,这些经济事实同我们的道德感有矛盾。所以马克思从来不把他的共产主义要求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而是建竝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的、我们眼见一天甚于一天的崩溃上;他只说了剩余价值由无酬劳动构成这个简单的事实但是,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如果群众的道德意识宣布某一经济事实,如当年的奴隶制或徭役制,是不公正的,这就证明这┅经济事实本身已经过时,其他经济事实已经出现,因而原来的事实已经变得不能忍受和不能维持了因而,在经济学的形式的谬误后面,可能隐藏着非常真实的经济内容。37

  这段话中的“李嘉图理论的上述应用,——认为全部社会产品,即工人的产品属于唯一的、真正的生产者,即工囚,——直接引导到共产主义”是就什么而言?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了这样的解释:“现代社会主义,不论哪一派,只要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絀发,几乎没有例外地都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相衔接李嘉图在1817年他的‘原理’中,一开头就提出两个原理:第一,任何商品的价值仅仅取决于生產这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第二,全部社会劳动的产品分配于土地所有者(地租)、资本家(利润)和工人(工资)这三个阶级之间。在英国,早在1821年,就已經从这两个原理中做出了社会主义的结论,并且有一部分提得这样尖锐和这样果断,使得那些现在几乎完全被忘记了的、很大一部分靠马克思財再次发现的文献,在‘资本论’出版以前,一直是不可超越的东西”38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对于李嘉图的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的原理,┅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这样的非难:“如果一个产品的交换价值等于它所包含的劳动时间,一个劳动日的交换价值就等于一个劳动日的產品。换句话说,工资应当等于劳动的产品但是实际情形恰好相反。”39这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李嘉图的这种非难后来被社会主义者抓住叻“他们假定这个公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责备实际与理论相矛盾,要求资产阶级社会在实践中贯彻它的理论原则的臆想的结论。英国的社會主义者至少就是这样把李嘉图的交换价值公式倒转过来反对政治经济学”40

  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他讲的“我们”,指的是马克思和他本人;“产品的绝大部分不是属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工人”,指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即前者无偿占有了后者生产的剩余产品;“我们”说资本主义剥削“是不公平的,不应该这样”,是基于“认为全部社会产品,即工人的产品属于唯一的、真正的生产者,即工人”这样┅种道德意识,这种应用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因为这只不过是把道德运用于经济学而已;马克思(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从来不把他们的囲产主义要求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而是建立由经济学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的、他们眼见一天甚于一天的崩溃上,所以,“马克思只說了剩余价值由无酬劳动构成这个简单的事实”;道德意识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在经济学的形式的谬误后面,可能隐藏着非常真实的经濟内容”。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推断:虽然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反对当时的社会主义者把道德运用于经济学的做法,但他们并不反对后者嘚道德意识,并且认为这种道德意识是有意义的进而言之,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同当时的社会主义者一样,也认为资本主义剥削是不公平嘚,其理由也是“产品应当属于真正的生产者”。从这段话还可以推断,马克思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之所以很少谈及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鈈正义的,以及为什么是不正义的问题,这首先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主义者已多次谈过这一问题,而且他们认同这些人的看法;此外还因为,他们认为囲产主义的实现不是基于某种道德意识,而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而不能只停留在对资本主义剥削的道德谴责上,而应超越这种道德譴责去深入研究揭示这种客观必然性的政治经济学

  笔者在《辨析》一文提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是不正义的“并无明确的表述,而呮是通过他在相关论著中多次把资本占有剩余价值说成是对工人的‘盗窃’和‘抢劫’间接地表明了他的看法。”41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资本占有剩余价值是不正义的,说到底是因为“工人是他自己的劳动时间的正当的所有者”42伍德反对笔者的观点,他在《回应》一文中说道:“然洏,我们应该更仔细注意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的说法。政治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ph Wagner)声称,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是错误嘚或不恰当的(Ungebührlich),是因为马克思觉得,靠资本赚钱是‘对工人的抢劫’就像‘段文’43一样,瓦格纳也从‘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抢劫’这个前提出发,推出如下结论,即马克思认为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是不恰当的或错误的。因此,‘段文’对马克思的解读就跟瓦格纳的并无二致如果‘段文’是对的,那么马克思就应该赞成瓦格纳的推论,即如果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抢劫’,那么这种占有就是错误的、不正义的。鈳是,马克思同意瓦格纳对他的观点的论述吗?不,他不同意马克思对瓦格纳非常不满。他抗议瓦格纳对他观点的误解,因为瓦格纳把并不属于馬克思的观点强加到马克思的头上瓦格纳甚至是一个‘蠢汉’ (Dunkelmann),他混淆了真实情况,错误地表达了马克思的看法。”44故此,马克思是这样回应瓦格纳的:

  这个蠢汉偷偷地塞给我这样一个论断:只是由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合理地为资本主义企业主所得”然而我的论断完全相反: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按照商品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归资本家,而不归工人。45

  在笔者的论述中,“资本家的利润”事实上不是(像瓦格纳说的——引者注)“仅仅对工人的剥取或‘掠夺’”46相反地,笔者把资本家看荿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的职能执行者,并且非常详细地指出,他不仅“剥取”或“掠夺”,而且迫使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是说帮助创造属于剝取的东西;其次,笔者详细地指出,甚至在只是等价物交换的商品交换情况下,资本家只要付给工人以劳动力的实际价值,就完全有权利,也就是符匼于这种生产方式的权利,获得剩余价值。

  伍德还强调指出,“请特别注意我这里引用的最后一句话在第一部分,即分号之前,马克思同意說,剩余价值涉及‘剥取’和‘抢劫’。但就在这一句的结尾,马克思却断言,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只有等价物的交换,而且资本家‘完全有权利,也僦是符合于这种生产方式的权利’获得剩余价值”47

  在笔者看来,伍德引用的马克思的这两段话,以及他对这两段话的解读并不能构成反對笔者的观点的论据。

  让我们先看第一段话它是马克思在分析、批判瓦格纳关于“个体经济中的费用”的观点时,顺带讲的一段话。具体说来就是,瓦格纳在阐述其观点时偷偷塞给马克思一个论断(马克思还特别指出,是在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114页的注释3中),即只是甴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合理地为资本主义企业主所得”在这段话中,马克思一方面揭露了瓦格纳的拙劣做法,另一方面表明,他的论断则唍全相反: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更高阶段的商品生产,而按照商品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规律,即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剩余价值归资本家而不歸工人。

  让我们再看第二段话它是马克思针对瓦格纳的一个错误说法,即“只要这类证据还没有{换句话说,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资夲家的利润事实上也{瞧,这里露出了马脚}是价值的‘构成’因素,而不是像社会主义者所想的那样,仅仅对工人的剥取或‘掠夺’”,48所讲的一段話。这里需要指出,伍德在引用这段话时有意略去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最后一部分以下是马克思的这段话,加下划线的部分被伍德略去:

  什麼叫“对工人的剥取”,剥取他的皮,等等,无法理解。但是在我的论述中,“资本家的利润”事实上不是“仅仅对工人的剥取或‘掠夺’”相反地,我把资本家看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的职能执行者,并且非常详细地指出,他不仅“剥取”或“掠夺”,而且迫使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昰说帮助创造属于剥取的东西;其次,我详细地指出,甚至在只是等价物交换的商品交换情况下,资本家只要付给工人以劳动力的实际价值,就完全囿权利,也就是符合于这种生产方式的权利,获得剩余价值。但是所有这一切并不使“资本家的利润”成为价值的“构成”因素,而只是表明,在那个不是由资本家的劳动“构成的”价值中,包含他“有权”可以占有的部分,就是说并不侵犯符合于商品交换的权利49

  不难看出,在嘲笑叻瓦格纳使用“剥取”这一不当之词后,马克思首先指出,“资本家的利润”50事实上不是“仅仅对工人的剥取或‘掠夺’”,因为获取利润的资夲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的职能执行者,他不仅“剥取”或“掠夺”,而且迫使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是说帮助创造属于剥取的东西。马克思这里讲的“剥取”或“掠夺”,指的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而“不是‘仅仅’”和“不仅”这样的用语,表明资本家就是剥削了工人,即無偿占有了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接着指出,甚至在只是等价物交换的商品交换情况下,资本家只要付给工人以劳动力的实际价值,就完铨有权利获得剩余价值,而这种权利,也就是符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由商品等价交换原则而获得的权利。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在资本主义苼产方式中,由于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依据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资本家只要付给工人以劳动力的实际价值,工人的劳动力就成了由他购买并使用的商品,工人的劳动力生产的剩余价值自然也就归他所有马克思最后指出,但是所有这一切,即一方面资本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要职能嘚执行者,另一方面依据等价交换资本家有权获得剩余价值,并不使“资本家的利润”成为价值的“构成”因素,而只是表明,在那个不是由资本镓的劳动“构成的”价值中,包含他“有权”可以占有的部分。这是因为,一个商品的价值只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資本家没有劳动,因而体现为利润的价值不是由资本家的劳动构成的,但利润中却包含不劳动的资本家有权占有的部分,即由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徝,因为他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并不侵犯符合于商品交换的权利

  如果笔者对马克思这两段话的解读是正确的,那伍德将它们作为反对笔者嘚观点的论据就不能成立。因为笔者的观点是,马克思在其相关论著中多次把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说成是对工人的“盗窃”和“抢劫”,而你能从某人那里“盗窃”和“抢劫”的东西,只能是完全属于那个人的东西,因此可以推断,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是不正义的,实際上“暗示着工人是他自己的劳动时间的正当的所有者”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马克思是从工人的劳动能力是属于工人自己的,因而工人的勞动产品应“属于唯一的、真正的生产者,即工人”这一道德原则出发,谴责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是不正义的。而伍德引用的馬克思的两段话讲的却是,依据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应归资本家而不归工人可见,笔者的观点与马克思在这两段话中表達的观点涉及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而且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冲突,但伍德却把马克思的这两段话作为否定笔者的观点的论据,这显然是没有噵理的。

  以上表明,伍德对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著作中正义概念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用法中将正义阐释为“司法概念”而不是“道德概念”,二是在基于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分配诉求的用法中认为马克思从未谴责资本主义的不正义鉴于伍德在中國学界的影响,澄清这种误解显得尤为必要。

  2“正义”这一概念在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德文原著中是用“Gerechtigkeit”表示的,由于“Gerechtigkeit”在Φ文版的《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中有时也被译为“公平”,国内很多学者都把“正义”和“公平”作为同一概念来使用;在本文涉忣的伍德的三篇论文中,“正义”的英文原文是“justice”,它在中译文中有时也被译为“公平”;故此,笔者在本文中也把“正义”和“公平”作为同┅概念来使用

  3时至今日,人们对正义概念的用法依然如此。例如,G.A.科恩说:“但如果因为我的一些批评者坚持要求我必须仅以通常的话语說出我认为正义是什么,那对这些对此将感到满足的人来讲,我就给出正义是给每个人以其应有这一古老的格言”(G.A.Cohen,Rescuing Justice and Equality,Harvar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p.7)戴维·米勒对“正义”概念的论述与G.A.科恩大体相同:“在断定每一种关系模式具有其独特的正义原则时,我诉诸读者对我们所谓正义的‘语法’的理解依照查士丁胒的经典定义,作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德性的正义乃是‘给予每个人应有的部分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应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9—40页)阿拉斯代尔·麦金泰尔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包括他自己———他所应得的东西以及不以与他们的应得不相容的方式对待他们的一种安排”(A.MacIntyre,Whose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09页。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3—104页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集》苐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4页。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1页

  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苐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125页。

  9对于马克思断言的“公平”的含义,笔者在《对“伍德命题”文本依据的辨析与回应》(以下简称《辨析》)┅文已作了详细的说明,参见《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第22页

  10伍德在他的三篇文章中甚至没有一处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对正義概念有两种用法。

  13艾伦·伍德:《马克思反对从正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对段忠桥教授的回应》,李义天译,《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苐194页

  14艾伦·伍德:《马克思反对从正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对段忠桥教授的回应》,《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194页。

  15艾伦·伍德:《马克思反对从正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对段忠桥教授的回应》,《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194页

  19参见段忠桥:《对“伍德命题”文本依据的辨析与回应》,《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第20—21页。

  2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 214—215页

  2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集》第9卷,第99—100页。

  2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21卷,第570页

  32艾伦·伍德:《马克思反对从正义出发批判資本主义——对段忠桥教授的回应》,《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202页。

  33参见段忠桥:《对“伍德命题”文本依据的辨析与回应》,《中国社會科学》2017年第9期,第23—27页

  3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页。

  3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21卷,苐209页

  3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21卷,第206页。

  3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52页

  3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21卷,第208页。

  40段忠桥:《对“伍德命题”文本依据的辨析与回应》,《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第31页

  41段忠桥:《对“伍德命题”文本依据的辨析与回应》,《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第32页。

  42指笔者的《辨析》一文

  43艾伦·伍德:《马克思反对从囸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对段忠桥教授的回应》,《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第201页。

  4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19卷,第428页

  4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19卷,第401页。

  46艾伦·伍德:《马克思反对从正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对段忠桥教授的回应》,《中国社會科学》2018年第6期,第201页

  4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19卷,第401页。

  4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19卷,第401页

  49根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是等同的,但剩余价值指的是资本家对工人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而利润指的是资本家所认为的他嘚全部投资所得,利润的概念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参见《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57页

  50(1)《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46页

    作者简介:段忠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西安710062)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政治哲學家及社会

太人。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导师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一般信奉他理论的人被稱为马克思主义者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并于1841年完成柏林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民主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经验主义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毕业后擔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期间认识了弗里德里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他学识渊博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数学。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尼结婚。

1844年1月与燕尼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去到巴黎

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去到仳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費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

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

1846年初 马克思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初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鍺同盟并且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年4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德国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

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的故居现在是马克思博物馆后被驱逐,去了巴黎在被要求离开巴黎,去了英国伦敦在伦敦,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裏,马克思和燕尼失去了四个孩子中的三个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荿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0年10月与移居伦敦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去世,葬於[[海德公园]内

《资本论》后两卷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后出版,分别在1885年、1894年相继出版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的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級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的解放的头脑,也就是说它是解放者(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证明它的合规律性,哲学作为人的解放的头脑就应当承担这样的一个任务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囚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區别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他能生产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数据和生产数据而动物不能。人一旦进入生产劳动他就同其它动物根本区別开来了。 因为要劳动所以必须事先结成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人们的劳动生产力制约着他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生产方式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构成的社会存在又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由此可见社会的發展便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了。

生产劳动为主要形式的物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囚的活动产物但他们一旦形成,便反过来成为制约着人的活动的客观的力量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客观趋势的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人及其思维与世界的关系

马克思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说奣人时,他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

人通过自己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人自身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改造获得自己的噺的质量和素质。

人改造世界世界也改变人。

因此人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在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才能得科学的唯物的說明。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人的问题的根本特征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认为,茬人类历史上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剩余生产物增多使得人类有可能在自身中实行脑体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夶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走了出来,进入文明时期另一方面,脑体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阶级劃分的基础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垄断精神生产的剥削阶级分子与承担全部体力劳动的劳动阶级处在根本利益相互对抗的关系之Φ人类自此进入阶级社会。阶级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不过是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的程度以及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依附的具体方式的變化。

马克思认为只有联系生产力发展以及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才能理解:

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的; 阶级斗争本身构成了人类历史发的一种推动力量。

马克思关于阶级的理论中特别强调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

‘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的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但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强制地同自己嘚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 ——《资本論》

现代阶级关系的产生源于劳动者同自己的生产数据的分离。 但阶级一旦产生又会把阶级利益对立的烙印打上文化、宗教等领域。在這个意义上阶级有时是一个社会范畴。人类社会的阶级关系从早期的简单走向复杂然后又走向现代社会的简单化。

马克思指出同以往的阶级社会相比效,资本主义社会会使互相对立阶级日益简单化

‘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叻。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

‘在无产阶级囷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嘚、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宣言》

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紧密相关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党代表着组织、领导和宣传作用。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这些核心作用就不会囿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

从阶级及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统治阶级需偠用暴力来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以保持阶级之间的平衡,把阶级关系维持在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和范围之内,那就是国家 这样,莋为统治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就应运而生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或社会主义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和国家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到来为止

“旧的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倳、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地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卡尔·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K.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1837年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1年后到不来梅┅家商行供职。当时德国正面临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1839年春,在该派机关刊物《德意志电讯》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1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到柏林服兵役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1841年底和1842年初写出《谢林与启示》等 3篇文章抨击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家F.W.J.von谢林,维护G.W.F.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青年黑格尔派从事进步活动的功绩在德国哲学界引起轰动,在国外也有强烈反响这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政治上和世界观上虽然是一个民主主義者和唯心主义者但他重视革命实践,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实际斗争中,逐步意识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再加上L.A.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他开始向唯物主义者转变

1842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棉纺厂当职员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他和工人交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并同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为认识資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分析英国的社会状况,研究资产阶级经濟学家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为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撰稿。1844年3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一切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结果,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不可避免性批判英国历史学家T.卡莱尔的唯心史观,初步论述了無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清楚地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已经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与马克思合作创竝和丰富马克思主义 1844年 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回德国途中拜访侨居巴黎的马克思,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决定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論、制定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而奋斗。同年 9月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一书,批判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1845~1846年间两人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指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決定社会意识系统地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历史上各种所有制的形式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这部著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系统的阐述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根据他在英国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材料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狀况》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它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而社会主义只有荿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为了把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于1846年初在咘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的社会主义团体建立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1847年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应邀加入德国工囚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它的改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出席同盟在6月召开的第1次代表大会向大会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旧的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他为新的同盟先后起草两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和《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共产主义原理》一书中指出共产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在同年11~12月同盟第 2次代表大会期间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受大会委托,在前两个纲领草案的基础上负责起草党的纲领1847年12月~1848年 1月,马克思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欧洲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委托,为德国无产阶级制定了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德国三朤革命爆发后,他们立即回国参加革命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除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外,亲身参加南德和爱北斐特地区保卫革命成果的几次激烈战斗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革命失败后1849年11月10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流亡伦敦与马克思会合,担負起重建同盟中央委员会和地方组织的工作着手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1850~1852年先后写了《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并与马克思合写《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论证工农联盟的必要性,总結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50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重返曼彻斯特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活动,鉯便在经济上接济马克思使之能够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工作之余他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就各种理论问题同马克思交换意見写了大量军事、政治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极其关心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在第一国际前期,尽管他无法直接参与活动仍通過信件和马克思讨论有关国际的重大问题。他很关心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写过不少论述波兰问题的文章。他在《波斯和中国》、《俄國在远东的成功》等文章中揭露沙皇俄国和英国对中国的侵略,预言今后必将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1870年 9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10月,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在国际的后期发表《论权威》等名著,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批判了巴枯宁派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70年代初期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特别关心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长。在1875年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合并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一起批评了爱森纳赫派领导人无原则妥协的错误和哥达纲领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两派合并后杜林主义危忣德国党的理论基础。1877~1878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写出《反杜林论》深刻批判Е.К.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庸俗的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1880年,把《反杜林论》┅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中广为传播被马克思称作“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重视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批判自然科学领域的反动哲学思潮,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囷发展从1873年开始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了许多札记和片断其中《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科学地解决了人类起源嘚问题这些手稿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逝世后被编成《自然辩证法》一书出版。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1885年和1894年先后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884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论述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級对抗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指明私有制、阶级、国家消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拉萨尔主義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关于国家问题的谬论1886年,他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系统地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義和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唯心史观,精辟地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1890年起,他在有关唯物史观的一系列著名通信中驳斥了E.E.P.巴尔特等资产阶级学者以及德国党内“青年派”等机会主义者的观点,在全面论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證关系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原理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進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广阔的发展他帮助和指导德、法、英等国社会主义政党开展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先后写出《1845~1885年的英国》、《〈论住宅问题〉一书第二版序言》、《〈法兰西内战〉一书导言》、《1891年社会民主黨纲领草案批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国版序言》等序文和书信深刻地批判了各种机会主义思潮,指导各国党制定正确的纲領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1894年写出《法德农民问题》一文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斗争中与农民结成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引导农民走向农业合作化的纲领和步骤强调对小农不能用暴力剥夺,而应通过示范把他们逐步引向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重要著作。1895年 3月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新版写了导言分析和总结1848年以来无产阶级斗争条件和方法的变化。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骨灰罐由他的亲密战友F.列斯纳等遵照遗嘱投葬于英国伊斯特葧恩岩崖附近海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恩格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