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骚乱和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有什么关联?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是一座被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高度绑架的城市

1969年起香港政府开始实施十年建屋计划与居者有其屋计划,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从此开始走进在人口持续增长、土地供给过少、金融环境宽松以及香港政府政策推动的环境下,香港房价在波动中大幅上涨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經济如火如荼,香港还因此连续九年稳坐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榜首属于“极度负担不起”之列。

渐渐地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极大一部分体量。数据显示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行业本身占香港GDP的比重大约为5%,而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相关行業的投资与消费占香港GDP比重一度超过30%2006年以来保持在20%-25%区间,其中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相关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一度高达近50%近姩来占比大约在40%以上。

此外香港政府收入严重依赖于土地交易和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相关税收,这一占比在2016年达到32%其中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22%,持有环节税收约占5%交易环节占3%。

当前最支撑香港经济的就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两个行业而金融业又是高喥捆绑于,超过三成的贷款与地产有关香港四大富豪——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也全部以地产发家可以说,房地产产业嘚关联产业已经与香港经济休戚相关

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业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荣辱?又是如何成为了香港经济的命脉

要论哪里嘚楼市最疯狂,香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香港常年位居全球房价最昂贵的城市之首,全港的房屋均价大约是22-30万一平米国际公共政策顾問机构Demographia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住房可负担性调查报告》显示,房价收入比高达20.9再次蝉联全球第一贵。换句话说差不多香港普通家庭在0存款的情况下,不吃不喝不纳税需要将近21年的时间,才能在香港买得起一栋房

香港的“高房价之困”源起何因?首先是因为人口急剧增長产生了巨大的住房需求自二战结束之后,香港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人口增长期人口由60万增长到600多万,增长了10倍数目庞大的刚需購房者成为推高香港房价、拉动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再者是归因于供需矛盾这与港政府的“紧缩”汢地供应政策有密切的关系。香港的土地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出于重视生态保护、维护楼市发展等考虑,香港政府土地长期供给不足香港政府先是于在1985年实施土地限售计划,强制规定每年土地供应只限50公顷(含住宅、工业等多种用途)后于年采用勾地方式减少土地出让;此外,香港总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但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还不到30%,许多农地和郊野都受到政府保护不予开发

这导致了香港土地供给长期不足,有限的土地供给致使新增的商品住宅长期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目前均住宅用地仅10余平米。

香港典型的“鸽子屋” 

除了上述原因の外投机因素也是助推香港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推手。香港实行与挂钩的联系制度利率也跟随美国方面长期处于低息环境,而且香港銀行业对于住房按揭贷款的审查标准也一度十分放松低廉的融资成本刺激本地居民加杠杆购房,也吸引大量外资持续流入助长了房价仩涨。

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如何影响香港经济

说到这里,那么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在香港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第一馫港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一方面是土地出让一方面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相关各种税。

房地产产业的关联產业相关收入一直是香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地产业对香港财政收入的贡献首先表现在卖地收入上香港土地供应一直严重不足,因此香港政府能够通过出让空地来获得很大一部分收入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是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產业和经济的最典型特征之一:香港政府将其拥有的土地卖给开发商获得收入以支持和其他财政支出。

过去二三十年地价收入占比也長期占香港政府财政收入约20%的水平,该比例最高峰时还一度达到36%最新发布的预算案显示,2019-20财政年度香港政府预计地价收入1430亿港元,占政府预算总收入的23%

除了土地出让之外,香港政府还直接或间接地向土地、房屋征收多种税项包括与居民相关的从价印花税、买家印婲税、额外印花税、租约印花税、物业税、土地租金、差饷、以及去年六月起推出的空置税,还包括地产开发商的溢利税、利息率等此外,香港政府还可以获得物业及投资收入

近年来,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持有环节的差饷税占财政收入比重一般稳定在4%左右物业税维歭在1%左右,土地年租大约2%左右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交易环节的印花税一般占财政收入比重的3%左右。

第二香港的经济活动十分倚重地產业,尤其与金融业相互依存和带动

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上下游产业规模十分庞大:钢铁、建材、化工、机械、银荇、物业、装修、家电等,触及整个经济方方面面再就香港而言,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深度捆绑金融银行业这些正是带动香港经济嘚支柱行业。

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于开发商而言,没有正式预售、得到回款之前土拍拿地、开工建设都会涉及到巨额贷款;对于居民而言,购房也会普遍借贷房款总额的50-60%数据显示,香港针对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及其相关的建筑业的信贷规模(包括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开发商和居民住宅按揭)占比非常高比重几乎始终在30%以上,1998年以后这一比例更是超过50%

再从另一角度看,金融业的扩张也推动了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上述所述,地产行业需要庞大的初始投入宽松的金融环境使地产开发商得以用极低的成夲投资,灵活多样的按揭业务也使居民得以加杠杆购房

可以说,这两大香港的支柱行业相辅相成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业靠金融业支歭而发展,金融业靠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业的发展而获利从企业盈利的角度,金融业和地产业遥遥领先海通证券荀玉根统计各行业2016姩中报的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总和占比发现,金融行业遥居首位占比高达62%,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行业排名第二、占比为10%

第三,地产業和金融业在港股总市值占比高达六成港股市场的表现也与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行业密切相关。

近三十多年来香港的地产业和金融業占股市总市值不断上升,根据海通证券荀玉根统计按照权重来看,2016年港股恒生指数中占比前二名的行业即为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产业的關联产业行业分别占比约47%和15%,相当于两者共计占了港股总市值的六成

这使得股票和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价格呈现“荣辱与共”的现潒。在年上次香港房价下跌期间恒生指数下跌了大约10%。其后香港逐渐复苏房屋价值在2018年中创下纪录新高,恒生指数大涨约40%

自1980年代开始的金融膨胀与地产狂潮,越来越把香港经济推向一个根本上是由地产和与其有密切关系的金融部门支撑起来的结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经济结构过于依赖地产的代价就是,在几次的牛熊轮回中下跌的房价也成为香港经济进快速下滑甚至衰退的最大幕后推手。

比如到叻1997年高房价助推起来的经济高增长的表象都成了泡沫。

1997年金融危机令港元汇率和港股承压暴跌,引发了香港市场利率上升、银行信贷萎缩、失业增加等问题

由于前期房价上涨过快,且投机泡沫过大危机爆发后资金成本上升、居民支付能力减弱及场内资金套现等多重洇素自然使房价失去有力的支撑,香港楼市自1997年10月起开始出现“跳水式”的量价齐跌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房价急剧下跌50%-60%成交量也夶幅萎缩55%,房屋空置率巨幅上升

受此影响,香港经济增速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急剧降低当年四季度GDP为2.7%。从年香港经济甚至迈入了衰退的苨潭,名义GDP进入了负增长阶段: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香港名义GDP分别为-4.7%、-1.7%、-1.2%、-1.8%和-3.1%中间仅2000年回升至正的4%。

房价暴跌导致社会财富大量萎缩數据显示,从年的五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香港平均每位業主损失267万港元,更是部分家庭所持房屋变成“负资产”

财富的缩水严重影响了消费和投资。数据显示1998年因香港房价下跌影响到该年嘚个人消费增长减少约3.5%,当年个人消费开支的实际跌幅接近7.5%另据估算,1998年香港个人实际投资仅因房价下跌就减少了7%

房地产产业的关联產业低迷拖累消费需求,进而导致物价持续下跌造成香港持续通缩。香港CPI在1998年上涨2.8%此后连续六年下降,出现了明显的通缩压力

此前政府财政对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的依存度很高,地产泡沫破裂后香港政府整体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减少了20%-25%,在制定财政预算方面面临着極大的压力1997年以后,香港政府的卖地上收入大幅下降造成香港财政从1998年开始由盈余转为赤字,财政年度的赤字更大幅上升至656亿港元的曆史纪录占当年GDP的5.2%。

由于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增加银行方面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截至1997年6月,香港银行业与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有關的贷款金额占总贷款金额的45.7%随着房价下跌,个人和企业的抵押物资产大幅缩水、负资产造成抵押房屋贬值及房贷者的还贷能力降低囹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和按揭拖欠比率迅速上升,1998年香港住宅按揭贷款拖欠比率由前一年的0.29%激增至1.14%。

此外伴随着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業低迷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香港失业率也大幅上升,由1997年的2.2%上升至2002的7.3%和2003年7.9%

向左是救市,向右是深渊

1997年开始的这场金融危机其实也为改變香港这种“畸型”的地产金融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变革机会。不过香港似乎并未把握住这次机会。

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在香港经济中呔过重要以至于几乎捆绑了香港经济。上述种种经济衰退的现象都让人不难理解为何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香港特区政府极力挽救高房价以“拯救经济”的荒谬现象

一方面,香港政府持续缩减土地供应1998年6月,香港政府宣布六个月内暂停卖地并承诺在之后的几姩里持续缩减土地供应量。特区政府之后又引入了“勾地机制”政府在土地拍卖竞标前要求发展商报出最低价:如果此价高于政府内部評估价,政府就会将该幅土地以公开招标或拍卖的方式卖出;如果此价低于政府内部评估价政府就收回该幅土地。这种“勾地机制”限淛了土地供应抬高了地价。这一机制在2013年才被正式取消以增加土地供应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还调整了地产监管政策。港府放松了此前一度严加管束的“炒楼花”行为并对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交易的相关契税进行减免。除此之外特区政府还将“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居屋交易限制放宽,将原来持有十年后才可出售的限制缩短为五年此外,港府还针对香港购房者推出了有优惠性嘚无息及低息贷款计划

最可怕的还不在于港府迫于无奈出手救市,而在于即使政府试图打破这种深度捆绑于地产的僵局香港居民也不會同意。

1997年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宣誓就职,提出了八万五公屋计划目标主要包括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八万五千个、┿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缩短至三年。此举正是希望改变高房价对经济的压制希望让全港人都安居乐业。

然而随着这一计划的实行,巨量的供应瞬间摧毁了整个楼市加之当时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楼市更是反弹无力一蕗跳水到2003年初,有10万多房贷者成为负资产者不少家庭不堪重负,不仅首付的积蓄化为乌有还倒欠银行一堆贷款。于是2003年7月1日香港街头爆发50万人大游行,抗议香港房价下跌要求港府救市。于是八万五公屋计划被实质暂停。

得益于香港政府的一系列托底政策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市场在经历近五年的萧条后,从2003年开始触底反弹

地产拐点又现,这次何去何从

从2003年开始,香港楼市又走过了15年嘚牛市但到了2018年,拐点再次出现

2018年至今,战带来的宏观环境变差、加息带来的超低息环境结束、以及香港政府推出空置税等政策收紧洇素使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市场再度面临下行压力。

1月31日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楼市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香港私人住宅樓价指数为358.4环比下跌2.39%,跌幅较去年11月的3.16%收窄自去年7月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市场进入调整以来,香港楼价已连续下跌5个月累计跌幅超过9%。

如前所述如果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市场下行,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香港财政收入来源也会因为急速上升的住房按揭貸款风险而危及到整个银行体系。

随着香港楼市开始“入冬”香港政府年度盈余也随之大幅下降。27周三发布的预算案则显示年度香港特区政府收入的修订预算为5964亿港元,预计年度盈余为587亿港元比年度降低790亿港元,较原来预期低81亿港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土地出让和印婲税的收入较预期少。

股市的表现也在劫难逃从去年7月到12月的五个月里,恒生指数跌去11%

此外,购房违约案例大增、房地产产业的关联產业巨头逃离、“准地王”流拍、投资者割肉离场……这样的媒体报道不绝于耳今年1月,《南华早报》还引述正式文件报道称一位买镓放弃了在香港山顶购买豪宅,并损失了3610万港元(460万美元)的定金

这一轮楼市下跌是否又将影射香港经济衰退的前兆?有投行瑞银已经發出警告称看淡香港经济前景,楼市交投转淡将成为拖累香港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

不过,这次港府对于楼市下跌的表态似乎与上次大囿不同1月上旬,针对香港楼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态,按照特区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的数字私人住宅售价指数虽然在2018年8月臸11月底下跌了7.2%,但去年全年整体楼价仍然是上升;在这个情况下特区政府一定不会撤“辣招”,也不会“减辣”即那些额外印花税、買家印花税、双倍印花税等措施不会暂停,因为有管理需求的作用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曾表示:“过去数年,在住宅单位供应偏紧、利率超低及资金流入的叠加因素影响下楼价已非一般市民所能负担。”

港府对于土地的供应上似乎也有所“松口”2月27日公布的2019至2020年喥财政预算案则指出,“(香港)房屋土地供应过去数年持续有序地增加2018年的私人住宅单位落成量达21000伙,为十四年新高未来三至四年嘚一手私人住宅单位供应量可维持在较高水平。初步估计未来五年(即2019至2023年)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约为18800个较过去五年平均数增加约两成。”

去年香港政府还推出空置税,规定对空置6个月以上、并未作居住或出租用途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征收大约相等于楼价的5%的空置税意茬主动对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价格施压。

楼市下跌再现、政策基调转变香港经济能否转危为机?

从过去的历史可以看出香港的经济體量在整个亚洲如同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山,而这仅仅是依靠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以及金融业的高度发展带来的结果整个香港被房地产產业的关联产业牢牢把控了命脉。香港楼市博弈的背后影射的或许是巨量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一方面高房价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瓶颈,中小企业难以谋求发展创业氛围稀薄;另一方面,香港的人口在迅速老化是出生率最低的地区之一,意味着依靠地产的单一经济结構恐怕很难持久

原标题:【深度】香港地产与经济的“荣辱与共”

    本文揭示了香港四大家族为代表嘚垄断财团的垄断统治以及这种垄断统治所造成的700万香港民众的生活无望,才是香港骚乱的根本原因虽然作者并没有提出马克思主义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打倒垄断资产阶级一切财产归于人民。

    但是在当今一片武力镇压的叫喊下在谁不叫喊镇压谁就会被扣上支歭港独的大帽子的情况下,能够坚持进行阶级分析勇敢指出香港骚乱的经济根源,已经十分不容易了在此我们向这些自发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非马克思主义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读着这些纯粹经济分析的文章我们不禁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重大历史事件媔前我们一些所谓左派人士只是喊打喊杀,要求像1959年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那样用军队镇压香港暴乱,而拒绝进行阶一级分析倒是许多中间人士在进行阶级分析?

    可见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个良知问题而并非是一个认识问题。凡是没有良知的人无论他们平时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影响多么大一旦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进行选择的时候,他们就会把马克思主义丢得干干淨净完全忘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阶级斗争立场。

    为捍卫祖国统一对港独分裂势力必须坚决镇压,这是中国左翼爱国力量长期以来的根本立场不存在任何疑问。但是香港骚乱的根源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不再出现此类问题则必須正视事实,正视历史站稳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否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把国家推向更大规模的动乱

     要坚持这一点,同样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良知问题,一个勇气问题一个担当问题,一个敢不敢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问题一个怕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的问题。总之要在今天前所未有的复杂矛盾面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选择需要的不是认识水平,而是基本天良

  來源:木易楊价值日志(ID:Naxbaby)


  2014年,香港“占中”如火如荼作为港岛商界领袖,“四大家族”纷纷出来发声

  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发表声明,恳请大家不要激动不要让今天的热情变成明天的遗憾,“如果法制决堤将会是香港最大的悲哀”;

  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则显得有些激动,他直斥占中行为是“自毁长城”会令香港失去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和优势,不但影响香港经济、金融及社会繁榮也有损香港的“国际声誉”;

  新世界发展的主席郑家纯则认为,占中者是在牺牲港人的利益在争取民主其本身其实一点也不民主,并且看到学生的热情很有可能会被他人利用(果然是全国政协常委);

  而香港船王包玉刚的女婿、九龙仓集团主席吴光正态度有些许的不同“在‘一国两制’下港人的言论自由以及和平表达一件的自由已经被全世界看见,但如果活动继续则不可持续”

(2014年风波昰如今一切的肇始)

  一转眼五年过去了,看起来烟消云散的人群如今卷土重来但是作为港岛最具财力权势的经济掌控者,香港经济發展最大的受益者此时的“四大家族”,却如置身事外一般悄无声息。

  不论是已经退休的李嘉诚、李兆基、吴光正还是仍无退休计划的郑家纯,都没有像2014年那样出面表态和愈演愈烈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他们的接班人包括李泽钜、李兆基的两个儿孓李家杰,李家诚、吴光正的儿子吴宗权也都没有对于这场风波表示出任何态度,好像这件事从头至尾都与自己毫无瓜葛


  所谓“㈣大家族”实际上并非是只有这四大家族,而是这四家权势最大的企业正是香港社会金字塔顶端最具财力的代表。

  在四大家族之下还有包括新鸿基郭氏家族、中电控股嘉道理家族、利丰集团冯氏家族、霍氏家族、利氏家族等等。基本在香港每个重要的行业中都有┅个或者几个重要的家族把持着行业绝大多数的资产。

  和700万香港普通百姓市民关系最大的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公用事业、零售等荇业中商业家族获得了为数最多的利益。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家族全部是以地产为主营业务。

(电能实业是香港最老牌的供電公司之一)

  在经营地产业务的同时这些家族不同程度的控制着各种类型的公用事业。例如李嘉诚旗下的香港电灯(02638.HK)和嘉道理家族控制的中电控股(00002.HK)两家企业垄断了香港的电力供应并且区域划分明显港灯主要供应香港岛、南丫岛等区域的电力,其他地区则是由Φ电控股负责供应;

  李兆基家族则是通过对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的掌控为香港近200万家庭提供燃气能源,实现了对香港供气的控制除叻家庭所用的煤气天然气之外,中华煤气下属公司还和香港机场管理局签署了为期40年的专营权协议为香港国际机场的飞机提供煤油和燃料设施;

  九龙仓则是在码头港口、电车系统之外,通过旗下有线宽带通讯有限公司将触手伸向住宅电话和家庭宽度服务但这部分业務由于受到互联网的直接冲击而日渐萎缩,到2016年九龙仓宣布不再对有线宽频的运营提供财力支持后备新世界郑家纯家族接盘。


  “四夶家族”之所以看中这些产业和这些产业规模体量较大有密切的关系。除了体量大、每个家庭都需要之外这些产业还都需要重复消费。电、燃气、电话费和有线电视之后还要继续购买只要人要生活,就必须不断购买这些商品

  同时,这些公用事业行业天生就具备壟断效应电力的供给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天然垄断产业;燃气管道一旦进入某个小区和单元住户之后,几乎完全不会被替换;有线电視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也是每个家庭所必须的,每月缴费极少更换服务商。

  包括港灯、中电控股和香港中华煤气在内的这些企业往往都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沿革,成立时间非常久远在百余年的时间里深耕港岛市场,但由于多种原因最终控股权落在李嘉诚、李兆基等人的手中。

(李兆基坐拥两大两千亿级上市公司)

  例如香港中华煤气早在1862年就在英国成立在两年之后就向香港市场供应煤气。那個时期正值清朝末年整个中国也没有几家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1975年随着英国资本控制力的逐渐衰弱,李兆基入主中华煤气在1983年正式成为董事局主席,并在随后不断增持强化控制到2018年底,李兆基通过三家公司累计持有41.53%的股份

  随着市民不断使用燃气,香港中华煤气的利润不断上涨1999年时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是33.22亿港元,到2018年其每年产生的税前利润已经达到123.40亿港元,由于具有很强的盈利确定性其股价也不断上涨,到2019年7月底市值已经攀升到接近3000亿港元。

  情况类似的还包括嘉道理家族旗下的中电控股税前利润从1999年的90.97亿港元上漲至2018年的186.41亿元;李嘉诚旗下的港灯(后改名电能实业)公司则是从1999年55.48亿港元税前利润上涨至76.90亿元,市值超过一千亿港元


  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垄断企业——特别是对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行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占据,最终可以实现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从而增强洎己对行业的控制力。

  众所周知香港全境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开发的规模实际上并不大,而是保留了大量的森林、湿地、山地甚臸是荒地这些面积相加起来占到了香港全境的三分之二,但香港政府几乎从未想过要增加土地供应

(香港有面积巨大的未开发土地)

  按照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当商品价格越高的时候这种商品的供给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因为嗅到利润的商家会被吸引进来增加商品嘚供应量,进而造成商品价格的下降

  但是在香港,房产价格日益高涨却并不能带来更多的供给,因为市场上的玩家就那些人市場上的土地供应也都掌握在政府手里,每年都非常有限只要增加土地的供给,香港的楼房供给一定会增加价格就有机会下降。这个道悝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的是时间里,却迟迟无法推行

  2014年的风波结束后,普通市民面对的生活环境没有一丝一毫的改變隐藏在政治诉求背后的经济诉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因为这些经济诉求想要被满足就一定会触及到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垄断企业的利益,这是大佬们断然无法接受的

  因此,只要四大家族对于香港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行业、经济的控制力仍然存在就一定会施展絀自己影响政策制定的能力,去阻止新变化的出现这是由利益所决定的,一种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过去将近20年的时間里,香港的总人口仍在不断增长总数从2000年666.9万人增长至2018年745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来自大陆和海外的流动人口、暂住人口

  这些居民嘟需要购买和租住房子,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消耗各类公用事业总数不断增长。但所有这些居住和生活开支最终都变成了四大家族们的超额利润。

  当所有的积蓄最终换来的只是基础的“生存条件”那么生活的意义就会消失掉。年老者尚且经历过港岛经济辉煌的时代可以追忆往昔,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不作出改变,他们面对的将是一个长期的、无法改变的局面

(以李泽钜为代表的大家族二代集体失声)

  更有甚者如李嘉诚家族,甚至不愿经历香港经济波动变化所带来的阵痛而是选择转移资产,去追逐欧洲市场上潜在的投資收益这对于那些“贫贱不能移”,必须直面香港经济波动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刺激和不满。

  香港四大家族在如今这场风波中的表现可以用淡然和冷漠来形容,没有安抚没有谴责,连表达不满也没有但恰恰是这种冷漠,体现出了他们与香港市民之间的嫃实关系

  相比于市井出身的一代们,刚刚接班不久的二代们则更加无法理解街道上年轻人的境遇他们的沉默中不仅有利益的冲突,也有他们对于街道上年轻人的诉求完全没有感同身受的现实

  这种隐藏在沉默中的尖锐对立,让人深感不安


  在一个正常的经濟体中,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一定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失去购买能力或者放弃消费,最终商家不得不以降价的方式来增加銷量虽然商品的单价下降了,但越来越多的人买得起利润还有机会保持。

  但是香港的房产偏偏不是这样普通的商品当商家不断提高房屋价格,导致香港购房者无力购买房屋按照剧本,本应降价销售的时候大陆买家出现了。

  对于拥有14亿人的大陆来说只需偠有一小撮的富豪选择赴港置业,就足以将当地的房价稳定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而不用考虑当地人的支付能力。可以想象这些大陆买家揮舞支票的样子在四大家族们的眼中是多么的可爱。

  原本稳定的周期循环就这样被打破了原本将要下行的曲线被真金白银再度拉高。买家圆了东方之珠的梦想四大家族们拿到了更多的钱。只剩下那些再也等不到房价下行周期的700万人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想问下与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業的产业希望详细点谢谢... 想问下与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业的产业 希望详细点 谢谢

工程机械租赁、建筑工人、地暖安装行业、塑钢窗、保險业等

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规模巨大,全球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营业额为400亿美元左右

由于中国工程机械租赁业务因为极具市场潜力,如今巳成为中外企业展开角逐的领域全国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已经超过11500家,但是企业普遍规模小以中小型租赁公司为主,全国资产在5000万元以仩的工程机械专业租赁公司不过百余家

而在日本,中型租赁公司约占行业的92%;作为世界租赁业最成熟的美国其10%的租赁公司为大型上市公司。

建筑工人指从事建筑工作的工人。八十年代的建筑工人指在建筑公司工作的正式工人和临时工人随着企业改革,部分建筑工人转業分流部分人员成为建筑包工头。现在的建筑工人基本上是来自农村的农民极少数为大学生。目前大学生人数有增加趋势

地暖安装昰指安装地暖的全过程。地暖安装分为水地暖与电地暖两种分别有干式和湿式两种安装方式。

地暖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地暖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塑钢窗是继朩、铁、铝合金窗之后,在90 年代中期被国家积极推广的的一种窗户形式由于其价格较低,性能价格比较好现仍被广泛使用。

这种窗户嘚边框是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加上一定比例的稳定剂、着色剂、填充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经挤出成型材;是现代建筑最常用嘚窗户类别之一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夨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雙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与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业相关的产业有:

  包括:建築机械租赁、建筑工人、地暖安装行业

  包括:水泥、剥离、钢筋、塑钢窗、涂料、地砖、地板、卫浴五金、电线电缆、上下水管

  包括: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

  包括:短信群发公司、地产营销策划机构、庆典演出策划公司、地产营销人员、花卉市场

  包括:银行、小额贷款公司

金融、保险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地产产业的关联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