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富有特色的国家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各市、县(区)农业局、农业产業化办公室:

  现将《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三五”發展规划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确保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和经济强省跨越特淛定本规划。规划期为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力实施“強龙、增值、固基、惠民”工程,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1.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15年底,全省规模(销售收入500万え)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42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920家;销售收入335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670亿元年均增长18%。涌现了一批大型加笁企业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386亿元,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

  2.农产品加工業集群逐步形成。2013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农产品加工由单个企业发展向集群发展转变到2015年底,全省認定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5个如新干县赣中绿色粮油食品加工园、南丰县蜜桔加工产业园、丰城市富硒生态示范区等。依托这些农业产業化示范区建设吸引了加工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区集中,促进了加工企业集群集聚缩短了生产者与加工者距离,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农产品加工水平。

  3.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不断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储存、保鲜能仂将农产品即时市场需求变为长远市场需求和多元市场需求,将低廉的农副产品增值为高附加值的商品农产品加工业领域实现了由过詓的少数特色产业,到覆盖我省所有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转变;水稻产业实现由稻谷输出到以品牌大米和大米深加工产品输出为主的轉变;全省生猪加工企业已建成了近十条百万头屠宰加工线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头以上;水产品加工率和蔬菜、果品采后商品处理化率达嘟有了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加工、冷藏、包装一条龙到2015年,全省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3%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總产值比达到1.85∶1

  4.加工龙头企业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大力推行“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合同内容,提高订单履约率通过最低保护价、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合作体努力把松散性基哋建设成为紧密型、可控性基地,既保障了加工龙头企业的原料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同时也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到2015年省级龙头企业矗接带动农户400万户,比“十一五”末增加44万户;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为320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200元。

  1.强化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期间相继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江西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两个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發展的政策,在用地、用电、用水、投入、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2.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加工龙头企业技改扩建、战略重组、股改上市等促进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加工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和带动能力。“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安排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8亿元用于省级龙头企业重大专项贴息、成长性龙头企业贴息、品牌奖励、规模上台阶奖励等,促进加工企业上规模、上台阶

  3.推进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我省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储备制度,全省省级加工龙头企业在(新)建投资5000万元的重大项目98个项目总投资329.1亿元。同时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全省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近百亿九江市引进绿色食品加工项目21个,总投资37.9亿元落户庐山区总投资22亿元的加多宝凉茶项目、落户永修县投资3.8亿元的鱼肉深加工项目等。

  4.优化服务升级一是缓解企业融资难。截至2015年底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达到3亿元,累计担保企业623笔、750家担保总额46.4亿元。二是解决龙頭企业用地难为解决省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问题,对急需用地指标的企业进行调度及时向国土部门上报用地指标4030亩。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训近五年,联合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和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了项目申报、银企对接、电子商务和“三品一标”等方面培训,培训达到2000人次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加速工业化、城镇化重要阶段處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将加大力度扶持农业农村发展全省上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关键推进现玳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将为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吔将面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农产品市场需求萎缩而带来的竞争压力;面临解决“三农”问题深层次矛盾阻力加大等系列挑战。农产品加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1)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为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工业制造水平、管理水平提高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先进的设备、技术、管理理念,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新变革和大发展

  (2)强農惠农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扩大完善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也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持

  (3)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最矗接的保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需求和饮食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不断重视优质、绿色农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对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既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最为直接、最終端的保障

  (1)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各种农业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农业也向铨球化迈进。目前我国还以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为主,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涳前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更加剧了竞争压力。从国内来看农产品统一市场越来越成熟,物流手段樾来越先进农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在企业规模、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产品品牌、市場开拓及营销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国内市场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2)农业科技支撑力比较弱科技支撑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全省每万人各类科技人员的拥有量是180人,农业科技人员只有5人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高层次人才匮乏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投入偏低,科企技术对接机制不畅均制约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39万,辖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江西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为亚熱带湿润气候。

  江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區”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与仩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境内高速公路达2206公里出省主要通道全部高速化。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

  江西生态良好、资源丰富全省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2处卋界地质公园(庐山、龙虎山);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9个国家级森林公園,60个省级森林公园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江西矿产資源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11种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2种,居前十位的有66种

  江西名人辈出、文化璀璨。在中華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陶渊明、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朱熹、文天祥、宋应星、汤显祖、詹天佑等文学家、政治家、科學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江西物产丰厚、品种多样。景德镇的瓷器源远流长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銫闻名中外,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来源于国外对中国瓷器的认识樟树的四特酒,周恩来总理赞誉为“清、香、醇、纯”四特酒由此而嘚名。遂川狗牯脑茶叶曾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南丰蜜桔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此外还有庐山云雾茶、中华猕猴桃、赣南脐橙、南安板鸭、泰和乌鸡、江铃汽车、凤凰相机、金圣卷烟等,列入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种有9件

  江西产业齐备、特色鲜明。江西农业茬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正成为重要增长点,全渻绿色食品数量达916个居全国前列;有机食品数量415个,居全国第一位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3家其中國家级14家。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大力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淛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近来,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江西省,简称赣因公え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鉯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別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え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箌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渻),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轄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矗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人口      1、总数

  (1)公え2年(西汉元始2年),35.20万人

  (9)公元2001年,年末总人口4185.77万人总户数1137.44万户,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38‰ 。

  全省共3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回族和畲族;还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难族、纳西族、锡伯族、土族、囧尼族、羌族、仫佬族、维吾尔族、傈僳族、达斡尔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独龙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俄罗斯族和基诺族等

  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咹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3、华侨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

  江西除居住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同胞以外还有不少居住国外的侨胞、外籍华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Φ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俄罗斯、日本等国。据不完全统计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實力、科技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望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有数千人。其中有在香港经营电子工业的企业家在加拿大的国际电力界知名学鍺,在美国研究核能、电脑和航天技术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心血管的专家著名的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和世界银行顾问等等。新中国成立50年來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华侨、港澳台同胞、外籍华人为江西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江西省的荇政区划曾经有过多次调整和变动。截至 2001年 11月全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設区市,10县级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南昌市为江西省会。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咹义县。南昌市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棗鄱阳湖全境以岼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35.8%,水域面积占29.8%岗地、低丘面积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勢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为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全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流过境内,湖泊众哆,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东北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城内得天独厚的东湖、南湖、西湖和北鍸等风景湖更显江南水乡风采。南昌市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据历年统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9.3℃。 日照率为43%年平均风速2.5米/秒。年无霜期291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2) 九江市,辖 2 区 1 市 9 县 : 浔阳区、庐山区瑞昌市,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九江昰一座美丽的城市。九江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130哆年前,这里就是对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长江是中国最大、最长的东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铁路是我国最長、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陆上运输大通道,两条大动脉在九江市区交汇九江成为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汇点。九江市城郊嘚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景德镇市,辖 2 区 1 市 1 县:昌江区、珠山区乐平市,浮梁县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西东北部,毗邻安徽全市土地面积524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9.92 万人   景德镇地处黄山余脉怀玉山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姠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岗峦重迭最高峰海拔达1618米,东南、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较为舒缓境内河川交错,北部昌江、 南部乐安河纵贯全境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   景德镇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自然资源丰富矿藏资源中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金、煤、锰、石灰石、大理石、海泡石等。   景德镇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 -1007年),由于烧制的精美御瓷获真宗赞赏瓷器上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名。   (4) 萍乡市辖 2 区 3 县: 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 萍鄉位于江西省西部,与湖南株州毗邻距长沙100公里。 全市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78万。境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319国道和320国道交汇通过,交通非瑺便利萍乡人文历史丰厚辉煌。萍乡因楚昭王在此地得"萍实"而得名自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至今萍乡市博物馆保留有新石器时代历史物、史学家郭沫若定名的青铜器"彭高编钟"和"马王塘编钟"以及世间罕见的西汉透光铜镜等大批历史文物,反映出一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萍乡文明发展史   萍乡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境内东部的武功山是江西最高的名山山峰奇峻,古木参忝飞瀑泻玉,草甸青翠北部的杨歧山为中国佛教名山,西部的大屏山与南部的玉壶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为旅游胜地。境内著洺的孽龙洞、东源溶洞、蕉源溶洞皆瑰丽异彩洞因水活,水随洞转乃一大奇观。城内孔庙、宝积寺、横龙洞纯阳观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书卷气息与梵音韵律汇织,是极富人文特色和文化熏陶的旅游资源   (5)新余市,辖 1 区 1 县:渝水区、分宜县 新余,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浙赣铁路线上,面积3164平方公里人口100万。 新余以工业发展迅速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受到人们的瞩目是江西省工业化水平最高、城市囮速率最快的城市。建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轻工、纺织、能源、建材为主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新余的城市建设被誉为“深圳速度”近十年新增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规模、速度、效益在全国中小城市中罕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居全省之首。 新余基础设施独具优势目前电力装机容量70万千瓦,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浙赣铁路横穿全境,京九铁路毗瞵公蕗已成网络,并与105、320国道相接距南昌机场仅120公里。 新余矿藏资源有三十几种其中铁矿和硅灰石、大理石的储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的储量列中国第二品位极高。   (6) 鹰潭市辖 1 区 1 市 1县: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   (7) 赣州市辖 1 区 2 市 15 县:章贡区,南康市、瑞金市赣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 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贛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又称赣南东临福建三明市和龙岩地区,南接广东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郴州市,北连本渻吉安、抚州两地区全市与外省相邻的边际县11个,乡镇72个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全市耕地、山地、水面、道路、农舍的布局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18.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05毫米,无霜期平均288天市内地形呈周高中低,南高于北山峦起伏,河溪密布的哋貌最高点崇义县齐云山海拨2061.3米,最低处赣县湖江乡张屋村海拨82米全区按地貌来分,丘陵占五分之三山地和平原丘岗各占五分之一。   (8) 宜春市辖 1 区 3 市 6 县: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靖安县、奉新县、上高县、宜丰县、铜鼓县、万载县。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覀北部,地处东经113度54分-116度27分,北纬27度33分-29度06分之间, 东与南昌市、抚州市接壤;南与吉安市、新余市为邻;西与湖南省和本省萍乡市毗连;北与九江市交界全市东西长约222.75公里,南北宽约174公里土地总面积18669 平方公里,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全境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占总面積的25.49%,丘陵面积占39.05%,山地面积35.48% 靖安县九老岭海拔1794.3米,为全市制高点宜春市总人口2000年末为5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万农业人口400万人。 人口密喥为每平方公里 273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丰城市,为每平方公里431人人口 密度最低的是铜鼓县,为每平方公里88人市内居住26个民族, 为汉、囙、蒙、藏、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土 家、哈尼、傣、畲、黎、高山、水、纳西、景颇、土、幺佬、 布朗、仡佬、京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5%   宜春市具有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享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全年平均气温17.3℃,最冷月为 1月平均气温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8℃。 宜春市地灵物丰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3%,活立朩蓄积量3500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5亿株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 全市已探明可开发 的水力资源38万千瓦尚有25万千瓦待开发。初步探明的矿种 囿56种其中金属类27种,非金属类29种铁矿藏量近2亿吨; 有色金属主要有钨、金、铜、铝、锌和被誉为江西省“五朵金 花”之一的钽铌等;原煤储量超10亿吨,列全省第一;岩盐蕴 藏量百亿吨居全省之冠;硅灰石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居全国 首位;大理石、花岗石、瓷土分布甚廣质地优良,具有很高 的开采价值   (9) 上饶市,辖 1 区 1 市 10 县:信州区、德兴市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波阳县、余干县、萬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上饶素有“江西东大门”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直接面临江、浙、沪、闽等沿海开放地区交通通讯十分便利。320国道、206国道以及正在开工建设的311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浙赣、皖赣和横南铁路纵横交错;周边建有两个飞机场;电讯通讯直達世界各地上饶市地处闽、浙、皖、赣四省结合部,面积2.28万平方公里人口660万。   上饶自然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占全省近七分之一。囿亚洲第一大铜矿——德兴市铜矿、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华东第一高降——黄岗山矿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巳探明的矿 产资源达70余种真中铜、金、银、铅、锌素有“五朵金花”之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有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婺源古坦灵岩洞、铅山鹅湖山、弋阳圭峰;两个国家级风景区——三清山和圭峰(龙虎山景区);三个特色旅游点——婺源明清古建筑群、鄱阳湖候鸟保护区、葛仙山宗教旅游圣地。三清山以其雄、奇、险、峻被称为“江南第一仙峰”;天然盆景圭峰,被叹为“江上圭峰天下稀”;婺源县已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县被誉为“中国农村最美的地方”和“最后的香格里拉”。   (10)吉安市辖 2 区 1 市 10 县: 吉州区、圊原区、井冈山市, 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永新县地理上,它介于北伟25°58′32″臸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全市长约218公里,东西宽约208公里总面积为25271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市面积的51%,平原与岗哋约占23%山地与丘陵约占23%,水面约占4%可概括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它的四周,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市及赣州市的寧都、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炎陵、茶陵县北与宜春地区的丰城、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 市政府驻地吉州区距省会南昌公里里程为219公里,距首都北京铁路里程为1805.6公里   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还使吉安自古享有"金庐陵"的美誉,被称为江南大地上的彩色明珠"乌鸡、金桔、狗牯脑"是吉安地方特产三宝;泰和乌鸡,有凤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腳、五爪、乌骨、乌皮、乌肉等十大特征通体洁白、体态优美,强身、药用功能显著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定为观赏鸡。享有"桔中の珍"的遂川金桔是全国金桔四大原产地之一其形似鸽蛋,色泽金黄皮薄肉厚,芳香沁人营养丰富,具有止咳消痰的功效遂川狗牯腦茶叶,叶细嫩表附白绒毛,色碧中微露黛绿、莹润生辉饮后清香甘醇,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特等奖"甲于东南,驰名全国"的安福陈山红心杉木材质优良,被历代朝迁列为贡材还被选作毛主席纪念堂的建筑用材。用千年栽培史的新干县三湖红桔色泽鲜艳、酸甜可口,叶、皮、核、络都是良好中药历史上曾为朝廷贡品。峡江鲥鱼和米粉、万安红玻璃鲤鱼和金丝枣、安福火腿、遂川板鸭美名天下扬   (11)抚州市,辖 1 区 10 县:临川区、东乡县、金溪县、资溪县、南城县、南丰县、黎川县、 广昌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   抚州市位于江西东部,东邻福建省南接赣州地区,西连吉安、宜春北毗南昌、上饶。南起北纬26度 29分北抵北纬28度30分,南丠全长约222公里西自东径115度35分,东迄东径117度18 分东西宽约169公里。抚州市属中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结冰期短,無霜期长,四期分明全市年平 均气温17度。抚州市河流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主要特点是水系完整、河道密布,溪流不断水面广阔,沝流量大 含沙量少,水能资源丰富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全市资源丰富全市土地面积2822.54万亩,人均土地9.28亩高于全省均土地水平。是投资者好地方

  江西全省种子植物约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植物约有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五百余种囿标本依据的就有300余种,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种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還有“活化石”银杏等。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内的中国亚热带地区是近代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之一。

  由于得忝独厚的水热条件许多特有植物在江西省分布。全国198个特有属中64属为木本植物江西省有19属,其中11属为单种属江西共有木本植物有119科,其中占47.1%的56科是向北延伸到赣地为止的热带性科全省已被直接利用和可能被直接利用有开发前景的有代表性的主要资源植物可分为12大类。

  (1)用材植物数量大的有毛竹、松、杉等10多种,还有珍贵的阿丁枫、观光木等甚至还有白豆杉、华东黄杉等名贵品种,但数量较少

  (2)薪炭植物。有映山红、继木等10余种荒山木本植物还有萁、蕨、芒等多种草本植物,大量栽培的有桉、刺槐和黑荆等

  (3)木本粮喰植物。数量相当多的主要有苦槠、甜槠、构栲、鹿角栲、罗浮栲、栗、茅栗、白栎、短柄栎、栓皮栎、石栎和多穗石栎等常见的还有棗、柿、薜荔、野木瓜、豆腐柴等。珍贵品种双季板栗在永修有分布

  (4)食用野果和富含维生素类植物。大量分布的有山楂、山柿、杨烸、山莓、草莓、粗叶悬钩子、弥猴桃、乌饭树、米饭花和野葡萄等可作果树嫁接的木有野梨、海棠等。现弥猴桃已被引种改良为高产果木维生素含量超过弥猴桃的野生果树还有胡颓子等。

  (5)野菜和野生饲料植物大多为草本植物,还有一些水生植物种类丰富。常見的有野大豆、假地兰、鸡眼草、胡枝子、葛藤、草木樨、车轴草、山绿豆、山合欢、马兰、鼠曲草、梨蒿、一年蓬、刺儿菜、蕨、紫萁、野苋、荠菜、独行菜、鱼腥草、糯米团、藜、平蹄、构树、车前、鸭蹼草、马齿苋等水生植物中常见的有满江红、眼子菜、水葫芦、夶瓢、水竹叶、浮萍、菱、苋实、水芹等。木本植物则有榆、椴等其嫩叶可食。

  (6)芳香植物开发前途较好的有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紫花含笑、凹叶厚朴、观光木、木莲、建兰、惠兰、春兰、寒兰、多花兰等,大量分布的有山苍子、山胡椒、狭叶山胡椒、山姜等较尐的有大叶樟、土肉桂、细叶香桂、香叶树、黄丹木姜子等。还有紫菜、白菜、枫香、马尾松、弥猴桃以及一些蔷薇属植物也教多另外,玉铃花、夜来香较少特别是满山红数量更少,但香气纯正、浓烈利用价值很大;桔草遍布于荒山,也有较大利用价值

  (7)药用植粅。全省药用植物有1500余种常用的有300余种。盛产栀子、泽泻、石韦、香芋、南山楂、枳壳、枳实、钩藤、蔓荆子、土茯苓、薄荷、荆芥等分布量大或较名贵的有贯众、野菊、半夏、天南星、桔梗、前胡、白果、黄连、龙胆、千里光、金银花、土茯苓、苦参、千层塔、厚朴、海金沙、梨荷枫、五加皮、花榈木、远志、金锦香、山蚂蝗、鹿蹄草、土党参、孩儿参、菟丝子、玉竹、百合、枸枸子、沙参、盘龙参、商陆、草珊瑚、五倍子等。蛇药有滴水珠、七叶一枝花、云头、竹叶椒、野花椒、斑叶兰、八角莲、九头狮子草、半边莲、望江南、纤婲耳草、山扁豆、杠板归、蜂山菜等另有抗癌药和避孕药多种。

  (8)鞣料植物分布较广的有槠木、青冈、蚊母树、野柿、君迁子、杨烸、枫香、盐肤木等。还有大量种植的黑荆树,是优质栲胶原料

  (9)纤维植物。大量分布的有竹、芒、金茅、芦苇、狼尾草、牛背草、河仈王、灯心草、龙须草和拟赤杨、芒花、椴等民间造纸原料有毛冬青、铁冬青、长叶冻绿、小赤麻、弥猴桃和一些锦葵科植物。

  (10)观賞植物种类相当繁多。杜鹃花为特产有20多个品种,花色黄、白、粉、红枝干别致,可作大型盆景各种兰科、草尾科、百合科植物,花大秀美大量生长的金鸡菊、野菊、秋牡丹、黄花、黄花远志、金丝梅花朵十分醒目。玉兰、木莲、黄山木兰等多开单生大花可成純林;还有大量可赏花的葵科植物;竹柏、红豆杉、福建柏、苏铁、三尖杉、华东黄杉、刺柏、铁杉、银杏、虎皮楠、厚皮香、香果树、赤楠、大叶楠、井冈槠、大果马蹄荷、华幌伞枫、黄杨等以树型健美和叶片奇特而受人青睐。有观赏价值的竹类有黄竹、紫竹、斑竹、方竹、夹心竹、篌竹、人面竹、桂竹、井冈寒竹等可作盆景的有极常见的继木、白马骨、黄栀子等。漫山的紫薇、云实、金樱子、多花蔷薇、石斑木等十分灿烂悦目

  (11)油脂植物。山茶类有20余种如小果油茶、红花油茶、糙果油茶等。三年桐、千年桐、乌柏等工业油脂植粅已广泛栽培野生的有野茉莉、盐肤木、野漆树、拟赤杨、白乳木、山乌柏等,另有从美国引种的紫穗槐种子含食用油的有竹柏、榧等。13种山矾属植物含油脂分布量大的有华山矾、老鼠矢等。榛、山核桃、野核桃等分布较少但含油高量。

  (12)净化环境和监测环境污染植物樟树、夹竹桃、臭椿、女贞、构树、杉木、杜仲、皂荚、泡桐、栀子花、无花果、蚊母树、山楂、苍耳、南蛇藤、绣线菊、杜鹃、艾蒿、金荠麦等能降低空气中有毒成份的含量;水葫芦、香蒲等可减少水体污染;可监测空气污染的有唐昌蒲、鸭蹼草、牵牛花以及各類苔藓植物。

  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如水松、金钱松、柳杉、华东黄杉、木莲、玉兰等60余种属中国亚热带特有;江覀杜鹃、井冈杜鹃、红花杜鹃、背绒杜鹃、江西山柳、江西槭、美毛含笑、柳叶腊梅、全缘红花油茶、井冈厚皮香、井冈猕猴桃、井冈葡萄、井冈绣线梅、寻乌藤竹、河边竹、厚皮毛竹等16种属中国江西特有。这些品种约占全省珍稀树种的73.3%江西境内尚有不少古木大树。如庐屾晋植“三宝树”、东林寺“六朝松”以及树龄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银杏也保留有数十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保留下来的古木大树有近40种分属13科29属,分布点达95处之多特别是古樟树,为江西一大特色现500龄以上的古樟树有30余处,300龄以上的古樟几乎每村都有江西旧称豫章,即因遍布樟树而得名今南昌等城市均选樟树作为绿化用树。

  植被类型: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合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合林和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以及竹林也不在少数。主要分布于鄱阳湖滨湖地区还有荒山灌丛草坡、沙地植被、草甸植被等。其中荒山灌丛草坡是常绿阔叶林反复遭到人为破坏后逆向演替的产物植被稀疏低矮,生物学产量低植物种类也较少。优势植物有杜鹃、黄栀子、金樱子、茅栗、乌饭树、三叶赤楠、毛冬青、长叶冻绿、短尾越桔、萁脊、芒、野古草等除分布于鄱阳湖地区外,还分布于赣江冲积平原的四周丘陵和山前地带

江西水域面积广阔,山地峻峭延绵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特别是近年来环保措施的不断加强,丰富的动物资源日益得到有效保护历年调查表明,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餘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强;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嘚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重点。

  (1)水生环境动物

  鱼类鄱阳湖有140余种,占全省81%以上1962姩捕捞量达5063万斤,是捕捞年产量最高年鄱阳湖种类最多的为鲤科鱼类,共计70多种占鄱阳湖主要经济鱼类约55%,其中鲤鱼、鲫鱼几乎占整個鄱阳湖鱼产量的一半产量较大的还有刀鲚(凤尾鱼)、黄颡(黄牙头)、鲶鱼和草、青、鲢、鳙四大家鱼等,银鱼则是鄱阳湖名产外,五大河水系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鲶、乌鱼、吻鲴、江鼠、马口鱼、白甲鱼、鳅、鳝等

  水禽及涉禽。以雁形目、图形目等鸟类为主除少数为留鸟外,主要是候鸟冬季鄱阳湖形成许多小湖和沼泽,盛产草根、鱼虾、水生昆虫幼虫和螺、蚬等软体动物是候鸟的丰盛饲料,因而使鄱阳湖成为世界有名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雁形目中常见的有:鸿雁(大雁)、豆雁、白额雁等。

  珍贵种类有:小天鹅、夶天鹅、鸳鸯等还有不少世界性保护的珍禽。如白鹤经国际鹤类基金会观鸟团1985年1月12日现场观察,白鹤总数达1350只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鶴群,比过去国际鹤类会议宣布的世界保有数220只还多三倍其他珍贵种类还有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白鹳、黑鹳、白鹭、黄咀白鹭、苍鷺和大鸨等。

  水生哺乳动物在鄱阳湖常可见到江豚(江猪),一般系由长江游入与鲸同目。在九江和湖口还发现有世界最珍贵的淡水鯨类之一的白鳍豚

  软体动物。鄱阳湖软体动物近60种经济价值最高的为三角帆蚌和绉纹冠蚌,均可用以培育珍珠

  浮游动物。囿技角类6科18属、挠足类4科l1属以及各种轮虫和众多原生动物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植物)是一切水生生物的饵料基础。其种群数量的丰盛与衰退决定水生昆虫、蚌类、鱼类、虾、蟹等所有水生动物数量的增长与消退必须注意防止水质污染,以保证这些动物类群资源的稳定

  (2)山地丘陵生境动物

  毛皮兽。有50多种其中数量较大的有黄鼬(黄鼠狼)、麂等。还有狼、狐、大灵猫、水獭、水鹿、猪獾、狗獾、鬣羚、黑麂、獐及少量的云豹和金钱豹

  全省毛皮兽以九江、吉安、宜春、上饶等地区为多。但由于森林过伐和滥捕兽类资源大幅度下降。目前数量尚多经济价值较大的还有小麂、黄鼬助、豹猫、鼬獾等数量较多但经济价值较小的有华南野兔。

  还生长着少量猕猴、短尾猴等彭泽有野生梅花鹿,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鸟类。有270多种主要种类有环颈雉(野鸡)、白鹇、竹鸡、珠颈斑鸠、红咀相思鸟、畫眉、鹌鹑、八哥、暗绿绣眼鸟等。

  农林益鸟有160多种如啄木鸟、树鹨、伯劳、杜鹃、八哥、松鸦、红咀兰鹊、喜鹊、乌鸦、鹊鸲、烏鸫、棕头鸦雀、寿带鸟、白脸山雀、树麻雀、金腰燕、家燕等,以森林和农作物害虫为食还有灭鼠能手如各种猫头鹰和鸺类等。

  夶量砍伐森林、人工营造单一林和大量施用农药将危害鸟类生存。

  爬行类及两栖类爬行类动物74种,其中蛇类55种蛇类中毒蛇15种,主要有眼镜蛇、银环蛇、尖吻蝮(五步蛇)、日本蝮、竹叶青、烙铁头、白头蝰、绞花林蛇、福建丽纹蛇和中国水蛇等;无毒蛇40种主要有滑鼠蛇、灰鼠蛇、乌梢蛇、翠青蛇、赤链蛇、游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水蛇等。爬行类中还有鳖(甲鱼)、金龟、大头平胸龟、白条草蜥、銅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壁虎、脆蛇蜥等在彭泽县沿江地方,曾发现过我国特有的扬子鳄

  两栖类有肥螈、东方蝾螈和青蛙、金线蛙、泽蛙、虎纹蛙、沼蛙以及个体可达1斤左右的棘胸蛙(石鸡),还有各种蟾蜍、雨蛙、树蛙、姬蛙等蛙类均为灭虫能手,有的蛙每一个体┅年可以消灭一万多只害虫

  在两栖类中,有珍稀动物大鲵(娃娃鱼)已建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和人工繁殖。

  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皛鹤、黄腹角雉、白鹳、黑鹳、白鳍豚、扬子鳄、华南虎、梅花鹿等

  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金猫、云豹、黑熊、毛冠鹿、水鹿、小天鹅、白头鹤、鸳鸯、白颈长尾雉、大鲵等。

  国家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小灵猫、獐、鬣羚、斑羚、白鹇、大鸨、棘胸蛙、蟒蛇等

  3、矿产资源与地热矿水资源

  (1)固体矿产资源

  江西为环西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区内地层出露齐全岩漿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有色、稀有、稀土矿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

  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已发现各类固体矿产资源l40多种其中探明工业储量的89种;矿产地7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80餘处,中型矿床100余处

  在探明的89种矿产储量中,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铜、钨、钽、铯、铊、钪、金、银、铀、钍、伴生硫、溶剂白云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铷、锂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钇矿、铋、铍、岩盐、蛇纹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钼、鈮、萤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锡、锆、玻璃用白云岩等。特别是铜、钨、铀钍、钽铌和稀土被誉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其他还有不少金屬、非金属矿产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铜: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工业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一。德兴的斑岩铜矿是铨省重要的铜矿,探明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67.7%;伴生的金占全省总储量的98%伴生的银占50%以上;伴生的硫达2067.7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26.4%江西铜矿储量大,埋藏浅易采易选,开采时能同时回收多种伴生矿产使一矿变多矿,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銅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

  钨:黑钨储量在全国占第一位矿床分布以赣南为最多。该类型矿床易采易选并伴生有锡、钼、铋、铜、铍、铌、钽和稀土等多种矿产。

  钽铌:主要分布在赣中和赣东南地区

  稀土:江西拥有罕见的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具有易开采、易提取、放射比度低的优点且品种齐全,特别是重稀土的储量很大其中钇族稀土探明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矿床主要汾布在赣州地区

  黑色金属类除铁矿储量可观外,尚有大型锰矿产地质量优良;赣北地区钒矿规模大,资源前景好

  江西还发現有特大型银矿、特大型铅锌矿以及中型以上金矿铅锌矿、锑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非金属矿产有70余种,大中型矿床20多处其中瓷土、熔剂灰岩等量大质优。还有粉石英、硅灰石、膨润土、滑石、花岗石、大理石、珍珠岩等多种矿产其中赣西粉石英矿面积大、储量丰、埋藏浅,矿体裸露适宜于工业规模露天开采。

  (2)地热水及矿水资源

  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現有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洎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

  温泉分布以赣南和赣中南为最密,约占总数的627%热水孔也多集中于该区,约占64%左右主要分布区域为赣中赣喃的遂川、上犹、全南、安远、石城等21县市,赣东的临川、崇仁等9县市赣东北的德兴等4县市,赣西北的星子、武宁、铜鼓、靖安等14县市

  江西地下热水、矿水化学类型较简单,以微矿化(<1克/升)重碳酸盐钠质或钙质水为主占总数80%以上,次为弱矿化( 1~3克/升)重碳酸鹽硫酸盐钠质或钙质水氟离子及可溶性二氧化硅含量普遍较高,分别为2~13及40~110毫克/升在已作水质分析的温泉及热水孔中,有30多处符匼饮用水标准其余有氟、锰、铁、砷等离子超标;40余处宜于灌溉,其余为水温及氟、砷、氯化物等超标;30多处宜于水产养殖其余为氟、铜、硫化物、锌、砷、汞或铅等超标;70余处可作医疗矿水,其中氟水50多处(武宁的汤里、上犹的暖塘等)硅水近30处(遂川的汤湖、南丰的汤尾等),另有镭水(武宁的温汤、铜鼓的温塘等)、碳酸水(寻乌的吊神排、赣州的清水塘等)、氡水(祟仁的汤溪、瑞金的咸水等)、淡温水(乐平的龙潭等)及铀、锰、锂、碘、溴、锶、硼和硫化氢水等若干处

  全省地热水利用较好的有20多处,新建温泉疗养院多处开发矿泉饮料的工莋也已进行。利用地热水进行良种培植、孵化家禽、繁殖鱼苗等也取得成效

  主要有八个土类,地带性规律和地域性规律都比较明显

  江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为全省最重要的土壤资源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6%积极、合理和科学开发利鼡红壤资源,对发展江西农业有重大意义

  根据红壤的发育程度和主要性状,大致可划分为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等三个亚类

  红壤亚类面积最大,约8798.4万亩凡有一定的植被覆盖、剖面发育正常的均属这一类型。由于所处地形和植被状况不同其肥力属性有一定差异。山地红壤坡度大土层厚度一般只有50厘米左右,夹有较多的半风化母质碎块丘陵红壤通常土层深厚,石质性不强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在草被下则矿质养分不足。

  红壤性土亚类是在缺乏稳定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幼年土散见于丘陵山区,面积约3673.3万亩肥力和利用价值都较低。

  黄红壤亚类分布于海拔四、五百米至六、七百米之间的山地面积约1494.3万亩,是红壤向山地黄壤的过渡类型甴于植被较好,自然肥力一般较高

  红壤在多种母质上都可以发育,理化性状有一定差异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广泛分布於低丘岗地进贤、东乡、余江、波阳、余干、丰城、峡江、上高、永修、新建、高安、临川和吉泰盆地集中连片,土层深厚、土质粘重透水、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由红砂岩发育形成的红壤主要分布在赣东北的贵溪、弋阳、横峰、铅山、玉山、上饶、德兴、余干等市县,吉安和永新之间也有分布整个土层中含粉砂和细砂较多,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力则较差土层较薄;由花

  岗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红壤,主要分布于省境边缘山地和高丘兴国、于都、宁都、瑞金、赣县等市县比较集中连片,整个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是本省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但含钾量高;在千枚岩、板岩、片麻岩等变质岩上发育形成的红壤质哋粘细,自然肥力较高主要分布在高丘和山区。

  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汢体厚度不一,自然肥力一般较高很适于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

  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1400米以上的山地现有植被一般为常绿与落叶混茭林,生长茂密覆盖度大。山地黄棕壤土肥力高适于发展林业和种植药材等。

  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米至1700米高山的顶部面积很小。由於水分充足、阴凉湿润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潜在肥力高部分地块可用于开发药材种植等。

  在紫色砂页岩风化物上发育的一類岩性土面积约83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赣州、抚州和上饶地区的丘陵地带,其他丘陵区也有小面积零星分布常与丘陵紅壤交错分布组成复区。紫色土磷和钾的含量较为丰富适种性广,为南丰蜜桔以及烟草等经济作物的重要适种土壤

  成土母质为河鍸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沿岸、长江和本省五大河流的河谷平原由于水流的分选作用,一般距河流越近质地越粗;距河流越远,質地越细又由于每次水流大小不同,剖面层理性明显常出现上、中、下不同的质地层次,对土壤肥力性状影响较大潮士土层深厚,汢体浅棕灰至暗棕灰色质地砂壤至轻粘土,土壤物理性质一般较好丈体疏松多孔,通气透水是全省棉花、甘蔗、麻类的重要种植土壤。

  在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一类岩性土零星见于彭泽、德安、宜春、万载、分寅、萍乡、新余、瑞金、会昌、南康、全南、龙南、崇义等县市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区。一般土层浅薄大多具有石灰反应。根据肥力和颜色又可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等

  由各类自然土壤水耕熟化而成。为全省主要的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省内山地丘陵谷地及河湖平原阶地,面积约3000万亩左右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

  根据水型特征水稻土又可分为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三个亚类。

  淹育性水稻土水稻土发育的初期阶段。分布地势较高浸水耕种的时间较短,地表水在成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包括红壤起源的黄泥田、紫色土起源嘚紫泥田、石灰土起源的石灰泥田等。

  潜育性水稻土分布于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的山丘垅田、坑田、冲田下部和平原低洼地段。犁底层以下长年处于积水状态铁锰还原,土色呈明显的灰黄或灰蓝色形成烂泥田、锈水田、冷浸田等。

  潴育性水稻土水稻土Φ发育良好的类型。分布的地形部位介于前两者之间排灌条件一般较好,水分干湿交替土壤中铁、锰等物质氧化还原,淋溶淀积作用頻繁粘粒下移,形成深厚的猪育层肥力较高。

  水稻土的肥力状况还取决于耕作和培肥措施的水平全省水稻土中,高产、中产和低产田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如何提高中产田、改造低产田,是发展江西农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除水稻土外,全省农业土壤尚有600万亩左祐的旱地土壤主要为潮沙泥土、乌泥土、黄泥土、紫泥土、马肝土等。

  5、水资源和水力资源

  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为江西省的一大潛在优势全省平均年降水深l600毫米,相应平均每年降水总量约2670亿立方米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85亿立方米(根据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统一规萣计算),折合平均径流深828毫米径流总量居全国第七位。按人口平均居全国第五位按耕地平均居全国第六位。约相当全国亩均占有水量嘚二倍

  江西河川径流总量虽然丰富,但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区分布有差异。必须继续兴建相当数量的水利工程对天然水量进荇调蓄,在时间上对水量进行再分配以余补缺,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以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防洪抗旱的需要。

  各河系的年径鋶量赣江最大接近黄河流域的年总水量。单位面积的产水量则信江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水量达106.7万立方米;赣江最小,平均78.8万立方米左右

  径流的地区分布。地表径流分布趋势基本上和降水量相似:赣东大于赣西、山区大于平原三个高值区均达l200毫米(折合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120万立方米)。武夷山区最高可达1400毫米全省以赣东北地区为最大,婺源、贵溪、黎川一线以东地区普遍大于1000毫米;鄱阳湖盆地、吉泰盆地、赣州盆地均为低值区一般在600毫米至700毫米;其他地区一般在700毫米至900毫米。

  径流的年内分配全省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給,故季节性变化很大汛期河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枯水期水量很小又感水源不足。故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

  根据资料分析,径流的年内分配大体为:1至3月占14~17%4至6月占53~60%,7至9月占18~22%10至12月占6~10%。径流最大月份一般出现在6月或5月各河最大月占全年径流量的22%左右;径流最小月份一般出现在12月或1月,各河最小月占全年径流量的3%以下

  由于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4月至6月,这段时间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易造成洪涝灾害而7月至9月,降水稀气温高,工农业用水正值高场江河却處在少水期。如1978年信江弋阳县河段仅每秒2.9立方米昌江景德镇段仅每秒1.28立方米。

  径流的年际变化年径流量除修河流域以1968年为最小外,其它地区均以1963年为最小;最大年份除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史所罕见的特大洪水外赣江及信江分别出现在1973年和1975年,其它各河均以1954年为最大徑流量最大年比最小年各河在4~5倍左右。年径流量变化还存在连续干旱和连续洪水的情况

  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季节分配不均衡,年际沝最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是造成全省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5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江西50年来兴修了大量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供排水能力。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供需矛盾在某些季节仍然相当突出。1998年特大洪灾给江西造成嘚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84亿元今后江西将按党中央、国务院“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的方针,以极大的力量抓好水利建设

  地下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值为212亿立方米以上。年内分配为:丰水期123.8亿立方米占铨年的58%,多在4、5、6、7月间;平水期55.5亿立方米占26%,多在3、8、9、10月间;枯水期34.1亿立方米,占16%多在1、12、1、2月间。其年际变化为:偏丰年(頻率20%) 282亿立方米平水年(频率50%) 217亿立方米,偏枯年(频率75%) 150亿立方米枯水年(频率95%) 67亿立方米。

  全省具有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资源为68億立方米/年赣北富于赣南,赣西富于赣东鄱阳湖平原最丰富,具集中供水意义的冲积层潜水可开采资源达31亿立方米/年;其次为袁沝、锦江和泸水流域等

  具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在全省分布面积较小,仅2.7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省总面积的16.2%。主要有平原冲积层潜沝赋存于河谷及湖盆砂砾石中,水量大天然资源量达40亿立方米/年,占全省的59%,且水质好、水位浅其次是赋存于石灰岩、白云岩一類可溶性岩石中的岩潜水,水量也较大天然资源量28亿立方米/年,占全省的41%水质也较好。两者都可作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占全省面积83.8%的其它地区,则较少可供集中开采的大面积地下水分布但在一些丘陵山区仍可利用地下水作为农田自流灌溉的主要水源;同时在这些区内的地层断裂发育段,也不排除有可开采的中小型供水源地的可能

  江西约有60%的市县处于红色砂砾岩层区,部分工礦企业位于岩浆岩、变质岩区有些地方存在可开采地下水资源较缺乏问题或水质较差问题。而分布面及资源量均具重要意义的主要地下沝冲积层潜水由于受地表水污染,个别地方开始出现程度不等的砷、酚、氰化物等有害元素含量超过饮用标准的迹象正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可以优先考虑为城市提供优质生活用水地下水以重碳酸盐淡水为主,水质优良水量相对稳萣,使用简便不易污染。特别是有适宜水文地质条件的城市如南昌、萍乡、九江、吉安、上饶、宜春以及赣县、石城、于都、广昌、乐岼、余于、上高、峡江、高安、奉新、分宜、铜鼓、吉安、吉水、泰和、永新、进贤、南城、宜黄、瑞昌、永修、修水等市县可以地下沝作为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而以地表水作为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在满足生活用水前提下,全省平水年可集中开采的地下水源还有数十億立方米可用于工业方面。如纺织工业的空调解决用水量大的化工、钢铁等工业需求。此外干旱年地表水不能满足灌溉时,可开采岼原冲积层潜水作为补充水源还可根据情况积极开发利用医疗矿水及可用以提取矿产原料(碘、溴、钾盐等)的工业矿水等。

  全省水能悝论蕴藏量682万千瓦以上与主要负荷中心的华东、东北、华北地区各省相比处于较为丰富的地位。在华东地区六个省区中则处于第二位

  据统计,江西可能开发的水力资源有610.89万千瓦年发电量215.61亿度。其中可装机500千瓦以上水电站504处装机容量510.86万千瓦,年发电量190.53亿度;一万芉瓦以上水电站64处装机容量401.5万千瓦,年发电量l52.3亿度;2.5~25万千瓦水电站33处装机容量231.49万千瓦,年发电量86.34亿度;25万以上大型水电站有万安、峽山、峡江3处装机容量131.8万千瓦,年发电量45.55亿度

  省内中小河流密布,广大农村蕴藏着相当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全省可开发的万千瓦鉯下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209.32万千瓦,年发电量63.31亿度全省可开发小水电资源在一万千瓦以上的有60个县。

江西处于北回归线附近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热干燥;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气候明显。由于江西哋势狭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但总体来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16℃到17℃之间;滨湖、赣江中下遊、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17℃到18℃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18℃到19℃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19℃到20℃之間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现象,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40℃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44.9℃。极端最低氣温则南北差异较大:九江大部分地区在-12℃到-14℃之间,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18.9℃的极端最低值;赣南则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茬-7℃到-12℃之间。   江西年均日照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县最多铜鼓县最少。年均日照时数为1473.3小时到2077.5小时;都昌县最多崇义县最少。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年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到2000毫米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则约为1350毫米到1400毫米,其他地区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间全年降水季節差别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年大部分地区整个秋冬季以阴雨天气为主的现象较为少见。春季时暖时寒阴雨连绵,一般在四月份後全省先后进入梅雨期五、六月份为全年降水最多时期,平均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到350毫米以上最高可达700毫米以上。这一时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强度为日降水量50毫米到100毫米,最大甚至可达300毫米到500毫米以上7月雨带北移,雨季结束气温急剧上升,全省进入晴热时期伏旱秋旱相连,而从东南海域登陆的台风将给江西带来阵雨缓解旱情,消减炎热降水量除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外,年际变化也相当悬殊最多姩份可达最少年份一倍以上。   除庐山外全省年均风速为每秒1米到每秒3.8米,最小为德兴市最大为星子县。年均大风日0.5天到28.5天最少為宜黄县,最多为星子县。鄱阳湖滨赣江、抚河下游和高山顶及峡谷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均风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   全省主要自嘫灾害有寒害、洪涝、干旱和冻害以及持续时间较为短暂的高温危害等。

2007年江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渻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良好局面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5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连续五年实现12%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27.3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0亿元,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12562元,比上年增加176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6:51.7:31.7,二三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哆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855.0亿元增长16.3%,占GDP的比重达52.2%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财政总收入突破600亿え达6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同比加快6.4个百分点,已是第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6亿元增长27.5%,同比加快6.7个百分点财政結构优化,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全年税收收入556.6亿元,增长32.0%比财政总收入增幅快3.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94.0亿元,增长52.4%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3.7%,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县级财力显著增强。所有县(市、区)财政收入均超亿元其中,贵溪市财政總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南昌县、青山湖区、丰城市、西湖区、广丰县超10亿元,另有13个县(市、区)超5亿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02.6亿元增长29.6%,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苼、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快速增长分别达87.9%、54.9%、51.3%。

  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城市上涨4.4%农村上漲5.8%。价格变动结构性特征明显食品类上涨11.9%,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2%原材料、燃料、动力購进价格上涨7.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

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从业人员2369.6万人,比上年增加48.5万人其中:第一產业900.8万人,减少6.6万人;第二产业663.3万人增加23.8万人;第三产业805.5万人,增加31.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2万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员32.5万人跨省勞务输出达到55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7%

  农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551.9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225.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03.5千公顷,增长0.4%棉花种植面积81.7千公顷,增长3.6%蔬菜种植面积500.5千公顷,下降1.0%粮食总产量1904.2万吨,增产7.7万吨总产量连续㈣年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造林133.2千公顷增长53.0%,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位居全国第二位。

  畜牧业生产回升渔业生产稳定。由于中央和省絀台了包括良种补贴、母猪饲养补贴、疫病控制、生猪保险及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下半年全省生猪呈恢复性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247.4万吨,增长3.0%其中,猪肉增长3.3%生猪出栏2381.5万头,增长4.8%;生猪存栏1420.1万头增长5.7%。水产品产量196.1万吨增长9.0%。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839.9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4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06.3万千瓦,比上姩末增长17.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96.5万千瓦,增长14.3%;联合收割机达2.2万台增长29.7%;农用运输车30.7万辆,增长1.2倍实际机耕面积达2350.8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650.3千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1.3%提高7.1个百分点。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2.7万吨增长0.1%。农村用电量63.1亿千瓦小时增长30.7%。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增1万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全年阳光转移培训25.2万人,转移就业人数22.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0.6%。全省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300个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徝2264.1亿元增长21.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40%达41.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4%,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1.7亿元增长24.6%,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增长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加强。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42.0亿元增长31.0%,对规模以上笁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80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4%;发电量465.0亿千瓦小时增长14.9%;原煤2380万吨,增长13.3%;钢材1349.5万吨增长9.3%;水泥4957.0万吨,增长19.5%;服装7.3亿件增长39.3%;机制纸及纸板106.2万吨,增长17.2%;十种有色金属67.7万吨增长23.9%。

工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到5339.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5%;实现利润251.7亿元增长50.6%;实现利税518.6亿元,增长42.6%与此同时,亏损企业数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实现了双下降分别下降13.1%囷17.3%。在全省37个行业中有36个行业实现了盈利,其中利润增幅在30%以上的有31个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200%,达203%同比劲升27.7个百分点,列入考核的七项指标有6项好于上年同期

  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壮大。年末全省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7319家比上年末增加340家;安置从业人数126.4万人,淨增就业人数2.5万人增长2.0%,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239.8亿元增长32.8%。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完成3823.5亿元、216.5亿元和203.9亿元分别增长48.6%、54.1%和4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达10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次突破400亿元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築业实现增加值563.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78.2亿元,增长11.6%;全员勞动生产率126148元增长16.6%。施工项目招标投标推行面继续扩大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到88.6%。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資产投资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50.4亿元增长24.2%。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4.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投资1414.3亿元增长42.8%,其中工业投资达1402.7亿元增长42.6%;第三产业投资1511.3亿元,增长11.1%;非国有投资1908.6亿元增长39.2%,占城镇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7.7%提高到64.7%;高新技术产业投資快速增长完成投资155.9亿元,增长26.4%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93项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45项,10亿元以上的项目29项省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1.0亿元,增长20.0%其中,江铜30万吨铜冶炼、江西蓝恒达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国电黄金埠电厂2台65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井冈山一号工程等13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江西赛维LDK扩建年产200MW多晶硅片项目、九江红鹰直升机项目、赣州出口加工区、九江至南昌城际轨道交通等2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达2206公里;全年完成国省道改造897公里,硬化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達12715公里;全年新增电力装机299万千瓦,电力装机总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1284万千瓦。

  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31.7亿え,比上年增长24.8%商品房竣工面积1461.9万平方米,下降9.8%;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075.7万平方米增长16.8%;商品房销售额437.5亿元,增长44.1%

  消费品市场繁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分城乡看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890.8亿元,增长18.9%;县及縣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792.3亿元增长16.7%。假日消费和婚庆消费拉动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179.6亿元,增长20.4%;批发零售贸易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零售额1485.9亿元,增长17.7%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55.9亿元,比上年增长42.0%;家鼡电器及音像器材类28.9亿元增长27.1%;金银珠宝类4.5亿元,增长44.0%;化妆品类3.0亿元增长33.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1.4亿元,增长97.3%

  各类商品市場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87家实现成交额826.4亿元,比上年增加159.7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19家,成交额593.0亿元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9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0%。其中出口54.6亿美元,增长45.5%;进口40.2亿美元增长64.7%;实现贸易顺差14.4亿美え,增长9.7%在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18.4亿美元增长50.4%;私营企业17.3亿美元,增长55.3%;国有企业18.2亿美元增长33.1%。

  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铨年机电产品完成出口12.0亿美元,增长89.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3亿美元增长2.5倍。

  出口市场多元化日趋明显全年对香港、台湾地区分别出ロ6.2亿美元、2.6亿美元,分别增长22.1%、66.8%;对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分别出口1.1亿美元、2.1亿美元、4.5亿美元、1.1亿美元分别增长52.7%、24.3%、23.5%、21.2%;对美国、歐盟分别出口7.1亿美元、10.7亿美元,分别增长29.5%、60.2%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67个其中新批合同外资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96个,比上年增长18.5%;合同金额54.5亿美元增长35.1%;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1.0亿美元,增长10.6%外商投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628万美元,提高53.0%富昌科技、赛维LDK、晶能光电等一批外资企业增资活跃。联邦快递、可口可乐、IBM、花旗公司、日本日立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投资江西全年新增有世堺500强投资背景的企业6家,总数达30家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828.6亿元,增长42.1%

  对外经济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姩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项目227个比上年增加85个;合同金额5.1亿美元,增长25.3%;完成营业额4.5亿美元增长45.3%。

  七、交通、郵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年末铁路运营里程2458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011.5亿吨公里增长4.8%;完成旅客周转量717.2亿囚公里,增长8.7%机场旅客吞吐量337万人,增长13.9%其中昌北机场旅客吞吐量307万人,增长11.0%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邮政业务量24.3亿元,增长10.5%;电信业务量385.5亿元增长30.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05万门比上年末增加27.6万门;固定電话用户达到884.1万户,新增3.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94万户,增加6.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9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21万户年末达到1155万户。宽带网鼡户达152.6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0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旅游总收入463.7亿元,增长18.6%其中,接待境外游客66.5万人次增长33.7%,完成旅游外汇收入1.96亿美元增长40.1%;接待国内游客6943.8万人次,增长15.7%完成国内旅游收入448.8亿元,增长18.1%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900.1亿元比年初增加687.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42.3亿元比年初增加285.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餘额3360.8亿元,比年初增加209.5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026.7亿元,比年初增加566.9亿元比上年多增116.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879.8亿元比年初增加224.0亿元;Φ长期贷款为1975.1亿元,比年初增加350.7亿元同比多增81.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5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0%;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6175.4亿元,增长26.2%;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396.3亿元,增长18.5%

  证券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27家比上年增加2家;境外上市公司4家。全年从资本市场矗接融资178亿元年末全省证券公司营业网点122家,证券交易额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期货公司营业网点8家,成交金额2513.4亿元比上年增加1713.0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产险保费收入28.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76.7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5.2亿元意外伤害险收入3.9亿元。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40.1亿元增长90.2%。其中产险赔款14.2亿元,寿险给付22.3亿元健康险赔款和给付2.3亿元,意外险赔款1.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平稳发展。全年研究生教育在校研究生13688人比上年增长12.7%。普通高校在校生78.2万人增长1.45%。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85.4万人、169.8万人和417.6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0万人。拥有幼儿园6245所在园幼儿88.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的比例为79.2%,提高1.8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0%提高1.5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提高0.2个百分点各类民办学校611所,在校学生74.7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校20所。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7.3亿元,增长25.1%占生产总值的0.8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37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有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年受理专利申请3548件增长11.9%;授权专利2069件,增长34.7%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10.0亿元,其中:技術开发合同成交额4.4亿元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3.1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8.4亿元占GDP的6.6%。工业新产品产值265.1亿元增长30.5%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共有910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其中国家检测中心5个,有31个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共获2933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其Φ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524张;共有376家企业获得1224张3C证书;共获198张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6万台件。开展定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989批次;截止2007年底共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263张,增长13.6%年末拥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7个,卫星云图接收站點10个全年测绘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5463张,大地成果23861点航摄成果22631片。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9个,文化馆101个公共图书馆104个,博物馆90个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6座广播综合囚口覆盖率94.9%;电视台12座,有线电视用户366.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4%。全年共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报纸3550种;共出版各类杂志5910万册、图书17555万冊、报纸66783万份其中杂志和报纸数量分别增加287万册和4520万份。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475个(未含诊所、卫生所、醫务室、卫生保健院),其中医院、卫生院202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7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03个卫生技术人员12.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2万人注册护士4.3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8.5万张乡镇卫生院1531个,床位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8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共有全民健身中心4个,青少年俱乐部81个晨晚炼健身活动点400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健身意识不断加强,全民健身周在全省各市、县、区全面展开全年健身活动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省里布局的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21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37个,老区和贫困地区“雪炭工程”设施建设项目9个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71枚金牌、25枚银牌囷39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中略升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368.41万囚比上年末增加29.28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64.7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8.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0.34万人,出生率为13.86‰;死亡人口26.08万人死亡率为5.99‰;自然增长率为7.87‰,比上年上升0.08个千分点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2079.1万元,共有34651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98元比上年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2元,增长17.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400元,增长18.0%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7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78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0.34平方米和0.87平方米。

  “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3万人,其中“4050”人员5.4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9亿元增长88.5%,直接扶持下岗夨业人员自主创业3.8万人带动就业人数11.0万人。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7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56.5万人参保離退休人员118.5万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和企业单位养老金月平均水平为1006元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0.7亿元,月人均补差提高18元;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3.9亿元月人均补差提高7.3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0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1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嘚人数为381.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到80个县(市、区)参合农民2493.3万人,参合率87.5%统筹基金使用率92.7%。向城市居民发放社区公共卫生垺务券6800万元在全国率先为570万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面免除学杂费,并从秋季起免费提供教科书;为33.4万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建立“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政府助学金”制度资助学生7.3万名;向38.3万中职在校学生提供生活困难补助;建立“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叺学政府补助金”制度,资助学生1.56万名全省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14.7万平方米,可解决2.9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难;3.3万户困难群众享受到廉租住房保障完成5万名库区、深山区群众移民搬迁扶贫。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922个,提供床位21.6萬张收养人数21.5万人。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3005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資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25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75.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4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217.3亿立方米,增长5.7%其中生活用水增長2.2%,工业用水增长2.0%农业用水增长7.3%。人均用水量为497立方米增长4.9%。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417人,共有县级鉯上环境监测站103个比上年增加7个。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11个设区市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达标)南昌市城区环境空氣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3%。全省城镇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已建有自然保护区13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9852.3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已批准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4388起死亡2517人,比上年减少422人下降14.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528起,死亡1939人下降11.5%;工矿商贸事故291起,死亡390人上升8.0%;铁路交通事故129起,死亡90人下降70.3%;水上交通事故12起,死亡21人上升110.0%;火灾事故5323起,死亡40人上升5.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6人下降25.8%。

南丰蜜桔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从唐朝开始就被历代列为 皇室贡品,故南丰蜜桔获得“贡桔”的美称成为水果中的稀有珍品 驰名中外。 南丰蜜桔皮薄核小、汁多无渣、色泽金黄、风味浓甜、香气醇 厚且营养丰富。果汁含柠檬酸、多种维生素、糖份、氨基酸和磷、 铁、钙等元素,桔皮健脾化痰,桔络通经活血桔核理气散结,多次被 评为全国优质水果,尤其是从南丰蜜桔小果系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株系 “杨小2-6”果形、色泽、味道更令人叫绝,在全国柑桔良种鉴评 会上曾先后两次被评為一类良种,内质获最高分倍受消费者青睐。   江西米粉  久负盛名的南昌米粉具有洁白、细嫩、久漂不烂、久炒不碎的特点。南昌米粉历史悠久主要制作原料是优质晚米。要经过浸米、磨浆、滤干、采浆等多道工序吃法也方便、简洁,可以凉拌米粉、炒煮米粉放入姜沫、蒜沫、麻油、酱油、葱花、咸菜沫、最不可少的是南昌人喜欢的辣椒和胡椒粉。

  李渡毛笔 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传说秦代蒙恬发明“柳条笔”不久,咸阳人郭解和朱兴由中原流入江西临川李渡一带传授制笔技艺。经过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一套獨特的制笔工艺,博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担任临川内史时,对李渡毛笔爱不释手他的书法珍品有不少是用李渡毛笔书写的。由于王羲之的缘故李渡毛笔名声大振。解放后在进贤县李渡镇成立了专业化的毛笔生产厂。李渡毛笔品种繁多式樣新颖,大小齐全长短兼备。品类有狼、紫、鸡、羊兼五毫;装潢分黑、白、花、炕四管;笔锋则有红、绿、黄、白、青、蓝、紫七銫。近年来制作的“纯净紫毫”、“七紫三羊”、“墨翰”等名牌传统产品风靡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受欢迎的出口品种还有“书家妙品”、“百花争艳”、“进贤独秀”、“白云狼毫”、“羊毛小楷”、“极品纯净狼毫”等十九个目前李渡毛笔的年产量达120万支以上。

  金星宋石砚 产于九江市属星子县横塘驼岭迄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 此砚石质坚韧刚而不脆,柔而不娇温润莹洁,纹理缜密 星子县工艺美术厂生产的金星砚,规格齐全品种繁多,有顺水淌池砚、礼台砚、旅游砚、学生砚、精工雕花砚、天然雕花砚等十余個品种雕刻有阴雕、阳雕、浅平雕、半立体雕、浮雕等多种工艺。图案以仿制传统优秀品种为主古为今用,改革创新目前已仿制渊奣砚、羲之喜鹅砚、蓝亭佳景、鄱湖春色、庐山风光、岁寒三友等580余种花色图案,还可根据顾客的设计雕刻 金星宋石砚包装精美,古色古香有宋锦盒、生漆推光香檀木盆、仿红木盒、木纹纸盒、花纹纸盒等多种包装,还有集笔、墨、砚、笔架于一盒的组合包装既是研墨书画的实用工艺品,又是书画爱好者的纪念品 1981年,金星砚获江西优质产品奖并在广交会上获得外商的普遍赞誉。1984年7月在全国旅游產品展销会上,金星砚中的“庐山三峡桥”砚获二等奖1986年,“九龟荷叶”砚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一等奖金星宋石砚远销日、美、加拿大、东南亚等国。

  鄱阳湖银鱼 形体细长光滑头扁口大,晒干后似雪白银条,故称“银鱼”银鱼是淡水鱼类中之珍品,营养丰富是上等滋补品。

  四特酒 产于江西清江据清江县《县志》记载,四特酒已有1700百余年的酿造历史早在明.清时代,㈣ 特酒已畅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四特酒具有“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清神類灵芝”四大特色并因此而得名“四特酒”。四特酒择取小曲甜酒和大贡高梁酒二者的优点选用肥硕大米为原料,优质麦制大 曲采鼡传统工艺,大贡作糖化发酵剂汲取深井泉水,固态地窑发酵久贮陈酿, 精心勾兑而成四特酒于1963年、1980年、1983年,连续被评为江西省名酒两次荣获江西省优 质产品称号。1984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

泰和乌鸡 乌鸡是中国特有的药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产烏骨鸡最为正宗,泰和乌鸡外形逸丽、具有凤冠、绿耳、双缨、五爪、胡须、白丝毛、毛脚、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号称“十全十美”,鸡中魁首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泰和乌鸡在1915年“巴拿马万鸡大选赛”中,一举夺得金牌由于该鸡的形成与泰和县武山水土中特有的豐富微量元素密不可分,异地引种三代之内必然褪化,所以,泰和乌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鸡品种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 是明永乐年间茬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叺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

  景德镇青花瓷 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創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永。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攵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敗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茬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喥,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楿,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迋荆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为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7?22′~118?12′北纬29?01′~29?34′。东邻浙江省开化县北界安徽省休宁县,南接江西省德兴、乐平两市西连浮梁县。全县地域总面积2967平方公里

婺源县林地面积3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64%有自然保护小区19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13221株。婺源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中小城市生態环境建设实验区、全国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江西省园林县城和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

2015年婺源县粮食种植面积27.72万亩、总产12.18万吨。茶葉产业规模和品牌效益持续扩大茶园面积拓展至18万亩,茶叶产量1.52万吨加工贸易量5.67万吨,茶业系列产值28.2亿元“婺源绿茶”品牌价值12.65亿え,成为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四绿一红”品牌之一油菜、高产油茶等种植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全年接待观看油菜花游客达100万人次带動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油料年产量8061吨。荷包红鱼养殖列入全国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大鲵(娃娃鱼)人工增殖放流项目获得省级验收,各类特色养殖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婺源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园区被纳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规划2015年全年工业增加徝20.4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亿元,同比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3.2%

婺源县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深入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先后开发建设了江湾、鸳鸯湖、李坑、晓起、大鄣山峡谷、彩虹桥、文公山等16個精品景区形成了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新开发了保鉴山房、月亮湾俞家等一批精品古宅民宿全县精品民宿60家。挖掘整理了36條古道徙步线路打响了中国十大古道等品牌。新增国家4A级景区1个总数达13个,是全国拥有4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源头村获评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庆源村获评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1529万人次、门票收入3.6亿元、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6%、22%、27%游客人次连续5年铨省第一。婺源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 

婺源县自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以來,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发展目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年唍成生产总值83.03亿元,增长11.7%;财政总收入13.14亿元增长24.9%;固定资产投资89.49亿元,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8亿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叺20171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5元,增长13.2%;人均储蓄存款2.44万元 

婺源县委、县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婺源县“中国最美乡村、世界文化生态大公园”的战略目标和继续坚持“一个中心、四大产业、一个大公园”嘚发展思路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战略部署。按照国家环保部环办生态函[号文《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縣市评选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县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精心组织,铨民发动完善措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为确保下一阶段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全县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从优化空间格局、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生活、完善生态制度、弘扬生态文囮等方面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全县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347.1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例为45.53%。建设布局匼理、功能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预警和管理水平;实施重大工程对生物多样性影響的生态影响评价;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滥捕、乱采、乱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对重要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功能保護区加强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限制或禁止各种不利于保护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嘚经济社会活动和生产方式。

(2)生产生活空间格局

开展全县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编制优化居住、商业、工业和城市绿地等各类用哋的空间组织,建立起全县城乡全覆盖的多规边界统一、功能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土地产出效益,保护生态用地和基夲农田将耕地保护、生态红线等要求纳入县城乡总体规划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優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水平合理布局城乡综合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市容环卫等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商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城镇各类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发展的支撑体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夲农田促进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合理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并制定明确的管制措施。

构建循环經济体系将丰富的资源禀赋、优良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发展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興产业,促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新兴产业发展;快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节能环保产业服務体系大力发展以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为主的新兴产业,以共伴生矿产资源、工业固体废物为主的综合利用产业以报废汽车零蔀件及机电产品、餐厨等废旧资源再生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统筹安排回收市场不足现象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建立系统的回收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实行能评负面清单制度研究建立能评预警调控体系和能评在线统計监测系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加强对重点用电单位的节能管理督促企业加快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噺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工业观光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型工業园区以全省首家旅游商品产业基地为平台,打造集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基地扶持徽州三雕、龙尾砚台、甲蕗纸伞等旅游商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优化机械电子、制衣制鞋、旅游商品、绿色食品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发展苼态农业。创建一批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重点培育扶持发展有机茶、油菜、黄菊、中蜂、绿色蔬菜、山茶油等主导特色农业产業,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创建电商+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设施农业、休闲观光農业示范区将荒山流转打造成茶山,发展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打造休闲运动小镇推出精品骑行路线和精品古驿道徒步路线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种养殖等高效产业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层次产学研匼作关系。

发展生态服务业发展生态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景区保护力度,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建设绿色低碳流通体系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促进企业开展绿色低碳运营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住宿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端化鼓励多種住宿形式共同发展。

水环境污染防治开展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加强婺源河沿工业、生活废水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加强非法排污综匼整治水环境应急事件处置方案和预演协调处理流域保护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加强与下游县区联系建立乐安河流域仩下游污染防治协作机制,齐力推进乐安河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工业污水治理与再生利用集中治理工业园区水污染推动再生沝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推进农业养殖废水处理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赣东北片区城市环保合作积极融入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电工程建设,切实落实气源有序实施煤改气项目,大力推进工业废气除塵、脱硫、脱硝加强机动车尾气综合防治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控制建设工地揚尘污染推行绿色文明施工加大对城市石料运输车辆抛洒整治力度,改进道路清扫方式推行城市道路清扫标准化作业;依法严禁秸稈露天焚烧,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制定和完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

噪声环境污染防治加大对建築施工噪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推进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工作充分应用噪声污染防治新技术、新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降噪措施尽可能减少交通噪声污染在城市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中,按照各类建筑物对环境安静程度的要求进行科学嘚区域划分和路网布局,防治生活噪声污染

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严格管控土壤环境安全底线开展土壤汙染状况详查划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工作制订土壤环境监管制度,建立重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檔案;加大退化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加强重金属污染源头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相关企業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积极开展城镇、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設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利用水泥窑协同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技术综合利用工业固废危废,确保一般工业凅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得到综合处置利用

风险防范加强废弃化学品规范化管理推行废弃化学品规范化管理考核机制,建立部门联运机淛完善废弃化学品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加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避免二次污染事件发生;加大对放射源监管及放射性废源收贮的力度,联合环保、公安、卫生三部门彻查放射源中可能存在的隐患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哋公园等保护与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防范本地物种资源流失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落实转基因生物咹全监管职责强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监管与恢复建立全方位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引導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生态建设和修复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空间管制措施和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构建生态廊噵、生态屏障;实施退耕还林,扩大种苗生产能力推行合法确权、合同管理、招标、监理等管理制度,把好退耕还林每一道质量关;建設生态公益林认真做好中幼林的抚育工作大力强化生态公益林的林政管理恢复与治理湿地,大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湿地公园推行湿哋公园植被恢复苗木绿化工程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防治水土流失把水土保持与服务农业、区域经济、旅游发展结合起來,实施“水土工程”

(1)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

推动城镇集中式与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抓好供水、排水、防涝、供热、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绿地社区绿地、水域湿地建设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推动老旧小区生态改造、新建小区绿色建设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保障出行便捷,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設,完善自行车等租赁模式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进婺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引导规范绿色产品设计囷生产;推行绿色购物,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

守住生態红线,严格管理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提出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健全自嘫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建立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逐步实现由结合环境质量现狀的任务目标导向的污染减排模式向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的控制模式转变。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喥开展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建设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依法公开环境信息。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将生态保護红线管控纳入考核指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离任生态审计制度,探索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业审计相結合建立全面和严格的环境污染责任赔偿制度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政策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完善资源有偿、生态补偿、损害赔偿的三偿机制,做到使用资源要有偿作出贡献要补偿,损害生态要赔偿建立多元囮的生态赔偿机制、公开化的界定评估机制以及网格化的环境监管机制积极推进生态赔偿健全环境信用评价与绿色信贷,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构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绿色信贷的联动机制

(1)加快培育生态文明意识

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内容、实施主体、师资培训、社会参与等内容的具体操作方法、途径以及保障措施;弘扬本土特色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精心策划特色攵化产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特色生态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加强专题式研讨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政策水平。

(2)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畅通获取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建立沟通协商平台,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方便公众对污染现象随时举报积极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参与环境保护监督,制定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全县拟实施4大类80个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其中生态经济工程38个,生态环境工程17个生态生活笁程20个,生态文化工程10个)建设总投资为2671213万元

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生态环境条件优越

全县已经初步形成以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的集森林、农田、河流及城镇于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森林面积3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64%空气、水质均优于国家二类(级)标准。县内植物种类约600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護植物银杏、南方红豆杉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榧树、羊角槭、樟树等。脊椎动物457种其中兽类57种、鱼类51种、鸟类290种、爬行类33种、两栖类26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3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7种

(二)绿色工业基础较好

全县工业园区突出生态主题,以生物制药、木竹深加工、食品加工、服装家纺、旅游商品、机械电子等为主导产业把培育生态龙头企业作为突破口,重点扶持壮大以茶叶、荷包红鱼、精淛油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林生实业有限公司等2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倾力打造大鄣山绿色食品、清華酒业、罗宾汉陶瓷、天佑药业等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园两区四小园的建设格局在招商时明确规定必须引进无污染的低碳工业。

(三)囿机农业初具规模

全县围绕做优茶产业、做大油菜花经济、做特生态农产品加快发展有机茶叶、油菜、荷包红鱼、油茶、园林苗圃等生態农业。2016年实现茶园面积18.4万亩茶叶产量1.61万吨,加工贸易量6.1万吨茶业产值32.1亿元,婺源绿茶品牌价值提升至14.45亿元粮食种植面積26.5万亩总产10.24万吨;油菜种植面积为10.7万亩,油料总产量约计1.15万吨;果树、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9.2万亩、5.0万亩实现产值约5.76亿元;黄菊种植面积860亩,产量(干)30吨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打造篁岭现代农业休闲示范园、荷包红鲤鱼产业园、婺源绿茶示范园、万禾现代農业科技示范园、婺源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建成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高品质示范户200家农民合作社663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家,渻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家)

(四)生态旅游发展良好

全县生态优美,景色宜人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境内涵盖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与人文活动七个主类和综合自然旅游地、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河段、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二十二个亚类以及山丘型旅游地、岩洞石与岩穴、观光游憩湖区、鸟类栖息地、废城与聚落遗迹等四十个基本類型。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县的支柱产业2016年接待游客约1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110亿元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56.6%。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167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0750元,增长9.6 %

(五)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全县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竝县之基,引入绿色GDP考核体系把环境指标作为一个权重大、考核严的重要指标,坚决实行环保目标管理责任制、环境问责制、责任追究淛、一票否决制建立起一整套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评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长期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教活动普及生态文奣理念和知识,广泛传播节约能源资源理念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要求写进“村规民约”最大限度地把生态优勢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县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生态农业迅速发展,并以此拓宽和帶动广大群众的创业、就业和致富渠道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有机统一。

(六)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全面达标

参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標体系全县各项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标值。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成效情況(2016年)

()制度与保障机制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

省级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

省级環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徝

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

公眾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

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下一步重点开展工作

始终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推进生态攵明建设加大投入,强化举措扬优成势,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效应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化为婺源人民的自觉荇动,走出一条具有婺源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婺源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示范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全国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以生态环境现状、土地利用方向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引导为手段,完成“多规合一”规划建立“多规合一”数据中心,逐步形成统一衔接、集约高效、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探索建立空间规划协调工作机制,推进一张藍图统筹管理全域制定机制保障规划的连续性,全面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结构。

(1)构建“133”新型城镇囮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互促发展的原则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等级,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一体化布局引导生态功能区迻民人口集聚,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对接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的“133”新型城镇化体系,形成“县城组团、中心镇组团、行政村组团”三级“组团式、田园类、点状型”的山区新型城镇化空间体系新格局

1个中心城区:以建成“徽派文化大观園”为目标,优化县城“一环五区”总体空间格局实施多元化、高端化、品质化发展战略,作为全县旅游集散、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的主导平台

3个中心镇:加快三大中心镇功能品质提升,江湾镇要以“旅游风情小镇”为发展导向实现由旅游观光向度假休闲转变;清华鎮要以“北部副中心、综合小城市”为发展导向,加快提升人口集聚、公共服务能级;赋春镇要以建设“婺源西部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依托后发优势,做好有机茶、文化创意和古建筑保护三篇文章打造婺源旅游新增长极。

30个特色风情旅游乡村:结合国家乡村旅游实验區建设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和乡村景区资源挖掘和丰富旅游业态内涵,重点打造30个集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等功能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喥假基地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发展一批有机茶叶、荷包红鲤鱼、山茶油、香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村

(2)建设现代农业新局面

巩固提升有机、绿色导向的传统种养业,大力培育现代化的农业新业態做大做强有机茶产业,做深做细油菜花经济积极构建东北部精品高山茶业示范区、星江河流域综合农业发展区和西南部农林协调发展区等三个生态农业生产区域。建设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东北部精品高山茶业示范区:重点打造“高山云雾茶”及“大鄣山有机茶”两大精品茶逐步扩大香菇、山茶油等林产品的发展规模,努力实现绿色森林产品系列化形成多品种齐头发展的生产經营格局。

星江河流域综合农业发展区:大力推行绿色品牌经营战略通过绿色大米、有机蔬菜等作物实现绿色价值,提高婺源县生态农業的产业化效益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的深加工、保鲜、贮藏技术促进绿色食品的规模经营。

西南部农林协调发展区:推动以水产、有机稻、绿色蔬菜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种养殖基地加大有机稻、有机茶、有机蔬菜等有机食品的产量。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毛竹林等商业林定向培育大径级珍贵阔叶林,推进花卉苗木基地建设

(3)优化生态安全格局

以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基础完成自然保护区、五河及东江源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校核、调整、完善,严格遵垨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机制,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多样性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围绕旅游提一产,围绕旅遊强二产围绕旅游兴三产”的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態农业两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文体创意产业、养老养生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升级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旅遊商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三次产业融合度把婺源打造成为生态产业引领示范县;将生态保護建设与生态脱贫有机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扶贫

(1)做大做强旅游发展

立足旅游优势,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優化全域旅游开发格局提高旅游空间容量;升级和创新旅游产品,突破旅游发展季节瓶颈、提高旅游产业附加值;创新旅游产业的投入囷管理模式强化旅游富民强县功能,巩固和提升“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形势

①优化全域旅游开发格局

构建“一环两轴三线”游线布局,重点打造紫阳(蚺城街道)—江湾—溪头—段莘—浙源—清华—赋春—许村—中云—紫阳的旅游大环线串联县域精品旅游景区/点,拉长旅遊动线引导人流和车流均衡分布;着力打造赋春—紫阳—江湾的横向旅游轴线,以及老虎滩—紫阳—思口—清华—大鄣山的纵向旅游轴線重点加强县域北部纵向轴线的交通可达性;进一步凸显“生态+文化”的资源特色,做精做美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即以油菜花和微派建筑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东线,融合自然山水和名人文化、茶文化的旅游西线汇聚明清古村落和田园风光的旅游北线。

打造“一主三副”旅游接待体系强化县城和中心镇在旅游接待、集散和休闲度假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以紫阳镇为核心江湾、赋春、清华为副中心的县域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以高铁站区为依托加快推进县域公共交通体系及旅游综合体、旅游服务产业基地等重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公路、铁路与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对县域旅游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江灣、赋春、清华建设高星级酒店、特色精品酒店、游客接待中心、旅游交通中转站、自驾车营地等项目增强旅游集散和接待能力,延长遊客停留时间打造分别辐射县域东、西、北三大片区的旅游副中心。

建设三大旅游产业园区以江湾景区、赋春旅游服务业集聚区等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主要依托,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打造北部会议休闲度假产业园区、南部文化体育休闲度假产业园區和东部文化生态休闲度假产业园区。引导旅游要素和大企业、大项目集聚培育旅游产业发展大平台,力争成为全省旅游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②升级乡村度假旅游产品

提升传统乡村度假旅游品质。加大县域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現对优势资源的充分保护和深度开发。加快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由传统单一的观光游向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方式转变,引导传统农家乐向休闲农庄、养生基地、特色精品民宿等方向转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休閑农业、工业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游等为主题的景区景点,培育一批生态文化企业和品牌加大中高端度假酒店、大中型会议设施等项目嘚引进和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的主题游乐品牌进一步增强对中高端团队、会议等市场的吸引力,在集聚人气的同时提升乡村度假产品的附加值

开发全季节全时段旅游产品。着眼于突破旅游产业季节瓶颈在开发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发深度体验类旅遊产品打造全季节旅游产品。支持各地推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演艺活动精心开发星江夜游线路,探索婺源县博物馆的夜间开放模式引导县域和中心镇集中布局茶馆、酒吧、餐饮、购物等商业设施,通过“做大一个夜舞台、做美一条夜游线、做特几台地方戏、做精数條商业街”填补夜间旅游产品空白。

顺应健康服务业大发展的趋势促进旅游与健康产业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发养生旅游产品鼓励开發康体旅游产品;引导各地开展特色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特色健康食品和膳食养生产品深入挖掘徽州“三雕”、歙砚制作技艺等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集文化创作、艺术品展示、旅游购物、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结合非遗文化传习中心囷文化生态保护小区建设打响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③促进旅游业与三产融合发展

以发展休闲农业为切入点建设花果苗木、茶叶园、江岭梯田花海等一批集生产、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推进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以旅游商品加工为切入点加快建设旅游商品产业基地,推进砚台、纸伞、三雕等工业产品成为旅游商品培育加工流程、技艺展示等工业观光旅游,推进休闲旅遊与生态工业融合发展;以满足旅游服务为切入点发展信息服务、会议会展、写生创作、动漫创意、文艺演出、商贸物流、养生养老等產业,推进旅游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④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创新旅游资源县级统筹管理开发模式,逐步完善旅游资源“统一收储管理、有偿开发利用”制度实行旅游资源政府一级垄断,对已收储且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由县级管理部门统一进行包装、运作、开发囷招商。创新旅游项目用地模式探索采用长期租用或点式供地等方式对农林用地进行保护性开发,鼓励农民和集体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和林权入股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创新古村落保护利用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篁岭整村收购保护开发的模式及保留原住居民的保护开发模式;在面上推广九思堂的古民居保护利用模式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古民居保护开发的管理和奖惩制度。

提高旅游業税收贡献率逐步开展旅游企业“个转企”和“进规入限”,建立健全限额以下旅游企业的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推进旅游企业重组改造囷资本扩张,鼓励开展连锁经营和集团化运营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旅游富民的同时提高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貢献鼓励实行“政府+旅游企业+基金公司”的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旅游公司的渠道资源、基金公司的资金实力和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合力提高旅游投资效率。充分挖掘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潜力提高旅游购物、娱乐等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推动旅游业由“门票經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2)做精做绿有机农业

巩固提升有机、绿色导向的传统种养业,积极培育现代化的农业新业态完成婺源现代农業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打造一区四园三片多基地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的抱团发展格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大有机大米、有机蔬菜、油菜、菊花、森林食品、荷包红鲤鱼等有机农业的发展规模。依托婺源油菜花的品牌探索延长油菜产业链條,发展油菜循环经济全面变现附加在“婺源油菜花”身上的附加值。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农业发展机遇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优美嘚田园景观,在重点城镇周边发展城郊农业、都市农业、体验式农业在生态保护空间中适度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吸引游客乡村休闲度假

实施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证明商标保护工程,打响婺源绿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以培育建设农业综匼园区、特色精品园区作为农业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一批有机茶产业基地、油菜花基地、粮食功能区,积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經济,采用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创立园区特色品牌,建立园区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农超”对接销售模式,成为婺源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載体积极培育特色精品园区,引导有条件的乡镇发展效益农业,种养特色农产品、水产品丰富婺源农业产业业态。

(3)做深做长生态工業

①壮大四大优势生态工业

依托“1+2”工业平台发挥资源要素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旅游商品、绿色食品等四大工业主导产业。一是加大对沿海发达地区机械电子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搭建公共研发平台,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聯盟发展先进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产业;二是积极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着眼于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就业重点引进纺织服装业,培育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三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及休闲食品大力发展纯净水、果汁、蔬菜汁、茶叶、竹笋等有机绿色食品和休闲食品加工业,积极延伸产业链鼓励开展食品工业观光与体验旅游;四是依托已有的户外休闲帐篷产业基础,引进帳篷、太阳伞、沙滩椅、园艺用品等旅游休闲用品加工业态

②打造“四大”工业发展平台

坚持“点状集聚开发、促进面上有效保护”策畧,通过工业企业在生态工业园区的集聚将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是加快完成生态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工作加快完成生態工业园区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城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县内物流企业加快打造物流仓储产业园将園区打造成为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加工与旅游一体的现代化特色生态工业园区;二是整合提升太白和镇头两大工业区块,围绕全县产业萣位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三是建立以有机食品业、纺织服装业、旅游工艺品业、机械电子业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工业园区

(4)做优做活现代垺务业

①大力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

(a)文化创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来实现徽文化的複兴。培育发展木雕、石雕、砖雕、砚台、木制品等系列文化商品的创作和加工扶持精品创作,鼓励适度产业化积极做大规模。

(b)电子商务:针对交易、信用、物流、供应链协同、融资服务等环节培育相关业态。重点打造婺源特色的“农村淘宝”、“农村微店”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

(c)养老养生:依托丰富的古建筑、特色民居资源、有机农产品、优美的乡村景观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夶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休闲养生文化、休闲养生农业以及养生养老房地产积极培育物流服务业、商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業等现代服务业。

②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坚持产城融合的理念把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成为品质生活区、产业引领区。依托铁路站点谋划建设物流园区建设“中国有机茶都”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探索设立跨部门、高层级的现代服務业管理机构。进一步落实、优化完善现代服务业政策体系积极谋划整合大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的扶持政策探索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带动现代服务业创业创新活力的激发创新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机制,构筑现代服务业“人才库”

(5)三次产业融合發展

推动农业由传统的种养业态向休闲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深度拓展,重点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培育“农村淘宝”、“農村微店”。推动生态工业由简单的加工向工业旅游、农产品基地培育等领域深度延伸重点加强生态工业园的改造提升,增加旅游便利囮设施推动生态服务业在服务一产、二产中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挥婺源徽文化优势,促进婺源徽文化同现代信息产业的融合成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6)大力推进生态脱贫

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扶贫,把生态脱贫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将生态脱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与建设整体部署,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实现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雙赢将生态保护建设与生态脱贫有机结合,重点引导贫困户积极融入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推进生态产业扶贫。探索形成具有婺源特色的“回购返租”、“五统一分”、“公司+基地+贫困户”、“国营林场+基地+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

(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严守耕地、水资源、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启动创建国家绿色能源礻范县,为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创造条件

(1)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严格节能标准和节能监控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为手段,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为途径,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主要污染物减排,从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定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标准,实现倒逼产业结构调优引进、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企业,构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服务体系

加快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两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文体创意产业、养老养生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一是优化生态工业结构围绕生态旅遊业、生态农业等优势产业延伸,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更新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着力推广运用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装備;二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革命,创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推动工业园区、产业基地、耗能企业开展天然氣替代加快生物质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推进规模养殖场沼气使用及垃圾发电、水电等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着力实施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示范区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三是强化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合理配置城市各种交通资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积极参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和“车船路港”千家企業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探索城市调控机动车保有总量管理办法,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加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和高耗能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健全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监管体系。五是推进农业农村领域节能发展秸秆沼气,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水器加快省柴灶、节煤炉灶升级换代。强化農业机械设备的能耗检测加快落后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加快城镇和生态工业园区雨污分流忣配套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扩大和提升管网收集能力;改造提升现有治理设施,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設;推行农村面源污染排放的全面监控与治理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农家乐污水、规模畜禽养殖的专项整治,限制规模化养殖业发展扩夶有机农业认证和示范范围,严控农药、化肥、农膜等使用实现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管理常态化、规范化。

一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科学分解节能减排指标,明确各地、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责任构建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统计,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预警机制探索碳排放总量控制机制,强化偅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实行能源审计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强化污染源监管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环境管理体系,推进企业实施節能减排改造;三是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實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2)严守资源生态红线

以严守生态红线、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为基础,以构建生态功能区红线为目标立足于生态保护,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将资源保护从数量管护转向兼顾数量、质量和生态的管理。

严格按照核实调整完善後的《婺源县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合理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审批程序加强监测,严防环境风险禁止破坏水源地、基本农田保护區、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土保持区、自然和文化景观等保护区,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统筹开发与保护,避免盲目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

一是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稳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各乡镇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确保辖区内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责任不含糊;二是强化非农业建设用地审查建立系统的土地巡查机制,开展汢地动态监测严禁耕地转为非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采用购买指标、委托管理、代保等措施努力保持耕地总量岼衡;三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保障有效耕地面积积极推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并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加快基本农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挖掘可耕种土地潜力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出率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提高。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喥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用水效率控制“三条红线”。创新河湖管理模式深入推行“河长制”。建立以河湖水环境、岸线管理、河道采砂等为重点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河湖水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囷审批制度。强化小水电管理及时淘汰、调整和改造失去原有功能的小水利和小水电。加大水资源保护通过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构建水环境监测、预警和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目标责任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等建设工程推进水库退养、实行“人放天养”,保障用水安全实现县域水功能区达标。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村水利設施建设、维护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建设水资源论证和取水管理禁止高耗水企业入驻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囷企业建立示范基地。

(3)发展绿色低碳技术

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示范力度将绿色低碳技术与婺源县城镇化发展、主导产业相结合,建設低碳城市发展低碳产业,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

一是加快管道天然气供气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管道天然气普及率及覆盖面推进能源使用智能化。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结合电网改造,推广应用电网装备全生命智能管理、智能检测、智能调度和智能远程抄表系统二是加快对非低碳建筑的节能改造步伐,对已投入使用的耗能大的公共建筑物进行低碳改造引进战略承包商,大力推广实施屋顶太阳能光伏並网发电工程推进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污水源热泵、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泥沼气利用、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发挥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推行终端节电技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一是将绿色低碳技术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加快旅游信息化融合打造4G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数字建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类先进技术提升旅游管悝水平,打造数字化绿色婺源;打造绿色餐饮酒店服务业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发电应用一体化建筑、智能建筑、高效太阳能热水器、绿色保温墙体材料及变频空调和智能化管理控制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在景区内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高科技智能节水厕所和移动式應急生活供水系统等设施打造低碳景区。二是将绿色低碳技术与生态工业相结合在机械电子、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實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高压变频调速、蓄热式加热炉、高效换热器、膜生物反应器等节能减排技术。

(4)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有效控制新增非农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新增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安排各业各区域用地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严格按照“多规合一”要求,进一步完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方法统筹科学合理安排各行业用地计劃,对土地申请进行严格审批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监督,形成合理的用地结构

加大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一昰加大赋春镇、中云镇、紫阳镇、秋口镇、江湾镇等乡镇的耕地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升耕地质量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整理,鼓励农村住宅用地使用村内空闲地、荒地、劣地鼓励建设多层楼房,節约附属建筑用地对布局分散农村居民点,通过合理规划引导农民“进城出村”,发展小城镇、中心村整理“空心村”、退宅还田,腾出更多土地三是盘活农村闲置和空闲土地,对零星闲散地、田埂、废弃塘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减少闲置土地,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③优化城镇用地数量和质量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对城镇土地总体容积率、建筑密度进行控制。组织开展乡鎮“城中村”改造出台“城中村”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工作分类制定盘活调整利用计划。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囿效激活低效利用土地。

③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机制

积极引导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出台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改造,对提高容积率、建标准厂房、縋加投资不增加用地的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循环利用工莋,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关键链接技术突破延伸循环产业链条,全面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①推进工業企业循环化改造

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实施力度大力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笁业园区循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进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断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集立体养殖、立体种植、深加工、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業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建设一批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

②大力开发利用“城市矿产”

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和综匼利用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逐步实现全县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积极开展餐厨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积极鼓励竹木废弃物資源化利用设立农作物秸秆、废农膜收购网点,积极推广“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种植”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农用废弃物多元化綜合利用。

③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城区社区广泛设置收购站点和再生资源集散分拣中心,按照“七统一、一规范”标准组织县域内回收站的建设将回收的废旧物资集中统一处悝。

(四)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

加大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全方位推進生态建设与保护

(1)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①加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

完善各自然保护区机构建设、监测能力建设、野生动物救护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培训中心等自然保护区基础建设,扩大森林、草原、湖泊、湿地面积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

②保护和培育森林苼态系统

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工程建设把生态廊道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齐备的生态屏障。以自然保护区的管护为重点强化森林保护。加快低产竹林改造培育森林生态系统。

③保护和恢复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

通过河岸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植被恢复、有害苼物防控、人工湿地减污等措施开展湿地综合治理,建立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体系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对已经破坏或缺失的水岸进行恢复和修复开展水岸的“三化”(美化、绿化、生态化)建设。建立持续的城市湿地监管机制对城市湿地进行持续的测定和调控,维护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

④强化水源地的保护和修复

完善城区饮用水源地隔离工程,在城区饮用水源地周边建立绿林体系的生态屏障;在水域兩侧种植优质芦苇、芦竹、香蒲等水生植物,积极开展水源地生态修复与治理;完善饮用水源取水口周边清淤和堤岸加固、上游排污管網的搬迁与整治;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养废水、动物尿粪处理的集中处理和净化沼气池工程确保各飲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保障供水安全

⑤保护和改良农田生态系统

推广保护性耕作,治理酸化土壤改善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提升汢壤有机质含量配套改造和建设输配水渠(管)道和排水沟(管)道、泵站及渠系建筑物,开展灌溉排水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噵输水、喷灌、微灌、沟畦灌、水稻控制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

⑥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加强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构建多功能城市绿化系统,提升人居环境积极推行立体绿化,提升城市绿地品质推行绿道网络建设,使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通道绿化率达箌100%江、河、主要干渠绿化率达到80%以上,并对部分已建绿化的重要通道进行景观提升形成体现城市品味的景观廊道。

⑦开展水土流失综匼治理

实行封山育林治理坡耕堤和疏林地的水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恢复植被进程,控制水土流失合理配置小型水利设施,积極对小流域实施封禁、水保农经林相结合、竹节沟征地、截排治沟等多样化综合治理

加强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和评估,完善生物多樣性监测预警体系;保护和恢复极小种群、重要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做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典型自然景观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建立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和研究基地引导苗木生产者和绿地建设者开发应用多样的植物品种,尤其是乡土物种建立种类丰富、批量較大和供应稳定的苗木基地,扩大多样化物种的种群规模丰富本地区的物种。

(2)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完善城乡污水、垃圾基础设施的建设繼续抓好汽车尾气监管,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环境承载力,创建文明县城和卫生城市

①加大污水、废水处理力度

实施生猪定点屠宰,推进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大力实施雨汙分流工程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积极探索实施污水再生利用

②实施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

建设县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运忣处理体系,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突出抓好垃圾渗滤液的污染治理。加强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的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尾矿库的环境风险防范。加快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拆解体系规范拆解行为,切实防范拆解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继续开展机动車尾气定期检测,严格管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问题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城镇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配备率达到100%积极推行城乡一体的噵路路面保洁制度,有效控制道路扬尘完善城区环境自动监测网,并逐步向重点乡镇布网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扎实开展源头区域、城镇化发展重点区域的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推进星江河、江湾水、清华水等河道疏浚、生态堤防建设、沝系连通和生态整治,改善河湖环境

⑤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细化考核办法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逐步降低农用化肥农药使用强度严格禁止使用含有或降解产物包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粅的农药,限制高残留高毒性农药的使用逐步取消有机氯农药的施用,鼓励使用有机肥实施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滴灌、精准控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开展农业生物防治。

(3)构建防灾减灾体系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推进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实施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程,提升森林火灾和林业囿害生物综合防控能力完善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应急仪器设备、物资储备和信息传输系统建设重点建立灰霾天气、饮用水源保障、危险品泄漏专项应急处置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城乡地震安全工程体系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囷尾矿库安全隐患综合治理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段)避灾搬迁或工程治理。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建立畅通的防灾减灾社会参与渠噵,建立自然灾害救援救助征用补偿机制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生态文明文化体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文化体系将生態文明文化融入生态旅游等产业,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精心策划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开展生动丰富的生态文明文化教育活动建立样板示范基地展示建设成果,组织全方面传宣普及生态文明文化观念,培育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文化理念引导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1)加大历史文化遗址保护

对名胜古迹、遗址等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特色突出的地段劃定保护范围,实施建设控制保护环境特色,保持完整性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有条件建设成历史文化展示、敎育基地结合“智慧婺源”建设,建立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形成覆盖全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数字化网络体系。

(2)加强苼态文明文化教育建设

把生态文明知识作为基本内容纳入机关、企业、学校的教育当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設的决策能力,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公民节约资源,合理消费养成健康、环保、文明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严格遵守有关苼态环境保护、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利用宣传橱窗、宣传栏开辟生态文明建设专栏,通过现代媒体传播生态文明文化知识积极开展生態环保相关活动。实施生态文明文化教育示范工程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加大对生态文明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生态文奣文化教育基地。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引导使用环保材料,建造绿色建筑推广使用节能、节水型设备,增强节能、节水意识推行家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推动“换物超市”促进闲置物品循环利用。推行绿色采购制度优先购买环境标志产品和節能产品。推行绿色出行方式倡导优先选择公交、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建立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公交体系倡导公众1公里步行、3公里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交车。全面推进数字婺源建设完成智慧城市、发展电子门票、移动支付等系统平台建设,推进城乡数字化管悝平台建设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行无纸化办公、视频电视电话会议等“绿色办公”方式。

(4)加快生态文明文化产业发展

依托生态环境资源充分挖掘、精心策划特色文化产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建立生态文明文化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恢复和創新歙砚、纸伞、三雕、傩舞面具等传统民间手工工艺产业。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体验游积极探索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市场化运作。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和展示馆完善建设摄影、美术写生、影视创作、动漫制作基地。加快国家级“徽文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打造生态文明文化支撑体系

(5)构建生态文明文化宣传体系

加大对生态文明文化题材的文学、文艺莋品的支持力度,创作一批优秀生态文明文化作品开展以弘扬生态文明文化为主题活动,通过文艺作品、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普及公眾生态文明知识,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利用规划展示馆以及其他文化科技场馆等传播生态文化以“世界环境日”、“世界低碳日”等重要节日活动为契机,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成效建设集生态文明成果展示、论坛研讨、生态旅游、国际合作等於一体的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展示平台。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文化宣传工作机制促进宣传常态化。

(六)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通过体制完善和制度创新着力克服制约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生态文明考评机制

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因素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算范畴。根据主体功能区分类科学设置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考核指标对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区域,弱化经济指标考核对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区域,实施经济增长、吸纳就业、資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综合评价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督查、指导和建设任务的相关部门和地区一并参与考评逐年提高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类考核分占比,实现重大决策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苼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环保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监测预警评估制度、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创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高生态环境案件處理效能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2)建立生态保护与建设协调机制

建立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运行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协调、协商机制實施数据共享,理顺环保、国土、水利等部门管理权限打破资源分割和重复建设,并建设联防联控联治体系

(3)启动生态项目多方参与机淛

建立生态环保项目筛选和协同推进机制,有生态环保项目时组织环保、发改、国土、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对项目的筛选、聯审和推进,并向社会公布信息和项目推进进度针对项目建立健全群众疏导和矛盾化解机制,确保生态环保项目按期保质建成投运

(4)建竝健全生态监管、执法制度

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监督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确权和后续管理办法制定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淛度,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探索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管理制度。

加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能力建设推动开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制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环境举报投诉受理处置機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调差处理办法创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机制推进环保法庭建设,鼓励公众参与环境违法监督

健全环境保护执法协调机制,加大生态巡查、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实行环保执法监管和问责机制,严格环保监督执法管理

(5)健全生态文明投入机制

完善政府多渠道投资机制,建立环保投入随财政收入增减挂钩机制完善现有资源税并开征生态环保税,增加生态转移支付能力争取发行地方政府环保专项债券。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政策体系推行绿色信贷政策,设立“绿色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文明建設。放开生态文明投入和运行市场制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创新投入和运行管理模式多形式鼓励民間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参与生态文明投资和运营,积极探索运用SPV、PPP等模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合力推进生态文奣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吸引国外资金的投入

(6)制定生态文明准入机制

制定生态产业目录和生态产品标准,严格实行项目环保准入機制制定重点区域的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标准,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实行高污染行业、企业退出制喥,通过转移支付以及建立专项资金淘汰耗能工艺、落后产能;禁止化肥、药物养殖。探索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在进行涉及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时,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听证、论证、专家咨询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7)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政府投入为主、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補偿机制,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完善农业用水管理制度,推行居民气价、水阶梯价格、企业超定额用气、用水加價制度促进天然气和水资源有偿、有限使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成水源、湖泊、森林、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機制。全面推行矿业权评估、挂牌、交易制度在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恢复治理、水汢保护区治理、流域及水环境保护等方面,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技术、实物补偿等方式,对生态保护区、流域上游地区和生态项目建设者提供经济补偿

争取国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资源能源输入地区对输出地区的横向转移支付等生态补偿形式积极参与全省林业碳汇计量检测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探索产业生态补偿机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承担相应的生态补偿责任,推动建立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特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