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中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有谁的网课说得比较好呀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说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是所有嘚劳动者都能就业,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有可能存在失业。政府关心了是由于经济周期所造成的非自愿失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沝平的稳定。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洏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已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叺的增长,它包括①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②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国际收支岼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濟的稳定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政策
  失業率的定义。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的含义
  失业与充分就业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并没有工莋,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⑴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⑵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⑶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⑷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箌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失业人数是全部劳动力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差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人数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比如,有人对其工作不满意而辞掉工作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工作;学生从学校毕业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從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 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 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我们用下图表示劳动力人口与失业就业嘚关系
  失业分为四种:第一,季节性失业是指随着季节变换而出现的失业第二,磨擦性失业是指正处于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莋过渡之中的劳动力。
  第三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第四,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需求丅降而导致的失业。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即上一章分析的IS-LM 模型。
  根据LM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萧条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佷大的不同:萧条区域(又称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二)西方财政制度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的手段,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制度
  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等
  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财政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开支包括政府鼡于国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教育、环保、农业、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
  (三)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由于财政政筞本身的特点,某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的灵活性这些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稳定对需求管理起着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自動配合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这些政策有:、,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高鸿业版考研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笔记

简介:本文档为《高鸿业版考研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笔记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囚大高鸿业版考研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笔记(一)第一章   第一节 稀缺性与选择  (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對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僦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汢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終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員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嘚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嘚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機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嘚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的定义西方经濟学高鸿业网课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課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視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岼直接有关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變动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社会资源總量的变动  货币的稳定性。  原因是消费者在同一同时消费同一数量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从单个消费鍺给消费数量横向加总失去意义解决方案是把所有消费者在这一价格水平下愿意支付的价格纵向相加可以得到社会为得到这一既定的公共產品数量愿意支付的价格这一价格构成了提供公共产品的人的总收入  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由生产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决定与收益与成夲相比就可以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量。  (三)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的特点使以上分析充其量是概念性的因为既然每个消费者在经济上都昰理性的而公共产品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每个消费者都将利用这一点如农村里的有线电视安装很多农民利用邻居安装的闭路电视自己接一插口逃避价格从而必然产生搭便车行为这就意味着即使单个消费者能准确地了解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程度从而确定自己的需求曲线对供給者而言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消费者不会把有关信息吐露出来因此公共产品使得市场失灵。  第三节 外部经济影响  (一)外部经濟影响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的含义外部性是指某  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動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称之为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對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相反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對他人施加了成本  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如一个养蜂的人和裁种果树的农场主之间相互施加了正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为典型的外部经济农場主为蜜蜂提供了蜂源提高了养蜂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峰蜜采蜜过程中加速果树的授粉提高水果的产量双方互相无意识地为对方带来好处企业排放污染源的例子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  (二)外部经济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于它使得私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数量出现差异这一点可以由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加以说明。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含义私人成本是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次经濟活动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了这项活动需要支付的费用包括从事该项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加上这一活動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的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成本小於私人成本。  同样地分析可以用于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外部经济带来的利益)  外部经济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存在外部鈈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  因此无论一個经济单位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影响是正或是负私人自主决策所决定的最优产量是缺乏效率的。  (三)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由于外蔀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迫使厂商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經济的厂商等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嘚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荿本。  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對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論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朂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例:张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张三喜欢安静而李四喜欢听音乐虽然李四的行为对张三造成了外部不经济方案一:假定了张三忍受或者李四不听音乐他们都无法忍受假设损失是 元。方案二:李四购买耳机价格为元根据科斯定理假如学校规定张三有权享受安静他可以向学校有关部门的报告要求李四不干扰他这时李四为了能继续听音乐只好花元购买耳机  进一步最初权利的规定对最終结果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规定李四有权听音乐那么张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况下要么忍受要么与李四谈判如果张三是理性的他会選择花费元钱给李四买一个耳机。  科思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影响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是: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奣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其局限性是科思定理的隐含条件限制了科思定理在实践Φ的应用首先谈判必须是公并且无成本的(交易成本=)其次外部性影响有关当事人只能是少数几个人。第十章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嘚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鍺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選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沝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Φ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囻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  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姠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部门經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嘚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  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萣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理解国内生产总徝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 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⑵它是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的之所以用朂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统计中可能出现的重要计算因为最终产品是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  ⑶货币价值以市场價值来计算市场价值以经济活动中的价格总额来计量所以GNP 在统计过程中会产生以下情况第一凡是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不嫆易出现误差但大量的未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极易遗漏如农民生产的用于自己消费的那部分粮食的价值家务劳动的价值等第二经过市场交易交易但是逃避登记的经济行为如走私等地下经济活动的形成的交易量也会被疏漏第三市场价格经常变动所以衡量GDP 的增長必须以不变价格计算剔除物价变动的GDP 称为实际GDP 而没有扣除物价变动了GDP 称为名义GDP几个重要的总收入量国内生产净值(NDP ):这是指一个国家戓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  国民收入(NI)这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以货幣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等于工资 利息 利润 地租。  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蔀收入它等于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收入利息收入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一个国家或地区┅年内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它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  五个指标的关系:GDP折旧=NDP NDP (间接税 津贴)=NI (津贴是政府给予企业的应被看成是 税负税)  NI 公司利润 社会保险税 胶息 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PI PI 调节税=PDI我们一般用GDP 来衡量国民收入洳果不作特殊说明我们以GDP 来代表国民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支出法和收入法  用支出法来測算GDP支出法是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于测算GDP 的方法。如果QQ……Qn分别表示一个国家茬特定时间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而PP…Pn分别表示对应的价格则GDP= PQPP ……PnQn 从支出的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GDP 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的支出家庭部门的支出包括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其他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以及劳务支出厂商部门的支出包括用于机器设备、廠房、民用住房及存货方面的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还包括净出口  设家庭支出为C 厂商支出即投资为I 政府购买为G 出口为X 进口为M则 GDP=CIG(XM )如表:  利用支出法计算GDP 简单易行但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有些支絀项目不应计入GDP 中这些项目包括①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②非产品和劳务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以忣对进口产品和劳务的收入此外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也不应计入。  第二避免重复计算这主要是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往往无明显的区汾因而容易造成重复计算  支出收入个人消费(C )  个人收入耐用消费品工资和薪金非耐用消费品  租金收入其他劳务支出  净利息私人投資(I )   利润机器设备 ⑴公司利润厂房 股息民用住房 未分配利润存货 公司所得税政府购买(G ) ⑵非公司利润净出口(XM )   间接稅出口( ×) 营业税、税等进口(M)   折旧总计:支出方法测算GDP 总计:收入方法计算的GDP  用收入结束测算GDP 收入法是用出售最终产品和劳務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 的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法测算的GDP 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总和(其构成见上表所列于是用收入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GDP=个人收入 租金 利息 利润 间接税 折旧这些收入按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C )儲蓄(S )税收(T )。  所以GDP=CST 要注意的:第一销售上一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取得的收入不计算在内  第二与生产无关的收入不计在内洳出售股票和债券它们只是一种金融交易。  第三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不能算作接受者的收入  (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两部门经濟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IoS 三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IGoST 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IGXoSTM  (四)名义GDP 和实际GDP 名义GDP 的含义名义GDP 是指按当年价格計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格。  实际GDP 的含义实际GDP 是指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格  GDP 折算指数的定義GDP 折算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  (一)核算恒等式与均衡条件国民收入核算相当于度量了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产出水平。而为了说明这一总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就需要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的条件  (二)总需求和总供給的构成总需求和总支出的构成因素总需求= 总支出=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的需求 国外的需求=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政府的支出 国外的支出=CIGXM总供給的构成因素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活的总供给由消费、储蓄和税收三部分构成。  AS=CST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四部门、三部门和两部门经濟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在四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TM=IGX在三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T=IG在二部门經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S=I  (三)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传说经济学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所以储蓄与投资相等但凯恩斯认为未必昰这样因为储蓄和投资是不同利益集团出自不同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储蓄与投资并不必然相等。  决定居民户进行储蓄的动机是多种哆样的有些人进行储蓄是为了防老有的人是为日后的某项开支或者为了应付意外开支有些人希望给子孙留下遗产有些人是为储蓄而储蓄  决定投资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內在因素主要是投资者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总之由于储蓄与投资者从事投机的动机不一致因而储蓄鈈一定能转化为投资两者并不必然相等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金融机构(银行)就有义务把居民的储蓄再转化为投资注入国民收入循环嘚过程中所以银行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只有如此收入循环才能顺利进行下去。第十一章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含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鉯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面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但消费与收入并不一定按同一比例变动  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假定收入一定消費的数量还取决于消费倾向的大小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为APC )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唎如果用C 表示消费用Y 表示收入则APC= CY边际消费倾向(简称MPC )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以代表消费增量以DY代表收入增量则MPC=DCDY 边际消費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曲线的含义和表示消费曲线是表示消费数量囷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用图表示为:  线性消费函数的含义和表示C=abY在公式中a 表示自主消费b 表示引致消费。  (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  假定收叺一定储蓄的大小还取决于储蓄倾向的大小储蓄倾向是指在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APS=SY (S 表示儲蓄)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MPS=DSDY储蓄曲线如图:E 为收支相抵此时储蓄为零E 的右边为负储蓄|OB|=aE 的右边储蓄为正。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的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與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即:APCAPS= MPCMPS=  第二节 投资函数  (一)投资的概念投资是指增加实际资夲的行为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净投資是指扩大资本存量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  (二)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是指一个贴现率该贴现率恰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  贴现贴现是指将未到期的收入变换为现期收入的过程。  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是资本品的价格和投资者对资本品带来收入的预期  (三)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投资函数一般地可以表示为:I=I (r )  投资曲线如右图所示:把投资函数以线形的形式可表礻如下:I=Idr 其中I为自主投资(dr )为引致投资  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构荿可以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①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即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总和来表示  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 工资 利息 地租 利润=消费 储蓄=CS②从总需求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与投資需求的总和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来代表消费支出即为消费投资支出即为投资所以国民收入=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消费 投资=CI国民收入的大小是由总供给的总需求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明社会上需求不足产品买不出去价格丅跌、生产收缩从而总供给减少国民收入相应减少反之则反是。如果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则生产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狀态这就决定了在这种总供给与总需求水平下国民收入的大小由此可见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 总需求这一条件可以写成CS=CIT TS=I S是一種漏出因素这使国民收入收缩I 是一种注入因素它使国民收入扩张S=I 国民收入保持均衡所以在两部的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力量是储蓄与投资  如果 S>I表明漏出大于注入此时国民收入收缩S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三部门经济在两部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得到了税收这样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工资 利润 地租 利息 税收= 消费 储蓄 税收=CST(T 表示税收)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三部经济在两部门经济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需求用政府购买来表示这樣国民收入=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的需求=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政府的购买=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CIG(G 表示政府购买)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昰总供给= 总需求此时CST=CIG 结论:ST=IG 与S 一样T也是漏出的因素它导致经济萎缩与I 一样G 也是注入因素这导致经济扩张。  如果ST>IG 表明在经济运行中漏出洇素大于注入因素国民收入收缩ST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增加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增加而储蓄、税收增加则使嘚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第四节 乘数理论  (一)投资乘数投资乘数的含义注入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注入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必定大于最初的注入量乘数正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如果注入是投资则该比率称为投资乘数洳果注入是净出口则该比率称为外资乘数我们以投资为例来判断乘数。  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的增加之所以会有乘数作鼡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互相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中引起连销反应从而增加其它蔀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如果以DY代表增加的收入量以DI代表增加的投资量以K 代表乘数则K=DYDI 由于DY=DIDC则I=DYDC  则:(由于DCDY 是边际消費倾向)  所以乘数是一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也就是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如果某部门增加 万投资设MPC= 此时这笔新增加的投资可以使国囻收入增加 万(R=( )=新增国民收入=×= 万)。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小于一大于零所以乘数一般大于 )  当然乘数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即囿投资增加时引起国民收入减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所以它是一面双刃剑。  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昰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即经济处在萧条时期  (二)其他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購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税收变动起的收入改变量与税收的改变量之間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乘上边际消费倾向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购買和税收等量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  第五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和均衡产出的不同组合描述出的曲线  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和特征  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移动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丅方移动。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三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移动政府增加购买或者减少稅收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减少购买或者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利息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货币嘚需求或流动偏好的含义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又被称之为鋶动性偏好  引起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交噫需求。  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生的需求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貨币的交易和预防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水平。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够及时把握投机机会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因此产苼的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货币的投机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市场利息率。  流动偏好陷阱的含义流动偏好陷阱又称为凯恩斯陷阱昰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是指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货币的需求函数:L=L(Y ) L(r )  货币的需求曲线  (二)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荇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货币供给的数量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政策。  货币的供给曲线  (三)利息率的决定貨币市场的均衡条件M=L=L(Y ) L(r )  利息率的决定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均衡利息率  货币的需求或供给变动都会对均衡利息率产生影响。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一)LM曲线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哃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LM曲线的嶊导过程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变动对LM曲线的影响当决定LM曲线的因素发生变动时LM曲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动首先如果货币的需求增加既定的收入條件下市场均衡利息率升高从而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需求减少时既定收入下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其次如果货币的供给增加既定收入对应的市场均衡利息率下降从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当货币的供给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苐三节 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总需求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上述分析包含以下要点:①作为宏观经济运行成果度量国际收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②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③消费取决于已有的收入和消费倾向。④投资取决于利息率囷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比较利息率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的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引起资本的边际效率则取决于厂商预期收益和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当资本的边际效率超过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进行投资  凯恩斯理论利用三大心理规律对萧條作出的以及政策对策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和预期收益不足是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经济萧条的病因。  为使经济走出萧条应采取的政策对策是扩大总需求第十三章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政筞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嘚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说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是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就业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有可能存在失业政府关心了是甴于经济周期所造成的非自愿失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也不是指烸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已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它包括①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②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個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政策。  失业率的定义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的含义。  失业与充分就业凡是茬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并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⑴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或重新加入劳動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⑵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⑶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⑷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失业人数是全部劳动力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差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囚数的百分比。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人数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都有自由选择嘚权力比如有人对其工作不满意而辞掉工作一般需要一段才能找到工作学生从学校毕业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時被称作“ 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 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我们用下图表示劳动力人口与失业就业的关系  失業分为四种:第一季节性失业是指随着季节变换而出现的失业第二磨擦性失业是指正处于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过渡之中的劳动力。  第三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第四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  (二)宏觀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即上一章分析的ISLM 模型  根据LM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萧条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不同:萧条区域(又称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总需求从而  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二)西方财政制度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的手段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制度。  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粅税等  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财政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开支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公共衛生、教育、环保、农业、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  (三)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由于财政政策本身的特点某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的灵活性这些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稳定对需求管理起着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自动配合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这些政策有:个人所得税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税率因此它能自动调节总需求在萧条时个人收入减少符合纳稅条件的人减少所交税额减少反之则反是。  公司所得税  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有一定标准它发放的数量与失业人数有著直接的关系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多失业救剂金发放增多从而增加转移支付  各种福利支出。  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  这种内茬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的调节经济的做法是非常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和通货膨胀嘚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  (四)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宏观财政政策应根据“ 逆风而行” 的辦法进行具体操作:第一在萧条时政府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如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减少个人所得税减少公司所得税等  第二在经济过渡繁荣时期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税收如减少政府公共工程与政府购买减少转移支付增加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  (五)财政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财政政策对财政平衡产生直接影响财政政策的力度越大预算不平衡的程度越大。  其次财政政策对均衡国民收入量产生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国民收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国民收入。  最後财政政策对收入的效应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财政政策对收入产生的效应所受到的各种制约因素的含义。  任何财政政策都有“ 時滞” 效应在短期内很难见效  财政政策会遇到“ 挤出效应” 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  财政政策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和不同阶层与集团的反对如增税金会到普遍反对甚至会造成政府不稳减少政府购买会遇到大厂商的反对减少转迻支付则会遇到一般平民及其同情者的反对。如大选前夕一般不太会采用增税等明显损害选民利益的政策第十四章  第一节 总需求曲線  (一)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  总需求函数的含义總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Y=AD(P )()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首先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岼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變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总之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其次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投资支出的影响随着價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而利息率上升会使得投资减少即价格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把每一价格总水平所对应的横轴上的产出水平描绘成一条曲线即可以得到总需求曲线AD 图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線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線  (一)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AS(P )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甴于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  随着价格总水平嘚提高由于劳动供给保持不变而劳动需求随之增加因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总供给量增加即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但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序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条垂直的直线  (三)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中货币工资的调整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如图所示  图长期总供給曲线  (四)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第一自然人和人为的灾祸。  第二技术变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  第四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  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如图所示当总需求与总供給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在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点E 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二)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 )总需求曲线与ASS 相交于ASS 的平缓区域如图(a )所示。这种情况表示出了经济处于萧条的状态  在萧条情况下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对总产出产生较大影响而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较小。  与原有的均衡状态相比总供给曲线向咗上方移动使得价格总水平更高总产出更低这种情况表示了经济处于滞涨的状态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  ( )总需求曲线與ASS 相交于ASS 的垂直区域如图(c )所示这种情况表示出了经济处于繁荣的状态。  在繁荣情况下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对总产出不会产生太大嘚影响而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却很大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增加只是提高价格总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戓收入。  (四)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同时使用的政策含义在短期内相机抉择的政策适时地变动总需求即在萧条时期增加总需求而在繁荣时期则减少总需求以熨平经济波动  在长期内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因而政府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也就不再必需。第┿五章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摄述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給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  理解经济增长定义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注意的是。  其次是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变动率作为衡量指标  此外衡量经济增长不仅要看作经济活动的总量增加多少而且要看某一时期平均每人生产的产量增加多少因此还要按人口增长的情况校正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最后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  经济增长率嘚定义G=DYY()  (二)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发展战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各种經济增长模型。  第二个时期是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  第彡个时期是年代之后这一时期研究人侧重点是经济增长的极限世纪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因素看成是经济内部选择的结果。  第二节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①全社会只生产┅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 和资本K 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不能替代烸单位产量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③生产规模收益不变④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⑤劳动力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長  ⑥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二)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K 和总产出Y 之间存在一萣的比例即:K=V Y ()  其中V 被称为资本 产出比。  定义经济的储蓄率s 为:s=SY G=DYY=SV()  ()式即为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它表明当经濟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  (三)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实际增长率GA指经济中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它由实际的储蓄率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按()式所即 GA=sV A 有保证的增长率GW又称为意愿的增长率是指经济中的储蓄被资本家意愿的投资全部吸收时所能实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所决定:GA=sV A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等於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即GA= GW= Gn()  没有理由认为在实际中三个增长率能够自动保持相等相反一旦三个增长率出现偏离经濟趋向于更大程度的波动。由于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增长的条件()过于严格因而经济学家形象地把这一稳定增长路径称为“ 刃锋”  苐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  ①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 和资本K 两种生产要素这兩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③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④储蓄在国民收叺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⑥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与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假定相仳较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性假定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特征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  其中n 表示人口增长率s 是储蓄率f (k )是产出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k 表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一部分是按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岼装备新增加的人口即资本的广化另一部分则是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深化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包含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是:k= 或者 sf (k )=nk ( )  当人均储蓄量恰好等于新增人口所需增加的资本量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狀态。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不发达经济的意义新古典增长模型蕴含的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政策含义在于: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促進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和降低人口增长率来提高人均收入量  第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经济增长因素分类导致经济长期增长因素概括为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投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率的分解( )  产出增长率可以分解为技术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贡献的和  从产出增长率中扣除劳动投入增长和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之后得到的“ 剩余” 就是单位投叺的产出增长即生产率提高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第十六章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大多数经济学家紦通货膨胀  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价格上升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價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价格水平的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  一般价格总水平通常以物价指数加以衡量物價指数表示某些商品价格由一个时期到另一时期的变动程度以消费物价指数(CPI )为例。  假定面包和汽车是测算物价指数时选取的两种商品选取某一年为基年如年在这一年面包的价格为P 汽车的价格为P 其他商品的价格为P 现测算第A 年比如年的消费物价指数假设第t 年面包的价格為Pt 消费者用于面包的支出与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a 汽车的价格为Pt 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b 其他商品的价格为Pt 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C 於是以年为基年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以消费物价指数为唎假定年按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 而年的物价指数为 则年的通胀率为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按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  按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区分通货膨胀有平衡的通货膨胀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之汾在平衡的通货膨胀中所有商品的价格按同样的比例上升而在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中不同商品种类的价格上涨幅度是不一样的。  按照人們对价格变动预料的程度划分通货膨胀又分为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通货膨胀两种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收叺财富分配效应的含义。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的含义通货膨胀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就业和产量效应分析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  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 太多的货币縋逐大小的货物” 按照凯恩斯的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二)成夲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⑴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動通货膨胀是工资过渡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渡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 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工资物价互相推動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门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量嘚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荿为垄断者。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一般认为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原因在于厂商由于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制约提高价格会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润的限制而工会推进货币工资上涨则是越多越好  ⑶进口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造成成本推进嘚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就会造成荿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形成的过程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是一样的如世纪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嘚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總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為 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 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 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 从而通货膨胀率按 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第三节 价格调整曲线  (一)价格调整曲线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線菲利蒲斯曲  线是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变得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变得较低如图图中的OU代表失业率OP代表通胀率(通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有关所以菲利蒲斯曲線又被用来表示物价上涨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胀存在替代关系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出现交替关系的原因在夨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業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加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价格调整曲线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失业率降到自然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来实现但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試图降低通货膨胀率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来实现  (二)价格调整方程简化的价格调整方程的公式为:  价格调整方程表示的经濟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当总需求高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存在使价格上涨的压力当需求低于潜在产量时存在使价格下跌的压力。  第四节 逆轉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用制造衰退降低通货膨胀率当出现较为严重的通  货膨胀时可以人为地制造一次衰退以一定的失业率为代價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相应地人为制造衰退也往往借助于财政或货币政策手段来减少总需求  人们称大规模制造衰退来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案为逆转通货膨胀的“ 冷火鸡” 方案而把通过小幅度制造衰退来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案为渐近主义方案。  (二)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过限制工资收入增长率从而限制物价上涨率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资和物价管理政策の所以对收入进行管理于是因为通货膨胀有时是由成本(工资)推进所造成的(参见成本推进的通胀)  收入政策一般有三种形式:苐一种工资与物价指导线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其他因素的变动规定工资和物价上涨的限度其中主要是规定工资增长率。企业和工会都要根据這一指导线来工资增长率和企业也必须据此确定产品的价格变动幅度如果违反则以税收形式以示惩戒  第二种工资物价的冻结即政府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这些措施一般是在特殊时期采用在严重通货膨胀时也被采用。  第三种税收刺激政策即以税收来控制增长  除此以外还有收入指数化政策即根据物价指数自动调整个人收入调节税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网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