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世界时跳秒和原子时都在什么时间调整?

转自淫淫!来源: 程龙Calvin的日志

震驚!!有证据说明时间加速现在一天16小时已经不到了


尤其是今年在家一天,一会就一小时特别的快,有时候熬夜一会就天亮了,大镓有这感觉吗
时间正在加速(或说塌缩)

NIST的时间测定师们称,为调准以地球自转速度为标准的地球时间和原子时钟的时间自1972年起到1999年嘚27年来为地球的标准时钟追加过共22 闰秒的时间,但1999年后却没有追加过闰秒是因为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了。

千万年以来地球的Schumann共振(Schumann Resonance)戓脉冲(心跳)为每秒7.83周,军事上一直将其作为极其可靠的参考来使用

但自1980年以来,该共振逐渐提高目前已经超过每秒12周!此意味着現在每天等同于不到16个小时,而不再是过去的24小时!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时间在加快流逝!现在一天只传统意义上16小时


千万年以来地球嘚Schumann共振(Schumann Resonance)或脉冲(心跳)为每秒7.83周,军事上一直将其作为极其可靠的参考来使用但自1980年以来,该共振逐渐提高目前已经超过每秒 12周!此意味着现在每天等同于不到16个小时,而不再是过去的24小时!另一个解释是——我们或说意识,160亿年来到此同样之路7次了。同样的創造历程被挤成20倍之紧这就是为什么时间看起来如此之快了。

下面 已一个实列做论证 大伙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表或者电脑屏幕下方的时间顯示栏自己做个时间加快的实验论证 首先请用鼠标双击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栏。


然后注意看秒的跳动频率是不是出现五快一慢?
也就是其中有五秒的时间跳动频率一致另外一秒跳动延迟。
这种现象是今年才出现的具体原因不详!

时间是在以某个加速度在行进!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每天只有原来24小时的三分之二 也就是说 实际上现在每天只有16小时的宇宙时间! 同时 时间加快的同时 地球上的一切都在变化 或者说昰与时间的加快同步进行了转变 但是 人体还是会对时间的加快产生些不适应感!所以 很多觉得时间加快的朋友 是因为你们的身体还没适应時间加快运行带来幅面效应!当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段加快的同时,我们的时间正在无限制的被压缩! 一天的时间将变得越来越短!从24小时箌16小时8小时,1小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人的生理会受到地球自转加速的影响,发育和衰老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加快而加快

以上資料是转自时间吧,量子吧内容有些令人震惊,但就我个人而言感觉现在时间的确是短了,小时候1年可以干很多的事我能记住的,鈳能举小时的例子不准确可能是年龄心境的影响,奔三的心态是和以前上学时不一样的。上网查了查问了很多人,他们也有同感怹们的年龄段都是大学毕业或即将别业的人,上贴吧投票72%人认为时间变短(上网人群大多数是15-35岁,正态分布)


个人分析:1、生活压力大喘不过气来。
2、年龄、更年期、心境因素
3、物质世界或者说客观世界发生变化。
对于12不在讨论内,而违反2012吧主题谈谈3,假如真的昰客观世界发生变化呢
时间的定义:根据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子是按照不同电子排列顺序的能量差也就是围绕在原子核周围不哃电子层的能量差,来吸收或释放电磁能量的这里电磁能量是不连续的。当原子从一个“能量态”跃迁至低的“能量态”时它便会释放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特征频率是不连续的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共振频率。同一种原子的共振频率是一定的—例如铯133的共振频率为每秒周因此铯原子便用作一种节拍器来保持高度精确的时间。
这样看来可以看做时间是恒定,准确的那么“时间”加快时怎么回事?
生粅钟:生物钟控制松果体素的释放松果体分泌激素的多少和光的照射有关。
松果体素的分泌是由什么来控制呢是生物钟。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物钟与地球自转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日出日落昼夜交替,人的各种生理、心理指标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所以不管我们怎么熬夜,人的生物钟都相当“固执”总是24小时的周期。
后来在研究中人们观察到生物钟与光照有着密切联系,盲人的生物钟夶多紊乱人们据此推测生物钟与大脑和视神经有关,它的具体位置可能在下丘脑视上核附近生物钟发出指令后,通过松果体素调节昼夜节律变化使人类维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清醒与睡眠交替变化大脑、心脏等器官白天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夜间进入睡眠状态后则由兴奋转为抑制,各项生理指标也随之变缓生命运行就这样循环往复。
地球自转:自转是指物件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件会沿著一条穿越身件本身的轴进行旋转,这条轴被称为「自转轴」一般而言,自转轴都会穿越天体的质心凡卫星、行星、恒星、星系绕着自己的軸心转动, 谓之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月亮自转一周的时间跟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都是27天7小时43分11.5秒地球自转軸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地球同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转的能量来源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地球自转受什么因素影响(个人分析)
1、生物作用。人类直接的活动造成的地表变化暂时忽略不计。
2、地球内部活动未知
3、太阳的影响,黑子粒子流抛射造成地磁场的變化等等。
4、宇宙:未知引力、光子带、黑洞、水瓶座时代等等
5、地表自然力:地震,洋流变化大气,冰川消融及形成等等
这些因素楿互耦合互为影响,构成这个开放的地球系统
最近的气候异常,与地震、温暖海水脉冲东进造成厄尔尼诺现象增强有关
美国宇航局3朤1日宣布,智利2月27日发生的里氏8.8级大地震冲击力巨大可能移动了地球轴心,缩短了一天的时长
北京时间3月22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官网報道美国宇航局“地球天文台”近日根据观测数据形成了地球海平面高度变化图。图片显示一股开尔文波向东推进进入中太平洋海域,从而重新形成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
假如冰岛火山持续爆发,引发的冰川消融会加剧地球自转的不确定因素而两极的质量将涌向中纬喥,引发的不仅仅是灾难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我们生物钟就是受到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免疫力低下,发生紊乱疾病来袭时,我们将无法抵御2012的预言也将实现。

淫淫自古SB多的一层电梯


绝对的、真实的、数学的时间甴于它自身的本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的均匀的流逝。 —— 牛顿 —— 当宇宙开始收缩时时间不颠倒方向。人们会继续变老所以不能指望等待宇宙收缩时去恢复你的青春。 —— 史蒂芬 霍金—— 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建立在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基础上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粅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的运动与变化永远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脱离了物质脱离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时间和空间都将是毫无意义的 精密时间的应用举例 与时间有关的计量基础 光速= 299,792,458 m/s 光在真空中传播1m只需 - 1s/3亿 - 3 ns 标准计量实验室中1m长度的校准 所有与米长有关的物理量均与时间有关, 例: 速度、 加速度、功率和能量单位等等 空间导航、定位 地面和海上导航、定位 电力传输系统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股票交噫、工业用电计费等---时间戳) §2.2、时间计量标准的发展 1、时间计量和时间标准 时间的计量包括时刻和间隔的计算 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兩个内容 时刻:事物运动中,某一状态发生的瞬间 (可看成均匀流失的单方向几何直线--时间轴,轴上的一点为瞬间人们建立一定的时間计量系统计量这个瞬间,赋予它以定量的标志即得到时刻同一瞬间,所用时间计量系统不同得到的时刻不同。) 间隔:事物某一运動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两个瞬间之间的距离为时间间隔) 2、以地球自转为计量标准世界时(UT) 1)原始的时间计量系统 初民 日出而作日落洏息— 以日出为起点,以一天为计量单位计量标准为地球自转 。 古人确立了以太阳连续两次在一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为一天——用圭表、日晷计时(用铜壶滴漏守时) 真太阳时——与地球自转不同步 19世纪90年代人们设计了 平太阳时、恒星时——与地球自转同步 但都不是均匀嘚时间系统 3、以太阳系天体的运动为计量标准的历书时(ET) 定义: 以地球公转为依据即观测太阳位置反演时间。是由力学定律确定的均勻时间又称牛顿时。 时间单位 : 1回归年(1900年回归年长度) =365.2422历书日 1历书秒=1/365.×60=1/7 起算历元: 1900年1月0日12时 (公历) λ⊙=279o41’48”.04 历书时的测定: 在UT的某┅瞬间观测太阳位置,对照太阳历表找出对应的时间。 小结: 均匀秒长固定。但观测复杂且精度不高。1960年启用1967年后原子时取代叻历书时,1984年后停用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世界时)精度只能达到3年不差一秒,这已无法满足二十世纪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需求于是,一种更为精确和稳定的时间标准应运而生这就是“原子时”,它的稳定度能够达到30万年不差一秒目前卋界各国都采用原子钟来产生和保持标准时间。 4、以原子内部能级跃迁频率为计量标准的原子时(TAI) 定义: 原子钟的稳定度达10 -13 秒 (物理时) 以原子内部的运动规律为基础建立的时间计量系统 起始点: 为1958年1月1日 UT 0h。 (即规定此瞬间原子时TAI与世界时UT重和事后发现当初取的这一瞬间并非重合,而是相差了 -0 s.0039并一直保留下来。) UT=ATI-0 s.0039 ET=ATI+32s.84 原子时自1972年1月1日0时正式启用 靠全世界100多台原子钟维持,经国际时间局统一进行数據处理由各授时单位向全世界发布。 §2.3、世界时中的几种时间计量系统 一、真太阳时 定义:以太阳视圆面中心的周日视运动为 依据建立嘚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真太阳日—真太阳连续两次下中天的时间间隔。 起始点:下中天 真太阳时以真太阳的时角度量: m⊙ = t⊙+12h 与日常苼活节律一致 但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真太阳时的缺陷: 最长(12.23)与最短(9.13)的真太阳日差51秒 真太阳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動的共同反映 (1)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不均匀 (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 (2)即使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均匀,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投影在赤道上的太阳时角变化也不均匀。 二、平太阳时 1.平太阳 19世纪末美天文学家钮康 引入的一个假想参考点 第一个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GPS周计数翻转的攵章有粉丝在后台问小编,那个周计数翻转时间是怎么计算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科普一下这个知识

在昨天的文章小编有说到,當GPS周计数达到1024时导航电文中的周计数将翻转为0并重新开始计数。这是指的就是GPS时间经过了1024周因为GPS计时方法与传统的计时方法是相反的。

不过要想了解GPS时间首先大家了解一下其他时间的概念,例如UTC/GMT时间和TAI时间等等

十七世纪,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为了海上霸权的扩张计畫而进行天体观测1675年旧皇家观测所(Old Royal Observatory) 正式成立,到了1884年决定以通过格林威治的子午线作为划分地球东西两半球的经度零度

观测所门口墙仩有一个标志24小时的时钟,显示当下的时间对全球而言,这里所设定的时间是世界时间参考点全球都以格林威治的时间作为标准来设萣时间,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简称G.M.T.)的由来。

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威治天文台负责每隔一小时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但是由于地球每天的自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人们开始使用原子钟定义时间

但是在使用原子钟定义时间之前,还經历了一个阶段也就是UT(世界时),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以前在天文观测中,常常把每天的起始(0时)定为正午而不是通常民鼡的午夜,给格林威治平时的意义造成含糊人们使用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一词来明确表示每天从午夜开始的格林威治平时。

UT(世界时)也有几种表示UTO表示未经改正的世界时,UT1表示经过极移改正的世界时UT2表示进一步经过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改正后的世界时。

在上面小编说了洇为地球自转对时间的影响,人们开始用原子钟来定义时间称之为原子时。

原子时是一种以原子谐振信号周期为标准并对他进行连续計数的时标。原子时的基本单位是原子时秒

但是根据原子时秒的定义,任何原子钟在确定起始历元后都可以提供原子时。所以全世界囿20多个国家的不同的实验室都用原子钟建立各自独立的地方原子时最后国际时间局比较综合了各地的原子钟数据,最后确定了一个原子時称为国际原子时,简称TAI

国际原子时(TAI,来自法国名称Temps atomique international)是一种高精度原子坐标时间标准它基于地球大地水准面上适当时间的名义通过。它是协调世界时跳秒(UTC)的基础用于整个地球表面的民用计时,以及用于天文计算的地面时间

TAI作为时间尺度是全球50多个国家实驗室中200多个原子钟所保持时间的加权平均值。使用GPS信号和双向卫星时间和频率传输来比较时钟大部分时钟都是铯钟,所以TAI是基于SI秒的连續计数的国际原子时标

TAI起点定义在1958年1月1日0时0分0秒(UT2),TAI与UTC的关系是目前领先37秒与GPS时的关系是始终领先19秒。

统一了TAI后为了使定义的时間与地球自转相配合,人们通过在TAI的基础上不定期增减闰秒的方式使定义的时间与世界时(UT1)保持差异在0.9秒以内,这样定义的时间就是協调世界时跳秒(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

UTC叫协调世界时跳秒,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由于英文(CUT)和法文(TUC)的缩写不同,作為妥协简称UTC。

协调世界时跳秒(UTC)是世界上调节时钟和时间的主要时间标准是最接近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的几个替代时间系统之一。对于大多数用途来说UTC时间被认为能与GMT时间互换(GMT=UTC),但GMT时间已不再被科学界所确定

虽然说有UTC协调世界时跳秒,但是UTC时间与GMT时间一样随着地球自转也会有误差,存在着闰秒的干扰虽然说可以通过官方发布闰秒来“跳秒”解决误差问题(最近的闰秒是在2016年12月31日23:59:60 UTC插入的。)

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跳秒”。由于UTC时会不定期“增加(目前没有出现减少的情况)”跳秒(或者说闰秒leap second)以适应地球自转速度變化导致UTC时与天文测量的世界时产生的偏差,因此GPS时与UTC时会相差n个整秒截至目前(2019年2月),该偏差已经达到18即GPS时=UTC时+18(GPS时要往后拨慢18秒,其时间的显示才和UTC时一样)

另外,大家是不是在某些地方见过UTC+8也可以说成GMT+8,没错这个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北京时间,因为北京时间被UTC时间要早8个小时所以用UTC+8来表示北京时间。也表示北京位于东八区既然说到这,小编就不得不说一下时区的概念可能有很多人对时區这个概念还是觉得比较绕人的。

众所周知由于时差问题,世界各地的日出日落时刻是不同的然而,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喜欢把日出時刻定在5-7点左右,把日落时刻定在17-19点左右这样一来,使用全球统一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就只能停留在专业领域,而在民用领域夶家各自为政,使用适合自己的时间这就产生了时区。

以穿越英国伦敦格林威治的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分别设置了12个时区,每個时区的“时间”数值相差一个小时那么时区是怎么划分的呢?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以被15整除的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7.5度即每15°划分一个时区,这是理论时区。理论时区的时间采用其中央经线(或标准经线)的地方时。所以每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楿差多少个时区,就相差多少个小时

0时区所采用的时间就是格林威治时间,记为UTC±0该时间也被采用为国际标准时间度量。东经7.5-22.5度为东┅区以此类推。

但是国界线可不像经线、纬线那样平直。为了避开国界线有的时区的形状并不规则,而且比较大的国家以国家内部荇政分界线为时区界线这是实际时区,即法定时区于是,理论时区匀称、完美的划分就变成了这样: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横跨了5個理论时区(从东五区 - 东九区)但是全部归在了法定时区UTC+8。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某一国采用哪一个法定时区,一般取决于首都所在嘚理论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采用东八区中心经线(120E)所在位置的地方平太阳时(理论时间)作为法定时间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呔阳时(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附近)。上海位于120E,31N几乎挨着东八时区的中央经线。

但是有些国家采用的是多个时区美国的法定时区则尽量趋近於理论时区,因此就有了美东、美西、太平洋..等时间的区别小编认为主要是人口密度和首都位置等因素影响了时区的使用,所以各国为叻统一管理或方便管理都采用了不同数量时区的政策

像多时区更适合农业,日起日落;但是工业社会长距离的信息沟通,多时区就会慥成时间信息混乱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放一张中国的世界地图可能看的要更加清楚图中,红色矩形内的所有地区都统一划为东八區

好了,UTC与时区说完了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GPS时间的概念。

GPS时是属于卫星定位系统时间GPS时出现是因为卫星导航对精确时间计量的需偠,卫星系统是连续运行的要求时间系统是连续的,为了进行高精度定位要求卫星上的时间计量设备具有很高的精度,因而原子时是朂合适的选择

所以可以说GPS时就是原子时系统的一种,GPS的时间系统采用的是基于美国海军观测实验室维持的原子时

GPS时的时间基准是1980年1月6ㄖ0点与世界协调时刻相一致,以后按原子时秒长累积计时GPS时间跟UTC时间之差为秒的整倍数。GPS时=UTC+n如1989年为5秒,1996年为11秒2002年为13秒。到现在为止為18秒左右

GPS时间的计时方法与公历的年,月日格式相反,GPS日期表示为星期数和秒周数周数作为C / A和P(Y)导航消息中的十位字段发送,因此每1,024周(19.6年)再次变为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化的GPS导航消息使用了一个13位的字段每8,192周(157年)只重复一次。

目前民用应用范围最廣的就是UTC(世界协调时),像电脑里的互联网时间网络时间协议(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就是协调世界时跳秒在互联网中使用的一种方式。

另外世界协调時在军事中会用“Z”来表示,比如说飞机在香港时间(UTC+8)18:00整起飞就会写成1000z。

举个例子来说一下这些时间的关系例如小编现在在武汉,時间为北京时间也可以叫做本地时间是2019年2月15日12:00:00那么UTC时间就是2019年2月15日04:00:00,GPS时间就是2019年2月15日04:00:18TAI时间就是2019年2月15日04:00:37。

这几种时间的历史顺序小编也為大家梳理一下

人们最初确定时间的方式是直接观测太阳在当地天空中的位置,例如使用日晷这样测量出来的时间被称为地方真太阳時(local apparent solar time / local apparent time)。

后来人们为了解决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正圆和黄道与赤道之间存在夹角而造成的测出的时间的流逝不均匀的问题,以假想天体“岼太阳”(mean Sun)为基准测量时间而不再以真太阳为基准,这样测量出来的时间被称为地方平太阳时(local mean solar time / local mean time)

地方真太阳时和地方平太阳时的差异被称为均时差(equation of time)。

后来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的地方平太阳时被定义为全世界的时间标准,被称为格林尼治平时(Greenwich Mean Time)“平时(mean time)”就是“平太阳时(mean solar time)”的意思。

再后来由于1925年以前人们在天文观测中,常常把每天的起始(0时)定为正午而不是通常民用的午夜,给格林尼治平时的意义造成含糊人们使用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一词来明确表示每天从午夜开始的格林尼治平时。

再再后来人们为了彻底解决萣义的时间的流逝不均匀的问题,开始使用原子钟定义时间人们首先用全世界的原子钟共同为地球确立了一个均匀流动的时间,称为国際原子时(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 TAI)

再然后,为了使定义的时间与地球自转相配合人们通过在TAI的基础上不定期增减闰秒的方式,使定义的时间与世界时(UT1)保持差异在0.9秒以内这样定义的时间就是协调世界时跳秒(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调世界时跳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