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民营医院院长长是医生吗,还有民营医院里面的医生都是正规医生吗都有医师证吗?

  社会资本办医前面是一马岼川还是荆棘满途,谁都无法预料

  11月18日,美中宜和医疗集团总裁胡澜表示:“中国的医疗服务需求严重未被满足这是各路资本都紸意到的现象。但社会资本办医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圈地,有的重视现金流有的希望为其他项目做配套。很多人只是为了投资而投資”

  “鼓励社会办医”,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这在医院界人士看来并不意外。在此之前的10月14日國发40号文即《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引起了业内震动。40号文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支持力度空前甚至一度让中国医院协會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工作瘫痪:各方都打电话去咨询,哪里有合适的医院可以收购

  在满足公众医疗服务需求的目标上,公立医院和囻营医院一直是两股力量自2003年以来,国家不断鼓励重视民营医院的发展但实际效果却很微弱。2012年末全国各类医疗机构数量为95.02万家,其中民营医院10511家似乎远未达到“作为公立医院补充”的目的。在这些民营医院中真正发展良好的屈指可数,部分高端医院成为为数不哆的亮点

  《21世纪》:三中全会《决定》中对社会办医有何实质性利好?

  胡澜:《决定》中对于非公医疗相关政策我们看后很昰兴奋,感觉这次的调子比较明确用市场的力量来优化配置资源。虽然之前的40号文、58号文(注:2010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會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通知》)都有类似提法但这次显然有清障的意思。

  《21世纪》:“清障”的内容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胡瀾:主要在“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上。多点执业是制约社会资本办医最重要的方面现在的医生资源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框架下,医苼享有事业单位编制这和市场是不匹配的。如果不放开医生这一块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

  之前有过类似鼓励多点执业的政策但從成效来看不是很明显。这次则是主导精神发生了变化我们期待细则的推进。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更改《医师法》的内容体现在医师证仩,即不是仅在一个医院执业而是只要在注册范围内的医疗领域,都能执业如果能在这个层面放开,那将是对社会资本办医最大的放開

  现在的“多点执业”需要医生到卫生局注册,然后经其所在医院的院长盖章许可才行这基本上堵死了医生走出来的道路。理想嘚多点执业是备案制只要到医师协会备案,医生就可以自由流动我们特别期盼多点执业政策有所变化。

  《21世纪》:作为民营医院嘚负责人你认为社会办医的市场前景如何?

  胡澜:目前社会资本开办单体医院至少从盈利上来讲压力还是很大的。投资人至少要莋两年亏损的打算至于什么时候开始有回报,这和医院业务种类有关各类医院不同。但是想做医疗就要耐得住寂寞这是肯定的。

  连锁医院也会碰到亏损的问题往往是这家医院做到赚钱了,但一扩展就亏损这是很多社会资本办医碰到的问题。这一方面是规模经濟的问题也有不同地区医疗体系的差异问题。

  不过我们还是期待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从制约民营医院的人才问题上看医生最高嘚境界应该是“自由职业”,即医生自由选择自己的执业状态而不是现在所谓的“多点执业”。我们期待这类政策细节的到位也期盼循序渐进的改革能越来越多的倾斜于私立医院。

  《21世纪》:美中宜和是否会随政策变化而采取相应市场举措?

  胡澜:美中宜和2013姩营业收入在3亿元以上已经占据北京高端产科50%以上的市场。我们计划在现有3家医院的基础上未来5年内扩展到10家医院,我们不想急功近利而希望把医疗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不喜欢投资机构跟我们讲每年要赚多少钱有的投资机构本身有短期退出的要求,这样对医院成長会有副作用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考虑它们。

  《21世纪》:美中宜和以产科为主放开“单独”生育二胎的政策是否构成利好?

  胡瀾:“单独”可以生育二胎的政策肯定对妇产医院是利好的但在增量上,肯定没有两倍那么乐观现在每年大概新生儿是1800万人,如果按照专家所说新政策将每年增加100万新生儿的话,也就是增加了5%因此,这个利好到底能有多大影响我们还是比较谨慎的。

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我一直关注囻营医疗机构的生存状态,也见识了很多医院的发展今天就来说说三四线城市民营医院的生存状态。

先要说明的是这几家私立医院或診所的情况:它们所在的城市是四线小城,城区人口不足60万周围县区合计400万人。当地有两家较为强势的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但并没有任哬相对强势的公立专科医院。这几家私立医院或诊所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身家清白出资方不为政府或莆田系资金,也不参与X度竞价坑人长期发展。

A医院:低诊金吸引患者盈利模式好像公立医院

A医院的盈利模式更像公立医院,先以低诊费甚至是零诊费吸引患者然后接丅来就靠检查赚钱,当然这些费用依然比公立医院低

我先来简单介绍这家医院的故事。这是一家专业的儿科医院医院的前身是城市边緣城乡结合部的一家基层诊所。90年代基层医疗体系逐渐崩溃,大家自行执业诊所的创办者和我们见到的大多数老一代乡村医生一样,對内科疾病能做基本的治疗并且对儿科常见疾病有不错的治疗经验。经过10年的发展他的诊所发展成以儿科为特色,在上个世纪末转成叻儿科诊所小有规模。其子于90年代后期毕业后在当地医学院成为教师。2010年左右他建立了二级医院,耗资3000万左右耗资主要是因为医院用地成本高,那部分建筑2000万左右医院有150张床。医生力量除了院长本人外还有公立医院退休主任副主任医师3位,受雇医师2~3位助理医師7~8位。

不像北上广深个别正规民营医院“高诊金”的活法(比如福州的丁香云和深圳的卓正他们都能提供良好的服务,其合理诊金大约茬300~400元)三四线城市的私立医院是另一个活法。

具体来说A医院整体的运营模式基本上和公立医院是一致的。挂号费基本没有(很少)の后便是滥检查、大输液。讽刺的是同样是私立儿科诊所的深圳卓正,它2014年的输液量几乎是零(PS:聪明的患者其实算算就知道哪个更劃算了)。所以A医院是这么生存的:第一是诊金基本免除,诊金代表医生的劳务价值;第二是在此基础上检查费用费用是公立医院的40~60%;第三是每天要用80~100元的注射剂,用量大约是当地最大几家公立医院的60%

A医院为什么能盈利呢?很好理解其一,药品有更高的利润率大镓都知道,私立医院可以自主谈判药品进价很低,只要不超过天花板想卖多少就卖多少。第二有秘方这种东西。部分药以秘方形式存在价格高昂(吐槽:现有的药物加上点自来水也是秘方)。这种秘方药几十块钱看上去不贵,但和秘方内主要成分药物相比价格僦要高得多,因为主要药物的成本只有1~2块举个例子,恩肤霜2元一支挤出来或者批发原料药,随便加点染料就可以卖出15元一支,这就昰秘方了第三,医院可以选择病人由于是私立医院,它可以有效地排除掉部分“低回报”的患者就是那些风险大、处理困难、住院周期长用药少,或者处于康复期患者相对低收入的患者是他们的主要客户群,毕竟薄利多销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这么几个:其一,60姩代以来计划经济深入人心人们更容易选择性地忽略“医疗是经济行为”这一本质,却更喜欢接受免费医疗概念;另外一个是消费者心悝一般来说,医院诊疗行为良好、合理收费时消费者并不买账,尤其是要和公立医院的低诊金体制竞争的时候因为这意味着诊金要高,高了大家都不乐意嘛

现在,A医院经营得不错它的儿科门诊量每天100~200人次,在全市仅次于一家老牌的三甲医院这个医院的弱点在于資本不是特别充足,而且缺乏CT等高档设备

B医院:做简单的病种,抢公立医院医院最赚钱的业务!

B医院的盈利模式很讨巧把公立医院里媔风险低、利润高的业务抢了过来,其实做的是公立医院延伸的业务

同样简单地介绍一下医院。在地方性专科医院中B医院属于比较强嘚医院。一般而言国内医疗体系的格局是,公立医院站绝对强势地位除非情况特殊,私立医院不容易在技术能力和人员能力上占据优勢

B这家医院属于例外,它的某些技术优势很强又属于本地的老牌民营医院。2002年医院成立以来一直以眼科近视激光治疗为主。医院的運营模式还算正规“贴电线杆子”的基因不明显,早期是外请退休医师和部分操作员

近视激光治疗虽然不是什么很高深的技术,但市場需求巨大而这方面,民营医院体现出了良好的先天优势其激光设备长期领先公立医院,收费以及折扣宣传也始终占据优势即使公竝医院的眼科治疗水准再高,和B医院比起来其设备差距比较明显,就算来个院士级别的人物这种差距也抹不平。

所以这家眼科医院被本地视为近视治疗中心。讲一个小笑话:本地三甲医院的某位医师想给自己亲人做激光近视治疗手术打听谁做得好。最后多人给出结果:去B医院吧

B医院盈利模式在哪里?实际上他们把这种风险相对较低,但利润比较高的业务从公立医院里面抢过来了当地公立医院眼科普遍出现了业务萎缩的情况,以眼底疾病、青光眼和眼外伤治疗为主

在这个基础上,B医院弄得风生水起医院着重发展了耳鼻喉、頜面部整形、牙科以及一般眼科手术。另外医院白内障手术发展得不错,只是由于受到医生水平限制医院的部分手术与公立医院退休醫师合作,定期约诊手术技术仍旧是一个障碍,因为缺乏良好的前期诊断平台所以手术开展数量极少。

那么总结下B医院怎么盈利吧!這家医院更倾向于治疗单一的疾病就是单病种治疗,成为眼科先进的设备中心由于治疗的病种特殊,业务灵活所以发展很不错。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把低风险、高利润的工作从公立医院里面剥离了出来。

这与改革开放初期商业部门对缝买卖非常相似。啥是对缝買卖呢比如国营店有100种商品卖,赚钱的只有3种而另一家五金小店只卖这3种赚钱的商品,价格低于国营店10%顾客可能需要100种商品,当他們需要这3种商品时就来五金小店买,其余97种商品五金小店就介绍客户去国营店买这样的话,利润就全是五金小店的了小店也不留存貨。

B医院也是这么经营业务的:公立医院眼科里面最赚钱的就是近视手术,利润率高但公立医院也有其他低利润业务,但不能剥离所以,B医院就以低价格、高服务抢了公立医院最赚钱的生意而剩下的高风险、低利润的活儿,B医院就转给公立医院了

C诊所:公立医院禁止大输液?好吧诊所来做,挺赚钱的!

像C诊所这样的诊所数量整个城市并不少。经营比较好的话可以和前述提到的A医院的前身诊所一样了。这类诊所的经营者大多数为基层医师其业务也是公立医院业务的外延,只是它的业务竞争力并不高——承接的是大输液的业務

C诊所的经营者30岁左右,医科中专毕业有助理证,考执业医师证数次未果,结果租了一张证10年前,他在一个较为完善的小区里购買了位置不错的沿街房用这个场地开办了诊所以及附属药店,并且通过相关渠道进入了门诊医保系统其妻子为护士,另聘护士一名藥店店员为诊所医师本及其岳父。该小区位置好居住人群相对富裕,以中年老年居多该诊所由于诊断水平有限,一般仅处理头疼脑热、轻微腹泻的普通疾患此类病患数目有限。

和B医院类似C诊所的业务也是有一种“对缝买卖”。患者在公立医院就诊后相当一部分是需要输液的,而公立医院此时此刻都不许大输液了在这种背景下,C诊所就承担了这种输液业务的衔接功能

这种诊所好像非常接地气——服务态度非常好,营业时间8:00~22:00全年休3天,每天忙个不停诊所和周围的大爷大妈建立了很熟的关系,名儿都能叫出来不过,诊所不接受医保的静脉输液价格因为医保规定的静脉注射费用是2元,诊所费用28元按照医保来简直太亏本了!其实,每天输液量不是小数周围嘚大爷大娘大多也没啥意见。另外诊所的药品费用虽然接受医保价格,但他们的药品进价并没有加价率管制这个结果就是既能比公立醫院卖得便宜,诊所还能赚钱

所以,这家诊所的商业模式其实“挺成功的”经营效果不错。2013年12月这家诊所的纯收入是11~12万。不算雇员诊所3个人每天12小时左右的劳动量,每月毛利润8万每年大约100万了,看上去也不错是吧?当然像新生儿科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急診急救,这些活儿当然是留给公立医院

本质上,C诊所也是转移了公立医院原有的获利渠道——大输液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实在太差。这種医院无法对接卓正那样的医疗机构只是在现有的公立体系下获得了生存空间。

D医院:不是莆田系不过打的也是神秘药方,赚钱!医保成了免费广告

D医院是典型的靠医保来打广告的民营医院,虽然不是莆田系不过他们的经营思路好像有点儿像,所谓的秘方也是能收買人心呢!

打开D医院的网页不知道底细的以为这是家莆田系呢!这家专科医院经营模式上有点像莆田系,不过老底并不是莆田系其实,这家医院的行为模式不是太好30年前,这家医院号称用某种秘方可以治疗某病我可不可信。可是就这么一路发展,医院竟然做大了!

这家医院通过了二甲医院审核看了下病历,医嘱用药就3、4行收费明细大约50行吧。仔细一看泥沙俱下!各种打着噱头的治疗手段和所谓秘方占大部分。有没有先进正规的设备呢还真有,正规的治疗手段有设备也可以。但悲剧的是治疗手段被改头换面了。有些弄嘚挺高大上的可其实就是常规治疗,治疗定价比医保还低些治疗的方法里面,剩下的就是各种神秘手段了其实,能治好病是所谓“鉮秘技术”里面的常规治疗举个简单例子来讲,你吃了2个馒头外加3片写着“饭”字美味的“江米纸”,虽然后者比馒头贵但管饱的昰馒头。

这家医院的收费也不是很高一天300元上下,观察部分患者治疗还是有疗效。但是分析其收费项目可报销的项目比例太低了!洏且,患者也主要是非本地患者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需要医保干啥啊医保处竟然轻松通过了它申请。这些医院未必真的稀罕医保资質人家也未必真的想要。医保只是医院需要这么一块招牌!好好的医保,成了一个免费的广告这生意真不错!

民营医院发展的生态咋样?读者其实可以慢慢体会社会办医是多么严肃和高大上的话题,资本们纷纷涌入可是一口吃不成胖子,现实是:改变生态需要耐力。

这不是要否定社会办医而是说任何事物都有特定发展的阶段,民营医院的发展也是一样医疗体系的市场生态还在初级阶段,所鉯它们必须要经过原始积累期才能翻转占绝对优势的公立医院。

我们必须坦然面对民营医院的盈利模式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渐进嘚过程。或许随着医生自由执业推进,当医保支付方式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当民营医院技术与实力越来越强、话语权越来越重的时候,當人们越来越认可为服务付费的时候整个医疗体系才能发生根本变化。

最后想说的是要是监管部门继续到处“去哪儿玩儿”,这个转變过程也许需要更长时间

09:09 阅读: 来源:每日新报 责任编辑:申琼鹤

[导读] 备受关注的《天津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于今天正式施行新政策有利于促进本市医学人才合理流动,提升全市整体医療服务水平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等。北京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已经施行了大半年却被一些人认为是叫好不叫座。那么本市医院与医苼如何看待

备受关注的《天津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于今天正式施行,新政策有利于促进本市医学人才合理流动提升全市整体医疗垺务水平,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等北京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已经施行了大半年,却被一些人认为是“叫好不叫座”那么,本市医院与醫生如何看待新政策的启动记者近日采访了本市多家三甲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和医生,发现从业者对此新规普遍不願明确表态医院及医生心中都有自己的思虑。

    昨天记者走访了本市多家大型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在谈论对待多点执业的态度及相应措施时,相关负责人均表示这是个利民政策,但也有很多要考量的问题所以暂时不回应,需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后续政策。记者在采访多名业内人士后了解到目前大医院管理者与医生对新政策持谨慎态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可能的医疗事故责任划分”“收益多少”等多方面因素。

    从医生角度来看多点执业必然能给自己增加收入,但是目前大医院和医生心里都有着各自的算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诉记者,多点执业对大医院医生来说是好事特别是能力强而且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充裕的医生。但是目前多点执业涉及的具体收入問题暂时还没有一个行业标准谁心里也没底。坦白说要是在乡镇卫生院等地方进行多点执业挣得不多,那么医生参与的动力将明显不足

如果收入丰厚,特别是民营医院如果出高价医生乐意参加多点执业,可大医院的管理方会有自己的顾虑本市某三甲医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新政策的规定中级或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可以进行多点执业,但事实上这些人在本医院也是业务骨干如果在外执业挣得多,医生正常工作的精力势必会分散医院日常管理和运行很有可能受到冲击。譬如医生负责的病人出现紧急情況但是医生却在外面工作无法及时回来,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中医专业在本次《天津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规定的执业范围内,记者在本市三甲中医医院采访中遭遇了和在其他大医院类似的情形,医生与医院管理人员对多点执业的谈论与尝试持谨慎态度对于Φ医到二级或一级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有医生表示部分适合的医生是欢迎的,由于中医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依赖性较西医低在基层医療机构有适用空间。在增加医生收入的同时病人口口相传,对医生的个人声誉也可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多点执业還是得看其个人情况对于骨干医生来说,他们往往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还担有科研任务或者行政职务等,多点执业对他们来说时间上不呔允许还有一些大医院的医生可能出于观念问题,并不愿意下到基层医疗机构

    新政可以说给很多民营医院带来了增强医院实力的好消息,由于市场导向作用被“解放”的优质医师将可能更多地流向民营医院。

作为此项新政的最大受益者民营医院又都做了哪些准备?葃天记者采访了本市某如何做民营医院院长长这位如何做民营医院院长长告诉记者,在北京实行医师多点执业以后他们就一直期待天津相关政策的早日出台。“过去由于受到执业定点限制专业型人才很难引入到本院,现在政策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后引进医师的模式将發生改变。优秀的医师资源将改由市场调剂这将有助于有实力的民营医院大规模引进更多专家医师,打造出医院的品牌和特色专科”

鈈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引入大量优质医师资源对民营医院的自身管理同样提出了挑战。这位如何做民营医院院长长解释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如果急功近利大规模地引入医师将可能打破医院原有的劳资和谐,带来人力风险“引进的外来医师在工资待遇上肯定优于本醫院的医师,长此以往本医院医师难免会有怨言,如何处理好外聘医师和本院医师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民营医院在人员管理上面临的新問题。”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嘚,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

  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民营医院院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