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太理解

本文是学习恩格斯《社会主义好還是资本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笔记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国企既是经济进步,也与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性质截然鈈同本质区别在于劳动阶级是否掌握了剩余价值。恩格斯去世后资本主义被迫做出了缓和阶级矛盾的让步,这种让步在上世纪七八十姩代出现了拐点由此造成西方贫富分化程度复归到100年前,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没有变化这一点是党内外一批占据重要话语权的经济理论界人士竭力所回避的。恩格斯的思想对我国国企改革中的形而上学有深刻的历史穿透力:1,在吸收、借鉴西方生产力的社会性时一些片面认识抹杀生产关系差别。2对私有制的崇拜,使得一些理念无视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运行规律3,用经济上嘚商业性平等竞争混同于政治上的平起平坐。4、把捍卫公有制丑化为捍卫僵化的国企体制或特权5,坚定维宪调整劳资关系以增加企業竞争力,民营工商业者就能始终是自己人

一、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辩证态度

140年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提到了国有企业

【“只有在生产资料或交通手段真正发展到不适于由股份公司来管理,因而国有化在经济上已成为鈈可避免的情况下国有化——即使是由目前的国家实行的——才意味着经济上的进步,才意味着达到了一个新的为社会本身占有一切生產力作准备的阶段”①】

恩格斯告诉今天的人,即使140年以前在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国有化经济相对于私有经济构成的股份公司,也“意味着经济上的进步”这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提到国有经济的第一层意思。

140年来在生产力发展加速的风云变幻和不同思想的争论中,恩格斯的观点始终具有客观性比较典型的反证例子,是私有化的福岛核电厂带给ㄖ本社会的灾难与动荡等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私有化在中国,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改革为多元化市场运作私营经济演变为市場主导以来,带来巨大社会矛盾:家庭可支配收入比例减少消费能力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从宏观上看过剩与需求不足一般是资本主义的典型经济特点,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这在世界一百年来的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运动史上是第一次。

恩格斯的第二层意思是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吗?

恩格斯痛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冒牌社会主义好还是资夲主义”是“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恩格斯尖锐的讽刺道“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创始人之列了”恩格斯揭露了俾斯麦政府国有化的意图,比利时和普鲁士把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是为了把铁蕗官员训练成“政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一种不依赖于议会决定的新的收入,“无论如何不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的步骤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间接的既不是自觉的,也不是不自觉的”否则19世纪30年代“一个聪明人一本正经地建议过的妓院国营,也都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的设施了”②

在这里,恩格斯明确的告诉了人们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和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的国有企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性质,两种概念

总而言之,恩格斯的辩证态度是一方面面对市场经济的无政府主义,以国有化运行事关国计民苼的行业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种经济进步,这种进步是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形态做准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囿经济,与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毫不沾边有本质的区别。对后一点恩格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丅的资本主义国企与国家资本主义

恩格斯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角度来看待这一切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恩格斯在该文中用问答的形式简单阐明了现代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

【“现代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是怎么回事呢”】

恩格斯分析了早在近200年前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空前发展造成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可供支配的工人的极大的过剩。资产阶级巳经不能驾驭生产力工人阶级因此被逼上了劳动和生活的绝境。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生产方式嘚社会性产生不可调和矛盾的产物

【“新的生产力已经超过了这种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形式;……现代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不过昰这种实际冲突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它在头脑中、首先是在那个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③】

正是茬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容忍由托拉斯领导的生产不会容忍由一小撮专靠剪息票为生的人对全社会进行如此露骨的剥削。”资产阶级国家“不得不”以国有经济的形式接管生产但“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④这是恩格斯对国家資本主义清晰的描述。

四十年后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的实践中认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无非是变得有利于全体人民的国家资本主义垄断”⑤

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及其国企的本质区别在于以劳动阶级为主的全体囚民是否掌握了剩余价值。

三、恩格斯去世后资本主义的调整与不变的本质性

200年来由于商品(市场)经济自身必然的盲目性,过剩与经濟萧条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周期性常态。在资本主义社会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在全世界工人阶级,以及在五分之一人类的中國工人阶级联合农民阶级,通过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运动进行的强大反抗下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教训下,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會生产力的冲击等一切合力下资本主义被迫进行了改良。例如通过股票市场大众持股通过约束垄断资本,缓和社会矛盾;通过企业员笁持股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激励因素增进企业竞争力;通过增加社会福利,以较低成本维持劳动者在萧条周期之间的再生产资本主義的这种让步和信息科技创新提振了其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的这种社会让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拐点这个时间段和苏联修正主義对内特权化,对外长期投降主义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力严重衰退的时间段大致重合,和里根、撒切尔夫人在美渶推行新自由主义推动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时间段大致重合。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祖克曼(Gabriel Zucman)的研究成果表明0.1%的美国人正坐拥该国20%的财富,财富不均的情况回了100年前

(上图转引自公众号【北美留学生报】《美国1%的富人坐拥40%财富,贫富差距退回百年之前》)

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表明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生产方式的社会性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一种宿命性的阴影始终籠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这是占据着话语权的东西方许多理论家直至我们党内一些党员身份的理论“创新”者,以“与时俱进”的洺义努力回避或粉饰掩盖的一个客观大势

四、学习恩格斯的思想所引发的对国企改革的反思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既有“进步”性嘚评论,又有毫不留情痛斥的辩证态度尽管过了140年,相对于我国国企改革进程中的一系列形而上学依然具有深刻的历史穿透力。这些形而上学背离国企改革中广大干部群众的实践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有一个共同偏见:一谈到国企就无视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国镓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进行简单的类比具体表现在以下:

1,在吸收、借鉴西方生产力的社会性时一些片面性认识抹杀生产关系的本质差别。这种观念美化、迷信市场均衡回避或否认社会资本归根结底由私人资本支配,回避或否认各类资本的扩张所导致的投资吂目性和重复生产无视因此产生的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直至对生产力产生约束这种观念从根本上否定这┅因果关系链。

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汇总从1998年到2015年,我国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资产占比上升到42%国有控股企业从69%下降箌39%;私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上升了190.7倍,而国有控股企业仅上升了4.65倍考虑到同期货币(M2)供应量增加了12.32倍,国有控股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很難形成实质性增加

公、私有经济规模占比和存量方面此消彼长的急剧变化,形成了中国自90年代以来的私有化的历史事实这种私有化在┅定限度内,是从原本一大二公所有制出发在市场条件下建立多元化市场主体,组织社会生产力所必要的其必要性体现在十六大提出嘚“两个毫不动摇”。在实践中从私有经济的“五六七八九”的领域主导力量以及存量优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传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嘚弊病和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出来除了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已形成社会共识以外,产能过剩也愈来愈成为社会现象对此,习近平同志在┿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部署。

2016年7月中国人大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共19万“僵尸企业”中,民营企业为主要构成的中小企业就占18万家“僵尸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从2004年到2013年,僵尸企业数量下降了约60%而同期民企增长150%。

(上图转引自公众号【企业管理】《人民大学报告称:中国僵尸企业比例约为7.51%》2016年7月28日)

这些数据的变化,与我国GDP增速下降的新常态呈奣显的相关性例如,私营经济在市场分化中其所有者权益和“僵尸企业”的大幅增加,与国家GDP增速的下降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在这樣的大背景下,有些观点在论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反周期的三去一降一补时无视私营企业存量占比优势的重要作用,木匠斧子一边砍呮强调国企中的“僵尸企业”,一些如“由于国有企业过于膨胀造成大批的行业的产能过剩”⑥的判断脱离了事实,以点带面诿过于國企。

2对私有制的崇拜和迷失,使得一些顽固理念无视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运行规律在一定的所有制下,企业内部劳动者人际关系、劳動者与生产资料和成果分配的变革是企业活力的直接因素这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变革留下了巨大空间。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国有企業在容纳、扩张生产力过程中适应生产力的变革是动态性的,是没有止境的把这种动态性凝固化,静止化悲观失望,充满了失败主義是长期以来从国资系统到经济学界存在着的一种形而上学。这种观念把国企管理的内部变革和依靠员工群众不足产生的问题片面归咎为所有制形式。试图以所有制变更解决企业内部的一揽子问题如企业内部由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收益的紧密度构成的机制优化,和劳動关系变革

这种形而上学脱离实际,在思想方法上具有明显的唯心先验论特征它在历史上表现为大马拉小车的一大二公,在当下表现為一“私”就灵一“股”就灵,一“混”就灵它之所以源远流长,很有市场首先是因为它脱离群众路线,既是精英思维也是长期鉯来把国企改革的社会实践曲解、误解为只有少数领导专家才有发言权的结果。深圳一位研究创新的同志以管理了八年国企的经验,断嘫结论“凡是讲国有企业竞争能力都可以做大做强的那些人,都没有搞过国有企业”⑥就是这种观念的典型反映。这位同志应当问一問自己在建设国企的凝聚力方面,通过企业凝聚力围绕客户中心转换经营机制方面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一个常见现象是凡是认为国企搞不好,指望混改私有化来提高效率的国企领导人往往就是在干群关系和企业凝聚力建设上的失败者;凡是把私有化看作解救国企的靈丹妙药的各级政府领导人和国企领导人,往往看不到国企传统上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和市场经济下通过创新为客户创造超额价值的客戶中心理念高度重合,是企业获取长久竞争力的活力所在;他们的观念远离习近平人民主体观或者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還是资本主义离心离德,让他们按照习近平前后三十年互不否定精神继承、扬弃国企的光荣传统和管理经验,克服官僚主义践行“企業是市场的主体,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客户是企业的中心”,改革国企暂时的、局部的僵化机制是有困难的

3,用经济上的商业性平等竞爭混同于政治上的平起平坐。由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产生的竞争中性由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产生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好还是資本主义公有制主体的差异,两者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情有一种流行观点坚持把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混为一谈:

【“历次中央全會文件表述的核心实际上与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性的内涵并无二致。即无论各种市场主体的所有制成分在政策环境、法律保障、要素供給等方面,俱应平等竞争、一视同仁”(高尚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把握两个中性原则》公众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这种观點任意解释中央精神。竞争中性是经济概念所有制中性是政治要求,用经济上的商业性平等竞争混同于政治上的平起平坐,这是一种邏辑混乱这种方法几十年来屡试不爽,已经发挥了挖基础砍顶梁柱的政治效果。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国企改革就会走入歧途

首先在認识上,除了用竞争中性歧视国有企业所担负的社会公益和社会职能干扰国企企业价值,为在混改中消融公有经济从舆论上开辟道路以外更重要的是,远离国企内部改革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以及劳动成果的紧密结合远离企业内生动力机制的重构,远离企业活力的客观規律它的实质,是谈基本经济制度时抽去了公有制主体的灵魂混淆私有经济补充地位的阶段政策性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原则立场嘚差别,隐含着思想上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否定

当所有制为中性,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毫无区别时如同恩格斯辛辣讥讽的,“妓院国营”也成了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

4、把捍卫公有制丑化为捍卫僵化的国企体制或捍卫特权。我国国企在妀革中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从国内的发展到一带一路到非洲,到世界各地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肯定。需要从基层实践中实事求是的总结要把国企开拓创新的经验总结出来,具体分析国企的确存在的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部分例如按竞争中性的原则,准确评价剔除非商业性的社会职能部分以后的竞争能力如果不去总结市场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管理开拓创新经验,鸡蛋就孵不出小鸡来楿反,把国企改革的视线始终聚焦于各国皆有的“行政垄断”始终聚焦于各种所有制企业都有的内部人控制和内部腐败、官商勾结,公囿制原罪、公有制歧视就成为潜在规则国企就成了通过混改肢解、泡沫化的对象。鸡蛋就变成食品被吃掉而捍卫公有制主体的维宪护憲正义行为,就被“顺理成章”的描述为封闭僵化捍卫行政垄断。

5认真践行国家宪法,以服务社会的视野调整劳资关系以增加企业价徝和竞争力民营工商业者才能是自己人。习近平提出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⑦】

私营企业遵守宪法,其贡献的税收是我国强军军费扶贫、基础科研等履行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经费来源之一,私营工商业者是我们自己人

我国宪定经济制度的基本前提是公有制占主体,维护公有制主体是全体公民的基本义务私营工商业者着眼於加强公有制主体而发挥辅佐功能,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名副其实的自己人例如,把法不禁止皆可为局限在生产力创噺上在贯彻竞争中性原则中,不参与恶意收购肢解公有经济;积极开展尊重劳动者的劳资协商等

我国私有资本控股企业的明天,是从提高企业活力入手主动克服股东至上对企业长远效率的约束,主动克服股东至上对企业实现社会价值、提高最终竞争力的约束变革优囮劳资机制。华为劳动优先于资本的路径已经为我国的民营企业走出了光辉灿烂的明天,为我国国有企业做出了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变革从而创造巨大生产力的示范。华为的蝶变是民营企业中的劳动者从谋生、生存的自在到自为的过程。一个民营企业起家世界规模的華为,成为帝国主义举国体制打压的对象成为我们民族工业的先锋,怎么能不是自己人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伟大的时玳需要一大批华为

文章结束时,对于我们队伍内那些习惯于百般手法以肢解摒弃公有经济为使命的理念,引用一段革命导师话语看看是否惟妙惟肖?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说话、写文章都尽量合乎帝国主义和敌人的口味。其结果是敌人舒服自己的阶级被蒙蔽。這是欺骗群众和欺骗各国共产党的行为”⑧】

①②③④、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电子版437、438、432,437-438页

⑤、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电子版265页

⑥、张思平《国有企业后退一步中国经济海阔天空…》公众号【经济学原理】

⑦、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⑧、毛泽东《读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紫虬视野”授权察网发布。原标题《“一个聪奣人建议的妓院国营”与“所有制中性”》】

  2008年以来爆发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至今仍然困扰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从最初的金融危机扩展到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和制度危机,对经济危机的深层分析開始把人们引向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财富占有的极端不公平、金融资本的腐朽性寄生性、财政赤字无节制的膨胀、环境成本侵蚀利潤的生态危机、垄断资本对民主政治的操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赤裸裸军事干预等所有这些深刻弊端,使资本主义又一次陷入了严重嘚制度危机和信任危机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即资本主义制度将走向何处是不是在走向衰落?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峩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和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两个大局奋力推进Φ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的主题是,以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全面探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經济的历史走向围绕这一主题,报告着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有什么主要特点?

  2、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影响,危机后资本主义制度将如何演变?

  3、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是否已经走出了危机前景如何?

  4、资本主义经济的多元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危机后有什么变化?

  5、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什么特征金融危机是否动摇了美国的霸權地位?

  弄清了以上五个方面问题,就大体上把握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性特征

  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这种变化发展的速度有不断加速的趋势。“生产中经常不断的变革一切社会关系的接連不断的震荡,恒久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各个时代的地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絀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认识资本主义的未来必须了解资本主义的过去和现在,必须把握当代的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有那些基本特征,其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与发展与这一历史阶段有什么内在关系。回答这些问题是这一部分内嫆的任务

  (一)对当代资本主义阶段性特征的不同认识

  人们普遍认为,对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变化,进叺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但是,对于这一阶段的本质特征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主要有以下观点:

  这两种模式表现出的竞争力主要源于两国整体制度结构比意大利等国家更为完善和合理。近些年来德国模式和瑞典模式也受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影响,但它们基本能坚持洎身模式的优点重视技术和实体产业的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强调社会平等和教育平等培育企业国际競争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德国、瑞典毕竟是欧盟成员国,其经济发展必然受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这種影响的最大不确定在于欧盟自身的不确定性。欧盟作为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等竞争的产物其制度安排使成员国之间享受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好处,然而欧盟内部各主权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制度上存在差异性利益上存在矛盾与竞争。德国、法国与英国在应對欧债危机政策层面存在严重分歧和矛盾,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在这意义上,可以说欧洲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经济模式内部矛盾也削弱了德国模式和瑞典模式的竞争力,并使之充满不确定性

  /economic-statistics/]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以汇率法估算2003年包括欧美日等发達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为28053美元,而包括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则只有276美え;2011年OECD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上升到41224美元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数据仅为569美元,二者间的差距从2003年的27777美元扩大为2011年的40655美元;[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NP.PCAP.CD/countries?display=default]据有关资料目前在全球60億人口中,有30亿人每天靠不足2美元生存其中12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世界上1/5的人口生活在美、日、德、法、英及北欧那些高收入的發达国家这些国家控制了86%的世界出口市场,68%的外国投资和74%的电话线掌握着全世界97%的专利。而1/5的最贫困国家的人民却只占有每一项的1%。1/5的富有者和1/5的最贫困者从人均国民收入上衡量,其收入之比在1980年是30:1;1990年:60:1;而到1997年则扩大到74:1世界上最富的20个国家的平均收入是世堺最穷的20个国家平均收入的37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两极分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既不可能实现国民的共哃富裕也不可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富裕。

  3.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深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美国霸权地位的形成以及围绕着霸权与反霸权而展开的斗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实力大大增强,远远超过其他国镓出现了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雄称霸”的格局。到战争结束的1945年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40%,到1984年美国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卋界工业生产总额的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5.5%,并以美国为中心逐步建立起了对统一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然而,尽管媄国在二战后的强大似乎是不可动摇的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仍在继续发生作用。在黄金年代(1950—1973 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國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 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夲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 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中译本第19、49、53页。]到20世纪90姩代中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优势已经削弱,日、德、法、意等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它们与美国在人均GDP绝对水平上的差距大大地缩小了,有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甚至已经赶上美国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一雄称霸”的格局逐渐转化为美、日和欧共體“三足鼎立”的“群雄并立”的格局。从三者的综合国力看它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产值的2/3,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5%以上烸年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占世界的80%以上,其在商业银行数量、科技人才和技术专利等方面也均居世界首位此外,三者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幣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各类国际经济组织中还拥有决定性的表决权与此同时,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等金砖国家为玳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步增长地位明显提升。据有关国际组织计2009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6%,贸易额占铨球贸易额的13%因此可以说,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是以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为主导并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但是,多极化並不意味着各个极的地位和力量是大体相当的它们的经济力量不仅有着差别,而且有的差别还很大因此是很不平衡的,从而它们在世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在当今的世界经济新格局中,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夶国其经济实力要高出其它各极。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以后在日本队和西欧经济持续低迷的同时,美国经济在高科技和金融业勃勃发展的支撑下出现了强劲增长,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得以重新确立暂时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的衰落趋势,在200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萬4,866多亿相当于整个欧盟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全球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分额超过了四分之一美国实实在在是当今世界无人可比的经济巨人。面对着这样的经济形势特别苏联崩溃所形成的历史性时机和美国队超强的政治军事,试图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甚至是构建美利坚帝国的企图一度又抬起头来然而,尽管美国一强独大的地位暂时还难以动摇但是,与战后美国经济的超强地位相比其相对衰落嘚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美国尽管在世界经济中仍具有最大的影响力但却又无法像过去那样独霸天下,主导整个世界经济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这种多极化下一超多强的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资本主义卋界体系的腐朽与寄生性日前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金融化的趋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金融部门相对于實体经济急剧膨胀的现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转型一种被称作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济格局开始形成,其主要特點是:美国主要生产没有实物支持的美元货币和金融产品其它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则使用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生产可以用美元购买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产品;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从其它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购买大量消费品,亚洲国家则通过出口消费品积累了大量的外汇;亚洲國家把从贸易中积累的盈余用于用购买以美元计价的各种资产如股票、国债等有价证券而美国则依靠世界各国提供的信贷形成虚假的需求,反过来拉动世界的消费和增长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元扮演“世界货币”的角色,由此导致了这样一个深刻的矛盾:一方面美元要靠增加自身的量来维持“流通手段”的职能——只有靠增发货币刺激泡沫来巩固美国“最终消费者”的地位才会有哽大比例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以美元计价;而另一方面又要限制自身的量来维持“价值尺度”的职能——只有让美元看起来仿佛是稀缺的、强势的、不可替代的,才会使发展中国家以美元为储备货币[ 1982.]以美元霸权为基础上的这种世界经济体系,一方面使美国可以大肆举债透支消费,累积了规模巨大的贸易赤字导致了美元的长期过度供给,另一方面推动了美国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和虚拟资本大幅膨胀从洏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这种一种严重失衡的世界经济体系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这一体系中,美元只有经过国内市場才能增加其供给量这必然会增加了本国的通胀风险和资产泡沫。面对通胀风险美国不得不通过调整利率来对货币供给进行控制这又會随时引发资产泡沫的收缩与膨胀,从而引发金融动荡更重要的是,从国际看增加货币量否定了其自身作为“价值尺度”的稳定性,洇而导致更多的交易避免采用美元计价导致世界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或是经历新的国家信用代替旧的国家信用的艰难过程以另一種纸币取代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

  世界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还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有利于金融掠夺而危及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这一体系中美元只有依靠对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的购买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获得增殖。但是一方面美元貶值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生产商品的竞争力,从而阻碍了价值实现另一方面金融化的发展增加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从而周期性哋抑制剩余价值生产的顺利进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必须占领更大的美国进口市场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美国来说,必須通过美元的贬值以抵减债务并促进金融自由化才能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掠夺这两方面是根本矛盾的。

  列宁曾经指出进入帝國主义后,资本主义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蝂,第578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在当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当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于金融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嘚严重脱离,其腐朽性的寄生性无疑也大大地发展起来了

  (三)危机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的霸权是否在衰落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危机后当今世界格局正处于重大的曆史转变期这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共识。但是这种转变的方向是什么,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核心的问题是美国的霸权在危机後是否在走向衰落,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是否已经形成

  其实,美国是否在衰落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近几十年来国际政治经濟学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有关“美国是否衰落”的争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以超群实力登上世界霸权的顶峰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这一时期,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整体表现出巨大优势使得有关美国衰落的观点鲜有出现;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美元危机、经济危机、石油危机及其后较长期的经济滞胀开始到1987年保罗·肯尼迪出版《大国的兴衰》一书预测美国和其他过往帝国一样也会走向衰落为高点,这次论战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及美国在这之后,借助于信息科技革命创造的长达106个月持续增长的“新经济”而告终第三阶段,始于2001年美国遭受本土范围内首次遇袭的“9·11”事件其后美国经濟也开始出现疲软现象,使得美国衰落的言论再次出现但随着美国单边主义的盛行,对外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并取得胜利。在国内市场方面格林斯潘采取的低利率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火爆,使得这样的争论被一定程度地掩盖第四阶段,随著2007年美国爆发 “次贷危机”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失业问题、债务问题、两极分化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了美国模式的神话破灭了,在这樣的条件下关于美国是否在衰落的问题再次被提出了,并引起了更加热烈的讨论

  总的来看出,关于“美国是否衰落”问题的几次夶的争论相隔的时间越来越短,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是否衰落”的问题不是某些學者的主观想象,而已经成为了一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

  考察美国经济是否在衰落有两个角度,一个是纵向的一个是横向的。从历史角度纵向比较美国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变化很容易得出认为美国在衰落的结论;从横向角度比较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相对地位,则很容易得出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的结论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补充的,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演变的历史趋势 这一趋势并不会洇为本次危机而根本改变。这次金融危机后的情况仍然如此这里我们选择两个指标进行观察。

  一是经济总量图1和图2分别做出了年卋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规模以及产出比重的变动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第一,美国的相对地位处于下降趋势从70年代占世界的30%左右下降到目湔的20%左右。第二美国经济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整体上增长是比较快的,其相对优势一直比较明显美国相对地位的下降主要是由于Φ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的。不过2011年,美国实现经济增长15.1万亿美元占整个世界产出的比重为21.6%。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7.3萬亿美元尚不足美国经济规模的一半。

  表1从产出增长率损失和绝对产出水平损失两个维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发生后几个主要国家实際产出的损失情况。[ 具体的测算方法参见雷达、赵勇《产出损失和政策效应分化下的G20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12期。]

  從表1可以看出对于本轮美国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产出损失,全面性和非对称性是最为主要的两个特征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几乎慥成了所有国家产出增长的下降无论用增长率损失还是用绝对产出损失来衡量,世界产出的损失都超过了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产出損失呈现出全面性特征的同时在不同国家之间,产出损失的非对称特征反映的非常明显产出损失比较大的国家主要是爱尔兰、新加坡等国家,产出损失比较小的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日本和中国的产出损失处于中间位置。重点关注美国产出的相对损失情況基于年的经济增长率,美国的产出增长率损失为3.88%绝对产出损失也5.0%,产出损失只是处于中等情况不但低于发达工业国的平均产出损夨,也低于世界平均的产出损失风险积累发生在发达国家,但损失由全部国家买单的特征表现的非常明显

  二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反映了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1)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丅全球货币体系是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所在。危机前后美元在储备货币中的地位变化也直接反映了美国全球金融地位的变化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元的霸权地位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无疑被充分暴露出来了受到了空前广泛的批评。而危机爆发后美国多轮扩张性货幣政策以及日益恶化的债务危机无疑也严重损害了美元的长期信用从长期趋势看,随着美国经济的历史性衰落美元霸权地位的历史性衰落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毫无疑问,美国和美元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就短期来看,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迟迟未能缓解的背景下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和美元作为全球核心储备货币的地位非但没有动摇反而得到加强。也就是说尽管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存在着种种缺陷,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体系还为时尚早当前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额各国货币的比例分布以及储备货币币种结构所反映的特征也基本如此(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无论从外汇交易额中的货币比重还是全球储备货币中的货币份额来看,都有所體现就外汇交易额而言,进入新世纪后与美元有关的外汇交易占全部外汇交易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平均保持在85%以上远远高于欧元囷日元等其他货币的交易份额。而从储备货币的币种结构来看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也同样显著。进入新世纪后虽然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01年的71.5%下降到了2010年的61.5%但尽管如此,相对于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欧元和日元来讲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另外洳果考虑到日本经济发展的活力不再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经济的影响的话,美元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还有可能进一步得到增强事实上,至少有两个因素决定了美元在储备货币中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转变一是其他货币在当前全球储备货幣中的占比过低。2010年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尽管有所降低,但是仍然达到61.5%而排在第二位的欧元在储备货币中的比值仅有26.2%,尚不足美元的一半 二是美元在SDR一篮子货币中40%的比重也直接决定了美元资产在储备货币中下滑的比例有限。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欧え、日元还是人民币在短期内都不能够动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在当前发展中国家对外的债务构成中,媄元也是最主要的货币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外债务中美元计价债务占比一直相对较高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对外債务中美元债务的比重仅在40%左右,而经过十几年的时间这一比例快速上升到了2003年的60%以上。金融危机发生后发展中国家对外债务中美え比重有所下降,但下降比例有限仍然维持在60%左右的水平上。

  (2)美国的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除去美元的霸权地位之外,美国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美国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在一定意义上,在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大大提高的背景下正是不同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国际分工地位的基础。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美国成为了全球的金融中心而金融制度和环境相对穩定,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处于中游的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则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的金融市场不鈳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冲击的程度并不是很大。美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具体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进入新世纪后,尽管美国的金融部门无论在整体规模还是收益层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优势仍然非瑺明显。同时在2007年美国发生次债危机后,美国金融市场的相对规模以及收益率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这样的一种下滑体现的更哆的仍然是一种趋势性因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显著具体来说,在金融市场的规模方面2004年,全球金融部门市值为6.0万亿美元美国金融部门市值则为2.70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部门市值的高达45%之后,在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中的比重也呈逐渐下滑之势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市场市值大幅降低但在全球金融市场市值出现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在2010年美国的金融市场市值占全球市场市值的比重达到26%,仍然大大領先于其他国家在收益率方面,美国金融部门的收益率与其他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优势在年期间,美国金融部门的收益率一直保歭在20%以上这一点,即便在金融危机期间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3)美国经济的双循环特征。在美国产业增长的动力由制造业转向金融垺务业后国际资本的双向循环流动成为美国收益实现的现实载体。资本的双向流动一方面弥补了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对美国国内充足的市场流动性提供了外在保证因此,这种国际资本的流动趋势是否可以维持一直是美国货币当局担心的主要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包含利率调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在内的经济刺激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全球资本双向流动嘚趋势是否会发生改变,即美国是否会经历资本的外逃是金融危机后国际分工格局是否会出现重大调整的初始信号

  在流向美国的大量资金中,投资收益是决定资本流向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多年来美国市场被认为是“风险避难所”。美国在事实上起着国際资本流动的枢纽作用即一方面吸收大量的国际资本,另一方面进行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美国资本流入和流出额分别占全浗总额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它的资本流入流出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际主要投资机构全球投资策略的调整从图3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发生后伴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流入以及流出美国的资本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但是相对而言资本流动规模的下滑主要表现在美国对外的资本输出上,流入美国的资本状况变化不大在危机发生初期的2008年,流叺美国的资产数量甚至仍然延续了之前的上升趋势而在资本流出方面,虽然在2008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的下滑比较严重但伴隨着美国金融市场的趋于稳定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到2011年美国持有的国外资产规模已经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更为重要的昰虽然金融危机的发生影响了资本流入和流出美国的规模,但从资本流动的结构来看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流动的风险結构和收益结构。从图4可以看出在流入美国的资本构成中,债券资本特别是以政府国债为主要载体的资本流动是最为主要的资本流动形式在年期间,债券投资占整个美国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在67%以上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流入美国的资本规模没有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債券投资所占的比重却出现了增加,在最高的2009年流入美国76.6%的资本都是债券投资,说明即便在美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元债券资产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工具。相反的情形出现在美国对外的资本输出结构中从图5可以看出,与流入美国的资本结构恰好相反在美国对外资本輸出的过程中,股权投资是最为主要的形式在年期间,股权投资占美国对外证券投资输出的比重一直在65%左右虽然这一数值在金融危机後有所下滑,但是下滑幅度不大因此,综合图4和图5的情况可以看出,流入美国的资本是风险和收益都相对较小的债券投资而流出美國的资本是风险和收益都相对较高的股权投资。在这样一种资本的双向循环过程中即便不考虑资本流动对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间接收益,单以资本收益率来看美国也有超过10个百分点的资本收益。[

  在金融危机后虽然流入和流出美国的资本虽然在资本规模上出现了一萣程度的变化,但在资本流动结构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资本的持续流动特征以及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不会受到较大冲击,国际資本的双循环流动特征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改变从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短期内相对稳定性。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體系的根本矛盾以及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也不可得到根本的消除。资本主义的长期衰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长期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

  (本课题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后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与我国的应对方略研究”资助。课题参加人员:张宇、邱海平、刘凤义、朱安东、王生升、谢富胜、赵峰、赵勇、孙宗伟、沈尤佳、蔡万焕、冯志轩、马慎萧、等参加了课题的讨论和写作)

声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