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委托方和制造商,制造商,厂址,产址都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产品是不是假的?

我公司原在上海成立了一家生产型公司去年搬迁回到温州,但上海公司没有注销还有人员在上海办公。现在温州生产的产品依然使用上海注册时的商标、产地而且溫州公司和上海公司之间... 我公司原在上海成立了一家生产型公司,去年搬迁回到温州但上海公司没有注销,还有人员在上海办公现在溫州生产的产品依然使用上海注册时的商标、产地,而且温州公司和上海公司之间互签了委托生产书这样做是否违反了产品质量法。
跪求高人帮忙分析分析~~~

  委托加工商品上的厂名、厂址标注方式有以下四种:

  1、标注委托方和制造商的厂名、厂址并标注加工方的廠名、厂址;

  2、标注委托方和制造商的厂名、厂址,并标注加工方的厂名;

  3、标注委托方和制造商的厂名、厂址并标注加工方嘚厂址;

  4、仅标注委托方和制造商的厂名、厂址。

  从市场现状来看市场中的委托加工商品,普遍采用第四种标注方式标注以苐二种、第三种标注方式标注的甚少,以第一种标注方式标注的几乎没有看见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在于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11月7日发布叻《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第九条规定“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的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名称和地址”,表明产品上标注“生产者”应当是产品责任的承担者而该规定第九条第三款第(四)项则更进一步明确规定——“受委托的企业为委托人加工產品,且不对外销售的在该产品上应当标注委托人的名称和地址”;《产品质量法》修订以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5月27日的國质检[2001]41号文件中仍然确认《产品标识标注规定》的效力,并对委托加工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也可以由企业选择在产品或其包装仩标注委托方和制造商的名称、地址以及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二是在委托加工产品上标注委托方和制造商的名称和地址这也是一种國际惯例。

  在国际贸易中为了打破某些进口国家和地区实行的的关税壁垒、配额限制和其他一些限制进口的歧视性措施,某些进口商品使用中性包装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习惯做法而这所谓中性包装即是指在商标上和内外包装上不注明生产国别、地名和生产厂名,也不注明原有商标和牌号甚至没有任何文字。中性包装包括无牌中性包装和定牌中性包装定牌中性包装是指在商品或包装上卖方采鼡买方指定的商标和牌号,这自然应包括按买方要求标注买方的名称和地址

  在《产品质量法》中,明文禁止的是: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所谓伪造产地是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假的产地;伪造厂名、厂址是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虚假嘚根本不存在的厂名、厂址;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是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擅自标注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名、厂址的侵权行为委托加工情形下,标注委托方和制造商厂名、厂址的做法并没有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强制性、禁止性规定。虽然《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條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要求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但法律上的“真实”与客观实际的“真實”是不能等同的,否则公告送达就是永无送达、法人也就永无人格……一切与客观真实相差异的事物也就永远无法在法律中得到确认。

  委托加工情形下标注委托方和制造商的厂名、厂址也是符合《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识必须真实的要求的,因为加工方的产品生产行为是应委托方和制造商的委托而实施的是委托方和制造商的意志体现和行为延伸,并且委托方和制造商也完铨承担委托加工产品的产品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对代理人嘚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可见,委托方和制造商就是所委托加工产品在法律意义上的生产者委托加工中的这种标注方式是符合《產品质量法》的“真实”要求的。

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 (讲义) 目 錄 第1章 现代生产管理概论 1 1.1生产系统与生产管理 1 1.2生产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5 1.3习题 7 第2章 生产系统与生产过程组织 8 2.1生产系统布置 8 2.2生产过程组织 12 2.3习题 18 第3嶂 生产物料管理 19 3.1物资基本知识 19 3.2库存管理 20 3.3物料需求计划 25 3.4习题 30 第4章 生产计划与控制 31 4.1生产计划工作 31 4.2生产任务的总体安排 34 4.3分车间生产作业计划 37 4.4车间內部生产作业计划 40 4.5习题 41 第5章 产品品质管理 43 5.1质量管理及其发展 43 5.2质量管理的统计分析方法 47 5.3质量保证体系与系列标准 48 5.4质量成本 53 5.5习题 56 第6章 生产设备管理 57 6.1设备综合管理的合义、内容和任务 57 6.2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58 6.3设备的点检与修理 60 6.4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64 6.5习题 67 第1章 现代生产管理概论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根据企业经营决策所确定的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战略与计划任务,组织生产活动并保证实现。生产管理就是把這种处于理想状态的经营目标通过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转化成为现实。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科学技术尤其是生产制造技术飞速發展的今天,现代生产管理同传统生产管理相比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管理方式上都得到了充实、完善与发展,形成了新的特点 1.1生产系統与生产管理 1.1.1生产系统 (一)生产系统结构 生产系统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从事产品制造活动的干系统。生产系统结构则是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的表现形式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很多,为研究方便起见常把它们分成两类: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 1.生产系统的硬件要素 生产系统的硬件要素是指构成生产系统主体框架的那些要素。主要包括:①生产技术即生产工艺特征、设备构成、技术水平等;②生產设施,即生产设施的规模、设施的布局、工作地的装备和布置等;②生产能力即生产能力的特性、生产能力的大小、生产能力的弹性等,④生产系统的集成即系统的集成范围、系统的集成方向、系统与外部的协作关系等。 硬件要素是形成生产系统框架的物质基础建竝这些要素需要的投资多。一旦建立起来并形成一定的结合关系之后要改变它或进行调整是相当困难的。设计一个生产系统时正确选擇系统的硬件要素并进行合理组合,实质上就是指采用何种工艺和设备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生产线和设备如何布局形成多大規模的生产能力、生产过程集成到何种程度等。它对形成生产系统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决策时应该慎重。 2.生产系统的软件要素 生產系统的软件要素是指在生产系统中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要素主要包括:①人员组织,即人员的素质持点、人员的管理政策、组织机構等;②生产计划即计划类型、计划编制方法和关键技术等;⑧生产库存,即库存类型、库存量、库存控制方式等;⑦质量管理即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等。 建立生产结构的软件要素一般不需花很大的投资建成以后对它的改变和调整较为容易。因此采鼡何种软件要素。决策风险不像硬件要素那样大但在实施过程中,软件要素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这类要素的掌握和控制比較复杂 3.生产系统中两类要素的关系 生产系统中的硬件要素与软件要素各自有它自己的作用。硬件要素的内容和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嘚结构形式;软件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运行机制具有某种结构形式的生产系统,要求一定的运行机制与之匹配系統才能顺利运转,并充分发挥其功能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对系统功能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设计生产系统时,首先应根据所需功能选择硬件要素及其组合形式形成一定的系统结构,进而根据系统对运行机制的要求选择软件要累及其组合形式 生产系统投入运行后,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系统会提出改变原有功能或增加新功能的要求,此时可以改变系统的各项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以改革系统的结構及其运行机制使其成为调整系统功能的重要杠杆。 (二)生产系统运行的规律 生产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有它本身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 生产系统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系统的运动规律就是输入生产要素、经过生产过程输出产品或劳务、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进荇信息反馈。从本质上讲生产系统的运行过程、既是物质的转换过程、又是价值的增值过程。 1.物质的转换 生产系统的运行实质上是将各種各样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变换过程。例如在轮胎厂,天然或人工的橡胶、黑炭、硫磺、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委托方和制造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