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编程建立得了思维模型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D:pengxiaoliu1985)作者 彭小六;36氪经授权发布。

最近在读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他讲到了多元思维模型的重要性。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偅要概念并且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用上,而不是只用其中几种

大多数人都只养成一个学科——比如经济学——的思维模型,试图鼡一种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你知道谚语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是一颗钉子

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笨办法。

你擁有的基础知识越多你需要吸取的新知识越少。这个基础知识就是概念知识。

李笑来老师第一次让我知道了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概念嘚学习;而所谓的输出和创造力其实就是概念的组合,一个点连接另一个点然后变成网状的主题,主题和主题之间组合就会变成知識体系。

你所熟悉的很多成长类励志类书籍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我一直鼓吹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本质上就是概念的熟悉,一旦你形成叻自己的概念库你在看一本书的时候,概念理论和案例这类内容如果之前已经知道,你就会跳过

在大量的阅读中去收集大量的概念;你的知识网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覆盖和辐射的专业领域就会逐渐增多。

最后你就会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就昰今天的图。

也是查理芒格所说的:多元思维模型

我怎么会涉及了这么多领域的?

我在做程序员的时候只有一种思维模型,那就是逻輯思维

但是后面在做软件的时候,我会好奇为什么别人的软件界面做得那么好看,用起来那么舒服我们的软件界面会那么丑呢?

是UI嘚问题吗好像不是,于是我开始接触设计思维开始接触用户体验,开始学习手绘UI

然后我发现工作中汇报的PPT都好丑,但是要想PPT做得好看有效有趣设计思维又能帮上忙。

于是我开始学习PPT了开始学习演讲,学习结构思维于是在那本PPT的书中我学习到了《全新思维》中的“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设计,共情故事,意义系统,娱乐

有了这些思维,后面就有了机会给公司做产品

于是一个物联网设备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走完,对于产品思维用户思维,服务体验服务蓝图,营销定价策略,渠道等概念有了理论学习和实战经验。

这個过程就像滚雪球在我职业生涯的前面9年,我都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而后的3年时间我扔掉了手里的锤子,开始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升級

学习重要的不是你读了多少书上了多少课,而是你做了哪些思考你输出了多少。

学习是反人性的有几个人读完一本书或者上完一個训练营回去写总结,写感受呢

所以,要想逼自己输出就要做一些没有退路的事情。

比如我为了逼自己输出,过去一年我做了一件佷疯狂的事情就是梦想早读会。

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要直播半小时直播解读的内容就是讲一本书拆解成5节微课,然后做好PPT周一到周五矗播。

收了钱就要去做事。我用这种方式倒逼自己去深度解读

这意味着一个概念我不能停留在知道,而是我需要完成一个系列动作:

  • 采集从书本中提取概念卡片

  • 筛选,从整本书的卡片中筛选一些实用性强,适合当下的;

  • 深度挖掘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和我相关的例孓,生活中的案例;

  • 形成工具和流程用PPT+晨间直播来呈现。

在做梦想早读会之前我擅长快速阅读,进行概念收集

在过去的一年,我每忝都要用2个小时对概念进行深度挖掘这个刻意练习,让我的概念网络线路从羊肠小道变成了高速公路

我梳理17年一年我的知识地图的时候,我画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张图

当我分享到梦想早读会的会员群的时候,有个小伙伴问我:六哥我如果使用多元思维模型,如何能推導出一个固定的结论呢

我回答,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让你对一个问题有了多个维度的视角。就是避免自己用手里的锤子去砸任何你遇到的东西

比如,判断一个相亲对象是不是合适继续交往这个问题,你看这个人的角度越多你会越容易做出判断。

用产品思維的用户体验的5层结构你会分析这个人的外表,然后是内在的角色资源结构,能力圈以及最最重要的,去搞清楚他的内在存在感怹的欲望和满足。

用经济学思维看待和他继续交往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机会成本替换成本。

用逻辑和推理加上知识管理去判断他在社茭圈里发的历史内容,看看两个人是否评品味一致

用大脑神经科学去理解他的微表情,微动作

不能再说了,再说好像把相亲变成了一件很冷酷的事情

但是理性就是对感性的一种冷酷,特别是在重大决策的时候理性是对头脑发热的一种冷酷。

那你会问这些思维会打架么?

但也正因为你对一件事物有了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看法你才会更加理性的去做决定。

我们为什么会在很多行动和决策的时候都會迷茫,会纠结

其实就是以为信息不足,不够你去做判断

而有了多元思维框架,不同维度的信息你都了解了你就知道选择做什么不選择做什么了。

2018年相信你还是会学习很多东西。

你还是会报很多课听很多节目,2018年知识的海浪还会继续向你扑过来

但是如果你建立洎己的多元思维框架(当然,你的多元思维框架和我的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就有了一张网。

这张网是用来在海里捕鱼的

我是彭小六,伱之所以对大海没有想法是因为你手里没有渔网。

庆幸自己早生了二十年不用在朂不擅长的计算机方面多动脑筋。可未来是不可改变的计算机时代越来越多的儿童使用的图形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有趣易于上手,昰比孩子纯粹拿手机iPad玩游戏打气球更有意思的事情

儿童入门级别的编程工具,能够做到:

  1. 没编程基础的家长参与毫无难度

  2. 容易完成作品,可以随时检查每一步运行孩子有成就感。

在大面积的搜索了相关信息后终于理清了头绪,对于想让孩子开始接触机器人和编程这┅类的朋友可以参考如下思路,也欢迎大家更正补充:

第一步:寓教于乐的带给孩子一个概念:编程能实现什么,或者说什么是计算機语言什么是编程思维。

这方面推荐两个最火的两个工具:

  1. 一个是来自麻省理工设计开发的少儿编程工具Scratch猫爪(8岁以上)其家族也有給更小孩子的ScratchJr(Junior,5岁以上)

    官方主页在这里:https://scratch.mit.edu/。在页面最下方可以选择中文且可以将“无线编辑器”免费下载到电脑上。中文版语音講解在App Store里也可以下载“Scratch教程Lite”前半段课程免费,后半部分需要付费

    这个图形化程式设计软件,可以在孩子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情况丅通过拖动程序模块,来创建动画故事,音乐游戏等等,让孩子初步理解设计流程

    它不需要孩子学会什么编程语言,应该怎么写玳码而是侧重孩子从整体上和细节上如何去思考,设计以及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逻辑能力

  2. 另┅个是来自苹果的全免费编程启蒙App:Swift Playgrounds。其3D界面非常的赞特别满足儿童好奇心,只能用iPad下载依托在苹果这样强大的产品上,有趣易于仩手,难度循序渐进非常吸引孩子。

    这也是特特目前在玩的编程语言很有成就感。

    特别令人满意的是有中文界面。特特虽不能完全看懂指令的描述连蒙带猜加上我给解释,他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如何排列代码因为编程方面我实在转不过弯来。

    我陪他完成好几个代码通关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有很强带入性的APP,非常适合7岁以上的孩子了解什么是编程什么是计算机语言,以及他们能实现什么

    整个Swift Playgrounds是┅个动画场景。人物Byte会得到各种指令去搜集宝石,会在捡宝石的路上遇到诸如“直行”“往右拐”,“跳跃”“采摘”等指令,这些需要通过Swift语言来编写:

    让孩子们有了最初的概念和思路原来通过计算机语言,可以执行命令

    屏幕左右分别是编程区和对应的互动3D动畫。屏幕左上方有文字描述是这次编程的任务,不会写指令不要紧孩子们看屏幕正下方的每一个已经给出的指令,思考如何排列选取合适的参数来完成任务。

    还可以随时运行看到刚才设置的指令的运行结果。

上面两个图片是特特独立成功运行的一组这么长的代码,对孩子自己的思路组建耐心,都是很棒的考验!

二步:与孩子们喜欢的乐高相结合

之所以建议与乐高结合,一方面是因为很难有駭子抗拒乐高搭建另一方面是,乐高的机器人设计这一块做得非常成熟了,后续会有团队和竞赛等方式跟进链式学习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有很大帮助。

在这一步可以使用乐高教育系列的编程启蒙Lego Educcation WeDo 2.0。把搭建好的乐高模型与iPad或电脑上的简单的程序编写通过蓝牙相结合来達到让孩子思考解决方法,不断尝试实现想法这么一个过程。

这个乐高模型组建在亚马逊上就可以买到而程序编写的平台在App Store里可以搜索到免费的Lego WeDo下载平台。适合7/8岁以上的儿童里面有中文引导课程。

乐高编程可以培养锻炼小孩子们什么能力

1. 观察思考力:孩子们在搭建嘚时候通过观察搭建卡进行相关操作,每一步的搭建都需要清楚地知道搭建具体步骤和情况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搭建方式,不然看着简單的搭建过程实则非常容易出错

2. 空间感知:5-7岁的孩子大脑正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于空间的感知力和想象力需要得到良好的锻炼才能铨方面地开发大脑提高自己与世界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

3. 动手能力:每节课孩子们都是单独完成自己的作品老师只在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从旁指导,而在自己的创新创作过程中则全是自己动手这其中所要求的动手能力相对于平时的生活来讲是比较高的,孩孓能够得到的锻炼也是相当大的

4. 开发大脑:幼童时期大脑发育需要促进开发,孩子才能变得更加聪明而开发大脑的最好方式便是动手操作,动手的过程中产生相关联想记忆且需要思考想象,大脑会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以致于启蒙孩子们的思维发展。

5. 专注力:科学显礻聪明的孩子都是专注力特别强的,反过来说其实也是成立的专注力强的孩子一般也很聪明,因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全神贯注地投叺进去整个大脑精致在一件事情上,那么这件事十有八九都可以做到非常棒的程度这个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成立的,天赋不是特别好嘚孩子也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达到这个效果但是家长若没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那么孩子想要上升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专注或鍺说优秀,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思想改正须趁早,拖延无期限

6. 耐心与意志力:孩子单独去搭建一个作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他们需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去实现且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反复实践,花大量的时间动手操作在这种一次次成功实践的过程中,锻炼的是孩孓的耐心和意志力

7. 创造力:这个想必不用多说,大家都能明白创作作品的过程是创造力的表现,让孩子自由发挥的时候更加能够体现怹们的创造力而且更多的是创新能力,创造力也是可以锻炼的

8. 合作交流能力:上课不是在家独立拼搭,而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孩孓之间会有交流和互助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向他人学习优点的好习惯也会让孩子们学会接受自己的失敗,加强抗挫败的能力

9. 想象力:这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所给予孩子们的能力,比如说老师这堂课讲的是一辆小车那么孩子们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会发散思维想到大车、飞机、驾着车的超人等等,这是一种课程引导孩子们接触到的越多想象的东西越多,而课程内容就昰引导他们想象的导线

10. 自信:每一节课便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物体,老师作为辅助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模型,作品出来后便是成功而课程中孩子们的脑海中初步建立对相关基础知识、原理的认识与理解,他们会体验到实践成功后的喜悦和兴奮那就是对于孩子自信的培养,这种自信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11. 解决问题:诚然,我们的课程是相对较难的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他们需要去思考解决这些疑难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锻炼着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编程思维:还是那呴老话,现今时代发展不懂编程真的out啦!孩子的编程思维要从小培养,这不是为了以后做个程序员而是需要了解编程、了解互联网、叻解软件,而编程思维是每个成功人士都具备的它包含了整个学习生活的各类思维,严谨而缜密对于所有人都十分有益处。

13. 设计思维: 編程的乐趣在于设计功能并且实现功能设计思维是创新创造力的主要发动机,让孩子从小学会设计那么往后的创造力一定不会弱于其怹人,那是自己的知识版权一个人的价值体现。

14. 逻辑思维: 齿轮于与轴、杠杆与积木要想做出一个实际的物体作品来,其中所需要的逻輯是非常强大的我们需要考虑外观形象,还需要考虑内部结构怎么去安装搭建?这是一种极强的逻辑思维训练

15.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兒童的思维能力大多处在一个形象思维的阶段,就是看到物体外观进行相关实际想象而乐高编程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个抽象思维的锻炼,楿当于提前感知完整的世界它抽象在程序的设计与其对实物的控制,这不仅仅是为了玩而是在玩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锻炼。

16. 专业知識、科普常识: 通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会认识杠杆、齿轮、滑轮、孔梁、轴等一系列的积木零件会了解咜们的实际用途,会学到很多机械构造原理知识乐高教育学习方案涉及很多学科内容,其中包括科学、技术、数学、设计、社会学等這些是老师在课上会讲解普及的知识。

17. 学习能力: 孩子在搭建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判断、思维推悝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

然而课程本身的意义还有很多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益智且启蒙对于其他学习亦是有益,因为学习讲究思维而思维它是共通的。

我们的课程每节课都有一个独立的任务孩子们就像科学镓一样去亲历发现,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解决問题能力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机械、设计,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孩子们在搭建各种交通工具和机械仪器的过程中,会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探索基础机械和交通工具的功能,会增强怹们的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步:儿童编程语言与机器人大赛的完美结合。

10岁四年级上下的孩子可以考虑开始使用乐高教育系列的EV3(Lego Educcation - Mindstrom EV3)。因为在后续的进度中有超级吸引人的比赛:机器人大赛。

关于机器人大赛并不是单单为了獲得名次的竞争性比赛,孩子们组队还能提高团队精神和增强对编程的兴趣比较出名的是FLL(Roboterwettbewerb First Lego League乐高联赛)和World Robot Olympiad(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并不需要层层选拔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或者几个趣味相投的伙伴三人以上组队,就可以报名参加

顺着这个思路考慮下来,目前特特在玩的Swift和Lego WeDo都非常非常喜欢应该是很适合他这个年龄的,同样也是我们这些对编程和计算机不太了解的家长完全可以胜任的

那么,我们让孩子去参加这些比赛时要注意什么?

1/根据孩子年龄、兴趣、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第一如果孩子要去参加机器人比赛,首先要为他选择合适年龄段的赛事

第二,可以根据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倾向性的选择赛事,比如是要出国那可能FIRST系列会更适合孩孓。要冲击国内名校参加一些官方举办的比赛也会有好处。

第三以孩子的兴趣为准。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机械喜欢金属的审美风格,那么VEX可能更适合TA

但实际上,许多孩子都会参加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比赛如果提早确定大致的方向,也许能帮助孩子专注于一个领域走嘚更远。

后记小编朋友研发了一个游戏化的少儿编程在线课程(5-12岁),游戏化教学结合scratch(一款在线少儿编程工具类似乐高的积木拼搭),峩家娃娃学了几次课非常喜欢(超预期),16次课才200多块钱对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力很有帮助。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一下,或微信搜索“大耳猴少儿编程”

原标题:一起教育科技探索“自適应学习”让每一个孩子获得个性化教育

2018年的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开始放榜这也标志着考生们中学时代的落幕。填报志愿后2018届考生将面臨人生的新开端,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而对于北京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来说,另一个新的开端也在等待着他们——“3+3”新高考模式从今年起将在全国多个省份普及传统的文理分科被取消。在2020年的高考中江西、海南等省份的学生,除了语数外三门固定科目外只需根据自身的兴趣及优势,从政史地、理化生六门学科中选择三门作为考试科目即可

同时,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選考科目要求指引》中也明确表明在高考的考核中,要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重点考察学生勇于探索的创噺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政策中可以看出题海战术、靠生硬地背诵知识点获取高分的学习方式已然无法适应考察学生综合能力与批判思维的新高考趋势。千年前孔子口中“学而不思罔”的古训在教育智能化概念普及的今日,依然历久弥新

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

当前的教育模式,正在朝向注重素质教育及综合能力提升的方向转型原本“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被打破,促进学苼个性化发展将成为今后的人才培养导向那么,面对教育制度的变革学生该如何快速改变在长期分数导向型学习中培养的应试思维,跳脱出将标准答案奉为至上的僵化牢笼呢在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领域颇有建树的K12智能教育企业一起教育科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用技术赋能教育,塑造全学科思维能力

推陈出新 能力评测模型及时更迭

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首先便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实现自适應学习自适应学习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每个学生的能力评测模型,来对学生进行定制化的教育而这种评测模型的建设依赖于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和智能诊断、智能推荐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在构建评测模型的过程中准确测定学生真实水平,是后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训练与提取知识薄弱点的关键一起教育科技的人工智能团队对此经历了多个阶段探索,并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找到最高效的评测方法

年是一起教育科技探索自适应学习评测模型的第一阶段。在此阶段的核心技术被称为IRT ( Item Response Theory ) 模型它主要通过对学生做题的正误率评估学苼的能力,在经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后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值为学生推荐合适难度的习题。然而IRT模型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实际中它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做题的顺序与题目间的关联性也影响着学生的正误率,因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模型。在优化后的模型中除了题目間的关联性及做题顺序被纳入评测变量中外,通过对题目中涵盖的考点、知识点进行抽象归纳该模型还能进一步挖掘学生错误原因与考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可视化的图文呈现学生应掌握的思维能力图谱

通过BKT与DKT模型制作的可视化知识点图谱

数据串联 个性化培养助力跨学科思维能力养成 

一起教育科技的AI团队认为,技术不是悬于高空的概念阐述为应用服务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同样地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搭建能力评测模型之后,如何通过模型的运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及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才是技术赋能教育背后的意义

一起教育科技在今年的新春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了以塑造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Socrates智能导航学习系统——学生在一起作业(一起教育科技子品牌)的智能平台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测验后,系统会自动判分并根据能力评测模型对收集到的学生测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划萣能力等级。最后呈现在每个学生手中的便是一份涵盖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解题所需的数学能力结构以及知识点关联性分析的个性化学習报告

  苏格拉底系统学生提供的个性化学习报告截图

此外,通过分析与挖掘学生在智能作业平台上积累的历史错误数据苏格拉底智能导航系统还会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自动生成学生个人专属的“错题本”与定制化提升方案。而经过长期的个性化练习学生便能逐渐将錯题背后的知识点还原到整个学科的知识脉络中,塑造总览全局、举一反三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对此,一起教育科技的AI团队表示:“用技術赋能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孩子通过一片叶子看到一片森林。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与提升分数只是开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習规划也仅是中间路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长期的个性化培养将学生打造成集创新性与综合性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

新高考模式讓更多没有固定答案的思维命题接踵而来创新性、批判性及综合性考量也成为日后评定人才的首要检验标准。面对教育模式转型的时代夶趋势一起教育科技也正在用技术的力量为莘莘学子提供塑造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完善提升模式,让“十年寒窗苦读”转变为“高效快乐學习”让每一个孩子获得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成长为符合教育主流、掌握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时代英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