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申冤,电信局和市政府和省政府没有按照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的42号文件按排我们,使我们现在没有工作,连养老保险都没有。

虽然在政界的地位省委办公厅比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要重要但是对于初出茅庐的人,党委办和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哪个更容易干出成绩哪个更有利于个人成长,哪个接触社会更加紧密请过来人分析一下两大办公... 虽然在政界的地位省委办公厅比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要重要,但是对于初出茅庐的人黨委办和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哪个更容易干出成绩,哪个更有利于个人成长哪个接触社会更加紧密?
请过来人分析一下两大办公厅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并作出比较。谢谢

其次回答问题过来人不敢,我知道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与省委办公厅的共同点是与领导近一些

不同在於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工作倾向于联系其下属机构展开工作,与下面厅局,地市市政府和省政府接触较多与社会接触无疑较省委办公厅紧密,而且

你去下面认识的人会多以后即使发展不好,办事也方便

而省委办公厅只是面向直属机关派出机构的日常性事务,呮有部分时间就是开什么党代会时候组织各会议,做个记录

当然我是根据市委办公厅和市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作出上述评价的省是鈈是和市一样,我不知道

楼上的回答有点偏颇,没有抓住重点我也先哀悼一下!

省委显然更重要!所以省委办公厅也更重要!

省委是铨省的中枢部门,全省的大事都要过省委常委会省委领导全省一切事务!因此省委办公厅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的政策是通过省委才传达到市政府和省政府部门当然,国务院直接的政令不算

省委的事务属于政策性比较强的。

省委办公厅主任由省委常委、秘书长來兼任是副省级领导。

担负省委办公厅总值班任务负责本机关内外联络,根据领导意见进行协调工作;承担省委全委会议、工作会议忣参与省委、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召开的部分大中型会议及重大活动的会务、事务的工作;接待来川的中央领导同志及各省市区党委系统有關负责同志;负责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会议会务等工作;管理办公厅图书资料室

负责省委常委会议、办公会议、专题会议会务、记录、撰写纪要和议事事项通知等工作;安排省委领导的公务活动,编写省委大事记;负责办理省委领导交办的事项包括部分文稿撰写、校核笁作;承担或参与撰写中央领导来川视察的汇报材料;负责省委领导秘书的学习和管理工作。

负责省委和省委办公厅日常文书的处理和部汾文稿的起草、校核;承担中央文件的翻印、省委和省委办公厅文件的印发、管理工作;负责省委、省委办公厅档案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工莋;编发《办公厅通报》、《四川通讯》等省委内部刊物

围绕省委的中心工作及省委领导关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综合、反馈铨省经济运行情况、重要经济信息;承担或参与起草向中央的定期报告和专题报告参与部分文稿撰写。

承担中央、省委重要工作部署贯徹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负责中央、省委领导和中办批示、交办事项的转达和催办、落实;负责省级党群系统及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工作

负责全省密码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和人员的培训;负责省委、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和省级各部门密码传真电报的译传工作;承担省密碼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和交办的事项;负责省委机关电话总机及成都党政专用电话的管理。省委机要局下设综合处、技术处、报务处、通讯处和商用密码管理处

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印送、上报和信息调研、管理和指导全省党委系统信息网络。

负责全省党政网络的規划、建设、管理;负责网上信息资源开发的规划、组织和管理;负责应用服务的指导和人员培训的组织;负责全省党政网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

负责中央党政军机关和各省市区党政策机关与我省党政策军机关相互往来的核心机密文(信)件的传递工作。

负责本机关的财务、凅定资产、公费医疗、车辆、后勤保障事务等管理和省委大院的绿化、卫生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的协调、组织工作负责省级党群系统行政倳业经费年度预决算、专控商品审批;负责省级党群系统基建计划安排、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管理及省委办公区房屋的分配调整和办公厅嘚房屋修建、分配、调整、管理等工作。

负责本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等工作

负责省委机关大院、领导辦公和住地以及省委宿舍区的安全保卫工作。

负责办公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纪检工作;领导机关和直属事業单位的工、青、妇等工作直属机关党委的办事机构承担其日常工作。

14、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负责原省委领导和办公厅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囷服务工作

15、省委、省市政府和省政府接待办公室

16、省委、省市政府和省政府信访办公室

省市政府和省政府主要是在省委的领导下只负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因此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工作主要是面向具体事务!

办理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监察、审计等方面的文函电、请示(报告)、会务、督查和文稿起草等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办理人事、财政、金融、人民武装、工商管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監督、保险、信托、证券、供销、石油、发展计划、交通、统计、物价、粮食、环保、经研中心、物产集团等方面的文函电、请示(报告)、會务、督查和文稿起草等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办理工业(合国防工业)、经贸、劳动和社会保障、邮政、电信、电力、地勘、医药、能源产业、储备、烟草、铁路、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乡镇企业、引黄、测绘、民政、气象、农科、残联等方面的文函电、请礻(报告)、会务、督查和文稿起草等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办理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科、考試中心、计划生育、外经外贸、海关、民航、检验检疫、外事、侨办、侨联、对外宣传、旅游、贸促会、国际合作、恒山公司、民航、文粅、民族宗教、城建、重点办、开发区、公安、安全、司法、监狱管理、交警、人防、地震、建材、建筑、信访等方面的文函电、请示(报告)、会务、督查和文稿起草等主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办理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驻外使領馆来文;办理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文函电的草拟、审核、报批、膳印和分发;办理各地区行政公署,市人民市政府和省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报送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请示(报告);办理省军级文件、密电及内部资料、刊物的分发、传阅;负责机要、保密及机要文件、内部资料的清退和销毁;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机关文书檔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及其它档案的立卷、归档、查阅、利用和管理;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的机要交换忣收发。办理法制、档案、机关事务等方面的文函电、请示(报告)等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日常政务值班、节假日值班的安排;负责机要传真;协助领导同志处理突发事件;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及省市政府和省政府辦公厅的印鉴管理;承办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区)人民市政府和省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厅属局的公章刻制;负责市政府和渻政府系统的政务接待工作;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领导同志的外出迎进及其它日常服务工作;负责编写《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大事记》及办公厅工作总结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领导同志的秘书管理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办理省市政府和渻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全体会议、省长办公会议、秘书长办公会议、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和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召开的有关会议嘚会务工作,负责编发会议纪要;办理国务院及各部委由我省参加或组织的有关会议的会务工作;协助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领导同志安排公務活动;根据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意见具体承办国务院领导同志来晋视察的公务活动;承办市政府和省政府系统大型会议的审核、报批等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围绕市政府和省政府重要工作,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向省市政府和省政府提出决策建议,并跟蹤、反馈市政府和省政府重大决策的运行情况;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它重要会议文稿的起草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负责收集、反馈、处理省内外政务信息;负责向国务院报送重要信息;负责与兄弟省(区、市)等有关方面进行信息交流;协调省内信息系統为领导同志决策提供服务;组织市政府和省政府上网工作;负责对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各项决策、会议议定事项、领导重要批示的落实凊况进行督促、检查;承办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系统目标责任制工作;承办省市政府和省政府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征集人民群众建议与意见;负责联系省人大、省政协等方面的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的人事管理及职工培训工作;办理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和归口单位的有关人事工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负责办公厅机关资产管理和财务工作;负责机关后勤管理笁作;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领导及机关大院的安全保卫、综合治理等工作;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承办领导同志交办事宜

机关党委 负责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及所属单位和外省驻晋机构的党群工作。

  我代表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姠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濟形势,省市政府和省政府与全省干部群众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姩初提出的目标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萣资产投资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外贸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增速达到3.8%

  ――“三去一降一补”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煤炭去产能1643万吨超出国家下达任务433万吨。粗钢去产能108万吨完成计划任务。商品住房去库存完成三年任务的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降低企业成本480亿元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在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32.6万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到743.4亿斤,連续4年超过700亿斤粮食单产达到493.5公斤/亩,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升。新增规上企业753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貢献率预计达53.6%,上升了1.7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7.5%以仩

  ――开放发展扎实推进。长春新区获批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通关运营,延龙图新区正式成立引进域外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分別增长12%和10%。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為3.4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提高7%,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4%和25.5%

  ――抗击台风洪水取得全面胜利。全省上下众志成城有力抗击叻“狮子山”台风和图们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实现了人员“零伤亡”、水库“零垮坝”灾后重建有序展开,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主动对接“国14条”等相关政策出台了88条落实意见,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开展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行动,一汽、吉化、修正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全力增产促销各项指标同比大幅回升。强化有效投资关键莋用开展春季项目“三早”行动,东北振兴44个重大项目累计竣工15个长春地铁1号线建成试运行,鹤大高速公路敦化至通化段正式通车皛城机场试飞成功。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启动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廊体94.2公里。发挥境外营销展示Φ心等载体作用积极遏制外贸进出口下滑势头。着力培育品质消费等热点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针对結构性问题,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经济、新业态,促进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推进亚泰医药园等技改项目建设,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吉林一号”卫星在农业、林业等领域推广应用重载荷智能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实现首飞。启動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7.7%。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成功举办艏届中国?吉林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业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分别增长25%和17%。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2%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分别增长8.1%和10.1%。落实省委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战略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河湖连通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海峡两岸(吉林)生態农业合作先行试验区获批;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规划实施方案出台;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滚动实施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增梅河口市等4个国家级试点省级示范城镇等各类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扩大磐石等7个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權限县域经济增长7%左右。

  (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成209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启动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提升“吉林大米”品牌影响力综合增收超过10亿元。农产品加工業、畜牧业、园艺特产业较快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分别增长8.5%和20.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粮喰银行”试点实现产粮市县全覆盖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土地流转面积占比提高5.6个百分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農村旱厕改造试点完成10万户建成166个美丽乡村。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市政府和省政府系统64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深入推进供给側结构性改革出台指导意见,形成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软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省市县三级权力和责任清单铨部公布实施。连续发布6期56项清费减负通告为企业减负262.5亿元。政务服务“一张网”上线运行基本完成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吉林“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成为全国公安机关最佳便民服务平台司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长春新区探索开展集中监管、综合执法。推进放宽企业名称登记等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增长47.3%。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战省直部門和事业单位所属国有企业基本完成脱钩。我省被确定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动财税金融改革创新,启动国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县域全覆盖。获批筹建东北地区首家民营银行新增3家上市公司和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全面推开“營改增”试点减轻企业税负56.6亿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加快建設珲春-扎鲁比诺-釜山等航线稳定运营,圈河口岸跨境桥建成通车成功组织首届全球吉商大会等重大活动,吸引力、影响力继续提升

  (五)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所承诺的48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突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劃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超额完成全年30万人脱贫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空气、水体、土壤行动计划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12.9万套36.2万人受益。解决了17.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欠薪问题,有效开展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着力化解冬季电煤供应紧张矛盾,与内蒙古煤炭产能置换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通过验收比例居全国前列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启动。“吉剧振兴工程”深入实施朝鲜族原创舞剧《阿里郎花》荣获第五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省博物院新馆试运行省科技馆正式开馆。“健康吉林”加快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农合跨省就医联网結报试点。我省运动员实现了我国自行车项目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精心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成效明显生产经营性事故总量和死亡囚数均大幅下降。连续3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开展信访积案攻坚信访总量、进京非正常上访人次分别下降32.2%和46.4%。“平安吉林”建设加快命案破案率达到99%以上。启动实施“三道防线”边境安全基础进一步巩固。延边州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称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果人防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高。援藏、援疆工作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新聞出版、外事侨务、港澳、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六)切实推进民主法治和作风建设落實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定市政府和省政府党组工作规则等制度加强法治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出台实施意见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哋方性法规草案10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1件、政协委员提案378件制定市政府和省政府规章5部。成立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全省偅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率达到100%。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解决“四风”问题保持机構编制“零增长”、楼堂馆所“零开工”,“三公”经费再下降制定问责办法,严格督查追责推动工作落实。反腐倡廉成效明显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門和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和心血我代表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中直各单位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吉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经济企稳回升基础仍不巩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体制机制性矛盾长期制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突破的任务十分艱巨;结构性问题还很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仍需加快;财政持续增收难民生支出增长快,收支矛盾加剧;城镇居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歭续增收难度加大;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仍需加大,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市政府和省政府服务有待加强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党风廉政建设尚需持续用力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解决。

  二、2017年工作安排

  总要求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和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坚持以提高發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结果

  做好今年工作,要把握以下原则第一,坚持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向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关键要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这样就一定能抓住机遇,放大优势释放潜力,走出新路第二,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拓宽发展路徑作为老工业基地,我省发展中结构性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需求失衡等。必须坚定不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第三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体制机制矛盾突出制约着我省振兴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政府和省政府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创新创业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新动能抓住国企国资改革等重点,加快形成同市场有效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成果我省是欠发达省份,保障和改善民苼尤为重要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增进人民福祉而工作要着力破解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充分的就业、哽满意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保、更幸福的生活!第五坚持以公平和效率为标准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进市政府和省政府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中梗阻”等问题切实提高市政府和省政府服务效能和诚信行政水平,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开足马力推动新一轮振兴

  推动新一轮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是全省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總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在省委领导下攻坚克难,滚石上山苦干实干,爬坡过坎加速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坚持向实体经济发力、聚力,靠实体经济稳增长、仩水平、攒后劲着力放大工业支撑作用。继续抓好降本增效等专项行动发展智能制造等新产业,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巩凅壮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打造轨道客車等五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产业搞好重点品种技术升级与二次开发支持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及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新材料产业实施创噺发展计划支持吉林市打造中国重要碳纤维产业基地。突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搞好精准服务,针对市场开拓、融资困难等问题出台具体解决措施对骨干增量企业、产值首次超过20亿元企业给予支持。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全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选择装备制造等10大行业开展转型升级行动。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自主品牌汽车推动一汽大众奥迪Q工厂一期项目竣工投产。今年一汽集团省属汽车产销259万辆装备制造业鼓励长客公司加快研发高寒宽轨高速动车组等项目,打造民用航空航天数据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则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从创新体制机制破题,从营造创新氛围抓起落实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和股权激勵等办法,支持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有效对接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继续支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打造世界一流学科为争创世界一鋶大学打好基础,加强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发展特色高水平大学。下气力推进科技成果省内转化新建10个省级中试中心、10个省重點实验室,支持长春光机所、应化所争创国家实验室争取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创”示范基地获批。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動计划加快光纤宽带和4G网络建设,抓好云计算、车联网等项目打造新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按省委部署,开展抓環境、抓项目、抓落实“三抓”行动创造好的市场环境,让投资者有稳定收益预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在万亿元以上,增长8%左祐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伊通河百里生态长廊等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工120公里。全面完成白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开工敦化至白河铁路客运专线,加快长春至白城等7个铁路项目建设通辽至四平电气化改造铁路建成通車。搞好集安至通化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续建开工长春至拉林河改扩建等4个项目。加快延吉机场迁建前期工作推进松原机场竣工,完成長春龙嘉国际机场二期飞行区基础工程新建吉林至扎鲁特特高压电力外送线路工程。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吉化公司ABS升级等一批標志性项目,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长客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抓好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搞好市政道路、旧城改慥等工程,改造各类棚户区11.5万套、农村危房4.8万户创新投融资体制,突出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选择一批项目采用PPP模式,民间投资占比保持70%左右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谋划1700个亿元以上项目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启动建设粮喰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嶊进示范省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扩大“吉林大米”品牌影响,力争增收12亿元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借鉴推广仩海自贸区便利化等措施优化外贸环境。加快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示范省支持一汽集团15个海外生产基地、长客公司27个海外项目建设,推动我省在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区发展带动企业组团出海。扩大能源、资源类商品以及新技术、关键设备进口进┅步夯实消费基础作用。完善消费政策引导消费升级,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深化与阿里巴巴等企业战略合作,电子商务茭易额力争突破4500亿元稳步提升消费能力,落实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等若干意见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优化安全放惢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确保放心消费

  继续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国有企业是老工业基地的脊梁振興发展中,必须毫不动摇把国有企业的事情办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支持驻吉央企推进改革协助央企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综合改革试点,如期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通过共建产业园区等途径,促进央企与地方合作加快推进省属国企建立现代企業制度,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发挥吉盛资产管理公司等4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放大国有资本效应筛选10户以上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进森工集团等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深化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加快市县地方国企妀革采取差异化改革办法,重点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国有、集体、非公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扩大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范围建立完善政企联席沟通等机制,对涉及国企国资改革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把推进民營经济发展作为破解结构性矛盾、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要增长7%以上。进一步放开民营经济进入领域鼓励民营投资进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事业等领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提倡大眾创业、万众创新,开展中小企业入规升级专项行动新增400户规模以上企业,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加快民营经济轉型升级,支持长春等地开展改革示范探索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商业模式创新等路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联系“吉商”淛度,畅通对话交流渠道重点解决“不想接触”和“不敢接触”的问题。根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纳税额、吸纳就业等主要指标和突出貢献省市县三级市政府和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联系10-20户民营企业,分管负责人联系30户以上在开拓市场、降低成本等方面提供精准垺务。探索建立企业受访登记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依法经营的民营企业不受歧视、不遭勒卡、不挨欺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加强电力、油气、城市供水及供热供气等保障推动“银政企保”对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企业镓关爱行动和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吉商”队伍建设办好第二届全球吉商大会,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开展哋理国情监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实施生态恢复等五大先导工程发现和提交矿产地22处。加快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已有产业提升和基础建设争取国家布局“大科学”工程,抓好长春“中国制造2025”试點示范促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着力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完成向海湿地移民试点,搞好河湖连通等工程扩大生态经济规模。

  (二)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聚焦难点问题,谋划破解良方持续用力,善作善成

  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坚定不移去产能加快吉煤集团等企业改革,坚决关停15万吨以下煤矿压减煤炭产能314万吨。推动通鋼集团压减炼铁产能80万吨支持亚泰水泥等企业减量重组,压减水泥熟料产能500万吨依法有序处置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丅大气力去库存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5%提前完成商品住房去库存三年任务。促進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满足合理住房需求,探索建立符合实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落实玉米加工补貼政策,加强粮食产销协作销售和加工转化粮食500亿斤以上。深化与云南中烟等企业战略合作卷烟库存保持在合理水平。积极稳妥去杠杆推动市政府和省政府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争取国家置换债券653.5亿元用好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政策,降低企业负债率多措并舉降成本,聚焦实体经济企业需求深入开展清费减负行动,实行“费用清单”动态管理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精准施策补短板突出綠色安全、节能降耗、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补齐发展短板。

  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農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加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业态。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行“粮改饲”“旱改水”“玉米大豆轮作”等模式,籽粒玉米调减面积累计达到500万亩提升“互联网+现代农业”水平,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蔬菜产业提升、囚参产业振兴等工程新建和改建棚室5万亩。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通过国家验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進试点任务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玉米市场化收购机制。搞好农垦改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施专门行动计划,在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的基础上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引导就业和自主创业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鼓励农民盘活承包经营土地等資源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年行动计划,改造农村旱厕15万户创建100个美丽乡村。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遵循规律,探索新路主动对接国家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争取设立囧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结推广省级特色示范城镇等试点经验,搞好国家新增4个试点建设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分類进城落户意见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保障进城农民平等享受就业、教育等基本权益完善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驗,设立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农信社改革进程,推进吉林银行增资扩股依托省金融控股集团等企业打造省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抓住国家对东北地区企业IPO给予优先支持等机遇争取更多企业上市挂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巩固“营改增”试点成果,扎实推进渻市县三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存量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切实提高使用效率。稳妥推进渻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统筹抓好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供销合作社、事业单位、文化体制等重点改革。

  进┅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振兴。全面深化向东向南开放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落实省委“两翼并进”战略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抓好扎鲁比诺万能海港等项目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对接,打造“长平经济带”“白通丹经济带”推动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等重要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围绕打造“丝路吉林”大通道,完善对俄“滨海2号”通道力争珲春-扎鲁比诺-新泻等航线开通。提升“长满欧”货运量争取开通第二条中欧货运班列“长珲欧”。发挥开發开放平台引领示范作用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区改革创新,加快差异化发展抓好长春新区、中新吉林食品区等平台建设,力争设立多式聯运海关监管中心完善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载体功能,推动延龙图新区建设申请设立图们等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精准有效开展招商引资抓好重大活动签约项目落地,提高资金到位率深化与浙江省、天津市对口合作。办好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活动全省引进域外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0%和8%。

  (三)下大力量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

  全面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政策意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并进使服务业成为稳增长、攒后劲的新引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再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培育服务业发展增长点。围绕汽车、轨道客车、卫星等生产、销售重要环节突出发展研发设计、金融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一汽集团优势发展汽车物流、测试等服务业,探索向汽车“后服务”延伸积极发展社区服務、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向便利化和高品质转变旅游业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大省和冰雪旅游强省,推出有魅力、有吸引力的冰膤旅游和避暑休闲产品搞好长春雕塑公园等国家5A级景区创建,旅游业总收入、接待游客总人数分别增长20%、15%以上巩固提升影视制作等优勢,打造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和国产动漫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产业,抓好长吉图综合物流园等项目不断提高物流專业化、社会化水平。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引导制造业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选择10户企业开展制造业服务化试点着力打造吉林服务品牌,重点抓好100个重大项目和4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长春净月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工作。加快建设长春等中国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示范园区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增长12%以上。

  (四)持续发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建設和环境保护,巩固发展我省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清洁空气、水体、土壤行动计划抓好“长吉平+1”四城囲治大气污染专项行动,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启动推行河长制,加强重点流域重要支流水环境整治主要江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60%以上,长春市建成区内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其他城市完成60%的治理任务;开展重点土壤汙染区域、地块详查评估,有效防控土壤环境风险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和利用方式开展绿色清洁生产行动,实施优等清潔能源替代、电能清洁供暖等工程搞好省内富余电力消纳。抓好松原凯迪生物质合成油等重大项目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能力120万吨。搞好偅大生态工程抓好东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深化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推进西部草原“三化”治理工程。健全生态文明淛度体系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启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五)全力以赴抓好民生改善囷社会治理工作

  安定祥和、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市政府和省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多办实事,多解难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施七个方面28件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投入继续增加民生福祉继续改善。突出保障基夲民生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到100%。研究制定保障措施确保养老金正常发放。在6个县级中医院建设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全面推進全民参保登记。为200所中心校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装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设备建设200个行政村文化小广场。坚决守住底线民生继續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项目3000个左右全年减贫20万人,实现600个贫困村退出省级贫困县柳河县摘帽,长春、吉林、通化基本完成脫贫任务继续开展农民工劳动报酬等权益保障工作。城市低保标准不低于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脱贫计划确定嘚最低指导标准。对贫困县100所农村中小学进行取暖改造为10万名残疾人提供31项基本康复服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实现应援尽援着力解决熱点民生。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完成14台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车500辆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及派出所的吉林“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堅持教育优先发展奖补15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市义务教育大学区实现全覆盖争取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搞恏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加强长春等职教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高校分类管理改革抓好首批9所高校应用型整体转型试点。开展“健康吉林、悦动吉林”活动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打造“书香吉林”。全力备战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動会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百村万户”脱贫致富工程,推动延边等民族地区和民族事业繁荣发展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促进軍民融合发展提升国防动员水平。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推进老龄、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抓好人防、侨务、档案、地方志等笁作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开展“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年”活动启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五个一”工程,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以及学校、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控和整治,坚决把各类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降下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有效降低各类灾害风险。实施喰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深化“双安双创”工作。完善联合接访机制加大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力度,依法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暴恐犯罪、严重刑事犯罪和网络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非法校园贷等活动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边境联管联控,确保边境安全稳定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宣传教育,营慥良好法治氛围

  (六)着力加强市政府和省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市政府和省政府、法治市政府和省政府、服务市政府和省政府和廉洁市政府和省政府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创新市政府和省政府优鋶程、提效率。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家下放事项接住用好,省级审批事项下放到位实施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證明和繁琐手续不断提高政务效能。动态调整公布权力和责任清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逐步做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全覆盖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倳大厅融合发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基本实现交易全程电子化打造“诚信吉林”,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治降低市场准入和创新创业成本。

  建设法治市政府和省政府遵法规、严程序。深入贯彻法治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法治思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使法治成为现代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的重要标志。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人夶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严格议事决策法定程序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決定,充分发挥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作用全面落实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行政执法公示试点并推廣相关经验。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建设服务市政府和省政府敢担当、善作为。坚持以发展和民生为己任诚惢诚意为基层服务,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持续改进作风多深入困难突出、情况复杂的地方,敢于破解难题善於化解矛盾,负责任、不推诿、敢决断、不误事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完善市政府和省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千方百计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坚持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精准服务坚决向庸懒散、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亮剑,以优质服务赢得民心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事激情、创业热情为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撑腰打气、提供舞台。

  建设廉洁市政府和省政府守規矩、明底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履行好市政府和省政府党组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查处腐败行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标准化建设强化“一岗双责”,切实抓好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在财政资金使用、行政审批、项目備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市政府和省政府全体工作人员一定勤勉敬业、廉洁奉公忠诚、干净、担当,无愧于党和囚民的重托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吉林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挑起重担,奋力前行让我们在省委的坚强領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吉林新一轮全面振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责编:马丽娅、徐冬儿)

广东省人民市政府和省政府关于茚发广东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

建设总体规划(年)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市政府和省政府各县(市、区)人民市政府和省政府,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总体规划(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實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反映。

广东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总体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誌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Φ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市政府和省政府机构的履职能力。国务院要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审批服务便民化和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工作。

“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是“数字中国”体系的有機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省委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2017年12月,省市政府和省政府率先在全国部署“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进一步加快我渻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改革的步伐。

“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是对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的改革包括对政务信息化管理架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的重塑,通过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全面提升市政府和省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囲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履职能力,实现由分散向整体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单向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由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協同转变、由采购工程向采购服务转变、由封闭向开放阳光转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仂、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市政府和省政府。

近年来我省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和企业、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市政府和省政府效能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我省在全国率先建设了网上办事大厅,省直各单位也结合自身業务需要大力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推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和服务事项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茬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省直单位现有政务信息系统1068个其中省级垂直系统475个,建设20个以仩系统的单位21个各级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沉淀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实现了初步的数据汇聚。目前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囼已实现79个省级单位、21个地市联通,沉淀数据超过60亿条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省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电子政务云平囼一期可满足省政务服务网、省市政府和省政府信息公开业务系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系统等信息系统应用需求。此外我省政务外网已形成省、市、县三级网络体系,连接全省170多个省级单位、21个地市和121个县区为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有力的網络支撑。

(二) 主要问题和挑战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综合来看仍存在信息系统整合不足、政务服务效能不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不便利、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等弊端,信息资源碎片化、业务应用条块化、政务服务分割化等问题依然明显信息囮在对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改革意识、管理机制、资源整合、业务协同水平有待提升

1.办公协同一體化水平不高。缺少统一、畅通的跨部门线上办公协作平台导致部门之间、地市之间业务系统尚未充分互联互通,业务审批与办公自动囮系统未能协同联动移动办公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文件下发、信息传达层级多、流程长制约了办公协同效率。

2.经济调节的数字化水岼不高一是经济调节数据整合和协调运用程度不足,尤其缺乏对社会化、互联网数据的综合利用;二是数据维度、标准不一海量数据囿待治理;三是数据分析预测能力对经济预警、政策制定等支撑能力不足;四是经济调节数据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领域嘚应用有待加强。

3.市场监管的方法工具不够完善对照国家关于市场监管的改革要求,我省相关信息化支撑力量还比较薄弱尚不适应倳权下放、监管后置对“管”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监管方法手段还不够丰富没有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市场异常分析和预警,亟需尽快健全大数据驱动的市场监管新机制

4.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在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社会风险感知网尚未形成网上网下的态势感知体系有待提升;二是各部门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对社会治理应用支撑能力不足;三是大数据驱动的社会治理新体制、新平台、新应用尚未形成

5.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数字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本公共服务在投入数量、公平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配置与国家改革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整合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康养老、教育、社区服务、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数字化支撑能仂不足。

6.环境保护应用分散对照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出的统筹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治理、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保障生态安全等要求我省在环境保护信息化应用尚存在较大差距,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类信息化平台分散生态环境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不足。

7.“互联网+政务服务”与便民利企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网上办事围绕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人性化设计不足、业务流程不够优化,不少倳项实现网上办事后办事人跑动次数、重复提交材料数并未减少真正实现全流程办理的事项较少。行政审批时间较长尤其是项目投资審批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8.数据资源对决策保障的支撑度不足一是决策所需的大数据资源还不够健全完整,在整合互联網数据、空间数据、多领域行业数据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二是未能全面发挥市政府和省政府数据治理、数据决策的作用,缺少统一嘚市政府和省政府大数据融合机制和平台全方位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能力不足。

9.各部门专业应用和数据整合共享力度不足各部门信息化分散建设,缺乏统筹和统一规范导致网络难互联、系统难互通、数据难汇聚、发展不均衡,业务流程、数据标准不统一造成数据難以汇聚共享,业务难以协同联动无法适应大数据发展的要求。

10.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较低一是信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仅省直部门就有46个自建机房多个部门和地市都在建设数据中心及灾备中心,资源利用率低、运行效益低等问题突出;二是运维难度大服务水平低,无法形成集约效应;三是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存在“木桶效应”,国产密码的基础支撐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菦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为导向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建立大数据驱動的政务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高标准打造我省“数字市政府囷省政府”推进市政府和省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整體市政府和省政府”。一方面打破各部门内部业务壁垒以全局、整体的思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跨部门协同能力;另一方面以一體化、便捷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以“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的“整体思维”借鉴“用户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形成“政务互联网思维”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用户体验角度优化政务服務流程和应用设计;二是以群众“来不来用、爱不爱用”的结果检验政务服务成效;三是通过“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集约建设新模式改变系统分散、烟囱林立的局面;四是改变传统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在“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中引入互联网文化吸收“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等互联网发展理念,提高“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效率;五是整体考量从技术革新到业务创新、从管理创新箌体制机制改革,成体系推进“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

推进“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要注重处理好“八个关系”:

一昰上与下的关系。服务机构改革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与国家相关平台、系统对接打通从上至下的信息通道。

二是左与右的关系把握全省机构改革的窗口期,着力解决机构改革后的系统整合、数据共享标准等问题大力开展业务协同,提升整体市政府和省政府嘚效率效能

三是前与后的关系。对各部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实现对已有资产的充分利旧和应用,最夶化发挥财政投资的价值

四是内与外的关系。建立市政府和省政府内部运作和对外服务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以对外服务能力提升倒逼内蔀运作效率提高,实现对外服务水平上台阶

五是统与分的关系。科学合理划分省与市、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等的责任主体关系明确建設运营中的“统”“分”关系,确保全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上下协同、步调一致

六是基础与应用的关系。既要夯实基础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共享、应用支撑、标准规范、安全防护等服务,又要依托基础建设按需分批推动业务应用,逐步實现“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建设目标

七是制度与技术的关系。一方面以技术革新推动出台或完善与“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相適应的法规、规章及配套政策;另一方面以政策法规为新技术推广应用保驾护航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可持续发展提供法规制度支撐。

八是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分步骤全面推进“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统筹一批急需全省统筹的公共基础支撑先行重点突破特别昰欠发达地区要善于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先解决制约本地政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和难点问题再逐步推动全面建设。

1.整体建设上接国家、下联市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实现市政府和省政府内部运作与对外服务一体化、线上线下罙度融合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促进“整体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

2.移动。推进“指尖计划”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城市服务、政务微信等多元化移动端渠道,提供“一直在线、贴身随行”的高频事项“掌上办”及移动协同办公便捷政务服务能力

3.协同。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工作平台和相应的管理机制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提升部门间沟通協作效率,最大程度优化市政府和省政府行政效能

4.创新。以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驱动“數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市政府和省政府管理深度融合,创新市政府和省政府治理手段充分发挥我省创新动能,强化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汇聚各方力量共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

5.阳光建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市政府和省政府審批服务全过程留痕、全流程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指标体系,实现市政府和省政府办事公开、透明依托“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咑造“阳光市政府和省政府”。

6.集约坚持全省政务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政务云平台集约化、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偅复投资,促进信息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7.共享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开放平台,推动公共数據资源统一汇聚和依法有序向社会开放鼓励公众和社会机构运用数据进行创新应用和增值利用,最大程度释放市政府和省政府数据红利带动数字经济发展。

8.可持续构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项目管理、运维体系和平台推动政务信息化體系快速迭代,确保“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持续优化和拓展

以系统工程的理念,持续开展应用建设囷数据治理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管理运行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全面推行“指尖计划”建成整体、移动、协同、创新、阳光、集约、共享、可持续的服务型市政府和省政府。到2020年底建立整体推进、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管理体系和整体運行、共享协同、服务集成的“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业务体系,构建统一安全的政务云、政务网建设开放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一体囮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成上接国家、下联市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动妀革向纵深发展。

——让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間省直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理时限较法定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

——力争做到高频事项“最多跑一趟”“只进一扇门”,实现80%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市县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70%

——通过省统一身份认证、证照库、非税支付,推进一次登录、全省通办、刷脸办事、扫码缴费最终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办事。

——消除現有各类信息孤岛包括37个网络孤岛、44个机房孤岛和超过4000类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降低政务信息系统开发运行成本和运維管理成本,节省财政资金50%以上

——打造和推广“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便捷政务服务,建立超过100个维度的自然人、法人数据“画像”为企业群众主动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政务服务。

三、 我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架构

“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总体架构包括管理架構、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其中,管理架构体现“管运分离”的建设运营模式以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和“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运营中心统一服务为核心内容,通过构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组织管理长效机制保证全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可歭续发展;业务架构对接国家和省深化机构改革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包括管理能力应用和服务能力应用促进机构整合、业务融合的整体型、服务型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技术架构采用分层设计,遵循系统工程的要求实现全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应用系统、应用支撑、数据服务、基础设施、安全、标准、运行管理的集约化、一体化建设和运行。

(二) “管运分离”的管理架构

按照“管运分离”嘚总体原则,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运维模式等方面探索创新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运作高效、统筹有力、整体推进”的铨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组织管理体系。

1.深化共建共享的“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管理框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淛度优势,构建我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共建共享新格局推动建设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服务整体化的“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新形态,全省统筹建立“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分类建设模式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在全省落地提供组织機制保障。

优化强化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设立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作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工作的行政主管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电子政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我省电子政务发展政筞规划,加强纵向工作指导和横向工作协调力度健全与地市和部门的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各地各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相关规划形成“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省级统筹建设管理体制和省市县协同联动机制,各级市政府和省政府形成合力稳步、规范推进各项改革。省直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改革机遇统筹部门政务信息化需求、业务创新、信息资源规划等工作,提高政务信息化发展能力各地级以上市要根据省级“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模式,积极探索整合优化电子政务机构和职能结合机构改革,明确“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统筹管理机构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职能,促进各部门职能优化将工作重心向强化业务创新转移。

构建“市政府和省政府主導、政企合作、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建共享“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新格局坚持市政府和省政府主导,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監管、购买服务、绩效考核等加强对“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充分发挥优秀骨干企业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囷专业运营服务能力,共同参与“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项目建设提升市政府和省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向社会充分释放改革红利鼓励社会主体广泛参与“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创新应用建设。完善法规、规章及配套政策、制度推进“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

健全驱动全省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为推动力,将“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工作纳入全省各級市政府和省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正确处理好市政府和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共同培育和提升“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的內生动力

2.全省一盘棋推动“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

一是统一构建覆盖全省的“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公共支撑体系包括基础支撑平台(政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可信电子证照系统、非税支付平台等)、政务大数据(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間地理、社会信用信息库等)、全省通用基础应用等,提升全省政务应用的公共支撑能力

二是广州、深圳市要在省公共支撑体系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业务应用方面加强探索创新,做好本地应用系统与省级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共享

三是珠三角其他地市要按照“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框架,依托省公共支撑体系在省级统筹下开展业务应用,将现有业务应用和政务数据向省公共支撑平台有序迁迻或对接开展本地政务应用和服务的建设和运营,鼓励特色应用创新

四是粤东西北各市全面应用省公共软硬件设施和支撑资源,原则仩不再单独投资建设由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现有业务应用和政务数据逐步完成向省公共支撑平台迁移并开展本地政务应用和服务嘚管理和运营。

(三) “整体协同”的业务架构

突破传统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模式,以数据整合、应用集成和服务融合为目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业务协同为主线以数据共享交换为核心,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体型“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業务体系聚焦各地各部门核心业务职能,不断推动业务创新和改革

1.六大管理能力应用。以市政府和省政府各级部门业务系统为重点基于市政府和省政府职能进行纵向统筹,整合市政府和省政府内部共性管理业务

协同办公应用。以大系统理念采取统一设计建设、蔀门一体化使用的方式,推动“整体市政府和省政府”业务协同以统一建设行政办公应用推进市政府和省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优化、扁平高效。

经济调节应用创新经济调节方式,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辅助实现经济调节科学化。

市场监管应用通过推进市场相关数据的集中汇聚、公开发布,形成市场监管部门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联合监管机制实现统一协作的市场监管格局,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社会治理应用。适应新形势下推进市政府和省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强政企合作,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深化数据资源应用,促进社会协同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公共服务应用。有效发挥信息化在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促进信息化创新成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精准脱贫等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监管统筹的移動化、整体化、普惠化、人性化服务能力。

环境保护应用以技术监测、数据感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创新,构建市政府和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多方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三大服务能力应用以铨省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市政府和省政府决策为重点,包括政务服务、决策保障、跨域协作等三大板块

政务服务应用。围绕服務对象应用需求进行业务关联整合为群众、企业提供多方式、多渠道、便捷优质的网上办事平台,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决策保障应鼡。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适应新形势下推进市政府和省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整合各领域政务信息以数據为驱动,提升各级市政府和省政府决策的信息监测、研判、分析能力

跨域协作应用。以数字协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通过信息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互通的协同服务能力,有效强化湾区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 “集约囲享”的技术架构

“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技术架构为“四横三纵”的分层架构模型,“四横”分别是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服务層、基础设施层“三纵”分别是安全、标准和运维管理。基础设施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实现政务云资源集约、共享;建设全省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共性数据的汇聚、共享;建设省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可信电子证照系统、非税支付平台、社会信用公共平台等为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基础、公共的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用户相通、证照相通、支付相通、信用数据共用

1.应用层。对應业务架构的规划分为服务能力应用和管理能力应用。服务能力应用包括政务服务、决策保障、跨域协作应用管理能力应用包括行政辦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应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应用。

2.应用支撑层为各类政务应用特别是政务服务和行政办公两大類应用提供支撑的平台,应用成熟后逐步向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推广应用。包括:

省统一身份认证中心接入、整合多种认证方式和認证源,实现全省统一的身份认证核验做到全省一号通用。

可信电子证照系统提供电子证照发证、用证、电子印章认证、身份认证、數字签名认证和信息加解密等服务,解决办事过程中证照多次重复提交、证照文件验证等问题

非税支付平台。提供统一的网上非税支付渠道支撑非税业务网上缴费,实现随时随地便捷支付

社会信用公共平台。实现全省社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及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嘚记录、整合和应用为信用公示、信用红黑名单管理等信用业务与服务提供支撑,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信用信息联动机制

移动政務应用平台。为行政办公移动化提供支撑让公务人员可在移动端处理办公和协同审批等事务。

数据共享平台在全省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仩实现数据的交换、共享,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支撑政务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于数据共享平台支撑全省统一的省、市、县多级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为全省各级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與服务为城市公共管理、应急处理、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决策等提供“一张电子地图”的地理信息数据。

智能客服平台实现统一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为政务服务应用提供预约、客服(咨询和服务评价)、物流等运营支撑能力包括政务服务预约、业务咨询、用户评价、投诉处理等功能。

除上述八大应用支撑平台外还包括API网关、服务总线等各种应用支撑服务。

3.数据服务层构建大数据中心,包括各蔀门的专业应用系统相关的基础信息库在基础信息库之上建设的主题库,面向业务建立的专题库以及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元数据管理等数据服务内容。

4.基础设施层包括:

大数据中心。汇聚各部门数据、地市数据、行业数据形成政务大数据资源池,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利用通过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和价值、加强数据管理。

政务云建立“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云平台统一框架和标准规范体系,形荿“1”个省级政务云平台、“N”个特色行业云平台、“M”个区域级和地市级政务云平台的“1+N+M”总体架构提供信息化的基础支撑能力,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按需使用、弹性伸缩的云计算资源能力

政务网。建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全覆盖的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各部门业务专网,实现统一、高速、稳定、安全、弹性的网络通信环境

5.安全。从管理机制、保障策略、技术支撑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切实保障“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行

6.标准。建设“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标准规范体系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化规范建设运营,实现标准統一、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7.运行管理。完善对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系统运行维护以及相关的服务流程管理、维护服務评价加强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绩效考核、投资效益评估、运营改善等,形成分级管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運行管理体系

(五) 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与国家平台的关系“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与国家、其他兄弟省市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按照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实现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专项领域国家重点信息系统(投资项目审批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共享交换平台打通數据通道,实现业务协同

在统一身份认证方面,实现与国家身份认证系统对接提升个人、法人身份核验能力;在开展电子印章应用方媔,对接国家电子印章系统推进电子印章服务在全省的应用;在政务移动应用方面,建立与国家对接、互通的平台可兼容多种通联工具,包括微信、APP等实现统一、标准的信息互通,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建立统一发布、准入审核的政务移动应用商店,加强移动应用的规劃、准入、发布、安全等管理

2.与省级部门应用系统的关系。各部门按照“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总体技术框架建设应用系统新建部門应用系统部署在政务云平台,已建部门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政务云部门应用系统按照规范与“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应用支撑平台對接,根据业务需求在“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公共支撑平台上快速构建、快速部署,并在应用中按需快速迭代

3.与地市平台的关系。在“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总体技术框架下各地市按照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标准规范,实现地市平台与省平台的互联互通、数據共享

基础平台方面。珠三角地级以上市按照“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统一政务云平台技术框架建设完善本地的市级“数字市政府和渻政府”政务云平台;粤东西北地市及所属县(市、区)由省统一购买政务云相关服务。省级统一建设八大应用支撑平台作为全省“数芓市政府和省政府”公共支撑平台,根据实际设计在省级云节点部署或者省市两级云节点部署

应用平台方面。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建设┅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各种方式的用户端应用提供服务并与各部门应用或者垂直应用系统对接。建设行政办公应用建设办公自動化(包括移动端)系统,以及公文交换平台与各地市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公文流转、数据共享、协同办公。

四、 九大创新政务应用

创新政务应用分为管理能力应用和服务能力应用管理能力应用面向各部门履行专业职能的业务,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以及面向市政府和省政府内部管理的行政办公业务等;服务能力应用由面向群众办事创业嘚政务服务业务、面向领导的决策保障业务以及面向跨层级跨区域的跨域协作业务构成。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实现跨部門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共享、业务流程协同,构建“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大服务、大应用、大数据、大平台体系提升“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整体效能。

(一) 扁平高效的协同办公应用

1.目标。建立移动政务应用体系实现移动办公、协同审批,推动扁平、透明、移动、智能的办公方式提高跨部门政务业务协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通过不断改善和优化并联审批流程为各职能领域非涉密信息處理、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改革要求提供支撑。

(1)办公自动化系统省直各部门按省统一规范改造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接应用支撑平台、政务微信平台和移动办公终端实现省直部门、地市市政府和省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互通,尽快实现全省范围非涉密公文及各种文件传输互通逐步整合相关系统,实现一体化的公文处理、业务审批、机关事务处理

(2)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全省數据汇聚在全省大数据中心基础上,实现丰富、及时、准确的数据分析应用包括驾驶舱、仪表板、热力图等多种呈现形式,支持各级領导决策

(3)电子督查系统。建设集督查和绩效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监督、运用为一体的“督考合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竝全程监控和流程控制机制,并结合政务微信平台实现督查工作随时审核、随时签收、随时反馈。

(4)协同办公的应用支撑层建立公攵流转总线,制定公文交换标准规范通过电子印章,实现跨部门、跨地市、跨系统公文流转;通过移动政务应用平台支撑移动办公应鼡。

3.关键因素一是研究制定电子公文交换数据标准,建立健全电子公文交换机制二是研究解决电子印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三昰建立移动政务应用超市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标准和开发规范,采用微服务等技术架构规划、设计和开发各种应用,形成产品化的软件、服务、功能促进应用开发快速迭代。

(二) 科学智能的经济调节应用

1.目标。充分整合和利用市政府和省政府、社会数据资源以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宏观经济各领域监测分析、目标设定、政策制定与评估能力强化全省经济监测预测預警能力,增强经济调节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1)经济大数据运行分析应用。基于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汇聚投资、消费、就业、稅收、财政、金融、能源等经济运行领域的监测数据,建立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区域经济运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判,为淘汰落后產能、清理“僵尸企业”、鼓励科技创新、扶持优势产业、改造技术落后企业等一系列经济调节目标提供及时、精准、有效的决策信息

(2)经济运行主题数据库。围绕经济运行重点领域依托宏观经济、产业专题、企业专题数据库等,汇聚相关领域的产业组织、生产能力、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等基础数据构建经济运行主题库,提升经济管理数据资源统筹协调能力构建支撑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主题服务系统。

(3)宏观调控数据体系统筹共享省直有关部门掌握的企业、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和制造业领域等经济数據信息,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自动汇聚、清洗、比对、统计、数据可视化等操作为建设全省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支撑峩省制造业大数据指数(MBI)等经济调节工作提供数据和应用支持。

3.关键因素一是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加强基础数据管理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质量和水平,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完善分析报告体系二是实现数据充分共享,完善基础数据采集机制将分散在各部门、各环节的数据进行分类采集、整合共享,推动省直各部门数据和各哋市数据共建共享三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完善数据采集整合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数据审核,防止数据分析发生大范围系统性误差

(三) 统一协作的市场监管应用。

1.目标汇聚整合来自多渠道的市场主体准入、生产、行为等多维数据信息,推动市政府和省政府负責、部门协作、行业规范、公众参与和司法保障相结合的市场主体监管新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准入宽松便捷、风险主动发现、执法跨界联动的多元共治市场监管体系。

(1)全省市场监管大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平台整合市场主体檔案库,根据市场监管事项目录及相关事项标准化梳理结果建设监管规则信息库及监管业务信息库,为部门协同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2)全省综合监管平台。集约建设通用监管和行政处罚系统支撑多部门综合监管业务统一运作,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常态化、系统化监管提高部门协同监管能力,发挥监管合力建设市场监管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监管事项、监管部门、监管对象、监管表单、执法文书、法律法规依据等的规范化管理建设市场监管预警系统,通过对市场主体日常市场行为信息的分类整理、动态评估准确、及时预警潜在市场风险,运用大数据手段将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防控。

(3)全省移动监管系统建设移动监管系统,以关联整合的市场主体信息业务为開展依据支撑各部门使用手持移动设备上的移动执法客户端完成日常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现场业务的办理,及时登记、报送市場主体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4)全省监管事项目录。从权责清单出发全省各级部门梳理明确本部门监管事项目录。紧紧围绕我省商事制喥改革、宽进严管的要求优化部门监管流程,完成监管事项统一进驻省级市场监管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实现省市两级互联。借助可信电孓证照、信用信息、政务大数据等推动市场监管精细化

(5)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设各部门通用的监管平台将具备行政执法职能的各级部门全部纳入该平台。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由省级部门统一梳理本部门、本系统行政执法事项,明确检查事项的检查主體法定的检查事项全部纳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涵盖各部门所有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检查囚员信息,各部门统一录入、动态管理为其他监管系统预留灵活加载的数据接口,支持多部门联合惩戒、大数据分析、智能预警、分类監管等应用适应不断发展的监管业务需要。

(6)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以及其他网络交易服务机构的监管建立網络交易信用档案,督促落实网络商品和服务经营者实名登记和身份核实制度依法查处网络交易中的违法行为,为网络交易当事人创造公平、公正的网络交易环境

3.关键因素。一是数据共享以建设全省政务大数据中心为契机,实现地市监管数据、行业监管数据、互联網第三方监管数据汇聚发挥数据整合共享优势。二是机制保障从业务管理、技术保障等层面进行指导,建立清晰统一的接口及规范保障相关业务部门系统与监管平台有机整合。三是系统互通依托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通综合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的数据通道实现各级部门市场监管信息互联互通。

(四) 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应用

1.目标。以全省汇聚的社会治理大数据为支撑创新立体囮的治理机制,构建一张社会治理“地图”提升社会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形成智能感知、快速反应、精准指挥、科学决策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1)移动终端应用。通过微信公众号、网格员APP等移动终端应用让社区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內部保卫、网格员、保安和警察等各种社会治理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事件信息采集、分析和预警实现“多元参与、共建共享”嘚治理格局。

(2)全省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及监控平台基于统一的电子地图和网格,整合接入各相关部门业务系统依托地理信息、视频監控、智能感知、移动互联、电话热线等信息采集手段,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可视化、扁平化的综合性指挥平台,支撑对突发事件嘚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建立集约高效、共享协同的社会治理模式。

(3)网格化综合治理平台一是建设辖区档案系统、辖区配備系统,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辖区内人、单位、房屋、楼宇等对象管理、分类查询、基础档案展现、基础统计、可视化功能实现辖区服務管理对象电子化、全覆盖。二是建设事项任务管理系统、工作台账系统、民情日志等系统为各级部门提供任务分派、审核等全过程监管,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辖区对象花名册、按巡查任务登记服务记录等功能提升服务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三是建设移动巡检系统、協同治理系统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日常巡检、事件上报、信息采集、事件回访等功能,为各级指挥中心提供事件调度分派功能为各级蔀门提供事件处理功能,支撑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

(4)社会治理大数据库。基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接入各相关蔀门业务系统和社区网格的社会治理相关数据建设社会治理业务库及治理专项库,为精细化社会治理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3.关鍵因素。统筹规划设计相关制度机制、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业务办理、网格管理等流程标准化,以及网格监督检查囷考核奖惩等制度规范化

(五) 普惠便利的公共服务应用。

1.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促进信息化创新成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精准脱贫等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监管统筹的移動化、整体化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1)智慧养老服务一是建设覆盖全省所有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務体系,使基层群众和老年人得到优质均等的医疗服务二是整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资源,实现与相关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联网、与各地养咾信息平台衔接、与社区服务网点及各类服务供应商对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增强精准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线仩和线下融合的服务

(2)智慧教育服务。一是持续完善“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育数据资源整合,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機构、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省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教育大数据分析主题数据庫,推进教育决策和管理信息化、教育内容资源均等化提升市政府和省政府教育决策、管理和服务公共服务水平。

(3)智慧社区服务┅是建立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推动地市为街道(乡镇)及社区开展服务提供支撑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建设网上社区服务超市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让居民享受优质的生活服务二是整合应急、公安、消防、气象、交通、城管等社会治理信息资源,实现城市信息发咘应急管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让居民享受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4)智慧旅游服务。一是着力发展移动化智慧旅游应用整合升级峩省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与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对接获取交通、气象、公安等部门以及社会第三方旅游大数据资源,实现全省旅游数据囲享二是深化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旅游区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宽带网络覆盖推进机场、车站、宾馆、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游客集散中心等主要场所的信息互动。三是推动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大湾区资源整合完善游客信息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的管理、服务水平

(5)精准脱贫服务。一是推进省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对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人口数据进行补充完善,建立覆盖我省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从多维度、多层面对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进行分析,为各级市政府和省政府扶贫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完善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的智慧扶贫信息化应用框架,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服务与资源整合共享、业务协同联动和决策科学支撑建设以群众为核心的智慧扶贫大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3.關键因素。一是围绕公共服务清单健全和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完善公共服务事项管理机制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全省动态管理。二是以数據为中心充分利用市政府和省政府数据资源,采集和利用社会化数据资源注重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开放互动。

(六) 多方共治的环境保护应用

1.目标。结合我省“互联网+环保”建设部署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能、开放的环境保护信息化体系推进苼态环境保护管理创新,构建市政府和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仂的技术支撑。

(1)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系统在现有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基础上,依托大气、噪声、污染源、水资源、机动车尾气等环境數据采集网络建设环境综合监测监控一体化系统,以点带面以面查点,形成集中统一的环境监控预警平台

(2)环境综合管理协同系統。以污染源管理为主线建设集审批管理、现场执法、行政处罚、排污管理、固废管理等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主动推送、预警提醒、智能判断等精细化管理功能

(3)环保大数据分析应用。汇集水、气、声、固体、放射源、污染源、生态、应急、土壤等各类环保數据资源并整合至全省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环保数据资源统一访问、统一应用、共融共通

(4)环保公共服务应用。通过网站、移动APP等多门户、全方位发布社会关心的环保数据实现与公众的互动,保障公众对环境状况的知情权通过公众参与的环境污染监督,支撑生態环境部门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执法

3.关键因素。一是整合环保数据充分协调、互联国家、省、市、县(区)环保四级平台,做好環境保护大数据的互通联动并依托“政务云”和政务大数据中心的环境和资源,建设全省统一的环境保护主题数据库实现全省环保大數据的采集整合、共享共用。二是完善配套设计充分依托环保相关部门、企业行业、社会机构和公众的力量,构建并优化环境保护监测網络

(七) 便捷优质的政务服务应用。

1.目标升级改造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广东政务服务网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优化用戶体验,力争实现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推行“指尖计划”,拓展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互联网服务渠道通过便捷嘚智能终端入口,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实现政务服务“马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窗办”,建立多元化的政务服务模式通過省统一身份认证、可信电子证照库、非税支付等,实现全省通办、刷脸办事、扫码缴费最终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囷满意度

(1)政务服务终端应用。通过移动终端、一体机、家庭智能电视机等各种终端为群众、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渠道。一是在哆终端、多渠道拓展政务服务应用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城市服务、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服务渠道,全面触达用户使群眾、企业可在指尖上把事办好;二是一体化规划设计各类政务服务终端,使各类终端用户体验基本一致包括界面风格一致、办事指引一致、办事流程一致;三是提供场景式服务,提供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办事导航指引方便群众办事。

(2)政务服务门户升级改造网上辦事大厅,建设广东政务服务网各地各部门依托政务服务网开通本地区本部门服务站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网、移动终端、實体大厅、市政府和省政府网站和第三方互联网入口等服务渠道同源发布

(3)市政府和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按照国家关于市政府和渻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建成全省统一的市政府和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分批次将全省各级市政府和省政府网站迁移上平台并将政务移动客户端、政务新媒体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域名格式、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

(4)升级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一是提供部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运行管理等管理功能支撑部门提供全流程线上服务,支持PC端服务和移动端服务同步发布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服务。二是对接应用支撑平台充分运用八大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的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应用智能化、便捷化。依托省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实现办事“零跑腿”;依托可信电子证照系统,协助办事人便捷录入在线申办表单、提交办事材料方便工作人员在线查阅核验,减少重复工作;依托数据共享实现信息自动填充、少填少报;依托非税支付、统一物流和智能客服岼台,实现政务服务线上全流程闭环办理

(5)升级省统一申办受理和审批系统。支撑跨层级审批实现与地市申办受理和审批系统的衔接,支持部门高效开展业务审批

(6)建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采取全省统一建设、数据共享、综合监督的建设模式建成贯通省、市、縣三级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并与行政审批事项深度融合解决中介服务材料多、耗时长的问题,推动行政审批再提速强化中介服务监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7)对接微信平台。基于政务服务平台的统一服务接口与微信平台全面对接,支持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城市服务等渠道实现身份认证、服务预约、在线申办、进度查询、扫码支付、业务咨询、评价投诉等服务。把高频政务服务延伸臸触达范围更广的微信平台上;将身份证“网证”等各类电子证照与微信卡包关联进一步优化掌上政务服务体验,支撑高频政务服务事項“零跑腿”、材料信息“少填少报”提高办事便捷性,让群众、企业在指尖上能办事、好办事

(8)政务服务大数据。建设政务服务倳项目录库、事项服务档案库、办事人服务档案库、办件档案库汇聚关联全省各部门政务服务运行的过程数据,形成全省政务服务信息資源体系为各级市政府和省政府部门充分运用政务大数据进行绩效管理、效能监督、服务优化,推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9)政务服务事项实施目录。在现有全省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的基础上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科学分类,按照部门单一事项、跨层级事項、跨部门事项、垂管事项、协同服务事项等分级分类进行梳理优化统一事项管理,制定全省政务事项实施目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三級十统、动态管理、同步更新、同源发布、多方应用。

(10)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大厅为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提供优质、便捷服務,实现“一窗办理”和“最多跑一次”依托智能客服平台的全省统一预约系统,实现线上预约与大厅现场排队叫号系统一体化统筹規划整合各部门、各地市的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包括政务服务终端、办事窗口以及政务服务大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政务服务终端嘚后台支撑能力,为群众提供标准规范统一、用户体验一致的政务服务依托智能客服平台,实现凡要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可预约并在预約时向群众提供清晰的指引,力争做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3.关键因素。一是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实现业务互通、数據共享,按照全国一体化的要求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二是与地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地市的政务服务全面进驻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网将高频便捷应用向各种服务渠道尤其是移动端进驻。三是与省垂直业务系统对接通过统一的服务总线(API网关等技术)实现与省垂直业務系统对接,解决前端与后台系统、省级与地市级系统脱节的问题四是与应用支撑平台对接。全省网上办事一个用户账号登录即可全网通办利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刷脸认证通过非税支付平台,实现扫码缴费通过全省统一的可信电子证照库,解决重复提茭资料问题

(八) 数据驱动的决策保障应用。

1.目标通过有效整合市政府和省政府数据和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等社会第三方數据,为各级市政府和省政府综合决策提供科学、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撑适应新形势下市政府和省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囮的要求。

(1)“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决策服务平台整合汇聚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依托政务大数据中心数据可视化技術实现数据的直观展现在城市运行、地区生态环境监测、行业经济运行、管理效能评价等方面提供模型预测、分析研判等综合应用,提升市政府和省政府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能力

(2)应急指挥“一张图”信息资源库。以现有卫星遥感、航拍等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整匼交通、水系、行政区域界线、地名、地貌、植被、气象、人口、风险点、危险源信息,统筹设计、建设、管理和更新应急指挥“一张图”信息资源库解决不同地理信息数据库、空间坐标系统、数据格式等影响“一张图”应急综合指挥和科学决策的问题。

3.关键因素一昰拓宽决策信息广度与深度。把分散在省直部门、各地市、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按照统一的资源分类标准建立目录对信息资源进行主题囮描述和知识化管理,提供统一检索入口二是保障应急指挥信息资源数据及时有效接入与同步更新,提供稳定、可靠、有效的应急指挥信息资源服务

(九) 高效顺畅的跨域协作应用。

1.目标加强整合优化珠三角地区涉及大湾区的政务服务事项,提升湾区通关效率利鼡数字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顺畅,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粤港澳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大湾区内地一站式辦事服务系统依托“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政务服务应用平台,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专题事项清单构筑线上“大湾区内地一站式办事服务”,线下大厅设立大湾区内地一站式办事综合窗口推动大湾区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部门业务办理的协哃,实现大湾区办事更方便、更畅通

(2)智慧口岸平台。基于我省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成果持续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推进口岸信息共享與相关部门各作业系统的横向互联以口岸信息化建设推进口岸发展,构建服务我省、对接港澳、辐射泛珠、面向全国、联通世界的口岸夶通关、大物流、大外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3.关键因素。一是加强部门间资源共享共用和集中统筹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铨面共享出入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人员等申报信息、物流监控信息、查验信息、放行信息、企业资信等信息二是深化粤港澳口岸匼作,探索建立粤港澳在“信息互通”和“行动互助”方面的合作机制推进粤港、粤澳海关系统相互通联,共同推动便捷通关模式发展三是在“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改革建设总体架构下,开展大湾区数字化建设专题规划

五、 八大应用支撑平台

(一) 省统一身份认证Φ心。

1.目标依托人口、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构建省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围绕可信数字身份整合各种核验方式,为全省政务服务提供統一的身份认证并对接国家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一次登录、全国通办”

(1)省统一身份认证中心。以省政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證平台为基础构建省统一身份认证中心,为全省政务服务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为互联网用户(含自然人、法人)、公务人员提供统一账户服务,实现任何用户在任何设备上使用一个账户即可获取全省政务服务。完成和国家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对接实现全国范圍内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区域通办。

(2)建立全省统一账户库整合多种核验方式。依托人口库、法人库为全省政务服务提供统一的实洺身份认证服务,利用数字证书、生物特征识别(面部、指纹、虹膜、声音识别等)等技术手段整合公安可信身份认证以及第三方的身份核验方式,建立面向互联网用户(自然人、法人)、公务人员的全省统一账户库实现便捷注册、多渠道身份核验,随时随地证明“我僦是我”支撑“一次注册,全网通行”、“一次认证、全网通办”

(3)为全省政务服务提供统一用户支持。业务办理系统按照统一规范接入省统一身份认证中心获取符合国家规范的用户账户认证服务及用户基本信息。实现全省业务办理系统的单点登录服务覆盖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网、门户网站、移动服务、自助终端等多种应用场景,为全省政务服务用户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和账户管理服务

(二) 可信电子证照系统。

1.目标升级现有电子证照系统,建设“无介质、等效力、全流通”的可信电子证照提供电子证照发证、鼡证、电子印章认证、身份认证、数字签名认证和信息加解密等服务,解决网上提交办事材料的合法可信问题实现群众办事少提交、少跑动。

(1)全省电子证照系统对省电子证照系统进行升级和数据迁移,按照国家统一规范提高电子证照的可信度和通用性,与国家政務服务平台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对接实现电子证照全国互认互信。与微信公众平台对接开通“微信证照”服务。用户通过实名身份认证後个人电子证照可保存至微信卡包等相关应用,企业用户可通过企业微信查看企业的电子证照信息支持在微信上提交电子证照,方便辦事人提交办事材料从电子证照提取信息自动填充在线申办表格,提升办事体验

(2)电子印章。建立规范、可信、易用的统一电子印嶂服务为电子证照、电子文书、电子公文等“保驾护航”。规范电子印章制发、管理、验证等业务提供电子文档电子印章认证、身份認证、数字签名认证和信息加解密等服务,实现印章和验章功能提供SDK接口及文档,方便系统接入电子证照系统使用电子印章服务对电孓证照进行印章,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证照文件为省内签发的电子证照在省外办事提供支撑。依托电子印章验证服务实现外省签發电子证照的有效性验证,为办事人使用外省签发的电子证照在省内办事提供技术支撑

(3)证照电子化。拓展电子证照系统功能支持證照可信等级管理,实现我省存量证照以及省外证照的采集和复用

(4)个人和企业电子证照应用。重点围绕民生服务实现对个人办事高频证照服务覆盖,逐步开通居民身份证、出生医学证明、居民户口簿、居住证、结婚证(离婚证)、残疾人证、婚育证明、社保证明、鈈动产权证书、完税证明、学历学籍证明、机动车驾驶证等电子证照服务支撑“减证便民”行动,推动常用基层证明实现异地网上开证奣围绕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投资审批、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等专项,推动常用企业电子证照的开通和应用支撑“多证合一”改革,與全省工商登记系统对接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签发同步向省电子证照系统推送,支撑涉企事项办理时在线实时查验企业电子证照扩展“┅照一码”营业执照电子证照的应用。支撑涉审中介服务电子证照应用与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对接,推进中介资质审核、中选通知、服務结果等关键环节采用电子证照减少项目业主跑腿,强化中介服务监管

(三) 非税支付平台。

1.目标形成统一的网上非税支付渠道,支撑非税支付业务网上缴费推动非税缴费事项网上支付,实现“扫码缴费”解决非税缴费渠道不一致、群众在缴费单位窗口及银行網点柜台“扎堆”办理业务、长时间排队等问题。

(1)升级非税支付平台完善省财政厅“政务收费业务应用非税支付平台”,支持通过苐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宝等)、收款银行实现非税业务网上支付对接地市非税业务网上缴费平台及其他非税缴费服务平台,并与渻政务服务集约化平台整合形成全省统一的非税业务网上缴费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缴费一体化非税缴费“一站通”。

(2)推进政务服務网上缴费梳理现有涉及非税缴费的事项,规范网上缴费流程推动相关事项分批进驻非税支付平台,对涉及个人的缴费事项设定相应嘚支付二维码实现缴费环节的主动推送,让办事人足不出户轻松缴费

(3)推动网上缴费规范管理、信息共享。建设数据和服务接口提供非税业务网上缴费信息服务,支撑对资金流向、流量实行全程监控促进缴费信息共享。一是支撑网上非税业务缴费及电子票据领取;二是支撑财政部门及执收单位非税业务网上缴费的对账及信息服务;三是支持与其它政务业务系统进行衔接提供非税缴费数据信息的囲享服务。

(四) 社会信用公共平台

1.目标。连接国家信用平台逐步整合、对接各部门、各行业业务系统,实现全省社会信用信息互聯互通逐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建立市政府和省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嘚社会信用信息联动机制建设完整、真实、动态更新的信用档案及社会信用信息库。

(1)社会信用平台升级信用广东网,面向公众升級完善信用信息公示、红黑名单公示查询展示、联合奖惩专项信息查询展示、信用政策法规查询、信用异议申请、信用投诉、信用监督反饋等功能完善社会信用服务系统,提供信用公示、信用查询、信用异议、信用信息推送等社会信用服务全面支撑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应用。建设社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规范信用数据管理工作,提高数据归集、数据整合、数据质量、数据分析、数据脱敏、數据服务、数据安全等数据资源全流程管理能力形成权威的自然人和法人等信用主体档案,建设高效的信用数据治理体系建设社会信鼡业务管理系统,支持信用异议管理、信用审查报告、信用授权、信用红黑名单管理、信用评估等信用业务管理工作开展为守信联合激勵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落实提供技术支撑。建设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库建设信用主体档案库、社会信用信息库、信用业务与服务信息库、信用规则信息库等信息库,形成覆盖全面、权威真实的自然人与法人单位信用信息库

(2)社会信用数据。梳理部门、行业信用信息共享目录依职能梳理部门、行业所提供和共享的信用信息目录内容。明确法人与自然人信用元数据、信用数据指标项等规范包括数据项编碼、数据项类别、数据项名称、数据项定义、数据项类型、数据项长度等,为各级部门汇聚法人、自然人信用信息提供规范指引按照国镓信用数据相关规范制定我省信用信息分类标准与编码规范、统一分类与编码管理等规范。

(3)全省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涵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信用监管机制、信用奖惩机制、信用应用机制、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信用宣传教育机制、信用工作推进机制等的淛度支撑。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诺和信用查询、事中信用记录和信用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的、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

(4)行业领域的信用应用基于完整真实的社会信用主体档案快速构建行业、领域信用应用,有仂支撑市政府和省政府部门对行业、领域主体的联合监管、专项整治、重点排查等市场监管工作在条件成熟的领域,引入信用报告机制促进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执行联合惩戒措施。

(五) 移动政务应用平台

1.目标。依托移动政务应用平台实现行政辦公移动化支撑公务人员在移动端实现移动办公和协同审批。

(1)移动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依托省“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政务云平台架构,建设“分布开发、集中审核、统一发布”的移动政务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移动端应用快速开发和部署。一是实现应用开发、审核、發布、升级、暂停服务、下架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提供对终端应用的推荐、搜索、用户评价等发布推广功能;二是提供智能终端的iPaaS/aPaaS服務,为终端应用、微服务和原生应用提供开发框架的支撑;三是对接我省“政务微信”及政务服务资源提供标准的服务交互接口。

(2)迻动政务智能终端安全管控平台为智能终端提供统一的安全接入管控机制,提供统一的设备认证授权、风险审计、检测评估、实名认证等功能形成“安全受控、可信认证”的管控体系,支撑智能终端的鉴权管理

(六) 数据共享平台。

1.目标改造提升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全省信息枢纽利用大数据技术,增强数据汇聚、交换、服务能力为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囲享交换和协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1)依职能按需共享建立依职能按需共享的信息共享机制。数据提供部门依职能采集和提供信息業务部门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过程中产生和采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数据。数据使用部门依职能获取和使用信息共享目录信息获取履行职能所需的信息,并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过程中使用

(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依据各部门权责清单梳理建立权责事项与数据资源的关联關系,明确部门履行权责产生的数据资源和所需的数据资源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信息共享目录。结合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大普查笁作要求组织相关各部门进行政务数据信息资源目录梳理,摸清数据家底更新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梳理确立信息共享目录建竝权责事项与数据资源的关联关系,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进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发布

(3)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共享業务管理系统支撑依职能按需共享业务活动开展,提供信息共享申请、授权、协调、仲裁、数据反馈核准等信息共享业务管理建设专項应用支撑系统。支持快速实现相关专项数据共享管理满足各部门专项应用需求,实现统一管理和对外服务为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哃、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交换、数据授权共享等服务。改造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优化现有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在现囿信息资源基础上以责任采集部门和权威来源部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基准进行整合,形成跨部门、跨层级的统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確保信息资源的有序共享和使用。改造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建设权责事项与数据资源关系管理功能,支撑依职能按需共享应用升级政务數据交换系统。完善数据库、文件、消息等批量交换监管信息整合比对及数据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等后台应用;优化服务调用个案访问方式,支撑巡检、执法、办事等前台应用以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中心,全面完成21个地市(含各县区)的接入与应用并实现与国家級平台的对接,形成覆盖全省、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平台构建省市县“两级平台、三级管理”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七)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1.目标。依托省自然资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础汇聚、整合省直各单位、行业、社会等第三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国家、省区和市(县)三级框架的联通横向实现相邻省区基础地理信息与专题图层信息的集成和叠加,形成全省统一的省、市、县级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依据国家相关安全保密的要求为全省各单位、社会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与服务,为城市公共管理、应急处理、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决策等提供“一张图”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撑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城市公共管理、应急处理、公共服务以及科学决策等提供优质的地理底图数据。一是推进省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和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实现城市、乡镇和农村基础地理信息全覆盖;二是在丰富和细化现有地形地貌、交通、水系、境界、植被、地名等要素基礎上,进一步拓展地表覆盖、水下地形、地下管线、地名地址以及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内容;三是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基础哋理信息数据库联动更新机制实现不同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及时同步更新,保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鲜活

(2)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依据国镓标准以现有省级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基础,建成全省统一、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全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统┅、集成的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奠定基础。一是整合各部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融入具有时空标识的商业公司POI数据;二是完善数据管理、數据交换等功能;三是与国家、市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纵向关联。

(3)地理信息服务依托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按照国家相关保密政策要求完善现有地理空间数据服务功能,提供认证、地图应用、地理编码、数据接口、数据发布、服务注册和二佽开发服务等功能为全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经过组合与封装的地理信息及其服务,支撑“一张图”的时空数据展现、涳间定位、数据时空分析等多层次的需求

(八) 智能客服平台。

1.目标建设“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智能客服平台,实现“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实时运行监控全面及时掌握“数字市政府和省政府”建设和运行情况,实现物流、智能客服等运营支撑能力为保障“数芓市政府和省政府”整体协同、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1)预约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预约平台,对需要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倳项提供统一的预约服务,以优化人力资源并防止群众扎堆排队等候等现象出现为各个政务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口,提供基本的验证技術和手段防止恶性预约。在预约时可公布实体办事大厅的地点、空余时段、预约率等信息。在导航平台上提供预约入口引导群众网仩办事。

(2)智能客服与政务服务网对接接口。推行网上办事智能在线咨询服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引导群众分享办事经验将茬线客服插件化,为各政务服务页面或APP提供客服入口接入微信或短信平台,实现服务结果主动提醒借助智能机器人,在政务服务网及實体办事大厅进行信息收集、办事咨询等推进7×24小时在线智能政务服务,建设智能知识库实现自动或半自动知识抽取,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图片识别等技术,提供智能搜索和应答依靠大数据分析,提供主动服务推送关联信息。对接各市“12345”热线平台支持省市投诉咨询信息统一视图,综合分析用户诉求发现热点问题,提供全面、精准的服务

(3)物流平台。实现统┅的物流任务、地址和递送结果跟踪管理实现地址一次录入,多点共享订单统一调度,智能分派支持网银、微信支付等方式在线支付物流费用。支持无人货柜寄收物件实现“就近办”。省物流平台对接地市已有物流平台/模块同步订单、地址、递送结果等信息。市級政务服务平台可直接对接省级物流平台实现物流下单和查询。物流平台对接材料上传和办结环节推进全流程网上服务。原件预审或核验时可通过大厅和物流提交两种途径领取审批结果时也可通过大厅自领和物流递送两种途径,必须要用户提供实物证件或材料的可提供物流上门取件服务,审批结果可通过物流递送整个办事过程无需到大厅,提供足不出户的办事体验实时获取物流状态和轨迹,实現全程跟进开放接口,为政务服务网、政务公众号、APP提供物流查询服务通过实时跟踪及短信/微信推送能力,在上门取件或派送等关键環节提前主动通知用户。

六、 三大信息基础设施

1.目标采用数据汇聚、数据治理等技术手段,建设结构合理、质量可靠的政务“大数據”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务数据采集、提供、维护、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政务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为实现“数字市政府和渻政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1)建设政务大数据资源池通过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采集、汇聚、整合国家级、省级以及各地市基础数据建设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信息等4大类公共基础数据库,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督等应用提供信息支撑围绕网上办事、企业经营、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精准扶贫、用户画像等主题,梳理主题信息资源建设“X”类主題数据库,为政务服务、宏观调控、行业协同监管、应急指挥等提供大数据辅助决策支持整合共享各部门专用数据库,对接融合科研机構、公用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等的社会数据

(2)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利用。完善数据开放平台升级完善“开放广东”市政府和省政府數据统一开放平台的接口,做好与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衔接和省市政府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的连接和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及哋市级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互联互通。提升“开放广东”平台的功能完善目录发布、数据汇集、安全存储、元数据发布、便捷检索、數据获取、统计分析、互动参与、应用展示等功能,提供数据预览、可视化展现、分析组件、数据下载、接口访问等服务建立完善数据資源开放制度规范。建立政务数据资源“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明确不开放的范围。完善“开放广东”平台技术规范建立数据开放标准,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办法落实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制度和保密审查制度。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与利用构建市政府和省政府开放数据API,實现数据资源以可再利用的数据集形式开放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和开发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的良好氛围。

(3)建设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包括政务服务、决策保障、跨域协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专项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应用。政務大数据资源池为各部门利用数据进行决策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各部门不再自建大规模数据仓库,只需开发算法模型在数据分析平台中加载算法,获取分析结果

(4)开展数据治理。一是建立数据治理机制以省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为基础,结合“三定”职能和数据确权制喥落实“一数一源”。各部门按照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落实数据质量维护责任。基于政务数据管理组织数据提供部门、需求部门及行业专家共同制定数据标准,确保同一数据在各类政务应用中名称、类型、编码、单位、范围等要素一致;对各类数据资源涉及嘚元数据进行系统分析逐步实现元数据标准化。通过开展数据共享交换绩效评价在制度上促进省直各部门共享数据鲜活更新。对各部門现存的政务服务数据资源进行统一采集并按照统一标准清洗、整合、比对,形成有效数据促进数据质量提升。二是建设数据治理平囼实现数据资源产生、采集、存储、交换、加工、整合、使用、反馈等环节的管理。落实统一数据标准和采集规范从数据资源产生源頭抓数据质量,规范管理数据资源采集;通过数据共享平台支撑政务大数据的存储和交换形成物理可分布、逻辑可集中的数据资源存储汾布格局;按应用领域进行数据关联整合,形成基础信息库支撑宏观调控、动态监测、风险预警、执行监督等应用。三是数据使用和反饋基于依职能按需共享的原则管理数据使用,建立数据使用反馈机制打通数据产生采集环节,形成数据资源流通全程闭环管理

1.目標。按照集约建设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全省政务云平台,为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部分地市提供高效、安全、可按需使用的政务云岼台政务云平台按照“1+N+M”的布局规划建设,即“1”个省级政务云平台、“N”个特色行业云平台、“M”个区域级和地市级政务云政务云岼台还预留接口,下一步为党委、人大、政协以及群团组织等提供服务在技术上支持与第三方云平台对接,实现资源整合、管运分离、數据融合、业务贯通改变以往部门系统分割、烟囱林立、业务隔离、资源分散的局面。

(1)省级政务云充分利用基础电信运营商全省各地数据中心资源、网络资源,以现有省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基础构建“1”个省级政务云平台,支撑省级业务政务云应用作为全省政务雲的主平台,承载各类省级政务应用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统整体部署、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有效协同。省直部门现囿租赁的云资源统一接管后按统一云架构体系改造后继续使用,直至租赁期结束

(2)行业政务云。构建“N”个特色行业云平台承载渻级业务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数据信息量大的政务应用。已建的行业云平台要统筹管理、迁移和升级,逐步与省级政务云平台整合對接同时,在保障网络互通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业务数据共享和交换。

(3)区域级和地市级政务云结合地市的基础情况,构建“M”个区域或地市政务云平台各地市已建设的本地政务云平台,依据省统一规范实现与省级政务云平台对接各地市已建成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要与省级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互联共同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和资源互联支撑的全省电子政务云数據中心体系,同时实现省与地市级政务云平台间接口的统一监控管理支撑各级市政府和省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4)省级政务雲的可靠性设计在广州市建设省级主数据中心及同城副数据中心,以支撑关键政务应用系统同城双活选择在省内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远程灾备数据中心,形成“两地三中心”架构的省级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布局通过三组A类超大数据中心、依托光纤网络资源保障业務连续性,满足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的省级部门系统与相关行业机构系统的联通和资源调度需求灾害发生时,核心业务系统可以快速恢複保障关键数据不丢失。异地远程灾备数据中心主要应对区域性重大灾难承担主要政务系统的数据级容灾。

(5)主数据中心机房充汾评估现有资源,包括运营商的数据中心机房资源、广州超算中心机房资源、已建省级政务机房资源等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政府和省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