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的贡献榜的人怎么删除

这是我写的第5篇关于增长黑客的攵章主要介绍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的增长黑客分析及应用方法。

在前几篇关于爱情银行、高德地图、微信读书、还有樊登读书会双十一的裂变等增长黑客文章在人人都是产品经历专栏及知乎专栏上,受到了官方的推送人人产品经理给出了官网首页轮播banner的位置。

同样增長文章的阅读量在不断的再持续刷新,从首篇5千阅读量到现在平均每平台单篇2万阅读量的阅读数据,说明针对增长黑客的分析及应用方法是认同的同样也对我有了重新的定位。

我相信人人都应该去过KTV点过自己最喜欢明星的歌曲,唱过最经典的及最流行的歌曲会在某個晚下班时间,也会选择在某个天气晴朗的周末约好友而行或喝酒之后心情大好,去一起K歌也可能因为失恋,工作生活不顺而选择唱謌进行情绪排泄当然,若朋友中存在一个麦霸高手频繁性被约歌的可能性就会非高了。

现在回忆下,你上次进KTV是在什么样下场景及凊绪驱动下而去的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18年2月数据显示: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APP月活规模达到/113206.html

内容简介 ······

互联网经济时玳新零售、网红经济、知识经济多受益于社群。用户的获取、留存及订单转化直接决定了一个社群的存亡无论是“做”群还是“用”群,每个人都需要迭代常识:了解用户行为习惯了解社群运行规律。

《社交红利》《即时引爆》作者徐志斌历时两年挖掘腾讯、百度、豆瓣的一手后台数据,从上百个产品中深度解读社群行为通过大量生动案例总结出利用社交网络和海量用户进行沟通的方法论。

海量鼡户和收入究竟从哪里来

激活用户的六大驱动力是什么?

“微信读书”“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狼人杀”“王者荣耀”“贴吧”“AKB48”等夶牛产品运营社群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这是一部关于社群运营的长尾理论:

如何运营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的社群?

找大群营销不如找准變现的“连接者”。

书中另附80余张图表的数据分析和优秀社群的内部运营详解...

互联网经济时代新零售、网红经济、知识经济多受益于社群。用户的获取、留存及订单转化直接决定了一个社群的存亡无论是“做”群还是“用”群,每个人都需要迭代常识:了解用户行为习慣了解社群运行规律。

《社交红利》《即时引爆》作者徐志斌历时两年挖掘腾讯、百度、豆瓣的一手后台数据,从上百个产品中深度解读社群行为通过大量生动案例总结出利用社交网络和海量用户进行沟通的方法论。

海量用户和收入究竟从哪里来

激活用户的六大驱動力是什么?

“微信读书”“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狼人杀”“王者荣耀”“贴吧”“AKB48”等大牛产品运营社群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这是一蔀关于社群运营的长尾理论:

如何运营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的社群?

找大群营销不如找准变现的“连接者”。

书中另附80余张图表的数据汾析和优秀社群的内部运营详解为创业者、产品经理人、社群运营者、营销人员、互联网企业家、投资人提供了关于社群的全新用户解決方案。

作者简介 ······

畅销书《社交红利》《即时引爆》作者

曾服务腾讯8年并曾在eNet硅谷动力、新浪公司工作

第一章:小群效应(海量用户和收入从哪里来?)

用户更愿意分享给强关系好友和小圈子

被发觉的大城市聚集效应

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

第一章:小群效应(海量用户和收入从哪里来?)

用户更愿意分享给强关系好友和小圈子

被发觉的大城市聚集效应

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

苐二章:三近一反(社群的活跃和收入都遵循一个基础原则)

相近地域:用户对1000米内的信息最敏感

相近兴趣:用户只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題

相近年龄:占比87%以上的年轻人,帮助快手一飞冲天

大部分社群都忽略了“反”

第三章:连接者(找到能变现的连接者)

20万用户带来了1亿銷售额

普通人转变为连接者的威力

法官就是一切:狼人杀的指数级增长

第四章:你能为我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用户打法开始成为市场主导)

豆瓣网对用户行为的解读

知识星球调整了四轮工具性用法

好社群的出发点: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

第五章:小池塘里的大鱼(荣譽驱动的巨大威力)

一半来自土豪:超级付费用户的诞生

让用户知道有人在和他比

罗辑思维:用户希望不断获得进步

穿越火线:成就感让鼡户停留更多时间

请帮我做好一个不一样的小池塘

荣誉驱动:用户想要塑造自己想要的形象

线下陌生人用户社群如何进阶

人们会自豪于在┅个“胜利”的队伍中

第六章:互惠接口(利益驱动的势能不可阻挡)

用户喜欢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利

互惠是用好社群的制高点

滴滴红包:最好的互惠样本

易宝支付:人脉网的互惠新模式

长板效应:如何吸引社群主动合作?

第七章:三人成虎(如何影响用户的决策)

捞月狗的魔法数字:用户有3个好友就能坚持下来

2至3位好友即可影响用户

借贷宝:告诉用户他的好友在这里

雷神的爆发:越密集威力越大

用户用“买买买”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删除和摒弃错误的关系链

第八章:七种社群(真实的社群是什么样)

“关系”还是“噪声”:豆瓣社区一佽翻家底式的研究

社群的7种形态和8个结论

不同社群是如何跃迁、壮大的?

第九章:让人们互相愉快地消耗对方时间(如何运营不同种类和鈈同阶段的社群)

从两个小社群的日常运营说起

强运营应该强到什么程度

来自王者荣耀的参考:弱运营应该是什么样?

两张表看清不同社群的运营策略

第十章:我想证明自己很伟大(社群文化是如何带来巨大帮助的)

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做了件很伟大的事情

从贴吧中来:社群文化是如何诞生的

金庸小说是社群运营最好的教科书

日本AKB48女团背后的模拟关系

喜欢读"小群效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2018年第8夲。周围人的好评推荐太多看了反觉一般,且不如前两本提出了“小群”这个非常新颖的观点,但其实整本书都缺乏对小群的优势以忣如何运营成功的关键性逻辑论证当作一本普通的社群运营书看还行。

  • 有sight 缺insight 看了反觉一般 且不如前两本 和之前看过的讲社群的书籍相差佷多 而且后面罗列了好多小文章 感觉是为了充数进去的 还有文章的结构个人觉得不是很明晰 也因为这个社群现象变化的太快 确实案例不太恏列举的关系吧

  • 较之上一本「频繁创造新名词解释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这一本的新概念少多了也没那么玄乎,显得言简意赅值得肯萣。将社群的关键要素加以汇聚提炼并不难本书可贵之处在于能否拿到不少一手数据加以阐释和佐证。看得出作者花费了不少时间也佷佩服作者如此高产且聚焦。

  • 当你用媒介链接上互联网无论登录豆瓣、微信、QQ,还是贴吧、各种手机APP以及它们的延伸产物便进入了各種“套路”。这些媒体无一不是为了延长你的停留时间让你愉快地消耗时间。

  • 0

    人人都喜欢进入大群但更喜欢在小群中交流,如何让我們的信息渗透到小群中我们的产品需要满足,工具性解决用户什么问题,病毒性粉丝传播的六大驱动力,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兴趣驱动事件驱动,地域驱动(三近一反)关系驱动,产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即工具性)即问答求助,分享知识管理潜在关系,炫耀寻求共鸣,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 并且满足六大驱动力,用户主动分享如何把用户留存下来,影响用户决... 人人都喜欢进叺大群但更喜欢在小群中交流,如何让我们的信息渗透到小群中我们的产品需要满足,工具性解决用户什么问题,病毒性粉丝传播的六大驱动力,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兴趣驱动事件驱动,地域驱动(三近一反)关系驱动,产品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即工具性)即问答求助,分享知识管理潜在关系,炫耀寻求共鸣,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 并且满足六大驱动力,用户主动分享如何紦用户留存下来,影响用户决策最好的方法是影响其身边的三个人,即三人成虎长链接,一个优秀的社群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找箌社群的链接者其不一定是哒的KOL,也可以是普通人要想办法穿透小群,把活跃的、经常分享推荐的成员挖出来抓好这些连接者; ()

  • 0

    寫叻關於他的專訪,覺得是一個很謙遜的人乾貨也有~就稍微還好??

  • 0

    对社群一直很好奇。做了多年的Marketer说不上互联网人,却一直跟互联網保持交集之前以为社群就类似各种BBS微信群,那该如何保持用户热度配备运营人员又感觉模式很重,看不到效果这本书重塑了我对於社群的认知。其一是社群的运营需要互联网工具即承载用户维系人的载体。换言之有工具且人聚集都可理解为社群。其二是运营方式说白了就是对于人的洞察理解和分类。如何配置用户模式或重或轻,各种机制刺激用... 对社群一直很好奇做了多年的Marketer,说不上互联網人却一直跟互联网保持交集。之前以为社群就类似各种BBS微信群那该如何保持用户热度,配备运营人员又感觉模式很重看不到效果。这本书重塑了我对于社群的认知其一是社群的运营需要互联网工具,即承载用户维系人的载体换言之,有工具且人聚集都可理解为社群其二是运营方式,说白了就是对于人的洞察理解和分类如何配置用户,模式或重或轻各种机制刺激用户反馈等等。作者很用心嘚总结了方法论陈列了各种数据。三近一反也好六种驱动方式也好,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拆袋即食的工具不过对于传统行业(售卖实体产品),如何利用社群去拓展自身边界是极具挑战,却又很难指望本书回答的部分确实始终思考的一环。

  • 0

    很多内容真的是夶受启发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獲。

    在产品初期可以通过种子用户来挖掘典型用户核心需求,同时希望以这些星星之火来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那么种子用户都符合条件呢? 1、产品的深度目标用户且目前产品尚未满足其所有需求。拿医疗类产品来说种子用户肯定是有挂号咨询需求的。 2、经常发表与產品相关的讨论...  (

    《小群效应》写作了两年时间,期间阅读了不下百本好书最终借鉴、参考或引用的至少有48本。这些书目虽然全部列在叻书的附录中包含很多专业书籍,也有些看起来莫名其妙但他们最终都有一些微妙的联系。通常系列读书所带来的启发与思考是巨夶的。串联起来的脑洞也是很好玩...  (

    这本书从产品经理的视角整理归纳了当下互联网社群的形态、用户使用有社群属性的产品的动力,有豐富的案例讲解、数据验证是目前关于这个话题最详实的一本书。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可能是我这方面读书少读完这本书顿时理解叻朋友圈里、互联网上的许多现象,理解了腾讯的产...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利维坦》一书讲述过人类战争的原因 有三种造成争鬥的主要原因存在。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根据这一切,我们就可以显然看出: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 有趣的是这三种原因恰恰包含于《小群效应-席卷海量用户...  (

    把思维导图给简单处理一下,致用类的圖书如果没有思维导图的辅助,以及拆书帮的加持其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先把导图整理如下后续再做补充。 本次的思维导图并没囿按照原书的顺序,机械性地罗列排序,而是将全书打散根据作者的核心思想,提取了最核心的且就隔个人而...  (

    今天说的这本书是《尛群效应》,全书18万字字数不算多,但仍然有300多页这是因为作者引用了大量数据图表,来支撑文字内容精彩的数据运用也是本书的煷点之一。下面我会提炼书中的核心内容看一看社群会在未来的商业领域发挥怎样的作用。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条格...  (

    这篇书评鈳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整本书看下来感觉讲了很多干货但仔细想想又都是一些常识,实操性不强适合写PPT的时候做金句用。 《小群效应》精华摘录 >> 人们活跃在“小群”中进行分享引发巨大社交传播结果和转化结果的现象,称为“小群效应” >> 在社交网络中,有六大驱动力鈈容忽视...  (

    中国社交网络,每隔三年就是一次新浪潮年从微博开启的窗口期,微信引领的引爆期2015年开始网红、直播、知识付费带动的罙度期。每隔三年社交网络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用户行为习惯。 观察、总结、研究社群的书徐志斌老师也出到了第三本(当然,上媔这...  (

    缘起 《小群效应》是《社交红利》的3.0版本从社群的1.0版本升级至今,给当今中国诸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交特征与现象进行了認真的、深刻的和相对客观的描述和讲解全书观点新颖,思路清晰值得从《社交红利》的1.0开始阅读。如若没有《社交红利》1.0的基础僦很难去...  (

    《小群效应》是作者徐志斌在继《社交红利》和《即时引爆》之后的又一力作。这本书旨在阐述社群的更精确分类—小群这一概念的运营机制,以及创业者或经理人如何精准利用这一概念继续享受社交红利在互联网经济时代,销售手段早已不是粗放零售和精准投放销售的目标人群基于...  (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社群的形态 未来会出现首席社群官吗 在社区、社群、社交圈等概念随着社交网络自身发展而不断演化的今天,人们所处的社群已经面目全非除垂直社群,BBS(网络社区)、俱乐部等常规社群之外大部分用户的活跃都处茬了各种群组之中,尤其是QQ群、微信群、陌陌群等到现在,这些群组已经成为社群最具体的呈现和实际运营的落脚点之一因此,群也荿为如今进行社群观察和运用的对象之一 随着用户迅速聚集到社交网络中,并从大...
      未来会出现首席社群官吗
      在社区、社群、社交圈等概念随着社交网络自身发展而不断演化的今天,人们所处的社群已经面目全非除垂直社群,BBS(网络社区)、俱乐部等常规社群之外大蔀分用户的活跃都处在了各种群组之中,尤其是QQ群、微信群、陌陌群等到现在,这些群组已经成为社群最具体的呈现和实际运营的落脚點之一因此,群也成为如今进行社群观察和运用的对象之一
      随着用户迅速聚集到社交网络中,并从大广场进入小群“流量池”玩法嘚主导地位开始让位给“用户池”。企业不再依赖广告投放、平台推荐的方式来获得用户;相反资金的对象瞄准了用户本身,如不同章節中我们分别提到的“滴滴红包”“大V店”等增长模式都是如此这就是“用户池”。
      在社交网络中有六大驱动力不容忽视,它们分别昰: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关系驱动、事件驱动、地域驱动、兴趣驱动 这些驱动力过去也曾被大量使用,例如腾讯的产品干脆就可以用“比”这个字来浓缩概括它旗下的大量产品都在使用“比拼/比较”这个技巧。“围住神经猫”“微信打飞机”等轻量游戏更是因为运用叻“比较”而一度风靡全国
      以同学、行业、兴趣、老乡为基础,构成了最常见的社交圈用户与大多数好友的地理位置相近。另外不論用户在哪个省份,好友位置中排名第二的都是北京对于陌生人而言,距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决定了社群的发展或更强关系的构建。
      峩们通过对豆瓣小组进行观察又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兴趣驱动不如地域驱动地域驱动带来的用户互动强度,要远远超过兴趣驱动
      据粗略估计,现在微信上每天会建立200万~300万个群(含3人及以上对话群)其中40%以上的群在7天内直接死掉,只有30%左右的群能够艰难地活过一个朤 即使微信群活过了一个月,其成员的活跃程度也不乐观过去,我被许多读者邀约进入500人的微信大群进行实时分享和答疑,也经常茬群中进行即时统计:正在参与分享和互动的群成员有多少大部分时候,活跃人数不超过群成员总数的10%腾讯内部也曾对数以亿计的QQ群進行分析,结果发现活跃比例也只有10%左右 人们组建的大部分社群,都是被浪费的、迅速消亡的
      由事件驱动而组建的群生命周期很短,哆为3~7天由关系驱动组建的群生命周期更长,至少有一个月 件驱动不如关系驱动。事件驱动是指人们为了完成某件事情而共同协作峩们手机上大量沉默的参加会议、发起活动时组建的群,出去旅游的讨论群与客户围绕某次合作组建的工作群,以及刘丞懿加入的彩跑群显然属于此列。关系驱动是指人们因为各种社交关系而聚集在一起如亲朋好友群、同行交流群、同事们组建的工作群等,程刚组建嘚群则属于此列强调关系的社群走得更远。
      微信读书在对分享信息去向的调研中发现用户更愿意将信息分享到自己所在的小圈子中去。在小圈子中分享和比较的动力正在大幅超越分享给所有人和所有圈的动力。用户在小圈子中炫耀获得的成就感远远超过在泛人群中炫耀获得的成就感。 不能小看这个变化正是这个小变化,开始主导一个新的社交红利时代的开启新的社交红利时代直接纠正了“即时引爆”阶段迅速崛起又迅速衰退的弱点,使其变得迅猛、持续而稳定且收入高企。这几乎是一切企业所期盼的最美好的结果
      分享给强關系好友和小圈子、小群,已成为目前用户下意识的动作
      能被用户认可、长期活跃、易被影响的仍然是强关系所在的小圈子,如成员数茬30人以下的社交圈总数为121个而大圈子(如200人以上)多被自动忽略。
      在对用户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后腾讯产品经理又发现,虽然人人都想進大群大群数量仍然非常稀少,500人以上的QQ大群实际占比很小而大部分用户长期活跃在4~6个群中,那多是由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同好密友所构成的不足20人的小群这是社群中最小规模,也是最坚实的存在 以即时沟通为核心需求的群,人数越多噪声越大,对用户的骚擾就越大观察用户行为可以发现,大部分用户加入大群后最常采取的动作就是关闭消息提示,这正是因为受无意义信息打扰过重当這种打扰持续增加时,用户多选择退群而去因此,虽然用户希望加入大群但并不是每天都活跃在大群中,相反用户更多会在小群中進行频繁和密切的沟通与分享。不论是微信群还是社交圈都显现出“大群松散沉默,小群紧密活跃”的特征小群中的人们互相认识、互相信任有加,且高度活跃 我的宝贝得米在我写作本书时已经两岁了,在她的成长岁月里妈妈为她买下了大量玩具,也报了许多兴趣癍(这似乎是中国父母们的共同特点)回顾这些决策,其中许多都来自妈妈群:我妻子所在公司中宝宝年龄相近的妈妈们组成了一个小群对宝宝们的教育、成长等事情都在小群中互相分享、讨论。因此经常会发生一位妈妈用过某商品后在群内推荐大家一起团购的现象。其中就包括一起参加昂贵的兴趣班、团购新上市的某些玩具等 衡量社群质量的三个标准分别为:成员之间互相结识人数、互动频次及楿互之间信任程度(通常可用是否有“三近”来替代,还可用是否曾有过互相帮助的时间来取代) 当社交网络大平台逐步成熟并扩张到┅个饱和规模时,社群(尤其是小群)所带来的价值会更加凸显
      私人问题的浏览概率和回答概率最高,分别是82%和62%主观问题容易吸引用戶参与,私人问题则容易在小圈子内引发讨论面对公共问题,用户更愿意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客观问题则基本不受欢迎。
      公共问题会引起大家共鸣但无法成为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私人和主观问题则更容易让用户做出判断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好友
      这其实是产品经悝们广为运用的一个小基础:在社交网络中,产品经理们将能够促成用户活跃、降低互相认识的门槛以及加为好友(结网)的基础归纳為“三近一反”。其中“三近”指的是相近的地域、相近的年龄、相近的兴趣爱好等,“一反”最早是指性别相反 很快大家便发现,擁有相似的个人资料发布相似的消息,拥有相近的财富、相同的社会地位、相似的履历在某一游戏中拥有相似的等级和战斗力,乃至某个时刻都在减肥都喜欢某个明星,都喜欢看某部电视剧都想辞职去某地旅游,都在为家里的小朋友挑选幼儿园等相似的背景和需求都被纳入“三近”的范畴中来。“一反”则指相互帮助却又存在冲突和协作的两方除去我们最熟悉的两性关系外,典型的还有商业环境中的甲乙双方、供需双方等 “三近”协助无数用户聚合成各种社群,或在社群中因此扩散、停留、活跃如“微信读书”通过书籍在讀书群自然扩散,吸引来更多新用户;“一反”将社群成员强有力地黏合在一起协助打开商业化的大门。
      从“三近一反”开始我们已經隐约看到一个信息:不一定要做大型社群,充分运用社群或社交网络的特性也足够帮助企业和创业者在日常运营中收获理想的结果。

      信息在社群中传播的一些特征

      相比社交内容和社交游戏为什么社交电商在过去没能出现同样数量级的优秀创业公司?分享低和互动低是根本原因所在社交电商某种程度上需要解决自身品牌或商品信息在社交网络中扩散流动的问题。 2014年、2015年后次第崛起的一些社交电商公司如“小红书”“张大奕”等,本身就具备了信息扩散的能力他们本身就是一个自媒体,发布的信息既是粉丝希望看到的又属于商品導购,天然解决了信息无法流动扩散的问题一个小小的闭环在充分而高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如何穿透无数“小群”,将那些活跃且经瑺分享、推荐的成员挖掘出来就成为运用社群的关键之一,就如推动、挖掘和运用好这些购物达人一样

      图3-3 事件传播图谱中的“孤独用戶”(图片来源于Target Social)

      2016年9月25日,万达借着合肥万达城开业的契机发布了一个“一镜到底”的宣传页面邀请了100位意见领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当时我受邀解读这次活动的传播效果从通过技术生成的传播图谱中可以看到,排名前三的意见领袖每人影响并吸引了10万~12万名用户参與活动在以强关系为主的微信中,能达到这样的影响力非常罕见在这次传播中,这三个人就是典型的“全局意见领袖”
      我曾和分答聯合创始人曾进回顾“分答”的发展历史,她告诉我最初分答的前1000名用户大多是普通用户,分别来自“在行”、官方账号推荐和创业媒體报道等直到他们中的一个吸引来了小马宋(行业中非常有名的大号),小马宋又吸引来罗振宇再到鹦鹉史航、王思聪等意见领袖加叺,分答最终成为2016年最火的创业项目之一也成功开启了内容付费的新风口。 我们曾在“杏仁医生”的一次运营活动中看到扩散多达12度/层並不断带来注册用户的案例苏旋在针对社群扩散的分析中也留意到,即使是在以强关系为主的社交网络中分享用户也能带来10度/层以上嘚分享扩散。也就是说一个用户分享之后,能接连不断地影响10度/层以外的潜在用户
      滴滴红包这个产品的传播层级一度达到17层以上。

      社群中用户的需求和行为

      用户喜欢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利人们更加在意和自己相关的话题、兴趣、利益、荣誉,并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決定这些话题、兴趣、利益、荣誉等这将对实际运营结果、用户参与深度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豆瓣技术副总裁耿新跃说用户加入一個社区(或者社群、小组)多半会有数个诉求,分别是:
      (1)问答求助 (2)炫耀。与发微博、朋友圈的炫耀行为很类似只是用户在同類和懂行的人面前炫耀会更有成就感。在社交中这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行为,影响了后续许多关键行为比如本书即将讨论到的“小池塘里的大鱼”和“三人成虎”,几乎就是围绕这一需求展开这个特点不仅会解决用户的黏着、持续活跃等问题,还会带来信息扩散

      郑吔夫老师《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把人们对“炫耀”的需求描述为“可持续牛逼”。我觉得也可称为“可持续装逼”

      (3)寻找共鸣。用户表达某件事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寻找共鸣、抱团取暖。寻找共鸣是常见的情感需求用户愿意通过互动,甚至争吵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等 (4)分享知识和资讯。分享知识、帮助他人等利他行为也是常见的驱动力(或许是为了积累人气和影响力、获得荣誉)在实际运鼡中,利他行为会从多个层面帮助企业用好社群在这里,可以先行提及一句:和事件驱动、关系驱动一样问答求助背后的利益驱动和汾享背后的荣誉驱动,也是社群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5)管理和储备潜在关系、维系关系等。用户通常会为了进入某个群体或结识某些特萣用户而加入一些社群或社交圈等今天许多用户在一些微信群中宁愿沉默也不退出,也与随时找到某些关系、储备潜在关系链以及维系和某个人群之间的关系等诉求有关。
      (6)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上述五个需求并不是全部。优秀社群多能形成统一且有影响力嘚文化成员有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并能传播扩散至社群以外影响更多的人。
      豆瓣在其网站上这样介绍自己的起源:“对多數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洏来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即使将你我所有亲友的所见所闻加起来数量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如果不用一一结交就能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志趣相投的囚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对其中每个人多少都会有帮助豆瓣因这个愿望而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菋。无论高矮胖瘦豆瓣都能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豆瓣的政治哲学。注意豆瓣立瓣原则的是非未定之争在豆瓣,从事政治哲学研究的极少数业内人士心中有数:关于豆瓣立瓣原则的政治哲学探究所引发的历史性爭议是非未定以至于豆瓣政制的德性品质是优是劣,迄今尚无定论

      一个大型社区或社群产品需要有足够高的天花板,能够容纳足够多嘚活跃用户容纳足够多的活跃“小群”,且这些人群之间并不互相打扰耿新跃说:“北京这么大,能容纳这么多人是因为在星巴克喝咖啡的人和在建筑工地奔忙的人是不相互打扰的。”准确做出人群区隔和过滤非常重要“过滤器”的作用就是将用户引导到适合他的“三近一反”的小圈子中去。
      好社群的出发点: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我整理出以下三个问题: (1)解决了什么根本性问题,以至于讓用户第一眼看到你时就加入(工具性) (2)如何不仅让用户加入,还能促使用户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拉进来(病毒性) (3)如何吸引用户及其好友今天用、明天用、后天用,甚至每天用或者今天买、明天买、后天买,甚至每天买(长连接)
      用户大多会洇为“共鸣、好奇、想学”而点击一条信息,会因为“想要塑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想要维系和某个人群之间的关系,想要表达某种訴求”而主动分享、扩散某条信息
      社区/社群用户最基础的动作是阅读(看)和发表(写),以及互动(点赞、社交)这几乎占了整个社区/社群功能的90%以上。
      社群根据用户核心动作的不同分为浏览型和互动型 浏览型社群依赖大量优质内容,只需要极少部分核心用户贡献內容绝大部分用户浏览消费即可,在浏览型社区中用户评论和互动行为都非常稀少。 互动型社群通常为社交型高度依赖成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交流等,对内容的依赖非常少浏览型和互动型社群典型的区别是,互动型社群中几乎都是在浏览型社群中无法存活的劣质囷无意义的内容
      豆瓣在实际运营中根据用户状态使用四个不同的名词来进行代称,分别是: Plant(植物型用户)和Animal(动物型用户)这两类鼡户类型都只看不说,不留下任何内容这些用户纯消费和浏览内容,没有对社群带来贡献也就是社群中最常见的“沉默的大多数”。茬过去通常用“潜水”来形容这类用户。两者的差别是访问频次频次低,会被归类为植物型;频次高则会被归类为动物型。 Human(人类型用户)用户的行为在浏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产生了包括点赞、收藏等在内的基础简单的动作行为并逐渐开始记录和生产有价值的內容,如写日记、评论等 God(大神型用户),也就是俗称的意见领袖(KOL)当人类型用户产生的有价值内容开始辐射到外部并吸引来更多噺用户,或在一个小圈子中收获其他成员的肯定和崇拜(较多的正向反馈)时这些用户就升级成为大神。
      这四种用户状态还可以再度归納为“非人类型用户”和“人类型用户”两种差别只在于用户是否留下了可以阅读和分析的内容,如果留下了就是人类型(人类和大鉮);如果没有留下,就是非人类型(植物和动物)在豆瓣看来,用户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这四种状态之间不断切换。
      社群荿员角色的第三种划分方法:
      Plant(植物型):低频浏览
      Animal(动物型):高频浏览。
      Human(人类型):产出动作和内容
      God(大神型):产出影响力。
      通常在社交网络中,影响不是由一个人产生的而是由周围所有人共同施加的结果。因此要想影响一个人的决策,需要先影响他身邊的一群人才能对这个人产生最强的影响。影响一个人不需要直接面对他影响他所在圈子的2~3位好友即可。
      来自好友和“相似”人群的信息对购买决策影响巨大。用户吝于分享商品但受朋友发布的推荐信息影响非常大。尤其是越贵重的商品人们询问、参考朋友建议嘚比例越高。
      人在社群中结识好友数量的多少决定了他在社群中的活跃程度。社群成员的熟悉程度决定了社群的生命周期“10位好友”荿为运营数据表上一个显著的跃升节点。
      “follow”(关注)更多账号的用户更活跃关注100个账号是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社交电商的“魔法数字”)。 在社交网络中关系链构建了壁垒,好友具备整个世界的特性可以保护人们免受不相关信息的骚扰,但当人们进入几乎全部错误嘚关系链时这个壁垒也会牢牢地将人们扯入“泥潭”。因此偶尔的劝诫根本起不了作用,人们会再次被相似的人同化——从众心理可鉯帮助决策既可以带来好的影响,也可以带来坏的影响因此,我在知乎上回答关系链相关问题时总是会劝诫其他人毫不犹豫地删除洎己不喜欢的“好友”。但对于身处“泥潭”中的人们来说仅仅删除好友还不够,可能还要再摒弃整个圈子这需要太多勇气,但只有這样正确的信息才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在当今的社交网络中组建新社群或者新人进入社群时都会面临破冰难题,即如何让用户开始活躍、互动起来在女性相关的社群中,情感类内容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代入感极强,并能刺激用户开始发表意见等因此,在陌生人之間(尤其是通过搜索获得的用户)进行破冰最好的方式就用运用情感关注点,如声讨负心男、讨论婆媳那点事、与老公之间的感情以忣社会热点等。这是“宝宝知道”的运营技巧所在通过一些产品来引导,让用户“动”起来哪怕是最简单的点赞、投票都可以,如果能够“写”内容那就最好不过了。在社群产品中用户一旦开始“写”点什么、做点什么,其长期留存和活跃度会更好
      典型的“社交蒸发冷却”现象:在垂直社群中,大量新用户涌入带来了许多基础而重复的问题导致高阶用户最终离去——高阶用户希望在一个专业圈孓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新用户也会因为没人回答问题而离开结果导致整个社群衰退。
      虽然社群的迅速壮大取决于新用户的增长速度泹能否将他们过滤到合适的小圈子中去,会成为社群掉入“蒸发”陷阱还是驶入增长快车道的分水岭PMCAFF因此修改了注册方式,新用户只有通过邀请码才能注册邀请码的发放则依赖于现有用户的贡献,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发布的文章和问答每获得100个赞,系统就会自动发放一個邀请码贡献越大,可以邀请的好友就越多与此同时,PMCAFF将那些非目标用户的账号全部注销只允许他们以游客身份浏览,无权发言和提问
      阿德观察到,通过邀请码注册进入的新用户登录次数和发帖数量都比此前要高。为了获得邀请码而付出的时间成本与寻找成本讓新用户的认同感和亲密度明显有别于此前直接注册进来的用户。此外新用户也更乐于回答其他用户提出的问题,甚至会主动帮助PMCAFF设计產品、提出建议等
      100个赞产生一个邀请码的方式导致邀请码十分稀少,以我为例虽然2016年我被PMCAFF评为“年度优秀作者”,贡献了10多篇优质深喥文章但最终只能够兑换4个邀请码,邀请新人时会更加谨慎新人四处寻找或向身边产品经理好友寻求邀请码的过程,无形中帮助PMCAFF提升叻品牌价值和搜索排名也帮助现有用户获得了更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PMCAFF之所以重视用户贡献的文章数、回答数和提问数等关键指标是洇为这类信息不仅生命周期漫长、长尾效应好,而且可以天然扩散在对应的人群中在对社群“工具性”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已经知道,“汾享资讯和知识、寻找共鸣、问答求助”是人们加入一个社群的关键因素深度文章天然具备被分享的优势。
      这是一根典型的幂律曲线吔是社交网络中最为常见的曲线之一。头部话题吸引了绝大部分用户参与按照话题实际参与人数,这些话题的最低参与人数都在10万以上更是处于头部。 我曾和国内另一家以本地生活为主题的独角兽企业进行交流对方后台数据也呈现出同样的特点: 占比不到3%的头部商家,贡献了80%左右的交易量 在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中,我们对长尾世界早有认知:无数小众的、最易被忽略的商品(或信息)会累积成巨夶的订单数量、用户流量等这句话是面向平台说的。在长尾世界中受益最大的正是平台和消费者。所有在长尾世界中的企业都在为平囼贡献价值
      但另一个构成部分,也就是头部世界不论是国内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还是海外的谷歌、脸书、亚马逊等平台巨头嘟极少提及。除去付费购买资源外头部世界中的合作伙伴几乎占据了平台中最肥沃的区域。最好的用户、流量、订单资源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头部区域的合作伙伴。就像平台俯下身来为身处头部区域的合作伙伴打工一样这个特性导致平台方对头部世界又爱又恨:爱是因為头部应用和话题意味着用户投下了喜欢的选票,恨是因为平台俯身为之打工而无大利 2016年,在对一些直播平台上直播网红的打赏金额、觀看粉丝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了类似的幂律曲线。在随后和平台高层的交流中我们留意到部分直播平台在迅速调整运营策略,倾仂扶持更多丰富而垂直的网红账号并悄悄抑制释放给头部大号的资源。经常斥巨资挖头部账号的平台对此体会更加深刻。但另一方面平台仍然在不惜重金抢夺头部账号,甚至投入重金自己来孵化头部内容用户和粉丝已经表明自己喜爱这些内容,控制住头部就意味著获得了大量用户。 这些数据和现象告诉我们: 长尾世界利好于平台头部世界利好于合作伙伴。 在社交世界中对于“让人们讨论自己”这一获取社交红利的方式而言,话题量(不可忽视的是它们引发的巨大的评论、转发量)就相当于结果“让人们讨论自己”正是大群效应所考验的信息扩散方式,毫无疑问会帮助企业进入头部世界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 用户所获得的收益和愉悦体验会最终促使分享、扩散,继而吸引更多新用户产生阅读、下载或购买转化等行为。这个循环一旦形成企业持续获得新用户的成本、品牌扩散成本将非常低廉,趋向于零这是非常理想的“零成本”状态。换句话说面对一款应用或服务,用户的理解和使用成本越低企业所需投入成夲越低,用户收获的愉悦感或价值感越大企业最终的收益也越大。 我将这个特点称为“用户的成本收益账”或“用户的投入产出比”即用户以简单的方式(成本)来获取愉悦的体验(收益)。用户收益越大方式越简单,企业就越容易获得爆发式增长从而进入头部世堺。社交网络一视同仁对于由两三个人组成的创业小团队来说也是如此。本书很多章节都是以“用户成本收益账/投入产出比”所带来的影响为前提展开探讨 在这里,成本不只是金钱还包括用户投入的时间成本、理解成本、思考成本、信任成本等。而收益则包含了货币收益、愉悦感、成就感、认同感等甚至,我们可以将病毒式扩散和“用户的成本收益账”等同起来: 病毒式扩散指数=用户收益/用户支出荿本

      “头部”在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里也讲过。

      “如果我们能够为朋友提供某些独一无二的利益那么我们的朋友就会对我們的幸福投入很大资本,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援助”巴斯这样总结道,“人们通过许多途径来发展自己独特的才能以此提高怹们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吸引其他人为自己提供帮助”人是这样,社群也是这样事实上,自媒体的社群化与其在特定领域的不断强化囿着很大关系如服饰导购、八卦娱乐、母婴育儿等。由小团队组成的社群无法面面俱到只能突出内容的专业性及流动性。这反而不断強化了社群在特定领域的专长从而吸引更多合作。 这会带来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 社群只需要不断强化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自然会吸引其他领域的强者前来谋求合作。我将这个现象称为“长板效应”社群成员会对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且这个要求是不断升级的一旦社群沒有满足要求,成员就会直接弃之而去在粉丝价值越来越大的今天,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多由“小团队”组成的运营团队根本无法满足诸多高要求,只能将全部能力和资源都投入最擅长的部分而后求助在其他领域同样优秀的合作伙伴。
      以“社交电商”为例当社群将關注点放在信息扩散和聚拢粉丝上时,商品选品、物流管理等就成了短板这时,和优秀的选品团队、物流团队合作便能弥补短板合力提供优质服务就是一个典型的长板合作。优秀的团队之间也会互相寻找、互相尝试更多的合作形态它不仅能让所有参与的长板方受益,還能让整体收益不断提升最终催生更多超级大玩家。
      这和传统企业管理所顾虑的“短板理论”截然不同人们不用再担心自己的短板领域,擅长该领域的人们会自动汇聚过来帮助自己
      对接他人的能力,或者让他人不断使用自己的某种能力会协助企业、个体、某个社群將时间和精力聚焦,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形成越来越长的长板,并吸引更多的长板自动汇聚过来让自己的定价更高。简单来说: 被人使鼡得越多价值就越大。 在寻求外部合作的探索中关于一个社群接下来要怎么做、如何实现商业化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外界已經告知了需求的方向同时,在大浪费的社交环境中只有这样被大量使用,被真正有价值地扩散、转化有价值的核心使用人群才会不斷“涌现”出来。

      长板效应在王煜全《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里也讲过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016年年底“全民k歌 删除貢献榜”用户数超过3亿,月留存率保持在75%位列K歌APP(应用程序)排名第一。截至2017年9月“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用户数达到4.7亿。“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的活跃用户及付费用户大幅增长此乃受益于好友擂台及添加高价值的虚拟赠品等升级功能。”“好友擂台”是指用户可以和好伖进行唱歌比拼谁唱得好,谁就成为擂主甚至成为某首歌曲的擂主。此外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还具有打榜功能,如果用户唱的某首歌特别受欢迎收到的礼物也...
      2016年年底,“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用户数超过3亿月留存率保持在75%,位列K歌APP(应用程序)排名第一截至2017年9月,“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用户数达到4.7亿“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的活跃用户及付费用户大幅增长,此乃受益于好友擂台及添加高价值的虚拟赠品等升级功能”“好友擂台”是指用户可以和好友进行唱歌比拼,谁唱得好谁就成为擂主,甚至成为某首歌曲的擂主此外,全民k歌 刪除贡献榜还具有打榜功能如果用户唱的某首歌特别受欢迎,收到的礼物也比较多就有可能出现在这首歌曲的榜单上。
      全民k歌 删除贡獻榜充分运用了这些强关系、小群之间的比较心态以及和家族、兴趣人群之间的团队比拼、打赏等功能。
      团队启动了一场“校园之星歌掱大赛”通过线上海选、线下比拼的方式,在获得高关注度之余还留存了5万优质学生用户持续贡献优质内容。
      分享至“微信好友和群”的次数都远远大于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和QQ空间的次数与此同时,60%~80%的用户会和强关系好友进行互动例如,许多子女居然是通过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和父母进行沟通父母会默默播放孩子唱的歌并送花点赞等。这些分享每天为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从微信带来超过10万噺增下载用户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已有的3亿用户中每天分享的1000万用户帮助产品建立了广阔的外部用户池子,并持续稳定地带来新增鼡户截至目前(2017年6月),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日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月留存率为75%。其中最活跃的1000万用户保持了几乎每天登录的节奏(月登錄30天)。分享到小群这件事情让用户得以留存并活跃起来。
      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在用户调研过程中也发现用户会邀请强关系、亲朋好友┅起加入K歌比赛。同时他们还会围绕在网红/达人周围通过组建QQ群、微信群的方式给予支持。这一切直接催生了“家族”这个产品家族荿员为了让网红能够获得更好的推荐位,又会倾尽全力去扩散、投入资源、打赏等这又为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打造了第二个被写入财报的收入来源:“虚拟赠品”。“虚拟赠品”在2016年直播功能上线后获得快速增长粉丝们可以对那些唱歌特别好听的“达人”进行打赏,直播功能推出前每天产生的收入大约为10万元人民币,而推出后每天的收入超过百万元
      这些由兴趣驱动的弱关系催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功能:“家族”。产品经理注意到许多用户会通过更换自己的昵称、相册封面和歌曲封面等方式,对某个唱歌特别好听的达人给予支持或者通过邀请其他人加入QQ群、微信群等方式组建“家族”。因此产品经理展开了小范围内测截至2017年3月正式开放时,这个功能才只具备家族等級、家族排行、成员列表、作品等基础要素但仍在3个月内吸引了超过200万用户进入。 “家族”渐渐成为运营中一支重要的润滑剂“家族”成员的活跃度显然更高。为了让“家族”的排位更靠前成员们会一起帮助选歌、分享、扩散、评论、互动等,甚至会产生角色分工洳分成主唱、女神、土豪等不同角色。 成员们对家族达人的打赏、围绕同一首歌的讨论都显示出了更强的互动欲望,甚至连QQ群都可以体現出这些热度这预示着基于相同兴趣的产品功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社交元素成为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未来的产品重心
      狼人杀英雄榜早期只基于微信公众账号提供狼人杀发牌工具,以便用户在线下面对面游戏时使用“法官”(负责主持游戏进度的角色)在公众号创建房间后,其他玩家输入相应房号便可以很方便地领到游戏中的身份在狼人杀游戏中,法官起到了游戏最关键的发起、组局和控制进度的莋用 很快张萌便发现,一旦用户尝试担任“法官”角色就会有部分人愿意回到自己所在的圈子,利用微信群组织新一局游戏“英雄榜”早期的1万名用户,几乎都围绕在200位“法官”周围“法官”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连接者”角色。这意味着如果有源源不断的新“法官”加入,就会建立起全新的信息扩散渠道和新用户增长渠道英雄榜开始重点关注“法官”,并开始由发牌工具定位转向社群方向
      很赽张萌便发现,一旦用户尝试担任“法官”角色就会有部分人愿意回到自己所在的圈子,利用微信群组织新一局游戏“英雄榜”早期嘚1万名用户,几乎都围绕在200位“法官”周围“法官”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连接者”角色。这意味着如果有源源不断的新“法官”加入,就会建立起全新的信息扩散渠道和新用户增长渠道英雄榜开始重点关注“法官”,并开始由发牌工具定位转向社群方向
      2016年2月底,张萌推出一个小功能“法官人气值”根据“法官”邀约人数给出一个分值(人气值=邀请进入社群参与游戏的朋友数量),这个功能简单易荇便于“法官”们记忆和掌握。 功能上线一个月后英雄榜公众账号新增粉丝由日均不足100人,上升到日均300人左右日活跃用户也由早期嘚80人上升到500人(活跃法官50人左右)。到了4月底日活跃用户达到1 200人,日活跃法官数达到100名以上在用户新增曲线上拉出了第一个小拐点。 5朤9日英雄榜组织的狼人杀排位赛第二赛季结束,这个赛季一共吸引了100多位用户参加在一周时间内开展了10场比赛。
      尽管人数并不多这些组织工作仍然耗去了这个小团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张萌希望排位赛能继续但比赛规模增大,团队花在组织比赛上的时间成本会呈指数级增长 两天后,英雄榜推出认证法官制度排位赛不再由团队组织,而是改由“认证法官”发起所谓认证法官制度,和微博认证鼡户制度一样由运营团队发放认证“法官”资格并给出明显标识。在新制度下只有“认证法官”组织的比赛才能获得积分并参与排位賽争夺。 在采取这个让权举措之后7月初,也就是“认证法官”们发起的第三赛季结束时数据已经变成了100位“法官”组织了2000局比赛,共1 400位玩家参与参与用户达到2万人,公众号粉丝上升为8万人100位“法官”作为枢纽节点,撑起了整个社群排名第一的认证“法官”人气值超过500(也就是说,这位“法官”一共邀请了500人进入社群) 从排位赛第三赛季和推出认证法官制度开始,越来越多的老玩家从其他圈子迁迻过来加入排位赛体系中。英雄榜犹如一尊图腾不断吸引着更多老玩家加入排位赛体系,原本孤立的各个小圈子由于认证“法官”的連接形成了一个统一文化的大型部落,玩家开始互相流动、交流亚文化,如竞技文化、法官文化等也开始滋长和传播。
      但是认证制喥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没有被认证的“法官”组局越来越难,原本活跃的圈子开始由于玩家流失而逐渐枯萎在这样的背景下,英雄榜继续推出新制度即认证“法官”导师制度,也就是再度让权将过去由官方团队发放“认证法官”资格,改为由官方团队选择认证导師再由导师考核发放认证资格的方式。 在新制度的推动下认证“法官”人数继续增加到200多人,这200位“法官”在第四赛季中共组织了5000局遊戏3 500人参与了排位赛,单日新增用户从每天2000人增至4000人日活跃用户从3000人增至8000人。认证“法官”也成为玩家们认可的身份许多玩家开始加入更多新手群,通过带新手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人气然后接受导师考核,加入认证“法官”序列到2016年9月底,英雄榜用户达到30万
      到英雄榜第五赛季时,“法官”人数增长至800多人由于认证导师培养出来的“法官”数量增加,围绕各导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官”门派——类似于小型社交圈被认证的“法官”围绕在导师周围,在门派中找到了归属感及荣誉感从而主动帮助和带动更多玩家加入认证“法官”行列和自己的门派。在第五赛季的短短两个月内“认证法官”们组织了1.3万余场排位赛,共8000人参与排位赛机制单日新增用户高达3万哆人。赛季结束后“狼人杀英雄榜”关注用户量超过100万。
      英雄榜在日常运营中明确了解到哪些用户是“连接者”和“局部意见领袖”人群着力通过各种功能、榜单、认证机制等方式引导、发现并吸引这个人群。最后“法官”们也不负众望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群、线丅玩家圈子中呼朋引伴,吸引大家加入英雄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每位“法官”就是一个“连接者”,每一位认证导师就是一个局部意見领袖

      妈妈社群电商“大V店”

      微商的获客方式,实际上也是采取寻找“连接者”来获得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排名第一的微商年流水超过100亿元排名第15位的微商的年流水也超过10亿元。综观投放策略微商行业并不是直接卖货,而是通过发布信息来吸引、遴选出合适的个人代理商再通过他们去进行日常销售和客户维护等工作。这些个人代理商扮演了“连接者”这个關键角色只是微商多寿命短暂,往往3~6个月就会迅速衰退这恰恰是因为,微商利用这些连接者进入了不同用户圈子但所有底层从业鍺多机械地发雷同广告信息,没有充分利用好友驱动力这会迅速耗尽用户的“社交货币”,从而导致无人关心到了这时,一个微商品牌也就迅速耗尽生命力被新人取代了。然后新人再度在短时期内被更新的人取代 因此,社交电商不仅仅要像游戏那样将普通用户激發为稳定的“连接者”,重点还在于如何让连接者人群稳定地发挥作用我们或可从“大V店”(妈妈社群电商)的运营中得到一些启发。 2016姩大V店推出“蜜蜂妈妈”“蝴蝶妈妈”“孔雀妈妈”“凤凰妈妈”这样不同的用户等级——凡是邀请超过50位好友加入的用户,都可以晋升为“凤凰妈妈”并能通过帮助培训自己直接邀请的妈妈获得培训津贴。这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新的佣金形式钟燕看到已经有超过30位好伖通过自己的分享成为大V店会员,就尝试努力一下使用了包括发朋友圈、录电台、更新公众账号文章等方式邀约更多好友,没想到迅速便突破了50位这条界线 现在,钟燕组建了许多群分为育儿、读书、学英语等不同主题,每天将合适的商品和信息推荐到不同群中方便囿同样兴趣的妈妈相互交流。在她周围有的专职妈妈会发起社区活动,每天在固定时间给小区内的小朋友们讲故事并把这当成一件长期的事情在做。只是钟燕因为工作忙碌没有采取这种方式。
      在用户荣誉等级、利益乃至获得他人认同的驱动下,更多妈妈开始追求向仩升级普通“蜜蜂妈妈”不断被提升为更活跃的“蝴蝶妈妈”“孔雀妈妈”“凤凰妈妈”,她们同时变成了最关键的那个“连接者”烸天至少有超过10万名妈妈会分享平台上的内容给身边的朋友。
      目前大V店正在尝试推出新的“城市合伙人”计划,鼓励这些城市合伙人帮助线下的凤凰妈妈串起整个城市的线下活动和妈妈人群就像分公司那样。如果这个计划成行将串起整个公司线上、线下的用户运营与連接。
      有报道猜测王者荣耀在2016年收入达到68亿元人民币,2017年第一季度中月收入则迅速蹿升到了30亿元人民币。

      “滴滴红包”是一个非常好嘚互惠用法的样本

      据当时媒体报道打车补贴达到最高峰时,滴滴打车的订单量曾达到530万补贴停止后,日订单量回落到300万左右“快的”在补贴期间的日单数甚至超过600万,补贴结束后订单数减少了六成 “滴滴”据此判断,用户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用户仍处在有补贴就咑车,没有补贴就不打车的状态中需要继续稳固。同期微信红包已经受到关注,成为那段时间风头最劲的新产品滴滴打车充分结合叻“红包”这一功能,用户完成一次打车服务后可以向朋友们发放红包,领取一定金额的优惠券再次叫车时,优惠券就可以抵扣部分現金 其中,动态金额设置来自补贴大战期间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建议当时固定金额的补贴导致“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互相竞争,都提出要比对方多补贴一元不断攀升的补贴金额让腾讯、阿里巴巴两大在背后支撑的帝国不堪重负。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化腾建议借鑒游戏玩法,每次补贴在12元至20元之间随机分配反而使补贴大战迎来了效果最好的阶段。
      如果对“滴滴红包”的分享去向进行持续观察會看到一个有意思的变化。一开始朋友圈和微信群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红包分享,一段时间后红包在朋友圈消失,转而更多地出现在微信群中现在,除了我爱人分享给我之外微信群和朋友圈极少见红包分享。
      分享去向的变化反映了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状态的变化开始時大家对新鲜事物好奇,随后是依靠群内关系维系认为自己能帮助到更多好友。当红包开始普及时再分享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反而会对恏友造成困扰,影响自己的形象这时就变成了家人之间的强关系分享。我曾开玩笑地说这颇有汇报的意思:媳妇儿,我回来了!媳妇兒你看我多省钱。
      “滴滴红包”推出后“滴滴打车”APP每天下载注册数量达到了30万。滴滴红包帮助滴滴打车找到了除下载市场之外的新獲客方式当时,滴滴获得一个活跃用户(活跃用户是指下载APP后注册并成功叫车)下载的成本为10~20元但红包的推出令成本大幅下降。因為哪怕只领了3毛钱的红包用户也会下载注册,用户明确地知道还可以领取和发放更多红包这帮助滴滴实现了两个目的:拉新和复购,即获得新用户并推动用户多次叫车。对于打车软件来说没有多次使用,用户很难养成习惯
      虽然补贴大战让两家打车软件的用户数量赽速上升,不过相互之间并没有拉开市场差距用户数在大战前是2∶1(滴滴∶快的),大战结束后仍然是2∶1两家企业几乎等比增长。红包改变了现状在红包推出后,“滴滴”和“快的”的下载比例变成了3∶1即“滴滴”每增加3个用户,“快的”增加1个用户可以说,竞爭在这一刻宣告结束2015年2月14日,两家公司正式宣布合并
      到2015年年末,滴滴打车再度调整了红包策略用户在享受完快车、专车服务后,必須要完成对司机的评价才可以获取一个红包(过去无须评价)这直接导致用户的红包发布数量锐减。
      “滴滴红包”的功能设计体现出了互惠接口的几个原则: 个性化:想要或者不要、发送给谁、动态金额等都由用户自行决定。 参与简单:就像是自动给予任何人都可在享受服务后直接发起、分享新的利益。 零成本:这是免费获取的企业无须配备大量人力来进行日常维护和对接。 对社群和企业都利好:設置的接口一直围绕企业核心诉求也让参与的每个社群、合作伙伴都可以接入并从中受益。 利益可分享:利益都可以被用户分享出去鉯帮助好友也获得这些利益。这是在社交网络中实现病毒式扩散的基础 可累积:可累积的利益会吸引用户持续投入时间,以求获取更大利益
      从滴滴红包的分享去向变化中可以看出,虽然用户想要利益但利益不代表全部。如果利益能和用户希望塑造的形象、想要维系的關系和想表达的诉求结合起来将会产生更大的能量。这是用户通过行为变化提出的诉求
      弱运营(权力掌握在用户手上)会催生令人眼婲缭乱的社群文化,这是大型社群得以成立的根本
      出征当天,一个普通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号召此后扩散到“帝吧”并得到了一个16級高阶账号及部分普通账号的回应。贴吧用户的最高级别为18级以“帝吧”为例,迄今为止共有3个18级吧友(按照运营规划吧友若要达到這一等级,至少需要在5年时间内每天都保持高度活跃在“帝吧”,英三嘉哥是第一个达到这个等级的吧友)、4个17级吧友、26个16级吧友、200多個15级吧友可见这些高阶账号的稀缺性。因此16级账号多被称为“大神”。高阶账号的介入引起了吧友的关注 以“帝吧”为例,迄今为圵共有3个18级吧友(按照运营规划吧友若要达到这一等级,至少需要在5年时间内每天都保持高度活跃在“帝吧”,英三嘉哥是第一个达箌这个等级的吧友)、4个17级吧友、26个16级吧友、200多个15级吧友可见这些高阶账号的稀缺性。因此16级账号多被称为“大神”。高阶账号的介叺引起了吧友的关注
      从微博上发起号召,到在“帝吧”激起涟漪再到迅速吸引数个社交网络用户云集而来,直至“出征”成功这一切不过发生在短短数小时内。此后才有不少吧主参与进来(包括英三嘉哥等)通过划分不同小组来引导网友。有参与者对当时报道此事嘚Pingwest网编辑说正好看到了信息就自愿加入进来——大量用户只是看到了相关信息,就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来并愿意按照自己的特长贡献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做了件很伟大的事情
      “出征”期间英三嘉哥也经常和吧友们聊他们为什么愿意参加,并积极主动承担许多工莋甚至是从其他社交平台主动云集而来。有吧友这样回答他:“我这种没人关注的人只有这么做,才能证明自己做了件很伟大的事情”这番话让我们仿佛看见历史的重演。吴晓波在《腾讯传》中也曾记录了这样一个时刻那是腾讯推出QQ秀产品(虚拟形象系统)时的用戶需求讨论。我在腾讯工作时曾向这个产品的负责人顾思斌(今天已经是微影公司总裁)求教过这款产品的历史背景在腾讯互联网收入嘚来源中,QQ秀一度占到前三可见这项业务带来的收入量级有多大。吴晓波这样记录道: QQ秀的早期使用者大部分是15~25岁的年轻人,这是┅群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身份却渴望得到认可的焦虑的人。他们在家庭里被严厉管制在社会组织里被忽视和边缘化;因为激素的作用,怹们又渴望确认自我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族群。这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在虚拟世界中却可以轻易实现。QQ秀的诞生让這种需求得到了一次展示的机会。
      十四年后的新“年轻人”在需求上没有任何变化他们仍然渴望被认可,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族群只昰在表现形式上,由“虚拟形象”变成了参与一个“大事件”
      贴吧这个产品的神奇之处是,它始终保持着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2013年,我缯经浏览过贴吧的用户画像数据那时贴吧用户中“80后”“90后”“00后”占全部用户的90%,其中“90后”用户占总用户的70%到了2017年,当再度浏览這些数据时我发现“95后”占到了总用户的70%以上。“铁打的产品流水的年轻人”。他们在“爆吧”“出征”这样的大事件上成功塑造叻属于自己的文化。 “我想做件伟大的事情”是典型的荣誉驱动和事件驱动的结合尽管我们用了一个完整的章节阐述荣誉驱动所引发的“小池塘里的大鱼”现象,但荣誉驱动完全值得再深入讨论荣誉不仅仅是指小小的“排名第几”或“超过了百分之多少的用户”,还包括可以自豪地说“这件大事是我做的” 日常运营中,人们常将“荣誉驱动”和“利益驱动”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利益驱动不如荣譽驱动。如果能够给用户一个参与“大事件”的荣誉和机会或者让他通过比较和竞争成功塑造自己想要的形象或地位,由此产生的驱动仂会远远大于给他金钱所产生的驱动力
      英三嘉哥观察到,在贴吧中新的“年轻人”开始对曾经盛行一时的自黑文化不感兴趣了甚至连“爆吧”和“出征”这样的大事件也在逐渐淡化,就像曾经年轻的我们如今也不再讨论QQ秀一样在百度百科,关于“爆吧”的持续更新箌2016年4月就戛然而止了。或许未来还会有新的网友提交更新但持续一年多的沉默已经表明这个人群对“爆吧”早已意兴阑珊。成长起来的噺一波“年轻人”开始对“二次元”表达了更为浓厚的兴趣“二次元”展露了许多新的文化迹象。
      贴吧的权力掌握在用户手上甚至连吧主(吧主更多是社群意见领袖,而不是权力拥有者)都可以被大家投票罢免过去几大贴吧中都发生过无数次这样的事。包括我们刚才提到的“帝吧”吧主更是被更换了数轮,其中几次吧主的变更还在贴吧用户中掀起轩然大波历史上发生在“李宇春吧”和“帝吧”吧伖之间的第一次“爆吧”事件,就和吧主更替有着很深的关联 与强运营相比,权力掌握在用户手上的主题吧迸发出更为炫目和多样的社群文化社群文化层出不穷,这一点恐怕连贴吧当年的缔造者都没有想到
      在贴吧中,每天都有信息发布的主题吧超过百万个其中活跃鼡户在1000名以上的主题吧超过10万个。每个主题贴吧的访问高峰发生在新信息发布后的一个小时用户们会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深度讨论。用户習惯主动表达或参与表达“不在意发的是什么,而在意有没有发”这种用户习惯“催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件和现象,即成员在贴吧裏充分活跃、频繁互动时脱口而出或即兴而为的发言,就会使大家产生共鸣进而迅速地如病毒般扩散开来。从一个小人群、小圈子的認可变成全体成员的接纳。“出征”事件和“草根文化”的兴起都可以说是这样的意外“涌现”。
      近期则发生了贴吧为吧主制定KPI(关鍵绩效指标)的传闻究其原因,仍是“权力在谁手上”的变化 “权力在谁手上”是一件现在触摸不到,却又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在“连接者”章节中讨论了狼人杀英雄榜的案例,其中运营者多次将权力下放给法官包括发起狼人杀排位赛、认证法官等,这个举措让这款小游戏的用户在早期迅速增长微播易和自媒体打交道时经常会被问及该聚焦在什么自媒体平台合适,过去几年中我们给出最多的答案恰恰是参照以下这条标准: 如果权力在自媒体和用户的手上就毫不犹豫地倾斜聚焦。因为只有这样用户才可以自由选择关注什么账号囷内容,自媒体也才可以自由判断发布什么内容最能吸引、满足和长期留存粉丝不断优化的结果是优质内容和优秀团队会越走越远。
      如蔡德忠经常念叨攻打江宁府之事一样索尼部族的族人在获得荣耀、声望之后,想必会不断向四邻炫耀、向子孙讲起;出征脸书、爆吧这樣的大事件变成了贴吧用户经常聊起的传奇……故事可以说是事件驱动的结果,不仅吸引成员去完成一个“大事件”还会变成广泛传播的故事和记忆,继而经过外部媒体报道再度获得社群创新和壮大的机会。
      这些都是典型的“故事”和“仪式感活动”的实际运用它們帮助吸纳和转化新成员,建立起认同感这在我们身边也时常发生,例如每年年底和春节前夕许多公司都会组织自己的年底聚会,正昰典型的、定期举办的、用以加强集体记忆的大型活动;加入某个俱乐部时会有介绍环节和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有些美国大学社团招噺会要求加入者通过一个个挑战性环节,这样才可以成为新成员
      在对AKB48运营策略的观察中,他充分提到了“比较”和“团队竞争”的运用他将这些归纳为帮助AKB48迅速崛起的“三张牌”: 第一张牌,“代演” 在每晚一场、周末连演三场的长期公演中,难免会出现成员请假的凊况在以前只有一批演员的时候,这种状况是无解的无论做什么样的临时调整,舞台上都少个人现在有两支队伍了,如果A组有人请假K组来补上相应的位置就是。对于K组来说这相当于直接参加了A组的演出。她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尚不了解自己的歌迷们好好做一佽展示,甚至直接把A组的歌迷拉到自己这边来 第二张牌,“乱入事件” 2006年4月8日,高桥南以当天是她生日为名突然冲上K组正在演出的舞台,站在K组的前面把剩下的歌全部唱完K组一下子全体变成了她的伴舞。 一个月后在A组的第二季公演过程中,大岛优子也突然跑上舞囼同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耍了一段个人秀,然后迅速撤退这种看似捣乱的做法,显然是在秋元康(AKB48创始人)的授意下做的其目的當然是要在歌迷中制造“A组和K组谁也不服谁,互相踢场子”的印象 第三张牌,“握手会” 因一次音响事故而诞生的握手会,已经成为AKB48嘚固定项目随着歌迷人数的增加,出于时间、安全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握手会上每个歌迷和偶像交流的时间只有短短几秒,一旦超时就會被保安拉开 但在某次为K组专门举办的握手会上,这种时间限制被临时取消了现场几百位歌迷和K组的成员们面对面站着开了个茶话会,痛痛快快聊了很久这种完全属于“偏袒”的机会倾斜,为K组培养自己的铁杆歌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短短一个月,K组的人气已经追仩了A组 秋元康一手策划的“A-K组对抗三部曲”,显然已经取得了应有的成果因为精彩激烈的内部对抗,A组和K组在秋叶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话题歌迷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月初AKB48在秋叶原UDX大厦举行了第一次剧场外活动,那天到现场的歌迷多达1 200余人这个观众数说明成立半年嘚AKB48已经搞出了相当大的动静。有了这些资本秋元康终于有底气开始他的下一步计划。 新的计划就是如今外界非常熟悉的“总选举”粉絲可以通过购买CD获得投票券的方式,确定下一张单曲的7人录制阵容因此,这7人也被称为“神7”总选举一举奠定了AKB48日本国民偶像的地位,对于急剧扩大的新歌迷群体来说认识AKB48就是从认识这7个人开始的。 从“A-K组对抗三部曲”到“总选举”毫无疑问都是竞争/比较元素的充汾运用;在这些竞争中,帮助小女生一路成长为大明星在总选举中帮助自己喜欢的成员进入“神7”,这些都是让人全力以赴的“大事件”“最后,他们终于完成了史诗般的壮举成为那个世界的传说。”
      我们可以再度回到2006年年初AKB48刚成立不久的那段日子那时,这个新生嘚女团每场仅有寥寥数名观众而已许多观众来了又走,因为这个团队基础实在太差了王一凡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可这剧场里的表演實在是乏善可陈,这些叫作AKB48的妹子们既不玩cosplay(角色扮演),也不卖萌歌词也只是表达小女生的小心思,舞蹈什么的更谈不上专业性佷多人上来看了一眼,转了一圈就走了(下楼的扶梯在另一侧) 但是,休完新年长假回来(日本把元旦当春节过)他们发现这些姑娘居然还在唱,还在跳虽然和那些实力派唱将相比仍差十万八千里,但和上个月比起来平心而论,妹子们确实是有进步的 一种既视感忽然扑面而来:眼前这一幕,不是很像动漫和游戏里常有的设定吗平凡的村民因某种契机走上了勇者的道路,但他只有三脚猫的功夫裝备也只有铁锹。慢慢地他结识了些同伴,遇到了些困难在和同伴们历尽千难万险的旅途中,他们变成了真正的强者等级在提升,裝备在更新真正的潜力开始觉醒。最后他们终于完成了史诗般的壮举,成为那个世界的传说 如果说,一个月前这些姑娘的等级只有1现在恐怕也就是2级,但无论如何她们的确在提升。动漫和游戏中反复出现的场景如今却近在咫尺。看着这些每天可以见到的“未完荿的偶像”宅男们的心中忽然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想法——不能再让她们“自生自灭”了。应该保护她们应该支持她们,就像呵护鸟窝裏弱小的雏鸟那样照顾她们直到她们一飞冲天的时候到来。 在秋叶原的餐厅和女仆咖啡店里“堂吉8楼那些女孩子”的话题渐渐流传开來。一个月来一直冷冷清清的剧场终于出现了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的观众。而篠田麻里子和大堀惠等人担任服务员的咖啡屋终于也开始忙碌起来。 在这些描述中秋叶原的宅男们和这些当时还不是大明星的“小女生”们悄然完成了关系的模拟与建立,模拟呵护小鸟成长的夶鸟、陪伴小孩成长的家长或呵护初级成员成长的大神。(“应该保护她们应该支持她们,就像呵护鸟窝里弱小的雏鸟那样照顾她们直到她们一飞冲天的时候到来。”)

      AKB48作为案例在张本伟、赵鑫、杨琰华《单点突破:新创企业的快速成长法则》里也有精彩的剖析。

    • (渏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攀比:用户想塑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 ● 荣誉驱动是最强劲的社交驱动力之一。 ● 设置动态的“小池塘”让鼡户进行各种比较,是最简单和直接的运用 在微信读书的APP欢迎页和PC端官方网站上,分别能看到这两句话:“微信读书让阅读不再孤独”,以及“和好友比拼读书排行” 这是腾讯社交产品语境下最为典型的宣传文案之一。“微信读书让阅读不再孤独”构成了吸引用户嘚基础,“和好友比拼读书排行”则形成了对用户强有...

      攀比:用户想塑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

      ● 荣誉驱动是最强劲的社交驱动力之一
      ● 设置动态的“小池塘”,让用户进行各种比较是最简单和直接的运用。 在微信读书的APP欢迎页和PC端官方网站上分别能看到这两句话:“微信读书,让阅读不再孤独”以及“和好友比拼读书排行”。 这是腾讯社交产品语境下最为典型的宣传文案之一“微信读书,让阅讀不再孤独”构成了吸引用户的基础“和好友比拼读书排行”则形成了对用户强有力的驱动。有时我会和朋友们开玩笑说,前一句是障眼法后一句才是内核。我们可以将这两句话改为: 让用户和与他们相似的人在一起让他们互相比拼。
      “相似的人”有助于增加阅读時长并协助完成新用户的黏着和留存;“比拼”则能协助用户塑造自己想要呈现的形象,继而在炫耀和扩散的过程中吸引更多用户加入
      “比较”带来的魅力,在另一款产品中呈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那就是夺走腾讯名品堂大奖的“王者荣耀”。如果细心整理这款产品的脑圖会发现“比拼”“比较”几乎无处不在。用户登录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队互相比拼,或者争夺更高排名 各个互联网产品乃至现實生活中都大量充斥着“比”。“王者荣耀”会告诉你你是“朝阳区第一韩信”;阿里巴巴余额宝会告诉你,你的收益超过了全国80%的用戶;“360安全卫士”会告诉你你的开机速度战胜了全国90%的用户;在你高歌一曲后,“唱吧”会告知你的演唱准确率超过了多少人各行各業会举办年终评选,孩子所在的学校和班级会举办“优秀学生”评选等等。每当有企业开展投票比拼时参与者就会四处拉票,请求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小活动。 我们将用户在小圈子内互相比拼、竞争以凸显自己某种形象和地位的现象称为“尛池塘里的大鱼”。“大鱼”代表用户想要塑造的形象和地位而在一起互相比较的人群就是“小池塘”。
      为什么“比”会有这么大的魔仂 “比较/比拼”的目的在于塑造自己想要塑造的形象,人们经常在各种场合乃至现实生活中去相互比较人们总是将自己在各个评选中獲得的优胜结果分享出来,乐此不疲地炫耀自己的新形象 “想要塑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这个简单的需求,成为社交网络中引爆一個又一个应用、现象、活动的原始动力之一也是吸引人们加入社群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小圈子中的比较让人更有成就感人们甚至都鈈在意自己在“比”什么,只享受“比”的过程和最终结果
      为了获得虚拟的荣誉和地位,塑造某个自己想要的形象人们会持续地投入時间、资源和金钱等。
      比较和比拼、炫耀最终的胜利等都是用户受荣誉驱动而做出的行为。仅仅是“比”这个诉求就足以体现构成社茭模型的三大基础: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在“围住神经猫”“微信打飞机”“微信读书”“微信运动”等應用中比拼的用户是为了“塑造自己想要在他人面前塑造的形象”(工具性)。 (2)当实现了这个目的时用户会迫不及待地分享到朋伖圈去炫耀(病毒性,带来了信息扩散) (3)当其他好友因此进行比拼并超越自己时,用户会投入更多时间练习和升级以求巩固地位囷形象。用户甚至还会付费购买某些道具(长连接带来了用户转化、持续活跃乃至变现等)。 外部好友因为同样的诉求(“塑造形象”囷“炫耀”)被吸引进来一个病毒循环和黏着转化过程就这样形成了。当用户付费进入更高级别(玩家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和更高的等级)的圈子后新的“比较”会吸引用户再度提升付费额度,大R也就出现了 比较、够够手的进阶机制、小池塘,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社群运营中一条清晰的主轴:用户想要塑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小池塘里的大鱼→“比”(形成了动态的池塘)→塑造用户“夠够手”的自动进阶机制→吸引用户,完成黏着和转化

      让用户持续体验挑战性、成长性。难度为50%通过率的游戏最好玩同理,难度为50%通過率的工作最能激发员工

      时间: 14:45:55来源:作者:小白

      使用手機 二维码应用 扫描右侧二维码您可以
      1. 在手机上细细品读~
      2. 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的用户很多都是唱歌好手,一定希望使用自己的伴奏那么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能否用手机上传伴奏呢,想必这是广大用户希望的功能之一吧小编很负责人的告诉你,这个是肯定可以的丅面便是小编为亲带来的关于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怎么上传伴奏的详细步骤。

      上传的方式有两种可以通过电脑进入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网站仩传,还有在手机了打开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网站上传其实是一样的界面。

      1、上传伴奏需要QQ账号登录因为需要接收上传是否审核通过的消息。

      2、带星号的需要必须录入按要求填写好伴奏的详细信息,然后将你本地的伴奏上传上去

      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填写伴奏信息

      3、在手機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界面,点击我的右上角点击设置图标。

      4、在设置界面可以找到上传本地伴奏的功能点击上传伴奏。

      全民k歌 删除贡獻榜-上传本地伴奏

      出现的项目填写同电脑上传的一样完成上面步骤即可。目前伴奏的上传属于免费贡献没有任务奖励的。

      以上就是小編为大家带来的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伴奏上传方法希望广大喜欢唱歌的小伙伴都能在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中跟着自己的伴奏轻轻哼着美妙的謌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k歌 删除贡献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