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银素有世界铜王王文银之称,那么他涉足铜矿行业的10亿启动资金哪来的?

从零到3300亿王文银用了20来年的时間。20多年前到深圳时他兜里只揣了10块钱,而从那样的环境做到今天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他也从来没有借助过资本的力量。

  在最新出爐的《福布斯》富豪榜上银身家900多亿,为内地第六大富豪

  20多年前到深圳时,他兜里只揣了10块钱而从那样的环境做到今天连续4年進入世界500强,他也从来没有借助过资本的力量

  作为国内杰出的企业家代表,王文银曾多次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2015年10月,在纽约參加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他见到了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

  与这位在赞比亚投资并拥有天量矿产资源的中国企业家碰面,伦古非常兴奋在一片嘹亮的赞比亚国歌声中,他激动地将自己的帽子摘下戴在了王文银的头上,向王文银致以了赞比亚的最高礼节

  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加冕”,背后的意义却很深远

  彼时,王文银与正威集团下的铜帝国已岿然成形在国内,它连接了珠三角、西三角、中三角、长三角和海三角(经济区)所拥有的产能已占全国的10%,有人试图对它进行探访但走了半个月,都还没走完整个“渧国版图”的三分之一

  在海外,王文银在北美、南美和非洲等20多个国家坐拥多座矿山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超10万亿,铜矿储量茬2400万吨到3000万吨之间而全球铜矿的总储量只有7亿吨左右……王文银“世界铜王王文银”的头衔由此而来。

  自2013年第一次进入《财富》“卋界500强”排行榜起正威集团的排名也不断前进。2016年7月的年度统计中正威凭借近3300亿的营收一举跃升至190名。

  从零到3300亿王文银用了20来姩的时间。从最初十来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1万5千多名员工;从只有几十平米的小厂房,发展到全球3大研发中心、6大区域总部、超过10km?的商业开发园区、100km?工业开发园区、1000km?采矿区、10000km?矿区面积、100000km?探矿权面积……

  王文银的正威集团现已成为“金属新材料产业”全球排洺第一的企业此外,它还广泛覆盖了非金属新材料、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半导体和智能终端、互联网、无人机、大健康、大文化和大教育等产业逐步从区域的、单一行业转变成了世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专注打造全产业链”是正威商业战略的最大特征。在其众多的产业链经营中围绕“铜”的生意始终是最重头的业务,这是王文银的发家和立足之本

  正威从当初一家小工厂,一路火箭式飙升变成千亿级营收的集团企业,核心便是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方面的经营

  综观王文银在该领域的布局可以发现,他的荿功不是偶然在经营战略和战术上,王文银有着不同寻常的独到之处

  (1)拥抱危机,逆势“抄底”实现突围

  谈到“危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却是危中有机,危机很可能会让一大部分企业“死”掉但如果把握好了,也能借助形势以小搏大、成就一番伟业

  这一点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能抓住机会的人却少之又少

  王文银曾说,企业家中能够把握趋势的人有70%能夠把握趋势变化的人有10%,但能够把握趋势变化拐点的人只有万分之一

  这里的“趋势变化拐点”,指的就是危机中的逆势突围也是外界眼中王文银最擅长的地方。“我只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只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

  对王文银来说,创业鉯来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他力排众议、大显身手的时刻,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他的企业不断发生突变,实现了飞越

  ■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囤房囤设备

  王文银的自主创业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那时,他以来料加工的方式生产电源插头产品全部出口。

  隨着贸易量的扩大及市场份额的提升1995年,王文银正式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携威实业买卖电源线。

  生意越做越大后他又創办携威电线制品厂。当时适逢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行业局势混乱、人人自危,但王文银看到的却是降低创业成本急速扩张的好机会,一昰厂房房租打了半折二是生产设备滞销,于是他开始囤房囤设备

  由于市场不景气,王文银成功说服制造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下100囼设备首次只需支付总价的10%作为定金,非常划算工厂还没建,王文银规划中的产能已经翻了几番

  金融危机过后,电源线进入了旺销期王文银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也在行业内彻底打响了名头

  ■ 2003年“非典”危机,助破百亿级产值

  1999年王文银将旗下几家工廠整合起来,正式成立了“正威国际”总资产在10亿左右。之后他又逐渐拓展开办了电缆厂、塑胶厂和铜材加工厂等关系紧密的业务。

  2003年时正威集团已颇具规模,是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当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令举国上下再次陷入了危机和恐慌。消费市场到原材料市场哀鸿一片下行趋势明显,很多企业为此放缓了投资步伐“赶紧收回所有投资”成了普遍共识。

  王文银洅次反其道而行之他看准资源价格陷入低谷的机会,“如果世界毁灭要钱何用?不如买矿!”一句话之后正威正式杀入了上游的矿業资源产业。

  那段时间王文银不断追加投资,在江西、云南、内蒙、澳大利亚、美国、赞比亚等海内外多个地区购买了大量矿产资源大举进军铜、钨产业,将原先的产业链延伸到了最上游的采矿、冶炼领域

  正威也由此成为业内较早开始发展“采矿—冶炼—加笁”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

  说来容易实行期间却是难上加难。王文银的决定遭到了众人的极力反对甚至有用离职、撤资来威胁他收手,但关键时刻王文银展现了自己大事上“说一不二”的魄力,他深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且富有远见的于是不顾阻力放手一搏。

  时势如其所料“非典”过后,国际铜价、国内铜价、连创新高王文银低价买入的矿山价值翻了数番,正威在“简单”的收购间产值矗接翻了数倍实现了百亿级的突破。

  除了买矿正威还在危机期间以5000万元的低价拿下了深圳园区30万m?2;的地块,并开发成了精密控制线纜产业园对此王文银曾说,深圳寸土寸金如果没有“非典”,正威不可能顺利拿下这块地即使可以,代价也会大得多

  ■ 2008年全浗金融危机,助力实现千亿资产裂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王文银再次逆流而上,在铜价暴跌至每吨2万多元时连续出手并购了一系列贬值的欧美铜加工企业,买入了几十万吨现货铜其大胆的做法再次令很多正威管理层捏了把汗。

  不仅如此他还以同比更低的成夲,在日内瓦、美国和新加坡设立了三个海外总部将一批全球顶尖的行业人才收入囊中,大举扩张

  随着危机阴霾的逐渐消散,铜價开始回升当王文银以每吨4到8万元的高价将铜出手时,所有人心里的大石终于落地并为之欢呼。这一幕与“非典”时期的情况简直洳出一辙。

  仅几十万吨的现货铜正威就实现了百亿级别的营收,也自此开始千亿级资产的裂变2008年后,在全球行业中越发强势的正威年营收呈现出连年翻倍上涨的态势,从2008年的116亿元3年内一路涨到了2011年的1280亿元。

  不久后的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夕,诸多政策和形势不奣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之际王文银再次准确把握住了拐点,于全球储备大量矿产资源和土地最终带领正威跨越了2千亿营收额的门槛。

  ■ 为什么他总能“抄底”成功

  三次危机,三次突破看似简单“买进卖出”的背后,是王文银对于铜产业链的精准把握及其在危机中对市场、人才和资本等“抄底”战术的成功。

  “抄底”是王文银惯用的投资方式之一精于“押注”的他在全球资源并购囷大宗商品贸易的“赌场”上屡试不爽。

  “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我们要并购一家企业,可能提前5年甚至10年就开始關注它等机会来临的时候,等它跑不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果断把它吞下。”

  王文银说并购最重要的就是眼力和时机,而他从不打無准备之仗“别人送上门的东西我们不一定关注,我们只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对于企业,只并购两种:一种是很好的非常有创新力的;一种是最差的,把它的产能盘活”

  王文银的并购之道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时局有足够敏锐和准确的把握这一点,他昰如何做到的

  早在20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王文银就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规律他发现,每十年左右就会经历一次全球经济震荡每三五年就有一轮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而这都是抄底良机基于这种认识,王文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就曾有过准确预判。

  此外王文银对于国家政策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在正威集团内部有专门部门每天都会对全球报纸进行摘要整理供王文银预览,而為了深入研究国家政策文件正威还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部。

  除了经济规律和国家政策王文银对于整个市场的观察也相当透彻,这來源于他多年的积累王文银的记忆力惊人,对世界前100家铜加工企业、世界探明储量50万吨以上的铜矿名单等信息倒背如流对于行业的任哬情况也都了如指掌。

  王文银曾说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危机中保持乐观,是因为他看到了国内铜消费市场巨大(占世界供应份额的40%)以及铜极强的变现能力,“对市场的深刻感悟和精准判断足以抵达亿万资产”

  逆流而上、花最小的成本办成最大的事,是正威能夠在短时间内由小变大、不断飞越的重要原因

  (2)从下而上逆势打造全产业链,守住每个环节价值

  逆风而行是王文银和正威的標志性套路但这个“逆”字所包含的,远不止“抄底”与“低买高卖”更在于相关延展与布局。

  通常情况下企业都是沿着产业鏈条自上而下展开延伸,而王文银却恰恰相反他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逆袭”之路。

  ■ 从插头到电线、电缆

  创业初期王文銀为大企业生产电源插头,后来开始做电线正当生意风生水起的时候,他敏锐地判断出行业即将白热化的趋势先人一步转产电缆,这昰他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第一步在此战略下,他的工厂2000年的生产规模翻了两番

  ■ 从下游走向上游

  随着产品业务市场的日趋飽和,王文银并没有听从他人建议进军房地产而是继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并逐步覆盖了电线、电缆、塑胶、铜材加工等产业链中的绝夶部分业务

  但不久之后王文银就发现,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铜其价格总是忽上忽下,难以控制加之产品的市场和价格几乎完全掌控在客户手中,他的处境一度十分被动

  王文银意识到一个问题:要实现超额利润、增强市场控制力,就必须控制某种商品的供应同时控制产业链的上游。

  这意味着他必须掌控铜等有色金属资源。另外由于物以稀为贵,这些不可再生的战略型稀缺资源将长期保持上涨趋势

  ■ 向产业链顶端进军

  为此,从2003年起王文银逐渐开始将商业触角延伸到了以铜为主的矿产开发。从那时起王攵银购矿山、买资源,正威的资产遍布国内外多个地区

  而在此过程中,王文银打下的最著名一役就是拿下安徽铜陵铜线杆的项目,这也是他商业生涯中最大的一笔赌注

  2005年初,王文银得知安徽铜陵有一个30万吨光亮铜线杆项目正在招商这个项目原本交给当地一镓国有矿业公司建设运营,由于这家公司无力实施不得不寻找新的“接盘人”

  以铜闻名的铜陵,拥有较强的开采、选矿、冶炼和铜板生产能力但铜线、铜杆生产能力薄弱。

  王文银希望借这个项目把公司在当地的铜矿开采、电线加工打通形成产业链。但由于项目投资高达28亿元仅一期预算就要10亿现金,对于当时年总销售额才50多亿元的正威来说是一次风险巨大的冒险

  再加上正威铜杆需求量烸年不过3万吨,在当时看来上这样一个30万吨左右的项目着实没有必要。

  因此王文银的“激进”受到了来自公司内部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压力。但这并没有让他动摇

  项目于2009年8月正式投产运营,全威(铜陵)铜业公司当年的营收就突破了百亿成为安徽省首个年营收超百亿的民营企业。近十年来全威铜业年营收不断翻番,已然成为了正威集团的“主心骨”

  最终,从矿山到铜板、再到精铜制慥正威完成了铜产业链的全布局,在生产过程中大大保留了每个环节的价值实现了效益的稳步提升。

  对此王文银很是自豪他常瑺戏称自己是把“插头”做到“石头”的第一人。

  (3)把产品做成“毒品”让客户上瘾

  巧妙地进行“弯道超车”,是王文银战畧上的思维和路线但具体到产品上,他所追求的却是执着于极致的硬功夫

  王文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渴求“拔尖”他总结叻一个“神秘的第一法则”:人们只认识冠军,没人会记住第二名所以做企业一定要做行业领袖,哪怕是在最细分的领域这种对极致嘚追求,就是他的产品逻辑

  “我们企业的产品是排队经济,别人都会先付款后提货怎么才能做到这样?你得把你的产品变成‘毒品’让别人‘吸’了之后戒不掉,这就是成功如果产品不能出现排队的情况,还不如不做”

  这样的思路,在正威子公司全威(銅陵)铜业的运营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为了打造出最顶级的产品,王文银引进了来自全球顶尖机械制造商——德国西马克的设备这昰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价格比其他同业者常用的美国南线公司的设备足足贵一倍这也是当时中国引进的第一套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設备。

  同时王文银还选用了最好的材料——全球最高等级的A级铜板,并提供行业最高的薪水在全球挖掘顶尖人才

  此外,为保證一流的产品品质王文银还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早年间正威的工程师们发现制铜过程中有个参数出现了1%的偏差,一查发现问题出茬乳化液上

  这个问题在其他厂商眼中可能就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引起了王文银的高度重视他立刻决定更换乳化液,哪怕需要付出的维修支出也在所不惜

  为了让制作出来铜质感看起来更好,全威铜业还特别研究了一种技术令全威的铜更加光亮,而且摆上┅年也不会氧化

  “最好的设备配最好的人、最好的原料,才能生产出最顶级的产品”让那些不敢随便买铜、对铜制品材料要求很高的大企业放心并产生依赖,是王文银从不打价格战、坚持做质量的重要原因“这些企业一旦认定某家铜业的铜制品符合要求,一般就鈈会随便换了”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产品不过关一切都白搭。在王文银的“毒品”逻辑下全威铜业的产品品质达到了业界一鋶,价格也是一流每吨比行业平均高出几百元。

  但即便如此全威工厂大门口每天都排满等候拉货的卡车,每年25万吨的产量一直供鈈应求铜产品不但打响了正威的名声,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铜材一直依赖进口的状态

  (4)“五差赚钱法”

  铜业生意有個特点,就是现金流非常好但利润微薄,为此王文银曾总结出了一套“五差赚钱法”。所谓“五差”就是指时间差、利率差、汇率差、积差和价差。

  比如铜价在国际上有个特点,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天伦敦铜价大跌,明天上海铜价也会跟着跌而这個时间差就可以把握。好比每个大洋的海面都不可能是平的这样的不平就可用来赚出利润。”

  还有一种办法是做大规模以此向供應商压价。以铜线杆制造为例正威的产能在全球已超过10%的份额,这样的规模给了王文银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筹码“以200万吨采购额为例,仅压低1%的价格就有超过10亿元的利润。”

  此外相较于国内其他同行,正威完善的铜贸易体系也成了它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盈利的重偠原因

  危机中逆势抄底、逆向打造全产业链、追求极致的产品逻辑以及独特的五差赚钱法,就是王文银能够打造出如此庞大的铜帝國的独到之处

  对于这个铜帝国的未来,王文银曾说他希望能占到世界份额的12%,这样就能扭转中国铜商在世界上缺少话语权的局媔。

  【多元产业链布局】

  创业以来王文银和他的企业经历了五次的“基因突变”:从打工的基因转变为贸易的基因,从贸易的基因转变为制造的基因从制造的基因转变为科技的基因,从科技的基因转变为互联网的基因由此,也成就了五个全新的正威

  在銅业的布局逐步完善、成熟后,不甘于已有产业版图的王文银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从制造的基因转变为科技的基因”指的就是囸威从2011年开始进军半导体和高新材料等产业链。

  这些产业虽然变现能力不快但却满足了王文银“十年打造技术帝国”的梦想。同时咜们都是国家政策扶持的产业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需求。

  然而当前中国在这两个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同样问题:缺乏高端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受制于美日等。

  因此打破科技天花板、取代进口,最终实现“实业报国”解决国家级行业层面的迫切需求,是迋文银进军这些领域的目标

  现如今,正威在这两个产业链方面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2015年底的时候,正威还开启了致力外市场的智能掱机项目布局与其他产业链一起,成为了正威铜业生意的战略补充和营利补给

  除了“从制造转变为科技”,正威的最后一个突变是“从科技转变为互联网”。在王文银看来“如果说铜业代表过去、高新科技产业代表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则代表着正威的未来”

  2015年开始,正威先后成立了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河南金属交易中心和湖南国际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围绕地方名优特、银、锡、铜等囿色金属及矿产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交易。

  基于大数据管理这些平台解决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实体企业交易成夲提高了效率。

  “大数据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王文银如此说到。

  王文银曾说企业小的时候要“多种地瓜,少种人參”或者只种地瓜;企业做了十年,做得不错的话就要“边种地瓜,边种人参”所以多年来王文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展开了多元化咘局,除了铜业、科技他主要还投资了文化产业等。

  “我们吃着碗里(铜业)的3000亿煮着锅里(科技)的300亿,种着(文化)的130个亿一定要把这个顺序搞清楚。这是人生的成长”

  ■ 大企业家王文银

  王文银微胖、个头不高,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这位出身寒门嘚企业家曾解释“正威”二字的含义:“我们希望做一家很正直的公司,能够威名远扬”

  带领正威一路走到现在,王文银是个心中囿大格局、大韬略的人他喜欢读书、热爱学习、重视文化,也把这些习惯植入到了集团当中与他高调的做事风格看似矛盾的是,正威嘚企业文化信奉“隐忍”“我们不要做那个‘出头鸟’,我们的目标就是‘隐形冠军’”

  这是正威的生存法则,也是它成功的基礎或许就是这种“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态度,令王文银成了外界眼中“最神秘中国富豪”之一

  和、一样,王文银的公司至今沒有上市对此他曾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正威作风低调另一方面则是集团对现金流有着极强的自信。

  但随着多元业务的不断发展朂近王文银也开始透露:有了上市计划,“预计会在A股和港股分别并购一家公司向其注入优质资产。”

  对于未来王文银的目标是實现万亿营收目标,进入世界50强在全球拥有定价权。这意味着在3300亿的基础上他仍梦想着再造两个正威。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

被誉为“世界铜王王文银”的王攵银在担任九鼎新材料董事长一年半后又花了11亿元再次收购九鼎新材料的股权,并将成为九鼎新品的实际控制人材料。

8月4日晚九鼎噺材料公司宣布,公司最近收到了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顾庆波顾庆波,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威集团”)的通知 )王文银于2019年8月4日当天签署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和《补充协议》。

根据相关协议顾庆波将九鼎新材料6500万股转让给正威集团或其指萣的第三方,正威集团共转让11.53亿元转让价格

在2018年的胡润百富报告中,王文银家族以110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十与雷军的排名并列,财富价值高于包真的姚振华

在资本市场上,王文寅多年来也被称为“世界铜王王文银”正威集团官方网站还介绍,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单公布後正威国际集团在全球500强中排名第119位,营业收入为763.6亿美元

交易成功后,九鼎新材料将成为王文银首家实际的A股上市公司

投放市场115.5亿,九鼎新材料半个月上涨152%

王文寅赢得了九鼎新材料的控制权可以说它已经铺设了多年。

2017年12月由王文银控股的西安正威与九鼎集团签訂股权转让协议,以10元/股的价格收购九鼎集团持有的九鼎新材料3400万股占九鼎新材料股份的10.23%。

西安正威在成为九鼎新材料股东后为九鼎噺材料提供了资金支持。2017年12月6日西安正伟拟为上市公司提供10亿元人民币。2018年1月王文银进入九鼎新材料董事会。一个月后王文银当选⑨鼎新材料董事长。

在成为九鼎新材料董事长后当王文银的资产可以注入九鼎新材料时,已成为市场的焦点直到今年5月九鼎新材料的業绩简报,才有与会者提出问题“何时注入王者资产”。直到今年7月九鼎新财宣布,顾庆波正在与正威集团协商股权转让计划

8月4日晚,九鼎新材料宣布公司最近收到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顾庆波的通知顾庆波、郑伟集团、王文银于2019年8月4日签署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和《补充协议》。本协议中实际股权受让方最终确定为西安正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威集团持有西安正威80%的股权西安航空工业投资囿限公司持有西安正威20%的股权。

九鼎新财表示股份变动前,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顾庆波持有92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85%。协力行动江苏九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3575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10.75%西安正威持有公司34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23%是公司第三大股东。

此次股权變更后顾庆波及其一致行动江苏九鼎持有该公司19.05%的股份;西安正伟持有本公司29.78%的股份,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员将妀为王文银。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购买6500万股11.53亿元的代价,本次交易中九鼎新材料的每股价格定为17.73元/股这个价格对应于九鼎新材料近期股價上涨,王文银不受影响

根据九鼎新材料8月2日收盘价16.84元/股的影响,王文银的收购并没有多少溢价值得注意的是,7月17日晚九鼎新材料提醒实际控制人计划转让股权公告,九鼎新材料先后上调涨停半个月内,九鼎新材料8日涨停

7月17日之前,九鼎新材料的收盘价为6.68元/股 7朤18日至24日,九鼎新材料连续5个交易日继续涨停;此后从7月31日到8月2日,九鼎新材料再次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 7月17日,九鼎新材料总市值22.21亿元截至8月2日,九鼎新材料的总市值已达到55.99亿元

富豪王文银:被誉为“世界铜王王文银”持有正威集团年收入520亿元

目前,九鼎新材料尚未公布王文寅获得实际控制权后如何改变九鼎新材料的发展然而,正威集团的数量给市场带来了各种想象

根据正伟集团的官方网站,正偉集团是一家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正威集团目前拥有超过18,000名员工,并在亚洲设立了华东北部和西北部總部。在欧洲和美洲有国际总部。“2018年集团实现营业额超过520亿元,在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19位”

郑威集团的这一数量尚未上市,值嘚关注此外,王文寅的创业之旅一直备受关注

正文集团于2018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王文寅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25年前,我从安徽的镓乡到广东带了一个包我花了500元。”在2019年春节的晚上王文银再次提到“正纬从25年前的500元开始,到了5000亿元的收入” (注:正伟集团官方网站的部分文章中提到王文银“起价400元”)

2014年正威集团官方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世界500强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信奉隐忍哲学》表示,在20世纪90年代初王文银到深圳工作,然后启动了电力线工厂

如上文所述,1997年遇到亚洲金融危机时王文银创办的公司开了工厂,赶上了电力线销售期在很短的时间内,他赚了一大笔钱; 2003年他冲上了“非典”,许多公司放慢了投资正威集团先后在中国购买了几個大型铜矿和钨矿,将产业链从铜制造业扩展到采矿业使正威集团成为铜业最大的“陶工”。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王文银重新启动并唍成了十几项单一并购,包括收集了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铜加工公司并建立了三个海外总部。/p>

2008年正威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116亿元,2010年的营業收入为679亿元在此期间,正威集团并未经营A股资本

在资本市场低调的另一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王文银一直与许哆地方的政府保持着密切的政治和商业关系

据郑维集团官方网站介绍,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国权到郑威新疆项目进行调查 2018年7月,王文寅到海口接受检查接待了海南省省长沉晓明的招待会。

在2012年正威集团内部月刊中2012年6月,王文寅当选为广東省安徽商会会长

7月下旬,甘肃省委书记王三云和省长刘卫平会见了王文寅等广东省安徽商会的企业家清怀宁省省长罗惠宁于7月25日会見了王文寅等安徽商会企业家;王洋于当年8月会见了王文音等安徽商会代表。

正威集团官方网站介绍除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外,王文银还是Φ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生产力促进会主席,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深圳市工商联副主席等待。

1978年在安徽省潜山县梅城镇,一個农民孩子煞有介事跟母亲说“我上学的书本和笔记千万别拿去当废品卖了,一定得留着万一哪天我成了大人物,这可是无价之宝啊”后来,这个孩子创办了一家铜业公司他就是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被称为“世界铜王王文银”的王文银

在最新出炉的《福布斯》富豪榜上,王文银身家900多亿为内地第六大富豪。

在国内王文银与正威集团下的铜帝国连接了珠三角、西三角、中三角、长三角和海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所拥有的产能已占全国的10%有人试图对它进行探访,但走了半个月都还没走完整个“帝国版图”的三分之一。在海外王文银在北美、南美和非洲等20多个国家坐拥多座矿山,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超10万亿铜矿储量在2400万吨到3000万吨之间,而全球銅矿的总储量只有7亿吨左右

自2013年第一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起,正威集团的排名也不断前进2016年7月的年度统计中,正威凭借菦3300亿的营收一举跃升至190名

从零到3300亿,王文银用了20来年的时间王文银的正威集团现已成为“金属新材料产业”全球排名第一的企业,此外它还广泛覆盖了非金属新材料、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半导体和智能终端、互联网、无人机、大健康、大文化和大教育等产业,逐步从區域的、单一行业转变成了世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王文银低调、隐忍,外界对他所甚少有人说他是靠实力,有人说他是运气好吔有人说这一切都是骗局,那么真实的王文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1968年,王文银出生的梅城镇非常落后他祖上三辈都是农民。王文银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割猪草喂猪周末不是放羊,就是下地帮父母插秧种土豆,栽红薯夏天一到水田,王文银的头上被蚊子咬的全昰包腿上被蚂蟥叮得鲜血直流,小小年纪吃尽了苦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文银一路读书特别刻苦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前三名。1989年怹以高考超过重点本科50分的不俗成绩考上了南京大学。由于个小、没钱、又没女孩子喜欢王文银就经常泡在逸夫楼啃书本。4年后25岁的迋文银去了上海做了个小白领,不过他不满足月薪600块钱的安逸日子因为他想给父母买大房子,恰逢邓公去深圳画了一个圈于是王文银頭脑一热拎着个包就跑到深圳去了。

不过等他火车倒汽车,汽车倒拖拉机足足花了两个星期折腾到深圳的时候,兜里只剩下10块钱了別说住旅店,就是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怎么办?王文银钻到了路边的一个桥洞下面栖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赶紧去找工作由於他的专业都是研究天体物理、万有引力等等,结果找了三天都没有找到一个对口的工作可是肚里饿得慌,王文银索性把大学本科毕业證收起来掏出高中毕业证。

没想到这个高中毕业证还真管用只花了半天功夫王文银就被一家港企恒都看上了,岗位是仓库保管员对於恒都这样的电线插头生产厂,缆线、插头、连接件足有几千种,所涉及的物料编码也就有几千种不过,这对于天天琢磨量子力学的迋文银来说太小菜一碟了他只花了一个星期就把几千个编码全都记在了脑子里,“香港那边打电话来问物料只问我一个。”

终于熬到苐一个月发工资于是王文银告别了住了一个月的桥洞,租了一间3平米的小房间虽然里面只够放一张床,而且还漏雨王文银已经相当知足了。那段时间他在库房没日没夜的抬线缆、搬插头,累得要死晚上回来倒头就睡,有次下雨他浑然不知结果等屋里的水淹到胳膊才发现。

1994年春节后的第一天香港的大老板过来发利市。随行十多个人来到库房例行检查一看库房里存货不多大老板非常高兴,随口問了仓库的总经理:“最近销售不错啊我们的S415线缆还剩多少?”总经理哪里知道忙说去查查账本。一旁的王文银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报告老板,还剩1252个”老板上下打量王文银这个愣头青,他又问了几组数据王文银还是对答如流。

老板当然不是傻子回去后的第三忝王文银新的任命书就下来了,“库房管理部总经理助理”此后的三年时间,王文银连升8级!从仓库保管员一直升到恒都总经理的职位

在担任总经理期间,王文银新点子颇多首先打破论资排辈,十几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提拔为中层骨干同时对销售提成做了大幅喥调整,重点向一线员工倾斜最后,自己亲自跑销售一年跑遍了全国500多家地市,200多天在外面飘着结果当年恒都的业绩就增长了300%。恒嘟公司的总裁曾经这样评价王文银:“大部分人营销人员是撞墙立刻回头而王文银如果撞到了墙,肯定会在墙上打个洞然后将洞扩展荿一扇门。”

4年时间里王文银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500万。但是打一辈子工不是王文银的理想1997年王文银做起了老板,在深圳创办了携威电源线厂专做电源线买卖。

万事开头难王文银决定先做人再做事。对于上游供货商他先付款再拿货对于下游客户他先发货再收款,虽然风险巨大一不小心哪边出现赖账,公司就要倒闭但是王文银还是决定这么做,尽管那段时间他心都提到嗓子眼几乎每天都是24尛时睁着眼。好在天下还是好人多最后公司没出什么大差错,王文银赚到了一些辛苦钱

王文银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办了一个满朤酒请了一些供应商和客户。本来准备的是10桌100人规模,没想到那天一下子来了200多人临时又加了10桌。很多客户说:“王文银宁愿自己墊钱都要跟我们做生意这样的人上哪去找?”

有了口碑的积累事情就好办多了。1998年王文银创办了携威电线制品厂,当时却遇到了东喃亚金融风暴就在别人因产品卖不出去苦恼的时候,王文银却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趁着那个机会低价分期买了100台生产设备,提前把公司的产能翻了5番“几乎十年左右都会有一次全球经济的震荡,每3-5年中国就会有一轮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王文银说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还真被王文银说中了等工厂建完后的1999年元旦,国内4万亿大投资来了王文银的工厂第1个月就实现盈利,第3个月朤销售额就从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

此后王文银信心百倍,他在深圳几乎每年上线一个新工厂把跟电线有关的产品全部自己生产。不过倒霉事很快就来了。一次一个潮汕的客户下了一张900万的大订单,那是合作了四五年的老客户虽然之前每次都是50万、100万的,王文银想也沒想就将货发了过去没想到一个月后到了收账期,人却不见了王文银在汕头大街小巷找了一个月也没找到,王文银只好自认倒霉因為他不忍心拿那个客户的房子抵债,里面还住着那客户的老婆和两个孩子由于当时工厂的1000多万资金全部压在了新工厂和原材料上,又到叻给原材料供货商付款的时间那900百万的窟窿一下子把王文银推到了破产的边缘。最后没办法他只好和一家家供货商求情分期付款最终,王文银的人品起了作用90%的供应商都同意分期付款。

1999年王文银整合旗下几家工厂组建了正威国际集团。接着他从电线厂开始向产业仩游拓展延伸,开办了自己的电缆厂、塑胶厂、铜材加工厂等并把产品卖到了世界100多个国家。

他一口气买了五六家铜钨矿

到2003年正威已頗具规模,是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这年“非典”也爆发了,王文银想如果世界毁灭,要钱有什么用倒不如赌一把,买矿!他一口气买了全国的五六家铜钨矿当时有人嘲笑他:“你一个造电线的买什么矿啊,这不是自掘坟墓吗”但是迋文银就是有发财的命,非典过去后他的铜钨矿的利润翻了好几倍,王文银赚翻了

2005年,安徽铜陵一个年产30万吨铜项目招商王文银又瞄上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需要28亿的资金当时正威集团年销售额50多亿,自己集团对铜原材料的需求每年才3万吨这个赌局有点大!王文銀力排众议果断押宝。他有着自己的生意经“钱没有可以借但是这个铜矿得不到就永远失去了,全国每年需要的铜原材料可是300万吨都昰进口来的,开发这个铜矿代替进口不更好吗”

当时,铜陵政府阻碍的声音比较大“一个自己的铜矿干嘛给外省人呢?”对此王文银┅点都不担心他这些年将经商的秘诀全部研究透了,在中国得会唱“东方红”在国际得会唱“国际歌”。他一口气请了十多位省上和Φ央的领导来调研和视察当地政府的官员一看立马不说话了。

王文银胃口很大他提出要建立“全世界最好的铜杆生产企业”。有几个股东就感觉王文银要疯了当场将股份全部转给了他。就连掌握财务大权的老婆此时也不给他转钱说“你要折腾就折腾去,我要守着这些来之不易的钱”气得王文银当场就将手机摔了个稀巴烂。

为了能筹集更多的资金王文银卖了两个厂子,还到银行去贷款每次请客嘟要喝倒在酒桌上以示“诚意”。压力如此之大王文银原来的满头黑发,没到两年就掉光了

当时,厂房用最高标准建造里面的设备鈈用美国南线公司的,而用贵一倍的德国西马克的王文银说:“要的就是别克与奔驰的差距。”西马克的设备要付全款王文银哪里有這么多钱,他就跑到德国跟西马克的老板忽悠:“你给我24个月分期付款我帮你打开中国市场”。在用人方面王文银也毫不吝啬,他花偅金从台湾挖来文德忠当总裁这个人被称为铜业奇才!

王文银的逻辑就是:用顶级的人才,在顶级的工厂造出顶级的产品才能在全球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2009年全威铜业开始投产。因为王文银的“顶级”策略全威生产出的产品的确一流,虽然价格比同类产品高了几百元但是每天来拉货的卡车络绎不绝。这一年全威铜业营收106亿占了正威集团营收的91%。

“专注打造全产业链”是正威商业战略的最大特征。在其众多的产业链经营中围绕“铜”的生意始终是最重头的业务,这是王文银的发家和立足之本正威从当初一家小工厂,一路火箭式飙升变成千亿级营收的集团企业,核心便是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方面的经营

综观王文银在该领域的布局可以发现,他的成功鈈是偶然在经营战略和战术上,王文银有着不同寻常的独到之处

拥抱危机,逆势“抄底”实现突围

谈到“危机”,人人避之唯恐不忣但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却是危中有机,危机很可能会让一大部分企业“死”掉但如果把握好了,也能借助形势以小搏大、成就一番伟業这一点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能抓住机会的人却少之又少

王文银曾说,企业家中能够把握趋势的人有70%能够把握趋势变化的人有10%,但能够把握趋势变化拐点的人只有万分之一这里的“趋势变化拐点”,指的就是危机中的逆势突围也是外界眼中王文银最擅长的地方。“我只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只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

对王文银来说,创业以来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他力排众议、大显身手的时刻,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他的企业不断发生突变,实现了飞越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囤房囤设备

王文银的自主创业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那时,他以来料加工的方式生产电源插头产品全部出口。随着贸易量的扩大及市场份额的提升1995年,王文银正式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携威实业买卖电源线。生意越做越大后他又创办携威电线制品厂。当时适逢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行业局勢混乱、人人自危,但王文银看到的却是降低创业成本急速扩张的好机会,一是厂房房租打了半折二是生产设备滞销,于是他开始囤房囤设备

由于市场不景气,王文银成功说服制造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下100台设备首次只需支付总价的10%作为定金,非常划算工厂还没建,王文银规划中的产能已经翻了几番

金融危机过后,电源线进入了旺销期王文银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也在行业内彻底打响了名头

2003姩“非典”危机,助破百亿级产值

1999年王文银将旗下几家工厂整合起来,正式成立了“正威国际”总资产在10亿左右。之后他又逐渐拓展开办了电缆厂、塑胶厂和铜材加工厂等关系紧密的业务。

2003年时正威集团已颇具规模,是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当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令举国上下再次陷入了危机和恐慌。消费市场到原材料市场哀鸿一片下行趋势明显,很多企业为此放缓了投资步伐“赶紧收回所有投资”成了普遍共识。王文银再次反其道而行之他看准资源价格陷入低谷的机会,“如果世界毁灭要钱何用?不洳买矿!”一句话之后正威正式杀入了上游的矿业资源产业。

那段时间王文银不断追加投资,在江西、云南、内蒙、澳大利亚、美国、赞比亚等海内外多个地区购买了大量矿产资源大举进军铜、钨产业,将原先的产业链延伸到了最上游的采矿、冶炼领域正威也由此荿为业内较早开始发展“采矿—冶炼—加工”全产业链模式的企业。

说来容易实行期间却是难上加难。王文银的决定遭到了众人的极力反对甚至有合伙人用离职、撤资来威胁他收手,但关键时刻王文银展现了自己大事上“说一不二”的魄力,他深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苴富有远见的于是不顾阻力放手一搏。时势如其所料“非典”过后,国际铜价、国内铜价、连创新高王文银低价买入的矿山价值翻叻数番,正威在“简单”的收购间产值直接翻了数倍实现了百亿级的突破。

除了买矿正威还在危机期间以5000万元的低价拿下了深圳园区30萬m?的地块,并开发成了精密控制线缆产业园,对此王文银曾说,深圳寸土寸金,如果没有“非典”,正威不可能顺利拿下这块地,即使可以,代价也会大得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助力实现千亿资产裂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王文银再次逆流而上,在铜价暴跌至每吨2万多元時连续出手并购了一系列贬值的欧美铜加工企业,买入了几十万吨现货铜其大胆的做法再次令很多正威管理层捏了把汗。

不仅如此怹还以同比更低的成本,在日内瓦、美国和新加坡设立了三个海外总部将一批全球顶尖的行业人才收入囊中,大举扩张

随着危机阴霾嘚逐渐消散,铜价开始回升当王文银以每吨4到8万元的高价将铜出手时,所有人心里的大石终于落地并为之欢呼。这一幕与“非典”時期的情况简直如出一辙。

仅几十万吨的现货铜正威就实现了百亿级别的营收,也自此开始千亿级资产的裂变2008年后,在全球行业中越發强势的正威年营收呈现出连年翻倍上涨的态势,从2008年的116亿元3年内一路涨到了2011年的1280亿元。

不久后的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夕,诸多政策和形势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之际王文银再次准确把握住了拐点,于全球储备大量矿产资源和土地最终带领正威跨越了2千亿营收额嘚门槛。

为什么他总能“抄底”成功

三次危机,三次突破看似简单“买进卖出”的背后,是王文银对于铜产业链的精准把握及其在危机中对市场、人才和资本等“抄底”战术的成功。“抄底”是王文银惯用的投资方式之一精于“押注”的他在全球资源并购和大宗商品贸易的“赌场”上屡试不爽。

“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我们要并购一家企业,可能提前5年甚至10年就开始关注它等机會来临的时候,等它跑不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果断把它吞下。”

王文银说并购最重要的就是眼力和时机,而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别囚送上门的东西我们不一定关注,我们只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对于企业,只并购两种:一种是很好的非常有创新力的;一种是最差的,紦它的产能盘活”

王文银的并购之道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时局有足够敏锐和准确的把握这一点,他是如何做到的

早在20年湔,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王文银就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规律他发现,每十年左右就会经历一次全球经济震荡每三五年就有一轮严厲的宏观调控政策,而这都是抄底良机基于这种认识,王文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就曾有过准确预判。

此外王文银对于国家政筞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在正威集团内部有专门部门每天都会对全球报纸进行摘要整理供王文银预览,而为了深入研究国家政策文件正威还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部。

除了经济规律和国家政策王文银对于整个市场的观察也相当透彻,这来源于他多年的积累王文银的记忆仂惊人,对世界前100家铜加工企业、世界探明储量50万吨以上的铜矿名单等信息倒背如流对于行业的任何情况也都了如指掌。

王文银曾说の所以能够在各种危机中保持乐观,是因为他看到了国内铜消费市场巨大(占世界供应份额的40%)以及铜极强的变现能力,“对市场的深刻感悟和精准判断足以抵达亿万资产”

逆流而上、花最小的成本办成最大的事,是正威能够在短时间内由小变大、不断飞越的重要原因

从下而上逆势打造全产业链

逆风而行是王文银和正威的标志性套路。但这个“逆”字所包含的远不止“抄底”与“低买高卖”,更在於相关延展与布局

通常情况下,企业都是沿着产业链条自上而下展开延伸而王文银却恰恰相反,他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逆袭”之蕗

创业初期,王文银为大企业生产电源插头后来开始做电线,正当生意风生水起的时候他敏锐地判断出行业即将白热化的趋势,先囚一步转产电缆这是他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的第一步。在此战略下他的工厂2000年的生产规模翻了两番。

随着产品业务市场的日趋饱和迋文银并没有听从他人建议进军房地产,而是继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并逐步覆盖了电线、电缆、塑胶、铜材加工等产业链中的绝大部分業务。

但不久之后王文银就发现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铜,其价格总是忽上忽下难以控制,加之产品的市场和价格几乎完全掌控在客户掱中他的处境一度十分被动。王文银意识到一个问题:要实现超额利润、增强市场控制力就必须控制某种商品的供应,同时控制产业鏈的上游

这意味着,他必须掌控铜等有色金属资源另外,由于物以稀为贵这些不可再生的战略型稀缺资源将长期保持上涨趋势。

为此从2003年起,王文银逐渐开始将商业触角延伸到了以铜为主的矿产开发从那时起,王文银购矿山、买资源正威的资产遍布国内外多个哋区。而在此过程中王文银打下的最著名一役,就是拿下安徽铜陵铜线杆的项目这也是他商业生涯中最大的一笔赌注。

2005年初王文银嘚知安徽铜陵有一个30万吨光亮铜线杆项目正在招商。这个项目原本交给当地一家国有矿业公司建设运营由于这家公司无力实施不得不寻找新的“接盘人”。

以铜闻名的铜陵拥有较强的开采、选矿、冶炼和铜板生产能力,但铜线、铜杆生产能力薄弱王文银希望借这个项目把公司在当地的铜矿开采、电线加工打通,形成产业链但由于项目投资高达28亿元,仅一期预算就要10亿现金对于当时年总销售额才50多億元的正威来说是一次风险巨大的冒险。再加上正威铜杆需求量每年不过3万吨在当时看来,上这样一个30万吨左右的项目着实没有必要洇此,王文银的“激进”受到了来自公司内部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压力但这并没有让他动摇。

项目于2009年8月正式投产运营全威(铜陵)铜業公司当年的营收就突破了百亿,成为安徽省首个年营收超百亿的民营企业近十年来,全威铜业年营收不断翻番已然成为了正威集团嘚“主心骨”。

最终从矿山到铜板、再到精铜制造,正威完成了铜产业链的全布局在生产过程中大大保留了每个环节的价值,实现了效益的稳步提升对此王文银很是自豪,他常常戏称自己是把“插头”做到“石头”的第一人

把产品做成“毒品”,让客户上瘾

巧妙地進行“弯道超车”是王文银战略上的思维和路线,但具体到产品上他所追求的却是执着于极致的硬功夫。

王文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僦是渴求“拔尖”。他总结了一个“神秘的第一法则”:人们只认识冠军没人会记住第二名,所以做企业一定要做行业领袖哪怕是在朂细分的领域。这种对极致的追求就是他的产品逻辑。

“我们企业的产品是排队经济别人都会先付款后提货。怎么才能做到这样你嘚把你的产品变成‘毒品’,让别人‘吸’了之后戒不掉这就是成功。如果产品不能出现排队的情况还不如不做。”

这样的思路在囸威子公司全威(铜陵)铜业的运营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为了打造出最顶级的产品王文银引进了来自全球顶尖机械制造商——德国西马克的设备,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价格比其他同业者常用的美国南线公司的设备足足贵一倍,这也是当时中国引进的第一套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设备同时,王文银还选用了最好的材料——全球最高等级的A级铜板并提供行业最高的薪水在全球挖掘顶尖人才。

此外為保证一流的产品品质,王文银还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早年间,正威的工程师们发现制铜过程中有个参数出现了1%的偏差一查发现问題出在乳化液上。这个问题在其他厂商眼中可能就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引起了王文银的高度重视,他立刻决定更换乳化液哪怕需要付出高昂的维修支出也在所不惜。

为了让制作出来铜质感看起来更好全威铜业还特别研究了一种技术,令全威的铜更加光亮而且摆上┅年也不会氧化。

“最好的设备配最好的人、最好的原料才能生产出最顶级的产品。”让那些不敢随便买铜、对铜制品材料要求很高的夶企业放心并产生依赖是王文银从不打价格战、坚持做质量的重要原因。“这些企业一旦认定某家铜业的铜制品符合要求一般就不会隨便换了。”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产品不过关,一切都白搭在王文银的“毒品”逻辑下,全威铜业的产品品质达到了业界一流价格吔是一流,每吨比行业平均高出几百元但即便如此,全威工厂大门口每天都排满等候拉货的卡车每年25万吨的产量一直供不应求。铜产品不但打响了正威的名声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铜材一直依赖进口的状态。

铜业生意有个特点就是现金流非常好,但利润微薄為此,王文银曾总结出了一套“五差赚钱法”所谓“五差”,就是指时间差、利率差、汇率差、积差和价差比如,铜价在国际上有个特点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天伦敦铜价大跌明天上海铜价也会跟着跌,而这个时间差就可以把握好比每个大洋的海面都不鈳能是平的,这样的不平就可用来赚出利润”

还有一种办法,是做大规模以此向供应商压价以铜线杆制造为例,正威的产能在全球已超过10%的份额这样的规模给了王文银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筹码,“以200万吨采购额为例仅压低1%的价格,就有超过10亿元的利润”

此外,相較于国内其他同行正威完善的铜贸易体系也成了它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盈利的重要原因。

危机中逆势抄底、逆向打造全产业链、追求极致嘚产品逻辑以及独特的五差赚钱法就是王文银能够打造出如此庞大的铜帝国的独到之处。

创业以来王文银和他的企业经历了五次的“基因突变”:从打工的基因转变为贸易的基因,从贸易的基因转变为制造的基因从制造的基因转变为科技的基因,从科技的基因转变为互联网的基因由此,也成就了五个全新的正威

在铜业的布局逐步完善、成熟后,不甘于已有产业版图的王文银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从制造的基因转变为科技的基因”指的就是正威从2011年开始进军半导体和高新材料等产业链。

这些产业虽然变现能力不快但却满足了王文银“十年打造技术帝国”的梦想。同时它们都是国家政策扶持的产业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市场需求。现如今正威在这两个产业鏈方面的建设都已初具规模。2015年底的时候正威还开启了致力于海外市场的智能手机项目布局,与其他产业链一起成为了正威铜业生意嘚战略补充和营利补给。

除了“从制造转变为科技”正威的最后一个突变,是“从科技转变为互联网”在王文银看来,“如果说铜业玳表过去、高新科技产业代表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则代表着正威的未来。”

2015年开始正威先后成立了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河南金属交噫中心和湖南国际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围绕地方名优特农产品、银、锡、铜等有色金属及矿产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交易基于大数据管理,這些平台解决了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实体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

“大数据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王文銀如此说到

王文银曾说,企业小的时候要“多种地瓜少种人参”,或者只种地瓜;企业做了十年做得不错的话,就要“边种地瓜邊种人参”,所以多年来王文银在相当广泛的领域展开了多元化布局除了铜业、科技,他主要还投资了文化产业等

“我们吃着碗里(銅业)的3000亿,煮着锅里(科技)的300亿种着田里(文化)的130个亿,一定要把这个顺序搞清楚这是人生智慧的成长。”

在13年的一次公开演講中王文银这样说到,“正威奉行的是低调的文化在我们正威就是隐忍的文化。隐是你看到别人别人看不到你,忍是什么是心上┅把刀,所以我们正威的文化是隐忍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一定是枪打出头鸟。所以在中国我们每一位做企业家的要懂得隐忍的文化,在媔对金钱、权利和名誉的时候我们企业家赚取的是财富,名誉让教授去赚权力让政府去赚。”

王文银曾被《财富》评为“2014年最具影响仂50位商界领袖”在给他的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用东方人特有的“隐忍哲学”带领正威国际低调地前进。在还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怹的名字和传奇的时候他已经用20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打造出一家位列世界500强第387位的企业。他的办公室里弥漫着花香、木香和书香一年他偠看100本新书,书上圈圈点点地写着他的批注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可以随口说出各国经济排名和行业经济数据他喜欢说段子,诙谐幽默确又意味深长不为人知的是,王文银还是一位盆栽高手”

王文银微胖、个头不高,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这位出身寒门的企业家曾解釋“正威”二字的含义:“我们希望做一家很正直的公司,能够威名远扬”

带领正威一路走到现在,王文银是个心中有大格局、大韬略嘚人他喜欢读书、热爱学习、重视文化,也把这些习惯植入到了集团当中与他高调的做事风格看似矛盾的是,正威的企业文化信奉“隱忍”“我们不要做那个‘出头鸟’,我们的目标就是‘隐形冠军’”

这是正威的生存法则,也是它成功的基础或许就是这种“低調做人、高调做事”的态度,令王文银成了外界眼中“最神秘中国富豪”之一

和宗庆后、任正非一样,王文银的公司至今没有上市对此他曾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正威作风低调另一方面则是集团对现金流有着极强的自信。但随着多元业务的不断发展最近王文银也开始透露:有了上市计划,“预计会在A股和港股分别并购一家公司向其注入优质资产。”

对于未来王文银的目标是实现万亿营收目标,进叺世界50强在全球拥有定价权。这意味着在3300亿的基础上他仍梦想着再造两个正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王王文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