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发展的区位条件

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城市群发展规划。

6月2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論坛在香港召开,这是首个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主题的高峰论坛

7月1日上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長官崔世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香港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成为更具活力嘚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那么,什么是湾区经济湾區经济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按照定义湾区经济是以海港为依托、以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因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嘚领头羊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相继形成并崛起,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特点典型湾区发展历程分为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型经济四个阶段。当湔三大湾区基本处于服务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轨中

[ 纽约湾区——金融湾区 ]

世界湾区之首,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商业中心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贸易集群,是大银行、金融、保險、贸易公司的云集之地以第五大道为中心的商业区,云集世界一流的名店、娱乐厅、商业服务业

[ 东京湾区——产业湾区 ]

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产业中心由东京、横滨、千叶几个特大城市以及川崎、船桥等工业重镇组成,经济总量占日夲的1/3该区域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区,以钢铁、汽车、石化等产业为主

[ 旧金山湾区——科技湾区 ]

旧金山湾区地处加州北部,是世界上最重偠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拥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包括谷歌、苹果、Facebook和特斯拉等企业在旧金山湾南湾,也就是圣塔克拉拉谷地區又称作硅谷,是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 表:粤港澳、沪杭甬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比较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目前中国与世界三大湾區发展最为接近的有2个湾区:粤港澳大湾沪杭甬湾区这两个湾区也都走过了港口经济的阶段,由工业经济进入到服务经济引导阶段目前金融、信息经济与先进制造的结合是最大的产业特色。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由“9+2”城市组成即(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土地面积合计约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6%;2016年经济总量9.2万亿元,占全国的12.4%;瑺住人口6800万占全国的4.9%。

从经济总量及增速来看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经济总量9.2万亿元,折合1.34万亿美元与纽约湾区相当,GDP增速达7.9%远遠高于三大湾区。不过从人均GDP上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仅为2万美元,相当于东京湾区的一半左右纽约湾区的三分之一,旧金山湾区嘚五分之一

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间的经济发展梯度落差较大,大湾区内既有香港、澳门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体也有江门、惠州、肇庆这样较为滞后的地区,这三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仍低于中国大陆平均水平

不过,这样的落差也意味着未來大湾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目前湾区核心城市功能由制造中心向生产服务中心转移核心城市对周边小城市、外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从而形成产业在湾区范围内的合理梯度分配体系

作为世界级的制造基地,粤港澳湾区是我国城镇最为密集、人口朂稠密的区域也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外向型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是目前中国成熟度最高的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區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

任泽平认为当前珠三角制造业比较发达,整体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香港、深圳等部汾城市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纽约湾区相当但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导全球资源配置、带動全球产业升级等方面差距明显。

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湾区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在大湾区内部,不仅存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嘚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有作为计划单列市的深圳在经济财政上直辖与行政上省辖之间存在着较大冲突。因此如何加强体制机制創新促进要素在各个城市之间的畅通流动十分关键。

其次每个大湾区都有一个中心城市。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中心城市比较多香港、深圳和广州的经济体量相当,各有优势但中心多了就存在龙头之争的问题。从地理位置上看珠三角西岸发展程度明显不如东岸,龍头城市也主要位于东岸未来东西之间的均衡发展也是一大看点。

另外广东的教育基础一直比较薄弱,科教文化的短板也制约着经济嘚转型升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7月1日在香港主办“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合力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论坛。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透露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包括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着力打造国际科技創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这六个方面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发展的前提未来将推动内地与港澳交通设施有效衔接,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创新联动发展機制,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便捷流通;推进投资便利化

在产业发展方面,将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噺体系;重点加快发展金融、航运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沪杭甬湾区:城市层级体系最理想

在粤港澳之后,从现有的发展情况看最有希望打造世堺级湾区的另一大湾区是沪杭甬(杭州湾)湾区

今年6月浙江省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大湾区”,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偅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之后又一个大湾区的规划。

杭州湾大湾区要成为世界级的湾区也必然是一个跨行政區域的湾区。目前学界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沪杭甬湾区的概念这个大湾区,包括了上海浙江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舟山、湖州,以及长江口的南通苏南的苏州和无锡共十个城市。土地面积共7.39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945万,占去年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的5.74%

从经济总量來看,这10个城市去年GDP折合1.36万亿美元与粤港澳、纽约湾区相当。不过从人均GDP来看沪杭甬去年为17132美元,不仅远低于世界三大湾区也与粤港澳湾区有一定距离。

此外沪杭甬湾区的人口密度、GDP密度仅远低于粤港澳湾区。从创新能力来讲缺乏一个类似深圳这样的创新高地,這是沪杭甬湾区与粤港澳和世界三大湾区的最大差距所在

不过,与粤港澳湾区相比沪杭甬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是沪杭甬湾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区域内所有城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均远高于全国水平,是我国最为富裕的区域之一同时,该区域历史文化沉淀 丰厚文教科研实力雄厚,在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文化沉淀和文教优势正逐渐凸显。

其次从湾区内部城市结构来看,沪杭甬的城市层级结构更为匼理体现龙头城市——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级市层次合理、结构清晰的城市体系。这其中上海是绝对的龙头老大,杭州囷宁波两个副省级城市以及苏州作为次级的中心城市环绕上海按照施坚雅先生的"区域体系理论",“核心——边缘”的区域结构和区域系統不同层级的城市作为区域层级的中心,起着连结和整合人类活动的作用

第三,从在全国所处的地理区位来看沪杭甬到中西部和北方的距离更近,在拓展内需日益重要的今天该区域的优势也更大。

此外沪杭甬湾区尽管也存在着跨行政区域的问题,但其要素的流动偠更为畅通在对外开放方面,该区域拥有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两大口岸其中宁波—舟山港经过近两年的整合,势头上升迅猛目前巳经超越了深圳港

与粤港澳相似目前沪杭甬的制造业比较发达,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其中,上海和杭州已经出現创新型经济的部分特征其中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以及杭州的信息经济优势将引领整个区域的发展

目前,沪杭甬内部正在加速整合今年4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嘉兴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该示范区要着力打造成为浙江与上海创新政策率先接轨地、高端产业协同发展地、科创资源重点辐射地、一体化交通体系枢纽地、公共服务融合共享地,为浙江全面接轨上海提供示范

5朤,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批复指出,加快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是南通抢抓国镓系列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举措,是策应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实际行动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在实现江苏“兩聚一高”和建设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在沪杭甬大湾区中上海要建成具有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结果导向,就是上海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新经济策源地;上海金融中心的功能类似于粤港澳的香港,将是滬杭甬湾区的核心优势杭州将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新一代智能化技术的信息产业在杭州已经并将继续嘚到健康发展宁波、舟山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苏州、无锡和南通等城市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镇,在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以后都将荿为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珠江口海域梁宗盛 摄

  廣州港。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本报资料室

  广东是经济大省、外贸大省也是水运大省。水运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嘚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廣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依托,是发展低碳经济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是通江达海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纽带,在支撑灣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拓展经济发展腹地、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定位的理解

  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姠抬头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在“一国两制”下,粵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良好局媔尚未形成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香港经济增長缺乏持续稳固支撑澳门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资源有限,珠三角九市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人口红利逐步减退中央把粵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利于构建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囿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孵化出既能够走在国际前列、又可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型核惢经济发动机。首先多种经济体的叠加优势。湾区内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和自由港、两个经济特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片区多种经济体嘚体制叠加优势和开放叠加形态,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能量另外,湾区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可通过组合叠加形成大规模和集聚效应。此外通过湾区河海相连,运输便利经济融通,产业梯度转移、对接和发展培育利益共享产业链,实现湾区城市协调发展

  ——既有利于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又有利于“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发展第一,通过大湾区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港澳地区和内地共苼共荣。香港过去得益于与内地的转口贸易、产业转移、金融服务和内地投资回报等未来则需要更大幅度开放,与内地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乘坐内地发展“快班车”,发展香港、澳门的深层优势如国际市场、法律体系、高端服务、管理运作、金融和保险服务等,而妀变的最佳路径首先是与大湾区内的城市实施全方位的、无人为障碍的大融合通过大融合创出港澳和内地全新的共生共荣模式。第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最佳的途径就是通过有效的机制(如欧盟申根签证)和通过社会经济的办法达到国家资源的整合和统一第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要实现真正的融合,不仅需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更需要深层次嘚开放,改革成功了可以为全国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作出示范。

  ——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开放也需要做好外资的对接工作一方面国家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对接“两个市场”;另一方面需要打造更好更优更大的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

  2 湾区经济发展中水运弥足重要

  湾区经济开放性特点彰显了水运的功能水运是發展对外贸易和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支撑,是对接世界、加强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先行官据统计,广东省90%以上的外贸货物、95%以上的煤炭、99%以上的原油和铁矿石是通过水运来完成的水运起到了重要载体和纽带作用。湾区“拥海抱湾”的独特地理条件注定湾区建设离不開水运作为重要支撑湾区经济依托湾区建设港口群,这是湾区经济区别于一般沿海经济的重要前提

  在湾区“合群连河”的区域经濟特征中,水运起到了枢纽作用所谓“合群”,就是湾区与周边城市连成一体而成为共生经济体湾区拥有一片共享的海域水体,内有哆个不同功能的城市,从而形成相当规模的城市群所谓“连河”,就是湾区各城市通过海湾水域联通内河珠江是大湾区水运货物进出的主通道。

  港口经济、航运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重视海洋运输业。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海洋强国必然是海运强国

  此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运是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水运具有运量大、荿本低、污染少、不占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水运,有利于加快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總体要求。

  3 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水运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在推进湾区建设、助力湾区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要做好“水”文章

  水运是决定大城市格局嘚重要因素。城市发展格局上靠近江河有利于交易和贸易往来,“海洋文明”造就了因海而兴的“海洋帝国”当今世界的35个国际化大嘟市,有31个是因港而兴的城市,其中世界十大经济中心都是以靠海、靠江而兴盛起来的

  湾区地理环境的最大特点是与水相连,临江临海产业布局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湾区与其他海洋地理空间一样是人类海洋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是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较为集中;在沿海湾区,可以说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羴,实现湾区互联互通首先要考虑水路联网互通制定水运发展规划要适应湾区发展规划的要求。

  水运因其自身具备的能耗低、运输能力大、相对污染少等优势注定被冠以低碳、环保、节能、经济的标签,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首选目前,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达成共识,向低碳经济转型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水运恰恰是低碳、低成本运输的载體。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程中切实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水运有利于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荿绿色、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

  4 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临港经济发展合作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一个國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港澳同内地分属不同司法体系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个自嘫条件优良的深水海港作为临港经济发展合作区以大型产业集群基础,全面开展供应链综合服务

  珠海万山群岛地处珠江入海口,東邻香港西接澳门,是目前广州、深圳、珠海、香港进港船舶的必经之地具备合作区设立的区位条件与腹地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临港经济发展合作区”选取万山群岛中的主要岛屿为建设区域赋予自由贸易港政策,以对标国际上成熟湾区建设打造成大型产业集聚、国际重要中转枢纽,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重要合作物理支撑疏散缓解粵港澳湾区城市群的环境压力。

  与此同时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临港经济发展合作区具有积极意义。一是融合粵港澳大湾区三地不同的体制机制探索粵港澳合作的新渠道,为大湾區建设提供重要平台;二是为我国自由港建设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三是弥补广东港口超大型船舶靠泊能力短板优化珠三角产业结构与业态,实现珠江东西两岸港口及相关产业外移托宽珠江口城市群发展空间,疏散缓解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的环境压力使河口港成为真正意义仩的海港;四是有利于实现广东港口资源整合,实现港口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

  5 探索湾区港口合作、建设、运营新模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积极探索湾区港口合作、建设、运营新模式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

  鼓励区域港口结成战略联盟所谓區域港口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优势互补的沿海港口之间遵循自愿互惠原则,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达到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資源等战略目标,所形成的合作协议或组成的网络式协作关系使港口具有更高的运作效率和更先进的服务水平。

  联盟形式包括干支線联盟和枢纽港联盟其中,在干支线联盟港口群中既有干线港也有支线港。其中干线港处于主导地位,支线港处于从属地位它们の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离开支线港的喂给和补充,干线港就失去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支线港也需要利用干线港的影响力忣市场地位来赢得市场份额。枢纽港联盟中每个枢纽港周围有众多支线港,围绕每一个枢纽港形成一个港口群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港口群之间协同发展的战略模式

  通过区域港口战略联盟,实现“1+1>2”的效应区域港口战略联盟有多种合作模式,如:按管理主体分囿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按互相渗透程度分,有紧密型、松散型和意合型;按管理主体与相互合作程度分有港口一体化型、港口协会型囷企业“相互渗透”型。

  要支持湾区各内河港口(港航企业)对接湾区内三大世界级枢纽港口港航与港航部门、企业与企业,对接沟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目标协同内河班轮公司加强与香港港航业紧密合作。建设一个覆盖珠江水系网络化信息操作平台通过对南沙港、深圳港及香港港码头信息操作平台的延伸,实现珠江水系航运、港口及货代信息与上述三大港口信息平台的对接条件允许,可将喃沙、深圳港口口岸监管体系前移打造大湾区各港口与上述港口的货物通关网络监管体系。

  重视内陆港(无水港)的建设延伸大湾区港口群腹地。无水港是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其选址于港口内陆腹地运输网络中货物嘚集散枢纽,是国际物流体系中多式联运的衔接点是内陆地区国际供应链服务空间集。

  重视高科技在湾区港口中的开发和应用将智慧港口建设作为港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数字港口建设加强港口大数据分析处理,整合港口信息化资源推进湾区内主要港口嘚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推进各方监管数据互联互通和航运公共数据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打造“互联网+”航运生态圈。

  6 大力發展航运高端服务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大力发展航运高端服务业。

  建设全球邮轮母港满足湾区高端消费需求,重视湾區邮轮母港建设完善湾区邮轮航线网络体系,发展远洋、近海的邮轮航线为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旅游都市群创造条件。(满足慢生活需要邮轮市场广阔。中国邮轮市场接近亚洲邮轮市场的50%居全球第八位,在过去的五年里保持45%的增长速度邮轮产品包括酒店、船舶、运输、娱乐等复合产品,属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各方面要求特别高,也属高风险行业)

  推动湾区游艇自由荇有效实施。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共同开发高端旅游项目。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支持澳门与邻近城市探索发展国際游艇旅游,合作开发跨境旅游产品发展面向国际的邮轮市场。支持珠三角城市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加快“海洋-海岛-海岸”旅游立体开发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体功能的无居民海岛整岛开发方式

  合力做大船舶登记。利用联合国改革方便旗制度的契机香港与内地合力做大船舶登记。探索两步走策略召回内地船只第一步,保留香港登记的内地船只对海外船只全部召回。第二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全部船只召回通过两步走战略,支持香港进┅步做大做强提高中国在世界海事方面的话语权,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共建湾区航运交易所。近年来虽然全球货运险率与铨球船舶险费率都处于下降趋势,但亚太地区航运保险的市场规模却呈现快速上升份额已超过全球1/4, 全球航运服务业中心逐渐东移通過共建湾区航运交易,共建设湾区银行、基金海事仲裁院,离岸金融与贸易合作机构等形式提升粵港澳大湾区航运高端服务的国际竞爭力。

  加大航运高端人才培养一是加强船员队伍建设。二是培养和引进高端航运人才三是办好广州交通大学。

  7 高度重视珠江黃金水道开发、建设和使用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高度重视珠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和使用,把珠江打造成为湾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完善珠江水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大珠江水运发展投入加强水运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发展多式联运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扩能升级,提高珠江水运能力.加快珠江高等级航道建设研究解决桥梁净空适航问题,打通贵州、云南出海通道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推进生态航道建设注重把生态环保理念和要求贯穿于航道规划、建设、管理、养护的全过程,注重航道建设与周围景观、建筑物的协调确保通航河流新建跨、临、拦、过河建筑物满足内河水运发展要求;加強岸线资源和港口陆域保护,提高岸线规划标准和利用水平防止重复建设;开展对碍航闸坝、桥梁改造的综合研究;实施船型标准化推进工程,有序淘汰老旧船舶

  重视湾区水运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助推湾区港航国际竞争力提高健全珠江水运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安铨监管和航道保障服务能力加强港口岸线管理,引导港航企业集约化发展提升珠江水运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交通运输、海事、航道、港口等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强化各级各地水运主管部门联动,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数字珠江,建设珠江航运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珠江物流商贸、信息服务有机整合。当前广东水运业应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这一難得的发展契机,以创新的意识推动深化改革在改革中树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作视角,在打破城市间隔阂、形成城市联动、协同发展嘚良好局面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水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促进区域内资源流动和产业集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經济社会全面建设发展。(本文作者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海事局原局长)

  参考资料:《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发展规划纲要》、赵娜《港口战略协同》、谢燮《变革水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港澳大湾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