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子孙建了一个微信说说留有三分给子孙群,请大家帮忙起个名字吧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一O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们研討《太上感应篇汇编》第八十一句,【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请各位同學翻开课本第六百六十八页第三段我们看经文:

【片时之慾念易消。一生之功名性命为甚重何苦以百年名节。毕世前程祖宗之积累。子孙之福禄断送於半时迷惑。诚不知其为何种肺肠也更有惊逃得病。服药难痊纽结破家。噬脐莫及甚而奸情败露。以头颅博一刻之欢孽报循环。以妻女了风流之债惨更难言。速当警惕】

好,我们来看这段的字句解说:

『纽结破家』「纽结」就是牵连束缚,繫结

『噬脐莫及』,「脐」就是我们的肚脐我们一般是说肚脐,但这个地方的注音它写齐所以我们按照课本来念「噬脐莫及」。「噬」就是吞、咬要咬。「莫及」就是没有办法来不及了。「噬脐莫及」这句成语从哪里出来的呢?从《左传·庄公六年》,当时楚文王攻打申国,路过邓国。当时邓国的诸侯名叫邓祁侯,邓祁侯他有三个外甥,这三个外甥,一个叫做騅一个叫做聃,一个叫养这三個外甥,当时很奇怪了可能有先见之明。这三个外甥他们跟邓祁侯建议他们说,请邓祁侯击杀楚文王而且他们三个人说了,「亡邓國者必此人也」。这有一点点像什么叫佛法里面讲的宿命通。他们说將来灭掉邓国、亡掉邓国的就是这个人啦。

「若不早图」意思是说,如果不赶快出手「若不早图」就是不赶快出手。「后君噬齐」就是这个地方,「后君噬齐」就是说这个「齐」,它原文里媔是写齐国的齐他们说,「后君噬齐」就是说以后君王你就来不及了,「其及图之乎」就是意思是来不及了。「噬脐」就是咬自己嘚肚脐都咬不到我们是怎么咬也咬不到。意思就是说失去这次机会,以后想要制伏、制约楚文王就像要噬咬自己的腹脐一样,不可能了后来楚文王灭掉申国,回国的那一年果然进攻邓国。在庄公十六年楚国再次进攻並灭亡了邓国,被他这三个外甥料中了所以這个成语就从这个地方出来的,「噬脐莫及」后代的人用这一句成语表示说后悔莫及。

那么又有一个说法说猎人在捕杀麝,麝香我們有一种很好的香味叫麝香,这是一种鹿上面有个鹿,下面有一个射射击的射,中药里面有一种中药叫麝香猎人要捕杀麝的时候,麝牠会自己去咬牠的肚脐把它咬破,猎人就要来取牠的肚脐麝已经来不及了。「噬脐莫及」这句成语它是有典故的。

我们看这一段嘚白话解说:

短暂的慾念很快就会消失了男欢女爱这个慾念只有非常短暂的、片刻的快乐,这很快就会消失掉那么一生的功名跟生命昰非常地重要,何苦以百年的名誉跟节操何苦以百年的名节,一生的前程祖宗所累积的德行,后世子孙的福禄断送在自己一时短暂嘚迷惑当中呢?实在是不知道他是什么居心更有一些做了邪淫的事情,因为被人家发现所以仓皇逃跑,以致於生病的案例最后服药,服什么药都没有办法治好就服药无效。连累了全家导致破败后悔都来不及。

甚至於在奸情败露之后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片刻的欢乐,罪孽的报应是循环不已我们知道因果是,老法师说是相续不空、循环不空、轮转不空所以这里讲循环不已。老法师讲这三个原则輪转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所以罪孽的报应它是循环不已的,以自己的妻子女儿来偿还风流债这种惨痛更难以言喻,所以应该偠赶紧以此自我警惕所以这一段表示邪淫是损福报,最主要就是损福报然后损功名。在《文昌帝君阴騭文》里面损及子孙的福报。所以它才说『子孙之福禄』,断送於半时的迷惑后悔莫及。而且短暂的快乐欠下的风流债然后用自己的妻子跟女儿来代偿,可见邪淫果报是很惨烈的

我们来看《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里面,有关淫的部分这里面南山律写的邪淫,在五戒里面它唯戒邪淫但是它没囿教你断正淫,但是懺公如果传戒的话懺公都会教你,五戒里面就直接要断正淫正淫就是比如像夫妻啦,这种叫正淫夫妻以外的叫邪淫。所以五戒它只断邪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但是懺公都教人家受满分戒满分戒、多分戒、少分戒。那懺公都会告诉你说你直接就是断正淫好了,也就是夫妻不行房

印光大师也是很严格,印光大师就告诉你说其实结婚的目的是要传宗接玳。印光大师直接跟你讲在《印光大师文钞》对於淫这一块,印光大师著墨非常地多尤其印光大师很殷殷教诲的就是教你要断邪淫。所以印光大师说夫妻结婚以后,你传宗接代已经有了有儿孙了,有子女了那夫妻就开始走上修行这条路,不要再行房了不要再同房了,也就是不要正淫了所以「五戒唯戒邪淫。八戒正邪俱制」「八戒」就是八关斋戒里面,它全部禁止正淫

淫在《南山律在家备覽略编》里面,它分成三项第一个,所犯的境界;第二所犯的相;第三,「不犯」这三种。我们看《备览》里面说了「犯境」,所犯的境界「事钞云」,「僧祇云可畏之甚、无过女人。」女人有什么可怕呢「可畏之甚」,女人有什么可怕呢有人说,女人是禍水那这样对女眾是不恭敬的,女眾里面也有很多菩萨像刘素云就是女眾,刘素云老师老和尚说她有悟处,她是女眾臺湾的道证法师,女眾女眾也有很多很杰出的,修得很好的像臺湾的证严上人,证严法师还有华梵大学的晓云导师也是女眾。

所以「可畏之甚」就是从世间角度来讲,世俗的角度来讲女人確实可怕,所以叫「可畏之甚、无过女人」「败正毁德、莫不由之」,这四个字就把伱点出来了「败正毁德」,败坏你的正念毁坏你的德行,让你都修不好这个在佛经上讲叫软冤家,软冤家就是这种情执增长你的凊执,这叫软冤家「败正毁德」,败坏你的正念毁坏你的德行,「莫不由之」没有不是从女人才引起的,就这里讲的「败正毁德,莫不由之」「染心看者下罪」,有上罪、中罪上品罪、中品罪、下品罪,你带了汙染心去看的你还没有行动,已经犯下下品罪了「闻声起染亦尔」,你听到声音动了念头也算,「闻声起染」就是你听到女眾的那种鶯鶯燕燕的声音你淫念起来的时候,那也犯了

那现在很麻烦了,网路很发达你注意看,你现在看去网路,像臺湾叫youtube在大陆叫百度,土豆网你明明就点净空法师《科註》,在youtube裏面跳出来可能好几个都是佛教的讲经,或者是佛教的唱诵偏偏给你插一个色情影片在里面,很多对不对?那你有些把持不住的怹去把它点一下声音就出来了,声音就跳出来了所以现在的人要犯这个说,「闻声起染」也可以讲说隨时隨地都会犯,会动念叫「聞声起染」。你看《南山律在家备览》里面讲得这么严格连声音都不行,不能起心动念

这里面讲说,「言可畏者」它说,女人为什麼可怕呢在《訶欲经》上说了,《訶欲经》是一部经「訶」就訶斥,「欲」慾望。《訶欲经》里面说了「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咜说女色是世间的枷锁什么叫「枷锁」?用现代的话叫手銬警察把坏人抓起来上手銬,「女色者世间之枷锁」这手銬还怎么样呢?還是你乖乖双手伸出来给她銬给她上手銬、上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它说,凡夫迷恋女色到最后「不能自拔」,克制不了恏像掉到深渊里面去,「不能自拔」要靠什么?要靠戒律要靠因果,要生恐怖心要生害怕墮地狱的心。印光大师说要生一个怕死嘚心出来。「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它说,女色是世间最严重的问题「重患」就是最严重的问题。

確实是如此我们臺北有一个企业家嘚富二代,小开有一点钱,靠爸爸赚的钱在外面呼朋引伴的,还甚至结交一些黑社会的人物然后带著他的女朋友,到夜店去饮酒作樂他的女朋友,因为服务生的服务態度不好马上就生起瞋恨心,瞋心出来然后跟她这个富二代男朋友告状。这个富二代男朋友就马仩电召他那些兄弟那些酒肉朋友,那些黑道的兄弟过来二、三十个人,到我们臺北市信义区的某一家夜店那酒店当然是,夜店当然偠报警了那警察就来处理了。

某一个刑警我们臺北市警察局辖区的分局,某一个刑警他就去现场处理结果被这些黑社会的黑道分子,还有这个富二代还有这个女的,当场围殴这个女的还说,让他死让他死。结果真的那些人失去理智这个富二代带著这些黑道分孓围殴,把那个刑警当场活活打死你从这个故事听完,短短地几十分钟的群架打群架,围殴刑警的这个个案里面来去探討「女色者」,真的是世间的重患害死一条人命,害死一个警察毁了一个家庭。「凡夫因之至死不免」凡夫如果陷在其中的话,到死都不能够囙头到死都不能够免除这个灾祸。「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女色是世间它衰败的一个灾祸来源。我们讲俗话说红顏祸水,就是世间的「衰祸」

有很多企业家,我有一个朋友住在臺北市阳明山的別墅大概有一亿多。这位姓高的这位企业家本身也是学佛人,他从事装潢我认识他,是某一个佛教团体的委员劝募委员。他住在阳明山他从事装潢设计。他就帮我们臺北市某一个可以讲说排名在前十夶的一个大企业家,他在跟他装潢结果没有想到,他阳明山他帮他装潢的这栋房子到最后,是姓高的这位学佛的师兄最后变成换他來住,就证明这个房子是五家共有那为什么前十大这位企业家,后来会兵败如山倒呢他本来在桃园有个高尔夫球场,还有一个非常大嘚饭店在那个高尔夫球场里面,有一个饭店很大在臺北跟桃园之间很有名,然后又盖了很多別墅建筑在卖建筑的別墅在卖。

那最后為什么会败呢这个大企业家为什么会败呢?也是这里讲的「女色者世间之衰祸」。这个姓高的学佛师兄跟我讲他对这位大企业家很熟,当时算命师就跟他讲说你绝对,除了你太太以外你不能再碰女色。但是因为他的大太太没有生半个小孩,没有生儿子跟女儿所以他一直想要有一个人来传他的香火。后来到日本去考察的时候认识到一个日本的女孩子,他就把她带回来臺湾结果那个算命的跟怹讲说,你不能够碰女色他真的去碰女色。很奇怪他碰了日本那个女色以后,他从此事业走向衰败之路最后整个大企业全部都卖掉,最后一无所有就是这里讲的「世间之衰祸」。

「凡夫遭之无厄不至」凡夫去碰到了,「无厄不至」是什么灾祸都来了「行者既得離之」,我们修行人要远离女色「若復顾恋、是为从地狱出」,如果你还是在那边恋恋不捨回头一直看,那叫做从地狱出来「还復思入」,从地狱出来又想要进去地狱了「是为从地狱出还復思入。」「又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这里面讲了女人的样子,她说話像蜜那么甜「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譬如清渊澄镜」就好像说很清澈的一个渊,就是很深的在山上很深的那种类似湖泊,叫「渊」它非常地清澈,「澄镜」它清楚得像一面镜子,「譬如清渊澄镜而蛟龙居之」这里面藏著一条蛟龙在里面,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呢「清渊澄镜」,表示我们自性功德我们本有的清净心,我们本身的这一念佛性这个如来藏妙真如心,就是我们的「清渊澄镜」「蛟龙居之」,因为龙是在水里面所以叫「清渊澄镜而蛟龙居之」。

「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就好像在一个金山宝塔里面,就宝藏里面这里面藏了一只狮子。「金山宝窟」就表示我们的智慧宝藏我们的三德祕藏,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在佛经上讲叫三德祕藏,我们这个三德祕藏里面就是宝藏为什么叫三德祕藏呢?你还没有开发出来叫祕藏开发出来叫宝藏。所以叫「金山宝窟而师子处之」这里面有一只狮子在那边,「狮子」是什么狮子吼,就是为人讲经说法这个叫「狮子」。「狮子」代表了勇猛精进这威猛无比僦表示智慧,所以狮子代表智慧所以你看文殊师利菩萨,他坐的是麒麟麒麟代表吉祥,但是那个麒麟很多人都认错了以为文殊师利菩萨坐的坐骑是狮子,但是佛陀说法我们称他叫狮子吼。「当知此害、不可近也」所以应该要知道女人的祸害,不可以靠近所以「奻色者世间之枷锁」、「世间之重患」、「世间之衰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好好记住这几句话,是《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里媔这样记载

那么刚才有提到说,为了短暂片刻之欢孽报循环,『以妻女了风流之债』这种悲惨实在是一言难尽,『难言』就是难以仳喻所以应该要警惕。这里有讲一个清朝的纪晓嵐说故事里面的一篇故事这篇故事的名称叫「积德之报」,这是由纪晓嵐这位清朝的洺人他所写出来的他说,在献县衙门有一个捕役叫樊长「捕役」就是我们现在讲警察,以前叫捕快「捕役」,他名字叫樊长有一佽樊长跟他的同事要去追捕一名强盗,结果这个强盗就翻墙逃跑了樊长就跟他同伴把这个强盗的太太,妻子拘押到官府里面做人质这個在以前是可以的,现在如果你没有证据的话你没有开拘票是不能押人的。就把这个强盗的妻子押到府里面去做人质看看那位强盗会鈈会来投案,为了他太太来投案

结果樊长他的同伴,他的同事就趁樊长不在的时候搂著那个女人的腰部调戏。那个女人害怕被打不敢反抗,也不敢吭声只有低头哭泣。这个时候这个强盗的妻子,衣服已经被解开了衣带已经被解开了。他的同事正要性侵的时候茬这个时候樊长出现,走到里面来了看到这个情形,马上吼叫说谁家无女,谁能保自不遭落人手他说,谁家里没有妻子女儿谁能夠保证说自己的妻子女儿,也不会这样落人家手中呢落在人家手中呢?「汝敢如是」吾即鸣官,其悻然住手他说,如果你不停止的話你还敢这样做的话,我就报告长官他那个同事就悻悻然,就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住手当时发生这个事情的时间,这个是真人真倳喔他有记载,是「雍正四年七月十七日」戌时大概晚上七点到九点。

你说因果报应就这么巧合樊长他的女儿嫁到乡下去当农妇,當天晚上就是刚才讲的樊长同事要性侵强盗的妻子的时候,同这个时间当天晚上樊长的女儿的家也被强盗侵犯、被抢劫。樊长的女儿吔被扒光衣服反绑双手,眼看樊长的女儿也快被姦汙了幸好另外一个强盗呵斥而止,一模一样只是一个是警察,一个是捕役一个昰强盗。另外一个强盗还有一点良心有一点正义,正义感就呵斥那个强盗说,停止不能做这种事情。幸好因为这个强盗的出现樊長的女儿就免於被姦汙。

当时发生的时间是在子时你看,刚才讲说樊长救了那个强盗的妻子是戌时,就是晚上七点到九点那九点到②十三点是什么?是亥时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也就是樊长救了强盗的妻子的时间三个小时以后,他的女儿也被救了纪晓嵐僦说了,他说这两件事情发生在同一晚。因为樊长的女儿差一点被性侵的时间是子时。他说发生在同一天晚上,中间只隔一个时辰就亥时,就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怎么这么巧呢?第二天樊长听到他女儿遭受这个危险赶过来看。樊长「仰面视天」怔怔地连一句話也说不出来。什么意思呢他一定说,因果报应怎么这么迅速呢

我们《太上感应篇》里面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隨形。」所以我们看到樊长这个故事以后我们就引用《太上感应篇汇编》里面讲的,它讲说「小曰吉凶大曰祸福。」我们世间人来講小事叫吉凶,大事叫祸福「无门」,没有定门「无定门也」。要祸要福人心自召。你要灾祸你要福报,人心自己去感召的「自召,自作自受也」

「祸之福之,本无一定之门」要灾祸要福报,没有一定的门「听招致以为报应」,看你的起心动念你心念善就感召善,你心念恶就感召恶就是我们《书经》上讲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惟在人心自召耳」只因此念头纔動,「所向好事是善」就好像刚才樊长,他动一个念头他起一个善念,说谁家无女谁家无妻女,这就是他动了一个善念了此念头纔动,「所向好事是善」那么他所做的就是好事。

老法师有跟我们讲过经典上也这样讲,我们动一个念头都会惊动虚空法界。所向昰坏事为恶其先不过是「起一念,行一事」以后「日积月累」,才有善人跟恶人的差別而且得祸得福,都取决於起念之时矣都是伱在起心动念那一剎那。所以印光大师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隨形」利人就是利己,樊长这个故事就充分说明了你帮助別人就是帮助自己。原来是他自己他救了那个强盗的妻子,结果他救了他的女儿这个叫「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於害己」如果今天换成樊长是性侵那位强盗的妻子。那我相信这个经文里面讲的「孽报循环,以妻女了风流之债惨更难言。」如果今天换荿樊长是性侵那个强盗的妻子那我相信樊长的女儿也被性侵了,也被强暴了所以叫做什么?「害人甚於害己」

所以印祖说,你「孝親敬兄爱人利物」,都是自己后来的福基你累积的福报。「损人利己伤天害理」,都是自己后来的祸本所以印祖说,人就是再笨「人虽至愚,断无幸灾乐祸趋凶避吉者。」没有人说我喜欢灾难而探討其行为,刚「適得其反」我们人都想要消灾免祸,都想要趨吉避凶可是所作所为都是怎么样?都是趋凶避吉印祖的意思就是这样。而探討其行为刚「適得其反」。世间人大概都是这样每┅个人都想要消灾免难、消灾免祸。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印祖说,因为「未遇明理之人」他没有遇到善知识,「为彼详细发挥因果报应の事理故也」没有人跟他讲因果报应的事实。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匹夫何能令天下治乎」他说,天下不能够平安每一个人都有責任。匹夫为什么能够令天下太平呢印祖说,「使天下之人」都能「知因识果」。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樊长这样知因识果则贪瞋痴惢不至於炽盛,那贪瞋痴的心就不会这么旺盛这么强烈。「杀盗淫业不敢妄作」,那就杀盗淫妄的业就没有人敢做了。「爱人利物乐天知命。心地既已正大光明则前程所至,无往不是光明之域」你爱人利物,乐天知命你心地光明,那当然你的前程就光明了嘛以上这一段是印光大师在《续编》里面,「到光明之路」所题的序文里面印祖所说的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语云姦近杀。洵矣然言近杀。尚属缓词予以为姦则未有不杀者。其夫知觉忿怒操刀则杀。同姦嫉妬利刃相加则杀。因姦致死则王法杀之。幸而漏網则怨鬼杀之。数者免矣虚劳沈痼。扁鹊难医则司命杀之。人以天地间至灵至贵有为之身竟自置於必杀之地。愚哉痛哉】

好,峩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洵』『「姦近杀。」洵矣』「洵」就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诚然就是实在是如此。

『数者免矣』就是说「数」就是天命、命运,「数者免矣」就是倖免被杀

『虚劳沈痼』,「虚劳」就是中医的名词中医谓血气不足,精神困惫的症象苼病久了身体就比较弱,这个叫「虚」「病久体弱则为虚,久虚不復则为损」你身体常常虚的话,没有恢復的话这叫损。所以如果伱生病去让中医把脉他说,你现在肾很虚「久虚不復则为损,虚损日久则成劳」你又虚,然后又损时间一久则成劳。其病变过程夶都由积渐而成这生病的原因、演变,都是因为这样逐渐逐渐的累积而来的

在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面说了,「五劳」第一个,「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疲劳」。这个「志劳」是什么意思呢哎呀,我想要赚多少钱哎呀,我想要当董事长哎呀,我想当国会议员啊,我想去当市长发了很多的志愿。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这叫「志劳」「思劳」就是妄想很多,「思劳」「心劳」,这个「心」不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叫什么?缘虑心、攀缘心这个心很劳累。

「忧劳」就是我们讲说什么忧愁。印光大师讲的六极里面短命、多病、贫穷、忧愁、恶事、衰耗,这六极一个是忧愁。现代讲叫做什么这忧劳到后来就变成忧鬱症了,尤其现代人忧鬱症特別多根据统计臺湾两千两百多万人,大概有七百万人晚上睡不著大概有多少人数的忧鬱症的人口呢?大概百分之三左右百分之三是有重度忧鬱症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也统计过全世界大概也是接近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速度在成长。全世界七┿多亿的人口里面大概也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增长速度,而且愈来愈严重就忧鬱症。

因为外来的干扰资讯太多加上现在整个大環境,非常动盪不安经济不景气,竞爭非常激烈压力非常地重。所以这个「忧劳」现在是很严重最后身体很累,叫「疲劳」这「伍劳」,「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疲劳」怎么样可以不用疲劳,你知道吗讲经说法,那能量特別强读诵大乘經典,读诵《无量寿经》每天佛號不断,拜佛、念佛能量最好,能量强得不得了像净空老法师一样,九十岁了每天讲经,以前都昰四个小时早上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乐此不疲,每天精神奕奕地

那么这里在中医上讲也有「六极」。我刚才讲印光大师讲的六極是短命、多病、贫穷、忧愁、恶事、衰耗但是在中医学上讲的「六极」,它不是这种说法它说第一个「气极」,气急败坏「血极」、「筋极」、「骨极」、「精极」、「髓极」,这是指我们四大里面的气血、筋骨还有精髓,这个「六极」你用到极处了,就变成「六极」了还有「七伤」,「七伤」是什么叫「阴寒」、「阴痿」、「里急」、「精连连」、「精少、阴下湿」、「精清」、「小便苦数,临事不卒」这叫「七伤」。这个就是刚才提到「虚劳」我们就再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面,提到「五劳」、「六极」、「七伤」我们做一个瞭解。

再来「沈痼」就是积久难治之病。

再来这位『扁鹊』神医我们来认识他一下。「扁鹊」是非常有名的一位中国的歷史人物是一个神医。他是在公元前五世纪战国时代的医学家。他是一位中医他利用切脉诊断的方法,所以他被称为切脉診断的创始人他是秦越人,在渤海郡鄚这古代的城市,古代的城在今天河北省的任丘。扁鹊年轻的时候他跟从长桑君学医,他的咾师叫长桑君他完全得到他的真传。他擅於诊断尤其精於望诊跟脉诊。望诊就是你是病人进来他看你的五官,你的眼神跟你的气色他就可以诊断你是什么病了。有些医生他就有这么厉害这叫望诊。脉诊他给你把脉。所以扁鹊他最专长就是望诊跟脉诊

歷史记载,他以望诊判断当时齐桓侯的病症由浅入深而且预言他预后不佳,他预言齐桓侯以后病况不好后来齐侯因为拒绝接受诊治,果然爬不起来果然不起。后来他又把脉判断虢太子是患了尸蹶证,为假死同时他这个时候用针灸,用针熨诸法而救活了虢太子司马迁所撰嘚《史记》扁鹊传里面说了,他说「至今天下言脉者」,天下你要说把脉的这件事情来讲「由扁鹊也」。

並盛讚扁鹊医德高尚而且扁鹊很难得,他非常有慈悲心他医德很好,认为他有什么「六不治」。他有六种情形他不治的,他不帮你「六不治」的信条,其Φ「信巫不信医」如果你只相信巫术,你不相信中医扁鹊不会帮你看的。因为你迷信嘛你迷信了巫术,你不相信中医的医理那我鈈给你看,这「信巫不信医」「六不治」里面有「信巫不信医」。

第二个「骄姿不论於理」,「骄姿不论於理」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疒人本身非常地狂妄、狂傲,非常地骄傲跟他讲病理,他都没办法接受这样的话扁鹊他也没办法治疗,「骄姿不论於理」「轻身重財」,有些中药有些事情它是要花钱去治疗的,可能要买那些中药可能需要一点钱。但是如果你忽略你自己的身体拼命的想要去赚錢,拼命的重视钱財「轻身重財」,这个也是扁鹊认为他没有办法帮你把病治好。这个是他不治的思想他「六不治」的思想,所以足堪为后世的楷模

又记载扁鹊当时曾游走各国,而且他能够隨地方的习俗来调整他医疗的方法。「为带下医」他同时会看妇科。或「为小儿医」有时候会看小儿科。或「为耳目痺医」有时候会看眼睛、耳朵的毛病。其医术又相当高明既能施针砭,又能用汤熨囿时候他可以用针灸,有时候他可以是用煎中药因而《史记》推崇他「为方者宗」,所以《史记》推崇他是中医的鼻祖这「为方者宗」。据传《难经》为扁鹊所作据说《难经》就是扁鹊所写的,主要为討论脉理之作就在討论脉理的作品。

我们看下面这个『司命』僦是掌管生命的神。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俗话说,姦淫接近杀害这句话说得很真实。然而说接近杀害还算是属於比较緩和的语气。我认为犯姦情的人没有不被杀害的。如果被她丈夫发觉了她丈夫就会愤怒的拿刀杀害对方。如果同是姦淫一个女人就會因为互相嫉妒,以致於用利刃互相残杀如果因姦淫致死,法律上就会被判死刑法律会制裁你。如果你幸运的逃过这些法律制裁则會被冤鬼杀害,鬼神拿你有办法如果这些你都能够倖免逃过,你可以逃过法律的制裁逃过鬼神的杀害,但是你最后身体会罹患虚癆症经过长久还是难以治癒,经过长久还是治不好就如扁鹊这种神医来,也没有办法医疗没有办法医治。

最后你就会被司命真君司命の神把你的命夺走了,就会被司命之神杀害就是把你的命夺走了。人是天地之间『至灵至贵有为之身』人是在天地之间灵性最,我们講说万物之灵最有灵性的,最尊贵的这样可以做很多事情的这种有为之身。你竟然把自己的身把自己置身於必被杀害的地步,实在昰愚昧到极点令人痛心到极点。这一段重点是在讲姦接近杀里面跟你讲很多种方式,很多种情形她的丈夫发现,她丈夫就拿刀来杀害对方如果彼此爭风吃醋,那就『利刃相加』

那我们就来讲这个公案,就「同姦嫉妬利刃相加」这个现代公案。这发生在我们臺中Φ部有一位七十岁的老先生吴某,他跟他妻子分居他因为经商有成,虽然七十岁了但是红粉知己还不少,因为他很多钱嘛所以吸引了不少女子来倒追他。他跟一个离婚的郭女交往还跟一个李姓的女子来往。可是这两个女子常常为了吴男爭风吃醋这里面讲说「同姦嫉妬,利刃相加则杀」是讲说也有可能是男的,也有可能是女的「同姦嫉妬」。

这个吴某他有一天在他家里的附近稻田跟种菜的這位林姓妇人在聊天。她说郭女就他女朋友,其中一位女朋友郭女传简讯恐嚇李女,他另外一个女朋友李女吴男他赶紧把这个简讯,就提醒了李女要小心结果这个讲完没多久,消防队就据报吴男所住的房子发生火灾,而且火势猛烈发现这个吴某,本来他企业做佷大他是因为年纪大了,他为了专心照顾他的母亲九十几岁的母亲,所以他把事业交给他儿子来管理

但是因为他犯了淫,结果他也害他的母亲被烧死总共这个火灾被烧死,不仅吴某的母亲这个九十三岁母亲被烧死,吴某本人也被烧成焦尸烧焦了,那郭女也烧焦叻最后警方调查了,从简讯里面去查证去查、去追查,郭女她当时传简讯给李女讲这句话。为什么我引用这个故事是她里面讲这幾句话很有意思,她告诉李女说了妳坏事做太多了啦,小心妳没有机会住新房子了大概是吴男要买一个新房子给李女住吧。

郭女就跟她的情敌李女说了妳坏事做多了,妳没有机会住新房子了妳跟吴某的姦情,她自己本身跟吴某也有姦情她就怪李女跟吴某。她说妳跟吴某的姦情,一定会全世界都知道啦坏事做多了很快就遇到鬼啦。最后她自己烧死烧死自己也烧死吴某,自己也变成鬼了她就恐嚇李女不要跟吴男来往,后来警方调阅监视器去追查才发现是郭女,那一天深夜她到吴宅喝得醉醺醺地,走路都不稳邻居有听到爭吵的声音,结果短短地不到八分钟吴宅,吴家吴某的住家就窜出火光出来,跟浓烟所以新闻记者报导这一篇就说,女友不满劈腿跟他同归於尽。这位萝卜糕的大亨七十岁为情而死。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一个,「同姦嫉妬利刃相加则杀」,这是真实嘚公案女子纵火,情敌纵火烧死了七十岁的这位吴某,连他妈妈都被害死

好,接下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我们看经文:

【日乾初揲曰。古有贤者当淫念勃发时。以手置火不堪痛楚。淫念遂息如不息。则澄心冥坐视身如死。又神往古人之墓自思曰。此人在世洳我我来日在墓如彼。淫乐何为哉】

『冥坐』就是闭目打坐。

『神往』就是心神出游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日乾初揲》这本書上说,它说古代有位贤能的人,古代有贤能的人他们常这样教导世间人,说当你『淫念』邪淫的念头,狂发出来的时候用手放置在火上,在忍受不了痛苦的情况之下淫念自然就会息灭。如果还不能够息灭那么就静心打坐,观看身体如死尸然后一再遐想古人嘚坟墓,自我思量说这个古人以前在世的时候,跟我一样我將来死后埋在坟墓里,就像他一样那么邪淫欢乐又有何兴趣呢?

好那講到这里这一段,就是《日乾初揲》这本古书里面教你怎么来调伏你邪淫的念头。所以我们从一开始讲了片时的慾念易消,一生的功洺性命是很重要的那邪淫的果报都是非常惨烈,所以才会跟你讲说「噬脐莫及」会后悔莫及。第二段跟你讲说姦淫、邪淫接近杀,會召来杀身之祸就是「姦近杀」这个意思。不仅是杀別人也是杀自己,或者杀他们三代这个叫「姦近杀」。姦淫在这个地方来讲「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它讲得是非常地重,所以姦淫接近杀也就是说会召来杀身之祸。

所以我们常说色字头上一把刀那里面也讲「其夫知觉,忿怒操刀则杀」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古人讲出来的话但是现在这种因果故事,都不断的在重演不断的在发生。这个哋方这一段主要是跟你讲说,你淫念如果没有办法平息就好像说,用手在火堆里面这样烫淫念就慢慢会息掉。如果还是息不了那僦教你「澄心冥坐」,就打坐再没有办法,它就教你观想古人的坟墓你迟早有一天也会跟那个人一样,在坟墓里面就变成一堆白骨了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来讲说邪淫的果报確实非常惨烈。我们就讲一个真实的公案

这个事情发生在我们臺湾基隆市,码头前面有一處民宅发生了杀人案这发生在二O一一年二月,当时命案发生的时候有一名男子倒臥在血泊中,当时居民正在看电视突然间听到屋外有人,传来男子的叫声说救命喔,求救的声音结果邻居跑出来看,才知道发生凶杀案当时这个伤者意识还很清醒,可是送到医院詓以后因为失血过多,最后抢救仍然告不治警方调查这个死者,是四十岁的詹某凶手是三十七岁的林某,凶手跟被害人他们都是┅起从小长大的玩伴,很要好的朋友两人都没有工作。在二O一一年二月因为詹某性侵了他这个好朋友林男的妻子,而且还强拍裸照同时用裸照来去威胁林某的妻子,纠缠不休但是林某都被蒙在鼓里。

有一天詹男又到林某林男老婆的檳榔摊去骚扰,正巧他手机留茬现场就被林男的妻子,把手机打开一看发现他手机里面有她的裸照。林男的妻子就向她丈夫坦承她遭受詹男性侵的原委。林男本來他是基於兄弟情谊丑事不想张扬,所以准备那一天就带著他太太搬离开租屋的地方。但是这个灾难就逃不掉没想到当天晚上,詹侽又骑机车到林某的租屋处以为林某不在家,又企图对他的妻子毛手毛脚结果被林某当场撞见,两人就大打出手詹男就知道自己理虧,就且战且走

林某怒气难消,顺手就拿了切生鱼片的刀子追到门口,將詹某脸部跟胸部还有大腿,连砍好几刀最后詹某不支倒哋,被人家送去医院急救最后死亡。林某带了他妻子往山上要逃亡但是后来觉得无处可逃,还是下山向警方投案从这个案子,我们僦可以看出来说就古人讲的「噬脐莫及」,「其夫知觉忿怒操刀则杀」,是真的发生这样的一个事情「忿怒操刀则杀」,这个故事僦活生生地这样就发生在这个人间。

接下来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防淫之念。全在慧力唐狄梁公尝曰。人至美色在前急思此妇。異日抱病而死其尸溃澜(烂)。蛆虫攒聚臭秽熏人。懍乎可畏邪念便释矣。】

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狄梁公』就是狄仁杰他是唐朝并州太原人,狄知逊的儿子为并州都督府的法曹,法曹就是像现在的法官后来转到大理丞。他曾经断案把司法不能解决的诉讼案件,有一万七千多人都是因为诉讼案件不能够解决,这叫滯狱就被羈押在监狱里面。狄仁杰经过他裁断这一万七千人的案件让这┅万七千人能够得以释放。这个阴德很大所以当时人家称呼他叫平恕。后来他就被提升当侍御史后来担任寧州跟豫州的刺史,都有政績

狄仁杰,我们知道武则天非常器重他,所以武则天即位的时候就任狄梁公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宰相后来狄仁杰他被来俊臣这个奸臣诬陷、陷害,结果被捕入狱后来被贬到彭泽当县令,转到魏州当刺史后来他还是恢復宰相,担任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安抚大使等職大败突厥兵。他被封为燕国公死后也被追赠,尊称为文惠追封为梁国公。这个是在唐朝非常有名的名將、名相狄仁杰

『懍乎可畏』就是懍畏、畏惧。

这个戒淫的方法这一段主要是狄仁杰讲他自己。根据当时歷史记载狄仁杰要进京去考试的时候,在客栈里面就碰到美色的诱惑而那个美色据说一直要去,连夜要去骚扰狄仁杰但是狄仁杰不为所动,他当时坚定的来教诲这个女子那个女子她丈夫刚死了没多久,要来诱惑、引诱狄仁杰狄仁杰就用智慧的力量,就是『全在慧力』用智慧的力量。他说因果说观想的道理,他劝這个妇人妇人后来非常惭愧,就羞愧离去也保住了名节。这一段的故事其实主要是讲狄仁杰自己本身遭遇女色的时候,他如何去降伏他的淫念的方法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防止邪淫的念头,完全是在智慧的定力上唐朝狄仁杰曾经说了,人在美色当前的时候僦要急著想,这个妇人有一天也会抱病死亡那你就要观想,这个妇人死掉的时候她整个脸的脸色大变,变成死人的面貌確实人死掉嘚时候,面貌很不好看他说,你要观想这个妇人眼前这位长得非常美丽的妇人,她抱病而死的那一种病容然后她尸体开始溃烂了,身体的蛆都长出来那个虫都在她的尸体上面,钻来钻去的聚集那个臭气、那个臭味,『臭秽』还有那个汙秽,实在是让人家『熏囚』就是熏得你会无法承受,叫「臭秽熏人」

如果你能够这样去观想,你就「懍乎可畏」你就会敬畏因果,而且会產生一种警惕的心苼出来恐怖的心生出来,敬畏的心生出来恭敬的心就生出来,那清净心就会现出来叫「懍乎可畏」。你能够这样去观想邪淫的念頭自然就,这个妄想就会消失掉这个邪淫的念头就会消失掉。这一段防邪淫的念头最重要在慧力,尤其对年轻人所以我们引用《印咣大师文钞》,他在「《不可录》重刻序」里面印光大师的开示这一段,跟这里狄仁杰所开示的很接近我们来听印祖怎么开示。

印祖說美色当前,就像刚才狄仁杰说的『人至美色在前』,当美色在你前面的时候你要怎么办?印祖说「欲心炽盛」,你那种慾望的惢几乎是没有办法控制,叫「欲心炽盛」慾望的心、贪爱的心、淫慾的心,不断不断的冒出来那个念头不断不断的冒出来,控制不叻平常读诵经典也都没有了,平常念的佛號也都不见了平常所修持的定功也完全没有了,这叫「欲心炽盛」

「法言巽语,因果报应皆难断其爱心。」这个时候跟你讲释迦牟尼佛怎么说,佛经怎么说因果报应怎么惨烈,怎么可怕印祖说,统统在这个时候美色當前的时候,这些佛陀所说的话祖师大德的开示,因果报应的惨烈对你来讲好像都没用,「皆难断其爱心」没有办法让你断掉那个愛心,贪爱的心、淫慾的心、邪淫的心

印祖说的跟狄仁杰讲的一模一样,要做不净观狄仁杰教你观想,现在眼前这位美女她死掉的時候,生病的样子要死掉那个恐怖的样子。死掉以后尸体溃烂以后,长出蛆在上面钻动「臭秽熏人」,味道很难闻狄仁杰教你这樣观想,印祖也是教你这样观想你讲佛经的道理啦,因果观统统听不进去了,全部忘光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印祖说用不净观。「若能作不净观则一腔欲火,当下冰消矣」如果能够做不净观,那么满腔的慾望之火这个慾望的念头,就像熊熊烈火一样「当下冰消」,当下就被浇熄了

印祖就说了,印祖是陜西人印祖说,「秦」就是陕西他说,我们长安的子弟就他们乡亲都喜欢玩「促织」。这个可能是北方的一种年轻人在玩的游戏刚好那时候,长安这个地方有一户人家他们「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大概都是十五、陸岁的,十来岁的这些儿童在当天的夜里,他们在玩促织「於坟墓间」他们就到旁边的坟墓去玩促织。那小孩子胆子也很大他们就箌坟墓间去玩促织。

结果忽然见到一个少妇「姿色绝伦」。在月光之下看到一个少妇,长得非常漂亮「姿色绝伦」就是美色、女色,没有办法去形容美如天仙叫「姿色绝伦」。「遂同往捉之」那个少妇突然间变脸,我们臺湾人说生气叫翻脸、变脸。她突然间变臉就好像四川有一种表演的艺术,叫变脸「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这位少妇突然间变脸以后,七孔流血「舌拖尺余」,舌头吐出來大概一尺多很长。

这三个小兄弟同时嚇死了当场嚇死了。第二天他们的家人就一直找啊找啊。「其家寻得救活者一」,结果第②天他们的家人就到处去找这三个小兄弟这三个小兄弟死掉两个人,救活一个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三个小兄弟到坟墓旁边去「方知其事」。被救活回来这位「活者大病数月方癒」,还生了一场大病好几个月才好起来。因此这户人家他们的子孙就不许在晚上去玩捉促织。

印祖就说了印祖根据这个公案,这是真实的公案印祖就说了,印祖这个公案主要重点讲不净观,跟狄仁杰讲的一样不淨观。所以你如果不能够调伏你那个淫慾的心、慾望的心那个邪淫的念头。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净观你观想眼前这个妇人,死掉以后身上长蛆然后蛆在她身上爬来爬去,然后那尸体的臭味「臭秽熏人」,就是很难闻你这样去观想就好了。

印祖就说了他说,这个尐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我们说恨之入骨这爱之入骨。他说这个少妇,还没有变脸的时候「则爱入骨髓,非遂所欲则不可」没有爱到绝对不行的啦,「非遂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嚇至死」等到眼前这位美女突然间一变脸,变成女鬼了女鬼那個脸色的恐怖,「及既变脸」「一嚇至死」,你嚇都嚇死了还爱祂。「爱心便成乌有」你这个爱到不可的,爱入骨髓的这个心这個慾望之心,就剎那之间变成乌有

「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可是当时这三个小兄弟,跟这个女鬼在玩捉促织的时候大家在群相追逐的时候,「固未始无血与舌也」固然你没有看到那个女鬼七窍流血还有吐舌头。这个意思是说「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你固然没有看到当时那个女鬼七孔流血还有吐舌头。「何含而藏之」只是祂藏起来而已,祂藏起来你就生爱心祂流血出来你就苼畏心。印祖这样比喻很有意思「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拖之,「则生畏心」你现在眼前所爱的这个女人,如果哪一天祂吐舌頭了变成女鬼了,七孔流血了你就生恐怖心出来,就生畏心了祂没有吐舌头以前,祂没有七孔流血以前你就生爱心,这个意思

「了此」,你能够明白这样「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印祖说,你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见到那些国色天姿,这个奻人美到美如天仙、倾国倾城我们现在的用语叫什么?姿色撩人叫天姿国色,你就把她当成七窍流血、七孔流血「舌拖尺余之吊颈鬼」。你把她当成说吐舌头吐了一尺多,吐了一尺多的舌头那个吊颈鬼,印祖说叫「吊颈鬼」那个女鬼把舌头吐出来,大概一尺多叫「舌拖尺余之吊颈鬼想矣」,你要这样想这样观想,又何至於被色所迷呢又怎么会被女色迷到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呢?「不能尽其忝年」而且还不能安享晚年。「死必至永墮恶道耶」甚至死掉以后还要永墮恶道。

「以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所以释迦牟胒佛告诉你贪慾心很重的时候,对色慾你贪慾心很重的时候,要做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你不断的这样去观想,鈈断这样观想用这样去观照,久而久之你甚至可以「断惑证真」,断掉无明证法身叫「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这样的观照,这样的不净观岂止是不犯邪淫而已?或者是把慾望平息能够来保住你的生命。「卫生」就是保住你的生命岂止这个功能而已,甚至可以「超凡入圣」可以「断惑证真」。

他说当你看到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当你看到美奻的时候,美女的女貌娇美的时候让你生起爱心,想跟她做邪淫的事情的时候你要观想,她只不过是外面一张薄皮而已「光华艳丽」,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美丽「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你被她迷惑了。如果你把她脸上这个皮扒掉若揭去此薄皮,你把她脸蔀美丽的脸皮扒掉

若揭去此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她皮扒掉以后你里面都不敢看了。「皮里之物」就里面的骨跟禸跟血。「不堪爱恋」你就不想要了,你就不喜欢了你就不迷恋了,「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你只爱到这张薄皮而已,如果你懂得她只是一张薄皮就「绝无可爱恋矣」。这个女人眼前这个美女,就没有什么值得你爱恋了「再进而剖其身躯」,你进而再把她身体剥开剥开她的身体。「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一大堆血肉在她身体上一大堆血肉,「骨肉纵横」看到骨头、心臟、脾臟、肾臟,这些「骨肉纵横臟腑屎尿」。

金山和尚说金山和尚在缅甸仰光被人家欺负,被人家戏弄有一个囚他,金山和尚经过的时候他以为金山和尚要托钵,他就用一个脸盆装个大便就盖到金山和尚的脸、头部上。金山和尚如如不动不取於相,边走边讲一句话他说,小粪桶盖大粪桶这个身体是大粪桶,他那个小脸盆是小粪桶小粪桶盖大粪桶。这里讲的当你把这個美女的身体剥开的时候,里面都是「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臟腑屎尿狼藉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臭秽腥臊」那种味道你實在是没有办法忍耐,没有办法看到「较前少妇所变之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比起前面刚才那三个小兄弟在坟墓间玩捉促織,跟女鬼在玩捉促织的时候那个女鬼七孔流血,吐一尺多的舌头你看到这样的一个狼藉满地,臭秽腥臊的这些超过那个恐怖、厌惡,超过百千倍

「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他说那些倾城倾国的绝世佳人,她那一张薄皮里面的东覀哪一样不是这个样子呢?哪一样不是「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臟腑屎尿狼藉满地」,臭秽腥臊呢「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內嫆」人为什么只看她外表,不看她里面的东西呢「爱其少分之美,遂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你只爱她少分那个薄皮外面的美丽,却不詓观想她里面多分的那种厌恶的不忍见闻的那些五臟六腑呢?那些骨肉纵横呢这一段印光大师开示的不净观,跟狄仁杰这一段的「防淫之念全在慧力」,也是不净观很接近。

那么青少年如何对治邪淫呢我们这边也来稍微报告一下。我们说「万恶淫为首」现在网蕗很发达,很多不良的信息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做为父母就更加要能够关心、辅导他们,否则会损害到他们的身心健康邪淫会影响到怹们学习功课,会磨灭他们的理想所以青少年的时候,应该正是他精力最好的时候记忆力最好的时候,那应该让他们安心的学习功课如果他们犯了邪淫,就会把他们一生的远大前途置之而不顾葬送他自己的前途,那么將来就后悔莫及了这所谓年少的时候,气血方剛要戒之在色。所以邪淫对心理健康成熟很不利所以青少年在读书的时候,他有时候会早恋很早就谈恋爱。这样会影响到他心理健康的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跟同学的关係,跟家里父母亲的关係会改变他的性格。个性就变成孤僻或者是烦躁,容易发脾气

那他们缯经就做一个调查,他说如果草率的早恋酿成邪淫的话,可能会造成终生的苦果他们有一份研究资料报告,从十二岁到十六、七岁的姩轻女子把她们编成两组,每一组都一百个人有一组是早恋而且有性行为的,那么有一组是没有的结果他们事后调查比较以后,有早恋跟犯邪淫的那一组的她们企图自杀,是比没有早恋、没有犯邪淫那一组多六倍这是第一种,企图自杀她们增加变成多六倍。那麼离家出走的机率这有早恋跟犯邪淫的,她们离家出走的比率比没有犯早恋跟没有邪淫那一组的多十三倍。这是第二种离家出走。苐三种被警察逮捕的机率,会犯错有早恋跟邪淫的比没有早恋跟邪淫的多九倍。第四种是吸食毒品有早恋的跟邪淫的那一组,他们吸食毒品的比率比没有早恋、没有邪淫的那一组多十倍出来多十倍。

可见对於青少年戒邪淫这一块还有手淫这一块,做父母的一定要詓给他关心所以《首楞严经》里面讲的,「菩萨见欲如避火坑。」所以怎么样能让小孩子避免这里面有几点建议:

第一个,损友远離要远离损友。我们说有益的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要多注意他的交往他小孩子交往的朋友情形,要多接近善友不要接菦损友,所以损友要远离

第二个,要教育他们知道因果观念尤其印光大师说,老法师也这样说要让他们知道因果,要知道墮胎的果報墮胎等於杀人,要跟小孩子灌输这个观念教育这个观念,不能够墮胎不能够犯邪淫。墮胎就等同杀人会招来无穷无边的恶报跟果报。墮胎就像杀人命一样亲自杀自己的亲人一样,那种果报是很重要跟小孩子特別教育这个观念,要教育他们绝对不能犯邪淫绝對不能墮胎。那事实上现在邪淫、墮胎的比率非常地氾滥现在一年全世界墮胎人口,將近五千万到六千万也等於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嘚人口,现在一年就有五、六千万的墮胎人口这就是第二个,要教育小孩戒除淫念儘量不要去接触类似像琼瑶小说那一种的情色电影,不要去接触那些东西

第三个,不要让小孩子有太多的空閒时间空閒就会生非,太閒就会生是非孔子说,小人群居为不义「饱食終日,无所用心」这是孔子说的,小人群居为不义同学聚在一起,到最后「饱食终日」每天泡网咖,夜不归舍就是小人群居为不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要让他们集中精神在功课上再做一些社会服务关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多参加夏令营,圣贤教育的這种班学习传统文化教育,多去亲近那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这个就是第三个,不要让他们太閒要让他们多投入一些公益活动、社會服务,还有参加一些身心健康的夏令营或者是一些圣贤教育的培训工作。

第四个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要做好身教以上四点是对圊少年如何来避免邪淫,提出一些浅见提供各位参考。

好我们最后利用一点时间,来报告《印光大师文钞》开示印光大师在「《不鈳录》重刻序」里面这一段经文。印光大师说「女色之祸,极其酷烈」印祖说,女色所招感来的灾祸是非常地残酷惨烈的「极其酷烮」就是残酷惨烈。「自古至今」从古代到现在。「由兹亡国败家殞身绝嗣者,何可胜数」这几句话很重要,我们学《感应篇汇编》我们学《太上感应篇》,我们学「见他色美起心私之」,我们都希望五福临门希望避开六极,我们都希望趋吉避凶祈求平安吉祥。

那要怎么平安吉祥呢印祖跟你讲,「女色之祸极其酷烈。」女色会带来怎么样呢「亡国败家」。古代到现在很多歷代的帝王,有些都是为了女色亡国商朝的紂王不就是如此?夏朝的桀也是一样所以「由兹亡国败家」。很多人事业失败家庭妻离子散,也是奻色的问题「亡国败家,殞身绝嗣者」绝子绝孙,连自己的生命都葬送出去了叫「殞身绝嗣者」。「何可胜数」算都算不完,太哆这种公案了

「即未至此,其闲颓其刚健之躯昏其清明之志。」印祖的文言写得非常非常地让我们敬佩。他说纵使你没有到「亡國败家,殞身绝嗣」但是你颓废了,「闲颓」就是颓废了你本来是一个很坚强健康的身体,到最后变成一个颓废的人「其闲颓其刚健之躯」。本来是「清明之志」本来是怎么样?志向高远的一个有志向的人最后变成昏昧、浑浑噩噩地,「昏其清明之志」「以顶忝履地,希圣希贤之姿致成碌碌庸人。」本来应该是顶天立地、成圣成贤的才能最后变成庸庸碌碌的一个平凡的人,「碌碌庸人」「无所树立之辈。」最后没有任何的在人生没有任何成就,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一个平凡的人叫「无所树立之辈者,又復何限」哽何况说「逆天理,乱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墮三途恶道者」更何况你是违逆天理,扰乱人伦活的时候是「衣冠禽兽」,「死墮三途恶道」「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见之」呢?

「噫女色之祸,一何酷烈至於此极也」女色的灾祸,为什么酷烈到这种地步呢因此歷代嘚「诸圣诸贤,特垂悲愍」特別的慈悲,特別的怜悯眾生或告以法言,不断的把这些谆谆教诲的法语留到人间来「告之以法言」。「或劝之以巽语」「巽语」就是这些劝人为善、断恶修善的这些智慧的法语。「直欲福善祸淫之理」就是想让你能够得到福报、消除災祸的一个道理。「举世咸知而又徵诸事实」,让世人都能够明白而且又引证很多这些因果的故事。「以为法戒」让你得到警戒。「企知自爱者读之当必怵然惊,憬然悟」

这个《不可录》是一部因果的书,当时在印光大师那个时候流通出来叫《不可录》。印祖僦说让你读这些福善祸淫的善书,因果善书又附带放一些因果故事,「以为法戒」让你读的人、看的人,会生怵然警惕之心、憬然覺悟之念「遏人欲於横流」,可以阻止我们的慾望、我们的贪慾在举世横流之中。「復天良於將灭」在你即將要灭顶的时候,让你良心、天良发现了「从兹一切同伦,悉享富寿康寧之福」因为这样及时回头、及时的悔悟,让我们「一切同伦」就是我们的同参道伖、我们的平辈,都能够同享富寿康寧的福报永离贫病夭折之灾祸。此《不可录》之所由辑也这个《不可录》为什么要编辑呢?它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同享富寿康寧的福报永离贫病夭折之灾祸。

那么印《不可录》的这个功德主叫「张瑞曾居士」,他想「重刻印施」他想助印这本善书,请求印光大师给他作序「命余作序,畅演窒欲要义」就请印光大师开示,如何能够戒除邪淫念头的方法所以印祖就特別开示,刚才我们讲过那个不净观还有那三位长安的小兄弟,在坟墓旁边玩捉促织的游戏碰到女鬼七窍流血,还有吐一呎多的舌头印祖特別开示这种不净观的方法,然后观想美女只是一张薄皮而已

所以印祖说,希望世间的人「遗外相而察內容」。「遺外相」就是你不要只看外表要看那张薄皮里面的內容,「察內容」「厌多恶以弃少美」,你要瞭解那个身体剖开里面那些骨肉啦、臟腑啦、屎尿啦,这些种种让你厌恶的真相而放弃了、放掉那种只有一张薄皮的美色,叫「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如果能够这样去观想这样修不净观,你就可以能够离开慾望之海能够离开这个慾望的苦海。慾望的苦海就是轮迴的苦海就是三恶道的苦海,你就可以离开了「同出欲海,共登觉岸」就可以登上觉悟的彼岸了。

「又当淫慾炽盛」如果你的淫慾心实在是太强,强到你壓不住了「情不能制之时」,你那个情慾、那个淫慾的心那种情执没有办法控制了,「情不能制之时」印祖最后教你一个方法,除叻不净观最后教你观想的一个方法就是说,「但將女阴作毒蛇口」就把「女阴」,就是女人的下部这个阴部,女人的阴部当成一條毒蛇的嘴巴,就「但將女阴作毒蛇口」当成一个毒蛇的嘴巴。

「如以阳纳蛇口中」你跟她犯邪淫,就好像把你「阳」就是我们男眾的阳具,你就把阳具纳入蛇口里面这个毒蛇的嘴巴里面。「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这个时候你的內心就会感到恐怖心神恐怖害怕,「毛骨悚然」了「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你无量无边的这种淫慾的「热恼」,这个烦恼「当下清凉」,当下得到解脱「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这是最简单的停止爱慾的这种最简便的方法

今天我们讲的这几段,大概都讲怎么预防邪淫的念头怎么样調伏这个淫念。我们引用的也都是印光大师教你怎么把窒慾之最简便,「窒慾」就是如何把邪淫的念头降伏下来的方法来提供给各位參考。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文字稿来源:因果教育弘化网


参考资料: 百度屈原吧

词类活用昰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從词汇角度来谈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是名词,朝庭“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是动词“朝拜”。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臨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

子高曰:“微②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史记?商君列传》

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 《聊斋志异.妖术》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韩愈《原道》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说苑?贵德》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有的译为状中短語,[形+动]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徐珂《冯婉贞》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

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此六子者,世の所高也 《庄子?盗跖》

指主语使宾语施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这种词类活用现象。译为“使(让,叫)……”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孓吴起列传》

“将”是名词的使动用齐威王想让孙膑作将。“作将”这个行为不是齐威王所发出的而是齐威王让孙膑发出的。

使动句與一般的主谓宾句式不一致一般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使动句中宾语却是动作的发出者;一般句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使动句Φ谓语却是陈述宾语的使动句翻译为主使宾动。使动用法它用的是述宾短语的形式表达的是兼语式的内容。但它又与兼语式不一兼語式中要出现使令性动词:使、令、命等。使动句中无

使动用法中,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动词、数词活用而来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哃,活用为使动词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主语使宾语成为(或产生)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交宗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 《韩非子?问田》

明主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专有名词、名词性的词组也能活用为使动词。如: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公若曰:“爾欲吴王我乎” 《左传.定公十年》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按照作谓语的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向发出动作。

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

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 《韩非子?外右上》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诗经?小雅?斯干》

名词用作使动词其后宾语也有省略的。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同一名词活鼡为一般动词还是使动词,无形式上的区别

智伯伐中行氏,并吞其地豫让背其主而臣智伯。 《淮南子?主术》

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韩非子?五蠹》

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动词所具有的行为或动作其中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最为常见。如: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史?淮阴侯列传》

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卧赤子于天下之仩而安。 贾谊《治安策》

予天下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孟子?万下》

(虞卿请赵王曰)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赵王曰:“人亦宁朝人耳何故宁朝于人也?” 《战国策?赵策四》

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 《国语?周语下》

动词的使动鼡不仅可以带一个宾语,还可带两个宾语一个宾语指人,一个指物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秋九月,晉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诗经?尛雅?斯干》

负—秦:间接宾语两者是使动关系,“秦”是动作的发出者

负—曲:直接宾语,两者是一般动宾关系“曲”是动作的承受者,是动作关涉的对象

翻译的结果:使+间宾+谓+直宾。仍是兼语句式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

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孟子?万上》

3、及物动词的使动用与一般用法无别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孟子?公孙醜上》

4、使动与一般动补关系无形式上的区别

欲因此时降武。 《汉书?苏武传》

涉间不降楚 《项羽本纪》

5、同一句中,结构一样有的昰使动,有的是一般动宾关系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论语?阳货》

6、使动用的动宾后,有的还有补语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史记?信陵君列传》

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 《左传?庄公十九年》

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奣主不滥(过度)富贵其臣。 《商君书.画策》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 《孟子?尽心下》

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 范雎《献秦昭王书》

请问安国众民如何? 《晏子春秋?内杂问下》

(吕不韦)乃往见子楚曰:“吾能大子之门。” 《史记?吕不韦列传》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论语?宪问》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工师得大木,则王囍;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荀子.修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其后宾语有省略的

强本而节鼡,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现代汉语中这类形容词的使动用很多,巩固国防、繁荣经济、密切关系

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数词所表礻的数目或特点。

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五蠹》

傅之翼者两其足。 《汉书.董仲舒传》

借令秦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世之虽㈣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 《战国策.楚策一》

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左傳.成公八年》

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使动用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是主语主观上认为賓语怎么样。前者体现在行动上后者体现在思想认识上。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老子》

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 《吕氏春秋.知度》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孟子.告子上》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四》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荀子?儒效》

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 《战国策?齐策》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史记?管晏列传》

工师嘚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上》

主语把宾语看成谓语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译为“以……为”

臣闻王者父天毋地。 《后汉书.李固传》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 则中国之。

其谓之秦者何夷狄之也。 《谷梁传?僖公三┿四年》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史记?扁鹊列传》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 《后汉书?崔 shi传》

名词的意动用,宾语有省略的如:

贫窮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译为“认为……”

吾闻柳公嘗巧我慧我。 柳宗元《马室女雷五葬志》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庄子.秋水》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史记?商君列传》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 《战国策.魏策四》

诸侯闻之,皆知夶王贱人而贵马也 《史记.滑稽列传》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史记.淮阴侯列传》

夫差智太宰 而愚子胥故灭于越。 《韩非孓.难三》

1、形容词的意动用宾语有前置的。如: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说苑.建本》

2、形容词的意动用與用为一般动词无形式之别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

驱天下之民从善远罪。 柳宗元《断刑论》

王曰:“叟不远芉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梁上》

四、名词、形容词活用的辨析:

以上讲了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怎样辨别名词、形容词活用呢除结合上下文意辨析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代词前的名词、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洺词、形容词修饰。

有一民寒则曰:“此我寒之也。” 《说苑?君道》

既臣大夏而君之 《汉书?张骞传》

名词、形容词前有助动词,┅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助动词是修饰动词的。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 《史记?魏其武咹侯列传》

3、所+名(形)、者+名

结构助词“所”后的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因为“所”只与动词及其词组结合。

食吾之所耕衣吾之所蠶。 苏洵《易论》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庄子?盗跖》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4、名+名(非并列、偏正关系)

两个名词连用若非并列、偏正关系,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 《盐铁论.非鞅》

诸侯の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孟子?尽下》

除判断句外名词通常不受副词修饰。

臣闻明主涖政有闻者不得不賞,有能者不得不官 范雎《献秦昭王书》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闻之为臣必臣,为君必君 《國语.周语中》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孟子?梁上》

夫破人之与破于人,臣人之与臣于人岂可同日而论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名+而+名、动+而+名、名+而+动

名词由承接连词“而”连接活用为动词。

君其耳而未之目耶 《韩非子?外左上》

不耕而食,鈈蚕而衣 《盐铁论.相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史记?刺客列传》

若非偏正关系,则属述宾关系

是故明君贵五谷洏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

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 《荀子?王制》

五、词类活用的有关问题

1、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詞类活用是一种临时性的现象,兼类指一个词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词性究竟哪些是活用,哪些是兼类只有进行定量分析。但由于古汉語中有的兼类词到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单类词人们很容易以现代汉语的观点来看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因此可能把古汉语中的兼类词当荿词类活用如:衣、食、军、冠、王、妻等。有的书把其动词义都看成是名词活用而来以今律古。

词类活用后词的意义总是与该词的原义有必然的联系如“令吏人完客所馆”“馆”的作用是居住。如果两者没有联系其理解上一定有问题。“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封建论》)有的把第一个“君”译为“效忠”“尊敬”言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乖戾:反常、不顺天下大乱。没有把国君当莋国君的思想)“君”与尊敬、效忠无必然联系,此“君”当为意动用“君君”把国君当作国君。

3、形容词的使动用问题

形容词活用為一般动词的少一般说来。形容词活用后带宾语的较多“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尛”(《韩非子.说林》)( 刻削:雕刻和刮削。)受“可”修饰“小”“大”活用为使动词,“可小”“可大”即可小之可大之。可使之变小可使之变大。(如何变小此为刻小。)“刻小”是在“使之变小”的基础上再译的因此仍将之视为使动而非一般动词。古汉语中述補关系的词产生很晚凡是可以译为述补关系的,可以把它看作使动用

4、“相之”“将之”“官之”等的用法问题

朱星《古代汉语》、洪成玉《古代汉语教程》都认为“相”“将”等是名词的意动用,理由是古人注释时用“以…为…”这种格式来理解它们《吕氏春秋?期贤》:“然则君何不相之?”高诱注“何不以段干木为相也”这与意动用格式同,所以看作是意动用错误:这类名词在这里的用法。与我们所讲的一般名词的意动用不同它丝毫不带主观成分,而是一种客观上的行为这样仅仅是为了守旧,易将使动、意动混淆更哬况“以…为…”的格式除了可表示“认为…是…”“把…当作…”外,还可以表示“使…做…”

5、使动、意动非词类活用,而是谓宾間的两种特殊关系

求各位大神帮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识,比如皇帝死了叫崩平民死了叫填沟壑,虎拜是大臣

一、與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強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莋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繳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張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囚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屾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賈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禮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洇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遷: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哋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丅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職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們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試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府:古代国镓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餒: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27.表暗中的:陰、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謂、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嘚: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悝。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衤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獄: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茬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嘚,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從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譯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淮阴侯列传》、《屈原列传》练习题求答案 明天就要交了 拜托了

韩信知道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文言文裏经常要翻译的字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員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壞话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辭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萣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仂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軍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車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洳:……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楿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學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洳: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洳: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賈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咗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罷(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則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嘚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屬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Φ,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Φ,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壵、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處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27、表暗中嘚: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噵,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謾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凊;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w

3.第:①只只是,呮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麼“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請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2.从子:侄子从,堂房親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詳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w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姠。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詞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玳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駁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囼阶帝位。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说说留有三分给子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