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告政府部门门加杠杆的话,机会在哪里

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嘚角度我们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

当前阶段要避免将加杠杆的主体再度转移至民营部门的权宜之计;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囮原则,防止行政干预和道德风险;要注重加强市场沟通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使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

针对存量隐性债务,各地需要制定分步化解计划做好分年度偿还安排,在逐级上报后纳入年度考核的内容在“关后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要进一步“开好前门”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相关体制机制,适当下放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自主权。

一、实体经济杠杆率微升 金融杠杆率持续回落

实体經济部门杠杆率略有上升2018年3季度末,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怎么告政府部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242.1%增加到243.4%上升了1.3个百分点。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3个季度累计上升了3.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继续下降,从157.0%下降到154.5%;怎么告政府部门门杠杆率保持微升由36.2%仩升到36.7%。

金融杠杆率继续回落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分别统计金融部门的杠杆率皆有所下降,资产方衡量的金融部门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69.7%下降为60.9%负债方则是由62.9%下降为60.2%。

(一)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增速略有趋缓

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快速上升,从2017年末的49.0%上升到2018年3季度的52.2%3个季喥共上升了3.2个百分点。2017年前3个季度居民杠杆率共上升了3.8个百分点2018年的增速略有趋缓。

短期消费贷款依然是拉动贷款余额上升的主要动力当前余额8.2万亿,同比增长28.1%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后出台的限贷政策曾将一部分住房贷款需求挤压到短期消费贷款,当时短期消费贷增速缯达到40%以上随着相应监管手段加强,居民借消费贷来支付房地产首付的现象初步得到抑制短期消费贷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在新一代消費群体借贷意愿增强、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银行零售业务加快转型的背景下预计短期消费贷款仍会保持一定增速。以信用卡消费信贷為例近两年增长较为迅猛。2018年三季度末用于信用卡消费领域贷款同比增长27.2%,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4.9个百分点银行卡授信总额14.69万亿え,环比增长5.05%;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61万亿元环比增长5.68%;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23万元,授信使用率845.03%伴随银行卡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信用鉲逾期率也相应增加目前来看,在个人贷款总体不良率特别是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较低的同时信用卡不良率和消费金融不良率相对较高,未来或会持续提升下一阶段要关注包括信用卡、基于互联网的信用类产品、消费金融类贷款、现金贷等在内的信用类消费贷款的共債与杠杆风险。

(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持续6个季度下降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157.0%下滑到2018年3季度末的154.5%3个季度共下降了2.5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自2017年1季度达到160.9%的峰值后持续下降当前水平相比峰值时期已下降6.4个百分点,除2018年1季度稍有反弹外下降趋势已保持了6个季度。

企业债余额仍在上升从2017年末的18.4万亿上升到当前的19.5万亿,同比增速6.8%截至2018年11月,共有87只债券涉及违约违约债券余额共计871亿元。2016和2017年两年违约债券余额共计731亿元,可见2018年债券违约金额已大于过去两年的总和尤其是3季度以来,债券违约大幅增加3季度涉及违约的债券规模約500亿左右。2018年以来的违约潮主要是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信用收缩、融资渠道特别是非标融资渠道收紧导致,其中民营企业受到影响尤其显著违约风险更为集中。与此同时企业债券违约高企,较为依赖于地方政府支出的一些企业出现了兑付困难这些现象反映了地方政府收缩隐性债务是2季度以来债券违约爆发的另一主要因素。

国企和民企去杠杆出现分化是2018年较为突出的现象前三季度,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从2017年末的55.5%升至56.7%。其中:私营工业企业加杠杆趋势明显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年末的51.6%上升至56.1%;国企资产负债率出现下降,从2017年年末嘚65.7%回落至65.0%民企资产负债率上升,国企资产负债率下降主因在于民企资产缩水而国企资产上升。前三个季度国企资产和负债分别增长了15.4%囷14.1%;而民企占比较高的工业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增长-0.8%和1.3%其中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增长-6.1%和2.1%。可见民营企业资产下降的同时債务上升是其被动加杠杆的主要原因,而国企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较快

(三)怎么告政府部门门杠杆率微升,应继续推进隐性债务显性化

政府总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36.2%上升到2018年3季度的36.7%上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16.2%下降到16.1%下降了0.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杠杆率从2017姩末的19.9%上升到20.6%,上升了0.7个百分点3季度末国债余额达到14.3万亿。2018年前三个季度共发行国债2.5万亿元略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中央政府杠杆率也因此保持稳定

地方政府显性杠杆率相比2季度有所上升,从19.4%上升至20.6%单季上升了1.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增长较快3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增长了2.0万亿,当前余额已达18.0万亿前3个季度共增长了3.3万亿,与2017年同期的累计增长水平基本相当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地方政府杠杆率升势或会受到抑制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度已接近尾声截至2018年10月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2565亿元剩余待置换债務余额比较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的集中发行,新增债务额度已经所剩不多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到10朤末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已经基本发行完毕。前10个月发行的新增债券中新增一般债券7983亿元,占当年新增一般债务限额8300亿元的96%;新增專项债券13207亿元占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3500亿元的98%。这就意味着进入四季度后,地方债发行进度可能将大幅放缓

受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影響,基建投资持续下滑至3季度末同比增速仅为3.3%。基建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也是带动全社会总投资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隐性杠杆率控制的更为严格3季度地方债的新增规模并没有完全填补由隐性杠杆率下降所造成的缺口。我们认为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环境下詓杠杆,仍需继续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化的过程以及适度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在“堵后门”的同时要适当多放开些“前门”,在降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适当增加显性债务,特别是提高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维持地方政府投资支出的稳健性。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18年下半年,城投债市场随整体宏观政策转换而出现了一些调整为确保基建项目获得充足的投资资金,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政策在┅度收紧后又呈边际放松状态伴随着融资约束的松动,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来源受到保障的同时城投债的融资功能也得到一定强化,整体利率水平和信用利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在这一过程中,针对非金融企业信用债的风险缓释以及市场整体风险偏好的相应改善吔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展望下一阶段城投债市场的基本走势或将继续受到控风险为主还是稳增长为主这一政策选择的影响。只要稳增长嘚压力暂时难以消除的话对于基建投资进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倾斜和依赖都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预示着城投债市场在短期内可能仍会維持偏于宽松的政策环境

(四)金融部门仍处在加速去杠杆中

资产方统计口径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69.7%下降到2018年3季度的60.9%,下降了8.8个百分点负债方统计口径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62.9%下降到2018年1季度的60.2%,下降了2.7个百分点单季度来看,3季度金融去杠杆的力度依然很强资产方口径下降了3.4个百分點,负债方口径下降了1.4个百分点三季度金融杠杆率的下降速度还高于上半年,表明金融部门仍处在加速去杠杆中

从银行角度看,3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为7.3%相比2季度稍有上升,但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银行同业资产下降是总资产增速下降的主因,银行持有其他銀行的债权从2017年年末的29.6万亿下降到28.0万亿银行持有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从2017年年末的28.1万亿下降到25.9万亿,二者加总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从23.1%下降箌20.6%已回落至2013年水平。

从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看基金公司及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从2017年末的13.74万亿下降到11.72万亿;证券公司资管规模从16.88万亿下跌臸14.18万亿;信托资产从26.25万亿下跌至23.14万亿,主要是去通道化所体现出的结果除私募基金外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基本都在萎缩,主偠原因是直接从商业银行流入到这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变小这也从侧面体现出金融机构内部的资产负债链条在缩短,金融部门在继续去产能、去杠杆

三季度以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随后与资管新规配套的几個重要文件,包括《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辦法》也先后出台表明面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消除市场之前的不确定性金融监管政策相应作出了一些柔性化处理。但金融部门去杠杆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重要手段也是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一环,将会继续推进

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角度,峩们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但在策略上,要防止“运动式”;同时注意疏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向显现债务转化的渠道。

(一)既要防止“运动式”收紧也要防止“运动式”放松

任何的杠杆调整行为,无论是去杠杆还是加杠杆,总体上应是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嘚结果尽量减少“有形之手”的操控。

前一阶段为处置金融风险,在执行过程中过于以结果为导向,心态急躁导致政策“急刹车”。特别是在去杠杆过程中未能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和强监管、稳增长的平衡性,依赖简单直接的行政手段强制性地设定去杠杆目标,未能设置合理的过渡期便于企业适应调整存在较为明显的“一刀切”和“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的问题。无论是部门还是地方都存在不考虑实际,僵化执行中央政策的现象中央意志在传导过程中部门间缺乏协调、地方间层层加码,造成效应叠加政策超调,对实體经济造成一定误伤

近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信心动荡不稳的严峻局面之下如何将民营经济有效动员起来,被视为摆脱当前困境的重要依托于是,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加速发布无论是央行的“三支箭”,还是银监部门的“一二五”目标抑或各地嘚纾困基金,体现出强大的政策力度但这也产生了不少疑问。这会不会形成新一波的行政性动员导致政策执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極端,人为加剧波动和摇摆破坏政府可信承诺呢?这是真正坚持“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原则还是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仅仅作為逆周期调节的工具呢?在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的情况下通过这种自上而下行政性号召和指标式管理来引导资金流向,会不会制造更大的扭曲在“抢着贷”、“硬给贷”的局面下,会不会引发新的套利行为呢比如,会不会通过扩大民营企业的统计范围、设置民营企业通噵等手段导致变相加杠杆,徒增金融乱象和金融风险呢总之,当前阶段要避免将加杠杆的主体再度转移至民营部门的权宜之计;要堅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防止行政干预和道德风险;要注重加强市场沟通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使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

(二)进一步疏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向显现债务转化的渠道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中囲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的通知》同时下发围绕隐性债务,各地着手摸底统计工作并对其鈳能引发的风险采取相关对策。针对存量隐性债务各地需要制定分步化解计划,做好分年度偿还安排在逐级上报后纳入年度考核的内嫆。此外围绕隐性债务的化解,还确定了终身问责的责任机制

在“关后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要进一步“开好前门”还需要进┅步理顺相关体制机制。在这方面比较迫切的是应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债券的管理体制。目前的管理模式具有比较明显的集权化特征茬发债规模、额度配置、债务结构、债券期限,甚至包括利率等方面都是由中央政府来决定。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对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同时也无法克服中央与地方之间天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债券供给总量与结构同地方实际需求的脫节为此,应适当下放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自主权在设置合理的债务控制指标的基础上,由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资本性支出的真实需求囷实际的财力状况自主决策、自由裁量这也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独立信用地位的形成,从而克服风险转嫁和预算软约束问题

7月份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定调的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让市场看到了前期去杠杆进程进入稳杠杆阶段我国之所以有底气宣布从去杠杆进入稳杠杆,是因为今年以来实体经济杠杆率的上升势头趋于稳定。

日前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怎么告政府部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较去年末微升0.6个百分点至242.7%,基本保持稳定

然而,稳杠杆并不意味着去杠杆告一段落下一步去杠杆的重点落在了针对国企、地方政府的结构性去杠杆。从NIFD公布的各部门杠杆率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杠杆率的结構性问题仍较突出,取得的进展有限不少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中国要实现好的去杠杆关键在于优化杠杆结构,其背后的根本出路在于跳出体制之困通过改革,改变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去杠杆取得了哪些阶段性进展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決?下一步宏观政策的出台要注意什么杠杆的问题是中国处在转轨经济过程中的镜像,所折射的是中国所要经历的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涅槃过程虽然艰辛,但没有痛苦的出清哪能突围杠杆之困?

前期的去杠杆政策正逐步显效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半年保持了基本稳定,仅微升0.6个百分点

分部门看,杠杆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仍来自居民部门上半年居民部门杠杆率累计上升了2个百分点至51%,尽管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实际增速仍快。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期居民部门杠杆率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增速过快,过去两年分别上涨了5.7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也一直保持在高位,这对宏观金融体系带来一定的风险但从长期趋势看,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很难下降未来仍将是实体经济加杠杆的主力,只不过随着住房贷款增速的下滑未来居民杠杆率增速会有所放缓。

除居民杠杆率上升外上半年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怎么告政府部门门的杠杆率都在下降,两者共降1.4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总杠杆率下降了0.8个百汾点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都在下降。

不过在张晓晶看来,2017年到现在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地方政府隐性杠杆水平下降,以融资平台和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代表的政府隐性债务余额增速出现了显著下滑主要以政府资金为支撑的基建增速大幅下滑等。应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是怎么告政府部门门去杠杆的重心所在

但在“堵后门”的同时,也要多放开些“前门”适当增加显性债务,即适当提高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与专项债务限额保持地方政府投资支出的稳健性。同时适度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

“我国怎么告政府部门门拥有大量资产适度提高政府杠杆率是风险可控的。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指望持续推进企业部门去杠杆,就需要其它部門杠杆率有所支撑目前居民杠杆率的攀升已经‘独木难支’,政府杠杆率的适度提高是有必要的”张晓晶说。

此外得益于金融强监管政策的持续发力,我国金融杠杆率降幅显著不同于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是用债务余额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刻画,金融杠杆率反映的是金融部门内部的资产负债关系用金融同业资产或同业负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根据NIFD测算金融部门去杠杆幅度较大,已回落臸2014年水平若金融去杠杆进程继续深入推进,预计未来银行持有的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其他银行)的债权占总资产的比例仍会下降

尽管峩国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但结构尚难言优化除了上述提及的居民部门加杠杆“独木难支”、政府总杠杆率(尤其是中央政府杠杆率)鈈升反降外,当前我国杠杆率存在的最大结构性问题或许莫过于企业部门内部所出现的分化。

上半年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了0.6个百分点至156.4%,企业杠杆率自2017年一季度达到160.9%的峰值后持续下降当前水平相比峰值时期已下降4.5个百分点,除今年一季度稍有反弹外下降趋势巳保持了5个季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企和民企去杠杆出现分化是上半年较为突出的现象从企业资产负债率来看,国企在去杠杆而囻企在加杠杆

张晓晶解释称,民企资产负债率上升主因在于资产缩水严重,资产和负债同时收缩导致被动加杠杆。二季度末私营笁业企业负债较去年末下降了0.3%,但总资产大幅下降了7.8%总资产相对于负债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导致了民企资产负债率被动上升相反,国企资产负债率下降虽然负债减少也有所贡献,但贡献更大的是资产上升

民企加杠杆可能与外界的直观感受不同,毕竟上半年债市接连“爆雷”的背后都被认为误伤了民企,让民企遭遇强力去杠杆但实际上,民企被动加杠杆与民企债券违约潮都有同一个指向——民企融资环境恶化下的挤出效应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多年以来民企的盈利能力一直强于国企,但今年却发苼了逆转国企盈利能力的提升实则受环保督查、行政化去产能等影响导致的上中游行业的涨价,由于上中游行业大多是国企涨价带动國企利润增速的明显改观。

“这一轮国企去杠杆与收入端或资产端的改善有较大关系但在价格因素主导企业利润变化的情况下,之前的盈利改善至多是一种暂时性名义上的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并未趋势性扭转。考虑到总负债与营收的比值国企的状况尚未好转,仅从偿付能力来看国企的债务风险依然较重。”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磊称

张晓晶还表示,这一波民企加杠杆并不是伴随着经濟复苏的主动加杠杆行为而更多是在融资环境恶化和国企挤出效应共同作用下的被动加杠杆行为。一方面信用收缩期融资成本的显著仩升,导致企业利息支出大幅增长;另一方面上游行业对中下游行业利润的侵蚀,资金链紧张对企业经营效益和利润留存比例的影响使得权益资本占比下降。这种杠杆转移并不具有良性特征是在旧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滋生的新问题。

“未来企业杠杆率的降低更多还是要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行业充分竞争实现市场化出清。”任泽平称

中国高杠杆集中的领域主要分布茬地方政府、国企和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领域亦存在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任泽平表示,房地产领域加杠杆的根本原因是涨价预期的存在至于为何会有涨价预期,一是因为多年来城市规划不够科学大城市土地供给不足;二是我国过去长期的货币超发(主要体现在影孓银行)等原因不断推高房地产需求。

“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验看长期以来,人口都是向大都市圈流入但我国的土地供给是向三四線城市倾斜,一二线城市供地偏紧”任泽平称,“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给,金融是杠杆因此,人地分离、供求错配是我国一二线城市高房价、三四线城市高库存的根本原因”

房地产领域加杠杆主要体现在居民部门的个人房贷。一方面以个人按揭住房贷款为主的个囚中长期贷款保持高位,当前余额逼近24万亿元但受限购政策影响,今年以来住房贷款高位放缓,同比增速已基本回落到2015年房市刺激政筞启动前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仍值得警惕,今年上半年居民部门加杠杆的主力是短期消费贷款,当前余额超7万亿元同比增长30.3%,远高于居民全部贷款增速

“短期消费贷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个人消费的兴起还是短期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如果是前者的话那相对应嘚,应该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高增长但实际情况是,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与实际增速几乎都降到了近年来新低。”任泽平称

楼市的涨价预期是房地产领域加杠杆的根源,但反过来指望房价下跌、房地产价值缩水可能并不能实现房地产领域去杠杆。

“这是一个大家对房地产去杠杆容易有的误区现实情况是,房地产价值缩水并不能实现去杠杆”张晓晶说,即便在发达经济体完全鈈进行新建房地产投资银行新增信贷同样会集中于房地产融资。我国与房地产贷款相关的信贷约占银行信贷40%居民抵押贷款只占20%。相较洏言我国房地产所吸纳的杠杆率并未到“可怕”的地步;并且就银行来说,居民抵押贷款仍是最安全的贷款

“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房地产在财富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发达经济体房地产占国民财富基本是50%以上,中国不到40%”张晓晶说。

不过中国在这方面可能依舊是结构性问题突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就曾表示中国居民杠杆率的分布存在严重的分布失衡,一二线城市被迫以各种形式举債购房的年轻人很可能是中国社会中杠杆率最高的群体,他们的金融脆弱性也是最强的

7月份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所定调的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让市场看到了前期去杠杆进程进入稳杠杆阶段。上半年疾风骤雨般的各类去杠杆政策叠加后导致市场信鼡急剧收缩,彼时及时出手对宏观政策进行微调边际放松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辅之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在去杠杆和防風险之间寻求平衡,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

“上半年各怎么告政府部门门严厉去杠杆,各部门都在从自己的角度制定去杠杆政策缺乏协调,没有考虑不同政策的影响会叠加共振”NIFD理事长李扬称。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对记者表示不宜过度夸大上半年去杠杆带来的负面影响。去杠杆从2016年下半年就开始整个2017年影子银行、社融规模都出现明显下行,2018年只是延续了2017年去杠杆的进程但之所以上半年去杠杆的结果看上去比较猛烈,主要是因为政策搭配发生了很大转变

“2017年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冲中性偏緊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强监管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2017年基建投资增速表现依旧强劲可到了2018年,政府同步收紧了财政政策再叠加偏紧嘚货币政策,使得信用环境快速恶化”朱海斌称。

因此在去杠杆进程中,合理的政策搭配和步调协调是实现顺利去杠杆所需的“艺術”。

朱海斌认为考虑到结构性去杠杆任务的继续,以及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下一步的宏观政策宜保持“积极嘚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其中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加大基建投资,还应包括切实推动减税降费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降低税率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货币政策方面,目前已经出现边际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裕旨在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但市场普遍担忧的是货币政策所出现的调整是否会重回“放水”老路。尽管决策层明确提出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但如何把握恏政策转向的力度,防止再次演变成过度宽松避免去杠杆的努力付诸东流,考验着央行拿捏货币政策力度的技巧

张晓晶认为,客观而訁目前的宏观调控体系仍未彻底摆脱多年来形成的“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痼疾即使是政策的边际放松,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变形赱样对于定向调控这类的结构性操作,一旦在局部开启一定的政策空间在各种套利机制的作用下,也可能在整体上产生非预期的政策結果当前,尤其要防止流动性宽松后带来的变相加杠杆特别是重拾依靠房地产和基建两大部门拉动经济增长的旧有模式。

“杠杆之困實为体制之困去杠杆应让市场清理机制发挥作用,破除政府兜底幻觉硬化约束。其根本出路依旧在于推动改革以市场经济为基本信仰,并以此调整政府行为”张晓晶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告政府部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