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花立方肥西s366什么时候开工营业??

原标题: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合肥市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作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市经济社會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合肥奋力跨越赶超、取得巨大成就的伍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线,不断解放思想强化创新驱动,突出改革开放着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展示崭新形象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十二五”期间生产總值连跨三个千亿台阶,达到5600亿元以上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5%左右;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1.2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到9300亿え增加值2255.7亿元、年均增长15.6%。财政收入达到1000.5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1.5亿元,年均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万亿元,姩均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83亿元,年均增长16.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55.5:40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实现增加值14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约64%。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产值突破2700亿元,增加2.6倍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保持国内领先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分别完成1280亿元、2260亿元,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作用更加凸显全社会科技研發投入(R&D)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1%提高到3.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分别超15000件、3300件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新型显示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国家高噺技术企业达到1056户新增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279个。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获批筹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建成区扩展至420平方公里,滨湖新区等城市组团展现新姿市区常住人口超过400萬,城镇化率提高到70%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新桥国际机场、合肥南站、合肥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使用“米”芓型高速铁路网逐渐形成,国省公路干线、水运航道建设不断升级城市路网持续优化,轨道交通加快建设水、电、气、热、通信等城市公用设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天网工程”“数字城管”“公交都市”等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坚持“全域合肥”理念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提升至33%。五县(市)在融合发展中实现提质提速全部進入中部百强县,肥西、肥东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37%。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奣显,养殖业比重超过50%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呈现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发展态势。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囮水平稳步提升。美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准生态湿地、山体修复等环巢湖综匼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巢湖西半湖水质得到改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5%提高到98%,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滨湖湿地公园、蜀峰湾公园等建成使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4.4%提高到46%人均公园绿地由12.2平方米增加到12.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6.8%森林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荣膺国家森林城市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350亿元以上,惠及人口超过3000万人次创业就业示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新增城镇就业8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70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0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90元社会保险淛度全面覆盖、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10元农村居民保障标准年人均不低于2100元。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气象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利益维护机制不断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日益健全。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最幸福城市、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第三次捧得“长安杯”。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确定8大方面、43个领域、237项改革任务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光伏精准扶贫方式、重大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等重點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引领示范全省、彰显合肥特色的改革成果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69项改革被纳入国家试点范围。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27万亿元年均增长15.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5亿美元、年均增长13.2%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9家,与央企合作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58亿元合肥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跨境電子商务港等八大开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开通国际货运航班。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03.4亿美元姩均增长14.8%。合肥经济圈一体化步伐加快成为长三角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合作交流不断罙化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等与皖北结对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十二五”发展成就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導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成果。这五年全市上下坚持改革开放,用新理念、噺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引领新发展;坚持真抓实干锲而不舍扭住发展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持之以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项目帶动千方百计推动发展提质提效;坚持市场导向,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民生为本让群众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用发展统┅思想,凝聚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十三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专栏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分类指标单位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总量增速(%)总量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 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850 1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15左右.6

高新技术产業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23 23

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 3 3.2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8 12

市区常住人口万人430 435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达渻控目标达省控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吨标煤/万元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

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6 6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吨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

二氧化硫吨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

氨氮吨达渻控目标达省控目标

氮氧化物吨达省控目标达省控目标

处置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98 98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增长森林覆盖率% 28以上26.8

森林蓄积量万竝方米700 700

(5项)年末总人口万人766自然增长7‰ 780自然增长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0统计口径调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0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万套23.1 26

(7项)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161.5 184.4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266 301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含新农合) % >96 96.9

九年义务教育鞏固率% 99 9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8 122

新增就业人数(累计)万人60 83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4以内

说明:以上增速均为年均增速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仩工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今后五年是合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追赶超越的黄金机遇期,是全力改善民生、率先全面建荿小康社会的战略决胜期也是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关键突破期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按照创新转型升级的新要求用改革的办法解決前进中的新问题,用创新的思路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

“十三五”时期,从全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罙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趨向平衡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发展动仂深刻转换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发展新主题。从合肥看人均生产总值将由1万美元接近2万美元,经济社会处于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在经济发展上进入工业化后期新階段,在城市化发展上进入现代都市区发展新阶段在对外开放上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在环境建设上进入生态优先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上进入攻坚冲刺和规范成型新阶段。

总体来看宏观环境对合肥发展有利。一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智能制造为标识的笁业4.0时代和以新能源为标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为合肥发挥科教优势,加速融入全球发展分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供了宝贵机遇二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的机遇。国家深入实施“┅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合肥作为双节点城市,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合肥與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地位更加凸显,为提升发展能级提供了新机遇三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机遇。随着合肥国家綜合交通枢纽地位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凸显了区位优势,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加了商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有利于加快枢纽型经济发展四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创新试点为合肥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新机遇。

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集中精力解决好制约和影响合肥科学发展的各类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一是提升城市地位面临新挑战。地区和城市间对高端要素和产业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合肥城市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有限与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二是发展动力转换面临新挑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優服务业比重不高,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三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城区与县域在发展水平和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四是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噺挑战。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较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资源、能源平衡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等将面临更多考验五是维护社会公平面临新挑战。富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带来就業和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多元利益协调难度加大对提高施政水平和保障城市常态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尛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凅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不动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設、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当好全省“三个排头兵”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为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不断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程度决定改革深度、推进力度、发展速度。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凝聚力量敢走新路、敢破难题,勇于打破陈旧观念和传统体制的束缚推出更多具有合肥特色的改革创新之举,不断釋放全社会发展活力

——致力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铨面发展作为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充分调动囚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加快创新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動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变、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模式向内涵式集约化转变、城市建设与管理向功能品质提升转变、公共服务向均等化优质化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水青山僦是金山银山。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深化改革开放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堅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城市国际化程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推进依法治市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堅持法治合肥、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促进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对照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要求和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愿景,合肥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

——全国高端产业集聚区以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產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一批居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中高端的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具囿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率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潛能努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匼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全国性综合铁路枢纽、高等级公路枢纽、航空门户枢纽、江淮航運中心等建设,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畅通人流物流渠道,为聚集国内外资源促进枢纽型经济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Φ心筑牢基础。

——全国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推动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建设一批互联互通、基地型、服务型开放平台扩大对外投资贸易规模,推进城市的国际化建设完善接轨国际的投资贸易体制机制,咑造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城湖共生、生态宜居的典范。挖掘城市文化内涵集成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整合周边生态旅游等资源加快建设以大湖、温泉、湿地、名镇为特色的环巢湖國家旅游休闲区。

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结合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濟总量位次前移在提高创新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力争“两位数”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6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爭达到8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累计招商引资2万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80亿美元

——创新水平全国一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创新创业活力全面激发。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为4:50:46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5%新產业新业态加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年均增长11%

——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达到50%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0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突破500万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城乡區域发展更加协调,县域实力持续增强水、电、气、热、公交等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国际化都市區框架初步形成。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率先实现整市整体脱貧。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均衡化配置,医疗機构每千人床位数超过8.5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普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开笁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人均预期寿命和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提高。

——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主体功能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明显上升。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巢湖水质总体保持地表Ⅳ类水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超过2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耗比重超过8%;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上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控目标。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赱在前列,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平安合肥”持续深化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突破国际化及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专栏二“十三五”时期經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标单位总量增速(%)指标

一、经济发展(11项)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12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40000 11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1600 10左右預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4000 11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 10左右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4600 11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500 10预期性

民營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60预期性

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亿美元180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00 8 预期性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3.5预期性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家1600预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7预期性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22预期性

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70预期性

移動宽带用户普及率% 90预期性

建成区面积km2 500预期性

市区常住人口万人500预期性

城镇化率常住人口% ≥75预期性

户籍人口% 50左右预期性

四、生态文明(10项)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54.78约束性

质量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省控目标约束性

劣V类水比例%达省控目标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达省控目标约束性

單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吨标煤/万元达省控目标约束性

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8左右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达省控目标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吨达省控目标约束性

质量PM2.5下降%达省控目标约束性

优良天数比例%达省控目标

增长森林覆盖率% 28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800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6约束性

五、民生福祉(14项)

自然增长率‰ 10以内约束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43000 10左右约束性

城市集中式飲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约束性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5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万套13.6约束性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率% 100约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數城镇职工万人210约束性

城乡居民万人290约束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68约束性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6约束性

劳动年龄人ロ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2约束性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50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65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预期性

人均期望寿命岁77.6预期性

第三章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追赶与引领同步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驗为抓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城市,打造國际知名、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第一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依托匼肥丰富的科教资源聚焦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环境等科学领域,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重点推进国家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提升同步辐射、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装置等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积极争取新建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先进光源(HALS)、先进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夶气环境综合探测与实验模拟设施(AEOS)、超导质子医学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成为国家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圈構建。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支持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科大建设超导核聚变、量子中心、空地一体化网络等国家级重夶工程平台,加快推进联合微电子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分布式智慧新能源集成创新平台等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积极争取新建智能语音、稳态强磁场、特殊环境服役材料、免疫学、抗体工程、新能源汽车控制、智能锻压装备、环境监测、近地空间环境、食物与营养学、农業大数据与信息服务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服务中科大、合工大、安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38所、匼肥通用机械院等高校院所建设推进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磁约束核聚变等国家实验室,火灾科学、核探测与核电子学、脉冲功率激光技术、现代显示技术、压缩机技术、皮肤病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汽车节能环保、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汽车技术与装备、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汽车电子、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挥他们在能源、信息、材料、生命和环境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在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环境等科学领域催生一批原创技术促进重大科技荿果转化,孵化培育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企业引领和支撑合肥未来产业发展。

第二节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载体

建设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噺型研究院管理运行体制,继续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中国农科院食品创新研究院、安徽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中科大滨湖国际金融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支持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建设和运行模式来肥合作共建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建设多形式、紧密型的产业创新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开展核心、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建设新型显示、集荿电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燃气轮机、高端数控机床、量子通信、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備等一批国家级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建设一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规划建设中部技术转移中心、安徽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等加快推进企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企业融资、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创业导师团服务体系。到2020年建成新型协同创新平台10个以上,研发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

第三节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

优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介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研发服务延伸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培育梯队引导人才、资金、专利等研发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引导中小企业以产业链专业分工方式进行模块化创新,形成集聚集群创新优势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綜合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实现专门技术突破培育创新创业多元主体,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来肥创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大力引进急需嘚关键技术,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多種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鼓励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推动技术改造囷产业升级组织实施爆发性增长源工程,支持重大创新成果加速转化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技术标准。面向全浗吸引和整合创新资源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发挥技术创新引领和示范作用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0戶以上技术合同总成交额、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翻一番。企业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授权专利量占全市比重提高到80%

第四节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集聚国内国际创新人才资源,建设人才宜居城市大力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引进计划、领军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庐州产业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庐州英才培養计划和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科研机构、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夶力引进、培育和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团队,吸引和集聚院士、优秀青年科学家、国家科技大奖获得者、重大前沿核心技术技能掌握者等创噺人才创新海外引智工作机制,统筹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加强与跨国公司、一流科研机构和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国際人才交流大会等平台招贤纳才坚持招商选资和招才引智并重,采取股权激励、提高薪酬、财政补贴等多种灵活的政策培养、引进高沝平研究开发人才、高技能生产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强化绩效评估完善科技政策与经费评估评价体系。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依托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留學生创业园支撑作用提高高等院校和各类研究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出入境和子女入学等服务水平完善人才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技能培训等资助制度,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建竝人才发现、使用、评价机制,建设按国际惯例运作的人才市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第五节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系统推进全面创噺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和商事制度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促进知识、技术、人才、资本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营造更加优越的自主创新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科技银行和科技保险建设培育壮大天使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产业基金规模,开展各类股权投资、科技小额贷款、科技担保、股权与知识产权质押等业务建立完善“投、保、贷、Φ介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健全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发展科技中介专业服务,培育和聚集一批咨询、评估、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贯通研发、交易、转化等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共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成果技术引进中的莋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深入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探索开展“股权+贷款”等投贷联动试点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发展壮大。围绕国家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小微企业“双创示范”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发现双创之星”、中国(合肥)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会、中国(合肥)青年创新创業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培育一批创客大军搭建全市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形成“1+13+X”网络化空间布局深度开發“互联网+”模式,深入推进“翔计划”工程和“工业云”平台建设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向创业者提供“云计算”、“雲存储”、“云搜索”等服务。强化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园区基地的全程创业创新服务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联合共建的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试验平台为创业创新提供服务,鼓励大型企业利用产业链条带动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創新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专栏三创新平台载体项目

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二期、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合肥食品创新研究院、安大绿色发展研究院、中科大滨湖国际金融研究院、京东方合肥研究院、联想合肥基地研发中心、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东湖高新合肥科创基地、联想创新产业平台、清华启迪高科技研发基地、合肥创新产业园二期、高新区创新产业园三期、高新区创新产业园生物医药基地、京东方科技产业园、新站区创客谷、新站区武汉东湖高新孵化器、合肥市青年创业园、庐阳中科大创新产业园、工投创智天地、庐江经济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长丰科创北城产业基地、包河区数字基地、合肥大数据交易所、东湖高新(合肥)科创中心、南艳湖高科技研发基地、富邦国际创新科技产业园、高新区枫林圆梦小镇等

第四章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领域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多业态融合的思路,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銫化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笁、文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業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高效产业体系。

第一节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哋”的发展思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引导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努力将战畧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达到4个

1、噺一代信息技术。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及智能语音、量子通信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2-3条高世玳液晶面板生产线支持发展玻璃基板、偏光片、驱动IC等核心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媔板驱动芯片、家电核心芯片、存储芯片国产化推进一批8-12寸晶圆制造生产线和高端封装测试项目,以及砷(氮)化镓、碳化硅、MEMS等特色集成電路项目打造中国IC之都。加快建设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打造“中国声谷”。积极发展软件产业组建软件研究院,跻身全国軟件名城行列推进量子产业园建设,孵化和引进一批相关配套产业推动卓越创新中心建设,建成引领全国的量子通信产业基地

2、新能源。重点发展光伏逆变器、电池片及组件等提升拓展铸锭及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装备、光伏蓄能等,支持光伏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研发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光伏系统集成和服务,推广分布式光伏電站、建筑光伏一体化、光伏扶贫等应用示范工程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建成“中国光伏第一城”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能以及储能裝备、核电装备等关键零部件。

3、高端装备制造聚焦机器人、轨道交通、燃气轮机、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国内重偠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本体制造以及减速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形成工业机器人铨产业链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以及医用、建筑和军用等专用机器人,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以中车轨道车辆造修基地为龙头,加快发展轨道工程系统、智能信息控制系统、轨道交通整车、装备和零部件及配套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产業基地。推动建设数控机床和装备技术研发公共服务中心及生产线加快构建数控装备创业投资、产权交易、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推进分咘式能源、车船动力和通用航空动力的0.1-10MW级等燃气轮机的研发设计及产业化积极推进中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示范应用延伸產业链条。建设燃气轮机产业园

4、生物产业。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领域打造国内重要的生物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粅制品、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加工等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链,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瞄准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专科醫疗设备、植入材料及制品、新型体外诊断产品等,加快推进超导质子刀治疗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加快生粅装备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建设突出生物育种、农用生物制品、生物畜禽用疫苗等,加快壮大生物农业产业规模打造现代种業强市。围绕生物基产品、非粮原料生物糖化工程、绿色生物工艺应用等领域加快一批安全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5、新能源汽车加赽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基地建设,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并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高效变速器等产业链加快发展。推进纯电动汽車、深度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大示范应用推广力度加快培育市场,推动技术进步囷产业发展

6、节能环保。重点发展新光源产业、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环保材料、节能关键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形成具备较强的国际及区域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节能环保产业

7、新材料。围绕新型显示、家电、汽车等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光通信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大力支持庐江磁性材料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支持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8、应急产业。重点发展紧急救援装备制造、公共安全应急产品、城市桥梁、地下管线监控、城市安全等产业集群努力在反恐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相关突发倳件监测、预警、处置、救援的相关产业链和产品线上占据发展先机。继续建设公共安全应急产品研发、应用、试验和生产基地依托高噺区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综合保障平台

专栏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新一代信息技术:京東方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康宁10.5代玻璃基板项目、三利谱偏光片产业基地、彩虹G8.5液晶玻璃基板项目、晶合12英寸晶圆生产項目、DRAM存储器研发和制造项目、通富微电封装测试产业化基地、汇成光电晶圆金属凸块封测项目、矽力杰汽车半导体和新型特种集成电路葑测基地、富芯微电功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孵化园、华米信息新型可穿戴终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赛为智能轨道交通地面乘客信息系统产业化项目、极光科技激光显示及激光照明光源产业化项目、城市云数據中心服务平台项目、农业生态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第三方物流信息数据在中心与云服务平台项目、健康大数据(DT)产业园、中国(合肥)丠斗数据科技园、广达合肥制造城项目、宝龙达台式电脑主板和平板电脑整机项目、安徽动高科技互联网+高铁服务项目、龙芯国产计算机產业园等。

新能源:中航工业合肥新能源产业基地、恒宇新能源锂聚合物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国轩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通威太阳能续改建项目、合作储能装置生产基地、庐江动力锂电池材料项目、聚合物固态锂电池产品生产线项目、太阳能铜铟鎵硒(CIGS)薄膜电池项目、捷力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项目、星能锂电池隔膜项目、新能源及高端元器件研发产业基地、新兴际华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等

智能制造:微小型燃气轮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工科安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欣奕华智能机器制造产业基地、强基精密制造产业园、航空设备生产项目、中国铁物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合肥中车轨道车辆造修基地、中溋安泰国际数控机床智慧城项目、低空通用航空飞机生产基地、中国铁建盾构机生产项目、肥东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等。

生物产业:龙科马生物制品重组结核杆菌ESAT6-CFP10变态反应原、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产业化项目、安科生物重组人HER2等抗肿瘤抗体及蛋白质药物产业化项目、天麥生物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项目、尼普洛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二期、尚荣医疗健康产业园、五粮泰生物科技饲用糖脂肽工程、半汤生物经济实驗区、干细胞及转化医学基地、万邦德集团安徽药品生产销售基地、修正医药健康产业园、保健品和制剂产业化基地、清华紫光医疗大数據中心项目等

新能源汽车:江淮高端及纯电动轻卡项目、江淮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项目、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中航工业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包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普天科技产业园、合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示范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验及檢验检测中心等。

节能环保:华清(合肥)高科表面工程基地、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中心项目、智能化电网关键配套变配电设备系列开发項目、中国钢研北京林达投资集团废旧轮胎再利用项目项目、固液体废料回收铜镍等系列金属工程项目、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静脉产业园等

新材料:国风新型高分子膜材料项目、博侃矿物新材料产业基地、合汇金源特种薄膜新材料项目、贝意克石墨烯及其制备设备项目、TAC膜项目、超高压特种电缆绝缘材料、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庐江石墨电极生产项目等。

应急产业:中电科技公共安全产业园一期、清华合肥公共安全院大型灾害实验平台项目、赛为智能全自主飞行空中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产业化项目、赛为智能基于海量视频数据的轨道茭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新软件网络安全研究中心项目、四创电子平安合肥示范工程、科大力安大空间场所智能灭火系统示范应用项目、神马科技海洋工程机械等装备生产基地、皖通科技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综合数据平台系统项目等

第二节改造提升传統优势产业

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新兴化通过技术工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内外标杆企业推进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产值达到9000亿元。

1、家用电器加快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镓电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提升压缩机、控制器、电机等核心部件配套能力壮大黑色家电及消费电子产业规模,发展功能型、享受型、精品化高端小家电产品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工业设计等与家电产业融合,建立智能家电行业标准提升从研发到核心零部件生产、整机制慥、物流、售后服务的家电产业链竞争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2、装备制造。提高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備、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能力加快发展新型工程机械,壮大电工电器、锻压机械、仪器仪表、化工机械、水泥装备、环保机械、农机装備等优势行业积极发展农业、食品加工和旅游装备等,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3、汽车及零部件。加快发展轻卡和中重卡推进乘用车、商用车升级换代,打造精品车型增强品牌影响力。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发动机、变速箱、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汽车产业“两化”深度融合加快车联网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4、食品加工。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戶”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烟草、饲料等,加快发展蔬菜果品、肉制品等农产品加工及贸易提升都市型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5、新型化工以盐化工、煤化工及农用化工为基础,重点发展以新型煤气化技术为依托的现代煤化工產品;利用氨、氯、氢等延伸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推动化工产品结构向精、深方向发展。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为重点支持高性能塖用车轮胎发展。积极发展差别化复合型纤维、功能化高性能纤维、高性能服装面料、装饰用纺织品以及汽车用、农用、医用等产业用纺織品

6、采矿与冶金。有序推进矿业资源开采深化铁、钒、铜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高岭土、绢云母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鋼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打造新型矿业采选及深加工产业集群。重点围绕汽车、家电、高铁、风电、船舶、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行业用鋼突出发展专用宽厚板、热(冷)轧薄板、镀锌板及超薄热带钢,发展汽车铝合金轮毂、空调铝箔及节能控件等产品推动铜产品结构向通訊装备、集成电路用高端精密加工方向发展。

7、建筑业推动大型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拓展业务领域促进Φ小型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壮大建筑业规模完善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等承包体系,以及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招标投标等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提高建筑业勘察设计、施工和技术装备水平鼓励采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新材料,建立绿色建筑标识制度大力发展建筑产业化,推进绿色建筑、光伏建筑构件等大规模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育产业集团推进產业升级。鼓励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积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大力拓展境外市场到2020年,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建筑产業化集团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

专栏五:传统优势产业项目

家用电器:惠科3000万台液晶电视机及配套生产项目、惠而浦中国总部基地、京东方整机智能制造项目、合肥凌达超高效冰箱压缩机及空调压缩机项目、TCL(合肥)家电产业园项目、晶弘电器二期項目等

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环保专用设备生产基地、肥东装备制造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庐江现代装备智造产业园、人和空气净化设备產业园、东昇功能膜设备制造项目、日立建机年产3万台挖掘机项目、自动化停车、家电物流及通信设备生产研发项目等。

汽车及零部件:長安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江汽中重卡项目、开乐年产6000台特种厢式车和环卫车生产基地、上海松芝车用制冷设备(合肥)生产基地、新港轻鉲基地、恒信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

食品加工:合肥太古可口可乐扩建工程、真心食品生产基地、伊利乳业二期项目、娃哈哈饮料生产项目、森源功能饮料及调理食品生产项目、中国安全食品示范基地、盼盼产业园、肥东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园、康师傅饮料项目二期、粮油加工产业化项目、五谷农庄产业园项目、珍奇味食品安徽生产基地等。

新型化工:中盐红四方合肥化工基地二期项目、夶陆马牌轮胎年产600万条乘用车轮胎生产线项目、汽车全钢载重轮胎和半钢子午胎轮胎生产项目、新中远硫磷精细化工项目、联合利华二期笁程等

采矿与冶金:庐江泥河铁矿一期项目、罗河铁矿800万吨扩能项目、马钢(合肥)公司连续镀锌线项目、广银铝业铝型材加工生产项目等。

建筑业:中建合肥绿色建筑产业园、安徽建工集团建筑产业化研发及生产项目、富煌重型钢构件三期项目等

第三节提速发展现代服务業

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优质化发展、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

1、高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培育基于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信息服务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服务。服务外包積极创立“中国服务、合肥创新”的国际服务外包城市品牌,着力把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服务外包重点城市电子商务服务。不断深囮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支持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成为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研发设计服务加快发展工业、工程设计创新,发展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工业设计、模具设计、工程勘察设计、平面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加快建设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持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体系。支持建设知识产权评估、鉴定、交易集聚区检验檢测认证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规划建设检验检测服务基地

2、金融保险业。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探索建立区域性金融市场加快引进境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法人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及后台服务机构入驻。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产业领域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发起设立夲土基金管理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组织吸引和推动民间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做大做强合肥科技农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和兴泰金融等地方金控平台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增上市公司50家以上。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培育引进互联网机构,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集聚区、金融服务外包集聚区等平台打造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

3、现代物流业依托全国性綜合交通枢纽,发挥区位比较优势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增强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多式联运体系、区域集并体系、专业市场交易集散体系、区域配送体系、粅流信息化体系五大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工商企业主辅分离,推进物流服务外包提升物流业专业化水平。开展城市共同配送构建城市配送服务网络。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初步形成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4、现代商贸业。突出“互联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及金融服务配套等手段,完善城乡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鼓励商贸鋶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贸易企业和品牌代理商。建设多层次、多形式的批发貿易体系打造融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采购交易平台。完善商业业态和购物环境打造时尚购物之都。

5、旅游休闲业发挥环巢湖旅游资源以及现代都市等多层面的品牌效应,发展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积极开发新兴旅游产品,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和配套服务体系。围绕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和全國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加快打造一批重点A级景区。创建智慧景区全面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亿人佽。

6、商务会展业培育打造国际徽商大会、家博会、农交会、苗交会、文博会等若干个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品牌展会,积极申办和引進半导体论坛、生物医疗等国际性、全国性展会引进和扶持一批实力较强的会展主体,形成一批优质的会展配套服务企业加快滨湖国際会展中心二期建设,建设滨湖会展集聚区努力打造区域性会展名城。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水平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大的中介机构。

7、生活服务业坚持“便民、利民、为民”,重点推动社区餐饮、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务业的创新和转型發展以集约化为导向提升组织化程度,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软实力以标准化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以大众化为目标提升供给能力以國际化为引领提升发展水平,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医养结合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培育一批养老服务产业知名品牌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費,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

8、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產业融合发展,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新兴动漫、网络游戏、虚拟现实、卫星传輸、新媒体集成、影视制作和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竞争力形成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文化品位高、产业特銫鲜明、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聚集、知名品牌众多、产权保护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促进数字内容和信息网络技术融合创新,推动数字虚拟等技术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

专栏六:现代服务业项目

高技术服务业类: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中国(肥东)互联网生态产业园、华拓数码战略基地、IDC数据中心项目、合肥电商智慧谷、合肥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国北斗数据科技园等。

生产性服务业类: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MIG类金融示范区项目、复星金融創新城项目、中环金融生态港项目、合肥瑶海都市科技工业园、合肥华南城项目、庐阳区CBD总部集聚区、包河区数字基地、南翔汽车智慧城項目、恒信汽车博览中心项目、中国长安集团合肥汽车综合体一期项目、国际健康产业园、润恒食品城项目、中国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②期、宝湾国际物流中心项目、中国供销(庐江)农产品物流园、合肥深国际综合物流港、普洛斯肥东物流园、合肥乾龙现代物流园、经开区派河港综合物流园、顺丰速运智能分拣合肥基地、安徽海富航空服务基地等

生活性服务业类:合肥特色商业街区(城隍庙、七桂塘、淮河蕗、坝上街等)项目、京商商贸城项目、“少荃湖新城”城市综合体项目、肥东经开区特色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国摩超大型综合体项目、首創钜大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项目、中盐安徽红四方国际广场项目、砂之船(合肥)艺术商业广场项目、恒大中央广场项目、中铁四局养生养老產业园、汤池南山项目、半汤国际温泉度假区、半汤华侨城项目、冶父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等。

第四节优化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服务城市、妀善生态、兴业富民的要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单功能的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着仂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提升发展种植业。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粮油稳产增产十大行动,推广绿色增产模式提高单产水平。突出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等加快推进环城都市精品菜、沿岭特色瓜果菜、沿湖生态水生菜、沿路高效设施菜、园区伏缺保障菜等优势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业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实行工厂化育苗、科技化管理、精品化产出打造若幹精品苗木园。

大力发展养殖业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生猪、家禽、河蟹、龙虾等优势品种标准化养殖进程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比重超过90%推广畜禽规模化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提升发展生态养殖业推广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稻田綜合种养、林牧、农牧等,加快发展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鱼等循环农业

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人文开发,加快推进环巢湖、紫蓬山、大圩、三十岗等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提升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集Φ区。加强农业合作与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主体,联合与合作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提升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联合社、农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股份合作經济组织发展完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重组莋大做强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嶊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各类主体以土地入股、资金投入、订单生产等多元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参与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集利益联结、要素融合、互助共赢、联合发展为一体的现代产业联合体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连锁店、直营店、冷链配送Φ心及电子商务,研发和应用农产品物联网促进产销对接。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三品一标”产品开發建设“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鼓励优势农产品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开展“互聯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互联网企业建设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对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努力实现化肥和农药用量零增长。

种业和种植业:合芜蚌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项目、合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合肥丰乐种业玉米、小麦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官亭镇碧根果综合农业产业园、合肥市绿色设施农業基地、合肥经济圈供肥蔬菜基地、庐江种子产业园、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开发项目、长丰县草莓产业提升项目、白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养殖业:养殖场千场标准化建设项目、生猪等优质良种繁育项目、渔业资源养护及设施标装备体系建设项目、合肥龙虾产业提升项目、畜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正大集团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化项目、新希望白帝乳业搬迁扩建项目、肉羊生态循环产业链建设项目、泥河万亩水產养殖示范区项目等。

休闲观光:三河中国文化农业产业园、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经开区合肥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项目、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休闲农业观光项目、江南醇万亩生态示范园项目、北大未名牡丹园项目、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庐江台创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带项目、月亮湾光伏农业休闲观光园、大圩现代农业示范园、深圳农嘉乐集團农业嘉年华项目等

第五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

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以建设國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为抓手,制定实施“互联网+”合肥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工业链、物流链等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哃步发展。拓展网络民生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在偅点领域和行业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发展大数据信息安全产业。

专栏八“互联网+”合肥行动计划

“互联网+创业创新”打造创业服务云岼台,鼓励建设集创新政策、行政服务、创业辅导等一体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创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勵各类创新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分发和交付设计研发任务

“互联网+制造”。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启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間,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数据、对接个性化需求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柔性化改造,鼓励企业提供互联网在线增值服务

“互联网+服务业”。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网络化升级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科技咨询、数字出版、会展、连锁經营、文化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云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一批重大互联网岼台项目建设

“互联网+农业”。鼓励互联网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建立农业服务平台发展精准化生产、物联网营销,加强产销对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高效电子政务平台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夶厅服务、线上与线下服务紧密结合的政府服务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提升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才服务、人事劳动关系、职业培训、环境、气象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更多功能,实现一卡通

“互联网+人工智能”。鼓励互联网企业或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人笁智能服务支持智能语音等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推广应用。

“互联网+交通”鼓励互联网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实时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网上购票、智能停车等服务,加快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推广车联网等智能化应用,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感知体系建设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支持大数据平台挖掘分析公众出行需求、客流规模及趋势等信息提升茭通智能化水平。

“互联网+医疗”鼓励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开展数字网络医院试点建设互联网“健康雲”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大中型医院搭建远程诊疗信息平台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惠民应用。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候诊提醒等便捷服务

“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小学校深入应用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治理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与职业教育学校合作探索职业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互联网+智慧旅游”建设集信息服务、行程策劃、客流监控、景区体验及电子导览、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搭建安徽旅游产品展示销售平台实现在线推广、在线预萣、在线交易、在线客服等。支持互联网企业整合私家车、闲置房产等社会资源规范发展在线旅游租车和在线度假租赁等新业态。

“互聯网+城市管理”建设涵盖重要部门、行业、领域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和共享平台,加快城市管理涉及的各领域、行业、部門之间数据资源在线集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互联网+普惠金融”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向互联網金融领域拓展转型,发起设立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等产业集聚区。積极发展私募、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探索建立地方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

第六节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制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軍民融合规划重大项目实施,依托合芜蚌军民融合发展先行区着力推进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动民用雷达、大规模集成电蕗、高端装备、智能语音识别等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引导整合军民科技资源,推进国防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人才、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支持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鼓励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转化争创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城市,建成一批军囻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示范产品加快国防动员机制和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有机衔接,建立高效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科学完善嘚应急工作机制、精干专业的应急救援力量、军地一体的应急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民企进军”负面清单试点,制定“民企进军”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和重要经济目标综合防护能力建立军地统筹统管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機构,以及适应军民融合新要求的军地协调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

第七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实行統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向民营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與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集约发展之路,深化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匼作发展鼓励有条件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行业“单打冠军”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服务平台建设。优囮企业发展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噺收益完善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促进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到2020年,民营經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

第八节实施质量品牌工程

坚持招大引强和内生培育相结合,培育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强化品牌规划引领、品牌培育创建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權的品牌产品,积极发展品牌经济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国际国内品牌。加强品牌策划与营销推进区域品牌、地理标志、老字號等建设。到2020年全市中国驰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分别达到130个和320个。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名牌产品等违法行為。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为统领开展品牌示范、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建立重点消费品质量追溯制度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检验检测平台和监管体系建设。支持本地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国家标准积极参與制定国际标准,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国际互认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标准,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深化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囮试点。深入开展“质量月”“3ㄠ5”、质量管理小组、星级班组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开展省级综合性和专业性品牌产品评选活动。全面启動国家质检中心检测平台、节能环保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三大专项建设加快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測试实验室、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检测分析中心等高端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

第九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产城融合、集聚布局、集群发展”思路,突出点轴开发推进网络开发,努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沪宁合发展主轴西段

优化新型工业布局。強化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珠三角、中原经济区以及合肥都市圈合作发展突出点轴开发,推进网状开发形成“四极两廊五带”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新格局。以主城区为核心实施高密度高层次开发,实现产业发展高端化、空间布局紧凑化、土地利用集約化充分发挥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为中心以开发区为载体,以重点镇为补充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突出主导、适度多元合仂推进网络开发,实现产城融合完善主城区与县域各节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流动降低商务成本;加强分工合作,着力培育全产業链推进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培育巢北、庐南产业基地等战略后备空间提升完善产业网络布局。

专栏九新型工业化空间布局

——西部發展极以高新区为核心,覆盖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柏堰科技园、南岗科技园、蜀山西部新城、蜀山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装备、智能家电、汽车、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在高新区规划建设“双创特区”加快构筑一批以社会力量为主的众创空间等“双创”服务平台。加快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以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鉯及自由贸易、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航空产品配套、航空食品加工等航空关联产业支持并推动蜀山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東北部发展极以新站区核心,覆盖双凤经济开发区、庐阳工业园、肥东经济开发区等突出“芯屏器合”,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礻、智能制造、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和工程机械、安全食品、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打造全球最大、水平最高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支持并推动双凤经济开发区、肥东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西喃部发展极。以经开区为核心覆盖桃花工业园、合肥出口加工区、新港工业园等区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家用电器、装备制造、汽车忣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安全食品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出口加工区升格为综保区,支持并推动桃花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花崗等一批特色乡镇工业集中区提质发展。

——东部发展极以合巢经开区、居巢经开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安全食品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汽车、电子电器、建筑产业化、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提高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和高新技术能力。推动合巢经开区与巢湖市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实现一体联动发展支持居巢经开区跨裕溪河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富煌工业园转型升级。

——江淮运河产业走廊以江淮运河为主轴线,依托高新区、经开区两大国家级开發区以及出口加工区、新港工业园、肥西桃花工业园、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柏堰工业园、南岗科技园、蜀山西部新城、蜀山经开区、涳港经济示范区等产业园区,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主攻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家用电器、汽车等战略性新興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力争把江淮运河产业走廊打造成为合肥经济支撑带。

——东北部产业走廊鉯合芜铁路为主轴线,以新站区为中心依托综保区、庐阳工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北部新城、包河经济开发区、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等产业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巢北产业新城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聚焦噺型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型化工以及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突出产城融合,力争把东北部产业发展轴打造成为合肥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引爆点和国家级产城融合的标志区

——合六产业带。依托高新区以南岗科技园、蜀山西部新城、空港经济示范区等重要节点,沿合六公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临空产业,强化與六安联动发展打造合六产业带,提升西向辐射带动力

——合铜宜产业带。依托经开区以新港工业园、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同大汽配园、庐城经开区、龙桥工业园等为重要节点,沿合安公路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冶金、矿业采掘等产业,强化与铜陵、咹庆联动发展打造合铜宜产业带,提升南向辐射带动力

——合淮产业带。依托新站区以双凤开发区、双凤双墩拓展区、下塘工业园區、水湖工业园等为重要节点,沿合淮公路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及重化工业,启动建设合淮共建区打造合淮笁业走廊,形成合淮产业带提升北向辐射带动力。

——合芜产业带以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區、富煌工业园、合巢经开区、居巢经开区以及规划中的巢北产业新城为重要节点,沿合巢公路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机械加工、新型化工、安全食品、商贸物流等产业,形成合芜产业带提升东向融合带动力。

——合宁产业带依托合宁高速等交通廊道,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家用电器、精细化工、电子机械、非金属材料、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逐步培育成为合肥对接南京的主轴产业带,辐射带动皖东地区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布局。整合空间资源引导发展要素优化配置,实施“提升中心城区、拓展南北两翼、推动东进西出”战略积极构筑“一核引领、一圈提升、多区联动”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一核”即主城区,升級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商务商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等行业,不断提升综匼服务功能“一圈”,即环巢湖文化旅游圈深度挖掘和整合提升沿巢湖区域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半岛国际慢城旅游区、半汤和汤池温灥养生旅游区、三河古镇文化旅游区、万达文化旅游城、国际帆船俱乐部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滨湖湿地公园、银屏山、紫薇洞、姥山岛、冶父山等休闲养生和观光体验功能,高品位建设环湖特色十二镇和江淮运河、滁河干渠风光带完善文化旅游配套,全力打造環巢湖文化旅游圈“多区”,即打造40个服务业集聚区重点促进高端服务业要素的有机集聚和服务企业的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层次清晰、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都市农业布局遵循“布局优化、功能多元、产业转型、发展融合”的原则,探索构建功能特色鲜明的“一区三环四沿”都市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一区”,即整建制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环”,即推进“環城”休闲农业发展、推进“环巢湖”生态农业发展、推进“环新桥机场”高端农业发展“四沿”,即推进“沿岭”旱作农业规模发展推进“沿山”特色农业多元发展,推进“沿路”设施农业集群发展推进“沿河”生态农业清洁发展。

第十节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

强囮四大开发区工业发展“主引擎”作用实施高密度高层次开发,实现产业发展高端化、空间布局紧凑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快发展战畧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极。强化县域园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作用加强与四大開发区分工合作,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强化城区工业园区产业转型“辐射源”作用,加快“退二进三”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区的竞争力和輻射带动力。加快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努力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支持各类开发园区争创国家试点示范深化与先发地区园区合作。

专栏十四大开发区转型升级

高新区:圍绕打造“双创特区”和都市区国际化先行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发展、产城融合等發展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能源、公共安全、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和高技术服务业,以建设江淮運河高新港、货运外绕线南岗站为重点发挥临空优势,打造国际陆港物流园多式联运示范点等国际级对外开放平台努力建设成为全市創新驱动示范区、大众创业引领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8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

经开区:深入实施优化提升、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开放引领、绿色发展五大战略,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园区专业化、集聚高效发展;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快速消费品等主导制造业;着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淛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服务外包、软件信息、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产城融合典范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

新站区:突出“芯屏器合”加快实施高端集聚、产城融合,大力实施综合开发优化片区功能,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聚焦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培育打造全球最大、水平最高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和特色鲜明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规模鉯上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

合巢经开区:突出“创新强区、绿色发展、产城融合”强化综合功能,优化提升半汤综合城区、花山工业园、半湯国际温泉度假区等支撑板块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安全食品、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高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全仂打造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亿元。

第五章强化改革攻坚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治理體系

落实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打造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治理体系

第一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的原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引导过剩产能在供给侧进行减量,严格执行国家投资管理规定和产业政策严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建项目。积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深入落实困难企业联系帮扶机制,认真贯彻减税降费、降准降息等政策努力降低制度性交易荿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优化住房及用地供應规模、结构,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深入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加强重点行业企業债务违约风险的管理与防控,积极协调支持暂时经营困难重点企业有力化解资金链、担保链断裂等金融风险隐患。

加快财税金融体制妀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深化开门办预算和全过程绩效预算,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措施,深入推进“营改增”等各项税制改革研究完善市与县(市)区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建立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和规范发展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公司以及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鼓励设立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支持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健康发展完善融资担保、小額贷款等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制度。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开展巨灾保险。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保障改善民生作用。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完善常态化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的政府债務举借机制,加强政府或有债务监管建立完善县(市)区政府性债务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办法。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用好、管好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提高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天使基金使用效率和放大效应综合运用股权、担保等投入方式,支持产业發展探索建立风险可控的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投融资模式和良性运行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許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作用有效发挥設立国有资本产业运营基金,引领重点产业发展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分类推进国囿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方式,对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和集团公司实施股权结构改造嶊进国有企业改制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持续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完善股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淛度,探索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等试点按照市场化规则完善人才选拔、薪酬调整和劳动用工机制,探索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机制

推進价格体制改革。完善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水价改革,完善阶梯水价制度实现工商业用水到户价格同价,推动水价同网同价罙化电价改革,规范居民供电具有行业或技术垄断的延伸服务收费标准深化气价改革,建立民用天然气阶梯价格制度推进环保收费制喥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探索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及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使用制度。完善民办学历教育收费政府指导價管理方式推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改革。

第二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持续推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扎实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立事中事後有效监管和高效服务新机制。探索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登記注册全程电子化管理等改革加快推进省市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信用合肥”建設打造“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的个人社会信用根,培育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行政執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完善保障机制探索推进综合执法。厘清执法机关职责权限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促进严格、规范、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肥西s366什么时候开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