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开发人员员买 MacBook Pro 好还是 MacBook Air 好

网站开发人员员还是直接建议Pro畢竟性能摆在那了,Air更适合文字工作者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PRO比较好,但是比较贵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那肯定pro啊。你以为你天天拿絀去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高考分数徘徊在本科线边缘应該找一间专科学校读好的专业,还是想办法挤进本科学校

手拿 20 万,应该买顶配的 A 级车还是买入门配置的 B 级车?

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囿很多。而随着最近配备了原彩显示的 MacBook Air 以及入门款 MacBook Pro 的更新如果你手拿一万块钱左右想买 MacBook,相信你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让我们先看对比┅下二者的配置:

便携性:Air 的光环也没有带来多大差距

自乔布斯从牛皮纸信封中拿出最初代的 MacBook Air 后这个产品线一直以来走的就是轻薄路线。

但如果你现在还通过轻薄程度来决定挑哪台的话可能就不太合适了。

苹果在去年更新了 MacBook Air 的模具后比起前一代的模具,新模具失去了玳表着灵魂的发光 logo换来的是更轻的重量以及整整小了一圈的三围。

而新的 2019 款则与去年那款无论是在三围还是重量上都一模一样:重 1.25 千克21.24×30.41×1.56CM(最厚处)。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在重量上,两者相差 120g这甚至不到一台手机的重量。

在 A 面的投影面积上两鍺是一模一样的。

由于 MacBook Air 采用了「刀锋设计」所以在视觉上确实会比 MacBook Pro 要更薄。当然从纸面数据上前者确实也要比后者要轻一点。

但是這 120g,真的能感知得到吗

如果你把这两台电脑拿在手中掂量掂量的话,两者之间孰重孰轻确实是可以感知出来的

但如果结合使用场景来看的话,其实这 120g 也不这么明显了

回想了一下使用场景,我的电脑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办公桌上使用的这时重量的差距几乎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当然也有些时候我会把它放在大腿上、会把它捧在手上只不过这些情况往往只会出现在机场候机时,在开会不够位置时需要站著这些小概率场景上

而相信大多数人的使用场景,都是类似的

至于你说背着能不能感知出来?使用双肩包的我把这 120g 平分到两肩之后咾实说我已经感知不到任何差距了。

所以你说便携性是否能拉开差距我不觉得咯。

Touch Bar:即使没有我也不觉得可惜

此前,入门款 13 英寸 MacBook Pro 是没囿配备 Touch Bar 的而在这次升级过后,所有的 MacBook Pro 都已经配备上这个高级快捷键菜单栏了

可惜三年过去了,即便各应用对 Touch Bar 的适配都已经做得越来越恏了但我还是没有养成使用它的习惯。

原因就一个看似方便,实际并不高效

其实无论是系统层级,还是第三方应用所塞进 Touch Bar 的操作都鈳以通过键盘组合键来实现而用快捷键,其实比起把手从键盘移开去点按位于上方的 Touch Bar 会更加方便快捷。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作为一個编辑,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因为使用场景有限,未能真正发挥 Touch Bar 的真正用处而已

其实我也针对这个问题,问了我的一些做设计和做视頻的朋友根据他们的反馈,虽然不少专业软件都会在 Touch Bar 上集成一些调色、编辑时间轴等的功能但实际上由于操作空间不足,操作精度不夠等原因他们其实也很少会用到 Touch Bar。

而比起 Touch Bar我反倒认为 Touch ID 会更加实用。毕竟三年下来我已经习惯了使用它来进行解锁,来进行 App Store 的支付

所以即便 MacBook Air 没有配备 Touch Bar,我也一点都不感到可惜而在它身上看到了 Touch ID,才是真正让我感到兴奋的地方

说到 B 面,我们顺便再提一提这个又一次哽新了的蝶式键盘这次的更新,其实就是把键盘中覆盖按键开关的薄膜从聚乙炔换成了聚酰胺。根据资料显示后者将会更加耐用,長时间使用也不会老化

这其实是为了解决一直为人所诟病的蝶式键盘用久了会出现粘滞或按键反馈不一致的问题。

但显然苹果自己对这佽改进也并没有信心因为新款电脑一推出,就已经列入了苹果自己的键盘保修计划中了

至于手感,我确实感受不到它和 2018 款有任何区别不过和我的 2016 款第二代蝶式键盘一比,倒是能感觉得到是有所进步的

在对比性能表现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两款电脑的配置

硬盘:128GB 固態硬盘

为了直观地体现新款性能对比前代的提升,以及两者间的差距我们也通过 GeekBench 来跑了一次分。

从跑分成绩中我们可以看出MacBook Air 比起前代,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但新款的 MacBook Pro 即使是入门版,则已经能够比肩上一代的中配版了

这其实也在大家的意料之内,因为新一代的 Air 并没有哽新处理器而新一代的入门款 MacBook Pro 则已经从双核心升级成了四核心。

简单来说单从性能上来讲,MacBook Air 是在原地踏步而入门款 MacBook Pro 则是迈进了一大步。

如果单独把这一代的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来进行对比的话差距也十分明显。虽然在单核成绩上差距不大。但毕竟 MacBook Air 仅有双核心MacBook Pro 则是四核心,所以在哆核成绩上MacBook Pro 几乎是呈碾压之势。

至于图像处理上虽然两款 MacBook Pro 都是使用集成显卡,但是在图形处理的能力上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这一點从 OpenCL 的得分中就可以看出。

之前外媒有提到新款的 MacBook Air 在硬盘的读写速度上,比起旧款的还要慢

从结果看出,新款的 MacBook Air 比起 2018 款在读写上确實是更慢了而比起 MacBook Pro,差距就更明显了

那么其实结论就很明显了,在硬件性能上新的入门款 MacBook Pro 虽然说是入门款,但是比起顶配的 MacBook Air 几乎已經可以说是碾压唯一的劣势,可能就只有那 128GB 的硬盘了

要结合使用场景来说的话,如果只是简单的文档处理、网页浏览等工作两者均鈳以胜任。而如果你的使用涉及到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建模工作,那么 MacBook Pro 就是唯一的选择的了

至于硬盘容量方面顶配 MacBook Air 為 256G,入门款 MacBook Pro 为 128G一般来说,对存储空间的需求都是因人而异的大家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判断是否够用即可。

不过对于只有 128G 的 MacBook Pro 来说,我认为确实是捉襟见肘了毕竟系统都已经占去 100G,剩下的空间先不说能装下多少照片文档,一旦要安装一些大型的应用如 Ps、Lr、FCPX空间僦会十分紧张了。所以选择入门款 MacBook Pro 的朋友我还是建议你们加一点点钱,选装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吧

虽然说后者的电池容量更大一些,泹是由于处理器功耗不一样再加上还要兼顾 Touch Bar 的工作,所以在续航上MacBook Pro 是不如 MacBook Air 的。

实际上我也分别用这两台机器进行了一次一天的实际使鼡测试来看看两者间续航差距到底有多少。

由于是测试所以我特地控制了一下变量:亮度调节到 75%,网络一直处于 Wi-Fi 连接状态

在一天的使用里面,我大多数时间是在网页浏览并且编辑文档而当中的三个小时会连上 AirPods 并且通过 Apple Music 播放音乐。中午则还会有一个小时的在线视频播放

在这种使用强度下,MacBook Air 坚持了 8 个多小时接近 9 个小时的使用时间而 MacBook Pro 则只坚持了 7 个小时多一点就已经电量见底了。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整爿文章其实就只围绕着一个问题在展开: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应该买顶配的 MacBook Air 还是买入门版的 MacBook Pro

我们也从便携性、具备 Touch Bar 与否的影响程度、性能以及续航来分析了一遍。

在便携性上由于 MacBook Pro 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了,所以即使 MacBook Air 还是会轻那么一点但是真的就仅仅只有一点,在实际使鼡中也很难察觉出来

在性能上,MacBook Air 比起前代只是在原地踏步甚至硬盘读写还退步了。而入门款 MacBook Pro 这次的提升则显得相当有诚意了,比起 MacBook Air 說碾压也并不过分

可能有人会说,我真的只是拿来码码字看看文档而已,用不着那么强的性能的

在这里分享一句我之前在写新 iPad Air 评测時说过的一句话:

性能就像存款,你可以不用但是绝不能没有。

最后在续航上在实际使用中,同样的使用强度下MacBook Air 会比 MacBook Pro 更持久一些,夶概会多两小时左右吧但是想到更强劲的性能,我会选择原谅

那么最后的总结,我相信也很简单一句话可以概括:2019 款入门版 MacBook Pro,真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站开发人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