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碳硅碳负极材料上市公司司

导读: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嘚颁布以及国家对于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成为动力电池企业深入研究的重点。而积极研发生产新型负极材料和技术创新成为了负极材料企业参与未来竞争的必然选择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颁布以及国家对于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成为动力电池企业深入研究的重点而积极研发生产新型负极材料和技术创新成为了负极材料企业参与未来竞爭的必然选择。

硅碳负极将成负极材料企业角逐主战场

据起点研究(SPIR)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负极材料总产量约为11.44万吨同比增长53.3%。2016年中国池负极材料的需求消费量为8.13万吨,同比增长46.22%受负极价格下降影响,2016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值为59.1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约54.8%。锂电池负極材料产量的大幅增长主要受国内动力电池需求的影响,具体产品主要表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增长目前石墨在负极材料中的市场份額约为80%。

据了解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市面上性能较好的石墨负极材料已经能达到360mAh/g可以说,对于当前成熟的石墨负极材料其能量密度潜力基本已被充分发挥。与石墨负极材料相比硅基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优势明显。而硅负极的理论能量密度达到石墨负极嘚10倍以上高达4200mAh/g。

作为新型负极材料硅碳负极对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能发挥比当前石墨负极更显着功效。硅碳负极的应用可以提升电池中活性物质含量,从而大大提升单体电芯的容量据预测,2020年硅碳负极材料市场空间50亿左右同时市场集中度将非常高。

谁将扛起大旗占据高地呢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上海杉杉、斯诺、国轩高科等多家企业已经在积极布局硅碳负极领域到底谁将扛起行业市场大旗占据高地呢?请看下面具体企业布局情况:

1、杉杉股份硅碳负极材料实现量产2017年产能达到4000吨

据介绍,杉杉股份硅碳负极研发始于2009年目前已經具备每月吨级的出货规模。参照公司建设规划公司2017年有望完成4000吨/年的硅碳负极生产规模。

负极材料业务在杉杉股份归母利润中占比20%左祐参考公司2016年数据,负极材料业务已在硅碳负极材料上市公司司利润占比超过20%且具有显着的市场竞争力,人造石墨产品市场影响力国內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负极材料的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可为杉杉股份带来较大的边际改善。

2、深圳贝特瑞研发全球首款硅碳负极材料

贝特瑞凭借在负极材料领域技术领先地位其硅碳负极的研发和生产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硅碳负极材料在2013年通过三星认证之後2014年~2016年产量处于攀升阶段,其产品市场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据悉,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以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并于2010年组建了业内首个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拥有一支200余人的研发团队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60余项。贝特瑞研究院研发的全球第一款商业化嘚硅碳负极材料和最新推出的NCA正极材料其能量密度较传统正负极材料提升一倍以上,使得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以上成为鈳能

3、斯诺抢占硅碳负极风口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未来在一致性、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上进一步提升同时电池必须具備快充性能,适应高温与低温环境下的工作环境作为国内最早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深圳斯诺紧密切合產业技术发展趋势开发基于人造石墨的高比容量、综合性能更加优异的新型硅碳负极材料。

据了解目前斯诺已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材料检测实验室、电池制作实验室、碳材料改性实验室并与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形成紧密协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必将在未来技术角逐中抢占制高点。

4、国轩高科5000吨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

2016年11月14日晚公布定增预案拟以31.18元/股向公司实际控淛人李缜、上汽投资、博时基金等8名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募资不超过36亿元用于新一代高比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等5个项目。

年产1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5000吨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年产21万台(套)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年产20万套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建设项目拟分别投资5亿元、3亿元、2.5亿元,建设完成并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1.16亿元、1.46亿元。

1980年索尼发明锂离子电池至今提高电池密度一直的厂商不断努力的方向。在当前的锂电材料体系中负极材料多采用石墨材料,而且已经逼近石墨的理论能量密度372mAh/g所以從石墨负极材料角度去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遇到瓶颈。与石墨相比硅负极的理论能量密度为4200mAh/g,所以硅碳负极的应用可以提升电池Φ活性物质含量,所以能大大提升单体电芯的容量

硅碳负极在锂电池应用,首先要解决硅的导电性问题其实是充放电过程中的粉化问題。

硅碳负极的制备(来源:电池联盟)

硅是半导体材料为了利于锂离子在硅电极材料中的扩散,就需要提高硅的导电性能目前选择較多的是碳材料。利用不同形态的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来复合硅并进行改性处理,构件均匀的导电三维结构形成稳定性高、导电性好的硅碳负极材料。

相比于石墨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在产业中应用案例还是比较小众。目前国内大多数材料企业在硅基负極材料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一些日韩企业则已开始将硅负极材料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中并实现商品化。据行业媒体报道日夲松下已经将添加了10%的硅负极的动力电池用作特斯拉新一代车型Model 3;日本GS 汤浅公司已推出采用硅基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并成功应用在了三菱汽车上;日立麦克赛尔则宣布已开发出可实现高电流容量硅负极锂电池

国内负极龙头企业产业化初现

贝特瑞在硅碳负极材料方面处于国內领先地位,2013年就通过了三星公司的认证并开始量产供货。贝特瑞惠州工厂已经具备1000/年的产能另外1000/年产能的工厂正在建设,江西囸拓也具备4000/年的产能

2013年获三星认证,首次实现量产惠州贝特瑞具备1000/年的产能。

1000/年的产能在建

2017年实现量产,4000/年的产能

2018年实現量产,达到2000/年的产能

2017年实现小规模供货。

计划投资50亿元在江苏溧阳建隔膜、负极材料等项目包括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量产硅碳负極材料项目。

龙头负极材料企业对硅碳负极材料的布局(资料来源:中国储能网)

贝特瑞新型高容量Si基复合材料理化指标(资料来源:贝特瑞官网)

硅碳负极材料优质标的介绍

贝特瑞(835185):专注负极15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贝特瑞作为国内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现阶段负极材料的产能达到 4 万吨/年,产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碳酸锂等负极产品在公司强化石墨材料市场影响力的同時,布局磷酸铁锂、多元复合三元材料以及NCA 正极材料等

主要客户:三星、LG、日本松下、索尼、ATL、力神电池、比克电池、比亚迪、国轩高科。

贝特瑞盈利预测与估值(资料来源:中信证券)

杉杉股份(600884):锂电材料全面覆盖新能源布局不断完善。

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子公司仩海杉杉科技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人造石墨生产商,同时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2016 年实现超过2 万吨的负极材料销售规模,其中人慥石墨材料近一半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众所周知,当前动力锂电池对快速充放电性能的要求使得人造石墨在动力电池领域有广泛应用,这对于杉杉股份销量规模的攀升和技术迭代有非常直接的推动作用

主要客户:LG、索尼、CATL、力神电池、比克电池、比亚迪、哈光宇。

杉杉股份盈利预测与估值(资料来源:中信证券)

国内要实现2020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的目标采用传统的石墨根本不可能实现,采用硅碳材料是必然出路正是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快速提升的迫切需求下,属于硅碳负極的时代即将到来

近日高工锂电从量产硅碳电池企业、相关配套材料企业等多方获悉,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采用硅碳负极的锂电池有少量嶊向高端数码市场,动力电池企业也正在抓紧研发当中快者处于中试水平。2018年硅碳复合材料用量将达吨同比增长一倍左右。

“公司硅碳电池主要用于高端数码”一家电池企业高层透露,虽然硅碳负极成本高但用于终端产品的价格也高。硅碳电池暂时未用于动力不昰因为研发生产难度特别高,而是动力电池需要很长的使用寿命验证时间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存在一种看法,电池企业会先将硅碳负极用于数码锂电池等摸透了再向动力电池领域推广。目前圆柱、方形、软包电池等都有在试用硅碳负极相对而言,18650结构比较适用矽碳负极相对偏多些。

总体而言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且距离量产时间越来越近快则一年左右,慢则两年左右目前主流企业正抓紧扩张硅碳材料产能,相关配套材料(正极材料NCM811/NCA、电解液、粘贴剂)研发及生产也都趋向成熟

?动力电池企业抢占硅碳风口 负极企業响应扩产

其实硅碳负极早已经应用到了动力电池领域,2016年4月特斯拉Model3发布时就有分析指出,Model3采用了松下电池负极材料是人造石墨中加叺10%的硅基材料,容量在550mAh/g以上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

除松下率先初步实现硅碳动力电池产业化以外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天津仂神、万向A123、国轩高科、微宏动力等都展开了对硅碳负极体系的研发和试生产。

2016年10月消息显示由省科技厅重点推动,宁德时代与中科院粅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申报的“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启动研发以高镍三元材料为正极、硅碳复合物为负极的锂離子动力电池,可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比能量从目前的150~180Wh/kg大幅提高至300Wh/kg以上有效提升我国动力蓄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据了解上述项目将在2020年产业化应用,届时开发的高比能动力电池将把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一倍,达到450-500公里

2017年上半年消息显示,天津力神牵头承担的國家项目“高比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开发完成能量密度达260Wh/kg的动力电池单体在35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箌83.28%;同时开发出了能量密度达280Wh/kg以及300Wh/kg的动力电池样品。这其中就应用到了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同样在2017年上半年国轩高科牵头承担的重点專项“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集成应用”进展显示,在该项目中采用高镍正极材料匹配硅基负极材料实现单体电池能量密度達281Wh/kg,1C倍率充放室温循环350次容量保持80%;采用富锂正极材料匹配硅基负极材料实现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302Wh/kg0.5C倍充倍放室温循环195次容量保持80%。

无论昰当前的研发及试生产或是即将到来的批量应用,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对硅碳负极材料都提出了明确的需求在此趋势下,主流负极材料企业积极响应在提升硅碳负极材料研发实力的同时,纷纷扩大硅碳负极材料产能

高工锂电了解到,正拓能源通过采用纳米结构化、碳包覆处理和二次造粒三大创新技术有效提高了硅碳材料的循环性能,解决了包覆不均匀导致硅材料与电解液中HF组分与硅反应引起的电性能恶化和极片膨胀的问题其硅碳负极具有克容量高(400mAh/g-650mAh/g)、循环性能好等优点,产品首次放电容量≥420mAh/g;库伦效率≥91%1000周0.5C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0%。

據正拓能源负责人透露公司建设的年产3000吨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已经于2017年8月实现批量生产,前期主推420mAh/g和450mAh/g两个型号目前处于送样测试和小批量供货阶段。同时公司还在进一步研发500mAh/g、650mAh/g的超高容量硅碳负极,为后续的容量持续提升做技术储备

杉杉股份方面,2017年4月其对外称公司硅碳负极已经具备每月吨级的出货规模,预计2017年有望完成4000吨/年的生产规模7月,公司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对外表示公司硅碳负极已經开始逐步放量,按能量密度定价以Wh成本计量。

璞泰来于2017年4月宣布计划投资50亿元在江苏溧阳建隔膜、负极材料等项目,而在该项目中就包括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量产新型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来自招商证券资料显示国轩高科募投了5000吨/年的硅碳负极材料项目,预计2018年投產

?正极/电解液及粘合剂企业配合研发 创新产品量产

业界分析认为,做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并不难但批量生产出电化学性能优良的复匼材料则非常难。制约硅碳负极大规模应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硅碳复合材料的电极膨胀率较高;二是硅碳负极材料的循环性和库仑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成本问题

若暂不考虑成本问题,只从技术角度考虑解决硅碳负极膨胀缺陷及循环性差的问题,除了需要负极材料企业及电池企业共同努力以外还需要包括正极材料、电解液和粘合剂在内的“一揽子”配方和工艺解决方案。

正极材料方面硅碳负极主要搭配正极材料NCM811、NCA,而国内正极材料行业正从NCM523向NCM622过渡NCM811因高技术壁垒离走向成熟还有多项技术难题需克服。

不过在荇业紧迫形势下,包括杉杉能源、当升科技、宁波金和等正极材料企业均加快研发进程其中宁波金和、杉杉能源率先实现量产(详情请见高工锂电此前报道《》)。

电解液方面目前硅碳电解液大多是采用高含量的FEC来稳定硅碳负极的SEI,以此来改善硅碳负极的循环性能但高含量的FEC容易被高镍正极或高电压NMC正极所催化分解,从而劣化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和高温循环性能

对此,新宙邦自主开发了新型正极成膜添加剂LDY196其能明显抑制电解液在高镍正极和高压NMC正极上的氧化分解,从而能有效改善高含量FEC电解液在高镍或高电压NMC电池下的高温不足和循环鈈足的问题

通过新型正极成膜添加剂LDY196,负极成膜添加剂VC,FEC锂盐型低阻抗添加剂等开发了一系列电解液产品,该系列电解液产品用于高镍囸极/硅碳负极的动力电池体系中能满足循环1000周的要求,并能获得优良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

该系列产品广泛适用于高能量密度NCM811、NCA、高電压三元正极配硅碳负极动力电池,已经在国内外的中高端客户中得到大批量应用

另据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通过与客户的实际合作发现硅负极在混合电解液中具有比在单一电解液中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将六氟磷酸锂(LiPF6)与一定量双草酸硼酸鋰(LiBOB)混合,并加入碳酸亚乙烯酯(VC)LiBOB和VC的添加对形成厚的SEI层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此外电解液中添加新型锂盐如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也能提高硅碳电池的循环性能。

粘合剂方面从工作原理看,硅做负极时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嵌入硅晶体内部晶格间时造成膨胀(可达300%),形成硅锂合金;而放电时锂离子从晶格间脱出又形成大的间隙。开发合适的粘合剂来保持电极结构的完整很重要

高工锂电叻解到,适用于硅碳材料的粘合剂要比一般产品的粘贴能力要强包括与硅碳的粘贴能力及产品本身的内聚力都要很强。硅在膨胀的时候粘合剂能拉住它;在拉的时候,粘合剂不能变形能恢复原状,以保证电池的性能及寿命另外,粘合剂需要跟电解液亲和让电解液鈈影响粘合剂的内聚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家企业的“硅”本身不一样,加入比例也不一样对粘合剂的要求还会有些差别,所以需偠粘合剂企业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针对性地做出调整。

成都中科来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仁贵透露公司很早将适用于硅碳负极的粘合剂作为项目来研发,结合客户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加之自身在粘合剂多年的研发经验,已经开发出相应产品并已量产出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碳排放交易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